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制造技术(10篇)
1.过程装备制造技术 篇一
绪论
1.过程装备主要包括那些典型的设备机器? 2.压力容器按设计压力如何分级?
3.为利于安全、监督和管理,压力容器按工作条件如何分类? 4简述单层卷焊式压力容器壳体的制造工艺流程。5.简述化工设备制造工艺的主要特点。6.简述压力容器制造的进展特点。
第1章 过程设备制造的准备工序
1.简述过程装备制造的装备工艺流程 2.净化处理的作用及常用净化方法、特点 3.机械矫形的方法有哪些?
4.简述火焰矫形的原理和适用范围。5.坯料展开的方法有哪些?
6.不可展曲面的展开计算方法主要有哪些? 7.号料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 8.加工余量主要有哪些内容?
9.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划出零件展开图形的实际用料线和切割下料线,写出加工余量与实际用料线和切割下料线之间的关系。10.下料时合理排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11.机械切割的方法有哪些? 12.热切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3.简述氧乙炔切割的条件和特点。14.简述边缘加工的目的和主要方法。
15.名词解释:净化、矫形、划线、展开、号料(放样)、切割、等离子弧切割
第2章 成型加工工艺
1.冷卷成型的概念及特点。2.热卷成型的概念及特点。
3.利用对称三辊式卷板机卷制筒节时,直边产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4.简述立式卷板机的特点。
5.简述利用对称三辊式卷板机加工单个筒节的制造工艺过程。6.封头的成型方法主要有哪些?
7.简述小直径封头(无拼焊缝封头)制造工艺过程。8.简述大直径封头(有拼焊缝封头)制造工艺过程。9.薄壁封头的冲压成型方法有哪些?
10.封头冲压成型常见的工艺缺陷是什么? 11.简述封头旋压成型的特点。
12.管子弯曲时易产生的缺陷是什么? 13.管子冷弯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4.选择冷弯管或热弯管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15.名词解释:中频加热弯管法
第3章 组装工艺
1.名词解释:组装
2.零件组对的任务是什么?
3.设备制造中,过程设备组焊方面的主要技术要求是什么? 4.组装单元的概念及划分组装单元的要求。5.纵缝的组装机械主要有哪些? 6.环缝的组装机械主要有哪些?
第4章 焊接工艺
1.GB150根据压力容器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位置,对焊接接头如何分类及其对压力容器制造的实际作用。
2.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几种?在设计制造中应尽量选择哪种形式?为什么? 3.焊接结构与与铆接、铸造、锻造结构相比,有何优势?
4.在过程设备制造中,容器是主要受压零部件,承压壳体的主焊缝(如壳体的纵、环焊缝等)应采用何种合计接头?
5.对于低碳钢,其热影响区可近似看作是在最高加热温度下的正火热处理组织,根据其组织特征低碳钢的热影响区可分为哪几个温度区?
6.焊接接头在组织和性能上较为薄弱的是哪个部位?其中最薄弱的是哪个部位?
7.简述调节焊接热循环的主要措施
8.坡口的基本形式有几种?设计、选择焊接坡口时应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9.符号表示一般由基本符号与指引线组成,必要时可以加上补充符号和焊缝尺寸符号,有时需要对基本符号进行组合。其中基本符号、辅助符号、补充符号各有何作用?
10.常见的外部焊接缺陷有哪些? 11.常见的内部焊接缺陷有哪些?
12.简述焊接残余变形产生的原因,焊接残余变形的种类主要有哪些?简述焊接残余变形的危害。
13.简述设计上减少焊接残余变形的措施 14.简述工艺上减少焊接残余变形的措施 15.焊接残余应力的危害有哪些?
16.设计上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危害的方法有哪些? 17.工艺上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危害的方法有哪些? 18.简述手工电弧焊的特点
19.目前国内手弧焊设备有几种?手弧焊设备选择主要考虑哪些因素?重要接头和压力容器壳体焊接时选择哪种设备?为什么? 20.简述焊条的构成及其主要作用。
21.焊条按药皮熔化后的熔渣特性可分为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简述酸性焊条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2.简述TIG焊与其他焊接方法相比有何特点? 23.无论是工艺焊接性还是使用焊接性,评定判断方法有三种? 24.工艺焊接性试验方法包括: 碳当量法和冷裂纹敏感指数 25.低碳钢焊接时应注意什么?
26.手工电弧焊Q235一般结构试选择焊条型号、牌号,重要结构试选择焊条型号、牌号。
27.18MnMoNb钢手工电弧焊焊条可选型号、牌号 28.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预防晶间腐蚀的措施
29.名词解释:焊接线能量、一次结晶、二次结晶、微观偏析、宏观偏析、E5015、E5003、J507、H08、H08MnA、焊接性、工艺焊接性、使用焊接性、TIG、第5章 焊接工艺
1.装备制造的定期检测包括哪些项目?
2.简述装备外部检测的条件、目的、周期和项目 3.简述装备内外部检测的条件、目的、周期和项目 4.简述装备全面检测的目的、周期和项目
5.对检测出缺陷设备除报废外,可根据根据使用条件和具体情况作何处理: 6.名词解释:设备的剩余寿命
7.装备的常规检测主要包括哪些检测内容? 8.简述射线的主要性质 9.简述射线检测原理
10.简述射线检测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11.根据相关标准(JB4730、GB3323)中关于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透照缺陷等级评定的内容,根据缺陷的性质和数量,焊缝质量分为几级,哪一级级焊缝要求的质量最高?
第6章 典型压力容器制造
1.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型式很多,常用的有哪几种? 2.简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缺点 3.简述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缺点
4.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5.简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总装工艺过程。6.单层高压容器主要包括那些结构形式? 7.多层高压容器主要包括那些结构形式? 8.简述单层和多层容器制造的比较有何特点? 9.热套式容器制造的关键是什么?
10.简述层板包扎式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过程。
11.简述层板包扎式压力容器内筒的制造加工工序。
12.层板包扎式压力容器每筒节两端开检漏孔和通气孔其作用是? 13.简述绕板式高压容器的优缺点。
2.过程装备制造技术 篇二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是整个工业发展的母机。装备制造业的范围广、门类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决定了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在当前全球服务经济的浪潮下,随着社会化分工的不断加深和生产性服务的持续发展,生产性服务不断促进制造业的增长,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渐相互融合、相互依赖,两者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即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由于装备制造业产品具有复杂性高的特性,需要向其客户提供大量相关的产品服务,因此,装备制造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服务所形成的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这使得装备制造企业在服务化的开展上更为迫切,服务功能的强化使得装备制造业更容易向制造服务业转型,而装备制造企业中的制造部门和服务部门正在运用“产品——服务混合”战略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新途径,在“服务活动”水平上,制造和服务出现一种新的“共生关系”。
1 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发展过程
制造企业的服务化问题已经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Vandermerwe和Rada在1988年就提出“Servitization”,即“服务化”的观点,认为制造企业由仅仅提供产品或产品与简单附加服务向“物品+服务包”转变,制造企业不仅提供物品,还会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更加完整的产品服务包,包括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并且服务逐渐在整个包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1]。Cohen和Voss等人认为服务具有更高的利润率并且通过为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可以产生稳定收益,因而应该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改进,那些提供复杂、长期产品的企业通过服务化可以满足这些产品的需要[2,3],而装备制造企业由于产品的复杂程度高而更能够开展服务化过程。需要明确的是装备制造企业的服务化并不是撇弃制造产品的过程,而是在产品基础上增加并逐步完善产品相关服务,形成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服务系统,而这一过程中开发出的新服务通常是对装备制造企业当前服务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技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和战略资源,是社会和企业经济结构变化的源泉,技术的目标是成功的行动或物质产品,设计和发明可以从思维开始,但最终都要归结于物质操作和行动,完整的产品设计过程包括了反复地对技术需求的调查研究并以此为导向提供产品[4]。制造业服务化和信息化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两大趋势,同时,制造业服务化的开展过程和信息化密不可分,信息化中的主要技术也是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这些关键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中的信息化制造服务技术以及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制造服务技术,这些技术涵盖装备制造企业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运输、使用、维修和回收这一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中的相关技术,而每个阶段都涉及相关的服务,如图1所示[5],可见技术进步是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维度。
另一方面,服务为产品制造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和综合平台,确保了生产过程的有效性,提高了产品的价值。对装备制造企业而言,服务创新是指直接面向用户的一切活动的改进,目的在于挖掘现有产品和新产品的潜在收益,并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支持及咨询服务从而与客户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结成动态交互的伙伴关系[6]。服务创新正在逐渐演变为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这是因为在技术中竞争优势的减少和相对产品利润的减少让以产品为导向的制造企业很难单纯利用产品来创造收益,制造业企业对服务的不断关注是应对商品化以及核心产品市场中赢利下滑的关键[7,8]。通过服务创新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装备制造企业获得新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9]。制造业内部正在发生一场革命,由服务所产生的销售量和边际利润不断增加,服务业务的内容由简单至复杂、由高端到低端,涵盖一般的产品相关服务到全套的客户支持方案,通过向客户提供产品相关服务和客户支持服务,制造企业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客户支持方案提供者[10],依照价值分析,这种转变可以使企业的价值定位从保证客户使用有形产品的基本功能向支持客户经营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上发展,即通过提供产品相关服务、客户支持服务和相应的服务组合,从而使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保证产品有效运作时间和收益达到最大化,并减少客户对有形产品的总拥有成本。从上述分析可见,技术和服务创新构成了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实现过程中的两个维度。
在装备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过程中,存在竞争者、客户和供应商这三方面的外部推动力量。其中,竞争者是外部经济环境对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开展过程的直接推动和刺激,装备制造企业在产品服务系统研发、设计的初始阶段就需要充分考虑竞争者产品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服务系统,在营销过程中制定有竞争力的销售服务策略,而这种策略更多地是依靠产品相关服务来实现;装备制造企业产品的复杂性使其不可能拥有支持新产品开发的全部资源和知识,而客户和供应商所掌握的某些资源和知识,例如市场需求趋势、客户偏好、零部件供应能力和技术发展趋势都对企业的产品服务系统开发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客户和供应商引入到新产品或服务开发过程,以提高自身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和服务水平,供应商参与是指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装备制造企业让供应商提供其技术与创新能力,并赋予其适当的责任,从而提升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Chaparral钢铁公司和GE等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都积极鼓励客户和供应商参与到新产品开发过程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绩效。图2标明了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的服务创新和技术进步这两个支撑维度以及服务化进程中的竞争者、客户及供应商这三方面的外部推动力量。
2 服务化视角下装备制造企业的价值链演化
2.1 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的价值链
价值链是企业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及维护其产品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传统价值链包括基本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11],后来有学者对价值链重新进行了界定,认为价值链是“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将原材料和顾客纳入价值链中,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利润作为满足这一目标的副产品[12],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如图3所示。价值链分析方法是把企业分解为许多相互关联的价值活动,而价值活动是价值链的基本组成单元,每项价值活动都在完成着价值链的部分特定功能,传统制造企业的价值链是以企业储运、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流程为载体,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直接目标而形成的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系统性结构。这一价值链分析方法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创造长期利润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
在装备制造企业的传统价值链中,基本价值活动包含生产经营、市场销售、服务、内部后勤和外部后勤。其中,生产经营是将有关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的活动,内容涵盖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能力、生产库存、生产质量和生产人员管理。装备制造企业的市场销售是指提供顾客购买产品的方式以及引导顾客进行购买过程中的各种活动,例如广告、促销、销售团队、报价、渠道选择、渠道关系及定价等活动。传统上,装备制造企业的服务活动是指企业提供服务以增加或保持产品价值有关的各种活动,可以划分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大多是小批量的订单生产,造价较高且使用时间较长,客户在做购买决策时非常慎重,良好的服务有利于促使客户购买,实现产品价值。内部后勤是指与接收、存储和分配原材料相关联的各种活动,如原材料的运输、质检、仓储、库存控制、车辆调度和向供应商退货等;外部后勤是把产品交给买方时发生的各种相关活动,主要是装备制造企业的外向物流过程。
辅助价值活动包括采购、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技术开发过程。其中,采购是指购买资产、原材料、储备物资和其他易耗品等用于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活动;企业基础设施包括信息系统、制度规范、计划、财务、会计、法律、政府事务和质量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涉及企业人员管理的活动,包括企业的人员招聘、雇佣、培训、开发和报酬管理等活动;技术开发则包括专业学科技术、设备操作技术、办公自动化、企业内外通讯技术等。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的价值实现依赖于辅助价值活动和基础价值活动,从这些具体的价值活动中获得竞争优势。
2.2 服务化视角下装备制造企业的价值链演化
在当前低炭经济环境下,产业结构升级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化后形成的服务型制造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面,是装备制造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形成产品差异性和企业之间非价格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服务化过程中,装备制造企业的价值链也在发生变化,如图4所示。企业的价值活动划分为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和价值整合活动,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企业采购、企业后勤(包括企业的内部后勤和外部后勤);基本活动包括内部生产、市场销售、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发,其中新产品研发是指从研究选择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开始到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设计,直到投入正常生产的一系列决策过程,这一基本活动并不等同于技术开发,二者涉及的对象不同,在装备制造企业中,新产品研发既涉及到产品还涉及到产品相关的服务流程设计与实现。
在服务化视角下的价值链中出现了价值整合活动,涵盖外包选择与实现、配套选择与实现、产品服务系统整合以及系统后期运行服务。其中,外包选择与实现涉及到选择外包商、完成分包任务并进行评价和准确预测;配套选择与实现是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核心产品,而外围配套设备则依靠与配套商的合作来完成,从而实现产业链和配套资源的优化整合,强化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和系统服务的能力;产品服务系统整合是在服务化趋向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运用知识、专业化分工以及对分散资源的整合,从而将知识、信息、技术、物质转化为顾客满意的产品服务系统这一过程;系统后期运行服务涵盖产品服务系统在交付顾客后的持续运行过程中的维修检修、监测诊断,以及升级改造、机制耗材、二手设备调剂、保姆式托管、备品备件管理、融资租赁、培训、咨询等能够给装备企业带来全方位增值的后期服务。
在4项价值整合活动中,装备制造企业首先要处理自身与上游的外包商、配套厂商等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与它们共同创造价值并协调与这些合作伙伴的价值获取关系,同时,制造服务价值创造的源泉直接来自于顾客在实现价值条件下所产生的支付意愿,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整合活动中的产品服务系统整合以及系统后期运行服务即体现了这种价值实现过程,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关注客户价值并依托对分散化资源的整合,引导客户参与到个性化产品服务系统的生产过程中,向客户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综合性系统服务解决方案”,这一整合过程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同时还涉及到企业的外包商、配套商和客户,形成了一体化的利润实现模式。
3 结 论
当前,全球服务经济浪潮推动着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增长,装备制造企业在加强自身核心制造能力建设的同时向服务化方向转型,即向客户提供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服务包,本文运用服务科学的思想提出在装备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过程中存在服务创新和技术进步这两个重要支撑维度,同时,装备制造企业的外部环境会推动服务化进程,其中竞争者、客户和供应商是3个主要的外部推动力量。服务化进程中装备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在辅助活动和基本活动基础上衍生出能够为装备制造企业增值的价值整合活动,而外包选择与实现、配套选择与实现、产品服务系统整合以及系统后期运行服务构成了主要的价值整合活动。本文的研究为理论上的定性研究,以期能够为装备制造企业的服务化提供理论借鉴,后续研究可以围绕这一问题从定量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S Vandermerwe,J Rada.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J].European ManagementJournal,1988,6(4):314~324
[2].MA Cohen,S Whang.Competing in Product and Aer-vice:A Product Life-cycle Model[J].Management Science,1997,43(4):535~545
[3].CA Voss.Paradigms ofManufacturing Strategy Re-vis-it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Man-agement,2005,25(12):1223~1227
[4].朱葆伟.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J].哲学研究.1995,(7):27~36
[5].顾新建,张栋,纪杨建,等.制造业服务化和信息化融合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6(11):2530~2536
[6].鲁若愚,段小华,张鸿.制造业的服务创新与差别化战略[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16~20
[7].J Spohrer,P Maglio.The Emergence of Service Sc-ience:Toward Systematic Service Innovations to Accelerate Co-creation of Value[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8,17(3):238~246
[8].S Vargo,R Lusch.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for Marketing[J].Journal ofMarketing,2004,68:1~17
[9].J Aurich,C Fuchs.,C Wagenknechy.Life Cycle Or-iented Design ofTechnical Product Service-systems[J].CleanerProd,2006,14(17):1480~1494
[10].R Oliva,R Kallenberg.Managing the Transition fromProducts to Servi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Service IndustryManagement,2003,14(2):160~172
[11].ME 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Free Press,1998
3.引领中国装备制造技术新潮流 篇三
至2004年底,CAM占用土地面积276万平方米,总资产19.97亿元。2004年新增合同额超过15亿、主营业务收入9.78亿、利润总额5535万元。
以人为本
本着“科技以人为本”的治院方针,坚持科研育才,在几十年的科研实践中,CAM形成了由4位院士、20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262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354位研究员组成的科研带头人队伍和近4000人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作为首批学位授予单位,CAM现有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核技术及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学科均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已为国家培养了471名科技专家和管理人才,其中几十位科研管理人才先后走上了国家和省部级领导岗位。
CAM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内部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科研水平的提升,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技术服务的规模化,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三大主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CAM将以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强大的科技开发能力、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历程
CAM前身是工艺与生产组织研究院和机械科学研究院,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科研事业单位。1958年更名为机械制造与工艺科学研究院,1971年改名为机械研究院,1978年恢复为机械科学研究院,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2000年4月29日正式注册,定名为机械科学研究院。总部设在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内,在北京、哈尔滨、沈阳、郑州、武汉、蚌埠有科研、设计和生产基地。
历经近50年的不懈努力,CAM形成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三大主业。已由建院之初支撑机械行业的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公益(标准化)技术研究为主的研究院,发展成研制材料类制品、机械装备及系统集成类产品,并开展技术服务工作的大型科技企业。
初创与发展阶段(1956年~1978年)
1956年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在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发言时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有独立的设计能力,而独立的设计能力又要建筑在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因此,CAM不断加强同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联系,并积极建立与健全部内的设计和工艺研究机构,开展技术研究工作。据此,第一机械工业部同年决定成立机械科学研究院,定位于国有科研事业单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战略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CAM只是按政府部门的要求进行战略实施工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以科学研究为主,消化引进机电产品制造技术,为设备制造厂提供先进工艺及生产组织的技术援助;承担机械工业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定型工作,并负责编制基础标准;承担部下达的科研任务和行业管理工作。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机械工业的基础技术研究、机械加工工艺和设备研究、材料表面保护技术研究、工业自动化技术研究、机械工业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研究等5大研究领域。工作特点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展面向应用的科学研究,协助政府承担行业科技组织管理工作,填补了当时部在技术组织管理上的某些不足。CAM是部直属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和管理机构。
深化改革与经济发展阶段(1979年~1998年)
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精神,1984年CAM开始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试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1992年以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是CAM历史上各项工作改革力度较大、影响深远的时期。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政府与企业共同制定战略,随着干部的任命,制定了任期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划。
这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为机械工业共性基础技术归口单位,组织共性技术的研究及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开展机械工业技术经济发展战略和科技管理的研究,接受部委托的行业管理工作。把国家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主要研究领域逐步集中到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和新材料及工程应用技术4大领域。工作特点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仍是事业单位,但按企业化管理,由一个纯粹进行应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非盈利性事业单位,逐步转变成集科研、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既有事业性质,又带有企业管理特点的单位。
改企转制阶段(1999年~2004年)
1999年是CAM发生历史性重大变革的一年。1999年6月,作为改革的试点,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所、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北京机电研究所以机械科学研究院的名称,整体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2000年9月中央所属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进行转制,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研究院进入CAM 。
随后,CAM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制工作,按照“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建立集团化架构,形成综合优势,加快发展速度”的总体思路,对院本部和直属单位的功能、工作重心等进行了重新定位,确定了集团管理模式,并进行了职能部门和组织架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产权明晰的母、子企业组织体系。
2003年9月,机械科学研究院集团架构形成。 2004年,CAM确定了“一个基础,三条主线”的年度工作目标,即以保持全院技术经济稳定发展为基础;积极推进公司制改革;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同年6月,下发了《机械科学研究院公司制改革实施细则》、《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地区资源整合实施意见》、《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地区资源整合实施细则》。至此,CAM以内部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为目的的改革工作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改企转制阶段主要工作内容:积极推进转制工作,深入开展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内部机制改革,建立起以院本部为母公司、含全资子公司、控股股份公司的企业集团架构。由科研经营型向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产业转变,由企业化管理向企业化运营转变。为机械工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系统集成产品。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和新材料及工程应用技术四大领域。工作性质与特点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性质、企业运营,根据转制的要求,将工作重点放在加速产业发展、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工作水平。
坚持“科技是立院之本,产业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壮大科技产业。形成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三大主业。该阶段获得授权专利69项。2004年新签合同额15.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5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4939万元。
4.过程装备制造技术 篇四
1、大装院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
大装学院是一所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工科院校,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即:1)是国家批准成立的正规高校;2)国家承认学校颁发的文凭;3)是面向全国招计划内的统招生和扩招生的学校。
2、大装院的规模如何?
学院在大连拥有自有土地1000多亩,在建校园总建筑面积41余万平方米。为后期学院达到两万余人规模奠定基础。
3、大装院的师资力量如何?
大装院的师资队伍是由专兼职老师组成。著名教育家黄藤任学院董事长。大装院追求 “ 名师出高徒 ” 效应,非常注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深厚的师资队伍。全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为1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8%;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为31人,占青年教师总数的30.6%;“双师素质“教师人数为49人,占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师总数的65.56%。
4、大装院的教学设施如何?
(1)学院拥有网络机房3个,实现了校园宽带网的光纤网遍布校园。
(2)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实验室、金属工程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焊接实验室、数控机床实验室、铣床铆床实验室,还建立了12个校外实习基地等专业实验室。
(3)图书馆共有图书1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28万册,电子图书60万册,现代化设施的阅览室。
(4)每个宿舍有电话、宽带、衣柜、桌子、洗手间有洗衣机、开水炉等设施。
5、大装院是如何确保教学质量的?
学院实行教学管理目标责任制、教学质量督导制、教师工作年度考核制和评教评学制,自我鉴定《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大力强化教风、学风建设,严格保证教学质量。
6、大装院的职业技能培训情况是怎样的?
我院的职业技能培训由培训中心全权负责。涉及数控、焊接、模具、机械加工、计算机、经济管理、外语、应用技能、资格证书、素质教育等六大领域。
数控类:
(1)国家高级数控技能证书(高级技师证书)
(2)国家高级铣床高级技能证书(高级技师证书)
(3)国家高级机械加工高级技能证书(高级技师证书)
(4)国家高级模具加工高级技能证书(高级技师证书)
计算机类:
(1)Adobe中国认证专业平面设计师全科班
(2)***化计算机教育认证项目(CEAC)
(3)Macromedia网站设计师认证培训
(4)三维室内装潢设计培训
(5)三维动画设计培训
经济管理类:
(1)中国商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培训
(2)全国外销员资格考试培训
(3)报关员资格考试培训
(4)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认证培训
(5)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培训
(6)营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统一鉴定考前培训(薪酬福利管理)
(8)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培训
外语类:
(1)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简称pETS)--21世纪通用的学业证书
(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前培训
(3)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简称BEC)培训
(4)第二外语(小语种)培训
应用技能类:
我院设有大连市技能鉴定站,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
资格证书类:
(1)各种技能资格证书考前培训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
(3)英语四、六级考试培训
7、大装院的教育教学实习基地情况如何?
5.过程装备制造技术 篇五
为提高重大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增强高端装备供给保障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本方案,重大技术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取得重大突破,关键零部件及制造工艺设备水平明显提升,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有效满足石化、冶金、建材、轻纺、汽车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两千万吨炼油装置大型压缩机组实现首台(套)示范应用,4500型涡轮压裂车实现产业化,大型化智能化连续炼铜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成功,大全张高速多色平版印刷机投入批量生产。
二、主要任务
(一)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
加强重大技术装备、自动控制系统、精密仪器仪表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快创新产品示范应用,为石化、冶金、建材、轻纺、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提供装备保障。
石化重大技术装备。重点研发两千万吨炼油成套装备、百万吨级以上乙烯成套装备、五复合橡胶挤出机组、4500型涡轮压裂车、18兆瓦集成式压缩机、负压欠平衡钻井装备、百万吨级低阶煤快速热解装备、8.7兆帕以上大型水煤浆气化装备、大型干煤粉气化装备、特大型空分装置、沙漠超深井快速移运特种钻机、150万吨/年PTA装置用压缩机组等装备。
冶金重大技术装备。重点突破高效节能长寿命高炉综合冶炼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冶炼技术、在线及离线热处理控制技术、全流程质量稳定控制技术、绿色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技术等技术、全流程设备状态监测预报与稳定运行控制技术。重点研发不锈钢冷轧复合生产技术装备、薄带铸轧成套装备、大型化智能化连续炼铜装备、大型锌电解自动化成套装备、高效水平磁系高梯度磁选机等装备。
建材重大技术装备。重点研发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生产线、高性能氮化硅陶瓷制品生产装备、大型干法超细粉体生产线、钢化真空玻璃生产装备、高世代显示屏用基板和盖板玻璃生产装备、高效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玻璃生产关键装备、全自动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 材料(LFT-D)模压生产设备等。
轻纺重大技术装备。重点研发高端数字化印刷成套装备、大全张高速多色平版印刷机、环保型胶柔轮转印刷机、大型制浆造纸成套设备、大型饮料灌装成套设备、碳纤维用宽口径高温碳化炉和石墨化炉、智能缝制柔性生产线、无菌吹灌旋一体化生产线、大型智能注塑装备、相变调温塑料造粒生产线、3D智能成型针织装备、智能制造染色设备、高速经编机、智能纺织喷印装备等。
汽车重大技术装备。重点研发汽车发动机曲轴成套生产装备、装配式凸轮轴成套生产装备、汽车高强度钢结构件成套设备、涨断连杆生产线、车身焊装生产线、涂装生产线、汽车电子生产装备及检测装备等。
电子重大技术装备。重点研发12英寸及以上集成电路芯片用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化学机械抛光设备、激光消融设备、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制造用碳化硅高温离子注入机、高温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设备、八代以上面板用平板显示光刻机、LCD全自动模组生产线等。
(二)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工艺设备配套能力 加快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关键配套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发展专用生产和检测装备,攻克基础工艺、试验验证等基础共性技术,建立健全基础数据库,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业试 验验证条件,构建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工艺设备配套供给体系。
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用于第三代轿车轮毂、数控机床、航空高精度高速、重载列车等高端轴承,超低温阀门、高压大流量电液比例插装阀等特种阀门,高压超大排量柱塞泵、超低温泵等高端泵。加快高精度减速器、高负荷齿轮箱、高性能制动器、智能化伺服机构、直接驱动伺服机构、多轴控制伺服机构等部件装置产业化。研制高温超高压宽动态电成像测井仪、大型变频调速矿用半自磨机系统、转炉底吹氧气喷粉装置、高性能超大功率轧机主传动变频装置等重大技术装备关键设备和系统。
专用加工设备。重点发展精密轴承滚子全闭环自动生产线、轴承套圈高速镦锻机、高精度自动热辗扩机、链条滚子多工位高精度冷挤压设备、链条装配检测包装生产线、无级变速链自动装配设备、汽车驱动桥锥齿轮成套制造设备、强力珩齿技术与设备、智能冷镦紧固件成型机、大功率螺旋弹簧冷卷机等,提高轴承、链条、齿轮、紧固件等关键基础件加工专用设备技术水平。
先进工艺设备。重点开展铸造、锻造、热处理技术攻关,突破高性能复杂关键铸件铸造成型技术、柔性复合成形锻造技术、复杂结构件性能控制及畸形控制热处理技术。重点 发展工业级铸造3D打印设备、大吨位外热风水冷长炉龄冲天炉成套设备、超宽极薄高强钢板辊压式淬火成套装备、1200吨蒙皮拉伸机、引线框架专用精密高速压力机、航空发动机超塑性等温锻造精密成形工艺及设备、大型合金棒材二辊可逆式开坯机、高温真空渗碳技术及成套智能设备、超大型井式智能精密渗碳设备、深层扩渗微变形超高强韧化设备等,加强先进工艺及装备的推广应用。
(三)完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体系
整合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建设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检测评定、示范应用等平台,完善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体系。
研发创新平台。依托大型科技企业集团、重点研发机构,设立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究院,面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创新顶层设计,构建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体系。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为基础,形成重大技术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聚集相关领域优势资源,增强研发创新能力。
检测评定平台。依托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检验检测机构等,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平台,建立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平台。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 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质量检验中心等建设,完善相关标准、检验检测方法和认证制度等,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在流程工业等在线检测需求突出的行业,加快建设生产试验线,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环保、可靠性等全面系统检测能力。
示范应用平台。依托重大工程建设和有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基地,作为长期承担相关行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任务的平台,推动用户、工程设计、设备成套、研发、制造、检测等单位加强合作,开展研发创新和示范应用。
三、重点工程
(一)重大技术装备升级工程
1.2000万吨级炼油装置大型压缩机组。由用户牵头,联合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研制用于2000万吨/年炼油装置的首台(套)大型压缩机组。机组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主要包括38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用循环氢压缩机组、400万吨/年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用循环氢压缩机组、50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用压缩机组等3种世界最大规格的压缩机组。
2.4500型涡轮压裂车。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用户,研制以输出功率5600马力的涡轮发动机作为动力单元,配备高转速大扭矩减速箱和5000型超级压裂泵的涡轮压裂车。整车作业功率 达到4500马力,最大工作压力140兆帕,满足我国页岩气开采需要,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3.五复合橡胶挤出机组。由工程设计单位牵头,联合用户和制造企业,研制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用五复合橡胶挤出机组,满足非对称花纹的双层胎面、带导电胶的非对称花纹胎面、带缓冲胶的非对称花纹胎面、含覆盖胶的白胎侧等高端子午线轮胎机内复合挤出要求,开展示范应用,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4.超低温泵。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有关单位,研制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罐内低压潜液泵、高压潜液泵(包括天然气调峰、天然气发电用高压潜液泵)、大型液化天然气船用超低温潜液泵、液化天然气浮式平台超低温潜液泵等,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5.大型化智能化连续炼铜关键技术与装备。由工程设计单位牵头,联合用户和制造企业,开发实时智能在线控制系统,研制大型化氧气底吹连续炼铜技术与装备,铜综合回收率大于98.5%,硫捕集率大于99%,氧气底吹熔炼炉寿命大于3年,氧气底吹连续吹炼炉寿命大于2年。
6.新型高效水平磁系高梯度磁选机。由科研机构牵头,联合用户,攻克原生钛铁矿资源总回收率偏低的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研制新型磁选机,钛回收率提高5%,磁介质更换周期延长
倍以上,设备单机运转率90%以上。
7.大全张高速多色平版印刷机。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相关单位,研制全张及以上幅面的多色平版印刷机,印刷速度大于13500张/小时,输纸准确度在0.06毫米以内,输纸精密度0.021毫米以内,噪音小于80分贝,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8.3D智能成型针织装备。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相关单位,突破全成型制板设计技术和智能编制成型控制技术,运用高性能电脑横编机控制系统软件、F4000控制技术和针织机电控系统信号采集、存储、处理及远程传输等技术,设计制造3D智能成形电脑横机和互联网针织机、定型机等。
(二)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工艺设备提升工程 1.1200吨蒙皮拉伸机。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用户,突破飞机蒙皮制造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具有自学习功能、能够生成零件程序的蒙皮拉伸机。设备钳口拉伸力2×600吨、工作台主顶升力1200吨,钳口弧度缸具有数控拟形功能、能够记忆不同零件的弧度形状并自动调整。
2.工业级铸造3D打印设备。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相关单位,研制工业级铸造3D打印设备,设备成型效率大于350升/小时,成形空间不小于2200×1500×700毫米,打印层厚0.2-0.5毫米,打印精度±0.4毫米,型砂抗压强度不小于6兆帕,型砂抗拉强度不小于1.4兆帕,满足大型发动机、航空航天等领域高复 杂性黑色及铝合金铸件生产需要。
3.腰鼓形链条滚子多工位高精度冷挤压设备。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相关单位,研发腰鼓形链条滚子的成形技术与工艺,研制新型多工位高精度腰鼓形链条滚子冷挤机,设备在高速、变速以及交变载荷工况下的抗高速多冲疲劳寿命大于千万次,腰鼓形滚子的鼓形高度精度0.01-0.03mm。
4.精密轴承滚子全闭环自动生产设备。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相关单位,研制精密轴承滚子全闭环自动生产装备,满足圆柱轴承滚子批量生产的精度等级由II级提高到0级,以及圆锥轴承滚子批量生产的精度等级由III级提高到I级的需要。
5.超大型井式智能精密渗碳设备。由用户牵头,联合制造企业,研制精密渗碳设备,渗层含碳量控制精度±0.01%以内,气氛碳势稳定度±0.05%以内,炉温精密控制均匀性±5℃以内,炉体外表温升不大于35℃,工件处理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大吨位外热风水冷长炉龄冲天炉。由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用户,研制大吨位外热风水冷长炉龄冲天炉。冲天炉熔化率不小于10吨/小时,一次连续开炉时间不小于60天(每天开炉16小时),铁液温度不小于1500℃,吨铁液综合能耗比中频感应电炉低3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组织协调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大力营造有利于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强化关键技术产业化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的组织实施。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合作机制,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协同创新。
(二)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
建立健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编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目录,建设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平台、检测评定机构、示范应用基地等,依托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组建由用户、工程设计、设备成套、制造、检测等单位参加的示范应用联盟,促进供需对接。完善知识产权、税收、金融、保险等支持政策,明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要求,形成支持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的政策体系。
(三)优化资金支持方式
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重大技术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和研发创新、检测评定、示范应用等平台建设。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积极运用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资金,扶植骨干企业发展和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重大技术装 备关键技术产业化。促进产融对接,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通过融资租赁、上市、发债等方式,为重大技术装备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建立项目储备制度
按照“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建立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项目库,实施项目动态管理。以技术水平、市场需求、战略作用等为标准,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和中央企业每年3月底前报送符合条件的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组织咨询机构和专家,对上报项目进行评估,将通过评估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并给予优先支持。
(五)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6.高端装备制造业 篇六
机械子行业评分——高端装备各行业最具发展前景
得分较高的子行业包括(按得分从高到低):
海洋工程:海工装备长期高增长趋势确定:
1、油气开发向深海转移的高确定性;
2、海工装备建造向中国转移的确定性;
3、海工装备高壁垒与高附加值性。但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需关注率先实现产业化的企业。
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对生产效率和精度要求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行业(包括自动检测、自动装配、清洗过滤、物流搬运和自动化生产线等)将充分受益。目前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40%被应用于汽车行业,未来下游应用将逐步拓展到轨道交通、电力、化工、医疗等行业。国外厂商占到市场的70%以上,我国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大。
中高端数控机床:我国经济型数控机床已处在快速成长期,中高端数控机床尚在导入期,中端数控机床国内品牌占有率不到30%,高端不到2%,进口替代空间广阔。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母机,高端数控机床将最先受益于国家高端产业振兴。
智能控制系统与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以及航空装备、卫星等高精尖领域的智能控制系统。我国工业自动化率较低,自动化仪器仪表产值占GDP比重仅为1.1%,低于美国90年代4%的水平。随着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要求下对工业生产过程检测、控制、优化等精度的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国外厂商占到市场的70%以上,高端领域达到90%,我国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大。
农业机械:农机行业处于成长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0%。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机械化率提升和农机扶持补贴政策长期向好,将确保行业稳健增长。
煤炭机械:煤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行业机械化率为65%,综采化率为44%。细分行业龙头显现,成套化设备将是行业发展趋势。
新增产能、设备更新升级和机械化率、综采化率提升三大因素推动煤机行业需求稳健增长。
7.过程装备制造技术 篇七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原《山东机械》)杂志创刊于1965年,是立足山东区域制造业科技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面向国内外制造业领域,介绍与传播国内外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发展水平及其最新产业化应用的制造业主导性科技期刊。杂志双月刊,大16开精装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现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刊源期刊。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遵循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力求展示有实用推广价值的制造业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改造的先进经验,反映国内外制造业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和应用,综合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设有专论与综述、设计与制造、工艺与装备、自动化与控制、现代生产与管理、行业交流等栏目,可供广大制造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参阅。
2、稿件要求
(1)来稿采用A4纸打印(并附软盘),或通过E-mail方式。每篇文章(包括图表)字数以3000~4000字为宜。
(2)投稿应注明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工作单位、详细地址、邮编、有效联系电话以及E-mail等。
(3)本刊审稿期一般为3个月,在此期间请勿一稿多投,若三个月内未收到本刊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请自留底稿,稿件未被录用,恕不退稿。
(4)各种基金资助项目文章,请注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此类文章优先录用。
(5)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编入以上数据库,在投搞时注明。
(6)本刊对所录稿件有进行编辑处理及摘要发表的权利,作者如不同意请事先声明。
(7)文章内容严禁抄袭、剽窃,作者来稿文责自负。
作者向本刊投稿,视为已经认同以上要求。
3、稿件格式
文章参照以下格式:
▲标题:要求简单明了,概括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作者署名:以不超过5位为宜,作者工作单位、所在城市、邮编应准确。
▲中文摘要:要求简明扼要,用语规范,字数不超过200字。
▲关键词:要求准确规范,不少于3个。
▲英文基本信息(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要求翻译准确。
▲正文:要求条理清晰,用语规范,文字简炼,文中必须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GB3100-93),物理符号应符合GB3101-93,数字用法符合GB/T15835-1995。公式清晰,上下标准确。
▲参考文献:严格按照CAJ-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撰写。参文类型见下表:
参考文献举例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保存年.
8.过程装备制造技术 篇八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曾在众多场合提到,中国高性能数控机床对国外依存度过大,特别是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如滚珠丝杠、伺服电机、数控刀架等依赖进口,一直未能有大的突破,这种现状亟待改变。因此。扶持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产业是当务之急。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上,记者采访几位业内人士了解到,国家近期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机床令业内人士备受鼓舞。张国宝副主任提到的对机床行业给予大力支持的观点在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中都有体现,来自企业的人士都希望规划能尽快落实到位,同时,希望能给国产品牌一个应用平台,给国内相关企业以信心。
中国数控机床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最终离不开先进的功能部件产业的支持。烟台环球机床附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万谋在分析中国机床附件的现状时说,中国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电主轴、主轴单元,数控系统、滚动功能部件、数控刀架、数控转台等都有专门的制造厂家,其中,个别产品的制造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功能部件生产发展缓慢,品种少,产业化程度低,从精度指标和性能指标的综合情况看还不过硬。目前,滚珠丝杠、数控刀架、数控系统、电主轴等数控机床功能部件虽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但仅能满足中低档数控机床的配套需要。衡量数控机床水平的高级数控系统、高速精密电主轴,刀库机械手、数控回转工作台和高速防护装置,高速滚动功能部件和数控动力刀架等还依赖进口,这使得产业自主问题或国有控制力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把功能部件产业化搞上去。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成廷分析说,数控系统、刀库和机械手、数控刀架和转台,主轴单元、滚珠丝杠副和滚动导轨副、数控刀具等功能部件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功能部件的生产相对数控机床主机来说,发展滞后,品种少,产业化程度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些产品不得不依赖进口。由于功能部件进口价格昂贵,造成国产数控机床价格居高不下,几乎失去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9.过程装备制造技术 篇九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学院对机械制造专业的一些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机械制造技术》作为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理所当然成为了改革重点。学院和企业联手,让学生设计和生产的产品用于实际,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经过全院师生历时两年的努力,全面改革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情境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制造技术》基于生产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造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如下。
一、教学设计
(一)整体思路
整体思路中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论证等步骤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制定合适的课程标准、课程项目。然后与企业联手构建基于过程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动手设计、生产实际产品,为企业服务,充分的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模块化教学
《机械制造技术》涵盖内容多,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其分成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切削基本原理等六大模块。每个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托,如先进制造技术模块就需要用到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等模块的知识,而它本身又是机械制造实训模块的基础。
(三)项目式驱动
课程的每个模块又可细分为若干个项目,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以项目形式驱动可规范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先进制造技术教学模块中,可以将其分成6个小项目。
(四)任务式实施
课程项目按照“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这一主线来进行,整个过程可由若干个具体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有序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电火花加工的任务实施过程,分为6个具体任务:任务1为机床认识;任务2为零件分析;任务3为零件加工工艺制定;任务4为程序编制及参数设置;任务5为工件安装及刀具找正;任务6为加工产品。
任务过程由产品分析、项目决策等逐步由简到易地实现。首先由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提出项目并引导学生决策,然后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项目的准备及实施,最后加工出具体的产品零件,并对产品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任务实施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按照生产企业的员工进行项目操作。
二、教学实施
(一)现场教学
在实习场地进行现场教学,针对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性认识的同时进行感性认识,效果更好。现场教学分为现场理论教学及现场演示,在这过程中教师不仅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并即时传授实践知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立即付诸于实践,牢牢掌握所学知识。
(二)实际操作
现场理论教学后,学生当场进行动手操作,对所学理论知识立即消化并掌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台机床,学生可同时练习机床操作、程序编制、参数设置及刀具、工件安装等实际操作。
(三)加工产品
在进行完理论教学和动手操作后,学生就进行实际生产,加工实际零件。每组一台机床,学生分工合作加工实际产品。不仅增加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三、评价体系
学生成绩的评定由5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所占权重不一样。考核是校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措施,而考核分数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可适当给予加分,这样使学生更加努力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讨论中回答问题正确可以适当加分。
四、结论
10.装备制造业行业分析 篇十
概念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相对于低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概念,其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强带动性、强竞争力、高利润水平的特点筑就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高端地位。
从行业角度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中具有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和强竞争力的行业,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从产业角度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高端地位,其发展水平将决定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高端装备制造业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分为航空装备制造业、卫星设备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海洋设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五大领域。
智能制造近几年广泛受到大众的关注,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
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如下三个特点:
1、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的高尖人才与技术。同时,这类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技术领先地位,巩固自身的技术壁垒,会持续不断的加大研发力度,所以这类企业具有高研发费用占比的特征。
2、高产业地位、高利润水平:因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属性,其发展的水平将影响产业链整体的发展情况与竞争力,因此其具有高端的产业地位,同时具有高的利润水平。
3、强带动力:高端制造业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可以对上下游企业进行辐射和技术溢出,从而对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提升都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模式
纵观全球各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
1、“需求——创新”模型:即从市场需求出发,依据自身强大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通过先进的技术水平,进行产品生产制造的模式。该模式多为美国 、日本、德国等高科技国家。
2、“引进——吸收——模仿——创新“模式:即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产业进行充分吸收、消化与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制,并结合国内的产业特点进行创新的模式。该模式多为技术水平较低、学习和模仿能力强的国家,如中国。
3、”引进——落后——再引进“模式:即只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国内的产业上,待技术水平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后,再次引进新的技术来支持产业的发展。该模式多位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无需花太多的精力放在研发上,因此也造成这些国家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其产业价值低下。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制造业大国,但大都是一些低端制造业,利润水平较低。虽然近些年我国也会生产有一些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但其核心零部件仍旧严重依赖进口,这大大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大量的利润流到先进技术国家。
目前,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主要有以下四种:
1、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低:相较于先进技术国家,我国过去几十年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投入较低,一方面因为过去国家的经济水平跟不上,另一方面也因为严重缺乏高技术研发人才,因此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大大落后于先进技术国家。
2、利润水平低:高端装备制造业虽然有高利润水平的特点,但在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由于产品的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仍旧大量的依赖进口,因此,大量的利润被这些国家赚去,从而使得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利润水平明显低于先进技术国家水平。
3、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我国也有很多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但其技术水平的国际竞争力仍旧较弱,核心技术与专利仍旧在国外几个高技术水平国家手里,总体来看,我国这些企业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一)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2、全球智能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体现载体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业,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
1、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是工业机器人强国。日本号称“机器人王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装备量约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备量的60%。
(2)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5.4万台。
(3)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分析
从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安装量变化情况来看,据IFR的统计,年中国安装量占比提升至31.0%,北美、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安装量比重略有下滑。整体来看,2016年亚太地区依然是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量最大的市场。据IFR的预测,到,中国安装量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至38.6%。
(4)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分析
从下游应用结构领域来看,工业机器人传统应用领域是汽车行业,20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需求量达到9.5万台,约占总需求量的38.8%,仍为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但是从增速来看,非汽车领域(电子、金属、橡胶和塑料等)是主要增速较快的几个领域。国内市场而言,继汽车以后,3C、家电等领域有望接棒汽车行业需求。
(5)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机器人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
2)机器人产品易用性与稳定性提升
3)机器人向模块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4)新型智能机器人市场需求增加
2、全球数控机床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概况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是当前世界数控机床生产、使用实力最强的国家,是世界数控机床技术发展、开拓的先驱。
当前,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上数控机床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美、德、日等国的厂商在四大国际机床展上竞相展出高精、高速、复合化、直线电机、并联机床、五轴联动、智能化、网络化、环保化机床。
(2)全球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分析
数控机床不断高端化、智能化,成为智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全球机床市场规模1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机床电子市场规模313亿美元,日德美等发达国家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全球机床电子市场中,数控系统的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占机床电子市场总规模的63.9%。
(3)全球数控机床市场竞争分析
世界机床行业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当时欧洲机床最具代表性,之后向美国转移,二战之后,亚洲才得以迅速崛起。随着世界科技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应运而生,目前,欧盟、亚洲和美洲三足鼎立的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4)全球数控机床应用领域分析
自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以来,数控机床在制造工业,特别是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事工业中被广泛地应用,数控技术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飞速发展。
全球数控机床行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高精度化
2)高速化
3)高可靠性
4)系统化
5)微型化
6)智能化
7)由传统的万能机床向机床功能专用化和产品多样化发展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及日本工业化发达国家中,且产业集中度高企。
以智能控制系统为例,全球前50家企业排行榜中74%为美德日企业,入榜企业最多的是美国和德国,各有13家,其次是日本有11家企业,其后相对居多的国家是英国和瑞士,其中,排名前10位企业中有半数是美国企业,其企业竞争力可见一斑;在50家企业收入总额中,44%为前5家企业据有,第1位企业的收入是第10位的4倍、第50位的51倍,50位企业的收入中位是第14位企业,可见行业巨头企业垄断之势。
从企业战略发展来看,基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成熟性与垄断性,差异化、系统化、垂直并购是该领域企业追求技术优势增长及市场规模扩张最为常见的模式。领先的制造商着眼于全球市场网络,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布局。在技术战略方面,企业更加重视依托其核心技术产品的针对于特定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以适应于用户更为个性化、高效能、低耗能等需求。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结合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2年全球智能制造的产值将达到1.51万亿美元左右。
(二)国外智能制造经验借鉴
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积极加强顶层设计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尤其是目前劳动力成本等外部因素影响下,一些传统制造业开始往国外转移,“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出,正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调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复杂的背景,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改进引资环境构建良好的产业政策体系
我国制造业一直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也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下进行,要继续吸引各国新技术及经验,保持对高端产业引进与对外产业转移的双向开放,在开放中进一步优化、提升和做强我国制造业。
打造智能制造支撑平台完善产业布局
在我国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宜借鉴美国经验,加强政府对制造业发展和全国区域布局的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合理安排创新系统建设和新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在全国各地形成智能制造支撑平台。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一)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综述
1、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智能制造体系中某一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分为四个阶段。
2、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所处阶段分析
自从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之后,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制造业,我国颁布的《智能制造2025》可以视为中国版本的“工业4.0”。但是目前而言,我国制造业所处阶段仍然较世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就目前而言,我国仍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工业3.0”(信息化)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工业4.0”(智能化)正在尝试尽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政府及企业已开始注重智能制造的发展。
一是国家不断完善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到《中国制造2025》在到《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
二是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已逐渐成形,2016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表仪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部分装备产业规模销售收入超过10000亿元,此外还取得了一批智能制造技术的突破,包括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研发基地。但智能制造的一些关键性技术仍旧依赖于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体现出,在今后,我国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所起到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对于智能制造行业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例将会占据更大的份额。2010-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到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为12233亿元。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我国智能制造各细分领域目前的竞争状况汇总如下:
(二)中国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云计算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如下:
(1)云计算正处于产业初期阶段
云服务市场仍处于低总量,高增长的产业初期阶段。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调查,2015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突破了100亿元,其中IaaS市场总收入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
(2)云计算产业链正在形成
随着政府以及IT厂商的积极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正在进行中。在政府的监管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与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咨询规划、交付、运维、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一同构成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2、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分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特别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推进,多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和示范项目,涉及电网、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试点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将产生巨大的应用市场。
3、中国云计算市场竞争分析
(1)行业主要的领先企业
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各领域主要领先厂商主要如下:
(2)行业区域分布情况
目前,中国共有超过20个城市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集群化分布的特征突显,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成渝、东北等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的基本竞争格局。
综合来看,中国云市场还处在培育阶段,因此竞争的态势还不是很明朗。整个市场还是很分散,集中度较低。
4、中国云计算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尽管中国目前云计算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多种技术路线和标准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分工,大规模商业应用模式也仍未形成,但由互联网服务商率先提出的云计算概念已经为国内外IT企业所迅速跟进,成为IT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同时许多风险投资基金、产业集团也整在密切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动态,掌握云计算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未来,云计算成为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新一轮重大革命的观点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中国大数据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中国大数据行业发展概况
(1)大数据产业政策现状
国家通过“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高基、物联网“十三五”发展规划及2015年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开展了大数据技术有关的研究。
(2)大数据生命周期分析
就目前而言,大数据产品还属于比较新颖的概念,并且仍有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和障碍。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中国仍处于大数据时代的初创期。
2、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分析
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大约为1038亿元,2015年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692亿元,2016年,产业整体规模达到2453亿元。随着大数据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大数据所形成的价值正在快速提升。
3、中国大数据市场竞争分析
目前,IT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层次分布,有做服务器和底层系统的,有做软件的,有做应用的,大数据也需要在原有的架构上加以发展。原来做基础设施的企业,如联想、华为,也要向大数据转型,提供低成本、低能耗的大型存储器,这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础。中间层是类似Hadoop、MapReduce的数据分析软件,原有的软件产业也要转型,由卖软件转为以数据为中心。再往上就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数据应用服务公司,需要增加数据分析的效用。
4、中国大数据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成为核心
大数据的重心将从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过渡到数据的挖掘和应用,这将深刻地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即可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也可通过正反馈为企业带来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据麦肯锡测算,大数据的应用每年潜在可为美国医疗健康业和欧洲政府分别节省3000亿美元和1000亿欧元,利用个人位置信息潜在可创造出6000亿美元的消费者剩余。因此大数据应用有远超万亿美元的市场。
(2)大数据为信息安全带来发展契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IT技术逐渐步入主流,大数据不仅仅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个人消费者也将被大数据包围。大数据渗透至商业行为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的数据,使得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
(3)使商业智能和信息安全增速加快
大数据产业链参与者众多,覆盖面广。按照产品形态,主要分为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大领域。综合各领域国内外竞争态势,商业智能和信息安全将加快增速,云计算将具有更大发展潜力,三者将构成产业链中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
用数据探求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如何呢?根据权威机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继续跑赢工业增速,增加值同比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2.6%。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工业正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主导产业也从重化工行业转向高技术、高加工度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呈中高速增长,通用航空、卫星导航、工业机器人三大领域产值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工业机器人和通用航空成为两大领跑行业,卫星导航和轨道交通增速相对平稳,而海洋工程装备则在积极扭转去年产业急速下滑的势头。截至2015年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6万亿元,占整个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15%,圆满完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并有望在达到25%。
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优化效果明显,表现为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电子设备、汽车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产销和效益增速均维持高位,带动了行业整体景气度的回升,而与产能过剩和污染相关的普通农机装备、石化设备等产业增长放缓。总体来看,智能化、绿色化、向服务转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好,而传统装备制造业却在苦苦挣扎,形成了明显的分化局面。
从需求侧看,装备制造业是生产和生活工具,传统行业升级需要新型、高端的装备制造产品,这种需求同时也拉动了装备制造业升级,而传统的装备制造产品还难以适应行业转型升级需求;从供给侧看,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正进一步深化,装备制造产品变得更加智能化,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之间的协作不断升级,技术推动了装备制造业升级和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高铁动车组、国产大飞机、特高压输变电等领域核心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基础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软件控制系统等基础制造领域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过程装备制造技术】推荐阅读: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心得体会08-20
嵊泗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思路06-11
建阳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自查报告11-12
关于教育技术装备统计系统使用说明11-18
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与装备简介09-05
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检验工艺和竣工资料的09-27
柴庄小学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