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特色介绍

2024-07-12

德育特色介绍(共12篇)

1.德育特色介绍 篇一

兴城市滨海经济区学校

一 德育工作特色主题:与爱同行 厚德弘善 共筑感恩中国梦

二 德育特色工作内涵:

(一)工作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国学经典元素”为校本课程、以“心怀仁爱感恩行善书香筑梦”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的立体多纬度的德育工作模式。

(二)工作理念:办学理念是以仁心待人、以仁心爱人,善行一生

德育理念是宽容仁爱,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

(三)学校精神: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知行统一

三 德育工作目标:心怀仁爱感恩行善书香筑梦

四 工作措施:

(一)将国学经典元素与学科课程相融合,用仁爱铸造中国之感恩梦。

(二)将国学经典元素与活动课程相融合,用仁爱铸造中国之艺术梦。

(三)将国学经典元素与环境课程相融合,用仁爱铸造中国之民族梦。

五 进度安排:

(一)(4月- 7月)品味国学经典,传承仁爱美德,创建书香校园。

(二)(209月- 7月)弘扬国学精粹,重铸教育之魂,创建和谐校园。

(三)(209月-年12月)继承国学文化,提升人文素质,创建仁爱校园。

六 预期成果:

1、初步形成具有“仁爱”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2、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仁爱教育师生评价体系。

3、在学校层面:使仁爱教育、感恩行为渗透到学校各个层面,形成学校“仁爱”教育文化圈。

4、学生层面:能够达到“人人向善、心怀仁爱”,善学习、善助人,感恩社会、感恩他人。

张语晴

2.德育特色介绍 篇二

几年来,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以改革为突破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确立“在道德建设中抓基础文明, 在基础文明中促道德建设”的德育工作思路, 通过德育体制创新、德育途径创新、德育内容创新, 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创新德育体制, 完善工作机制

几年来,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科学的德育工作体制, 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进行最优化控制。通过实践, 学校构建了由校长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党政工青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 并不断拓宽德育工作, 充分发展校外活动基地和关工委的作用, 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家庭、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形成了“学校无闲事, 事事教育人;学校无闲人, 人人教育人;学校无空地, 处处教育人”的德育机制。

二、创新德育新途径, 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目前, 德育工作已经由重视到向关注个体情感体验的方向发展。针对学校道德教育表浅化、知识化、孤立化、封闭化、僵硬化的特点, 我们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

(一) 规范育人, 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反复学习领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中学德育大纲》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等纲领性文件, 以纲要为指导, 以 《守则》 和《规范》 为依据, 制定了 《昌图一中礼仪规范》 《昌图一中德育达标周评比标准》, 由政教处负责落实, 每周对学生的纪律、卫生、间操、新风尚等进行考评。

(二) 环境育人,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优美整洁的物化环境和友善和谐的人际环境, 在无形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1.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学校开展了“把礼仪带进学校”的活动。在活动中, 师生积极建立“平等、民主、尊重”的关系, 倡导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交往。

2.创设美好的物化环境

校园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 良好的校园环境将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 校园环境建设不容忽视。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校实现了校园“四化”, 即绿化、香化、美化、净化。2005年, 我校新建6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2013年, 重新改建校门围墙;2014年, 学校新做了外墙保温并重新粉刷了三栋教学楼, 楼内走廊重新布置, 使走廊文化更符合德育特点, 体现环境育人。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一个崭新的一中展示在全体师生面前。

(三) 评价育人, 实行多元评价

传统的学生评价停留在学习成绩上, 如“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为此, 我校一直致力于学生品德评价的改革。

1.德育量化考核

学校创立了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表, 分为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待诸方面, 在自评、组评、班评、教师评的基础上为学生打分。

2.开展“十评”活动

我校的十评活动非常广泛, 如“优秀团员”“优秀班团干部”“学习标兵”“体育标兵”等等。可以说, 每一次活动, 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生,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四) 活动育人, 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我校实施德育工作543工程, 即“五每四好三大”。“五每”指学校每学年都召开法制交通安全报告会, 每学期都开展安全避险应急演练, 每个月都要做安全报告, 每个周班主任都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及校规校纪教育, 每一天都要有领导带班、保卫人员值班。“四好”指读好书、唱好歌、集好语、做好人。读好书:班班都有读书角, 规定每位学生都要写学习体会, 在班级装订成册。唱好歌:班班都要唱校歌, 班班都要唱班歌, 班班都要唱励志歌。集好语:每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座右铭, 每位学生至少收集20条名言警句, 在班级装订成册。做好人:做身心健康、活泼、富有朝气的学生。“三大”指社会大课堂实施工作。学校努力打造三个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一是辽宁盛德集团励志教育基地, 二是辽宁广合集团家乡美教育基地;三是辽宁曙光集团社会主义新农村体验基地。

三、创新德育内容, 使德育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在实践中“做”出来的。为此, 学校在工作实践中, 注重德育的选择, 使德育贴近学生心灵, 贴近学生生活。

(一) 注重德育选择, 使德育贴近学生的心灵

新时期, 青少年的思想多元化, 使德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 而是平等的探讨、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景的结合, 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把 《中学生守则》 解析成“五大教育”, 即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纪教育、人格教育、现代文明习惯教育;把 《中学日常行为规范》 解析成“五大行为习惯”, 即生活、学习、文化、劳动、社会。学校先后开展了“读书系列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二) 强化实验体验, 使德育贴近学生生活

学校是德育的小舞台。为了让学生体验服务社会的乐趣, 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的活动, 让学生走上街头, 清理周边的小广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创造灵感,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校在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期间开展了“我来设计节徽”的活动。社会是德育的大天地。学校每学年在七年级都组织军训, 开展远足活动, 培养学生恒 (意志坚定) 的品格;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 培养学生群 (乐群合作) 的品格;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 培养学生勤 (勤劳刻苦) 的品格。

为了使德育更贴近生活, 学校工委发起组织学生开展了“三别、四带、五无”活动和“四个时候”的教育活动。三别:向粗鲁告别, 向陋习告别, 向坏事告别;四带:把礼仪带进学校, 把微笑带给同学, 把孝敬带给父母, 把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地面无痰迹, 室内无纸屑, 桌凳无刻痕, 墙壁无脚印, 出言无脏话。“四个时候”的教育:访访祖辈小时候, 听听老师那时候, 比比自己这时候, 想想自己到时候。

多年来, 我校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怀指导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 重视并加强德育工作和德育管理。学校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学校”“辽宁省贯彻《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先进学校”“辽宁省政治学习先进集体”“铁岭市管理先进单位”“铁岭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铁岭市先进党总支”“铁岭市先进职工之家”“铁岭市先进团委”“铁岭市学术研究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3.反思“德育特色” 篇三

该如何看待这种倾向呢?

一、“德育特色”:能否成立

在我看来,“你有别人没有”才能称为特色,也就是说特色应该是一件事物所独有的特性。以此标准来衡量,德育是无法称特色的,因为德育是所有学校都必须进行的活动,不存在“你有别人没有”的可能。所有人都要吃饭,那么吃饭就不能成为一个人的特色;所有学校都要进行德育,那么德育就不能成为一所学校的特色,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德育特色校”。好像没听说某个学校标榜自己有“智育特色”,道理也在于智育是每所学校都要进行的活动。每所学校都要进行的德育和智育,水平当然会参差不齐,也就是说无论德育也好,智育也罢,不同的学校确有高下、优劣之分,而没有特色之别。说白了,每所学校都必须做的德育工作确有好、一般和不好之分,即有质量的低中高,但不能作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另外一所学校的特色。

德育不能作为一所学校的特色,并不否认某项特别的德育活动可以成为一所学校的活动特色。例如,江苏某校有羽毛球运动的传统,学校曾经出过羽毛球世界冠军。长期开展羽毛球运动,我们可以说这所学校有羽毛球运动特色。同样,某校有“班级会议”的传统,长期坚持班级会议的做法,我们可以说“班级会议”是这所学校的一个特色。这两个例子中的体育活动和班级活动之所以可以作为特色,是因为其是这些学校所独有的活动。独有的德育活动只是学校整体德育的一个小小环节,单个德育活动的特色并不能扩展为整个学校整体德育的特色。

至于“德育品牌”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品牌,本意是指有名的商品,德育品牌则意味有名的德育活动。有名的商品也是商品,其根本宗旨在于销售,商家之所以追求品牌,不在其他,而在于销售,在于卖出更多的商品。德育活动,无论做得多好,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是为了“拿出来叫卖”的。一叶知秋,一个借喻,将精神性的德育活动降格为商品活动,既充分显示出商业社会“买卖逻辑”对学校教育的巨大扭曲能量,也揭示出一些学校有多么强的功利心、浮躁气,在商业逻辑面前缺乏起码的专业敏感和专业自尊。当社会呈现病态,人们总是渴望学校是那最后一块净土,并能提供医治社会病症的良方。审视现代学校,我们失望地发现,在极端功利化的这场时代流行病潮中,学校并未洁身自好、幸免于难。“德育品牌”大行其道,充分说明现在的一些学校,对名利的追逐甚至不让纯粹的商业机构。

二、为何如此强调“德育特色”

为什么那么多学校如此热衷于所谓的“德育特色”呢?

这种热衷折射出德育的现实处境:工具化。一些学校并没有将德育视为自己“天经地义”的神圣使命,而是视为一种自我宣扬、博取名利的工具。学校如果将德育使命视为“天职要求”,感受到的将永远是自身的欠缺和不足,哪敢夸谈什么“德育特色”!将德育视为特色宣扬,反映出学校对德育的“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似乎总有“吃亏”的感觉,做了一点事情就抓紧宣传以弥补自己的付出。

尽管不全是,但多数宣扬“德育特色”的学校都是智育不那么突出的学校,或者准确地说是那些升学考试成绩不那么有优势的学校。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现象。这些在考试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学校,正是因为在“考场失意”,才“另谋出路”,在德育上做文章,于是,德育成了这些学校寻求所谓“突破”的工具。而那些“考场得意”的名校,往往就不那么强调自己的德育特色了,因为他们腰杆子硬,“一俊遮百丑”,不再需要德育的装点。当然,一些聪明的名校,有时也会需要德育为自己“锦上添花”,为自己无所不用其极的应试教育“消消毒”,装扮出一副素质教育的样子。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反映出德育工具化之尴尬境地。

每个社会机构都有自己的根本或者说核心利益,学校也不例外。作为教育机构,学校的根本利益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在于金钱、物质、荣誉回报的多少。物质或者荣誉回报,对学校来说应该只是附加效应,如果置自身的核心利益于不顾,而将附加效应作为主要追求,那就是舍本逐末。教育是为人的,不是为己的,作为教育机构,从这个角度看,学校应该“无私”,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自我利益”,教育对象的利益就是它自身的利益。特色标榜、品牌打造等做法,究其实质,就是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次要的位置,而将学校这一社会机构的荣誉和物质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也就是说,特色宣传也好,品牌推广也好,其出发点都不是学生的成长,而是学校的自身利益。在特色宣传或品牌推广的过程中,学生是缺位的、隐身的,我们看不到学生活生生的脸孔,看到的只是学校作为一个机构因利欲而涨红的面容!

作为教育机构,学校应该是最沉静、内敛、敦厚的,应该“少说多做”。也许有人会以为对学校的要求太高,其实不然,这恰恰是对学校最基本的要求。因为一方面,教育是朝向心灵的活动,功利、浮躁、喧嚣都不符合教育活动的特性;另一方面,教育是朝向未来的事业,其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从这个角度看,任何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方式都不是教育,而是对教育的扭曲和异化。作为培育仁爱、智慧心灵的德育,更应该是深厚、朴实、超然的。一些学校所标榜的“德育特色”和“德育品牌”,有时候只是“概念创造”,也就是说这所谓的特色或品牌,仅仅停留在构想之中,并没有真正踏实去做,或者只是做了做样子,就开始宣扬了;即使真正做了,其对学生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不是短时间就能判定的,谁能对其效果打保票呢?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既有悖于教育,更与德育南辕北辙,暴露的只能是学校的浮躁、粗糙与浅陋。

三、从特色到风格

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有一个不良倾向:概念的发明。一些研究者和实践者为了标新立异,发明了一个又一个的名词、概念。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似乎给人以一片欣欣向荣的感觉。但概念的泡沫式繁荣掩盖不住现实的苍白与空虚,我们的现实教育从理念到实践都依然在为考而教上原地踏步。德育领域也是如此,“德育特色”“德育品牌”泛滥所掩盖的同样是德育地位的低下、观念的落后、方式方法的陈旧。比如,在多数学校中,德育是被视为工具的,能为升学考试护航就有价值,不能护航就是需要清除的障碍;在德育观念上,很多学校依然在约束与灌输上打转;在德育方法上则是死守行为监管、专门活动、道德知识宣讲等旧套路。

因此,在目前这种局面下,还是少讲什么“德育特色”“德育品牌”,多做踏踏实实、细致入微、朴实无华的工作。连最基本的、最该做的都没做,或者说没有做好,还奢谈什么特色、品牌?有教育就有德育,有学校就有德育,所以德育不能作为一所学校的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校的德育都是同一个面孔。一所学校所进行的德育,在完成共同的内容与任务、遵循基本德育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不一样的做法。也就是说,每所学校都可以在遵循德育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学校的历史与现实特点,形成自己所独有的德育理念和方法体系。也就是说,虽然德育是所有学校都要进行的教育活动,但不同的学校可以有自己特殊的风格。

一所学校的德育风格,显示在外的是特殊的德育方法体系,含而不露的则是该校的德性品质和德育理念。正如一名教师的教育风格,外露的是其教育方式,隐含在内的则是其道德人格与教育理念。由此看来,一所学校德育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探索、修正过程。一开始也许是一个自然、自在的过程,慢慢会走向主动、自觉,成为学校无意识的心理氛围和有意识的教育方式。这种风格如果能够长期延续,则可以成为学校的德育传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97)

4.德育特色工作汇报 篇四

——喀什十小德育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喀什市第十小学环境幽雅,整洁怡人。现有68个教学班,2 名教职工,3500名学生。学校设备先进:图书室、仪器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还配有美术室、舞蹈室、电子阅览室和活动室,每个教室配有班班通,这里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梦想启航的港湾,也是教师展示自身才华、智慧的舞台。

近年来,我校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更新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工作为灵魂,坚定一个信念:求真务实,创办一流学校;坚持三个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坚持三个统一: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的统一,以达到“学做人 会求知 健身心”的目的。努力实践着我们的德育示范方向:养成教育净化孩子心灵

特色文化增进学生健康。

学校依托少先队组织,将快乐德育渗透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以努力打造师生成长乐园,构建和谐愉快的教育。从去年开始,我们通过争做十小“六好少年”的活动,实现了学校育人的目标,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拥有了健康的阳光心态,提高了学生文明生活的基本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全体师生形成了一种阳光般的做人、做事的风格和习惯。

一、培养良好习惯,争做美德少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走进十小校园,“团结、勤奋、活泼、守纪”的校风、《弟子规》、德育故事墙就映入眼帘,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文明的种子,让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结出满园的文明之果。

(一)国学经典引路 净化学生心灵

目前的教育模式,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尤其是清康熙年间李毓秀编著的《弟子规》,它琅琅上口,寓教其中,通读全篇,虽然仅360句,1080字,可是,因为从日常起行坐卧的微小事项着手,把一个人所应有的行为规范、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理念阐发得丝丝入扣,表述得匡正深邃,立刻,一个斯文、端庄、内心和谐友善,外表谦逊有礼,博学、审慎、明辨、笃行的谦谦君子,已经跃然纸面。在简捷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众多道理,在小学教育中有积极的启发作用。因此我校选用它作为德育教材,随时随地用《弟子规》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收到了相当可喜的成效。具体做法是:

1、见缝插针诵读

每周一“升旗仪式”上,每个年级将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轮流展示不同的传统美文,激发全校师生去读诵经典、读美文。每周五下午,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传统美文诵读活动,有专人总负责,每天由一位老师亲自带领吟诵或指导学生带领吟诵,使全校师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悟中国文学经典,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文的熏陶。此外,每天还利用早读时间对《弟子规》进行解读、诵读,在声声朗读、自然记忆的过程中孩子们受到了渗透性的教育,使他们在品德、修养上得到了提高,受到老师、学校表扬时更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从此更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2、经典诵读分享 学校将在校园内专设了一个活动的宣传栏,叫“经典诵读”分享栏,宣传栏的内容每天更换,全校师生均可参与,比如:当天诵读的内容;学习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德育故事等。

3、认真践行经典

诵读、写作只是学习“经典诵读”的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践行,要求学生制订好践行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实践,比如:在学习《弟子规》中“入则孝”的践行表上的内容有:(1)按摩(2)捶背(3)洗脚(4)说服爸爸戒烟(5)洗菜炒菜(6)洗米煮饭(7)盛饭洗碗(8)摆收碗筷(9)扫地拖地(10)烧开水(11)端茶倒水。“出则悌”的践行表上的内容有:(1)回家与兄弟姐妹更友爱,不争食物、书本、不打架;(2)上车主动让座;(3)主动问候老师和客人等;让学生在践行过程中互相观摩、交流。这样,刚开始学生是“要我做”,到了后来,通过不断地潜移默化,养成了一种习惯,变成了“我要做”,学生践行《弟子规》蔚然成风。让《弟子规》成为了我校孩子们的生活指路标,希望孩子们不但品德优良,自私自利的现象大大减少,爱心、同情心也能逐渐增长,而且能是孩子们上课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

(二)、创编优秀童谣,文明一起行动

生硬的制度约束只能使学生变得逆反,而特色的活动却是一种劝导性的软制度,因为童谣简洁明快、琅琅上口,对少年儿童品德的形成、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在健康的童谣中,让儿童在创编唱童谣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为此,我们将向学生征集童谣、精心设计有关习惯的童谣,通过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学校综评筛选优秀童谣,评出优秀童谣进行编撰,让学生诵读,也是对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进行引导和强化,让学生在快乐的诵读中不断感知,逐步内化。

我们会将老师、学生、家长自创的这些童谣编撰成小册子,发放到每个班级中,利用阳光体育前5分钟、大课间时段教学生诵读。学校还将童谣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拍手谣”、“跳跳绳”、“对对唱”等游戏形式为载体,在校园广为传唱,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让优秀童谣 唱响了课堂内外,并通过孩子传唱到家庭、社会,促进了良好校风、家风的形成。

(三)、弯弯腰——小行动,大作用

“弯腰行动”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和劳动、卫生意识。通过活动的开展,主动参与实践,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内化为队员的自觉行为。以“弯腰行动”倡导:“弯下腰,伸出小手捡一捡,拿起扫把扫一扫。”即无论是在走廊、教室还是在操场上看到有纸屑、饮料瓶、果皮等垃圾都弯下腰随手拾起来。

1、榜样示范

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我们如果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就会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首先要求带班领导、中层、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在校园、楼道、教室中进行“弯弯腰拣张纸,动动手排桌椅”等示范作用。天长日久,相信老师的举动会对少先队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环保小卫士督查 由少先队队干部成立“绿色小卫士”督查队,在课间休息时间对校园进行督查。校园坚决杜绝零食,更不要乱扔垃圾,并提醒乱扔垃圾的同学看到地面上有纸屑等,主动拣起来,教室垃圾桶满了主动倒掉。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做讲究卫生的“十小学子”。

3、每天总结、每周评比

结合每天的日常卫生检查和班级卫生清理,评比出 “弯腰行动”红旗班和“弯腰行动”先进个人,在每天大课间时点评,对乱扔垃圾者进行批评教育,并在量化分钟相应扣除一定分值。

二、家校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家庭密切配合,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校首先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网吧,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要求家长能以自己的道德行为、良好家风、规范的礼仪、礼节、礼貌影响孩子、督促孩子,以形成教育和训练的合力。

三、缤纷社团活动,各族儿童幸福成长的乐园。

学校为学生精心打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七彩社团活动。根据学生的自愿报名参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共开设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大院”:赤——文学院;橙——艺术团;黄——书画院;绿——体育健身院;青——英语广角;蓝——少科院;紫——生活技能社,共106个分社团,不仅做到做到了全校师生全员参与,而且做到了手拉手学校的小伙伴一同参与。每周五下午校内外的各族师生3500多人,从一个班级里出来,融入到全年级乃至全学校,你融入到我,我融入到你。孩子们通过各类社团的活动,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学会了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通过良性的竞争,懂得了友情的宝贵,明白了彼此相处贵在坦诚,可以说这样团结、互助、融洽、和谐的氛围是我校民族团结情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使他们产生广泛而多样的兴趣,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用热情的态度去观察了解世界,然后通过社团活动的持续深入,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中心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自己的志向结合起来,从课堂到课下,从周一到周末,从学校到家庭,把自己与火热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各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在家钻研自己积极兴趣的事情,从而就不会被宗教极端思想所腐蚀侵害。

5.德育特色活动总结 篇五

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一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润德启智、文化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以特色活动为抓手,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

1、学校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六心”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六心好少年”评选活动、“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争做赋有孝心和爱心的实验中学优秀学子”宣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爱校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典型的事例中去感知理解“感恩”的时代内涵,懂得“感恩”的内容与方式,从而拥有一颗善良之心、仁爱之心、感恩之心。

2、学校利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在9月18日当天中午学校针对“九一八事变”和钓鱼岛是侵华战争的遗留问题,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的宣讲活动;在国庆节前夕,学校组织开展了“走近中国的近代史,了解祖国的沧桑巨变”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观看影片、阅读相关书籍,了解祖国屈辱的历史和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更好地了解历史。让学生都能正确的认识历史,培养他们勿忘国耻,发愤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1、学校召开了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集团学校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此次艺术节从前期策划、筹备、各项活动的全面开展到圆满的落下帷幕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本届艺术节是实验中学集团学校成立以来首次联合组织开展的一次大型德育活动,第四中学、第十七中学组织30余人参加了本次艺术节。校园艺术节的召开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搭建了展现艺术才能的舞台,提升了学生艺术素质,为打造学校特色德育活动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召开首届校园体育文化节。根据市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学校在今年对原来的运动会进行全面改革,改变传统的单纯以竞技性体育项目为主的田径比赛,保留了部分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增加了团体趣味性项目。在检验竞技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广泛的参与性,使我们的项目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本届体育文化节最大的亮点是开幕式,三个年组构成三幅篇章进行自行车、轮滑、跆拳道、街舞、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绳操、呼啦圈等20余种运动项目的展示,展示活动有4000余名学生参加,比赛项目近3000名学生参与,学生参与率达98%。本届体育文化节通过比赛项目设置的变化、组织形式的改变和评价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乐趣。

3、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长廊。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长廊。各班的文化长廊以走廊为空间,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本班特色制作完成。师生集体谋划、精心设计、认真制作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富创意的班级文化。全校64个班级的文化长廊均有班风、班训、班歌、班主任寄语等固定栏目,还有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融教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有的班通过每个人的座右铭,相互励志;有的班优秀作文展评,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素养;有的班通过美文、美图赏析,提升文化艺术素养;有的班通过树立典型表扬先进,为广大同学树立楷模。学校也根据每个月德育活动的主题,定期更换文化长廊的内容,如在“我谈家风”主题活动月中,学校要求每个孩子写出自己的家风,然后在班级文化长廊上进行展示,让孩子们通过了解家风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养成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月中,每个学生写出了自己的梦想,时刻激励自己朝着梦想努力前行……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长廊使整个校园充满个性化的文化氛围,已成为学校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它对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实施实践育人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充分利用德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学校先后组织七八年级的学生到辽源市的平安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消防教育基地、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基地进行参观体验,并要求学生要写出参观体验的感受,并组织学生参加了市教育局与公安局联合开展的“暑期平安行有奖征文”活动;今年十月份我们在市教育局的的带领下,组织30名家境较好的优秀团员与农村实验中学的学生一起到寿山镇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和孤儿进行秋收,学生在田地里扒苞米、运送苞米,忙的不亦乐乎;今年暑期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家乡辽源真美”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家乡的变化,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为家乡辽源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组建各种形式的学生社团。

6.南关小学德育特色材料 篇六

文章来源:本网站 发布者:黎城县南关小学

发布时间:2010-9-15 11:04:18 阅读:871次

南关小学德育特色材料

教育的归宿是德育教育和习惯的养成

【理念与特色】

“教育的归宿是德育教育和习惯的养成”这是我校对教育真谛的诠释。近年来,我校全体师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通过不懈努力,摸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学校德育工作之途径,初步建立了以少先队为主体,以特色活动为载体的学校德育建设网络,形成良好的班风、教风、学风、校风。

【做法与成果】

现将我校德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构建德育网络,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1、完善德育机构规章制度,规范少先队队伍建设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以少先队为主体的德育教育组织机构,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夯实我校少先队基本礼仪知识的同时做好队员的行为养成教育,使我校形成了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特色。

2、加强辅导员学习管理,提高辅导员素质水平。学校组织辅导员每学期初认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并要求每位辅导员结合自身及中队少先队员情况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把辅导员政治觉悟、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法制意识。带领教师认真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法规,拟定学习活动方案,强化依法从教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

4、积极开展“加强班级管理 和谐师生关系”学习与研讨,提倡教师间进行德育经验的交流。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德育工作研讨会,撰写德育工作论文,并将优秀的德育论文汇编成册。

5、节节渗透德育教育,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首先保证了思想品德课的“计划、教师、教材、课时”四落实,其次,每位教师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把德育教育有机的渗透进教育教学中,使少先队员在课堂主阵地中也能受到德育的熏陶。

6、开展校外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少先队员体验生活能力。经常组织少先队员结合特殊节假日参加各种校外活动,让队员体验劳动的艰辛,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二、少先队员自主管理,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推行“文明、卫生班级争创”活动,实行值周班级评选制。通过先进少先队员、先进小队、先进中队的监督和自评,评选出文明班级和卫生班级。重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活动,安排教师适时、适情、适宜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狠抓少先队员养成教育,形成我校德育特色之路。认真拟定“行为习惯养成”实施方案,分阶段落实行为养成教育内容,加强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编印《行为习惯养成常规手册》;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把晨会、班会、队会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进行德育宣传教育、安全提醒、卫生提示等;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少先队员已经在生活、学习、行为、爱护公物、讲卫生等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促进了少先队员的学习、思想、生活共同进步,也促进了校风、教风、班风、学风的建设。

3、利用舆论力量促进德育建设发展。

为充分发挥舆论的积极影响,使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开花,我校制作校外师生展示台,校内师生事迹台,建立“德育论坛”,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德育管理新方法、新思路。建立起“我为学校献良策”信箱、建立起“金点子”奖励工程。同时加强文明礼仪监督人员的组建和培训工作;在校门口和各楼层设“文明礼仪示范岗、卫生监督岗等;在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文明礼仪”栏目;在校园内开展“礼仪在我心中”访谈活动;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情况,对家长进行礼仪指导,拓展德育教育渠道,使礼仪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升华、提高,使之成为德育特色。

4、利用节庆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元旦开展了学生朗读、书画汇演活动;三月份学雷锋月组织高年级学生到村上进行义务大扫除,并写出征文《争当雷锋小使者》低年级也分别进行绘画、手抄报比赛;植树节组织各中队为自己责任区的花草进行挂牌;“安全教育日(宣传周)”组织师生进行多次安全逃生大演练;清明节组织师生到烈士陵园进行祭拜先烈活动,高年级写出征文《祭拜先烈 缅怀过去》;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结合感恩教育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各中队分别开展了我为爸妈做件事、我给爸妈读段话、我给爸妈写封信、我给爸妈做贺卡等不同形式的情感沟通活动;五一节开展了“劳动最光荣”主题《手抄报》、绘画活动,并组织部分师生到校外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六一节开展了校园文艺展演和书画作品评比活动;端午节开展祭拜屈原,树立远大理想诗歌朗诵活动;每年的九月份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教师节开展了师生朗诵活动;九月九开展“孝敬老人、关心老人”主题征文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少先队员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行为的规范;同时,还促进了师生普通话的提高。

5、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请心理学专家进校园,为辅导员进行《注重养成教育 实现教育目标》的专题讲座,积极联系校外辅导员。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省级辅导员培训,组织优秀队员参观兄弟校。继续与司法共建共育,聘请法制副校长,做好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请交警为少先队员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并写出征文《珍爱生命平安出行》,增强师生法制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6、开展不同主题中队活动。让少先队员以知识为伴,同非良好的外部环境争夺少先队员的时间、心灵阵地。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少先队开展了以“感恩教育”、“爱校、爱乡、爱国”、“全民节约、共同行动"、“保护地球 人人有责”、“爱护小鸟 保护家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礼仪在我心中”、“心中有他人”、“缅怀革命先烈、树立远大理想”、“给„„(爸爸、妈妈、老师、他人等)一个惊喜”、“注重安全、珍爱生命”等为主题的每月中队活动,评出了先进中队。

7、建设校园文化、内化学生德育。要求每个人都要看到、想到、并尽力做到。认真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重新制定了学校的办学目标、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内容,并创编了校歌,创建了以“少先队员风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师生作品”为主线的校园文化走廊。通过环境创设使少先队员一进校园变产生了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的心理,并向办学以来的杰出校友为榜样,促进道德内化。

8、认真开展了小队同小队、中队同中队的竞赛,集体舞表演赛、广播操表演赛、眼保健操表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五人绑腿50米接力赛、田径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等文艺、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丰富了少先队员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

9、学校开设每周一节阅读课,开展了“读书节”系列活动,不断营造读书文化氛围,培养少先队员读书习惯,提高了队员的普通话水平,也成为建设读书校园的特色。

10、重视抓好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年初,各中队摸清少先队员底子,建立特殊少先队员个案分析,建立特殊学生跟踪制度,通过经常性的和特殊少先队员心理交流,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小学生守则》的解读、对照、交流、测试等形式,加强少先队员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没有发生大的违法违纪现象。

11、做好校园的宣传报道,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带领少先队继续开展好小记者的培训,调查、采访活动,并充分发挥小记者的作用,创办了少先队征文集《童心集》和校园红领巾广播栏目,为少先队员展示自己才华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学校树立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些活动,展示了少先队员张扬的个性,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稍显独院综合素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三、加强综合治理,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1、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共同做好“校园特别管护”。组织教师加强校园的巡逻,严厉打击扰乱校园治安,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节假日的值班安排,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2、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利用大型集会、班会、队会、晨会、每月一次安全知识讲座等渠道,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进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生存、生活和自我保护能力。

3、严格实行安全月检查和报批制度。学校要求班级、各相关责任人每月进行一次校舍设施和消防设施的检查落实,重大事故及时上报,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并严格执行校外活动报批制度。

4、落实安全责任制。学期初学校与各教师、各班级层层签定责任状,期末验收,并把安全综治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实行安全综治一票否决制度;值班教师每日认真值班,并及时填写《安全日志》。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经不断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得到提高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师生面貌焕然一新,但离上级要求和家长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加倍努力,勤勉育人,创造性的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把学校办成少先队员学习的乐园、成长的乐园。

黎城县南关小学

7.德育特色介绍 篇七

一、自主参与,增强“家乡好孩子”的主人翁意识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于每一名小学生的言行举止上都提出了详细而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同学却常常是“说归说,做归做”。为了使学生们人人都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就让学生人人参与校园管理。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校门口小店小摊多,学生随手扔垃圾现象多、学生佩戴红领巾情况差的情况,我让学生当“红领巾监督岗”。从卫生早读、两操纪律等方面入手,我在班上建立了“人人岗位责任制”。由班中队员进行检查和评分,确保每一位队员在一个学期内都能担任一次值班干部,主动地参与到校园的管理中来。队员们学会了用一个管理者的目光来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换位思考的结果,让每个队员都受益匪浅。同时,全体同学在角色实践中体验了管理的快乐与艰辛,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律能力。

二、搭建舞台,展示“家乡好孩子”的才能

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所以,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利用丰富的溇港文化资源,以溇港文化为“家乡好孩子”活动的载体,为学生们搭设了一个又一个展示各自才能的大舞台。例如学校开展“三模”创意活动来弘扬创新溇港“船文化”“桥文化”和“住宅文化”。在师生全员参与走进溇港,调查实践,收集信息资料,铺设“三模”制作的基础。实地调查,观察研究溇港地区的桥、房、船的建筑特点,围绕主题进行小课题研究,获得实践研究的过程体验,使自己的创意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去打造、创新溇港的“船文化”“桥文化”“住宅文化”。学习关于“船、桥、宅”的有关知识,纸模兴趣活动,班上人人参与,开展“造桥、造船、建宅金点子”活动。宣传橱窗成了同学们“露一手”的舞台,凭借溇港文化的优势资源,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制作了生动活泼的作品。作品不定期更换,图、文、物并茂,知、趣、情结合,展示着孩子们永不枯竭的畅想和乐趣。

此外,学校的“红领巾电视台”也是给学生们展示特长的舞台。从台长、副台长到摄像,从主持人、播音员到小记者、小编辑,都由学生自己担任。学生自己采访、编辑、主持、播节目。小小电视台,使一大批小小演播员在竞争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我的价值。

三、利用阵地,丰富“家乡好孩子”的情感体验

德育阵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地制宜地利用这些渠道,寓教育于活动中,架设道德情感的桥梁,学生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之间的道路才可以通畅起来。它能使学生信服、震撼、感动,它能以稳定的状态贮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民工子弟学校的学习条件艰苦,我班与民工子弟学校的“手拉手”活动没有停留在倡议发动、学生捐款捐物、表扬学生的层面上,而是注重情感的沟通与体验。我们先后组织学生互访,让学生看一看简陋的教室、贫困的家庭,听一听同龄人美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样,学生们都从内心渴望伸出手帮一帮他们,圆他们的读书梦。同学们回到家中把玩过的玩具、读过的书本送给了民工子弟学校的朋友,跳动着的善良和同情之心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内心。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要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利用双休日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学生们通过买菜,方知柴、米、油、盐的贵;通过洗衣、做饭,方知父母持家的辛苦。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孤寡老人生活的孤寂,同学们带着自编自导的节目来到敬老院,看孤寡老人的居住环境,听孤寡老人讲述他们的生活。在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把对老人的关爱,以歌舞的形式表现出来,给老人们带来了欢乐。与此同时,他们也体会到孝敬老人所获得的快乐。

四、开展活动,培养“家乡好孩子”的社会意识

“应当将校门打开,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陶行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的课堂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社会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注入了活力,产生着影响,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针对油菜秸梗焚烧污染空气、损害地质的现象,在油菜收获时节,同学们来到了田野,除了能亲眼看到农民的忙碌,还目睹了油菜秸梗焚烧后烟雾弥漫的情景,闻到了空气中呛人的气味。学校适时发出了不在野外焚烧油菜秸梗的倡议,全镇学生自觉地当起了自己家、亲朋好友及邻居的小监督员。

每当植树节、世界无烟日、环境日等,学校让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打扫小区楼道,到绿化带捡垃圾,为绿化挂上“爱护花草树木”的牌子;还有的深入群众采访,了解周边地区的水资源污染原因,对如何有效改变水质进行计划、设想,通过作文或书信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8.实施感恩教育 构建德育特色 篇八

一、以争章活动为主渠道

活动载体:雏鹰争章册。这是结合校本课程,与之配套的一本以实践为主体的感恩教育活动册,主要由学校的导行(知获章要求)、在家和在校的实践(争章足迹)、写争章体验及多环节的考章记录四部分组成。为充分利用好“雏鹰争章册”这个载体,学校少先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每学期不同的感恩主题,设计了四本争章册,内容分别为“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他人”“感恩祖国”。以“感恩父母”篇为例:2006年下半年,学校少先队实施感恩教育的主题是“感恩父母”,为此设计了争章册《感恩行动——“感恩父母”篇》,设置“孝心章”一枚,每月争一颗爱心,争章活动连续开展三个月,如若连续得到三颗爱心,即可获得“孝心章”一枚。活动从课堂明理开始,指导学生在校、在家的实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各班设计出既能体现感恩主题,又有班级特色的争章图表,张贴在教室里。争章表中贴上学生的照片,每月根据其得章情况,贴上红心。得满三颗心的,为其贴上“孝心章”。

争章内容:根据“感恩”教育实施要求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等特点,对低、中、高年段提出不同的争章要求。以“感恩父母”篇为例,高段目标为了解父母、礼貌对待、承担家务、学会沟通、关心健康。其获章要求分为三个星级层次。一星级:①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诉说父母之爱,会制定感恩计划。②学会孝敬父母的基本礼节和礼貌用语。③知道父母的生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帮父母分担家务,体会父母的辛苦。④学会写一封“感谢信”给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情。二星级:①学会感谢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爱。②学会关心,理解父母,体会父母辛劳。③学会和父母沟通,耐心听父母批评,多陪父母说话,努力学做家务,不撒谎。学会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④学会唱一首感恩父母的歌曲,学会写一句亲情格言。三星级:①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学会每周做一天值日家长。②学会给予爱,播种爱,懂得付出是报恩,让父母因自己的存在而快乐。③能够和父母多沟通,向父母打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心思和想法。④学会讲两个关于孝敬父母或体现母爱的小故事。会背诵两首关于母爱的古诗。

实施评价:①活动时间:每周一次的班队会进行常规化的宣传教育、明理导行。还结合每周一的“学生谈话”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训练。②争章程序:月初明理;月中有实践、体验,有主题队会展示;月末考彰、颁章(红心奖章)。另外,少先队大队部在学期末开展表彰大会,表彰“孝心队员”若干,表彰“孝心中队”若干。争章过程注重实践。③管理评价:通过自评、小组评、家长评、辅导员评、总评几个栏目和步骤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检验、考评,以此来检验学生的行为。为使争章活动客观公正,提高透明度,增强学生在争章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一方面学校下发学生人手一份《争章册》,每一个章目评价过程均设有上述五项评价形式,使之既真正成为每个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又成为找差距的过程。另一方面,章目评比后,每班均举行颁章仪式并张榜公布,营造学生间相互激励、鞭策的行为养成氛围。

二、以少先队活动为主阵地

节日、纪念日活动。少先队紧紧围绕感恩教育,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类大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通过活动践行感恩教育。例如,“三八”妇女节,通过开展“心意卡”设计比赛,引导学生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学雷锋纪念日和全国助残日,开展做好事和爱心捐款活动等,引导学生感恩社会;教师节来临之际,开展“送给老师一份满意的成绩单”等活动,引导学生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国庆节来临之即,举行“感恩祖国,传承长征精神”主题班会,畅谈如何报效祖国的培养之情。

传统活动月活动。结合学校的传统活动月,扎实开展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如4月读书月:结合感恩教育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写读后感进行评比,并将优秀文章编成册子,作为本镇感恩文化材料。5月讲演月:组织学生讲 “让我感动的故事”。6月艺术月:紧紧围绕感恩主题,开展如“感恩书画大赛”“感恩之心唱出来”合唱比赛、“感恩之心课本剧表演赛”等系列活动。10月电脑绘画赛:结合感恩教育组织开展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电脑绘画比赛。12月歌曲演唱月:开展学唱“感恩歌曲”活动。同时,少先队大队部号召队员每月唱响一首感恩歌曲,如10月手语歌曲《感恩心》、11月的《红星歌》、12月的《让爱住我家》等。

主题班队会活动。学校非常注重主题班队会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形成了基本的活动流程,即队会设计评比——各中队实施——优秀队会展示观摩。这一基本的活动流程的形成,一方面使中队辅导员对于感恩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了班主任对主题队会活动的设计能力。

与此同时,少先队会根据每学期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各类指导性的德育主题活动要求,尽量把它们整合到感恩教育活动中来。例如,结合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2006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了“感恩祖国,传承长征精神”五个一活动:读一本描写红军长征的书,写出读后感;看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影片,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结合音乐课学唱一首歌唱红军精神的歌;看望走访一位健在的老红军或革命老前辈;做一件弘扬长征精神的小事等。又如,结合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孝敬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组织开展了“学会感恩,快乐成长”五个一活动。

三、以校外体验为延伸

通过社区少先队活动和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社区设施,发挥各种阵地优势,引导队员在社区中实践、体验,丰富、充实自己。同时把这种感恩的氛围辐射、延伸到社区、社会。如:开展“孝心敬老美德扬”假日宣传活动;“千名学生进村落”活动,联合3个行政村,以“感恩社会”为主题,开展一次广播宣传、进行一次图片展出、做一件好事、写一篇文章、举办一次书画比赛、组织一次乡村文艺演出、举行一次体育比赛等“七个一”活动。

实施感恩教育给谈桥中心小学带来了和谐共生的喜人局面,通过教育,同学们认识到感恩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懂得感恩即是懂得做人,进而积极参与“感恩行动”争章,形成了浓厚的争章氛围。通过调查发现,感恩教育改变了孩子们在家的精神面貌,懂得了关心孝顺父母,学会了为父母分忧。家长们对这项活动反映非常好,纷纷表示实施感恩父母教育以来,孩子更懂事了,更勤劳了,更懂得孝敬父母了。在一年级家长座谈会上,有家长说:“我下班回到家,儿子守在门口对我说:‘妈妈,辛苦了!’还为我捏腿、捶背。当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因为孩子从来没有对我这么说过。”还有多位家长写来感谢信,表示学校的这项教育活动很实在。与此同时,教师们也在活动和施教中,道德情弦不断受到拨动,对感恩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并据此写出了大量相关课题论文,促进了自身专业成长。

9.学校德育特色发言稿 篇九

我代表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向大家作德育工作汇报,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为此,我为人和中心小学的德育工作作以下汇报: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困惑

首先,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抽象的工作,它不是一项显而易见的工作。不像平时盖一座大楼那样,不像教师们上一堂课或写一个教案那样,可以触摸的到,可以看得的见的工作。只有您深入整个学校的氛围,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得到它的存在,感受得到它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德育工作的量非常大,且很杂、很乱。做好德育工作,会发现它是个无底洞,你永远也做不完,永远也做不美丽。时间长了会让人失去耐性,会激不起工作兴趣,让人乏味。

再次,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无法去总结它,无法用支言片语表述它,只有用漫长的时间来体现那一代人的品质。

家长素质差异较大,家长们对孩子教育力度不够,对孩子不管的较多,如此的教育、社会如此的教育,与学校地教育相背道而弛。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让学校地教育无比的困惑。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

学校的德育工作自始至终都存在者,都在努力的做着。所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学校特色的德育核心价值体系“尊重感恩”实施计划和方案,并赋予实施。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校长负责制。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2、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对德育导师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

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评价将成绩显著的同志进行奖励。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打铁要自身硬”。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对教师的培训上。首先,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常常用米卢先生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来与我们的教师共勉。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其次,加强自身文化涵养的提高,正因为我们在这偏远的乡村学校,学校和教师在当地社会和家长们眼里,往往是知识的化身、文明的代表。我们的老师既要亲近当地,又要超俗于当地社会。所以只有不 停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再次,加强横向之间的学习,在校内,不论是办公时间正式的交流个案,还是在太阳底下唠嗑,都可以,不拘于形式,相互探讨;在校外,全体教师到兄弟学校水南小学,向他们求经学艺,到毗邻学校城北小学、遂昌安口小学学习探讨„„

5、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努力健全的学校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统一用磁砖烧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兴趣小组活动并形成了学校“六一”、“元旦”的大型活动传统,六张教师讲台拼凑

了个文艺舞台。利用移动宣传板展示学生的艺术特长。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专门派教师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员,并有2位教师获得上岗证书。在2006年11月,我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员为刚发育期的少女期开心理知识讲座。平时对心理信箱中的来信,辅导员都能够认真的回信。

三、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学校德育处大队部精心安排教育活动,把常规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落实《中学生一日常规》教育措施;落实“三制”:人人岗位责任制、卫生值日包干制、卫生天天检查评比制。坚持一日三查:查穿校服、戴校徽情况;查迟到早退情况。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及时检测反馈,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学期初两周内,对初一新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2、抓好学校的各项常规,创建优良校风。以政教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团委管理为一体,进一步强化学生升国旗、卫生、纪律、两操、自行车排放、校门口值勤等常规方面的自觉意识,抓好文明礼仪教育,使全体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因此,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坚持文明示范班的申报制、常规检查反馈、督促、落实制,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各级部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学期要求各级部研究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策略,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

4、抓好“班会”德育主阵地,上足上好每一节班会课。

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级部、本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主题班会每学期四次,列入班主任工作考核项目。政教处要严格检查班会教案,期未进行总结评比。

5、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开展争创“文明示范班级”活动。对文明礼仪、课间秩序、大型集会等方面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6、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配合学校文明示范班级的申报,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文明中学生的评选活动,通过民主推选、演讲竞争等系列程序,在学校中掀起做文明事、争当文明中学生的活动热潮。配合学校的德育系列活动,做好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

7、抓好德育宣传阵地建设,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班会课、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同时,利用学校

电视台、广播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宣传,多表扬宣传身边先进突出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8、加强学困生、思困生的教育与转化。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强化考核。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严格控制学生掉队。

9、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校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学期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请有关专家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对问题学生进行定期定人帮教、转化,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10、探索尝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10.德育特色活动总结细节 篇十

(一)每学期初第一个月,每位获县市级以上优质课的教师或县市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主讲主讲一节示范课,明确本学期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以及努力方向,使每位教师开好头,起好步。示范课代表一中的教学风格和水平。

(二)每学期初第二个月达标课:由未获县市级优质课的教师主讲。按课堂教学的一般原则和规范上课,达到常规教学标准,符合一个合格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每学期初第三个月优质课:在达标课和示范课的基础上,学校评出30%的教师参与优质课。学校以此评出本期优质课,发给优质课证书。

(四)每学期新调入和新分配的教师要在学期初上一节展示课,学校及本教研组教师参与听评,有关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要给予辅导,力求提高快、效果好。到外地听课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上一节能体现新的教学思想的汇报课。

(五)为了激励全体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也为了便于期末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教科室对“三课”的听课情况以教研组为单位量化统计并及时公布。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评课应达到15节以上。

11.介绍两个特色梨品种 篇十一

“化心梨”是甘肃静宁古老的地方梨良种,属于秋子梨系列。树势强健,树体高大。树姿开张。寿命长。幼树进入结果期较早。定植后4-5年开始结果,丰产性强。一般大树株产250公斤左右。但若控制不当,则易大小年结果。

化心梨果实扁圆形,中等大小,平均单果重110克,最大250克。初采时果面黄绿色,储藏后变成蜡黄色。果皮厚、富蜡质。经后熟果肉软化,质中粗,汁特多,甜酸适口,芳香浓郁,含可溶性固形物13%以上。在甘肃静宁,果实于10月上中旬采收。化心梨适宜冷藏。在自然条件下可储藏到次年3月份。树体抗旱、抗寒、适应性强,对梨黑星病、黑斑病抵抗力较强。但易受蝽象危害。(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

王田利

李元武齐建立

邮编:743400)

二、梨新品种“晋巴梨”

“晋巴梨”2007年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果实葫芦形,果实大,平均单果重385克,果皮绿黄色,阳面有红晕,后熟变为黄色。果柄短粗,基部有肉质突起。果肉白色,肉质柔软细腻,人口易溶,石细胞极少,汁多味甜,芳香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2%,还原糖含量12.94%,苹果酸含量0.11%,品质佳。幼树生长旺盛,树势直立,主干生长势强,树冠呈圆锥形。顶端优势明显,枝条直立不开展,结果后枝条逐渐开展。在山西省中部,4月上旬萌芽,4月中旬开花,适宜采收期为8月下旬。果实采收后需经10~15天的后熟期方可食用,后熟期间较耐储运,在室内常温下可保存20天,冷藏可保存3~4个月。

12.德育特色介绍 篇十二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中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如何加强和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阶梯式自主发展教育”的提出

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个性特点越来越突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教育的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就必须立足于学校的整体规划,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天津市实验中学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个性发展教育”,将德育工作的重点定位在“开展阶梯式自主发展教育” 的探索上,即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和心理发展水平划分成不同的教育阶段,每一个阶段提出一个教育主题,每个教育主题之间互为依托,螺旋式上升,阶梯式发展,使学生的成长循序渐进,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跃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以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塑造健康人格、培养创新精神、打造良好素质的教育目标。

二、“阶梯式自主发展教育”的实践

阶梯式发展就是指事物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比上一个阶段在发展水平上跃迁了一个新台阶。阶梯的尺度可以缩小或扩大,但是不可逾越。

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不断发展的过程。青少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其成长过程也同样呈现出阶梯式特点: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成一个既定目标,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据此,学校德育处牵头,年级组组长以及部分优秀班主任组成核心团队,认真梳理每个年级、每个学段学生的共性特征与不同特点,研究每个时期的德育目标,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力争形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一个年级一个教育重心;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教育主题互为依托,实现螺旋式上升、阶梯式发展。

以初中三个年级为例:七年级面对的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没有摆脱儿童阶段的心理特征,所以,学校在七年级以“养成教育” 为年级教育主题,用严格管理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从“认真听讲、写好作业、规范做操、排队就餐、礼貌用语、行好队礼”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以细节规范学生言行,用管理提升学生素养。让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的管理,浸润学校的文化,开启自己美好的学习生活。学校德育管理也逐渐由规范约束到引领协助再到基本放手,达到“规范而自由”的理想状态。

八年级作为中间年级,是个关键时期。学生们从生理、心理上都在快速地发生变化。青春期的叛逆、 对未来的迷茫使学生容易两极分化。所以,八年级以 “责任教育”为年级教育主题,通过责任教育使学生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大家的事争着做,我的选择我负责”,树立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负责的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从而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

九年级作为毕业年级,学生们即将跨入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如何指导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念、学会规划人生是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所以,九年级以 “理想教育”为年级教育主题,通过开展理想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树立远大理想,制定切实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珍惜求学机会,努力拼搏, 相互勉励,争创佳绩。

例如:学校在七年级从入校教育开始抓起,把好行为规范第一关。做到“四个一”,即,发放一本手册———《实验中学新生德育指南》,组织专题解读,让新生们尽快了解学校历史,知晓文化精髓,规范一日礼仪,争做优秀学子;观看一部专题片———《实验中学学生礼仪》,从坐立行走、举手投足、礼貌用语等细微处着手,进行礼仪规范的具体指导;接受一次爱校教育———组织参观校园人文景观和校史展,让新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立志为学校争光;开好第一次家长会——开展家长培训,向家长宣讲学校的历史与文化,介绍学生礼仪规范的常规要求,引导家长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目标、行为表现等方面关注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小学到中学的过渡,确保家校配合,将新生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个年级一个教育主题,特色突出,并呈现出互为依托、螺旋式上升、阶梯式发展的特点。阶梯式德育特色活动,将各年级教育活动做细做实,既彰显了年级文化的特色,又体现了德育的序列化。

三、“阶梯式自主发展教育”的效果与反思

当前,“阶梯式自主发展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 以起始年级为例,家长普遍反映,学校的严格规范管理,使孩子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对待家人注重文明礼貌,独立意识增强。

“阶梯式自主发展教育”还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尝试,依然存在着种种的不足与偏颇, 比如:在精心设计年级教育主题的同时,还要在班集体文化、年级文化以及校园的环境文化上下工夫设计,注重教育文化场的营造,在潜移默化中育人;再如:教育切忌急功近利,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地去体验、去感悟、去分享、去创造、去自我实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实验中学德育特色,“实验人”永远在前进的路上。

天津市佟楼中学:教会生活的本领,交汇个性的思想

佟楼中学是一所国办初中校,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学校的人气得以凝聚,正气得以弘扬,文化得以积淀,德育工作、常规管理、艺术教育、教育科研等方面均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教育均衡化改变了佟楼中学的生源结构,面对新形势,适应教育新常态,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提出了“以生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德育工作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情感需求。在德育工作的具体操作中,学校努力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开展了以“体验—自育”为特色、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以“社团校本课程”为突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德育,促进学生在道德的知情意行多层面主动健康地发展,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打造精品教师队伍

为了真正落实学生的自我管理,首先要打造一支过硬的精品教师队伍。为此,学校提出: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要求时时都育人,处处都育人,人人都育人。学生一进校就进入学校的德育 “场”。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对初来学校的年轻教师,学校有针对性地请专家、优秀教师开办讲座,从素质教育、师德建设、教改信息、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同时,为每一位年轻教师安排了班主任师傅及见习班集体。 通过班主任师傅的言传身教和见习班主任工作的锻炼,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学校形成了爱岗敬业、安于工作、乐于育人的教师成长环境。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把班主任培训工作纳入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如定期举办“班主任兵法”专题讲座等。此外,还组织班主任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通过班主任论坛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另外,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常规工作管理制度及量化考核方案》,用制度约束班集体,用制度评价班集体,从班到年级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3.实施全员德育。

学校明确提出“学生是全校教师的学生,教师是全校学生的教师”这一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任何时候当事教师都是第一责任人,教师积极热诚地帮助学生、教育学生,较大问题在事后要向班主任、年级甚至学校反映。

学校的每一位成员,不论是领导、教师还是职工,都是一名德育工作者,这是佟楼中学教职员工首先树立的一个重要观念。克服那种“育人工作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的思想,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的事,而是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责无旁贷的。为进一步推动全员育人工作,学校根据办学的特点和要求,定期开展全员培训,使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德育职责。

二、面对挑战,开拓创新,努力适应教育新常态

教育均衡化提高了学校的生源质量。面对新形势,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努力适应教育新常态。

1.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启动“行为规范特色班”建设活动。

各班从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整体表现出发,以学生的特点或弱点为切入点,师生共同研讨确立创建主题,如“遵纪班”“自律班”“惜时班”“诚信班”“爱心班”等。这种重点突破的方法,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

2.全员德育,形成合力,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实现教育的一致性,体现教育的艺术性。

青春期学生的教育是艰难的,一人之力难以实现,为此,学校采取了从年级组到班主任再到任课教师的统一德育管理。制定了统一的年级管理制度,上下一致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评价。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统一的年级管理和评价制度的基础上, 在学生中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班集体荣誉观、“担当多,成长快,发展好,成就大”的责任观和 “越努力,越幸运;越主动,越快乐”的快乐观。在学生中开展“我成长我快乐”星级评价活动,每个学生都建立了自己的成长手册,每个班建立了年级之星晋级阶梯的壁报专栏,记录学生进步和晋级的足迹。通过体验式的德育活动,整个过程中学生均参与管理, 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体验—自育”的目的。

3.教会学生生活的本领,拓展艺术的视野。

学校始终在探索适合自身办学特色的育人模式,使学生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人,更要会生活。学生社团作为课程的有益延伸,作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阵地,作为学生锤炼本领的最好舞台,成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切入点。

(1)整合资源,立竿见影。

制定“把空间还给学生”“创意源自学生”的整体推进思路,整合空间资源,调整学校教室布局,在前楼改建学生社团专业教室14间,形成整齐划一的学生社团工作室格局,选拔专业指导教师,并积极组建了学生社团。

(2)精准定位,形成理念。

佟楼中学的发展方向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生热爱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青春文化在佟楼中学这片沃土上更加绚丽多彩;学校要培养的是能力强、会思考的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教会学生生活的本领, 交汇学生个性的思想。

在社团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学校将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列入课表,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参与活动。大课间,三五成群的陶艺爱好者,不分班和年级走到了一起,研究陶艺技法;中午休息时间,摄影爱好者们彼此交流着摄影的心得体会;周末,国学爱好者们坐在一起编辑自己的作品博客……有共同爱好的学生们早已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学校也体会到了学生正是在用碎片化的时间和分散化的模式来发展他们的兴趣。

如今,生源的变化也使得各个艺术社团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有特长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通过同伴互助带动了各个社团整体水平的提升,更多的学生通过社团联结在了一起,通过兴趣爱好联结在了一起。同伴之间谈论的话题更加高雅,谈论的深度逐渐加深,思想意识得到了升华。不经意间又达到了一个目的:学生的个性思想交汇在一起。

目前,佟楼中学学生原创社团已经发展到24个,涵盖文学、科技、艺体、生活四大领域,有声有色的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2012年、2013年、2014年,部分学生社团先后获得河西区优秀学生社团和天津市优秀学生社团称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难,塑造人的思想、灵魂更难,唯其难,才更显其意义之深远。为此,佟楼中学建立了扎实有效、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构筑了以“体验—自育”为特征的德育特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且学有所长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使学校成为人人进步、个个成功的舞台。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过去的“严管、死盯”变为了如今的“引导、放手”,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有了用武之地。

天津市滨湖中学:齐头并进办教育,做强自己话发展

2006年,河西区在天津市率先成立了教育发展联合学区,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奏响了新的序曲。近年来,滨湖中学在全区践行“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理念的指引下,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学校为此积极制定政策,完善措施,做实细节,对育人理念进行全面整理和提升,形成了办学特色。在“公平均衡,普遍优质”成为校园主旋律的今天,“齐头并进办教育,做强自己话发展”已悄然走进“滨中人”的心里。“滨中人”努力付出,朝着 “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目标努力前行。

一、多层构建文化体系,特色育人科学前行

文化如水,悄然无声,潜移默化,滴水穿石。学校文化是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各种观念、制度、行为、环境等要素的集合体,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推动教育创新和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随着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滨湖中学把教育生态学理论引入学校教育活动中,整合各种环境因素,如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建立强大的支持系统,从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生态环境,使学校形成一个优美、开放、和谐,各种环境要素布局合理,并富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心灵的和谐发展。学校真正形成了一种绿色文化氛围,以此来影响和规范教职员工的一切育人活动。学校文化的建设策略是:1.校史教育课程化。把爱校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之中,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唤起学生对学校美的感受和真挚的热爱,从而激发行为的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2.学校管理从制度文本走向文化自觉。“滨中人”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创造一种共同体的感觉,让学校师生员工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将自己归属于学校,自我认定是学校中的一员。3.完善学校文化体系,学校构筑了以精神力为主体,以执行力、形象力为两翼的精神文化体系。

二、分层细化育人目标,推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德育工作中,一些人经常会陷入目标倒挂、内容脱节的尴尬境地,工作中常常出现组织混乱的情况,德育理想和现实的德育情况相距甚远。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学校总在讲“时时德育,事事德育, 处处皆育人”,而忽略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从而忽略了德育工作阶段性的特点,缺少认知层次的区别。为此,学校对各年级学生的德育目标进行分解,对德育活动进行分布,对德育要求进行分层。例如:在初一年级开展《弟子规》的教育,要求学生最初的德育行为是以不打扰他人为底线,以主动帮助他人为最高的要求;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牢固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初二年级开展《论语》的教育,围绕“亲情、友情、青春期健康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牢固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初三年级开展自信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牢固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德育课程拓宽渠道,立德树人根实果硕

学校积极构建德育课程。将绿色德育融于学校的“一六五”德育课程体系之中,“一”,即学校的办学理念;“六”,即学生的“六好”要求:走好路、说好话、 做好操、上好课、写好字、做好人;“五”,即五类德育课程:国学课程、仪式教育课程、艺术陶冶课程、环境熏陶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例如,“国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学校把握课堂主渠道,由教师自主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国学校本教材。近年来,学校组织开展了“诵读经典,践行美德”中秋赛诗会,以 “文化寻根”为主题开办摄影大赛,摄影社团的周叶老师和她的学生创意拍摄的《天津文化会客厅》获得全校一等奖,并被推荐到第三届传统文化教育月中, 成为河西区展播活动中的一个亮点。

在仪式教育中绽放生命光彩。庄严而神圣的仪式,规范、激励和塑造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学生的精神境界。学校重视每周一的升旗,周周主题鲜明,架起师生、伙伴沟通的桥梁;重视学生初一退队、初二建团等仪式活动,让学生回眸童年,追逐青春。

在艺术陶冶中扬起生命风帆。每天晨检时间,音乐教师带领学生们欣赏名曲。在教师的讲解中,在乐曲的欣赏中,学生们得到美的体验。通过3年的时间,每个毕业生都能欣赏一百余首世界名曲。“滨中人”认为,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唱歌跳舞”,而是通过活动体验、环境熏陶等方式去改变学生,改变他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态度,在体验和熏陶中引发生命思考。滨湖中学校园虽小,却幽雅整洁,学校精心布置了走廊墙壁,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学生舒心、愉悦、砺志、上进。

在社会实践中增添生命责任。学校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责任感。在农场劳动基地,师生植树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生们从小心翼翼地拿起小树苗,到精心地为它们浇水灌溉,提升着内心热爱生命的责任;在社区劳动基地,学生们不怕脏、不怕累,细心地捡脏护绿,成为社区的小主人;在公用劳动基地,学生们擦洗公共设施,成为城市的东道主;在实习厂房劳动基地,学生们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操作先进的机器,体验成为未来的建设者、祖国的接班人。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积极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道德体验,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意识。

教师节上,滨湖中学教师们作出庄严的承诺:“我们会用心感受,虚心求教,做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我们会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做崇高师德的力行者;我们会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做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门口的好学校,是“滨中人”的永恒追求。

天津市河西区中心小学:构筑七彩实践星空

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也是河西区中心小学“七彩星”德育特色之一。针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层级管理的思路,学校将德育实践活动也按照区级、校级、班级三个层次进行了安排,活动涉猎面更广,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亲自实践,学有所获。学校现拥有校级实践活动基地十余个,班级实践基地每班不少于一个,涉及劳动、安全、文化、科技、爱国主义教育等众多领域,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无论是学校、年级、班级的,还是学生自发的,各层次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有舞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们无论年龄、经验、爱好如何,都会在德育活动的璀璨天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们就像颗颗闪亮的小星,在梦想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一、区局引领,圆梦实践天空

近年来,在区教育局德育主管部门的不断努力下,河西区建立了一大批德育实践活动基地,基地组织的活动非常贴近学生需要和生活实际,已经成为各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取得了显著效果。

例如,河西区劳技中心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区劳动实践活动的成熟基地,其专业性和课表化为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内容和时间上的保障。每年学校都有近两千名学生通过在区劳技中心的活动掌握两到三项劳动技能,深受学生家长的赞赏,在学校下发的家长问卷中,有许多家长表示希望增加劳技中心的活动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技中心还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和完善。

再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也已成为河西区德育活动的一张亮丽名片。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三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到自然博物馆、文化中心、 河西区图书馆等地参与服务,许多学生从中受益。活动中,学校的小志愿者经过场馆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后,通过做“小讲解员”“小导游”“小助手”等,协助馆内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服务。小志愿者们从点滴小事做起,把雷锋精神、天津精神、志愿服务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升了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展现了河西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河西区中心小学学子的风采。

天津市近年来开辟的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云计算中心、空客生产线、萨马兰奇纪念馆等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们开辟了更广泛的实践领域,也为学校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学校搭台,打造实践天地

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为目的,学校与交管河西支队共建多年,建立了法制教育实践基地,在他们的帮助下成立了“小交警队”,协助学校维持进(离)校秩序。聘请全国十佳交警杜涛等人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正规培训,指导他们用标准的手势进行指挥,学校创编的小交警操曾获得天津市中小学交警操展演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学校和天津市武警总队国旗班共同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建了正规的国旗班。每周一的主题升旗仪式,国旗班学生穿着整齐的服装,高擎国旗正步穿过操场,成为校园里的靓丽风景。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战士宿舍参观内务, 邀请武警战士们为全校师生进行庄严的升旗式表演,震撼的场面给每一位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爱党爱军教育为目的,与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共建近三十年,历经8位队长,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并于1997年共同成立了我国第一所“雏鹰航校”,每年都有几百名学生亲身感受银鹰冲天的震撼场面,亲手触摸战鹰,与共和国飞行员亲密接触,学习飞行员叔叔敬业奉献的精神,聆听飞行员叔叔讲解航空知识,参与航空航天模型制作活动,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才干。

以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为目的,2007年年底,学校成立了“星光爱心俱乐部”,这是学校自己建立的爱心慈善活动基地。成立以来,学生们先后慰问了老教师、老校长、社区的困难人群,以及校园周边的残疾特困家庭等。每年春节前夕,俱乐部都会组织学生代表前往社区为困难家庭送去年货和生活用品,近八年来,二十余个家庭受益。俱乐部积极参加社会慈善机构组织的爱心活动,在河西区慈善协会组织的 “爱心兔”义卖活动中,不到一个小时,50个爱心兔就被学生们抢购一空,募集善款两千余元。六一儿童节,俱乐部成员心系残疾小伙伴,购买了很多文体用品,到启智学校与那里的孩子们共度节日。俱乐部心系老年人,在每年全国红十字日当天,给鹤童敬老院的老人们带去慰问品,并奉献精彩演出。“4.20”雅安地震发生后,全校一天之内募集善款近十一万元。近年来,“星光爱心俱乐部”还携手“藏十年”公益组织, 组织和参与多场爱心义卖活动,为藏区孩子募集善款两万余元,再次谱写了大爱无疆的动人篇章。

三、班级创新,自主活动异彩纷呈

近年来,学校各班都在家委会的帮助下建立了至少一个班集体实践活动基地,并要求每个班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班集体实践活动。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充分利用家长群体的广泛资源,为学生开辟丰富多彩的实践渠道,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天地中遨游。

六年八班一位家长是刑警,他带着自己的立功奖章走进班集体,给学生们讲述自己的破案故事,告诉学生们安全自救的方法,并为学生们带来闪闪发光的警徽,成为学生们的偶像。三年级的一位家长带领全班学生走进电视台,让他们感受媒体人的辛勤工作,当学生们见到少儿节目主持人录节目的场面时,兴奋和喜悦溢于言表。一位做茶艺师的学生家长把全套茶艺设备搬进了课堂,带领学生领略悠远的茶文化,品茶香,学茶技,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的家长组织全班学生踏青、秋游、参观、做公益……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班集体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班级实践基地的建立成为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有益补充,活动形式更加多样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切合实际,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

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为学校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多年来,学校的各项殊荣无不浸透着德育人的辛勤汗水。德育工作是为学生刻画未来、实现梦想架桥铺路,所以必须勤勤恳恳,步履坚实。每一个“中心人”都相信这样一句话:“一颗星光虽然微弱,但群星璀璨就可以照亮夜空!”

天津市河西区梧桐小学:运用多种德育策略,助推学生健康发展

天津市河西区梧桐小学将德育课程的实施、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评价手段的跟进等,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助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有效策略和手段, 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落实德育课程,尊享快乐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每个课堂都成为净化思想、养成习惯、让生命灵动的殿堂;使每个学生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味生活、体味做人、体味人生。学校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各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鼓励每位教师从每个教学环节做起,将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具体意义上的德育课程,通过开展教研集备、 同课异构、网络虚拟走班等教学活动,使每一节课生动、活泼、教育意义突出。如:在品德与生活课《学会合作》中,学生通过做“你比划我猜”的游戏,来体会合作的乐趣,从而领悟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二年级语文课《共享秋天》,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在班级网站中制作了专题主页,学生进入班级网站去品味秋天,在网页的设计上选用学生喜爱的图画,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收获,学生们在课上兴趣盎然,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他们更加热爱秋天,热爱自然。在音乐课上,教师和学生一起绘制彝族传统服饰上的图案,一起学习彝族歌曲《跳竹竿》,体会彝族人民歌唱丰收的喜悦, 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美德。像这样的事例在梧桐小学的课堂上都有充分的体现。

有效地利用德育课程时间,包括校会、班会、队会、主题综合活动课等。学生和教师共同选择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 二年级的“我做小小服装设计师”活动,学生们利用废报纸、碎布头等设计了漂亮大方、绚丽多姿的服装和饰物,活动中,他们不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还提高了环保意识,也更加热爱生活。节假日里,拓宽班会活动的方法和思路,尝试利用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功能举办网络班会。在母亲节那天,有不少班主任和学生们在网上聚会,交流母亲节为妈妈庆祝节日的心得,有的学生亲切地把自己的老师称作“妈妈”,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电子贺卡献上节日的问候,弘扬了尊师敬长的传统美德。

二、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快乐校园

学校将德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中,学生们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成为活动的主人。学校会经常征求学生们的提案,每学期都有很多适合不同年级、不同个性学生的活动,如“多彩梧桐特色展示”“校园诚信节”“校园小能人才艺展示会”“我和妈妈一起学电脑”等许多集教育、兴趣、娱乐于一体的活动。每一个活动都使学生们在做人、做事上有所收获。例如:“3.15”期间,结合商家的诚信话题,学校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 “校园诚信节”活动,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学生们通过作诚信调研、写诚信日记、讲诚信故事、制作诚信Flash等活动,懂得了讲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言必信、行必果”,为人做事要守信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取得成功。有的学生把自己的诚信日记链接到班级网站上,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去激励同伴。再如:“校园小能人才艺展示会” 上,学生们纷纷把自己的文艺才能在全校师生面前进行展示,一招一式都体现了他们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进取精神。活动中借助社会资源,开展共建活动, 创办了社会联动教育网,争取社会资源,打造“多彩梧桐”。一些公司、团体常年资助学校特困学生;公交八路车队的全国劳动模范张建生师傅在学校成立了 “张建生爱心组”,真情回报学生;南开大学的学生支教团定期来校与师生开展联谊活动,鼓励学生们努力实现自己的南开梦;戴尔集团为困难学生捐赠电脑,开展培训;长达社区几年如一日,组织学生开展夏令营活动,使学生们尽享童年快乐。

三、跟进德育评价,助推快乐成长

学校采用开放、真诚、灵活多样的多元评价方式,多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在校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作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助推学生快乐成长。

1.活动介绍——低年级多元评价亲子游园会。

不久前的一天,梧桐园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学生们的脸上看不到考试带来的紧张,更多的是开心的笑容……这就是学校2015年上学期尝试进行的低年级多元评价亲子游园会。以这种形式对学生们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感悟知识的魅力,并通过亲子活动,使家长了解孩子在一个学期中各科学习及生活的情况。这种多元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成长,个性得到张扬,并扬己所长,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本次活动共设有“体康园”“语艺园”“科普园”“音律园”“数趣园”“德礼园”“HAPPY园”及 “画风园”八个园区,每个家庭分别进入八个园区进行测试,根据测评情况取得“超级小达人”“小达人” “小能人”奖章,比一比哪个学生获得的奖章最多。

学生们在参与评价活动的同时,向自己的家长和与会的来宾展示着文明的风范、有礼的风貌。活动的过程也是评价的过程,这是该项活动的又一亮点。

2.活动项目研发———德育工作的全方位检测。

在亲子评价游园会上,学科教学不再唱主角,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使德育工作真正走上了评价 “T台”,与学科教学平分秋色,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整个评价过程体现了德育的体验性、任务完成和寓教于乐的本质,所有的评价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游戏的设计和研发本身就是德育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八个团队的教师集思广益,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与现代化手段有效结合,设计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等级性评价的益智游戏。每个游戏的设计既体现了知识性和检测的功能,又有亲子合作、明理尚行、 动手动脑的发挥,八大园的“游览”,使每个学生都在经历中快乐成长。

家校合力、联动助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特色。 比如:科普园的活动就是由一年一班某学生家长设计筹划的,作为天津大学的教师,她通过与本校协商,将梧桐小学作为学生的科技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们在梧桐园开展科普活动,进行科普讲座,开展科技实验,极大限度地调动了梧桐小学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此次评价活动中,她再次带领大学生走进校园,对梧桐小学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情况及对科技知识的掌握等进行游艺式等级评价。

此外,游园会整体过程的实施,也是对德育工作全方位的检查。安全措施的思考、环境的布设、游园须知的制定、微信平台的参与、启动仪式的召开,无不体现着德育工作的经常性、连贯性。快乐游园标语 “多元评价、快乐成长,相信我是最棒的”“多彩梧桐、 美丽家园,体验我是成功的”“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做最优秀的自己”“自主参与、闪亮登场,做最快乐的宝贝”……彰显了学校“自信、成功”的德育特色。

3. 活动项目推广———多元评价带给学校的深远意义。

此次活动,学校采取了网络联动的方式,请家长进园时刷二维码加关注,利用微信平台和新浪微博进行互动,活动结束后,学校也从网络上获得了来自家长的反馈。大家普遍觉得,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其多元性、互动性使学生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多方面的成功,与学校的“成功教育”理念相吻合———“自信、成功”的德育体系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奠基”,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主动发展。这次的多元评价亲子游园会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多方面的成功,助推了学生的快乐成长。今后,学校计划在评价等级的界定、“游艺”项目的开设、参与评价的人员,以及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力争使每年的游园会都有新变化,能更加合理和完善,达到多元评价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粽子朋友圈的说说下一篇:毕业论文12周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