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

2024-08-28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12篇)

1.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 篇一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课业学习的主要思维途径和方法(全国通

用)

1.经验思维和理论《逻辑》思维

经验思维是指主要根据日常生活感受来认识事物和理解问题的一种较为简单的习惯型思维方式。例如,学生依据多年的生活体验,一提到夏天就马上意识到热而多雨,植物生长旺盛的景象。当学习到热带气候时,也会以当地的夏天来认识和理解。由于对气候的成因类型缺乏深刻的认识,这种只凭经验思维而思考问题,就容易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但是,经验思维在低年级和乡土地理教学中又的确是经常运用的思维方式。

经验思维是一种局限性很大的思维方式,必须升华为逻辑思维。如果学生在掌握了热带气候的成因后,通过经验思维的升华,对热带气候特点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地理特证的基本模式,就是按特征的内容要目(即概念内涵)对事实材料进行逐项分析概括,然后进行定性分类。如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就在围绕着地形高低变化的趋势、地形类型组合、地形分布趋势等几个要目对该地区的地形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像中国地形概括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部多高原山地,中部多高原盆地,东部多平原丘陵,同样分析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工业特征、农业特征等等,也都要根据各自特征内容要目(概念内涵)逐项地对地理事实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定性分类。分析判断地理因果关系的基本逻辑思维模式就是根据地理特征同诸多影响因素的因果联系,逐项进行推理判断。各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都有它的外部影响条件,统称为“影响因素”,如地形的影响因素有内力的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及若干种,气候的影响因素有属于地面状况的位置、地形、洋流等,还有气压带(中心)、风带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河流的影响因素有地形地势、气候、水源补给、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工业发展和布局有资源交通、市场和社会技术等影响因素;农业发展和产品分布有光、热、水、土、种植技术、商品市场等影响因素……,都要具体分析、比较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状况来判断主要的因果关系。掌握了地理课的逻辑思维模式,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逻辑认识结构(或称之为信息加工机制),在新的认识活动中发挥作用。

2.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是地理学中最常用的思维之一。由于地理研究的对象是地表阁圈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对于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就必须以形象思维去认识和理解。形象思维的认识方法,具有比逻辑思维更简洁的特征,它利用已有的认识经验和相似性的原理,沿着直观形象→抽象形象→再造形象的路线深化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认识。已有的认识经验,在头脑中积累了许多直观形象(景观、实物、图像)和抽象形象(如各种地图、示意图),可以在新的认知活动中同新的认知对象的形象进行对比,从相似和不相似中对新认知的对象进行判断。地理教科书如地图册中,系统安排了各种图形,不仅是认识各个具体地理事物的形象思维基础,同时,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以形象为基础地理形象认识结构,同地理逻辑思维认知结构相辅相成,在新的认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机制作用。所以,在地理课的学习中,要努力占有这些图像,掌握图像的分析方法、图像组合法(找横向联系)、图像重叠方法(找因果关系)和抽象概念图示化(示意图)的方法,以发展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对山的认识是地势起伏大,道路崎岖,认为大海是波涛翻滚,认为平原是坦荡辽阔,认为森林是大树参天,认为草原是香花遍野,认为城市是楼房林立,等等。形象

5.逆向思维和顺向思维

逆向思维在地理学习中也经常运用。例如根据岩层的变位和交接关系,以及化石等可推断古地理的环境特征;对古河道的研究推断历史时期的气候特征和河流水文特点,对火山地貌的研究推断火山喷发和熔岩流的场境等,都是典型的逆向思维。

顺向思维也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例如根据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趋势,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按照现在人口增长速度预测未来人口的状况等等。

当我们明确了地理思维的五条主要途径后,还必须掌握地理思维的主要方法,地理思维主要通过对地理事物本身和地图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推理进行。(1)地理分析法就是找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分析要运用过去学习过的知识:如分析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要根据北美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洋流风向来分析,从而得出这些因素对北美气候所起的作用。

在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弄清分析的条件,二是要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2)地理综合法就是把部分的和个别的地理事物,通过它们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加以总结。例如,亚马孙平原地区的地理特点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森林中生长着种类最多的热带植物,栖息着大量的动物,同时还哺育着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亚马孙河,综合起来是与气候这个起主导作用的地理要素分不开的。所以在分析上述特点之后,如果把这些表面上是孤立的、单独的特点,加以联系综合起来,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它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弄清了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原理,就不必事事都靠死记硬背了。

此外,从上述情况来看,综合也是和分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分析往往是综合的基础,而综合则往往是分析的总结。

(3)地理比较法就是对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和原因加以比较。许多复杂的地理事物只有借助于比较,才能区别一般和特殊的属性并突出其特征,明确其相似性利差异性。例如,非洲北部的热带沙漠可与已学过的中亚沙漠相比较,并分析其不同成因。同时,通过比较还可彻底地理解事物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例如,气旋和反气旋的中心气压、气流运动方向、旋转中心的气流和过境时的天气状况等,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如果将这些概念加以对比,明确它们的差异性,就会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因此,经常把一些类似的或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加以比较,是十分心要的。

(4)地理推理法就是在对某些地理事物已形成概念的基础上,把一些类似地理事物推理得出。地理推理就是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确定地理特征,解释地理成固是对地理信息加工,使信息增殖的过程。例如,当掌握了等高线的概念后,再学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时,就能推理出来。

经常采用由果推因或由因导果,分析因果关系,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是有作用的。例如,近几十年世界人口发展情况,从由因导果来说,可先讲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欧洲、北美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所以人口增长缓慢。由果推因的例子,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究其原因是:首先,由于黄土比较疏松,具有直立性和湿陷性。其次,由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强度大,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再次,由于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地面失去植被保护。推理要正确无误,必须是在掌握了某些地理基本原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无法进行推理。

2.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 篇二

一、以更新观念为先导, 将创建学习型班组摆上议事日程

创建学习型班组不能靠行政命令来推行, 只有通过宣传、引导, 使员工群众领悟创建学习型班组的真谛, 才能成为自觉行动;只有更新观念, 才能满腔热情地全身心投入, 齐心协力同创学习型班组。班组要引导员工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观念。

一是要教育员工懂得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 不学习、不掌握新知识, 就会被时代淘汰, 就不具备发展的能力。班组要引导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使员工群众在持续学习中实现自身价值。学习是人的天性, 是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主要途径, 是人才培训的基础, 是创新的源泉。班组要引导员工树立学习工作化的观念。

二是要引导员工把学习引入工作, 使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 通过学习实现工作创新, 把“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建立学习型班组, 使员工真正做到学习工作化, 工作学习化, 才能顺利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班组成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好坏,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 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二、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 着力提高员工自主管理的能力

一是要围绕企业难、急、险、重问题开展挖潜增效、技术攻关, 把活动领域从单纯的学习拓展到争创一流指标, 促使员工在本职岗位上提高技能。要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目标, 强化班组经济核算工作, 层层细化分解各项成本指标, 控制各项消耗, 人人核算成本, 处处精打细算, 千方百计节约成本, 为企业增效做出一流贡献。

二是要强化以人为本,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 是企业学习力的竞争, 只有具备学习力的员工, 才能有具备学习力的企业。班组要积极探索新办法、新措施,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注重感情投资, 尊重人, 关心人, 工作中注意以情感人, 生产管理中富有人情味, 让员工体会到在班组这个“第二家庭”中的温暖, 增强主人翁意识,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是要注重实践“班组学习、自主管理”的思想。现代企业的系统性、一条龙的生产方式, 需要发挥班组整体力量, 要善于把班组长的管理化为众人参与的管理, 把班组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引导到企业的发展上, 运用学到的知识, 增强班组潜力, 使班组成员你追我赶, 集思广益, 寻找差距, 扬长避短, 出谋献策, 齐心协力, 上下同心, 从而不断创造出新成果、新成就, 使学习型班组成为学用结合的一流班组。

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地建立加强班组学习的格局

一是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建立长效学习机制。班组可以每月坚持一次集中辅导学习, 每年开展几次大型读书汇报会、交流学习心得。平常以个人自学为主, 同时结合兴趣选读几本理论、文化、技术、科学、管理、法律方面的书籍, 并写出心得体会。

二是业务学习与政治学习相结合, 提升综合素质。要建立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学习相协调的学习体系。要组织班组成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 重点是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

三是建立灵活多样的班组集体学习制度。在建立集体学习制度时, 可以形式不一。如:用小黑板、小卡片每周出一、二个思考题, 帮助启发组员学习;实行每月一次测试, 季度一次集中考试;发挥班组生产、技术骨干的作用, 定期组织他们为班组成员讲课;还可以结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组织学习, 找出问题, 制订防范或最佳应急处理方案等。

四是创新学习模式, 促使组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步发展。在学习形式上, 班组可以结合自身实际, 开展诸如基本要求强化学、抓住重点干中学、结合岗位重点学、知识共享普遍学、取长补短互相学、劳动竞赛练中学、考核奖惩激励学、个人发展全面学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模式。

四、建立激励机制, 营造创建学习型班组的良好氛围

一要从培养班组长带头学习入手。要想成功创建学习型班组, 学习型班组长很重要。企业可以要求班组长写工作日记, 工作日记要着重体现加强和提高班组学习力、凝聚力、管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一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善于学习、精通业务、讲究管理的骨干队伍, 为创建学习型班组奠定基础。

二要建立学习考核制度。要制订详细的考试、考核方案, 建立一月或一季度安排一次测试, 半年或一年安排一次集中考试等制度, 把创建学习型班组纳入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 定期检查, 及时找出差距, 不断完善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

三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 对做出成绩、付出辛勤劳动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 会演变成精神催化剂。要坚持奖励先进、鼓励先进、推广典型的原则, 让先进典型政治上有荣誉, 经济上有回报, 以强有力的激励机制, 增强创建学习型班组的活力。

3.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 篇三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主要问题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75-01

一、现阶段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维障碍现象严重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维方式单一。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重思维方式,这一点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结论过早。学生普遍存在轻率下结论的问题。

第三,缺乏创新。学生经常采用单一学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忽略想象、灵感的重要性,活动过程缺乏活力。

第四,思考偏执。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朝着一个方向思考,不懂变相思考,固执己见。

2.形式化现象严重

有些学校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并没有为学生设计适合其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大都延续传统的教学安排。一些授课教师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十分系统的学习指导,不能够领会研究性学习的旨要。因此,一些学生仍旧不能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因而也就不能将研究性学习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学生的探究思维也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高。形式之风盛行,表面功夫大起,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3.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其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现在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高,这严重阻碍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尤其在物理教学过程当中,要将研究性学习与物理学习结合到一起,必须依靠教师的职业素质,必须依赖于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需要重建。

第二,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时时更新。

二、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二)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学物理”、动脑“想物理”,不仅获得了物理知识本身,更在于获得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其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如,研究“铝管中磁性小球的下落规律”实验中,把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从竖直放置的铝管上端放下,一只小球很快地从下端掉出,而另一只要等数秒后才从下端管口落出。根据这一实验背景,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

1.你猜一猜出现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请分析小球进入铝管后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

3.能否用實验来验证假设?

4.你提出的实验方案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5.给你电火花计时器的一套装置,能否用它来研究小球的运动情况?如何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如果用图像分析的话,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这样的设计比单纯的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更能让学生接受,关键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就是在学生自主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分享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例如,在学完“动量”一章以后,学生对火箭的内容很感兴趣,由几个学生自发组成了一个“研制水火箭”的研究小组。首先研究小组集体论证,研究小组一致认为,制作中应考虑四个方面的原理:动量守恒、增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控制。通过近一个月的细心研究和精心制作,研究小组最终成功地制作了水火箭模型,并在交流会上获得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同学们感慨地说:“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提高动手能力,如何积极主动地配合其他成员形成默契,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学会了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四)引导探究,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于解决问题的探究实践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这对培养和提高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楞次定律”的教学中,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课堂练习。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楞次定律。

(五)评价体验,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二是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思维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体悟,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彩珍.研究性学习思想与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机结合[J].基础教育研究.2009(10)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项目:《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乔际平,续佩君.《物理教育学》 江西教育出版社

4.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 篇四

答:调查研究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些社会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 收集大量资料以便统计分析,从而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研究方法。它适合于描述那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客观现象。

2.实验研究(5)

答: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3.个案研究(5)

答: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二.简答题(45)

1.叙事研究的特点(15)

答:简单地讲,叙事研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以教育叙事为载体、以人文研究为取向、以 自我反思为媒介和强调民主、平等。1.以教育叙事为载体

教育叙事研究的素材是教育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教育中,是“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当事人的真实生活。因而,教 育故事便在意义层面得到了肯定。但是,“叙事”只是手段,“探究”才是目的。讲究时空位置的叙事才能构成研究。2.以人文研究为取向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人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由人进行的对培养人这一教育活动的经验和意义进行的研究。这意味着从人出发,回到人自身;它强调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自己的“认识”是什么。这是生命存在的自我确证。3.以自我反思为媒介

教育叙事研究是在叙述中进行清思、整顿和梳理的过程。这是一种富有批判色彩的反思性探讨。反思还不仅仅限于揭示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更 终极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当事人获得一种自由的生活。

4.强调民主、平等

叙事材料需要在现场获取,研究者需要进入现场与现场中的人接触、相处,因此叙事研究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建立民主、平等、互信的合作关系,与研究对象平等交流,尊重对方的时间、想法,少作个人的评价与批判。2.田野研究的意义(15)答:“田野研究”,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来说,一种新的科研方式,是教育科研的走向和方式的变革。国外人类学与社会学非常重视和流行的田野作业, 比如“田野考察”、“田野调查”、“田野描述”等。这里的“田野”已经不仅仅是“野外”的意思, 实际上已经成了“现场”的代名词。称其为“田野”, 其真正的含义是指真实的、本来的、甚至是原始的;是开放的、丰富的, 甚至是完全敞开的,因而,这种“研究”是实打实的。只有在“田野”里, 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产生研究的激情, 获取原始而真实的信息。一种新的理论的生成点,不是在书本、书房里, 而是在“田野”即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所以, 变革教育研究的方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其实,当前的教育科研应该是走向“田野”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转化为运作的课程、教师领悟的课程, 最终转化为学生体验的课程、生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场所就是课程改革的“田野”, 就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所要付出努力的地方, 在这里有着无数鲜活的思想与经验在涌动, 等待我们去发现与挖掘;也有无数困惑与困难, 等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课程改革不能只停留在“理念”和“通识”上, 更多的是如何具体设计, 如何实际操作, 如何变革教与学的行为方式。走进“田野”, 就是真正走进课程, 走进课堂, 走进生活。只有这样, 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与教育科研才能走进教师与学生的心中, 才具有亲合力、凝聚力, 才能真正的成为研究。3.比较研究的类型(15)

答:(1)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单项比较是按事物的一种属性所作的比较。综合比较是按事物的所有(或多种)属性进行的比较,单项比较是综合比较的基础。但只有综合比较才能达到真正把握事物本质的目的。因为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对事物的多种属性加以考察,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较,尤其是将外部属性与内部属性一起比较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就是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既定形态进行比较。如教育实验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同一时间各国教育制度的比较等都属于横比。纵向比较即时间上的比较,就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既要进行纵比,也要进行横比,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3)求同比较是寻求不同事物的共同点以寻求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求异比较是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事物的“求同”、“求异”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4)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所以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既要把握事物的质,也要把握事物的量。这里所指的定性比较就是通过事物间的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定量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准确地制定事物的变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各有长处,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追求两者的统一,而不能盲目追求量化,教育毕竟是一个不同于工人制造产品的活动,很多东西并非能够量化。但也不能一点数量观念都没有,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让数字来讲话。

三、论述题(40)

1.历史研究与教育科学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20)

答:(1)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具有

1、历史性

2、具体性

3、历史研究是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的特点。

(2)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1、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2、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3、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4、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的评判分析

5、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6、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3)历史研究法的一般步骤及方法结构体系

1、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①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②史料的搜集与鉴别③对史料的分析研究

2、历史研究法的结构体系分析①搜集、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②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发展规律的揭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2.论述比较研究应注意的问题(20)

答: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教育之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广泛运用于教育科研实践,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运用,只有在满足如下条件符合时才能运用比较研究法:(1)同一性。所谓同一性,是指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标准、同一类事物,否则就不可以比较。正如马克思所说:正是因为倍尔西阿尼是一位歌唱家而且人们把她同其他歌唱家相比较;人们根据他们的耳朵的正常组织和音乐修养做了评比,所以他们能够认识倍尔西阿尼的无比性。倍尔西阿尼的歌唱不能与青蛙的鸣叫相比,虽然这里也可能有比较,但只是人与一般青蛙之间的比较,而不是倍尔西阿尼与某只惟一的青蛙之间的比较。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才谈得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在第二种情况下,只是他们的种族特性或类特性的比较。(2)双(多)边性。比较只有在两个事物或两个事物以上才可能发生。换言之,比较的对象必须要在两个以上。当然,比较研究还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个被比较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3)可比性。可比性是指被比较的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其些本质上而不是表面上的共性。为了保证可比性,必须注意概念的统一。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比较研究就可以开展了。但具体运用应注意如下几点。

5.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篇五

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与其特点

近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的一个热点。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5月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全日制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小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新教材采用的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语篇进行口语交际,开展语言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为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研究性学习与英语课堂教学

从知识类型的层面,英语课堂需要研究性学习。

记忆型知识英语作为外国语,它的习得离不了语言知识学习。其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形式只能是单向传递式的,即教师讲学生记,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操练来习得和掌握。用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接受学习”。

操作型技能语言的掌握还要学习者大量的实践练习。单纯的机械记忆显然不适应语言学习的特点和需要。教师讲授应该结合学生的提问、讨论、练习和应用等各种形式。这时,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并掌握学习内容。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的主体作用显著地增加了,这就形成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6.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 篇六

渠村乡中心校

李珂倩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县正在实施四步探究,对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探寻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学要领悟改革的真谛,顺应时代的步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课题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本课题尝试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以学生身边的知识教学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交流、讨论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教学以学生为本,逐步地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多样的学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索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质。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合群、合作、竞争、交往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二)对小学数学小组自主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贵在教师组织、引导得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竞赛、大胆创新等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1、构建空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课前安排这样的情境: 电脑演示“小鸡吃食”的动画故事情节(有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了左盘4只,右盘6只),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个画面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想象和猜测的欲望。他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一共有几只小鸡吃食?(6十4=10)(2)左盘吃食的小鸡比右盘少几只?(6-4=2)(3)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左盘4只,右盘有几只?(10-4=6)

其中,提出第1、2、3个问题的学生人数依次递减,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提出其它问题,共提问题6个,有两个错误。教师顺水推舟引入新课。这个情境问题的创设不仅包含了与数学知识内容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背景。它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反映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这样一个道理,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重组教材,构建探索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案例:教学“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10的组成。让学生拿出10个图片要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种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谁的分法多,谁的分法好,教师在关键时加以点拨。“分法这么多,谁有办法既能把这些分法都找出来,又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最佳途径、方法,得出按一定顺序分的好办法,得出这样几组:(7,3)(6,4)(5,5)(1,9)

(9,1)(8,2)

(2,8)(3,7)(4,6)再引导学生讨论最佳记忆方法,即寻找规律,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呢?”学生带着问题投入观察、比较之中,最后归纳、概括得出了其中的规律:(1)前4组上下两行两数相同,只是变换了位置,因此只记其中一组就可以了。(2)还有一个规律是,第一个数9、8、7、6、5……依次减1,第二个数是1、2、3、4、5……依次加1,也就是渗透了“数列”的知识。同学们经历了亲身体验和感知,获得了感性经验,从而实现了认识知识的内化过程,促成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分一分、写一写、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一系列活动,自觉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引导健康的竞争,激发雄心壮志,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智慧星”、“评选火箭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4、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从小学教学开始抓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需要营造创新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大胆放手,展开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研究方法

⑴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⑶组织我校教师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良好措施,实施验证。

⑷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每月、每学期开一次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⑸充分发挥连片教研的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经反复实践、总结、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 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每个年级(一至五年级)

六、实验的管理

(1)学期初,我校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2)要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

(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利用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中心校也要经常性地进行连片教研互评活动。

(5)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七、课题实验员:李珂倩 成员:牛少娥

杨素巧 宋改

八、预期成果

1、建构“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探索“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7.铁路钢架桥主要研究方法分析 篇七

桥梁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分支, 它除了桥梁的一般共性外, 还具有以下重要特性:

(1) 器材的制式成套性。

(2) 对桥及线路条件的良好适应性。

(3) 拼装架设的快速性。

(4) 单元及整体结构的轻便性。

(5) 便于普通车辆装运的良好机动性。

(6) 同类构件之间的可互换性。

(7) 可随时反复装拆使用的临时性。

从下述例子可以领略到一种性能优越的桥梁在军事和国民经济领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和所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世界著名的贝雷梁是英军在二战早期所研制、为当时盟军所装备的主要制式桥梁器材, 无论在二战期间也桥梁抢修或是战后交通运输的恢复, 都在各国得到了广泛使用, 后来几乎遍布全世界。这种钢桥共生产了55万t, 可连续架设桥梁的总长度在1000km以上, 这似乎难以令人置信。而在我国, 用贝雷梁修建的临时性便桥至今仍几乎到处可见。在世界桥梁史上, 贝雷梁的显赫功名到如今仍无任何一种桥梁能与之相提并论。

2 国内、外桥梁的现状与发展概况

目前, 国外对于桥梁 (舍军用桥梁) 除在设计理论、设计技术、结构构造、生产工艺和架设方法等方面在不断进行研究外, 还包括聚合物在内的轻而坚固的新材料 (如轻质合金、橡胶类支座等) 的研制;以及研究如何减小梁的自重与承载力的比值、减少结构类型和构件种类及数量、减少运输车次和拼架作业人员。对于军用桥梁还要研究如何降低敌人对构筑物和我方人员的注意力等。但从总体上讲, 当前国际上桥梁的发展趋势是:在继续突出桥梁器材的适应性、快速性和机动性的前提下, 努力向系列化和多用途化方向发展。其系列化, 可以从战术和技术两方面来区分。从战术方面, 桥梁系列通常包括冲击桥 (坦克桥) 、固定式桥 (拆装式钢拼) 和浮桥 (舟桥) ;从技术方面, 桥梁系列则包括大跨度桥梁、中跨度桥梁和小跨度桥梁。多用途化, 主要是指对同一套桥梁器材, 既可用于战时抢修, 又可用于平时抢险号既可用于铁路, 又可用于公路;既可用作固定式桥, 又可用作浮桥;既可用作梁部结构, 又可用作桥墩结构等。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有德国、瑞士和英国。德国联邦国防军正在陆续研制一种90年代的桥梁渡河系统, 而德国克虏伯公司和曼公司早就有研制“军用桥梁族”的雄伟规划。该公司继D型梁、SE梁和SKB梁等桥梁器材之后, 又于1977年开始了SS-80重型公路桥梁的研制。瑞士国防军于1983年2月即开始了“90年代桥梁系统”的研制计划, 代号为“BS90”。英国原生产贝雷梁的两大老牌公司 (即Thos·Storey公司、Mabey o J0hns公司) , 以及后起的Fairey公司, 更是马不停蹄, 先后研制了AP梁、All梁、MC梁和MGB梁等桥梁系统;并于1986年研制了一种具有三种不同高度节格 (Panel) 单元的新桁梁体系。这种不同高度节格的形式与贝雷梁节格相似, 但它们可以相互拼接而成变高度椅架而达到整孔街梁重量最轻的目的。

国内自60年代研制出“装配式公路钢桥” (实为贝雷梁仿造) 和“六四式铁路军用梁”、“六七式铁路舟桥”等桥梁抢修器材之后, 对于中、小跨度桥梁器材的研制, 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尽管这期间工程兵部队作了极大努力, 依照英国MGB梁 (中型椅梁桥) 的式样, 于1988年研制成功了一种重型公路椅梁桥 (以高强钢14Mn Mo Nb B代替了原铝铸镜含金MVEE) 。但由于走的是前者仿制贝雷梁的老路, 就难于有重大突破。对于大跨度的桥梁抢修器材, 则可以“八七型铁路应急抢修钢梁”的研制成功, 来标志我国铁路桥梁的抢修技术有了可喜进步。此外, 自60年代的“六五式铁路军用桥墩”之后, 又于80年代研制成功了“八三式铁路轻型军用桥墩”;目前正在进行铁路高桥墩抢修器材的研制。由上述情况又可看出, 我国铁路桥梁抢修器材的研制存在的缺点是, 梁、墩结构各自强立研制, 梁、墩器材不能通用。如此, 自然会造成诸多不便。这种不合理的做法应予以改变。

3 研制我国新型铁路应急钢桥的必要性及主攻方向

我国现有铁路桥梁总计三万多座, 总长近2000延公里。仅就根据文献记载之“中国铁路特大桥染表 (0896~1982) ”统计, 共有172座铁路特大桥, 总计5324孔, 其中在16~40m跨度范围内的计4946孔, 占总数的93%;而桥墩高度超过40m者不到5%, 超过30m者不到12%。根据数理统计理论可以推断, 在全国三万多座铁路桥梁中.跨度16~40 m及墩高30m以下的桥梁数量当不小于90%。因而, 它们遭受自然灾害破坏的发生概率最大, 商且灾害的覆盖面和绝对数量都最大。所以, 研制和发展铁路桥梁应急抢修器材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应是中等跨度桥梁。这并不排除对大江大河应急渡河器材的研究, 例如挺大浮桥及轮渡等。另一方面, 正如此前所述, 我国在60年代前后研制发展的一些适用于中等跨度铁路桥梁抢修的制式器材, 由于年代已久, 使用的时间已长, 性能已经落后, 且大量频繁地当作工程施工器材使用, 从总体上讲, 难以与我国地域广阔、中等跨度桥梁建筑占绝大多数的分布格局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也远落后于当前国际发展水平。显然, 我国中等跨度铁路桥梁应急抢修制式器材的升级换代工作已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了。

4 我国新型铁路钢桥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为了研究并提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等跨度桥果应急抢修器材方案和其适宜的战术技术参数, 作为下一步开展研制实际器材的基础, 应充分了解国外应急抢修钢桥器材的最新发展动态, 研究其既有产品的性能、技术特征及拼组架设方法与配套设备等, 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要对我国桥梁器材的研制、既有产品情况及其使用情况的现状作一充分调查分析研究, 以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应加以继承与发扬的优点。应该对国内现有器材如拆装式椅梁、公路装配式钢桥、六四式军用梁等, 以及国外的MU梁、AP梁、新M2梁、D型梁、ZM-16粱以及贝雷梁等各方面的情况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吃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应对贝雷梁这一世界杰作进行特别的研究, 建议最好成立专门的研讨小组。其次, 还要注意对ZM-16梁的研究, 因为这一德国铁路应急抢修钢梁有着先进的速度指标, 架设1孔42m梁仅需7h。在上述基础上, 对于我国要致力发展的新产品, 才能有把握地开展下述几方面的研究: (1) 新的结构体系的研究。 (2) 新的连接构造的研究。 (3) 新的拼架方法的研究。 (4) 新的配套设备的研究。

5 新型铁路钢桥的总体构思

对于我国新型铁路钢桥的研制, 总的思路是:适应跨度为16~40m的中等跨度, 可拼组的桥墩高度为40m以下, 拟不采用空间组合式构架单元, 以利于结构变换和大幅度提高装载系数及节省运输车次。构件种类要尽可能地少, 可变换的结构形式要尽可能地多;总体结构要力求简练, 使用构件数量要尽量减少, 节点构造可考虑采用“整体节点箱”形式, 以利于提高拼组速度;要求做到梁部结构与墩身结构通用, 既可用于铁路 (为主) , 也可用于公路F拼组架设须便于人力快速作业, 配套的机械设备必须轻便灵活、功能先进。

摘要:一个国家桥梁技术水平的高低,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桥梁以及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所以, 世界上随着桥梁设计理论、设计技术的提高, 以及金属材料、焊接技术、制造工艺和机械工业的发展, 一些性能优越的新型桥梁不断涌现, 并在国际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本文阐明桥梁的特性、地位与作用, 并根据国内、外该种桥梁的现状与发展趋向, 提出丁关于研制我国新型铁路钢桥的若干意见及总体构思。

关键词:抢修器材,应急钢桥,研制,问题

参考文献

8.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 篇八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方法

所谓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掌握规律,获取知识,了解社会,应用相关知识寻求原因,解决实际问题而采用的教学模式,即为更好地指导研究性学习,具体教学中以问题、自主和探究为主线,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由知识的输出者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回答者转变为质疑者,由听课者转变为参与者,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以教育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教育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及其历史材料,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范而采取的系统的步骤和方法。教育调查法的特点有以下几个:第一,教育调查法是一种间接地研究当前教育现状的方法,不像观察法那样直接用感官去感知现实;第二,教育调查法可以在自然的过程中收集材料,而不必像实验法那样控制实验对象;第三,教育调查法一般以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教育史实为研究对象。

二、行动研究法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把行动研究定义为“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研究的对象是正在从事的社会实践,研究的目的是处理实践中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研究过程的核心是“反思”。

在教育教学中,行动研究法主要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教师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结合自身学科教学内容,挖掘研究性学习链接点,配合教学进度,积极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行诊断、思考和探究,通过制订计划、实践、观察、反思等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以提高行动质量和效益,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学工作的优化,达到研究和行动的良性结合。行动研究法的特点有以下几个:第一,反思性。反思是行动研究的本质属性。它不再把理论与实践看作可以相互分离的孤立过程,而是以反思为中介,在行动过程中将两者统一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寻求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第二,民主化。在研究过程中所有的研究参与者都是合作伙伴关系,密切配合、平等交流和共同协作的关系。第三,开放性。行动研究所关注的是社会实践中的独特问题、独特事件,它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和调整研究方案,而不过分看重研究过程控制的严格性和研究计划的严密性,强调研究过程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三、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传播内容作客观而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的特征表现在传播内容的明显性、客观性,分析过程的系统性和分析结果的量化性上。教育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也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文献、语文课本、课堂讲授、视听教材、直观教具、学生反映、学生练习、学生考试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索规律,形成理论。

四、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種方法。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每个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的教学时间有意识、有目的地、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观察事物的敏锐力和判断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时,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对于典型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分清正确与错误、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经验一定要观点鲜明、正确,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运用此方法可以把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汇总整理,分类编辑成册,并撰写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邹尚智.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高吉魁.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相文,王松泉,韩雪屏.语文课程教学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篇九

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我们应改变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去和学生商量,商量这节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商量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态度的一项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上课开始。今天的问候语变了,“同学们,过年好”“老师,新年快乐”对联、倒福、灯笼、鲜花,都进了教室,到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其实,这只是《本命年的回想》的教学课堂。课上,主要围绕“我们这儿(南方)的春节怎么过?北方的春节是怎样的呢?现在过年和过去有什么不同?过年时你最爱干什么?你想过什么样的春节?”这几个学生最了解、最清楚、想知道、想表达的话题展开。在讲到对联时,教师一句“为我们班来副对联,怎么样?”便激起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展开讨论,在这样一个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而且要有效地促进这种变化。永远要对学生满含期待。

我们只有切实地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育才会取得成功。

二.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机会让给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新课程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应形 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七年级语文中的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教学时,由于有了《为你打开一扇门》等课文的学习积累,学生们对文学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受,内心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应着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分小组推选代表之作,自我组织,加以展现。当学生们的故事、小品、课本剧、诗朗诵……紧扣着主题“我爱文学”一一展现出来时,我们不得不为之喝彩。虽然,有些还不够完美,但其中的精彩和孩子们创造的火花是随处可见的。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同样,在七年级语文的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教学中,学生萌发了一个念头:出一本关于该书的专集,以次来呈现自己对该书的初步理解。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任务。于是,学生把小组合成了大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广泛阅读,上网查询,寻找相关内容,并发动小组同学自我创作。教师与学生一样也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讨论封面设计方案、专集栏目安排、成员分工合作等问题。当一本本手工编制,还显稚嫩的专集出炉时,相信师生间已真正达到了互动、互惠。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也学到了学生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和他们优于教师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长处。在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平时的课堂中,“谁想到了什么”“想说就说吧”“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来研究”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激活了整个课堂。学生们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伙伴合作。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课堂上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教学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为主或简单的知智统一,而是以追求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获得发展为内涵了。

三.尊重学生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从零开始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要努力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的表达真情实感。对文章的解释应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结论,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这种结论。也鼓励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结论,甚至允许暂不作结论,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探究性的问号。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寻求解答。

学生的这些独特的见解,有些很新颖,应该给予肯定。有时一些见解有偏颇,也应该给予引导。例如,学习写作单元《从生活中找“米”》。知识短文中写到:我们要做有心人,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周围的场景和举止神态。当教师在强调观察人物应从外貌、动作、语言等入手,从中抓住人物的个性。学生中有人提出:最能显示人物个性特征的,不是静态的外貌描写,而是动态的人物语言和动作,并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船长和船员那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加以说明。这一见解,十分正确,是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探究、总结出的真知灼见,教师就应给予支持和珍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面对学生这些有别于他人的观点、探究方式时,教师应多问问:“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课堂上再多一些“有不同的意见吗?”“你的想法比老师的更好!”以此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深入地思考,顺利的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发了出来。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将学生的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让语文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10.党员学习教育的主要形式 篇十

“吉林青年之声”是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的新媒体阵地之一。一年多来,共青团吉林省委积极搭建多种学习教育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利用“互联网+共青团”建设成果在全省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

寓教于乐,将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建党95周年之际,共青团吉林省委微信公众账号“吉青飞扬”推出的视频短片《伟大事业薪火相传》和动漫短片《共产主义ABC》,在吉林各高校学生群体的朋友圈中引起频频刷屏。“这种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小视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比死板的说教更易于年轻人接受。”长春大学学生高睿说。

提高思想认识,知行合一坚定理想信念。李茉是吉林省吉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干事,解答“青年之声”上的网友提问是她的工作之一。“只有自己学扎实了,才能更好地为他人解惑。”李茉所在的党支部定期邀请高校教授为全体党员开展党史党章学习活动,组织党员到长春市各社区和社工机构观摩党建工作开展情况。通过讲解与互动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增强了年轻党员的政治定力和理想信念。

重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抓好“关键少数”。吉林大学团委针对学生干部党员这一群体开展了学生干部党员专题党课系列讲座,邀请校党委书记、校内专家学者集中授课20余次,覆盖校属学生组织全体党员。“讲座提升了学生干部党员的党性修养。”吉林大学学生刘皓帆说。

在学习中升华认识,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吉林共青团将学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梨树镇八里庙村人口近3500人,青年人占三分之一以上。村党支部书记高大广告诉记者,县里和镇上定期派团干部到村里讲授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为我们指引了方向。在基层,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去做。”

11.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最重要和基础的内容是各种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学生认知能力形成、物理规律掌握的前提基础。在实际课堂学习中,由于物理概念相对枯燥、抽象,不易于记忆,所以物理核心概念的教学一直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无论是我们的讲授还是学生的学习难度都很大,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核心概念

想要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西方教育界提出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核心概念有着不同的称呼,如“关键概念”、“大概念”、“基本概念”等,至今学术界对核心概念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

1.大概念

大概念是一定范围内物体和现象的概念,是对一定范围内物体和现象的抽象化解释,用于特定观察和实验的概念则被称为小概念,如宇宙中全部物质都是微粒构成、生物体需要长时间进化才能形成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功能等,这些都属于大概念。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研究员张志中将大概念解释为能带回家的信息,是具体经验和事实都忘记之后仍然能够保持的中心概念,具有对宽广经验事实的解释力。

2.关键概念

首都师范大学讲师黄星认为,关键概念是可以展示当代科学学科图景的概念原理,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国内一些学者将核心概念和国外的 Key Concept 对应,如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刘占兰认为,学生学习科学时会在多种情境中应用相同的科学概念观点,在这些情景中将逐渐形成对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张颖之等人则认为核心概念是学科中心概念知识,包括重要的概念、原理、理论以及一些基本解释。

3.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我们希望学生记忆、理解且能够在忘记其周边信息之后仍然能够理解和应用的知识。但是张兰却指出,核心概念是某一学科的主要知识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但是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学科中心知识。

通过对以上三个概念的分析,我们认为大概念和核心概念之间存在差别,彼此之间没有绝对的从属关系,对于某一学科来讲,如万有引力这样的大概念并非学科中心概念,因此认为核心概念,是经过了检验的,位于学科和科学中心的科学概念,是具有广泛自然事物解释力的知识,是对学科内概念结构的最高抽象和概括。

二、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

学习进阶是对学生在同一主题学习的不同阶段,尤其是概念理解阶段所遵循的连贯的思维路径和学习路径的描述,可以是学生学习预期的参考,也可以是经过科学论证的研究结论,物理概念的学习进阶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更加依赖其他相关概念的学习成果,更需要借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界定核心。

1.加强物理概念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根据上一节的研究,可知物理核心概念是对客观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的抽象化描述,是对客观规律的高度总结,但是高中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无论是人生经历、生活体验的缺乏还是生理与心理不成熟,都表现为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困难,因此我们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将核心概念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精心准备,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的教学情境,提供能够为学生带来生动感性认识的学习材料,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渐加深理解,并最终上升到感性层次。

2.重视教学实验

每一个物理核心概念都是艰辛的思考和实验中得来的,如果可以帮助学生重现物理核心概念被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走上物理学家们曾经的探究之路,亲自去探索知识,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大有裨益。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形成更深刻的感性认知,便于概念的形成和对学生物理学习思路方法的纠正,学生不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物理概念,对事物的理解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如鲁科版高中新课标物理选修 1-1第三章《打开电磁学的大门》,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模拟安培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亲自做实验,首先研究电流的磁效应,让学生沿着通电导线的方向寻找磁效应,学生将不能发现电的磁效应,之后我们可以为学生讲述奥斯特灵光一现,将磁针和导线平行放置,发现磁针终于有了反应的故事,并让学生亲自体验。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们,电的磁效应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小到手机、电话、电脑,大到火车、航天器,其内部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电磁体在工作着,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从 1820 年 4 月的一天晚上,小磁针一次小小的摆动开始的。之后再告诉学生们,奥斯特的这个发现撼动了安培信奉的库伦“电磁不相干”观点,安培对电磁效应进行了无数次实验,最终发现了安培定律,可以让学生们亲自检验安培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们了解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告诉学生们,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安培的假说是正确的。

这样结合物理发展脉络的实验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学知识逐渐形成的过程,能够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加深對核心概念的认知。

3.控制知识形成过程

高中物理新课标对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物理核心概念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还应该了解物理概念的产生、发展、完善的整个过程和对概念的延伸。因此教学过程中,导入概念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保证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能够有效衔接,例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 1-1第四章《揭开电和磁关系的奥秘》这一章,我们在讲解电磁感应定律时应该带领学生回顾第三章电磁感应现象和安培定律的内容,将其和电磁感应定律相对比,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两个定律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也方便学生理解新知识。

三、结语

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教学工作要重视核心概念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给学生提供用于理解抽象核心概念的感性素材,通过基于物理核心概念形成发展过程的物理实验和概念学习过程控制,关注知识接受和形成的过程,通过建立师生之间平等、高效的交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核心概念的纵向理解,完成学习进阶。

参考文献:

[1]樊文娟.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 赤子(上中旬). 2016(19).

[2]曾昕.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 亚太教育. 2016(35).

12.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 篇十二

1 园建技术方案

1.1 施工测量

(1) 线路复测:在工程施工正式开始之后, 应第一时间派遣专业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配合监理单位以及相关设计单位办理桩交接, 并在整个工程的辖管区域内复测水平线和中线。此外, 还应该在复测进行之前、之后, 校验相关测量仪器, 保证相关数值标准的精准无误。参照相关设计图纸, 对控制点进行全面了解, 如平面控制点、水准控制点, 并进行复测。如复测所得出数据不能与定测数值相一致, 应重新复测。如定测资料存在错误, 应与设计单位进行同时复测, 从而确定最终的复测结果。当两者相互一致, 并与相关标准匹配时, 则开始对相关的设计桩进行护桩处理[1];

(2) 人员及设备:要求对整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 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测量制度;要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从而使工程能顺利进行。相关的测量团队一定要具备丰富的测量经验以及过硬的专业测量素质, 并配备高端先进的测量仪器及设备。只有满足以上条件, 才能保证测量工作能准确无误, 得出精准结果;

(3) 施工放样测量:在进行工程测量、放样的过程中, 相关的测量人员一定要做好控制桩以及护桩工作, 同时也要抓好施工水准点。在正式放样开始之前, 对图纸进行仔细阅读, 并加强与设计单位的交流与沟通, 从而深刻领会图纸的设计意图, 确保相关设计数据能够符合实际情况, 这样一来才能使得计算以及复核工作准确无误的进行。在放样过程中, 对所用桩位需要进行校核, 同时还要校核高程点, 确保整个测量操作的标准与规范, 并对相关检查标准严格执行, 进行制度化的复核, 对相关测量所用仪器需要进行定期的校检。对于各自所取得的测量结果, 可以通过书面文件的形式进行交底, 同时也可以在现场进行材料交接, 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参照相关数据进行监测, 针对错误之处进行及时纠正[2];

(4) 现场测量方法:在具体的设计中, 经常会以周边建筑位置作为标准点, 进行各种形式的定位。在这种情况下, 要求施工员在施工正式开始之前通过人工方法进行排尺定位, 从而达到放线的目的[3]。

1.2 土方工程

(1) 场地清理:在工程辖管区域内, 凡是对工程施工起到干扰和影响的地表、地下杂物, 都需要进行彻底清理,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工程稳定进行;

(2) 定点放线:在完成施工场地的清理工作之后, 根据设计图纸以周边建筑为参照物, 通过对各个建筑中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来确定最终的施工范围以及填土标高值, 并通过专业测量仪器进行施工现场的定点放线。这一环节十分关键, 只有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无误, 才能够将设计图纸中的真实意图充分准确的表达出来;

(3) 土方施工:在这一环节中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土方的存放、倒运以及回填。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对工程场地条件、周边土方运输条件进行充分考虑, 根据实际情况来计划最合理的施工方式, 充分地将人工与机械施工结合使用:如果工程规模以及工作量较大时, 宜多采用机械施工;如果工程规模适中, 施工场地相对零散, 不能有效采用机械施工时, 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人力施工的优势, 使两种施工形式结合使用, 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2 园建施工方法

2.1 地面铺装施工

这一环节的施工包括几个方面:

(1) 素土夯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振动夯实机来实现, 根据需要控制夯窝之间的具体距离, 对每一个夯位都进行单独打夯, 并在这一过程中控制好夯位密实度;

(2) 水泥石粉渣垫层:控制好石粉渣颗粒, 使其能够达到标准及配的粒径标准, 对用量进行科学计算, 在全部备齐之后进行浸水处理, 保证整体含水量。然后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水泥搅拌, 经过专业化翻搅之后, 进行摊铺处理, 并保证其密实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摊铺完成后按规范进行养护处理, 保证石粉表面含水量[4];

(3) 基层处理:在对基层进行施工时, 施工人员必须要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以周边水平线为参照进行地面找平, 并控制好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基层浇筑完成之后, 要对表面进行全面的处理, 从而来将一些浮灰以及杂物等清理干净;同事也要对基层进行湿润处理;

(4) 弹线:以板块的具体划分为基础, 进行挂线找中, 并在铺装区域中找到中点, 同时进行拉十字线, 以水平基准线为标准, 将水泥砂浆结合层具体标出来, 弹出相关流水坡度线;

(5) 试拼:以规矩线为基础, 对装修区进行统筹规划, 合理按照图案、纹理以及色彩进行板块划分, 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试拼, 符合标准要求后进行具体的编号处理, 保证板块之间的缝隙不超过标准要求。相同区域中的板块应在色彩或纹理上相似或相同。接下来按照设计方案将板块进行排版处理, 并对板块之间存在的缝隙进行仔细检查, 做好管线、洞口等与板块之间的相对位置, 将找平层部位的砂浆厚度进行最终确定, 参照试拼效果, 进行下一区域的铺装[5];

(6) 铺装结合层:在水泥砂浆的选择上应将比例控制在1∶3, 通过洒水将基层润湿。利用素水泥对基层进行浆刷, 水灰比控制在1∶2, 刷的过程中在结合层进行铺装。在铺砂浆的过程中要参照水平基准线, 按照从内到外的原则进行铺装, 使得铺装的砂浆高于标准线。同时还要利用专用工具对虚砂浆部位进行拍实和赶平处理。在完成一个阶段的结合层之后进行面板安装, 这样做能够有效避免砂浆出现板结的情况。

2.2 砖砌体施工

(1) 材料要求:选择砖砌体时, 应根据设计要求, 结合相关标准规范确定砖砌体品种, 做好强度等级的确定, 同时一定要具备厂家的说明书, 以此来保证其质量符合标准。选择水泥的品种以及水泥标号时, 应参照工程的具体需要以及工程环境来进行具体的选择, 对产品进行合格证书的检查。另外, 不能够对水泥进行混合使用, 一定要使用品种以及标号相同的水泥。在砂的选择上, 杜绝使用海砂;砂颗粒大小应选用中砂, 因为其颗粒粗细程度有较强的吸附力, 能增强水泥砂浆粘结力。

(2) 操作工艺:通过实验确定砂浆配合比, 进行具体的配料称量, 控制好水泥配料的比例精度, 使其中存在的误差不超出相关标准。此外, 还要遵循边拌边用的原则进行砂浆使用, 并需要在水泥砂浆搅拌完成后3小时内全部使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要在搅拌完成后4小时之内全部使用完。

3 结语

目前, 人们对于城市园林工程的重视度逐渐提升, 而园建工程则是保证园林工程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对园建的相关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深入了解和把握, 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陆文龙.现代园林工程管理调查研究——以上海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4, 2 (03) :03-05.

[2]闫志国.西安地铁黄土地层中盾构隧道地表沉降控制理论与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北京) , 2012, 2 (03) :25-28.

[3]陈芬芳.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文献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研究史初探[J].天津大学学报, 2013, 2 (07) :25-28.

[4]张国亮.紧邻既有线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稳定与变形特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 2012, 2 (05) :20-23.

上一篇:貔貅怎么自己个人开光,貔貅怎么自己开光下一篇:圆的周长电视课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