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2024-10-11

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精选19篇)

1.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一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环节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研究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教师进修学校

高占国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确定目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按照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一般都采用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一种是自主学习方式,另一种是合作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方式中,一般包括小组内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小组和教师之间合作学习、小组和教师之外的其他人之间合作学习等方式,本文仅就学生小组之间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了如下的设计,以供大家参考。

以某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为例。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进行的活动设计中,某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确定目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环节,要进行的下一个环节是“确定主题”,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个小环节需要学习“什么是主题的概念?”在学习这个内容过程中,先进行了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内合作学习,再进行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环节,在学生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环节,我们的设计的程序是:

第一种设计方案:

在教师的主持下,假设这个班级只有二个学生小组的情况下。

(一)以A组为中心的设计

1、组际交流: A小组代表向B小组同学和教师汇报学习情况。

同时,B小组倾听,并记录A小组的发言于档案袋内。教师也倾听并记录。

2、组内交流:

B小组讨论研究A小组发言的内容,形成一致的意见,并记录讨论研究过程,准备派代表发言。

这同时,A小组内猜测B小组能够提出什么方面的意见,记录猜测内容和商量怎么回答的内容,准备应对B小组代表提出的问题。教师分别到两个小组观察和记录各小组内研究情况。

3、组际再次交流:

B小组的代表对A小组发言的内容进行评价,提出意见,表达本小组的观点。

同时,A小组倾听,并记录于档案袋内。教师也倾听并记录。

4、组内再次交流:

A小组同学回到本小组内,研究讨论B小组的问题,形成一致意见,并记录于档案袋内,准备与B小组进行交流。

同时,B小组猜测A小组如何应对的内容,准备再次提出问题。教师分别到两个小组观察和记录各小组内研究情况。

如此反复,直至两组意见趋于一致为止。

(二)以B组为中心的设计

1、组际交流:

B小组同学代表向A小组同学和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同时,A小组倾听,并记录B小组的发言于档案袋内。教师也倾听并记录。

2、组内交流:

A小组讨论研究B小组发言的内容,形成一致的意见,并记录讨论研究过程,准备派代表发言。

这同时,B小组内猜测A小组能够提出什么方面的意见,记录猜测内容和商量怎么回答的内容,准备应对A小组代表提出的问题。教师分别到两个小组观察和记录各小组内研究情况。

3、组际再次交流:

A小组的代表对B小组发言的内容进行评价,提出意见,表达本小组的观点。

同时,B小组倾听,并记录于档案袋内。教师也倾听并记录。

4、组内再次交流:

B小组回到本小组内,研究讨论A小组的问题,形成一致意见,并记录于档案袋内,准备与A小组进行交流。

同时,A小组猜测B小组如何应对的内容,准备再次提出问题。教师分别到两个小组观察和记录各小组内研究情况。

如此反复,直至两组意见趋于一致为止。第二种设计方案:

在教师的主持下,假设这个班级有三个学生小组的情况下。

(一)以A组为中心的设计

1、组际交流: A小组同学代表向B、C小组和教师汇报学习情况。

同时,B、C小组倾听,并记录A小组的发言于档案袋内。教师也倾听并记录。

2、组内交流:

B、C小组讨论研究A小组发言的内容,形成一致的意见,并记录讨论研究过程,准备派代表发言。

这同时,A小组内猜测B、C小组能够提出什么方面的意见,记录猜测内容和商量怎么回答的内容,准备应对B、C小组代表提出的问题。教师分别到各个小组观察和记录各小组内研究情况。

3、组际再次交流:

B、C小组的代表分别对A小组发言的内容进行评价,提出意见,表达本小组的观点。

同时,A小组倾听,并记录于档案袋内。教师也倾听并记录。

4、组内再次交流:

A小组回到本小组内,研究讨论B、C小组的问题,形成一致意见,并记录于档案袋内,准备与B、C小组进行交流。

同时,B、C小组猜测A小组如何应对的内容,准备再次提出问题。教师分别到各个小组观察和记录各小组内研究情况。

如此反复,直至A组与B、C意见趋于一致为止。

(二)以B组为中心的设计

1、组际交流:

B小组代表向A、C小组和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同时,A、C小组倾听,并记录B小组的发言于档案袋内。教师也倾听并记录。

2、组内交流:

A、C小组讨论研究B小组发言的内容,形成一致的意见,并记录讨论研究过程,准备派代表发言。

这同时,B小组内猜测A、C小组能够提出什么方面的意见,记录猜测内容和商量怎么回答的内容,准备应对A、C小组代表提出的问题。教师分别到各个小组观察和记录各小组内研究情况。

3、组际再次交流:

A、C小组的代表分别对B小组发言的内容进行评价,提出意见,表达本小组的观点。

同时,B小组倾听,并记录于档案袋内。教师也倾听并记录。

4、组内再次交流:

B小组回到本小组内,研究讨论A、C小组的问题,形成一致意见,并记录于档案袋内,准备与A、C小组进行交流。

同时,A、C小组猜测B小组如何应对的内容,准备再次提出问题。教师分别到各个小组观察和记录各小组内研究情况。

如此反复,直至B组与A、C意见趋于一致为止。

(三)以C组为中心的设计

1、组际交流:

C小组代表向A、B小组和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同时,A、B小组倾听,并记录C小组的发言于档案袋内。教师也倾听并记录。

2、组内交流:

A、B小组讨论研究C小组发言的内容,形成一致的意见,并记录讨论研究过程,准备派代表发言。

这同时,C小组内猜测A、B小组能够提出什么方面的意见,记录猜测内容和商量怎么回答的内容,准备应对A、B小组代表提出的问题。教师分别到各个小组观察和记录各小组内研究情况。

3、组际再次交流:

A、B小组的代表分别对C小组发言的内容进行评价,提出意见,表达本小组的观点。

同时,C小组倾听,并记录于档案袋内。教师也倾听并记录。

4、组内再次交流:

C小组回到本小组内,研究讨论A、B小组的问题,形成一致意见,并记录于档案袋内,准备与A、B小组进行交流。

同时,A、B小组猜测C小组如何应对的内容,准备再次提出问题。教师分别到各个小组观察和记录各小组内研究情况。

如此反复,直至C组与A、B意见趋于一致为止。

2007-11-27

2.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二

生物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台。通过实验教学, 指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通过同学之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 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将来去探索新知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工作中, 我尝试着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应用到我的生物实验课中, 为我的实验教学增添了不少色彩。下面就我的实践教学谈谈我的做法。

一、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 发挥众人之长, 集思广益, 最终获得知识, 增强自身能力。然而, 在实践教学中, 我发现许多小组活动的参与往往被优等生所包揽, 学困生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听众, 没进行思考, 也没真正参与其中, 增加了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差距。

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要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 只有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 有了交流的需要, 合作学习才有必要进行。如在进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学中, 我让各小组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发现问题, 自己记录下来, 先独立思考,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再小组合作讨论, 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活动前, 先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形成自己的想法, 思维打开了, 合作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才能达到。让优生更优, 以优带差, 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合作意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生物实验课因为涉及许多实验材料和仪器的使用, 学生的好奇心又很强, 因此教学开展起来是有一定难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才能让合作学习有效的应用到生物实验课中。

如何培养学习的合作意识, 首先, 构建固定的合作小组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条件,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及学习习惯等进行分组, 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5各人左右, 明确各成员的责任, 均衡搭配, 合理分工, 防止有些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 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 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 使之感觉自己是这个小组的一员,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其次, 举行小组学习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可以采取小组自评和各组之间互评。重点对合作小组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评价结果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最后, 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虽然小组中各成员分工合作, 但也要小组的荣辱与个人得失联系在一起, 组内成员的奖惩也与小组成绩相联系, 组员间相互监督, 表现出色的学生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 不能让一个成员落后。因此, 一个小组就像是一个小家庭, 大家荣辱与共, 互帮互助,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师引导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 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热情投入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例如, 《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实验课, 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探究”课, 对“科学探究”没有任何基础知识, 如何引导学生, 提高学生兴趣呢?我在此并没有直接讲授科学探究的步骤, 而是在前一节课向学生介绍一个生物新朋友——鼠妇, 让学生认识它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让你去收集鼠妇, 我们再来做实验, 怎么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收集本组探究课所用的实验材料。这样学生的第一个小组活动就在我的引导下兴致盎然的进行了。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 产生疑惑。课堂上我让学生把课下的疑问提出来, 很自然就可以将学生带入探究实验的环节, 理解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的重要意义。由此我再提出具体的实验要求, 分配各组实验设计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研究制定计划。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 教师深入小组, 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还要参与各组的学习讨论, 把握各组学习情况, 同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还要适时点拨, 传授学习方法。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推向高潮。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创新思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

初中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强。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 但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 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因此,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实验材料、条件进行改变, 配合教材内容,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 在学习《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 我让各组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 设计实验步骤, 在叶片上印上自己的头像或自己喜欢的照片, 在果实上印上自己喜爱的商标或图案等, 制作自己喜爱的小书签, 他们绞尽脑汁, 展开想象的翅膀, 实验内容不断突破, 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学期末我们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评出最佳设计奖, 最佳效果奖, 最佳创意奖。

学习了植物分类之后, 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还自发组织, 动手为校园内的植物挂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由课上延伸到课外, 由教师组织转变成学生自发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使我的生物实验课更丰富了, 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强了。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有机会发言, 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 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 人人做学习的主人。我从学生那里获得对自己教学的反思, 及时纠正实验教学的偏差和方法,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

3.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三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在学生的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比重,却也是学生难以攻克的课程。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离开了实验,物理教学就难以取得成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更新了试验设备,配备了专业化的实验教室,却依然难以取得良好的物理实验教学成果。归根究底,还是教师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导致班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不高,物理课堂实效性低。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上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因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互帮互助完成实验,对于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从而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在团体中,学生会慢慢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培养起对物理实验课堂的兴趣,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也会有所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高低对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收效是有很大影响的。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上,学生要独立完成物理实验,并且进行反思和总结,而物理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学生之间的差异又是本来就存在的。因此,学生可能会经常在上物理实验课时遇到困难,又无法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对物理实验望而却步,难以产生兴趣。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会更加具有归属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一个物理实验,难度会大大降低,同时遇到问题还可以大家一起解决,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从而更加认真地学习,物理课堂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了。

2.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课堂上,学生要自己完成一个物理实验,这个过程会耗费很多时间,学生还要做好实验情况的记录,最后进行总结。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而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来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样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分工,还会有专门的人员做好记录,学生的课堂效率就大大提升了,能够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总结经验、反思教训,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更加高效。

二、小组合组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实践策略

1.科学分配小组成员

科学分配小组成员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物理实验课堂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来说,科学分配物理实验小组成员是很重要的任务。教师首先要对班级成员在物理学习方面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在分组的时候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均匀而公平的分配。教师应该把一些在物理方面比较有优势的和学习上有一些困难的学生分在一个组里,让他们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进步,同时每个组还要分一些细心的女生做实验的记录。通过合理的分组,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上实验课程的时候更加轻松和高效,并且能够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在小组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

2.合理分工,明确目标

物理实验是课程的主体,在做实验之前,每一个小组都要对实验的各个步骤进行合理的分工,并且明确实验目标,让实验能够有效地开展,并且取得良好的成效。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组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实验的目标: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然后,组长就要确定实验的过程和步骤,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组长应该分配几个人组装实验器材、一个人更换接触面、几个人观察和一个人记录。通过这样的明确分工,每一个成员都能在小组中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并且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使实验能够高效地完成,同时不出现错误,这样的物理课堂效率是非常高的。

3.教师要做好监督工作

物理实验本身还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学生的操作失误很容易造成危险,也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好对全班的监督工作,在每个小组做实验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做好监督工作。教师要在各个小组之间走动,如果有小组在操作上有一些失误,教师要及时为他们指出,同时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对于实验完成高效并且出色的小组,教师要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给学生更多的信心。总之,教师要对全班做好监督工作,保证物理实验课堂的高效和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必须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能够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实验,使物理实验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胡荣才.初中物理实验课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探究[J].科学咨询,2014(2).

[2]陈建得.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J].新课程,2015(11).

4.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四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中的具体运用

合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标志,小组合作学习也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文章从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入手,探讨了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作 者:陈惠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50) 分类号:H3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高职英语   应用  

5.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 篇五

峡江县实验中学廖万兴邮编331409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具体化,强调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历史教育新理念,积极发

挥小组合作学习在课改中的作用,以打造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课改形式中的中心

环节。它可以把学生变成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在现代师生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合作的深刻性和广域性。在我校的课改实践中,除了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全面合作外,还特别重视组织形式的合作化。根

据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的特点,每班将学生分成十个左右的小组,每个小组四至六人,每个小组设有一名小组长。小组的学习活动一般有四个环节:自学—对学—群学—展示分享。

分组时也充分考虑到组员的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型的选择上,一般采用以下一些互动方式:如合作对话型,教师首先把教

学目标投影出来,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采用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去思考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相互问答、相互质疑、小组交流并展示,教师及时引导

并进行适时和恰当的评价。再如合作竞赛型,如故事讲演、合作模拟、诗歌搜集、朗诵与展

示,时代变迁调查等。以小组为单位,事先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由谁组织、谁

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展示

成果等?教师在点评时,就按这些方面去点评各小组的表现。这样就能使小组合作成员之间

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增强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既是课改的参与者,又是实施者。广大教师应积极投身课改,使学生真正成为小组

6.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六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我们应在课堂学习中引入有效的合作学习机制,给孩子们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合作。这样,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1)合理分组。许多教师认为,让多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这就是合作学习。其实,组成小组只是形式,而实质在于小组是怎样构成的,合理分组才能达到有效合作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多是采取异质分组的分组原则。每个合作小组的内部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等方面要具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各个同学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的锻炼。而各组之间,为了体现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成功的合作小组分组并非“强强联合”,而应该是“互补”的,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如我在教授《一枚金币》这篇课文时,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表演故事。因为表演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表演的形式又能让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当成文中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体验情感。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意愿分别进行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学习。由于我班的学生学习能力有很大差别,我将全班同学进行异质分组,以便于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挥自己不同的作用。优秀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改编剧本,而后进生则可以出演故事中的角色,让大家关注到他们的表演天赋,为其树立自信心。

(2)分工明确。要确定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配任务、督促组员完成任务等;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二、教给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质疑、评价、整合”这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小组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好评价。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已的见解,以便在大组进行探讨。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选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学习,精心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教师也要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去开展合作学习。这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交流,可以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将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既达到了学习目标,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3、在学生自学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自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个性差异,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以使“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不同解法广泛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情况,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利用恰当的时机,开展适当次数的合作学习。因此,科学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七

一、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1.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本身不是对英语学习有兴趣,那么对他们来说英语的学习就是一件枯燥无聊的事情,如果不是老师追着点名、学分的要求,很多学生连课都不愿意去。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也不佳,经常出现的状况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心不在焉。这样的课堂,学生上课累,老师上课也没有兴致。学生的英语能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预期的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

2. 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英语,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一个迫切的学习愿望。各班学生的英语基础也各有不同。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英语基础不佳的学生可以取得相应的进步,让英语能力不错的同学可以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简单的英语分班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的因材施教,简单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所进步,但是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却是件并没有太大收获的学习活动。

3. 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英语教育还处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中,教材内容与时代脱节,很多文章读起来缺乏趣味。老师和学生之间单纯的就教材的内容进行讨论,双方都提不起兴致,整个课堂气氛低沉。学校忽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得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难以取得相应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1. 建立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的建立,需要老师认真考虑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建立合理的小组,让学生开展互助合作,转变“哑巴”英语的学习状况,在实际的练习中,不断的提高英语的口语水平,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实现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分组,坚持“同组异质”和“异组同质”的原则,实现优等生、中等生与差等生之间的配合,构建均等化的小组,为之后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合作小组还能起到帮助学习的作用,很多平时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和老师的引导下逐渐的克服,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把英语学习学活、活用。教师可以鼓励优等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等生,通过小组之间竞技的方式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 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要做到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不能因为是合作学习就降低对学习任务的要求,任务的分配可以是小组内部自己协商分配,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小组成员的英语能力进行分配。定期也要进行小组成员的交流,小组也可以进行轮换,实现班级成员的互动交流,让大家的英语学习热情不断的提高,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怎样分配小组,小组成员如何协调,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去探讨的。不同于中小学的英语教学,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性更强,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自主权。

3. 团结协作

分小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学习,小组即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小组成员要树立合作团结的团队意识,认真的去完成自己的相应工作,并尽力去帮助小组成员,以到达团队能力的最大化,小组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互相学习的关系。小组合作会使班级的凝聚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不断增强。

三、结语

教学是需要师生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教学相长,学生的状况决定学习方法,老师要不断的转变教学思路,为教学效果的提高不断创新。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学活动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合作学习,老师在认真考虑班级学生的英语状况后建立最佳的合作小组,让学生开展互助合作的学习。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淼.小组互动策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5):1.

8.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八

[关键词]化学; 实验课;小组合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实验的探究功能及其教育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探究性实验在新课程和教科书中大量地出现。在探究性实验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以此为突破口,不失为一种方法。本文对在化学实验课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一、新课程理念要求为学生发展提供机会

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和核心。究竟让学生往什么方向发展,决定着我们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

1.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实践。传统的教学,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死知识,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这种填鸭式地喂饱学生虽说也是一种发展,但是一种低层次的发展,因为它忽略了学生的因素。而真正符合当今教育新理念的教学应该是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励学生主动地从事各种实践探索,因此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课中应尽可能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主动和自主发展。

2.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人的能力中最关键的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等,这种能力获得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参与各种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而化学实验课正是这些最佳途径中的一种。

3.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使学生得到最优化发展的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最优化是指学习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建构、整合最佳的学习方案,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学习。学习者面对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时,在依靠个人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就需要借助学生的集体智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善于发现,有的善于言词,有的善于管理。教师应在实验课中因势利导,既可解决重共性轻个性的“行为失调”病症,又可防止学生个性潜能的片面发展,使化学实验课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总之,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

二、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实验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思维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的过程。化学实验课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能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离此便谈不上学生的真正发展。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最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它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最终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合作实验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有指导型、过程型、结构型、探究型等,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型方法和策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课前指导。每做一个实验,都必须做课前指导。如从网上搜索,查阅有关实验项目的相关信息资料,温故知新等。例如,在乙烯的教学过程中,在验证乙烯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将其设计成如下过程:向学生提出质疑:在制取乙烯的同时,还生成什么物质,如何检验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烯,而不是其他物质?教师将小组分好之后,可指定各组组长,再由组长去组织相应活动。组长可以先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小组内讨论,将所有可能的情况罗列出来,并且分析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再由小组长对本组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各人该做什么,如何设计,记录相应的现象,并且做出相应的解释。实验结束后,组长将本组情况汇总,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集体智慧比教师硬性决定一个实验方案所带来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步:分工合作。实验方案确定后,在实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分工合作,如实验中遇到障碍,应当有的负责查资料,有的负责请教师指导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进入角色。遇到意见分歧,心平气和地分析、提炼,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然后带着一系列新问题再查阅、再思考、再组织,如此反复,使学生扩大阅读面、知识面,最后达到实验的学习目标,形成小组的实验总结报告。整个过程,生生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

第三步:成果展示。步骤一是对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选。教师先让各组代表对自己的总结报告自评,然后各组互评,最后由教师作出综合评价,并作书面鉴定。评判以“实验方案是否科学,装置是否合理,效果是否达到目的,是否具有合作精神,报告语言是否流畅”等五个方面作为标准。按“好、较好、一般”三档评分。步骤二是将好、较好的总结报告张贴在教室学习栏上,进行展示。让学生享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第四步:讨论反思。展示之后,教师应让出一定时间给各实验小组讨论,总结每次实验的经验,成功在哪里,失误在哪里,并提出弥补的方法。这样,让每个参与者在课前查阅时扩大知识面;在实验中充分展示自我,得到发展,在课后增进团结合作。这种具体反思使学生能总结得失,认识协作精神在实验中的重要性,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每次实验过程虽然都由学生自主决断,教师起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但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的规模不宜太大; 2.克服不均等的参与机会; 3.掌握适时介入的时机和火候; 4.教师要善于反思。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反馈

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及时的反馈,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设计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展示等。在化学课堂中,无论是在学生分组实验时还是设计装置图时,作为教师都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学生们的发现,和他们一起想办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在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分享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化学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研究性合作学习的好场所、好机会,它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在平时实验课中应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孔凡哲.上好课有效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02):963-964.

[2]柳晓萍.中学课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0(185):142-143.

[3]李宏伟,李志方.提升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4).

[4]张丽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558-559.

[5]王文文.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323-324.

9.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九

小组合作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普遍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本次研修话题之一就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反复的学习教学设计和课堂视频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普遍方法,也是有效手段。它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比如,刘小露老师在执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小组合作表演,一个同学扮演荷叶,其他同学扮演小动物,并且,一边说一边加上动作,这其实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解读文本,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表演中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10.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十

教师评价办法实施细则

为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让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早日形成自学学习、自我发展的良好学风,特制订本办法。

高一学年每班每小组每周确定基础分100分,任课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听课、巩固情况根据评分细则进行“扣分或加分”,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评价,每日累计,直至一周结束。累计分数以班为单位分组上报学年组,进行综合评比。每周一,学年组公布评比情况,按分数列出全学年8个班级48个小组的得分情况,取前八名予以奖励,颁发“最佳学习小组流动红旗”。教师具体评分原则如下:

一、预习检测评分:

1、小组组员学案完成态度不认真,每人次扣0.5分;学案内容,字迹工整,独立完成,不理解问题能够写出不理解的具体“环节”,视为优秀学案,小组优秀学案达到半数以上加1分,全组组员均为优秀学案加5分。

2、小组组员能够结合学案预习,围绕规定任务,能够进行积极思考,利用课余时间或规定时间探讨,能够得出一致合理的结论,能够积极将发现的问题及探究过程梗概在课前板书于后墙黑板,并能在课上合理展示分析过程,使其他同学接受、信服,加3分;

二、课上参与评分:

1、听课状态评分

(1)课上睡觉,小组每人次扣1分;课上趴桌子,小组每人次扣0.5分;

(2)课上不积极听讲,不能根据讲课内容随时记录或整理学案每人次扣1分;

(3)课上看其他课外书籍、玩手机或做其他与当节课不相关的事情,每人次扣5分;

(4)不听从教师指挥,与任课教师及同学发生矛盾,每人次扣8分;

(5)积极思考,能够积极准确回答“加分问题”,每小组每节课只限定一人次,加1分。

2、课堂展示评分

(1)课前,小组不能充分利用展示黑板,将负责问题及时进行板书,扣1分;

(2)课堂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结果,讲解板演,其他小组组员不能认真听取的,不能配合学习活动的,扣1分。

3、合作探究,讨论评分

(1)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活动,存在不参加讨论或讨论离题甚者扰乱正常合作讨论情况的,扣5分;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活动有序进行,每一位组员积极参与,将讨论问题落到实处,成效显著,加2分。

三、课后巩固评分

(1)小组成员都能认真完成各科习题作业,讲过课程的学案都能坚持再阅读,再完善——用其他颜色的笔对没有掌握或不理解内容进行思考重点标注的,周评比该组加5分。

11.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语文;有效;小组合作;课前准备;实施模式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外,五年制高职学生又存在着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方法欠缺、学习自信心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这些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课前准备

1.学习小组的划分

将全班学生按照6~8人的规模组建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先选定若干个小组长,由小组长选定本组成员,然后教师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综合考虑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于组间平等竞争。为防止每个小组成员熟悉后互相包庇或对某一同学的过分依赖,小组成员每半学期重组一次,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與。

2.组员的角色分工

每组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分工,协调组内关系,检查组内成员学习情况;记录员负责记录交流的内容;汇报员主要是交流阐释组内的观点。每个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员要听从组长的安排,合作完成组内的任务。小组成员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真正做到人人动脑、动手、动口,逐步形成既自主学习又相互促进的良好学习气氛。

3.制订评价机制

小组竞争强调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但小组本身也要对个人表现有一个适当的评价,如个人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进行评价,从而在小组内部形成一种比拼的氛围,以此来调动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的整体性提高。因此,我主要采用评比积分的激励机制,通过学生个人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法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中态度积极、参与度高、回答或提出问题质量高、有创意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加分,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创新小组奖”“最佳组员奖”等。通过多元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中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二、课堂实施模式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其基本模式为:明确任务,引导自学;提出问题,启思导学;合作讨论,交流汇报;师生评价,达标检测。其任务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即课前预习任务、课堂学习任务、目标检测任务。

1.明确任务,引导自学

即课前将学习任务单发给学生,让每一个小组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单中的要求。上课时,教师要检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对各组完成情况及时做出评价。这一过程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主动学习能力。

2.提出问题,启思导学

即根据课堂学习任务单或学生提出的一些知识点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3.合作讨论,交流汇报

即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有分歧的问题、凭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问题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形成组内观点,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4.师生评价,达标检测

即各小组全班交流后,学生自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给出小组或个人得分;最后结合检测任务,学生独立完成自我检测题,教师批改后评定达标成绩,并将前面的小组合作学习评分与检测成绩各按50%的比例确定学生的课堂学习成绩,作为学生的语文平时成绩。

三、组织实施案例

以苏教版高职语文第二册文言文单元《鸿门宴》一课为例,介绍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第一步,课前,将该课的预习任务单发给学生,要求:(1)利用网络或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史记》的有关常识,每组准备一个与作者或者与项羽、刘邦有关的小故事,组间事先交流一下,不得重复。(2)通读全文,结合注释或查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单”中的题目。(3)复述全文故事情节。上课时,先按照预习任务单检查,让学生展示课前学习成果,对任务完成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字词释义,并进行句子疏通翻译(文言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整理)(回答正确的记小组分,错误不得分,以下同)。为进一步熟悉课文,以竞争方式,小组派代表走到讲台前复述故事情节,教师进行评价,优胜组加分。第二步,结合课堂学习任务单“提出问题,启思导学”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围绕故事情节,提出5个问题:(1)刘邦谢罪是真心还是假意?(2)项羽对刘邦亲临鸿门是何态度?(3)范增针对项羽的态度采取何种措施?(4)面对樊哙的义正词严,项羽是何态度?(5)刘邦逃脱后,对刘邦的赠物,项羽、樊哙的态度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此时教师要适时参与小组的讨论,或倾听或提示或指导。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后,每个小组各选择2个问题派代表交流,先回答有优先选择权。教师根据回答的质量和积极性进行评分。第四步,师生就本部分内容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和了解写作手法,学生思考,互相启发回答,教师归纳小结。最后学生当堂(或课后)独立完成“自我检测”题,进行巩固练习,教师批改评定成绩。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愿,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提出或生成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其次,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注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等。第三,要鼓励成员特别是小组发表独到见解,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化成全班同学集体的智慧。

2.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是常教常新,情况复杂而多变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模式。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一般应选择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方法、结论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在接触影视、广播、网络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教育力量,加以积极引导,为语文教学服务。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伍星琴.浅谈合作学习的有效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

[2]张彩转,郑俊红.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和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

[3]罗科兰.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C],2005.

[4]王芳.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宁夏教育,2010(01).

[5]王慧敏.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35).

12.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十二

一、探究实验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 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的程序。

探究实验就是指面对现实的生物问题或生活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并付诸实践, 根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进行严密推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实验方法。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 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探究的前提, 整个探究活动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 对问题可能的结果做出假设。假设的真伪只有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以班级为基础, 将所有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根据男女比例、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表达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 分成学习小组。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 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 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 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 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三、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 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 探究实验的首要一点是提出问题。要能提出问题, 就要具有一定生活经验, 还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例如: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 多数学生无法提出问题, 有些学生连鼠妇都不认识, 根本谈不上经验。针对这一现象, 让学生以小组进行学习分工, 请认识鼠妇的学生做向导, 带大家去找鼠妇, 结果很快就找到了。回到教室后, 让各小组讨论一些有关鼠妇生活环境的问题。很快许多问题就被写到教室前后的黑板上:为什么干的地方找不到鼠妇, 而在潮湿的地方却很多?鼠妇为什么躲在石头下面?鼠妇喜欢吃什么?为什么鼠妇见到人就跑?等等。

2. 提出假设

要解决问题就要对问题进行探究, 要探究就要用到假设, 因此, 提出假设在探究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假设才会有方向, 就可以使探究方案更有针对性。同时, 提出假设也是培养观察能力, 特别是分析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 因为只有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经过仔细观察、分析、思考之后, 才能提出清晰的假设。

在许多时候, 当我们遇到没有明确线索的问题时, 别人会这样对你说:“猜猜看!”你可能就会随机猜测一番。这时的猜测往往是没有依据和不讲逻辑的, 猜测的结果显然不是科学假设。在科学探究实验中, 有些教师往往在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活动的情况下, 就让学生提出假设, 或者是布置学生课前去做一些准备, 却不知多数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去做什么, 也有一些学生喜欢依靠感觉“瞎蒙”, 而不懂得依据事实进行推理。

学生通过寻找鼠妇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因此做出的假设是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之上, 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和交流得出的。实际教学中各小组学生均能从实际出发, 依据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和交流的情况给出一个推测性的答案 (假设) 。

3. 集体讨论设计对照实验

设计是一项积极的创造性活动, 实验设计过程充满了理性思维的火花, 中学生物探究实验中有许多实验设计的思维方法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和创造。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 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好实验变量, 让其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 在尽可能做到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由于单个学生能力水平及思维空间的限制, 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的优势尤为明显。在小组中大家围绕同一个问题和假设进行讨论, 思维的碰撞不断产生新的火花。当某一小组的实验设计公布后又会得到其他小组学生的有效补充和修正。

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设计中, 学生提出的实验设计各式各样:只用一只鼠妇的, 实验变量有两个的, 实验没有围绕变量设计的……这些都很快得到了其他小组学生的纠正, 因为不同小组有时是围绕同一个问题在设计实验, 实际教学中小组之间得到了有效的互补, 同时也使课堂教学进入高潮, 学生想去完成实验的愿望变得十分迫切。

而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设计中, 有的学生设计了纸板、粗糙的木板、玻璃板三种对照物, 这样用了三种接触面却围绕一个变量, 是教师担忧难度大而不愿让学生去涉足的, 但他们却去做了。

4. 课外个人或小组完成探究实验

事实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证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依据, 假设是否成立只有通过实验来检验。学生需要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但有时实验设计完成之后, 在课堂上根本就做不了, 因为学生设计的实验需要的材料虽然很常见, 但教师却无法准备好, 只能让学生在课间去完成。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去体验实验的过程, 完成实验就成为当天的课外实践内容, 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

5. 课堂交流

科学探究是对并不确定的预期结果所进行的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取的结论会因实验中的各种因素而改变, 它要求学生具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表达的内容能被交流对象所理解, 同时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检验实验过程的有效性和结论的科学性。

鼠妇实验中, 多数小组能够得到科学的结论, 并同时得到其他小组学生实验结论的支持和认可, 只有少数小组因实验设计和操作问题而没有得出结论或是产生争议。在众多学生设计的实验之中笔者惊奇地发现, 有一名学生是将鼠妇放在房屋影子的边缘, 观察发现每一只鼠妇总是向有影子的一侧爬, 而没有一只是向光亮处爬去, 因此他得到的结论是鼠妇怕光。一个极其简单的实验却解决了一个实际的问题, 学生的创造力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在另一个探究实验中, 有学生提到蚯蚓粘在纸上爬不动需要加点水。多数学生的结论是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但也有部分学生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爬得快。针对这些不同的结论, 在小组交流中有学生提出不同小组用的不是同一只蚯蚓, 因此出现不同的结果。在实验中发现了新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继续实验。”

四、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教学应该创设一种鼓励学习者自我积极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源和基于真实情况的学习经验。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 学习者是主动的、积极的、合作的, 并逐渐达到自我控制。

通过在小组合作中多次进行探究实验教学, 我们发现生物探究实验教学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由于一个探究实验内容要渗及两节课的教学, 对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海玮.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 2009 (20) :14-15.

[2]陈建新.中学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生物学杂志, 2008 (9) :38-40.

[3]许东风, 贺根和, 周升团.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8 (36) :103-104.

13.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哪些 篇十三

善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分类,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兼顾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模糊的问题或者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能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太多,时间也不宜太长,不能让有效的学习时间流于走形式,注意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而富有实效。

14.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十四

东高平联小

一、课题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合作将是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当创造知识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关键时,许多人都亲身体会到,知识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合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的德内尔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三个支柱上必须加上学会合作这个支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我国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中国人的重任,小学的学会合作教育在改革未来中国人的品质,促进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有诊断、反馈、调节、改进、激励等方面的功能,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存在。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1.研究目标

①澄清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破解难以深入的困境,促进教学的有序、优质、高效。

②建立与小学生特征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有效的学习型合作小组及评价标准和机制,分清与“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完善、创建系列化、科学化的小学生学习、评价模式,争创南京市“小学生学习方式与评价项目中心研究学校”,促进学生和谐、持续、终身的发展。

③能用评价引领小学生有效合作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合作精神,拓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

④锻造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发展教师专业素质,打造学校办学品牌,提高办学效益。

2.研究内容

①不同学科评价特点的研究

如何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创设合作学习、评价的最佳时机与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成效有效地进行评价,通过学科性、特色性的评价进一步营造合作学习与评价和谐互动的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间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②评价标准的研究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有效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话语霸权,激发合作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群体或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评价者不应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的准确性,还要注重结果的合理性、创新性、解决策略的多元化,以及讨论过程中信息交流的充分性,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等。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克服只重认知因素而忽略情意和价值观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发挥合作学习方面的有利因素,有效避免合作学习可能产生的局限性,让学生成为主动发现、探索、更新知识的主人。

③评价内容的研究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对学生学习小组的群体和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应包括:

①学习态度。包括群体(或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②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尤其是通过有效合作、交往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能力等。

③学习结果。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进步程度等。

④评价成绩的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评价成绩如何科学确定?怎样把小组的成绩与个人的组内成绩等结合起来作为个人的最终成绩,使二者在个人最终成绩中的权重并不是固定的,力求做到适度,并以小组成绩与个人组内成绩权重的变化来达到改变班级人际中竞争与合作氛围强弱的目的?学生组内成绩的确定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组内的学生通过讨论确定每个学生的成绩,但采取的成绩评价标准必须与小组一致。通过把学生的小组成绩与学生组内成绩加权综合形成学生的最终成绩,追求以弱化学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来达到提高学生之间合作的内在动力的目的。

小学生小组合作确立学习目标实施方案

张孝华

15.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小组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人际关系是门复杂的学问,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 如何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其适应社会, 健康发展,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华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计1200人, 其中男652人, 女548人, 作为现状调查对象, 因为大四学生面临实习、找工作、写论文等诸多事项, 故未抽取其作为测试对象, 其中选取大一60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研究过程中在制定问卷和测试指标时多次听取专家的看法和意见, 保障了研究的顺利进行。

1.2.2 实验法:采用两组前后实验设计, 笔者对南华大学大一的600名学生, 按照不同专业, 自然分配成12个体育学习班, 每班50人, 其中随机选取6个班为实验班, 另外6个为对照班, 教学内容为二十四式太极拳, 在教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每周均上一次体育课, 时间90min, 为期16周的实验研究, 由同一名体育教师执行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练习时间、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相同, 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实验结束后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 并处理分析得出结论。

1.2.3 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前后调查、测验所得相关数据, 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人际交往好的占13.5%, 觉得一般的占68.3%, 觉得不好的占18.2%。可见人际关系不好的将近占了20%,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因年轻美貌趾高气昂而孤立;有的因经验不足或经济条件差而自卑;有的因性格原因只交结与自己性格相近的朋友, 而不能容纳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有的功利心太强, 对自己有利的就积极热情, 对自己不利的就不闻不问;有的不懂得谦让大度, 一昧斤斤计较。

从表2可以看出, 300名大学生当中, 参与个体学习组的学生实验前人际关系很好的占男生9.7%、女生6.7%, 较好的占男生14.5%、女生12.6%, 一般的占男生70.9%、女生72.5%, 人际关系较差的占男生4.8%、女生8.1%, 试验后人际关系很好的占男生9.7%、女生6.7%, 较好的占男生15.1%女生12.6%, 一般的占男生71.5%、女生74.1%%, 说明个体学习组实验前后人际交往没有多大的变化。

(p=m/n) (男161人, 女139人)

从表3可以看出, 300名大学生当中,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学生实验前人际交往很好的占8.7%, 较好的占13.3%, 一般的占73.2%, 人际交往较差的占5.0%, 试验后人际交往很好的占8.7%, 较好的占15.3%, 一般的占75.0%, 前后比较来看, 说明合作学习组试验后对人际交往有很所提高。

从表4可以看出, 参与合作学习组的大学生实验后人际交往能力中理解能力优秀的为15.3%、良好为27.3%、一般为57.3;表达能力优秀为21.2%、良好为37.7%、一般为41.1%;解决问题能力优秀为36.3%、良好为45.6%、一般为18.1%;协调能力优秀为9.7%、良好为36.4%、一般为53.9%;参与个体学习组的学生试验后理解能力优秀的为12.7%、良好为26%、一般为61.3%;表达能力优秀的为19.3%、良好为36.7%、一般为44%;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为33.3%、良好为42%、一般为24.7%;协调能力优秀为8.3%、良好为33%、一般为58.7%。相比较实验组的学生要比对照组学生各方面进步都要大些,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个体学习无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提高,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各项能力,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说明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合作学习组优于个体学习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小组合作学习法减轻了大学生害羞、封闭、惧怕等心理压力, 提高了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有效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为与人交往做好了心理准备。

3.1.2 小组合作学习法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 使每个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 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合群性和适应性, 为良好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3.1.3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 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3.2 建议

3.2.1 在今后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引起高度重视, 尽可能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和条件, 使体育课的学习, 既能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又能在愉快合作的环境中陶冶心灵, 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

3.2.2 在实施小组合作时, 教师应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特点, 考虑时代性和多变性,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 把提高和发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今后体育课重要的目标之一, 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现教学目标。

3.2.3 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时, 要结合合作学习理论的有关研究, 在进行分组时除了考虑学生的技能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外, 还需要从学生学习的主观幸福感、学习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考虑, 使具体详细的分组方式, 成为有效实施和推进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 以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为中心来不断探索和寻求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3.2.4学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要长抓不懈, 不能是短期行为, 还要在更多学科中进行推广, 不能只限于公共体育课堂教学, 对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建立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档案, 以便进一步观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 并且探索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融合, 以更好地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逊.“分层-领会-合作”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课防守战术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Leung, J P, Leung K.life satisfaction, self-concept, andrelationship with parents in adolescence[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992;21.

[3]倪静芬.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师范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5.

[4]乔金珠.论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3.

[5]邵建永.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9.3.

[6]索红杰.魏旭波体育课合作教学对提高学生自尊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 2005.6.

[7]张林志.轮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中交往与认知的统一[J].广西师范大学, 2008.6.

[8]左健, 孙皓.小组合作0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成人教育, 2011.12.

[9]王李泽群等.大学体育教学小组合作模式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7) .

16.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小组合作式学习;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

中国分类号:F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小组合作式学习由于容易实施,教学效果明显,被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各类课程的教学中。高职基础会计实训为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实务操作技能,为培养胜任各个会计岗位的未来会计人才必备的环节。

一、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式学习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发展至今已成为教学理论与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小组合作式学习,是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组成一个群体或小组,以教师为指导,通过教师的推动作用和组员的互相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团队合作的无穷魅力,达到了提高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高职基础会计实训现状

在基础会计综合实训中,每一个实训子任务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个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出现差错,会直接影响后面的任务的完成。当然仅凭个人能力也可以完成实训任务,但是实训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以一个制造型企业某月发生的60笔左右的业务为实训资料,在两周的综合实训时间内完成从建账直至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完整的会计工作流程,如果没有小组合作,仅有教师的指导,哪怕教师把嗓子喊破,大多数学生也根本无法自主地、顺利地完成实训任务。当老师将实训任务、实训要求布置下去,将实训材料分发下去,宣布可以开始动手操作时,往往可以看见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无所适从,实训室内顿时鸦雀无声,学生们面面相觑。无奈之下,教师只能将在课堂上的已讲授完毕的理论向学生再重新梳理一遍。之后,有少数几个平时比较拔尖的学生小心翼翼地尝试开始建账,但问题仍然源源不断,老师忙得团团转。可见,在高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刻不容缓,而小组合作式学习恰好能解决基础会计实训中的大多数问题。

三、小组合作式学习在高职基础会计实训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每个小组都有需要人人参与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实训任务,教师此时只是一个穿梭于各组之间的旁观者、指导者。比如在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时,由于课堂上大多数习题是根据给定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对于只有原始凭证的业务,学生感到十分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在实训过程中常常可见仅凭某一张原始凭证做题,而不考虑其他凭证的作用,或认为每一张原始凭证都要编制一个会计分录的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式的学习这样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知道一味地去寻求老师给予帮助,他们首先会选择翻阅教材例题,再和组员相互讨论,大部分问题到这一步已基本解决,提交到老师面前的问题也就非常少了,这不仅在一定程度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弥补了教师不可能同时面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

基础会计实训是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需要扎实的理论作指导。而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对繁琐、枯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此时在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挥,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用关心答案的对错,因为如果你的观点是错误的,也就会经不起同学们的讨论、推敲,反而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已知识的漏洞。有时即使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却又需要以激辩的方式,用“过五关斩六将”的气势去加以证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挫败感和成就感都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开始自动地去学习。

2、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繁杂的社交关系、微妙的人际关系常常困扰着职场打拼的人们。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独生子女占有比重逐年增大,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或多或少的会形成孤僻、羞于表达、不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等性格特征。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基本方法是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少不了彼此间地交流和大量地互动。例如在编制资金试算平衡表时,由于业务量多,学生又是第一次进行专业实训,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在传统的实训模式下,当无论怎么都无法试算平衡时,无奈、泄气、懊恼甚至气愤的情绪会油然而生,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学生会选择放弃,或等待别人做完后再一抄了之。可是在以小组合作式学习为教学方式的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各自为阵的。这时可以看到小组成员聚在了一起,相互对答案,查找问题的根源,激烈地讨论着,你报数,我按计算器这样的分工合作随处可见。

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下,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团团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相互交流与探讨,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会争执得面红耳赤,有时又会为了一个低级错误而开怀大笑,这种自由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能畅所欲言,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很乐意去学。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会关心和幫助他人

小组合作式学习实行的是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本组任务的安排,组员的考勤和指导协调等,同时每位组员必须大力配合,将自己完全融入到群体中。在实训中,每一个组员的表现影响本组的最终得分,本小组的得分也会直接影响每一个组员的等级评定,所以在这种相互制约的小组合作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明显加强,不再是只顾埋头苦干,在完成自己的任务的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其他组员的进度,发挥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应有的作用,与其他成员进行积极的交流探讨,帮助小组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任务。会计凭证的装订是基础会计实训的最后一个任务,进度稍慢的同学往往没时间或没用心看老师演示的装订凭证的相关要求与技巧,但在组员们手把手的帮教下,也会顺利地完成任务。

4、能有效地控制学生中“搭便车”的现象,后进生进步明显

在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并非只注重学生的合作过程,相反每个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是否在实训中真正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所有实训任务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接受老师随机选取的、与实训任务相关的一至两个问题的抽考,抽考结果对实训成绩有着决定性作用。此举对那些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爱学或不学,抱着侥幸心理,以期在实训中通过“搭便车”蒙混过关的后进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抽考题目的不确定性,让学生倍感压力,然而俗话说得好。“有压力才有动力”,大部分后进生从实训一开始起就不得不跟上团队的步伐,慢慢的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逐渐体会到了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学习劲头与课堂判若两人,不懂即问,甚至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笔者有过很多这样的学生:平时上课时到课率很低,但实训期间天天坚持按时到,与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认真、努力完成实训任务,基本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突飞猛进,以至于在最后组内评价时,大家一致赞同将“优秀”等级评给他,抽考也顺理成章地顺利通过。

四、总结

在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并非完美无缺,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小组成员间不能和睦相处,个别学生借机讲小话,玩手机游戏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任务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每一个成员,造成个别成员无所事事,个别成员却不得不挑大梁,甚至独揽所有任务的现象。因此将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基会计实训中,首先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对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进行利用;其次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仅要懂得如何合作,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对每一个问题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不断创新,忌讳人云亦云;最后就是教师和学生要积极配合,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建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互动的格局,从而进一步提高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的效果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秀梅.合作学习在会计实训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2(10)

17.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十七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 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 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 的,开发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在教三位数加法横算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 347+256,再让他们用简图摆一摆,算一算, 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①先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 合起来;②把 256 分成 200,50 和 6,再算 347+200+50+6;③把 347 分成 300,40 和 7,再算 256+300+40 +7.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我事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盒学具,里面装着不同长短的 小棒和一些接头,要求小组合作拼出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搭完以后,再一起完成探究学习单.学生们在 组长的协调下,组员们分工明确,两三个合作搭长方体或正方体,并共同完成了学习单.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每组都派出了代表汇报经过他们小组讨论出来的结论.通过动手实践与思考,学生很 容易就发现了正方体的 12 条棱长度都相等,长方体的 12 条棱分成 3 组,每组 4 条棱长度相等,或者其中 的 2 组棱长度相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在自主欢快的合作氛围中探 索到了知识的规律.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 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 教学活动中去.二,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习的难点,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出 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刻.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 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在教有余数除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到家里来做

客的小朋 友们.她想分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她想考考做客的小朋友,如果让你分, 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然后我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但各 个小组的糖果数量均不相同.)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三个同学当客 人,一个同学分糖果.接着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从分配的 结果看,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几类: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然后我再进行适当引导:会不会 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够3个又可以分给1人了.”在这个分糖的 正 方 体 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分配,研究分得的结果,于是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小于除 数”的道理.三, 在探究多种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 机会.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有些数学问题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这时如果采用小组 合作学习的形成,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在 3,5,7,(),(),()后面的括号里填数,使这些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 明有怎样的规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发表了自 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得到了启发,因而找到了可以在括号里依次填入 9,11,13,使这 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 2;还可在括号里依次填入 11,17,27,使这列数从第三个 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减 1……学生在和谐的讨论氛围中,激发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学会了全 面思考问题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他们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四,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 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 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的复习课上,通过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做题时哪 些方面可以提醒大家注意的?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回忆如:面积的意义 面积单位的作用 单位 换算 面积单位的进率

单位统一 面积大小的比较 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组合图形的计算…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这些有联 系的知识点整理成一张有关联的结构图.并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知识的整理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敢想,敢做,敢说, 与同学一起交流,研讨,实现了信息在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学生既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又掌握 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愿意合作学习,把握合作学习的 契机,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从而使学生真

18.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十八

1、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二如何开展和激励“小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包括3个方面:

(1)小组建立(重点)

(2)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

(3)我校特色的评价和考核规范。

一、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基于两方面的思考)

1、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的双重机遇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改变学习方式是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初中段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养成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learn to learn)”成为摆在各学校面前办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2、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取向

与小学、高中不同,在处于义务教育末端的初中阶段,最能实现这一选项的方式就是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科技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社会舞台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以学生为主体就成为课堂教学必须遵守的法则,一切课堂活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立论才真正有效,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就是目前课堂教学中首先采取的步骤。否则妄谈在45分钟之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领。

二、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成员的培训,小组评价与激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1、小组建立

(1)基本形式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遵循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以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2)操作方式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行政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各项事务。(那么如何产生这9名学生,可以通过竞聘产生,如:我们的班级管理的主体是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产生的办法,公布岗位,学生自主申报,公开竞聘,教师颁发聘书,聘期一学期)然后再根据学业水平、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性别、性格差异等将其余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使各组的综合实力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6名组员按照学业水平的高低分别编号为A1、A2、B1、B2、C1、C2;A层次的2个学生面对面坐,B、C层次的学生分别坐在A学生的两侧,这样既便于同一层次学生讨论,又便于A学生对B、C学生的助学。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为何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空间几何时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当然,这一点也视不同班级具体情况而定)

交流: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凸显出来:把学生分成ABC三类层次,会不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实关键看你的评价,所以我们的评价也一定要分成,从效果上看:A层次的学生教会BC层次学生,不仅巩固了自己知识点,也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当然BC层次学生提出的问题A层次学生也不一定全能解决,A层次学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他们定会组织本组学生在一起讨论或求助于老师,这时他们又生成了自己新的知识,在组织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BC层次学生也因为参与了讨论、学习,掌握了知识点,同时BC层次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就会从原来的“沉默寡言”变为“侃侃而谈”,渐渐的就增强了自信心。

2、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

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选出得力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

各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小组的整体规划,采取申报制,选出学科组长(语数外史地生政等)、纪律组长和值日组长,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可能有所欠缺,但不代表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差,可能他的体育、美术等艺术类特长就很好,就申请这方面的学习代表,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这样就能够做到生生都是科代表,值得注意事的是: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担任某个或者多个学科的组长或其它的管理、服务的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语文、英语组长要带领早读,所以要具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和组织能

力。

(2)开展小组文化建设

合作型学习小组成立以后,要着手建设小组文化,小组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响亮而积极向上的组名、醒目而富有含义的组徽、富有警示作用的组训、简洁而有针对性的组规、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对目标的达成进行反思)、明确而细致的职责分配,以及各小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开发的其他内容。这些内容由小组的所有成员参与设计。将小组文化制作成标志牌置于小组桌面,一方面展示各组的风采,另一方面也起到提醒作用。标志牌鼓励手工制作,体现个性。例如:组规的制定,那些平时作业不肯写,纪律不好的学生,让他们去制定组规,然后让大家去讨论,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可以说组规是你定的,你自己对

照,这样对他们就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3)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

学生由传统课堂进入高效课堂,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有一个需要适应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和运用高效课堂模式,小组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例举一些有效的做法: ①学习规范的培训:在初一新生报到后即学习校本教材,《走进韩圩,融入高效》以及《高效课堂学习规范要求》,使所有的学生熟悉掌握高效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和基本要求。比如:“三件宝” 的使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重点和订正均使用红笔做上醒目的记号;将典型的错题整理在错题集中及时复习;将同一学科的导学案分别整理在各自的文件夹内。再比如合作和展示的要求——小组讨论的时候要全体起立、声音适中;展示的同学要自带组内的粉笔、教棍;展示的声音洪亮,肢体语言丰富,并用红笔画出关

键词。②互助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训: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BC层次学生学习,让BC层次学生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BC层次学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也要让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高效课堂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自己的团队整体优秀了,自己才是优秀的。也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③组长的培训:首先要明确行政组长、学科组长和纪律组长各自的责任和作用,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开展各自的工作。比如,纪律组长着重要把握好几个容易出问题的时间段:课间、没有教师在场的活动课、自习课、午间餐。又比如,学科组长在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时要重视检查书写和学习态度,忽视正确率;同时对于C层次的学生不要求完成难度过大的题目。又比如,语文、英语组长在早读之前,如果本组成员基本到齐,就应当组织朗读相关的内容。其次要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交流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共同寻求高效的管理方法。召开组长会议的时候,班主任要到场倾听,对于一些好的做法要适时地予以肯定、表扬和激励,同时对于一些疑惑要加以指导,发现典型,加以推广,也可以组织学科代表年级之间相互学习,让他们从体验式的培训中获得方法,提高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和荣耀,激发

他们的工作热情。

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④小组流动 :解决了小组成员发展不均衡、一部分学生的不肯动的问题之后,小组的流动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大家在交流合作中,互相提高共同成长,增强

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评价与激励

1、小组的评价和激励是促进合作型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如何培养学生的凝聚力、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关键在于对学生的评价作用的发挥。它能让学生渴望或乐意去再次学习。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一直都是以学生考试的成绩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种种表现的评价,这实际上是一种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公正的评价。久而久之,势必打消了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主动性,磨灭了他们的进去精神,使他们逐渐对学习丧失了热情。在传统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学生不愿意听,趴在哪儿睡觉,尤其是下午,现象更严重,而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部分问题。

2、根据校情和学情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评价和激励措施:

(1)等级加分: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高效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的往往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这样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推行了等级加分的激励体制,即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展示的环节上得到的分值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A层次的学生每展示成功一次得到2分,B层次的学生则会得到4分,而C层次的学生则可以得到6分,以此鼓励B、C层次的学生展示。为了得到更过的分数,A层次的学生往往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想方设法教会B、C层次的学生,这样一来,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

就充分体现出其优越性了。

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可以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对于平时发言较少的同学,只要能开口,就是成功的;对于经常发言的同学,只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那就是了不起的……从多个角度地去对学生表示赞同或鼓励,让他们树立起更强地自信心和进取心。

(2)进行汇总:在教室前方黑板右上方有小组评价表,分为预习、合作、展示、点评、反馈、合计六个部分,教师(或者学科助手)根据各组在课堂上各个环节的表现为其打分,每节课结束前对得分较高的小组适当地鼓励。班级自主管理委员,每天将各组每节课的得分汇总填写在评价表上,一周再汇总各组得分, 得分前三名的小组获得本周星级小组称号, 同时还表彰一些“五星”学生,并公示在班级荣誉栏中。

“五星”、“星级小组”评价实施方案: 我们在讲评价要分层, 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对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种种表现的评价,因此我们结合高效课堂的学习过程制定了”五星”的评比。“五星”学生指的是勤奋之星、参与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和希望之星,各“星”都有相应的评比标准。每周汇总——每周总得分前三名的小组获得本周星级小组称号;同时还根据各人在课堂上的表现,评选出每周的“五星”学生,公布在教室外面的墙壁上。月表彰——每个月获得星级小组次数最多的小组自动成为当月的星级小组;同时根据一个月的表现评选出五星学生。学校统一为他们照相,并在学校橱窗展出。而且每个月发证书。学期表彰——每学期末,还对整个学期的星级小组和“五星”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证书。

(3)组内互评:学期结束前的评语是对学生一个学期的综合评价,为了做到客观公正,要求学生先是各人自评,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再由行政组长组织全组成员对每个人的自评逐条讨论进行增减,征得所有人的同意后形成最后的评语。当然,班主任事先要对组长进行培训,要求尽量发掘学生的优点,用第二人称形式,多鼓励性的语言。

19.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论文 篇十九

一、小组合作成员的优化组合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教材的深浅精心搭配组员, 认真编排座位。每组人数一般4-6人为好。其中, 教师要培养一名学生当小组长, 把小组要完成的任务交代给小组长, 并且引导他们组织完成任务, 学会记录成笔记, 然后汇报给教师。做得好的, 教师要给予肯定表扬。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 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 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 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 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每个学生平等参与学习, 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 小组合作讨论, 促进学生情感交融

小组合作讨论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主要问题, 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的最大特点以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活动为中心,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多向交流信息, 能适应不同程度水平的学生。学生在小组平台中既学会了知识, 又促进了情感交流, 还得到愉快情趣的培养。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积极组织学生讨论, 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的机会。如围绕反馈环节提出某个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 学生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判断来解决问题。讨论一般程序:讨论———交流汇报———小结。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 出示遮住其中两个角的三角形 (见下图) , 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是哪一种三角形, 为什么?各组讨论气氛十分活跃。汇报交流时, 每组学生一致同意图2是直角三角形, 图3是钝角三角形。而图1, 有的组说是锐角三角形, 有的组说是钝角三角形, 有的组说是直角三角形。这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这三种情况可能性。通过再次讨论小结, 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按角的分类。最后, 学生都同意图1只知道一个内角50°, 是不能确定是哪一种三角形, 因为它有三种可能, 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可能是钝角三角形。采用在小组中讨论探讨新知, 能使学生参与发言、参与机会成倍的增加, 并使学生在语言表达等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对教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 组织小组操作,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获取知识才能学活, 也只有经历思维过程获取知识才能把知识学牢固、理解更透彻, 并且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操作的过程实质上是智力活动的过程, 学生利用学习工具操作, 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探索使其思维逐渐展开并获取知识。如教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上课前, 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接着, 我引导学生沿着对角线把准备好的图形剪开。 (1) 长方形剪成 (如图1) 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2) 正方形剪成 (如图2) 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 平行四边形剪成如图3或图4分别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或 (钝角) 三角形。

接着, 我要求学生把剪成的图形拼成原图形, 并让学生思考新图形的底和高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一个新图形面积和原图形面积又有何关系?然后, 我让学生在台前演示, 使学生在剪拼中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原图形对应相等, 三角形的面积只有原图形的一半, 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学生通过剪拼的直觉操作过程来深刻理解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 硬塞给他们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他们不易理解。针对这一情况, 我采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讨论交流, 主动参与探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课前, 每组都准备几个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和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操作前, 我出示问题: (1) 怎样能较快确定可以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2) 这个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3) 长方形面积该怎样计算?学生一边摆学具一边根据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气氛十分活跃。我再请几个组的学生代表分别在长方形纸板上摆出小正方形, 并说出操作过程和三个问题探讨的答案。如一学生共摆出8个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图1) ,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

一排摆4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宽2厘米, 正好摆2排, 一共摆了2个4平方厘米, 所以它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也就是它的长和宽的乘积, 4×2=8平方厘米。另外, 几个小组的学生也汇报展示了他们的合作成果。如下图 (图2) 。

这时, 教师指名回答并肯定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它的长和宽的乘积, 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以上这种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共同操作, 各抒己见, 互教互学, 发挥集体的智慧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产生了自获新知识愉快心态, 易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 这样的学习形式, 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 采用小组竞赛, 提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和争强好胜的环节中引入竞争机制, 创设成就情境, 提高成功动机。为了调动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为了使水平高的学生不必枯守费时, 教师在分组时可将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组成组, 再分给不同层次的几组赛题, 题量上不封顶, 每次都争取让大部分学生完成分内的题量, 削弱失败感, 使中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增, 并使每组都产生一名优胜者, 这样可以起到鼓励中下水平学生积极的作用。

总之, 小组活动的内容有很多, 如练习课或复习课时, 要联系的知识较多, 可采取学生分组学习教学方案, 每组找一主持人上台讲课, 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从旁点拨的“兵教兵”形式, 不仅能使学生学得轻松, 教得有趣, 还能增强他们钻研兴趣, 使学生在成功中提高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英语连词的分类和用法下一篇:《歌剧魅影》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