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2024-10-06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17篇)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篇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关注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要告别只追求分数的陈旧观念,注重对学生终极关怀与生命发展,使学生在学校里成为人格健全、个性完善、情感丰富、身心健康的一代新生,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的个性中心理论都强调对人的教育和发展通过多元的、多途径的整合来达到目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作为我校,是今年由四校合并的九义制标准化学校,为了学校明天的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特色之一,是基于落实党和国家的科学发展观,针对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科学的全面的让学生在学校充分自由的和谐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我校有开展心理课题研究的资源和优势:我校拥有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四川省心理学会会员,学校正着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建有高标准的心理活动室和心理咨询室,具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硬、软件设施条件。

二、研究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校园文化特色之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能运用心理调节方法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教师资的素养。形成我校独具的教育特色。

三、课题研究内容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探索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水平提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一般模式

2、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学校、集体效能

3、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四、课题目标

总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养成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学习生活方式。

子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研究

2、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3、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4、师生健康心理评价方法

5、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6、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联系

五、课题研究对象

安仁镇学校全体师生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相关书籍文献或上网查询等方式获得基本的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经验。

2、行动研究法:通过培训测试等手段,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通过研究教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践过程,以验证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3、调查法:调查校内外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4、对比法:通过对不同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对比,通过对不同方式培训后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比较得出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方法。

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某个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运用进行全程监控、分析,了解其前后变化,为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6、经验总结法:通过对研究中得失进行总结提炼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拟用三年完成:

第一阶段(2007.2----2007.6)

1、成立课题组,确定主研人员,建立相关制度,完成相关问卷及分析报告,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2、申请立项

3、阶段成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问卷资料、规章制度、初步完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校园建设。

第二阶段(2007.6----2009.6)

1、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请专家指导

2、开展讲座、办培训班、自学等形式将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3、制定检测标准

4、召开专题研讨会

5、收集整理资料,进行阶段总结

6、阶段成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阶段性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第三阶段(2009.6---2009.12)

1、完成课题资料整理,统计分析

2、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3、申请结题

4、最终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2)研究方案

(3)工作报告

(4)研究报告

(5)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专著

(6)音像材料和课件

(7)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八、保障措施

1、争取四川省心理学会的支持,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2、建立课题组和完善各项研究制度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理论水平

4、通过网络,刊物、书籍等多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

5、学校投入课题研究经费

九、课题研究机构

管理机构:大邑县市级课题《规范学校管理,创特色学校实践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长:王敏

副 组 长:周兆伦张洪

主研人员:万小明杨安庆何文祥但唐斌李芙蓉大邑县安仁镇学校课题组

2007年5月20日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篇二

关键词:心理健康,智障学生,教学方法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发育障碍,其身心特性较之正常学生在发展方面有明显差异。可以从基本特性(智能、体能)和次级特性(情绪、社会性方面)来分析。智力障碍的程度不同,其身心特征具体表现也不一样。在我对一、二、三年级六名中度生和四年级一名重度生调查中发现,其智能、情绪和人格方面的特征表现尤为突出。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务

1.发展潜能。目的在于帮助智障学生扫除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使其得到协调、充分发展。

第一,营建多种智能发展的班级环境。哈佛大学的教育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八种智能理论,这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有的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突出,有的智障儿童对音乐、节奏领悟力强,有的形象记忆显示长时的特点。在教室的布置中,推行“一块语言板、一个玩具柜、一个生态窗、一个音乐角”,有利于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上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

第二,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智障学生认知低下,对人总有依赖性或积极跟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发展潜能的核心。实行“一个融合”,推行“五个自主”。即“学校全方位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融合”,“五个自主”是:“自理自主”“劳动自主”“学习自主”“交往自主”“休闲自主”。将“我洗小方绢”“小小值日生”“今天我当班长”“他是我的朋友”“我最喜欢……”等系列活动,融合心理健康课来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精神。如果说自主是发展潜能核心,而自信则是发展潜能的动力。智障学生一般不自信,总以为别人都是对的,对自我认知灰暗,于是采取“一个引进”(将智障学生日常生活中成功或失败地举动在心理健康课上再次展示或提供成功机遇),“一个步子”(即将多种目标小化),“多元评价”(多种类、多人群、多环节评价)来树立学生的自信。

2.补偿缺陷。在对我校二十名智障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情绪、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心理健康课上要采用针对性调查(调查存在问题的方面),目的性设计(教案设计),实效性检验(再用相同项目检查学生的教育效果)。步移式推动(采用跟踪套表再次调查、设计、检测、不断推进辅导效果)。

3.提供个案。心理辅导个案案源渠道较多,但心理健康课中的表现异常的学生,应作为个案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心理健康课上哪些现象可作为个案案源呢?第一,参与度不高;第二,感受异常;第三,表情冷漠;第四,精力过剩,表现肤浅。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案辅导或者个案辅导以及心理健康课共同干预学生,促使其向健康转化。

二、心理健康课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课的内容从自我心理、学习心理、人际心理、合作心理、生活心理、认知心理、创造心理、成功心理、品德心理等九个方面来构建体系,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郑日昌教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入手,从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来构思心理健康课的内容体系,并且根据年龄、智能的不同,有所侧重,智障学生中年组(4、5、6)侧重学习,习惯的训练,高年组(7、8、9)侧重情绪、社会适应训练。

三、心理健康课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参与。对智障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教育场,没有真情投入的感受,一堂心理健康课可能对他们毫无意义。为此,在课堂上要有多重感觉的恰当刺激,引起他们的神经兴奋点适度呈抛物线状分布。

2.分层。教学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对于智障学生尤其如此。在心理健康课中要做到设计的环节包容性广,应突出不同层面学生都有所感触或领悟;参与面广,每类学生都有表达的要求;选择性大,每一类学生都可能选择到自我展示或参与形式;开放性强,要淡出课堂的界,形成教育的开放性的“场”。

3.体验。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智障学生的固执特性,时刻提醒教师决不能采用强制手段来进行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印象。

4.训练。心理健康课承担着发展潜能,补偿缺陷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内容适时适度进行心理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篇三

关键字 高职学生 心理发展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1.1 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在现代意义上,人的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和,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1.2 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朝气蓬勃的精神和愉悦的心理,激发大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并实现角色转换,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1.3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大学生自身修养的需要,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共同推进,为共同目标发挥着各自的教育特点。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2.1 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

2.1.1 盲目看待高职院校的层次定位,理想与现实失衡

自从2000年高校扩招以来,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不是很高,许多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很好但因考试失误或成绩中等的学生因填报志愿不当等最后走进了高职院校,有的是混文凭来上大学的,还有的是对录取专业不感兴趣来勉强上学的。理想与现实的失衡,使某些大学生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之中,产生自卑心理。

2.1.2 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紧张是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也是高职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面对的最苦恼的问题之一。

2.1.3 开学适应和毕业择业的心理落差

这种心理落差主要表现为冲动敌对、自卑胆怯、消极悲观、敏感多疑和狭隘嫉妒等。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前, 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 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 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毕业前夕,这种压力表现尤为明显。

2.1.4 不能正视自身外在形象,文体水平、家家庭状况等差异

存在自卑心理的高职大学生表现为怯懦、焦虑和抑郁。有些同学因为自卑心理产生的困扰无法宣泄而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2.2 高职学生的惰性心理

这些有惰性心理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对什么都抱无所谓心态,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得过且过。从表面上看,有惰性心理的人很轻松,其实,他们内心焦虑,存在内疚、自责、后悔等心理,但往往无力自拔,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只能面对问题时袖手旁观。

2.3 高职学生的焦虑心理

高职学生刚入校时,很多都心怀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成才,考取专升本或在社会上谋求到一个理想职位。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高职学生逐渐感到,由于以前基础差,学习比较吃力,无法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2.4 高职学生的困惑心理

2.4.1 自我价值实现的矛盾

三年高职的学生正值独立意识向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增强的时候,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尊重,得到认可。但可能由于期望和现实相矛盾,或没有足以能展现才能的机会与途径,常常使一些学生自尊受挫感到莫名其妙、难以言状的不快。

2.4.2 陷入交友困境

情感话题是高职学生学习之余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心理的不完全成熟,部分高职学生开始与异性交往,有的为了排除孤独寂寞,有的为了得到呵护与关爱,有的则是顺从大潮流。

2.5 高职学生的消沉心理

很多高职学生由于学校档次低,学习成绩不理想,心理上面临着许多困惑和冲突,而网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一些心理需要。

3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1 高职院校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3.1.1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整体规划中

高职院校应采用开设必修课、选修课与讲座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应加强大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开发和训练,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

3.1.2 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是建立以学校为主的一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二是建立以各系为主的二级网络系统;三是建立以班级为主的三级网络系统;四是建立以学校宿舍为主的四级网络系统,由宿舍长负责本宿舍人员心理状况的收集和掌握。

3.1.3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心理教师队伍,建立全员参与机制

高职院校要建立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一支以专业心理教师为主体,以其他教师为辅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并根据各专业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3.2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2.1 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重新确立人生目标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全体教师要从社会角色、生活、心理等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一是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二是要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三是引导学生重新确立人生目标。

3.2.2 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继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网络建设。对学生的问题要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需要校咨询中心、学院领导和辅导员、班级学生干部和寝室长等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必须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2.3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为高职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成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机构,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负责管理,并在各系设置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咨询人员轮流值班,为高职生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帮助他们摆脱精神枷锁,走出心理困境。

3.2.4 要积极开展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

高职院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协会开展“人际交往训练营”活动,让参与大学生感到自己在快乐的气氛中寻找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提升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3.2.5 加强择业指导,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开发乐观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要加强择业、就业市场开拓与大学生择业、就业指导,传授成功心理规律,注重创业成才方面才能的培训,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同时,要开发乐观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让大学生能有一颗宽宏大量的胸怀,以积极、昂扬的心态去迎接未来。

3.3 注重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系,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训练学生适当约束自己,愉悦自己,自我采用回避法、幽默法与升华法等调控偶发情绪,走出孤独,走出自卑,走出阴影,增强生活的信心,改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周艳荣.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12):84-85.

[2] 姚爱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7).

[3] 张立常,丁海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书育人,2011(24).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方案 篇四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介

(一)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教师开设线上课程。根据大纲要求的各学段主要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自我认识、青春期、学习方法、学习动机、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培养出一批阳光热情、充满活力、坚毅向上、友善会爱、耐挫力强的好学生。各校心育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标准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课、听课。

(二)区骨干心育教师(含心理兼职教研员)开发微课程。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的内涵、亲子沟通、时间管理、情绪调适、专业和大学选择、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青春期、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等,感兴趣的家长或者学生可在公共教学服务平台进行学习和观看(与其他学科课程同步上线)。

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在区德育与心理研究室各学段心理教研员的带领下,整合顺义区未成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志愿者力量,组建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服务团队,为区内中小学急需心理疏导与支持的师生和家长提供公益的心理咨询服务,做好疫情的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服务方式主要为一对一的在线咨询服务,可通过扫描如下二维码添加咨询师为QQ好友,预约时间后方可进行咨询(开放时间:从2月3日起,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均可进行预约与咨询)。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介

(一)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教师开设线上课程。根据大纲要求的各学段主要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自我认识、青春期、学习方法、学习动机、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培养出一批阳光热情、充满活力、坚毅向上、友善会爱、耐挫力强的好学生。各校心育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标准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课、听课。

(二)区骨干心育教师(含心理兼职教研员)开发微课程。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的内涵、亲子沟通、时间管理、情绪调适、专业和大学选择、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青春期、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等,感兴趣的家长或者学生可在公共教学服务平台进行学习和观看(与其他学科课程同步上线)。

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5.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篇五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各类在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抗疫知识,营造良好校园心理防疫氛围,提升学生心理抗疫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了缓解因疫情期间生活方式、学习压力、心理健康等因素导致的学生压力,帮助学生及家长尽早尽快适应学习变化,减少意外发生,我校制定xx小学加强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如下。

二、领导小组

成立xx小学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支部王莉娜书记、校长张宝红任组长,周娜副校长、张文艳副校长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学校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内成员主要为心理老师王喆、郑方圆,年级组长李招、于晓波、于广权以及十五位班主任老师。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培训

1、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将xx小学加强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会议议程,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全力配合抓好学生心理工作。

2、开展班主任培训

开展班主任培训,讲解学生心理知识,布置学校将要开展的各项心理工作,为工作的扎实有序进行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评估

摸底排查学生心理情况,由班主任排查反馈班级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建立学生辅导个案,积极家校联合,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三)开展心理主题教育月活动

1、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启动仪式

利用学校公众号做好宣传,教育全体同学关心呵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关注他人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氛围,共克时艰,打好防范疫情攻坚战。

2、举行升旗仪式

举行升旗仪式,教育学生积极面对心理压力,寻找合理的疏解方法。

3、广播宣讲

开展《开学了你做好准备了吗》疫情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利用广播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开学后需要进行的调整,鼓励学生梳理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好学业任务。

4、学生讲座

聘请校外心理专家进行专业辅导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5、开展班会教育

在班会中开展教育,设计各种环节在欢乐的气氛中帮助学生调整疫情期间压抑的心理状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学业生活中的困难。

6、积极做好宣传

广泛利用好电子屏、电子宣传栏和公众号,在学校内开展有力宣传,教育学生学习积极心理知识,用温暖的语言感染鼓励学生。

7、利用心馨小屋进行个体辅导

利用心馨小屋开展个体辅导,学生借助心理书籍、沙盘游戏、宣泄器材等方式,疏解心理压力。

8、家长指导

利用家长群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教育,营造家庭教育与学校心理教育并举的氛围。

9、拍摄微视频。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载体,以丰富的手段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聚焦抗疫期间真实发生的故事、行为、经历,面向学生征集“抗疫心情故事”微视频,以视频的方式讲述抗疫期间感人故事、心灵成长故事。拍摄形式不限,需要有拍摄人自己的讲述,讲述收获和感悟(可以使用旁白或者文字),时间为不超过5分钟,分辨率不低于960*400,采用MP4格式,片头有视频名称,片尾有制作人及参与人姓名,内容积极向上,文字脚本一并上交。面向教师征集疫情期间“我的心理微课”微视频。举办首届河西学子心育节活动。5月25日确定为河西学子心育节,评选出学生“抗疫心情故事”微视频优秀作品通过网络展示。

10、举办“花裙子节”

利用礼拜五学生自由穿着可不穿校服的机会,鼓励学生在不攀比的条件下,衣着干净大方彰显个性,让学生心怀美好,传递阳光,创造欢乐。

(四)毕业年级辅导

针对毕业年级开展解压心理辅导,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小升初。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我校以“阳光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以加强师生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师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

二、活动主题:

阳光心灵,快乐成长

三、活动口号:

“我健康,我快乐”

四、活动目的:

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面对全体老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维护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教师个人职业心理素质。

五、领导活动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六、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

七、活动准备:

心理咨询沙发;照相机;话筒;报纸等。

八、活动内容:

一、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内容包括;

1、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小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的途径。

3、如何建构良好的同伴关系。

4、我校学生感恩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照片

宣传方式:

1、国旗下讲话

2、红领巾广播站

二、“感恩母校,放飞理想”团队心理辅导活动(负责人:xxxx)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3

为了更加准确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防止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突发事件,提高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做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帮助心理异常学生摆脱心理困扰,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我校按照上级要求,我校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

为了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责任意识,我校成立了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如下:组长:韦刚举(校长)

职责:全面负责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工作副组长:郭泽坚(德育副校长)

职责:负责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工作

副组长:韦原成(政教主任)

职责:负责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工作

成员:各班主任

职责:分别负责本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二、全面摸底,细致排查,逐一化解。

按照上级部署,我校随即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细致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摸底工作,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人际交往和情感情绪等健康问题进行细致的排查。我校采取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全校574名学生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经过细致的排查,排查学生学习矛盾5起,生活矛盾9起,情感情绪问题3起,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以上问题已经全部化解。

三、具体工作实施及部署。

1.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选取充分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的心理教育题材,以教学班为单位,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的施加积极的影响。以教学班为活动单位,便于组织管理,且能使班级全体学生在辅导活动中受益,将心理辅导列入课程,也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因此比较正规。学生接受辅导的面广,有利于整体提高。

2.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的活动,是团体辅导的有益补充。我校采取的主要的方式有心理咨询、知心老师信箱、家访、班主任电话、个案研究等。

3.团体辅导。

其成员多为同年级的、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由学生自愿结合形成,推举热心于活动、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同学当组长。应该强调指出的是,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条重要途径。

4.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

通过有关的知识讲座,结合校本课、校刊,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辅导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

5.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

6.利用社会、家长、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网络、社会主要事件,任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疏导,帮助其重视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7.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宣传栏、板报等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让更多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发展的益处,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8.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将利用互联网做好该项工作。一是利用网络上的优质资源为学校心理活动服务,由于我校没有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束缚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方法,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还有也可以利用网络加强师生、家校联系,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开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4

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我校广大师生健康卫生意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具体目标

1、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2、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3、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4、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教学水平。

5、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主要工作措施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挖掘各教材内容,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联系,通过大队部的系列活动、以社会实践、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通过宣传窗、讲座、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专题的心理讲座

结合学校的教育主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心理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的运用,增进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学生不仅要成才而且要成人。

4、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加快心理档案建立

通过观察和一系列地心理测试,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不仅有助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各科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还有助于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化解心理疑惑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要鼓励学生有问题和困惑的要向心理老师请求帮助,要知道“走进‘心理咨询师’不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一种难得的享受”。

5、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1)团体辅导:本学期将邀请校外心理专家来校为高年级的学生做青春期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能在青春期到来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平稳地过渡。

(2)个别辅导:继续完善与维护心理咨询室“阳光屋”。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的12:00——13:00为“阳光屋”开放时间,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作好情况记载并作资料保存。心理辅导员每月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的交流与分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6、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帮助学生家长掌握正确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及时的保护和干预。

7、在教师中开展心理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

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论,提高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将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5

认真贯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1、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激发个体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学习、生活。

二、本学年具体工作计划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由心理健康工作组共同协作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执行《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和示范校评估标准》,认真完成上海市心理达标校复评工作,为学校心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教育的书籍、报刊,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

(2)支持心理辅导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提高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专业素质和品性修养;

(3)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区级及校本培训;

3、课程的设置

(1)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四年级开设心理课程,使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和区幸福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全校各位班主任老师,本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

(3)心理小报制作拓展活动课。

4、心理咨询

具体的方式有:

(1)个别面询。心理辅导教师在”心灵小屋”负责接待学生个别咨询。同时为班主任提供有消极倾向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密切关注,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学校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每周星期一至周五中午12:20——13:00,下午15:30——16:30

(2)信箱咨询。开设“心灵之约信箱”,引导学生学写”心理日记”、画”心理漫画”,及时收集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时反馈答复,帮助学生有效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5、心理社团活动。每班推选一名心理课代表,组成学生心理同伴辅导员。成立心理社团,组织进行团队的心理辅导工作。

6、教师心理团体活动

(1)开展”教师心理成长乐园”活动,如团队心理游戏活动。

(2)定期召开班主任及心理辅导员会议,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交流辅导心得。

7、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继续开展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利用课堂开放日、校园网上的心理专栏等渠道做好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普及、方法指导,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8、校园宣传工作。

(1)每月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心理健康广播。

(2)校园网开设心灵小屋论坛,解决学生日常遇到的问题,宣传心理知识。

(3)全校层面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宣传活动。

9、建立学生档案。运用心理测试系统为四、五年级学生建立学生档案。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个案档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做好心理辅导、个案辅导以及登记工作。

10、完善心灵小屋各个区域的布置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游戏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6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服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理念。根据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要求为指导。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我校心理咨询教师一名,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心理课辅导。本学期由心理健康教师不定期为各年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同时,各班在班内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的班队会。

(2)心理咨询室。开设“知心小屋”,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

(3)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5)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简单有效方法

A、学会放松。

B、与人谈心。

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

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思路。

2、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摸底排查,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档案)。

3、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4、做好校刊知心信箱的编辑工作。

5、利用家长学校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6、对学生进行常规心理健康测查。

7、进行“今年我要压岁言”活动动员。

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方案 篇六

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从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但是,今天许多的父母,却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把孩子“爱的权利”剥夺了,今天设计这节课,希望让孩子接受爱的同时,学会给予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要关心、爱护别人;让他们知道“有爱心”也要“讲原则”的道理;教育学生把心中的爱升华为爱祖国。

2、要用自己的爱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要学会关心、爱护、帮助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牻淌和学们,你们多么幸福,爸爸妈妈疼爱你们,长辈疼爱你们,老师爱你们,周围的好多人都关怀你们,爱你们。你们不能光享受别人的爱,还应该懂得要回报别人的爱,把你的爱心献给大家。今天我们讲新课:我有一颗爱心。

二、课堂活动

1、读一读

牻淌诤诎迳铣氏炙亩位埃你就会获得幸福和快乐的体验。A、当你把爱心献给别人,你就会获得幸福和快乐的体验。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那么,世界将充满爱。B、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如果只是享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无动于衷,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对他人怎么会爱得起来呢。”C、要记住:只有懂得爱别人的人,才有资格被别人爱。D、能够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护是很幸福的,我们要用爱心去回报别人的爱。让学生认真读这四段话,并要理解段意,最后记住每段话的意思。

2、议一议

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并请各级选派一位代表发言。A、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人们齐心协力捐钱、捐物帮助灾区的人们重建家园,但也有一部分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此无动于衷,请同学们讨论对这一件事的看法。B、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3、想一想

听故事《孔融让梨》、《孝顺的小狗》,然后面向同学回答以下问题。A、孔融做得好吗?为什么?B、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C、小狗做得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判断怎么样做才是有爱心,怎么样做是不对的,检查学生对有爱心的理解程度。

4、说一说

牻淌捍蠹乙黄攵烈槐橐韵铝礁鑫侍猓然后想一想,最后自由发言回答这两个问题。A、你曾用爱心去关心、帮助过你身边的同学吗?当被帮助的同学进步了,你会有怎么样的感受?B、你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你将怎么样向爸爸妈妈表示祝贺?让学生说出自己献爱心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课堂小结:

听音乐《让爱住我家》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们的家。

板书:我有一颗爱心

A、当你把爱心献给别人,你就会获得幸福和快乐的体验。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那么,世界将充满爱。

B、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如果只是享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无动于衷,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对他人怎么会爱得起来呢。”

C、要记住:只有懂得爱别人的人,才有资格被别人爱。

D、能够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护是很幸福的,我们要用爱心去回报别人的爱。

教学反思:

7.境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探 篇七

关键词:境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外教育

我校自1959年开始招收港澳学生、197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88年开始招收台湾学生以来, 对外教育一直蓬勃发展。我校现有境外学生1 000名左右。五彩缤纷的社会现象的诱惑、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个体所处的青春时期的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 也给对外教育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一、境外学生心理现状及原因

我校录取的境外学生多为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高中毕业生, 他们需要构建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他们远离故土来我校学习, 缺乏家人、亲友的帮助和指导, 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有些难以适应。再者, 这个阶段是情感的萌发期, 一些学生陷入恋爱之中, 由于缺乏对情感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一遇到挫折就会有挫败感, 想不开。中医学专业本身比较枯燥, 学习难度对于大陆学生来说都很大, 更何况语言和文化等方面不太相同的境外学生。有的同学本身对中医学没有什么兴趣, 迫于家长的压力来到我校求学。可以预见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压力何等之大。近年来, 就业压力的增大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各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 使得个体在大学时期面临心理问题的几率上升, 有些甚至出现了自闭、抑郁、焦虑、偏执等状态, 最后导致轻则学习无兴趣、不遵守纪律、人际关系不和谐、迷恋上网、迷茫, 重则不得不退学休养。

例如, 我校加拿大籍华人学生曾某某在校期间遵守学校纪律, 老实本分, 也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从表面上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可期末考试竟然六门功课全部不及格。老师通过与班长等同学的侧面交流方知该生迫于家长压力求学中医, 而本人对此没有任何兴趣。该生长期缺课, 躲在宿舍上网玩游戏。最后因身体和学业原因, 自己提出退学。

这样的例子在境外学生群体中应该不少见。这就给我们管理人员在管理上和心理辅导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二、国内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概况

国外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高度重视, 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行之有效的工作。例如在美国, 1940年左右就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 一般1 500~2 000名学生就配备一个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条件好的学校比例能达到1 000∶1。一些发达国家 (如美国)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 更多地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着手, 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我国在解放前就开始有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应的心理学著作问世。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88年以前, 部分高校陆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但基本上是松散的、无组织的、探索的。第二个阶段是指1988年6月至1990年11月, 高校心理咨询迅速发展, 其特征为由松散到组织化, 扩大了校际联系, 重视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三个阶段是指1990年11月至今, 显著标志是高校心理咨询学术组织的建立。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 约70%的高校都相继成立了心理咨询教育中心, 人、财、物基本到位, 培养了一支过硬的队伍,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咨询活动。我国大多数学校至少配备了一名专业人员, 数名兼职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也随着科技发展呈多样化, 有了电话和网络咨询等。

但是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是针对大陆学生。对于来自不同成长背景的境外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少之又少。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外教育的一个盲区, 但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值得引起对外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关注境外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境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这个高度出发, 作为境外学生管理人员有责任做好境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外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籍和日常管理, 而是应该深入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应该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和研究, 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用于境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这项工作有其深远的学术意义和统战意义。

四、开展境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从了解学生开始

通过调查问卷法了解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内心渴求, 或者通过观察学生在平时课堂和生活中的表现, 通过与之交谈或从其他同学处侧面了解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心理波动, 并给予适当的关心。教师本身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观点来面对学生的困难, 而不是歧视或漠视学生的问题。

2.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良好的校园文化健康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我们可以采取相当多的学生心理辅助活动来建设这种校园文化。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旅游或者学校文艺活动, 开阔心胸;作为医学院校, 组织义诊等活动, 让学生品尝学有所用的快乐;开展多项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掌握心理发展规律和调节方法, 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进行渐进性放松练习,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用团体咨询法, 增强学生人际协调能力;适时举办专题讲座报告, 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活动, 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 积极营造增进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每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省内外旅游。对于刚入学的新生, 则必定要首先举行一次广州一日游。这些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部分学生来到学校后, 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有障碍, 心理期望与现实情况差距较大, 因而情绪非常低落。通过组织集体的旅游活动,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打开了心扉, 也对我国大陆秀美河山增强了了解。

又如部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兴趣不大或者对前途没有信心。我校连续举办了几届义诊活动, 为珠江农场的老百姓送健康。通过参加这些活动, 学生们学有所用, 且服务大众, 非常兴奋。每年都有大量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义诊, 其热情让人感动。

3.重视和加强境外学生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

目前相当一部分境外学生管理人员比较困惑如何帮助学生卸掉心理包袱, 享受在校学习生活。一方面是留管人员知识背景、教育水平、观念意识不尽相同, 另一方面是学校对于境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不难发现, 有相当多的途径可以帮助境外学生管理人员提高心理教育能力, 比如说请专业人员提供培训、查阅文献及与兄弟院校对外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交流, 深入了解国内外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理念和方法, 掌握心理调查和辅导的基本方法。今年暑假我校组织了大陆学生的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参加者反映良好, 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但如能对境外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 将对境外学生的管理起到更好的作用。

4.开展朋辈 (peer) 心理互助, 提高境外学生心理素质

所谓朋辈心理互助指的是年龄相仿的同学对出现心理障碍和问题的同学给予理解、安慰、鼓励和支持。朋辈心理互助是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当人们遭遇挫折时, 总是会愿意向朋辈敞开心扉倾诉, 获得支持和鼓励。在学校里, 同学间展开朋辈心理互助会比老师的心理干预更实际和有效。一是学生之间比较熟悉, 且文化、知识背景相似, 因此, 更易沟通、更易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更容易产生心理共鸣;二是境外学生管理人员往往一人管理几百人, 很难做到时刻掌握每个学生的动向。因此, 在每个年级里设立男、女心理咨询员, 开展朋辈互助, 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5.计算机技术协助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 各种信息技术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我们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这些便利条件, 开展宣传和教育。比如说可借助开发出的计算机心理测试软件进行心理测评;或利用电话咨询解决学生的困扰;也可以尝试运用网络技术, 开辟网上咨询, 设立专门网页,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供心理测量服务, 开展在线心理咨询等, 为学生提供更便捷、多样的教育和服务。

境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却又被人忽略的领域。作为留管人员,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承担起境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研习学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宋颖惠, 李志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4) .

[2]黄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3) .

[3]陈雪勤.高等学校境外学生教育管理实务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 .

8.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李建新(1982-),男,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唐小燕(1980-),女,江苏扬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140-02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有心理障碍和问题的学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严重的还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心理特征

每个时期的高校学生都带有其特定的时代气息,在他们身上能够折射出社会大环境对他们心理成长的影响。当前的高校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的矛盾

来自不同家庭的高校学生既存在自卑心理又存在自负心理。家庭条件相对一般的学生往往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自卑心理,存在孤独感。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往往心理上比较乐观,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自负心理。家庭环境是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直接因素。

2.渴望被认同的心理

高校学生充满奇思妙想,敢想敢当,敢于实施,很多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学生群体中崭露头角,得到周围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产生失落情绪,会认为自己的才能被忽视了。[1]高校学生有着强烈的被社会认同的心理,一旦出现不被认可的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3.反叛心理

在传统管制型教育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有着明显的话语权。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环境中,造成了他们的反叛心理。进入高校的他们,学习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压力,向往自由的高校学生对传统的管制教育比较反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自由和纪律本身就是矛盾的,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隔阂,给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4.恋爱价值观

恋爱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渴望恋爱。但高校学生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缺乏恋爱经验,在遇到感情纠葛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这也是困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道难题。高校学生应当正面直观的面对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既要有追求爱情的勇气,又要具备承担爱情责任的能力。

5.人生目标茫然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陡然剧降,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生活目标随波逐流等问题,常有生活无意义感,人生目标茫然。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发展空间,自己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以朝着这个坐标不断地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

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对策研究

1.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训

虽然在高校中已经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很多从事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辅导员或德育工作者担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培训,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没有纳入到正轨。[2]高校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对心理咨询人员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

2.利用网络等新形式及时进行辅导

很多的高校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心或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敢或不愿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这就导致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无法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致于无法科学合理的“对症下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化等特点,使得高校学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心中积压的苦恼与烦闷,通过网络尽情地倾诉与宣泄,从而使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和缓解。对于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准确及时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得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更有效果。

3.建立朋辈聊天室等资讯途径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宣传,学生也逐渐摆脱了对心理咨询的种种误解。但是高校学生中能够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敞开心扉接受咨询的学生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选择倾述对象时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述。而在高校中建立朋辈聊天室,是缓解不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的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咨询员,可能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理论,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经验去与那些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沟通,使得需要咨询的学生摆脱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心理阴影。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首先,家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从家庭生活不美满的环境中走出来的高校学生往往行为比较偏激,因此,父母在关心子女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有的家长甚至与子女基本上没有沟通。其次,学校在传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播着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变化规律。第三,社会是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主要实践场所,同时社会也通过各种媒介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因此在面对就业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家庭应该鼓励支持,高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引导,社会则应该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另外,学生这一主体也应该深刻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端正职业态度,创造自身条件。因此,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发挥积极效应,学生才能取得职场的成功。[3]

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学生的课外空余时间相对较多,且他们往往对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充满了兴趣。学校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研讨会、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心理健康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反馈思想情绪的变化。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建设好校园文化氛围,办好宣传栏、做好宣传广播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熏陶。

6.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

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及治疗体系已迫在眉睫。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会通过新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该措施,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从中发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价,不仅有利于掌握高校学生总体的心理变化趋势,也有利于把握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历程,针对个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重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宋雪梅.论大学生挫折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刘为兴,李红丽.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的长效机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2).

[3]丁妙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

9.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篇九

让学生加强自我安全意识,遇到危险时知道如何求助。

教学方式:专题教育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加强自我安全意识,遇到危险时知道如何求助。

教学手段: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岛

出示图片

图中描述的是什么场景?小男孩要做什么?

二、活动营

活动一:我是小演员

请把下列情境表演出来,并认真体会主人公的感受。

情境一:爸爸妈妈不在家的一天里,明明独自整理房间,洗衣服,独立完成作业,还自己解决了午餐。

情境二: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欣欣觉得有点孤单,就去找好朋友一起玩。游戏的过程中两人闹了点矛盾,但很快和解了。

活动二:“小鬼当家”交流会

10.张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规范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我校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级管理方法,提高素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工作

(一)队伍建设

1、教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1)本着全校的教师全员参与的形式,更好地利用各项资源,使我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可以新颖、长期、面广、有效地开展,形成长效机制。

(2)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学生

(1)在学生群体中有选择培养个别学生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知晓一定的心理知识,组成一支“快乐小精灵”队伍,做好师生间信息沟通的桥梁。

(2)、采用多途径、多形式对学困生、德困生在思想上进行引导,在学习上进行辅导,在心理上进行疏导。(“围绕“培养自信心,养成好习惯”这一主题对学困生开展心理指导服务,如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等;围绕“培养责任心,养成好品德”这一主题利用实例对德困生开展心理指导服务)。

(二)心理咨询室建设

根据学校实际,将校长室作为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有各班班主任担任我校心理咨询辅导员,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三)内容安排3、4、5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加强我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室不定期开展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加强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特别注重对“学困生”、“德困生”的教育工作。

(四)咨询途径:

学生自愿前往咨询、班主任老师推荐、辅导老师访谈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梅荣

11.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篇十一

摘 要:高职生性心理指导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高职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目前国内高职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进行性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途径,以期对性教育相关实践及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性心理;教育对策;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50-02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改变,高等教育的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成为高校生的主体。在高职教育受到社会重视的同时,高职生的性心理特点也逐渐成为反映当代高职生心理特点的重要维度之一。因此,高职生的性心理教育应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内容。

性心理,广义上涉及性的所有观念或意识;狭义上指在性情景刺激下的男女交媾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反应[1]。张进辅等对性心理的理解如下:性心理也称性意识,是有关性问题的心理活动,是个体对性生理、性对象及两性关系的反映,其结构可以分为性感知、性思维、性情绪、性意志四种成分[2]。性心理表现为个体在性方面的心理现象,如性意识、性欲望、性观念、性情感、以及性梦等性心理活动的总和[3]。个体性心理的发展与性成熟程度有关,受到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个人经历和人格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关注高职生性心理的特点与规律,有助于帮助高职生建立完善的人格,培养健康的情感交流能力以及树立积极的性观念,同时,为高职院校开展性心理教育、进行相关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

一、高职生的心理特点

高职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中后期,面临着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是从心理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4],期间个性心理出现重要变化,社会化情感反应得到发展,个体自我意识增强。同时,强烈的独立意识与难以避免的依赖性之间容易产生心理矛盾。由于社会对学历要求的传统偏见、高职生自身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及青春期人格发展的局限,高职生出现一系列心理困扰:自卑感强,易于悲观、情感极其脆弱;择业压力大,心理焦虑程度高;对自身学历认识不明确;厌学心理严重等。因此,把握高职生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其顺利完成学业,人格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高职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

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性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高职生正处青春期,性生理已趋近发育成熟,其健康程度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其个人全面发展水平。这个阶段,高职学生基本已完成自我性角色的认同,性意识和性体验也较为明显,但由于所处的特殊阶段和面临重要的学业任务,导致高职生的性需求与性满足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现象,容易引发心理困扰和内心冲突[5][6]。作为青年学生,高职生与其他同龄的在校生一样,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人格可塑性较强,心理冲突表现明显,容易产生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协调。因此,维护高职生的性心理健康,对促进其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性价值观的发展体现了大学生对性的认识过程,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文化趋势。其基本发展过程是从保守到开放,当前还处在中间阶段,大学生性价值观还没有发展到所谓的“性自由”阶段。张玉堂等在2008年对大学生性观念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高达81.46%的大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的性观念仍然“不太开放”[7]。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已经由传统中国人所持有的禁忌保守观念日趋向性开放方向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完全开放的程度。其中,情感因素、动机、择偶标准、性行为是大学生性价值观研究中的重要内容。[8]

对于大学生性心理的影响因素,前人研究得到一些不一致的结果。在一项大学生性心理特点的研究中[9]指出在性认知的因子上,学生的性认知水平受到生源地、年龄以及父母支持程度的影响:其中城市籍的、年龄较大的以及父母理解支持程度高的学生性认知水平要偏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心理成熟度也逐渐提高,对性知识的了解也更加准确和丰富,性价值观也会因此得到不断发展,因此高年级的大学生性心理表现更加和谐健康。[10]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教育开放程度等原因,相比城市籍大学生和谐的性认知,乡镇籍学生接触获得的性知识显得较为贫瘠[11]。此外,父母持支持理解的态度确实有利于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发展[12],但多数父母中立态度对儿女性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性质是积极抑或是消极?还有待进一步的跟踪研究。

促进高职学生性心理的提高和完善方面,专业心理咨询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对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一致,均表现为积极的求助意愿[13]。表明随着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同时各大高校开展的日常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在学生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在出现心理困扰时,包括性心理困扰,大学生还是会主动选择向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寻求帮助。

三、高职生性心理教育的相关途径

为使高职生从性困扰中得以缓解,积极理性地对待性成熟,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慎重、开放性地在高职院校进行性心理教育,对高职生进行性心理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只有从正面积极启发并且适时、适度、适当地开展性教育,才能满足高职生对性知识的求知欲并树立健康的性价值观。

1.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性教育体系

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完善的性教育体系有利于高职生性心理健康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性教育形式,可以通过系统的性教育课程进行教学,还可以涉及性心理咨询,性知识宣传,有关性认知、性角色认同与悦纳、促进两性和谐互动关系的团体辅导和小组讨论等辅助教学。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为高职生在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素质、性文化与性审美等方面提供切实有利的心理帮助[14]。

2、利用朋辈教育,增强性教育的有效性

朋辈互助是开展高职生性心理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青少年往往愿意认可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或朋友的观点,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往往不愿向家人或老师倾诉,但却更愿意听取或采纳同伴和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比起家庭教育、学校咨询,朋辈性教育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时效果更加明显。性教育中同伴教育者往往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正确引导,将成为健康性行为的正面典范,影响受教育者,而且同伴与受教育者彼此间的持续交流也能起到不断积极强化的影响[15]。

3.采用团体辅导,改变学生寻求性心理帮助的态度

团体辅导是高职院校中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能有效改善高职生寻求性心理帮助的态度。Buckley的研究证实通过实验干预学生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有所改善[16]。因此,在高职院校定期开展性教育相关内容的团体辅导,寓教于乐,对提高学生性心理知识水平大有裨益。

4.重视性别差异,关注高职男生的性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女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显著高于男生[13]。男生为了表现出社会所赋予自己的坚强、勇敢等标签特征,往往不愿向他人表现出自己需要帮助的另一面,或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对专业性求助同女生一样持有相同的积极态度。女性往往表现为被动、顺从、依赖,而男性则要求是主动、有支配力,而且传统文化对女性性方面的限制要比男性严格得多。这些保守的性观念对女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在性心理的健康水平和性问题的态度倾向上会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18]。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更应破除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性心理状态给予同等程度的关注和重视[13]。

参考文献:

[1]贾云希,周俊金,周振明.应用心理学词典[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490-491.

[2]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156-158.

[3]丁邦平,朱明.青春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35-236.

[4]涂桂珍.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策[J].中国水电医院,2007,(3).

[5]刘琦,杨静.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现状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

[6]徐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7,(9).

[7]张玉堂,哈玉红,海存福.对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状况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性道德问题的调查研究"系列成果之一[J].中国性科学,2008,(9).

[8]李颖.我国大学生性价值观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研究,2011,(8).

[9]温斌,杨润涛,张东枚.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特点的定量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7).

[10]杨小丽,袁美学.大学生性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4).

[11]李阳,李宏翰.广西大学生的性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2).

[12]潘绥铭,杨蕊.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98-102.

[13]刘邦惠,纪玲玲.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双重态度模型的建构[J].西南大学学报,2011,(6).

[14]贺文佳,倪波,陶大德.试论高职院校性教育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15]齐麟.大学生开展性教育的现状及有效途径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1,(1).

[16]Buckley GI,Malouff JM.Using modeling and vicarious rei-nforcement to produce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mental health treatment[J].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5,(3).

[18]邓欣媚,林佳.广州、香港两地大学生性观念调查—性态度、性知识、行为发生可能性及双重标准[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2).

12.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篇十二

1 分析产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1.1 社会因素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

传统文化要求人们“喜怒不形于色”, 强调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对情感的抑制。我国是一个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人际依赖和制约, 人们多有郁闷无处诉说之感, 从而深化了情感危机。在这样环境下, 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增多, 心理上存在着多方面的压力源: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较高, 社会岗位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 从而导致大学生长期承受较高的学业压力;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还要承受高校并轨后学费大幅度上涨带来的精神压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高年级学生因就业问题产生了较强的精神压力, 许多心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稳定阶段, 脆弱的心理素质, 社会经验的缺乏, 在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出现各种心理困惑也就在所难免。

1.2 家庭环境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 是人生的奠基

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价值观以及父母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 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此外,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个性是相互影响的,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在家庭结构方面, 近年高校就读的独生子女学生比例增多, 家庭破裂、重组的比例增加, 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家庭经济情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日益凸现, 贫困学生能否正确对待面临的困难, 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 成为影响贫困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之一。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性格塑造, 个性形成,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1.3 学校教育反思学生的整个学校教育阶段, 虽然目前大力提

倡素质教育, 但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仍然还在, 高校里盛行着实用主义思想, 对智力培养的过度偏重导致了对学生成长中遇到的思想和心理方面问题的忽视。尤其是在大学这个环境中, 适应、学习、交往等新问题的出现和累积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容易显现出来。大学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 能够增强学生心理发展的自觉性, 因此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教育方法和育人态度、教育条件、学习生活条件, 以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 如果处理得当,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当前在学校中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及时疏导各种心理烦恼和困惑, 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现。

1.4 自身原因大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 包括个体生理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个体遗传因素和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等, 这些客观存在,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考虑的因素。个体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和人格。健全统一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有研究表明, 大学生中有一小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缺陷, 不少心理障碍都与人格缺陷有关。总之, 大学生形成客观而正确的自我认识、稳定的自我体验, 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 重视培养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压力能力、抗挫折能力等, 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上述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往往综合起作用。

2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2.1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 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 不断完善自己。

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 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丰富人生经验。

2.2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

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 心理压力较大, 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 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 使生活有规律。

2.3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 锻炼意志品质, 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 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 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 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 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 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 日积月累, 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 学会自我调节。

2.4 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 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

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 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 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 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 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 通过心理咨询, 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 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 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 防止精神疾病, 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1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方案 篇十三

阳光成长 快乐生活

二、活动时间

三、组织机构

成立“上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组委会,具体组成如下:

主 任:黄伟军

副主任:韩 露 刘燕玉

成 员:崔永忠 胡德军 皮世平张文清 周丽 邱绍勇

张志强 欧荣辉 梅其兴黎 春 各年段长及班主任

四、活动安排

1、主题征文比赛。

面向全校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比赛,比赛分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组和班主任、科任老师两组。征文要求:文章符合本次教育活动周主题“阳光成长快乐生活”,涉及的故事、体验、感悟、思考必须是真实的,内容积极、健康、向上。文体形式:文体不限,要求新颖活泼,恰当地表现文章内容。文字组织:主题明确、表达流畅、叙述生动、文笔清新。字数以―2500字为宜。各位教师电子稿传送至德育处崔永忠主任处。(截止时间:20xx年4月24日)

2、播放心理教育主题电影。

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并对学生心理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各班利用主题班会时间,有选择地播放心理电影,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

推荐电影目录如下:

1)缺乏学习动力:《决战冰河》、《洛奇》、《阿拉伯的劳伦斯》

2)缺乏信心:《穆里尔的婚礼》、《心雨花露》

3)自卑失落:《阿甘正传》、《少林足球》、《肖申克的救赎》

4)交流障碍:《对她说》、《堕落的天使》、《雨人》

5)失败或绝望:《远大前程》、《功夫熊猫》、《小鞋子》

6)厌倦生活:《天生爱情狂》、《凡夫俗女》、《心理游戏》

7)自私、人际关系淡漠:《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余辉时》、《爱,回家》、《走路上学》

8)紧张:《虎口脱险》、《小孩不笨》

3、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大讲堂。

石岩街道将组织一场面向街道教师的讲座。我校结合此次名师大讲堂引导教师如何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校工作。(时间:4月底。地点另行通知)

五、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石岩街道相关方案要求,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制定方案,确保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二)重在落实,务求实效。要按照既有一定声势、又扎扎实实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吸引广大市民家长和学生参与。要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工作机制,确保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4.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案 篇十四

根据天门市教育局【20xx】16号文件精神和天门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指导意见,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方案,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了以“阳光心灵、快乐校园”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的

1、全面推进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上规模、上层次,进而促进全校师生关爱自己身心健康,快乐生活。

2、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资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化、结构一体化。

3、让学生在活动月的系列活动中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4、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和其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与合作的力度,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层次和地位。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代三轩

副组长:周年发、石敏、金铁斌

成员:各分校校长

四、活动要求

1、每项活动由各负责人组织实施,确保活动质量,并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希望各班能够支持和配合活动的各项安排,使更多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受到教育和感悟。

五、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日~4月30日

六、活动内容

1、活动启动仪式

国旗下的讲话,宣布活动主题内容以及详细的活动安排,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

2、健全活动机制

(1)成立学生心理小组,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培训全校各班心育委员,组织心理委员开展心理保健宣传。

3、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讲座

活动时间:4月13日

4、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时间:4月18日下午3:10~5:00

讲座内容:我阳光,我快乐

对象:全校学生

5、召开“善待挫折、快乐你我”主题班队会

时间:4月11日和4月25日班会时间

地点:各班教室

要求:各班做好记录,并将主题班会教案上交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6、举办一期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和心理健康小报展。

7、心理影片赏析

观看时间:4月26日下午第三、四节

观看地点:多媒体教室

观看人员:七八年级

1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篇十五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学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但是由于传统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使得其在教育方法、机制、体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如下:

1. 用思想政治教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本质上与人的思想认识相关, 但更与人的“心理”相关。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历来重视思想教育工作, 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导致高职院校普遍认为,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只要让学生思想上有了深刻认识, 他们就会遵循这种思想, 自我排除各种心理问题。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正确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他们将传统的“说服教育”用于心理教育, 认为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就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已。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 他们所得到的答案是思想政治说教, 教师也不是以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解答。学校这种认识的后果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附庸化, 如无法获得独立科学的地位, 无法获得资金、政策支持, 当然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重视。于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可能提高了, 但是其心理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2. 保障机制不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是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管理方式、信息、制度为基础的一系列保障措施的集合。它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地位得到确立、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还非常不完善。 (一) 没有体系化的制度保证。要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监控网络和有效的预防干预机制, 制度必须先行。但事实上, 多数高职院校尽管设有心理咨询室, 但其归属却并不清晰, 有的归属学工处、团委, 有的归属德育部;有的机构是正式的行政编制, 而有的不是, 而且如果有编制, 其在校内处于何种级别, 该如何对其工作量进行统计、考核评估等, 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给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带来很多迷茫。加之学校更加重视思想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制定往往屈从于学工相关制度。 (二) 财力、物力、人力等的供给不足。既然在制度上未得到充分保证, 那么学校在各种资源的投入上必定有所保留。在人力上,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多是学校任课老师兼职, 他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同时, 关于心理咨询人员的准入、退出也没有确定的机制;在财力上,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难以看到其产出, 很多学校忽略了对其相关的投入, 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落后。以教师人数为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700个学生就应该有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但笔者通过对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职业院校进行电话访问, 发现这些学校的师生比率明显偏低。如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有近10000名学生, 但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只有2人, 兼职人员有3人, 人数明显不足。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建议

对学校而言, 首先, 必须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传统的教育模式下, 思想政治教育被当作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也被认为可以解决一切思想和心理问题。但是心理健康毕竟不同于思想健康, 它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如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有效率的生活, 等等。由此可见, 心理健康更关注个人的微观心理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的健康是人健康成长和成才的必备条件。为此, 学校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与思想政治教育同等高度, 予以重视, 不能使其局限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对狭小的领域内, 不能用思想政治工作包办代替。其次,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高度。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 因此就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之中, 纳入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之中。如建设心理教学系、开设社会心理选修课、定期进行心理培训讲座, 等等。通过这种方式,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日常的教育体系中来, 积极预防各种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 而不是采取传统上的“事后而治”的

1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篇十六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121-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以及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在心理方面难免会出现问题,消极情绪表现的比较严重。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人的幸福指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是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1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及内容

1.1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通过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站在幸福的角度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及个性发展,致力于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积极心理学将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力量方面,提倡和引导人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并对一些难以解决的复杂心理现象进行解读,使其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而获得更大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将普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重视人的潜能的发挥,把激发人的积极情绪、调动人的积极情感体验作为重要目标,从而增强人的幸福感。

1.2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是一个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的科学,而且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极具针对性。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要包括幸福感、快乐、爱等,强调主观方面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积极体验的核心,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积极心理学思想在对人们进行心理引导时的重要方向。其中,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效果如何并不是由积极心理学中某个标准来判定的,而是由个人的主观感觉来决定的,而这种主观感觉又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如今,很多致力于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专家都将这种主观的幸福感作为衡量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第二,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助于人们发挥自身潜在的力量来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质和生活质量,并将其转化为一种优秀的品质和习惯,并且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并不断改进,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心理学涉及的人格特质的范围比较广泛,种类也比较多,我国现阶段研究的积极心理学涉及的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包括认知、勇敢、人际智力、公民素质、自我调节能力和追求卓越6个维度,适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第三,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所陈述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人格特质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作为大环境来作为基础,才能给人带来更多的积极兴趣体验,提高幸福指数。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既包括法律政策、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等这些大的社会系统,也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工作单位等这些微观的社会组织体系,每一个个体都生活在双重的社会组织系统当中,积极向上的社会组织系统更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这样才能使人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幸福指数自然会得到提升。

2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2.1 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内容

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教育工作者将重点放在了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而通过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除了能做好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减少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增强自信心、幸福感等积极情绪,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2.2 改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服务对象被定位为那些情绪、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个体,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而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改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除了帮助个别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是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群体性,利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和强化大学生积极的主观感受,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3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3.1 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为了更好的强化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高校要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整个课程教育体系当中,在课堂教育当中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当中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学校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对于必修课程,主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侧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注重课程的普及性和全覆盖,该类课程要特别强调相关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要懂得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对于选修课程,侧重于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内在的积极品质,从而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2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原则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突出积极的理念,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原则。首先,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为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从多角度开拓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次,基于积极心理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改变过去那种以“问题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模式,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性和群体性,激发大学生的潜能,注重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置上要注重全面性,设置包括发展、预防及干预等几方面课程内容,以帮助大学生纠正不健康的心理,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积极心理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明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要能够科学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高校还要注重课任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作用,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并从多方面予以帮助和支持,进而充分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以积极的心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群体当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

3.4 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除了内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外,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上,学校可以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强化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引导。校园文化可以说是隐性的教育,在校园文化教育中多增加一些积极心理的因素,比如优美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使积极理学更好的在校园中传播。

4 结语

基于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切实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明确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原则,加强相关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要注意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而从多方面强化学生的积极体验,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

参 考 文 献

[1] 彭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2] 李焕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 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04:151-154.

17.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七

活动主题:初中生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知道每个人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压力是无法避免的。

2、让学生初步了解正确的面对心理压力的发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压力的能力。

3、每个学生都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压力,在压力面前不退缩,不逃避,合理控 制住自己的心态,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方案的原因 现在的家长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但是在 21 世纪人才济济,面对社会竞 争的压力,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生活、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中学生 正处于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压力,将会对学生们的以后造成 巨大的影响。因此探索学生们压力的来源并研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压力,合理释放情绪的方 法,关系到我们怎么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很有意义的。中学生的压力来源:

1、从学校方面来说,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特别是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 教育转型时期,学校仍片面追求“重高”升学率,因而学校的一切教学工作就是围绕着分数,学生接受的讯息也是分数重于一切。因而在学业上竞争更大,压力更大。

2、从家庭方面来说,中国历来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说法,这极概适地说明了父 母的一种共同的心态。很多家长把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子女的期望值 过高,学生越是理解家长的苦心,心理压力就越大。

3、从学生自身方面来说,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心理压力的大小。

4、从同学之间来说,目前的中学生,在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独立性 很差,而且心理脆弱,在学校一旦受到同学的讥笑,便感到委屈和愤怒,还有很多同学不知 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为此深感烦恼。有心理压力很正常,如果压力过大,学生会出现攻击、自责、退让或者放弃追求,甚至 通过轻生来逃避压力,因此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压力,合理释放情绪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意识到压力有两面性。压力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充满了竞争,学校也是一样的人生 不可能是到处美好的,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压力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痛苦的情绪,行为失措; 另一方面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练。中学生应该看到他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压力。其次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压力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 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歌德曾说过: “若不是掉眼泪吃过 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所以,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乐观精神,这样一来就能 从逆境中奋起。最后合理的宣泄。人们在承受压力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必须经过某种形式得到发泄 否 则积累过多,容易导致心理异常。如果遇到实在无法排解 的压力时,不妨寻求心理工作者的 帮助,排除心理障碍,达到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的理想效果。

二、方案实施的过程

(一)用例子引导思考 1.老师给学生讲述三个有关心理压力的故事。

A、某高校一名高三的学生在高考时神色匆匆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在老师发了草稿 纸以后,不停地在上面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最后精神失常,昏倒在考场里,因 为压力太大,自己连高考的机会都失去了,实在是非常不值。

B、某城市重点小学的学生因被老师罚写作业,作业太多了,让爸爸帮他一起做,结果 都做到夜里一两点,可见作业的压力别说孩子,连家长都受不了。

1、引导学生思考:

(1)假如你是这两名学生,当时的心态是什么?这种心理状态健康吗?

(2)如果你是老师,在对待学生时放错误时,会不会布置这么多作业?

(3)两名学生的举动造成了什么影响?

(4)这两名学生应该怎么来应对这种压力?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观看视频激情兴趣

1、播放事先准备的视频

2、学生仔细 观看

3、学生讨论

(四)、把自己的压力在班级上分享 学生自愿上讲台把自己的压力主动说出来,其他同学当他的参谋,给他出主意,提建议,如何去缓解压力,释放情绪,老师指导。

上一篇:对支部团员评价意见下一篇:电信局员工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