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的感悟

2024-09-21

小班化教学的感悟(精选8篇)

1.小班化教学的感悟 篇一

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感悟

崔巍

随着农民工的不断流入城市,农村学校学生日益减少,原来上千学生的学校现在只有五百多学生了。所以,“小班化教学”早已毫无知觉的走进了我们的校园。正是学生数量减少,这就大大提高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流的密度,提高了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近距离交流已经成为小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总体来说小班化教学空间形式比较自由,师生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容易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尝试着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也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化的特点和优势,我主要采取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他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比如,在做实验的时候,我将学生以2人分为一小组,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人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也对这十来个小组能灵活的照顾,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小组之间的竞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及友善的激励竞争,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之间、学生间合作交往的主要形式,发展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在参与中学生自我表现,自主权利得到了应有的保障,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

在课堂上,我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结合我校特有的教学模式 “三步五环节”,在课前、课中、课后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不断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和学习的最佳方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组织一些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我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自始至终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加以引导调控,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服务,那些“遗忘的角落”的学生也不再孤独,不再被忽视。

在小班化教学实验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班级规模较大,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比较难,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学生之间交往的频率也较低。而在我们目前的小班化班级中,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教育资源条件得到改善,师生、生生交往的频

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动手操作机会也增多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间上,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老师个别辅导的机会也增多了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好个别指导。

三年多的小班化实验教学经验让我明白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小班化教育的资源和优势,努力去寻找和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使学生在小班教育中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目标顺利实现。如我所带的一个班才35个同学,在上一学期,绝大多数学生已完全适应“小班化”学习生活,班中也日益呈现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习气氛较浓,各项活动能积极参与,成绩进步较大。

总之,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作为学生的引路者,充分结合我校“三步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利用“小班化教学”的空前优势,争创高效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后继人才!

2.小班化教学的感悟 篇二

随着各班人数的减少,使得原本针对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得以面向学生个体,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的时候能更多地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掌握能力,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大班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一人,面对诸多学生,教师难免不能个个都照顾到。然而,虽然学生数量减少了,教学时间和空间没有变,但并不是教起来就一定轻松,教师研究学生的时间相对更加宽裕,辅导学生的任务就更加繁重。

一、关于预习

以往大班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能仅仅要求学生回家预习,通过课前检查或课堂提问来检查预习情况。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采用多种手段来促进、检测学生的预习。上课之前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修改教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具体制订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解决方案。

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大班教学中如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能顾此失彼,学生也不一定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因为小班人数少,分组教学教师能够兼顾,引导学生对有挑战性、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分组探讨,分组时可让一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也就是其他小组成员的“小老师”,让“小老师”带动每个组员进行探讨和研究。同时,课后也可以让“小老师”监督组员的作业及复习、预习。

我在10人左右的后进生班级中尝试这一教学方法,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好操作。我采取的模式是课堂练习加小组讨论,每个人负责做1~3道题目(题目各不相同),不仅仅要能找到正确答案,还要说明自己的思维过程,先做好自己题目的学生可以去帮助其他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向老师求助的机会,公布答案后有奖有罚。一开始,由于是后进生,对学习的热情不高,已经形成了“成绩不好—不想学习—成绩不好”的恶性循环,课堂上不动脑筋,等着老师或其他同学报答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在我的课堂练习中,最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开始和其他同学讨论问题,比如朱同学和张同学,我知道他们都不笨,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完全是因为对自己要求不高和懒惰,我改进了教学模式之后,他们俩人体现出了较高的思维分析能力。朱同学原本在课堂上一声不吭,一字不写,一动不动,现在不仅积极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甚至和我讨论题目,还能认真做好笔记,可惜之前的顽固不听课造成基础知识太薄弱,只能弄懂部分基础题,刚开始的回答都是错的,我笑说:朱同学真是我们班的宝贝,每次都能准确点出同学们易错的点,我们班缺了他还真不行。他听了这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之后的表现更加努力,这对他来讲,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张同学由于是个女孩子,老师的话还会听一点,但有喜欢上课偷偷睡觉的坏习惯。但在我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中,她不仅开动脑筋钻研自己负责的题目,还帮其他同学做题。她的基础比朱同学要好,所以,进步更大,并且再没发现她上课睡觉的现象。

三、关于个别辅导

上面说到小班化教学人数少,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来研究学生,也有充裕的时间来辅导个别学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辅导手段,面对面地进行辅导。不仅仅是学习上,还有生活上、心理上都能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不仅是课后的个别辅导,课堂上的个别辅导有助于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有莫大的帮助,使得实验课的开课率会有很大的提高。不过,小班化教学对学校的实验设施和教学设施有一些要求。

在我的小班化教学中,我鼓励孩子们互相提问题,鼓励孩子们针对自己负责的那几道题目向我求助。刚开始他们都不愿意来办公室提问题,我就每次主动叫一个同学来提问题,叫的次数多了,学生们就不会那么不好意思,并会主动跑来提题目了。

四、关于思想教育

班级小了,人数少了,教师有精力来研究每个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后进生,由于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全面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决不轻视和忽视他们,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鼓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保持振奋的精神和心理平衡。使学生坚信正常人大脑发育,因遗传而形成的差异是不大的,决定性因素是后天努力和勤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上面所说的不肯动脑的朱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王同学,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生,但物理成绩总是不及格,给人的感觉就是已经放弃了物理,我苦于找不到切入口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次物理考试,有一道非常复杂的电路图题目,全年级没几个人做对,他虽然总分不及格,但这道题的电路图却画对了。我抓住这个契机,给他加油鼓劲,从那时起他经常到办公室来问问题,也就是说他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了。

五、关于作业

班级人数少了,相对应的,教师批改作业的量也少了,所以可以使用针对性较强的分层作业。充裕的时间使得教师可以实施作业面批,加强个别辅导的力度,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小班化教学为学生的个人提高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摘要:<正>小班化教学在许多学校都得以实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班化教学将被更广泛采取。根据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各班人数的减少,使得原本针对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得以面向学生个体,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的时候能更多地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掌握能力,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

参考文献

3.小班化教学的感悟 篇三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坚持科研根植于教研的思想,本着整合、优化、实用、有效的原则,经过对“小班化教学”与“生态课堂”理论的提炼与重组,将学校关于小班化教学和生态课堂研究的两个课题进行整合,生成了一个新课题——“基于小班化教学模式研究,探寻小班教学的生态优势”,将教育生态观贯穿于小班化教学研究过程中,明确了小班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生态”。

一、生态课堂背景下的小班化教学的新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简单地用一种模式或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如何以小班化教学模式营造生态课堂,着力研究学生的学习,还课堂教学于本真?学校从小班化与生态课堂的联系上开展实践研究,从小班化教与学的方式转变着手,通过课堂组织形态、师生教与学组织形式、教与学活动方式的合理运用,努力建构生态小班教学模式。

(一)“取经”传道,初见新模

实验初期,我们经过对课题的研读解析,进一步明确小班、生态、个性、高效的界定,坚持科研理念引领方向。带着课题,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先后走进南京、西峡、东辽等地学习、模仿、创新和论证,在吸收“三疑三探”和“五元”教学模式精髓的同时,立足学校实际,予以传承、取舍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以“问题为主线、探究为手段、合作为平台、运用为目的”的“3+X”生态小班教学模式。

1. 模式界定。“3+X”的教学模式中,“3”即“疑、探、用”。

“疑”为质疑,创新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先导。教学中,我们追求以问题为主线的学本课堂,将“问题”嵌入课堂,鼓励学生敢想、敢问,为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抓手”。

“探”即探究,是学生主要运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引入合作学习、团队成长的理念,建立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它不同于以往的小组交流、讨论学习,而是一种有组织的团队学习。探究中,教师为流动指导员,各组由组长进行合作分工,追求“个体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用”也谓实践,根本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合起来,由浅入深、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再从中发现新问题并学习解决,让学习与实践相互促进,融会贯通,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X”,这是一个生态化设计,即立足班情、学情、生情、师情等予以创新和拓展,让师生不为模式所禁锢,彰显师生个性,使师生不必一味地陷入模式的框架之中,给师生足够的个性发展创新空间。

2. 模式特征。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3+X”的教学模式初步凸显了如下特性:

(1)自主性。该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师生教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学习不再是“教师教”的服从与配合,而是翻转课堂的传统路径,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融入“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变成了教与学的真正主人,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

(2)可操作性。该教学模式是在“以学定教”教学思想指导下而建立起来的,便于理解、把握和运用。它冲破了传统由“教”到“学”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转化为由“学”到“教”的“自下而上”的新的教学逻辑框架。

(3)参照性。该教学模式是基于小班教学而建立起来的,是处方性的,可以为教师作出指示,提供策略。但并不要求教师严格遵循和执行,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根据需要,创新出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让师生能够走出固化模式,在教学中实现“有模无痕”,乃至“无模无痕”的理想教学境界。

(二)探索实践,反思论证

研究中,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首先变革备课模式和教研模式,对“3+X”模式进行实践论证,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在观念、形式和手段上的突破与创新。

1. 变传统集备为主题集备。我们从实用主义出发,以生态小班教学模式研究为出发点,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可实施性建议、研讨和交流。以学科组为单位,采取“主题学习式、主题研究式、主题设计式”集体备课,努力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打破以往集备、教学、科研“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效整合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交流与学习。

2. 变单一教研为多元教研。本着参与式、互动式、实战式的校本教研理念,我们立足单一的校本教研模式向多元的校本教研模式转化,让校本教研更好地为教学改革与实践服务。

(1)丰富教研,植根于教学实践。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模式引路课与观摩课”,大学区“1+1”交流教师“优质传导课”、实验教师的“问题会诊课”,以及“每师一课”、“同课多轮”、“一课多上”等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将科研植根于教学实践,让科研更接地气。

(2)围绕课例,实施“平等对话”。教学中,我们发现青年教师往往会出现一些个性化问题,这种问题不具有共性,不能作为专题进行讨论。于是我们为青年教师开设了“与骨干教师对话”、“与教学校长和教导主任对话”、“与教研员对话”等课程。在这种自主交流和相互启发中,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开阔思路,引发思考,提高了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自设目标,自主跟踪研究。教师根据教学实践,针对自身优势和学生特点,自设小课题,进行自主研究。研究中可请工作伙伴帮助跟踪,小范围研讨。这样“以小见大”,将教科研落实于教师的自主研究中,有利于形成学校良好的教研风气。

二、生态课堂给小班化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目前,从教育生态的视角考量,很多小班化教育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改变。除了班级人数减少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将“大班”的教学思想直接套在了“小班”上,合作探究基本流于形式。而生态课堂构建引发而生的教育新形态,给我们的“小班”带来了新变化。

1. 教师角色的转变——讲师变同学。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居高临下的讲授者,而是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大小同学”的合作关系,形成新的学习共同体,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共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形成了真正意义上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生态关系。

2. 学习方式的变化——被动变自主。课堂中,我们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对话、问题发现、思维训练等学习方法,推广小组合作式的团队学习,促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自主权和主动权。

3. 学习资源的变化——匮乏变丰富。教师和教材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通过现代网络传媒、图书阅览等多种渠道,更容易、更快捷、更方便地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让学生的视域范围更加宽阔,学生相互之间也成为学习资源共享对象。

4. 学习评价的变化——单一变多元。纸质评价,现在依然是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小班中我们更加关注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及时评价,主要来自于小组、同伴、教师甚至是自我课堂评价,让评价更加开放、多元,更加突出个性化。

三、生态课堂构建中凸显小班化教学的新优势

(一)凸显环境与资源生态优势

小班人数一般为25人左右,学生数量的减少,就意味着生均所占空间的扩大,每个学生享有的教育资源也相对增多。据卫生部测试,小班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四五十人的教室,在宽敞的空间里学习、工作,师生的心境也会自然放松,自然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凸显教育教学生态优势

1. 师生互动增强化。实践证明,班级人数越多,师生间的情感纽带就越弱,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就越难。相反,小班人数少,学生得到教师关注机率会加大,受教育的时间和相互交往机会也会明显增多,师生感情也会更加密切。比较显性的优势就是小班学生的课堂发言率和教学参与率均优于大班,教师也更容易走进学生当中,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2. 有效学习充分化。学生自主探究是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对比中我们发现在一个学生数较多的课堂,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必需材料,在较短时间内组织学生探究是比较困难的,也难于展开和深入,甚至流于形式。而小班则不同,师生思维的开放程度、较大的学习空间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如他们或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或全班……去做阅读、实验、思考、讨论、游戏等多种探究活动,让探究活动更有效。

3. 因材施教有效化。相对于大班,小班教师的工作量也相对较轻,教师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教育更有针对性。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照顾“面”,而小班教学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关注“每一个”、“了解每一个”、“研究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让每个孩子都在教师的关注中个性得到充分释放,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4.小班化教学的反思 篇四

一、 环境设置要有特色,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首先,教室的环境设计要以适应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让教室变的不在是教室,让教室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场所、游戏场所、生活的场所,优化教室的空间,让学生的.课桌根据实际需要随意摆放,自由选择同桌和前后位,既可以是小组式的集中摆放,又可以是分散式的摆放,在空间的上使学生感觉到不受约束,有利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其次,把讲台设置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而不局限于孩子中间和孩子之外。让教室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讲台,因此教师应该没有讲桌,拓宽教师的活动范围。提倡把教师的办公桌搬到教室里来,放在不妨碍学生学习活动的地方,这样能增加学生和老师接触的时间,有利于教师进行个别教育和指导。再其次,从教室周围的安排上,要把墙壁变成展示学生劳动成果的展示台,学生的书画、壁报、作文都可以为学生做一展示。另外,墙壁上设计学生喜欢的图画,文字,让教室真正成为熏陶学生的知识乐园。地面要洁净,要适合学生坐爬的需要。其他电教、生活设施也要围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这一主导思想,让学生看着舒服,用着愉快。

二、 教学要有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创设“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探究教学”“分组教学”“参与教学”“分层教学”“合作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新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指导。

小班化教学创设“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的“互助、合作”实际活动,师生互动,不断的转换师生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最大限度使课堂教学走向开放,

这里应该特别注重小组合作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师给予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活动,互助活动,发挥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个别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尊重、激励学生,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加强课外实践,张扬学生的个性

5.小班化教学的感悟 篇五

---合隆镇战家小学 刘庆华 实验教师 时下,小组合作学习已逐步成为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在融洽师生和生生间的情感,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由于分组的随意、组织的散乱、参与的不均、关系处理的失衡等问题,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摆架子、走过场。那么,小班化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应做到“四个三”:

一、把握三个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其关键是在教学中学生有没有这样的需要,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作为教师,不能为了小组合作学习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一是把握个人无法完成的时机。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让学生独立统计1分钟内大真线洋头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录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反馈时主动提出一个人记录比较困难,要求能够小组合作。于是学生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客车……。分组后再一次统计数据胜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二是把握意见分歧的时机。现在的学生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出现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强,存在随风倒的现象。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如: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学生就出现两种算式,一部分学生从十位加起,一部分学生从个位加起,针对这个矛盾焦点,究竟哪一种是合理的,让学生小组开展争辩,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可见,意见不一时,采用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三是把握开放性问题的时机。“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每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出示8个一元、四个二元、一个五元,要求学生从中拿出8元钱,可以怎么拿?这时有的学生说可以拿8个一元,有的学生说可以拿四个二元等等,学生给出许多答案,师问:怎样才能把所有的答案都找出来,这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探讨怎样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即有序的寻找。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培养三种能力

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在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而开展的,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以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会切实有效的。为此,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思维机会,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合作交流才是有效合作。

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表现形式应该是语言的交流。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小组成员通过语言的表述,把自己的思路与方法跟其他同学沟通、交流,才能达到思维的共鸣。一个学生在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问题后,再让其他学生叙述一遍。通过这样反复的强化,从而有效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育学生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思想或知识,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在你讲话时,被别人打断,你会怎样想?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

三、建立三大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组织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交流、评价、竞争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建立交流机制。互动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是形成正确认知、发展思维的关键所在。应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具有向教师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发表不同见解、表达学习体验的机会。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给足学生的发言、补充、更正甚至辩论的时空,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通过交流互动,进一步内化知识,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归纳概括合理的结论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2、建立评价机制。“评价是一盏灯,能指明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采用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并形成以下几种长效机制:一是基础评价机制。即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地了解,为他们制定一个“水平线”。二是过程评价机制。即对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不失时机的进行恰当评价,并组织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三是成果评价机制。即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3、建立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两种观念入手,及时引入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一方面,从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入手,如经常性开展“最佳小组”评比活动,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另一方面,从强化“学习成员”的个体荣誉感入手,通过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助的局面。

四、处理三个关系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对集体负责,主动参与讨论学习,不能有消极等待或依赖小组其它成员的思维情绪。汇报学习成果时可采用“小组中心发言人”制,然后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中心发言人要组织组员讨论,认真听取小组成员的意见,做好整理汇报工作,在全班交流时应负责把小组意见表达完整准确。

2、处理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因为每个组内含有不同水平的学生,所以容易出现能力强的学生轻视能力弱的学生,自己抢着发言不听别人见解,而能力弱的学生因怕说错而引起同组同学的讥笑而不敢发言,从而使小组内出现垄断现象,所以应注意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是针对在小组中不同同学的自卑心理、骄傲心理、孤芳自赏心理等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二是当能力弱的学生有点滴进步时,给予大力表扬;三是采用轮换组长制度,促使每个成员都有展示自己才华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气氛。

6.小班化教学的利与弊 篇六

—假期授课有感

摘要:如今,在中国虽然大班化教学仍占主导性地位,但小班化教学也逐步的兴起,各地区也逐渐出现以小班化教学为主的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这个暑假,我和朋友在镇上招收了24个英语补习生,并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摸索教学方法,也充分地感受到了小班化教学的利与弊,也为以后教师工作提供借鉴,积累经验。

关键词:小班化 教育教学 利与弊 因材施教

经过一个多月的暑假授课,我不仅学习到了教师必备的教学教法,也了解到了小班化教学和大班化教学的本质区别。经过两周的教学,我们发现以平时上课形式的口头传授的大班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根本没有提高。而我们的补习班也因为招收的补习生本来就很少,刚好符合小班化教学的条件,所以,我们最终决定以小班化教学的方法进行接下来的教学。虽然,同学的成绩和学习兴趣有明显的提高,但我也发现了小班化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小班化教学的优点

1、因材施教

因为班级人比较少,老师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每位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通过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个性爱好、特长等,老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然而,在大班化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老师不可能了解每位学

生,所以,老师们一般都采用中等难度的教学方法,不能顾及到学习成绩优秀和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造成了师资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或不足。小班化教学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在不同方面的潜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技能不同来进行教育教学则能收获到较好的效果,这样使得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2、培优补差

在小班化教学的方法中,老师课堂上以及课后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一对一指导的机会更多,教师关注更多,提问机会更多,师生之间可以更直接并及时的交流学习上的问题,甚至作业老师都能一对一讲解,老师能够做到照顾好每一位同学,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老师更清楚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决定教学的进度。在小班化教学中,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能与老师交流讨论更深入的知识,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在老师仔细耐心的讲解下能更好的打牢基础,为学习更难的知识做好铺垫。而大班教学中,优等生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不会再更深入了学习,因为老师要兼顾很多同学没精力再去和他们一起探讨,而差等生老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老师也不会为极个别的同学而落下教学进度,他们学习信心不断下降,就越来越学不懂了,所以大班化教学的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小班化教学中,老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潜能,使班里各有差异的学生依据他们自身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都有所收获。

3、良好的学风和师生情感

小班化教学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学间交往的机会也增多,师生之间情感融洽,同学之间相处和睦。在这样的氛围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由于人数少,老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老师了解每个学生,爱护每个学生,帮助每个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大多数同学都有喜欢一位老师就喜欢他所教授的科目的趋向,良好的师生情感使每位同学都乐于投入学习活动。而良好的同学情谊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学风,大家都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奋斗,有利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班化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更多是朋友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增多,同学们身上的优缺点容易被老师发现。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同学们会继续保持并发扬自身的有点,积极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不管是学生的优点还是缺点,老师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促进每一个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小班化教学使学生有更多时间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再则,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用口头讲解,不太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扼杀了学生的潜能,不利于全面发展。而小班化教学给学生更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把大脑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操作活动结合起来,获得发展,提高课堂效率。小班化教学也为学生合作性学习提供了方便,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融入了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互动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小班化教学的缺点

虽然小班化教学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教学设备设施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限制性。再则,现有的教学模式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采用的口头传授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已植入中华人民的心底,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摈弃大班化教学,搞小班化教学。所以,小班化教学要在中国广泛使用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它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人口众多,学生人数也多,现目前,中国义务教育都还没有完全普及,而小班化教学要求一个班在30个人左右,明显加重了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负担。

再则,小班化教学虽然可以增加每位同学的课堂参与率,但是同时也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中国的教育侧重于应试教育,对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都有严格的要求,小班化教学的进度缓慢,要在限制的时间里使学生成绩提高是很困难的,同时也改变了小班化教学的方法和目的。

在我对24个学生的问卷调查中,78%的学生更希望学校进行小班化教学,但22%的学生认为,如果课堂都实行小班化教学的话,那么,期末他们绝对学不完课本上的内容。总而言之,小班化教学是有很多的优点,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全面发展都会有很大提高。但在中国,小班化教学具有局限性,适合局部地区和机构的教学,不适宜在短时间里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1】杨婷婷 季燕 《小班化教育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5第6期

【2】谭静《浅谈小班化英语教学的优势》

【3】韦文亮《浅析小班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教育理念》

附:调查表

1、你们班里有多少人? 答:

2、你们班里成绩好的和成绩很差的大概有多少人?

答:

3、你平时和老师交流得多吗? 答:

4、平时,你们老师大概一节课会抽多少人回答问题? 答:

5、你觉得在这样的小班里上课和在学校上课哪个更好? 答:

7.关于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尝试 篇七

一、在教室设计中体现小班化

小班化教学在我校已经开展一年了。如今, 走进六道小学小班化实验班, 再也看不见以往的“秧田式”座位格局, 而是依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座位格局, 如进行辨认活动采用的“U字型”, 进行实践操作采用的“品字型”, 进行游戏表演采用的“口字型”、“马蹄型”等等。同时, 在我们的课堂上, 同学们也可以安排老师的座位, 让老师聆听讨论、参与讨论。我校借“双高”普九工作的东风, 对小班化实验班进行了重新布置, 教室门前设计了体现小班化主题的班徽, 教室墙壁上布置了特色鲜明的班风、班歌、学风、班训及礼仪公约, 各班级根据本班情况制作了“小班化特色展示栏”, 包括特色主题、理念、宗旨、作品台等等。我校将现代化技术引入小班化课堂, 给实验班配置计算机、录音机、电子琴、可移动黑板以及书本配套教学软件, 建立学校网络, 开辟“小班化教学专栏”, 构建对外交流展示的平台。我校还多方面筹措资金, 在小班化实验班设置内设壁柜, 一生一柜, 用来放置学习用品。各教室根据本班特色设有图书角、艺术角、绿化角、展示栏, 使教室成为开放的、动态的、有生命的情境, 成为师生共学、共享、共赏的实验室。

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小班化

实验中, 我校的小班化课堂教学采取分组方式, 有的按学号分组, 有的按能力分组, 有的按兴趣分组, 从而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和分享。我校的小班化教学做到了六多:学生发言人数多, 实践机会多, 合作机会多, 接受个别辅导多, 获取反馈信息多, 得到认可和欣赏多。

我们以数学、语文为突破口, 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板块研究, 创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25”模式。即: (1) 班级人数不多于25人——使班级的规模与学生学习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2) 课外作业完成时间不多于25分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 师生课堂互动交往距离不多于25分米——使师生拉近距离, 融洽情感; (4) 学生课堂训练、动手探索研究时间不少于25分钟——使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5) 师生课堂有效互动不少于25次——面向全体学生, 加强师生互动。

各班依据教学的内容和教育活动的情况精心设计物件的摆设、板报内容以及区角文化:配合诗词诵读活动设计的“诗廊”, 为记录孩子成长而设计的“小脚印”, 为迎接奥运而摆设的“福娃”, 为弘扬个性而打造的“瞧瞧咱”专栏, 为激励学生而创设的“小小擂台”……

三、在课程整合中体现小班化

为了突出小班化教育实验的主阵地作用, 我们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自主学习研究”、“信息技术研究”、“实践性研究”和“多元评价研究”等实践工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积极进行课程整合, 将实验班的特色文化有机地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提高办学质量。比如:

快速识字——终身受益。将快速识字有机融入小班的语文阅读课改中, 提升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双语教学——英语童年。在实验班级的课堂上, 教师能说一些常用的英语口语, 师生逐步能用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

智力围棋——益智陶情。在实验班级设置开放式围棋竞技角, 课间、课外, 教师、学生都可以在围棋角对弈, 既弘扬国粹, 又开发智力, 可谓一举两得。

国学经典——陶冶情操。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背诵国学经典, 让背诵国学经典成为学生学习古诗的新方式, 让学生从古诗文化中吸取营养, 感悟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信息技术——点击快乐。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8.谈谈小班化英语的分层教学 篇八

关键词 小班化;英语教学;分层教学

本校是一所实施小班化教学形式的学校,关于自己本身在学校进行小班化以及分层教学的实施方面, 并且结合在英语小班化教学中的运用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与大班化教学相比, 小班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1.每个孩子都能受到平等的关注

在小班的课堂上,我们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有时是点名,有时是开火车,有时是在全班发言,有时是在小组讨论。一节课下来,多则能轮上六、七次,少则也有一、二次。在小班的课堂上,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在教室内巡回,增加与每一个孩子的接触;有更多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的作业,当堂面批,当场指导,既缩短了师生间的空间与心理距离,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

在小班的课堂上,我们精心设计问题,让孩子觉得这些问题单靠自己是难以完成的,迫切想和别人合作、讨论、交流。例如:英语课上,老师会精心设计一些教学情境,如在shopping centre买东西,同学们都会投入角色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班里人数少就会有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运用;又如,英语阅读课上进行课本剧的分角色表演;在英语复习,老师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轮流出题,再解答,孩子们合作的积极性高,合作的效果显著。

3.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当的评价

在小班的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多,小组合作竞争的机会多,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都能进行适当的评价。有时结合学生的发言给予不同的表扬,例如:Excellent. /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 You have got a wonderful idea.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每个学生都知道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让各层次的学生确立各自的奋斗目标。我在班上也尝试了这样的例子:

我先是把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天补习,每天都是设定任务给他们完成,看看谁的进步最快,并且每天临睡前都把补差的内容记起来,而住宿的同学也可以根据睡室安排选出一位成绩较好的组长,帮助其他舍友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每月评出那间睡室的成员的成绩进步最快,采用“一帮一、或一帮二”的方法。我尝试的过程中,也发现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发现他们在进步着,我把以上归纳几点:

(1)设组要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性格爱好、思维特点和英语基础等情况,把全班学生分为A、B、C组。A组学生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学习成绩优秀;B组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强,智力因素好,学习成绩不够稳定,但有一定的发展潜力;C组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缺乏自觉性,且英语成绩不理想。

(2)备课要分层。要根据本班的学生特点,要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各层次的巩固练习,提问内容和活动程序,尽量减小教材的坡度和学生的思维障碍。教案的书写也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灵活性,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例如:A组学生要求听说读写唱演评,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积欠;B组的学生要求听说读写唱演就可以;而C组的学生,教师首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做一些听说读唱演活动即可。

(3)授课要分层。教师要协调好课堂上各组间学生活动的有序交叉,做到一动一静,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条不紊的引导与指挥下,顺利地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对于A组学生,要给他们创造发挥的机会,使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对B组学生,要启发点拨,提示知道,寻求学习规律;对C组学生,教师要耐心扶持,或由A、B组学生结对帮助,哪怕是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也不放过,使他们尽快“脱贫”。这样A、B、C各类学生分别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和吃得了。

(4)练习反馈检测要分层。无论作业或者小测,也可以尝试分层。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遮掩可使A散装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组的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因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评价要分层。在形成性评价方面,要把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合作精神以及参与频率等情况, A、B组学生要求的标准高一些;对C组的“政策”适当放宽,发现式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在各类测试时,可以采用A、B、C卷,或一展卷中体现加试题的形式,从易到难依次排列,A组学生要求全做,B组和C组学生分别做到某一道题,也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同题不同分的办法,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不断学习,提高老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为尽快造就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除加强自身理论学习,认真开好每一周一次的教研会外,还虚心求教, 多学多看, 博采众长。总的来说,分层教学使教师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师生间信息反馈更迅速,更直接、更有利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大学新生迎新教师代表发言稿下一篇:青少年戴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