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大会师》有感

2024-10-03

《长征大会师》有感(精选11篇)

1.《长征大会师》有感 篇一

任何一种精神,都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在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整的红军长征中,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它与其它不同阶段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一起构成中国革命的精神长廊,铸成中国革命之魂。伟大精神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历史变革和物质产生的强大动力,鼓舞和激励千百万群众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精神力量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长征精神一直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永不过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首先,“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我党和人民坚韧不拔、顽强奋战、勇于开拓精神的体现和生动写照,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同样需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开拓精神和革命气魄,同样需要亿万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具有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坚定信念。其次,党和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扬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相反就遭到挫折和失败。再次,艰苦奋斗是改造世界的一种实践,无论什么条件,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总要有这种永远开拓前进的创业精神。

长征精神能够形成发展,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广大共产党员心里,体现在共产党员身体力行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唯有如此,它才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弘扬长征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呼唤,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2.《长征大会师》有感 篇二

该剧改编自雷献和的军事著作《大会师》,经过深入长征路线采访,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将帅回忆文章、最新专家研究成果,举办专家研讨会、专家学者缜密研读,团队主创精心打磨而成。该剧还邀请了被观众熟知和认可的老一辈艺术家们来演绎这段历史,他们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堪称经典,不仅贴近历史人物还有自己长久以来独特的感悟,可以说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该剧恢复原班人马再现了经典,从而将观众带入到真实的情境之中,重温历史。

电视剧《长征大会师》深刻而全面地描写了中国红军经历了艰苦卓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道转兵、猴场论战、遵义会议、土城之战、四渡赤水、苟坝分歧、巧渡金沙、坚持北上、东征西征、胜利会师。该剧是首次对长征六次大会师进行了全景的展现,让观众的心随着电视剧也走了一遍长征,体会了一遍革命先辈的心路历程,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长征精神。

《长征大会师》这部剧填补了长征会师题材影视剧的创作空白,同时该剧将大历史格局和小家庭的聚散离合相结合,讲述了会宁钟家一家人悲欢离合的故事。旧社会恶人当道,逼得老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红军长征又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长征大会师既是红军的大会师、党的大会师,也是人民的大会师。以小人物写大历史,以小家写国家,虚实结合,使得长征重大历史意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生动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能全面理解长征精神。可以说,这部剧具有的不只是艺术价值还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3.《长征大会师》有感 篇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用整齐的语句,用壮丽的诗篇,记述了长征中的那一桩桩感人的事迹,一段段难忘的岁月。

在刚刚过去的“庆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要学习长征精神……”是啊,生活处处有长征:学习的长征,工作的长征,生命的长征。在种种困难面前,我们要像红军一样,不能屈服。困难就像弹簧,你越软弱,困难就越强大。想想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们要像革命老前辈一样,鄙视困难,那么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有一次,我在外公家吃饭,看到吃的是窝窝头,喝的是地瓜糊涂,我问为什么,外公说这叫“忆苦思甜”,为庆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准备的。我说:“这也太苦了吧!”外公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长征的时候,人家都吃皮带,啃草根!”我心中一惊。

长征,一个锻炼人的旅途;长征,一个严厉的教官。它培养了多少坚强的战士,训练了多少伟大的“钢铁巨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次战斗中,一是利用红军的智慧,巧渡金沙江;一是经过残酷的战斗,飞夺泸定桥。这都体现了革命前辈有勇有谋,不畏困难。

4.读《长征精神》有感 篇四

长征是对党领导的红军的空前严酷考验。这个考验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大搏斗。其次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击中,共产党内部的正确指导思想与错误指导思想也存在尖锐斗争。再次,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使红军一再面临着能否克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折磨的严重考验。经过长征,党和红军如同经受了一次炼狱考验。它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红军不愧为党领导的、任何力量也摧毁不垮的人民军队,是具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先锋战士。

长征精神的内涵,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 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

上面讲了,红军长征包括三个方面的严酷斗争。它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

服无数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阻隔困扼,特别是爬雪山过草地极端恶

劣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那种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广大红军将士靠什

么来战胜敌人、克服险阻、度过艰辛、挺住磨难?首要的一条就是对

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党能够领导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是战胜

敌人、克服险阻、度过艰辛、挺住磨难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

他要义的初始源泉,因而也可以说是整个长征精神的精神之源。

二.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伟大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

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有了这种精神状态,在正确思

想路线的指导下,长征就能取得胜利。没有这种精神状态,长征不可

能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

三.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

挥的重要关键。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党的坚信,不怕艰难困苦和流血牺

牲的精神,是红军将士作为革命军人的基本素质。可仅有这种精神,并不能使革命取得胜利。在错误路线指导下,红军将士不知道其错误,也能发挥这种精神,并能谱写出天惊地撼的英雄史诗,如湘江之战,但结局异常惨烈。只有在正确的路线和战略战术指导下,这种精神才

能结出灿烂之果。

四.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

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红军是无产阶级政党领

导的革命军队。这支军队与其他军队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有严

格的组织纪律性,能够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利益、紧密团结、互助友

爱。因而它具有其他军队所没有的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

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5.长征有感 篇五

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传书。

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是千古唯独,万世无双的,红军长征的壮烈和坚韧是惊天地、泣鬼神、是人神共仰的,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是凡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红军长征的精神是举世齐颂、万国同歌、亿民共赞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伟大天兵神威,翻开了中国共产党从艰苦走向胜利,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新一页,宣告了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中华民族不是东亚病夫,而是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之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东北三省后,不断向关内入侵,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广泛动员和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然而,国民党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数十万大军,连续不断地向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发动“围剿”。特别是从1933年9月起,他们调集上百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及其他苏区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当时,由于“左”倾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肩负起领导抗日民族战争的历史任务,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即长征。随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先后长征。

长征路上,红军不仅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种种磨难。红军战士们团结一致、生死与共,以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翻越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滩,表现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厅中,一个大型模拟景观、循环播放的纪录片及一系列文物、图画,再现了70年前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情景:呼啸的寒风中,红军战士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一座一座雪山被他们踩在脚下。

展览印制的长征简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等4路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共6万5千余里,途经10多个省,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各路红军长征出发时共20多万人,途中扩充数万人,长征结束时保存约5万7千人。

长征途中,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里就有一二名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他们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斗和前进的不竭动力。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老战士座谈会上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指“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些精辟概括,是长征精神的真实写照。虽然长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全中国过程中的一段光辉奋斗历程已经过去,但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永远发挥作用的精神财富,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国工农红军留给后继者的宝贵遗产,将长久地发挥作用。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高度凝结,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弹指一挥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个春秋,有过心酸,也有过幸福;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无论过去则门样,我们都会坚信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将会团结在镰刀铁链的旗帜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这本书,我深深为我们欣欣向荣的国家而感到荣耀,为我们现在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ZF而感到骄傲,没有辜负党人民的希望。滔滔沅江边,微微阳光下,我无数重复年轻自己的誓言………哪怕我只是一块砖,也要去构造祖国兴旺强盛的大厦;哪怕我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去铺设民族走向未来的轻轨;哪怕我是一棵小草,也要为祖国的春色奉献自己生命的绿色。

长征精神是永恒的,但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是发展的。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要结合我们的实际,不断赋予其时代性的内涵。和以前相比,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相当优越,但是历史不容割裂,青年一代唯有牢记历史,学习长征精神,才会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红军英雄史诗般的长征,在我国近代革命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使红军指战员战胜了数十倍于我的敌军地围追堵截,克服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出了自盘古开天地以来都没有过的伟大奇迹。鉴读《中国红军长征史》,回眸红军长途转战的峥嵘岁月,结合当前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更会深刻感受到书中所体现的长征精神历久弥新,光芒可鉴。

一是顾全大局、纪律严明、亲密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书中记述了长征初期,红十军团奉命探路,并执行调动敌人的战略佯动,孤军深入后遭到优势之敌的包围,大部壮烈牺牲,军团主席方志敏被俘后英勇就义。在抗击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战斗中,许多动人事迹充分体现出了这种识大体、顾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一个不囿于狭隘、短视的一已私利,为集体、为国家的利益努力奋斗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纯粹的人。

严明的纪律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书中写道,“红军长征,一路上爱护群众,纪律严明,深受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欢迎,……”“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恪守工作纪律可以使我们的潜质有机会发掘,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更好得实现人生价值。

“……部队严格节约粮食,互相调剂,彼此帮助,优先照顾伤员,连队把粮食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定量使用……”亲密无间的团结协作,使红军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围堵的强敌,翻越了生命禁区的雪山草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和知识的大发展使时代潮流更趋向于团队而不是个人,一个善于在工作中学习借鉴他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的人总会进步得更快。

二是不畏艰险、一息尚存、奋斗不止的开拓进取精神。长征路上,险滩密布、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铁索横空、独具天险的泸定桥;地势险峻、万夫莫开的娄山关;雪覆冰封、耸入云霄的夹金山;杳无人烟、沼泽密布的大草地都被红军指战员突破。危境中,我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拼搏进取精神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在汶川地震抢险、抗击低温冰冻行动中,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以自己的生命传承了当年红军战士的献身精神,他们的感人事迹将成为我们不断攀登新高峰的不竭动力。

三是不惧逆境、胸襟豁达、憧憬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终年白雪皑皑的川康雪山,一望无际的川西草地夺去了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的生命,但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顽强的毅力最终战胜了雪山草地,并表现出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上,成功只是攀登的最后一步,而失败和挫折是长长的铺路石,善于战胜逆境的人总是能笑到最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个心系党和国家事业、必系人民利益的人,肯定会襟怀坦荡、兢兢业业地搞好本职工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样的人终究会通过努力到达自己理想的人生坐标。

震惊中外的长征虽然结束了,然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英雄精神却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骄傲,成为了我们奋进不息的伟大的鼓舞力量。

艰苦的长征是生命的赞歌,是胜利的凯歌,是历史长河中不朽之“红歌”。慢慢征途教会我们:命运的齿轮掌握在自己手中,它只会为勇敢把握自己命运的人而转动;生命是脆弱的,但同时它又是顽强的,只有认识到它的特性,才能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爱惜自己的生命。生活是艰辛而幸福的,只有铭记前人为之做出的贡献、牺牲,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活,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长征是我们工农红军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然而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却可以从中吸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红军的长征时代已经结束而我们的长征时代却才刚刚开始。让我们高举起工农红军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6.读《长征》有感 篇六

《长征》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逆境中战略转移完成了震惊世界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使中国发生了一个大转折,长征中的红军战士让我们尊敬毛泽东主席,长征是千千万万的意志之向。

看过长征故事之后,我感慨万千,红军们的坚毅,勇敢,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他们同甘共苦,互帮互助的信念,让我感慨不已,红军战士徒步走了二万五千里的路程,跨越了重重艰难险阻,在困难面前,他们从不放弃,然而每一次困难让他们更加坚强勇敢。红军在湘江之战失利了,湘江血战后,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进行了遵义会议从而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在这之后,红军四渡赤水河中,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发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红军又夺取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破腊子口。在这一系列事件之后,红军在直罗镇彻底粉碎国民党的阴谋,获得大捷,又与国民党在独树镇血战,嘉临江激战终于获得了胜利,最后转战乌蒙山,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主席写了《七侓长征》来庆祝。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加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五十六个字负载这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它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们真的伟大,他们用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安宁与和谐生活。他们将会永远刻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刻在人们的心中。长征英雄是伟大的,值得尊敬的。我们将以他们为榜样,以他们用生命守护我们的祖国,用尽一切去让我们过的更加美好,因为我们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我们应该好好守候红军战士用生命守护的“祖国”。

7.读<<长征>>有感作文 篇七

今晚,我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朗读<<长征>>这首感人肺腑的诗,又一次被他们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本诗记叙了红军长征的过程,选取了五个主要地方来描写:越五岭,乌蒙山,金山江,大渡桥,过岷山。热情歌颂了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闭上双眼想一想,红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不怕任何困难,而且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死亡的厄运。但是他们退缩了吗?作为一代人,我们与红军相比就如沙粒般渺小。

当我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句时,感到十分气愤,金沙江本来就形式险要,再加上敌人密集如雨的子弹,会给我们的红军带来多么大的损失啊!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抽掉,可红军们手扶铁索,冒着敌人的子弹,不惜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过岷山的时候,红军牺牲了几万人,后面还有敌人的.尾追,条件异常艰苦,大雪封山,没有决心,信心,是不可能活着走出来的,而我们的红军却凭着坚强的毅力翻过了岷山,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8.读红军长征有感 篇八

这个国庆,我再次读了这本书――《红军长征》。书里,红军战士那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让我感动落泪。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趁树湘率领部队为红军垫后,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了。等到他们撤退时,湘江已被党组织封锁,他们又饿着肚子退回山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中中了敌人的子弹。但他依然坚持到底,命令其他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最终被敌人抓住,壮烈牺牲,年仅29岁。多么可敬的人啊!多么可爱的战士啊!如果没有了陈树湘这样的战士,这场战役如何能取胜?如果没有了千千万万个陈树湘,长征能胜利吗?正因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大无畏精神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我们的长征才能胜利。要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红军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收益匪浅。

在我心里,红军是可爱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永远传承红军的精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

9.观《长征》有感 篇九

这世上,奇迹有很多种: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飞机是交通运输的奇迹;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地球是宇宙的奇迹……而今天,我要讲的是关于军事的奇迹——《长征》。

《长征》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红军因错信了王明的话,不幸被统领的多次围剿后一网打尽,从而不得不向被认为是绝无生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进行远征,途中危机四伏,到处是镇守的重兵,都被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一一破解,他们日夜行军,不畏艰难险阻,成功于在甘肃根据地的红军主力会师。

观到此处,让我不禁心潮起伏,特别是“飞夺泸定桥”这个环节,让我更是记忆犹新。红军的.先头战士们为了大部队主力的安全渡河,拿起一块又一块的木板,迈着整齐的步伐坚定地走上这一去不复返的不归路。只见他们抬起头来,凝视远方,仿佛在与身在异乡的家人作最后的离别,接着他们怀着一种不畏惧死亡的坚强意志,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砰砰砰”,一阵枪林弹雨打破了原来的沉寂,“嘟嘟嘟——一声声响亮的号角声,在大渡河上环绕着,“冲啊!”满腔热血的战士们齐声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声,桥上的木板越来越多,呐喊声越来越响,尸首也越来越多,河水也越来越红……终于共产党主力前仆后继地冲过河,一举歼灭了敌军。

长征,这或许不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曾经,拿破仑试过长征,失败了;郑成功也试过长征,同样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队伍就成功了呢?有人说,他们只是一时的运气好,不,这一行军路上,到处都是敌机,到处都是炸弹;有人说,是手下留情,不,如果是,那路上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艰难险阻呢?其实是因为红军战士爱戴领袖,大家心心相连,没有畏惧死亡,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成功了。

10.读《长征》有感 篇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横桥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描绘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艰险壮阔的场面,刻画了红军不畏艰险、勇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短短八句诗,字里行间流露出毛主席对可敬可爱的红军战士的讴歌与赞美。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比较后历程。翻过岷江的困难已远远超过了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但由于胜利在望,喜不胜收。所以,诗人用了“更喜”两字,我仿佛站在了欢迎英雄凯旋归来的队伍之中。

我们的学习就如同长征一般,也要经历许多挫折和阻碍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取得非凡的成就。但如果途中放弃和退缩,那必将一事无成,渐渐被激流勇进的社会所淘汰,被时代的列车抛下并遗忘。所以,我们要学习红军叔叔的自强不息,执着的奔向远方,获取胜利。

11.观长征有感 篇十一

--观电视剧《长征》有感

摘要: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创立的毛泽东思想的每一个科学原理和科学结论,都是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具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态度以及鲜明的民族本位思维方式。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征;

正文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早已为人们所接受。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阶段性理论成果之一,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引导中国人民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变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毛泽东思想的每一个科学原理和科学结论,都是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民族形式的中国化和思想内容的中国化两个方面,民族形式的中国化就是把欧洲形式转化为中国的民族形式,思想内容中国化则是把马克思主义从其一般性原理转化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其中思想内容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群众和为群众所掌握,转变为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看完《长征》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使我感慨万千。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凭借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相结合的长征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了扬眉吐气的日子。在长征诗中,我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到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和艰辛曲折,体会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长征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今天,战争的硝烟早已从我们身边散去,再看长征,长征留给我们的是苦痛的回忆,是全世界的感慨,是战无不胜的长征精神!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其主要的组织形式是人民军队,而这支军队的主要成员是穿着军装的农民,因此,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实行人民革命战争的战略方针。人民军队在长期艰苦的农村游击战争中创造了十六字诀和以诱敌深入为核心的运动战略战术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中心内容的十大军事原则.并且运用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作战指导.逐渐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功地夺取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强大敌人的基本保证,必须建立最广泛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要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十分薄弱,建立各革命阶级和革命派别的联合阵线时,正确处理农民问题和资产阶级问题关系重大。农民占中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举足轻重。在中国,许多革命党派和有识之士都懂得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找到发动和联合农民的办法。而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掀起土地革命风暴,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也是在通过不断的学习而不断地取得进步的,文化的进步往往都是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突破从而获得进步。而安全管理工作,所需要遵循的也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里的学习,一方面是指安全管理经验、理论方面的学习,即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是指从业人员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即不断提高安全作业技术水平,只有在管理者和操作者两方面双管齐下,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做到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一,长征所唱响的是中国人民对自由的向往,对国家、对政党、对自己的信任!我们有能力改变自己,有能力改变现实,有能力改变世界,有能力创造历史!只要运用好我们的双手,合适的运用我们自己的主管能动性,没有什么不可能!

长征所完成的不仅仅是战略转移,还为新的革命阶段的到来酝酿了力量,最重要的是其对于人的生命、尊严的倡导和践行。长征,二万五千里一路走来,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存权、发展权的斗争。人在社会上的存在,不仅仅要贡献义务,还要获得自身生存繁衍的条件,在当时内外夹击、重重压迫的情况下,人要想想获得真正称之为“人”的自由和生活,就必须斗争。长征和革命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就其精神内涵则是中国历史上不绝如缕的对人的价值和权利的追求传统的外在体现。

第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息繁衍的最原初的精神支持和精神动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中这样写道,而我想给它的后面加上一句——“敢于审视真实的自我”,没有我们“敢于自省,敢于正视自己缺点,敢于努力改正自己的瑕疵”的共产党人,就不会有长征的伟大胜利!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质,这是我们伟大的名族精神,是他指导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带领我们取得长征的胜利,进一步取得改革开放的胜利!

第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发展强盛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共产党在历史赋予的重任面前,义无反顾,卧薪尝胆,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完了充满艰辛坎坷的漫漫长征路,带领中国革命和社会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历史上无数鲜活的例子也一次次的证明了这种精神力量的强大和重要。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运用这个法宝取得胜利的典范,并以其穿越时空的魅力鼓舞着新时代的建设者为了民族繁荣强盛的理想继续奋斗。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是统一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以掠夺压迫落后国家和民族来谋求自身发展的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走上独立自强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只能通过社会主义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必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与核心是推进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这首歌贯穿《长征》这部电视剧中,听着它心里总有一些说不出的沉重,这一首《十送红军》唱出了人民心中的红军,唱出了人民心中的共产党,我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个处处为国为民的政党感到骄傲,更为我加入这样一个先进的政党而深深地感到责任重大。我们要努力让长征精神永远的传递下去,让红军精神永远的传递下去,让我们的党的精神永远的传递下去,把这首歌永远的唱下去!

总之,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另一方面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者使之具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态度,后者使之具有鲜明的民主本位思维方式的特色。

致谢

感谢我的老师郭宏升老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指点。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提供资料和帮助以表致谢

参考文献:

[1] 张奇才,王光俊,高正礼.中国的马克思主又一一毛泽东思想〔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

上一篇:自查自评通报下一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