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精选8篇)
1.“两新”组织团建工作 篇一
团区委“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汇报
加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团结、引导、教育、服务青年,进一步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口。团区委在收到两办《关于金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金川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通知》后,按照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以团建创新和工作创新为切入点,大胆探索完善服务“两新”组织的形式,下面,我将有关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深入调研,寻求突破。我们不断深化对“两新”团建工作意义的认识,摆正姿态、降低重心,深入基层、深入青年,逐步认清共青团组织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准确把握新时期做好“两新”团建工作的规律。组织和联合两镇、16个社区的团组织和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两新”组织,深入团员青年,采取填写调查表、实地查看、座谈等形式,全面掌握“两新”组织基本情况和团建工作情况,汇总各类资料,细致深入分析,努力寻求“两新”团建工作新突破。
二、主动切入,逐步推进。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的工作步骤和“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不断提高团组织和团的工作的覆盖率。对于有建团意愿的“两新”组织,我们积极为其提供团建服务指导,通过开展团建业务知识培训、发放“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指导手册”、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帮助两新组织顺利建团。我们还主动上门,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并积极争取为企业化解矛盾、解决困难,以此来赢得企业对团建工作的支持,及时建立团组织。截止目前,我们在全区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70个,其中团员800余人;建立新社会组织团组织6个,其中团员113人,较好地完成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任务。
三、强化服务,凝聚青年。我们紧扣“两新”组织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两新”组织发展的有机结合中发挥作用,立足服务职能,用真诚和热情凝聚广大团员青年。在关心、服务“两新”组织团员青年过程中,及时了解通报“两新”组织遇到的困难、问题,倾听“两新”组织青年的呼声,协调社会各部门为其提供服务,逐渐赢得“两新”组织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在两新组织中积极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丰富青年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做好服务“两新”组织青年的工作。
四、完善机制,加强跟踪。我们努力转变“两新”团建重建团而轻团建的工作观念,做到建团与团建并重,确保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一是建立了团建工作监督制度,对各基层团(工)委的团建任务建立工作台帐。二是制定了团建工作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各基层团(工)委每月汇报一次团建工作进度,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基层团(工)委交流会议,及时了解掌握各个“两新”组织的工作情况和发展动态,同时向他们通报团区委近期的工作进展,传达各级领导的工作思想和指导方针,使“两新”组织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意图和动态,保持两者的信息畅通,确保两者工作的相辅相成,同向发展。
当前,我区大力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但是,在团建工作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两新”组织负责人认识不统一、“两新”组织青年热情不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继续加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你,进一步强化宣传,营造浓厚的团建工作氛围,让企业负责人感到这一工作对自身企业的重要作用,增强其支持团建工作的积极性,让“两新”组织团员青年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其使命感和荣誉感;让全社会了解“两新”组织团建,形成共同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环境。同时,创新方式,积极引导“两新”团组织在服务企业大局、服务团员青年的有机结合中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两新”组织团建工作 篇二
一、连云港市“两新”组织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据了解, 连云港市共有非公企业六千多家 (私营企业五千多家, 外商投资企业五百多家) , 新社会组织一千多家, 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五百多家。“两新”组织不仅成为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 而且是参与政治、管理社会的主体。但这些组织构成比较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流动性的特点, 在思想状况、利益诉求、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但连云港市委高度重视“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 专门制定下发了制度性文件, 在全市建立了115个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 把重点非公企业作为领导联系点, 形成了“联系一个点, 负责一条线, 带动一个片”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民政局、工商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单位组成的“两新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从总体上看, 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状况是良好的, 主要创新点体现在:
1.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企业文化相结合。
连云港市在“两新”组织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讨论和读书学习活动, 结合“两新”组织实际, 开设专家课堂、例会课堂、夜间课堂, 利用企业内刊、手机短信、企务公开栏、论坛微博等宣传平台, 采取“开设职工书屋、配送学习资料、举办时事沙龙、设置QQ群”等方式, 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时事热点、文化科技和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 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核心文化, 不断提升业主、党员和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战略目标和职工认可的行为规范, 促进“两新”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2.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党的建设相结合。
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利用专题会议、调研活动等不同方式做好业主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增强业主“党建兴企”的意识, 健全完善领导分工制、目标责任制、工作例会制、考核评比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通过组织外出培训、考察等多种途径, 不断提高党员、员工业务能力, “围绕发展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两新”组织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3.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团的建设相结合。
在“两新组织”中, 集聚着一批高学历、处在高层次管理岗位和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青年群体。加紧、加强“两新组织”的团建工作是加强“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连云港市团委努力做到:哪里有青年, 哪里就有团的工作;哪里有团员, 哪里就有团的组织、团的活力、团的影响力。团委组织多次活动去凝聚青年, 更在教育中争取青年,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4.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与促进生产经营相结合。
连云港市政府联合组织、民政等部门对全市“两新组织”进行专题调研, 全面掌握“两新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存在的问题, 并选派党建指导员和创先争优活动督导员, 为新“两新组织”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为引领, 认真探索符合“两新组织”特色的工作载体和特色活动, 引导“两新组织”创先争优、蓬勃发展。经常性组织开展演讲赛、篮球赛等文体活动, 采取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 积极评选“星级党组织”和“星级党员”, 围绕科学管理、技术攻关、业务拓展、降耗增效等内容, 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建言献策等活动, 营造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让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促进“两新组织”科学发展、蓬勃发展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 近几年来, 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两新”组织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还很不平衡, 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及创新性还严重不足, 以至影响了“两新”组织中人员投身连云港市经济建设及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念更新状况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
“两新”组织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 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 它强调人的素质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应切实内化这种价值观, 一方面致力于全体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人力资源的持续优化, 另一方面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进行战略性审视, 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连云港市部分“两新组织中还没有树立知识价值观和人力资本观, 因而, 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组织环境状况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实现。
良好的组织氛围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同时也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因素。它包括“两新”组织的厂房、设备、教育、生活福利、环境和产品等构成的物质文化;“两新”组织的经营制度、人际关系、领导制度和各种管理规范在内的制度文化;“两新”组织的价值观、哲学理念、经营宗旨、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只有物质、制度和精神三大文化相结合才能形成“两新”组织的整体文化和氛围。连云港市部分“两新组织没有通过环境创新, 使全体员工全身心投入, 没有能让员工体验到工作中生命的意义, 因而也不能使员工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 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 影响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3. 员工潜能挖掘状况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
“两新”组织要健康发展必须挖掘员工的潜能, 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着眼于员工思维方式的转换和行为观念的转变;必须采取教育、引导、启发等手段, 达到员工的自我提高与团结协作的紧密结合。连云港市部分“两新组织没有考虑怎样为员工提供实现个人发展的机会, 没有体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思想;没有更多关注全体员工的困难和福利。因而, 组织所属成员不能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 取而代之的是员工对改革的抱怨以及对领导个人愿景的被动服从, 这样的组织文化很难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 如何引导连云港市“两新”组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切实把组织发展与国家发展、城市发展结合起来, 把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结合起来, 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 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 确实需要不同于传统组织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手段。
1. 把以人为本作为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 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注重思想互动、思想互助, 突出平等意识、服务意识, 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 实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提高“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 把心理疏导作为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同时, 引导“两新”组织人员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重视他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 着力引导他们加强自身修养, 完善自我人格。同时, 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 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 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 帮助“两新”组织人员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
3. 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服务于连云港市“两新”组织。
既要解决“两新”组织人士的思想问题, 也要通过参政议政、法律服务、融资服务、科技服务、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服务工作, 帮助“两新”组织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把做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寓教育于服务当中。要切实了解“两新”组织”人士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提高精神境界。
4.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做到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带来了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 又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 社会思想日趋多元、多样、多变。“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一元化观念上, 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同时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这样才能做到“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
5. 创新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机制。
从连云港市历史文化的传统品格出发, 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红色旅游为载体, 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不断增强“两新”组织人员对连云港市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在手段上要高度重视和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以及现代传播手段, 大力传播健康文化, 广泛交流推广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 努力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在机制上要探索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多管齐下的立体组织体制, 政治导向、思想教育、道德示范、纪律约束、文化陶冶、实践渗透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评估激励机制, 规范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 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
6.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 是做好连云港市“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做好连云港市“两新”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 归根结底靠队伍、靠人才。要吸引和选拔一批群众信得过、有能力、有激情、想干事、愿奉献的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 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相对稳定、学历水平逐步提高、年龄结构日趋合理、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互促互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共同做好“两新”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孙继红.浅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J].福建党校学报, 2006, (5) .
[2]张杰.建国后中国社会结构的两次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转变[J].理论学刊, 2006, (4) .
[3]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246.
3.“两新”组织团建工作 篇三
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概念的由来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在党内首先运用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名称。
此后,上海等地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把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立的经济组织简称为“新经济组织”,把新建立的社会组织简称为“新社会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新”组织及其党建的党建名称。
2008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越来越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来研究解决。
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探索中发展
随着“两新”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两新”领域党建工作,大体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整体推进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期)
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在从事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人员中,要根据需要,逐步建立党、团组织。198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乡零售商业、服务业的指示》提出,逐步建立和健全基层商业、服务业中的党、团组织,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以此为开端,全国各地探索在有条件的“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至1998年底,上海私营企业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及党小组达到了776个。
但从整体来看,这一阶段“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比例普遍较低,党建工作空白点多,有些“两新”组织虽然建立了党组织,活动也不够正常。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对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始重视。但在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开展工作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同意见,很多企业主以及职工群众对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不理解、不支持。二是加强了在“两新”组织中“建党”的工作,“两新”组织党组织建立的数量明显增多。不过,在“两新”组织内建立工青妇组织、派遣党建工作联络员等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三是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管理还相对分散。受行政的条块分割限制,各有关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多数是各自为战,缺乏有力的协调和指导。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党的十六大召开前)
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党中央从各地“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党建工作碰到的问题出发,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1998年,中组部下发了《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社会团体其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中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2001年9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作了系统的规定。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加大了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1999年,上海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切实加强党的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市社团党建工作指导小组,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1999年12月,上海召开了首次全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2000年5月,召开了社团党建和社团管理工作会议,积极推进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下,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市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网络化运作机制,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初步呈现出有力、有序、有效的局面,“消除党的组织建设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有效性”的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各级党组织还积极探索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路子和发挥作用的途径,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
这一阶段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加强条块协作。上海在市委组织部的牵头下,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群众组织、行业协会及部分区县参加,建立市、区协调指导机构,条块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支持和配合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二是“建党”和“党建”有机结合。各级党组织注意正确处理“建党”和“党建”的关系,坚持从“两新”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加大了组织建设的力度,另一方面又防止单纯地以“建党”替代“党建”,努力探索党的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载体,活跃党的活动,形成了组织建设和党的活动共同推进的格局。三是党的工作有效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成立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撑,如活动场所、活动资金和活动时间等,部分党组织面临着活动开展难等问题。
第三阶段,整体推进阶段(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
1、在党建理论和法规建设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首先进一步强调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次,在修改后的《党章》中首次明确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职责。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新《公司法》,将企业党建工作列为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四个落实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规范性文件。一系列文件和法规的颁发,有力促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2、在实践中不断探索。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的做法作出批示:对新经济组织党建“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用来指导新的实践”。上海按照党中央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两新”组织党建的方法途径,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一是加强机构体系建设。从2003年起,上海先后成立了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服务局,在全市初步形成“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和政府管理服务上的整体合力。19个区(县)从各自实际出发,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形成了上下对应、工作互动、各方联动的工作网络。
二是制定工作规划,切实抓好“双达标”工作。党中央要求从2002年起,用五年时间“力争使全国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在5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员、10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组织(简称“双达标”),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都能建立党组织”。上海市委组织部在制定基层党建行动计划中,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态势,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做出了长远规划。提出用三年时间实现“双达标”任务,并根据上海民营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多的实际,提出了要在30人以上的上海高科技企业中有党员,20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中有党员的要求,并于2005年10月基本完成了“双达标”任务。
三是以开展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为抓手,推进上海“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2006年9月,上海根据中组部关于加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的工作要求,下发了《关于加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的意见》,要求在2007年10月底前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实现党的组织覆盖。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两新”组织党组织12587个,在“两新”组织中工作的党员20.5万名;50人以上新经济组织的10445家,有党员的10275家,达标率98.3%;100人以上的4519家,建党组织的4406家,占97.5%;新社会组织20人以上的1143家,有党员的1132家,占99%;50人以上的417家,建党组织的412家,占98.8%。
四是以创评“五好党组织”和开展“三优评选”活动为重点,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上海从2005年起每两年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创评“五好党组织”活动(五好党组织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从2006年起又在全市“两新”组织中开展了“三优”评选活动(三优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建工作者、优秀党建之友)活动。各区县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三优”评选表彰活动。
3、在探索中得到提升。一是加强调研和理论总结,扎实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针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集中调研,形成调研成果,丰富“两新”组织党建理论。会同兄弟省市有关专家和“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一起研究探讨“两新”领域党建的共性问题,破解“两新”领域党建难题。
二是摸清上海“两新”组织基本情况,把握“两新”组织发展规律。至2008年底,上海共有各类“两新”组织72万家。2007年上海非公经济占上海GDP的总量的4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5%。民营科技企业2万多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66.7%,认定的高新技术转化项目占到了70.1%。在“两新”组织中就业人数近620万,占全市就业人数的65%。针对上海“两新”组织门类广、发展快、变化大、工作节奏快、人员流动多等特点,探索形成了“小型、业余、多样、有效”和网上党建活动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模式。
三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夯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础。在思想理念上,树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干部也是专业人才的理念,认真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探索建立一支党建工作志愿者队伍。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修班等,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素质。通过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组建了一支对党忠诚、业务能力强、工作干劲大的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针对“两新”组织面广、量大的特点,建立了一支上万人的由在职干部、社区离退休党员老同志组成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志愿者队伍。根据党管人才的原则,通过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建立“两新”组织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统战对象和后备干部的人才库,市、区(县)、街道(镇)的“百、千、万”三级人才库建设。
四是结合上海实际,努力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根据上海市委提出的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以深化楼宇党建工作为重点,加强工业园区和创意园区、专业市场、现代服务业、民营高科技等区域性党建工作。目前,全市97%以上的楼宇建立了楼宇党组织。在270多个各类园区中,依托园区开发办、招商服务中心和物业管理公司等都相继成立了园区党组织。在全市45个专业市场中,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建立党组织,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激发党员意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五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为拓展“两新”组织信息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开发了具有上海特点的上海“两新”领域信息管理系统,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互动网。全面建成覆盖全市“两新”组织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对“两新”组织数字化、网格化、动态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管理,实现“两新”组织相关数据的汇总分析,提升党组织与党员的互动交流,丰富党组织与“两新”领域人才的沟通渠道,探索党员管理新途径,探索党组织传递声音的有效途径,探索党的基层活动新方法。上海“两新”党建互动网建设得到了中组部的高度肯定,被评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奖。
作者系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基层工作处副处长
4.“两新”组织团建工作 篇四
一、青创工作
创业就业是当代青年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也是共青团组织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集中体现。团县委积极响应全团号召,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推出“青创服务、青创培训、青创保障”的套餐扶持措施,为广大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切实帮助。
1、找准结合点,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需求
作为煤炭资源大县,受煤炭产业市场效应影响,我县青年在就业观念、职业选择上存在较大偏差。引导广大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就成为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首要任务。为此,团县委积极宣传动员,营造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良好氛围。(1)召开全县青年就业创业推进会。按照全省“百县千乡”山西共青团劳务输出大蓬车服务周活动统一部署,团县委利用共青团网站、共青团qq群、电视台字幕游走、街头咨询等多种方式宣传,共为132名青年做了求职申报。(2)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努力为青年就业创业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团县委主动与太原金伯爵大酒店联系招工事宜,并举行就业洽谈会,共为56名农村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3)今年,团县委以晋中市青创服务中心建立为契机,通过电视游走、刊登快讯广告等各种途经深入宣传青创中心,同时开展了街头集中宣传活动,团县委班子成员及各乡镇团干二十余人参与,共发放传单1000余份,在各乡镇争取做到宣传入村入户,为全县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2、找准着力点,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
为使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常抓不懈并取得实际效果,以来团县委联合县劳动保障局开展青年创业就业知识培训,并在蓝图职业培训学校成立我县第一个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共开办20期培训班,学员600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313人,高校未就业毕业生30人,下岗失业人员17人,其他类人员240人。经过专业的培训,青年们系统学习了就业、创业技能,进一步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增强了创业就业的信心。这些人当中80余人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260人就业。
3、找准支撑点,建立青年就业创业保障体系
为使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顺利推进,团县委多方努力,积极沟通,与县邮政储蓄银行、县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联合推出多项针对创业青年的贷款优惠政策,给他们解决了创业之初的燃眉之急。去年6月,团县委与县农村信用联社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通知》,通过街头宣传、电视台游走字幕等多形式进行宣传,让基层农村青年全面了解通知精神。经过一年的合作,在全县共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224户,共计1695.8万元,带动农村青年305人实现就业。今年年初,团县委与县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启动了县青年展业贷款工程。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青年展业贷款的通知》。经过努力,目前已为20余名青年争取到展业贷款219万元,包括服装、加工、小商品零售等多个行业。同时积极与我县的市青联委员王志军开办的诚悦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联系,为创业青年提供贷款优惠,帮助他们渡过资金难关。
4、找准切入点,健全青年见习岗位培训机制
团县委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支持,为待业青年提供就业见习岗位,以此帮助青年增加职业经历、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为企业选人用人搭建平台。目前,在通宇实业有限公司、三江家电公司、晋明涂料厂、思普瑞有限公司、诚信煤化责任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分公司、宏源国际酒店、夏门煤业有限公司、麒麟大酒店等8家企业建立了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共为80余名青年提供见习机会,有5名青年见习后被企业聘用。
二、“两新”组织团建工作
根据团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有关要求,团县委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作为今年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确立了“先行组建,逐步提高,突破重点,抓大促小,先易后难,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并出台了《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通知》。
目前全县有新经济组织452个,从业人员达到3万余人,其中青
年占32%。据调查,团员青年数达到建团标准的有27个,目前,条件成熟的20个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全部建起了团组织,还有7个非公有制企业在筹建团组织,成立的组织已开展了各种活动,为企业的管理、经营、发展发挥了作用,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
我县目前在民政局注册登记的新社会组织共14个,均为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今年对符合条件的蓝图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县作家协会、静升古镇书画院、立达会计事务所、县武术协会、县体育总分会等6家非企业社会团体中相继建立了团组织,为下步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青年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存在一定不劳而获的思想。由于我县以煤炭为主产业的经济结构,导致部分农村青年存在一定恋家守土、懒惰散漫和不劳而获的思想,总想轻轻松松挣大钱。
2、信息渠道少,信息量不足。由于共青团不是主要的就业创业职能部门,对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不能及时了解,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情况,难以实现劳动力和岗位的有效对接。
3、“两新”组织中团员青年流动快。由于“两新”组织有着点多面广,从业多样,经营活动节奏快,流动性大等特殊性,造成团建工作缺乏连续性。一是“两新组织”受市场影响,一些企业面临破产、重组等问题,人员、机构处于暂时性的瘫痪和半瘫痪状态,使团建工作出现空档和断档。二是在“两新”组织中,青年员工表现出更强的择业自主性和流动性,有的青年团员在企业一两个月就跳槽另谋职业,变动相对更加频繁。从而造成很多企业中大量团员青年对团的组织观念淡薄,长期脱离团的组织,缺乏团的教育和管理,致使团建工作缺乏群众基础,建立团组织的难度很大,团组织建立以后难以发挥作用。
四、意见建议
1、广泛宣传,引导青年转变观念。发挥团组织的组织和网络优势,借助媒体力量,大力开展宣传。从转移就业政策、劳动保障、权益保护、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宣传着手,力求通过宣传,使青年转变观念,在就业创业方面增强对共青团的认可程度。
2、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积极和劳动就业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信息、科技信息和其他政策信息,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
5.两新组织团建经验材料 篇五
近年来,xx团区委在团市委和区委的领导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依托但不依靠“党建带团建”,在43家或有或无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中建立了团组织,今年,已在4家“两新”组织中建立了团组织。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对“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推进和探索,做到了以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和服务青年成才为根本目的,以加大“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力度和探索新型团的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以“传统+创新”的模式,有计划的、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使“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能够始终贴近青年、服务青年、教育青年、凝聚青年,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顺利开展。
一、近年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总体情况及主要做法
1、从机制入手,建立工作保障。为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我们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纳入了工作计划安排部署,将成立“两新”组织团组织工作列入主要工作目标,制定下发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任务和职责,加大了推进力度,为建团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成立了由团区委主要领导牵头,团区委组织部长和部分基层团委负责人组成的“两新”组织建团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两新”组织工作汇报,对团建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2、从组织入手,建立团建网络。结合区党建网络工程建设,依托党建带团建,从组织部门拿到了一手“两新”组织党建材料。通过各“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我们从“两新”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入手,了解他们对于共青团工作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以及目前新经济组织中青年群体的特点、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切实地提高“两新”组织的建团率,促进了我区新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为理顺“两新”组织团的隶属关系,团区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种:一是属地管理,挂靠在企业所在地区管理,如**誉衡药业有限公司团支部挂靠利民开发区团委,**梦巴黎婚纱影像服务有限公司团支部挂靠xx街道团工委。二是归口管理,如明达集团团支部挂靠区中小企业局团委。三是条线管理,党支部挂靠在哪里,团支部就挂靠在哪里,如黑龙江省移动通讯总公司xx分公司团总支挂靠区直机关工委团委。
3、从产业入手,创新农村“两新”组织团建的设置和领导方式。我区是个农业大区,农村团组织的设置方式和领导方式是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两新”组织要适应农村产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着力创新农村“两新”组织团建的设置方式和领导方式。随着我区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把“团支部建在产业上”是我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连接点,团区委积极引导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带领农民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无公害农副产品联合开发协会团支部、小罗水稻协会团支部等11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团组织。村级团组织切实转变职能,逐渐把农村基层团组织的职能任务由管理型引导到服务型上来。
4、从队伍入手,增强战斗力。“两新”组织中团组织机构是否健全有力,团干部素质的高低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团干部选配和团干部队伍建设上,团委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探索与“两新”组织发展相适应的团干部管理制度,把善于联系广大团员青年的青年党员和优秀团员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为团干部“后继有人”作好准备,使团干部队伍富有朝气又具底气。明达集团、凯程集团等在选拔团干部的时候,严格按照年轻化、知识化来挑选人才,把那些觉悟高、能力强,能为青年办事,热爱共青团工作,深受广大团员青年信赖的年轻党员、优秀团员及时选择和增补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保证较高素质的班子队伍。把一批思想过硬,责任心强,勇于开拓,善于协调的优秀青年推上“两新”组织中团支部书记的岗位。同时,团区委还把“两新”组织团干部纳入区团委的培训计划,经常组织他们开展业务和理论学习,为他们进一步开拓“两新”组织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5、从活动入手,增强凝聚力。团区委努力探索适合“两新”组织实际情况的团建工作有效方式,较好地处理了开展活动与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生产秩序的关系。具体做法有两条:一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活动一般以业余为主,活动时能集中则集中,不宜集中则以小型、分散为主。如明达集团团支部紧紧围绕占员工40%的外来员工开展工作,在业余时间积极组织处来员工开展小型多样的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二是紧贴青年的实际需求。如凯程集团团委在开展每一次活动前,都主动听取团员、青年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活动吸引更多的团员、青年,有效提高了团活动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实践证明,这些新型的活动方式和有效的工作方法,适应“两新”组织的特点,贴近实际,能形成较好的工作效果。为解决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梦巴黎婚纱影像服务有限公司团支部举办了xx区首届“相约梦巴黎”大型相亲晚会,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三是引导“两新”组织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活动。团区委切实加强对“两新”组织的思想教育引导,把思想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引导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在每年的捐资助学行动中,很多企业都拿出一定的资金帮助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大学生继续学业,在每年的扶贫助困活动中,明达集团、誉衡药业等企业倾情慰问贫困百姓,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6、从服务青年入手,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团区委在明达集团、双来热力公司、誉衡药业、凯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建立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了80个就业岗位,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见习活动。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使青年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就业创业能力,为企业搭建了一个选人用人的平台,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团组织覆盖面还不够广。虽然调查发现,“两新”组织建团还存在空白点,主要集中在无上级主管单位、国有资产不占控制地位或无国有资产的“两新”组织中,特别是集中于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和无专职人员、规模较小的民办社会组织中。
2、团的作用、影响不平衡。在一些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中,团的工作作用和影响发挥较好;而在一些没有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中,即使建立了团的组织,团的活动不正常,对青年缺乏实际影响力的现象也十分突出。
3、企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首先,许多企业对团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导致团的组织机构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团干部队伍的建设不重视,部分团干部年龄偏大。其次,团干部兼职过多,分散了精力。再次,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团组织成立本身是欢迎的,但由于之前有些部门在企业中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后,客观上也为企业带来了一些负担,企业负责人对此存有疑虑,也影响了团组织的设立。
三、我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打算
我们将以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和企业活动比较活跃的“两新”组织为重点建团对象,采取直管、挂靠、属地管理等多种建团方式相结合的办法,争取在建有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中建立团组织,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良好氛围。对于“两新”组织,特别是一个企业来说,产品质量与销售两个环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针对部分业主不重视团建工作的状况,我们的工作应该主要和这两个环节挂钩,才能提高“两新”组织业主们对团工作的重视。同时,我们要把一些团的工作开展得好的企业作为示范点,以点带面来促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发展。
2、积极探索创新,扩大团建工作的外延。“两新”组织团员青年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我们应该跳出“就团论团”的组织模式,大胆解放思想,调整团的组织设置,构建新的组织形式。在团的组织设置上,我们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团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团结教育凝聚青年,有利于团组织整体系统功能体现的原则,动态地设置团组织,建立流动团员管理档案,通过行业建团、协会建团、基地建团等途径,走企企联建、村企联建、校企联建的路子,促进团工作的开展。
3、有效服务青年,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做好服务青年的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现状和价值取向,坚定不移地以科学的理论教育和武装青年,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青年,以奉献进取精神引导青年,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针对青年的需求,以务实的态度服务青年。要围绕青年成长服务,不断加强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建设,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要为青年的进步服务,完善“推优”机制,加大“推优”力度,从政治、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帮助优秀青年不断进步;要围绕青年就业服务,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主动寻找能发挥自身特长的劳动岗位,为青年的就业、再就业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法律保护等服务。
4、立足创新创效,让团的工作推动经济发展。团组织要认真研究各“两新”组织的特点,积极探索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和现代青工特点的创新创效活动运行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当创新能手、做营销专家”主题活动和“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为企业改革创新,增产增效出谋划策。广泛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扩大企业影响,提高企业知名度。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可提高企业团员青年的工作热情,活跃“两新”组织团的工作,拓展团工作的活动空间,又能增强“两新”组织业主对团建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更好地促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开展。
6.“两新”组织团建工作 篇六
我区现有团员19954人,团干部1192人。专职团干158,兼职团干1034人。团员中男女比例为1.08:1,大专以上学历1428人,初中以上学历18454人。14至18周岁11137名,19至25周岁7462名,26至28周岁1355名。全年实现推优入团2174名,其中‚两新‛组织发展团员114名。全区2010年建立两新团组织255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团240家,新社会组织建团4家,国有企业建团11家,共涵盖35岁以下青年人数39180人次。驻外团组织13家、产业团支部4家。‚青春连线•城乡统筹团员青年综合服务平台‛团员注册率达到100%,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网、组织新团员上团课、业余团校等方式培训团员,全年培训人数达7343名。全区建立‚青春家园•团员青年服务站(中心)‛21个。
近年来,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服务‚幸福**‛五大工程建设工作主题,坚持把握教育引导青年这一根本、基层组织建设这一主线、服务青年需求这一关键,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镇街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交流如下:
按照团中央、团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部署,团区委积极推进镇街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基础不平衡等困难,迅速行动,创新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推进,确保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在5月4日前全面完成,并有4个镇完成了此项 — 1 —
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是及时汇报,争取支持。
按照团中央、团市委对镇街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相关部署。及时出台《共青团**区委关于全面推进镇街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2月26日,**书记、**常委带领组织部和团区委的同志专题调研了我区团的组织格局工作并召开了座谈会,专题研究我区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3月4日,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团区委关于2011年全市共青团会议精神以及我区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情况的汇报,经区委研究决定,将团的组织格局创新作为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团建新格局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区党建工作目标考核。4月13日召开镇街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动员会,对团组织书记进行了专题培训。4月16日召开**团区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暨‚‘**大发展、青年勇争先’争当人民好公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全区镇街主要领导及团组织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全面推进我区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会后,多次落实跟踪镇街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是深入研究,制定方案。
根据团中央、团市委的文件精神,团区委制定了《共青团**区委关于全面推进镇街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文件精神和具体操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推进时间表,并以附件形式下发《街镇团(工)委运行机制设计参考》、《街镇团(工)委工作内容设计参考》就工作内容和需准备的资料档案进行了统一规范。**街道、**街道、**街道、**镇等单位团委书记多次与党委沟通,召开工作部署会,对当地青年状况和团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填写了《组织格局创新前、后街镇团情调查表》,为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提供了详实有效的数据参考。
三是完善制度,强化指导。
拟发《关于建立镇街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联系点制度的通知》,团区委书记、副书记及科室人员分别与17个镇街进行联系,并开展驻地指导,定期在联系点召开工作例会,对基层团组织书记举行业务培训,与当地党政领导交换意见,及时解决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中的问题。对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开展好的团组织,予以表彰和经验推广,对工作迟滞的团组织,督导工作推进。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取得新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基层工作力量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对共青团工作的需求;二是部分基层团组织主动性、创造性不够;三是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特别是创新工作的本领不适应新形势。对此,我们将在今后有针对性地着力破解,重点在四方面狠下功夫。
一要注重分类指导,在引导上下功夫。针对不同镇街的差异化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分类指导。根据联系点制度,团区委班子成员分头联系到镇街,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镇街团组织把推进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与镇街特色和做好团的其他重点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真正让镇街团(工)委活起来,发挥在团组织格局中的‚桥头堡‛作用。
二要组织定期培训,在规范上下功夫。推进团组织格局创新,要重视对镇街团组织负责人开展关于制度规定、具体业务等方面定期的培训,力争在程序、资料准备等方面的规范上下功夫。
三要严格增配程序,在作用上下功夫。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原则,抓好基层团委的班子选配。团区委全程把关、参与选配程序,结合各辖区的特点,选聘出派出所、‚两新‛组织、大学生村官、学校中的优秀青年团员为团(工)委班子成员,成立由镇街退休老干部、在职老团干、优秀青年企业家和青年能手等组成的共青团顾问委员会,最大限度的发挥选配人员的作用。
四要帮助成果辐射,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炼总结我区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对典型案例、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推广,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我们还将创新工作思路,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我区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已经向村社一级辐射,吸引了更多村社区青年参与团的事务。
“两新”团建工作交流如下:
针对‚两新‛组织团建这一课题,团区委通过调查了解、研究对策,下大力气探索‚两新‛组织团建的好经验、好办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进一步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开展,2010年5月区委组织部、区‚两新‛工委、团区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 ‚两新‛组织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基本原则,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召开基层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推进会,对全区
‚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开展作出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并建立了**区‚两新‛组织情况台帐,形成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良好氛围。今年2月区委副书记**带队调研了**区**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等两新示范团组织,对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4月党建团建表彰大会上,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分别对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进行了强调和部署,全区各直属团组织分管领导和团组织负责人,全区***个行政村、社区团组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二是典型引导,健全制度。针对部分‚两新‛组织经营者和管理者认为建立团组织会占用生产时间,影响企业效益,妨碍企业正常发展的误解和疑虑,我们把在‚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有限公司、***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等12家两新团组织作为示范典型,重点打造,通过对青年团员的订单式培训、创先争优评比、技能大赛、青年文明号的创建,促进了企业生产,树立了典型,帮助两新组织提高对团组织特别是‚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认识,提高了青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水平和推动‚两新‛组织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而赢得他们对‚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进而引导和激励全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党建示范带动,青联、青商支持,扎实推进。按照党建示范优先建团的工作目标,利用好党团共建阵地开展团的工作。按照‚1+10+1‛的工作模式,发动镇街青年能人所在企业建团,积极动员青联委员所在单位、青商会成员率先实施‚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的工作步骤和‚建
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片‛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同时,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负责人吸纳成为镇街团(工)委委员或青联、青商成员,从而有效地对其他‚两新‛组织团建进行指导。
7.“两新”组织团建工作 篇七
上海“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童 强 陈洪明 孙守印
专职党群工作者为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已经成为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外部支持保障力量,但在这支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不断完善专职党群工作者建设的体制和机制,是深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队伍建设
“两新”组织党建是一个新领域,面临着传统领域党建工作不曾面临的新问题,需要采取不同于传统领域党建工作的新举措。总的来看,“两新”组织党建大体有如下特点:一是上级党组织与“两新”组织无行政资产隶属关系;二是大部分“两新”组织规模小、党员数量少或无党员;三是“两新”组织及党员的流变性。这些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需要建设一支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以巩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激发党性意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
一、上海“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践
随着 “两新”组织党建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海各级党组织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培养造就了一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要求、能够在不同领域开展工作的“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一)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过程就是上海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历程
1.源于基层的实践和创新,探索“两新”组织党务人才社会化招聘途径。针对“两新”组织中党务干部人手少的情况,许多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需求,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率先对“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社会化、职业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自2002年开始,徐家汇、陆家嘴、静安寺、石门二路、天山等一些街道开始面向社会招聘专职从事楼宇等领域党建的党务工作者。此后,静安、浦东、黄浦、徐汇、闸北等区及时总结经验,对社会化招聘党务人才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2003年,浦东新区在全市首次进行社会化招聘党务人才。探索了一种“职业化”党务干部的任用机制。2004年,静安区以同样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聘楼宇工作者,以解决楼宇党建工作人手少、任务重的难题。53名有党政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走进百余幢商务楼宇,凝聚了商务楼宇中的“两新”组织及从业人员。
2.总结推广经验,探索党群工作者选拔使用机制。2005年,上海市委组织部在总结完善基层经验的基础上,从扩大基层专兼职党群干部的来源、着力解决当前基层党群干部力量不足的问题着手,把研究制定专职党群工作者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年6月,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并择优录用了461位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充实了基层党群工作者队伍。借此契机,各区县、街镇面向本区乃至全市陆续自行招聘了一批专职党群工作者,在全市培育了一支2000余人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
3.增强辐射功能,拓展和延伸专职党群工作者服务领域。随着各种形式的“两新”组织大量出现,商业楼宇、经济园区、商业街城、专业市场等越来越成为“两新”组织和新阶层人士的集聚地,成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领域。各区县按照“配置到块、联系到点、影响到面”的原则,合理划分网格,有效配置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力量。比如,静安区在网格内采取AB角制,即依托工作团队,任务分工不分家,形成工作合力。全区5个社区初步划分了20个党建责任区网格,每个网格有2-4名党群工作者,负责完成辖区内所有“两新”组织的党建任务,有效实现“两新”组织党建的全覆盖。一些地方和基层党委以选优配强“两新”党组织书记作为突破口,对“两新”组织党务干部“委派制”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长宁区委从2002年起,按照“体外委派,体内互动”的思路,探索实施党务工作者委派制,向新经济组织、经济园区、商务楼宇等,派遣专职党务干部从事新经济组织建党和党建工作。南汇区宣桥镇党委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过程中党组织书记人选缺乏、待遇偏低等问题,由党委班子成员分工与每个企业沟通联系,在广泛听取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委派方式为40余家 “两新”组织提供党组织书记人选,对“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作了另一种有益的探索。
4.推动制度创新,建立专职党群工作者管理运行机制。在选拔任用机制上,形成了来源渠道多元、用工性质多样化的格局,专职党群工作者有来自各类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有复退军人、学生以及退休、内退、协保人员等;用工性质上有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也有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制。在管理制度上,各区县基本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各自实际,探索创新了一些灵活有效的管理模式。有的区由党员服务中心进行人事管理或依托人才服务中心,将专职党群工作者纳入人才“蓄水池”管理,由基层综合党委进行工作管理;有的区由综合党委直接管理。同时,各区县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闵行区建立了专职党群工作者每周例会、工作备忘录和工作日志等制度,并作为年终考核奖励的依据之一。在考核激励机制上,各区县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规定的口径,在平衡本地区事业单位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及考核情况等因素,自行制定薪酬方案,有的通过发放补贴、奖金等形式,有的参照“蓄水池”的政策,提高专职党群工作者的福利待遇。
(二)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实践证明,专职党群工作者在推进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宣传指导、教育引导、桥梁纽带、团结凝聚和协调整合作用,已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积极宣传者、上级党组织精神的贯彻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力推进者和 “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有力支持者。
1.着力开展“两新”组织组建和党建工作,全覆盖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专职党群工作者依托商务楼宇、开发园区,通过一人负责一片的工作划分,积极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和发展党员工作,对辖区内“两新”组织深入调查摸底,排摸梳理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做到对“两新”组织党员人数变化清、流动情况清、工作性质清、思想动态清,在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双达标”、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覆盖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区党建楼宇覆盖率达到98%;全市200多家国家级、市级开发区及各类园区已经全部建立党组织。
2.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业主的重视、支持和理解,激发了“两新”组织党员党性意识,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在推进本市“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中,广大专职党群工作者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主张,引导和帮助“两新”组织把握好发展方向,积极为其重大决策出谋献策,支持和服务其发展。同时,专职党群工作者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两新”组织党员的党性意识,推动了“两新”组织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据统计,全市“两新”组织中的党员由2003年底的6.9万增加至20.5万,党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也由2003年底的1.6%增加至3.4%。
3.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了“两新”组织健康和谐发展,提高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几年来,专职党群工作者根据“两新”组织的特点,用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作风不断实践和探索,把党的政治要求、“两新”组织的发展需求和党员的个人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促进“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维护各方权益特别是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工作。增强了职工群众的归属感、凝聚力,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4.结合“两新”组织实际,创新党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在拓展活动载体上,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采取技术攻关、创先争优、社区共建等形式,形成了与党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经营管理、组织文化建设和共驻共建相结合的具有“两新”组织特点的活动载体,工作领域不断延伸。在创建活动平台上,大力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结对帮扶和“三有三无”等活动,形成了多样化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党员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在创新活动方式方法上,专职党群工作者找准“两新”组织开展活动的切入点,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多交流、多走访,力求做到组织活动与生产经营两不误、两促进,形成了“小型、业余、多样、分散”的“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方式方法,活动实效不断提高,适应“两新”组织特点的党建工作不断深化。
二、专职党群工作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设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是在基层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在制度、体制方面尚未经过周密的考虑和设计,而且各地区、各部门在实践过程中,许多做法都是因地、因时的临时性安排,各有各的特点和经验。随着专职党群工作者制度的推广和普及,这一制度设计的不周详性和不统一性的弊端日益显现,亟需正视。
(一)管理机制不顺造成管、用脱节。专职党群工作者做的是同一性质的工作,但在身份体制、管理模式和职责内容上存在差异。在身份体制上,有事业编制、有聘用制,聘用人员中有的签订劳动合同、有的签订劳务合同。在管理模式上,专职党群工作者有的由区县组织部统一管理、有的由基层单位统一使用管理、有的是采取区和基层双管模式。从社区 (街镇)、开发区综合党委目前的运作实践来看,其工作人员均为兼职,没有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配备的专职党群工作者大都挂靠党员服务中心,导致管理体系上的不顺畅。在工作职责内容上,有的专职党群工作者负责管理、文书等工作,有的则是负责具体的联系企业、组建党组织等工作,甚至有的专职党群工作者主要精力用于处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专职党群工作者被挪作他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没有充分发挥其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职能。
(二)工作任务繁重带来付出与报酬不对称。近年来,随着“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加上各条线的工作又纷至沓来,他们除了完成“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外,还承担着包括人大选举、人口普查、维稳、消防、人武、计划生育等在内的诸多行政事务工作,被戏称为“杂职”党群工作者。静安区调查显示,随着区域内楼宇数量的不断增加,90%的党群工作者每周至少加班两次。而目前,尽管各区县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但每位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税后总计年收入约在1.8万-2.4万元之间,没有从政策层面上根本解决待遇问题。此外,“同工不同酬”的问题突出,造成部分聘用制人员心态的失衡。待遇差距悬殊、收入与付出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给这支队伍的稳定带来较大冲击,优秀人才难留,尤其对于高学历、高素质的党务人才明显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激励机制缺乏导致职业发展不明确。目前,专职党群工作既没有职业认定标准,也没有职业技术等级,更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在社会上也没有较强的公信和认可度,难以形成“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年轻人到此岗位“镀镀金”就走人的现象较为突出,后继无人让整支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也有人将专职党群工作作为一份“临时性”工作,在现有体制、机制下,一旦有另谋职业的机会,就极有可能离开这支队伍,几年来市区两级招聘的党群工作者离职的不在少数。这对建立专职、专业、稳定的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非常不利。
(四)培训体系不健全造成教育培训力度不够。
目前,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的缺乏在“两新”组织工作经历和党务工作经验,有的文化层次不高,知识面较窄,除党务知识外,缺乏经济、企业管理、法律、社会、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面对“两新”组织中“高学历、高智商、高技能”的“三高群体”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对接不上,难以与企业白领、高管打成一片。各区县的教育培训机制中尚未建立适合“两新”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教育培训体系。教育培训方式、内容过于传统和单一,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够,难以实现教育培训效果的最大化。教育培训时间严重不足,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党务知识主要靠平时积累和日常学习,参加市、区两级党校脱产培训的时间少之又少,缺乏必要的知识更新和补充。
三、对策建议
(一)按“管、用”结合的原则建立规范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理顺管理体系,专职党建工作者统一由社区(街镇)、园区等“两新”组织基层综合党委负责管理,做好人事关系、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等相关工作。建立规范的岗位职责、联系单位分工、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备忘录和工作日志、党建联建、考核激励等统一的管理制度,使专职党群工作者真正履行其岗位职责,并为管理考核提供科学参考。
(二)确定专职岗位,明确岗位设置和职责要求。
专职党群工作者职业化的首要前提是岗位的专职。为此,要按照“三定”方案要求,落实综合党委的部门设置、岗位职责和人员职数。一是明确在街镇、园区等综合党委设立固定的专职党群工作者岗位,用于公开招聘录用专职从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党务人才。二是在岗位设置上,以属地管理为主,按每2000名职工数或每100-200家“两新”组织数配备一名专职党群工作者的比例,配置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各区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配置。三是明确职责要求,专职党群工作者主要负责在 “两新”组织中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有针对性地服务凝聚业主、党员及职工,掌握了解所联系服务区域内“两新”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党群工作发展情况,指导帮助“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组织开展党群活动,在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基础上,引导“两新”组织广泛参与社会公益和社区共建活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健全完善社会化招聘的选拔使用机制。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采取资格准入和社会化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选拔。根据“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际要求,明确专职党群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设定相应的准入资格。市委组织部、市社会工作党委、市人事局等有关部门根据“两新”组织发展状况,编制招录政策和计划,由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定期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任职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颁发合格证,以此作为参加招聘的前提条件。各区县可参照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的办法,统一发布招聘公告、统一组织任职资格考试,对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统一安排面试、政审、体检等工作,经用人单位面试满意后办理聘用手续,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专职党群工作者自身能力,合理安排其工作。具体工作由各区县委托区人才中心、基层综合党委、党员服务中心等部门自行组织实施。
(四)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由区县公共财力承担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薪酬,将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一级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年收入,应高于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照物价上涨和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建立相应的工资逐年增长机制。同时,建立薪酬待遇随职业资质等级晋升而同步增长的核准机制,采取职业资质等级与专职党群工作者薪酬挂钩的办法,使专职党群工作者在职业等级晋升后能够及时享受相应的薪酬待遇。
(五)建立职业资质等级制度。根据工作年限,由低到高设置五个等级。同时,建立职业资质等级逐级晋升机制,专职党群工作者符合任职年限(每一等级任职满3年)等规定条件,通过相应等级考试即可正常晋级。市委组织部、市社会工作党委等有关部门制订统一的职业资质等级标准、晋级条件、相关程序和相应薪酬待遇,结合实际制订实施细则,统一由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组织等级考试并颁发等级证书。各区县具体负责实施专职党群工作者职业资质等级晋升考试的管理等工作。
(六)畅通职业发展机制。在职业资质等级正常晋升的基础上,建立专职党群工作者提前晋级和破格晋级的机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专职党群工作者,可突破任职年限和逐级晋级的限制,参加相应等级考试合格后可提前或破格晋级。从稳定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出发,对任职年限长、工作业绩突出的,应提高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区县、社区要将“两新”组织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培养管理纳入干部人才队伍的规划,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表现,采取转岗交流、挂职锻炼、学习培训等方式,为专职党群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公开招聘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时,经用人单位认可推荐的,应优先考虑专职党群工作者。要将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与“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建设相衔接,根据情况,探索“两新”组织党组织派入制方式。
(七)建立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机制。原则上专职党群工作者的教育培训以区县为主。各区县要将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计划,建立培训考核制度,每年组织集中轮训,加强形势任务、专业实务、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街镇等基层综合党委要及时地安排专职党群工作者参加各种学习教育培训活动。在此基础上,市、区、街镇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开展专职党建工作者间的主题论坛、合作交流等活动,开展优秀评比表彰,宣传推广经验和事迹,引导专职党群工作者提高理性思考、实践探索的自觉性,为专职党建工作者增强素质、提高能力搭建平台。要建立初任上岗培训制度,对取得“任职资格考试合格证”并被聘用的专职党群工作者进行上岗前培训,在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
(八)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专职党群工作者既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还应与所负责指导的“两新”组织签订工作指导协议,由上级主管部门对年度工作目标、追加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专职党群工作者所联系、指导的“两新”组织的意见作为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确定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考核等第。坚持严格考核和关怀激励相结合,各区县要落实相应的考核奖励经费,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专职党群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要建立退出机制,对不能适应“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求,工作难以胜任,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可采取降级或不再续聘等措施。
作者单位: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
■ 责任编辑:周奕韵
D267
B
8.两新组织组建工作方案 篇八
集中组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新经济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双争双覆盖”活动深入开展,根据市委组织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两新”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活动为载体,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领域,一手抓党组织的组建,一手抓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影响力,为“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按照“积极进入、发展壮大、规范提高”的工作思路,在巩固提高以往组建成果的基础上,集中时间和力量,强力推进我镇“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实现党组织的组建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有明显提高,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具体目标:镇内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或创造条件可以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含原来联合组建党组织的新经济组织)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两新”组织全部有党员,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镇生产经营企业党组织组建实现全面覆盖;个私协会、市场服务中心、集贸市场建立健全党组织;根据省、市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带群建工作要求,已经建立党组织的要健全群团组织;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先行组建群团组织,依托群团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全部建立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
三、实施步骤
“两新”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活动从2012年3月上旬开始,到2012年11月基本结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排查摸底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底)各村(居委会)、各部门分别对本村(居委会)所辖、本行业(系统)所管理指导的“两新”组织进行一次大排查,彻底摸清“两新”组织和党员的分布、数量等基本情况,做到“两新”组织底数清、党员情况明。工商、民政部门要结合企业、新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和年检年报,税务部门要结合企业纳税申报、缴税核查和注销清算等,协助做好基础信息
采集工作,对“两新”组织信息逐个进行核实,避免重复统计,杜绝错报漏报瞒报。在全面、准确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分级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台帐,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系统)分行业建立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台帐,为下一步做好“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打下基础。
2、集中组建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底)各生产经营企业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积极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组建模式,加快组建步伐。一是单独组建。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或正式党员不足3名,但可以通过发展、输送党员达到组建条件的,要尽快创造条件单独组建党组织;联合党组织内已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的,要从联合党组织中剥离出来单独组建党组织。二是适度联合组建。有党员但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应建立联合党组织。可以按照产业相链、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设置产业联合党组织、行业联合党组织。为方便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组织作用发挥,联合组建党组织的组成单位原则上控制在5个以内。积极探索联合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联合党组织的作用。三是派员组建。对规模较大、员工较多,而党员人数只有1-2名的,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开展党的工作。党建工
作指导员可一人联系一个单位,也可一人联系多个单位。也可选派一批有党务工作经验、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两新”组织担任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四是升格组建。对非公有制企业发达,经济总量大,离土不离乡的党员较多的村,运用“升”的组建模式,把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下设企业党支部,使辖区内的企业都有党组织覆盖。五是挂靠组建。对不符合单独组建条件,又不宜联合组建的,挂靠所在地社区、乡村等组建党组织。六是保留组建。对原公有制经济组织改制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保留原有的党组织,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七是行业统建。对行业特点明显的“两新”组织、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党组织。八是壮大力量组建。对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通过选聘等方式引入优秀党员员工,加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九是配套联动。组建党组织与组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共同进行。特别注意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采取企业推荐、上级选派、社会招聘等多种办法,把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党务工作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生产能手选配到党组织书记岗位。整合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资源,统筹开 4
展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活动,提倡党组织书记与工会主席“一肩挑”。
3、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7月——10月)
镇党委将对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活动进行“回头看”,通过回访新组建党组织,开展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方式,进一步巩固组建成果,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两新”组织中实施党组织和党员星级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展示风采提供平台。做到以活动促规范,以规范促党建,提高全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加大宣传表彰力度,激励引导“两新”组织出资人支持党建工作。指导“两新”组织党组织抓好自身建设,强化经费保障,规范场所建设,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各村(居委会),各部门要把开展集中组建活动,作为夯实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执政基础,推动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任务来完成,切实增强对组建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抓住有利时机,扩大党的组织
和工作覆盖面。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联系“两新”组织领导和选派干部的姓名、职务,以及组建党组织的时限,确保工作一抓到底,落到实处。要认真做好工作信息审核上报工作,凡瞒报虚报信息的,一经查实,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周密安排,落实责任。各村(居委会),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对活动进行专项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具体目标、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等。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确保全镇“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龙溪镇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指导组,负责指导全镇范围内“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邓印强 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蒋兴杰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毛祝云 镇人大主席
成 员:潘国正 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李安东 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唐 超 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曾春燕 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刘 娟 镇纪检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组织办,由潘国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3、注重结合,统筹推进。把开展集中组织建活动,与开展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镇党政领导干部每人建立1-2个“两新”组织联系点,深入园区和“两新”组织了解实际情况,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服务职工群众,促进“两新”组织发展,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村、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在推进集中组织建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培育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交流做法和经验,营造浓厚氛围,促进活动取得更大实效。
【“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推荐阅读: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特色10-24
“两新”组织联合支部工作制度06-22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07-23
“两新”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汇报08-27
关于浙江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情况的考察报告09-18
服务“两新”组织12-21
两新组织党建知识讲稿10-08
加强对“两新组织”的管理和服务12-29
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工作细则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