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10篇)
1.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 篇一
《战火中的芭蕾》以抗日战争中发生在东北“最后一战”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下的跨国爱情。影片主创团队堪称豪华,监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是俄罗斯名导,1995年他执导的《烈日灼身》与张艺谋的《活着》一同拿到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更在拿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昨天表示,《战火中的芭蕾》虽然是抗战题材的献礼片,但讲的是战火下的爱情和亲情,90后、95后年轻观众也看得懂,也能接受。在被问到是否会担心电影票房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回应,中国电影市场足够大,没有考虑过票房问题,如果看过这部电影,肯定会喜欢上它的。
影片导演董亚春就认为,影片主题并不局限于献礼,还加入了跨国恋、亲情、芭蕾等诸多元素,更加注重画面质感和艺术表现力,在舞蹈、音乐、美术和布景等方面也是强力投入。
2.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800字以上 篇二
导演董亚春说,为了将战争片、主旋律题材拍得好看,让今天的观众能够接受,主创们非常讲究讲故事的切入点、表达方式。这部影片不同于其他主旋律电影的地方,首先在于故事来自于抗战期间的真实事件,有历史的真实依据做基础;其次,影片把镜头对准战争中的普通人,重在表现人性、人情,所以回旋的空间更大,可以更多地融入一些芭蕾、爱情元素,使影片更有“战争文艺范儿”。影片不是表现宏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但使用了更多抒情、浪漫、诗化的方法来讲述跨国爱情故事,更能表现战争对人性、对美好事物的毁灭和打击。影片将男女主人公最令人沉醉的爱情片段置于东北地区短暂而美好的9、10月份和满地金灿灿叶子的桦树林里,进行礼赞,又利用牡丹江横道河子一带1920xx年中东铁路的俄式房子、教堂、机车库等进行了冬季场景的搭建,力图再现一个典型的严冬厚雪下的、残酷的战争背景。
董亚春说,米哈尔科夫多次来中国,执导了3场戏,在剪辑时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把俄罗斯文化融入到影片的细节中,带来史诗般的深情。从他身上,我学到了电影导演的优秀品质和宝贵的创作经验。”
饰演女主角鹅儿的是中央芭蕾舞团独舞演员曹舒慈,影片中所有的芭蕾段落都是她自己完成的。她说,虽然自己不太懂电影技术,没有拍摄经验,但电影和芭蕾的两种表演体验是相近的,艺术、感情是相通的。
3.战火中的孩子 篇三
战火中的孩子
四(4)班 胡潇竹
年8月28日,这是黑暗的一天,这是令我们任何一个中国人永远忘不了的一天――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
瞧,这张黑白照片上,一个面呈菜色的小男孩正坐在地上嚎嚎大哭,他遍体鳞伤。泪汪汪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且嘴张得很大。周围全是废墟,破烂不堪的房屋,扭曲的轨道,一分为二的天桥,天上不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
看完了这张照片,我心中不由地浮起了一个个问号。这个小男孩为什么哭?他的爸爸妈妈呢?怎么就他一个人呢?为什么没有人抱走他呢……
也许他正在兴高采烈地和爸爸妈妈一起旅游,突然,飞机轰鸣,紧接着是炮火连天,周围的人四处逃窜,一片混乱。幼小的他并没有意识到发生了危险,而还是跟着父母说这说那儿。可是,刚才还看见了爸爸妈妈,转眼间就不见了,也许他们被逃命的人群冲散了,也可能倒在了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中……
没有了父母的.疼爱,小男孩可能成为一个小乞丐,每天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向路人乞讨,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饱受战争之苦。
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毁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呀!侵略者是邪恶的魔鬼!是残忍的屠夫!
4.战火中的孩子作文 篇四
1937年8月28日,只有两岁的强强和妈妈正准备办离开上海的火车票,免遭日本侵略者的偷袭。可是正当他们母子要上火车时,日本侵略者从空中抛下了几枚,结果把整个上海南站炸的惨不忍睹。
抛下的那一瞬间,妈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强强,过了不久,妈妈被无情的大火给烧死了。强强的衣服上沾满妈妈的鲜血,不知所措的强强开始嚎啕大哭,这撕心裂肺的哭声令人揪心。
强强的哭声,引来了一个农民伯伯的注意,农民伯伯变把强强抱回家,把他扶养成人。并告诉他,他是在炸成废墟的火车站捡到的,又得知自己的妈妈是被日本人炸死的。
后来,强强参了军,为世界和平做着努力!
5.战火中的孩子作文550字 篇五
1937年8月28日的白天,只听到“轰隆隆”的炮弹声震惊了整个上海,上海火车南站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成了废墟,一股烧焦的气息扑鼻而来。听见远远地传来一个小孩“哇哇”的哭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看样子只有三、四岁。那个小孩四处张望,好像在找他的爸爸妈妈,他的爸爸妈妈哪去了呢?是他们在逃跑的`人群中走散了,还是被日本人的轰炸机给炸死了,谁也不清楚。此时,火车站里空无人烟,他的爸爸妈妈会惨遭不幸吗? 日本人真是太坏了,他们不仅派飞机来轰炸机中国,还把一些无辜的孩子和老人们给杀死了。一些侥幸活下来的人也有很多受到了严重伤害。但他们的亲人都不幸遇难。真是可恶。 这幅图中的孩子也只有三、四岁左右,他的爸爸妈妈,可能是为了救他,在火车站倒塌前一刹那,把他扔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刚被扔出来,他的父母就被压倒了。此时此刻这一悲惨的情景全都映在了他的脑海中,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制造了一个很大的创伤。 当看见日本人残杀中国人的时候,我满腔怒火。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坏,要侵略中国呢?很多平民被卷入战争中,搞的他们无家可归。
这一切事实,都被一个美国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把他们残杀中国人的情景给拍下来,并登在了报纸上,这样也好让那些在九泉之下的灵魂,得到一些安慰。
6.战火中的孩子600字作文 篇六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这张老旧的照片记录的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200多名候车的妇女和儿童。废墟前,是一个失去母亲的幼儿。因为伤痛、惊恐和失去母亲而嚎啕大哭。
随着这个幼儿的`哭声,仿佛回到了80年前的那一幕。
1937年8月28日,天空传来了“嗡嗡”声,日军的飞机来了。飞机突然开始向车站狂轰滥炸,站台被炸塌了,附近的房屋被毁了。砖头、瓦片四处散落。地上一片废墟,甚至有些地方还着了火。
当时,人群里有一对夫妇,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孩子十分可爱,穿着红肚兜,还绣着花儿。孩子不停地哭,被吓坏了。母亲哄着孩子,向车门挤去。
当日军投下炸弹时,抱孩子的那个妇女充满着恐惧。突然,日军又投下几颗炸弹,把那对夫妇炸死了,孩子却幸存了。
面对这样的打击,孩子该怎么办?父母的双双身亡,孩子如何接受?小男孩在这一瞬间成了一个举目无亲的孤儿。他今后怎么办?他或许因为饥寒交迫,不幸死亡;或许被人捡走,卖到不知名的地方;或许被同情人送到福利院,从此过上美满的生活;更或许好心人会收养他,将来他会忘掉1937年8月28日的这些痛苦。
日本侵略者是多么恶毒,让多少人付出宝贵的生命,让多少人受到了细菌感染的痛苦,让多少人失去亲人、失去家庭。这都是日本侵略者欠下数千万中国人的一笔笔血债。
让我们战胜战争,从此不再战争,为和平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各国人民世世代代永远友好地生活下去,不再为战争付出生命。我们要呼吁:“救救孩子们吧!要和平,不要战争!
7.芭蕾舞仙女观后感 篇七
今天老师给我们放了部特别有影响的芭蕾舞剧,它不光开创足尖舞先河还开创了白纱裙先河。
仙女最初是于1832年由菲利普.塔里奥尼为他在巴黎歌剧院的女儿玛丽.塔里奥尼创作的。布侬维尔与1834年在巴黎看了这部芭蕾,两年以后,他在哥本哈根创作了他自己的仙女,露茜亚.格拉恩演仙女,而他自己演詹姆斯。与此同时这部芭蕾从国际芭蕾舞台上消失了,这部芭蕾最后一次在巴黎演出是1860年。而布侬维尔的仙女则成为了丹麦皇家芭蕾舞的传统保留剧目
剧中讲述了苏格兰青年农民詹姆斯订婚前与林中仙女——西尔菲达在梦中相见。他们彼此相爱,他离开了原来的未婚妻。詹姆斯为了留住仙女,听信女巫的意见,用长纱巾缠住仙女的腰部,结果仙女的两个翅膀掉下来,立即死去。这时詹姆斯的未婚妻嫁给他人,婚礼的行列在詹姆斯一旁通过,见此情状,詹姆斯非常懊悔,昏倒在地。
此剧是欧洲浪漫芭蕾的一个突破,芭蕾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和事物的永恒性。,詹姆斯一位年轻的苏格兰小伙子,在他熟知的现实社会和他梦想中的不同的更有诱惑力和危险的。
仙女是古典芭蕾舞中最具诱惑力的人物。她多少年来
给观众和演员所带来的是对布侬维尔永恒舞蹈的魅力。芭蕾描述了忧郁的感情和华丽的舞蹈,并表现了中产阶级的安逸生活的不协调和对未知者的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受法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布侬维尔的仙女是他唯一的一部悲剧芭蕾,把哑剧和舞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这部芭蕾的特点。
仙女的历史意义是它不光开创足尖舞先河:就是本剧的作者为其个子偏矮小的女儿量身定做的足尖舞蹈的方式第一次被采用,从此以后足尖舞渐渐成为芭蕾的一个标志。也开创了白纱裙先河:不过这里的白纱裙还是过膝的长白纱裙,还是很淑女的。作者巧妙的第一次采用了吊绳和仿真的舞台背景,丰富了芭蕾舞剧这种表现形式的表现语言,加深了感染力和舞台张力。
8.战火中的孩子小学生作文 篇八
从飞机上发射出的一枚枚罪恶的炸弹正向惊慌失措的人们袭来。突然,侯车室天花板上的一块碎片向母子俩砸下来,妈妈用尽所有力气把孩子推了出去,由于妈妈用的力气很大,孩子也撞上了一块碎片,孩子昏迷了。当孩子醒来时,火车站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断裂的天桥歪歪斜斜的支在那里,候车室已经变成一块块残片,就连结实的铁轨也弯曲了。
小孩子一看到这些场景,手里拿着心爱的玩具号啕大哭起来,边哭边喊着“妈妈…”当他又看见周围一具具尸体时,他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他身边最爱他的亲人死了,小男孩用更大的声音哭着。
日本鬼子们,你们也是血肉之躯,你们愿意看到生死离别的场景吗?如果你们是小男孩,你们愿意吗!
9.两个人的芭蕾观后感 篇九
影片是由倪萍主演的,她把片中的女主角“德贵家的”演得深入人心。德贵家的是明显的北方妇女,她做事风风火火,直爽勤劳,坚强忍让,朴实善良,非常令人敬佩的一位中国农村妇女。当得知丈夫猝死他乡的噩耗时,她没有沉寂,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比以前更加能吃苦,一个家就靠她支撑着,在片中她的好友金姨、邻居孟奶、村主任、自己抱养的女儿伤心落泪时,她对她们说的最多的话是“擦了!”擦去悲伤,擦去痛苦,坚强地生活下去,她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她坚信自己的女儿会像仙女一样跳上最美的芭蕾舞,也正是这样的梦想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女主角一直坚强地执着地一个人地生活着。影片结尾便是老了的德贵家的一直在跳那个“仙女舞”,她尽情地在跳,忘记了年龄,忘记了周围,忘情地跳着。也就是这一回,她女儿读懂了她的妈妈,女儿也不辜负妈妈的.期许,跳舞一直跳到了国外,但跳得越远,离妈妈的心却是越远。
片中,不仅被母亲的坚强执着所感染,更是被她对自己女儿的一片深情,所付出的大爱而深深折服。记得她为了让她的女儿仙女能够下地走路,一天晚上,她对着女儿无数遍的跳着“仙女舞”,她希望女儿也能跟着她一起跳起来,可是她跳了再跳,一直跳到跌下来爬不起来,那一次我流泪了。为了让女儿走路,她故意捧着一大堆纸盒摔下来,摔得很重,额头都留了很多血,看到这一幕,懂事乖巧的仙女终于迈出了人生第一步,这一次我又流泪了。为了让女儿考上舞蹈学校,母亲在离开之前,拿起扫帚在漫天雪天里扫地,边扫边为女儿唱起“仙女歌”,在这特别的情景中,女儿忘情地跳起仙女舞,由此感动了楼上的招生老师,从此仙女真的去学舞蹈了。这一次,我又哗哗地落泪了。说实话,自己也记不清看这部电影流了多少次泪水,但每一次流泪都有理由,那就是被浓浓的母爱所打动,被母女俩的亲情所感动,被母亲那坚强执着的信念精神所折服。至今影片中的那首歌还总是萦绕在脑海里。
10.战火中的飞虹高中作文 篇十
大家好!我的名字是钱塘一江一大桥,我横跨在钱塘一江一上已经有78年了,现在,让我来向你讲述我的所见所闻吧:
我的父亲是茅以升,他设计并建造了我,在当时,我可是全国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现代化大桥呢!父亲不辞劳苦,废寝忘食,他为了建成我,在我身边陪我度过了将近1000个日日夜夜。终于,在一个初秋的日子,在岸边人群的欢呼和鼓掌声中,我正式通车了,从那天起,无数车辆与行人从我身上经过。我为钱塘一江一两岸人民来往、物资运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然而,好景不长,才过了一两个月,远处出现了滚滚浓烟,天空变得灰暗,只见一支支日本军队向我缓缓靠近,我害怕极了。一天晚上,父亲在梦中告诉我:“这里即将面临一场残酷的战争,我们的敌人在一逼一近,如果他们从你身上经过,进入杭州城,杭州很快就会沦陷,被日本军队占领,所以……军方下达了命令,要求我……将你炸毁。这也是我所不愿意的,但是为了国家,我必须这么做。对不起,孩子……等你长大以后,你会懂得父亲这么做的目的。相信父亲!此战必胜!我一定会在战后第一时间将你重建,恢复你原来的模样!父亲实在对不起你!”
父亲哽咽着从梦中消失了。我百感一交一集,有愤怒,有无奈,有同情,有理解,我明白父亲的不易,我理解父亲的感受,我也相信我一定会被重建。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只见父亲站在岸边,亲眼看着我身上的最后一根导线被接好,泪流满面,眼神中透露着痛苦与悲哀……我欲哭无泪,悲伤地回忆起不久前我正式通车的日子,两岸数十万群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我和他们一样喜悦,一样期待将来的美好生活,但是,今天,这种感受即将消失,这种生活即将结束,接下来陪伴我度过的将会是一段黑暗的孤独岁月,以后的日子怎么样,也还 是未知……突然一声巨响,我知道是父亲含一着泪与愤怒按下了引爆的.按钮,我最后望了一眼我眼前的滚滚一江一水,望了一眼岸上无奈的父亲和伤感的人们,向这个世界告别,也许只是短暂的告别,而或许是永别。随后我在一阵剧痛后失去了知觉,陷入了昏迷之中。
在漫长的沉睡中,我隐隐约约听到了炮火的轰炸声、飞机汽车的轰鸣声,听到了父亲的叹气声、人们的叹息声……那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梦,我梦见了中国军队的战士们在杭州城的土地上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梦见了杭州城的人们望着一片焦土哭泣,梦见了父亲坐在窗前久久凝视着我坠入水中的桥身……
人们望着我,流着泪叹息,曾经,这座桥沟通了两岸,使两岸人民的来往变得便捷;曾经,这座桥是华东两条铁路干线的枢纽,使铁路路程大大缩减;曾经,这座桥为前线的部队送去物资,也是生命之道。然而,仅仅持续了89天,现在,它已是在一江一面上的一片废墟。
父亲望着我,掩着面哭泣,曾经,这座桥是连接钱塘一江一两岸的一道飞虹;曾经,这座桥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突破;曾经,这座桥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与中国创造的奇迹。然而,仅仅持续了数十天,现在,它仅是在一江一面上的一片废墟。
我静静地躺在钱塘一江一面上,默默地流着泪,究竟什么时候我才能重新成为那道飞虹?究竟什么时候我才能重新成为那个奇迹?究竟什么时候我才能做回我自己?人们不知道,父亲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只能每日任凭钱塘一江一大潮拍打着自己的身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
不知过了多少年,不知悲痛的父亲在一江一边陪着我度过了多少日夜,终于有一天,我重新睁开了眼睛,看到了身边的父亲——父亲的额上多了许多皱纹,但眼神中透露着激动与欣喜。父亲做到了!他让我重新获得了生命!我激动万分,抬头眺望,只见远处的人们在一片焦土上重建家园,他们也欣喜地望着我,使劲地鼓着掌。父亲笑了,我也笑了。
从此以后,我一直屹立在钱塘一江一上,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城市的发展。每天,人们从我身上走过,在我身上停留,望着钱塘一江一感叹;汽车火车在我身上风驰电掣,驶向远方。天空不再灰暗,大地不再荒凉。
不知不觉,我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迈进了21世纪,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也终于懂得了父亲对我的所作所言,心中充满了感激。现在我已经78岁了,人们都夸我是“桥坚强”,当然,这得归功于父亲。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推荐阅读:
芭蕾公主读后感08-24
舞蹈鉴赏!观芭蕾舞剧后感09-16
冰上芭蕾散文08-20
跳芭蕾舞作文06-28
春天芭蕾节目串词07-09
芭蕾天鹅湖赏析12-04
浅谈芭蕾形体训练07-14
我的绝招—芭蕾小学作文08-10
《天鹅湖》——芭蕾舞剧10-12
芭蕾形体训练的方法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