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

2024-06-13

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共10篇)

1.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 篇一

高中语文必修2《采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学情

在学习本文之前,我们的学生也学习和阅读过很多诗歌,对于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接触却不多,高中生阅读《诗经》的也比较少,因此,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了解《诗经》的艺术特征,学会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我计划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通过学习《采薇》这首诗,使学生了解《诗经》艺术特征,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结构,以四言为主的基本句式等。2.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诗中作者的“忧伤”之情,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重点: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

四.说教法

教学方法有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理由是:学习古诗,应该使学生深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需要反复诵读才能感受;提问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为此,设置好的讨论题会成为我上好这节课的重点。

五.说过程(教学方法)

本课题共设一个课时。

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提起《诗经》,想必同学们都很熟悉,《诗经》中的爱情总是深深触动我们,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描写的却是生活中残酷的一面。在学习这首诗歌的过程中,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体会到一种不同的情感。

2.正式讲解课文之前,我会先让学生对这首诗歌有一个整体感知:

首先,简要介绍《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这样能够使对《诗经》,特别是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有初步的了解,这对之后分析《采薇》的诗歌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诵这首诗,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同时对诗歌的结构有一定的把握。还可以借此机会将全诗的重点字词串讲一遍。

最后,让学生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忧”。3.对诗歌进行全面的解析: 首先,明确《采薇》是一首战争诗,然后整首诗歌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3章,第二部分是4、5章,第三部分是第6章。

其次,诗歌的三个部分逐步进行讲解。全诗的讲解是以“士兵之忧”为线索。第一部分:串讲诗歌,让学生思考诗中的士兵为何而忧?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而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自然能引出诗歌的主题,也就是士兵的思乡情怀。然后,就是对此部分诗歌艺术的分析:诗歌以“采薇”起兴,使用重章叠句的手法,重章叠句的使用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渲染气氛,强化感情。这部分着重分析“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这三句诗中“作、柔、刚”这几个字的作用,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加深了士兵思念家乡的忧愁。

第二部分:串讲诗歌,延续第一部分的问题:诗中的士兵为何而忧?诗歌第二部分描写的辛苦奔波的军旅生活也是引起士兵忧愁的原因。通过对这部分诗歌内容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的主题,感受士兵的思乡情怀。

接着分析这部分诗歌艺术:描写士兵所过的军旅生活的情景,采用《诗经》中赋的手法。此部分要重点讲解的是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诗歌没有从正面描写作战的情况,而是通过对战马(四牡骙骙)和装备(象弭鱼服)的描写,间接透露战斗的激烈,战事频繁。

第三部分:这部分整首诗中要重点讲解的部分。串讲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诗人情感和诗歌创作艺术。特别是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情景交融艺术的赏析,此处采用提问法,请学生谈谈对这里情景交融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继而采用讨论法,提出思考题:诗歌前面的内容都极力表达士兵的思乡之苦,诗歌最后一节写士兵回到故乡,他怎么没有兴奋地奔回家中而是“行道迟迟”?回家应该是快乐的、兴奋的,为什么士兵在回家的路上却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进一步阐释诗人的创作情感,让学生体会这种描写的艺术。

进行思考讨论时,我将结合两首课外的诗歌启发同学进一步思考,一首是李频《渡汉江》,另一首是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通过这两首诗,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诗中所描写的那个士兵的处境,同时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手法赏析诗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最后,对整首诗歌进行简单的总结:《采薇》是一首战争诗,它主要表现的是士兵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倦。

2.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 篇二

华罗庚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罗庚》。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华罗庚》是粤教版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在内容上承续着“认识自我”而来。在确定自我意识的思考过程中,在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路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借鉴他人的成败教训。阅读学习传记作品有助于我们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较为细致深入地走进他人的生命世界,并由此反省自己,尝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过去,理性的分析自己的长短,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思考传主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了解不同的传记文体的特点,学会写传记文。

本文是高中必修二中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对高中生而言,“传记”是一种新文体,所以上好本课无论是对激发学生学习传记的热情,还是对提高其传记阅读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华罗庚》首先采用倒叙方法讲述了一个“伯乐识马”,接着按时间顺序为线索描述华罗庚的生活变迁和他的数学研究数学成就,同时还写到他的爱国情怀,表现出华罗庚作为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一个科学家所特有的一种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这篇传记采用时间顺序,勾勒出传主基本生命历程,非常清晰明白。在语言上,这篇课文继承了传记文学浅显易懂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和本文的结构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了解课文的文体特点,华罗庚的文体是他传,学习灵活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的写作手法。同学们体悟教科书所选的传记文中传主的精神品行和历史成就时,可以反观自我,可以评说他人,从而深化个人的思考,磨练自己的眼力。

3、局部探讨课文,体会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4、理解华罗庚努力学习奋力拼搏热爱祖国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初步学习写作人物传记。教学重点:华罗庚努力学习奋力拼搏热爱祖国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刚进入高中门槛,是新的开始。相比于初中,高中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大,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新学期的主要任务。最重要的是,此时学生大都怀有改善和提高的愿望,所以要注意语文课堂的浅显、生动,不可以给学生一个枯燥刻板的首因效应。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

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

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名人名篇,强化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

三、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预习任务要实在、不要太虚,其次,设置不同层级,保证学生完成基本要求外,让学生探一探摘到更高一点的果子,有助于激发学生达到更高要求的兴趣。)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第一个层次是阅读课文两遍,并标上段落号,把不会生字词的注音标上。完成第一层级,还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书籍的途径了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并做好读书笔记。

(二)单元导入(因为这是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所以最好整体上介绍本单元,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有大致了解。)

(三)简单介绍华罗庚、阅读全文,分析思路,把握文意:

全文可分成几部分?找出能大致表现每部分大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再加工,写出每部分的大意。

——全文分三部分。

(一)写华罗庚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

(二)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

(三)写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五、重点研讨:

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表现出来的叙述技巧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①倒叙(前言)。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②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③插叙表明自学生活艰苦和华罗庚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内容更加充实。

2、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课堂练习)——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④病后残废:献身数学,写出名作。

3、从第一部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4、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在书上划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有何好处? ——按地点和时间。多而不乱。

5、华罗庚为什么出国又回国? ——提示:为了提高自己,科学报国。

6、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①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②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③1979年华罗庚成功的西欧之行和他光荣地入党。

7、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8、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具体生动的说明和补充作用。

五、小结:(讨论)

从华罗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怎样的条件? ——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献身科学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善于交流和合作等。

六、作业:

3.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 篇三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

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以及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有氧呼吸过程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也须起主导、引导作用。所以本课利用直观教学手段,采用自主阅读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和学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阅读能力

五、说学法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迁移,对照学习。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引入本课课题

提问: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有哪些?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ATP在供能过程中起什么作用?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

回答:见教案,ATP合成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供的。呼吸作用是如何提供能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2、讲授新课:

(1)细胞的呼吸方式

提问: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样进行的呢?让学生说出细胞呼吸概念

回答: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学生自学实验,并回答课本92页的问题。

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2,在无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设问:原料是?在哪里?产物?能量去向?有机物是如何被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

引出有氧呼吸

(2) 有氧呼吸(给出一下表格,学生自学并完成,教师总结)

A反应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B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学生简述后,媒体展示场所及过程图解)

C能量变化:形式变化、转移率等

D概念

E、特点(与体外燃烧的区别)

列表总结有氧呼吸,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建立表格,教师投影展示部分表格

过程 场所 条件 反应物 反应产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3)无氧呼吸(给出一下表格,学生自学并完成,教师总结)

A反应式:

B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场所(学生简述后,媒体展示场所及过程图解)

C能量变化:形式变化、转移率

D概念

E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反应物 有机物 有机物

反应条件 需酶、氧气 需酶、缺氧

反应程度 彻底氧化分解 不彻底氧化分解

产物 CO2、H2O CO2、酒精或乳酸

产能多少 大量 少量

评价:欣赏性评价,对学生合作学习及成果表示肯定,指出不足,给出建议。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小组为单位,从课本95-96页“资料分析”中选取2-3个实例,讨论并分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了细胞呼吸的哪些方面?并再举一两例加以说明。要求准备简单的发言稿。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

做课本96页习题

4、板书设计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三、无氧呼吸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七、结束:

4.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说课稿 篇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贯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转变,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说课的内容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加速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也是本章最后一节。是运动和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是学生在以前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基础上一个较大的知识跨度,其在下一节讲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牛顿运动定律中,是联系力和运动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后来的机械振动、电磁场、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内容都涉及到,将为以后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奠定知识基础。同时,它又是一个较抽象的物理概念。

在前面四节的内容学生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理解了速度的概念,并认识了速度-时间图象,能判断物体速度起来越大或速度越来越慢情况下的速度图像。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物体运动学中运动的描述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材特点

教材用去繁就简的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起步后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思考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仿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这样就能顺应学生的理解水平,又在此概念上留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待学生日后深化。之后教材展示飞机起飞、迫击炮发射等具体的事例,要求学生了解“速度大”“速度变化大”和“速度变化快慢”含义的不同。同时,通过旁批提醒学生注意“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不同。然后借用速度图示法,分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用v—t图像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速度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教材设置的“思考与讨论”和“科学漫步”栏目的内容,在图像中认识变化率,可以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

3、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三者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准确的使用加速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在建立平均速度的基础上,参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学会用类比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作风,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中,感受研究问题的乐趣,养成分析物理概念的严谨态度和习惯;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由于学生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概念,加上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在加速和减速直线运动中,弄清楚加速度的方向是本节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迈上高中门槛的初中学生来讲,实在是太抽象!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运动有多快?其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

(1)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运动快慢的描述,初步体会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对于变化快慢也有感性的认识。

(2)学生所欠缺知识和能力: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在多数情况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运动了多少路程、位移、运动的快慢,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对于速度的快慢缺少感性认识;,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中是不会自发的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其次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在头脑中很难形成“加速度”的概念。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会用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目标。因此,巧用提问,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讨论和交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为了满足新课标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多元智能”理论,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类比法和讲授法:

1、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选用了(1)案例分析法:直观形象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3)探究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4)类比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5)讲授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类比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近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强调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快慢,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再谈比值定义法和极限思想;指明瞬时速度的矢量性,平均速度的矢量性,为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铺垫;

1、引入新课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用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有速度,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逐层深入,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视频1:播放城市中繁忙的交通夜景。(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是有快慢和方向的,即运动物体具有速度,速度有大小和方向)视频2:观察公路上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情况。(让学生知道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不同,即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视频3:观察火车进站的运动过程和运载火箭发射的运动过程。(让学生知道物体的速度是会变化的,速度变化是有快慢的)

然后再根据教材“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起步后的运动过程”这一实例,先让学生思考,谁的速度“增加”得比较快?分组讨论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

1、在速度变化量相同的情况下,时间用的越短,速度变化越快。结论

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再提出:如何比较时间不同、速度变化量不同的情况下,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引导学生类比描述时间不同、位移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从而引入新的物理量—加速度。

2、讲授新课

(1)加速度概念: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表示为a(2)类比: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即物体置变化快慢定义式; 加速度:描述速度的变化快慢 让学生猜想定义式:

让学生依照公式写出a的单位:m/s2读:米每二次方秒(3)什么是速度变化量

先介绍速度在一维坐标轴上的表示;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计算方法,再说明△v的计算。(4)加速度的方向 △v是矢量差,也是矢量。而t是标量,故a的方向与实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研究a的方向实际上是研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用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加速度方向的理解。(5)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设计实例进行探究:汽车加速、减速的不同情况。引领学生小结加速度和初速度方向的关系:速度增加,a与Vo方向相同;速度减小,a与Vo方向相反。

(6)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速度和加速度对初学者来说易混淆,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澄清。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加速度大则速度大,加速度小则速度小,加速度为0则速度为0,这三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②、加速度大则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小速度变化小,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化。这三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③、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有何特点? 师生互动解决以上问题。

3、课堂小结

①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科学概念,它不是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变化,加速度大,速度变化越快;反之,速度变化慢,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有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②加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是代数意义上的正负,直线运动中只有两个方向,可用正负表示,往后的应用中为避免出错,一般规定Vo为正向;

③只是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之一,加速度的大小不由三个量决定。

4、布置作业

课后的问题与练习

5.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 篇五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个框题的内容。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是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所以本课内容在知识的衔接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跨国公司。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2)能力目标:

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

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影响,认识到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

二、学情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本堂课恰恰是一堂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的课,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本校学生的特点是: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善于质疑,不爱求索,大多是死记硬背。所以,我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情境和问题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

2、学法:

通过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积极参与、体验、感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品质。真正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总设计思路]: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本课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图片信息以及视频,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热情。通过“我与全球化”、“我知全球化”和我迎全球化,把整个课本知识连接起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原因、表现、载体,进而重点讲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一)导入环节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你平时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

2、你知道哪些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畅销?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通过提问高中生熟知的国际品牌引发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思考,感受经济全球化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经济现象的能力。自然过渡到本课内容——《面对经济全球化》。

(二)新课教学环节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   【自学检测】:

找同学回答预习情况,ppt展示答案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学生可以在泛读全文中对自学指导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领会课程的知识脉络,学生标记下疑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桌间对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行交流、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合作探究能力,发挥集体智慧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一篇 我与经济全球化

 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第二篇 我知经济全球化 探究一:联想公司

设置两个情境:我通过多媒体播放情境一和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自主阅读和学生间的质疑、答疑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请你判断情景一中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想一想联想集团在全球内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什么?联想等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学生可以在泛读全文中对自学指导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领会课程的知识脉络,学生标记下疑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桌间对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行交流、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合作探究能力,发挥集体智慧在学习中的作用。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部分的内容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学生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就可以掌握。即便是有疑惑,通过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引导释疑完全可以解决。因此,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本课重点便迎刃而解。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过渡句: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乃至整个国际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感受一下。

创设情境,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播放视频《经济全球化》思考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方案一:让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讨论和展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展示出实际案例。

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想一想:

经济全球化一定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吗?

[设计意图]: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过渡句: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使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那么,在中国步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呢?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一下,面对经济全球化,习主席是怎么说的。4.面的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赢。

六、板书设计

1、从2007年到201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17万亿美元提高到24.33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

2、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9年的31年间,中国GDP增加了91倍,年均增长率高达 9.7%,是同一时期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3、“金砖四国”成为新兴的经济大国。近年来,“金砖四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发挥各自优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全球利益格局,其增长部分占世界经济增长近一半。2016年世界各国GDP前20位排名,发达国家11个,新兴经济体占9个,分别是中国、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印度、韩国、土耳其、波兰、沙特阿拉伯。

探究二

材料: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不平衡, 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地区是卢森堡.其人均GDP是$113,533,而最贫穷的国家的人均GDP是$216。据联合国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由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

问题: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1)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探究三;角色扮演

背景材料:2008年金融危机 PPT呈现场景

问题: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帮助工人回答记者最后的问题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4、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发展更加不平衡,发达国家财富不断增加,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在过去的30年间,全球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由5年前的10亿人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5、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国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地殃及他国。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最终必然会蔓延到政治和其他领域,带来收益分配方面的更大失衡,激化一些国家的社会矛盾。

[设疑探究]:经济全球化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快速发展,给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福音,是鲜花,是馅饼;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祸水,是凶猛的狼,是陷阱。根据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和书本知识感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通过主题辩论的方式进一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确定辩题:“经济全球化是馅饼还是陷阱”

由一名学生担任辩论赛主持人,将班级学生分成正反2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认真学习领会本节课的内容,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各选举一位代表,代表本小组进行辩论。

在辩论结束后,我又根据学生的思辩情况适当评价或讲解,这样做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让学生真正的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归纳出以下教学内容:(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机遇)(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挑战)(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4)经济全球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播放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简短视频。[设计意图]:

1、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加深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携手应对。

2、引导学生从国际社会的应对措施中借鉴有易于我国的办法,进而为下一环节的角色体验提供参考。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富有朝气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该怎么办?(学生分角色体验)

1、假如你是政府的外贸部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假如你是企业老总,你认为我国企业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3、我们现在只是一名高中学生,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设计意图]:

1、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应对经济全球化需要国家、企业和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做好。

2、学生可以通过多角度思考,扩展思维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的精讲点播突出了本课的难点。

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恰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启发、释疑的作用。

6.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 篇六

The content of my lesson is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2, Unit1.This unit is about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Today my lesson is the reading part of this unit.By studying of this text, I will help students to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 and motivate the Ss’ interest in some cultural relics in the world.At the same time, let the students learn how to give their opinions on protecting our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and rebuilding the lost cultural relics.(As we all know, reading belongs to the inpu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language learning.The input has great effect on output, such as speaking and writing.)Therefore, this lesson plays a great important part in this unit.In this lesson, I will mainly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is passage and practice some reading skills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nd so on.A、Teaching Aims According to the new standard curriculum and the syllabus(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and after study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I set the teaching aims from three dimensions: 1.Knowledge objects(语言目标: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1)the usage of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2)important sentence patterns

The amber which was selected had a beautiful yellow-brown color honey.It was also a treasure decorated with gold and jewels, which took the country’s best artists about ten years to make.……

2.Ability objects(技能目标:听,说,读,写)(1)After this lesson, the Ss have a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history of Amber Room

(2)Ss will be able to give their opinions on protecting and rebuilding lost cultural relics

(3)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especially their skimming and scanning ability.3.Emotion or moral objects(情感目标:兴趣,自信,合作,爱国,国际视野)(1)After completing the task, the Ss be more interested in cultural relics in the world.(2)Ss will have the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our cultural relics.B、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yllabus.The important points are the important new words and phrases such as amazing, design, decorate, belong to.The difficult points are how to get the main idea by scanning and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some difficult sentences.Part 2 Teaching Methods

As is known to us all, a good teaching method requires that the teacher should help Ss develop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For achieving these teaching aims,(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aims,)I will use 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Part 3 Teaching aids Part 4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Lead-in.(_____min)

Show the Ss some pictures of famous relics  Short video: http://video.sina.com.cn/v/b/84030851-1459554584.html  Purpose of my design:

(1)to catch Ss’ attention about the passage.(2)To motivate Ss’ interest in this text and cultural relics.Step 2.Pre-reading Task 1.(group work, min)Ask Ss to choose one of cultural relics in Zunyi, Guizhou Province, and present to the class

Task 2.(pair work

min)Have you ever seen a piece of amber?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they can surf on the internet)Purpose of my design:

(1)to ge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cultural relics in their hometown.(2)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amber by surfing the internet Step 3.While-reading Task 1.(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_____min)Skimming: The following five questions are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agraph in this passage.Please read it quickly and then match the sentences with the letters.Task 2.(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_____min)Scanning: Guide Ss to read the material carefully and take some important notes,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Task 3.(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_____min)Scanning: Ask Ss to read the material carefully and find out the correct answers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outline. Purpose of my design: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given material better by using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And proper competition can arouse the S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here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also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will be well trained Step 4.Post-reading Task 1.(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_____min)Discussion(group of 4): Is it worth rebuilding lost cultural relics such as the Amber Room or Yuan Ming Yuan in Beijing? Give your reasons.Step 5.Homework  Please write your discussion results into a piece of composition.Purpose of my design: Homework is so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for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they learned after class.It will check whether the Ss achieve the teaching aims.Part 5 Blackboard design

7.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 篇七

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8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学情分析

课标:关注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本条目要求学生关注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圆周运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强调圆周运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学生深入了解圆周运动的规律,这也体现了加强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的指导思想。

教材:《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一章的第八节,也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本节课是对本章圆周运动的总结,对下一章的万能有引力与航天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对圆周运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学生对于向心力来源还比较模糊,这样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迁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分析类似火车转弯等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明确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过程中向心力的来源;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

2、过程与方法:主要是通过受力分析,联系生活中典型的圆周运动的例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进行科学的推理与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明确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通过对离心运动利与弊的分析,使学生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理解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上,并且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和对临界问题的讨论和分析。

四、教法、学法

教法:以教师启发、引导的方式,运用讲授法、分析归纳法和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ppt演示文稿、图片,并辅以视频,使枯燥的知识能够形象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

学法: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笔推导、探究,教师起

辅助作用。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所以在进入新课前,我会先放一段视频,这段视频中包括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圆周运动的例子如转动的摩天轮、转弯的火车、过拱桥的汽车、杂技水流星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过程中向心力来自哪里”,以此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新课教学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几个实例的分析。

1、火车转弯问题

(1)由具体问题“火车转弯和直进时内外轨道所受压力有何不同”引入:带领同学共同计算,得出结论火车转弯时需要向心力,而平直前进时不需要,而这个向心力是由铁轨外轨的轮缘和铁轨之间互相挤压产生的弹力提供的。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挤压的后果是怎样的”,并鼓励学生找出解决方案

(3)由教师总结,结合视频具体分析解决方案

2、汽车过拱桥

(1)通过一张拱形桥的图片引入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多数桥都是拱形桥,而不是凹形桥?由此设疑引入实例2

(2)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析,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加以指导、总结

3、离心运动

(1)在分析了2个圆周运动实例后,提出问题“如果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失去了向心力会怎么样”,由此引出离心运动

(2)并且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讨论离心运动的利弊,得出结论

4、总结

最后,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最后教师再进行适当补充。

六、板书 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着重给学生做出规范的受力分析和解题示范,以及展示本节课主要内容。

尊重的各位评委老师,在我的整个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活动,通过学生活动打破学生对物理概念教学抽象、枯燥的认识,使之在体验中找到由抽象到直观、由枯燥变兴趣的突破口:通过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通过创设疑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也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8.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 篇八

第4节《细胞的癌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活动建议是“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因此本节安排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等内容。考虑到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已经让学生自己搜集与社会老龄化有关的问题的资料,本节不再安排资料搜集活动,而是改为“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 防癌”。

本节的“问题探讨”从学生熟悉的日光浴引入,让学生讨论晒太阳的利与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由此引入细胞癌变的学习。首先介绍什么是癌细胞;然后介绍癌细胞在形态、结构及增殖等方面与正常细胞的相异之处,即癌细胞的特征;再列举三类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并介绍致癌因子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入对“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的资料分析和讨论。虽然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说到癌症,人们都不寒而栗。但是经过漫长的与癌症作斗争的探索之路,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些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方法,不少癌症患者通过治疗而康复。本节最后一段,以昂扬向上的语调,表达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最终帮助人类攻克癌症,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本节知识与当今许多科技新进展热点问题都有紧密联系,因此能联系实际了解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也会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的积极性,也是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契机。因此,本节课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尤其重要。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网络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体会内因和外因对生命进程的影响等哲学思想。(2)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3)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致癌因子。

3.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教具准备

1.收集有关癌症的资料及相关的图片。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收集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2.检查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情境创设]

播放一个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的过程的动画。从动画中学生深刻认识到细胞是有一定寿命的,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人没有长生不老,细胞有长生不老吗?当今世界人们谈癌色变,患病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师生互动]

教师:提供自学讨论提纲和案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25~P127的内容,重新整理加工知识结构。(用PowerPoint演示)

1.什么是癌细胞?癌细胞有何独具的特征?

2.你认为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呢?根据下列案例分析是哪种致癌因子引起 癌

症?

(1)臭氧层破坏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

(2)日本长崎、广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原子弹爆炸影响,幸存居民经过29年的观察,发现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距离爆炸中心越近,发生率也越高。(3)我国西北地区居民冬季烧火炕取暖,有时臀部皮肤发生癌变形成所谓“炕癌”。(4)我国华北地区食管癌患者中有50%~73%有好热食的饮食习惯。

(5)

3、4-苯并芘是煤焦油的主要致癌成分,存在于吸烟时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等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近几年来,肺癌的发生率出现日益增加的趋势,可能与吸入的上述气体有关。

(6)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长期被放射线损伤,导致白血病。(7)人乳头瘤状病毒侵染人的生殖道,使人患上子宫癌。3.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呢?

4.怎样预防癌症呢?预防癌症与健康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呢?人类能否征服癌症吗? 学生:自学、分析案例、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整理。先学生发言,教师再用PowerPoint演示:

(一)什么是癌细胞

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形成了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二)癌细胞的特征(1)无限恶性增生。(2)形态结构异常。

(3)细胞膜异常,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容易分离扩散和转移。

(三)致癌因子(外因)

(1)物理因素:各种有害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和核辐射等)

9.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 篇九

一、教材分析

1、这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英语必修1,这套教材是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编写的,它以话题为主线,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真实的教学行为,它的语言教学理念是强调语言的运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习的策略,培养创新精神突出实践能力。

2、本节课是第一元的第二课时,中心话题是友谊。阅读(Reading)部分摘自《安妮日记》,讲述了犹太女孩安妮把日记作为朋友,倾诉自己内心感受的一段故事:二战中为躲避纳粹的迫害,她和家人不得不藏身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小阁楼里,不能于外界接触,周围又没有可以推心置腹,与之深谈的朋友。孤独之中她将日记作为朋友倾诉衷肠,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潜在对象的学情分析

高中生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初步完成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已不满足老师教材的简单重复与重现,同时自我意识增强,不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更渴望得到关注和赞赏。高一的新生应该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求知的欲望,特别经过了中考总复习和新课改理念的熏陶和实践,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运用的能力,具备了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基本技能。基于教学对象以上特点的思考,设计本课时,将以朋友的身份走近他们,用基础的语言启发他们,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整合处理,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以轻松谈话开始,以愉快的交流展开合作,以快乐的约定来结束本课。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的描述,结合高一学生实际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①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feeling, German, series, outdoors, crazy, nature, purpose, dare, entirely, power, trust, indoors, suffer, teenager, habit, situation, advise, editor, communicate

go through, set down, a series of, be crazy about, on purpose, in order to, face to face, according to,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join in, advise sb.on

重点句子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one evening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for once by myself,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2.通过skimming,careful reading,generalization,inference 等阅读技能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运用本课所学内容完成本文内容的改写。②情感与态度:

1.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对“朋友”和“友谊”有进一步的理解

2.了解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在感受外国文化的同时习得语言,更深刻的理解安妮当时的心情和为什么将日记视为自己的朋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③过程与方法:

通过question-answering, discussion, group work and pair work的形式,实现task-based teaching,促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并能有效交际,有效处理信息,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运用Scanning ,skimming and Detail reading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进一步加深对友谊的理解,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完成相关的活动任务,而本堂课的难点则是如何挖掘教材,加强文化教育和阅读技巧、学习策略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安排

a.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Tell us about your unusual friends.b.Do you often regard diary as your friend? Why or why not?

c.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heading and guess what the text might be about.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互动切入本课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引发学生发散思维、解读课题。

Play a piece of video and enable students learn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ory

Background

This is a true story.It took place in Amsterdam, Holland in the early 1940s after the German Nazis had occupied most of Europe.The Nazi Party ruled Germany from 1933 to 1945.One of their key policies was to kill all the Jews in Europe.If any persons known to be Jews were found, they would be sent to concentration camps farther east, mostly in Poland.Families were separated and transported in trains.For many days, they went without food, water, sanitation or fresh air.To avoid this terrible fate, some Jewish families went into hiding, often with the help of non-Jewish friends This diary was written during the time when Anne and her family moved to escape from being killed by Nazis.通过背景知识的呈现,让学生把已知的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历史背景融入英语课堂的学习,使学生在感受外国文化同时,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安妮当时的心境和将日记视为朋友的原因。

Try to collect the surface information of the story by filling in the following table The time of the story

The place of the story

The heroine of the story

Anne’s best friend

The length of time they hid away

The date of the diary

Reading method

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

让学生通过Scanning找出文章的基本信息,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有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略读和查读的能力。

In this part,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text for a second time and firstly do the exercise on the page 3 Ex1 and Ex 2.After that try to find the detail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ory by discussing and answer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is a true friend like in Anne’s opinion?

2.What is an ordinary diary like according to Anne? What about her diary?

3.Why was she so crazy about things to do with nature?

4.Why did she stay awake on purpose until very late one evening?

本活动一方面旨在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细节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理解作好铺垫。

Read the dairy again an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boldfaced words.Then discuss in groups the inside meanings of them.Then think of some other words or expressions to describe Anne’s feelings and thoughts.What do the boldfaced parts imply?

Words/phrases

What is implied :

natureoutdoorscrazydidn’t darethunderingentirelypower

通过语境加深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为下一节的language points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安妮的心境和文章的主题。通过小组讨论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团队意识。

Discuss some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questions in groups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textHow would you describe Anne’s feelings when she was looking out into the night sky? 2.What would you miss most if you went into hiding like Anne ?

Explain why?

通过debate考察学生对文章的全面整体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让深入思考的学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享受成就感,未知的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取信息和感想。通过假设情境引发思考,让学生能通过体验学习,感悟语境,实践语言,以达到强化学生语言意识,积累

语言经验的目的。

巩固练习,采用短文挖空的形式,让学生动笔书写。一方面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笔头掌握本文的重点单词和短语,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Homework

1.Prepare for the reading task on Page 44 and think about what different ways of showing friendship are in Hawaii

进一步加深对friendship和friend的理解,提高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

2.Suppose you are Anne, please write another diary to express yourself at that time about 100 words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考察他们对text的理解情况。

五、教学效果预没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从新课标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语言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学习方式等个性差异。设计任务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为出发点,相信学生通过参与本课教学活动,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发展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一、说课标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0.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钠说课稿 篇十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钠》是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节,包括钠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能为后面金属元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为“物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率”的学习提供丰富的金属的感知性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本节是金属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

2、教材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本节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金属钠的重要性质和保存方法,了解钠的主要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和相互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钠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敏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又具备了一定实验操作能力的具体情况,将教材中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的教学法施教。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取一些化学事实,通过思考、讨论、归纳出性质,这样的教学法能够把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把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求知的快乐,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而采用实验的方法对难点突破,能加深学生印象,记忆更加深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是大纲要求的四大能力之一。让学生做实验,目的是强化实验基本操作,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能见度。学生亲自用小刀切开一块金属钠,观察表面情况,然后将一块用于燃烧;另一块投入水中,并且滴入酚酞试液。钠燃烧的火焰是黄色的,非常美丽;钠与水反应非常剧烈,滴入酚酞试液后呈玫瑰色也非常美丽,这是可以提醒学生“美”无处不在,在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这时学生非常高兴和激动,此时提醒学生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学会正确观察事物的方法,深刻意识到实事求是、严禁治学才是科学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把思考题和实验中的观察要点制成幻灯片。

2、准备好学生实验用品:烧杯、Na、小刀、酚酞、镊子、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滤纸。这节课在实验中进行。

(二)、教学过程

1、从复习引入新课,让学生回忆初中学的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原子结构特点引入教学。导出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是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使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大体、初步的印象。明确这节课用实验验证上述推断。

2、检查学生实验操作的预习情况,钠的取用,镊子夹取,用小刀切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剩下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明确这节课要做的实验钠在氧气中燃烧,钠和水反应。

3、实验前再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强调由钠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熄灭,要用细沙。

4、实验阶段

具体做法是:将幻灯片上的思考题和实验观察要点给学生展示出来。

A、钠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观察要点:颜色、光泽、沉在水底还是浮在上面?是否熔化?硬还是软?

B、钠具有那些化学性质

观察要点:(1)在空气中,Na有何变化,受热后,又有怎样的变化,从火焰的颜色、生成物的颜色进行观察。

(2)与水反应时,钠静止不动吗?有声音吗?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现什么颜色,点燃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在学生明确了观察角度和要点后,让学生开始做实验,然后请同学回答观察到的现象,但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器官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些化学事实,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某些方面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对实验中自己没有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无法解释的问题,他们期待老师的讲解。

3、分析总结:最后按钠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钠的保存和用途进行总结。

①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熔点、密度、硬度

②钠的化学性质

4Na+O2=2Na2O2Na+O2=Na2O22Na+2H2O=2NaOH+H

2③钠的保存、用途

总结钠的保存方法,应紧密结合其性质,并提醒学生钠的保存方法及理由,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结合钠的性质来理解记忆,逐步克服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方法。在总结Na的用途时,指出强调Na、K合金在原子反应堆里作导热剂,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作用于社会的情感。

4、作业:教材49页1、2题,巩固教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四、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简洁明了。

整个版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中两部分用于书写教学提纲,右边部分用于举例子。

五、教学反思与讨论

上一篇:思念家乡的作文700字 思念故乡下一篇:英文祝贺升大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