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

2024-10-11

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共13篇)

1.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 篇一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p88— 89 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 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计算, 在教材第二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组合图形面积的 计算是这些知识的延展,也是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 一方面可以巩固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 另一方面还能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运用, 提高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 所教班级的学生数学思维及学习习惯、能力方面情况比较复杂, 分析思考 能力相对较弱, 但对于动手操作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很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这节内容是在 学生系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基础上探究组合图形 面积计算方法。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着眼于两点:一是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发现的活动中来, 交流、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活动有效。二是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数学思维、数学学习能力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用割、补等方法求组合图 形的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 发展观察 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及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

4、通过简单图形拼组成美丽图案,让学生体会到几何带给大家的数学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

2、学生通过参与探索活动,思维得到拓展,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掌握了多种解题策 略。

3、通过小组探索研究,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难点:如何把组合图形用割补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正确选择计算方法并解答。

教学过程:

一、展示引入,建立概念

1、观察动画 分析引入

教师用学过的图形拼成一些图形,让学生说说像什么,并说出由哪些学过的图形拼成 的。

1、说说这几个图形的特点,从而得出组合图形的概念。

2、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师: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基本图形吗?谁还记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随着 学生回答 , 课件显示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生活中的组 合图形的图片,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组合图形产生感性认识 , 难 后复习铺垫。

二、引导探究,建立模型(一基本练习突破重点

1、出示以下几个图形让学生说由几个基本图形组成的, 从而得出可以用切割法分成学过 的图形。

2、下面各个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学生自己操作并交流

师:以上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可以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 , 或补上一块成为基本图形。(二自主探索 计算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特别精彩 , 想法也非常巧妙 , 现在智慧老人他家里要装修 , 计划在客 厅铺地板„(课件显示

1、出示计算客厅面积问题:

智慧老人准备给客厅铺上地板, 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 , 再实际算一算, 并 与同学交流。

师:你估计智慧老人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学生估计教师板书 师:这个客厅的平面图形我们学过吗?怎么才知道买多大面积的地板。

生:老师,这就是组合图形,只要把它的面积求出来,就知道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了。师:说得对极了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

师:那么怎样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已学过的图形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2、学生独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师:谁能来介绍你们是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

3、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小结并展示在黑板上。

4、让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教师归纳得出两种方法即“分割法”和 “添补法”等计 算方法。

“分割法”即将上述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添补法”即将原图形补上一块成基本图形。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

6、教师小结两种解法的注意事项

对于“分割法”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 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对于 “添补法”在添补过程中 要考虑为什么要补上一块?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 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培养了能力。这时,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

空间和时间,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开拓思维, 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 实现方法的最优化。通过学生的试做、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释应用,提高成效 89面练一练第1、3题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与教师或同学们商讨吗?

五、课后作业: 89面练一练2、4和 5题

六、教学反思

1、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基本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之后,再进一步研究组合图形面积问 题, 所以应在学生熟练掌握求基本图形面积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发现组合图形实际是由基本图 形拼组成的;让学生感到组合图形并不陌生, 它的面积实际是组成组合图形的几个基本图形的 面积的和,学生就很容易掌握用分割这种方法来求面积。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学生能根据自己以往解决图形问题的经验很快想到利用分割的方 法算出各部分的面积, 再加起来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但对于添补图形这种方法并不是每个学 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以要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尽可能想出更多的不同的方法,开 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交流讨论时,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可能对于其他同学的方法不够理解。以后要注意培 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样才能发现、借鉴别人的好的方法。

4、以后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的特点,根据图形的特点再思考解题策略, 进行合理分割或添补,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面积;避免采用分割后无法计算出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工作表

2.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 篇二

1.让学生剪出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

让学生试一试拿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拼成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2.拿四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可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拼的图形多,把拼成的图形逐一展示。

师:现在,请从整体上来看,以上几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讨论后得出:这几个图形的形状不同,但这些图形通过旋转、平移等方法可以互相转化。 (多媒体动态演示转化过程)

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把图 (1) 转化成图 (2) ,图 (4) 转化成图 (5) ……

师:在转化的过程中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无论图形怎样变化,它们的面积大小是不变的。

师:对!一个图形,可以用折、割、移、补等方法改变它的形状,但它的面积大小是不变的。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来计算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

片段二:计算面积

计算左图的面积 (单位:厘米) 。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操作探究,然后学生口述,教师操作电脑逐一演示。

生A:分割成四个直角三角形,先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再求总面积,算式是:6×3÷2×4=36。

生B:移动四个三角形,使之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面积,算式是6×2×3=36。

生C:原图形由四个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组成,可以用这几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两个长方形,所求图形的面积就是6×3×2=36。

……

反思

一、尊重学生,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得到了满足,并体验到了发现数学知识的乐趣,同时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真正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新理念。

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策略”是选择和使用解题方法的思想指导,以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本课注重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如,1.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式;2数形结合的方法,解题有困难时用示意图帮助思考;3.逆向思考的方法,直接解题有困难就间接思考;正面解题有困难就从它的反面去思考;顺向解题有困难就逆向而思考;4.“退”的策略,将复杂问题“退”到具体简单的事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然后找出解题模型;5.大胆猜想,认真检验。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

计算机技术可以形象地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本案例“等积变形”等演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探求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升华。

在猜想中萌发创新。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探索活动,常常是人们在已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想象、直觉、灵感等多种思维形式,推出猜想,最后通过实验予以验证。“边长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没有别的办法?请展开合理的想象,说出你的办法。”通过这种思维“路标”的指示,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

3.《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具体的图形有效地选择“分割”或“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同学们,最近老师买了一套新房,这是新房的平面图。出示课件(新房的平面图)

2.你能从这张平面图中看出它是由哪些简单的图形组成的吗?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

随着学生的汇报师点击平面图中相应的图形,相应的图形随之闪动。

师:那么除了这些基本图形以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基本图形呢?(平行四边形)

揭题:像这样,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组合图形”。

(板书“组合图形”)

师:那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还记得吗?你觉得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比较容易出错,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的?(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师及时板书面积公式)

师:那么像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又该怎么求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在原有“组合图形”的后面增加“面积”)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学习新课知识做好铺垫,从生活中的事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二、探索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布置阳台:

1.老师准备给新房装修,这套新房我最喜欢的就是“阳台”了,那么我们就从阳台开始设计吧!(点击阳台,适当放大)阳台的形状是这样的。

2.我准备在阳台上铺上地砖,请你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平方米需要铺地砖?

(生估计,说方法)

3.实际铺地砖的时候,如果像这样估计,买多了要浪费或要退还,买少了还要去买,比较麻烦,那么怎么办呢?谁有好的建议?

生:算准了再去买,就好了……

4.但是这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求?我们学过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没有?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自己动手试一试吧!(生独立完成,师巡回指导:已经完成的同学可以想一想,还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实在想不出来的同学,可以请教旁边已经完成的同学。)

5.反馈,展示交流。

生1: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教师用课件演示:三角形和长方形分别闪动。)先分别算出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再相加。

师板演:40×22+22×10÷2=880+110

=990(平方分米)

生2:这个组合图形还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40+40+10)×(22÷2)÷2×2=990(平方分米)

6.你瞧!我们想到了,这么多种解决的方法,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得出:①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相加的方法叫做“分割法”(板书)。②先把组合图形添补完整,求出总面积再减去添补上的面积的方法叫做“添补法”(板书)。

7.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8.总结: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们尽可能将组合图形分割成数量最少的简单图形。而且分割出的图形能够利用已知条件求出面积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说适合题目本身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充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最简便的方法,实现方法优化。)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布置客厅。布置好阳台,再让我们来看看客厅,(点击客厅,适当放大)其实客厅的布置也是很重要的,你想,客人一进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客厅了,所以我想把客厅布置的美观大方一点。

我想在客厅的四个角上用淡黄色的瓷砖贴出一个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点击演示)其余部分贴上淡粉色的瓷砖。请你们帮忙算一算,贴淡粉色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完成后组织交流。重点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布置餐厅。布置好客厅,再让我们去看看餐厅,(点击餐厅,适当放大)

我准备在餐厅铺上防滑地砖,一共需要多少平方分米?如果每块地砖的面积为9平方分米,那么贴完这个餐厅至少需要几块地砖?

(在这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单位的转化)

3.布置卧室。最后再让我们来到卧室,这套房子里有两个卧室,(点击卧室,适当放大)我想给卧室铺上实木地板,每平方米实木地板需要300元,购买实木地板一共需要多少钱?

4.小结:非常高兴在这节课中能和你们一起享受布置新房的快乐,感谢同学们今天帮了我这么多的忙,都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相信这节课我们同学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一定还别的收获。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四、反思总结、提炼策略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收获了些什么?

你知道如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吗?

4.神奇的图形组合.doc教案 篇四

月亮班(徐秋燕)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并知道半圆形和圆形的关系。

2.尝试用圆和半圆拼图,并尝试用记录法记录自己的拼图。活动准备:

大大小小的圆

剪刀

画纸

记录表

拼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变变魔术的形式引入圆和半圆.二、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两个半圆和在一起是一个圆,把一个圆对半分开是两个半圆。

三、幼儿自己操作,把圆变成半圆

四、拼图活动。

出示用半圆形和圆形拼成的图片,引导幼儿利用大小、颜色各不同的圆形和半圆形拼出好看的东西。拼完后用记录表记录下来我一共用了多少个圆多少个半圆,并和傍边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

5.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掌握将组合图形通过分割和添补的方法探讨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掌握将组合图形通过分割和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正确运用分割法和添补法的策略,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七巧板、每小组一张例题一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图形

1、课件激趣:猜一猜,这个盒子里到底藏了哪些平面图形?(课件演示图形从盒子里跑出来)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学生动手拼一拼: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一分钟竞赛,在一分钟内拼出有趣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这些图形和基本图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揭示组合图形的概念:基本图形拼成的图形叫组合图形。

4、生活中哪里还有组合图形?(学生说;课件展示。)

5、认识了组合图形,那么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呢?(周长、面积……)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面积)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由图1引出例1.(课件出示)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认真观察图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说。(2)汇报交流。(结合课件演示)

① 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算式:5×5+5×2÷2 ② 把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算式:(5+5+2)×(5÷2)÷2×2(3)你认为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

师: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有多种方法,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通过学习,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生自由发言,形成初步认识:可以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相加。(板书:分割法)

(5)任意选择黑板上的一个组合图形说计算方法。(5)你对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有了什么新认识?

小结:根据不同的组合图形,除了用分割法求面积外,还可以先把组合图形添补完整,求出总面积再减去添补上的面积,或用割补法求面积。(板书:添补法、割补法)

三、情景出示,体验探索

1、课件出示情境:小华家新买了住房,(客厅平面图如下)。大家能帮小华计算一下客厅面积是多少?

3、面积如何求?小组一起研究,在老师发的平面图纸上试一试,寻找计算办法(小组内研究)

4、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的计算办法,让小组代表讲解本组解决思路和办法。

5、小结前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分割法)

第四种方法:添补法

第五种方法:割补法

三、解决问题,强化应用

1、请大家运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大队辅导员解决一个问题:中队旗到底有多大?

2.(课件)做一面这样的中队旗要用多少红布呢?(1)独立思考(2)汇报交流。①分成两个梯形。

②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③用长方形面积减一个三角形面积。④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3)提供数据,并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4)比较评价。

四、全课小结,梳理知识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习了那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要根据图形本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分割法或添补法)。

五、趣味练习,拓展视野

把自己拼出的图形,测量出有关数据,计算出面积。

组合图形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突出了转化思想,能够结合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加强了数学的乐趣。

一、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辨一辨,认识组合图形的特点。

学生用七巧板动手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本事这个类似游戏的活动就充满了挑战和趣味,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学生把不同的基本图形拼在一起,就是经历了组合图形形成的过程,对于组合图形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把组合图形分割成不同的基本图形打好了基础。在认识了组合图形后,又以游戏的形式做“练眼力”一题,让学生把七巧板拼好的作品分成不同的基本图形,这是为新课情境的解决办法做提示,也是为抽象的数学图形的分割做好基础。

二、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在同伴的合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

教师设置情境,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帮助小华计算客厅的面积。每个小组都可以在平面图上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然后选出不同的做法展示全班展示,让小组代表解释本组的思路和方法。当时黑板上展出的学生的做法共有六种,经过学生的讲解分析和判断,大家一致拿掉了非常复杂的两种分割方法,并阐明了理由。这个过程很好地把“分割法”和“添补法”进行了展示,并且在不好的展示范例中发现了分割越简单越好计算为上策,以及不论采取什么方法,只要能找到相关数据才是对的办法的结论。这些教学中的重难点都不是老师传授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计算、体验和对比得到的,是学生自己经历了学习的过程,效果较好。

三、课堂练习紧扣生活实际,并注重教学难点的进一步实践。

随后出现的课堂练习,均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来。首先队旗的面积计算,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引起他们的计算热情。同时中队旗这个组合图形可以用分割法或者添补法转化成不同的基本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组合图形计算的多样性。接着计算的零件的面积,则是学生体会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练习的第三题则设置了哪个公司的报价划算的情境,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其后跟着的两道练习,都是不断加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注重学生的实际问题的解答能力。

6.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 篇六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隐性目标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重点:通过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难点: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准备:课件、彩色笔、尺子等;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板书课题。

学生欣赏。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巡视辅导。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7.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让学生知道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5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图形直观感知和认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为5年级的学生,应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中去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手段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而运用转化思想解决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3.增强探索数学的自觉性与创新意识,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学过图形来求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咱们5年5班的同学共同上一节数学课,此时我的心情很愉快,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也很高兴。)上课之前,咱们相互认识一下怎么样?(好!)我姓杜,叫杜良胤,你们可以叫我——(杜老师)。来时都说我们5年5班的同学非常聪明,掌握知识非常扎实,那么杜老师上课之前先来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师: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生:底乘高除以2。

师:梯形的面积等于——

生:(上底+下底)乘高除以2。

师:看来大家真是名不虚传,老师真是很佩服你们。屏幕上说数学课即将开始!那我们可以开始吗?真的可以吗?好,上课!

1.欣赏图案。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我们班同学就利用这些图形,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请大家欣赏一下。看来,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拼组而成的。

(学生随机说出图案的名字。)

2.考眼力。

师: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猜一猜下面的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

师:我们看,这个小帆船是由……

生1: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组成的。

师:这个扳子是由…………

生2: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的确,它们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成的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组合图形的概念,即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拼组成的。】

师: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呢?

生1:窗户上有组合图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还有谁想说?

生2:飞机模型上有组合图形。

师:你是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找一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1.初步尝试分解组合图形

师:同学们找得不错,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大家看(自然地让学生说名称),现在这些实物的表面变成了我们刚刚认识过的(组合图形),你想研究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

生:我想研究面积。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面积。)

师:要想求出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我们没有一个现成的公式直接计算,怎么办呢?

生:可以分成学过的图形。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是想把这些组合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进而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是这样吗?看,第一个图形你想怎么转化计算呢?(指示牌。)

生: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加上三角形的面积。

师:老师就借助辅助线的方式,呈现给大家,通常辅助线用虚线的方式来表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图形(火箭)。

生: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加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渗透转化的思想,使学生明确解决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即转化成我们认识的简单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板书:转化),很快找到了计算这些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在转化时,用到辅助线帮助我们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几个简单的图形。那么,现在老师有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请同学们先借助辅助线分一分,在利用数据算一算。你愿意尝试吗?

方法一

方法二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能够把一个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并能计算出他们的面积,谁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

生:分割法。

师:真了不起!你和数学家的想法是一样的。(板书:分割法)我们花园小学正在举行长跑活动,每班都有一面象征自己班级的班旗,你能帮老师算一算做这面班旗需要多少布吗?请看,这是设计草图。请同学们借助学习导航,独立算一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们的想法。谁能读一读学习导航中的内容?

学习导航:①画一画:这个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拼成的?

②找一找:寻找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条件。

③算一算:独立尝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指名板演,反馈3种方法

师:第一种方法,你来说说。

生1:我把这个队旗分成两个梯形,我发现这两个梯形的面积是相等的,我的算式是……

生2:我是把这个队旗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我的算式是……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是借助分割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两种方法不一样,如果是你,你选择哪种分割的方法,为什么?

生:我选择第一种方法。因为第一种方法分割图形的部分少,好算。

师小结:是的,分割的图形越少计算起来越简便。看来在分割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到哪种方法是最优化的。好,请下一名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是把这个队旗看成一个大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我的算式……

师:你的想法真有新意,没有进行分割,反而添补上了一部分,你愿意给你的想法起个名字吗?

生:添补法。(板书:添补法。)

师:大家同意吗?好,我们来看,这是刚才一位同学的想法,可他做着做着,做不下去了,谁能帮助他分析分析原因?

生:条件不够,不能求出梯形的上底是多少。

师:是呀,同学们。就我们目前的知识,还不能用分割法解决这道题。任意的分割或添补都可以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吗?(不是?)所以还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解。同学们真的是很出色,通过分割和添补的方法,把组合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几个图形来求面积,转化的思想是我们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学得这么出色,就让我们一同进入数学王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发现不是任意分割组合图形都能够求出面积的,而是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割。】

三、利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新丰小学有一块菜地,形状如下图。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一组选择题,请同学们用手势来告诉老师你的选项。

(1)一个指示牌的形状是一个组合图形,如图,指示牌的面积是( )

(2)右图是一块正方形空心地砖,它实际占地面积是( )

师:看来刚才的选择题没有难倒大家,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挑战性的题目,有信心完成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用多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四、回顾与拓展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探究出了这么多解决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奖励大家看一看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刘徽应用什么原理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好吗?(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课后引出刘徽出入相补原理解决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性。】

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体体现以下3点:

1.借助经验,理解概念。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展示课前学生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以突出组合图形。这样做不但学生们热情非常高涨、学习气氛也很浓厚。同时,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组合图形产生感性认识,更为下一步探究组合图形的面积做好铺垫。

2.回顾旧知,渗透转化。

在课前交流时,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巩固旧知识。而后,出示了两个组合图形,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组而成的,充分地让学生感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要把其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简单的平面图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数学文化,拓展思维。

数学离不开文化的大背景,课后出示了数学小史,即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运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愉悦。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花园小学)

8.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 篇八

设计意图:

《图形的分割与组合》是山大版第六主题的一节活动。幼儿对一些基本图形巳有了初步认识。如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本节活动结合幼儿对基本图形的了解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并且将一种图形正方形进行分割,然后再将分割后的多块图形进行组合,萌发幼儿对图形的分割与组合的好奇心,并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内容突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能将一种图形通过不同方式分割并组合成其他图形,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二是了解图形变化前后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活动目标:

1、萌发对图形分割与组合的好奇心及科学探究精神。

2、能将一种图形通过不同方式分割并拼成其它图形,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了解图形变化前后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将一种图形通过不同方式分割,并组合成图案。

活动难点:不受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认识面积守恒。

活动准备:

1、四幅用图形拼成的图例:牛、金鱼、兔子、狐狸。

2、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纸每人数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四种动物图片,引起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教师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只小动物,你们看是什么小动物?小动物里面藏着哪些图形呀?

1、引导幼儿观察,并讲出有哪些图形?

2、教师小结:是的,这些动物里面有许多三角形和正方形。

(二)让幼儿初次操作将这些图案中分开的图形进行组合。

1、教师拿出四张大的正方形纸,让幼儿逐个与这四只小动物比较谁大谁小?幼儿做出猜想。

2、让幼儿将图案中的图形进行组合。教师引导四组幼儿说出:这些小图形和下面的大正方形重叠了,原来它们一样大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分开后的图形合起来和原来的大正方形一样大。

3、教师小结: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多种图形,分开后的图形合起来还是和原来的正方形一样大。

(三)教师用正方形纸折折叠叠,通过折叠幼儿感知一个正方形分成了许多图形。

1、教师出示正方形的纸,以游戏“变魔术”感知图形的变化。

2、教师将同样大小、不同顔色的正方形纸自由折叠,然后看看正方形纸折叠后取开,分成了哪些图形?折了多少个?老师是怎么折的?

幼儿回答是用了对边折、对角折、向中心线折。

(四)幼儿剪剪,拼拼,感知图形分后前后一样大。

引导幼儿将正方形沿折痕剪开,再组合成正方形。然后再说出分开后的图形合起来还是原来的图形。

(五)幼儿将剪下的多个图形再变成各种喜欢的图案。

1、幼儿自由拼搭,自我创造。

2、教师用相机拍下幼儿的作品,投放在电视中,让幼儿欣赏,教师进行讲评。)

3、幼儿用语言描述:我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四个小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组合成了什么?(教师拍成照片投放在电视中供幼儿欣赏。

延伸活动:

教师出示长方形、圆形、梯形等图形,提示幼儿它们是否可以分割与组合?引导幼儿在活动区再进行操作。

教学反思:

1、思路清晰,节奏紧凑,环环相扣。

2、幼儿学习积极性高,有探索的精神,师幼互动好。

3、围绕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习,活动中运用了操作法、比较法、讲解示范法、发现法。

最大的亮点:

体现在教师多次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进行学习,让幼儿在动手摆弄操作材料的活动中获得最直接的数学经验,这是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

活动中的不足:

让幼儿在尝试正方形分割时,方法还不够多样性,重新组合新图案时,引导幼儿图案内容可再丰富些。

9.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 篇九

(一)P75-76

主备教师:龚玉兰使用教师:

一、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四、教具准备:一些基本图形学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猜一猜:

让学生猜测老师准备的信封里是什么平面图形,再让学生从

信封中一一摸出来。(以前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

形、三角形、梯形)

何表示?(多媒体出示图形)

(二)自主探索新知

1、谈话式进入例题的自主探索学习

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用多媒体出示)

确计算出这个客厅的面积呢?2、说一说:以上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用字母公式如 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

2、学生估计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随后老师抛出问题:如何准

3、学生独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分割法”和“添补法”(将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用多媒体显示)

“分割法”即将上述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

4、讨论“分割法”

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

5、讨论“添补法” A、为什么要补上一块? 法)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后问题

可以采取学生独立解决与合作交流的形式

2、注意:练一练第一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练习。A、可以任意分割

B、分割为最少的学过的图形 割后的面积。

3、第3题注意: A、油漆一面需要多少钱?

B、要把单位“平方分米”转化为“平方米”。(四)课堂总结

地方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课后反思:

A、对于“分割法”需要与学生讨论其合理性,B、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

B、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让学生都理解这一算

C、可以适当添上相关条件分割,要求分割的合理,能计算分

10.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加深对泡棉形状的认知和组合,初步感知表格式记录的形式。

2、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图形拼摆与组合,以此促进幼儿对形状的思维建构能力。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情景挂图一份。

2、教师用示范统计表三份。

3、图形拼摆轮廓图小房子、花园、学具泡棉人手一份。

4、出示图形的粘贴纸条三张。

【活动过程】

1、以三只小猪的故事为背景,运用表格纪录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对泡棉形状和组合的认知。

2、指定泡棉拼摆指定图形。

(1)利用平行四边形和小三角形和大三角形拼摆小房子轮廓图。

(2)利用指定的三组图形拼摆花园轮廓图。(根据孩子拼摆情况可适当降低或加大难度)

注:及时地出示粘贴条来提醒孩子利用的是那些形状的泡棉来拼摆。

3、活动延伸:(快思 )创意拼摆——鱼形、树形、船形。

(注:不规定泡棉快的形状,不限制最后图画的形状)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三只小猪的故事为背景,以三只小猪盖房子,换房子为线索,加深对泡棉形状的认知和组合,初步感知表格式的记录方式。引导幼儿进行了简单的图形拼摆与组合。在此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特别积极,感兴趣。只是在题量的安排上有点多,导致孩子们有点累。应减少几个习题。保证孩子们的兴趣。

11.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 篇十一

1.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价值。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难点:感受数学中的美。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图形的运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生活中有很多利用图形变换设计出的美丽图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用平移和旋转变换得到美丽的图案。(板书课题)【新知探究】 1.教学例4(1)课件出示例4方格图及题目: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标出序号,同时说明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2)引导学生认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仔细观察方格表中每块板的形状,看能得到什么信息。要把方格纸上标序号的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填到鱼图中去,就要观察每块板在方格纸上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

(3)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的七巧板实际移一移、转一转,再交流并汇报,教师归纳:

方法一:鱼图只有一个旋转轮廓线,要先找出每块板平移或旋转后的位置,再说出每块板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

方法二:可以直接在鱼图上画出与七巧板相同的七块,这样更容易看出每块板的变化情况。

师:同学们真聪明,请看大屏幕,你们是这样做的吗?(课件闪动演示平移或旋转成鱼图的过程)(4)教师指导学生口述每块板是怎样经过平移和旋转而得到鱼图的。2.对应练习: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巩固训练】

完成教材第88页第1~3题。【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图形的运动

12.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 篇十二

【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从许多图形中辨别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对称现象。【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瓢虫、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翻到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1、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2、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5)展示其它轴对称图形。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请把它们找出来。

2、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第二课时平移与旋转

【教学内容】课本第30、31页例

2、例3。练习七第4-7题。【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辨认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辨认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辨认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教学难点】能辨认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出示“儿童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分别出示儿童乐园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观光梯、缆车、推拉门、摩天轮、旋转飞船、飞机的螺旋桨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分类方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引导学生将6个画面分成2类: 第一类:观光梯、缆车、推拉门;

第二类:摩天轮、旋转飞船、飞机的螺旋桨。

二、教学例2

1、像观光梯、缆车、推拉门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

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

2、刚才看到的游乐项目哪些是平移现象? 滑滑梯、坐小火车。

3、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学生举例,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所说物体的运动方式。

4、教材第30页: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学生分组讨论。

5、教材第30页做一做。

三、教学例3

1、像摩天轮、旋转飞船、飞机的螺旋桨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

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2、刚才看到的游乐项目哪些是旋转现象?学生回答。

3、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学生举例,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所说物体的运动方式。

4、教材第31页做一做。

四、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三种(即观光梯、缆车、推拉门)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摩天轮、旋转飞船、飞机的螺旋桨)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平移和旋转”。

五、实践体验,巩固提高

1、教材第33页红习七第4题。

①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②为什么其他的不能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2、教材第34页红习七第5题。

3、教材第34页红习七第6题。

4、教材第34页红习七第7题。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第三课时 剪一剪

【教学内容】课本第32页例4,第33页练习七第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

2、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重点】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发现连续的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彩纸数张、剪刀、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师先展示已经剪好的图形让学生观察。

每个图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吗? 为什么有的小人是并排排列的,有的是围成一圈的呢?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揭示课题:剪一剪)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4(1)你能剪出这样的图案吗?学生观察。思考。(2)你知道了什么?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2、教师出示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沿中线对折,让小人重合为半个小人。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对称图形)要剪一个小纸人,怎样剪得又快又好看?

(只要把纸对折,再在对折线边剪下半个小人,然后展开,就能剪出一个小纸人)

3、指导学生剪一个小纸人。(1)先把纸对折。

(2)再沿对折线画好半个小人(如右图)。(3)沿画好的线剪开,然后展开。

组织学生动手剪一剪,剪好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为什么只画了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纸人呢?

3、指导学生剪两个连续的小纸人。(1)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小组讨论,组员每人拿一张纸,边思考边分析,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 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2次,再画出半个小人。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2)试一试

① 先把纸对折两次。② 再沿对折线画好半个小人。③ 沿画好的线剪开,然后展开。

组织学生动手剪一剪,剪好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4、指导学生剪四个连续的小纸人。(1)怎样才能剪出四个连续的小人? 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

剪完后互相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比一比谁做的作品最好。

(2)教师结合展示的作品,用一个小纸人在剪出的作品上平移,让学生感知:每个小纸人平移一下就是下一个小纸人。(3)交流剪纸的体会

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画的时候要注意画在闭口处。(4)思考你认为剪连续的图案应注意什么? ①对折;②从闭口处画起;③连接处不能剪断。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七第3题

学生独立连一连,集体订正。(2)生活中你见到过连续的图案吗? 学生回答。(3)拓展练习

发挥想象,自主创造出作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说说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作业设计:

动手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或其它你喜欢的图案。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6页第8-14题。【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案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本单元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这些知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练习七第8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图,再根据要求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练习七第9题。生同桌之间游戏,教师巡视

(3)练习七第10题。手拼。展示自己的作品(4)练习七第11题 照样子,折一折,剪一剪。交流自己的作品。说:在折、画、剪时要注意什么?(5)练习七第12题引导学生观察。

你见过看出这个图形中是怎样移动这个小人吗? 这些都是正方形的纸剪的,你能看出是绕什么旋转的吗?

都是沿着正方形的中心旋转的,所以折的时候也要以这个点为中心。折法:以正方形的中心为标准,把正方形分成了8份。讨论:要注意什么? 以总的一条这边为主,头朝中心,手要连起来(红色箭头处要连在一起,不要剪断)。

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剪法:学生操作。展示。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练习七第13题。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答案。(2)练习七第14题。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这个单元学完了,你想说些什么? 作业设计:

13.组合图形的运动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并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自身条件,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进行面积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组合图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组合图形的多种面积计算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 条件。

难 点: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吧,在七巧板里都有哪些图形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图形来?指几名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图形,并展示。通过学生拼出的图形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板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l.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图形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教材第99页的各种图形。

这些组合图形里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同学们试着找一找。

小组合作,尝试找出情境图中的组合图形是哪些图形组成的,并交流汇报。汇报时学生可能对相同的图形有不同的组合方法,特别是对队旗的组成,在此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队旗是由两个梯形组成,或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组成,还可以看成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2.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想到:厨房里的三角架、房子的分布图、桌子等。3.引导思考: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它的什么知识? 学生可能想到研究它的周长,也可能想到研究它的面积。适时点拨: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

4.出示教材第99页例4: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思考:怎样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算一算。集体汇报,学生可能会想到两种方法:

(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先分别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

教师可将学生的分法用多媒体展示: 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5+5×2÷2 =25+5 =30(m2)(2)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教师可将学生的分法用多媒体展示: 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5+2)×(5÷2)÷2×2 =12×2.5÷2×2 2=30(m)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先让学生对组合图形分一分,说一说是如何分割的,再计算。学生可能会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有的可能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这时要让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从而选择较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

2.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本题图形是队旗,在例题里已经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这里可以让学生思考“能用几种方法计算”,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可能会想到:把队旗分成两个梯形,求两个梯形面积的和;或者把队旗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求它们的面积之和;或者用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求队旗的面积。

3.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先独立思考如何计算,再自主算一算。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让学生知道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不只是能用加法计算,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图形面积减去另一个图形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2.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把它分割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计算出简单图形的面积后再相加。

3.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不只是能用加法计算,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图形面积减去另一个图形的面积。

五、作业: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4、5、6题。【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5×5+5×2÷2(5+5+2)×(5÷2)÷2×2 =25+5 =12×2.5÷2×2 22=30(m)=30(m)教学反思:

上一篇:朋友你是幸运的散文下一篇:《我的中国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