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人力资源网络试题及答案

2024-09-15

最新电大人力资源网络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

1.最新电大人力资源网络试题及答案 篇一

判 断 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力

2、(×)人们可以创造和改造经济规律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商品的二重属性,从外面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内容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5、(√)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8、(√)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9、(×)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10、(√)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2、(√)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3、(×)价格的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4、(×)社会分工就是部门之间的分工。

15、(√)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在资本主义早期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

16、(×)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额过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1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9、(√)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

20、(×)资本主义社会的机器都是资本。

21、(×)资本积聚可以使个别资本的规模迅速扩大。

2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m)=Ⅱc

23、(√)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要求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24、(√)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25、(×)资产阶级政府的干预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是可有可无的。

26、(×)垄断的形成消灭了竞争。

27、(×)垄断组织定价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确定的。

28、(×)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银行准备金率。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30、(×)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1、(×)当一国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进行国际贸易时,该国能获得绝对利益。

32、(×)资本原始积累发生于资本主义初期。

33、(√)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4、(×)股份制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形式。

35、(√)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36、(√)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但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

37、(×)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有限责任制度。

38、(×)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产值最大。

39、(×)现代流通方式就是指电子商务。

40、(×)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

41、(×)一国的资源条件是决定该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惟一因素。

42、(√)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通过经济增长率来衡量。

43、(√)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经济落后走向经济发达、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44、(×)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的统计方法不同,但数量是完全相等的。

4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46、(×)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国家的税收。

47、(×)实行按劳分配,所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

48、(√)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是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公平。

49、(×)要扩大出口,就必须全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50、(×)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仍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来保护我国的工业。

51、(×)吸引外资,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基础工业较差,所以最重要的是改善硬环境。

52、(√)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53、(×)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54、(×)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加就业。

55、(√)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

5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手段可有可无。单 项 选 择 题

1、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

2、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3、商品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6、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0、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资本,其条件是(带来剩余价值)。

11、在资本主义社会,反映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的是(剥削性)。

12、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13、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4、个别资本在竞争中吞并其他资本以增大自己的资本额,是(资本集中)。

1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技术进步)。

16、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17、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8、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19、成本价格是由(所费资本形成的)。

20、利润在本质上是(剩余价值)。

21、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是(剩余价值=利润)。

22、利润平均化的趋势,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2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24、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的市场价格出售)

25、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26、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是(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7、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28、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是(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9、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30、构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全部市场可概括为两大类,它们是(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31、股票控制额是指(能到达控制股份公司的股票额)

32、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垄断和竞争并存)

33、金融资本是指(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而形成的资本)

34、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统治者是(金融寡头)

35、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36、一张票面额100美元的股票,预期年股息率为10%,银行存款利率为5%,该股票理论上的价格应为(200美元)

37、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的供应量)。

38、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追求更大的利润和利息)

39、国际市场上,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国际范围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产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

4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矛盾)。

4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矛盾)。

43、资本原始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之前)。

44、资本原始积累就是(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货币资本的过程)。

4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46、我国目前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承包经营)。

47、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组织形式是(有限公司)。

48、公司制企业的权力机构是(股东会)

49、市场体系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各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50、市场体系由两大类市场构成,即(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51、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是(金融市场)。

52、下面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较快的增长速度)。

53、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是(战略目标)

54、我国现在的小康还属“初步小康”,其主要特点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

55、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的总和)。

56、国民收入就是指(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创造的新价值)。

57、用公式来表示国民收入就是(v+m)

58、下列属于国家收入再分配行为的是(国家预算拨款)。

59、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特别是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要求实行(税利分流)。

60、投资资金使用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投资效益)。

61、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62、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6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立足点)。

64、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应采取的战略是(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相结合)。

65、宏观经济的基础是(微观经济)。

66、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多 项 选 择 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②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量与: ①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②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之间的关系是: ①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商品越多。②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创造的总价值量不变。③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产品中的价值量越小。

5、货币的职能有: ① 价值尺度 ② 流通手段 ③ 贮藏手段 ④ 支付手段 ⑤ 世界货币

6、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① 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② 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③ 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7、信用货币包括现代的: ① 普通银行券 ② 商业期票 ③ 银行支票

8、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有: ① 纸币发行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② 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①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

10、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① 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 ② 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③ 自发调节部门比例关系

11、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主要因素是: ① 社会的需求结构 ② 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12、以下关于资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 它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② 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拥工人的关系 ③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④ 它是一种运动

13、相对剩余价值是: ①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②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③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14、以下与资本积累有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②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之一

1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 ① 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②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16、资本周转速度和: ① 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② 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17、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包括: ① 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造成的磨损 ② 自然力作用造成的磨损

18、实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① 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 ② 要有追加的消费资料

19、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的价值由以下部分构成: ① 不变资本 ② 可变资本 ③ 剩余价值

20、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共同点和关系是: ① 都是雇拥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② 是转化形式和本质的关系

21、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 剩余价值率 ② 资本有机构成 ③ 资本的周转速度 ④ 不变资本的节约

22、部门之间的竞争: ① 目的是争夺有利投资场所 ② 结果形成平均利润 ③ 结果形成生产价格

23、部门之间的资本家竞争的结果形成: ①平均利润率 ② 生产价格

24、利润的平均化,是: ① 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② 资本自由转移的结果 ③ 指资本主义各部门利润平均化的过程

25、垄断利润包括以下部分: ① 以垄断低价购买生产资料而获得的额外利润 ② 由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垄断而获得的一般超额利润 ③平均利润 ④ 以垄断高价销售产品获得的垄断高额利润

26、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有: ① 绝对地租 ② 差级地租

27、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市场经济模式可以分为: ① 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 ② 垄断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 ③ 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

28、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的垄断竞争模式,其主要特征是: ① 主要经济部门出现了居垄断地位的大企业 ② 在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中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 ③ 垄断组织有实力制定垄断价格,同时垄断与竞争并存 ④ 垄断限制了资本和劳动的自由流动 ⑤ 国家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干预

29、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的特点是: ① 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是垄断资本集团 ② 代表资产阶段总体利益的国家对经济运行全面干预 ③ 出现了不以赢利为主要目标而以支持私人垄断资本和调节经济运行为己任的国有经济成分 ④ 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同时,用国家干预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30、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有: ① 资本主义企业 ② 资本家阶级 ③ 雇佣劳动者阶级 ④ 中间阶级 ⑤ 资产阶级政府

31、商业形式主要包括: ① 批发商业 ② 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③ 零售商业 ④ 消费信贷

32、资产阶级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内容包括: ① 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和各种经济活动参与社会资本在生产过程 ② 指定法律、法规,成立有关机构,管理、规范、监视市场经活动 ③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节

33、以下属于“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是: ① 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②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34、以下属于“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是: ① 提高再贴现率 ② 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③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35、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措施主要有: ① 控制货币发行 ② 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③ 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④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⑤ 调整再贴现率

36、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是: ① 生产资本输出 ② 借贷资本输出

37、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 ① 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进行比较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 ② 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38、国家出面展开竞争所运用的手段有: ① 关税政策 ② 非关税政策 ③ 鼓励出口政策 ④ 倾销 ⑤ 贸易谈判

39、影响汇率的因素有: ① 货币本身代表的价值 ② 一国国际收支 ③ 利息率 ④ 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40、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① 危机阶段 ② 萧条阶段 ③ 复苏阶段 ④ 高涨阶段

41、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属于生产方式方面的重大调整有: ①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② 在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确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2、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点有: ① 两者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经济 ② 两者都是商品经济

43、我国经济按所有制来划分有两大类型,即: ① 公有经济 ② 非公有经济

44、市场经济能有效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 市场经济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② 市场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 市场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④ 市场经济能激励创新

45、下面有关市场经济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① 市场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 ② 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 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上好于计划经济

46、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① 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② 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③ 市场经济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展的

47、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① 产权清晰 ② 权责明确 ③ 政企分开 ④ 管理科学

48、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内容是: ① 企业法人制度 ② 有限责任制度 ③ 科学的管理制度

49、企业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 ① 生产决策行为 ② 投资行为 ③ 营销行为 ④ 经济核算行为 ⑤ 收入分配行为

50、完善的市场体系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① 市场结构完善 ② 市场组织良好 ③ 市场统一 ④ 市场决定价格 ⑤ 市场保障健全和宏观调控有效

51、影响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① 成本 ② 商品的供求关系 ③ 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 ④ 垄断 ⑤ 政府的政策

52、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 ① 投资量 ② 劳动量 ③ 生产率

53、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在于: ①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企业盈利和国家收入 ② 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 ③ 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④ 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 ⑤ 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54、合理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是: ① 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 ② 各个产业部门互相协调 ③ 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 ④ 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 ⑤ 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55、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是: ① 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 ② 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 ③ 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 ④ 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⑤ 调节经济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

56、实行投资结构的合理化,要求做到: ① 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现代化 ② 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③ 正确处理物质生产部门投资与非物质生产部门投资的关系

57、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是: ① 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将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重将上升 ② 物质产品消费比重将下降,生活服务消费比重将上升 ③ 消费质量将不断提高,高档次商品进入普通群众的消费范围

58、属于非劳动收入的主要有: ① 利息收入 ② 股息收入 ③ 租金收入

59、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个人收入主要实行按劳动分配是由以下条件共同决定的: ① 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 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较低 ③ 劳动者还主要是谋生的手段

60、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由以下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② 生产要素的作用

6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很多,主要有: ① 利息 ② 股息 ③ 利润 ④ 租金 ⑤ 技术转让费

62、我国调节个人收入的原则是: ①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②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同时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

63、作为社会保障主体的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有: ① 养老保险 ② 医疗保险 ③ 失业保险 ④ 工伤保险 ⑤ 最低生活保障

64、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关系是: ① 经济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②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

65、我国现阶段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格局是: ① 在输出方面,主要是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② 在输入方面,主要是进口先进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吸收外资 ③ 在输入方面,进口国内短缺的原材料和消费品

66、关于出口导向的正确表述是: ① 出口导向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 ② 我国的出口导向经济可以是局部的67、引进技术的两种方式是: ① 购买硬件 ② 购买软件

68、在外债结构的选择上,我国应该: ① 多争取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 ② 多争取外国政府的贷款

69、在外债的使用上: ① 应该用于建设投资 ② 一般不应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外贸逆差 ③ 应该用于技术改造投资

70、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是: ① 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 ② 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

71、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主要有: ① 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② 调控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③ 承担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 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⑤ 管好用好国有资产

72、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有: ① 计划手段 ② 经济手段 ③ 法律手段 ④ 行政手段 填 空 题

1、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2、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3、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4、商品经济生产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5、商品具有二重性,一是(使用价值),二是(价值)。

6、商品价值的本质是(生产关系)。

7、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9、就单位商品而言,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10、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2、发生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13、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4、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的规律)。

15、资本具有的两重属性是(生产力的属性)和(生产关系的属性)。

16、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17、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比)。

18、个别资本增大的方式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9、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20、资本周转次数同周转速度成(反比)。

21、资本主义工资在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

22、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23、利润平均化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24、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价值)。

25、垄断价格是成本价格同(垄断利润)之和。

26、经济体制问题,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

27、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市场配置)。

28、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类市场。

29、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先后出现了(自由竞争型)、(垄断竞争型)、国家干预下垄断竞争型三种模式。30、垄断价格的具体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垄断组织间成立价格协议、由实力强的垄断组织实行领价制)。

31、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相互融合而形成的。

3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在政治上的统治是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33、股票价格是(股息量)与(利息率)之比。

34、知识产权是由(专利权、商品专属权、著作权)构成的。

35、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供应量)。

36、以国家出面开展的对外贸易竞争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有(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鼓励出口政策、倾销、贸易谈判)。

37、汇率的标价方法有两种:(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38、在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货币本身代表的价值)、(一国国际收支)、(利息率)、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等。

39、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对更大利润和利息的追求)。

40、资本国际化的表现有三种形态,即(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产业资本国际化)。

4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竖持(改革开放)。

44、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性质上属于(公有经济)。

45、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形式是(国有经济)。

46、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是(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47、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法人制度)。

48、现代企业制度主要由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组织制度等内容构成。

49、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有限公司)。

50、在公司的组织机构中,公司的权利机构是(股东会〈或股东代表大会〉)。

51、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52、商品市场是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构成。

53、联结生产与生活消费的纽带是(消费品)市场。

54、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

55、按资金性质来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56、按融资方式来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57、价格体系由(商品比价)和(商品差价)构成。

58、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

59、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三个要求,即:(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60、在第一、二、三次产业中,最终能成为国民经济中比重最大的产业部门是(第三产业)。61、按三次产业划分,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62、按三次产业划分,制造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63、按三次产业划分,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

64、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过程。

65、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生产部门)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66、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是(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67、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特别是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要求实行(税利分流)分配方式。68、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方式是实行(分税制)。

69、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70、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就是发展同国外在(商品)和(生产要素)方面的交流。71、我国应当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进口代替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相结合)。

72、引进技术的原则是1(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2(要将引进与独创结合起来)。73、利用外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另一种是(接受外国贷款)。

74、借用外债主要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外债的合理规模),二是(外债结构的选择),三是(外债的使用方向)。75、对于外债的合理规模,国际上公认的是偿债率不超过(20%)

7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主要是采用(计划指导)和(经济手段)调控市场,同时国家还要采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企业经济行为实行规范的控制和约束。77、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78、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79、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80、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

81、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手段主要有(财政手段)、(金融手段)、(汇率手段)。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有什么影响?答:

1、个别劳动时间,是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需要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二者之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具体讲:第一,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第二,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就会少赚钱甚至亏本,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第三,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他花费的劳动不仅能得到全部补偿,而且还能得到一个额外的收入,由此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哪些?答:

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代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代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也可以说是有商品的价格总额与货币速度两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代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公式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运用货币流通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说明如何防止通货膨胀?答:

1、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2、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的价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因此,通货膨胀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发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3、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首先,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紧缩社会总需求;其次,为克服短缺,恢复市场供求平衡,还应该注意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通货紧缩生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通货紧缩?答:

1、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

2、通货紧缩生产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紧缩政策,紧缩银根,如果措施不当会导致通货紧缩;其次,消费者生产者由于预期和信心方面的原因,普遍惜购惜投,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

3、通货紧缩会带来经济增长减慢,甚至导致萧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4、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反通货紧缩的主要对策是扩张社会总需求。一方面,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出口,扩大外需。▲ 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

1、社会的需求结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主要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社会需求的结构提出对各类产品及其数量的要求,也就是提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要求,从一个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如何分配与各个部门。

2、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如何,主要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长度、劳动强度三个方面决定生产各种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量。它从另一个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什么?这一规律是如何实现的?答:

1、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2、在商品经济条件中,社会劳动的分配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有哪些?答:

1、资本周转,是走而复始不断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

2、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有:第一,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慢;流动资本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快。第二,生产世界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反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 加速资本周转有何意义?答:

1、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

2、加速资本周转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可以在获得同样多的利润时,节省预付资本量。第二,可以在使用同样多的预付资本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答:

1、马克思资本循环、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资本循环,是指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使自身价值增值,最后又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加速资本周转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可以在获得同样多的利润时,节省预付资本量。第二,可以在使用同样多的预付资本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2、资本循环、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动也必须顺利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阶段,也必须使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在时间上继起,搞好供产销。只有这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其次,资本运动的目的是增值自身。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加快资本周转,用同样资本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答:

1、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把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从实物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并相应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②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物质替换)。③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表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与两大部类内部、生产与消费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2、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表现在:第一,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的划分,对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适用的。第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物质补偿与物价补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从价值与物质两个方面考虑,注意二者的协调与统一。第三,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与各部门内部、生产与消费之间,因该保持合理比例。比例关系或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困扰我国经济已久的难题。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或不合理的比例关系,以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答:

1、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品价格直接以价值为基础形成,各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大体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当。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利润在部门之间平均的趋势。

2、利润平均化趋势,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也不同。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高。为获取更多的利润,资本不断由利润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高的部门。资本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一个大体平均的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除以社会总资本所得的结果。

3、按照平均利润率和各自资本量的大小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答: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主要有五个:资本主义企业、资本家阶级、雇用劳动者阶层、中间阶级、资产阶级政府。

2、五大主体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资本主义企业是从事生产、贸易、运输、金融、服务等经济活动的单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经济组织。资本家阶级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集团、利益主体和生产经营的组织者。垄断资本家阶级包括以下几个阶层:食利者阶层、股票持有者阶层、经营者阶层、领导阶层。雇用劳动者阶层是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阶层,他们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中间阶级是介于资本家阶级和雇用工人阶级之间的一个阶级。也称小资产阶级。他们从事小规模的生产经营,对资本主义经济起一定的影响作用。现代资本主义政府,拥有各种形式的“国有”经济成分,并把国民收入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集中在自己手中,以实际的总资本家的身份,干预和调节全社会经济活动,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主体之一。▲垄断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答:

1、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标规定的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与垄断利润之和。

2、从垄断价格的形成过程看,它是由垄断组织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人为地制定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垄断价格的高低,受垄断企业内部成本和外部竞争状况的制约。

3、垄断价格的具体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垄断组织间成立价格协议;二是由实力最强的垄断组织实行领价制。▲引起股市波动的因素有哪些?答:

1、股票收益。股票收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另一部分是随企业发展,每股代表的资产数额的增长。股票收益增长,市价就会上涨;反之,则下跌。

2、银行利率。银行利率高,市价会上涨;反之,则下跌。

3、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高,可使股市看涨;反之,则会引起股市下跌。

4、汇率变动。

5、国内、国际局势。

6、股票市场内交易是否充分,现货、期货、股票价格指数交易、期权交易等项交易是否齐全,还有信息传送、技术手段状况等。▲股市交易有哪些作用?认识这些作用对于培育我国股市有什么意义?答:

1、股市交易对于推动生产领域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会产生积极作用。第一,证券可以随买随卖,它们的发行才能进行顺利和得到发展。第二,在证券市场上,人们购买经营好、盈利多的企业的股票,抛售经营不善企业的股票。这既是民意测验,又会形成实际压力,对促进企业改善经营,从而提高资源生产效率有重要作用。第三,证券交易把大量货币资本吸引过来,一方面造成一部分资本游荡于股市,另一方面会引起股票债券的扩大发行,从而增加生产和其他方面的营运资金。第四,证券市场行情的变化是股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晴雨表:行情看好,给人以经济繁荣的印象,会鼓励投资;行情急剧下跌发出的信号可引起社会的重视,引起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2、股票市场的消极作用,在于它会造成游资大量充斥股市,形成对资金这一重要资源的巨大浪费;它一旦发生暴涨暴跌,会掀起经济风浪,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

3、认识股市交易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我们重视股市的培育,从而积极发展我国的股市,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认识股票市场存在的消极作用,有利于我们在股市的培育中,避免和克服消极因素,从而引导股市健康发展。▲当代资本主义政府运用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答:

1、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

2、国家运用财政收入政策是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制,高收入者纳税多,它可以起到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作用。第二,对垄断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措施。这一措施可以增加垄断资本积累,刺激经济增长。第三,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优惠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扶持需要大力发展的部门和地区经济,抑制某些部门生产的增长。第四,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总量调节措施。通过减税可以刺激积累增长、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通过增税,可以抑制投资和消费。

3、财政支出政策主要包括三种措施:第一,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这项措施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增减,从而调节市场。第二,增减社会福利开支。这项措施可以增减社会购买力。第三,增减政府直接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津贴补助、各种价格补贴、各项事业费用开支等。这项措施可以引起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或减少。▲当经济过热或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答:

1、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

2、当经济过热(经济过于膨胀)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第一,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增税手段,抑制投资,减少个人收入从而减少个人消费,抑制需求膨胀。第二,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减少财政支出,抑制社会需求,从而把过热的经济降下来。

3、经济不景气(经济疲软)时,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第一,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减免税等手段,刺激投资,增加个人收入从而刺激个人消费,扩张整个需求。第二,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增加财政支出,直接扩大社会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复苏。▲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

1、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5、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6、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7、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答:

1、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就是商品的国际价值,它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它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一国获得国际比较利益,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第一,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第二,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第三,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可见,只要以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以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取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际比较利益。▲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对于输入国和输出国及劳动者本人各有什么影响?答:

1、对劳动力输入国来说,资本主义企业从中获得了科技人才、熟练技术工人和青壮年劳动者,尤其是从加重剥削外来移民中榨取大量超额利润,同时也造成对本国劳动者的压力,加重业已存在的就业难题。

2、对劳动了输出国来说,劳动力受雇于外国资本会带来向本国传递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获取外汇收入等好处,但劳动力外流也会使国家损失了优秀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3、对向外国流动的劳动者本身来说,作为输入国的外来移民要忍受比当地劳动者更重的剥削,并且在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生活待遇等方面受到歧视。▲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后果是什么?答:

1、资本输出是指一国的资本走出国门输往国外。

2、资本输出有生产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两种形式。

3、资本输出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要从输出国和输入国两方面来看:第一,从资本输出国看,一方面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和利息;另一方面,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对输出国经济也有消极作用,它可以使本国投资幅度下降、国内经济停止和失业问题加重。第二,从主要使输入国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以往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和资本的输入,一方面推动了他们内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成分的发展;另一方面,本国资源被掠夺、广大劳动人民遭受剥削。现在,有自主权的各个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中,尽管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如果有正确的引进外资的政策,就可以使本国得到所需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如何?答: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经济按所有制性质来划分,可分为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公有经济占主体,它包括两种形式,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有私有经济(含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外资经济。此外,还有在上述各种所有制联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混合经济,如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属于公有经济。▲简述股份制的性质及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作用。答:

1、股份制是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形式。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股份制企业的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如果企业由国家或集体控股,企业就具有鲜明的公有性。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2、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政企分开、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从而使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二,能广泛筹集社会资金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从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和国有资本的运用效率。第三,母公司通过掌握控股权支配子公司,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第四,职工持有本企业的股票,有利于将职工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办好企业的积极性。▲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答:

1、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是因为市场经济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2、市场经济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其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积极效益。其三,市场机制能激励创新。▲论述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

1、市场经济不反映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它可以存在于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之中,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

2、在社会主义社会,广泛存在社会分工,生产者都是彼此独立的,因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是同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它反映商品经济的性质。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市场,他们必须根据市场来决定和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其利益也只能通过市场才能实现。

3、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激励创新。

4、从几百年的世界历史看,市场经济推动了迅速发展,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的必然。近代史表明,自然经济因其封闭、保守而发展缓慢无法同市场经济比拟;两种经济运行机制表明,计划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两者缺一不可,排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缺乏生机和活力,没有生命力;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市场化改革每前进一步,都释放出推动经济发展的能量,给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上优于计划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法人制度。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企业法人制度,简言之,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经营权(法人财产权),在对所有者承担责任的前提下,能够独立支配企业财产。二是有限责任制度。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使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有限责任制度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只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二是当企业破产清偿债务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三是科学的组织制度。现代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来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家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应如何培养和造就企业家队伍?答:

1、企业家就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

2、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企业法人权利和责任的人格化代表,掌握着支配企业供产销、人才物的权利。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企业经济行为是否合理、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企业的存亡兴衰。只有德才兼备的合格的企业家,才能担当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任。

3、要培养和造就合格的企业家队伍,首先要搭建让企业家得以施展才能的市场竞争舞台。其次,要从各方面创造条件激励企业家,提高企业家的素质。▲现代流通方式主要有哪些?答:

1、流通方式的创新是将信息技术引进流通领域而进行的。现代流通方式的显著特点是,把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紧密连接起来,使生产企业和最终消费者及用户信息畅通,实行全过程服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率。

2、需大力发展的几种现代流通方式是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试说明我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

1、量度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

2、我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必要性在于:第一,现在我国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和人均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有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逐步赶上并最终超过它们。第二,我国人民现在的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质量比较差。只有实现经济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较快地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第三,我国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也难以解决。

3、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在于:第一,资源条件比较有利。(可以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积累的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制度条件良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为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根本性条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大推动力。第三,国际条件有利。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为我国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如何?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答:

1、经济效益,就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

2、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首先,速度和效益是统一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本身就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其次,速度和效益又存在着不一致性,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是同一指标(产量或产值)在动态上的比较,而经济效益则是资金占用、成本耗费与有用生产成果的比较。经济增长速度快,可能伴随资金占用多、耗费大、产品积压,经济效益差。

3、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答:

1、按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一种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2、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同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技术条件相联系的。在不发达阶段,工业基础比较落后,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低,经济增长以粗放型为主难以避免。当经济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经济增长则是以集约型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是经济不发达阶段转变发达阶段的重要标志。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在于:第一,与粗放型增长方式相比,集约型经济增长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资源。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缓解资源有限与经济增长对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二,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所生产的经济效益大不相同。与粗放型增长方式相比,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生产率来实现的,因而经济效益比较高。利用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能够较快地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三,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生产质量和档次,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总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根本途径。▲ 为什么要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如何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答:

1、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在国民收入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

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是为了满足以下各项社会需要:其一,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其二,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其三,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其四,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其五,调节经济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

3、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工具,是国家财政以及税收、信贷、利息、保险费、价格等经济杠杆。财政通过参与初次分配,取得预算收入;财政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通过预算支出来进行的。各种经济杠杆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答:

1、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

2、国家、企业、个人三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国家为了履行社会管理者的职能和宏观经济调节者的职能,需要掌握一部分国民收入;企业要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有积累,需要掌握一定收入;个人为了维持和改善生活,需要取得并增加收入。但三者之间又是有矛盾的。国家分得少,财政就会入不敷出;企业分得少了,就会缺乏自我发展能力;个人分得少了;生活就不能改善。

3、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的原则,就是三者兼顾,而不是片面地只顾某一方面。▲如何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特别是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实行税利分流有什么好处?答:

1、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特别是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要求实行税利分流的分配方式。税利分流,就是企业将盈利的一部分以税收的形式上交国家,税后利润留给企业。

2、实行税利分流的好处是:第一,从分配关系上使国家两种职能分离。这是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的必要条件。第二,实行税利分流,从分配关系上使企业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第三,与税利分流的同时实行税后还贷,有利于健全企业的约束机制,有利于保证完成国家税收。▲如何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答:

1、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主义是指城乡居民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包括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投资是指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的投资资金。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进行技术改造,用于增加学校、医院、文化和体育场所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

3、在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和投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消费是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劳动再生产的需要。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投资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则是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有利于将来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质量。但消费和投资又存在着矛盾。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投资的国民收入多了,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就少了,反之亦然。

4、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关系的原则是两者都要兼顾,即在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要使消费和投资都有所增加。▲什么是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是什么?答:

1、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对各类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演进,消费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其一,生存资料(首先是食品)消费比重将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重将上升。其二,物质产品的消费比重将下降,生活服务的消费的比重将上升。其三,人们消费的消费品和生活服务的质量将不断提高,价值高、档次高的商品将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群众的消费范围。▲社会主义现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是什么?答: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实际上就是要回答:为什么在按劳动贡献分配之外,还要让其他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的分配。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的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要求。第二,是生产要素的作用决定的。▲社会保险有哪些主要特征?答:

1、社会保险是生活保障体系的最基本的内容,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

2、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社会保险是一项非盈利性的福利事业。第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全体人民。第三,社会保险有政府主办。第四,社会保险水平直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我国应采取什么对策?答:

1、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无所不包的和充分发展的经济国际化状态,它是在经济国际化基础上形成的,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即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国外市场和学习科学管理的机会。总之,带来加快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演进的机会。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在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提高出了挑战,即它带来的是不均等的竞争机会,使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4、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是大于挑战的。我国应当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机遇,迅速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赶超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挑战,既要顺应潮流,又要循序渐进,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努力减少负面影响。▲引进技术的作用和原则是什么?答:

1、引进技术主要有以下作用:第一,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第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是不平横的,各国之间有必要进行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对于经济、文化、技术落后的国家来说,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更为必要。第三,代价比较小,而受益比较大。通过从国外引进技术,可以节省研究时间和经费,使本国生产有较高的起点,并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培养科技队伍,迅速提高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

2、引进技术的原则是:第一,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为此,要使引进的技术符合和兼顾先进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第二,要将引进与独创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必须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答:

1、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在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下,各部门、各地区、各经济主体之间,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都相互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整体。要使国民经济在总体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国家就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第二,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机制能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各自独立,其行为的直接目的是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因而不可避免会产生盲目性,与国民经济的整体需要、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和矛盾。因此,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引导市场经济协调发展,弥补市场机制不足,政府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简要说明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答: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增加就业。第三,稳定物价。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的实现:

1、促进经济增长是指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只有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了,宏观经济才能正常进行,经济增长才能顺利实现。

2、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增长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才有加快发展的可能,对劳动力的需求才能有较快的增加。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经济增长率确定、提高就业弹性,也可以增加就业量。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4、国际收支平衡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动用外汇储备,引进外资,必要时还可以动用黄金,让本国货币贬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有哪些?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运用计划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1、计划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仍然是调控经济的一种必要手段。国家计划总体上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指导性计划,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很小。通过国家的指导性计划,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和行动方案,为各部门、各地区和所有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活动指明方向,为运用其他手段调节经济提供依据。

2、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也称为经济杠杆。国家用来调节经济手段不具有强制性,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主要是通过影向人们的经济利益,来诱导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手段主要有财政手段、金融手段和汇率手段。

3、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德 法律主要是经济法,即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平等性的特点。主要包括一下内容:第一,调节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第二,调节对外经济关系。第三,维护经济秩序。

4、行政手段。调节经济的行政手段是指国家依靠行政组织系统,通过发布命令、决议、规定、指示等方式,直接指挥和干预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纵向性、直接性时效性的特点。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国家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是必要的,但运用行政手段应有合理的范围和限度,同时应提高运用行政手段的科学性,保证行政手段的使用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最新电大人力资源网络试题及答案 篇二

A.物流评价 B.物流实施 C.物流监督 D.物流计划 2.物流标准化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

A.统一性 B.可靠性 C.实用性 D.经济性 3.库存管理可划分为原料燃料、辅助材料、1中间产品和()管理。

A.物品损坏率 B.库存结构 C.正点运输率 D.成品库存 4.在买方市场上,供应链的中心是由生产者向消费者倾斜的,()就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

A.市场营销 B.客户管理 C.供应商管理 D.生产管理 5.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最大利用()的资源。

A.所有贸易伙伴 B.第一个贸易伙伴 C.第二贸易伙伴 D.合作双方 6.物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而物流效率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的水平。

A.物流信息化 B.物流网络化 C.物流现代化 D.物流普及化 7.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目标是实现()。

A.产供销一体化 B.仓库管理 C.运输管理 D.交易成本低 8.物流管理组织涉及物流技术、()技术两大技术环境。

A.生产组织 B.物流工作 C.防止灾害 D.流通加工 9.()是指卖方只要将货物在指定的地点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并办理了出口清关手续,即完成交货. A.FCA B.FAS C.CFR D.CPT 10.国外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

A.研究物流发展方向 B.考虑国际卫生环节 C.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 D.分析网络技术运用 11.一笔物资的流通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的商流活动,另一方面是它的()。

A.生产活动 B.消费活动 C.物流活动 D.流通活动 12.库存管理可划分为原料燃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和()管理。

A.物品损坏率 B.库存结构 C.正点运输率 D.成品库存 13.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相互衔接是通过()予以沟通和实现的。

A.信息 B.线路 C.结点 D.物流中心 14.销售物流的起点,一般情况下是生产企业的(),经过分销物流,完成长距离、干线的物流活动,再经过配送完成市内和区域范围的物流活动,到达企业、商业用户或最终消费者。

A.生产车间 B.运输车辆 C.原材料仓库 D.产成品仓库 15.现代科学技术对灾害的防止和救援提供了许多可以选择的手段,如海上呼救和救援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等,目的是()。

A.防止灾害 B.防止生物的质变 C.防止腐蚀 D.防止霉变 16.()类型的电子商务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平台,使卖方可以主动提供商品上网拍卖,而买方可以自行选择商品进行竞价。

A.B to B B.B to C C.B to G D.C to C 17.在买方市场上,供应链的中心是由生产者向消费者倾斜的,()就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

A.市场营销 B.客户管理 C.供应商管理 D.生产管理 18.到岸价格包括货价、运费、()及其他劳务费用。

A.保险费 B.关税 C.消费税 D.管理费 19.无船承运商的英文缩写是()。

A.NVOCC B.NOVCC C.NCCOV D.NCOVC 20.为了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最优,必须对所有的物流要素进行()。

A.协调 B.集成 C.调控 D.集中 21.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所在是()。

A.物流数量 B.物流种类 c.物流信息 D.物流管理 22.包装材料与技术涉及包装成本与(),这是一个效益背反问题。

A.包装效应 B.包装模数 C.包装外形 D.包装物品 23.介于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之间的一种物流结点是()。

A.物流枢纽 B.物流中心 c.物流信息 D.物流企业 24.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最大利用()的资源。. A.所有贸易伙伴 B.第一个贸易伙伴 c.第二贸易伙伴 D.合作双方 25.实体产品物流网络和()网络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物流网络。

A.物流需求 B.物流信息 C.物流供给 D.物流技术 26.物流服务目标中的质量指标包括物流工作质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A.物流风险 B.物流价格 C.物流收益 D.物流系统 27.()类型的电子商务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平台,使卖方可以主动提供商品上网拍卖,而买方可以自行选择商品进行竞价。

A.B to B B.B to C C.B to G D.C to C 28.在采用装运地或装运港交货条件而主要运费已付的情况下,采用的国际贸易术语是()。

A.E组术语 B.F组术语 c.c组术语 D.D组术语 29.与厂商供货和销售相关的国际惯例是()。

A.海牙规则 B.国际卫生条例 c.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D.铁路装卸作业标准 30.国际物流是世界范围内一种超越国界的物流方式,是全球()的必然组成部分。

A.一体化 B.供应链 C.物流网络 D.信息网络 31.哈佛大学的A。D。钱德勒教授于1977年提出了()的概念,强调了追求从生产到流通的速度而带来的经济性。

A.速度经济 B.时间效用 C.区域经济 D.空间效用 32.第一个利润源的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第二个利润的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第三个利润源则主要挖掘生产力要素中(),与此同时又挖掘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潜力。

A.人的潜力 B.运输工具 C.劳动工具的潜力 D.网络的利用 33.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最大利用()的资源。

A.所有贸易伙伴 B.第一个贸易伙伴 C.第二贸易伙伴 D.合作双方 34.第三方物流是一种具有()契约性质的综合物流服务。

A.时点 B.短期 C.中期 D.长期 35.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尽量实现流通加工的()。

A.最优配置 B.最好配送 C.最快运输 D.最有效方法 36.目前在我国()仓库占主要成分。

A.综合性 B.储存型 C.转运型 D.流通型 37.()是指卖方只要将货物在指定的地点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并办理了出口清关手续,即完成交货。

A.FCA B.FAS C.CFR D.CPT 38.到岸价格包括货价、运费、()及其他劳务费用。

A.保险费 B.关税 C.消费税 D.管理费 39.为了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最优,必须对所有的物流要素进行()。

A.集成 B.协调 C.调控 D.集中 40.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进行(),使经济活动的各个功能环节运行顺畅。

A.管理 B.协调 C.调控 D.整合 41.物流产业对物流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新装备工具出现的诱导作用被称为()。

A.后向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乘数效应 42.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所在是()。

A.物流数量 B.物流种类 C.物流信息 D.物流管理 43.物流中心的上游是()。

A.批发商 B.配送中心 C.工厂 D.零售商 44.按包装的作用分类,可以分为商业包装和()。

A.消费包装 B.工业包装 C.内部包装 D.外部包装 45.物流企业把自己的智能和资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而把非核心领域()给其他专业企业。

A.内包 B.外包 C.归口 D.并购 46.()类型的电子商务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平台,使卖方可以主动提供商品上网拍卖,而买方可以自行选择商品进行竞价。

A.B to B B.B to C C.B to G D.C to C 47.影响物流管理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有物流战略、物流规模和()。

A.物流技术 B.物流运输 C.物品流通 D.商业流通 48.物流服务目标质量指标包括物流工作质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A.物流风险 B.物流价格 C.物流收益 D.物流系统 49.国际物流是世界范围内一种超越国界的物流方式,是全球()的必然组成部分。

A.一体化 B.供应链 C.物流网络 D.信息网络 50.纵向物流联盟是处于流通渠道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通过相互协调,形成合作性、共同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即()。

A.供应链物流联盟 B.内部联盟 C.外部联盟 D.第三方物流联盟 51.物流早期发展的价值体现主要在()方面。

A.经济价值 B.军事后勤 C.生产消费 D.商品流通 52.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

A.生产领域 B.流通领域 C.消费领域 D.人力领域 53.配送与送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

A.理货 B.备货 C.存货 D.运货 54.物流企业,严格意义上讲是指()。

A.第一方物流企业和第二方物流企业 B.第二方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 C.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第四方物流企业 D.第一方物流企业和第四方物流企业 55.()类型的电子商务是最早而且最为典型的应用。

A.B to B B.B to C C.B to G D.C to C 56.物流服务质量是物流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因为物流业有极强的服务性质,物流业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57.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最大利用()的资源。

A.所有贸易伙伴 B.第一个贸易伙伴 C.第二贸易伙伴 D.合作双方 58.物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而物流效率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的水平。

A.物流信息化 B.物流网络化 C.物流现代化 D.物流普及化 59.与厂商供货和销售相关的国际惯例是()。

A.海牙规则 B.国际卫生条例 C.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D.铁路装卸作业标准 60.为了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最优,必须对所有的物流要素进行()。

A.集成 B.协调 C.调控 D.集中 二、多项选择题 1.物流结点的功能包括()。

A.衔接功能 B.信息功能 C.管理功能 D.流通功能 2.物流学这种综合学科的出现,是()的必然要求。

A.现代大生产 B.生产资料供应 C.库存管理 D.大流通 3.废弃物按照物理形态分类,可以分为()。

A.固体废弃物 B.液体废弃物 C.气体废弃物 D.生活废弃物 4.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包括()。

A.信息化 B.自动化 C.网络化 D.智能化 5.物流活动可以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因此才有所谓()之分。

A.企业物流 B.国内物流 C.地区物流 D.全球物流 6.由()构成的区域性物流网络形成地区发展的“点…轴”开发效应。

A.物流中心 B.物流管理 C.物流基础设施线路 D.交通运输系统 7.装卸合理化的主要目标是()。

A.节省时间 B.机械装卸 C.节约劳动力 D.降低装卸成本 8.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A.商流 B.物流 C.信息流 D.资金流 9.加强物流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A.建立物流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 B.积极引进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技术,提高物流质量管理水平 C.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D.企业应根据质量管理环境来确定质量管理措施 10.物流法规是一个相关法规的集合体,具有()等特点。

A.单一性 B.广泛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11.物流标准化要遵循的原则有:简化和()。

A.系列化 B.通用化 c.组合化 D.统一化 12.第四方物流的主要功能有()。

A.供应链管理功能 B.运输一体化功能 C.供应链再造功能 D.专业技术功能 13.企业废弃物按照物理形态可分为()。

A.固体废弃物 B.液体废弃物 c.气体废弃物 D.生活废弃物 14.库存管理可划分为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管理。

A.生产计划 B.库存结构 c.中间产品 D.成品库存 15.大陆桥运输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A.物流风险小,时间保证程度高 B.资金周转速度慢,成本低 c.简化作业手续 D.物流速度快 16.理货是配送的一项重要内容,理货包括货物()等项经济活动。

A.运输 B.分拣 C.配货 D.包装 17.第四方物流的基本功能有()。

A.运输一体化功能 B.供应链管理功能 C.仓储一体化功能 D.供应链再造功能 18.物流网络设计是整个物流规划的起点,网络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A.审计顾客服务水平B.确定目标基准 C.设计渠道 D.设计网络构架 19.绿色物流的内涵包括()。

A.共生型物流 B.低熵型、循环型物流 C.资源节约型物流 D.综合型物流 20.国际物流的基本活动包括()。

A.运输活动 B.配送活动 C.包装、装卸、信息 D.保管和流通加工 21.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A.加工和配送结合 B.加工和生产结合 C.加工与配套相结合 D.避免盲目设置流通加工 22.供应物流系统由()所组成。

A.采购 B.生产资料供应 C.仓储、库存管理 D.装卸、搬运 23.第四方物流的主要功能有()。

A.供应链管理功能 B.运输一体化功能 C.供应链再造功能 D.专业技术功能 24.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 B.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 C.物流评价阶段的管理 D.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 25.国际物流的发展背景主要有()。

A.经济全球化 B.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C.全球供应链一体化 D.国际标准化的推广 26.物流从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可划分为()两类。

A.宏观物流 B.微观物流 C.企业物流 D.生产物流 27.装卸合理化的主要目标是()。

A.节省时间 B.机械装卸 C.节约劳动力 D.降低装卸成本 28.引起物流业务外包的动因有()。

A.对核心业务的专注 B.对规模经济的追求 C.对风险共担理念的实践 D.降低和控制运营成本的要求 29.电子商务物流是门交叉性学科,它主要涉及的学科知识有(A.物流理论 B.电子商务理论 C.现代管理方法 D.经济学 30.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A.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B.储存对环境的影响 C.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D.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三、判断题(√)1.组织国际物流必需正确选择运输方式和管理组织方式。

(×)2.采购量多,价格就便宜,所以采购越多越好。

(×)3.配送中心的上游是物流枢纽,下游是零售店或最终消费者。

(√)4.实体产品物流网络和非实体物流网络(主要指物流信息网络)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物流网络。

(×)5.物流活动是伴随着企业的投入一产出而发生的。

(×)6.从供应链管理的内涵来看,供应链管理只是一种管理理念。

(×)7.全面防震包装方法是指外包装全部用防震材料填满进行防震的包装方法。

(√)8.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

(√)9.集成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

(√)10.总体上看,物流活动中所涉及的法律面非常广泛,有关的法律、法规、公约在内容上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11.物流从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可划分为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12.流通加工不仅是对生产加工的代替,而且是一种补充和完善。

(√)13.物流冰山说是说明物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潜力。

(√)14.供应物流因不同企业、不同供应环节和不同的供应链而有所区别,这个区别就使企业的供应物流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模式。

(×)15.第四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的进化和发展,第三方物流比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技巧更复杂。

(×)16.为了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内的部分企业必须克服它们各自的功能障碍,采取一种流程的方法。

(×)17.电子商务的协调性在于它能规范事务处理的工作流程,将各种事务的处理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8.商品检验对保护卖方的利益是十分重要的。

(√)19.运输中承运人因拥有不同的运输工具,而从事不同运输方式的经营,在国内受到国内法律法规的制约,在国外要遵守国际公约的规定和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

(√)20.当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大潮日益席卷整个世界的时候,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协同化、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1.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剩余,就开始有了多余产品的储存和交换,这些可以说是最早期的物流形式。

(×)22.物流联结多个生产企业和用户,随需求、供应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但从长期看是稳定的。

(√)23.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就是整合力的竞争,系统整合是现代物流的必然趋势。

(√)24.企业在决定是否将物流外包前,应深入分析内部物流状况,探讨物流是否为其核心能力,能否为企业带来外部战略利益。

(√)25.“先进先出”是一种有效的保证被储物存期不至过长的方式,是储存管理的准则。

(×)26.从供应链管理的内涵来看,供应链管理只是一种管理理念。

(×)27.企业内物流管理的成功实施必然以成功的供应链管理战略为基础。

(×)28.商品检验对保护卖方的利益是十分重要的。

(×)29.物流活动按照其发生的逻辑顺序分类便于分析物流各阶段的成本发生情况,比较适用于专业物流企业或综合性物流部门的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

(√)30.企业将传统印刷订单搬到网站上作为网上订货单,其实这是错误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物流订货业务必须进行相应的系统设计与信息处理,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它为物流服务。

(×)31.物流中的“物”是指有形的实体产品。

(√)32.降低物流费用比增加销售额相对要容易些。

(√)33.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占绝大部分,所以,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流通时间的缩短有决定性的作用。

(×)34.如果把企业物流看成是一个微观物流系统,这个系统就无法再划分为若干物流子系统。

(√)35.现代企业越来越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即那些企业独自掌握的、能够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的业务,而把没有竞争力或者很平常的业务或者本企业不擅长的业务外包 出去。

(×)36.为了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内的部分企业必须克服它们各自的功能障碍,采取一种流程的方法。

(√)37.电子商务为物流业创造了一个虚拟运动空间,改变了物流的传统模式。

(×)38.在订单跟踪管理中,不允许客户查询订单、处理订单的最新状态以及有关订单的其他问题。

(×)39.国际多式联运是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单一运输方式。

(√)40.物流法规是一个相关法规的集合体,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41.物流联结多个生产企业和用户,随需求、供应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但从长期看是稳定的。

(√)42.“物流是一片森林而非一棵棵树木”。

(√)43.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占绝大部分,所以,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流通时间的缩短有决定性的作用。

(×)44.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环节众多,涉及面广,许多环节之间还存在“效益背反”现象,因此不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物流规划。

(×)45.第四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的进化和发展,不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技巧更复杂。

(×)46.电子商务下企业成本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信息沟通为保证。

(×)47.物流活动按照其发生的逻辑顺序分类便于分析物流各阶段的成本发生情况,比较适用于专业物流企业或综合性物流部门的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

(√)48.在采用装运地、装运港交货条件而主要运费已付的情况下,应采用C组术语。

(×)49.海上承运人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并可以享受责任限制的权利,承运人任何想要解除自己的基本义务或降低损失赔偿的最低标准的做法都是有效的。

(√)50.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就是整合力的竞争,系统整合是现代物流的必然趋势。

(√)51.物流学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不再孤立地、局部地考查物流活动,而能够更全面地、更系统地、更广泛地研究和观察总体的物流活动。

(√)52.物流是一片森林而非一棵棵树木。

(×)53.配送中心的上游是物流枢纽,下游是零售店或最终消费者。

(×)54.产品是无形的,服务是有形的。管理人员可为有形的产品确定精确的规格,采用量化标准,衡量产品的质量。

(√)55.“先进先出”是一种有效的保证被储物存期不至过长的方式,是储存管理的准则。

(√)56.在现代物流系统中,每一个结点都是物流信息的结点。

(√)57.物流质量管理的关键点之一就是突出强调“预防为主”、“事前控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质量管理原则。

(×)58.商品检验对保护卖方的利益是十分重要的。

(√)59.EXW是卖方承担责任最小的术语。

(√)60.当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大潮日益席卷整个世界的时候,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协同化、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四、名词配伍 题一:

1.(E)是指按照相关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相关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运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2.(B)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表现为物流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3.(A)是指企业为保证本身生产的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

4.(C)是指经过长期的国际实践形成的习惯性规范,成文的惯例由某些国际组织或商业团体制订,各方可加以自由引用,自愿受其约束,属于非强制性规范。

5.(D)是指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A.供应物流 B.物流成本 C.国际惯例 D.物流 E.国际多式联运 题二:

1.(D)是指主要挖掘生产力要素中劳动工具的潜力,同时也挖掘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潜力和创造高额利润的能力。专指物流领域创造的价值。

2.(A)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

3.(E)是指世界范围内一种超越国界的物流方式,是全球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也是全球供应链的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它来实现。

4.(C)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表现为物流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5.(B)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流活动。

A.物流 B.生产物流 C.物流成本 D.第三个利润源 E.国际物流 题三:

1.(B)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方式。

2.(C)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分割、计量、组装、商品检验等一系列简单作业的总称。

3.(D)是指“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使某件事物可在适当的时间被得到而创造的价值。

4.(E)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5.(A)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A.供应链管理 B.虚拟物流 C.流通加工 D.时间价值 E.配送 题四:

1.(D)是指供应链的集成者、整合者和管理者。主要通过对物流资源、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的整合和管理,提出物流全程的方案设计、实施办法和解决途径。它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的进化和发展,比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技巧更复杂。

2.(A)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

3.(E)是指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

4.(C)是指同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就物流管理达成协调、统一运营的机制。

5.(B)是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是指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

A.效益背反 B.物流一体化 C.横向物流联盟 D.第四方物流 E.供应链 题五:

1.(E)是指通过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从而向循环型物流转变。

2.(B)是指相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

3.(A)是指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实体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4.(C)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5.(D)是指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通过货币实现的。具体的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A.销售物流 B.物流企业 C.供应链管理 D.商流 E.绿色物流 题六:

1.(B)是指“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

2.(A)又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仅存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通过程中。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分割、计量、组装、商品检验等一系列简单作业的总称。

3.(E)是指对物流网络系统发展进行的能动有序的计划设计,是为了更加高效地进行物流活动,同时,它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方向。

4.(C)是指科学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手段,以质量为中心,对物流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包括保证和提高物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各项工作。

5.(D)是指通过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从而向循环型物流转变。

A.流通加工 B.时间价值 C.物流质量管理 D.绿色物流 E.物流网络规划 五、筒答与论述题 1.简述第四方物流的基本功能。(10分)答:(1)第四方物流是供应链的集成者、整合者和管理者,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的进化和发展,但比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技巧更复杂。(2分)(2)第四方物流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8分)第一,供应链管理功能,即管理从货主(托运人)到用户(顾客)的供应全过程;

第二,运输一体化功能,即负责管理运输公司、物流公司之间在业务操作上的衔接与协调问题;

第三,供应链再造功能,即根据货主(托运人)在供应链战略上的要求,及时改变或调整战略战术,使其经常高效率地运作。

2.请结合我国实际谈谈物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存在哪些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5分)答:(1)物流的运输、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储存、装卸搬运等活动都涉及到对环境的影响。(2 分)主要表现如下:

①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交通运输业中,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覆盖面广,然而汽车运输存在许多影响环境与生态的问题。如汽车排放的尾气含有大量有害气体。此外,交通运输产生的大量噪声和交通事故等,都对环境与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2分)②储存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品、危险品等的储存,如果保管不善或方法不当,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危害。(2分)③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在物流过程中,包装起着保护商品和方便储运及消费等作用。但如果包装选材不合理或设计不当,会导致商品破损变形、变质,从而破坏环境。同时,废弃包装物本身已成为环境的最重要污染源之一。(2分)④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流通加工过程会产生废水、废料、废气及噪声,对环境产生危害。而且,流通加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生产分散、技术简单,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难度较大,如果处理不当,对城乡环境和居民生活会产生直接影响。(2分)(2)结合实际分析。(5分)3.请举例说明在储存合理化的实施中,ABC分类管理的主要内容。(10分)答:(1)ABC分类管理方法就是将储存的物资按重要程度分为特别重要的物资(A类物资),一般重要的物资(B类物资)和不重要的物资(C类物资)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的级别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5分)(2)ABC分析是实施储存合理化的基础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解决各类的结构关系、储存量、重点管理、技术措施等合理化问题。(2分)(3)举例说明。(3分)4.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一种趋势,现代物流已成为各个国家货物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采购和网络化配销的一项重要增值服务。物流的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的无缝结合已成为现代物流需求的首要目标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请结合实际谈谈虚拟物流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答:(1)虚拟物流的基本含义(2分)(2)面临的主要问题(10分)①信息与通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信息通讯系统的全球化、网络化进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带给一些国家和跨国企业新的思考和探讨。

②国际物流标准化还有待进一步统一和规范。标准化是工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现代物流虚拟化发展的基础。

③虚拟组织整合上的难度。虚拟组织整合过程中的不协调以及被整合的实体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一致,很有可能会影响虚拟物流企业的一体化整合和标准化服务。

④从事现代物流虚拟管理或是智慧性运筹管理的人才严重匮乏。物流虚拟化需要更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要求他们专业性强、知识面广,特别要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统一指挥调度能力。

⑤虚拟物流组织的运作风险问题。由于虚拟物流并没有改变各节点企业在市场中的独立法人属性,也没有消除其潜在的利益冲突,因此,虚拟物流也给各联盟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问题。

(3)结合实际分析。(3分)5.简述物流成本的构成。(10分)答:(1)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表现为物流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不同类型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理解有所不同。(2分)(2)物流成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5分)①人工费用。为物流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支出的费用。

②作业消耗。物流作业过程的各种物质消耗。

③物品损耗。物品在运输、装卸搬运、储存等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合理损耗。

④利息支出。用于各种物流环节占有银行贷款的利息支付等。

⑤管理费用。组织、控制物流活动的各种费用。

(3)管理和决策上的成本概念与财务会计上的成本概念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从财务会计部门取得的物流成本资料不能直接用于成本控制和管理,需要适当调整。(3分)6.2015年将是互联网经济下的中国经济全面革新的一年,有人提出,在移动互联、4G信息通路的推动下,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单一的物流信息化项目建设已经走向末路开放式云服务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将逐步成为主流。对此,请结合实际谈谈物流信息对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作用。(15分)答:(1)物流信息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把物流涉及企业的各种具体活动综合起来,加强整体的综合能力;

(2分)(2)通过物流信息可以增强和用户各方面的协调和沟通,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便捷全面的信息服务,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分)(3)物流信息起到了“中枢神经功能”和“支持保障功能”的作用。因为信息流经收集、传递后,成为决策依据,对物流活动起到了指挥、协调、支持的作用。(4分)(4)物流信息的动态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对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2分)(5)结合实际分析。(5分)7.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请你结合实际谈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10分)答:(1)发展绿色物流(2分)(2)发展绿色物流的主要途径(5分)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

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降低排放和减弱噪音)等;

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形成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三是重视民间组织倡导的绿色物流对策;

四是企业的自律行为;

五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3)结合实际分析(3分)8.有业内专家表示,“未来网络零售将显现新变化、实体与网络零售将加快融合,零售企业应更加注重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由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处在商业领域同一供应链上的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只有相互协同作战,信息充分共享,才有可能获得竞争的优势。为此,请结合实际谈谈能否说“未来的竞争不是门店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如何更好地实施供应链管理,结成供应链战略联盟。(15分)答:(1)未来的竞争不是门店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2分)(2)如何更好的实施供应链管理,结成供应链战略联盟。(10分)①分析企业当前所处的供应链;

(1分)②进行供应链比较;

(1分)③供应链再造;

(1分)④供应商的考察和评价;

(1分)⑤结成供应链战略联盟:一是达成一致观念;

二是建立相互间的信任;

三是确立共同目标和行动计划。(3分)⑥建立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

(1分)⑦供应链管理开始运转;

(1分)⑧绩效评价。(1分)(3)结合实际分析。(3分)9.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已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请你结合实际谈谈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15分)答:(1)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实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流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物流的全球化。丽物流标准的不统一性正成为物流中的一个难题,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桎梏。因此,制定统一的标准成为物流进步的重要一环。(3分)(2)只有实现了物流标准化,才能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国际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衔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分)(3)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分)①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

②物流标准化是物流产品的质量保证;

③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

④物流标准化是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

⑤物流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

(4)结合实际分析(4分)10.请结合物流学概论第三章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0分)(1)物流活动的范围和影响力是否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变迁不断得以扩展?(1分)答:物流活动的范围和影响力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变迁不断得以扩展。

(2)物流活动的范围会因为企业的不同类型而有所不同吗?(1分)答:物流活动的范围会因为企业的不同类型而有所不同。

(3)现代物流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物流活动,请介绍物流基本活动的主要内容。(8分)答:现代物流基本活动主要有:采购、储存、包装、装卸搬运、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

请简单介绍其活动的主要内容。

11.请你举例说明应该如何选择运输手段?(10分)答:(1)在选择运输手段时,第一要考虑运输物品的种类;

第二要考虑运输量;

第三要考虑运输 距离;

第四要考虑运输时间;

第五要考虑运输费用。此外,还要考虑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发生。(6分)(2)举例说明。(4分)12.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对此,请结合实际谈谈对废弃物有哪些处理方式及如何加强对废弃物物流的管理?(15分)答:(1)废弃物有哪些处理方式:(8分)①废弃物掩埋。大多数企业对企业产生的最终废弃物,是在政府规定的规划地区,利用原有的废弃坑塘或用人工挖掘出的深坑,将其运来、倒人,表面用好土掩埋。

②垃圾焚烧。是在一定地区用高温焚毁垃圾。

③垃圾堆放。在远离城市地区的沟、坑、塘、谷中,选择合适位置直接倒垃圾,也是一种物流方式。这种方式物流距离较远,但垃圾无需再处理,通过自然净化作用使垃圾逐渐沉降风化,是低成本的处置方式。

④净化处理加工。是对垃圾(废水、废物)进行净化处理,以减少对环境危害的物流方式。

3.最新电大人力资源网络试题及答案 篇三

形考任务5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目1

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选择一项:

题目2

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控制功能。

选择一项:

题目3

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软约束性的特性。

选择一项:

题目4

行政组织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

选择一项:

题目5

行政组织绩效就是指的行政组织活动的成果。

选择一项:

题目6

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

选择一项:

题目7

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手段。

选择一项:

题目8

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选择一项:

题目9

组织变革不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因为要考虑到组织的稳定。

选择一项:

题目10

组织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烈文。

选择一项:

题目11

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T训练小组”。

选择一项:

题目12

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发展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布莱克和默顿。

选择一项:

题目13

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结构、人员和任务四个因素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为利维特。

选择一项:

题目14

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系统变革模式。

选择一项:

题目15

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渐进式变革模式。

选择一项:

题目16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指出:“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

选择一项:

题目17

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知识成为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

选择一项:

题目18

组织理论家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认为,未来的组织将更趋向于动态和灵活。

选择一项:

题目19

战略管理的核心是问题管理。

选择一项:

题目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科技运用于行政组织的管理,建立“节约型政府”已经成为各国的一个普遍趋势。

选择一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目21

根据其在行政组织中所占有的地位,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精神文化

B.亚文化

C.先进文化

D.主文化

题目22

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_______方向迈进。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服务型文化

B.参与型文化

C.法治型文化

D.开放型文化

题目23

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除了内部的管理绩效,主要还包括: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社会绩效

B.政治绩效

C.经济绩效

D.文化绩效

题目24

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监控绩效

B.反馈绩效

C.计划绩效

D.评价绩效

题目25

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考评标度

B.考评标志

C.考评对象

D.考评要素

题目26

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是: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目标一致性

B.差异性

C.可测性

D.独立性

题目27

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内部环境因素

B.经济诱因

C.利益诱因

D.外部环境因素

题目28

对组织管理和变革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特殊工作环境

B.内部环境因素

C.一般环境因素

D.系统环境因素

题目29

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利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有: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任务

B.技术

C.结构

D.人员

题目30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授权

B.分权

C.独权

D.集权

题目31

罗宾·斯特克兹于1972年提出情境变革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根据这种不同组合,他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变革型态: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指导性变革

B.合作性变革

C.自然性变革

D.计划性变革

题目32

组织变革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反馈

B.执行

C.评估

D.诊断

题目33

心理学家勒温(K.Lewin)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再冻结”

B.“解冻”

C.“适应”

D.“改变”

题目34

根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为: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心理上的抵制

B.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

C.组织本身的阻力

D.社会的原因

题目35

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调查反馈法

B.工作分析法

C.职位期望技术

D.统计法

题目36

组织中的工作和绩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以行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职工事业发展计划辅导

B.敏感性训练

C.团队建设

D.过程咨询

题目37

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工作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案为: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工作轮换

B.工作简单化

C.工作丰富化

D.工作扩大化

题目38

由于团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较常用的团队建设的方式或模式有: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目标建立模式

B.人际模式

C.问题分析模式

D.角色分析模式

题目39

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一般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组织程序

B.组织行为

C.信息与控制

D.组织结构

题目40

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知识的创新

B.知识的整合C.知识的转换

4.最新电大人力资源网络试题及答案 篇四

形考任务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题目1

行政学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选择一项:

A.政治学

B.法学

C.经济学

D.社会学

题目2

被认为是行政学开山鼻祖的是()。

选择一项:

A.B.C.D.题目3

()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

选择一项:

A.政府体制的改革

B.行政的适度集权化

C.法外调节

题目4

在“合理化—合法化组织”中,行使权威的基础是()。

选择一项:

A.先例

B.组织内部的规则

C.惯例

D.领导者个人的人格

题目5

在官僚制组织中,人员任用的根据不应是()。

选择一项:

A.学历

B.专业

C.能力

D.性别

题目6

泰勒认为,培训工人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是()的职责。

选择一项:

A.工人自己

B.管理者

C.政府

D.工会

题目7

法约尔指出()是培养管理能力的首要条件。

选择一项:

A.管理经验

B.管理教育

C.管理实践

D.管理天赋

题目8

()被誉为行政科学的奠基人。

选择一项:

A.威尔逊

B.怀特

C.沃尔多

D.法约尔

题目9

人们认为,如果说在美国只有一个人是行政管理的化身,那么这个人就是()。

选择一项:

A.古利克

B.杰佛逊

C.潘恩

D.威尔逊

题目10

组织成员对组织共同目标的()理解是指组织成员脱离了个人的立场而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客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

选择一项:

A.协作性

B.个人性

C.民主化

D.科学化

题目11

西蒙在行政行为研究上是以()为基本概念提出一组概念工具的。

选择一项:

A.计划

B.决策

C.组织

D.决定

题目12

在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出现之前,最有影响的政治和行政决策理论是()。

选择一项:

A.断续决策模式

B.理性决策模式

C.激进决策模式

D.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题目13

在《编制预算:预算过程的比较理论》一书中,他积极主张()。

选择一项:

A.经济理性

B.扣减工资

C.扣除奖金推进程序改革

D.修改宪法

题目14

麦格雷戈在下列哪部著作中,大胆地批评了他称之为“x理论”的人事管理传统理论?()

选择一项:

A.《企业的人性方面》

B.《行政学研究》

C.《政治与行政》

D.《行政学导论》

题目15

在沃尔多看来,强调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组织理论是()。

选择一项:

A.传统组织理论

B.新传统组织理论

C.现代组织理论

D.后现代组织理论

题目16

下列属于现代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的是()。

选择一项:

A.“互惠—重配”结构

B.“集市—有限市场”结构

C.“市场—企业”结构

D.“计划—政府”机构

题目17

1968年弗雷德里克森等一批年轻行政学者,在()召开会议,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行政学的发展趋势,进而形成了关于新公共行政学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研讨。

选择一项:

A.耶鲁大学

B.锡拉丘兹大学

C.哈佛大学

D.斯坦福大学

题目18

最早提出目标管理这一概念的是()。

选择一项:

A.泰勒

B.西蒙

C.厄威克

D.德鲁克

题目19

奎德认为执行分析主要考虑的是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选择一项:

A.人

B.环境

C.政治

D.组织

题目20

在布坎南看来,一旦发生公共生产低效率的问题,就应该从()上去寻找对策,以便从根本上减少政府的失败。

选择一项:

A.制度创新

B.降低预算

C.公务员培训

D.议员选举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题目21

韦伯将不同类型的组织区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正式组织

B.合理化—合法化组织

C.神秘化组织

D.传统组织

题目22

法约尔创立一般管理理论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管理是一种可应用于一切机构的独立活动

B.管理是可以教授的C.一个人在某机构内的地位愈高,管理活动愈加重要

D.管理只需要靠经验的积累

题目23

下列属于怀特所指出的公务员晋升职务根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领导综合判定后自由选择

B.具有职务晋升考试成绩

C.具有先进的工作资格

D.具有工作成绩或政绩

题目24

麦格雷戈提出参与式和协商式管理的实例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B.斯坎伦计划

C.通用电气公司

D.罗巴克公司

题目25

下列属于沃尔多对传统行政学批评内容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

B.传统组织理论的理性主义倾向

C.政治—行政二分法

D.传统行政学家所谓的行政“科学”主要依靠“事实的堆积”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题目26

行政管理作为一种专门以社会公共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社会管理活动,如同其他社会管理一样,仅仅是近代的产物。

选择一项:

题目27

威尔逊厘清了政治与行政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行政管理的运行方式和适用范围,从而为行政学研究后来的发展从研究对象上勾画出了一个初步的框架。

选择一项:

题目28

政治对行政的控制应当适用于针对广义的执行性机构,诸如司法、准司法、统计和半科学性质的政府机构也都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

选择一项:

题目29

在韦伯看来,官僚制促使人追求理性、合理化,把管理作为一种手段,但最后在合理化中丧失了自我,管理变成了目的本身。

选择一项:

题目30

在泰勒看来,在差别计件工资制度之下,虽然企业管理当局的工资支付增加了,但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大于工人工资提高的幅度,所以这一做法对雇主还是有利的。()

选择一项:

题目31

在法约尔看来,当时缺乏管理教育的原因在于缺少管理经验。

()

选择一项:

题目32

怀特的行政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行政官员风纪——即他所谓“官纪”问题的研究上。()

选择一项:

题目33

古利克采用了威尔逊关于应该构建一门行政科学的主题,认为这样一门科学应该建立在一些既可以应用于公共部门又能够应用于私人部门的基本原则之上。()

选择一项:

题目34

在巴纳德看来,组织是静态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基本不发生变化。

选择一项:

题目35

关于分权,西蒙特别强调组织决策要“适度”分权而不允许“绝对”分权,因为组织活动是集体的活动,要顺利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有一定的集中协调机制。

选择一项:

题目36

所谓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选择一项:

题目37

维尔达夫斯基认为,预算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契约。

选择一项:

题目38

维尔达夫斯基主要研究领域是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

选择一项:

题目39

麦格雷戈在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经理人员的职能》,提出了著名的Y理论。

选择一项:

题目40

沃尔多宣称效率本身不是价值,效率只有在自觉持有的价值观念框架内才是有用的概念。

选择一项:

题目41

里格斯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的经济、政治、行政等各个方面多少都有各自的范围,所以比较容易个别地抽离出来研究。

选择一项:

题目42

在新公共行政学看来,在行政组织中进行整合的目的在于建构一个有凝聚力、能够有效实现目

标的组织整体,并使其运行机制更有利于各种行政任务的完成。

选择一项:

题目43

在德鲁克看来,政府机构是“用经济活动所得的盈余来支付的服务性设施”,其管理的目的在于“出色的管制”。

选择一项:

题目44

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论,是运用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应用性学科。()

选择一项:

题目45

布坎南认为,如果要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需要在行政管理体制内部重新建立竞争结构。

选择一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你是以附件形式提交的答案,请在答题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46

简述新公共行政学动态、开放的组织观。

答:新公共行政学认为,行政组织中存在着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情感四种基本的运作过程:

(1)所谓分配过程是指新的公共行政必须关心分配形式,依据从公共行政项目中获得的效益来处理人的物质的和服务的分配问题,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是其最常用的方法。

(2)所谓整合过程是指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组织中成员的工作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员都可以视为

在该层级中扮演的角色,其各自的任务通过权威层级联系在一起。

(3)所谓边际交换过程是指行政组织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目标群体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

(4)所谓社会情感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情感训练的过程,它也可以被视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工具,还可以被视为一种技术。

题目47

古德诺主张如何使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

答:(1)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重要基础;

(2)行政的适度集权化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

(3)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解;

(4)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形考任务4

考核任务形式:阶段性学习测验

题型:小论文题。

样题:以“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20分)

答:

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分析

政府信任又称政治信任,一般定义为:

在政府或者政治系统运转过程中,与公民的期待的结果或者信念。在最高层面,政府信任是指公民对国家的态度。由于政治信任的多层次性,因此其可能是对特定任职者的态度,也可能是对现存制度的态度。根据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政府和公众之间委托和代理的关系

公众客行政权委托政府同时希望维持相应的权利和利益,而政府代理公众行使行政权利并通过履行相应的职能获得相关利益、因此政府的信任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之上,一旦政府无法满足公众的企望就会出现信任危机,从而导致两者之间原有的和谐关系破架。甚至威胁到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政府绩效视角,主要是通过对政府的表现进行评估。分析政府信任的原园即确定政府是否值得信任。个人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受到政府行政能力、经济总体政策执行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国外的研究中。将公众不信任政府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公款浪费严重、政策执行错误等原因。

政府绩效是影响政府政治信任程度的关键所在。政府绩效主要的参考标准是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行政结果、行政效益、行政效能,以及对政府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的管理能力进行研究。政府的绩效是政府执政能力的表现。主要分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是三个方面。从理论上分析。政府信任程度对政府工作的顺利运作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它也是政治

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城市居民中。首先城市居民将政府看作是一个统的整体。城市居民对地方政府的评价相对较高。对中央政府评价相对较低。虽然城市居民对中央政府的评价略低,这也体现出地方政府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作用和影响。表明了城市居民对政府信任的理性。政府的绩效能够有效提升政府的信任程度。通过政府决策的透明性。保法治国的执行力度、共富差距的改善情况、社会治安的管理情况。都会对政府信任程度有所加分,因此对于地方政府两言,城市居民的信任程度需求明显对政府绩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激化等多种民生问题,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未能得至有效的解决。这样不仅产重削弱了政府的执政能力,降低了行政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到国家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要求政府必须通过有效措施提升政府绩效,为国家转型提供必要的助力和保证。确保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企业庆典媒体采访稿下一篇:诉讼与仲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