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概论(8篇)
1.学前教育专业概论 篇一
徐州专业技术人员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姓名
(一)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深爱学生的表现主要是()。163(B)自觉消除或废止师道尊严(C)全面深入了解学生(D)师生互相尊重 2.思维素质形成需要教育培养,提高思维素质的方法主要有()。40(A)摆正思维素质的重要地位(B)创造有益于提高思维素质的环境(C)积累思维素材,培养思维情趣
3.符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不只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且是一个包含许多具体方法的方法系统,具备()等明显的特点。200 A)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对现有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或改造(C)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D)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4.以下有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64(A)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B)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D)“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
5.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塑造与潜能实现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和结合,意思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67(A)以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B)以科学方法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C)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受教育者进行塑造和完善 6.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意义在于()。251(B)沟通素质教育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桥梁(C)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新时代教育家的需要(D)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7.设计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是()。111(A)教育基本原理(B)发展理论(D)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8.从形式结构的角度看,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包括()这两个子系统,两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95(A)道德认识(B)道德态度
9差.知识内化有很多要求,但()是它的基本条件。
(A)知识准确(B)知识全面(C)知识内化(D)知识丰富 10差.从智育教育内容的角度讲,()。
(A)幼儿教育阶段,一般应以娱乐和智力开发为主(B)小学教育阶段,一般以进入分门别类的知识教育和奠定继续学习的基础为主(C)初中教育阶段,一般以基础常识性知识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为主(D)高中教育阶段,以为大学接受高深教育做好准备为主 11.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途径具体到教学过程,应注意()等几个方面。22(A)在教学模式上,推行普及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B)在教学组织上,实行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相结合(C)教学保障上要努力提供相应措施(D)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实行统一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相结合 12.精神素质是()。55((B)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灵魂和意志的集中体现(C)不懈的目标追求和积极进取的深厚动力(D)主体生存发展的根本支柱和重要源泉 13.素质教育课程是()。125(A)内在地决定着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范围和水平(B)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C)实施素质教育的蓝图(D)素质教育活动展开的基本依据
14.某项教育活动只有具备了()特征,才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67(A)以人为本(B)面向全体(C)关注终身发展(D)突出主体精神 15.教是促进自主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140(B)教育是自主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C)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地成长(D)每个人潜质里都有主动成长的特性
16.高等教育研用有得的范围更是广泛,可以是(),还可以是某方面知识体系创立的研用有得等等。172(A)某学科、专业知识空白点补充完善的研用有得(C)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用有得(D)17.科学文化素质与其他素质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41(A)文化素质是学习素质的必然反映,是思维素质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素质的深厚底蕴(B)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个体的学习素质、思维素质以及科学素质都很难提高(C)科学素质,既是文化、思维素质的重要牵引,又是文化、思维素质本身(D)科学文化素质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所在 18.精神审美素质具体包括()等内容。55(A)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C)求真自由的胸怀情感(D)准确地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19.撰写科研论文是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具有的意义是()。247(A)将试验过程中的新发现展示出来,接受公众检验(B)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也是一种召唤,召唤读者对本试验研究的理解、支持和合作(C)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过程,同时也是作者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 20.素质教育主张()。这就必须兼顾所有学生。9(A)学生应各得其所、各展优长(B)所有学生都应公平享受教育权利(C)使各具个性特点和优势潜能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D)不歧视或遗漏任何一位教育对象(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87(C)思维和语言 2.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15(B)共享(3.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217。(B)学生观 4.()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
和实践能力。98(D)应试教育
5.()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素质整体状况的重要体现。35(D)科学文化素质
6.“元教育”又称(),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能的原始教育,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的生存需要。60(C)本真教育
7.素质教育如果丧失了(),就意味着任何一种不相干的教育都可以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素质教育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236(C)统一性
8.在知识深刻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始终是影响该进程的关键之一,也是制约对知识深刻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A)科学思维
9.()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203(A)活动课程
10.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
(A)根本法则(B)基本路径(C)重要经历(D)唯一方法
11.()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B)心理健康教育
12.()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B)素质教育
13.()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思维
14.()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92(C)素质教育 15.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思路。115(D)内容
16.()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认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精心设计教学。191B)个别化教学
17.()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26(D)思想道德素质
。18.()是全党全国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所谓“功利性目标”,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B)经济建设
19.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首先必须在()上得以体现。22(B)教学内容
20.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成长,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和根本出发点之一。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依靠成功的()。(A)教育 21.适当精简教育内容,主要是精简以学科课程为载体的教育内容。这首先是一个()(B)教育观念
22.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A)历史底蕴 23.()是教育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样式。(D)教育模式 24.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C)教育内容
25.()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158(D)教育质量 26.()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升。(B)忠诚职位
27.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72(D)文化底蕴
28.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169(B)脉络贯通
29.()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47(C)素质教育
30.()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166(D)博纳厚积(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是许多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一贯主张,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否230 2.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一系列过程。是38 3.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是21 4.人才综合培养是社会对人才综素质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目的。否156 5.政策、法律又被称为“看得见的手”,它阻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方向。否112 6.开拓地学是素质形成的必需。是153 7.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移到着眼于素质发展方面来,实现课程内容的“素质化”。是127 8.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共享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是15 9.学习素质强调的是对知识本身的掌握,传统的学习则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品质的形成。否35 10.普遍公平、整体有序、充分自由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基础和目标。是 11.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是95 12.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揭示事物本质,反映内在规律,符合客观实际。是5 13.学生教学成绩的提高是他们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关键条件。否
14.赋予素质教育以终身性特征是基于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新认识。是78 15.“应试教育”问题仅在我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存在。否 16.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个人潜能”的原因。否
17.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判断素质的形成与否。对于人格独立性,实践检验尤其重要。是54 18.进入新世纪,社会要持续科学地发展,其前提就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对前人智慧营养的充分汲取。是
19.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对立的。否
20.高质效传递是指在应试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否183 21.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历史底蕴。是71 22.深爱学生是实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条件。是163 23.“素质教育”的态度是带歧视性的选拔,以忽视少数学生发展为代价来“优待”大多数学生。否
24.职业技术教育是让学生掌握综合的、一般性的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25.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否6 26.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否197 27.尊重、关怀、体贴学生,是教育试验的首要前提。是241 28.对素质教育的探索研究,其中绝大部分工作是围绕教育起源问题展开的,它是当前这场教育变革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之一。
29.当前思维研究的重点是把握现代思维的基本规律。是39 30.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首要任务之一。是31
(四)、选择题
1.()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B)心理健康教育
2.()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集体学习
3.()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精神审美素质
4.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种追求目标的重要条件。
(B)道德规范
5.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思想素质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更要注重()思想素质。(D)政治 6.()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C)实践
7.教育与()具有天然的联系,原始教育与原始社会生活就曾融合在一起。(C)社会生活
8.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B)以人为本 9.()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A)社会角色 10.()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B)素质教育
11.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社会主义领导体制。这一制度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和全面和谐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B)集中统一
12.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都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
(C)发展潜力
13.()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C)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14.()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实行普及教育,努力创造教育机会均等,使所有学生乃至社会全体成员都从教育中受益。(C)素质教育
15.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并不否定知识传授(D)知识信息传递
16.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卫生条件的教育环境,就等于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有效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坚固屏障。(B)生理素质
17.()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活动课程
18.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素质教育
19.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是面向()的教育。(C)全体学生
20.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B)优势潜能
21.()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D)高质效传递
22.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现实教育
23.()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在目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各级各类学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A)课堂教学
24.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C)因材施教
25.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
(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26.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这是推动国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C)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27.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同步性 28.激活学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A)个性潜能 29.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思路。(D)内容 30.()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C)教育方法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确定心理教育内容时,需要防止的倾向主要是()。
(A)仅仅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过分偏重于学习心理教育
(C)单纯知识化倾向(D)心理教育孤立化倾向
2.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没有任何统一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教育者可从()等方面努力。
(A)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B)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D)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
3.“文化底蕴”是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在文化发展史上经过千锤百炼而凝聚、升华成的一些最基本的()。
(A)蕴藏于千姿百态的文化载体、文化现象深处的思想、精义(B)思想观念(C)价值准则(D)思维方式
6.脉络贯通具体包括的含义是()。
(B)对学科(专业)知识系统进行融会贯通和整体把握,准确判断其体系结构、精髓要点,正确把握各部分知识在学科、专业中的地位作用
(C)打通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知识界限,从更高层次、更新角度把握各学科(专业)知识的总貌和它们的内在关联、区别
(D)把握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的有机联系、主要区别 7.当今社会的人才观念很多,素质教育应服从()、人才培育综合观等人才观念。(A)人才作用重大观(B)人才成长时效观 8.对待自然、社会事物应()。
(A)在一般审美的基础上,运用个人智慧、选择独特视角,尽情领略各种美的存在与风采
(C)要善于发现人格美、精神美、科学美、道德美、心灵美等内在本质的美
(D)以一种良好的心态,自觉努力创造美,唤醒心灵美的情感
9.以下有关精神审美素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精神审美素质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B)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认识观,自觉提高自身的精神审美素质,必须以充分认识精神审美的重要价值为前提
(C)不断内化精神审美方面的知识,这是提高精神审美素质的关键环节 10.教育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现他的()。
(B)个性特点(C)兴趣爱好(D)优势潜能
11.具体来讲,素质教育教学应确立的重要观念是()。
(A)毕业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和核心产品,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要通过毕业生质量来反映
(B)中高等教育阶段,生源质量往往成为影响和制约办学质量的基本因素
(C)教育追求质量,必须始终围绕和针对学生的客观情况
12.学校物理环境包括()等方面。(A)绿化范围(B)校舍设施
(D)校园布置 13.学校教育环境的要求是()。
(A)新建学校应设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及日照充分的地段
(B)优化教室的自然环境(C)控制噪音(D)绿化校园
14.以下有关尊重信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尊重信任是爱的具体体现(B)尊重信任是实现素质教育价值的保证
(C)深爱学生是实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条件
15.以下有关能力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能力知识主要是创新和探索的知识(D)能力知识是我国教育所欠缺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17.促使知识深刻内化的保障措施有()。
(A)架设师生全面沟通桥梁,提供信息共享平台
(C)开辟校内外实践基地,创造知识深刻内化条件(D)运用实验实习教学,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训练,搭建知识深刻内化舞台 18.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特征具体体现在()等方面。(A)人文学科以及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受到应有的重视(C)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被普遍认同
19.思维素质形成需要教育培养,提高思维素质的方法主要有()。
(A)摆正思维素质的重要地位(B)创造有益于提高思维素质的环境
20.美国教育家泰勒提出的著名的“目标模式”在今天看来,具有的不足之处是()。(A)“先确定目的然后确定手段”的做法,在课程设计中未必可行,不应把目的和手段完全分开(B)忽视了在一定情况下进行点滴改进的必要性(C)像理解力、鉴赏力等重要的教育结果,是难以测量和清楚地观察到的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一校之魂,校长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
(否)
2.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是)
3.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学生观。(是)
4.闲暇教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否)
5.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应试教育的基本理论,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否)
6.“复归教育”是教育发展史中必定要经历、也必定会超越的历史阶段。(是)
7.政策、法律又被称为“看得见的手”,它阻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方向。
(否)8.德育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是)
9.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
10.素质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是一种教育方式,不存在什么素质教育模式。(是)11.素质教育的第一规范性便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价值。(是)
13.教育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指教育科学知识的总和。(是)
14.在主体认识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认知图式”,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主体的世界观、信念和信仰系统。(是)
15.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才提出的,完全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否)16.推广相当于“克隆”,是探索和创新的继续,是发展的同义词。
(否)
17.设计素质教育目标首先应当依据教育理论和未来学说。
(否)
18.活动课程是学科性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否)19.19.教学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而且会压抑学生的素质发展。(是)20.尊重信任是实践素质教育教法的前提。(是)21.法纪责任素质,不仅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是)22.忠诚职位,献身教育;尊重信任,深爱学生;竭力躬行,托以致远;严于律己,铸树典范,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是)2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认识观,自觉提高自身的精神审美素质,必须以充分认识审美眼光的重要价值为前提。(否)24.个性潜能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运动、语言、操作、计算、逻辑推理、组织领导等等。(是)25.不断提高生活审美方面的知识和水平,这是提高精神审美素质的关键环节。(否)26.素质教育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否)
27.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是
28.“行教”是指教育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教育影响学生。(否)180 29.提高人的一切素质,首先要从提高其生活水平开始。(否)
30.校舍布置是构成校容校貌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状态。(否)214
2.学前教育专业概论 篇二
1 医学概论与专业认知
医学专业认知是指医学生对专业设定的目的、意义及作用的看法, 是对将来所从事工作的理解和应具有的学科知识体系的了解等。医学概论又称医学引论、医学通论、医学总论、医学导论, 是一门以医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早在20世纪中叶就在医学院校开设了这门课程,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逐渐将其纳入医学课程体系[2]。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讲座课开设已有两年, 旨在帮助刚刚踏入医学院校的学生, 初步建立起医学科学的整体框架, 对于健康、疾病、医疗、医学教育、卫生事业与卫生改革等有所认识, 对于医学发展的历史演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端正学习态度, 做好学习生涯规划, 具备医生的素质与情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医学是什么?学习医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好医学?等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医学的精神, 从而有效指导学生学好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2]。因此, 医学概论在提高医学新生的专业认知度, 帮助其了解所学专业及专业前景, 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方面具有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作用。
2 教学设计
2.1 实施原则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 医学概论作为一门医学的启蒙课程, 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 既要服从于医学院校教学的总要求, 又要探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 把医学专业认知有机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2 教学内容
我们选用蒋炳武主编的《医学概论》为教材, 秉承以医学概论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 以医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设置的目的、意义及作用为依据, 在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度的同时加深其对医学概论基本理论理解的教学理念, 将专业认知的内容融入到医学概论理论体系中重新整合。医学概论授课内容对应的专业认知要点见表1。
2.3 教学方法
鉴于医学生课业负担重,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采用课堂理论传授方式, 充分利用课内学时。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2.3.1形象化教学医学概论理论性强、内容抽象, 可用实际的案例直观展现, 营造一种活灵活现的教学氛围易化理论知识。如讲授“促进医学发展的动力”时, 首先展示“海豹儿”的图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再结合“反应停”事件, 使学生明白, 在临床上发现问题, 先要在理论上进行解决, 然后回到实践中指导医学活动。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在促进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感受到临床医学的科学性、复杂性, 及临床工作中应具有的辩证思维。
2.3.2 建构式教学
授课时注重知识的衔接, 通过分析医学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结合3次卫生革命讲解医学模式的定义、演变过程及现实意义, 进一步分析专业服务对象的演变, 并以此为指导设置专业课程, 从而形成医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知识体系。使理论课教学不是停留在传授知识和简单解读政策的层面上, 而是使授课内容具有一定深度, 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作出有深度和新意的解答, 给学生以真正的启发, 达到学习理论和培养能力的目的[3]。
2.3.3 参与式案例教学
谈到就业, 学生的表现比较消极, 感觉前途暗淡无光, 这种情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生涯的规划。针对这一难点和焦点问题, 紧跟形势删除《医学概论》中相关医疗卫生事业内容, 与学生共同讨论当前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措施, 如“财政重点保障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立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特色”、“慢性病门诊医药补偿”、“特殊重大疾病住院补偿制度”等,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共产品, 是福利性的公共事业, 拓宽了本专业就业渠道。通过互动式参与、讨论, 使学生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有一个宏观认识, 又对自己将从事的岗位有清楚的认识, 并对未来人生发展充满信心。
2.3.4 共鸣式教学
结合理论,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开展讨论, 各抒己见。如在讲授医生的素质相关理论时, 通过感动中国人物华益慰教授“大医有魂人生无悔”先进事迹展开讨论, 让学生总结时代需要怎样的医生。在此过程中, 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描绘自己的职业形象, 也激发了为医学奋斗终身的信念。
3 教学效果评价
对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145名学生进行的“对本专业的了解和认知, 以下哪条途径收益最大”问卷调查, 有6个选项: (1) 新生在入学教育时了解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 参观人体解剖陈列室; (3) 学习必修课医学概论; (4) 参观医院、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 (5) 举行“我未来职业”主题讨论班会; (6) 设立班级专业教师导师制度。其中选择“学习必修课医学概论”的48人, 占33.1%;其次为“参观人体解剖陈列室和参观医院”、“参观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 分别占26.2%、24.1%。调查表明将专业认知和医学概论课程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新生专业认知的一条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 通过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可达到两方面目的:一给学生灌输相关医学新理念, 并以此指导实践;二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度,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稳定的专业态度, 协助其规划职业生涯。由于教学时间短, 还存在不足之处, 比如教学内容随我国卫生体制改革要适时调整, 通过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组织教学, 改进教学环节等。
摘要:为了提高新生的专业认知度, 适应当前医疗环境, 分析医学概论与专业认知的相关性, 在医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 以医学概论为载体讲授专业认知的相关内容。本文在内容整合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专业认知,医学概论,临床医学专业
参考文献
[1]董超群, 陈先华, 任海蓉, 等.护理本科生专业认知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 2008, 21 (1) :58-59.
[2]贺国强.浅谈《医学导论》的引路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2 (3) :36-37.
3.职高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指导概论 篇三
职业教育顺应新兴行业发展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美发行业的前进步伐。美发行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全国各地将出现不可限量的发展盛况。我国美发行业人员将会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2014年美发服务业产值超过1万多亿元人民币,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长率为3.91%,目前行业人员规模超过1600多万人,展示了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空间。而美发经济市场的不断壮大和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必将会推动美发与形象设计技能专业的繁荣与昌盛。
中国城市化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投身到美发事业,大大小小的美发店面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对美发市场来说,美发企业有大有小,有宽有窄,一切皆应适合自己为上,正所谓“兵无常势”,适者生存。而美发业具有投资少,进入门槛低,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文化要求不高的特点,是吸收一些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群体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家启动和吸收民间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
校企合作出人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中国职业教育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个人办的私立美发学校培训时间短,学员只是受1到3个月填鸭式技术培训就上岗工作,学员在短时间内无法全面掌握美发技术,实操能力差,因此从个人主办的美发学校学习班出来的学员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其结果可想而知。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里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制三年,以往这种马拉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待在学校里学技术,学生的积极性极低,到企业工作出现了不适应企业的工作技术要求等。想走出这种困境我们要借鉴德国的先进教育体系,在师资选择、培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需改进;还要将理论、技能、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型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把学生融入企业达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学效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工”与“学”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是订单式培养人才的途径,是校企结合的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重视复合型人才 在美发行业越来越正规化,市场需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进一步开发相关课程,如美学、心理学、营销学、绘画色彩、礼仪等各方面学科,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的职业教育日趋规范化,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这几年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中职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发展
当今的中国,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美发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基于种种原因,很多行业都是经历了衰败后再度复生的。美发也曾经是一个失败的行业,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它终于脱胎换骨,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一些家长们看准时机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业高中学习美发技术,使其将来能自食其力。
宏观上讲,2005年对美容美发业是一大冲击,其原因在于专业人员的减少,社会需求量加大;但从微观上讲,却意味着消费者会从产品质量服务水准上享受更高层次的待遇,价格上也会更实惠。而我们的发型师则无论从技术、从业素质等方面都要面临着一次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发业也日益蓬勃。大时代的来临,大批的美发从业人员涌入,中国美发业在精神、文化、意识形态上犹如被唤醒的睡狮。美发文化的融会贯通,是大势所趋,要使之逐渐走向高素质品位、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发展路程,就要求各院校的专业教师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任教。
目前许多著名品牌涌入中国,他们为扩张市场占有率,几乎都大力推广加盟店,招聘技术纯熟的美发师来加盟开店,花样繁多。
对于我们这些由国家创办的职业技术学校美发专业,势必造成压力,一些不懂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到大型的营业店里学习美发技术要比在学校学得快,学得好,学得多,因此有个别学生在我校学了一段时间就溜走了。这些学生不知道要当好一名美发师是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技能不是短时期学成的。在营业店里学不到像一些心理学、美学、店务管理等知识。学校教育学生是全方位的,要培养一名优秀的美发师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办学理念也在逐步向新形式发展,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为企业培养订单式的技能型人才,建立良好的运作程序,形成良好的口碑。真正想把我们的专业办好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其背后饱含着我们职业高中教师的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在创业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知道“知识技术就像牛奶一样是有保鲜期的”,我们必须经常为自己充电,多学习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掌握较高的美发技术水平……必须摆脱浮躁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多吸收新鲜的、先进的美发技能,以敏锐的感觉,认清我们的教学和市场的需求,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导入新的教学理念,在赢得学生的信任、家长信任的同时又赢得自身专业的发展和飞跃。
加强专业建设的思考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美发专业作为培养美发师的摇篮,不仅要教育学生们学好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以前我们只重视教学管理,狠抓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忽略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毕业工作后却发现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顾客总是不相适应。根据对市场的调查结果发觉这样一个道理“要做事,先做人”。只有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和适应服务行业的需求。在我的教学模式中,每天把精选出来的个人奋斗、激励、感恩、挫折等小文章以各种形式编入到教学内容中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比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带学生们去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孤儿院、敬老院等地方给那里的人剪头。在活动的同时我教育学生们对老人、残疾人、孩子要有耐心,不能怕脏、不怕辛苦、更不能歧视身患残疾的人,面对这些人我们要用温柔的语言、微笑的态度去服务。通过多次去这样的场所锻炼学习,同学们在加强了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人与人的交往是用心去沟通,作服务行业的人要学会用关心、爱心、耐心赢得顾客的信赖。
提高师资水平 美发教育者本身具有其特殊性,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技优而教”没有接受过高层次教育培训,而作为美发的职业教育者,有着极强的引导性和示范性,我们经过严格的培训——末位淘汰——再培训的过程,逐步形成一支专业过硬、教学管理精良、理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职师资队伍。比如,我校对美发教师培训的方式是分几个方面,语言方面培训、心理学方面培训、美学方面培训、专业技术方面培训等,另外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专业高级教师证书或者专业技师证书,才能上岗任教。
专业建设探索 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创办于1995年,我们的管理人员、师资力量、办学经验都经历了20年的孕育,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专业本着“以人为本、一专多能、合理定位、满足市场”的原则,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宗旨,以“做中学,做中教”为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大技能训练的实效性。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讨论,为本专业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诸方面献计献策。我专业与延吉市多家一流企业合作,做到高质量的就业安置,毕业生供不应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美容美发大赛中,美发专业成绩骄人,得到社会的认可,达到学生满意,家长、社会都满意的目标。
业内外一直盛传美发从业人员是低年龄、低文化程度介入,紧接着一句就是“低素质”,妄自菲薄溢于言表。我认为尊重与地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低龄、低文化程度是事实,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考不上高中、升不了大学的学生,但这些并不代表低水平、低素质。在国外也是同样的现状,不同的是不断的学习、团队学习的观念造就了像沙宣、汤尼盖等优秀的品牌。有学历并不代表一定就有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学历代表过去,学习能力才代表未来。
众所周知,树的成长是不断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过程。向下,稳固树本身,吸收土壤中更多的养分。向上有更多的雨露、阳光滋润。这样,树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有感于树的成长我们应该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它包括经典的训练课、理论课、时尚的现场发型实操课、创意的发型设计课、开拓思路的世界名流派(沙宣、汤尼盖、日风韩流等)技术解析课、秀台表演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安排(每个课程都包含发型设计、剪、烫、染等内容)。每课自成体系,都要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达到完美的技术水平,整个课程更是完美的组合。我们还应该聘请一些在美发界中有名气的专业人士来我校作专职报告和现场作秀,使学生打下稳固基础,开拓视野,成长为“专业发型设计师”,而不是理发师或其他。这些课不仅仅是单一技术提高的课程,它更是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融入了科学、专业的美发工作流程,形成适合中国发型师的教学课程,使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知识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
结束语
职业教育不但教技术、技能,教学生懂得什么叫发型设计,而且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素质的自我提升,培养学生更多的基本功训练,培育美发业技能型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或.美容美发时尚报[J].学校论坛,2004(10).
[2]刘立君.树立发型师的职业形象[J].美容美发杂志,2005(2).
[3]刘媛媛.掀起岁月美容风暴[J].中国科学美容,2004(1).
4.专业概论 篇四
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马婧090694314物业09-3班经济管理学院2010.1.7
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内容摘要:浅说物业管理的起源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对现状及其未来
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出了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之道。
关键字:物业管理企业、现阶段的状况、未来的发展
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世纪9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获得实质性的发展。物业管理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已出现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与传统的房屋管理相比,其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阔。一是变单纯的房屋维修管理为对建筑物使用人,区域环境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有利于发挥各类房屋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二是变多头、多部门管理为物业管理公司统一管理克服了各自为政、扯皮推诿的弊端;三是变政府各部门行政性、福利性的管理为物业管理公司社会化、企业化、专业化、经营型的有偿服务,使物业管走上了“以业养业”、自我发展的道路。物业管理是房屋管理的基础,是房屋管理的延伸,是房屋管理的缩影。物业管理转换了城市管理体制,物业管理有利于实现长效管理,物业管理拉动了消费需求,物业管理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人接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范,按照物业服务合同和契约行使管理权。运用现代管理科学
和先进维修养护技术以及经济手段对物业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并为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的服务,使物业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物业管理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体制。在其活动中,应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区养区”和保本求利的原则,实现“自我运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运动体制。
在一定时期内,物业管理市场上出现的对物业管理服务商品有支付能力并且具有购买意愿的需要,是消费者在市场上出现的对物业管理服务的服务和要求的体现,也是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反映。在物业管理市场中,业主和使用人的需求是物业管理公司的“聚焦点”,也是物业管理公司能够取得良好市场业绩,巩固并扩大市场优势的关键。消费是消费者对物业管理公司的认同,也是消费者以自己的劳动或劳动成果以及实际能力对物业管理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贡献。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尊重消费者的利益,要经常分析消费者对物业管理服务的需求情况及需求的发展的趋势。掌握消费者对物业管理服务消费需求的规律,并利用该规律组织物业管理服务。当然物业管理公司还要善于、敢于及时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潮流,是自己走在其他物业管理公司的前面,抢占先机,提前占领物业管理市场。综合服务是指上市一个立体化的概念,项目多样化和服务上的立体意识。经常调查和分析业主和使用人的层次差别和欲望的变化,以业主和使用人潜在需求作为自己的开发目标,整合广泛的社会资源,为业主和使用人提供多样化、全方位、针对性的服务项目,以及高效优质的服务质量,才能创造安全、整洁、舒适、方便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树立声誉和品牌。
我国物业管理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和兴起的的服务行业,从1981年全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物业管理公司的诞生伊始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广大业主将其作为提高自身整体生活水平的依据而抱以愿望、开发商以其作为自己楼盘的销售亮点,政府主管部门以其作为规范社区管理,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加以引导。进入21世纪,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正从幼稚走向成熟,并像其他所有行业一样向着现代化企业制度方向前进。在这一过程中,未来的物业管理将向着规模化、法制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物业管理是一种以物业为载体的管理科学,对它的研究就是希望能使物业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物业管理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学科,与其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比,它的理论研究成果容易运用到实践中,并很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使物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目前的物业管理行业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物业管理市场需求将增大,进入物业管理的物业规模和物业种类也将增多。随之而来,人才市场也将出现高级物业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行业的发展迫切呼唤综合素质强、专业化水平高、能够站在更高角度审视物业管理行业,带领物业管理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进取、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物业管理专业经营人才,从物业管理服务人才体制上来讲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高素质具备专业知识的员工,才有可能提供
优质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物业管理企业人才的多少,人才素质的高低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人才优势是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志,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做后盾,就不能在竞争中获胜。未来的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手段造就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政治过硬、思想活跃、开拓创新的管理人才。
随着现代房地产事业和经济的综合发展,物业管理区域化趋势加强。物业管理想着规模化经营发展,出现了专业分工细化的局面。物业管理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从管理物业向经营物业过度。物业管理市场法制化、规模化加强。物业管理逐步品牌化,物业管理的技术含量逐步提高,物业管理理论研究逐步深入,物业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化。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物业管理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而物业管理公司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既然是企业,就应有企业的投入、产出、利润,否则企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物业管市场伴随着行业大环境的改善将变得充满理性、市场竞争有序合理、法规不断完善,行业监管日益规范,企业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商品属性将不断得到更彻底的体现,物业管理的市场运作规则也正在向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和完善。随着《物业管理条例》的贯彻和各地方立法规则的完善,必然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前有力的保证。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不仅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而且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些政策、法规、规章及办法和制度的实施,促使物业管理企业按照较为完善的市场规则区依法管理和运作,对引导、规范、促进起到了
5.自动化专业概论 篇五
自动化专业属于电气信息类的一个专业,它是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控制手段,组成各种自动化控制装置和系统,实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自动化,是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急需的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工程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过程检测及仪表、运筹学、计算机仿真、计算机网络、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辨识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工程导论、人工智能导论等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自动化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关系十分密切,相互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然而,从发展过程来看,自动化技术要早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大量出现之前,工业自动化技术已经大量应用在工业生产和电力系统控制等方面,实现了电力代替
人力完成工业生产和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从根本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大量应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真正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因此,自动化专业作为信息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年来是非常走俏的,尤其是最近几年,自动化和计算机、电子等信息类专业已成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中不争的龙头老大。按照教育部划分标准,自动化专业主要涵盖以下5个学科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与控制。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基础和核心。现代工业正向复杂化、高速化、大型化、网络化发展,面临大量复杂的控制对象和越来越高的控制性能要求,需要先进的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技术;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决策一体化的企业综合自动化理论与技术;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先进控制理论;网络化环境下的复杂工业过程故障诊断与监测技术等。本学科在进行上述领域理论研究的同时,还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小波分析等多种建模、控制、优化技术和算法,而且着重致力于解决工业实际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介绍本学科针对各类复杂控制问题,研究和发展新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目前的研究重点涵盖了从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到高技术应用的不同层次,包括复杂系统的控制理
论;流程工业建模、控制与优化;空间信息处理;生产自动化与智能机器人等。本学科所在的自动化系设有鲁棒与非线性控制研究室、计算机集成制造研究室、过程控制研究室、复杂系统控制研究室、智能控制研究室、网络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室,以及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实验室、机器人与自动化实验室、网络与仿真系统实验室、Rockwell自动化实验室,可以进行数字仿真、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实时控制及优化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主要就业去向为国内外科研机构、IT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
2、导航、制导与控制
主要研究方向有:制导与系统仿真,惯导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鲁棒控制与非线性控制,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变结构控制,特种机器人及智能系统,工业过程控制,指挥作战辅助决策与仿真系统,图像制导技术,卫星控制技术等
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本学科是以控制装置为对象,以被控对象信息获取和处理为核心,研究控制系统部件及其它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进展,特别是高新技术的采用,该学科在国民经济工业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管道在线探伤技术、计算机视觉(图像)检测技术与系统、智能测控与优化技术研究、现代检测技术及装置、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和智能仪器及网络化测控系统。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该学科是在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该学科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探索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的方法、途径与实现。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学科分支。
1)图像分割、分析和目标识别
(2)图像数据的编码和传输
(3)多维数据的分析、融合与可视化
(4)图像检索与目标跟踪
(5)图像隐藏与加密技术
(6)生物医学图像处理
5、系统工程
实现系统最优化的科学。1957年前后正式定名。1960年左右形成体系。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涉及应用数学(如最优化方法、概率论、网络理论等)、基础理论(如信息论、控制论、可靠性理论等)、系统技术(如系统模拟、通信系统等)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基础思想、理论、策略、方法等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应用现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借以达到最优化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
理的目标。系统工程大致可分为系统开发、系统制造和系统运用等3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小的阶段或步骤。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系统的综合评价(性能、费用和时间等)。系统工程的应用日趋广泛,至20世纪70年代已发展成许多分支,如经营管理系统工程、后勤系统工程、行政系统工程、科研系统工程、环境系统工程、军事系统工程等。
推荐高校:由于自动化专业的社会急需性,许多综合性大学和几乎所有的理工科大学都开设了自动化专业,其中,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和东北大学代表了我国高等院校中自动化学科的最高水平。自动化学科的覆盖面非常宽泛,各高校的专业实力及其侧重点可能有很大差异。
自动化专业整体实力走在国内前列的高校,除前述的清华等5所大学以外,还有以下高校: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这些高校的自动化专业在国内高校中称得上是佼佼者,但是也有各自特长。
就业范围:工作领域不受行业限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非常宽泛,可到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外资企业、邮电、通讯、电力、交通、金融、外贸、环保、城建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工作,特别适合在高新科技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工作。毕业生也可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力系统、智能测控系统、计算机与自动控制装置,电子装置的设计、运行与维护、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科研、管理和教育等工作。
由于自动化专业的实用性,到国内外大型企业公司就业成为本科毕业生的首选。例如有不少毕业生到微软、摩托罗拉、西门子、朗讯、华为、中兴、联想、普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从事信息技术的研发和管理工作,成为高级白领;也有人进入国家级技术研究单位如航天集团从事自动化系统设计和研究工作,成为国家的航天栋梁之材。
作者:黄伟
学号:0909122327
6.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概论感想 篇六
摘要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简称BME)是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
关键词
认知;生物材料;医学成像;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测量
1.什么是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简称BME)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与生物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要求把人体各个层次上的生命过程(包括病理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的状态变化过程;把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生物学、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研究这类系统状态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建立适宜的方法和装置,以最有效(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成本)的途径,人为地控制这种变化.以达预定的目标。
2.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领域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学,医学图像技术,生物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物理因子在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生物效应,人工器官等。
2.1 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是运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组织和器官的力学特性,研究机体力学特征与其功能的关系。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对了解人体伤病机理,确定治疗方法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可为人工器官和组织的设计提供依据。生物力学的发展方向有两个大方向:微观层次发展:为生命体各基本层次建立本构关系或力学模型奠定基础;系统综合方向发展:即在对生物组织、体内流体研究基础上,建立各种人体器官(如心、肺、肝、耳、鼻等)的力学模型,进而设计各大系统(如呼吸、消化、循环、生殖等系统)的力学模型,从而为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2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诊断、修复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材料,即用于取代、修复活组织的天然或人造材料。这些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目前轻合金材料的应用较为广泛。金属植入材料是应用最早的生物医用材料,目前常见的植入金属材料主要为超低碳奥氏体不锈刚、钴铬合金、纯钛和钛合金3类材料。生物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如:应用理想的医用骨粘合剂来固定骨折,甚至促进骨折的愈合。氧化锆陶瓷具有优良的生物学性能,能作为股骨头替代材料,而且有希望作为牙种植基台。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材料有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及诱导生成血管能力, 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N—HA/cMcTs)复合生物材料还可用来制备注射性软组织填充剂等。胶原蛋白-硫酸肝素神经生物支架材料也有望用于神经损伤的修复。到2009年,SCI共收录生物材料类期刊22种。2005/2009-08,共收录了该领域1 330篇中国著者(不包括台湾)文章,说明中国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也说明了生物材料的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2.3 医学图像技术
医学影像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世界上开发科研的重点课题。医用影像设备主要采用 X射线、超声、放射性核素磁共振等进行成像。
2.3.1 X射线成像装置主要有大型X射线机组、X射线数字减影(DSA)装置、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装置(CT);
2.3.2 超声成像装置有B型超声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等装置;超声成像设备是目前医院中仅次于投影X射线机使用得最频繁的成像设备。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超声成像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脉冲回波亮度调制方式成像(即B型超声显像仪)。超声成像的突出优点是对人体无损、无创、无电离辐射,同时又能提供人体断面实时的动态图像。因此广泛地用于心脏或腹部的检查。此外,我还得知我校的三维超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3.3 磁成像设备有核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其主要优点有:无高能(X-Ray)辐射,故安全、对人体无创可以对人体组织作出形态和功能的诊断;提供精细的解剖结构信息(MRI分辨率可达0.5mm;)获取人体的三维图像数据较容易(直接产生三维数据,无需重建)另外,它还可以在不注射造影剂的情况下显示血管影像。此外还有红外线成像和正在兴起的阻抗成像技术等。
2.3.5 光声成像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中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对比度高、分辨率好、穿透能力强等优点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4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器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是对生物体中包含的生命现象、状态、性质、变量和成分等信息的信号进行检测和量化的技术。生物医学传感器是获取各种生物信息并将其转换成易于测量与处理的信号(一般为电信号)的器件,是生物医学信号检测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大类:生物传感器,物理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其意义在于促进了生理量、生化量、生物量和各种生命现象检测方法的进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各领域的研究,以及对新型诊断、治疗方法与人体功能辅助器械的新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医学测量技术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在近30年取得飞跃进步,对医学以至于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几年迅速发展的虚拟仪器技术的迅速发展,构建不同于传统生物医学系统的虚拟式生物医学仪器系成为了可能这必然会对我国的医疗电子设备和仪器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5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生物医学的信号特点.应用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从被干扰和噪声淹没的观察记录中提取各种生物医学信号中所携带的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解释和分类。信号处理的领域是相当广泛而又深入的,已在不同程度上渗透到几乎所有的医疗卫生领域.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从医疗、科研到健康普查,都已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心电图ECG分析,脑电图,EEG分析,视网膜电图ERG分析,X光片处理,CT图像重建,健康普查的医学统计,疾病的自动诊断,细胞、染色体显微图像处理,血流速度测定,生物信号的混沌测量等等。MEA信号锋电位的主成分分类用的就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技术是生理、测量、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和数字信号处理等多种学科的交叉领域。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研究方向有强噪声干扰下的微弱生理信号及其信息的动态提取,建立主要的生理信号(例如心电图、脑电图等)处理的软件包一数据库与程序库,心电、脑电、肌电的有效处理方法等。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被应用于医学教学、科研、临床、监控等,并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生物医学信号包括各种生理参数,如脑电、心电、肌电等生物电信号;心跳、血压、呼吸、血流量、脉搏、心音等的非电量信号。这些信号均是强噪声背景下的低频(小于200Hz)微弱信号
(幅度小于100 mV),这就对信号采集系统有很高的精度要求⋯。正由于采集的信号具有生物信号特有的特点:高背景噪声,且随机性大,即影响因素很多并且不可能用确定性的数学函数来表达,信号弱等I 2l,故需采用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来提取我们需要的信号。所以人体信号采集和分析系统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2.6 人工器官
2.6.1 人工器官的概念
人工器官的研究是模拟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用人工材料制成能部分或全部替代人体自然器官功能的机械装置。当人体器官发生病伤而用常规方法不能医治时,有可能给病人使用一个人工制造的系统来取代或部分取代病损的自然器官,补偿或修复其功能。
2.6.2人工器官的发展方向
人工器官的发展方向有: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血液净化技术的研究,人工心脏起博器的研究,人工肾、肺、肝、胰等。人工器官长期体内移植对机体影响研究。
3.学习了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后我的收获与总结
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对生物医学工程不再陌生,学了概论之后,它神秘的面纱已被揭开,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型的有很大潜力的交叉学科,处于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科学及工程学的交叉领域。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只要我们学好专业知识,多思考,多动手,相信我们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同时也一定能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睿博(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68)医用多孔钛及其合金的制备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0 NO.29 文章编号:1674-098X(2010)10(b)-0038-01 【2】肖海军 薛峰 医用骨粘合剂的发展与应用 医学综述 2011 Vol.17 No.10 【3】丁玉宝,杨建军,杨凤丽,王大山,张慧敏,吴品林,耿新杰.氧化锆陶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第 15 卷 第 12 期 2011–03–19 出版,15(12):2153-2156.【4】常祺,黄昌林,黄涛.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修复兔桡骨大段缺损及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2):2113-2116.【5】蔡淑云,郭秋菊,郭万厚,舒畅,李长菊,潘璐,王琳 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注射性软组织填充剂的实验研究 中国美容医学 2011 Vol.No.6 【6】李晓龙,穆长征,马云胜.胶原蛋白-硫酸肝素神经生物支架材料的制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2):2125-2128.【7】何萍,薛秀珍,张帆,戴华胜.生物材料研究经典论文、核心著者与期刊:SCI收录生物材料类期刊的引文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2):2199-2205.【8】洪明乾 生物医学成像百年史 科技进展 Vol.17 No.4 【9】刘忠国 山东大学 生物医学图像
【10】张建英,谢文明,曾志平,李 晖 光声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 中国光学 2011年4月 文章编号1674-2915(2011)02-011l-07 【11】庄天戈 生物医学成像的若干发展动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4 第10卷第2期
【12】 徐国栋,骆清铭 生物医学测量的现状与发展 武 汉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2002年5月 第36卷 第3期
【13】王保华 生物医学测量及控制技术新进展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3年 27卷第2期
【14】李欣,焦永炜,刘春玲 生物医学测量技术发展展望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0,第5 期
【15】季忠,秦树人.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生物医学信号测量与分析方法研究川中国 临床康复,2005.9.1 文章编号:1671—5926(2005)0t一0202—04 【16】高智贤.张业宏 MATLAB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福建电脑 2010年第2期
【17】王大雄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初探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2月 第26卷 第1期
【18】刘海龙,王兵(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MEA信号锋电位的主成分分类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第24卷 文章编号:1672—6278(2005)03—0137-04 【19】冯大淦 , 朱志良 , 姜慧妍等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 科学出版社;第1版(2011年1月1日)【20】冯 帆(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关于现阶段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技术与进展 科学时代 2010年 第11期
7.学前教育专业概论 篇七
一、“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非新闻专业开设的“传播学概论”课程一般存在共性的问题, 没有针对性强的教材, 讲授课程的教师也往往是新闻传播专业毕业, 对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十分清楚, 课程学时也得不到保障。[1]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方面急需加强。防灾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传播学概论”课程也存在上述问题, 不能很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1. 课程内容体系中传播学理论知识庞杂艰深, 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不相符
“传播学概论”是一门带有普适性质的课程, 在很多非新闻传播专业都有开设。防灾科技学院作为一所新升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对普适性课程进行专业化调整, 是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目前防灾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传播学概论”课程为32学时, 其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基本与新闻传播类专业中该课程的情形一致, 只是在学时分配上进行了削减。因汉语言文学专业只开此一门传播学课程, 所以还要增加必要的学科历史等方面的学习, 同时传播学知识量大, 理论抽象且层出不穷。庞大的传播学诞生的前期理论基础, 众说纷纭的传播的界定, 不同视角的传播结构和模式, 深奥另类的各种媒介理论, 目不暇接而又精彩纷呈的传播效果理论等等, 不一而足。[2]32学时的学习一般都停留在泛泛的大而全的介绍层面上, 学生学习目的模糊, 学习兴趣不高, 收获也不大。
2.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的传播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不足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 理论课程教学也要考虑人才培养的需求, 遵循实用的原则。防灾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有“传播学概论”一门课程与传播相关, 所以应责无旁贷的承担培养学生传播技能的任务, 尤其是学生工作中涉及到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等传播技能。但目前课程内容的设计还大多停留在理论讲授层面, 传播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教学内容中少有体现。
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计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防灾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 (文秘方向) 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熟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 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语言运用和文学审美能力;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秘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语言文字、文化宣传、文秘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和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别较大, 学习“传播学概论”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秘书工作能力中的沟通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打好基础, 所以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与此紧密联系。
课程组在我院新闻传播类专业“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 根据汉语言文学 (文秘方向)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与设计, 在保持传播学理论体系脉络的的现时, 力图打造一门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传播学概论”课程。
1. 从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角度精选传播学理论知识
传播内容即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梳理得当才能做有效的传播。[3]本门课程在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时, 首先摒弃概论类课程要将理论知识介绍全面的思路, 在保证传播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基本完整的前提下, 从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角度精选传播学理论知识。其次任课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面对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思考他们想从这门课程中获得什么知识来指导今后的工作。
课程组综合考虑了这两方面因素, 对传播学理论知识进行了精简, 对传播和传播学的历史发展、一些比较艰深的传播学理论知识、传播学研究等内容进行了大幅删减, 调整为以传播要素的学习和研究为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
2. 增加了部分传播实务内容, 强调对学生传播技能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语言文字、文化宣传、文秘等相关工作, 其中文化宣传、文秘等工作都对传播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一定的要求, 这也是对“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的要求之一。课程组打破了概论课程一般只介绍理论知识的惯例, 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实务等新闻传播实务方面的内容, 强调对学生传播技能的培养。在组织传播方面注重对组织形象建构与传播技能的训练、人际传播方面注重对传播技巧和方法的训练, 网络传播方面则加强学生对利用新媒体开展传播的训练。传播实务与传播理论的学习相辅相成,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加深了学生对传播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 增加了体现学院办学特点的灾害信息传播相关内容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 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每个毕业于学院的学生都要打上明显的防灾减灾的烙印。在“传播学概论”课程内容设计中, 课程组加入了2学时的灾害信息传播的内容, 以介绍灾害信息传播的特性和研究现状为主, 让学生关注和思考在地震等特殊情况下开展信息传播应注意的问题。
三、探索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根据“传播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变化, 选择了课堂纯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与分散实训相结合两种教学形式, 如绪论、传播者等内容采用课堂纯理论教学的形式, 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内容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分散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传播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实训方式完成, 从而做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
“传播学概论”课程可以综合运用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传播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可以在讲授的基础上, 结合经典案例和时下的传播实例展开分析, 有助于理论的具体化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人际传播、网络传播等传播实务中基本传播技能的教学, 则适宜采用情景模拟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在各种模拟传播活动中, 训练传播技能, 完成传播任务, 达到传播目的。
摘要:“传播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 目前在一些高校的非新闻传播类专业也有开设。课程组在分析目前我国非新闻传播专业该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以防灾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计和优化了课程的教学内容, 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教学改革,传播学概论,课程建设,内容设计
参考文献
[1]徐占品.非新闻专业新闻课程的内容整合[J].东南传播, 2012 (10) :93
[2]曾庆香.案例教学法在《传播学概论》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记者, 2009 (5) :89
8.学前教育专业概论 篇八
关键词:专科药学专业;临床医学概论;教学效果
【中国分类号】R4
《临床医学概论》以概论介绍为主,以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主要内容包括诊断学基础、急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和儿科学。临床医学概论是针对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临床医学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药学专业学生了解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对现代医学模式的了解,增强自我的防病能力,同时也学会传播常见疾病预防方法和健康规律生活方式,提高学生预防医学认识及社区医疗服务意识,促进医疗系统健康有序的发展[1]。要讲好这门课,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与需求,掌握这门课程的特色与教学要求,具有熟练的课堂驾驭能力,这样才能把握好分寸,讓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熟悉或了解部分临床医学知识。因而,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优化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根据本校对专科药学专业教学的相关要求,临床医学概论课程选用赵增荣主编的《临床医学概论》(高等医学院校专科教材)。这门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广、信息量大,涵盖了诊断学和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是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高度浓缩,是概论,54学时,全部理论课时。该课程知识结构不适于本校学时少、设课早、学生欠缺必要的基础知识等具体情况,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选择和合并,重构内容体系。选择内容的原则是:以拓宽知识面,拓展专业口径,培养其独特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主要目的。选择确定的教学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心跳呼吸骤停、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肾输尿管结石、贫血、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授课中详细介绍临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和诊断方法,重点介绍了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用药原则和近年来相关方面的新知识、新进展。在药物治疗中突出了药物治疗的作用特点、用法和副作用等,体现了药学专业教材的内容特点。重构内容体系的目标是:更具有条理性、逻辑性、层次性,内容呈示更简练、更清晰。并将内在联系密切的内容放在一起,构成内容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单元或知识模块,形成富有逻辑性、条理性、层次更清晰的教学内容体系。例如,教材中血液系统疾病一章,贫血包括概述、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若要详细讲授,课时不够,只能概略讲授。因此,我们将贫血整章内容删编整理后作为一节,1个学时讲授,和白血病合在一起讲解。 这样以学以致用的原则,帮助药学专业学生更快地掌握医学相关知识。
2 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是影响、制约教学策略的关键因素,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要尽量明确、具体,设计语言要逻辑清晰,使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遵循具体性,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进一步设计达成该目标的教学活动。在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之初,特别是第一次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临床医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内容、应用性以及与临床的密切关系,激发和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达到此目标,我们首先在第一次课堂讲授中明确阐述临床医学概论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意义,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作用,从而重视这门课程。然后,我们充分利用声像教学辅助材料,增强学生对临床医师诊疗疾病中的操作手法、问诊语言、急救过程等内容,了解疾病与人类生活、生存的联系,增加感性认识。例如下载北京医科大的诊断学视屏资料,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胸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河南的艾滋村视屏;2003年2月于广东传染流行的SARS流行资料;2009年3月由墨西哥发现,引起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以及一些因病去世的名人资料,如因冠心病去世的古月、高秀敏、马季,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去世的高枫,因糖尿病去世的香港明星肥肥(沈殿霞),因宫颈癌去世的著名歌星梅艳芳,因肝硬化腹水去世的世界知名华人画家陈逸飞,2005年死于原发性肝癌的著名演员傅彪,等等。录制的视频材料剪辑后制作成一个个电子文件,根据教学内容的关系,在教学各阶段的课前或课间选择播放。这些教学辅助材料的使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了解和学习到与课程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同时,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热爱这门课程,甚至起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的作用。
3 教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驾驭课堂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严谨学科。在其内容理解上,需要大量的医学知识做铺垫,所以对药学专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尽量精选授课内容,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在课堂上,多以病案或图片形式引导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该课程没有安排适当的临床实践和实验课,在课堂中上问诊、体格检查时经常采用场景式CBL教学,即抽一学生扮演患者,教师扮演医师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专科学生总体素质偏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特别是大班上课,后排学生通过手机看小说、看影视剧、讲小话的较多,影响教学效果。笔者所教2012级药学专业,一个大班授课,90余人;一个小班授课,60余人。期末考试成绩小班平均73分,大班平均67分,小班明显好于大班。因此,笔者已建议学校在临床专业课教学中以小班为单位,便于开展各种方式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课堂中要学会驾驭课堂,除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加大投入、精心准备外,课堂中最好不停走动,往后排走,学生看到老师,会停止一切小动作,认真听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很多,也非常重要,如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等课程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临床医学概论是药学专业学生与临床疾病诊疗密切相关的唯一一门课程,课时少,无实验课,课堂讲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是培养临床医师,其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与临床医学专业不同,应以实用为原则,其教学内容不应精深,只能概论,对临床常见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诊断过程尽量粗略讲解,不必展开,重点介绍疾病的临床表现。要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必须在备课环节下大工夫,分析教学内容,精心构思、设计导入和每一章节的教学方法、方式、语言技巧和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值得推荐的教学方法有: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法、辨析相近或相关的概念、列表比较并列相关的内容、树形结构图展示层次性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图形、图像、图解、动画、视频等直观教学材料和问题教学法等[2]。如何使学生记住课堂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课堂中的语言技巧非常重要,在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的前提下, 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如风趣的语言、丰富的表情,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帮助学生记住所学内容。而且如果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走神,思想不集中,老师可以采用自然、调侃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切忌满堂讲,无重点。最后,作用临床课的专业老师,要有充分的自信,我的课堂我做主,相信自己的重要知识点自已掌握,相信自己的学生会与你互动。通过精心设计和应用一系列方法、技巧,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为提高。
参考文献
[1] 孟繁坤,孙国平,段中平等.非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概论中超声检查教学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626-627.
[2]姜春明,王竹颖.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l,10(11):1348—1350.
作者简介: 金玲,女,1967年5月~,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内科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概论】推荐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总结07-26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课程10-01
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方案07-06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08-01
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09-28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09-28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个人总结10-10
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库12-17
【热门】学前教育专业求职信06-27
最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