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精选9篇)
1.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一
杨蕸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说“于老师是平民,或者说是平民哲学家,甚至是禅学家,散淡、平易、简洁、随和、诙谐。他似乎有一根金手指,能在简简单单的课文里,在平平凡凡的生活里,随手找到语文教学的真金,平易之处最奇崛。”阳春三月,于老师在宜昌为我们呈现了《第一次抱母亲》的精彩课堂。在于老师的课堂,我发现了一种近乎铺张与奢侈的东西--那就是“读”!
一、读进去,山就是山
于老师常说:“语文就是语文,不需要加许多定语。我追求的是一个‘实’字。”具体到一节课上,他最关心的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所以,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样人文色彩极浓的课文时,他也能沉下心来,从每一个生字开始,教学生扎扎实实读书。
师:生字认识了吗?我写一个你读一个。(师转身写)你先不要读,我写完你再读。
(教师板书:“越”)越可以和哪些字组成词语?
生:翻山越岭……
师:翻山越岭,(教师将词语在黑板上补充完整)一起读。
生:(齐读)翻山越岭。
师:把每个字读实,声音不
要发飘,不要轻浮,要实在。
生:(轻轻读)翻山越岭。
师:“越”在这里当什么讲?
生:越过。
师:等于没说。
生:穿过、走过。
师:在《新华字典》里这个字有七种解释,这里是“跨”的意思。
当学生知道了“越”在这儿作“跨”讲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岭”的意思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了。山就是山,在语文课堂上,任何表面的热热闹闹都替代不了还原事物本质的过程,惟有读可以在学生的头脑里唤起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
二、读出来,山不是山
师:德国一个作家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看到文字的背后。如果用两只眼睛读书,读“重担”你决不会只看到一百多斤重担。现在用两只眼睛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
师:现在你对“重担”是怎样理解的?
生:赡养老人。
生:抚养子女。
生:生活的压力。
生:母亲是家庭的顶梁柱。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看前面的“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岭吗?你现在对这个词是怎么体会的?记住了,用两只眼睛读书。
生:是一个个生活中的困难。
书读到这里,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山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它是“母亲为了子女、家庭和社会所走过的艰辛道路。”我豁然开朗:书要读得进去,也要读得出来。“重担”与“翻山越岭”--一个前后关联的照应,一次过去之后的回首,将“平易处的奇崛,朴素里的华章”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不得不叹服:大师就是大师!大师总能从看似平淡的课文里品出“味”来,而把引导学生品味的落脚点永远落实在读上面。“重担”的分量是学生读出来的;“翻山越岭”的艰辛是学生读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内涵与精髓也是学生读出来的。
三、读开去。山还是山
师:谁来读最后两段?
(生读最后两段,教师板书“无数次”。)
师:(生读完毕)读得真好!看黑板上(“第一次抱母亲”和“无数次”),现在只剩下课题和我刚才写的三个字。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都被母亲无数次地抱过,我们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而我们第一次抱母亲时,却让母亲感动地流下了泪水。当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不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吗?
生:妈妈,我以后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
生:妈妈,也许你很平凡,也许你不算很伟大,但我认为你是最棒的,我会为了你,为了祖国妈妈增砖添瓦。
师:(指着一名女生)我看到她流泪了。
生:(站起来,泣不成声)妈妈,你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妈妈,你辛苦了。我想对自己说,以后不要太任性,不再对妈妈发脾气了。
师:(激动地)知道我最想说什么?
生:(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请大家把这句名言,这句至理名言写在课本上,刻在心里。在备课的时候,我在书上还写了这样一段话,读给你们听听: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呢?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我的周围还有很多别人的母亲,我要像爱我的母亲一样爱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心我的孩子一样爱我的学生。
“无数次”与“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是于老师的“金手指”点到的又一真金。凭借这种蒙太奇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蓦然回首”的顿悟,产生与老师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通过读,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仔细听,山还是山,只是那山看在眼里,已经有了另一种内涵。
“好好学语文,语文太好了!好好读书,书越读越有味道!”课在于老师深深的感触和殷殷的期望中结束,在场的一千多人沉浸在他一步一步带着我们走进的读书境界里,像流连于一处美轮美奂的风景,久久不愿意离去……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赏析(网友来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2.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二
一、资源整合策略: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后教学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及角度),还要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旋转的规律,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封闭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研读教材安排的第一部分内容“认识旋转三要素”时我们发现:这里教材只安排了两项内容———例题中转杆的旋转与练习中指针的旋转。收费站转杆的旋转运动巧妙地涵盖了旋转的三要素,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缺少童趣,同时,转杆旋转的方向只包括十字坐标四个象限里8种旋转情况中的2种,不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在深研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最终要转化到围成此图形的关键横线段或竖线段的旋转上来,而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在旋转中心的上边或下边,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到旋转中心的左边或右边。而能生动有趣地表征线段的旋转要素和旋转规律的现实模型是学生的手臂运动。为此,我们将书上“认识旋转三要素”的2个环节拓展、整合为以下5个环节:
1.课前做“手臂运动操”
离上课还有1分钟时,组织学生玩一玩手臂运动操,要求举手臂时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说出手臂所指的方向。如举左侧手臂,边举边依次说出所指方向:左、上、左、下,举右侧手臂,同时说出所指方向: 右、上、右、下。有趣、简单的手臂运动操奇妙地蕴涵了旋转三要素和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为后面的逐步抽象和建模运用打下了伏笔。
2.观察旋转现象并引导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屏幕中多种物体的旋转运动, 巧妙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关于旋转,你想研究哪些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提问情境中带着疑问,顺畅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之旅。
3.研究转杆旋转的三要素
先让学生观看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动态视频,再观察打开与关闭的静态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有什么发现”。观察中,学生最易发现的是———都旋转了90°。借助旋转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90°的角是转杆绕下端(左端) 的点旋转得到的,这个点是固定不动的,是旋转的中心。“还有什么发现呢?”在进一步的观察、交流和手势比划中,学生发现了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最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关闭(打开)时,转杆绕什么点怎样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对旋转三要素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想象中交流手臂运动游戏中的旋转规律
“还记得课前的手臂运动操吗?如果用这个箭头表示手臂朝下的动作,借助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朝哪里呢?”借助以上的启发以及想象之后的直观验证,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其中的旋转要素与规律: 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变为朝———左、上、右、下。如果是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箭头会依次由朝下变为朝———右、上、左、下。此环节既巩固了旋转三要素,又及时地将学生旋转手臂的经验进行了理性提升,使学生自主提炼出带箭头的线段在十字坐标的四个象限中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规律,感悟到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过来,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起来,为后面将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横、竖线段的旋转做了“位置变化”方面的铺垫。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看图填空”
在练习指针的旋转运动中,进一步巩固旋转三要素,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与运用意识。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狠下功夫,通过将做手臂运动操、观察转杆运动中提问、想象中发现线段旋转的规律等活动引入课堂,竭力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化呆板为生动,使学生借助有趣、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在兴趣盎然的观察、操作、想象、发现及表述等活动中对“物体旋转的三要素”及“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有了生动、 丰满而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思维活动的有序性与提升性,并为后面研究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模型建构策略: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 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
弗赖登塔尔将数学化分为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图形的旋转》中横向数学化的部分包括由手臂、转杆、指针的旋转让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与角度,还包括由手臂的旋转到相对应的带箭头线段的旋转,由三角形纸片的旋转到相对应的最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转。然而, 仅有横向数学化是远远不够的。要画出由三条或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化整为零,将面的旋转转化为部分主要线段围绕定点的旋转,即由面到线再到定点,之后循序渐进, 再由定点到线再到面,从而引领学生有序经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想象到推理和建模的纵向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自如、有序提升的探究中掌握图形旋转的策略与步骤,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在想象与验证中研究三角形纸板的旋转
教师借助三角形硬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与验证”的游戏。具体过程如下:先通过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出想象游戏———让学生拿出三角形纸板,将它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顶点a,在头脑里想象将它绕a点旋转90°。之后提问:它的位置到了哪里?想出来了吗?想得对不对呢?于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验证之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将三角形纸板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也可以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以上的实物操作游戏通过先想象再操作验证和准确表述的活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整体感受力和空间想象力, 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地由实物操作提升为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
2.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规律
在操作与验证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 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旋转前后的对应边呢?交流中学生发现: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与大小没变;对应边的位置变了,长度没变。至此,横线段或竖线段旋转的两个重要因素———位置变化 (第一部分的第4环节)与长度不变的规律已经水落石出了,从而巧妙地分散了学习难点,使得将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线段的旋转的思路得以水到渠成。
3.在独学与互动中探究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 转方法与步骤
先启发学生进行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不借助纸板,你能根据头脑中想象的结果,画出这个三角形绕a点旋转90°后的图形吗?先想一想,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想好了就用水彩笔和尺子画一画,并标出旋转方向。在交流画法时,重点追问3个问题:在这个三角形中,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相交于中心点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将长直角边怎样旋转,到了a点的哪边, 画几格,短直角边呢?为什么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各画了5格和3格?在以上独立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然生成了图形旋转的解题模型:想图、找边、画边围图。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三个阶梯,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验证、比较、作图、概括,从想象、验证三角形纸板的旋转,到对比、发现图形与对应边的旋转规律,到最后动手画出头脑中想象的旋转后的三角形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成功地摆脱了外在具象的束缚,使数学思维成功地上升到表象与抽象、想象与推理的理性层面,并在充分的探究与体验中真切地把握了画旋转图形的关键要领:先找与定点相连的几条横竖线段,借助想象画出主要线段旋转后的位置与长度,最后连成封闭图形。这样就巧妙地将看似与面有关的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几条横竖线段的旋转,而横、竖线段旋转90°后又总会竖或横到定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中的某一方位,长度不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后面独自解决变式情境中各种图形的旋转打下了扎实的模型基础。
三、变式运用策略:由双基到四基,由运用到欣赏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双基拓展为四基———除了我们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在建模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模型时,我们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还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和更深邃的数学世界,实现数学学习的外化与深化,使学生在丰富而多层面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欣赏到数学自身内在的思想魅力与发展规律。为此,在《图形的旋转》变式运用中,我们设计了以下4个层次的练习:
1.又快又好地画出旋转之后的长方形
教师启发:在这个长方形中,哪几条长或宽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
2.先交流作图思路再画出旋转后的小旗图
画图前启发:先想象一下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动手画。交流时启发:结合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旗面原来在旗杆的右面,逆时针旋转之后,旗面肯定在旗杆的哪面?旋转后横边到底竖在哪儿呢?为什么?(这条横边跟B点相距1格,旋转后与b仍然相距1格。)
3.动态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图形旋转的冰山一角,放眼生活,我们随时能看到更多旋转创造的美丽。(多媒体动态显示通过旋转得到美丽图案的动画。)这些精美的图案是通过什么创造的?(旋转)
4.动态展示图形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的美丽和神奇远不止这些。(出示平行四边形,明确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态演示左边的三角形绕着对角线的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结果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进而指出———这一神奇的旋转现象到中学会做深入的研究。
在以上的练习中,第一个练习巩固作图三步骤———想图、找边、画边围图,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画图经验;第二个练习是提升性的练习,极富挑战性,使学生在想象中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在理性思辩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模型运用能力,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第三个练习是让学生欣赏图形旋转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美的热情,实现由数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也为学生五年级时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连续旋转打下伏笔。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在纵向数学化的世界里更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的视界,感受旋转在图形世界的发展与联系中所创造出的精彩与奇妙。
3.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三
[关键词]画图策略 解决问题 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6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教学难点】借助画直观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学校将对教学楼前的一个长方形花圃进行改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 出示例题,自主审题
师:有一块长为8米长方形花圃。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产生需要,尝试画图
师:能直接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呢?
学生独立尝试画图(师指定学生在黑板上画图);集体交流(师重点指导学生把“长增加3米”画出来,如图1;指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有关数据和所求问题,如图2;其他学生完善自己所画的示意图。)
3.汇报交流,理清关系
师(幻灯片同时出现题目和示意图):你是愿意看着原来的文字思考,还是愿意看着图形思考?为什么?
师: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两条长边都增加了,面积也增加了,宽没有改变)
4. 自主解答,回顾反思
师: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在作业纸上。
师:刚才我们为什么要画图?(画图不仅能反映出文字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能更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新庄小学的操场原来是一个正方形。扩建校园时,操场的一组对边各增加了18米,这样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900平方米。现在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理解“一组对边各增加18米”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馈。
2.王大叔家有一个长方形苗圃
(1)如果苗圃的长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75平方米。苗圃的宽是多少米?
(2)如果苗圃的宽减少5米,面积就减少125平方米。苗圃的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通过想象把这两个问题的示意图在你的头脑中画出来吗?请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出第一幅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第(1)个问题后再解决第(2)个问题。
教师组织反馈时,幻灯片出示对应的图片。
3. 梅岭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和宽各增加了15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出示:
(1)长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想象示意图与课件对照图5,列式解答)
(2)宽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想象示意图与课件对照图6,列式解答)
(3)长和宽同时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列式解答,画图验证图7)
四、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师: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同学们交流?
教师总结全课,适当介绍并呈现数学、生活和其他领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
【总评】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策略来教给学生,画图的形式也不只限于线段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单纯文字形式呈现的问题相对比较抽象,仅凭文字叙述有时很难直接看出图中的数量关系。这样的问题也为学生学习通过画图整理信息,体验示意图在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教学分成了六个步骤。①审题:要求学生熟读题目,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体会到“光看文字,一下子想不出办法”,引发画图的需要;②画图:启发学生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出相应的图形;③看图:直观显示问题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和思考,(在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说题意,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看图形思考比较方便”;④分析:在画图后,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形进行分析,思考先要求什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⑤解答:确定解题过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自己解决问题,完成解答。⑥反思:引导学生思考“画图”这一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借助图形直观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画图策略的学习价值。
这样的教学过程,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画图”和“用图”展开,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画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积累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并获得对画图策略的深刻体验。在解决问题时,通过不同方法的解答,让学生联系示意图充分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示意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形成策略意识。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异同,再一次明确了画示意图的方法,凸显了示意图对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
4.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弄清课文的内容。
3、初步了解课文,感受黄河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国有两条大河。是哪两条大河?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黄河”。(板书:黄河)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师:在古代,有许多诗人都曾赞叹过黄河。(出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袁鹰,也来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他写了一篇文章《黄河的主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题)
读题目,能不能读得气势更大一些?
二、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并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指名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作者赞颂的黄河的主人是谁?课文说了艄公的什么事?
1、齐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课文中谁是黄河的主人?(板书:艄公)
教学生字:艄公的“艄”是什么偏旁?“艄”是什么意思?(船尾掌舵的人,所以“艄”用舟字旁)
(2)课文中的艄公驾驶、掌舵的是什么交通工具?(黄河里的羊皮筏子)
(相机介绍羊皮筏子:黄河里的羊皮筏子,进行简要介绍。羊皮筏子:黄河上游的一种交通工具,用羊皮制成,吹了气,便能浮在水面上。)
(3)课文说了艄公的什么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作者看到的黄河里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出示第一段:“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作者袁鹰眼前的黄河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学习胆战心惊、黄河滚滚、浊浪排空、万马奔腾)
想不想看看那气势磅礴的黄河。(课件演示:黄河奔流的情景)
此时你心里感到怎样?(我感到害怕、自豪、激动)
带着你看到的、听到的,自已读一读这一段。(指名读)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胆在颤抖着,心在害怕着。作者对黄河那浊浪排空的气势感到害怕。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都胆战心惊,放声把课文朗读一遍。
(5)课文还有哪些词也能体现黄河的磅礴的气势?
①教学生字“骇”。“骇”是什么意思?“惊”呢?“涛”和“浪”都是指什么? “惊涛骇浪”是什么意思?(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②教学生字:“履”。你理解“如履lǚ平地”吗?“履”是什么意思?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6)这样气势磅礴的黄河在艄公眼里是什么样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①相机出示句子(交流学习)
②齐读句子
四、再读课文,谈感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最想说得是什么?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沉着、镇静、谈笑风生、从容。”
3、齐读六个词语。你有没有发现,这六个词语都是写人的心里、神情的?那么课文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的是谁?沉着、镇静的是谁?谈笑风生、从容的又是谁?(我、艄公、乘客)
二、体验黄河的壮美。
1、那么是什么使作者胆战心惊,他又为什么提心吊胆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的1-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2、交流:
“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一下母亲河的雄姿。(播放课件)
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腾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伫立在黄河边上,听着黄河的咆哮,心潮起伏,感情激荡你想说些什么呢?
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天都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黄河那磅礴的气势。
三、体验羊皮筏子的惊险:
1、这样的黄河怎不让我胆战心惊呢?而我又在为什么提心吊胆?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好好体会一下。
2、读课文。谁先来读读你找出的语句,再谈谈你的体会。
(1)“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那么小,那么轻”,“小小的,整个儿”,这么一读,就让我们感觉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羊皮筏子越发显得小而轻,还有谁想读?
(2)“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人!”
那么小的羊皮筏子上还坐六人,真危险哪!真担心他们会不会沉下去。你能读出这种危险来吗?
指名读,评价
老师听出了你的担忧,听出了你的害怕!让我们怀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第3段。
读到这儿,你见到了怎样的情景?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羊皮筏子的危险?
(3)“也只有十只到二十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上有六个人已经很危险了居然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真让人提心吊胆。让我们用朗读再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读1-5段)
四、领略艄公的风采。
1、读描写乘客的句子,想想乘客怎样谈笑风生。假如你是乘客,你会和你的同伴说些什么?
2、乘客们脚踏滔滔的黄水,面对滔天的巨浪,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他们怎么还有心情说说笑笑呢?
A、艄公怎么做的,竟然让身处险境的乘客们如此放心?读6-8段画出描写艄公的句子,多读几次抓住印象深的句子谈感受。
B、艄公是凭什么克服困难的?
3、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五、课外延伸。
在人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的艄公以外,还有很多主人。如:同学们就是课堂的主人。
六、作业布置。
1、摘录描写黄河和艄公的词语。
2、继续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5.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掌握为某件事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并指导学生读懂例文,并选择其中一种写法,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中已知道如何向别人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但很少用书面的形式表达。
2、此次习作的主要内容是景色描写。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如《九寨沟》、《趵突泉》等,懂得描写景物应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形态、色彩、动静特点等去描写,但描写得不够具体细致。
三、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体会两篇例文表达的建议一样,但写法不同。
(2)选择其中一种写法,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
(3)培养学生乐于与人交流的习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例文,学会表达建议的两种方式,并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写法写一篇关于春游建议的文章。
教学难点:如何将建议的理由说具体、说充分。【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确定春游的地点,并有目的地进行游览或搜集相关的资料,留意那儿的景色。【教学过程】(两课时)
一、作前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老师建议大家和家人一起去春游。那么,你觉得我们到哪里玩最好呢?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认为值得去的地方。
2、看来值得去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我们只这样说还不行,还要把自己的理由说充分,这样才能吸引大家都愿意去。怎样才能把理由说充分呢?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情况,为班级春游活动提建议换为为家庭春游提建议。这样,让学生觉得真实可
行,切实激发学生内心愿意去写的积极性。)
(二)学习例文,领悟写法
1、了解建议的两种写法
(1)学生自由读两篇例文,边读边想:这两篇建议主要写了什么?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组内交流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情。
(3)全班交流,老师注意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归纳。相同点:
“我建议”、“我希望”等词语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尽量都要提一提,在文章的中间也可以提一下。
把理由说得充分。景色描写是习作的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具体去写,但不是把建议去春游地方的景物全部写完,而是写到关键处故意“卖关子”,以便留下悬念激发别人想去看一看的愿望。不同点:
钱学亮同学的建议,是“方位介绍式”,近似于写景的文章;华健勇同学的建议,则是“条文介绍式”,是应用文。
(4)教师小结:这两种写法都很好,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写法来写。
2、关注文章中的细节
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生画出自己认为好的句子。
全班交流,比如:文中写的油菜花、鱼儿用了打比方的写法,感觉很生动;适时引用杨万里的名诗,带给人一种美的意境„„
(说明:可先学习练习1的“处处留心”,具体了解“拟人”的写法。)
(设计意图:范文引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写作的方法,酝酿写作的情趣,打开写作的思路。)
二、下笔成文
1、现在,你一定想把自己关于家庭春游的好的建议写下来吧。先想一想:你的理由有哪些?再写下来。出示习作要求:
温馨提示:选用其中的一种写法,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理由一定要充分。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你介绍的地方,可以在文中配上插图或附上以前去游览时的照片。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1)要及时了解学情,并对个别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做单独指导交流。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1页
(2)寻找作后评改的样例,便于在集体评改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可随时画下波浪线或画颗五角星;不足的地方及时指出。
(设计意图:动笔前先想一想,想好了再写,这实际上是一种作文方法的提示,而不是限制。一气呵成的前提是对所写内容心中有数。)
三、作后评改
1、再次出示温馨提示,生自读自改
请同学们放声读自己的作文,读的时候,想想: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用的恰当吗,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
2、指导修改,共同评议
找2-3名学生依次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同修改:你认为他写的建议理由充分吗?哪里写得好?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例:有位同学建议大家到农村去春游,他是这样写的:(节选)
春风轻轻地吹着,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万物复苏,都争着传播春的信息。前几天我就亲身体验了这美好的春光,感到无比的高兴。我建议大家到农村的田野里去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小作者一开头就写出了建议大家要去的地方,简洁明了。)瞧,道路两旁的垂柳已经换上了嫩绿的新装。清风拂过,无数的柳条像仙女扭动柔软的腰肢一样,随风摆动,又像用绿丝线织成的带子„„(小作者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突出了柳条的柔、绿、美。)
4、再次自我修改完善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平时就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学会修改,学会习作。)
四、习作交流
老师可将优秀习作贴在班级壁报上。你采纳了谁的建议,就在谁的习作上方画一颗五角星,根据星数的多少评出“最佳建议”。
(设计意图:借班级壁报这一平台,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满足学生发表的欲望,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同学之间也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习作批改】
批改要领:1.看看语句通顺、错别字、标点使用、内容写得明白等情况。文从字顺的部分要注意发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2页
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以“顺”为主。2.看看表达建议的写法对吗?3.重点看学生是否把建议的理由写充分了,可在眉批处写出老师的建议,如:怎样写更具体,更吸引人?可增加什么内容等。【板书设计】 我的建议
方位介绍式
条文介绍式
交代地点
简洁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2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要求学生结合“雏鹰争章”活动,观察身边的同学,根据同学某方面的特点,推荐其获得某项雏鹰奖章。要求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同学的特点,学习写简单的“推荐”文章。为了写好推荐文章,引导学生知道写推荐稿时,要注意积累素材,除了自己进行观察,还可以采访有关的人获得材料。如果事例多,要突出主要事迹,做到有详有略。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习写过展示自己的长处与本领的文章,能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通过一两件事例写下来,初步掌握了用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只是学生在习作时,不能够围绕人物特点选取恰当事例来展现,或者选取了恰当事例,不能把事例具体生动的表述出来。因此,在积累素材阶段,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材料。同时,对于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把人物出来,仍是学生完成此次习作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并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能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
(3)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会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难点: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提高选材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3页
【教学准备】
观察、收集自己的朋友或班级里同学有突出表现的地方,为此次习作做好准备。
收集记录卡
观察时间: 一周 观察人物:
李晓明
我的新
发现 李晓明不仅学习好,还非常爱读书。每到阳光大课间,我们都在尽情玩耍时,他总是坐在那儿,静静地捧着书,专心致志地读着。我的
采访 李小明的同桌说,李晓明不光爱读童话书,还喜欢读科普书。他的书包里总是装着《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书。
李小明的好朋友说:李晓明知道的东西可多了。每次遇到新问题,他总爱到书里去寻找答案。有一次-------
收集记录卡
观察时间:
观察人物:
我的新 发现
我的 采访
(设计简析:此次习作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被推荐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为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收集素材,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被推荐人,才能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教学流程】
一、作前指导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4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开展了“班级小明星”的评选活动,大家都积极撰稿,踊跃参加,班级里涌现出许多小书虫、小歌星、小书法家、小运动健将------我们也评选出了一大批有长处有能力的小明星。这学期,我们继续进行“班级小明星”的评选,好不好?
这次不再进行自我推荐,而是互相推荐。大家朝夕相处,相信对同学的了解一定比老师多,看谁是伯乐,把你发现的明星推荐出来。
(设计意图:“雏鹰争章”活动在学生中间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学生对此项活动不是非常了解。因此,此处情境的创设,沿用四(上)习作2的情境,使原来开展的活动继续顺延下去。)
(二)热情推荐,真诚赞美
1、上学期的活动中,我们已经讨论过班级小明星的评选条件,大家还记得吗?学生交流。
(说明:此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捕捉生活的素材,不能仅仅局限于特长上,比如:身材高大、胆量过人、口齿伶俐、声音动听、走路快、思维敏捷„„这些都是同学的长处。)
2、教师小结:看来,每个同学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的长处或本领。前几天,老师请大家观察、采访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同学,现在看看,这么多的内容。你打算从哪一方面来推荐?自己选择。刚才没有说到的,你想推荐也可以,自己决定。
3、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你准备推荐谁?准备送给他(她)一个什么雅号?为什么送给他(她)这个雅号?————给他设计一段简明的颁奖词。
4、颁奖词举例:
小书虫——他每次考试都是常胜将军,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每个学期,他都能制定出合理的读书计划,周密的安排读书时间------
小劳模——每当老师布置完劳动任务,他都能带领同学认真完成,有些脏活、累活全往自己身上揽------
5、同学们,生活中没有旁观者,只要用心观察,你就能发现很多同学身上闪光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赞美!你准备推荐谁?你的颁奖词是什么?
6、学生结合自己的收集采访记录,自由说,同桌互说,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7、全班交流。如果你对被推荐的同学比较熟悉了解,可以补充有关的材料。
(设计意图:概括“班级小明星”活动开展的情况,开启学生的选材思路,让学生有话要说。送一个雅号,激活学生模糊的记忆,把要说的话说好。通过被推荐的同学、其他同学的发言及老师的评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5页
价,丰富被推荐人。)
二、下笔成文
1、激发兴趣
这次评选活动设置的奖项很多,我们要优中选优。如果想让你推荐的同学带上金灿灿的奖章,你写的推荐材料非常关键。如果你推荐的同学被评上了,老师专门送你一枚奖章——“伯乐奖”。
(设计意图:在此提出“伯乐奖章”,意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顺利提取出存在脑海中的记忆。)
2、学习写法
怎样写好推荐材料呢?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徐悲鸿励志学画》、《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些课文吗?引导交流课文中的精彩之处。
出示《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五自然段:
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友情提醒:重点处要写详细——从“每逢节假日”、“常常”、“一整天”等描写时间的重点词语体会徐悲鸿不知疲倦、勤学苦练的精神。
如果表现他的这一特点的事例比较多怎么办?交流:选择自己最了解的一件事详细介绍,其他的事简略介绍。
小结:选好最能反映他特点的方面,再加上生动的事例,你的文章就实现了两个字——具体,内容就不空洞了。如果事例多,就要详略分明。
(设计意图:此处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和思考,让学生自己从中体会并理解写作方法与基本要求,不显教的痕迹。)
3、练写颁奖词
请你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你推荐的人。温馨小提示
(1)抓住被推荐人的特点送“雅号”,能选取一两件事例来写,让“雅号”名副其实,即为一篇合格的作文。
(2)如果事例多,可以突出主要事迹,做到有详有略,即为优秀作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6页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先想想你要推荐的同学最得意的地方是什么,然后再想想要通过什么事情来表现,想好后把它写下来。要一气呵成,不会的字加上拼音。
(说明:教师在巡视中,对于极少数在作文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抓住能写出被推荐人相关的事例就行。)
(设计意图: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人公地位。写什么事,怎么写这个事,必须让学生做主,而不应让老师的情感来决定。学生习作时,正是个别化教学最佳的时机。教师应该提高巡视效率,进行及时有效的个别指导。)
三、作后评改
1、读自己的习作
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做到不出现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句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想一想,哪些地方最能突出“雅号”。
2、评一篇习作
请一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共同指出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说明:此次评议的重点是看该生是否将同学的特点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是否详略分明。)
3、研读例文,学方法
读例文(见教学参考93页)学生边听边思考:你认为文章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文章是怎样写出杨好是个未来舞蹈家的?)
4、二次修改习作
将自己的文章与之相对照,看哪儿还需要修改完善?
四、习作交流
可以将学生的习作集结成册,取名“班级小明星”,在班内传阅;还可以将优秀习作或习作的精彩片段设计成图文兼美的“班级明星榜”,张贴在展示栏里;也可以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选拔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句子、最佳书写等。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既能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够让他们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有更多的收获,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习作评改】
批改建议: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落实习作要求:学生在用具体的事例表现被推荐人时,所选事例是否合适,内容是否真实具体。教师在对学生习作批改的同时,重点关注这两点。对于较好的孩子,教师可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7页
适当提高要求,比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动作、心里活动的描写„„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即可。批改结束后,教师可进一步点评,鼓励学生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同时,组织评选“班级小明星”,把优秀习作贴上照片,做成墙报展示出来。【板书设计】
推荐“班级小明星” 事例具体 详略分明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3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析:习作来源于生活,也反映了生活。只有让学生紧密地联系生活,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体验生活中的环节,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习作,才能使写作素材如泉喷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好一件生活中新发现的事,要求不仅要写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还要写清楚是怎样解决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留心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培养他们从生活中选取素材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此次习作是在三年级下册《习作3 我的新发现》的基础上的又一次提升。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现状,他们已经能够做到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并从中有所发现,但是习作思路还不能完全打开,缺乏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因此,在积累素材阶段,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同时,对于如何将发现的过程写具体,仍是学生完成此次习作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借鉴例文的写法,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要求做到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2)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善于从生活中选取习作素材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写清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是怎样解决的;难点是如何把事情写具体。【教学准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8页
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并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过程填写在记录卡中。
记录卡
我的新发现:
探究的过程:
探究的结果:
(设计意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有意识地积累习作素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二度调控指导,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交流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学过程】(两课时)
一、作前指导
(一)谜语导入,引出习作话题
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下面咱们就来猜一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说的是什么?(眼睛)那“东一片,西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说的又是什么?(耳朵)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对灵巧的耳朵。只要我们用好这两件宝,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板题:我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用谜语的形式引出此次习作的话题,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使他们懂得了只有认真观察、仔细聆听,才能有所发现。另外,此环节也可以放在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环节。)
(二)集体交流,拓宽习作思路
1、最近,你有什么新发现?又是用什么办法找到答案的?先说给同位听听。
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可以是关于自然界的,也可以是关于社会生活的;可以是关于事物的,也可以是关于人物的„„
3、教师小结:大家发现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那咱们今天就把它记下来,比比看谁的发现最精彩?
(三)学习例文,掌握习作方法
1、我们究竟该怎样记录呢?咱们先来看看严晓敏同学的习作《红豆、黄豆我来分》。自由读,思考:她发现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
3、她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请大家再来默读例文,进行思考。(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红豆和黄豆混在了一起,这是事情的起因;再写“我”在挑豆子着急的情况下推倒茶几后的新发现;最后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9页
写“我”巧妙地分开了红豆和黄豆。)(板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4、按照这样的顺序来介绍,作者就把自己的发现写清楚了。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发现的经过写具体的?请大家默读例文进行思考。思考后集体交流。
5、教师进行小结:如果在介绍事情的经过时能像小作者一样,写清楚人物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这样会更加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例文引路,让学生自读自悟,明确了习作的内容;紧扣重点,做到了指导精而有用。)
二、下笔成文
1、明确习作要求
你有什么新发现,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先静静地想一想,想好后就把它写下来,注意要一气呵成,不会写的字可以先加上拼音。出示习作要求:
温馨提示:写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并写清楚是怎样解决的,争取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教师应及时了解、发现本次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对出现的优秀习作及共性问题作文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进行作后指导。结合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将探究的过程写得不具体是本次习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另外,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单独给予第二次指导,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并适当降低作文要求:只要写出发现的问题及探究的过程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交流和例文的学习,学生已对本次习作做到了胸有成竹。此时,让他们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静心习作,就能做到有话可说。)
三、作后评改
1、自我修改
学生对照自改要求,出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边读边修改。(出示自改要求)
温馨提示:(1)无错别字和病句,做到文通字顺。
(2)是否写出了自己的发现以及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2、集体评改
(1)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投影出示一生习作)指名读,其他同学对照习作要求仔细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10页
我的新发现
有一天,我在墙边玩。突然,一只胆大包天的蚂蚁爬上了我的手背,还咬了我一口。我疼痛难忍,一挥手把小蚂蚁摔在了地上,小蚂蚁只好一瘸一拐地走回洞里了。
它走后,我便起了坏心,准备实行A计划——“水淹三军”。我端来一盆水,往蚂蚁穴里灌。不一会儿蚁巢里就变成了“汪洋大海”。这时,一只只蚂蚁跑出来,站在洞口向我“示威”,我火冒三丈,找来砖头把蚁巢周围围得水泄不通,又拿稻草把蚁巢“包围”,点上火。干完这一切,我想“如果你们投降,我说不定还可以饶了你们!可是蚂蚁们并没有投降,也没有一哄而散,而是用自己的触角碰别人的触角,好像在传递什么信息。接着,它们先让小蚂蚁把蚁王包住,然后又是工蚁、兵蚁和老弱病残的蚂蚁,层层围裹成一个“球”,最后它们开始慢慢移动,水火不阻,经过火堆时,能听见“噼啪、噼啪”的响声,它们所过之处都有一条黑线,那都是最外层蚂蚁的尸体。终于,它们冲出了包围圈,顺利到达安全地带。虽然它们损失大半,但它们保住了秘密武器——蚁王。
我本以为它们会马上休息,它们却马不停蹄又去建造新的王宫。看到这里,我心里既惭愧又佩服。小小蚂蚁,竟然如此不可思议,舍己为人、团结一心、锲而不舍、勤劳勇敢。面对我的新发现,我暗下决心,要以它们为榜样,认真反醒一下自我„„
作者被蚂蚁咬到,这是实情的起因。
作者认真观察,一步一步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写得生动、具体,尤其是把蚂蚁们当时的表现写得活灵活现,读起来既让人感到敬佩,又感到痛心。这是探究的结果!
(2)师生共同评议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说明:此处出示的习作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存在共性问题的习作。师生评议的重点是看该生是否将自己的发现写清楚,把过程写具体,把问题讲明白。)
3、再次自我完善,然后在小组内互评互改。
(设计意图:安东尼·罗宾说过:“生命就像一种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修改作文亦然。鼓励学生轻声读、大声读自己的习作,引导他们对习作进行自评自悟自改互改,在评价中学会鉴赏,学会取舍,学会习作,以此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习作交流
可以将学生的习作集结成册,取名“我的发现”,在班内传阅;还可以将优秀习作或习作的精彩片段设计成图文兼美的“我的发现卡片”,张贴在展示栏里;也可以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选拔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句子、最佳书写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11页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既能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够让他们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有更多的收获,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习作批改】
在本次习作批改中要遵循以下几点:
(1)教师把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错别字、病句标出,让学生自行进行修改。
(2)教师用眉批点出此次习作的训练点:是否写清楚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将发现的过程写具体?对于优秀生可适当提高要求,如:在介绍事情的经过时,是否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等。
(3)用总评对学生此次的习作进行总体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4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析
这篇习作主要介绍了“戴老师”组织班上的同学围绕“非典”这个社会热点发表看法,举行讨论轮会的经过。这是一次习作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习作的内容就是把大家讨论的情况写下来,“让人们了解我们的心声”。习作指导的重点一为学会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一为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要求学生要“围绕最近发生的事情,相互间谈谈看法,再写下来”。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寻找话题。“值得关注的事”不必局限于国家大事。如果当地的事、学校的事、同学身边的事,能引起大家的讨论,有关注的价值都可以。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愉悦、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各抒己见,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本篇习作的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关注社会的能力,以及主动发表自己看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12页 的能力。养成爱观察、爱思考、乐于表达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一些习作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大多能连词成句,能理顺次序混乱的句子,能写出语句连贯通顺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已经开始了命题作文,学习简短的记叙文,学会了写日记和通知。同时,他们已经掌握了观察图画和记叙简单事物的基本方法。但对于本次习作的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因而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平时,有部分学生的习作有记流水帐现象,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特别是不能正确使用冒号,双引号等。因而,本次习作中要引导学生写好人物对话,并做到标点正确,记叙有详有略。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有详有略地记叙一次班级讨论会的经过,注意写好人物的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到生活中寻找材料。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讨论会的内容,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难点:通过对例文的学习,能写好人物对话,学会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并表现在自己的写话中。【教学准备】 教师:
(1)提前一两周,有意引导学生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等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也可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行式在同学中寻找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2)话题资料、投影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两课时)
一、作前指导
(一)谈话导入,交流话题
1、同学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情,不管是国家大事,还是学校班级中的事情,或者生活中的小事,有许多事情都值得我们去关注。最近,你关注了哪些事?(学生交流:我关注校园中的白色污染; 我关注如何遵守交通安全;
我关注生活好了,我们还需不需要节俭; 我关注小学生应该不应该上网;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13页
我关注小学生的视力问题-------)(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写在黑板上)
2、筛选话题:看来,大家关注的事还真不少。我们来看看哪些是大家都关注的、值得我们小学生关注的话题?
3、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筛选话题)
4、请各小组汇报你们选出的最值得关注的话题,我们选择其中一个在班内集中进行讨论。(班内交流,筛选话题)
5、确定话题:选择班内共同讨论的话题:小学生应该不应该上网。
(教师板书讨论主题:小学生应该不应该上网?)
(说明:话题的选择可以结合学生或学校实际:像农村学校可以选择“生活好了,我们还需不需要节俭?”,“小学生的视力问题”等话题来交流。)
(设计意图:“值得关注的事情”应该是指对人们正常生活有着一定影响的事情,可以是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是造成某些危害。学生平时关注的话题很多,因而,在动笔之前,我们要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话题,筛选出班内共同讨论的话题。通过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便为进一步的交流做准备。)
(二)激发兴趣,班内交流
1、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很多人都喜爱上网,甚至迷恋上了网络。有资料显示,青少年上网率能达到百分之八十,更值得关注的是,有很多小学生也迷恋上了网络。那么,小学生应不应该上网?小学生上网有什么利与弊?我们今天就来交流一下。
2、班内交流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对精彩的发言可以记录下来,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班内交流
4、教师小结:网络的作用很大,用途很广泛,合理的利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的方便与快捷;比如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学习知识等。但同时它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网络上有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不利于我们的成长;网络游戏容易让我们过度迷恋,荒废学业等。所以,我们要看清上网的利与弊,合理上网,健康上网,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的良师益友。
(设计意图: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学生平时都比较关注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引发进一步的讨论。让学生把自己平时留意的有关上网的信息整合起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本次交流的话题。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倾听不同的声音与观点。对精彩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14页 的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做适当的记录,同时暗示学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教育学生要留心生活。)
(三)学习例文,指导写作
1、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精彩,一定有好多的同学想把今天的讨论告诉家长或朋友。我们该怎样介绍今天的讨论会呢?咱们先来看一篇例文。(出示习作内容——记一次班级讨论会)
2、指名读例文,思考:小作者是怎样描述同学们的讨论的?
3、班内交流
(说明:在交流时教师引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并板书:有详有略;写好对话;标点符号。)
4、出示写作要求,想一想,在写这篇作文时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有详有略、写好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适当加入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记录下班级讨论会的经过,做到标点正确、有详有略。
5、读读老师给你的温馨提示,可以帮助你写好本次习作。出示: 温馨提示:
1、写好人物对话。为显得层次清楚,人物对话可以分段写。
2、要正确使用冒号、双引号等标点符号。
3、写作时要做到有详有略,切忌记流水账。
4、为使文章更具体,可适当加入人物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也可以多用几个比喻句、拟人句等。
6、“好题文一半”,你打算给你的作文起个什么题目呢?(交流)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进入本次习作的中心环节。通过共同研究范文,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找出范文的特点,并由此联想到本次习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水到渠成。)
二、下笔成文
1、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结合你的记录,回想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请大家快速动笔成文。思路千万不要打断,要一气呵成。遇到选不准的词语或不会写的字,可以先忽略过去,不要影响全文的思路。
2、学生作文,老师巡视
(说明:教师巡视时要做以下工作:提醒学生写字姿势督促个别学生要快速成文。分层指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对于不会写或不知道怎么写的学生,教师要“雪中送炭”,重点引导他们“有米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15页
锅”;而对于优秀生,则可要求其“锦上添花”,教师可提出诸如:提示语要多样化,适当加入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等要求,使其写得更生动具体一些。)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巡视做到了分层指导的作用,对优秀生和学困生要视学生水平、视习作情况予以相应指导。)
三、作后评改(约20分钟)
1、整体修改自己的作文:读是最好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自己的作文,看语句是否通顺,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内容写得是否明白,并把错别字改正过来。
2、对照习作要求,学生自己修改
请同学们对照习作要求再来读读自己的作文,看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自己修改。
3、挑选典型习作,师生互评互改 指名读作文(或用实物投影出示)
(说明:此习作要是教师精心挑选的,可以是能按写作要求来写的优秀作文,也可以选未能按要求来写、存在普遍而突出问题的较差作文。)
读第一遍,学生边听边对照习作要求,整体把握看是否按要求来写。读第二遍,师生互动,点评作文。
(说明:若用实物投影出示习作,可以让学生默读,思考此习作是否符合习作要求。点评时,应重点围绕写作要求点评,老师还要根据自己巡视学生习作的情况,及时点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或出现的突出问题。如:没有掌握写人物对话的方法;写作时像记流水账,没有做到有详有略;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
4、结合评议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学生进行二次修改。
听到同学们提了那么多宝贵的建议,相信这位同学一定能把习作修改得更棒。请你也参考这些建议,再次对照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
5、同位交换互相修改
(说明:如果时间允许,可发挥团队作用,在小组内互相修改。)
(说明:作后讲评主要是对照习作要求,对学生已经完成的习作做两方面的“后续”工作:一是表扬个性,二是修改共性。下面几种操作形式可供参考:
一种是让有个性的学生当堂朗读习作,组织大家品评;一种是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共性问题突出的习作,组织大家评议,找出主要问题,讨论修改方法;还有一种是同桌间或是小组间交换习作本,交流朗读,提出修改建议;第四种是让学生自己朗读习作后,反复推敲,精心雕琢,达到完善。无论实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16页
哪种形式,老师都应以点拨为主,以指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独立修改的能力得到提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想达成的目标:一是引导学生评改习作是否能做到有详有略、写好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二是完整展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三是启发并指导学生如何按照习作要求进一步修改作文;四是评价以鼓励为主,保护孩子习作的兴趣与热情。)【习作批改】
在批改时,教师要做有心人:
1、找出错别字、病句等留待学生自行修改。
2、通过眉批找出本次习作的训练点予以表扬激励,或提出不足及修改意见。
3、对于优秀习作或精彩句段要予以记录,并在总结本次习作时在班内共同欣赏,以让他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习作欲望;
4、对于部分存在较大问题、特别是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应进行面批,指导他们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务必使之达到此次习作的要求;
5、教师批改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习作,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习作能力强的孩子可适当提高要求,如提示语要多样化,可以适当加入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等的描写,使用一些好词佳句,使其“锦上添花”;而对于习作有困难的孩子,则应适当降低习作要求,只要能达到习作要求就可以了。【板书设计】 记一次班级讨论会 有详有略 写好对话 用好标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5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习作《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教材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习作的要求,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对象和内容,提示了本次习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对此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二部分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我家门口的植物》。
二、学情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17页
大部分学生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储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但是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留心周围事物、善于观察的习惯,更没有主动研究的自觉性,所以在本次习作中,老师要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工作做细,最好是带领学生观察,并且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训练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准备】
提前一两周布置学生观察校园或者家庭附近的一两种植物,完成观察作业。
(说明:布置观察,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并对研究的方法、研究记录表的填写及研究资料的积累等进行指导。)
附:
植物观察研究记录表
年级
班
姓名:
观察地点:
观察对象:
我的发现:
形状:
颜色 :
气味:
动静变化情况:
一年四季变化情况: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课堂教学只有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热情和需要,这样对学生来说写作就变成很有意义的事了。我们应该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成为课堂教学的归宿。本课教学设计中的导入,对冬青的观察研究以及信息的交流都来自于生活并根植于生活的土壤。)
2、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18页
举行交流会,交流研究记录表中的内容,并确定下一步的研究主题。
(设计意图:学生个体间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以及探求知识的途径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每一个学生相对于他的同伴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把收集的信息引进课堂,更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进行资源的整合,在有限的时空,抓住可以利用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补充、丰富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方式。)【教学过程】
一、作前指导
同学们,在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里,除了人和动物外,还有一个庞大的生命群体,那就是植物。它们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并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就连那些长在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都有难以解读的生存密码,今天就让我们用智慧的眼睛和心灵去与它们对话,解读和开启神秘园的大门。
1、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2、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
写作的步骤:a、确定观察的对象。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c、把观察结果和研究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图。
4、学习例文,习得方法。
(1)怎样写研究报告呢?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自己来读一读。
(2)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3)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4)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
二、下笔成文
课前我们已经分成四个小组去观察、研究校园内的 “冬青树”等植物,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观察记录的相关图片、照片相互交流,说说有趣的发现以及探索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1、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
2、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习作要求:
1、详实地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19页
2、用自己的语言记下研究结果。
三、作后评改
1、自批自改。
好文不厌百回改。下面请大家对照习作要求,出声读自己的习作,就不通顺、不恰当的词句删添理换。看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习作要求,两个要求各占50分,两点都符合要求即可为自己得100分。
2、同桌互批互改(优秀100+100,合格100,不合格者适当减分)
(说明:本环节坚持一个原则-----紧扣习作要求,发现一个优点,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习作,虚心学习,同时也要善意帮助同桌完善习作,并且学会与别人分享习作成功的喜悦,这也是落实课标的要求。另外,采取多元评价机制,用高分激励学生习作的兴趣。)(1)点评典型习作,为自改习作指明方向。
师出示两个典型习作,一个为作秀习作,一个为存在共性问题的习作(1、缺少研究结果。
2、研究结果直接照抄,语言生硬。)放手让生紧扣习作要求评价两篇习作,并且提出修改意见。
(说明:有展台的学校可把典型习作置于展台上,生默读评议。没展台的学校可让该生读两遍习作,第一遍了解大体内容,第二遍提出评改意见。)(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是写研究报告,确立研究问题,并且研究出结果,这也是本次习作的难点,在以往的习作中存在缺少研究结果的。那么我们讲评时就要让学生把注意力都聚焦在这一点上,集思广益,使用每个学生都找到努力方向,为突破难点,增强评改的实效性。)
(2)学生根据同桌和其他同学的意见,自主修改自己的自述,使之更加完整,师巡视发现典型。展示修改习作,及时鼓励有价值的修改,引领修改方向。
四、习作交流
1、给你的研究报告配上图画,准备植物展览会。
2、形式:小组展销、全班展销。
3、把优秀作品张贴在佳作欣赏区 【习作批改】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做好记录。习作不合格的同学要面批面改。【板书设计】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1、确定对象
2、仔细观察
3、认真研究
4、完成报告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20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6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针对《讨论会》为学生提供的四个话题,要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练习写作。它不是要求学生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用两种方法写一篇习作。第一种是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自己有什么看法,别人有什么看法,先做记录,再把讨论的经过写下来。第二种是留心媒体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先整理,再写下来,从而落实“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透出浓浓的人文情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能用自己的眼光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能用孩子独特的观点简单表达自己的心声。又有三年级下册习作六《保护蜻蜓》对周围事情的看法的习作基础,因此本次习作旨在训练学生根据现有习作基础,注重根据自己的观点收集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并把自己的看法借助资料有详有略的写下来。但学生要形成篇章仍缺乏条理性,特别是在围绕自己的观点筛选资料,详略得当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尚需重点指导。故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是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习作前确定研讨的内容,根据讨论的话题,大量搜集相关资料。
2.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展开丰富激烈的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陈述自己的观点,或查阅有关材料,了解别人的看法,结合自己的认识,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难点:结合自己的认识,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查阅《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知识》之类的书籍,或上网搜集、下载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为讨论、写文章打下基础,作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资料卡 话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21页
阅读的书目
围绕话题记录的资料
2.活动: 围绕话题,教师有目的的组织一次教学讨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收集资料并能运用资料表达清楚。交流会的程序:
⑴导入:谈谈你们关注的话题。
⑵交流、筛选、重组。选择同一话题的同学可以在一个小组。⑶组内交流,补充自己的资料。
【设计意图:写作的素材源于生活,乐于表达,作文前让学生自己就感兴趣的话题收集资料,饭表看,既培养了孩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又为作文打下基础,让孩子习作时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教学过程】(两课时)
一、作前指导
(一)导入情景,激发写作欲望
1、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许多话题都令我们感兴趣,你在近期的报纸、电视上看到了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请在小组里说说吧!
2、书上给我们罗列了四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自己读一读,看看你们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
(二)话题讨论,积淀写作素材
1.出示讨论话题
(1)有一位农民种了大片的玉米。玉米成熟了,被野猪吃了不少。过去野猪一来,可以用猎枪打,现在有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打不得了。你不打它,它就糟蹋庄稼。为此农民叫苦不迭。
(2)有人说,电池不能乱扔,它会严重污染环境。魏学明同学却不理会,还说:“大家不都乱扔吗,也没有见有多大的危害。”
(3)王仁同学读了《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故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武松打虎是不爱护野生动物,因此武松称不上英雄。你认为呢?
(4)据报道,“非典”病毒的蔓延是人类食用野生动物引起的。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
2.选择讨论话题
同学们,这4个话题,有的是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上曾经报道过的消息,有的是生活中人们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22页
常见的事情,都是一些与人们的生活、观念、行为、习惯等有紧密联系的内容,这些话题值得人们关注。(组织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使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提高自己的认识。】 3.总结方法
书上教会了我们两个方法,是哪两种方法? 交流小结:
A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自己有什么看法,别人是怎样看的?先做记录,再把讨论的结果写下来。
B留心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搜集,再进行整理摘录,写成文章。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认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习作教学而言,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把得于心的东西,创造性地转化成“应手”的成果。在本次习作教学中,学生参与习作时的情感、态度、方法、行为的变化,提升自己的习作感受。】
(三)提示写法,行文铺路
(1)有个小朋友就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了下来,请同学们注意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武松是不是“英雄”?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恶虎,为民除了一害,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可是如今却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武松打虎是不爱护野生动物的行为,他还能称得上英雄吗?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观点。
武松究竟是不是英雄?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他并不处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那年头也没颁布什么《野生动物保护法》。老虎嘛多的是,而且还常常吃人呢。被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就不知吃掉了多少经过景阳冈路口的人,造成了无数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闹得方圆百里的人们惶惶不可终日。所以当恶虎扑向武松时,他奋力打死老虎,为人们铲除了一大祸害,怎能不算英雄呢?
可是,如今老虎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数量也已大大减少,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所以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老虎也在受保护之列。在这种情况下,武松该如何对待猛虎,就值得考虑一番了。依我看,面对老虎凶猛的攻击,自卫当然是必要的,但可以不一下子置它于死地,好歹还给它留条活路。或者想法子脱身,再大声向别人求救。现在制服猛兽不是常用麻醉枪吗,这也是个很好的办法。而有的人为了经济利益,为了得到老虎的皮毛而故意猎杀它们,那就是违法行为了,理当严惩!其实,现在的老虎已经很难有机会像当年在景阳冈那样逍遥自在地伤人了,“武松打虎”这一幕如今也不太可能发生了。国家还为老虎等动物建立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呢,就是为了给它们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23页
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做到人与动物友好和谐地相处。
最后,我要再次申明我的观点:武松是一个英雄,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大英雄。那个时代与如今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时代完全不同,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2)听了他的习作,你明白他的观点了吗?说说你的想法、建议。小组交流,集体交流。(3)教师小结,出示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A
按一定的顺序写。观点明确。
B
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C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别人的语言——说话的内容或各种文字材料中含别人的看法。
【设计意图:例文引路,让学生自读自悟,明确了习作的内容;紧扣重点,做到了指导精而有用。】
二、下笔成文
1、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表达,快快拿起笔来,把自己想说的话快速写下来。看看习作要求,也许对你有帮助。出示习作要求:
A
按一定的顺序写。观点明确。
B
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C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别人的语言——说话的内容或各种文字材料中含别人的看法。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说明:学生习作时,教室内应尽量保持安静,要让他们一气呵成。巡视时,教师应及时了解、发现本次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对出现的优秀习作及共性问题作文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进行作后指导。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单独给予第二次指导,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并适当降低作文要求:只要能介绍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即可。)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成文的能力。提高写作效率。习作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次成文,一气呵成,这也是对学生的一次锻炼。】
三、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请同学们放声读自己的作文,相信此次会更精彩。读的时候。想想句子是否通顺,对照习作要求,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
【设计意图:自读自改,主要是针对字、词、句的层面。放声读是自我修改句子是否通顺有效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24页
2、赏读点评典型习作
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投影出示一生习作)指名读,其他同学对照习作要求仔细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是否符合习作的要求?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按一定的顺序写,观点明确,正确运用别人的语言。
3、集体交流评议,合作探究
围绕例文和习作要求小组讨论,赏读探究。形成共识:(1)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2)选择材料要有说服力,详略得当。
(说明: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孩子表达的自信放在首位,用肯定、赞赏、鼓励的方式评价学生,以此培养学生说写兴趣,使其好学乐写。修改的重点层面是对照习作要求,看学生能否准确把握要求,把观点表达清楚。)
4、结合评议环节,进行二次修改
听了大家提的那么多好的建议,我相信他(她)修改后一定会写得更精彩!我相信,你一定也从大家的发言中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就请大家再来读读自己的习作,看看能不能表达得更加清楚、条理。学生自改习作,教师巡堂指导。
(说明:优秀的习作,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表达自信心;同时,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要分析原因,让学生主动修改。如果时间允许,还可安排同位互改,鼓励他们乐于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注视引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平时就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学会修改,学会习作。】
四、习作交流
将学生的习作集结成册,《小小讨论会》,在班内传阅。另外,对于批改中出现的优秀习作或精彩句段,教师应予以记录,以便引导学生进行佳作赏读;对于部分学困生的习作,教师应逐一进行面批,指导他们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务必使之达到此次习作的要求。【习作批改】 批改建议: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一定义的核心理念,可以用“得心应手”加以概括。因此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25页
教学《习作6》时着力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并留心报刊杂志上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从而落实“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批改时,重点落实习作要求,篇章要有条理性,观点要明确,学生能了解别人的看法,结合自己的认识,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也是批改的重点。
(2)讲评作文要实战。对于优秀习作或精彩句段要予以分类记录,在班内共同欣赏,对于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要在班级总结,以让他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建立小小佳句本,摘抄同学佳句。【板书设计】 小小讨论会
讨论经过写下来
搜集资料,进行整理(有详有略、具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7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其训练旨在通过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并把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由于实践活动是本次习作的前提,因此,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重视学习主体的知觉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在习作指导中,引导学生记录真实生活,体悟抒怀,尽情表达。
二、学情分析:
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社会的“活动思维框”还不够大,所以他们对生活的自然认知和体验也相对较少。因此,在习作之前,我们首先要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引导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地去体验。这样,他们的感悟才会更深刻,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乐于参加各种体验活动,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一些感受,但要形成篇章仍缺乏条理性,特别是在捕捉人物言行和心理方面还只是浮光掠影,尚未能进行细致地描写。故指导学生写清体验活动的过程和抒发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的真情实感是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26页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例文,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2、通过组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特别注意能写下自己对这次活动独特的感受。
3、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鼓励他们平时多储备,做个有心人,学会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去积累写作的素材。
四、教学重难点: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此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应是指导学生写清体验活动的过程和抒发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的真情实感。难点是能有详有略地记下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突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进行一次体验活动,并对活动的方式进行指导:注意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进行体验;注意搜集好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和感受;注意抓住活动过程中的一个感受最深的、场面最精彩的片段反复进行体会。同时,教师应及时询问了解他们参加体验的情况,并进行二度调控指导。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因此,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意识与目的的强化,让个性化的体验在督促中不断生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习作时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教学过程】(两课时)
一、作前指导
(一)集体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1、(板书:体验)你是怎么理解的?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体验就是一个人的亲身经历。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理解了“体验”一词的含义,才能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才能帮助他们打开写作的思路。)
2、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亲身体验过各种各样的事情, 尝试过各种角色,那么你们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呢?请前后四人一组说说吧!
(二)学习例文,掌握写作方法
1、你听说过“护蛋”行动吗?柳倩影小朋友就亲自体验了一番,咱们快来打开书看看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27页
2、读了她的文章,你觉得“护蛋”行动怎么样?(预设:很有意思;很不容易„„)
3、在护蛋的过程中,作者抓住哪些方面,写出了“ 护蛋”是“一件难做的事”?找出有关词句。(生读例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教师小结:这篇习作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就是因为小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不仅把体验的过程写清楚了(板书:过程清楚),而且还能以情动人,写出了他的真实体验。(板书: 体验真实)
(设计意图:从例文入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中受到启发,为习作做好了铺垫。在集体交流中,让学生自悟到此次习作的重点,写清自己的体验经历和真实感受,做到了指导精而有用。)
二、下笔成文
1、师:咱们的体验各有不同,作文的题目自然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你想给你的作文取什么题目呢?(一次体验活动,我当通信员,我失败了,通信员真难当 „„生自由说)
2、师:这聪明人啊,不仅要有一对聪耳会听,一双慧眼会看,一张灵嘴会说,还能用心去体会。老师觉得会写的人更聪明,那你们能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的、做的都写下来呢?
(设计意图:“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能从自己独特的角度体验生活,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体验,又何愁学生没有“源头活水”和“下锅之米”。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
3、提示写法,行文铺路
(1)我们在说体验过程的时候,怎样才能让文章吸引人,让别人真实感受到我们的内心体验情感呢?你有什么金点子?(2)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3)教师小结:老师这儿有两点提示供参考:(投影或小黑板出示)温馨提示:
1、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把体验的过程讲清楚。
2、能以情动人,写出了自己的真实体验。
(设计意图:怎样把过程写清楚?无非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的、做的都写下来。在写作中,能以情动人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4、相信同学们此时此刻脑海中一定涌现出体验中印象最深的一幕,相信你心中一定会激情澎湃,快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28页
快拿起笔来,把自己想说的话快速写下来。写的时候看看黑板上的温馨提示和习作要求,遇到不会写的字可忽略代过。
5、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对照习作要求习作,是对学生的一个提醒,有的放矢,同时也训练学生快速成文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效率。习作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次成文,一气呵成,这样学生的思路才会清晰、流畅。)
三、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请同学们放声读自己的作文,相信此次会更精彩。读的时候,想想句子是否通顺,对照习作要求,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
(设计意图:自读自改,主要是针对字、词、句的层面,放声读是自我修改,句子是否通顺有效地方法。)2.赏读点评
(1)巧设关卡: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加上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活动写清楚,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以你平时的经验说说怎样的作文才算是一篇好作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2)过关斩将:
第一关,毛遂自荐。学生自读习作,选取自己最满意的片段在小组内交流。第二关,慧眼识珠。小组长推荐出最优秀的习作片段,参与全班讨论。
(说明:小组推荐交流。对于过程完整清晰,体验独特叙述生动的习作,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表达自信心;同时,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要分析原因,让学生主动修改。)第三关,群雄鉴宝。投影展示各组推荐的习作片段,师生互评。
3、再次自我修改完善,学生自改习作,教师巡堂指导。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注视引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平时就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学会修改,学会习作。)四.习作交流
将学生的习作集结成册,取名“小鬼当家”,在班内传阅。另外,对于批改中出现的优秀习作或精彩句段,教师应予以记录,以便引导学生进行佳作赏读;对于部分学困生的习作,教师应逐一进行面批,指导他们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务必使之达到此次习作的要求。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设计 第29页
【习作批改】 批改建议:
(1)在教学此次习作时应着力引导学生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批改时,重点落实习作要求,篇章要有条理性,学生写清体验活动的过程和抒发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的真情实感是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也是批改的重点。
(2)讲评作文要实战。对于优秀习作或精彩句段要予以分类记录,在班内共同欣赏,对于学生习作中的通病,要找到训练点,在班里讲评时要再修改,要讲究实战。教师批改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习作,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习作能力强的孩子可适当提高要求,而对于习作有困难的孩子,则应适当降低习作要求,只要能达到习作要求就可以了。【板书设计】
一次真实的体验 过程清楚 体验真实
6.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六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9—90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及梯形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梯形的基本特点,会画梯形的高。教学难点
画出梯形的高。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三角板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说说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2.取一长方形纸:现在我请大家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你会吗?说说怎么变?
撕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把它拼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3.把刚才拼的那个三角形旋转后拼上去,问:这个图形你认识吗? 取下该三角形,问:这个图形你认识吗? 板书课题:梯形
二、自主设疑
你想学习有关梯形的哪些知识?
三、探究交流
(一)探索梯形的特征:
师:生活中在哪里看到过梯形。(课件出示89页例9)与平行四边形相比,梯形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 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口述:这组对边只要平行,不要求相等,另一组对边则不平行;四个角对角都不相等。
指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因为都是四边形,所以它们的内角和都是360度。
2.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老师巡视指导。
(二)认识梯形的高:
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梯形,学生自己读第90页上的一段话。交流板书这四条边的名称:上底、下底、腰、腰
旋转手中的梯形,再让学生分别指一指这4条边的名称。2.画高:
指出:从上底到下底的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这样的高可以画多少条?(无数条)3.交流几种较特殊的梯形:
(1)直角梯形:梯形中有2个直角,找一找,高在那里?(2)等腰梯形:梯形的腰有什么特点?(相等)
4.在方格纸上画梯形: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并分别标出它们的高。
四、拓展延伸 1.第90页练一练:
第1题,先说出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分别指出这些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是梯形的标出其中平行的一对边,不是梯形的也说明一下理由。
第2题,画出下面梯形的高,再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2.第91页练习十四第4题,用七巧板拼一拼,拼成大小不同的梯形,边拼边分别指出它的上底、下底和高。
交流后总结:只添一条线得到的是直角梯形;添两条线的是一般梯形或是等腰梯形。大家画出的梯形各不相同,但高长度是相等的。
五、全课总结
7.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伊始,合理地利用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片、色彩鲜艳的简笔画、有挑战性的竞赛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识字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识字充满期待。在《识字8》的教学中,我便用学生喜欢的猜谜导入新课:
“上学肩上背,放学肩上背,别看个儿小,学问真不少。是什么呀?”在学生猜出谜底后,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漂亮的小书包,同时出示:“包——书包”,顺其自然地学习了“包”字。随后,在复习了“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火字旁”“提手旁”之后,故意神秘地说:“这些偏旁部首都争着要跟‘包’字做朋友,它们和‘包’字站在一起会拼成什么新字呢?”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侧着小脑袋思考着,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二、生生互助,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是识字教学中最关键的一部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互助合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最终目的在于提高识字的质量和速度。操作这一环节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目标,指引方向。没有目标的合作学习是盲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盘一样。因此,给予学生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是自主互助识字成功的关键。识字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整个识字过程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我根据《识字8》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确定了以下小组合作学习目标:(1)拼一拼,读一读。每个学习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拼字卡片,先拼一拼,再读一读拼成的新字,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书。(2)想一想,说一说。一边轻轻地读字词,一边想象它所表示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并在小组中交流。(3)看一看,记一记。仔细观察每一个生字,想个好办法记住它们。
有了明确的要求后,各学习小组的识字活动便得以有序地进行。我会巡视各小组学习情况,并适时加入某个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高效。
2.教给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还必须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和技能。(1)关注字音。提醒学生在自主拼读时特别注意前后鼻音、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复韵母音节等,做到读准字音。(2)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生字词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例如,可运用“联系生活法”理解“花苞”“水泡”等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词语;运用“身临其境法”理解“难受”“兴奋”等表示人类常有情绪的词语;此外,还有“近义词法”“反义词法”“联系插图法”“查字典法”等等。(3)引导学生集思广益,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识记不同的生字,并把这些方法总结出来。如:换一换、加一加、改一改、歌诀法、字谜法等等。
有了这些识字技能的支撑,才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下面列举《识字8》教学中两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片段:
【片段一:读准字音】
生1:“苞”“炮”“饱”“泡”这几个字的韵母相同,所以我觉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它们的声母,“苞”和“饱”的声母是“b”,“炮”和“泡”的声母是“p”。请跟我读。(该生领读,其他组员跟读两遍)
生2: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都和“包”很像。(其余组员纷纷交流自己的发现)
【片段二:识记字形】
生1:我会记“水泡”的“泡”。因为水泡跟水有关系,所以是三点水加个包。
生2:我来说“花苞”的“苞”。因为花苞是花草类,所以用草字头。
生3:我会说“炮”,“大炮”的“炮”。因为炮要用到火药,跟火有关系,所以是火字旁。
生4:我会说“饱”,“饱满”的“饱”。因为吃了东西才会饱,跟食物有关系,所以要用食字旁。
生2:这几个字是由不同的部首和“包”做朋友组成,“包”表示它们的读音,部首表示它们的意思。老师以前讲过,像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除掌握识字技巧外,还要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如交流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挑选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是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交流;交流时要做到吐字清楚、表达完整,对不同的观点要乐于接受。
三、反馈交流,点拨总结
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在小组自主互助识字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进行准确及时的反馈,对知识缺陷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学生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对自主互助识字成果进行反馈。一是口头展示,具体做法是: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就本组中的“得意之作”或产生争议的知识点进行阐述,进而在全班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二是书面测试,其测试内容以“给生字注音”“生字与音节连线”“辨析形近字组词”为主,以检测所有学生的识字情况。教师再根据反馈的实际,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总结,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在本节课的反馈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饱”这个字十分熟悉,但对“饱满”一词的理解不够到位,因而生成了下面的互动片段:
师:(多媒体出示几幅颗粒饱满的果实图)看看图上的几种果实,他们都是怎样的?
生1:圆圆的,鼓鼓的。
生2:胖胖的,像小朋友吃撑了肚子。(众生笑)
师:这样的果实就可以称为——(出示卡片:颗粒饱满,生齐读)其实,“饱满”这个词不但可以表示果实长得好,还可以表示人的精神好。
生3:老师,我知道了。我们上课时坐得很端正,听得很认真,很有精神,就叫精神饱满。
师:对,说得真好。那么,我们除了上课时精神饱满,还有什么时候也是精神饱满的呢?(学生纷纷高举小手)
生4:我们早上上学时精神饱满。
生5:我们早上做操时精神饱满。
生6:我们每周一早上升国旗时精神饱满。
生7:我们上体育课时也是精神饱满的。
8.苏教版四上《习作5》教学设计 篇八
1.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事物可谓精彩纷呈。你有自己所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吗?说给大家听听!(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2. 你想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写出来让大家分享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交流“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言语表达的素材。在此过程中,自然过渡到研读例文的环节中去。
二、 研读例文,领悟自述
1. 我们在习作之前,先来欣赏两位同学的习作,看看别人是怎么介绍自己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的。
2. 学生默读例文,思考:这两篇例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① 这两篇习作分别写了什么?(小闹钟和小溪流)
② 你觉得这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学生先相互交流,然后再反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两篇习作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使文章生动、有趣。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自述,并初步领悟自述的好处是使文章生动、有趣。
3. 进一步领悟自述的好处。
① 同学们刚刚提到这种写法叫自述,这样写的确很生动、有趣。请大家再细读例文,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很生动、有趣?
② 检查交流。《小闹钟》一文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全身、背后、头顶”,以及“告诉、伸出、敲、唱”等词语体会表达的生动有趣;《小溪流的自述》一文,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孤独、难过”以及“拍拍、挠挠”等词语体会这种写法的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了解什么叫自述和自述有什么好处以后,再让学生回到例文中去,就是要让学生把自述的方法以及好处的领悟落到实处。通过品味“全身、背后、头顶、告诉、伸出、敲、唱”等词语,感悟“自述”的方法;通过品味“孤独、难过、拍拍、挠挠”等词语,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③ 现在你能说出自述的好处吗?
三、 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1. 细读例文,想想例文在自述的时候,都写了哪些内容?
2. 检查反馈,引导学生归纳并相机板书:
《小闹钟》:外形——构造——功能、作用
《小溪流的自述》:快乐——孤独、难过
3. 在介绍这些内容时,你觉得小作者写得怎样?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从例文中举一个例子说说看。
4.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并相机板书:
(1) 采用自述的写法;
(2) 注意表达有序;
(3) 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例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习”有所“仿”。此环节让学生再次细读例文,意在让学生感悟写法,主要目的有两点:要让学生了解,在介绍一个事物时要注意一定的顺序,表达时要做到有条理;要让学生明白在介绍一个事物时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所介绍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四、 角色练说,丰富选材
1. 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头饰拿出来,先想想你准备介绍这一事物的哪些内容。
2. 把你想要介绍的内容列个简要的提纲。
3. 指名学生上台,戴着头饰介绍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事物。
4. 同学相互点评介绍的情况。
【设计意图】:“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贯穿于习作指导的全过程。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为学生的动笔、表达服务。让学生戴着头饰介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所介绍的这一事物的角色之中,表达真情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 书面练笔,巡回指导
学生当堂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9.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九
《我们来抽丝》这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养蚕》中第三课的内容。为了上好这个单元,我和学生一起养起了蚕宝宝,这样我才能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养蚕的发现和心得,也才能比较好地抓住养蚕的关键阶段开展教育活动。该课的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抽丝的技能并从中体会生命创造的奇迹。
要想实现这个抽丝的过程,就必须克服一定的困难。养蚕活动进行到现在,大多数同学养的蚕已经吐丝结茧,我估计可以进行此活动了,于是课前通知每个小组至少带一个茧到下节课课堂上准备抽丝。没想到多数同学反对。“老师,它会不会死啊?”“不行,它会死的!”这些部体现出学生热爱生命的童心。“有些时候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值得的。”“如果它的牺牲能带来科学研究价值也是值得的。”本来我以为以这样的理由可以说服同学,但是没有成功。我被同学们那种热爱生命的态度所感动了,后来我决定改变策略,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带完好的蚕茧,也可以带飞蛾已经破茧而出的茧,这样既可以知道为什么丝厂的工人都要选完好的蚕茧而不是破的蚕茧,又在体验抽丝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抽丝》
《我们来抽丝》这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养蚕》中第三课的内容。为了上好这个单元,我和学生一起养起了蚕宝宝,这样我才能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养蚕的发现和心得,也才能比较好地抓住养蚕的关键阶段开展教育活动。该课的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抽丝的技能并从中体会生命创造的奇迹。要想实现这个抽丝的过程,就必须克服一定的困难。养蚕活动进行到现在,大多数同学养的蚕已经吐丝结茧,我估计可以进行此活动了,于是课前通知每个小组至少带一个茧到下节课课堂上准备抽丝。经过课前的对话,我知道了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上好这堂课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在交流完抽丝的历史和它对人类的贡献之后,开始了有趣的抽丝活动。整个课堂学生沉浸在抽丝的乐趣当中,“太好了,我找到线头了。”“我们也找到了!”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说。“我们已经抽了5厘米长了。”“我们也抽了3厘米长了……哎呀,断了。”“没关系,我们重新再来,一定能赢过他们。”“我们都抽不出来,怎么办?”“
《我们来抽丝》教学反思
《我们来抽丝》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节内容,课本上要求学生在养蚕的基础上对抽丝地得过程进行体验,并了解丝织成绸的过程。因为本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养蚕,所以没有让学生体验的机会。但是为了充实课堂的内容,在设计时由嫘祖发现蚕能抽丝的视频短片引入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先民在距今5000年以前就懂得了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短片中提到一千只蚕一生要吃25到30公斤的桑叶却只能吐0.5公斤,并引用唐代诗人的诗“昨日如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使学生了解到蚕丝的珍贵。提到丝绸我们都会想到丝绸之路,通过一段资料使学生简单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的影响。丝绸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有这么深远的影响,那么蚕茧是如何缫成丝并织成绸的呢?再通过一个短片使学生了解缫丝——浸泡——络丝——并丝——捻丝——卷纬——整经——织造的过程。视频结束后使学生对短片中提到的八个步骤进行排序。
本节课的内容很紧凑,学生对这些内容也非常的感兴趣所以当课程结束时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都掌握的很好。
教学反思
活动时要注意的几点:
1、活动时,要勤观察。及时发现养蚕过程中的点滴变化。
2、活动时,要勤动手。及时做好有关测量工作。
3、活动时,要勤动笔。及时记录有关数据。记观察日记。不能心血来潮是写上一笔。你看,这就是我的养蚕记录本。这些都是我们的养蚕日记。
4、活动时,要勤反思。自己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不气馁,让自己的活动更有收获。
5、活动时,要勤请教。遇问题要及时请教他人,及时解决问题。
6、活动时,要勤交流。避免走弯路。
7、活动时,要勤查询。许多我们不懂的东西,在电脑中往往能找到答案。而且,在实践中,学生感到当父母的不易,这是这次实践活动意外的收获。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推荐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10-07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9-15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07-10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10-14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周周练10-18
老师,您好(苏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06-2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反思12-09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10-15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