《放飞黑色的想象》组诗

2024-08-28

《放飞黑色的想象》组诗(共14篇)

1.《放飞黑色的想象》组诗 篇一

放飞想象的翅膀

【活动年级】

五年级

【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想象的魅力。

2、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活动重点】

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师:我们一起来看,它像什么?(出示桂林景点“象鼻山”图片)这就是桂林的著名景点“象鼻山”。在很多风景点,人们根据山脉、岩石的形状通过想象给他们起了有趣的名字,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现在,有家旅游公司要请同学们帮忙,他们发现了一处自然景点,那里也有很多的奇山怪石,只是还没有好好地开发。(出示一幅景点照片)这就是其中的一个景点,你能为它起个有趣的名字吗?

2、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

3、师:同学们的想象都很有意思,生活中还有很多美丽、有趣的事物都是通过人们的观察、想象发现出来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学会运用奇妙的想象力。(出示课题)

二、发散思维,拓展想象。

1、看图想象(出示人物图片)

(1)师:想象无处不在,你们看,这里有几个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动作、表情,请你仔细地观察,想一想:他们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

2、听声音想象(出示录有三段声音的三个小喇叭)

(1)师:刚才,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那么,假如你什么景象也没有看到,只是听到声音,会有想象吗?

(2)播放声音1(玻璃破碎的声音),学生说说自己的想象。

(3)播放声音2、3(《春江花月夜》、《英雄交响乐》片段)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两段乐曲,请你静静地听,细细地体会,听着音乐,你想到了什么?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让我们闭上眼睛……

(4)学生交流。

3、情境想象

(1)师:大家的想象可真精彩!下面,就让奇妙的想象力把我们带到神秘的南极吧。

(2)课件出示情境,提出问题:为我国设计一个新的南极考察站。

(3)小组自由讨论后,进行交流。

4、七巧板竞赛,进一步想象。

(1)师:看来,我们都已经拥有了这种奇妙的想象力,说不定,有一天,你们的想象真的会变成现实。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想象力的竞赛。(出示七巧板)这是什么,你知道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个正方形分成七块以后我们重新进行组合,可以让它们变成很多有意思的图形。

(2)讲解竞赛规则。(课件出示)

(3)评议优胜组,并请5名队员到黑板上展示七巧板图形。

师:你觉得哪一幅图形的想象最奇妙?并说说理由。

5、生活中的小发明

(1)小小的创新会让咱们的生活,充满新鲜,充满快乐。不信,你们看!在发明家俱乐部里我发现了这样几个有意思的东西。

(投影)

(2)仔细观察,它们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

(滴眼药水器;新型雨伞;新型方便筷)

(3)那大家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或电视、书上等等),有没有注意到其它新型小发明呢?

(4)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举出由组合创造发明的物品,越多越好,通过举例使学生加深对组合创造法的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带日历的手表,带温度计的台历架,带有圆珠笔的钢笔等。

6、我的小发明

(1)导语:怎么样,创造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对吧?现在,让我们也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联系我们的生活,你又有哪些富有创意的好点子呢?(先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一分钟,然后谈谈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

(2)学生自愿分组活动:可以一个人一组,也可以两三个人一组,在申请表上合作设计你们的新发明,画出草图,可作文字表述,并试着为它取个名字。申请加入“发明家俱乐部”吧!(音乐伴奏)看看谁的发明最有创意?

(3)全班交流展示。

(教师可鼓励平时较胆小的学生也上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创造的快乐。)

(4)教师小结:短短的几分钟你们能想到这么多好点子,真棒!看来,创造并不是发明家的专利,只要我们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我们也是在进行创造,都能成为“小小发明家”!

三、总结延伸。

师:是呀,奇妙的想象力使我们变得更聪明,希望这样奇妙的想象力一直陪伴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2.《放飞黑色的想象》组诗 篇二

一、创设情境, 激发想象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 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情节, 创设多种情境, 如问题情境、动画情境、形象情境、故事情境等等。

1.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学科的学习对象是凝聚作家思想、情感的作品, 不是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 语文学科具有模糊性、多义性。学生对课文主旨、段落的理解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 教师在提问, 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 应该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创设的问题都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这样开放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的信心。开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促使学生个性化地解决问题, 使语文课堂趣味无穷, 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二、引导观察, 启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 如果仅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生动的语言, 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语言不是空洞的东西, 特别是口头语言本来就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在交际过程中, 学生听的、想的、说的, 都是来自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事物, 在学生语言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适当的游戏, 老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质意义, 开拓了学生思路, 把话说“活”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还促进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节补白, 拓展想象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 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画如此, 在语文教学中亦要讲究“留白”艺术。

1.抓住情节留白, 发挥学生想象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中, 讲述了小壁虎尾巴断了, 到处借尾巴, 借不到, 最后自己长出尾巴的故事。情节在开始时留有一定的空白“, 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 但课文中并没有写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会被蛇咬断, 在这里, 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来说说“小壁虎在哪里遇到了蛇?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会被蛇咬断的?尾巴没了, 小壁虎看到丑怪的自己, 心情是怎么的?”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之后, 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路, 针对这样开放性的话题, 他们往往最感兴趣了, 会想出一系列丰富而奇特的情节。这样的学习更有效, 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

重视文本中的“留白”能突破时空的限制, 在有限中求无限, 调节教学节奏,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巧妙的利用“留白”可以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集中注意力将空白填充, 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使学习更富有成效,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能力。

四、凭借插图, 启发想象

1.插图, 启发想象的好资源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 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根据文意插进去的, 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 集中反应了文章的中心, 运用好这些插图, 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 栩栩如生地写人, 身临其境地谈感想, 抑或是生动形象地写景状物, 都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

在《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中,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 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在这篇课文的结构上,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 短短的几句话, 所含的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 先概括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 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课文在叙述时用了7 个“有”字, 有农民、船工、道士、医生……课文中还加了一个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概括了所有的人。在这里, 可以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 “在插图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中, 你能通过想象, 来说一说这些人中还有哪些从事其它职业的人呢?”学生看着插图上那密密麻麻的人群, 由看到的结合联想, 由此想象出许多其他的人物。课文之后讲了街市的热闹非凡, 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作者也是一连用了5 个“有的”, 书中还有这样一句“别看画上的人小, 每个人在干什么, 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此时, 可以引导学生再仔细的观察图片, 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比大人丰富的多, 她们从观察中往往能挖掘出更多人物的形态。

综上所述,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 想象和创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他们的想法、感受、知识、经验、兴趣, 以快乐的学习体验为载体, 激发想象创作的火花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这样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促进他们形成创新精神, 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而更好的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时代。让想象力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和生命一起绽放, 创造生活, 创造世界。

摘要: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又跨越时空的思维, 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 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 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 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 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情境, 激发想象;训练语言, 增强想象;借助情节补白, 拓展想象;凭借插图, 启发想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创新,培养

参考文献

[1]姚高文.情境的创设与知识的构建[C].教学广场, 2005.6

3.放飞想象的翅膀 篇三

一、抓兴趣点

喜欢涂涂画画是小学生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

1.猜谜激趣。如第十一册教材中《古诗配画》一课,我首先就以猜谜形式揭示课题,引入新课。“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不是我们第二册时学过的《画》那首谜语诗么?”一时,小手像雨后春笋一齐竖了起来。接着,我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一出示,诗与画一搭配,学生思维就更加形象化了,只用几分钟时间就帮助学生想象到了“古诗配画”的题意。

2.儿歌激趣。在《我喜爱的动物》一课,我课前找到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一进课堂就朗诵给小朋友们听:“妈妈带我上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看:大灰象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孔雀展开大花扇……”听着听看,小朋友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动物。教师话音未落,大家都抢着说开了:“我也去过动物园,有很多很多动物,我最喜欢猴子,它们非常玩皮。”“我最喜欢长颈鹿!”“我最喜欢青蛙!”这样,小朋友们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象世界。

3.故事激趣。在教《字谜画》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唐伯虎卖画》的故事:“……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来,上面画着一只黑狗。他对围观的入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对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可是很久都没有人猜中。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少年学生,他说:‘我猜中了!’说完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唐伯虎望着少年学生的背影哈哈一笑,说:‘多聪明的小家伙!’”故事讲完了,有不少小朋友也猜出来是个“默”字,大家很自然地沿看“故事”导向的思路想象开了。

4.音乐激趣。教《小鸟齐飞》时,课前,我与音乐教师联系,教唱好《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上课铃一响,录音机里轻轻播放《快乐的节日》,教师随着音乐唱起来:“小鸟在前面带蹈,春风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小朋友们也跟着唱了起来。唱着唱着,小鸟齐飞的画面自然地呈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激发了学生学习小鸟画法的兴趣。

二、交金钥匙

进入想象氛围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1.直观引伸。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创造的心理过程,直观引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法。《小鸟齐飞》一课中新授小乌画法时,我先用课前绘制的挂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各种鸟的形体特征,再看教材上介绍的照片《小鸟齐飞时的不同姿态》,接着运用课前制作的活动幻灯片演示飞鸟的不同姿态,一边演示一边板书:①當头、身子不动时,变动翅膀的位置,看乌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②当翅膀、身子不动时,变动头的位置,看乌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告诉小朋友在画飞乌时,根据这些道理想象出飞乌的不同姿态。懂得了这些,小朋友们进行画飞乌想象时,就不那么困难了。

2.儿歌牵引。小朋友喜欢儿歌。教学时我运用这个特点,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编成儿歌,加强教学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易懂易接受。以《我喜爱的动物》一课为例。我把动物特点归纳成生动有趣的儿歌:“小花猫,喵喵喵,蹬蹬腿,弯弯腰,又蹦又跳练功夫,乐得老猫胡子翘。“长颈鹿,真出奇,多像一架起重机,够树梢,不费力,吃着嫩叶甜如蜜”……听着听着,小朋友们浮想联翩,自然地想象出各种动物可爱有趣的形象来。

3.故事启发。故事对小朋友的吸引力特别大。教学中,我投其所好,让学生从故事中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古诗配画》一课中,我首先运用教材提供的范例《月是故乡明》来指导学生如何大胆想象。接着,我利用古代画家的创作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宋朝一个皇帝赵倍招考画工,要求给‘深山藏古寺’这句诗配一幅画,当时不少人画的都是茂密茂密的森林呀,高大古老的寺庙呀,虽然绘画技巧都很不错,但并没有考龋而另一个考生却被录取了,原来呀,他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个和尚在井边挑水,一条石板小路伸入深山……”同学们的眼睛眨巴眨巴的,不一会儿,小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好像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4.典范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少年儿童对艺术偶像是很崇拜的。我顺其童心,充分利用艺术偶像的力量为教学服务。学生都很喜欢齐白石的画,他们说,一只小鸡,一对小虾,在其笔下都特别的有趣。《古诗配画》一课中,我便抓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齐白石爷爷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山呀,水呀,人呀,物呀,都好体现。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我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而后讲述齐白石爷爷是这样体现的: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听到这里,学生己是恍然大悟了。

4.放飞想象的翅膀作文700字 篇四

因为我生活在东北,一年中约有半年是冬季,大地被冰雪覆盖着,普天下一片苍茫。从瑟瑟秋风刮起,我就翘首期盼着春的到来,望眼欲穿。从春节盼到惊蛰,从惊蛰盼到清明,一直盼到谷雨前后,东北大地上的春天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姗姗来迟,大地上才渐渐看到偷偷冒出的嫩芽,一夜之间才看到千树万树的犁花开,一股股花香沁人心脾,我尽情地吸吮,到田野、树林、小河边去拥抱春天。

恍惚间就步入了夏,我的整个身心都陶醉了,我喜欢到茂密的树林里赏郁郁郁葱葱的植被,我喜欢在小河边倾听水的欢歌,我喜欢淋浴在细雨中,任凭雨水轻轻地抚摸,我喜欢在烈日炎炎下的烘烤,让汗水尽情地浸透衣衫,我喜欢行走于农贸市场,嗅着来自于田野的瓜香,我喜欢大海的`蔚蓝,听那涛声倾诉古老的传说,我喜欢背上背包去踏山玩水,我喜欢陶醉在大自然中,我喜欢到宁静的村庄,吻那熟悉的味道和泥土的气息。我喜欢到深山茂林里采摘各种野果,我喜欢放飞我想象的翅膀。我常常在想,如果有朝一日,我不再为谋生而奔波了,肩上的担子不再那么重了,我会寻着历史的足迹,追寻那些古老的传说,去拉萨、去内蒙,游江南小镇,观黄土高坡,看民族风情,品民间小吃,听方言俚语,感受那浓浓的人间真情。

我拥抱夏季。在夏季可以看到穿着红兜肚的婴儿在蹒跚学步,可以看到玩童在嬉戏,可以看到古稀老人拄着拐杖艰难地彳亍在街头巷尾,可以看到树荫下的谈笑风生,可以听到蝉鸣、蛙叫。更可以观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景,电闪雷鸣,大地一片昏暗,使我想到了高尔基《海燕》中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怒吼。一切都沸腾了,一切都活跃了,这个世界好像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5.放飞想象作文 篇五

这里都是高科技产品。有很多机器人都在为人类服务,如︰服务员﹑保姆﹑工人……这里的土地,只要种子一落地,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些粮食。不仅营养高,而且没有任何添加剂。人们有了防化服,再也不怕辐射了,可以在宇宙中自由行走。国际互联网改成了银河系互联网。

这个世界不仅是有很多机器,而且是用点心做的.。随手一抓,就能抓到美味的点心。还有一些奇迹:糖果瀑布﹑布丁沼泽﹑果汁河﹑巧克力铁塔……人们享受着甜美。

6.放飞想象翅膀编写寓言故事 篇六

如何进行寓言写作呢?我们应从把握其文体特征入手。寓言是以假想的故事或通过对事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说明某种道理,以达到教育和讽刺目的的一种文体。因而,写寓言一定要把握其体裁特征:编生动的故事,设诱人的情节,表现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因为寓言的主人公既可是人,也可是物,所以写作时要借助夸张、拟人、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讽今、以小见大,像《愚公移山》《郑人买履》《伊索寓言》那样,力求有故事,多趣味,见道理。

选文1

“十”的五天经历

前言:宋体字“十”不论正看、侧看还是颠倒看都端端正正的。但它却不甘于此,决心寻找新的生活位置,即使是身心俱变,只要能体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就行,于是就有了五天的经历……

第一天——只想上爬

“欲体现伟大价值,就要高人一等。”“十”这样想着,便开始了它第一天的行程。它先来到“又”的头上成为了“支”。“‘支持’‘支援’,这个‘支’没什么意思。”它不屑于待在“又”上,便找到了“口”,爬上去,一下子成了“古”。“‘古’有什么好?‘古旧’‘古板’——过时了的,一点也不新潮,我还是走吧……”

第二天——委身低下

吸取头一天的教训,“十”委下身来,想找个低下的位置。它来到“曰”下成为“早”,却觉得“早”也不够完好,虽有“清早、早晨”之义,但仍不免有“古”那“早先、过去”之味。于是它又来到“ノ”下,立即成为身价百倍的“千”。这回它乐了:原来委身低下也并非不好

第三天——敢于当先

“上下位置都体验了,前边怎么样?”勇于尝试的“十”又开始了它的人生探索:它找到了“办”和“尃”。“兄弟,我当你们的前锋如何?”“那当然好了。”它们异口同声地说。于是它成了“协”和“博”。“‘协作’就能‘广博’,达到‘博大’,当先锋还真不错;明天再做后卫试试。”“十”想。

第四天——处在后边

这一天“十”走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做其后卫的字。接近中午时,它又遇到了“口”。“怎么又是你?前天我爬到你头上成了‘古董’并不好。”“你可以跟在我身后啊,当个映衬红花的绿‘叶’不是很好吗?”“是嘛,那我就试试做个‘叶’。”可成为“叶”后它仍心有不甘:“老是跟在别人后边,总没有处于中心好吧!”

第五天——甘心居中

“十”悄悄地离开“口”,想找个居中心的位置,直到黄昏时它才再次遇到“口”。“口”知道它的心思,就说:“来吧,不愿在身后,就走进我的心中,成为‘田园’的‘田’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啊!”“好!那就让我成为‘田园’的一部分吧!”说着“十”进了“口”中。

后记:“十”进入“口”中便再也没有出来。因为这五天的经历让它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论处于怎样的位置,只有努力耕耘的人,其生命的绿树才能绽放出有价值的红花。

(依据话题“位置与价值”而作)

[点评]

本篇寓言的显著特点是:处处创新见匠心。

一、作者借助“十”字五天寻找的不同位置来体现不同价值的描述,很好地表现出“位置不同,价值也不同”的.主题。

二、文章的“前言”提摄下文,“后记”点睛明旨,中间的五个小标题既体现着人物行为时间的延续,又标示着本段的基本内容。如此建筑般的结构、图画式的布局,清晰地显示了文章的层次,清新醒目,过目难忘。

三、作者基于十多年“与文字打交道”的生活积淀,选择“汉字行走找位置”这一非常题材,令读者感到奇妙别致,耳目一新。

选文2

坠入大海中的两只蚂蚁

在海边,两只蚂蚁爬到一棵凤凰树上,钻到同一朵鲜花的花蕊中吮吸着花蜜。也许是这花枝曾被昆虫伤害过吧,一阵大风吹来,花枝断了,于是,两只蚂蚁抱紧花瓣,随着花枝坠入了大海。

漂呀漂,小蚂蚁首先清醒过来了,它摇醒大蚂蚁道:“哥,你看,风把我们吹入大海,趁现在离岸边还近,我们赶快游回去吧,不然一会儿漂远了,我们非葬身大海不可!”

大蚂蚁抬头一看,由于波浪的推涌,现在它们离海岸已经有10多米远了。它不禁吓得两腿发抖,声音颤抖地说:“千万不能,千万不能啊!离岸这么远,我们能游回去吗?那……那太冒险了,不是死也得伤啊!”

“哥,现在冒点险还有希望,否则,波浪越来越大,离岸边越来越远,我们就无法再游回去,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小蚂蚁见说服不了大蚂蚁,便狠了狠心独自离开了花枝,迎着波浪向岸边奋力地游去。

大蚂蚁见小蚂蚁一会儿漂上波峰,一会儿跌进浪谷,不由得担心起来:“哎呀,我的妈呀,这么大的风浪,我们小小蚂蚁能承受得了吗?它肯定会喝不少咸水,吃很多很多苦的。”

就这样,小蚂蚁向岸边游着,大蚂蚁在海中漂着……突然,小蚂蚁的身影不见了。大蚂蚁感慨地叹道:“唉,我这个弟弟呀,就是固执任性,一点儿也不懂得随机应变。它不听我的劝告,没命了吧。”同时,也为自己善于变通、能够随波逐流而深感庆幸和骄傲。

可过了一会儿,小蚂蚁的头在岸边露了出来,只见它抖抖身上的海水,艰难地爬上了岸。这一幕大蚂蚁也看到了,它震惊、后悔、恐惧,却又无可奈何

风,越刮越大,浪,越涌越急,岸,越离越远。一个滔天巨浪打来,大蚂蚁紧紧抓着的花瓣终于离开了花枝,孤零零地被抛入了大海,一会儿,花瓣也没了踪影……

(依据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而作)

点评

本篇寓言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获得高分,主要原因有三

一、创新的形式。

小作者深谙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编生动的故事,设诱人的情节,表现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这比一般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分析更具有创新意识,自然会博得读者的青睐。

二、准确的题旨。

根据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要求,作者准确地提炼出“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着命运和未来”的观点,并把这一主旨巧妙地寓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之中。全文虽没有片言只语的评论,但作者的褒贬态度、观点主张却一看即明。

三、巧妙的手法。

7.《放飞黑色的想象》组诗 篇七

一、感悟教材, 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课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课文里的知识转化为自己运用的能力。而感悟就是沟通学习与转化的桥梁。也只有在透彻感悟的基础上, 才能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才能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曾教授过七年级的语文, 而此年级学生全来自私立回族学校, 基础较差。作文对他们来说难到了极点, 无话可说, 无从下手, 不会构思, 不会表达。记得新学期的第二周作文课上, 我出了一道作文题《向你介绍我》, 这是一篇很好写的作文。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三句话。最好的也就是六七十个字的。怎么办?我几天几夜地反复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怎样才能让学生想写、会写呢?最后决定从课文入手, 充分感悟每一篇课文。当我讲到《长生果》这篇课文时, 文中写到如何写好作文, 构思要别出心裁, 我反复让学生从成语的本义, 文章中的比喻义仔细理解, 深刻体会。下笔要有点“鲜味”,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进行对比, 欣赏课文美在何处, 自己作文的不足点又在哪里。通过感悟, 学生都受到一定的启发。我趁机出了一道作文题《我爱秋天》让学生模仿, 并要求“别出心裁”“鲜味”在作文中体现, 写完后再反复修改。结果不少同学的作文不仅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了,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 课文是最美的范文, 我在讲授课文中, 无论是一个优美的句子, 还是一个精美的片段, 都让学生充分感悟, 吸收, 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二、扩展视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当然, 仅仅感悟教材对写好作文还远远不够。作文, 就是写生活。学习写作文, 就是学习写自己的, 别人的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生活, 学会观察生活, 不断地扩展视野。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是无法写好生活的, 因为只有爱, 才能出真情。一篇有真情的文章才能称得上是一篇好文章。同时, 也只有学会观察生活, 观察事物,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写作文时就能放飞想象, 游刃有余地揭示生活。我在讲授《草原》这篇课文时, 让学生充分朗读, 感受草原美景后, 放飞思维的想象。如果此时此刻你站在草原上, 心里想到的是什么?你最想做什么?通过想象, 课堂气氛活跃了。有的嬉戏在溪中抓鱼的欢乐中, 有的骑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还有的则躺在草地上静静地呼吸花草的芳香……学生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我及时点拨, 在充分享受生活, 观察生活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能使文章生动而余味无穷, 这就是作文所要遵循的艺术境界。于是, 我即兴布置了一篇为《假如你作文比赛获了一等奖》, 让学生想象那时自己的心情怎样, 最想说什么?怎样说才能最感动别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不少学生想一吐为快, 写出了自己眼之所见, 心之所感的好作文。这样还突破了作文课枯燥乏味、无话可说、下笔的艰难局面,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学生的写作文的水平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不少学生激动地对我说:“老师, 我现在对作文有兴趣了, 想写作文了。”此时此刻的我真是无比的欣慰啊!

三、体现自我, 充分挖掘创新潜能

新课程改革将把学生发展放到教学的中心位置。在遵循共同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 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教师应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激发各自的创新热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教育是人心理上最微妙的接触, 而学生又各具性格特征。所以, 我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用不同的方式激励学生展现自我, 彰显他们的个性。我们处在新时代, 面临新机遇, 所以作文就更应该有新主题, 新语言、新构思、新的表达方法。联系学生的实际, 他们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个性特长都存在差异, 所以尽管是同一道作文题将会导致写作上的多样化。修改, 取舍, 各自择其重点再现生活, 揭示生活现象就是写作上的创新。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激发他们创新活动的欲望, 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8.放飞想象的翅膀 篇八

关键词:学生;想象;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15

有这样一个并不新鲜的故事——

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让被试者回答这是什么。问到机关干部,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上级。局长沉默良久,气呼呼地说,“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呢?”问到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他们则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问到初中学生,一个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个调皮的学生大喊:“英文字母的O!”却遭到班主任的白眼。当最后问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她们异常活跃地举起小手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 “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事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给这个节目起了个名字——“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我们看到: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所受教育越多,人的想象力就越贫乏越苍白,甚至于非要研究一下才能回答。难道是现代教育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

笔者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的教育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以致学生们常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学习变得呆板、枯燥。久而久之,一个个学生经过严格规范的学校教育后,变得呆头呆脑,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学习的机器,哪里还有半点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言?

而想象力是很重要的,是人类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电学的发展;没有想象,就没有飞机的上天。想象并非科学家、艺术家们所独有,它同样存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也存在于中小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之中。可以说,想象是激发知识的一种源泉,是促进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的一种酵素。因此,各科教学都必须个分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必然懂得想象力的重要性,自身也必须时时砥砺奇妙的想象力,懂得放飞学生们稚嫩脆弱的想象力的翅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加强理想教育,端正想象方向

合理的想象,不仅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以科学为依据,而且要有正确的方向,健康的内容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要结合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想象活动。在崇高理想的鼓舞下,学生就能自觉地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凭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二、善于点拔诱导,激发联想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师要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积极思维的点拔与诱导上,善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善于捕捉偶然事件或稍纵即逝的瞬间,及时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引导发扬。如面对《丰收的秋天》这样的作文题,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范文(如朱自清的《春》)进行联想式的点拔。要指导学生善于把平时观察所得和偶然产生的奇思妙想及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必会丰富想象。

三、把语言文字形象化,抽象概念具体化

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将一些语言、文字再造成图画和把一些抽象概念用具体的内容来描述的习惯。比如指导学生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笔者要求学生融入意境萧瑟苍凉的秋天中,头脑中闪现一幅幅秋天的画面,以此来领会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感触,似乎蕴含着无端的悲凉和无尽的思绪。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

四、培养丰富情感,发展好奇之心

想象与情感密切相关,情感可以刺激想象。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好奇心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基础和起点。要教育学生必须保持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好奇,遇到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倡科学的怀疑精神,使大脑的想象功能不停地运转,持之以恒,必有好处。

五、组织课外活动,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活动是培养想象力的好天地。因此,学科教师应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的创作活动、美术小组、音乐小组、摄影小组、小发明小创造小组等的活动;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也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想象,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笔者在进行《安塞腰鼓》一文的公开教学中,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读了《安塞腰鼓》,笔者想起黄土高原,陕北的秦腔,陕西作家群,《白鹿原》……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还会想起谁的诗?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还会想起谁的词?苏东坡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毛泽东的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还会想起那些体育运动,NBA、足球、以及巴西的桑巴舞。笔者试图通过这些想象让学生感受到安塞腰鼓无穷的魅力和意蕴,感受到激昂的生命和磅礴的方量。艺术通过想象就可以相通,学习通过想象就能融汇一体,创造自如。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肤浅的想法和粗糙的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早日为学生们的思维松绑,早日让学生们的想象添上强健的翅膀,击翔在二十一世纪的天空!

9.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篇九

一、在看中启发想象

丰富的表象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图片、动画等,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想象积累丰富的素材。如教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识字一”,这一课是以四字词语描述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于是我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有关春天的图画,亲自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春天,这样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春天,了解了春天,之后,我讓学生每人画一幅有关春天的图画,学生都能用他们稚嫩的画笔兴趣盎然地画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春天图画。

二、在听中启发想象

听优美的文章、动听的故事、美妙的音乐,头脑中联想人物景物的形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雾蒙蒙的树林中鸟语花香的场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三、在读中启发想象

朗读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将内心的理解外化,并起到对文章的升华作用。

四、在表演中启发想象

低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如从现在开始纸船和风筝等课时,我让学生表演课本剧,通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将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表达出来。孩子们兴致很高,表演各有特色,而且孩子模仿文中的角色声情并茂表演课本剧的同时,学生也更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思想

内容。

五、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参与热情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创设情景,就能使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激活思维、激发热情。比如:我在教《夏夜多么美》时,我通过图片的美丽激发学生情感,再播放夜晚蟋蟀的叫声,各种飞虫来回地挥动着翅膀嗡嗡地飞着的动画,池塘里的荷花有的全开了有的半开着,天上的星星眨着闪亮的大眼睛……学生欣赏着夏夜美丽迷人的景色、听着蟋蟀的歌声,好像真的来到晚上。图片、音乐渲染情景,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引发澎湃的情感的冲动,唤起强烈的参与热情,此时此刻,还有谁不愿意参与到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氛围中呢?

10.给作文放飞想象 篇十

一、以悬念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才能。”苏 霍姆林斯基曾说:“思维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善于创新思维是中外有成就的人共同的成功秘诀。想象的思维能力是一个成功文学家的奇特翅膀。”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想象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我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想象———通过想象把没有生命的事物,变成有语言、有动作、有思想的鲜活的生命。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写作———编写童话时,我引用了美国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的两句话“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作为开头,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想象故事的结局。结果,学生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有的学生把地球上人的毁灭归结为机器人的革命行动,行文流畅,娓娓道来;有的学生以地球污染为背景,气候变暖,造成地球两极冰雪融化,从而想象出若干年后地球将成为“水球”。他们对人类处境的设想,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这样 的习作训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写作欲望,让他们带着高涨的热情去思考,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将来创造性地工作奠定基础。

二、以续写为平台,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写作质量。”遵循这一要求,我利用现有的教材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合理地拓展现有的课文。比如,在学习了《蟋蟀在时报广场》后,我布置学生一个任务:“展开想象,续写蟋蟀回到家乡后的情景。”有的学生说:“蟋蟀回到 家乡后,与原来的 朋友格格 不入,后悔回到家乡。”有的学生写:“蟋蟀回到 家乡后,开始不后悔,久而久之,他思念在纽约结识的朋友,有些后悔,但还是适应乡下宁静、自由的生活,会一直在乡下生活下去……”

又如《清兵卫与葫芦》的结尾“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开始嘀咕了”,言尽而意未尽。我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进行续写:“清兵卫的父亲又开始嘀咕什么?他能守住这个 爱好吗? 后来又会 发生怎样 的故事?”有的学生写道:“清兵卫的父亲像对待清兵卫的葫芦一样把他的画撕烂扔掉,并勒令他以后不准再碰这些东西,清兵卫最终放弃了绘画。”有的学生写道:“虽然清兵卫的父亲把他的画撕坏了,但他毫不气馁,继续画下去。后来偶遇画家,得到了画家的赏识,作品获奖,轰动全国。最后他父亲也支持他画画了。”也有的学生写道:“清兵卫的绘画梦跟他的葫芦梦一样破灭了,他觉得活着没啥意思,最后投海自杀了。”学生想出来的故事不仅紧扣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且妙趣横生。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

三、以素材为契机,挖掘学生的想象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才能。”爱 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更新的、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根据中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日趋丰富这一阶段的特点,我常常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或假想的素材,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思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中有这样 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让学 生想象此句所描写的意境,有的学生写道:“清风徐来时,微风拂面,树枝随风摇曳,轻轻地扭动腰肢,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月下的树影随风晃动,斑斑驳驳,似在水中飘摇的水草。”有的学生写道:“当风停影静的时候,月光如水般清透明澈,婆娑的树影在‘水’中枝叶交横,真的宛如书中描写的意境一般……”

又如,《故乡》一文对二十年前的故乡和二十年后的故乡细腻的描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结合第五单元作文训练“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让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样子。有的学生写道:“二十年后,我的家乡将会出现一所所现代化的学校,学校里是一幢幢整齐的教学大楼,每个教室里有电教化教学设施,如电脑、电磁黑板、展示台等,教师们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把我们培养成对祖国、社会、人民有用的人才。”有的 学生写道:“我的家乡现在随处可见的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鲜花、绿草、树林,所有的垃圾都被运送到大型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再回收、利用。家乡的水更清,天更蓝,家乡人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有的学生写道:“家乡现在的工厂越来越多,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理、保护环境,那么二十年后的家乡将会厂房林立,人民的物质生活很丰富,但是厂烟如云,道路两旁遍地烟尘,树木被烟尘环绕,奄奄一息。”显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提供一个真实或假想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挖掘学生深刻的思维,训练学生如何去写人、记事、写景,这样既创设情境又激发学生兴致,既达到培养学生想 象的目的,又培养学 生思维的 独创个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1.构建情境课堂放飞学生想象 篇十一

一、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学习乐趣

数学的学习, 对学生来说, 首先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缺少生活环境。在课堂教学中, 部份学生没有学数学的动力, 更没有学数学的意识。但这些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角色, 通过角色扮演, 他们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期望以模拟的方式表达出来, 从中获得知识。因此, 巧妙的创设情境, 既可以克服数学教学的缺陷, 又可以利用学生这种乐于角色扮演的动力, 从而使数学教学活动更为有效。

如在学习“分类”时, 为了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 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与自己喜爱的小伙伴开设学具商店, 教师发给笔、练习本、课外书, 随意摆放, 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归类。随后, 学生可以到“学具商店”去买学具, “店主”与“顾客”进行交流, “顾客”将要买的学具找出, “店主”就可以将学具出售给他。通过这样的模拟情景, 不仅满足了学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个性展示中激发参与热情

让学生亲手制作富有个性的作品。小学数学课本中许多内容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 选择的题材也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 都是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 教师可以围绕具体内容设计一些个性化的活动。如在学习“1~10数字”这一单元后, 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数字卡片, 内容包括猪、狗、兔……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学生接到任务后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 设计的卡片各具特色, 有的贴上了漂亮的图画, 有的在自己设计的卡通动画图上标上漂亮的数字……面对各自设计的卡片, 同学们还饶有兴趣地互相观看、数数、评论, 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让学生收录自己喜爱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把平笪双柏县妥甸小学倪金花时在报刊和影视中看到的数学小知识、小幽默、小故事等摘抄下来, 存入专门的材料袋中。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将生活中可能看到的数学信息收集起来, 如食品、物品上的价格商标、服装搭配效果、长度单位、年月日等, 都可以作为收录的内容, 同时这些生活信息大都包含着优秀的创意, 富有创造性和审美价值, 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我让学生围绕收集到的信息编应用题解决问题, 并拿出来展览, 当学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被别的同学围观和欣赏时, 那种乐滋滋的感觉都写在他们的脸上了。

让学生撰写数学活动心得体会。我常常开展一些数学活动, 如举办口算速算比赛、数学知识抢答赛、数学知识情境再现联欢会及各类数学知识竞赛, 在活动中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想和收获。我还要求他们在认真参与的同时, 多观察, 多思考, 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感想和收获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 作为自己的学习心得, 再加上图片、照片展示在班级的展板里,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在评价活动中提升自信心

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主要还是来自外部的评价, 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所以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积极评价就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而要通过长期一系列有层次的积极评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课堂评价中, 我设计的“新星评选”活动倍受学生的喜爱, 是学生展示风采的平台, 也是学生获得持续不断的积极评价的平台。首先, 在平时的教学中评选出“每日之星”。每次课前, 我都准备许多星星形状的小奖状, 用各式字体在上面写上不同的鼓励语, 如“可以!”“好!”“棒!”“你真行!“太酷了!”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尝试、愉快合作, 一点一滴的发展和进步, 都可以得到“每日之星”的奖状。在此基础上, 再进一步评选出“每月新星”。

每次学生得到小星星时, 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他们精心地收藏着每一颗“星星”, 感觉自身的价值在每一颗小星星上得到了不断的体现。这些有层次的“每日之星”、“每月新星”、“数学之星”都是对学生持续的肯定评价, 它记载了学生前进的历程, 同时我也相信这一颗颗星星一定会点燃学生的心灵, 也使他们像星星一样闪亮。

四、在联系生活中感受数学魅力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数学。因此, 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 又能获得实践经验, 数学教学必须生活化, 教师要紧扣教材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 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 不仅有助于学生进入数学情境, 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学习“年、月、日”一课后, 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出生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 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空间体系, 突破教材限制, 向室外、校外延伸, 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 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 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 并在生活中实践。如为了上好“归一应用题”一课, 我组织学生分组调查:到层板厂, 了解一周内全车间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到超市, 了解商品的价格……课堂上, 让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素材, 并让学生编成应用题。这样,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十分感兴趣, 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在学以致用中提高数学能力

教学中, 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求解决方案。如在数学练习中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 让学生学用结合。每一次完成新课后, 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 让学生练习,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测量”时, 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 走一走体验步测和进行实际测量。又如,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 我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 测量门窗的长与宽, 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 计算出教室的面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 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使他们感受到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 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层次上, 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和练习,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 以达到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 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后, 可以开展一个“逛超市”的活动, 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作用, 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 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个性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 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 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教室。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 创造出了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 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还更深刻地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证明,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 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数学生活化。

“快乐中学”的基本要素

“快乐中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程序是:悟———导———学———研。

悟:学生自觉地感悟。带着快乐的心情对学习研究对象进行初次的观察、思考、模仿或实践操作, 学习的行为动作表现为看、做、读、体验、模仿等等。

导: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主要指学习的程序、学习的方法, 以及设计相应的环境进行辩证的思考和讲述最基本的知识等等。

学: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快乐自由地选择一定的学习方法, 确定一定的学习目标, 进行有趣的学习或相应的训练, 达到自主掌握知识的目的。

研:探究的快乐学习。学生对学习的内容, 换一个角度或方法进行思考, 研究可能得到的结论, 改进和创新学习方法, 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12.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创新意识 篇十二

【关键词】 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利用多媒体;放飞心情

作文本是一种表达,一种倾诉,一种交际,一种享受。而传统的作文教学违背了这种原则,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广大教师对“创新教育”的提出颇感兴趣。如何利用作文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因为学习是一种内部自主的行为,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探求意识和心理倾向,并逐渐进入乐此不倦的境地。因而我采用以下方式:

1.因势利导,重在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鼓励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善导,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教会学生怎样审清题意,抓住题眼,确定中心,根据中心选取合适的材料。

2.开展活动、积累素材。写作源于生活实践,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感知更形象,记忆更深刻,表达更具体,情感更真切,且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地表达。我从两方面获取写作材料,一是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创作写作材料。二是在语文教材中创造材料。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材料,如:可以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仿写……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内容新颖,且趣味无穷。

二、积极引导,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作文成功与否,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写、记,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阅读、观察、说话等进行周密地指导,就连学生的日记也要记些什么,怎样记,都要讲明白。只要教师善培养、多引导,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多观察,勤记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搞好写作的前提,教师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写作观察活动,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长期积累写作材料,这样就丰富了写作内容,学生在作文时,就能选择自己熟悉的、亲身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事来写,也就能具体生动的描述所要表达的事物,何愁无话可说,无文可写。

2.培养学生多阅读,勤思考。阅读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多读教材安排的课文。还要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尤其是《小学生优秀作文》、《新语文学习》等。同时还要善于启发学生多思考,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多动脑分析问题、鉴别好坏,看别人的好作文好在哪里,有没有不足,这样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

3.培养学生勤练笔、多修改。练笔,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要求学生多练,仅仅是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是不够的,我们应增加写作时空,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进行作文训练,做到有感而发,随情而舒,不管章法,不论首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就行。不光是练,还要认真修改,认真修改的作文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好些,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作风。勤学多练、反复修改,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有一个提高,而且也练出了新意。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凭直觉把直接认识和领悟道德内容写下来。

1.音响作文。利用音响媒体,唤起学生平时所见所闻的再现,展开丰富的联想,引导完成习作。如:用录音机放出一组音响,有飞机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火车的奔驰声、鞭炮的噼啪声、队鼓的咚咚声、电话的叮铃声以及各种动物叫声……让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有什么特点,想象谁在什么,然后学生写成文章。

2.多媒体作文。小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主要是由于观察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所以教师可以把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参与的活动及周围的人和事拍摄下来,编辑以后输入多媒体储存,在作文课上就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教学,学生写作时就不会空洞无物。

3.表演作文。指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自编自演短小的节目,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如:学生演“客人来我家”“踢球”“快迟到了”等等,着重要求描写动作和心理。此外,学生表演课本剧、舞剧、哑剧等,让学生感知并即刻写下所见所感。

四、放飞心情,培养创新意识

“放”即写“放胆文”,就是不受“章法”的束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

1.拓展想象空间。作文指导应留给学生广阔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去大胆地想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鼓励学生主动构思,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冲破思维定势的牢笼,冲破一般常理的牢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带着真情实感,走进作文和生活的广阔天地,才能写出感人肺腑,构思新颖的文章。

2.拓展写作空间。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接触自然,深入社会。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读课外书,看电视广播等,使学生作文有源头活水,写作时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和个性的作文来。

13.《放飞黑色的想象》组诗 篇十三

一、激发兴趣, 营造想象氛围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 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兴趣首先表现为对绘画过程本身的喜爱, 使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 而且有兴趣的学习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和能力的发展。兴趣对儿童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方面, 兴趣有利于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另一方面, 兴趣的产生有依赖与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问题。托而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教师可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 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

1.借助故事营造氛围。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寓意深刻的小故事, 也可以出一个主题, 启发诱导学生“讲述”, 让学生大胆表达对周围世界的理解, 对客观对象的细节观察。学生讲的越丰富、越详尽, 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能力就越容易得到锻炼。

2.结合音乐营造氛围。

学生特别喜欢音乐, 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 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当然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及课业的类型来选择播放不同特点的音乐。音乐的节奏与课堂内容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这样能保证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绘画, 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能力, 激发他们的激情, 调动起学生的兴奋性, 还可以解除疲劳。在中国画的教学中, 则可以播放一些舒缓、优雅的音乐, 让它引领学生更好的体会中国画的意境。使学生的思绪随着音乐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3.巧编歌谣营造氛围。

歌谣读起来琅琅上口, 便于识记, 也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教学时运用这个特点, 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编成儿歌, 加强教学趣味性, 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易懂易接受。这样, 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不仅学会了知识, 还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五彩缤纷的想象世界。

二、把学生引入想象的殿堂

进入想象氛围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 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 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1.故事启发。

故事对中学生的吸引力特别大。教学中, 可以投其所好, 让学生从故事中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古诗配画》一课中, 首先运用教材提供的范例《月是故乡明》来指导学生如何大胆想象。接着, 利用古代画家的创作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宋朝一个皇帝赵倍招考画工, 要求给‘深山藏古寺’这句诗配一幅画, 当时不少人画的都是茂密的森林呀, 高大古老的寺庙呀, 虽然绘画技巧都很不错, 但并没有考取而另一个考生却被录取了, 原来呀, 他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个和尚在井边挑水, 一条石板小路伸入深山……”同学们的眼睛一眨一眨的, 不一会儿, 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 好像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2.典范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对艺术偶像是很崇拜的。这时可以顺其童心, 充分利用艺术偶像的力量为教学服务。学生都很喜欢齐白石的画, 他们说, 一只小鸡, 一对小虾, 在其笔下都特别的有趣。《古诗配画》一课中, 可以抓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齐白石老先生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 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 山呀, 水呀, 人呀, 物呀, 都好体现。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这时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 而后讲述齐白石老先生是这样体现的: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听到这里, 学生己是恍然大悟了。

三、加强学生的直观记力, 培养有条理的思维

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是最好的观察方法。比如在组织学生郊游时就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周围的大好河山。再比如看影视书籍, 讲故事, 课间活动, 做游戏等方法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来充实学生的头脑。通过学生平时的观察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想象, 用一个命题就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学生要把记住的事物有中心, 有条理地画出来,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要把大脑中的众多印象重新提取出来有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需要伴随紧张的思维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较好地完成这个过程。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 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 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 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四、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诱发学生主动参与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 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 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 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 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在教学《三原色和三间色》一课中, 为帮助学生能简单牢记三原色和三间色, 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先发给学生一些用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纸剪成的小动物, 让学生认准自己手中的小动物是什么颜色。游戏时, 再让手中拿着间色小动物的学生找一找哪两位同学手中小动物的颜色是调成自己手中小动物的这种间色的, 找准了, 他们就是自己的朋友。结果同学们在游戏中非常活跃, 轻轻松松就将本节课的重点解决了。所以说游戏是儿童的天堂, 做游戏可以满足儿童好玩的心理, 让他们在充分动手动脑时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黑格尔说:“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想象力丰富的人更享有成功的机会。”学生是天真无邪的, 想象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们是用心在画, 是真与幻、虚与实、大胆与幼稚交织而成的画面, 愿我们的教师都能理解学生们的想象力, 并尽所能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的独特是不可代替的, 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 使人感情丰富, 心灵美好, 品格高尚, 使人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 热爱美好事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量使课堂产生轻松愉快的氛围, 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 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产生愉悦的情绪, 以此来启动学生内在的活力,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摘要:想象是创造的核心, 没有想象, 就不会有创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14.放飞想象的翅膀让笔飞翔 篇十四

一、创设和谐环境,让学生敢想、想写

和谐民主的环境,是人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奔放的前提,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学生犹如鱼儿身处大海,可以任意遨游,不需要顾忌任何的禁忌,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和教师的不同而感到自卑,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荒唐无比而不敢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的思维没有禁锢,才会对写作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有了写作的欲望,乐于把自己的想法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一次次成功的体验能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推动作文教学良性发展。

二、鼓励并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表达,并能够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

例如笔者在一次教学中,以“雪”为题眼让学生作文,笔者在批阅时发现,大多数学生写的是“雪”的纯洁,晶莹剔透,洁白无瑕,这正是学生眼中所见的雪景;也有学生写的是“雪”的妩媚,雪盖满神州,挂满枝头,处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最让笔者惊喜的是有一个学生写了“雪”的虚伪,因为它掩盖了世上所有一切不干净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只是暂时性的躲避在纯洁的背后,经不起阳光的考验,就又恢复了原来的狰狞。笔者看了该生的作文后,很是鼓舞,学生心理的世界是很丰富的,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他们的思绪能穿越到很远的时空,而大胆的想象正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

三、积累语言,笔随心飞翔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好的作文首先要有好的想法,而要把好的想法用文字表现出来才是佳作。因此,积累语言是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保证。

在语文课堂内外,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名句,如蜜蜂采蜜一番,长此下去学生的语言材料必然丰实,同时,学生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会提高自己的文学品味,自身的情感也会随之升华,到了作文课上,名词佳句信手拈来。

积累语言也不尽是前人的佳话,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中朴实且真实的东西也是写作最佳的语言材料,学会积累生活,写作时头脑将不再是空空如也,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材料必然详实,有话可说,也乐于表达。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当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到一定的程度,加上又有了亲身体验的生活感受,“情动而辞发”,佳作自然而得。

四、合作学习,相互促进提高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古时文人喜欢聚集在一起以文会友,语言的交流为佳作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学生之间合作,建立学习伙伴关系,在语言交流中能丰富学生语言基础。学生的见解是五花八门的,联想同一个事物的角度也有可能不同,让他们相互交流形成的就是事物的全貌。

例如,笔者让学生写“春天的感受”,单个学生也许只能调出自己单方面的联想,比如,或从“形”的角度联想到春芽,想到嫩叶,想到春笋;或从“声”的角度联想到候鸟的归来,想到小鸟快乐的歌唱,想到丰满的竹叶被春风吹过的响声;或从“色”的角度联想到梨花的雪白,桃花的嫣红,想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或从“行”的角度联想到春天来临,和爸爸妈妈去春游,去踏青的幸福心理。把每个学生的联想结合到一起,春天的全貌便很自然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了,小学生的思维联想力很丰富,但难以表达全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有助于学生写出具体且情感丰富的文章。

五、留点空白,让学生来补

教材中的课文是经典,而且有很多在最后或中间留有空白,充满着想象魅力,这些留白正是发挥学生想象空间,让学生续写,这正是练笔的绝好机会。

上一篇:外国名人的座右铭下一篇:网吧入股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