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磁物理教案设计

2024-10-16

电和磁物理教案设计(精选4篇)

1.电和磁物理教案设计 篇一

课程标准的要求:

1.能用语言.文字和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2.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

5.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全章内容概述:

1.磁场 磁场及磁感线的概念.

2.电生磁 电流周围的磁场及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3.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如何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低电压控制高电压?扬声器是怎样工作的?

4.电动机 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有关因素,电动机的`换向器的作用,电动机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5.磁生电 什么情况下磁生电?什么是交流电?

教材内容分析及建议

本章内容是电磁的基础,应重视学生的感悟与实验,重视实际利用,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动手动脑来体会:学习物理有用。注意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探究物理奥秘的方法。

章首图:它是一幅激光图片。它是地磁场使得来自太阳的高速粒子飞向地球的两极,与空气中分子原子作用形成绚丽的极光。教师可引导学生齐读章首语,通过阅读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研究磁场的问题中来。

2.电和磁教学设计 篇二

第一课:电和磁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第一组: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指南针

第二组:长约150厘米的绝缘导线、胶带纸、小刀。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引入

教师出示密封的条形磁铁。知道这是什么吗?有办法知道它的南北极吗?

1.学生进行讨论并在所给的器材中找出小磁针验证。老师展示结果。2.归纳:磁铁的磁性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为后续讨论“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原因”奠定理论基础,便于理清思路。)刚才的小实验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磁现象。(板书:磁)在100多年前,电与人类的生活是完全无关的,电只用于实验中。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给他的学生做物理实验时,偶然把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的上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说是这个发现为电能的大规模应用打开了科学的大门。奥斯特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吗?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大家会组装点亮小灯泡的基本电路吗?

介绍所需的材料。请一位学生到展示台,其余小组进行组装,教师巡视。(对动作快、组装正确的小组给予鼓励)请同学说一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这是电现象。板书:电

1.介绍实验方法:奥斯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电路中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结果他发现„„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多媒体展示)

(温馨提示)观察:

A.接通电流之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没有变化?断开电流后又怎样了? B.试试导线其他不同的放法,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3、组织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试一试导线不同的放法,现象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总结: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现象。(设计意图:通过“重演”奥斯特发现磁感应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科学的发现需要有心人,同时激发学生研究电磁现象的兴趣。实验中我展示了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的方法,还提示学生可以用导线不同的放法试一试,让他们通过探究发现更多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脑中肯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为后续课文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三、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1、有心的奥斯特在发现磁针微微转动了一下后喜出望外。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很规则,这一现象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奥斯特的脑中却产生了一大堆问题,你现在是不是也有很多的问题啊?

2、收集并板书学生的问题。引导归纳出“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呢?”(分组讨论,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3.让学生尝试解释,然后分两个层次分析引导: 引导学生什么情况下小磁针会发生偏转?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①排除磁铁的因素。通电之前磁针没有偏转,而且导线是铜的,磁铁也不会吸引铜,所以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

②磁针偏转与电流有没有关系,你的理由是什么?(肯定有关)(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断开没有电流就复位,说明磁针偏转应该是电流产生磁性。)板书:电流产生磁性。

(设计意图: 1.本课教学的设计尽量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重演”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这里学生发现现象后立刻会产生疑问,这是引导学生分析的最佳时机。2.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作出合理的解释是本课的难点。我这里把推理分析分成了两个层次:首先排除与磁铁以及导线本身无关,然后分析是电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

四、如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㈠ 利用短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1.实验中小磁针的偏转角度很小,你有办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吗?

预设学生的想法:A.电池多用几节; B.加粗导线; C.去掉绝缘外皮;D.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2.从多用几节电池引导到利用电路短路加强电流的方法,并讲解实验方法。

(温馨提示)要点:拿掉小灯泡保留开关,做到一切准备好之后再通电,开关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太长)。3.学生做利用短路使磁针偏转更明显的实验。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4.小结:加大电流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设计意图:用短路的方法加强电流,蕴涵了“电流越强,磁性越大”的思想。但短路不是加大电流的常用方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短路的危害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所以我这里采用讲解配合演示的方法,加大了指导力度。)㈡ 利用线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我们还猜测哪些方法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呢?

1.把多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指南针的方法,会不会磁针偏转

更明显呢?

2.讲授绕线圈的方法与实验方法。

观察:A: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提示:上方下方、平放竖起、指南针套在线圈里面等)3.学生实验。4.组织汇报。

5.小结:线圈越多小磁针偏转角度越大。

(设计意图:利用线圈是另一种能让磁针发生较大幅度偏转的方法,但绕线圈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作了充分的指导。另外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学生会发现不同的放置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更加体现科学探究的开放性。)

五、获得结论,延伸产生新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探索发现,你知道了什么呢?你们有没有进一步研究的设想?或者有没有相关的问题?

1、出示一块不能让小灯泡发光的电池,问:用完了的废电池,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

2、让学生说说检测的思路: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它们成了检测电流的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没有想过“用完了”的废电池还会有一点电。引导学生知道线圈套在指南针上能检测出线中微弱电流,是对电生磁的应用。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增强了学习活动的探究性。)

设计理念

一、让开放设计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问题的开放设计,常常使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思维的大门被打开。设计奥斯特实验时,教师有两种不同层次的设计选择:让拉直的通电导线南北方向平行放在小磁针上方;把拉直的导线靠近小磁针上方,尝试不同的放法。两个不同层次的设计,会有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第一种,学生会毫不费力地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第二种学生可能会看到小磁针发生偏转,也有可能看不到,还可能发现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小磁针发生偏转的方向会不同。课堂中,我选择第二种设计,而且让学生做之前,只是让学生自己看一下奥斯特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也是点到为止,绝不每个方面都让学生想到,就马上让学生动手去做,去体验,去感受科学活动的成和败。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让学生经历科学家那样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教师“保姆式”手把手教给学生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有时候教师的语言、动作、站的位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只有教师相信、深信学生,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就是要计学生慢慢体验科学课蕴藏着的科学奥秘,科学乐趣的,才能设计出开放的问题,让课堂出现许许多多教师不曾预设的问题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探出异样的火花。

二、把课堂生成变为学生发展的起点

关注学生的习情况,体会学生的不同思维,如何把事先备课时设有想到的课堂生成问题转化成学生发展的起点,是我经深思考和实践的。

3.电和磁见面了作文 篇三

在古代,人们把电和磁一直当做两种互不相干的现象。然而,在遥远的麦丹,有一位物理学家,叫奥斯特,他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在那节科学课上,我也做了一回奥斯特,我也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秘密。

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实验室,看到桌上放着一节电池、三根导线、一个开关和一个小灯泡。上课了,老师走了进来,他问我们:“同学们,怎样才能让这个指南针的指针偏转?”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法,比如:用磁铁吸、用手摇等等。“用导线!”有个同学说。“什么?导线?导线也可以吗?”老师疑惑不解地问,接着变魔术似的拿出了一根导线,“你来试试。”那个同学上去摆弄了一会儿,可没什么反应。底下的同学坐不住了,说:“要通电!”“好,那就让大家试试吧,同学们先把小灯泡点亮,然后把导线顺着指针的方向放在指南针上。”实验开始,我先把导线接好,然后按下开关,小灯泡渐渐亮了起来,成功!为了省电,我关掉了电源,然后将导线小心翼翼地放在指南针上,通了电。只见指针微微动了一下,我又关掉电源,指针又悄无声息地回到了原位。咦?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通了电的`导线可以让指针偏转?这时老师发话了,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奥斯特的故事。原来,是他发现了在电里是有磁的,怪不得通电可以让指针偏转呢!

4.电和磁物理教案设计 篇四

本课 “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两个实验的安排是为了让实验更具探究性、趣味性,同时孕伏了电流大小、圈数多少对磁力的影响的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我很荣幸在新教师汇报课交流教研活动上上了这节课,收获颇多,下面我将本次上课的体会谈一谈。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学语言的组织,提问的技巧等教学经验上都还有所欠缺,所以备课时我尽量把教案备的详细一点,让教学流程流畅一些,经过试教,在上课时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有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等,如果哪一个小组电路出现了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将无法进行。本人在试教中就碰到了电池盒接触不好,小组实验无法进行的情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将每一小组的实验材料都自己试过,确定是否正常,另外还多准备了3组材料,以防课堂上出现意外影响实验。事实在课堂上的确有一小组因为操作不当,烧坏了电珠,教师及时给予了替换。所以材料的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课堂上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能深入每一小组,关注小组学习情况的指导。

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1、材料的收发做的不够好,一个实验完成后,有的同学意犹未尽,结果在汇报时出现了有的小组同学还在实验。在进行下一个实验之前,有的同学又经不起材料的诱惑,摩拳擦掌,导致实验目标都不是很明确,对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过多的环节设计。活动的整合不够,虽然已经将短路和线圈的实验整合在一起,但总体看上去整节课还是感觉有点繁琐。

3、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过快的给予评价,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没有很好的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而给予引导。

上一篇:《雷雨》1000字读后感下一篇:洗衣房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