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

2024-07-16

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共13篇)

1.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 篇一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王德祥等: 摘 要:基于各种原因,农村集体经济尤其是一些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在我国尚未得到全面普及和广泛运用。通过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现状的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和演变特点进行规律性总结,结合近年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探讨未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那些超越了村级范围、具有较大包容性与开放性的集体经济形式或发展模式,最有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关键词: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

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是农村集体经济的载体,其变化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因素和旧体制的影响,人们对这些经济形式的认识和研究都很有限。鉴于集体经济对组织农民、增加收入、配置资源、发展农村产业经济的重要性,现实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农村集体经济形式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态势,各集体经济形式变化发展的特点、作用和问题,以及近年来农业税改革、支农力度加大等对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有何影响。在《合作社法》颁布、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有何趋势?是否会出现新的形式?在此研究背景下,研究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的规律性,分析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提出丰富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壮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随着各种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学术界在肯定发展多种集体经济形式的同时,着重对它们的作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陈国良针对市场经济指出农村集体经济应采取的实现形式的类型和特点[1],黄祖辉则比较了不同集体经济形式对农户收入、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2]王守智对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方法。[3]总体来看,现有的研究针对性强,政策意义明显。但不足是:缺乏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对规律性的把握;对近年来政策和制度变化的影响未给予充分关注,缺乏以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为背景的发展趋势研究。应联系农村和农业环境变化对农民的压力、联系《合作社法》颁布和农民负担减轻以及新农村建设开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大的合作空间,注意现行各种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缺陷,在组织合作和企业理论的框架下展开分析,研究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原因

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或经营形式,也即一部分农村劳动成员将自己的资产和劳动要素联合起来,或将他们共同拥有的资产投入运用、取得收入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者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了多种集体经济形式,包括:(1)资产承包、租赁经营(它们是村级集体资产投入运用的形式);(2)村办集体企业、村办股份合作企业(它是将村级集体资产和村民资产联合起来、共同运用的形式);(3)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它是一部分农村劳动者共同投入、超越村级范围进行技术联合的形式);(4)农民专业合作社(它是一部分农村劳动者超越村级范围进行资产和劳动联合、共同经营发展的形式);(5)农户+公司联合体(它是一部分农村劳动者超越村级范围与外部相关企业进行资产和劳动联合、共同经营发展的形式);(6)社区股份合作社(它是将全村土地等集体资产和村民自有资产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形式)。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发展。从我们对湖北、湖南、河南、辽宁、陕西、四川、贵州、山东、广东、江苏10省95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情况看,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集体资产承包、租赁经营;与此相关,目前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总体上呈显缓慢发展状态。农村村级集体的现金资产减少,集体收入增长乏力。

调查还发现,各种新型的、跨村的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如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联合体等)目前正在兴起和发展,并且已经超过了村办集体企业、村级股份合作企业的数量。从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农民以参加专业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为多;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参加专业技术协会、农户+公司联合体的农民居多。尽管如此,这些新型的集体经济形式尚未得到全面普及和广泛运用。当前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是:缺乏合适、有效的村级集体经济形式(主要依赖承包、租赁经营),路子不广;从调查的结果看,具体又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缺乏资本和技术,集体资产数量少、价值低。实行家庭承包后,各村的土地、山林、池塘等大都承包给家庭和个人,村集体可以用来集中发包、出租的资产主要是一些荒山、荒滩和湖面等,如果不引入新的资本和技术,不对这些资产进行开发性投资和改造,一般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很难取得明显效益。而且,一些村连可以承包、租赁的资产都没有,也就无任何集体收入,成为“空壳村”。

第二,缺乏有效的村级管理和集体积累制度。目前各村主要由村委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管理职能,但村委会一方面缺乏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其性质决定它优先考虑行政事务,而不是着力发展集体经济。另外,目前村级也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来源和积累机制,行政运转完全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加上严格的资金和帐务双代管制度,各村基本上没有可以用来创办和支持集体企业发展的财力积累。这就使村级在组织集体经营和发展集体经济方面无能为力。

第三,村干部和村民对集体经营缺乏信心。由于改革开放以前社队经济问题和近年来集体企业亏损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村的干部和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信心。一些村民对外部环境影响估计不足,认为主要是村干部的素质、能力问题,甚至认为搞集体经济只是对干部、对承包人和承租人有利;而一些村干部则认为搞集体经济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除了城郊村和少数集体经济基础好的村以外,许多村目前基本没有集体企业和其他集体经营项目。与之相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的一般特点是:(1)有区位和资源优势,如交通便利,靠近城镇,有矿产和旅游资源等;(2)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特别是有勇于开拓创新、敢创业、善管理、并愿意为村民办事的村级带头人;(3)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有关部门积极扶持,主要是县(市)和乡镇要求村级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帮助村里招商引资、制定发展规划、给于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演变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今天,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和演变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表现出一些规律性。

(一)村办企业、承包和租赁经营 20世纪80年代,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村办集体企业(如村办加工厂、茶场、果园、种植队、运输队、建筑施工队等),以及村集体资产(山林、水面、场、园等)的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这类集体经济形式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政策导向和政府支持。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政策鼓励下,以社队企业为载体的农村轻工业和服务业获得快速发展。(2)农业释放剩余劳力。实行家庭承包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业产出,并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力。这些释放的剩余劳力一是进入社队集体企业;二是承包和租赁集体资产经营;三是自己或者与他人一起联办企业。(3)城市改革提供机会。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工业企业开始进行改革,由于改革远比农村改革复杂,影响更大,所以,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能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农村收入增加后农村居民迫切要求改善生活与生产而城市工业一时不能提供,因此,面对较大的市场机会和经营空间,以村级集体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新兴的重要力量。

(二)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和农民专业协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以新型形式如股份合作企业、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为主体。其他新型的集体经济形式如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逐步兴起。这一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1)政策引导。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各地纷纷出台一些支持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措施。同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要求各级政府支持农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这些政策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2)市场竞争压力。乡镇企业在经历了由村级管理到承包经营的转变之后,逐渐暴露出短期行为、集体利益受到损害、行政干预依然严重等问题。而且,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利润和生存空间被压缩,乡村股份合作企业客观上成为乡镇企业吸收资源、提高技术、改善管理、争取发展的必然选择。专业技术协会的快速发展则是因为家庭经营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迫使农民走出村级范围寻求专业技术合作,以提高收益,由于地方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专业技术协会受到农民的欢迎。与此相似,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专业技术协会的高级阶段,也逐步发展起来。(3)城市化发展在东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已波及城郊农村,影响到城郊农民的发展走向和他们的利益保证问题。社区(村级)股份合作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兴起。

(三)农户+公司、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种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受到影响。2003年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才逐渐恢复。恢复后的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主要表现为农户+龙头企业、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新型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

这三种新型集体经济形式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一是2003年后财政部、农业部和各省、市、县都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4年农业部在全国选择了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扶持试点,并提出通过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提高农业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及农产品安全水平;二是2006年10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2007年6月农业部发布《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为各地实施《专业合作社法》作出了详细指导;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如苏州市)在农村全面推进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形式的建立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这些集体经济新形式的普及和发展。(2)财政支持向农业倾斜。我国在2000年后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改革;2004年又开始减免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并在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些措施和政策的核心,就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从效果看,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鼓励了农民“回流”,从而为农民致力于农业生产、并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等开展集体经营创造了条件。(3)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压力增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集体合作经营的重要性,认识到小农经济已不适应农业市场化发展这一现实,因为单靠家庭和个人根本无法了解市场、解决生产技术更新和销售等问题,就连集中全村的人力和物力也不容易解决。因此,农民只能将眼光投向村外和乡外,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发展的资源和方式,于是,那些有能人大户牵头和政府支持的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那些有技术、有资源的龙头企业或农产品加工经营公司,便成为农民依托的对象;而在城市化浪潮已经波及到的市郊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便被选择为维护村民利益、同时又被用作保证村民经营转型的主要手段。

三、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发展趋势是:(一)总体上向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农业已开始进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以提高质量与收入为特征的现代化发展阶段。同时,在城市工业方面,以吸收外资和出口导向为特征的模仿学习或外需拉动型的工业化模式也面对挑战。我国工农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特别是近年来农民进城打工、村庄老龄化和空心化、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使“三农”问题更加突出。这表明转向内需拉动发展模式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必然。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大体是按利用本村资源要素(发展工业)——整合本村资源、吸收外部资源(着力发展工业)——超越村级、按专业进行大范围的资源整合(深化农业分工)来变化发展的,这是由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市场化发展的相对形势决定的。因此,在扩大内需、反哺农业和农村、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变化发展将围绕整合农业资源和城乡资源,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调整和支持农民完成经营转型来进行。

(二)农业公司和复合型集体经济形式的兴起 1.“一亩地”困境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目前的农产品价格和成本格局下,农村家庭承包和小规模经营正遭遇“一亩地”困境,即:按目前的种粮成本、产量和价格计算,农户人均只有一亩粮田时,除自己消费外,不足半亩地的粮食可出售,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农民大量出外打工的同时,在各地出现了规模化和专业化农业发展趋势,出现了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粮食生产区、棉花种植带、蔬菜和水果生产区,出现了数以万计的专业大户。实践证明,土地集中、大农户专业化和规模经营更需要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和帮助。在适宜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地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这种集体经济形式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克服目前阻碍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两个主要问题:资金困难、服务能力不足)。另外,考虑到即使在偏远山区,在那些不适合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可以为中、小农户提供服务的情况。

2.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向农业股份公司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广泛集聚、整合资源的优势,是将各种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组织起来开展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形式。但是,它还不是开展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的高级形式。随着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增多,资产增加和规模扩大,特别是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以后,为加强管理、保证质量和声誉,一些专业合作社将会进一步发展、转变为农业股份合作公司,实行企业化经营;还有一些专业合作社将会扩展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质量,成为综合性全功能的合作社,将合作社的收益更多地转化为成员集体的生活福利。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情况看,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尤其是那些经营非粮食产品、收入丰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农业股份合作企业(公司)。因为非粮食产品的价值高、市场需求弹性大、质量和品质对于销售和收入增长更为重要,从事这类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必须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有规范灵活的经营机制,这在客观上要求实行完全的企业化管理。另外,在农业生产领域,农户+公司联合体形式也完全可能向农业股份公司转化、发展。农定性差,农户的增收幅度不大。为此,近年来一些地方创造了一种改进形式:即在农户+公司模式的基础上,由农产品经营公司(龙头企业)租赁农户的土地、统一规划和成片投资改良形成生产基地、然后再包给农户按要求进行经营(公司支付工资或费用户+公司主要是一种订单+服务(信息、良种、技术)的契约型集体经营形式,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连续性和稳),此即“返租倒包”模式。这一改进模式使农户与公司的关联更紧密和稳定,既可以保证以公司为主导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又可以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和收入水平。

3.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向复合形式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联合体在吸收和整合农业资源、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但二者又有缺陷和劣势。专业合作社的集体性强,服务面广,但企业化经营的程度不高,经营加工能力弱;农户+公司联合体的企业化经营程度高,经营加工能力强,但集体性弱,服务面窄。因此,从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看,专业合作社模式与农户+公司模式相结合、实现互补发展具有必然性。应当看到,在农户+公司联合体和专业合作社经营都不是很发达、尚未建立优势品牌的情况下,它们都不大可能向农业股份公司形式发展和转变。因此,这类复合型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普遍发展的前景。

(三)本地资源与外部要素相结合的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 1.村民变市民过程与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生活改善(条件、设施改善和质量提高)、生产发展(产业发展、就业和收入增长)。在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式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包括城区企业的转移迁入和农村社区的城市化改造,具体反映为村民变市民、生产就业转型、土地统一规划使用的进程。从各地现有的经验来看,市郊农村居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筹码”(资本)就是承包的土地,以土地“换”生活条件改善(包括住房环境、生活园区、道路设施等)、以土地“换”经营转型和收入增长成为一般做法。因此,为了实现土地集中、统筹使用和乡村城市化改造,为了保证村民的收入和支持他们顺利完成身份转变与就业经营转型,农村社区(土地和综合性)股份合作社将在未来、在更多城郊地区得到推广和运用;其中,可以帮助村民在二三产业就业、联合其他经济组织投资创办集体型企业和事业实体的社区股份合作社最具发展远景。

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乡镇股份企业的发展。由于村办企业缺乏吸纳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机制与条件,难以走出面向本县、本乡而生产的阶段;而改制后的乡镇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公司则具有吸纳资源、进而调整和发展的机制与潜能。因此村办集体企业持续减少,而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公司等近年来仍保持增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业就业人数持续减少,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各地全面展开和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集中表现为具有居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多功能新型村庄的建设和崛起),以及城市工商企业逐步增加对乡村的投资,可以预见:目前以深化农业分工、兼顾工业发展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将会发生重大转变,农村工业与服务业将主要依托乡镇股份合作企业和股份公司等集体经济形式加速发展,逐步走出局限于本地发展的阶段,从而根本改变乡镇集体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经营管理落后的状况。

(四)现有集体经济形式的改进和完善

改革开放、融合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我国,虽然各地环境和条件差异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和实现形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基本方法仍然是吸收外部资源、利用本村的优势和条件。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随着内需拉动政策的实施和城市资源向农村回流,随着家庭个体经营的增收空间不断缩小,走集体经济和共同发展之路将成为广大农民的普遍共识,除了能够广泛吸收、在较大范围内整合资源要素的新型集体经济形式之外,现有的各种以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形式也将随之调整和改进、继续保持活力、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来看,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有活力和运用前景的形式主要有:

1.集体投资开发+资产承包、租赁,发展蔬菜林果种植和水产养殖业。集体资产承包、租赁经营的主要问题在于:被承包资产的价值低、经营者无力进行投资改造、经营无特色和产销不对路。由于经营者客观能力条件的限制和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当集体资产的利用价值不高时,经营者事实上不可能进行大量投资,也就不可能推出有特色的适销产品。目前,一些地方改变以往的习惯做法,采取一种积极的承包、租赁模式:村集体先对荒山、河滩等集体资产进行投资开发,并确定经营方向,然后再承包、租赁给合适的经营者。这种改进性的资产承包、租赁模式成功运作的概率明显增大。

2.建立村专业合作社,依托有关部门(或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实践证明,在有政府部门支持、或与相关公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情况下,以村为单位建立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直接组织村民由一般粮食生产转向现代科技农业和特色农业经营,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利用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兴办集体加工配套企业、发展村级工业。村办企业不兴的一般原因是缺乏技术和资金、生产无特色和行政干预与管理不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水平差、产品无特色和销路。如果说行政干预和资金不足问题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革来解决,那么,技术水平和产品特色问题的解决显然更为复杂。近年来,一些地方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吸引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开发,村集体就此建立相关的加工企业和配套生产企业,或者直接进行联合投资与开发,有效地解决了技术水平低、产品缺乏特色和销路不畅等问题,实现了村办企业的重新崛起。这些说明,只要积极组织、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来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发挥外来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村办企业(包括村办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等)完全可以发展起来,村级集体经济和村级工业完全可以重造辉煌。

4.利用地理区位和环境优势,建设交易市场和发展旅游观光等服务业。近年来,一些位于“三边”(集镇边、公路边、行政区域周边)地带的村集体、以及那些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村集体,利用其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积极开发其创造就业和增加服务收入的潜力,取得了明显的绩效。总之,在以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新时期,那些超越了村级范围、并具有较大包容性与开放合作性的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或发展模式,最可能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但村级资产承包、租赁经营和村办企业等集体经济形式,由于它们适应低水平、小范围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故也将在改进、完善基础上继续发挥作用。

2.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 篇二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形式,农村建设

目前, 农村社会的发展形势已经从有税费的时代向着无税费的时代转化, 使得农民的经济负担减轻, 但是农村的部分运转情况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农村集体经济要在保证村民的基础设施与基本用品的前提下, 提高村民的收入。然而多数村级组织单位都普遍面临着发展水平落后, 发展道路匮乏的情形。只有保证了自身的努力, 才能够发展集体经济使得劳动力效率提高, 从而进一步保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开展。大量现象表明,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传统发展模式以及现有体制的约束, 不能够快速适应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 更不能够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进行, 因此, 针对这些方面, 本文将提出有效的建议。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形式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与建设现代农业时代要求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被寄予了新的内涵, 主要体现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合作互利的经济状态。在现代我国经济体系发展的基础下, 在市场风险面前, 农民的小型生产规模显得十分渺小。在市场各方面的竞争情形下, 农民被迫必须要学会合作。主要涵括两种合作, 一种是纵向, 另一种是横向, 这就要求学会要素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理性投资是合作的基础手段与方法。

要想实行有效的农村集体经济, 还要求村级组织单位的组织形式全面合理且具体有效。主动向着多元化与多样化的形式转变, 充分利用一切劳动力与资源。要求有效的一部分非农业主体积极加入合作, 还需要一些集体组织机构的产生, 积极建立一些农场、产业园、基地等农村集体经济机构。只有做到这些, 才能够保证多元化与多样化的更好实现。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形式的方向与风险预算

( 一) 从资源管理角度分析。资源管理大致分为六种: 人力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环境管理、财务管理、供方与合作伙伴管理以及知识技术管理。这六项管理都在资源管理中充当着各自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 要想真正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形式就必须保证人力资源充足, 人才素质高尚; 基础设施方面要全面且有效, 保证各项指标达到合格的预测; 环境得体, 办公起来舒适方便; 财务状况充足; 合作方稳定且有信誉; 内部知识技术灵活且达标。但是在这些方面也存在着相对一些风险, 比如: 人力匮乏、财务缺少、技术落后等。因此, 必须要针对性解决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才能够保证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 二) 从资金管理角度分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金的管理、流动资金的管理以及专项资金的管理。基本资金一般情况下是由国家或者政府财政拨款, 因此, 使用机构可以无偿性使用。对于大部分补充固定资产损耗的折旧基金, 要全部上交于政府, 少许用作使用机构的更新改造基金。机构的流动基金应该根据预计的定额, 全部由政府财政拨款, 但是机构内部实行有偿性的使用。机构的专项资金应该全额交予银行贷款, 到期后应全部交还银行。机构内部财务人员对资金进行详细预算与及时的记录, 以保证资金到位且合理使用。在此期间, 会遇到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风险, 应该根据机构发展的现状做出准确的分析, 确保资金的及时清还与发放, 保证机构资金方面到位且合理。

( 三) 从资产管理角度分析。资产管理通常分为三项: 办理定向资产服务, 办理集体资产服务以及办理专项资产服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必须要保证资产管理的三个方面及时到位, 无论任何一项服务有需要时, 要及时处理, 处理方式要合理得体。根据每一项资产服务的特定合同的具体操作方式、约束要求以及不同条件, 为每位客户进行详细的经营运行, 保证为客户提供各项基金、证券及金融产品方面的资产管理需求。

( 四) 从投资方面进行分析。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过程中, 合理的投资也是为机构带来收益的一种有效方式。投资的定义主要指某种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得到利益, 而向其他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的行为。对于农村发展来说也是一项合理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合理的投资能够为农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 但是盲目的投资只会减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进行。在投资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投资对象选择错误或者投资方式出现失误的风险, 面对这些问题, 一定要首先将自身经济稳定, 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求理念进行合理谨慎的资产投放。

( 五) 从经济收益角度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经济收益是指某个人或者机构在保证自身的期初财富与期末财富同样富裕时, 能够消费的最大限度, 其中既包括已经实现的收益与还未实现的收益。经济收益往往指的是期初期末的净资产, 农村集体经济要想达到某个巅峰, 一定要保证这一净资产达到一个合理充足的数额, 使得农村经济不再受到制约, 而且能够根据这一角度准确衡量农村发展的方向是否正确, 促使农村能够快速找到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形式的手段与方法。

三、官民合作在共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的重要性

从我国农村现在的发展形势来看, 我国社会上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许多农村面临着劳动力无处使用, 发展前途渺茫的现状。面对这种情况, 官民之间应该建立合格有效的合作关系, 积极设立一些集体机构或组织单位, 充分利用闲置劳动力; 也可以互相努力, 寻找有前途的发展道路, 保证所有村民都能够参与进来, 既有效保证了村民的各项权益, 为村民的各项服务提供了保障, 又提高了农村的平均收入水平, 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变得更加美好。

四、结语

根据分析可以知道, 在如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情形下, 我国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 在资源、资金、资产、投资以及经济方面的计划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导致我国集体经济发展进程相对较慢, 因此, 根据这一现状一定要从根本角度出发, 建立和谐的官民合作关系, 保证农民充分意识到集体经济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积极发展所有较为落后的村级组织单位, 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资源, 来保证及时满足未来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发展的一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洪猛, 黄诗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3

[2]王景新, 余勇亮.民族自治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广西农村调查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 2013, 2

[3]韩松.论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J].河南社会科学, 2011, 6

[4]高飞.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运行研究——以湖北省田野调查为基础[J].农村经济, 2012, 1

3.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 篇三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培育;发展壮大

一、培育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之所以称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大处说就是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农村说就是要坚持农村最基本生产资料和经营、发展要素——土地的集体所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从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专题调查情况看,凡是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村,基本上都是集体经济实力比较强的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服务发展能力才强。只有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才能稳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客观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应当明确,与以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提法不同,这是首次把集体经营与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出来的。显而易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促进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发育,拓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是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举措。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目标。所谓“全面小康”,不是指某一方面指标达到小康,也不是指某一部分人达到小康,而是指全社会、全体成员、全面达到小康目标。只有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强、富、美”的目标,才能确保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培育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的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

一是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全部收入几乎仅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

二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三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部分村干部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

四是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多年来,有关职能部门对镇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人细致的研究,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分散,起不到切实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全市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缓慢,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

主观原因有:一是有的乡村两级党组织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认识上有偏差。有的认为时下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有的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太大,找不到门路;二是有些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不强。近年来,通过选配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直选村委主任,农村干部队伍整体上得到优化,素质得到提升,但是,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发展经济本领不强的状况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思想不够解放,怕担风险,不能放开发展集体经济,这些人为的因素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阻碍。

客观原因有:一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由于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可依托的优势较少,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空间较小,村集体缺乏实体,仅靠土地承包费,收入渠道狭窄。二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外部扶持不够。虽然近年实行县直部门包村制度,但包村的单位,侧重于对贫困户的扶持和对基础设施的改善上投资,对壮大集体经济方面的帮扶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上不够。三是现有的集体经济实体经营管理不善。表现为个别村干部有短期行为,不注重增加集体实体的投资,导致集体实体收入减少,有的村低价发包集体实体,导致集体收入流失,有的村盘不活集体资产,有闲置浪费现象。

四、培育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路

一要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引导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打破农村集体经济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必须从抓好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农民群众的思想解放入手。利用多种有效形式教育大家端正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增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是“四个讲清楚”,即:讲清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是走老路、“归大堆”,讲清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从各村实际出发、探讨切实可行的发展途径,讲清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和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治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二要必须切实加强“三资”管理。摸清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状况,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保证。要以搞好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三要必须完善农村治理机制。应当看到,我市多数村庄实行的是村社合一体制,就是说村民自治组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为一体。这种体制与城市里的政企不分具有同样性质,村民委员会既承担整个村务管理职能、又承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职能,很容易将集体经济收入直接用于村务发展其他方面的开支。因而,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把集体经济组织从村民委员会分离出来,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市场主体,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走上自主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路子。而村民委员会只是代表村集体依法行使监督服务职能。

4.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 篇四

1.根据本讲,将股权量化到家庭里,不能做到()

A.静态管理 B.生不增 C.死不减 D.动态管理

2.根据本讲,目前我国的贫困发生率在3%左右,而六盘水在2015年的贫困发生率为()

A.3% B.16.57% C.15.67% D.17.56%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

1.根据本讲,贵州六盘水案例中的“三变”改革包括()

A.资源变资产 B.股份制变公司制 C.公司制变股份制 D.资金变股金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根据本讲,有偿退出时股份可以随便转让,不用局限于集体之内。

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南海形成股份合作社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与桑基鱼塘关系密切。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 篇五

胡功民

2010年第4期 ——党的建设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近年来,荆门市按照省委和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进行了积极实践与探索。

解放思想引导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

过去,不少地方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问题上,思想解放不够,一些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多年处于内循环状态,就村级发展抓村级发展,吸引各方力量和社会资金参与村级发展的办法不多。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解放思想,一条现实的路子就是,要把工业招商理念运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通过招商引资推进村级资源有效开发,实现增产增效。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去年我们集中1个月时间,成立57个调查组,深入全市1399个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摸清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三资”家底。从调查摸底看,总的情况较好。2009年,全市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1139个,占村总数的81.5%,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701个,占村总数的50.2%,分别比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农村资源闲置较多,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利用。二是资源、资产利用效益比较低下。已经开发的山水资源存在“靠天收”现象,投入不够,效益较低。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不规范。资源、资产管理透明度不高。

在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基础上,荆门市委组织部认真组织召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招商引资筹备会,要求各地建立村级资源项目信息库,对近期可利用资源实行项目管理,全市纳入项目管理的村级资源达1260个。精心筹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利用春节外出经商人员返乡之际,向他们发布村级经济招商引资项目,鼓励和动员他们回归创业,参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今年2月26日,市委组织部举办了首届发展村级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发布会暨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50个,会后达成意向协议226个,签约总金额达5.8亿元。

积极实践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近几年来,我们在积极实践基础上,认真总结出“资源开发、土地营运、实体带动、服务创收和资本运作”五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全民参与的新路子,打造出一批资产过千万、年收入过百万的集体经济第一梯队和一批年收入过500万的“领头羊”。

——资源开发:充分挖掘村域内山林、水面、矿产、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等资源潜力,由村集体单独经营或吸收社会资金进行联合开发、租赁承包经营。钟祥市胡集镇虎山村磷矿石资源丰富,至2009年底,该村依托磷矿石,建立工业企业12家,生产总值1.15亿元,利税100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511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8500元。该村初步形成磷矿开采、运输、销售、矿肥等产业链条;引进中国能源投资公司和五环集团新上精细磷化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实现利税2000万元。

——土地营运:引导城郊村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办企业、建市场、兴办工业孵化园,提高土地开发效益。东宝区子陵铺镇子陵村利用位于荆门城郊的区位优势,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建

立子陵工业孵化园,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招商引资。全村共引进工业项目11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企业1个,过千万元的企业8个。200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60多万元。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实施迁村腾地工程,共腾出耕地1500余亩,组建土地存贷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采取入股、租赁等形式经营集体土地,仅此一项,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

——实体带动:引导村依托大中型企业辐射带动,兴办与之配套的小型加工企业和服务企业。东宝区石桥驿镇叶冲村依托湖北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村级出土地、出劳力,企业出资金、出技术、出管理、包市场的办法,联合建仓储、建市场、办运输公司,实现村集体与企业双赢,仅此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达到4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

——服务创收:围绕农民需要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促进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沙洋县黎坪村于2009年成立了黎坪蔬菜合作社,网络菜农280多户,把过去零散小规模的蔬菜种植户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村“两委”班子成员发挥自身在产业经营中的中介、服务、引导作用,统一向种植户提供大棚骨架、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种苗肥等服务,解决群众想办又办不成的事,将服务贯穿于整个产销过程。截至目前,全村共发展蔬菜1100亩、大棚200个,仅此一项,村民人平创收2800元,村集体创收10万元以上。

——资本运作:对于一部分有村级积累的村,鼓励将集体资本融入大型企业,实现资本增值。钟祥市胡集镇桥当村村级积累达5320万元,为发挥资本的最大效益,该村采取参股方式,将部分资本参股到武汉飞德科技开发总公司、武汉中百集团等大型企业,兴建了金利储运等6家股份制企业,集体每年新增收入550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0个。京山县

钱场镇桥河村级积累230万元。该村通过参股形式,将资本投入江西省高安市清河油脂厂,该厂年产值过亿元,村集体年获利85万元。

全力扶持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

为进一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2009年,荆门市委制发《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

——在土地政策上,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实施迁村腾地工程,新增有效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对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允许其依法按规划使用土地开展生产和经营。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的耕地,归村集体管理使用,对新增耕地一半以上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村,市里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按每村3万元标准给予扶持。

——在财政政策上,市级财政按照每年不低于600万元的标准,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基金,各县(市、区)财政按照一定比例配套,主要用于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项目贷款贴息;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快、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给予一次性1万元奖励。

——在项目政策上,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坚持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对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财政支农资金优先予以立项补助和奖励。

——在金融政策上,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把扶持村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扩大抵押范围,积极发展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信贷品种。

——在税收政策上,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结对村社会事业的捐赠可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对取得的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和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涉农经济实体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等税种。

加强领导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荆门市委成立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全力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县(市、区)和乡镇党委均成立相应机构。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建立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好试点示范。

——规范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清查村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健全账目,定期核实,确保资产真实完整。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严格收支审批,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完善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规范代管手续。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真正让农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监督机制,以村民为主成立监事会,对村级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兑现目标考核。按照市委通过一年努力,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3年内95%以上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要求,制定《荆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考核评价

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发展村集体经济考核激励机制。各县(市、区)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街道)考核的内容,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大张旗鼓给予奖励。对干部职工、回归人员承办、领办、独办村企业,凡集体收入、利润增长达到一定规模和比例的,对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强化督办落实。改进督查方式,建立健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市里每年召开1次县委书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汇报会,县(市、区)每年召开2次乡镇党委书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汇报会。对发展村级经济招商引资项目,由各级组织部门牵头,建立乡镇党委具体负责、项目主管部门跟踪负责、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三级跟踪服务制度,切实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和督办落实。■

6.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 篇六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新场乡人大主席王顺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要实现全国的小康就必须实现农民的小康,要实现农民的小康就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强化

服务意识。即:从管理生产为主转变为管理市场为主;从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调控;从命令性的管理转变为服务性的指导。从“只管种不管收,种了无用倒河沟”转变为“种前找市场,种中讲科技,出售凭合同”。政府要引导和指导兴办旨在服务农民的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引导农民自愿入股参与经营。即“政府搭台,农民唱戏”。

实践证明,发展经济再也不能办纯集体性质的企业了,必须探索新的组织形式,采取新的运行机制。把集体经济的发展合同制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合作制集体经济发展路子。这就是:围绕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村集体和农民通过资本联合、劳动联合和产品联合等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把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的各自优势融为一体,公私结合,统分结合在引导农民致富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兴办村级经济实体,乡政府的任务主要是思路引导、信息服务、宏观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主要以村集体牵头,并投入少量启动资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在经济实体内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村集体以投入的启动资金、场地、房屋等参股,通过专业社的有偿服务来获得收入。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选准项目,统一规划。首先立足当地资源和优势条件,瞄准市场,选择适合家庭经营的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风险小的项目。使农民愿意投资经营,并且在经济上承受得起。然后,本着典型引路、由小到大的原则,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分期实施方案。新场乡可以从蔬菜、瓜果的种植、加工、批发和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引导。

二、统分结合,共同发展。有些项目的前期工作,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或办起来不合算。村集体就应统一组织,统一开发,实现水、电、路和场地“三通一平”,并配套辅助设施。然后,以农民为投资主体,分户投资,分户经营。

三、建立组织,民主管理。为了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按照自愿、互助、互利、民主、平等的原则,依托主要发展项目,分别组建专业合作社。农民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股权设置既要有现金股,也要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既要有个人入股,也要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的开发资金等作为集体股,形成适应农村多种经济成份发展格局的复合型股权结构。各专业社必须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选举产生自己的经营管理机构,实行民主管理。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重大决策由社员参与做出,每个社员包括集体股权代表拥有同样的投票权。理事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负责日常经营业务。合作社独立核算,并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接受社员监督。

四、完善功能,综合服务。各专业社要从单项服务起步,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向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发展。假如种植药材或特色蔬菜,集体经济组织首先要到大中城市进行市场调查,到企业厂矿签订销售合同。然后,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要统一购进良种,统一育苗,然后按照种植计划向农户供苗。生产过程中,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有关物资服务。收获后集体经济组织要组织车辆为农户代运代销。

五、微利经营,适当积累。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以服务为宗旨,追求的是产业整体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虽然也收取服务费和管理费,但费率很低,而且所得收益除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外,按一定的比例实行盈余返还或股金分红。

集体与农民合作的灵活机制,可以增强集体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在选择项目时农民参与市场调研和项目论证,他们认为有利可图时才愿意投资。避免了因个别领导拍脑袋上项目而造成失误。

集体农民携手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聚合效应。一是解决了合作各方投资不足的难题。“集体搭台”所需资金不多,只要想办法能够筹得到。“农民唱戏”也容易唱得起来,由于基础设施由村集体提供,被用土地的承包者以土使用权入股,农民只要自筹少量资金就可以迅速起步。二是促进了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农民办个体、私营企业头痛的是征地难、办手续难,而村集体出面解决这些问题就容易得多。生产经营管理是集体办企业最头痛的问题,而由农民自主经营,不需要集体操心,因而互补。三是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合作社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同类产业或产品集中起来,联合发展,不仅节约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能尽快形成规模,提高知名度,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好范文版权所有

围绕服务办实体,可以实现农民致富与集体增收同时并举。专业社就是中介报务组织,目的是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等系列服务,努力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好或办不了的事情,在服务农民的同时增加集体收入。

7.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 篇七

一、云和县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云和县位于浙南山区, 人口11.24万, 面积984平方公里, 辖170个行政村。1995年云和县组建成立了“云和县农村审计室”, 与县农经站二块牌子、一班人马, 日前全县有兼职审计人员15名, 其中乡镇级兼职审计人员10名, 具体负责全县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2005年前主要开展群众信访反映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审计。2006年开始, 根据浙江农业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万村审计”活动的通知》和村级财务实行“三年一轮审”的要求, 云和县全面开展了村级财务审计工作, 到2012年年底已基本完成第二轮的“三年一轮审”的审计工作任务, 共审计275个单位, 资金总额27500万元, 查处违纪单位18个, 违规违纪金额1365万元, 先后有15人受党纪处分, 3人受刑事处分。农经审计工作的开展对防止农村腐败滋生和蔓延, 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二、云和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 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

云和县于2005年成立“云和县农村审计室”, 与县农业局农经站合署办公,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没有单独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无人员编制、无工作经费, 审计人员全部为县农业局的农经干部和乡镇农经员兼任。农经工作本身就任务繁重, 还要承担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 工作量相当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 审计人员职责不明确

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制”后,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出纳业务委托乡镇 (街道) 代理, 相当一部分乡镇农经员兼任代理会计或出纳, 同时农经员又兼任审计员, 从而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

(三) 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村级财务审计错综复杂, 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全面的财会知识, 而且还应熟悉相关制度和法规。目前县乡两级都缺少业务精通及技术过硬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范围狭窄, 审计事项单一, 仅停留在对会计凭证真实性的检查上;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仍然以事后手工查账为主、依靠账务核对、盘点等方法来实施, 其监督力度受到很大的限制。

(四) 审计程序不规范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主力军是县乡两级农经人员, 但都是兼职的。时间和精力的局限使审计工作在审计方法和程序上往往达不到要求, 审计欠深、欠细, 审计调查、延伸审计等手段用得不够;对审核中发现的疑问, 如工程项目建设、招待请客送礼费用等无法详尽。因此, 对在会计资料中未能反映的账外行为, 审计监督就显得乏力和无策, 使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

(五) 审计执行不到位

农村审计机构在开展农村审计工作中, 由于执法主体较弱, 执行决定的过程中阻力较大, 困难重重。农村审计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权威, 往往只停留于查清事实, 出具审计意见书, 很难对审计决定意见的执行情况予以监督检查, 这无疑是农村审计的薄弱环节。加上近年来省市下达给县里的审计任务十分繁重, 每年要审1/3的行政村, 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量大难免会出现走过场等不良现象。

三、措施和建议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审计监督体系

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领导, 纪检、监察、审计、农业等部门要密切协作, 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县级农业部门必须单独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乡镇 (街道) 应整合力量,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负责本乡镇 (街道) 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审计机构不得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合署设立, 与其他如纪律、监察部门合署设立的应明确分管内部审计工作的负责人和承担内部审计工作职责的工作人员, 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二) 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教育, 重点对农村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培养一支业务过硬, 作风严谨、客观公正的农村审计队伍。同时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使农村审计工作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

(三) 创新内审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

要不断提升传统审计办法, 要充分运用现有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管系统, 尽快实现县乡村三级联网, 不断拓展网络功能, 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与农村审计监督有机地结合,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农村内部审计的效率。要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动静审计结合转变, 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 逐步形成农村经济内部审计的全程监控。

(四) 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促进审计规范化

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是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关键。因此要严格按照《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前要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制定具体审计方案, 下达书面审计通知书;审计过程中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审查和核实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 审计记录和有关证明材料要有规范的文书格式, 审计报告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审计结果应向被审计单位及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公布。对审计发现有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 要严格执行《浙江省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 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要加强对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保证审计结果执行到位。做到依法行政, 规范有序地开展农村审计工作。

摘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对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也是审计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 文章以浙江省云和县为例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对集体经济开展内部审计情况进行探析, 阐述了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徐东升.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9.

[2]赵淑华.论内部审计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与管理, 2012 (04) .

[3]俞乒乒, 汪建杰, 曾丽纳.农村内部审计与社会中介审计的比较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0) .

8.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 篇八

我村集体经济的来源主要是易初莲花、高校学区服务中心以及鲍坝村部沿街门面房。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我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缺少专业的经济管理队伍。村级集体经济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由于集体经济受传统观念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很难吸引人才。绝大多数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识的人才不愿离开大城市到人才亟需的农村施展才能是一大现实问题。甚至就连家乡在农村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学成后也不愿回到农村,为农村服务。人才引进成为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总体规划,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东苑公寓房屋没有产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土地面临法律困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需求越来越大,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急剧减少,存量土地及其厂房、商铺租金等土地非农收益成了社区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经营土地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作为下位法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只有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情况下,经依法批准才可以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民间私人资本推动的农村工业化,引起的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需求扩张估计不足;没有为私人创办企业留下合理的用地空间。自发、私下的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带来较大冲击,并且由于村民集体出租非农建设用地不受法律保护,如发生争议,集体就要遭受损失。

村级集体经济基本做法及主要成效:

(一)人才管理创新: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随着基础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保证村干部候选人的素质,应该积极扩大高素质村干部候选人的有效供给。要通过引入市场观念,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社会各个阶层中有志到农村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后备力量。受农村复杂的地缘、血缘关系,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行相关法律的限制,每年政府应该有

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当地高中毕业生,送他们到相关院校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毕业后回村参加管理建设,在治理村庄的过程中接受基层民主的锻炼,以新的理念治理村庄、发展集体经济。对于一些城郊地区、流动人口频繁的村庄,应该适当放开村干部的身份限制,准许一些“准村民”参加村委会选举。

(二)组织载体创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双层经营体制的载体。坚持农村公有制,必须坚持不懈地健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建立民主管理、社会监督及强化责任约束的管理机制

这是保障和促进集体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制定切合农村实际的各种管理规章和制度,在具体执行中,把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穿到发展集体经济的各个环节,保证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强化民主决策,我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每季度召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进行民主理财。遇到重大项目,让群众广泛讨论,集思广益,科学论证,防止少数干部盲目决策,给集体经济发展造成损失。强化民主管理,健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强化集体的开支、分配约束机制,严格执行财会制度,坚决制止平分集体财产、乱占滥用集体资金和拖欠村组

9.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探析 篇九

【摘要】:在我国,作为农村主要经济组织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经历了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力量,肩负着维护农村社会保障事务的重大使命。但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却始终是一个困扰其有效服务“三农”的大问题。尽管国家在涉农文件中多次提到发展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并在法律层面给予相关规定,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探讨,从名称、财产、成员和治理机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使其能够充分的发挥经济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本文除前言外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模糊”。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模糊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概念、性质、财产、成员和治理机构中的抽象和空白进行检讨,从而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实质。第二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历史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过程中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统方”经营者的忽视。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不细致,不仅缺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明确表述,甚至还存在相互矛盾的法律规定,加之行政权力的干预越权和政府扶持力度、农民认识的不足,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处境十分尴尬。第三部分:“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建议”。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其法律地位的建议。笔者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由法律确定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并且作为一类经济组织要有明确的财产、成员和治理机构,才能保证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正常运转,才能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三农”事业。【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财产权成员资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4 【目录】:摘要5-7ABSTRACT7-13引言13-1

4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模糊14-22(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概念不确定14-17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定义不确定14-15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外延不确定15-17(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性质不明晰17(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名称不统一17(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规定不清晰17-19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范围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18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集体财产的权利存有争议18-19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不稳定19(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存有争议19-20(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机构设立不明确20-2

2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原因22-25(一)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改革不彻底22(二)法律法规规定的不细致22-23(三)行政权力的干预越权与政府引导不足23-241、行政权力的干预越权232、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不足23-24(四)农民参与程度低24-2

5三、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的建议25-32(一)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25-26(二)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26-27(三)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27-291、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范围272、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自主权27-283、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筹措机制28-29(四)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29-30(五)合理设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机构30-32结语32-33参考文献33-35致谢35-36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36-37

10.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 篇十

1 相关概念概述

1.1 集体经济的含义

集体经济, 即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它是劳动群众根据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 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

1.2 村级组织

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 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 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它属于自治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 更重要的是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 村级组织的状况, 特别是财务管理状况, 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一方的社会稳定。

1.3 财务管理主体

财务管理主体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应限制在一定的组织内, 明确了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由于自主理财的确立, 使得财务管理活动成为企业总体目标的具体体现, 这为正确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1.4 财务管理目标

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2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村级干部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村子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 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不强。有些干部领导能力差, 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 认为村级财务管理仅仅是财务会计的事, 自己没必要花心思。有些干部认为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没有什么可管, 管不管无所谓, 只是群众反映强烈了才组织力量去清查。有些干部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法律观念不强, 置村民利益不顾, 贪污腐败, 随意占挪用资金。

2.2 村干部执行财务制度不严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 帐款要分管。但是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 个别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干部自用自批, 自收自支, 架空出纳, 财监小组形同虚设。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 开支白条入帐仍无法杜绝;支出凭证三项手续欠缺。

2.3 日常帐务处理不规范

会计核算中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 基本是流水帐, 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 查帐相当不便。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 甚至不记帐, 未能纳入总帐之中。会计、出纳自行记帐, 对帐不及时, 总帐、明细帐不一致, 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 出了问题互相推诿。会计档案管理不善。

2.4 有的村级财务管理内部监督不到位

村务公开, 民主管理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许多行政村虽然设立有内部民主理财机构, 但是该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有的村不按半年定期全部公开村财务收支情况, 而是在乡镇部门的督促下偶尔间断性地作部分公开, 村务公开栏成为征兵、计生、卫生等宣传标语的张贴牌。

2.5 村级财会人员老年化、素质较低

农村财务队伍一些素质低下, 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 被选拨到会计岗位上来。一些村主要干部为了开支能“顺手”使用亲近者为会计, 不惜把业务熟练, 思想过硬的会计人员撤换下来, 造成有的村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差、难以胜任工作的弊端, 使会计核算间断, 帐款移交不清, 更谈不上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从而进一步加剧财务管理的无序状态。

3 村级财务管理治理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出现的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映积极及时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从而规避和防止上述问题及新问题的出现和发生。从而使制度、运行监督等方面趋于完善。

3.1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 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 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将“财权”进行适当分解, 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管, 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有两名村干部签名, 避免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 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保证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不准兼任会计、出纳;设立主办与出纳会计, 实行帐款分开。是加强档案资料管理。

3.2 推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度

建立和健全会计反映与监督、核算与控制制度的同时, 必须配备良好的财务人员核算制度。建立双层财务人员核算监督和控制制度更符合我国农村既分又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特点。具体做法在分的层面改变本村人担任本村会计, 尤其是直接由村两委任命的会计人员产生制度而是采用互派制。由比较大的村民小组在镇级政府统一筹划和管理下实行财务人员互派制度, 互派的财务人员必须经镇乡政府统一组织考核并对合格人员进行互派与轮派制度。

3.3 加强《会计法》的宣传,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广泛宣传《会计法》, 让每个财务人员都熟悉和了解《会计法》。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 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 因此, 要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 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针对部分农村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问题, 将一些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人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3.4 建立村级财务预算和决算制度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不像纯粹的企业一样, 不是一个单纯的经营与营利性单位。但他却是一个兼基层 (村级) 行政与经济管理双重管理的组织。因此, 收入源的相对匮乏而支出面的宽大使得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局面。由此可知, 村级财务建立预算和决算制度的重要性, 每年年初, 应召开村民大会, 充分发扬民主。并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 坚持“量入为出, 留有余地”的原则, 编制财务预算方案。收支预算编制应做到呵护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的基础上, 内容要做到详实、可靠、实用等。而且预算方案必须经全体村民表决通过, 在实施的过程中西部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有需要重大调整项目, 必须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 年终应根据本年实际收支情况编制决算方案并公布于众, 接受群众审查监督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查。

3.5 严格村级财务管理, 加大监督力度

坚持定期公布账目, 实行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乡镇经管站要对各村账目收支单据进行严格审核, 检查各村是否做到“四相符”, 即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款相符。同时, 每年由市审计局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经管站进行财务审计。一是 (下转第196页)

摘要: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全面推行, 要求农村财务管理体制适应其变化, 现在阶段农村的财务管理体制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暴露出一些问题, 由此探讨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村级组织,农村会计,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志在富民:从沿海到边区的考察[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11.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 篇十一

【摘要】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农民的增收,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农村经济 问题 发展对策

随着党的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和实施,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农民增收问题仍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

1.当前面临的困境

1.1有债务无积累

一部分村内无企业,集体经济积累几乎为零,同时债权无法兑现而债务繁重。

1.2有产品无产业

传统农业村,其经济作物单一,传统粮食和经济作物二分天下,分散种养现象突出,加上缺乏专业农业合作组织,经济作物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因此不能给农民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

1.3有资源无规划

虽然有的地方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众多,但均未有效开发,盘活农村土地等集体资源还有待时机。

1.4政策扶持有限

客观上看,由于有些村一般不属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行列,且属于偏远山区村,区位优势不明显,获得上级政策扶持极为有限。

1.5基础薄弱

由于历史原因,有的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农村发展长期得不到有效投入;通村公路里程很少,硬化率更低,农业灌溉基础设施不健全,村级产业仍然停留在“小而全、多而杂、松而散”的层次,缺乏发展的必要基础。

1.6群众素质不高

农村发展主体的整体素质不高,实用性技能人才缺乏,农村经济能人、种养大户严重偏少,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致富的能力不强,收入难以提升。

2.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农民的产业发展积极性,直接决定着村级发展的水平。一是积极多方争取。要主动抓好对上争取工作,力争使更多的建设项目落户本地;要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亲缘,地缘和业缘等关系,广泛寻求社会团体和个人自主提供资金扶持;要引导群众积极主动支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破解资金难题。二是严格质量标准。要树立良好的“工程形象”,并着重抓好乡村公路硬化工程、农田水利灌溉等工程的质量管理,创优农村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强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命脉”保障。三是科学运行管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突出农民群众的管护主体地位,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要积极探索设施管理维护的新措施、新方法,逐步增强基础设施为村级发展、农民增收护航的能力。

2.2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

发展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教育农民、改造农民。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要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农民学习法律法规。二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三是要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要引导农民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四是要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

2.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其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最后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2.4盘活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首先必须盘活土地资源。要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尤其是后备资源的有序流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开发效益。盘活土地资源,一是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是盘活的前提,只有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才能尽可能地调动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消除短期行为和掠夺性经营现象。二是要建立合理的流转机制。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人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2.5打造优势产业为龙头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产业是关键,集体经济“空壳村”更是如此。立足村级实际,科学制订发展规划,调动一切因素,打造优势产业,是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要立足本村实际,选准优势产业,并强力予以推进。通过突出“三个引导”和“三个扶持”,即突出政策引导、突出规划引导、突出效益引导,抓好用地扶持、技术扶持、资金扶持,积极促成土地向大户集中,向种植养殖能人集中,走“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发展道路,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优。二是积极培育合作组织。要加快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步伐,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解决生产经营小而散的问题,解决农产品加工难和销路难的问题,推动产业迅速壮强。三是努力提高产品品质。要在产业发展上始终坚持特色优质的路子,坚定不移地把培育农业优势产品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在抓好品种规划的基础上,搞好分类管理,坚持“一手抓建园,一手抓改造”,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指导农户采用绿色环保技术进行管理,提升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劳务经济是农村发展的传统经济之一,要以就业培训、组织输出、创优服务为抓手,促进劳务经济的提档升级,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加强就业培训。要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级培训网络资源,以远程教育网络为阵地,积极组织对农民工的培训。在重点培训的基础上,适当将农村实用技能纳入培训内容,并形成竞争优势。二是组织劳务输出。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劳务输出方面的作用,联合上级部门,积极探索输送劳力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力实施“订单培训”、“委托培训”;要进一步做好与相关单位的衔接工作,全力抓好协调服务,为务工人员“牵线搭桥”;要及时提供信息,鼓励支持务工人员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实现就近就地转移。三是创新服务环境。要关注留守子女老人问题,发动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学习、成长、衣食起居等各方面的问题。

2.7优化发展环境

要突出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效益的理念,千方百计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汇聚发展因素,营造加快发展的合力。一是加强班子建设。村级干部是农村发展的主推力量。以提升“两委”班子整体合力为目标,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强化服务发展、群众的本领。二是营造发展氛围。要努力挖掘内力,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彻底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保守思想,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创新发展理念,真正形成全村上下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争取外部支持。要充分借助外力发展,始终坚持加强同帮扶单位的联系,积极沟通交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同上级单位的联系,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形成各方支持村级发展的合力。

12.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 篇十二

­­陈* 随着我市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各乡镇也积极推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既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又较好地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制,是通过明晰集体资产归属,明确集体经济成员利益权益及分配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形式,是新时期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重要意义

(一)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保障基层政权组织正常运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集体经济存在产权不清、主体不明、权益不清、流转不畅的状况,部分村组的集体经济出现收不抵支甚至资不抵债,可持续发展令人堪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益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现代产权制度。

(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市一些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村组实行集体分配分红,但各种因经济利益分配而引发的矛盾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农村出嫁女、代耕农、招郎女回迁户等群体的利益诉求,群体性上访事件时而发生。同时,村改居后,新迁入的居民与当地原居民在集体资产所有权与受益权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只有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做到产权清晰、股权固化、利益共享,才能妥善解决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目前的农村经营体制,难以建立有序有效的农村资源流转配置机制,导致城市化的成本增加,矛盾增多;农村集体经济分配制度又造成部分农民死守故土,小富则安的现状,有能力的不愿走出去,需要的人才进不来,这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才能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股权,减轻农民对集体的依赖,实现土地、资本、人口的合理流转流动,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明晰产权主体、理顺产权归属和分配关系为主要内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夯实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制改革,一般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拥有一定规模的经营性资产;二是有较高较稳定的经营性收入;三是多数干部群众有改革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应根据各地实际进行,不搞一刀切。

2、资产完整,产权明晰。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后,可以采取一刀断的办法把股权配置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以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产权管理制度和资产营运机制。

3、民主公正,阳光操作。实行股份制改革的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改革的具体内容,依法依政策拟制改革的具体操作方案和有关规定。凡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反对的改革事项,不搞强制推行。

4、依法依规,严格程序。实行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实事求是,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成员的合法权益,有效解决农村特殊群体的利益保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三)目标要求。实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须达到以下几个基本目标:

1、集体资产存量清楚,价值总量真实;

2、产权主体明晰,股权设置合法合理;

3、组织机构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

4、经营机制灵活,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1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篇十三

农业综合局 毕重伟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按照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四项目标要求,针对全区新农村建设如何不断向前推进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一、我区新农村建设已取得的成效

几年来,全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制定了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

以“绿美亮净”为目标,通过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和大环境整治等一系列举措,农村“脏、乱、差”现象全面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自2006年试点到2008年底,全区村路硬化总面积达到230多万平方米,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率平均达到72.9%;建成大、中、小型沼气867座,可供2343户使用;完成农村旱厕改造7393户;村庄绿化45万多平方米,道路绿化12.6万米,村庄绿化覆盖率平均达到95%,其中建成了30多个绿化达标村。

2、公益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农村新安装路灯5225盏,新建公园和文化广场125个、公共浴池45个、农资和日用品超市175个、卫生室174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10个,目前还有40多个村正在建设和规划中。

3、农业结构调整突显特色。

农业生产彰显了石岛的传统优势,进一步突出了花卉苗木和特种动物养殖的区域特色。全区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35万亩,其中,新增花卉苗木8500亩、茶园640亩,粮经比达到45:55。各种特种动物养殖场506家,年饲养量180万头(只),禽类存栏120万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模养殖区。

4、农民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通过“绿美亮净”工程的实施,农民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而且树立起了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通过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各种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而且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了自觉行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前段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总结三年来我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主要有四点: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调动起了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各级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激发了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三是实行包扶制度,加快了农村基础实施建设的进程;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无论是政策激励,还是包村帮扶,大都是单项性或阶段性措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村级经济发达,才是保持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区新农村建设搞得比较好的主要是一些沿海村和城控村,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村级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新农村建设发展后劲足。

斥山街道沟姜家村通过走工业兴村、渔业强村的富民之路,年村集体总收入近1.68亿元,纯收入870多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硬化了全部村路,建成了16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1万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和标准幼儿园、卫生室等。今年又投资280万元建设高标准社区服务中心,新农村建设每年一大步。港湾街道玄镇村年总收入近1亿元。他们高起点、高标准一次性投资460多万元,建成了5250平方米的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斥山街道尹格庄村以大项目带动村经济快速发展,年集体经济总收入800多万元。新农村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每年都有新内容,年年都有新发展。目前全村硬化道路9万平方米,人均绿地10平方米,改厕、建沼气户达到25%,建成了服务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调查显示,凡是集体经济较强的村,村级班子就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村集体经济发达,为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从另一方面看,一些内陆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新农村建设举步维艰,年年无发展,多年老样子。有些村,即使有包扶单位的帮助,建了一些基础设施,但因自身缺乏经济支撑,导致管理跟不上,甚至出现反弹现象。例如:有的村安装了自来水,由于无力维护,导致部分瘫痪;还有的村虽然安装了路灯,但因交不起电费,几乎成为了“摆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缺乏村级自身的经济支撑将难以为继。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区经济薄弱村和债务村40多个,占村(居)总数近四分之一。这些村已成为制约全区新农村建设深入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好这类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区今后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重点和方向

1、要认真做好“内陆”与“沿海”联姻的文章。充分利用内陆村的闲臵资源,与沿海村结成资源型“对子”,实现沿海的产业、技术与内陆的土地、劳力等资源的互补和共赢。例如可将海带贮存加工等项目,逐渐向内陆转移。

2、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要充分利用我区船舶制造业的优势,引导有条件的内陆村进行船舶配件生产,逐渐提高全区船舶的地方配件率。

二要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围绕蔬菜、果品等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到内陆建立生产基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平台。

3、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我区花卉苗木、茶叶、果树、花生种植和特种动物养殖已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要通过兴办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把零散的、单家独户的生产联合起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集群效益,实现集体、个体共同参入,共同发展。

4、要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

这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快捷途径。特别是石岛山、甲子山和八河水库周边村,要充分利用山、水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拓展农村经济新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英语名言含中文翻译下一篇:幼儿园营养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