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2024-10-08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15篇)

1.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篇一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共有六章四十一条。第一章是总则,对人口普查的总体原则和基本制度作出了规定;第二章是关于人口普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对人口普查对象、普查内容、登记方法和分类标准等作出了规定;第三章是关于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对人口普查的各个工作环节、普查对象的权利和义务等作出了规定;第四章是关于人口普查资料的管理和公布,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处理、发布、管理和开发应用等作出了规定;第五章是关于法律责任,对人口普查中各行为主体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第六章是附则,对特定人群、特定区域的人口普查,港澳台地区人口数据来源等作出了规定。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已经5月12日国务院第1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6月1日起施行。

二○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文件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人口普查,保障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人口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

第三条 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研究决定人口普查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规定和要求,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口普查工作。

在人口普查工作期间,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成的人口普查机构(以下简称普查机构),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做好本区域的人口普查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参与并配合人口普查工作。

第四条 人口普查对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

人口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第五条 普查机构和普查机构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普查员(以下统称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其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人口普查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伪造、篡改人口普查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人口普查违法行为的普查人员打击报复。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媒介,开展人口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

第七条 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

人口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

第八条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

第九条 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全国人口普查方案(以下简称普查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人口普查应当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 对认真执行本条例,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人口普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第十一条 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第十二条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第十三条 人口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

第十四条 人口普查采用国家统计分类标准。

第三章 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人口普查登记前,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完成户口整顿工作,并将有关资料提交本级人口普查机构。

第十六条 人口普查登记前应当划分普查区,普查区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为基础划分,每个普查区划分为若干普查小区。

第十七条 每个普查小区应当至少有一名普查员,负责入户登记等普查工作。每个普查区应当至少有一名普查指导员,负责安排、指导、督促和检查普查员的工作,也可以直接进行入户登记。

第十八条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应当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身体健康,责任心强。

2.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篇二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不仅是国家之间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水平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地区之间的综合实力水平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为了更好地从整体上反映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明确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 了解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为政府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提供合理的决策参考, 就必须对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进行区域差异研究。

有关文化产业区域差异量化的研究核心文献如下:美国经济学家麦克尔波特提出了“钻石理论”, 主要是用来分析一个国家的何种产业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原因。他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决定因素有六个:需求因素、生产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的表现因素、企业的战略结构因素、竞争对手的表现因素、机遇和政府因素。波特的这些论述为各个国家对产业竞争力的深入分析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分析框架, 是目前研究国家产业竞争力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2004年, 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创造了香港创意指数框架, 它最大的突出点就是有自己较为独特的“5C”架构, 即人力资本、结构及制度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创意成果。香港创意指数不仅仅度量其经济的产出, 还度量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创新活动。叶丽君 (2008) 根据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实际需要, 创建了评估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指标体系, 包含文化产业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二个一级指标。现实竞争力层面下有五个主要的影响要素:市场占有、产业规模、生产效率、经济贡献和政府扶持;潜在竞争力层面下包括三个主要的影响要素:创新能力、成长能力和市场需求。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际研究得出, 我国文化产业尚不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且地区之间差异非常明显。2012年, 庄锴和王虹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 在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采用因子方法对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 认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文化产业行业地位、规模总量、发展潜力、市场需求、创新能力和投资水平六个方面。再依据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可分为四类:强竞争力类、较强竞争力类、具有竞争力类、弱竞争力类, 最后在参考了其他研究学者的大量文献后, 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的有利建议。

综上所述, 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文化产业区域差异量化的研究, 首先通常是构建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的文化产业差异的影响因素有文化产业规模效益、需求和消费水平、创新驱动能力、政府支持力度、市场盈利水平等, 其次运用SPSS的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的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进行测算, 并提出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 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区域差异

1.1 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指标体系, 可以进一步明确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查找差异的原因, 并最终实现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一个好的指标评价体系, 应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力求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真实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于2015年在相关权威网站上公布了我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 以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指标体系包括生产力、驱动力和影响力三个维度。其中产业生产力体现为文化要素的投入, 主要是指文化产业自身资源和资本的投入;产业驱动力主要指文化产业的外部环境的驱动;产业影响力是指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循环推动的联系 (见图一) :首先通过文化产业各生产资源的投入, 再凭借外部驱动环境, 提升文化产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而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又反过来为文化产业要素投入的增加奠定基础。

我们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 参考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的做法, 主要是在二级指标的命名上借用了生产力、驱动力和影响力三个名称, 但三级指标是本课题组经过多次讨论所形成的。指标的筛选中我们参考了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差异研究的相关文献, 考虑了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特征, 同时兼顾了数据可得性。三级指标由155个反映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具体指标组成, 如表一所示。

1.2 数据来源

本文在统计分析中以《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2012) 》为依据。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 (2014) 》、《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览 (2014) 》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2014) 》等。

1.3 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因子测评

实现综合评价分析的统计方法有很多, 其中因子分析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因子分析通过指标的降维, 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 即将相关性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 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 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然后对这几个主要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就可实现对综合实力的综合评价。

1.3.1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的思想就是用比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来反映原有变量的大部分相关情况, 这一思想可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设原有p个变量X1, X2, X3, …, Xp, 且均已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 将每个变量用k (k<p) 个因子F1, F2, F3, …, Fk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即有:

上面的线性组合也可用矩阵形式表示为X=AF+ε, 其中F是公共因子;A是因子载荷矩阵;aij (i=1, 2, …, p;j=1, 2, …, k) 是因子载荷, 表示第i个原有变量在第j个因子上的负荷;ε为特殊因子, 可理解为原有变量不可以被因子解释的部分信息, 它的均值是0。

1.3.2 数据适合度检验

在对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进行因子分析前, 首先必须要知道分析的原有变量之间是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来提取因子。一般采用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来检验收集到的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二是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统计量, 显示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676.07, P值为0.00, 小于0.05, 所以拒绝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没有显著差异的原假设, 则认为各个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根据KMO度量标准:KMO>0.9, 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0.8<KMO<0.9, 适合做因子分析;0.7<KMO<0.8, 一般适合做因子分析;0.6<KMO<0.7, 因子分析适合度较低;KMO<0.6, 因子分析适合度很低。经检验, 本文所选择的数据KMO值是0.72, 表明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1.3.3 提取因子

本文采用广为使用的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表三是经SPSS计算分析后输出的总方差分解表。

由表三可知, 前3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 且这3个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0.65%, 能解释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因此提取前3个公共因子 (用F1, F2, F3表示) 是恰当的。

1.3.4 因子命名

为了合理地解释各个因子的经济含义, 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得到表四———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其每一列元素的绝对值都呈现出0、1两极分化的特征, 使原始变量在某个因子上出现了较高的载荷 (表四中用*号标出) , 易于对该因子所包含的意义进行解释。由表四可知, 在第一个公共因子F1上, 人均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与全部从业人数的比、人均文化产业总资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文化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受过高中和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数占六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现金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为文教娱乐现金消费支出、“三上”文化产业企业人均营业利润这些指标的载荷比较大, 由于这些指标均为反映文化产业良好运行的基本条件, 称为产业发展条件公共因子。在第二个公共因子F2上, 人均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文化产业专利授权数这些指标的载荷比较大, 由于这些指标体现了文化产业人力及固定资产投入、创新能力来源, 称为投入与创新公共因子。在第三个公共因子F3上, 人均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三上”文化产业企业资产利润率这个指标的载荷比较大, 由于这个指标体现了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和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称为财政驱动效应公共因子。

1.3.5 因子得分测算

采用回归法对上面提取的3个公共因子计算其因子得分, 得出如表五所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因子得分表达式如下:

1.3.6 公共因子和综合实力排名

获得公共因子后, 根据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计算公共因子的权重, wi=λi/λ为权重 (λi为第i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 λ=λ1+λ2+λ3) 。计算出各公共因子的权重分别为0.75、0.15、0.10, 再通过F=0.75F1+0.15F2+0.10F3公式计算出各个省 (市、自治区) 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得分, 对各省 (市、自治区) 按照综合得分排名, 结果如表六所示。

2 综合实力区域差异小结

表六所示, 各地区的综合得分为标准分, 负分数表示某个地区低于全国平均值, 正分数表示某个地区高于全国平均值, 从综合总分看, 有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湖南、江西这10个省市的得分高于全国平均值, 且综合实力排名位于前十。

根据表六各地区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排名可知, 我国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空间分布具有东部沿海地区高, 中部东北部地区居中, 而西北内陆地区低的特点。排名在我国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前十中的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都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文化产业发展最好, 具有最强的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优势。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经济基础。再从各地区情况看, 上海、北京、浙江、天津这四个地区的综合得分超过了1, 表示这四者文化产业整体综合实力是最强的, 尤其是上海, 文化产业发展得最好。其次是江苏、广东、福建、山东、湖南、江西的得分在0~1之间, 这些地区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说明它们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充实文化根基。

排名在我国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前十名的天津、福建、湖南和江西, 这四个省市既有东部地区也有中部地区。这些省 (市)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虽然与一类地区有差异, 但这些省 (市) 还是有比较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条件, 只要充分利用好本地文化产业资源, 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照样能有较好的发展势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南省, 依靠“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和“媒体营销”等带动了湖南省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3年湖南省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位居第十, 远高出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名。排名在11~18位中的重庆、安徽、辽宁、湖北、河南、内蒙古、吉林、河北大多位于第二类, 这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充分, 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历史和人力资本优势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排名最后的山西、宁夏、新疆、青海、云南、贵州、甘肃、西藏大多来自西部地区, 文化产业发展最为薄弱。虽然近年来中央实施了一些扶持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 促进了经济实力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但由于这些省 (自治区)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薄弱, 影响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 使得其综合实力和东部以及中部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3 结束语

对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进行区域差异分析, 首先构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 从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和驱动力指数三方面对31个省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得出了各地区主因子和综合实力排名。可知我国东部地区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整体上比中西部地区要强, 特别是北京和广东的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最强, 和其他省份存在较大的差距。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协调一致, 但又有不同之处, 位于东部地区的黑龙江省和海南省属于文化产业欠发达地区, 而位于中部地区的江西省和湖南省属于文化产业较发达地区。可知, 2014年各地区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 各地区的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虽水平高低不同, 但各有特色。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参考, 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所在, 将优势因子发扬, 采取相应措施转变劣势因子, 最终促进综合实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创意指数研究[Z].2004.

[2]周锦, 闻雯.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评价[D].华东经济管理, 2012, 26 (02) :46-50.

[3]庄锴, 王虹.企业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2, (15) :87-89.

[4]梁君, 陈显军.我国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差异研究[J].经济纵横, 2012, (04) :63-67.

[5]梁君, 黄慧芳.中国省级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2, (11) :91-94.

[6]杨超慧, 姜雪.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09) :217-218.

[7]范娟霞.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8.

3.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篇三

@中国广播网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启动,这是时隔五年之后,中国最大规模的国情国力调查活动,将获得我国除农业外所有行业的最新统计数据。全国300万普查人员将对6000万个单位法人和个体经营户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普查登记。

@马建堂(国家统计局局长) 这次经济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活动之一,同时又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经济普查。这次普查采用全国统一的电子地图划分普查小区,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对企业进行空间定位,对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等相关证照进行拍摄留底,同时录入相关普查数据。通过这次普查,不仅可以摸清全国第二、三产业的家底,而且可以由此形成全国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新闻网 为了保证数据真实,普查部门已经提前从工商、税务等部门了解了单位、商户申报的一些经济指标,虽然这些数据只是大概,但是也能为普查提供参考。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有法定保密义务。通过普查所获得的信息只能用于普查目的,只能发布综合总体数据,不能发布个体具体信息,而且普查所获得的信息不能作为任何其他部门实施处罚的依据,比如经济普查得到某企业一年的销售收入是500万,即便这个企业过去纳税的时候,没有按照其数目去纳税,也不能把普查信息作为其纳税不足的依据。

4.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材料 篇四

1.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全力搞好经济普查 2.认真搞好经济普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如实申报普查资料,真实反映经济全貌 4.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5.如实申报经济普查资料,是企业和单位应尽的义务 6.认真贯彻《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坚持依法开展经济普查

7.认真搞好经济普查,为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8.搞好经济普查,掌握国情国力,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

9.经济普查,利国利民

10.经济普查,需要您的配合与支持

11.经济普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12.经济普查,盘点过去,把握现在,指点未来 13.经济普查,求真、求实、求发展;把脉经济,利国、利民、利未来

14.《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的目的,不得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5.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 篇五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上级经济普查机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经过全体普查员的辛苦工作,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现将社区主要开展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经济普查于国于民意义重大,而樱花社区是东胜街道的经普大户,社区领导非常重视。社区组织参加了区街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动员大会和培训会,成立了以主任方丹为站长、全体社工参加的社区经济普查办公室,要求大家认真对待、密切配合,确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普查中的问题。

二、大力宣传、形式多样

为使辖区普查对象对此次经普工作充分了解、支持并配合做好普查,社区经济普查办公室配合上级的宣传攻势,适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在普查的各个阶段,则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活动。如在批发市场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第三次经济普查宣传标语,在辖区主要路口悬挂宣传条幅,在集中办公地点张贴经济普查宣传海报等。对辖区内所有在户商家,全部发放《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对象的一封信》,使每个商户对三经普情况都深入了解。在社区邻里节中融入经普的知识,提高了居民对于此次经普的知晓率。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宣传,营造了辖区经普工作的良好环境氛围,形成社会了解普查、群众支持普查、普查对象配合登记的局面。

三、认真调查、紧抓质量

在确保社区民生事务完成的前提下,积极派人参加上级经济普查办公室组织的业务培训,组织普查人员相互交流,对培训内容做笔记、分析消化吸收,对缺勤的进行再培训,为顺利普查登记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入户登记是经普的关键一环,不配合、吃“闭门羹”的现象很常见,我们的普查员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地上门耐心说服;难以找到的想尽方法联系上,确保能上门普查,实在不能的则通过传真、电邮等方式登记,最后做到了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以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抓住质量这个关键不放松,普查才能成功,才能为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要求普查员上门调查时讲究方式方法;登记数据和自查时细心对待,注意分清行业类别、防止漏登、错登等;在上传上报数据前,在自查的基础上再由业务骨干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实际的普查表退回重查重填,正式上报时取得了极高的通过率。

6.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篇六

尊敬的普查对象:

您好!国务院决定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反映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这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准确确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和种类,确保普查单位不重不漏,2019年1月1日正式普查前,需要对各类单位进行全面清查。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单位清查工作将于2018年8月开始。届时将有佩戴《普查员证》或《普查指导员证》的普查人员到贵处采集清查表信息。

二、请您提前准备好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以便普查员快速进行信息采集。同时请为正式普查登记做好统计台账和相关财务报表的准备。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请您积极配合普查员的工作,如实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对拒绝或者妨碍普查机构、普查人员依法开展工作的行为,或虚报、瞒报、漏报清查资料的普查对象,将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被发布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

四、各级普查机构及普查人员将会对您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您提供的相关信息仅用于普查目的,除作为统计执法依据外,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五、普查机构或普查人员如有违法或损害您单位利益的情况,请及时向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地方普查机构举报。国务院经普办举报电话:010-68512113。

衷心感谢您对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7.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篇七

1 数据库管理

本次土壤侵蚀普查数据管理以土壤侵蚀普查数据库建设为中心, 以基础地理、土壤侵蚀因子、野外调查单元、侵蚀沟道、土壤侵蚀强度数据的检查与入库任务为主体, 对土壤侵蚀普查数据进行集中存储, 按全国一张图形式统一、分类、分层管理。

数据库开发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水蚀因子、风蚀因子、冻融侵蚀因子、野外调查单元、侵蚀沟道、土壤侵蚀强度等数据库及管理功能的开发工作。

土壤侵蚀普查数据按栅格、矢量、属性、多媒体等数据类型特点, 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查与入库。

2 数据库系统设计

全国土壤侵蚀普查数据库系统以国家及行业的标准、制度和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安全体系为保障, 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思想进行设计, 基于Windows 2008 运行环境, 以专业大型网络地理信息系统DTGIS为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构建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3 级体系, 以C++ 作为主开发语言, Silverlight作为界面开发工具, 采用DTSpatial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

2.1 系统架构设计

数据库系统通过DT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元数据、远程地图和栅格数据服务等虚拟服务支撑各应用系统具体功能的实现;同时基于DTSpatial和栅格金字塔技术管理全国土壤侵蚀普查成果数据, 包括矢量、影像、多媒体文件及业务属性数据, 为DT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存储支撑。系统构架具体如图1 所示。

1) 数据层。数据层主要用来存储土壤侵蚀普查数据, 包括栅格等多种类型数据。支持数据库基本操作, 支持远程客户端与数据库进行联机操作。

2) 服务层。服务层是本地控制的接口, 提供共享资源并执行与局部资源相关的操作, 为系统运行提供平台底层支持。系统采用组件化技术作为主要手段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 在应用界面创建应用接口, 基于接口在形式上表现为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为用户提供组件式GIS应用。

3) 应用层。应用层是用户的管理功能及操作结果输出, 包括地图服务、图表互查、统计报表、数据导出等功能。

2.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综合考虑地理空间、业务和时间逻辑, 按照矢量、栅格、属性、多媒体等不同数据类型, 采用面向对象和关系的数据库无缝集成的方式进行设计, 空间数据库采用DTSpatial管理, 属性和多媒体数据采用远程文件服务管理。矢量空间与属性及多媒体等数据通过关键字关联, 空间数据通过关键字与其元数据关联。将空间、属性、多媒体等数据及其元数据有机组织。数据库分为基础地理、遥感影像、气象站点、调查单元、侵蚀沟道、侵蚀因子、侵蚀强度、综合信息等8 个子库。数据集划分如图2 所示。

2.3 数据库功能设计

1) 地图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在三维环境下对基础地理信息及普查数据实现浏览、放大、缩小、漫游等基本操作功能;汇水分析、断面分析、坡度分析、高程查询、距离量算、面积计算等基础地理分析计算功能。

2) 业务数据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按照普查数据类别、行政区划、流域、普查对象实现属性与空间查询, 数据统计及导出等功能, 界面如图3 所示。

3) 权限管理功能。系统的安全管理是通过权限管理系统为整个数据库系统建立全局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 统一验证用户身份, 记录用户的业务操作日志。当用户登录系统时, 需要输入用户密码和安全随机码, 系统据此验证, 以确认用户身份。验证通过后, 系统将赋予该用户对应的使用权限, 同时记录用户活动状态, 形成日志, 以备后期维护需要。

3 数据检查与入库

数据入库前按照水土保持行业标准和本次普查的要求, 对专题数据及其对应的元数据进行规范化检查。各专题数据按不同类型, 对其空间位置、时间特性、专题属性进行检查。通过配准和拼接, 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的无缝拼接和分层、分类存储管理, 使系统方便、有效、快速地查询, 统计和显示所有数据。

3.1 矢量数据

矢量数据包括行政区划、全国土壤可蚀性K值图、全国土种剖面样点属性数据等, 主要对其位置和属性信息的准确性、正确性、合理性、完整性等进行检查, 除野外调查单元数据外, 其余数据均拼接为一个无缝的图层, 并以行政区划图为准进行多图层配准, 抽样为不同比例尺数据入库。针对不同专题数据的特点, 利用GIS软件批处理、人工交互和抽样等方法进行检查。

3.2 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主要包括部分典型区域10 和2.5 m分辨率的SPOT遥感图像, 15 m分辨率ASTER数据, 全国30 m分辨率环境星地表反射率, 全国30 m分辨率Hc-DEM (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 数据, 以及各类专题数据。主要对坐标系、空间位置、分辨率、像素值的准确性, 正确性, 合理性, 完整性等进行检查, 栅格数据均拼接为一个无缝的图层, 并建立栅格金字塔。

3.3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主要是不同土种典型剖面数据、风力等级和风向频率统计表, 以及矢量数据相关的属性数据, 主要进行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检查, 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数据入库。

3.4 多媒体数据

多媒体数据包括文档、图片、图表等格式的数据, 对多媒体资料整理、分类, 转换至数据库支持的多媒体数据格式, 并通过软件直接实现多媒体数据入库。

4 结语

第一次水利普查中的土壤侵蚀普查数据量多达19 TB, 经特有的栅格金字塔技术进行数据压缩处理后, 在不损耗信息的前提下, 数据量得到极大压缩, 入库后数据为2 TB左右, 极大提高了数据管理和使用的效率。本次普查工作不单建成了数据库, 更为重要的是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与组织做了技术上的探索与实践, 实现了空间、多媒体数据等不同格式数据的关联匹配, 为今

参考文献

[1]庞进武, 程益联, 罗志东.水利普查与信息化[J].水利信息化, 2012 (1) :19-22.

[2]程益联, 郭悦.水利普查对象关系研究[J].水利信息化, 2012 (1) :23-27.

[3]孟小峰, 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 50 (1) :146-169.

[4]龚岳松, 吕文斌, 李佼.水务数据统一交换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J].水利信息化, 2011 (5) :21-25.

[5]艾萍, 吴礼福, 陈子丹.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核心内容分析[J].水利信息化, 2010 (4) :9-12.

8.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篇八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1961.2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十年共增加604.3万人,增长44.5%。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8%。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668.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639.0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1人减少了0.46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01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6%;女性为94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4%。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下降为106.8。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6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15~64岁的人口为1621.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0.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8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0.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582.7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1.6万人。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617.8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416.2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615.7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195.3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6839人上升为3149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3165人下降为212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4380人下降为31396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16963人下降为9956人。

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3.3万人,文盲率[5]为1.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4.5万人,文盲率下降2.6个百分点。

七、城乡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6]為1685.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5.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633.6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29.3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8.5个百分点。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为机器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9.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篇九

一、基本原则

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经普办)的领导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部署、统一标准、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即各级普查机构按照国家经普办的统一部署,执行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负责组织实施本级的数据处理工作。

二、工作内容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对象:

(一)全部单位填报的《单位普查表》。

(二)纳入“一套表”联网直报系统的“三上”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及其上述法人单位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以下简称联网直报单位)所执行的企业“一套表”调查制度或重点服务业调查制度中规定的普查表式。

(三)个体经营户填报的《个体经营户普查表》。 数据处理工作要完成上述表式的数据采集与录入、网上报送与接收、数据合并和备份、数据审核与查询,以及数据汇总和评估等工作。

三、组织模式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采取普查员通过手持电子终端(以下简称PDA)“现场数据采集、定位、拍照、识别转换,通过广域或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送,进入全国统一数

据中心,统计人员五级在线审核处理”的组织模式进行。

具体方式:县级普查机构在完成单位比对、普查区(小区)划分和电子地图的绘制后,将单位底册数据和地图数据载入PDA。普查员携带PDA到普查现场,利用PDA中的GPS模块采集建筑物地址、名称和空间坐标信息,通过拍照“三证”或“个体工商执照”进行OCR识别和数据转换,以完成对调查对象的核实或登记。普查员采集的数据利用无线网络,或在乡级普查机构通过统计内网(广域网)报送到指定服务器中。不具备网络条件的乡级普查机构,按照相关规定,经批准后可通过县级普查机构代报数据。

已实行联网直报的调查单位要通过联网直报系统,完成企业“一套表”普查制度或重点服务业普查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数据网上报送到指定节点服务器中。

乡级、县级、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分别按照各自的权限登录指定服务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审核、查询、验收等工作。

四、软件部署方式

数据处理软件由国家经普办统一开发定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各地区不得擅自修改软件系统的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描述文件和操作规程。

(一)普查数据处理系统。

1.国家级集中在线方式:使用国家级节点的省级、地市级、县级、乡级综合用户及普查对象可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间和权限直

接登录到国家部署的环境,进行在线数据报送和进行所辖地区的数据处理。

2.省级集中在线方式:在13个省级数据处理节点独立部署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由省级普查机构负责收集全省报送的数据。省及以下综合用户及普查对象可直接登录省统计局部署的环境,进行在线数据报送和所辖地区的数据处理。各省级将管理员用户权限报给国家经普办数据处理组,以监控指导各地的数据上报进度和数据质量。各省级部署的数据处理系统与国家级节点实施数据实时抓取交换。

(二)联网直报系统。

执行企业“一套表”调查制度或重点服务业调查制度的调查单位继续使用联网直报系统上报普查表。

五、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一)乡级数据处理环境及设备配置要求。

必须具备专用的数据处理办公环境,具备可以通过统计内网(广域网)接入省级及国家级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的网络环境,2台以上计算机、1台笔记本电脑、1-2台激光打印机、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大容量移动硬盘以及UPS供电环境等。为普查员配备手持电子数据采集设备和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现场采集、定位、拍照、识别转换功能,数量按照每150个调查单位(包括个体户)配备1台PDA。

其中:设备配置要求:

1.PDA

处理器主频:1GHz;

内存:1G以上;

存储:16G以上;

显示屏:5英寸以上;

操作系统:Android 4.0以上或Win8;

摄像头:500万以上像素;

无线连接:支持Wifi、3G和GPS。

2.客户端

CPU:Intel P4 3.0G以上;

内存:2G以上;

硬盘:硬盘120G;

显卡:独立显卡;

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7、Windows8; IE浏览器为6.0以上;

安装杀毒软件;

接口:USB2.0以上;

网卡:100M/1000M网卡;

光驱:DVD光驱。

(二)县级数据处理环境及设备配置要求。

必须具备专用的数据处理办公环境,100MB以上局域网和2MB以上与地(市)级、省级及国家级统计内网(广域网)接入的网络环境,4台以上计算机、2-3台激光打印机、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以及UPS供电环境等。

其中,客户端配置要求为:

CPU:Intel P4 3.0G以上;

内存:4G以上;

硬盘:硬盘120G;

显卡:独立显卡;

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7、Windows8;

IE浏览器为6.0以上;

安装杀毒软件;

接口:USB2.0以上;

网卡:100M/1000M网卡;

光驱:DVD光驱。

(三)地市级数据处理环境及设备配置要求。

具备100MB以上局域网和10MB以上与省级、国家级统计内网(广域网)接入的网络环境,10台以上计算机,2-3台激光打印机,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以及UPS供电环境等。

其中,客户端配置要求为:

CPU:Intel P4 3.0G以上;

内存:4G以上;

硬盘:硬盘120G;

显卡:独立显卡;

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7、Windows8;

IE浏览器为6.0以上;

10.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篇十

2018年9月19日至2018年9月20日,第三师统计局在图木舒克市党校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图木舒克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暨数据处理培训班,深入学习《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部分内容、PAD清查数据采集软件及依法普查的相关内容。

通过此次培训,我了解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布局、效益,查实第二、第三产业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产量、服务活动,全面反映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任务在于摸清我国境内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各类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状况,准确界定四经普的对象和种类,确保普查表发放正确,普查单位不重不漏。

此次培训的理论知识较多,有普查单位清查办法、普查单位划分规定、普查指导员与普查员选聘及管理工作细则等,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普查单位清查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相关规定与原则,培训班就单位清查办法、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填报注意事项、清查表式及指标解释等内容进行讲解,对清查数据采集(PAD)操作、“四经普”单位清查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演示,还带领我们参加了第九届“中国统计开放日”走进四经普活动,现场带领大家进行个体经营户的单位清查,现场答疑,并在课堂上进行了讨论与答疑,进一步巩固了此次培训的学习内容。

一是要坚持政府对普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普查各项工作在政府的领导下顺利开展; 要使用全国统一制定单位清查办法,采用统一的统计标准,统一进行业务培训、问题解答、综合分析和确定普查单位名录,农业、工业、投资、贸易、社科文、服务业、人口、能源等有关专业负责行业类别、经济活动代码和专业性指标的审核,名录库专业负责对清查数据进行全面审核。

二是要高度重视“两员”选聘工作,主动与综治办沟通协调,创新选聘途径,力争选足、选优、选精“两员”队伍;

三是要提前谋划四经普宣传工作,扩大普查影响力与感召力; 四是要扎实推进乡镇名录库的建设与维护工作,为普查工作夯实基础; 五是要坚持依法普查,切实摸清“家底”。

11.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篇十一

1 水利普查培训工作实践

1.1 详细制定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水利普查培训工作

按照国普办统一部署,辽宁省多次召开水利普查培训工作专题会议,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对全省水利普查工作会议、清查登记阶段工作会议和填表上报阶段工作会议等进行部署。明确提出培训工作作为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各市县(市、区)要切实制定培训工作方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必须要确保培训质量,使广大水利普查工作人员真正了解和掌握本专项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步骤和技术要求,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开展水利普查工作。从细从实,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安全培训[2]。

在培训工作管理上,各级普查办均调配、选派有培训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省普查办由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建立了全省水利普查培训联络员QQ群,各市县(市、区)普查办以旬报、月报形式定期向省普查办汇报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省普查办及时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在培训工作中,各级普查办均精心选拔培训教师。省普查办有针对性地选派工作人员参加国家级培训,优中选优作为省级培训教师。在培训教材和课件准备过程中,省普查办首先组织试讲,统一标准,优化授课方案,进一步保证授课质量。在培训过程中,各期培训班均设立组织机构,指定总负责人、班级管理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和会务工作负责人,保证了有序培训和安全培训。

1.2 严格控制培训工作各环节,切实提高水利普查培训工作质量

根据试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国家级培训的总体安排,省普查办严格选派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级培训,对市级参加国家级培训人员严格把关,保证了参加国家级培训人员和省市县(市、区)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连续性。每期国家级培训班结束后,均由省普查办副主任组织专题技术研讨和试讲,严格审查省级培训讲义和课件,精心选拔培训教师,努力把好授课质量关。在国家级培训结束之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省级培训,及时对市县(市、区)普查办技术负责人、各专项负责人和省水利厅下派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了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培训过程中,突出抓教学质量,使学员真正掌握普查工作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由省普查办副主任作开班动员讲话,明确学习纪律,以集中面授为主,辅之以电子课件教学、分组讨论、个别辅导、实地试填、问题解答等形式,解剖典型案例,结业进行考试,颁发培训证书。及时部署,提前完成县(市、区)级培训,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均在培训后进行,少走弯路,保证了整体工作顺利进行。各市普查办负责控制县(市、区)级培训质量与进度,省普查办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统一要求县(市、区)参照国家级、省级培训内容,灵活制定培训课件,根据各专业内容,侧重讲解实际操作步骤和作业流程、指标含义、填报要求、质量控制要求和相关技术规定、数据收集及处理方法以及普查软件的操作方法,着重提高操作能力,保证数据真实准确。根据工作需要,灵活、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培训、河湖和水资源分区数据应用培训、汇总平衡培训、省级空间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和GIS平台软件使用培训,保证了各关键环节工作的顺利进行[3]。

1.3 认真落实普查经费,全力保障水利普查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011年,各级普查办经过多次与省市县(市、区)级财政部门沟通协调,落实水利普查资金1.16亿元,有力保障了水利普查各项工作尤其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在落实省级普查经费的同时,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工作,省财政下拨1 500万元用于补助市县(市、区)水利普查培训等工作,带动了地方普查资金的落实,保证了水利普查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水利普查培训工作体会

根据统计,全省共有710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全省各类水利普查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63 580人次,全省20 135名水利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均参加过水利普查业务知识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全省水利系统从业人员中参加水利普查的工作人员,通过水利普查培训,接受了水利基本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基础业务知识水平,提升了业务能力。同时,通过水利普查培训,进行了一次水利科普知识普及教育。

水利普查培训工作是确保按照统一要求完成水利普查“规定动作”的基础和前提,培训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普查数据采集质量,是保证圆满完成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培训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首先,要建立一支有一定工作经验、一定理论水平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直接决定培训质量的高低。全省水利普查工作人员中,非水利系统人员占工作人员总人数的73%左右,基本不掌握水利基础业务知识。因此,要通过培训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水利普查业务知识,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进行授课。其次,要从细从实组织,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学员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要求培训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少讲理论,多结合实例分析,重点教授实际操作步骤和方法。要严格执行培训考勤制度,培训后要对学员进行技能测试,通过考核颁发培训证书,进一步保证培训工作质量。第三,要严格制订培训班管理制度,确保其有序培训,安全培训。培训班要成立会务组、应急保障组等,要高度重视培训的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制定应急预案,严防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发生。涉密培训,要严格执行保密工作制度,确保涉密资料安全。第四,要切实采取措施,保证工作队伍稳定,保证工作连续性。要落实培训经费,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水利普查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员不固定,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各市县(市、区)普查办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缺乏统筹安排,个别单位虽然派人参加培训,但参训人员返回单位后,由于工作岗位变动或单位调动不能继续从事普查工作,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学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培训效果,尤其是乡镇及村级普查人员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等,对培训内容领会不深,理解能力偏差。二是县级培训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县级培训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足。应增加模拟实践环节,提高工作能力。

3.2 对未来水利行业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工作,应尽可能邀请更多的国家级、权威的水利专家到地方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交流工作经验。二是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应结合培训内容,广泛开展现场培训、模拟实践、课后交流、有奖征文、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促进培训成果转化。三是录制培训讲座,开通网上授课系统,及时上传至相应的水利行业网站中,方便学员课后复习,扩大参训学员的范围。

辽宁省按照国普办统一技术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面提前完成水利普查培训工作,为全省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水利普查工作队伍,为顺利开展水利普查业务工作抢出了十分有利的时间段,保证了外业数据采集进度和质量,有力保障了全省水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4号)[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水规计(2010)498号)[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0:4-5.

[3]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国水普办(2010)43号)[S].北京: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1.

12.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篇十二

课题名称

号 首都存量工业提质升级路经研究 北京市在线旅游业发展情况及统计体系构建 3 非公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4 北京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 5 北京市产业结构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 6 北京综合零售业空间布局与人口分布关系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北京体育产业结构7 优化研究 西城区第三产业节能潜力与途径研究 9 北京市养老产业现状及发展模式探索 10 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产出绩效分析 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与商业发展布局研究 12 通州区房地产市场现状和发展的研究 13 通州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结构转型协调发

西城局队 大兴局队 大兴局队 通州局队 通州局队 通州局队

安英红 刘志永 赵玉洁 张大朋 刘宗刚 刘德龙

东城局队

孙书振

综合处工业处 夏沁芳 服务业处 统计监测处 社会处 社会处 商调队

李鹏亮 高燕燕 杜鹃 徐剑琦 孙晓冬

单位

负责人 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自主研究课题

展研究 通州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潜力研究

产业布局及经济效益对通州区城市副中心定15 位影响研究 村级名录库建设实证研究 延庆县第二、三产业节能降耗潜力研究 18 延庆县旅游业发展研究 19 延庆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机制转换研究-20 以首都经济发展为例

党校 中共北京市委21 科技创新驱动首都发展研究

党校 中共北京市委2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党校

首都功能调整背景下“六高、四新”功能区产业23 结构优化研究

党校 北京师范大学24 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疏解及影响研究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北京物资学院 张喜才

宋金平

中共北京市委

谢天成 贺艳 李诗洋

怀柔局队 延庆局队 延庆局队 延庆局队 中共北京市委

李中 石凤银 王晓燕 鲁志田 贺艳萍

通州局队

庄汉威

通州局队

13.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篇十三

办 公 室 文 件

草坪经普办字(2008)2号

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室 关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实施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各单位,各驻地企事业单位:

2008年,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为贯彻落实《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省、市、区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精神,切实搞好我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普查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质量,全面准确查清基本区情区力,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本次普查将全面调查了解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及布局;掌握我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现状及各生产要素构成;摸清我区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普查的对象为我区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

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具体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

为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在单位清查阶段要对我区境内所有

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经营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进行清查登记,并通过鉴别确定普查对象。

三、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

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

四、普查的组织实施和步骤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组及办公室,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普查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区统计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协调。各乡镇、街办、村委会、社区以及驻地大型企业单位成立普查机构或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本地区、本单位、本企业的经济普查工作。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作步骤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1-12月)。主要工作任务:

落实普查经费、组建各级普查机构、宣传动员、清查摸底等。清查摸底是整个普查准备阶段的重要阶段(2008年9-12月),主要工作包括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调、普查小区划分、普查小区图绘制、普查员业务培训、整理准备单位清查底册、“地毯式”逐一清查、清查摸底表收集审核上报等工作。

第二阶段:正式普查阶段(2009年1-8月)。主要工作任务:

组织现场入户登记、乡级收集审核普查表、区组织数据级逻辑审核、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汇总上报、接受上级普查办检查验收等。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09年9月到12月)。主要工作

任务:对经济普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表彰在经济普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第四阶段:数据公布和资料开发阶段(2010年1-8月)。主要

工作任务:按照上级普查办数据发布要求发布普查公报;按照上级普查部门确定的课题研究内容,进行课题研究和开发。

五、普查的工作要求

(一)广泛宣传动员。在普查的前期准备阶段,要广泛宣传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义,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普查工作。在普查宣传月期间,区新闻媒体要利用黄金时段,播发普查公益广告和宣传资料。各级普查办公室要制订宣传计划,充分利用户外广告、板报、标语、文艺活动等形式,在全区掀起普查宣传高潮,使普查对象知晓普查、配合普查、支持普查。

(二)严格质量控制。各级普查机构要建立健全普查质量控制体系,明确人员分工,落实职责任务,强化对普查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对普查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先防范,并严格按照上级普查办制定的专业普查方案对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复查和验收,确保普查工作质量。

(三)坚持依法普查。所有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按时如实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要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二○○八年七月

14.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篇十四

平谷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考核评分标准

平谷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考核,采用按考核内容分项计分的方式进行,各项分数总计为300分。其中:组织管理100分;宣传动员50分;业务工作与数据质量控制100分;数据处理50分。

一、组织管理(总分100分)

(一)机构成立及运转情况(50分)

1、按时组建机构,人员抽调到位。

(1)在规定的时间内成立领导小组,乡镇长或街道(地区)办事处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2)在规定的时间内成立普查办公室,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

(3)按规定抽调必要的工作人员并及时到位;

(4)领导高度重视,真正将经济普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督促检查普查各阶段工作,签订《经济普查目标责任书》。

2、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本地区的经济普查工作。

(1)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及时参加区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的各种会议;

(2)及时召开专门办公室会议,传达全区经济普查会议精神;

(3)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本地区的经济普查工作;(4)对区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的所有会议精神按要求及时传达贯彻;(5)按照区经济普查办公室的部署,对各普查区的经济普查工作开展督查工作,及时上报督查情况,对督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按要求制定本地区的经济普查工作计划和各阶段的工作安排。

4、制定办公室工作制度,职责明确,工作到位,并建立岗位责任制,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办公设施齐全,保证必要的办公条件。

(二)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和培训(20分)

1、制定选聘计划,严格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平谷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选聘办法》的要求,选聘本地区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并保证按时到位。

2、建立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名录档案。

3、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工作补贴及时发放。

4、认真组织普查人员的培训,有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组织到位、形式新,培训效果好,坚持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经业务考试合格后上岗。

(三)建立情况报告和信息上报制度(10分)

1、从2008年10月开始至2009年年底每日报送经济普查工作进展情况;

2、积极报送各个阶段的工作简报和信息。简报每月3期,信息每月5条;

3、制定对基层工作的考核办法,对各阶段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4、认真做好普查工作总结,按要求及时报送总结材料。

(四)经费和物资落实(10分)

1、按照普查经费预算和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落实普查经费;

2、普查用各种物资准备充分,办公设施及用品齐备,物资发放及时到位。

(五)文件、档案的管理(10分)

1、认真做好普查资料的保存和管理,各种文件、资料按类归档;

2、认真做好单位普查资料的保密工作,无泄密事件发生。

二、宣传动员(50分)

1、有详细的宣传工作计划;确定专人负责宣传工作;

2、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牌、灯箱、板报、橱窗、展板、横幅、报纸、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针对性强,宣传效果好;

3、积极周密地组织本地区的经济普查宣传月、宣传周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4、及时发现、宣传、报道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

5、积极组织开展市、区举办的经普征文及知识竞赛活动。

三、业务工作与质量控制(100分)

(一)认真做好登记前的各项业务技术准备。(50分)

1、认真组织对经普方案的学习,办公室业务人员对方案精通;

2、合理划分普查区、普查小区,做到边界清楚、无死角、无重复,并科学绘制普查区、普查小区示意图;

3、认真组织基础资料整理工作;

4、认真组织清查摸底工作,单位查找率、清查差错率达标;

5、认真组织好本地区普查对象业务培训,确保参会率和培训效果;

6、制定各阶段工作质量的控制措施。

(二)全面做好现场登记阶段的各项工作。(50分)

1、及时检查、指导现场登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和上报,不出现系统性差错;

2、按时完成现场登记任务;

3、认真组织对普查表的复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4、严格执行《统计法》及《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在登记过程中不出现统计违法行为;

5、各项指标数据的差错率在规定的范围以内,达到市、区质量抽查标准;

6、上报的数据资料齐全、及时,普查表装订规范,编码准确,内容完整。

四、数据处理工作(50分)

1、按要求组织人员参加数据处理培训,数据处理操作规范;

2、按规定的时间完成本地区各阶段数据处理工作任务;

3、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手工汇总表及数据处理结果和说明;

4、确保各种普查表无遗失、数据无泄漏。

15.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篇十五

青海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要求

为确保我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的整体性,除国家和省普查办下发的宣传资料外,各市(州)、县(市、区、行委)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全方位,立体式进行宣传,具体要求如下:

1.组织当地新闻媒体实时报道重大活动。

2.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行委)要举行宣传月启动仪式。

3.宣传横幅:西宁市四区每个社区不得少于10条,其余各市(州)、县(市、行委)政府所在地每个普查区5条。

4.围挡广告:西宁市市区主要建筑物工地围挡广告每个区不少于500㎡,其余各市(州)、县(市、行委)政府所在地不少于300㎡.

5.户外广告:西宁市四区每个社区不得少于5块,其余各市(州)、县(市、行委)不得少于2块。

6.灯杆路旗:西宁市四区每个社区至少悬挂2公里,其余各市(州)政府所在地至少1公里,县(市、行委)政府驻地酌情选定。

7.宣传栏:每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不得少于3期。

8.展板及黑板报:每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不得少于3期。

9.公交车车体广告:省普查办20辆,西宁市普查办20辆,西宁市四区三县每个区、县不得少于10辆。

10.十字路口护栏广告:西宁市四个区每个区至少在五个十字路口设置护栏广告,其余各县(市、行委)至少在3个十字路口设置护栏广告。

11.宣传车:西宁市要用1至2辆宣传车在宣传月期间每天1至2次在四区进行流动宣传。有条件的县要用1辆宣传车在宣传月期间每天1至2次进行流动宣传。

12.有线电视开机广告:省、市利用有线电视开机广告进行宣传。

13.广场大屏幕:有条件的地区要利用广场大屏幕进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

14.其他方式:各地还要尽量利用短信、彩铃等方法,利用楼梯广告、过街天桥广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场所进行宣传。,

上一篇:分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寒假作业下一篇:后勤部仓库主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