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五笔叙事法

2024-06-30

记叙文五笔叙事法(共10篇)(共10篇)

1.记叙文五笔叙事法 篇一

“五笔杯”打字比赛策划书

一、参赛对象:

四连全体人员

二、比赛时间:

由国防生学习生活空闲时间决定

三、比赛规则:

四连八个班全部参加,班内自愿报名,由班长选出两名五笔打字好的学员参加比赛

四、比赛地点:

国防生阅览室

五、比赛事项:

1、比赛采用《金山打字通》速度测试中的屏幕对照进行比赛,参赛选手仅可以使用五笔输入法。

2由四连选出的十六名选手进行比赛。

3、比赛中参赛选手打完同一篇文章,根据打字速度和正确率确定成绩,对于正确率小于80%和完成时间超过50分钟的选手将不计比赛成绩,直接淘汰。

5、在比赛过程中不允许讲话、走动,如遇电脑故障可举手请督赛老师解决。

6、比赛时不得暂停,直到比赛完毕。

7、打字测试完成后选手不得自行关闭成绩显示对话框,否则打字成绩作零分处理。

8.由四位连干做为监考员,防止作弊现象发生。

六、评奖办法:

选出冠亚季军。并选择五笔优秀班(由班里所有学员打字成绩决定)

2.高一叙事记叙文 篇二

小时候跟几个朋友打打闹闹的,后来不知道怎么了意见不一样,发生了争吵,这以后谁都不理谁了但是没过多久有个人主动说话,我们又种从沉默变的笑声满遍了。或许在大人眼里我们这些小孩子就是这样啊。但是现在自己想想也会觉得好笑。童年不应该是在这种打打闹闹中央笑笑着度过的吗,?每天都无忧无虑的就这样呆了六年的小学生活结束了。升到初中自己还不能很快的适应校园里的环境,在校园里**总是无处不在,刚平定一波另一波又掀起了。刚上初中的自己还在迷茫该怎样与别人交流,只能跟小学同学在其身后,怯怯的。后面的一个考试让我们分了班,虽然还是有小学同学在这个班级里,但是我们在小学也没说过多少话,双方并不是很了解。况且,人家还交了新朋友,所以我就不敢上前与她想说话,在这里我是说话特别少的那一个,所以我交不到新朋友。

一天晚上有个同学主动跑到我床上说要和我一起睡,当时我很惊讶犹豫了一会儿结果就答应了,我们互相告诉对方名字,有了一点了解了,后来我们掉了周围前桌就是她,然而我的同桌竟然是我的小学同学。我前桌的同桌是个短发有点黑黑的小女生,刚开始我们并不怎么交流,后来我和我同桌说话越来越聊得来,前面的看到我们聊得很投入,就加入了我们一起聊天,很快,我们都认识了,成了好朋友,我的交友**就这样过去了。但过几天就是报告了不约而至的考试**来临了,在段之际,我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嘻嘻哈哈的,真正到考试的时候一系列的疑问,考完我得了一个中下的成绩,就对她们抱怨说:“都怪我们玩得太过了,弄得我考得那么差!”说完就有人不高兴的说:“自己考得不好还来怪我们。”

就这样我们吵了起来,最后谁也不理谁,就这样气鼓鼓的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了事后自己想了想是不是自己做得太过分了,做了几天的思想斗争,后面还是鼓足勇气向她们道歉,她也说了自己的不是,就这样我们在友谊路上越走越远。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我们都要勇敢的去战胜困难,努力的去挑战未来!

3.叙事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篇三

记叙文是以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文体。记叙文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情景,组织语言材料,编写成文。一般说来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写作时要表达清楚。记人时,要注意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和事迹等;叙事时要描写事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前因后果等。

【写作指导】

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突出事件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在写这类记叙文时要做到: ①要认真审题。弄清题干的每一个字,明确要求我们写什么。

②要精心选材。无论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还是别具特色的偶然事件,都必须具有典意义。③重组材料,确定要点。要分清主次。主要材料要详写,对次要材料要学会概括。

④要学会推波助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切忌平铺直叙。

⑤要有真情实感。有叙事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到字里行间,在适当之处或议论、或抒情,使主题得到升华。

⑥要有新颖别致的开头和结尾,注意段落的过渡和呼应,特别是要写好每一段的首句。

⑦人称统一、线索明确。记叙文可用“你、我、他”三种人称,但如果题目要求你使用某种人称,则必须遵循要求;叙事类记叙文一般按照事件发展的前后顺序进行叙述。

⑧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一般的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当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却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手段,只是,对它们的使用要特别慎重,可用可不用时,坚决不用;必须用到时,也尽量简省笔墨。千万不能下笔滔滔,掩盖或扭曲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常见问题】

1.要点不全。要点是否齐全通常决定文章的档次。书面表达要上档次,要点齐全是关键。要点提示类书面表达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看图作文则常会由于学生观察不细心等原因遗漏要点。

2.线索不清。有些短文条理混乱,主要原因是没有确定好写作线索。叙事类文章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

3.时态不明。叙事时时态混乱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之一。叙事类记叙文所记的一般是过去发生的事,原则上用过去时,有时也用现在时。

4.主次不分。有些同学写作时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写出来的东西主题不突出,显得呆板乏味。

【重点攻克】

一、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二、如何过渡衔接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

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三、如何设置波澜跌宕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展开的过程讲求波澜起伏、摇曳生姿,我们除了注意记叙顺序的安排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虚实法如李乐薇的《我们空中楼阁》,实写小屋的风景,虚写寄托于小屋的生活志趣。

(2)抑扬法如唐弢的《琐忆》,开头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这是“抑”,它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思索。接下来讲述几个故事,通过故事表现鲁讯先生对青年平易近人、亲切热情的特点,以及他对那些攀附阔佬的奴才、伪装的道学者、满嘴昏话的骗子、烧杀抢掠的屠伯的“脾气”和“骂”,这些都是“扬”,先抑后扬,很好地表现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

(3)离合法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主要是怀念藤野先生,开头却用很大篇幅描述上野的樱花、“清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会馆、仙台几个职员的操心、居室的变换等等。这些似乎“离题”的文字,却显示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突出了师生之间关系的深刻意义。在记叙了藤野先生对“我”在学习上的种种帮助之后,文章又插进日本学生轻视、嘲弄的一场**,“我”看电影后的变化。这又一次的“离题”,实际上将“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推向高潮,使文章的主题表现因为这些材料更高层次上的“合”更显深沉和厚重。

【他山之石】考场佳作展示

2003年全国卷考的是话题作文,面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思辩色彩很强的话题,好多考生写出了记叙体裁的佳作,兹录三篇于后:

例文一:

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河南考生

远远的我望见一个笨粗的身影倚在墙上,脚点在叠成的砖块上,费力地用一竹竿挑着一扇关闭的窗。我知道,又是她在为我开窗,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想: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她是我的房东大娘,我因为在学校里老睡不好觉,才搬到她这里。刚来时,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笨粗的身子,木讷的表情,还有„„总之,不好。

记得刚来的那天中午,天气很热,我跑到水龙头旁大洗了一通,又猛灌起凉水,正感到“淋漓尽致”的时候,她晃着身子,摇着扇子来到我面前:“孩子,不能这样,会病的。”“关你什么事儿?水费我一个子儿都不会少的。”我瞟了她一眼又继续我的“冷水计划”——大洗,猛灌。她只是木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老人也贪财啊,为了点水费,唉!

可是那天晚上,我的坏运气来了。上吐下泻,一个晚上上了十几趟厕所,当我正“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推门进来了。我没有好气地说:“以后进门记着敲一下。”她又木在那里了,左手搓着衣襟,右手在口袋里摸了一会儿,伸了出来:“药,药,治拉肚子的药。”她把药放在桌子止,默默地走了。这时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也曾经在我进行“冷水计划”的时候阻止我,而我却认为母亲是为我好,现在房东大娘也是如此,而我却误解她,伤害她,感情的亲疏对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的根本原来如此重要。

从吃了那包药以后,我对房东大娘的印象开始好转,但仍然对她提防着,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嘛,毕竟她不是我妈,可是„„

那天我课间回来取东西时,发现她正站在砖头上,拿着竹竿挑我的窗户,难道„„我喝了一声:“你干什么!”她吓得掉了竹竿,从砖头上跌了下来:“我只是想为你开窗,因为电视上说‘非典’时期,要经常开窗,可你„„”我惊了,感到惭愧,我扶她起来:“对不起。”她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笑容。起来后,她坚持要先给我开窗。窗子开了,不仅是房上的,还有我心灵上的。

她现在还在为我开窗,我的泪淌在脸上,滴在心里: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点评】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作者审题准确,通过记叙“我”和“房东大娘”的一段经历来表现话题的内涵。本文突出的特点是情节曲折,由“印象很不好”到“觉得好笑”再到“误解她,伤害她”直至真相大白,作者一步一步展示房东大娘的精神世界,欲扬先抑,波澜迭出,很是吸引读者。

其次是精当的描写,作者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栩栩如生。再次是画龙点睛的议论,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例文二:

路是月的痕

湖北考生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光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啊,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的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回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点评】本文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记叙文,以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展示了我读懂父爱的过程:小时候,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很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父亲,父亲的笛声如怨如慕;到外地求学几年后,我才真正地读懂父爱。笛声,是“我”选定的作为父爱的一种载体。笛声的变化(从最美到如怨如慕到哽咽)载着我对父爱的认识过程,紧扣作文要求。本文语言优美,佳句迭出;构思精巧,仅取三个片断和“几点”笛声,就把凝重的父爱和我感受父爱的心理历程,表达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例文三:

喝茶

河南考生

老李是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品茶,二是逗宝贝孙女玩。

说起品茶,老李是行家,怎么辨茶、闻茶、敬茶怎么区别各种不同种类的茶,什么信阳毛尖啦,清香茉莉啦,牡丹绣球啦,他能跟你说得一套一套的。

说起孙女,老李有两个,大的叫大兰,小的叫小兰。虽然两个女孩一样乖巧可爱,衣着打扮完全相同,但老李私下里更喜欢小兰。不仅仅因为大兰不是他的亲生孙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兰嘴更甜,手脚更勤快。每天老李回家,小兰总是为爷爷捧上一杯浓香可口的茶,而大兰不是正在看书就是躲在房里。“到底是亲生的孩子疼爹妈呀!”李老想。

一天下午,老李紧皱眉头一边思索着工作中的难题,一边往家里走去。刚一进门,就见小兰捧着冒着热气的茶迎上来,脆生生的喊:“爷爷,您喝茶!”然后一边把茶杯捧到爷爷手中,一边把他扶到沙发上。老李打心眼里高兴,工作中的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一边抚摸着小兰的头,一边问:“大兰呢?”“她呀,看书呢。”小兰不以为然地朝里屋呶呶嘴。

老李不再说什么,细细地品起茶来。

第二天上午,老李突然回到家中取资料,一进门就见小兰正看电视,见爷爷回来了,小兰习惯性地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甜甜地喊着:“爷爷,您喝„„”这才发现杯子里什么也没有。她忙倒上茶叶去拎茶壶,只见她晃晃悠悠的举起硕大的茶壶,那壶嘴就像个左顾右盼的蛇头,突然“呼”地一下叶出一股热水,直扑杯底,杯里少得可怜的几片茶叶全被扑出来了。小兰忙放下茶壶,捡茶叶,捡好茶叶却又打翻了壶盖。老李诧异地看着这一切。大兰一声不吭地从里屋走出来了,她默默地洗好杯子,熟练地倒入茶叶,又仔细地倒好了水,然后轻轻吹了吹,把杯子递给小兰,看了爷爷一眼,又默默地转身进屋了。小兰高举着杯子,欢天喜地地喊着“爷爷,爷爷,您喝茶!”

李老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每天为自己泡茶的,不是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亲孙女小兰,而是一直被自己冷淡的大兰。而自己却„„老李木然地接过杯子,却再也品不出先前的味来。他突然找到了那个这几天一直困扰着自己的社会学难题的答案:“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释然地便放下茶杯,匆匆向所里赶去。

【点评】“大题小做”又能“以小显大”是这篇作文的特色。考生面对“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充满哲理的话题,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喝茶”一件小事;又能以老李“喝茶”为线索,通过老李对两个孙女认识转变的切身感触,艺术地表达了主题:感情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演练平台】

1.请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为线索,精选事件,写一篇叙事性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字数不少于800。

2.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故事中,成长在自己的故事里,同时也在历史的故事中不断地接受营养,这些故事或许在你的心底留下了浓重的痕迹,使你难以忘怀。请记叙一个这样的故事。

要求:(1)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2)题目自拟。

4.如何写好叙事类记叙文 篇四

叙事生动,引人入胜――如何写好叙事类记叙文

作者/李仰臣

【技法导航】

叙事,是记叙文的主要功能。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描述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要想把一件难忘的事生动地描述出来,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一、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清人唐彪曾说:“详略者,要审题之轻重为之。题意轻者为略,重者宜详。”在叙述某件事情的过程中,为了使文章结构繁简得当,我们可以采用“点上详,面上略”的剪裁方式。所谓的“点”,是指重要事件或重点人物,直接体现文章主旨;“面”往往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作用。所以,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请看下面片段: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站在走道中。拥挤的人流涌来涌去,但老翁用自己的双手圈住了妻子,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抵挡着身后人流的重压。那是一双青筋绽出的手,臂上不复青年时有丰满的肌肉,身躯也不如青年时的伟岸。但是,他还是小心地呵护着自己的妻子,那并不健壮的臂弯里,充满了宁静和温馨,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周围人的眼里都充满了敬意。

本段详细描写了公共汽车上温馨的一幕,对老翁的外貌、神态、动作等作了非常细致的描摹,表现出了感动人的真爱之情。同时,也对车上其他人的情况略带一笔,用“敬意”一词表现了这个场面的道德力量。

二、叙事有法,灵活多样

叙事性记叙文要有高超而巧妙的叙事技巧,才能避免流于平淡。譬如可以运用顺叙,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可以将事件介绍得脉络清晰,次序井然,文气贯通;可以运用倒叙,将事件的结局或是发展中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节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正常顺序进行叙述,能够强化情节,制造悬念,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还可以运用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使结构富有变化,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补足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为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更多的支撑。比如学生佳作《精致的音乐盒》的开头:偶尔翻开家中抽屉,翻出一个精致的音乐盒,我不由得想起那有意义的一天。每当听到音乐盒那美妙的旋律,我就仿佛看到好朋友又站在我面前……

文章开篇采用倒叙手法,能够起到吸引人的效果。文章接着交代音乐盒的来龙去脉,叙述了往日“我”与好朋友之间互赠礼物的经过,真切地表现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行文曲折,跌宕多姿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具体写作时,可以使用抑扬法、巧合法、误会法、悬念法、突转法,等等。比如这段文字:

我搬出早已准备好的竹鸡笼,开始收拾我的“战利品”,共有28 只。我窃喜不已,这么多麻雀,该怎么办呢?“专烤鸟腿,蘸盐巴吃准香,或者去皮毛剁碎,加香葱爆炒味道岂不更好?”想到这,我禁不住垂涎三尺。心动不如行动,我抱着鸡笼就往厨房跑。“你干什么?快放了它们!”身后传来爸爸厉声的呵斥声,吓得我赶忙放下了手中的鸡笼。

本段用的是突转法,本来已经想好怎么吃鸟了,却因爸爸的到来显现转机,而且将麻雀全部放归山林。这样写,使文章的主题变得积极向上,给人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值得称道。

【美文引路】

最后的康乃馨

文M凤凰

一大早,他就出了门,今天可是母亲节,昨天他在花店订了许多康乃馨,今天要去花店取康乃馨来卖。他本不是做买卖的人,但是他喜欢钱看重钱,于是就想趁母亲节这天卖康乃馨赚上一笔钱。

背上康乃馨,来到广场口,那儿已经有两个卖康乃馨的人了。()他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眼巴巴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对每一个从他身边经过的人,他都会说一声:“买康乃馨吗?”匆匆忙忙的人,看也没看他一眼,就向前走去了。

他无奈,焦急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母亲节只有一天,要是康乃馨在这天,特别是在上午卖不出去的话,那就分文不值了。

对面那两个人卖的康乃馨同他的没什么两样,偏偏他们的生意就好,卖了一束又一束。时不时的,他们还冲他笑一笑。他苦着脸,也向他们笑一笑。

他想,你们别高兴得太早,时间还早着呢!谁的花最先卖完,还说不准呢!

时间一点点地逼近十二点,他的生意还是没有好转。都十一点钟了,才只卖出去三束康乃馨。看看对面那两人的康乃馨已经所剩无几,他只有埋着头。赚钱的信心,没有了,只盼望能早点把康乃馨卖出去。就在这时,他的生意突然有了好转,买康乃馨的人来了一个又一个。康乃馨越来越少,他的脸也就越来越红润了。

终于,只剩下最后一束康乃馨了,他朝对面那两人望望,得意地冲他们笑笑。那两人,脸上没有笑容,木偶似的望着他。

一个男人走过来,看了看他的康乃馨,说:“你只有最后一束了?”他点点头说:“你要,便宜点卖给你!”男人说:“最后一束了还卖?你没母亲?”他说:“有啊!”男人说:“那你不把它送给你母亲?”他说:“不用,不用!”男人看了他一眼,说:“我不买了!”

他说:“半价要不要?”男人没有回答。

那束康乃馨,自从那个男人问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人问他了。路过的人,看一眼就走开了。人们都想最后一束了,是别人挑剩的,嫌不好,当然不会买了。

等了很久,也卖不出去,他决定不卖了。

回到家里,他把康乃馨送给了母亲。母亲很高兴,说:“想不到我也收到康乃馨了!”他没有告诉母亲那是剩下的`卖不出去的康乃馨。

这晚,父亲把他拉到一边说:“你还知道爱你妈,给她一束康乃馨。要是你不送她康乃馨,你就太对不起你妈了!”他望着父亲没有说话。

父亲又说:“今天你在广场卖康乃馨,你妈在一边看,见你的生意不好,于是就花钱请人买你的康乃馨……”

父亲的话还没说完,他的眼泪就流了出来。

他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康乃馨卖得快了,因为有母亲在一边帮他。

他庆幸最后的康乃馨没有卖出去,才有了给母亲的礼物,才让母亲得到了快乐。

(选自《文艺生活》)

【技法品析】

文中的他为了赚钱,在母亲节这天想出了卖花的点子,然而,刚开始卖得并不顺利,但是最后却卖得出奇地好,一门心思赚钱的他,即使卖到只剩下最后一束时都没想到留下来送给自己的母亲。后来实在卖不出去了,才将这最后一束康乃馨送给了母亲,但是母亲出奇地高兴,欣慰不已。后来他才从父亲的话里得知花卖得快的原因,惭愧的他不由庆幸自己的最后一束花没有卖出去,才让母亲得到了快乐。原本无意送花和爱母亲真心送花之间形成了巧合,正是因为这巧合,才有了母亲的快乐。巧合成就了一个儿子的感恩之心的产生,也成就了一个母亲的知足与欣慰。

【大显身手】

拔河比赛

李毅然

今年9 月28 日上午,我们学校在操场上进行了以“迎国庆・展风采”为主题的拔河总决赛。这一天,阳光明媚。操场上,人声鼎沸。

轮到我们六(2)班与六(3)班决赛了。“嘟――”哨声响了,双方队员都涨红了脸,紧紧地抓住绳子,身子一齐向后倒,嘴里一直喊着“加油”的号子。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眼看着绳索上的红布条在一点一点地向六(3)班那边移动,我班的选手们随着拉拉队有节奏的“六(2)班,加油!六(2)班,加油!”的拼命齐呼,好像突然有了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原本被六(3)班拉得纽曲的队伍又成了一条直线了。看,我们班排头的队员李威把眼瞪得圆圆的,脸都变成了紫红色,他身子向后倾斜,脚在地上用力把绳子往后拉。再看排在最后的队员小胖子何晓东,咧着嘴,咬着牙,汗珠从额头上“跳”下来。六(3)班的选手们被我方拉得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前移,红布条又慢慢地被拉了回来。

不好!红布条又开始向六(3)班缓缓前进了。一旁观战的李老师急了,他一边喊着“加油”,一边向急促地挥舞着手臂,我们班的拉拉队员也一起齐声助威。这使得我们班参赛的选手勇气倍增,精神抖擞。渐渐地,红布条向我们班移动……“六(2)班,赢了!”

裁判员高声喊道。我班的同学们欢呼雀跃起来,“哈哈哈”的笑声弥漫在操场上空。

交换场地后,第二局就开始了。这局比赛中,我们班同学迸发出一种所向无敌,令人震惊的力量,以绝对优势战胜六(3)班!第三局过后,我们班最终以2 ∶ 0 战胜六(3)班,取得全年级组拔河赛第一!

通过这次拔河比赛,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点 评

这篇优秀习作,采用顺叙的方法叙述了拔河决赛的前后经过,脉络清晰,有条不紊,末尾亮出主旨,“团结就是力量”,给人以启发。其次,文章详略得当,作者没有泛泛写拔河的所有赛事,而是集中笔墨写最后的拔河的决赛情况。具体来说,作者选择双方队员的第一场比赛进行精雕细刻,其中成功地进行“点面结合”之法,先详后略地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内心进行描写,让读者在作者的描述中,也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一起心动。对于第二、三局,作者一笔带过,进而篇末点明主旨,言简意赅。

【学练结合】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过烦恼的经历。家长有孩子不听话带来的烦恼,老师有学生成绩不理想带来的烦恼,学生有考试不及格带来的烦恼……烦恼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烦恼呢?

请以“面对烦恼”或“战胜烦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记叙文。要求: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

【写作点拨】

5.记叙文五笔叙事法 篇五

上个星期,新的科学记录本发下来,科学老师就让我们把之前教过的内容都笔记做起来。

我希望自己做的是最好的,于是非常高兴地做了起来。我花了很长时间,把目录做得十分精致,还涂上了鲜艳的颜色。我还把前面教过的两课内容做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等我做完后,我才想起封面忘做了,之前妈妈好像说过不要写一页、空一页,要每一页都要写。这可怎么办?

我原以为这是件小事,妈妈会觉得没必要重做的,没想到妈妈真的让我重做了。那天,妈妈拿出我的科学记录本,看了后就非常生气:“怎么封面没做呢,后面为什么写一页,空一页,我不是跟你讲过了吗?这样不行,得重做。”说完,她就走了。我也没想过她会这么生气。

不一会儿,她又来了。“好了,我给你买了新的记录本,你重做吧,新本子明天下午会寄到。”她用无所谓的语气说。“可是……那是我做了好久的呀!”“好久也没办法,你做错了,就得重新做。”“那撕掉做错的不行吗?”“不行,这种本子会散架的。”“那……把几张纸贴起来不行吗?”“不要呐!”

我哭了,这不是件小事,我这么辛苦地做起来,妈妈却不当一回事,又让我重做。我用尽全身力气又哭又叫,大人们非常生气,还说我吵,说我现在刚开始,还有时间可以重做,这叫“机会”。大人们不该无视小孩子的努力,我这么努力,最后不但什么都没得到,还要重做!如果让大人去做,他们会愿意吗?真希望大人能换位思考。

6.记叙文五笔叙事法 篇六

分析:

1

这篇作文中所写的事情,中心不过是爷孙两人的几句对话,算是很小的事情了。

相比之下,更多小学生的记叙文会追求完整的、“大”的事情,比如一次演出、一堂实验课,有的是用几件事写一个人。

事情本身无大小,大小在于着眼点。

比如写一次演出,你也可以把故事放小点,就写这次演出中老师对你的一番叮嘱,或是演出中自己感动的那一刻。

要做到这些,就要学会分详略,因为关于这演出的过程还是要提一提的,需要用几句话交待完。

2

我看好的是把故事写小的记叙文。

从小学作文学习来看,把故事写小,有助于让学生的作文触角变得敏锐。

找个“大”故事来写,人人都会。

写故事写小,更能让人察觉到学生的作文能力。

至于字数,根本不用担心,用几个描写,字数就足了。

说到这里,还要强调描写,掌握了描写,才可能在作文中只关注一件事的很小的部分。

3

把眼界放得开阔一下,不只说小学,也往中学看,也应该把记叙文中的事越写越小。

有一天你将会发觉你想在作文中写好多内容,不只有一个故事,还有议论,还有资料。这时候,作文中的叙事,其作用在于为作文增添些文采和感染力,不宜长,但要有效果。

7.五笔学习心得 篇七

一、字根 在五笔输入法中一共有25个键有字根,z键上没有,它代表一个你不知道的任意一个字根。在25个键中有五个区:横区、竖区、撇(点)区、捺区、折区(与书中所教的1区、2区、3区、4区、5区道理是一样的,书中还提到的位号,可以不用记)。横区在g、f、d、s、a键;竖区在h、j、k、l、m键;撇区在t、r、e、w、q键;捺(点)区在y、u、i、o、p键;折区在n、b、v、c、x键;*区的字根第一笔基本为*,比如横区里的字根第一笔都为横,不过有些区的字根不是那样的,比如折区v“臼”像这样的字根要特别记忆,说到记忆,建议大家不要死记硬背字根,因为字根像个顺口溜一样,虽然好记,但是在刚学的,你要找到一个字根在哪个键,你就要从头背起,背到那个字根,你才会知道他是在哪个键,很浪费时间。我记字根的方法是这样的:比如记横区字根,g里面有个“一”、f里面有个“二”、d里面有个“三”,正好这三个键在顺序一起,在记g里面“一”的时候,你刚联想g里面的其他字根,比如 “王”字加一小竖就是“五”,“王”字中间一竖出头就是“青”字上面,“戋”也可通过这样的联想记忆,联想不到的那就单独记忆,依次类推……五笔最的也是记字根,打字的时候不要把字根放在一边,最好靠自己想,那样也会加深记忆,想不起来的可以看看。

二、拆字

我们记得各区的五个键之后我们发现每个区都是从中间向两边分布的,五笔输入法中最简单的莫过于键上的第一个字根的字,比如q第一个字根就是金,我们只须要敲四下q就可以了,试试看,同样的道理,w上对应的第一个字根是人,敲4个w刚是人字,依次类推。

再简单的就是所以的一级简码,所谓一级简码就是敲一个字母再按一个空格就行了;比如“我”、“是”、“中”、“国”、“人”,我们可以依次按:q+空格、j+空格、k+空格、l+空格、w+空格,一级简码字有25个,代表25个字,具体什么字,自己去试一下吧,要牢记一级简码中的25个字哦!

学会了一级简码,那是不是想问,那字根里有那个字,但是不是第一个,是不是也敲4下其键呢?不是,举个例子,比如:“石”,它是一个字,但是它又以字根的形式出现了,但又不是字根的第一个字,那么,我们将用到新一种方法,先打那个字所在键、再敲第一笔(笔画)第二笔、末笔所在键,“石”在“d”上,第一、二末笔分别为“一”“ 丿”“一”,所以“石”——dgtg。练习一下“西”“斤”……这里有两个字是特殊情况“一”(g)、“乙”(n),全码:ggll和nnll。

汉字我们把他分为3种字形结构——左右型、上下型、杂合型(半包围、全包围、独体字)。字的结构涉及到识别码。比如“音”字,如果拆字来打,拆成“立”“日”,对应的字根在“u”“j”,则我们敲“uj”,此时我们发现py敲出来之后,不是“音”字,而是个“间”字,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我们就要用到识别码。“音”字是上下结构,末笔是“横”,所以它的识别码是“f”,那识别码是怎么样得来的呢?我画个表格大家看一下,一目了然

左右

上下

杂合横

g

f

d

h

j

k

t

r

e

捺(点)

y

u

i

n

b

v

为什么会是这样排列的呢?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你可以找一找识别码有什么规律,随便抽几个字,看看它的识别码、便于牢记!

对照此表我们不难发现,刚刚我们提的“音”字识别码是“f”,相信你能很快看懂“间”的识别码,所以“音”字的全码为“ujf”、“间”字的全码为“ujd”。那么你现在又学会了两个字,学会了这两个字,你就会四两拨千斤!其他字类推!

是不是所有的字都会用到识别码呢?不是的,比如说笔画比较多的就不用识别码。比如:“谢”先拆字,“讠”“ 丿”“冂”“三”“ 丿”“寸”,因为五笔里面最多只能敲4个字母,所以出现笔画比较多的,我们取其字字根的前三个和最后一个,那我们就只用敲“讠”(y)“ 丿”(t)“冂”(m)“寸”(f),所以“谢”——ytmf。

自己试试你的名字怎么打,在熟记字根的情况下学习拆字吧!

三、词组

词组是在会打个体字的情况下方便了很多,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很简单,比如:就“比如”两个字吧,“比”的全码为xxn(n为识别码),“如”全码为vkg(g为识别码),取两个字的前两个字母,所以词组“比如”为“xxvk”,其中得注意的是,举个例子,你拒绝别人说“不行”,其中“不”是一级简码中的“i”键,他的全码为“gii”那么他应该用全码中的前两个,则“不行”——gitf。自己试一下其他词组,是同一个道理!

如果出现很长的一个固有名词,比如“有限公司”取每个字的第一个字根,则“”(d)“阝”(b)“八”(w)“”(n),所以“有限公司”——dbwn。那更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怎么打呢?取“中”“华”“人”“国”的第一笔的字根,即“口”(k)“亻”(w)“人”(w)“囗”(l),那就是kwwl。

8.五笔常用500字 篇八

永远的承诺是彼此给的。——我们就到这

政类黄武七支费父统府 的一了不在有个人这上

中大为来我到出要以时 和地们得可下对生也子

就过能他会多发说而于 自之用年行家方后作成开面事好小心前所道法 如进着同经分定都然与

本还其当起动已两点从 问里主实天高去现长此

三将无国全文理明日些 看只公等十意正外想间

把情者没重相那向知因 样学应又手但信关使种

见力名二处门并口么先 位头回话很再由身入内

第平被给次别几月真立 新通少机打水果最部何

安接报声才体今合性西 你放表目加常做己老四

难世至气神山数利书代 直色场变记张必受交非

服化求风度太万各算边 王什快许连五活思该步

海指物则女或完马强言 条特命感清带认保望转

传儿制干计民白住字它 义车像反象题却流且即

深近形取往系量论告息 让决未花收满每华业南

觉电空眼听远师元请容 她军士百办语期北林识

半夫客战院城候单音台 死视领失司亲始极双令

改功程爱德复切随李员 离轻观青足落叫根怎持

精送众影八首包准兴红 达早尽故房引火站似找

备调断设格消拉照布友 整术石展紧据终周式举

飞片虽易运笑云建谈界 务写钱商乐推注越千微

若约英集示呢待坐议乎 留称品志黑存六造低江

念产刻节尔吃势依图共 曾响底装具喜严九况跟

9.五笔输入法教案 篇九

21目具上止卜虎皮 22日早两竖与虫依 23口与川,字根稀 24田甲方框四车力 25山由贝,下框几

31禾竹一撇双人立,反文条头共三一 32白手看头三二斤 33月彡(衫)乃用家衣底 34人和八,三四里 35金勺缺点无尾鱼,犬旁留儿一点夕,氏无七(妻)

41言文方广在四一,高头一捺谁人去 42立辛两点六门疒 43水旁兴头小倒立 44火业头,四点米 45之字军盖道建底,摘礻(示)衤(衣)

51已半巳满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 52子耳了也框向上 53女刀九臼山朝西 54又巴马,丢矢矣 55慈母无心弓和匕,幼无力

二、汉字基本输入法

五笔字型输入法把汉字分成三类∶

2.1 键名汉字输入

键名是指各键位左上角的黑体字根,它们是组字频度较高,而形体上又有一定代表性的字根,它们中绝大多数本身就是汉字,只要把它们所在键连击四次就可以了。如∶

王∶11 11 11 11(GGGG)立∶42 42 42 42(UUUU)

2.2 成字字根汉字输入

在每个键位上,除了一个键名字根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几种其它字根,它们中间的一部分其本身也是一个汉字,称之为成字字根。

成字字根输入公式∶

键名代码+首笔代码+次笔代码+末笔代码

如果该字根只有两笔划,则以空格键结束。例∶

由∶25 21 51 11(MHNG)十∶12 11 21(FGH)

五种单笔划的编码为∶

一 ∶11 11 24 24(GGLL)

丨 ∶21 21 24 24(HHLL)

丿 ∶31 31 24 24(TTLL)

丶 ∶41 41 24 24(YYLL)

乙 ∶51 51 24 24(NNLL)

2.3 单字输入

这里的单字是指除键名汉字和成字字根汉字之外的汉字,如果一个字可以取够四个字根,就全部用字根键入,只有在不

足四个字根的情况下,才有必要追加识别码,例∶

副∶一口田(11 23 24 22 GKLJ)给∶纟人一口(55 34 11 23 XWGK)

驭∶马又(54 54 41 CCY)汉∶氵又(43 54 41 ICY)

对识别的末笔,这里有二点规定,规定取被包围的那一部分笔划结构的末笔∶

A.所有包围型汉字中的末笔,规定取被包围的那一部分笔划结构的末笔,如∶

国∶其末笔应取“丶”,识别码为43(I)远∶其末笔应取“乙”,识别码为53(V)

B.对于字根“刀、九、力、七”,虽然只有两笔,但一般人 的笔顺却常有不同,为了保持一致和照顾直观,规定,凡是这四种字根当作“末”而又需要识别时,一律用它们向右下角伸得最长最远的笔划“折”来识别,如∶

仇∶34 54 51 化∶34 55

51三、简码

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将常用汉字只取前边一个,两个或三个字根构成简码。

3.1 一级简码

一 11(G)地 12(F)在 13(D)要 14(S)工 15(A)上 21(H)是 22(J)中 23(K)国 24(L)同 25(M)和 31(T)的 32(R)有 33(E)

人 34(W)我 35(Q)主 41(Y)产 42(V)不 43(I)为 44(O)这 45(P)民 51(N)了 52(B)发 53(V)以 54(C)经 55(X)

3.2 二级简码

二级简码共有25X25=625个,只要击其前两个字根加空格键即可,如∶

吧∶口巴(23, 54, KC)给∶?人(55, 34, XW)

3.3 三级简码

三级简码由单字的前三个根字码组成,只要击一个字的前三个字根加空格即可。如∶

华∶全码∶人七十=(34 55 12 22, WXFJ)简码∶人七十(34 55 12 WXF)

3.4 词汇编码

3.4.1 双字词的编码为∶分别取两个字的单字全码中的前面个字根代码,共四码组成,如∶

机器∶木几口口(SMKK)汉字∶氵又宀子(ICPB)

3.4.2 三字词

前两个字各取其第一码,最后一个字取其二码,共为四码,如∶

计算机∶言竹木几(YTSM)

3.4.3 四字词

每字各取其第一码,共为四码,如∶

汉字编码∶氵宀石(IPXD)光明日报∶小日日扌(IJJR)

3.4.4 多字词

按“一、二、三、末”的规则,取第一、二、三及最末一个字的第一码,共为四码,如∶

10.记叙文五笔叙事法 篇十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

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②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选秀节目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其实意思是:我想红。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5道题目打败4个人闯过3关也是梦想。

③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做马”;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电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做最好的厨子”,这是电影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说实话,看了之后,我颇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他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

⑤后来,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我听完这个故事,忙不迭地对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非常为孩子感到自豪。

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很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

⑧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备受重视—一这是人类最残酷无情的磨难之一。

⑨我们长久以来受此磨难而不自知,每日万分苦闷却不知它何起何终。

⑩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自己的内心。11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

12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

13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一个简单真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14我同意顾城的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幢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幢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15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他的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他人的劝诫、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耳、入心。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它所追寻的东西。

16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选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

(原文/蒋方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

13.请解释下面加点部分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 .......(2)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答案】(1)财富和地位(2)出名(走红)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语境义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具体语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白玉为堂金作马”出自《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原句为“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形容贾家的富有。结合具体语境本题中应理解为财富和地位。“大鸣大放,路人皆知”出自亦舒的《流金岁月》,本文中可理解为“出名或走红”。14.文章①-③段讲述了当前社会人的“梦想”,结合全文说说这一“梦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6分)【答案】

(1)特点;功利的、外在的

(2)原因:社会风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抵御名利的诱惑(或听信他人的劝诫,受到生活的诱惑)。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以及筛选、整合、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社会人的“梦想”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范围①-③段,但也要结合全文;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我想红……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可知社会人的“梦想”特点是为名为利。分析原因时应结合文章第11—13段等内容从社会方面和个人方面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15.关注第④-⑤段中加点的两个“自豪”,同为“自豪”,原因大不同。请简要概括“我”和“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6分)

“我”感到自豪的原因: “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 【答案】 “我”:为我们追求的梦想是远大的(或不平凡的)而自豪。“社长”:为儿子的梦想是出于内心的热爱(或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自豪。【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和信息梳理筛选提取能力。解答本题应回到文中相关语段,仔细研读,梳理筛选提取相关信息。由第4段,《世界第一麦方》的主角经过不断打拼奋斗,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做最好的厨子”“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以及他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等句中可知“我”感到自豪的原因是与他们“不入流”的梦想相比我们的梦想是多么的远大。“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可从第5段入手,结合“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等内容分析概括出来。16.如何理解作者所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这句话?(6分)【答案】一个彻底诚实的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专注而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解答本题要将题干中的句子回归到原文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之上,联系上下文,瞻前顾后,联系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因本句是比喻句,考生可通过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之处,探究整合句子隐藏的真实本义,品味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彻底诚实”指的是从不面对选择,是一棵苹果树,虽幢憬结橘子,但是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也就是能够清醒地了解自己的追求与目标;“黑夜中也健步如飞”是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他人的劝诫、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其耳、入其心,他只会看到它所追寻的东西。也就是目标坚定的人是不会受环境的影响的。

10.(2018·浙江温州)阅读下面“选文”和“导读”,完成8-11题。

选文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开篇道出“奴才”本质】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似乎”二字颇耐人寻味】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那人”真的傻吗?】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此句可否写成“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

注:括号内为“导读”。

8.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4分)8.聪明人采取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傻子采取的方式是用行动帮助奴才。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根据题目,在选文中找到“‘奴才’诉苦”的段落,再概括“聪明人”和“傻子”是如何做的。选文前半部分写“奴才”向“聪明人”诉苦,“聪明人”以“同情和慰安”为主,却没有丝毫行动;选文后半部分写“奴才”向“傻子”诉苦,“傻子”则直接付诸行动。注意题目要求的是“简要概括”,不需要详述。

9.联系上下文,关注“导读”,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4分)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9.“慢慢地”“最后”写出主人听到了喊声但毫不着急的样子;“主人”一词放在最后,突出了主人的威严,凸显了主人很是笃定的心理,说明主人深知奴才是不敢反抗的,他对“奴才”的“奴性”是极了解的。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的能力。题目要求从“用词”和“句式”两个角度切入。用词上,可抓住“慢慢地”“最后”两个词,分析、揣摩主人的心理、性格,这两个词显示出主人的傲慢心理,他这样做,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尊贵身份;从句式上看,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是“主人最后慢慢地出来了”,那么,“主人”为何放在最后呢?结合时代背景和选文内容,“主人”即“奴才”的主子,他深知奴才是不敢在他面前显摆的,他在奴才面前要显出威严、笃定,所以即使是听到了喊声,也仍旧“慢慢”地“最后”才出来。

10.作家毕飞宇认为,国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6分)【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2)“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10.(1)相同之处:①他们都会诉苦,他们的诉苦源于他们艰难的生活。比如,闰土向“我”诉苦,文中的奴才也不断地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②他们安于自己的处境,不懂也不敢改变。例如,闰土终究恭敬地唤“我”为“老爷”;文中的奴才发现傻子要砸墙,就惊恐不已。(2)不同之处:①闰土只是一个麻木的奴才,他只是苦于自己的生活,将所谓的希望寄托于香炉和烛台。②而文中的奴才,为了做稳奴才,他出卖帮助他的傻子,向主人邀功献媚,显得很丑恶。【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题属于比较赏析。闰土出自课文《故乡》,命题者提供了课文片段,既提醒我们从片段中找答案依据,又降低了试题难度。结合课文,从片段中不难看出其表现:第1句,“恭敬”地称“我”为“老爷”,第2局句,他向“我”讲述他的苦难;另外,在课文中他还向“我”家要了香炉和烛台,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选文中奴才的表现:奴才分别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聪明人“同情和慰安”,他就“舒坦”;发现傻子要砸墙,就“哭嚷”,“在地上团团地打滚”,大呼“人来”,称帮他的傻子为“强盗”;见了主人,十分“恭敬”。回答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比较分析”其“异同”,即回答两人在做法、想法、性格上的“同”和“异”。将上述几个要点分类合并,归类为“同”和“异”即可。

11.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借助“导读”,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8分)11.(8分)示例1:从聪明人及奴才的角度来看,“那人”的确是傻的。他不计后果帮助奴才,结果却遭到了奴才们的驱赶,并被称为“强盗”。事实上他并不傻,他是一个真心帮助奴才的人。“傻子”象征着那些用行动帮助他人、改变社会的真诚的勇敢者。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现实的荒诞:少数的行动者正被多数的“聪明人”和“奴才”冤枉和打击。鲁迅在作品中将这样的人称之为“傻子”,透露着鲁迅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绝望中犹有希望。

示例2:“那人”其实并不傻,他真诚热心地用行动帮助奴才,但从聪明人和奴才的角度看,这个人不计利害地去行动,结果却遭到了驱赶,的确是一个傻子。故事中的三个形象,隐喻了社会中的三类人,一类是可怜又可恶的“奴才”,一类是虚伪圆滑的“聪明人”,一类就是“傻子”——要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勇敢的英雄形象。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现实的荒诞,表现了鲁迅对“傻子”被冤枉和打击的愤怒,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悲观。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的能力。文中“聪明人”“奴才”和“傻子”的称呼,如同《愚公移山》中“愚公”和“智叟”的称呼一样,既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更可以从反面理解,即从作者的真实用意上去理解。从字面上,就是“聪明人”和“奴才”对“傻子”的看法,他们认为“那人”就是“傻”,是真傻,结果被称为“强盗”,被一群奴才驱赶;从作者的用意上看,“傻子”不傻,他真诚、热心,却被称为“强盗”,还被驱赶,令作者内心无比痛心:隐含对国人之麻木、冷漠的悲哀和愤怒。

11.(2018·浙江乐清)阅读下面“选文”和“导读”,完成8-11题。

选文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开篇道出“奴才”本质】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似乎”二字颇耐人寻味】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那人”真的傻吗?】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此句可否写成“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

注:括号内为“导读”。

8.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4分)8.聪明人采取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傻子采取的方式是用行动帮助奴才。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根据题目,在选文中找到“‘奴才’诉苦”的段落,再概括“聪明人”和“傻子”是如何做的。选文前半部分写“奴才”向“聪明人”诉苦,“聪明人”以“同情和慰安”为主,却没有丝毫行动;选文后半部分写“奴才”向“傻子”诉苦,“傻子”则直接付诸行动。注意题目要求的是“简要概括”,不需要详述。

9.联系上下文,关注“导读”,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4分)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9.“慢慢地”“最后”写出主人听到了喊声但毫不着急的样子;“主人”一词放在最后,突出了主人的威严,凸显了主人很是笃定的心理,说明主人深知奴才是不敢反抗的,他对“奴才”的“奴性”是极了解的。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的能力。题目要求从“用词”和“句式”两个角度切入。用词上,可抓住“慢慢地”“最后”两个词,分析、揣摩主人的心理、性格,这两个词显示出主人的傲慢心理,他这样做,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尊贵身份;从句式上看,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是“主人最后慢慢地出来了”,那么,“主人”为何放在最后呢?结合时代背景和选文内容,“主人”即“奴才”的主子,他深知奴才是不敢在他面前显摆的,他在奴才面前要显出威严、笃定,所以即使是听到了喊声,也仍旧“慢慢”地“最后”才出来。

10.作家毕飞宇认为,国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6分)【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2)“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10.(1)相同之处:①他们都会诉苦,他们的诉苦源于他们艰难的生活。比如,闰土向“我”诉苦,文中的奴才也不断地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②他们安于自己的处境,不懂也不敢改变。例如,闰土终究恭敬地唤“我”为“老爷”;文中的奴才发现傻子要砸墙,就惊恐不已。(2)不同之处:①闰土只是一个麻木的奴才,他只是苦于自己的生活,将所谓的希望寄托于香炉和烛台。②而文中的奴才,为了做稳奴才,他出卖帮助他的傻子,向主人邀功献媚,显得很丑恶。【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题属于比较赏析。闰土出自课文《故乡》,命题者提供了课文片段,既提醒我们从片段中找答案依据,又降低了试题难度。结合课文,从片段中不难看出其表现:第1句,“恭敬”地称“我”为“老爷”,第2局句,他向“我”讲述他的苦难;另外,在课文中他还向“我”家要了香炉和烛台,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选文中奴才的表现:奴才分别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聪明人“同情和慰安”,他就“舒坦”;发现傻子要砸墙,就“哭嚷”,“在地上团团地打滚”,大呼“人来”,称帮他的傻子为“强盗”;见了主人,十分“恭敬”。回答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比较分析”其“异同”,即回答两人在做法、想法、性格上的“同”和“异”。将上述几个要点分类合并,归类为“同”和“异”即可。

11.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借助“导读”,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8分)11.(8分)示例1:从聪明人及奴才的角度来看,“那人”的确是傻的。他不计后果帮助奴才,结果却遭到了奴才们的驱赶,并被称为“强盗”。事实上他并不傻,他是一个真心帮助奴才的人。“傻子”象征着那些用行动帮助他人、改变社会的真诚的勇敢者。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现实的荒诞:少数的行动者正被多数的“聪明人”和“奴才”冤枉和打击。鲁迅在作品中将这样的人称之为“傻子”,透露着鲁迅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绝望中犹有希望。

示例2:“那人”其实并不傻,他真诚热心地用行动帮助奴才,但从聪明人和奴才的角度看,这个人不计利害地去行动,结果却遭到了驱赶,的确是一个傻子。故事中的三个形象,隐喻了社会中的三类人,一类是可怜又可恶的“奴才”,一类是虚伪圆滑的“聪明人”,一类就是“傻子”——要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勇敢的英雄形象。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现实的荒诞,表现了鲁迅对“傻子”被冤枉和打击的愤怒,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悲观。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的能力。文中“聪明人”“奴才”和“傻子”的称呼,如同《愚公移山》中“愚公”和“智叟”的称呼一样,既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更可以从反面理解,即从作者的真实用意上去理解。从字面上,就是“聪明人”和“奴才”对“傻子”的看法,他们认为“那人”就是“傻”,是真傻,结果被称为“强盗”,被一群奴才驱赶;从作者的用意上看,“傻子”不傻,他真诚、热心,却被称为“强盗”,还被驱赶,令作者内心无比痛心:隐含对国人之麻木、冷漠的悲哀和愤怒。

12.(2018·江苏淮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22分)

老圣人 赵长春

(1)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5)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6)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袋袋,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7)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8)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9)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10)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11)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12)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13)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

...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

...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14)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15)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16)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17)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18)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19)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原载《百花园》2017年2期)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4分)

【答案】春分立蛋,保护老碾盘,爱管闲事(讲老理),善用古墨(或用古墨治病,或用古墓治病,或用古墨静心亦可),饭前喝白开水。

【解析】本试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文章第3段开始说: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下面就开始介绍着这些“不同于他人”的事,一直到文章的第15段,从中总结答案就可以。

17.品味第⑤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4分)

【答案】【示例一】是礼仪太好了,孩子们对立蛋游戏非常感兴趣,我们的好传统后继有人了。虽然这些大人不感兴趣,但是我会坚持的做下去。【示例二】春分是个好机会啊,立鸡蛋让孩子们的心好好静一下,现在玩这些游戏的人少了,但孩子感兴趣,传承就有了希望。【解析】本试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笑是心理满足高兴的外在表现,这里,“老圣人”笑了是因为看到孩子能立起鸡蛋,这是对孩子行为的赞美,也是看到这一传统后继有人的欣慰,围绕这样的主题,组织答案皆可。

18.说说第⑬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4分)【答案】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古墨治病的神奇疗效,语言简洁活泼,表现孩子病愈后的轻松语言,表达了对老师智慧(或者传统文化)的赞叹。【解析】本试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就好了”这个句子出现了两次,这是使用了反复的手法,根据语境,这是在用古墨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好了”说明古墨有效果,也表达了对其疗效的赞叹之情。

19.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4分)

【答案】在作者眼里“老圣人”是一个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读书人。用他的道德智慧,改善乡风民俗,德才兼备),含有对老圣人的敬佩之意,在袁店河语境里,“老圣人”只是指年纪大,读书出不来的人,具有嘲讽的意味。【解析】本试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文章的开头写道: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而文章的“老圣人”的行为,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捍卫和继承,所以说有些委屈了他。20.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6分)

【答案】(结构上)“老碾盘”使情节更加紧凑,(串联了老圣人所做的事,是行文的线索)。(内容上)“老碾盘”代表着乡村的历史和传奇,(象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蕴上)是表现了圣人道德与智慧的重要物件(表达对像老圣人一样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者的赞美)。(主旨上)呼吁充分认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表达对漠视传统文化的担忧)。【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是老圣人故事中的主角,从文章内容“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来看,体现了村民对老圣人的尊敬;“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体现了老圣人对于村里道德教化的良好作用。从这些方面进行探究即可。

13.(2018·黑龙江哈尔滨)阅读《偶遇》,回答15-19题。(15分)

偶 遇

①小城有家卖饰品的小店,店名极有意思,叫“偶遇”。小店开在一条古旧的街道上。店里卖的都是小饰品:精美的钥匙扣,拙朴的香水瓶,会唱歌的玻璃小人,五颜六色的发圈……每一样,都是精致小巧的。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小屋,被装点得像童话。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段风情。年轻时,她迷恋小饰物,一直没有机会开这样的店。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②那条街道我不常去,自然不知道这间“偶遇”。那天突然撞见,欢喜莫名。这样的相遇,不约定,带来惊喜。后来的一些天,我脑子里不时会蹦出那家小店来,一屋的小饰品,丁丁当当,丁丁当当。与老妇人的优雅,竟十分的般配。我不由自主地微笑,岁月里,我们会渐渐老去,梦想却不会。

③也是这样的偶遇,在武汉。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天桥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花牵住了脚步。确切地说,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可它分明又是花,瓣瓣舒展,鲜艳欲滴。

④捏橡皮泥的,是个矮个子男人。眼睛细小,皮肤黝黑,满脸沧桑。沧桑中却有种淡定的平和。他在眨眼之间,把一小坨橡皮泥,捏成一朵盛开的玫瑰。我蹲下去,看他捏。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再轻轻一按,一朵花开了。

⑤我挑起一枝,紫色,典雅大方。想买。他说,这个不卖,人家预定好了的,你要买,我再给你捏。我惊讶了,我说,你可以重捏一个给预定的人啊。他却坚持不卖,说他答应过给人家留着的,就一定得留着。一会儿,他给我捏出另一朵来,洒上荧光粉。他关照:你回去对着灯光照上十来分钟,它会发光的,很美,很温暖的。

⑥从武汉回来,别的东西没带,我只带了那枝花回来。看见它,我总要想一想花后的那个人,生活对他或许有诸多不公,他却能够做到心境澄清,让花常开不败!.....

⑦还是这样的偶遇,在云南。夜晚的广场上,一群人围着篝火在跳舞。不断有人加入进去,天南地北,并不熟识。不要紧的,笑容是一样的,快乐是一样的,心灵因一团篝火,在瞬间洞开。我站在圈外看,有人跟我招手,来呀,一起来跳啊。我笑着摇摇头。手突然被一女子牵了,她不由分说把我牵进那欢乐的人群中。灯光暗影里,她脸上的笑容明明暗暗,如星星闪烁。她说,跳吧,一起跳吧,很好玩的呀。她很快踩上音乐的节奏,身体像条灵活的鱼,看得我眼热,跟在她后面跳起来。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跳舞,完全不得章法,欢乐却像燃着的篝火,把人整个点燃。曲终,转身寻她,不见。满场的欢声笑语,经久不散。

⑧人生还有多少这样的偶遇?在时间无垠的荒野里,我们都是跋涉的旅人,却因这偶然的相遇和眷顾,布下温暖的种子。日后,于某一时刻,不经意地想起,那些温暖的种子,早已在记忆深处,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人生因此变得丰盈。

(选自丁立梅精品十年精选集《遇见》,金城出版社)

15.(2分)老妇人“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是说她把生活过得怎样?(如花似玉:旧时比....喻女子年轻美丽。)15.(2分)美好而充满活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词语的能力。此题相关内容主要在在选文前两段,老妇人为了实现梦想,开了一家饰品店,装点得像童话世界。她“重拾旧梦”,追求美好;她“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由之可知,她虽年老,却依旧活力无限。16.(2分)第④段画线句能看出矮个子男人作为一个手艺人,他。第⑤段画线句能看出矮个子男人具有 的优良品质。16.(2分)技艺高超 诚实守信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第④段画线句子是动作描写,两个“轻轻一按”,就成了一朵花,可见他手艺好,技艺高超;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他以人家预定好了的,坚决不卖给“我”,可见他信守承诺。17.(4分)第⑥段中加点的“花常开不败”有什么深层含义?“我”为什么会认为矮个子男人能“让花常开不败”? 17.(4分)(1)示例一:美好的生活一直延续下去(生活一直美好幸福)。

示例二:优秀的精神品质一直保有。

示例三:给人的温暖、美好的感受一如既往。

(2)示例:生活虽然对他不公(他虽然历经沧桑),但他能不为所困,淡定平和(心境澄清),坚强面对(用心努力地生活),所以他能“让花常开不败”。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第一问:选文第③~⑥段写“我”偶遇一个捏泥花的残疾人,他坚决不卖给“我”做好的花,说是别人预定的,其诚信美德和捏花的高超记忆让“我”印象深刻。根据选文内容,“花常开不败”中的“花”具有多义性,任选一个角度切入均可。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我”对他的祝福;从全文来看,与文章的主题“我”希望这种乐观、美好、向上的精神“生根发芽,抽枝长叶”有关。第二问:要解答这道题,需要从矮个子男人身上的优秀之处来分析:他“满脸沧桑”“十指扭曲,严重残疾”,但他“淡定”“平和”,并告诉“我”捏的花“会发光的,很美,很温暖”,可见他对生活是热爱的,能坦然、坚强地面对。18.(3分)第⑦段中“心灵因一团篝火,在瞬间洞开”的意思应如何理解? 18.(3分)一群陌生人的心灵因围绕篝火共舞,共同感受到了快乐,而在瞬间打开,相通相连。【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画线的句子在选文第⑦段,这一段写陌生人围着篝火跳舞,大家彼此的笑容、快乐,就如同熊熊燃烧的篝火,照亮了黑夜,也照亮了“我”的心。“我”被陌生女子牵手拉入舞池,尽管不得章法,“欢乐却像燃着的篝火,把人整个点燃”。因此,理解这句话可以从我们尽管彼此陌生,但却被篝火点燃了心中的欢乐这一点来回答。19.(4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第②段中,有一句话说出了三次偶遇的共同特点,请找到并写出。

(2)请写出你阅读本文后的两条启示。(要求:两条启示合理且不重复)19.(4分)(1)这样的偶遇,不特意,不约定,带来惊喜。

(2)示例:①保持阳光心态,乐观、快乐地看待生活;②应当将优秀的品德,如诚实守信发扬光大;③应当让梦想永不老去;④让温暖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第②段紧承第①段,总结上文:“我”意外撞见“偶遇”饰品店,“欢喜莫名”。下一句“这样的相遇,不约定,带来惊喜”开头“这样的”既承上,又启下,具有总领性质。(2)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谈启示的能力。阅读启示类题目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但有评分标准。回答时一定要扣住选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选文共选了三个小故事,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偶遇”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美德的期盼、厚望。

14.(2018·四川广安)记叙文阅读(13分)

一碗米粉

⑴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 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⑵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去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⑶车站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⑷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⑸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杨。

⑹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⑺父亲开始带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

⑻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⑼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⑽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⑾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老杨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

⑿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1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

【答案】父亲坚持要我陪他去桂林,几经找寻,如愿地偿还了十五年前的那碗米粉钱。(语意相似或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回答此题,首先应阅读全文,另外要善于把握关键语句概括主要信息。如浏览全文即可知道文章中的主人公是父亲,要陪我去桂林。抓住文章第(4)段插叙十五年前的故事,明白父亲坚持去桂林的原因;而抓住文章第(5)——(8)段写父亲多次寻找买米粉的老板,已偿还米粉钱。最后,根据以上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即可。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父亲是一个诚信、感恩、重情重义、执著的人。(答到任意3个词即可。共3分)【解析】本题概括父亲的性格特点,考查对人物品质理解把握情况。解答此题,先通读全文,了解人物主要活动,再抓住关键词句来帮助概括。如“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执着;“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诚信、感恩;“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重情重义等,只要抽取关键词就能作答了。

17.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

【答案】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找到老杨后的激动和喜悦(兴奋)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本句是人物刻画,因此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从句子“认出”“走”“握住”等动词,可判断运用了动作描写;“说”是运用了语言描写。从这些动词和语言中和两个“可找到你了”,写出了父亲多年来寻找店主,今天如愿时激动和喜悦之情。最后,加以概括即可。

18.作者在开篇用了两段文字写父亲坚持要去已经去过的桂林,而不去没有去过的西双版纳,这样写用意何在?(2分)

【答案】设置了悬念,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开篇用了两段“父亲坚持去桂林”“不去西双版纳”,这让读者产生悬念——父亲为什么要坚持去桂林,一定有什么故事在里面。这自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后文告诉读者父亲去桂林的目的——还米粉钱,因此,前两段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19.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发。(3分)

【答案】参考示例一:我得到的启发是要做一个诚信、感恩的人。文中的父亲坚持去桂林偿还15年前的那碗米粉钱,这种信守承诺、懂得感恩的精神感染了我。

参考示例二:我得到的启发是要做一个善良,善解人意的人。文中的老杨看出父亲丢失钱包的窘态,不仅不收钱,还邀请父亲再来吃他的米粉。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启发思考。谈自己在文中获得的启发思考和感受,要注意观点必须符合题目要求——要从得到的启发和结合选文内容两方面作答,其次要把文章中心换成“我”角度进行阐述;第三要注意要求联系自己实际的问题必须联系实际。如,父亲坚持去桂林偿还15年前的那碗米粉钱,“十五年”未忘记自己的承诺,这启发我要做一个诚信、感恩的人。当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结合自己对文本夫人理解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回答。

15.(2018·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

一粒新西兰糖果

①如今的航空公司,飞机上服务的往往都是漂亮的空中小姐。你走进法兰西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公司的机舱,哇,一个比一个漂亮。有些航空公司却不然,反其道而用之,服务的都是手脚麻利的大嫂、大婶。这回我们从奥克兰乘新西兰航班飞香港,飞机上服务的全都是空中“胖大叔”“胖大伯”。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往那儿一站,整条过道差不多堵死。但“胖大叔”“胖大伯”服务好得不得了,满面笑容,随时过来问你要这要那。还过来捏捏被角,“先生,你脚上盖的够不够?”用完了早餐,飞机已快到香港上空,空中“胖大伯”又拿出小藤筐,准备给乘客发“餐后糖果”了。

②此时,天已经发亮,太平洋的天边云际,正投过来一线霞光。于是我看清与我坐在一排,等着接糖果的,是四位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三个孩子跟我一样,是黑眼睛黑头发的,一个孩子是蓝眼睛黄头发的。胖大伯突然停了下来,玩了个把戏:“在拿糖果之前,我想请小朋友替我帮忙……”

③胖大伯有什么点子啊?

④“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替我把筐里的糖果,发给每位乘客。”这显然是在培养孩子。事情虽小,但很有意思。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目光对准了座位上的四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我自然是希望三个中国小孩能站出来。但是,三个“黑眼睛”什么反应也没有。他们父母头都没抬,有—位甚至将书盖在眼睛上,似乎在补回昨晚的睡眠。看来,孩子是要成为买卖房地产的大亨,吞吐千万资本的富豪大商的,他们原意一个星期上五次钢琴、礼仪、跆拳道的兴趣班,却怎么也不会热心做给别人献糖果的小把戏!

⑤“Let me try(让我试试)——”那个黄头发的小孩站了出来!马上,机舱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小男孩接过胖大伯的藤筐,快乐地小跳着,小雀儿一样满机舱给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送糖果。

⑥情不自禁,我心中涌出难言的滋味,突然想到另一件事。有一次,我们返回深圳,到广州转汽车要上一道天桥,有一段长长的斜坡。当时,人来人往,背背包的、拖箱子的、提行李的,都鱼贯上坡。我突然问妻子,这么多人,你能分出,哪些是香港人,哪些是大陆人吗?同样的黄皮肤、同样的黑眼睛、操着几乎同样的粤语……她摇摇头。

⑦“可以分出来——”我说。你看那大人提着行李大包小包,让小孩轻松走在前头的,必是大陆人。而那大人若无其事,轻松说笑,让孩子提着拖着行李上坡的,是香港人。一问,还真八九不离十。

⑧“Hello——”这时,我听到耳边一个稚气的声音,是那个黄头发的孩子站在我身边,向我伸过来一个藤筐。我随手从中拿了一枚。⑨我吃了这一粒甜蜜的糖果,却把舒展开的这张糖纸带了回来,放在客厅的橱柜里,让所有来我家的孩子都能听到这个故事。

(选自《悦读馆》,作者陈秉安,有删改)

19.请从第①段写出新西兰航空公司做法和服务不一样的地方。(4分)

【答案】一反常规,机上服务人员为胖大叔胖大伯;胖大伯们堵死了过道,服务却又特别热情温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提炼。第①段内容较多,解题时要紧紧抓住“做法”和“服务”两个关键词,找到和“做法”(服务人员为胖大叔)、“服务”(服务热情温馨)相关的语句和词语,由于原文语言较为具体,所以作答时要注意进行提炼和归纳。20.请从内容和结构解说结尾段的作用。(3分)

【答案】照应标题,收束全文,满怀期待,意犹未尽。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具体到本文的结尾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作答:一是再次出现“糖果”,照应标题。二是“我”把“舒展开的糖纸带回来”并“放在橱柜上”,这就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人回味悠长,同事收束全文。

21.请从文中选写两例,说明运用对比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答案】对比比比皆是:新西兰航空公司招收服务人员与别的航空公司招用漂亮小姐的对比,胖大叔体型与服务态度的对比,中外孩子对发放糖果态度的对比,香港父母孩子跟大陆父母孩子携带行李的对比,大陆父母期待值与发放糖果小把戏的对比……好处是使文中形象突出鲜明,读者印象深刻。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赏析。所谓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关于本文的对比,在文中出现了很多出,例如从选文的开端就能够找到,将新西兰航空的做法与服务与别的航空公司进行对比,这就表现了新西兰航空公司的的本质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2.请就第四段划线句子说说你读后看法。(4分)

看来,三个孩子是要成为买卖房地产的大亨,吞吐千万资本的富豪大商的,他们可能愿意一个星期上五次钢琴、礼仪、跆拳道的兴趣班,却怎么也不会热心做给别人献糖果的小把戏!

【答案】示例:多年来,我们的教育误入歧途,价值取向偏颇,功名利禄至上,包办溺爱,忽略孩子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几点,如价值取向偏颇,还可以从道德素养方面如功利性太强等,然后进行阐释归纳,在作答时还要注意运用议论性的语言。

16.(2018·黑龙江龙东)阅读《担担面的尊严》一文,回答第22-25题。(共9分)

担担面的尊严

①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我一位在华西医院当医生的朋友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救援队,奔赴灾区,我当时正好在当无业游民,就跟着去帮忙抬担架。回程途中,车队堵在了成雅高速上,6个小时都没能移动分毫。

②沿连有很多乡民贩卖方便面火腿肠,我问了一下,一碗方便面竟然卖到了40元,开水2元。“这些小资产阶级!”我的医生朋友骂道。

③为了表达对发国难财的鄙视,她买了一碗方便面不加水啃着吃,我当时指出这不是干脆面,不适合干吃。她表示不是心疼那2元钱,这代表着她的honor问题。

④就在这时,我看见以三蹦子为主的大军中多了一位佝偻的老者,他挑着一条扁担,扁担两端是一口铜锅和一个煤球炉子,颤颤巍巍地行走着。我好奇地下车上前一探究竟,只见他支起锅炉,打开火,取出一把细薄的手工面,扔进铜锅开煮。同时极其麻利地打起了调料碗,我用鼻子都能闻出里面的红油、芽菜、蒜末、花椒面,以及透着一股焦香的猪肉臊子。

⑤这是正宗的担担面。你能想象在大半天粒米未进的时候突然出现一碗担担面的情形吗?我掏出钱包,摸出一张百元大钞,跟老者说:“来一碗。”“有没有零钱,我找不起。”老者半眯着眼睛回答。

⑥我愣住了,我想以该地段的物价水平,方便面都要卖40元,一碗担担面不破百就是对成都小吃的侮辱。我坚持把100元塞给老者,我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honor问题。

⑦片刻功夫,面煮好了,老者用大盘子端着10碗面上了我们的车,他说10元一碗,绝不发国难财。

⑧“这是我的原则。”他说。

⑨车上7个人,我吃了2碗,那个刚啃完方便面的医生朋友吃了3碗,她看着瞠目结舌的我,赶紧尴尬地解释:“我其实没有这么能吃,这是一种大爱。”

⑩在那天之后,我再也没见过真正的担担面。在那天前,我也没见过。

(摘自《意林》2017年12月24期)

【注】honor:道德标准。

22.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示例: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卖担担面的老者,在雅安地震的非常时期,依然按原价卖面的故事。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梳理文章内容,找出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进行概括。本文的故事发生在雅安地震时期,主人公是卖担担面的老者,事件是老者不发国难财依然按原价卖面;将这些内容概括即可得出答案。2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示例: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其他乡民哄抬物价的行为与老人坚持原价卖面的行为作对比,突出老人不为利益所诱惑,坚守原则的优秀品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辨析。雅安地震后,一些乡民将方便面卖到40元;而一位老汉却坚持原价10元卖担担面,这两种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老人的高尚品质。

2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回答。(2分)【答案】示例:结构上收束全文(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题,高度赞扬了老者的优秀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段落作用。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承上启下、埋下伏笔、照应标题、总结全文等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包括:丰富文章内容、抒发情感、表现或升华文章主题等作用。结尾“在那天之后,我再也没见过真正的担担面。在那天前,我也没见过”在结构上总结了全文,这里的“真正的担担面”是指老者不发国难财依然按原价卖面的的高尚品质。在内容上表达了对老者赞美之情,升华了文章主题。25.读了本文,请你谈谈生活中我们将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3分)【答案】在生活中我们要用自己坚守道德准则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戒除私心,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用高尚的社会道德来约束自己,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上一篇:七年级下生物实验计划下一篇:学习任长霞、宋鱼水先进事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