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记叙文训练

2024-09-09

初一记叙文训练(14篇)

1.初一记叙文训练 篇一

(一)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的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18、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19、文中明确揭示中心的句子是:()(2分)

A、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B、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

C、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D、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20、上文中与“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21、文中加线句“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的“终于”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3分)

22、谈谈你对文中最后段落中“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一句的理解?(3分)

2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请给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2分)

A.最美的书包B.花格子书包C.卡通书包D.我的书包

(二)捡来的手机(周广华)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苍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选自《意林文汇》2009年第4期

16.本文安排故事的结构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手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围绕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节。请你依据文章思路填空:(8分)

①故事情节:()手机——讨论如何处置手机——()手机——回顾还手机情景

②儿子的情绪:惊喜 ——()—— 心情很好 ——()

17.结合文章内容和加点词语,理解“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的含....义和表达作用?(4分)

18.文章第⑤段对小伙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9.请你谈谈你对“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6.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1分)

17.文中画线句子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分)

19.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2分)

20.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2分)

21.“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案:

(一)18、答:妈妈花了很大心血为我做了一个花格子书包。(意对即可,不超过15个字)(2分)

19、文中明确揭示中心的句子是:(D)(2分)

20、相照应的句子是:

答: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或是)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任答一句即可,2分))

21、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答:既懂事,理解家中的困难。(1分)又对获得书包有着强烈的渴望。(2分)(共3分)

22、理解是答:书包里的东西虽少,(1分)但妈妈的关心和期盼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分量是“沉甸甸”的。(2分)(意对即可,共3分))

23、题目(A)(2分)

(二)16①拾得手机,归还手机 ②想不通,不好意思

17.“不知所措”是不知该做些什么的意思,在文中能表现出小伙子的手机失而复得的意外,从侧面也表现出我一家拾金不昧原地等候失主的可贵精神。

18.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这些描写方法更形象地刻画了小伙子丢失手机后的紧张以及手机失而复得后的惊讶和对我一家的感激。

19.儿子拾得手机曾想占为己有,最终归还失主,所以他是善良的。儿子虽曾有占有之意,但敢于说出想法并与父亲沟通进行反思,所以他是真诚的,不虚伪。做人真实,而善于沟通与反思,这样的人是善良的也是不虚伪的。

(三)16.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17.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18.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19.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

20.文章要突出的是我如何意识到什么是“长大”,“撞人”和“吃晚饭”交代了我意识到长大的具体内容。

21.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2.初一记叙文训练 篇二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 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所谓细节描写, 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 以及场面片断等, 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运用好细节描写, 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还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 或达到“一瞬传情, 一目传神”之情动人的艺术效果。举凡肖像、服饰、语言、动作、神情、心理, 乃至景物描写, 都离不开细节, 学生对这些描写方法———尤其是通过阅读和 写作接触 到的动作 细节描写———也是较熟悉的。可是在实际写 作中, 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运用细节描写这种能使自己作文出彩的手法, 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想一些点子, 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

在平时教学中, 我是这样做的: 将课文阅读与作文练笔结合起来, 即将教材经典细节赏析与学生的写作练习相结合, 学中写, 写中悟, 加深理解, 相互促进, 最后让细节描写点亮习作全篇。例如, 在教授《项脊轩志》时, 我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细节:

“比去, 以手阖门, 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 儿之成, 则可待乎!”顷之, 持一象笏至, 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他日汝当用之。”

我先让学生找出该段里面的细节描写, 并引导学生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如对“阖门”这一细节, 我提出疑问:祖母离开书斋时“以手阖门”, 为什么要“阖门”呢?不久祖母还要再回来, 开着门不是更方便吗?通过体悟, 学生们明白了祖母这样做, 怕打扰了孙儿读书。这一动作细节正体现出祖母对孙子的关心。同理, 对“自语”的神态和“吾家读书久不效, 儿之成, 则可待乎!”的话语, 同学们感受到了祖母对孙儿求取功名的殷殷期望。而这些细节有共同突出了文章老屋依旧、人事已非的“亲情”主题。

通过对教材中的细节描写的鉴赏, 同学们领悟到了记叙文中细节描写的魔力, 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那么我们平时在记叙文写作中, 就应当引导学生在积累生活素材的基础上, 借鉴教材中的成功做法, 多训练细节描写, 让学生形成细节描写的迁移能力。比如, 可多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许多精彩感人的细节:一个背影, 一次牵手, 一句叮嘱, 一则短信, 一个手势, 一个电话, 一次流泪……无不蕴含着深深的爱意和浓浓的亲情, 用心体悟, 再用优美的文字将这些细节记录下来, 最后锤炼语言, 力求能生动形象地表情达意。

请看一次作文细节描写练习中学生写的这段文字:

“现在我可以安心地去学习了。”临走的时候, 我对妈妈说。妈妈惊奇地说:“你以前不能安心学习吗?”我沉默了。妈妈啊, 你从来都不会随便花钱, 一整年都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 更不必说给自己买化妆品, 而是把零零碎碎的钱都积聚起来供我上学, 我怎么忍心看着你那么操劳?我多么希望早点完成学业, 来帮你减轻劳苦, 为你分担生活的重压。妈妈啊, 你知道吗?当我站在你的面前, 我健康而挺拔的身材已经高过你了。你知道吗?有一天我拥着你的肩膀, 突然发现在阳光下面有亮晃晃的东西刺痛了我的眼睛。当我看清楚那是什么的时候, 那东西刺痛了我的内心。那亮晃晃的在阳光下面炫耀着是妈妈的白发!从那一片茂密的青丝当中突兀地绽露出来, 用它那细如针尖的锋利, 刺入我的眼帘, 刺痛我的心甚至我的灵魂。

这段描写较好地应用了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描写细腻, 情感真挚, 颇能动人。我让同学们反复品读, 反复赏析, 学习其优点, 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

在记叙文作文训练中, 我和学生们一起提炼出了如何写好细节的五种方法, 分别是:①关键之处驻足, “慢”说细微之处;②细化动作描写, 延长行动过程;③巧妙运用修辞, 传达叙写神韵;④精心锤炼词句, 表现对象特征;⑤适时类比联想, 丰富文章内涵。而且让同学们在作文练习中加深理解, 反复运用, 自然提高了记叙文水平。

3.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 篇三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场面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运用好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或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之情动人的艺术效果。举凡肖像、服饰、语言、动作、神情、心理,乃至景物描写,都离不开细节,学生对这些描写方法——尤其是通过阅读和写作接触到的动作细节描写——也是较熟悉的。可是在实际写作中,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运用细节描写这种能使自己作文出彩的手法,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想一些点子,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

在平时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将课文阅读与作文练笔结合起来,即将教材经典细节赏析与学生的写作练习相结合,学中写,写中悟,加深理解,相互促进,最后让细节描写点亮习作全篇。例如,在教授《项脊轩志》时,我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细节: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我先让学生找出该段里面的细节描写,并引导学生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如对“阖门”这一细节,我提出疑问:祖母离开书斋时“以手阖门”,为什么要“阖门”呢?不久祖母还要再回来,开着门不是更方便吗?通过体悟,学生们明白了祖母这样做,怕打扰了孙儿读书。这一动作细节正体现出祖母对孙子的关心。同理,对“自语”的神态和“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话语,同学们感受到了祖母对孙儿求取功名的殷殷期望。而这些细节有共同突出了文章老屋依旧、人事已非的“亲情”主题。

通过对教材中的细节描写的鉴赏,同学们领悟到了记叙文中细节描写的魔力,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那么我们平时在记叙文写作中,就应当引导学生在积累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借鉴教材中的成功做法,多训练细节描写,让学生形成细节描写的迁移能力。比如,可多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许多精彩感人的细节:一个背影,一次牵手,一句叮嘱,一则短信,一个手势,一个电话,一次流泪……无不蕴含着深深的爱意和浓浓的亲情,用心体悟,再用优美的文字将这些细节记录下来,最后锤炼语言,力求能生动形象地表情达意。

请看一次作文细节描写练习中学生写的这段文字:

“现在我可以安心地去学习了。”临走的时候,我对妈妈说。妈妈惊奇地说:“你以前不能安心学习吗?”我沉默了。妈妈啊,你从来都不会随便花钱,一整年都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更不必说给自己买化妆品,而是把零零碎碎的钱都积聚起来供我上学,我怎么忍心看着你那么操劳?我多么希望早点完成学业,来帮你减轻劳苦,为你分担生活的重压。妈妈啊,你知道吗?当我站在你的面前,我健康而挺拔的身材已经高过你了。你知道吗?有一天我拥着你的肩膀,突然发现在阳光下面有亮晃晃的东西刺痛了我的眼睛。当我看清楚那是什么的时候,那东西刺痛了我的内心。那亮晃晃的在阳光下面炫耀着是妈妈的白发!从那一片茂密的青丝当中突兀地绽露出来,用它那细如针尖的锋利,刺入我的眼帘,刺痛我的心甚至我的灵魂。

这段描写较好地应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情感真挚,颇能动人。我让同学们反复品读,反复赏析,学习其优点,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

在记叙文作文训练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提炼出了如何写好细节的五种方法,分别是:①关键之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②细化动作描写,延长行动过程;③巧妙运用修辞,传达叙写神韵;④精心锤炼词句,表现对象特征;⑤适时类比联想,丰富文章内涵。而且让同学们在作文练习中加深理解,反复运用,自然提高了记叙文水平。

当然,细节描写也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如苏轼所言,“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4.初一记叙文 篇四

我走在街上,迷人的歌声吸引了我,我随歌声走过去。看见路旁跪着两个青年,他们长满胡茬的脸饱经风霜,破旧的衣裳肮脏不堪,裤子垂在地上,他们腿部截肢了,破了洞的裤腿似乎还残留着血迹,叫人不敢直视。可他们抱着一把崭新的,却保留着岁月的气息的吉他弹着,唱着,唱着他们属于自己的歌,歌声里没有一点绝望,悲伤,而像是在平淡地诉说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他们脸上挂着真诚的笑,歌声悠扬。

我静静地听着,歌声停了,他们绽出一个自信的笑,双手托起一个破碗,等待着人们的施舍。可周围的人并没有为他们的歌声喝彩,也没有施舍他们一分钱,而是窃窃私语,有人说:“一看就不是真正的乞丐,这么惨了还能笑出来,哼!“还有人说:”就是,现在骗子可真不少。“人们的眼神带着鄙夷。我怔住了,耳边的言语变得刺耳,我不明白这世界为什么变得这么罪恶,到处充满了猜疑,冷漠无情。

一个穿着貂皮大衣的女人带着她的孩子穿过人民的视野,男孩手里玩弄的硬币掉在了地上,他扯扯女人的衣角”妈妈,硬币掉了,“女人说:”咱们不要了,丢在那,自然会有人喜滋滋地捡起来,“说着不屑地向那两个青年瞟了一眼转身离开了,周围的人也都冷笑着走开了。

他们依旧面带微笑,真诚地托着着破碗,身边的那枚硬币还静静地躺在地上,没有人理睬它。我走过去,弯腰拾起硬币,那硬币沾染了泥水,我拿纸巾把泥水和它的铜臭擦干净,放进了青年的碗里,随后掏出自己仅有的十元钱打车费,也放进了碗里,”你们的歌声打动了我,这是你们应得的。”他们依旧笑着点头道谢。

5.初一优秀记叙文 篇五

宽敞平坦的训练场上,我们都穿着洁白的短袖和清一色的黑色短裤,给人简洁、朴素庄重之美。

烈日炎炎,我们尽情挥洒汗水,只为练好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这时候,“坚持”,对于我们来说,是关键,是胜利,更是超越自己。

我们第一个学会的动作是站军姿。“身体前倾,两肩后张,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六十度,手型手型,注意手型!”教官严肃而又认真地指导。说实话,要保持这样的军姿在操场站上一段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难。我们都还是活泼好动的孩子呢?我们都还没有任何吃苦经历呢?然而,我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像军人一样的坚强。

天气燥热,汗水一滴一滴的从同学们的脸颊上流了下来。快坚持不住了,我的双眼看到的一切都变了颜色、变了形状,我的身体正一点一点的前倾。怎么办?怎么办?我摇了摇头,坚决地对自己说“不!”

当教官从我身边走过时,我看到了他蓝色的军装后面全部都湿了,我摇了摇头,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刹那间,怨恨教官比我们悠闲的想法彻底消失了。

细细一想,教官他一边要站军姿,一边还要规范我们做动作,他比我们累得多啊!

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军人之所以叫军人,靠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军人,靠的就是坚持不懈的毅力;军人,靠的就是报效祖国的理想。他们的训练不是比我们更加艰苦,更加不近人情呢?

我们这些简单的训练又怎么能和严酷的军队训练相提并论?

想到这儿,我选择了坚持,同学们也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甘共苦,并肩战斗!

6.初一优秀记叙文 篇六

在这场比赛之前,我早已热身,希望这是我成功的起点。比赛就要开始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原来无人重视的音乐声,被人们看成了宝贝,因为它是结束颁奖曲。

这是一项作文比赛,令人既担心又有信心的比赛,“滴、滴、滴”。一阵阵平常的下课铃声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作文考试结束立刻,专家们要当面批改,在我先前的几个人,有的出来时笑容满面;有的出来面不改色;有的出来时泪流满面。我尽量放松心态地走进评委室,我明显手有些颤抖,使我在把作文递给评委时,把作文丢了,那位评委讨论了起来。在这短暂的十几分钟里,我感到了时间的漫长,仿佛经过了几个世纪。

当我沉浸在我紧张的世界中时,一位评委把作文给了我,鲜红的89分刺痛了我的心。这表示什么?我失败了。我拿过我的作文,与评委道别后,漫步走出了评委室,在这一路上,我没有表示出任何不开心,,我在笑,虽然笑得勉强,可是我愿意。因为面对失败,我要面带笑容。

我离开颁奖仪式的现场,走出那里时,仿佛从黑暗走出光明,阳光照耀在身上,变得暖和,我又次地笑了,这次笑得开心,我心里为自己打气。

过了几个月,作文比赛又次开幕。在起点线上,我做好了更充足的热身。音乐又次响起,比赛正在进行。“滴、滴、滴”。结束声又响起了,我没有了那份紧张,微笑着把作文递给评委,评委在打分,我在打气。看到94分时,我笑了,无论我有无得奖,可是我战胜了自己,不是吗?颁奖仪式的现场,有人笑,有人哭,我在心里微笑,当听到我是第三名时,我没有高兴,也没有伤心,我依旧面带微笑。我知道,做得学不够,但是我因为没有气馁成功,这足够了。努力再努力,加油再加油!

7.农村中学记叙文训练三部曲初探 篇七

笔者在扎根多年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后, 大胆尝试推出作文三部曲:

第一部曲:让学生自由发挥, 畅所欲言。

不再拘泥于词语的用法、句子的修饰、中心思想是否规范。这些东西都留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去训练与培养, 写作时, 只要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按顺序写出来就行。如在本学期的第一次作文课上, 我要求学生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字数不限。班上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有一件事, 我还一直铭记于心, 那是我在五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一天, 我在家做完作业, 邻居家的小伙伴来了, 对我说:“喂, 呆在家里干什么呢?去找螃蟹吧。”我们来到池塘边, 只见池塘一望无际, 水面平静, 没有一点风。我们刚准备动手找螃蟹, 就见外号“眼睛”的王华和校工王叔叔也带着捉蟹工具来到池塘边。“眼睛”就是眼尖, 一到池塘边, 就大叫一声“有蟹”。王叔叔不慌不忙地把捉蟹工具伸到石头底下, 嘻, 拖出来了。我用手去捉, 但被蟹反咬一口, 痛得我直叫, 待我回神, 蟹也不见了。我们一共捉到15只小蟹, 我捉到3只。夜幕降临了, 我们溜进伙房煮蟹吃, 很美味。美丽的月亮向我们眨眼呢!

在文中, 小作者用自己平实的语言记叙了一件捉蟹的趣事, 没有多少修饰在里面。我只是对他的叙事结构进行点评, 没有对其他方面做过多评价和修改。

第二部曲:对自己作文中的人物进行细化, 添加些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第二次作文课上, 我要求学生根据以上要求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还是这位同学这样写道:有一件事, 我还一直铭记于心, 那是我在五年级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一天, 我在家做完作业, 邻居家的小伙伴来了, 对我说:“喂, 呆在家里烤干鱼呢?去找螃蟹吧。”我心里想, 反正作业也做完了, 不如出去放松放松, 于是就和他一起去了。我们来到池塘边, 看到水面波光粼粼, 宛如一面翡翠帷幕上的宝镜, 亮晶晶的。鱼儿在水中浮游, 时而跃出水面, 那鳞片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时而又潜入水里, 水面上又泛起细碎的涟漪。正在这时, 外号“眼睛”的王华和校工王叔叔也带着捉蟹的工具到池塘边来了。“眼镜”为什么叫“眼镜”呢?因为他的眼睛特别的尖, 能看见别人不容易看见的东西。他刚到池塘边, 就大叫一声:“有螃蟹!”王叔叔不慌不忙地把捉蟹工具伸到石头底下, 嘻, 拖出来了。就见那螃蟹张牙舞爪地对着我们, 转身就想向水中钻去, 我心一急, 直接就用手去捉, 结果被它反咬一口, 痛得我直叫。待我回神时, 蟹也不见了。我们一共捉到15只小蟹, 我捉到3只。夜幕降临了, 我们溜进伙房煮蟹吃, 很美味。美丽的月亮向我们眨眼呢!

第二篇作文明显就比原先的多了些文采在里面, 人物也鲜活多了。

第三步曲:对原有的作文进行全面包装, 改头换面, 思考它可以换成哪些新标题, 并在开头添加些环境描写作为故事背景, 结尾点题, 提炼中心思想。这位同学将题目改为《快乐的瞬间》, 他在原文第一节又加了环境描写:“那一天, 火球般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树木被烤得耷拉着脑袋, 狗趴在阴凉处吐出了红舌头, 蝉在树上拼命地嘶叫着, 闷热极了。”结尾变成:“那一刻, 让我到现在都回味无穷啊!”。

魏书生说, 对有些工作, 自己不喜欢, 却又摆脱不了, 怎么办?那就要多动脑子, 尽力变苦为乐, 发动大家共同完成。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做, 看上去老师做得少了, 实际上学生学得主动了, 学习效果会更好。“凡是学生能做的, 教师就尽量不做。”这句话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我们要力求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作文当然也不例外, 应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让他们觉得原来写作也不是太难啊, 只要这样改个两三遍就成功了。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 在以后的写作中能运用自如, 才是语文作文教学的宗旨。

摘要: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学生和教师头疼的内容, 基于长时间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验, 对农村中学生写作心态的了解, 笔者总结出一套具有综合性、系统系、充满生机的训练作文的方法, 能够以点面, 对学生作文进行训练。

关键词:作文,综合性,系统性,训练

参考文献

[1]马孝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 2014.

[2]方健.初中记叙文写作导写的教学探索[D].闽南师范大学, 2013.

[3]张薇.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D].四川师范大学, 2012

[4]朱小敏.初中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 2011.

[5]薛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8.记叙文阅读指导与模拟训练 篇八

一、分清要素、顺序、线索、详略。一篇记叙文,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的方法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记叙文的详略处理取决于文章中心,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要详写,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则略写。

二、把握段落结构,概括中心思想。划分段落层次方法可以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按感情的变化划分,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划分段落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则需要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段意。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概括中心思想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概括中心思想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怎样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怎样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辨别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类比、象征、托物言志、铺垫、衬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拟人、比兴(主要用于诗歌)、侧面烘托等。

四、抓住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和体味。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一是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二是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三是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含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在结构上常起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还有设伏笔、作铺垫等作用。在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等作用。

五、拓展性个性化阅读的答题技巧。拓展性个性化阅读考查的具体形式有:结合阅读经历,谈谈看法;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根据文章内容,想像情节;是否同意文章的说法,谈谈理由;深入分析句子,想象动作、心理、语言描写;评价人物的形象;自选角度,品读文章;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等。解答个性阅读题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仔细审题。如“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以情动人。又如“是否同意文章的说法”,不仅仅是要回答是或者否,更为重要的是要以理服人。二是善于提炼。如“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并能够提炼出来。三是合情合理。如“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要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要有一定的创意,并且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若不能自圆其说,就显得可笑和荒谬了。又如“深入分析句子,想象动作、心理、语言描写”,要想得合乎人物的身份特征。四是表述流畅。如“评价人物的形象”可使用“我觉得”“我认为”的句式,口吻谦和。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是能够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模拟训练

谁也不能训斥我的父亲 吕士猛

①早晨九点的航班去南京,父亲执意要送我到机场。其实本来不用送的,这许多年来,我都在外面闯荡,自理能力也算是足够的。但父亲坚持要送我,每次都是如此。

②办理行李托运的柜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们默默地排队等候着,父亲在前我在后。轮到我了,父亲把我的大箱子搬到传送带上,母亲为我准备了好多东西,所以箱子很沉。年迈的父亲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吃力地提起,仓促地放下,不小心把箱子放反了,有把手的一面压在下面。办理手续的那位工作人员瞟了父亲一眼,皱着眉头,大声地斥责我父亲:“放反了!”父亲被这突然的训斥弄蒙了,本能地“咧”了一声。那位穿着蓝色套装,带着工号的小姐再次用更为恶劣的口气对我父亲说:“你把箱子放反了,把手压在下面,我怎么贴(条码单)啊?”

③父亲正准备把箱子扶正,我反应过来——她在训斥我的父亲,如同训斥小孩一样训斥我的农民父亲!我快步走上去,按住箱子,问她:“你在说什么,你什么态度,你在训斥谁?”她沉默了,也许在她的潜意识里,父亲只是个第一次坐飞机的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农民。我愤怒了,她在毫无道理地训斥我的父亲,我的可亲可敬的父亲!我扶着父亲的肩膀,让她道歉。她沉默了,很无辜的样子。父亲拉了拉我的衣角,说算了。但这怎么能就这样算了呢?如果她训斥的是我,也许就算了;但她是在我的面前欺负我的父亲,我绝不允许!我坚持让她道歉,她没有。

④我们僵持着,我已经失去了和她对话的耐心。在我的坚持下,她的部门领导来了。他愿意为他的下属向我父亲道歉,这是例行公事,我拒绝了:谁训斥我的父亲的,谁应该道歉!

⑤时间就这么分分秒秒地过去了,我给朋友打了个电话,我说机场有点事情值得报道,带个摄影师过来吧。朋友是当地一家报纸的记者,对于不讲道理的强势单位来说,也许媒体的曝光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手段。领导也许听出了我的意思,他着急了。他赔着笑,然后声色俱厉地让那位工作人员在机场大厅里当着大家的面给父亲道了歉。

⑥我终于赶在最后的时刻过了安检。隔着隔离线,我在里面回首和父亲道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看起来有些苍老了。但是他笑了,浊黄的泪珠在眼里打转。是的,在他看来,儿子有出息了,儿子让他不再平白无故地被别人训斥了!

⑦登机起飞。两万英尺的高空,我泪水盈眶:不管我走到哪里,父亲永远是我心中的偶像,是一座山峰。谁也不能训斥我的父亲,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

(选自2008年5月《阳光阅读》)

1. 词语理解——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她沉默了,很无辜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赔着笑,然后声色俱厉.地让那位工作人员在机场大厅里当着大家的面给父亲道了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记叙要素——请简要分析选文所包含的“六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词语含义——选文第一段说“但父亲坚持要送我,每次都是如此。”这里的“如此”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表达效果——反复朗读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想象描写——选文第6段有一段关于父亲的外貌描写,因为电脑误操作,一不小心被删掉了,请你发挥想象,在横线上将父亲的外貌描写出来。(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感受评价——选文结尾作者说:“不管我走到哪里,父亲永远是我心中的偶像,是一座山峰。”在你眼中,父亲像什么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一个,是一个 孙道荣

他是一个农民,但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不在他的十几亩农田里种地,这些土地上长出的庄稼,除了留给他的家人做口粮外,其余的,都他被变卖成盘缠了。

他总是在路上。过去的16年,他徒步走了十万公里,最长的一次,他一个人在深山戈壁里,走了整整十三天。

他的随身物品中,有一部相机,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20年前,他花了300元钱外加三袋麦子,从一位同学手中买回一部国产二手相机。这个当初藉以谋生的工具,后来被他用来拍摄另外一群人。

迄今,他拍摄了十万多张照片。照片的主人,都是甘肃、陕西、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四川、宁夏等西部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他们的亲人以及代课老师,没有一张风景照。如果你从这些照片中也看到了风景的话,那是一幅幅贫穷、荒凉、无助、绝望的风景。

他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几十场展览。他用一根根绳子,将这些照片串在一起,挂在城市的街头,与其说他展览的是他拍摄的一幅幅照片,不如说是一张张极度穷困、极度悲哀、极度绝望的脸,他希望人们记住这些可怜的面孔,并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帮助。

他自创了一种爱心资助模式:一对一。如果你被某张照片打动,希望帮助照片背后那个可怜的孩子,那么,他会将有关这个孩子的资料,全部提供给你。通过这种方式,已经有一万三千多名孩子,获得资助,重新回到校园。

他是这样算帐的。能借宿的,绝不住店;能步行的,绝不乘车。他省下每一分钱,就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走得更远,拍到更多的孩子。有个北京朋友,曾经请他吃了一顿饭,花了142元。朋友结帐时,他心疼不已,他说,这是西部一个家庭一年的伙食费。说完,端起一个盘子,将里面的剩菜,呼噜呼噜全吃掉了。

他叫王搏,他的身份是甘肃天水的一位普通农民。但是,有人说他是摄影师,有人说他是慈善大使,有人说他是志愿者,他说自己只是个农民志愿者。

通过他的镜头,一万三千多名贫穷失学孩子获得了帮助,其中一些孩子的命运,可能从此改变。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可是,相对于他拍摄过的贫穷孩子,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相对于他所亲眼看到的还没有拍摄过的贫穷孩子,更是沧海一粟。拍得越多,走到的地方越偏远,接触到的贫困孩子和家庭越多,他越觉得自己力不从心。

有人劝他,你不是救世主,那么多因为疾病、穷困失学的孩子,你帮得了吗?

他说了一个故事。大海边,每次海水退潮时,都会有很多小鱼被搁浅在沙滩上,烈日很快就会将他们烤焦。有位住在海边的老人,总是跟在潮水的后面,将一条条搁浅的小鱼,捡起来,扔回大海。有人劝他,你这样能救活几条鱼,更多的小鱼,没等到你去救它们,就早已死了。可是,老人说,捡一条,是一条。

王搏说,和那位老人一样,我也是帮一个,是一个。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曾经感动了无数人。一个都不能少,那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可是,有多少孩子,正在失学,有多少穷困的家庭,仍然挣扎在苦难的边缘。和王搏一样,我们大多是普通人,靠辛苦所得养活自己和家人,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不是救世主,但是,以我们微薄之力,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你帮助了一个孩子,就少了一张愁苦的脸;你帮助了一个孩子,这个世界,就多了一张笑脸,多了一份温暖,一份希望。

(选自2008年第5期《读者·乡土人文版》)

1. 整体感知——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形象——选文写道“有人说他是摄影师,有人说他是慈善大使,有人说他是志愿者,他说自己只是个农民志愿者。”你觉得王搏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表达方式——选文最后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材料探究——胡鸿烈和钟期荣是感动中国2008年年度人物,下面是他们的“颁奖词”,请你仿照这种形式,也给王搏写一条“颁奖词”。(80字左右)

事迹:胡鸿烈,钟期荣,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颁奖词: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护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的伟大。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名家精品美文选》)

1. 句段作用——画线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作手法——文中为了表现丑石的无用,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在文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词句理解——文章结尾说“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这里的“可耻”指的是什么?“伟大”指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主旨感悟——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感悟到的哲理。

①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比探究——作家贾平凹还曾写过一篇题为《一只贝》,写一只贝在海边被孩子们嘲讽,后来一颗沙子钻进了它的壳内,潮涨潮落,它被埋在了沙里,后来它被孩子们的脚踢飞了,一颗闪光的珍珠掉了出来,孩子们也对贝产生了敬佩。你觉得本文中的丑石和贝有什么相同之处?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延伸拓展——读了本文,九(2)班的张应明和王小鹃写了自己的感受,请你写出你的阅读感受来。

张应明的读后感: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丑石,在某些人的眼里我们也许没有价值,但是在某些人的心中,我们却是弥足珍贵。我们是独一无二的。

王小鹃的读后感:不要抱怨自己运气不好,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评价而愁苦愤懑。丑石在沉寂了二三百年后,终于得到了天文学家的肯定与赞美。所以,我相信,只要你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我的读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我捡满一瓢豆子 南山泉

①生下我一个月,妈妈就上班去了,把我放在姥姥家。两个舅舅远在黑龙江,姥姥家偌大的院子里就她和我两个人。院里有高大的桃树,四周的院墙上爬满了南瓜。

②那是我刚记事时,有一次,我不知为何特别想妈妈,就一直哭。这时,邻居家的二姐来了,姥姥找出一个结实的葫芦瓤,说,跟二姐去捡豆子,什么时候这个瓢捡满了,你妈妈就回来了。

③我立即止住了哭,跟着二姐就走了。村里种了好多大豆,豆秧收走后,炸角儿的豆粒落在地里,就由孩子们去捡。豆田在一个小山坡上,我和二姐到时,已有十几个孩子分散在田里。

④金黄饱满的豆粒滚进小瓢里,我的喜悦也一粒粒地增多。中午回家时,瓢底已经有薄薄的一层豆子。那几天,我每天醒来都很兴奋,吃了早饭就去找二姐,然后直奔有豆子的小山。姥姥给我缝了个小口袋,把我每天捡的豆子收起来。

⑤有一天,我从山上回来,姥姥高兴地拿出小口袋,把豆子倒在小瓢里,满了!一回头,妈妈笑眯眯地站在我身后!

⑥后来,姥姥去黑龙江了,她走时没告诉我,给我留了一大堆东西,我记得有一个猪蹄,还有那只被我用得油光锃亮的小瓢。我抱着小瓢跑到后院的柴垛里哭了很久。

⑦我被送到奶奶家。奶奶家的山坡上也种了豆子。秋天,地里的豆子刚收完,我就忙不迭地跑了去。一粒粒滚圆的豆子落在瓢里,清脆的声响是我心中的希望。姥姥说过,如果她出远门,就让我捡豆子,等我捡满一小瓢豆子,她就回来了。

⑧可是,我捡满好几瓢豆子,姥姥还是没有回来。快过年时,听说妈妈要去黑龙江看姥姥,我央求她卖了我的豆子作车票钱,软磨硬泡地跟了去,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姥姥。

⑨我说,姥姥,你的话真准!姥姥慈爱地摸着我的脸,说:“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人总会遇到难以迈过的坎儿,迈不过,你别硬迈,像捡豆子一样做好应该做的事,豆子捡多了,那坎儿自然就迈过去了。”

⑩如今,姥姥永远离开了我,我捡再多的豆子也找不到她了,但她的话已在我心中生了根,每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觉得再也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就把烦心事放下,努力做别的事,心情不知不觉就好了起来,当我的“豆子”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我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一回头,发现曾经的烦恼是那样的不值一提。人生方程永远不止一解,没有什么事值得我们深陷其中,也没有什么能挡住我们通往快乐的路。

(选自2008年4月22日《楚天金报》)

1. 文章线索——选文围绕着什么来展开文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语含义——选文第④段“金黄饱满的豆粒滚进小瓢里,我的喜悦也一粒粒地增多。”中的“喜悦”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句子理解——选文第⑨段中姥姥说:“人总会遇到难以迈过的坎儿,迈不过,你别硬迈,像捡豆子一样做好应该做的事,豆子捡多了,那坎儿自然就迈过去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主旨把握——谈谈你对第⑩段“人生方程永远不止一解,没有什么事值得我们深陷其中,也没有什么能挡住我们通往快乐的路”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拓展延伸——人生旅途中,我们的亲人用他们的言行教育着我们,启发着我们。请讲一个类似于选文的亲人教育你的故事给我们听听吧,并说说你从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迪或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谁也不能训斥我的父亲》

1. (1)原意是没有罪恶,这里指工作人员装做没有做错的样子。(2)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2. 时间:早晨九点;地点:机场;人物:我、父亲、机场工作人员等;事件的起因:父亲送我到机场,受到机场工作人员的训斥;经过:我要求工作人员向父亲道歉,被拒绝。结果:工作人员向父亲道歉了。3. 指父亲执意要送我到机场一事。4. 表达出对父亲强烈的爱。5. 参考:蓬松的头发,紧锁的眉头,粗糙的大手,略为陈旧的外套。6. 比喻恰当,语言优美即可。示例:父爱像一杯浓浓的烈酒。酒的味道只能细细的品尝,像烈酒一样的父爱,需要品尝很多年,才能品尝出他深藏着的味道。

《帮一个,是一个》

1. 王搏16年间不辞辛劳通过他的镜头,让一万三千多名贫穷失学孩子获得了帮助。2. 参考:我觉得他是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对自己节俭对贫穷失学孩子大方的人。3. 议论。扣题,点明中心。4. 语言优美,能够结合事例来概括即可。答案略。

《丑石》

1. 对上文的总结。2.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3. “可耻”指的是“我”没有理解丑石,并且还去嘲讽它。“伟大”指的是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4. 参考:①成就一番事业需要经过长久的磨砺;沧海也会变成桑田等。②个性会遭受非议,张扬个性需要勇气。5. 两者都是通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才绽放出光芒,才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告诉我们成就事业需要恒心,需要坚持不懈。6. 示例:丑石给予我们的思考不仅仅是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的伟大,更重要的是丑石传递给了我们一种对世俗讥讽的不屑一顾,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信任。

《每当我捡满一瓢豆子》

9.成长-初一记叙文 篇九

你喜欢小时候还是长大后?同样的问题如果问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她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当然是长大后,可以穿上姐姐飘飘的纱裙,多漂亮!”如果问一个将毕业的大学生,她会一脸苦闷:“还是小时候好,不用面对这么多的生活压力。”如果你问我,我会骄傲地说:“我就喜欢当下,喜欢成长的滋味。”

成长的滋味是苦的,考试变得越来越频繁,而那少得可怜的成绩总把人刚刚建立起的自信打击得所剩无几。有多少人一边揉着酸疼的眼睛,一边抱怨睡眠不足,抱怨归抱怨,完了又把自己埋进了书堆。小考的尾声是大考的前奏,看着桌上厚厚的陌生的复习资料,不知哀叹了多少回。

似乎疲倦的感觉连体育课也不肯放过,老师的命令越来越变本加厉,“跑3圈”、“跑6圈”、“再做4个来回的蛙跳”……眼前红色的跑道不断向前延伸,腿仿佛已经不是自己的,只机械地向前、向前,嘴不能闭上,似乎闭上后就不能呼吸。5米,2米,1米,终于到了。我像软泥一样瘫下去,坠下去,骨骼也被骄阳烤化了一般。一双臂膀有力地支撑住我:“跑完后不要立刻坐下休息,走几步,感觉怎样?”我想张口,嗓子里却卡了根鱼刺似的,撕裂一般地疼。才想起自己一直张嘴呼吸,不知吸进多少PM2.5。水,水,一个强烈的概念在我脑中变得清晰。又是一双手碰过来,一个暖暖的水杯,拧开盖子的水杯递到手中。“快喝吧,知道你累,提前凉好了。”水从口中流进胃里,不热不凉的感觉化解发喉中的炙疼。腿还是断了

10.欣赏-初一记叙文 篇十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喜欢雨。初春的雨,没有风的伴随,没有雷的吆喝,也没有闪电的照耀。雨只是悄悄地。静静地。默默地下着。雨带着冬的音讯,也带来春的初次问候。春雨渗透了大地,滋润着万物。劳作的人们在春雨中,总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怡然自得。那如绢丝,秀发一样的雨拂面而来,轻抚着人们,让人们如此的销魂。让人们全身心的体会春雨的温柔,多情。

夏天的雨,是最猛烈的,常常在人们的企盼中及时赶来。夏雨来去匆匆,却能给大地万物降温,为人们驱赶炎热。每当像豆粒大的雨珠,“啪啪啪啪”的掉落下来时,我却喜欢在雨中玩,让雨从我的头到脚淋下。这时,我感到十分的快乐。雨后,更是出奇的美,眼前的世界变得清朗。天边一道彩虹悬挂在高空。惟独这夏天的雨才能创就得美丽。夏雨是及时的,热烈的。

秋天的雨,是最缠绵的。常常在人们的抱怨声中不舍的离去。清早,雨停了。我来到学校,站在那棵大树下,那雨后的树叶上,还悬挂着颗颗晶莹的雨珠,玲珑剔透。一阵风吹来,便从树上瑟瑟落下,落在小草上,地上。落在我的脸颊上,带着几丝清凉,滑过我的脸。傍晚,又下雨了。透过雨帘,一排排的路灯好似隔着一层轻纱,薄雾似的。发出点点黄晕的光,显得那么朦胧,好似一幅画。秋雨绵长却富有诗情画意。

冬天的雨,在人们的害怕和畏惧中尴尬来临——带着寒冷和刺骨的风。冬雨带着几分忧愁,听惯了秋雨哀怨的旋律,再倾听冬雨的窃窃私语。如同听一首动听的歌,别有一番滋味。冬天的雨,是雪的好伙伴,好姐妹,她们结伴而来。冬雨的声音是那么清晰,面庞是那么晶莹,冬雨是那么富有感染力。冬雨是雪的知己,魂魄,冰的精灵。冬天的雨深沉而凝重。

11.记叙文一波三折法读写训练 篇十一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

鲍尔吉·原野

那一年,我领儿子朱格去萨彦岭东麓的彼列兑抓岩羊。朱格喝了山涧的水之后就病了,估计水里掺进了黑鼬的尿。我们只好在山上住了七天,吃光了干肉。野果还没长出来。我们快要饿死了,朱格会先饿死。

【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找到食物”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唯一办法。】

那时候动物也没有食物,春天嘛,它们不出来,我便打不到猎物。有一天傍晚,运气来了。我在一个岩洞边发现一只熊仔,它饿得走不动了。我架好猎枪,这时候空气中传来震颤,刚长出的树叶跟着抖动——母熊在树后发出低吼。

【世间的一切动物都是在母爱的呵护之下成长的,“我”要伤害母熊的孩子,她当然不会允许!事情开始有了波折。】

我明白,这时枪口不能指向它的孩子,便放下枪。母熊转身走了,它走得很慢,也是缺少食物引起的虚弱。我看它走的方向,突然明白,那是我儿子躺着的地方。我摇晃着回去,见朱格躺在树枝上,它看看我,又转过头。我手里什么猎物都没有。

在离我们十几米远的树后,母熊带着熊仔,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们。原来,它们没食物,要饿死了,想吃掉我们。我们也没食物,想吃掉它们。但是,我没把握一枪打死母熊。它会在我装子弹的空隙扑过来。我可以一枪打死熊仔,母熊也会一掌打死我儿子。

【从现场形势上,双方势力相当,如果硬拼的话,谁也便宜不了谁。双方都知道硬拼的结果,所以谁都不愿意先动手,事情陷入了僵局。】

我们就这样对峙着,谁也不动。

我儿子朱格已经昏迷过去了,腹泻脱水,生命垂危。

母熊的眼睛始终看着我的枪。它的小眼睛对枪又迷惑又崇拜。好吧,我举着枪,走到悬崖边上——我身后十步左右是一处悬

【写·学生作文】

妈妈的狮吼功

戴慧弈

我不知道老妈小的时候是不是练过“狮子吼”,她在校园里读书的时候,是个远近闻名的女高音。现在我都上初中了,她的嗓门仍然有着震慑人的功效。

“起床了,快!”一声断喝,震得我耳朵嗡嗡响,起床老半天了,还觉得有千万只蜜蜂在耳朵边飞动。

“吃饭了,还磨蹭什么!”我的耳朵被这声音一震,直接影响到我的味蕾。吃饭的时候,只顾得扒饭,什么滋味都分不清了。

“该睡觉了,关灯。”老妈每天夜晚来上这么一句。可别说,这样一来我睡觉时从来不踢被子,我被“狮子吼”震得昏昏沉沉的,哪里还有力气踢被子啊!

谢天谢地,老妈这几天工作劳累,连带嗓门受影响,竟然哑了。这在我的记忆里,还是头一次发生的事情啊。

“起……床。”老妈功力全失,只好用手拍我的脸蛋,摇我的身子。

“知道了。”我大喝一声,老妈赶紧缩手。

我懒洋洋地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餐。嘿,千载难逢的机会啊,老妈,就看我今天怎么独领风骚吧。

“吃……饭。”妈妈嘶哑着嗓门,连一只蚊子的声音也比不上。

“这菜真难吃。”我砰砰地敲崖——在石头上把枪摔碎,扔下去。母熊见到这个情景,头像斧子一样往地上撞,这是感激,我能看到它流出的眼泪。

【其实,母熊眼里流出的不只是泪水,还有对幼子深深的爱护之情,还有对“我”丢弃猎枪,放它们母子一条生路的感激。文章到这里给人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熊不走,也不上来扑我们。这下我没办法了,我毁掉枪,表明伤不到你们,还要怎么样?

突然,母熊发出震耳的吼声,它看着我,然后,疯也似地奔跑起来,从悬崖上扑了下去。我费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母熊自杀了。

要知道动物从来不自杀。但熊妈妈从悬崖跳下去了。我胆战心惊地爬到悬崖边往下看。母熊躺在一块石头上,嘴和鼻子都是血——它死了。

【母熊竟然自杀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你明白了吗?】

后来,我们吃了熊的肉,活了过来。我又蹚着冰水给熊仔捞来很多鱼,它吃饱走了,母熊的标本被我带了回去,陈列于博物馆中。

再后来,我们的事迹还上了报纸——“2006年,在西伯利亚发生的人和熊为了儿子和生存相互合作的事情,不可思议。为了熊仔,熊妈妈竟有那么大的勇气!”

【“我”放下猎枪,留给小熊一条生路,而母熊却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我”的恩情,让“我”们得以生还!】

【学·写作技巧】

一波三折,就是指一篇文章在叙事中情节曲折多变,波澜起伏,达到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就像《西伯利亚的熊妈妈》这篇文章中记叙的事情,从陷入“饿死”的困境到小熊的出现,让人有了希望,再到猎人和熊妈妈的对峙,事情陷入僵局,最后是熊妈妈自杀。让读者在感受故事情节意外多变的同时,也领悟到了母爱的伟大。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平铺直叙,一眼望到底的文章,只能败坏读者的兴致;只有情节曲折的艺术作品,才能满足读者的审美要求,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着桌子。鸡蛋里挑骨头,仿佛十几年来受尽的压迫要在这一刻翻身做主人了。妈妈苦着脸笑笑,张张嘴巴,没发出声虫。

晚上关了灯,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偷偷地开了台灯看漫画。妈妈只是轻轻地敲敲门,提醒我该睡觉了。

一个星期下来,我起床越来越迟,有一次竟然连上课都迟到了。我吃饭也吃得少了,常常上了两节课,肚子就咕咕叫开了。晚上不能安稳地入睡,数绵羊也不顶用。

怎么回事啊?我开始想念老妈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多么希望老妈早日恢复健康,管管我这个调皮的孩子啊。

【评·佳作点评】

妈妈的爱很特别,她是通过“狮吼功”喊出来的,起床的时候,吼一声;吃饭的时候,吼一声;睡觉了,也要吼一声。这种爱,还真是让人无奈。可是习惯了妈妈“狮吼功”的小作者,一旦听不到了妈妈那“爱的声音”,竟然接二连三地出错了。最后,小作者终于能够理解妈妈的爱了。故事情节还真是一波三折,让人读来有回肠荡气的感觉。

12.家-初一记叙文 篇十二

家是什么呢?一座冰冷的房子,还是桌子上香喷喷的饭菜,抑或是……在少年细腻的目光中,家是一家人的互相关爱。而在我眼中,家是一家人简单的一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从早晨开始。每天早上,我很早便从床上爬起来,揉着朦胧的睡眼,机械性的去刷牙洗脸,谁知道奶奶每次都比我更早起来为我做早餐。等我吃完早餐去上学时,奶奶总是会叮嘱我“路上小心点儿。”虽然有点嗦,但不知着怎的,我心中还是很温暖。

放学回家时,爷爷奶奶都去午休了,而妈妈早已准备好香喷喷的饭菜在厨房等着我。不知道老妈是不是童心未泯,每次吃她做的饭菜时,她都会调一调眉毛,幼稚地问我:“你老妈和你老爸谁做的饭好吃啊?”我每次都会“讨好”我亲爱的老妈:“当然是我这‘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母亲大人做的饭好吃呀。”

傍晚回家时,残阳如血,我都会牵着年迈的爷爷去散步,落日的余晖落在我和爷爷的脸上,爷爷的脸上也总是会浮现出灿烂的笑容。散步回家后,爷爷脸上的笑容便渐渐消失了,严肃的脸上散发着不可触犯的威严,然后便帮我补习。也不知道为什么,平日慈祥的爷爷在任何关于我学习的事情上,都会变得很严肃。

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坐在餐桌上一起吃饭,爸爸和妈妈在斗嘴,而我和弟弟也总是站在妈妈的阵营上“欺负”爸爸,爸爸每次斗嘴斗不过我们,总是撅着嘴巴说:“你们两个‘没良心’的,总是帮着你们妈妈,下次再也不给你们买好吃的了。”这个时候,爷爷奶奶都会坐在椅子上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眼神中充满了慈爱。而我会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优哉游哉地在看电视。不一会儿,弟弟便会坐在我的旁边,抢走遥控器,换到他爱看的频道,我便顺手抄起一个枕头打在弟弟的小圆脸上,弟弟也不甘示弱,也顺手拿起一个枕头跟我“大战”,玩累了,便在沙发上睡着了,可能是等我们彻底睡着才被父母悄悄抱回房间睡觉的吧。

13.初一坚持记叙文 篇十三

闪着银色的舞蹈室中,一幕幕舞动的身姿吸引着我。天蓝的舞蹈服搭配着洁白的丝袜,我渴望着为它去奋斗去坚持。

幼年的时候,我常常会偷偷跑到学舞蹈的地方。对着玻璃后的舞蹈者们,学习她们的身姿,但幼小的我,怎么做都展现不出她们的那种标准而动人的动作身影。没过多久,妈妈觉察出了我常常跑出家门的动机。妈妈担心我并与我一同来到了舞蹈室,妈妈看着我那滑稽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我转头望着妈妈,正当我以为她要把我拉回家时,他突然拉起我的手,一边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一边对我说:想学可以,但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坚持就是胜利。我激动的望着妈妈说:我啊,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报名后,上了几堂舞蹈课,渐渐的我喜欢上它了,但渐渐又想放弃了。但我还是坚信妈妈对我说过的那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我不知流下过多少辛苦的汗水,但我依然坚持着,我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我的努力有了回报,我从一级坚持到了九级,我坚持了九年,不知度过了几万个小时。但当我获得成果的回报后,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未来的极限我从不知,但我要咬牙坚持。我一定可以战胜我的极限成为更好的自己。更难的目标等着我,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极限这个东西,那对于我这一生的生活中就没乐趣了。

14.古代记叙散文阅读训练 篇十四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軍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燭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1.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改变)

B.其直身减,民赖以济(直接)

C.时虞允文当国(主持、管理)

D.议者以聚敛闻(使……知道)

2.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了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运粮船十分之三的粮食帮助信州渡过了难关。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抒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译文: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识,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选自《陈书》,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景之乱,寓在京都(寄居)

B.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昏暗的黄昏)

C.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驻扎)

D.文帝不豫,入侍医药(不高兴)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nlc202309091337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與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识,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译文: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犹不改。宣子(赵盾)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有删改)

[注]①胹:煮。②溜:屋檐下接水的沟槽。

1.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能够)

B.公患之,使锄麑贼之(偷竊)

C.宣子田于首山(通“畋”,打猎)

D.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记载的原则)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晋灵公实行暴政的史实,他非但不接受赵盾、士会的讽谏,反而多次欲除掉向他进谏的人。如此多行不义,最终落得被臣下弑杀的下场。

B.赵盾忠君爱国,恪尽职守,深受人们敬重,在生死关头,锄麑、提弥明和灵辄都挺身而出保护他,为此锄麑、提弥明自杀,灵辄出逃。

C.本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紧张曲折,悬念迭出,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D.本文通过晋灵公、赵盾和灵辄等鲜活的典型人物,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译文:

(2)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译文:

上一篇:2020年教师党员年度个人学习工作计划下一篇:同学聚会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