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后感

2024-07-24

正面管教-读后感(15篇)

1.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一

《正面管教》读后感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我读了很久,其实直到现在我仍旧不能一字不落的记得术中提到的内容及案例。不是自己的记忆力大不如前,只是这本书对我更像一本工具用书而不仅仅作为参考。正面管教的方法早先也略知一二,但是否能运用的恰当或有效,关键在于,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实践的持之以恒和对原则的永不妥协。一边读书一边结合我的切身体会,融合理论知识的沉淀与实际工作当中的应用及操作变更能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得当。

不得不说的是,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些话我读了很多次,开始不能理解,反复思量得到答案,但奇怪的是,两天不再读到便又会忘记。现在想想这应该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不限于对文字本身的理解,而是教授一种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并沉淀的方法。走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之道上,难免有费解,有急躁,有些许疲惫和无奈,我知道孩子不乖不是借口,教师自身缺乏经验和引导方法才是根本,每每这些时刻我都会拿出这本书略读一二,虽说不能照搬,但总会收获策略和思想。在与孩子相处的问题上,我总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给我的记忆尤为深刻。读到这段话时,加之想起有老师分享一则案例,孩子会按照老师和家长的期望的方向发展,可见教师对孩子的重要性。而我们正在扮演着这个重要的角色,不当的行为是禁忌,而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背后的实质,如果这样很多问题不仅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还容易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要始终清楚的是在学校里我们的一言一行,小到待人接物的态度,大到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在无形中影响身边的每个小生命。想到这里都会让我诚惶诚恐,为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提醒自己如书中所讲积极乐观正视眼前的一切。可以失败但永不言弃。

与此同时,读到这里让我更深层次地认识到鼓励与赞扬,哪一个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答案是:鼓励而非赞扬。是的,无可厚非,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什么是鼓励呢?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提出的这些疑问是我紧接下来边工作边思考的课题,如何好好地运用鼓励,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并将鼓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最后想和小伙伴们分享一段话,希望对大家有一丝丝的帮助:安排特别时光、试一试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贡献来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就会有多么的美妙。

崔璨APRIL

2013-10-25

2.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二

一、过度关注型

所有的幼儿都渴求关注。如果幼儿不能用正面的方式得到老师的关注, 他就会想办法用负面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

【案例】菡菡给老师的印象是一个依赖性特别强的孩子, 总是希望老师“帮帮她”。比如:吃牛奶点心时, 她总是对老师说:“老师, 我不会插牛奶, 帮帮我吧。”或是穿衣服时对老师说:“老师, 我不会穿衣服, 帮帮我吧。”亦或是做作业不会做, 要求老师帮帮她。一开始, 老师很乐意帮这个可爱孩子的忙;时间长了, 老师发现她的请求太多了, 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于是老师找她的妈妈进行沟通。她妈妈惊讶地说:“我女儿会自己穿衣服啊, 在家里也自己喝牛奶, 这些她都会!”

【分析与对策】菡菡是典型的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 需要我们老师对其进行正面管教。这种正面管教上需要注意以下2点:

1. 参与中体会获得。

如果盯着菡菡这样的孩子出现的不断要求关注的不良行为, 老师可能会产生厌烦甚至恼怒的情绪, 但是, 如果让这个孩子转向以有用的方式得到关注, 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双赢效果。

2. 关注中找到价值。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个熟人, 他冷漠地走过, 或者热情地与你打招呼, 你的感受一定是大不相同的。幼儿也是如此, 老师对他们的态度, 决定着孩子的心态。尤其是像菡菡这样的孩子, 老师要给予特别的专注。譬如, 早晨来园时热情地与孩子打招呼, 摸摸他的头, 点赞他:“你今天看起来真精神”;户外活动时, 与他分享幼儿园里看到的美丽景色;离园时抱抱他, 轻声说“明天见”。这样将有效剂量的“甜蜜时光”注入到班内, 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二、寻求权利型

幼儿教育要以人为本, 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但是在正面管教中, 我们往往把幼儿视为被教育者, 忽视幼儿的情感需求, 忽视幼儿的正当权利的保护, 尤其是幼儿特殊心理需求的保护。

【案例】牛牛, 个性特别倔。有一次, 积木时间结束, 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将积木收起来, 其他小朋友都马上就开始收拾, 只有牛牛一个人还在玩。老师对他说:“牛牛, 快收起来吧。”他头也不回地说:“不!我还要玩一会。”命令数次无果后, 老师强行将他的积木收走, 他愤怒地跳了起来, 小脸通红, 冲过来企图从老师手里抢走积木。老师生气地命令他坐好, 他倔强地扭过头去, 嘴里嘀咕着:“就不就不!”本以为这件事告一段落,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 有小朋友跑过来向老师告状说:“牛牛将积木扔到马桶里了……”

【分析与对策】希望得到尊重, 希望自己的意愿得以实现, 这些都是幼儿的权利诉求。上面的案例中, 表面上是牛牛与老师的冲突, 其实牛牛的行为举止是其“寻求权利”的具体表现。面对这类“寻求权利”的孩子, 老师硬碰硬打压是不明智的, 最好的方式是:给他权利。

1. 变压制为协商。

幼儿也有自我做主的意识, 不喜欢成为被动压制者, 因此, 老师要确立“人本”的意识, 充分尊重幼儿。上面的案例中, 当师幼双方僵持不下时, 教师要改变压制的态度, 可以反过来通过寻求孩子的帮助来打破僵局。比如老师可以改成这样的口吻说:“牛牛, 我发现第一组的积木没有整理好, 你能帮助他们整理一下吗?”这时, 他既分散了注意力, 又找到了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

2. 变“唯一”的要求为“有限制”的选择。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到的待遇是公正、平等的, 不能仅提供以体现老师意志的“唯一”的要求, 最好的方式是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并且这些选择一定是都可接受的。

三、缺乏自信型

自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 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人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期的自信心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正面管教中引导幼儿建立自信心, 会对其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案例】阳阳小朋友最怕画画, 每次早晨来园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画画, 他都哭着要回家, 不肯进教室。今天, 老师教孩子们画春游, 示范一遍后, 大部分孩子都学会开始画了, 只有阳阳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老师走过去问他:“阳阳, 看清楚老师怎么画了吗?”他摇摇头说:“太难了, 我不会。”老师说:“不难, 老师再教你一遍吧。”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说:“我学不会的、我学不会的。”老师把笔和纸拿到他面前, 他干脆趴在桌子上, 把头埋起来了。

【分析与对策】像阳阳这样的孩子, 通常性格都比较内向, 对自己缺乏信心, 认为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不够好。我们老师的责任是鼓励他们, 给他们信心。如果要完成的任务有难度, 老师不妨降低难度, 让他先树立一丝信心, 然后再鼓励他。譬如老师可以说:“阳阳, 老师知道画画有点难, 但是老师最喜欢的是阳阳敢于去尝试画画的胆量。”老师承认画画对于阳阳来说是难的, 能在阳阳心中形成强大的共鸣, 使他更愿意听老师的话。然后, 老师可以根据阳阳的实际, 降低难度, 可以对阳阳说:今天这幅画阳阳画不完, 没关系, 我们今天先画一个太阳, 明天学画一片草地……

3.正面管教在学校(七) 篇三

“鼓励”一词的词根,当然是“勇气”。当我们奋力去鼓励他人与自己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发展我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勇气。

——简·尼尔森

只相信行动。生活由一系列的事件而不是语言组成。相信行动。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身随己心,但是,别忘了带上你的大脑。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一、专题简介

如何平衡好生活与工作,是教师职业生涯面临的一个特别艰巨的挑战。为此,老师们需要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点,以保护自己免遭身心疲惫的困扰。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原则和具体的工具,帮助老师学习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的需求。

作为老师,非常关键的一点是你对自己想要的生活拥有相应的愿景。同时明确,应该是自己负责去创造这种平衡的生活。在教室与家庭里分担责任,会使老师们有机会操练如何与他人分享权力并建立平衡的生活;用尊重与清晰的立场及时处理沟通中出现的问题,也将提高教师平衡自己与他人需求的能力。正如阿德勒所说的,生活是一个整体。尽管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与自己相互关联。这正与我们所讨论的领导力话题息息相关。

二、当前教师工作与生活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现状,我们采用问卷抽样调查的方式,邀请120名教师参与问卷答题,其中某小学教师43名,某中学初中教师39名,某微信群内教师38名。

调查问卷的问题如下:

请选择符合您实际情况的答案:

1.您每周的工作时间有 小时(hours)?

A.小于40

B.41-50

C.超过50

2.您 把未完成的工作带回家。

A.从不(Never)

B.偶尔(Seldom)

C.经常(Often)

D.总是(Always)

3.下班后,您 感觉很疲惫。

A.偶尔(Seldom)

B.经常(Often)

C.总是(Always)

4.您由于忙于工作, 导致对家庭的贡献不足。

A.从不(Never)

B.偶尔(Seldom)

C.经常(Often)

D.总是(Always)

5.您 能保持适当的锻炼和身体健康。

A.从不(Never)

B.偶尔(Seldom)

C.经常(Often)

D.总是(Always)

6.您是否同意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会影响工作的满意度?

A.同意(Agree)

B.一般(Sort of)

C.不同意(Not agree)

7.您对工作与生活平衡问题的总体满意度是 ?

A.满意(Satisfaction)

B.一般(So so)

C.不满意(Not satisfaction)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每周工作时间:52%的教师≤40小时 ;31%在41-50小时之间;17%超过50小时

把未完成的工作带回家:从不2%;偶尔47%;经常45%;总是6%

感觉很疲惫:偶尔34%;经常61%;总是5%

由于工作繁忙,导致对家庭的贡献不足:从不6%;偶尔52%;经常38%;总是4%

能保持适当的锻炼和身体健康:从不10%;偶尔69%;经常19%;总是2%

是否同意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会影响工作的满意度:同意58%;一般13%;不同意29%

对工作与生活平衡问题的总体满意度: 满意37%;一般55%;不满意8%

三、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意义

在正面管教的核心工作坊中,培训师们经常谈到:推动社会变革的不是政治家和有成就的商业领袖,而是父母和老师。他们才是真正影响年轻人感受和想法最重要的人。而这些年轻人将成为未来商业、组织和国家的领导者。正因为如此,父母和老师逐步理解维系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感,并对此拥有相应的策略,就尤为重要。作为父母和老师,谁不想更加投入并竭尽全力地应对挑战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呢?

感觉平衡的第一步,是了解平衡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人试图将平衡看成是一个终点,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认为“只要我找到完美的等式,我就能获得生活中的平衡感;一劳永逸,我将达到那种状态!”这种想法让许多人感到抓狂,我们如此努力地试图平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想对其中任何一个放手。“只要……”“如果……”这些想法制造出了很多的压力,并导致不平衡。例如:“只要我能把这件事做完,我就会很幸福。”“如果每天有更多的时间,我就会……”“只要我能少睡点,我就能……”“只要我能花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只要我今天干得更多,……”

平衡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方向。它涉及自我意识与选择。我们每天都做出很多的选择,有时候是有意识的,更多时候是无意识的。要获得更好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感,对老师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选择说“是”的时候,要更加地有意识。因为,这意味着对其他事情说“不”。有些选择使我们更加接近平衡感。因为这个选择反映了“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价值观。而有些选择则将我们推向相反的方向——远离平衡感,因为它们并未反映我们真正想要的,认为有价值的或渴求的东西。这些选择可能是我们自己认为“应该”做的,而不是我们想要做的。或者,它们反映了他人而不是我们自己的需求。

逐步了解自己在做什么选择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询问自己:“如果我对这件事说了‘是’,那么我该对什么说‘不’呢?” 几乎所有老师都经常为批改学生的试卷在学校待到很晚。如果你今晚选择待在学校批改试卷到很晚,那么你会对什么说“不”呢?可能的选择包括:“与家人共进晚餐;与孩子共度睡前的时光;与配偶或朋友一同出席一个晚间活动;按时就寝前安静地读会儿书或看场电影”等。这个清单可以无穷无尽,具体是什么并不重要。这个过程有助于你认清自己的选择是离你自己希望的平衡感更近呢,还是更远?

能够建立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就好比对待任何一种显而易见的作用与反作用力。我们谈到和善与坚定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然而通过操练,我们能做到同时保持和善与坚定。通过更多地意识到生活中众多的作用与反作用力,我们就能开始学会不再将它们看成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将它看成生活中需要应对的状况。既/又,而不是或者/或者。这种思想在阿德勒学说的相互尊重原则中已有体现。并不是“我只能尊重我自己的或者你的需求”。这个原则提醒我们首先尊重我们自己以及当时情境的需求,继而又尊重他人的需求。

当无力感涌现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好像我们没有选择或者只有一个选择。此时的确很容易令人感到沮丧,并放弃应对平衡生活的挑战。而当我们感到有不同选择时,我们总会感到更加鼓舞人心。现实情况是,我们总是会有各种不同的选择。我们可能选择待到很晚批改卷子,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是有意选择时,我们才会更加感到被鼓舞和被授权。还记得正面管教工具“有限的选择”吗?当我们给孩子两个选项,让他们自己做选择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到更加受到尊重和被授权。同样地,在任何特定的情境下有意识地给自己多项选择,并自信地选择其中的一项进行尝试,也会给你带来平衡感。问自己:“我将如何主动而有意识地对哪些事说‘是’,对哪些事说‘不’?”“我自己的选择是使我朝着还是使我远离平衡感?”

四、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正面管教工具

请记住,正面管教是基于原则而不是基于技巧的教育体系。正因为如此,本文所分享的一些想法,可能会与系列文章中其他文章所介绍的方法有所重叠。平衡生活与工作的技能,可以通过若干个正面管教的工具和原则进行操练。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其中五个:

1. 和善与坚定并行

这个理念是正面管教的基石,它隐含了相互尊重。即:平衡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力量,最终使其达到平衡。事实上,这样做能够同时即尊重了自己,又满足了他人的需求。通过这样做能达到邀请他人合作,并获得比我们单独行动更多的收获。这一原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平衡,并进一步诠释平衡:我能够同时平衡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2. 决定你将做什么

平衡不是终点而是生活中所做选择的过程。作为教师,练习使用这个工具时,要记住你最好为你自己做出决定,而不要试图为别人做决定。你不能改变他人。而且,有时候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些环境,你也无法改变。但你总有权力去选择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你所处的环境。就凭这一点,你就已经改变了一切!例如:生活中或许有什么挑战会让你感觉到有压力。如果你选择转移注意力,或者找到任何你所知道的新的洞见和个人成长的机会,以及对生活中你已经拥有的、或许一直忽视不见的心存真正的感激,结果会怎样呢?我们总是有比已知更多的选择。利用这个机会来决定,自己究竟需要做些什么。

3. 花时间训练

你是否发觉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感,已经被自己事事亲历亲为的想法所影响?你是否陷于太多的细节,或者太追求完美以至于在家务事和学校工作中都无法获得平衡的感觉?如果真是这样,请记住:孩子们以及家庭成员都想要帮助你。你可能已经将他人训练得认为你不想也不需要他们的任何帮助。然而,如果事实果真如此,你真的要改变你的做法。你要学习先确定他人能帮你做哪些事情。千万不要假设孩子能在未经你手把手示范的情况下,就知道该怎么样完成一项任务。训练孩子并让他们做出尝试,之后评估结果,必要时再重新训练。我们都有与他人共建美好生活的归属感和作出贡献的需求。需要他人的帮助,这本身就是值得赞赏的。

4. 协议与跟进执行

与孩子和家庭成员制定协约之后,要记得跟进执行是一项很有效的、能帮助你获得平衡的工具。这是对“花时间训练”的一个重要跟进。当你决定将哪项任务或责任与教室里的孩子或者家庭成员分担时,你可以试着就任务的完成时间与他们建立精确到分钟的约定,然后记得对时间期限进行跟进以保证任务得以完成。对此,在《正面管教》和《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指南》等书中,都有相应的描述。记住:运用非语言提示。例如:用孩子们能够明白你在提醒他的某种和善的表情看一下手表,同时也传递你对此要求是认真的。记住不要说教和劝诱孩子。达成协议并跟进执行是一个实际有效的工具,能够帮助你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并有助于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5. 照顾好你自己

“建立联结”和创造“特殊时光”是照顾好自己的两项重要工具。正面管教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并希望得到个人关注。即使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超多人数的班级,我们每天与每个孩子建立个人联结也是相当重要的。建立联结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当孩子们进入教室时,我们对每个孩子表示个体化的欢迎,当他们离开时对他们表示认可;在教室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站在离孩子们很近的地方,或者当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将手轻轻地放在他们的肩膀或后背上;当他们发言时,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们的眼神接触,对他们的想法、主意和对班级的贡献表示欣赏,展示他们的工作并提及他们的进步,等等。

自我关爱在现今繁忙和充满压力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作为专业人士,我们要确保照顾好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特殊时光”。给自己的一个特别的“约会”,给自己一个你真正享受和有价值的东西。例如:一份甜点,或者一种有助于平衡你为他人服务所付出的能量与时间的体验。“特殊时光”提醒我们,我们正朝着关注真实的自己、向更加平衡的生活方向迈进。

五、结论

以上提及的工具中,有一点是共通的:要求老师有勇气面对,并留意观察自己所做出的选择,是使自己更加靠近还是远离平衡的生活? 自己生活的钟摆有没有朝着一个方向偏离太远。例如:是朝着我所必须做的工作方向摆动多,还是朝着我的家庭和社区需要的方向摆动多?有哪些可以立刻采取的小步骤可以帮助我重获平衡感,从而获得完全、完整的生活?

如果你的意愿是建照关系并帮助他人,这些工具将支持你成为更加有效和令人尊重的教室领导者。这些工具也将帮助你持续过上美好与平衡的生活,并避免身心疲惫所带来的沮丧与筋疲力尽的感觉,带给你来健康和更多可能性。建立平衡,并继续体验你给孩子、社会以及未来人类所做的重要贡献、所带来的丰富人生。

中文秘书:赵玲

英文秘书:Amber

4.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四

-----从不完美中缔造完美

焦作市龙源湖学校 陶婵娣

对于再读《正面管教》,我们有这几点想与大家交流:

一、“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在老师中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去到教室就如进了战场,经常需要跟孩子们斗智斗勇,结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句话乍一听挺有道理,也挺符合实际。可细一琢磨,当我们这东风压倒西风的时候,是权威、嘴皮子压倒了孩子们;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人格魅力赢得了孩子们的心。我想:友善、关心、尊重这三个赢得孩子们真心的词语值得我们深思。

二、对孩子们的管教需要抓住契机。

昨天赵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很真实的例子:她们班上一个很不争气或者说让人有点讨厌男生。有一次他给王老师说他的生日快到了,能不能也给他也举行一个生日会。赵老师本着万一能感化孩子的本心,达成了他的愿望。结果是令人欣慰的。那么大个的男生,站在全班人的面前流泪了,后续也可想而知。

所以,我认为管教的契机有这样几个点:

1、2、在她无助时,感化她。

在他成为全班各种矛盾的冲突点时,鼓励他,给他身份,同时也给了他责任。(姜老师班就有这样的例子)

3、在有问题发生时,与他平等沟通,当朋友式的谈心。(穆老师班就有这样的例子)

三、管教是改善而不是改变。

我想我们多数老师在遇到问题学生时,都真心的希望能改变他。于是我们通过鼓励、引导等一系列措施来实施。第一次,孩子可能坚持一节课;第二次,可能就几分钟;第三次甚至就只有在你引导的那一刻有改变;第四次,我们失望了,觉得他就那样了,算了吧,于是„„可是,当一个学期过后,你再回过头来看,那个孩子真的没有改善吗?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儿。要知道,完美是由众多的不完美形成的。既然你改变不了这个孩子,难道还改善不了这个孩子那么一丢丢吗?

四、教师的素养。

《正面管教》这本书的内容,包括我们众多老师讨论的内容,都在于用什么方式、方法来管教孩子们,其实在这方面,我们会有很多种方法:星星榜、积分榜、冠军组等等,可为什么我们依然有那么多的问题呢?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就在于老师的耐心够不够:比如对于一个问题孩子,你已经引导他三次了,可第四次你忍不住了,爆发了,好么,前面的三次白费了,可如果你忍住了呢?

所以,一个班级的好坏,就在于这个班的领头羊,也就是我们该如何做。如果你脾气暴躁,相应的这种潜意识的情绪在传达给你的学生之后,他们能安静下来吗?如果正相反呢?比如我们的毕老师,她可能脾气也不是很好,可我发现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她永远能忍住心中怒火,一片和风细雨,所以班里的孩子们也能静下来。比如许咏梅老师,曾有幸听她的课,感觉她一直不急不躁,更惊奇的是当时还是一年级的孩子们比我们二年级的孩子自都安静,我觉得这就是素养。

5.《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五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书中“和善而坚定”五个字出现的频率很高,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说道:“在和善而坚定之中,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许多家长把和善而坚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两个词。”“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等。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孩,对自尊的挫伤等。”其实,简单说来,“和善”就是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尊重,这样可以“赢得”孩子,让孩子得到尊严,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而“坚定”却是让我们尊重自己,并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减少“赢了”孩子而带给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

现在我对“和善与坚定”的理解更深一层了,我认为“和善”是说一个人如同和煦的春风给他人的心田带来温暖与舒适,能够理解和接纳对方,能够有“在错误中学习”的豁达,能够有“静等花开”的耐心;“坚定”是说一个人如同深沉的大山给他人可靠的支持和帮助,是执着于爱的教育,相信每个人都会成长,是能够有改变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有无穷的正能量。

6.《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六

说到老大,脑海中是不是就跳出“负责任、领导者、专横、完美主义者”等一系列的形容词。所以说老大通常被赋予更多的责任。

在我的家庭,母亲早早去世,毫无疑问,大哥就承担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20岁结婚,早早的辍学结婚、拉煤挣钱,经过多年的锻炼,他成了家里的主心骨,无论大事小事都会经过他的操心。有利就有弊!反观我自己,在家中是老小,自己的一切被两个哥哥照顾的周周到到,好像照顾我的责任是天经地义,所以各个方面我都缺少锻炼,很多事情都要找大哥商量,比方说买车这件事,我看了好多车型都犹豫不决,最终是在大哥的建议下买下了现在的车,这辆车性价比现在一直很高。

相比较大哥和处在家中最小的我,固定的家庭环境中已经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所以说,一个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十分重要,父母的关系,孩子的教养方式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多,虽然父母的爱他都占有,不会被任何一个人所抢夺,但他也有自己的问题。独生子女有很强的恋母情结,这种恋母情结通常给他带来焦虑感。所以作为母亲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不能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同时父亲和母亲也要形成一个科学的联盟,共同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7.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篇七

在“2014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评选活动中,《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进入上榜前十名。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来自美国的“正面管教”正走进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开始为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带来全新的观念冲击和方式更新。为了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掌握正面管教的理念与工具,我刊特约美国正面管教协会(PDA)认证高级导师(Lead Trainer)迪娜·安瑟(Dina Emser)和美国正面管教协会PDA认证导师(Certified Trainer)、正面管教中文协会(PDCA)共同创始人如月一起,开辟12期的“正面管教在学校”专栏连载,希望大家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践行正面管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职业满足感,提升职业幸福度。

作者简介

迪娜·安瑟

(Dina Emser)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资深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导师认证课程高级导师 (LeaderTrainer)、协会国际演讲团成员,并曾任美国正面管教协会(PDA)董事会共同主席,现任PDA董事会顾问。PDCA特约高级导师和领导力教练。在其30年的基础教育和领导力咨询过程中,曾任学校校长、美国伊利诺伊州教育局教育者成员,并有9年建立正面管教学校和其运作管理经验。她为多家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正面管教资深导师和培训师们提供领导力顾问、培训和演讲,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里独树一帜的领导力培训专家。她的著作有《相信你内在的力量》、《成功的途径》(合著)等。

如 月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PDA认证导师(Certified Trainer);《正面管教家长培训师指南》编译组组长;正面管教中文协会(PDCA)共同创始人;PDCA特约导师、《变革型领导力远程教练辅导》培训项目组织者和共同教练。自2010年开始从事中文正面管教教育体系推广传播。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简称PD)是为了将孩子培养成负责任、懂尊重、有能力的社会成员而设计开发的一套养育体系。基于由简·尼尔森、 琳·洛特、谢丽尔·欧文等作者所著的一系列正面管教畅销书籍,正面管教以一种既尊重成年人又尊重孩子的方式,教给孩子重要的社会和生活技能。

最近的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时便要与他人连接,这是与生俱来的。那些能够感到与所在的社区、家庭、学校有连接的孩子,出现不当行为的可能性更小。为了能够成为成功的、对所在社区有贡献的社会成员,孩子就要学会必需的社会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中“discipline ”一词意味着教授与引导。

简·尼尔森对于“有效的管教方法”给出了以下五个标准:

1. Helps children feel a sense of connection. (Belonging and significance)?帮助孩子体会连接的感觉。(归属感和价值感)

2. Is mutually respectful and encouraging. (Kind and firm at the same time.)?是互相尊重和鼓励的。(和善与坚定并行)

3. Is effective long-term. (Considers what the child is thinking, feeling, learning, and deciding about himself and his world——what to do in the future to survive or to thrive.)?

是长期有效的。(考虑到孩子的想法,感受,从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对于他自己和他的世界做出的决定——做什么以谋求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4. Teaches important social and life skills. (Respect, concern for others, problem solving, and co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skills to contribute to the home, school or larger community.)教授重要的社会和生活技能。(尊重,关心他人,问题解决与合作,以及为家庭、学校或更大的社区做出贡献的技能)

5. Invites children to discover how capable they are. (Encourages the constructive use of personal power and autonomy.)引导孩子去挖掘他自己的潜力。(鼓励孩子建设性地运用个人能力和自主性)

家庭正面管教与教室领导力模型,是建立在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以及鲁道夫·得雷克斯心理学研究基础之上的。阿德勒博士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向美国听众介绍亲子教育。他倡导要尊重孩子,但同时又指出:宠溺和过分呵护孩子会导致孩子的行为问题以及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教室中应用的技巧,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起源于维也纳,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末由得雷克斯博士引入到美国。得雷克斯与阿德勒称,这种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教养和育儿方法为“民主的”。

20世纪80年代,琳·洛特与简·尼尔森在一个教授体验式活动的工作坊中相遇。简·尼尔森在1981年著述并自己出版了《正面管教》一书。这本书在1987年由Ballantine(巴兰坦图书出版社)出版。1988年,简·尼尔森与琳·洛特决定合著《青少年的正面管教》一书,并且开始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教授育儿以及教室管理的技巧。简·尼尔森与琳·洛特同时也合著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并为老师和学生们开发出一套充满丰富的体验式活动的指南。最近由麦克维蒂、史密莎和拉萨拉改编成为两本指南:一本针对教师与他们的学生在教室里使用,另一本用于针对教师和教职员工的培训。

nlc202309041432

近年来,正面管教已经进一步细化成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结构以及特殊情形的系列主题,其中一些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经由正面管教协会(PDA)的认证导师进行培训,正面管教已经被广泛地传播到学校、家庭以及家长培训师(讲师)之中。无论是社区成员、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在积极进行正面管教理念在各自身边环境的推广。正面管教已经被引进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塞浦路斯、法国、英国、埃及、摩洛哥、中国、澳大利亚、智利、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巴西、叙利亚、瑞典和德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正面管教的兴趣更加浓厚。尽管美国学校应用正面管教教育模型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但大多是独立运行。成功地对正面管教在学校进行系统应用,以及对这些学校的学生进行后续追踪是最近几年才得以发展起来的。

家庭正面管教以及教室领导力模型的目标,是成就互相尊重的关系。正面管教教育成年人用一种和善与坚定并行、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方法。正面管教的工具和理念包括:

彼此尊重。成年人通过坚定来尊重自己的需求和当时的情境,通过和善尊重孩子的需求。

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有效的管教,是通过发现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改变他们的信念来帮助孩子,而不只是改变孩子的行为。

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专注于解决方案而非惩罚。

管教提倡既不骄纵也不惩罚。

鼓励而不是表扬。肯定过程中的努力和小步提高,而不仅是成功的结果,会培养孩子长期自我激励。而表扬更多是贿赂与操纵孩子的工具。

正面管教模型的独特性还包括:

通过体验式的活动来教育成年人和学生。创造一种实践新技能的环境,从“做”中“学”,充满乐趣。

教室正面管教和家庭教育是一致的。父母、教师以及看护人可以一起努力,为孩子提供一种安全的、一致的环境。

正面管教模型为教师与学生培养教室领导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笔者基于阿德勒理论,正面管教准则及其他的领导力模型,正在开发一套教室领导力课程。课程将涵盖一系列领导力训练主题。这套课程的目标,是帮助教师们获得自信,并通过对正面管教工具的学习和使用,发展与运用他们的领导力技巧,以领导教师自己与他人达成共同的目标。

这套课程将包括基于实验学校按月持续开展正面管教班会的真实经验和案例。这些真实的案例研究结果,将帮助中国的教师和学校领导真正将所学到的PD理念运用到教室实践中,并帮助其他正在实施正面管教教育系统的学校从中获益。在接下来的11个月中,我们会深入研究以下系列主题:

PD classroom teacher’s vision & Mindset

正面管教教室里,教师的愿景和思维

PD classroom teacher’s strength based leadership

正面管教教室里,教师基于优势的领导力

Overcoming Overwhelm

跨越身心疲惫的教师生活

PD Classroom Teacher’s Leadership and Power Sharing

正面管教教室里,教师的领导力与权力分享

Dealing with Difficult Conversations

教师领导力与困难对话

Leaders and Life Balance (Living a Balancing life)

教室领导与平衡的生活

Letting Go of Limiting Beliefs

学会放手与跨越限制性信念

3I’s Classroom Leadership(Impact, Influence, Implement)

3I 教室领导力(影响,感化,执行)

Authentic Teacher, Authentic Leader

做真实的教师,做可靠的领袖

Teacher & Parents Work as a Team

教师与父母协同成就孩子

Classroom Leader and Personal Growth

教室领导与个人成长

Continuing Improvements and Enjoyment Process

持续进步与过程享受

最后,我们想引用鲁道夫·得雷克斯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

“The best motivation for doing a job well is the satisfaction of doing it.”

“做好一份工作最好的激励,来自于做这份工作所带来的满足感。”

——鲁道夫·得雷克斯《社会平等:当今社会的挑战》

(中文翻译助理:Amber Zhao )

责任编辑 王清平

8.《正面管教》家长读后感 篇八

一、游乐场玩耍,先定规则

1、出发前确定好玩儿多长时间:

孩子在游乐场玩,当快到约定时间时,我会提醒告诉他“时间快到了,要回家了”。孩子说,“我想再玩一下那个”。

这时我也不会立刻制止,而是告诉他“好的,时间到了我会提醒你”。到时间了会提醒他“我们现在该回家了”,孩子立马上放下手中的玩具跟我回家。

2、到游乐场后,玩2次要过来找爸爸妈妈喝一次水:

周末游乐场人一般比较多,有些玩的项目也不适合成人玩。到游乐场后我会找个视野比较好的地方,告诉孩子我在这里等你,你想玩什么就去吧,但你要玩一会儿过来找我喝水。

我们的规则是玩了几次,和几口水,同时告诉我你玩了什么,玩的是否开心,接下来要玩什么去。

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又能让他自己决定玩什么,回来的复述也在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二、超市买玩具

逛超市相信大家每周都会去一到两次,玩具区域我们通常都逃不过去。当孩子看到心仪的玩具想要买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嗯,你好像真的很喜欢这个玩具,我也觉得这个玩具很漂亮。”给孩子一种认同,并不是直接告诉他不要买。接着会告诉他“你好像刚刚买过那个玩具,如果你真的很喜欢,等到xx时候,我们再买好吗?”提醒孩子,我们商量好的买玩具的日子是什么时候,不是每次去超市都要买玩具的。用这个方式,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和一种仪式感。让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是否在约定好的时间购买这个玩具,不但给予他尊重,也锻炼了演示满足的忍耐力。

三、孩子吃饭问题

小朋友吃饭是一件几乎令所有家长都头疼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们也特别注意。每天三餐,让孩子好好地坐在饭桌前,跟着大人一起吃饭,尽量不看电视不玩玩具,饭前一小时不吃任何零食;家里的零食也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规则虽好,也不一定每次都能顺利的把饭吃完,当孩子只吃肉不想吃青菜时,我们会讲挑食的佩奇看病的故事,让他知道青菜和肉配着吃才不会生病。有时也会用压力山大将食物变成飞机的方式喂孩子吃饭,毕竟谁的孩子能不娇惯呢!

四、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的培养

孩子每天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自己收玩具。不用爸爸妈妈操心。相信很多父母都很期待这样的情景。虽说这些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但是每一个环节都长时间的付出,正面管教起到什么作用呢?每当孩子不想刷牙,不愿意收玩具的时候,我们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积极的引导孩子,自己穿衣,刷牙,收玩具,慢慢形成习惯,而这时我们要做的只是提醒孩子就好了。

9.正面管教读后感3000字 篇九

而我,更喜欢用“爱与尊重”来概括它的内核。

这本书看完一段时间了,读书笔记一直有点无从下手。感觉书的逻辑有点乱,不太好整理,但是的确很多很具启发性的案例可以学习。

所有育儿理论都只是提供一个思路方向,不要迷信于任何育儿理论,世界就不存在育儿的黄金准则。一定要根据自己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调整,让你和孩子都感到舒服的方式,才是最适合的方式。共勉。

尊重孩子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见与决定,让他们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

就拿吃饭这件事来说。孩子不好好吃饭,很多家长会哄着他吃,会追着喂饭。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孩子不吃就不吃了,定好规则,不吃了就要等到下一顿饭了。感受到饿的感觉,他才会知道原来吃饭并不是为了别人。如果他不好好吃饭,你就给他零食填肚子,他永远都不知道要好好吃饭。

过于严厉的家长,要么让孩子变得叛逆,要么让孩子因恐惧而顺从;过于骄纵的家长,会让孩子索要无度。

只有尊重他们,才可以让他们真正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在制定与实施规则的时候,可以尝试让孩子参与进来。当孩子有机会自己选择时,他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他们更愿意遵从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

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有时候童闹着要做点什么,我会和他商量,只要他自己答应说了“好”的,基本他都会遵守的。老师也有跟我说过,有一次在托儿所,他在玩摇摇马,有个小朋友要来抢,他哭腔地说:“是童童先玩的”,然后老师跟新来的小孩说,我们排队,一人玩20下好不好?童说好,然后和老师一起数了20下,就主动站起来给小朋友玩了。

如果他们违反了规则,不要惩罚,不要说教,可以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发生了什么事?原因是什么?要怎么解决?慢慢的,他们会自己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案。

赢得孩子

我们要做的,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共情;

说出你的感受;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说起来起来很简单,但是光第一点都很多人没做好。

小孩子情绪来得快,有时候为了大人眼中的一点小事开始大哭,大人会说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但是你也许不知道,这件事,在小孩的眼中一点都不小。尝试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去接纳他们的情绪。

培养社会责任感

不要替孩子做得太多,这会剥夺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可的机会。那些习惯了世界围着他转的孩子,他们会认为自己“理应”享受特别照顾,即使长大后也很难接受他人的拒绝,受挫能力特别弱。

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要教导孩子依靠自己。然后,他们才能为帮助他人做准备,并在帮助他人时获得成就感。

其实孩子越能自我照料,就越觉得自己能干,越能受到鼓励,他们也会做得越好。

多放手让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穿衣服、穿鞋子、吃饭,收拾玩具、帮忙拿东西等,还有简单的家务。不要怕他们做得乱七八糟,不要怕他们做得慢,总得有这么一个过程。

多放手,孩子总会给我们惊喜。

孩子的不良行为

大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不良行为,都只是“与年龄相符”的行为。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失去信心的孩子。

孩子的行为都是目的导向的,而他们的首要目的,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的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的行为目的:

寻求过度关注:孩子想获得关注,但是用了一种令人烦恼的方式。引导他们用建设性的方法来获得关注。

寻求权力:权力并不是个坏东西,取决于我们怎么用。引导孩子以有益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权力。如果已经陷入了权力之争,最有效的方式是马上停下来,冷静以后再沟通。

报复:收到伤害自然反击是人类的天性。其实,控制自己的行为对打破报复循环是最重要对,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冷静下来,再解决问题。

自暴自弃:自暴自弃的孩子,不像有些说“我不会”是为了引起关注的孩子,他们说自己不会,是相信自己真的不会。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一步一步给他们做示范。一个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在获得关注后会振作起来,而一个自暴自弃的孩子,可能会希望你别去打扰他。

关注于解决问题

很多家长的行为都在表现出他们深信惩罚会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但是请回想一下,当你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批评或惩罚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你会真心的去想,要如何做得更好吗?

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对于自然后果,如果大人以任何行为把责难加到孩子原本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的体验之上时,就是在借题发挥。比如,淋雨了就会湿,不吃饭就会饿,他们自己能感受到,不需要你加上一句“我早就告诉过你了”。

你可以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如果孩子的脏衣服总是乱扔,你可以提前跟他明确,你以后只洗放在脏衣篮里的衣服,而不是多次念叨告诉他衣服不要乱扔。

孩子会不断尝试试探大人的底线,在事情变好之前往往会有一个变得更糟的过渡期。保持和善而坚定是有困难的,但却是有效的。

关注解决问题的原则包括:相关(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有帮助(helpful)。你所做的事情如果符合这四个原则,才是真正的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关注于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要试图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而是要帮助孩子在将来做得更好。

有效运用鼓励

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出“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鼓励可以简单到是一个帮助孩子感觉很好起来的拥抱。

但是不要混淆鼓励和赞扬。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的评价。

很多成年人认为,赞扬可以“给予”孩子自尊。但是,自尊是既不能被给予的,自尊是培养出来的。

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必期待完美。期待完美会带来持续的挫败感,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励孩子并激励孩子继续努力。着眼于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你着眼在哪里,就会放大什么行为和后果。

安排特别时光

“计划好的特别时光“与“不得已的时间”、“随意的时间”相比,大不一样。

两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大量时间,而且他们还没到能理解“特别时光“的年龄。只要孩子能感受到你和他们在一起的乐趣,就没有必要安排特别时光。

在2-6岁之间,孩子需要保证每天至少10分钟的特别时光。在6-12岁之间,孩子可能不需要你每天的特别时光,但是希望至少可以保障每周半小时。

特别时光要做些什么,可以根据自己家庭情况来定,重点是需要让孩子确切的知道,这段时间是特别为他们设立的。可以和孩子一起计划特别时光的安排。

不要介入孩子的争端

不要介入孩子的争端,让孩子尝试自己去解决。

如果你不能忍受置身事外,并且决定介入孩子们的争端中,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处境相同”,不要偏袒一方或者试图确定是谁的错。

比如两岁多的哥哥姐姐打了几个月的弟弟妹妹,你可以抱起小的孩子放到婴儿床,对他说,当你准备好不再打架时,我就抱你出来。然后把大孩子带进房间,对他说等你不再打架的时候,就告诉我,我们一起去抱宝宝。

看起来有点可笑,几个月的小宝宝懂什么呢?但是,小的不懂,大的可是都懂的。一碗水端平真的很重要。建议是先安慰大的,再让大的和你一起安慰小的。

表达无条件的爱

一个妈妈问自己3岁的孩子:“你知道妈妈真的爱你吗?”

孩子的回答是:“是的,如果我乖乖的,你就爱我。”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知道你爱我,如果我得到了好分数的话。”

10.正面管教:不惩罚也不娇纵 篇十

无论你多爱你的孩子,与孩子的相处中都难免遇到种种困扰、冲突,怎样在生气时还能保持理智和耐心?多年来,数以千万计的家长通过“正面管教”体系学会了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解决困扰自己的育儿难题,并养育出有责任感、独立、自信的孩子。

名词解释: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

“正面管教”体系源于美国,是由简·尼尔森、琳· 洛特等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以“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亲子教育课程。过去三十年间,“正面管教”已成为美国主流亲子教学方法之一。

针对家长的学习系统

“正面管教”体系与许多育儿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直接教孩子——正面管教课程有面对家长、教师及心理治疗师的,但都不直接面对孩子——它只教大人怎么对待孩子。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养育方法。父母对孩子太严厉或太娇纵,都无助于孩子培养责任感。而正面管教则指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对待孩子的方式。它帮助家长建立起温柔而坚定的态度,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同时提供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学习,家长会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心理—— 出现某种情况时我的孩子是什么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做?怎样引导孩子从这个问题中不但找到解决方法,还能更加成熟?通过“正面管教”,家长不仅能解决孩子的无数日常问题,还能找到引导孩子自信、自律,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的成长途径。

具体、可执行的方法

美国权威杂志《科学》2005年发表的文章《学习金字塔》中提出:动用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正是符合这个学习规律的方式,它与传统教育类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实践各种各样的活动。参与的家长通过一次次在课堂上即时演练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得出适合于自己家庭的“正面管教方法”。

“正面管教”系统中,有五十多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方法。以“积极暂停”为例,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里找个孩子觉得最舒服的地方,约定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时,可以在这个地方慢慢平静下来。这个方法的关键是,不能用作惩罚,只是情绪安抚。

具体执行方式是这样的:1.先对孩子解释:“有时候我们会生气,这是正常的情绪。这时候我们需要点时间冷静下来。咱们来选个特殊的地方吧,不是惩罚你的地方,而是一个你喜欢的地方,你在那儿能冷静下来。”

2.与孩子一起选择、布置这个地方,孩子参与越多越好。鼓励孩子给这个地方起个名字。如果你的孩子不习惯这个新方式,家长率先使用,让孩子看到你在这个地方能够平静下来。

3.家长使用这个“暂停角”时,记得告诉孩子,自己“会平静下来,不会待太久”。

事实证明,在接受辅导后,家长都能学到有效解决与孩子冲突的方法,进而建立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这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心理安全基础。

“正面管教”在中国

2004年,简·尼尔森和琳·洛特与其他正面管教培训师共同创立了非盈利性组织——“正面管教协会”。

2010年,国内第一位认证“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张宏武将“正面管教家长课堂”引进中国,在上海推广这个体系。2011年底,甄颖获得家长讲师认证资质,在深圳开展“正面管教家长课堂”,同时发展“正面管教家长俱乐部”,活动包括学员家长分享会、读书会、亲子活动、家庭旅游等。与此同时,北京的张卉也开始了“正面管教家长课堂”。

虽然“正面管教”在国内正悄然兴起,但国内教育环境仍然习惯“教育孩子”而非“教育家长”。先改善自己才能改善孩子——这样的理念并非每位家长都接受;即使接受,主动为此付出努力,真正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固有思想也极为不易。另外对于中小城市的家长来讲,“正面管教”课堂目前还有点遥远。

“正面管教”大家说

简· 尼尔森(“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很多父母和老师们发现,在运用“正面管教”的概念和态度之后,尽管他们的孩子没有成为完美的人,但他们和孩子在一起比以前快乐多了。

玉冰(《正面管教》中文版译者):它(正面管教)让我真正地懂得了,为什么我过去的很多做法、想法是错误的;更让我清楚地知道了,我今后应该怎样做,才会对孩子、对自己都更好。

Kristine(两个儿子的妈妈):儿子在商场又大哭大叫,我用了刚学到的不熟练的“正面管教”技巧,耐心地使他安静下来。老公说:“我还以为你又要发飙了。你以后对我也用用‘正面管教’吧。”

Janet Frick(乔治亚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作为两个孩子(4岁和1岁)的妈妈,我正将“正面管教”的方法融入每天的育儿生活中。

11.《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十一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工作者的工具书。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悟和收获:

一、鼓励是正面教育的核心

正如书中摘录的鲁道夫德雷克斯的话所说,丧失信心是所有不良行为的基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也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孩子们对未来满怀希望和欣喜,教育才成为可能。鼓励就像阳光雨露,给成长中的孩子带去力量和希望。

因此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妨谨记并用行动让孩子们谨记以下三个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个信念:1.我能行;2.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3.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

当孩子犯错时,鼓励他接受错误并承担责任;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看清目标、找准方法、勇往直前;当孩子达到目的时,鼓励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转变思维,更好地鼓励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冰山理论,我们看到的人的行为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在水面之下的则是更为复杂的人的心理。

因此正面管教比一般管教方法更多的关注水面之下的部分,把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归结于四种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并挖掘出其目的反映的密码信息,给教师或父母提出相应行为下对孩子作出回应的建议和方法。

在活动案例【冰山丛林】中,书中更根据四个错误目的给出了相应的鼓励话语,为教师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提供一定的借鉴。用鼓励代替责罚,也能让学生更愿意去面对错误,承担责任,从而改正并进步。

三、相互尊重即相互鼓励

当教室管理以相互尊重为基础时,学生们在学业和社会情感技能方面都会学得最好。除了一般的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在教室里的教育过程中,更应该有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由此鼓励者和被鼓励者这两个角色也不应该只由两种人去扮演。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告诉我: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学会在纠正学生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这时我们则需要像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说的去做:用一个人的眼睛去看,用另一个人的耳朵去听,用另一个人的心去感受。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也是如此。

那应该如何学会相互尊重和教会学生相互尊重呢?书中为此给我们提供了4个赋予力量的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1.说到做到;2.少即是多;3.头脑、内心和直觉;4.网球比赛。学会互相尊重,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理解和肯定,本身便是对对方的一种鼓励。

12.《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十二

一、鼓励是正面教育的核心。正如书中所说: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老师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学生以取得所谓的学习成绩,然而研究表明,除非教给孩子们社会和情感技能,否则他们学习起来就会很艰难,并且纪律问题会越来越多。学校教育就像一列火车,火车需要两条行驶的轨道,一条是学业的学习,一条是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两条轨道齐头并进,在这一过程中带领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二、转变思维,从问题行为的根源找方法,更好地鼓励。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冰山理论”,我们看到的人的行为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在水面之下的则是更为复杂的人的心理。因此正面管教比一般管教方法更多的关注水面之下的部分,书中把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归结于四种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并挖掘出其目的反映的“密码信息”,给教师或父母提出相应行为下对孩子作出回应的建议和方法。这一点让我联想到在平时的带班过程中,我们总是以最简单的方法暂时的处理危机,甚至因为孩子表面的行为去给孩子贴上标签,从没有认真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需要调整教育的方式在书中活动案例“冰山丛林”中,作者根据四个错误目的给出了相应的鼓励话语,为老师们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提供一定的借鉴。总结为:用鼓励代替责罚,也能让学生更愿意去面对错误,承担责任,从而改正并进步。

三、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四种赋予力量的沟通技巧,分别是:说到做到;少即是多;头脑、内心和直觉以及网球比赛,说到做到要求老师在和孩子们沟通的时候有底线,做出的承诺、立过的规矩一定要坚决遵守,少即是多,告诉我们越简洁的语言越有力量,尤其是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越是要做到说话剪短,网球比赛告诉我们沟通是双向的,我们不仅要说更要听,注意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13.正面管教体系在高职学校中的应用 篇十三

关键词:正面管教 高职学校 应用

高职学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和普通高校大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差距,利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对高职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责批评,可能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可能会因为报复心理出现更低劣的表现,甚至因为对自己丧失信心而自暴自弃。

1987年,美国简·尼尔森和琳·洛特两位教授基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创立了正面管教教育体系,提倡以坚定和善的方式解决孩子和学生成长中的问题。2010年,“正面管教”陆续被中国的家长接受并应用于家庭教育中。怎样把正面管教应用于高职学校中并加以推广,是个艰巨的任务。

一、高职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高职学校相对于普通高校,实践教学较多,理论教学略显枯燥,所以高职学校学生上课听讲的自觉率和吸收效果不如大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如大学生,课后能自主完成作业的学生也不多。

在住校的高职学生中,因为一点小矛盾而打架斗殴的事件时有发生;还有学生沉迷于网络,逃避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二、正面管教体系和传统教育方式的区别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可能会是使用说教的方式,不断地在学生耳边“唠叨”,可能采用批评指责的方式等等。传统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有以下几种。学生产生愤恨情绪:“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老师。”学生产生报复情绪:“这回他们赢了,后面我会赢回来的。”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我就是想要对着干,我就不听老师的。”学生产生退缩心理:“下次我一定不会被老师捉到,或者我就是个坏孩子。”

在传统的管教方式中,教师会立即指正并制止不良行为。受惩罚的学生一般心里不会想:“谢谢老师对我的帮助,这对我很有用,并且帮我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相反,他们可能想到的是:“只要有机会,我就会报复。”行为上可能会做到丧失自我的屈从。

正面管教把学生的错误行为从根源上分为四类,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1.寻求过度关注(让别人为自己奔忙或者得到特殊待遇)

学生行为背后的信念:“只有得到关注,才能满足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觉得自己是重要的。”

学生想要表达:“注意我,让我参与并发挥我的作用。”

教师赋予学生力量的回应: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引导学生的行为。把学生引向建设性行为,约定一些无言的信号,说出爱和关怀,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以及组织班会等。

2.寻求权利(我说了算)

学生行为背后的信念:“只有我说了算时,才能满足归属感。谁都强迫不了我。”

学生想要表达:“让我帮忙,给我选择。”

教师赋予学生力量的回应:提供有限的选择;引导学生建设性地使用他们的权利;参与建立日常管理表;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放到班会议程上;说出老师的爱和关怀等方式。

3.报复(以牙还牙)

学生行为背后的信念:“我没有归属感,所以在我伤心的时候,我也要伤害别人。没有人喜欢我,没有人爱我。”

学生想要表达:“我很伤心,请认可我的感觉。”

教师赋予学生力量的回应:承认学生伤心的感受;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学生冷静下来;坦诚地告诉学生老师的感受,并表示关心;和学生一对一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召开班会等。

4.自暴自弃(放弃,且不愿意别人介入)

学生行为背后的信念:“因为我不完美,所以别人不要对我寄予希望;我很无能、很无助;我不想尝试,因为我做得不对。”

学生想要表达:“不要放弃我,让我看到如何迈出进步的一小步。”

教师赋予学生力量的回应:承认学生伤心的感受;把任务分成小步骤,安排一些小成功;停止任何批评,让学生不要放弃;关注学生的优点;相信孩子的能力;召开班会等。

学生的错误行为像冰山一样,行为只是冰山中露出海面上的一点,究其原因就是看清冰山在海面下的大部分,查找出学生错误行为的根源,其实就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坚定与和善。正面管教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并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教会学生生活技能。通过鼓励来帮助学生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管理效果。

三、正面管教的有效方式方法

1.班会

班会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最好的环境,来相互尊重以及专注于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内省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判断能力等能力的培养机会。

(1)班会的流程。班会从致谢开始。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小圆圈,用一个小物件作为发言棒,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传递,以便每个学生都有感谢同学的机会。通过感谢,让学生知道在别人眼中自己所做的贡献,得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教师宣布班会议题。从学生中征集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议题,如果议题已解决,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没有解决,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圈传递发言棒,让学生头脑风暴,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给予记录(可以转两圈,有些学生会在别人发言后,有更清晰的解决办法),让提出问题的学生从记录中挑选自己能接受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并自己限定问题解决的时间,让学生有承担责任和实践承诺的感觉。并在下次的班会中跟踪问题的解决程度和效果。

(2)班会的效果。当学生们学会这些技能,并每天加以应用的时候,他们会成为出色的给予鼓励和解决问题的人。学生会学会正确的表达,掌握倾听的技巧、客观思考的技巧等。

2.启发式提问

帮助学生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跟把后果强加给学生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启发式提问,要求学生自己思考,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出来,并设想这种办法所带来的后果。启发式提问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后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能提高对自己在生活中的理论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并解决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能提高学生对事情整体把握能力——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行为后果。

3.积极的暂停

当老师批评学生说“你想想你都做了些什么”的时候,学生会觉得老师对他们不尊重、不公平。有些学生会觉得很愤怒,想怎么样下次不被抓到或者怎样才能扯平。积极的“暂停”是要帮助学生感觉更好,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更糟”。只有在感觉更好的时候,学生才会转向做出更容易让社会接受的行为。一段时间的冷静,并不是要“放过那个学生”,也不是“骄纵”。在积极的暂停之后,应该紧接着通过启发式提问,帮助学生探讨他们的选择可能造成的后果,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小结

从2009年正面管教图书第一次出版到现在,仅仅经过了7年的时间。正面管教体系可能一时还很难让所有老师接受,但是正面管教体系通过和善与坚定的态度,和学生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生活技能,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都大有帮助。正面管教在学校中的推广,需要通过老师们的实践,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正面管教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2]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14.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十四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好的结果。

自1981年本书*版初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本书被翻译成16中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自1987年*次修订之后,每修订一次,本书根据英文原版的第三次修订版(出版)翻译,该版首印数为70多万册。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15.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十五

因为有了前一本书的基础,看这本书时有些东西就比较好理解些了!这里说的不要问圈套式问题,好像是我常干的,我总是习惯性的回到家,看到他就会问今天作业做好了吗?什么什么的都干了吗?可以想象到我接下来面对他的回答会做出什么相应表情了!还有就是我家现在看到什么好玩的新鲜的东西都想要,都想买来玩一下,不给买还要想办法让我们给他买,有点头疼,平常我们只能和他说:什么都想买,我们家又不是开银行的或者你买过了玩不到三天就又不玩了之类的话,所以还是要让孩子知道欲望与需要之间的区别,耐心的帮助他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做出惩罚是希望他能记住并吸取教训,让他下次不要再出现类似问题。帮助孩子为了将来而学习,而不是为现在或过去付出代价,这个说的很好,发生了就要想办法补救,让损失伤害降要最低,而不是纠结懊悔。我们经常通过说教和解救协助孩子避免出现错误,可是不自己亲身经历体验,就不会记忆深刻,也不会成长改变!关于奖励小红花的策略,我家原先也用过,后来没有用下去,可能我不是个坚定者,所以他有时会耍赖,而在集体中就不一该怎样就怎样,这是规矩!以后我也要努力做到,这样就不用左一遍右一遍的唠叨了!

我有多了解我的孩子,以前总觉得他这也不好,那也不对的,所以有时会很烦燥的,希望他立马就能改变!可现在有点茫然了,当你认真的去聆听他们的心声时,有些缺点不过是路边的小草,轻轻一拔也就去掉了,趁现在他们还很依赖我们的时候要珍惜多和他们相处交流,也许再过上个几年他们大了就享受不到他的撒娇抱抱了。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同样我们也会犯错,有次我生气无端的对他发了脾气,事后觉得这样不对就向我家浩浩坦承道歉了,他的表现让我很欣慰!所以犯错不可怕,如何妥善处理,如何从错误中学到经验,这是需要让孩子知道的:承认、和好、解决,这三步缺一不可。但是同样的错误是要避免再次发生的,要明确告诉他什么是‘错’,什么是‘恶’,以示警戒。

现在和他聊天,都在刻意的让他多说,让他说

上一篇:党支部各类记录下一篇:小学作文-我的理想――一名记者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