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算管理是什么

2024-10-17

结算管理是什么(共14篇)

1.结算管理是什么 篇一

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是什么

结算业务是指交易所根据交易结果、公布的结算价格和交易所有关规定对交易双方的交易保证金、盈亏、手续费及其他有关款项进行资金清算和划转的业务活动。在股指期货交易中,交易保证金只占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用于结算和履约担保。由于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每天都在不断变化,合约价值及投资者盈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同时,交易所也可能根据市场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保证金比率,因此,即使投资者的持仓没有发生变化,对投资者所要求的交易保证金也会发生变化。为防止某些投资者出现交易保证金不足、进而无法保证履约的情形,需要按交易日对投资者的交易保证金进行计算。当日结算后交易保证金不足的投资者,在规定的时限内要么追加资金、要么自行平仓,以达到规定的保证金要求,否则将会被强行平仓。这一过程被称为当日无负债结算。

中金所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和会员分级结算制度,其原则是当日收市后,中金所按照当日结算价对结算会员所有合约的盈亏、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税金等费用进行清算,对应收应付的款项实行净额一次划转,相应增加或者减少结算准备金。结算会员在中金所结算完成后,按照前款原则对客户、受托交易会员进行结算;交易会员按照前款原则对客户进行结算。

投资者在当日收市后可通过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的“投资者查询服务系统”查询自己的交易结算、保证金账户等信息,及时关注资金余额的情况。一旦出现交易保证金不足等情形,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确保符合相关要求,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股指期货在每交易日结算完毕后,投资者的盈亏是要实际划转的,这与股票交易不同。因此,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一定要做好资金管理。

2.结算管理是什么 篇二

在危机四伏、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之中, 何以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的今天, 何以才能持续发展、永续经营?在形形色色的“企业病”面前, 何以才能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这是任何一个组织永远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正如党中央关于“十一五”的建议所指明的那样, 如何“改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才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卓越绩效管理虽然起源于质量管理, 却超越了质量管理。它将质量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体系理念推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领域。

3.结算管理是什么 篇三

一个目标是容易实现的,三个目标还有实现的可能,但同时实现五个目标则是奇迹。作为普通的管理者,我们还是不要相信奇迹为好,因为奇迹出现的概率太小了。

年前是每个企业做总结、定计划的时候,也是上上下下最忙的时候。作为几家企业的常年顾问,我多次参加了这些企业的年终总结会。总结会上,我发现管理层在庆贺取得成绩的同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一年又过去了,为什么我们定的很多计划又没有完成?为什么很多决定了的事情执行不下去?为什么感觉很多事像泥鳅,滑得抓不住?

我是顾问,必须当场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非常简单:我说第一个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和彻底地结果导向。大家都在忙过程,而不太关心结果;第二个原因可能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而又不愿去尝试新的方法;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定了太多的目标,而过多的目标让人无所适从。

管理其实就是排序。什么是排序?就是定出来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标,不重要的是目标干扰。一个目标是容易实现的,三个目标还有实现的可能,但同时实现五个目标则是奇迹。作为普通的管理者,我们还是不要相信奇迹为好,因为奇迹出现的概率太小了。

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就是给别人排序的能力。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领导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看他能否做取舍,能否抓重点,能否带领大家只做重要的事情。对!只做重要的事情。这其实不是我的发明。杜拉克早就出过这样的选择题:

管理者:做最重要的事情,做第二重要的事情。

A管理者答案: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做第二重要的事情。

B管理者答案: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不做第二重要的事情。

他给出的正确答案是B。

管理就是排序。为什么要排序?因为排序决定效率,效率决定输赢。如果您不明白,请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就学过的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为何能打败齐王?不是因为他的马好,而是因为他会排序。管理其实就是每天都在进行的排序比赛:把什么人放在什么位置上;什么目标比别的目标更重要;先增加收入还是先增加利润;做两个新产品还是做五个新产品,等等。您的竞争对手可能像齐王一样强大,但如果您的排序能力强过他,您还是可以像田忌一样赢得市场上的胜利。

管理就是排序。如何排序才是正确的?这才是真正的难题。传说中的外企考试里有这样的难题(并没有别人给我出过这样的难题,我自己也没有用这样的问题难为过别人,所以称之为“传说中的”),您的妻子和妈妈同时掉到水里,您先救谁?这样的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没有正确答案。而人生的考题更难:我们如何在事业和健康上做取舍?我们如何在家庭和工作中找平衡?当爱情和生命发生冲突时,我们要什么?同样,这些问题也没有正确答案,更没有别人能帮您解决。

使命、方向、目标以及排序,这些是您自己的选择。

如何排序是正确的?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答案,但我们知道什么是错误答案:不排序、不做取舍、不做决定。

解决管理难题,办法常常在管理之外

只有当我们大大地简化了经营复杂性和管理复杂性的时候,我们才能带领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常人和我们一起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

老板的一个本质任务就是不断地帮助公司梳理自己的客户、梳理自己的产品、总结自己的业务模式、从模式上降低管理对人的要求。

我曾为一个江苏客户做常年顾问,感觉这个企业碰到的管理难题非常典型,在此与您分享:

这是一家生产型企业,成立十年多了。头十年,老板(和夫人)凭借着良好的业务意识和个人魅力,抓住关键机会,成了几家大型跨国公司的供应商。有了一定业务基础后,这家公司大手笔采购了一些一流的生产设备,使得客户十分相信他们的实力。在这个阶段即使没有销售部,业务也是源源不断,营业额也攀升到了一亿人民币。但最近两三年,正当公司准备大干另一个10年,把营业额做上10个亿的时候,营业额却停止不前了。不仅如此,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频繁离开,客户也频繁抱怨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的滞后。更为可怕的是,曾让公司引以为豪的第一家跨国公司客户也放弃了和他们的合作。

面对这种状况,老板花一百多万请来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咨询公司得出的结论是:公司的文化出了问题,公司的基础管理没有做好,公司的老员工不能跟上企业发展步伐,成了阻碍公司发展的绊脚石。基于此,公司开始大刀阔斧地开展管理基础建设工作,引入了精密的计划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方法,并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文化变革运动。

一年过去了,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非但没有得到改善,老板反而更头疼了:营业额下降得更多,客户流失率更高,质量问题更加严重,公司里能干的人走得更多。

我开始和这个公司接触时,发现了一个令我大吃一惊的现象,那就是从老板到员工,大家80%的时间都在讨论公司内部的事务、员工思想的事情,以及文化的问题,而很少有人关心公司的业务和客户。大家做的报告,都是关于自己在这个星期、这个月做了什么事情的汇报,以及为什么没有做好的检讨。每个人的检讨和文革时的自我批评一样,试图触及灵魂和让老板看起来深刻,但当我和他们讨论时,几乎每个人真实的想法是“其他部门有问题,所以我没办法做好”。但基于当前“文化”的压力,在表达对其他部门不满的时候,还要绕个弯子,以便证明自己对其他部门同事的感恩和需要。

在这些报告和讨论中,几乎听不到任何关于业务的数字,但可以听到大量的由人事和行政部门制造的关于绩效KPI的数字。大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是在这些绩效指标上完成了百分之几。为了细化管理,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绩效指标都有5-8项,以至于最小的绩效指标权重值可能只有5%。在这个讨论上,每个人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奖金。但问题是大家在争论和用计算器计算众多的内部指标完成率时,客户和业务被晾在了一边。

尽管大部分企业上了规模后业务徘徊问题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但管理问题的解决却常常不在管理上,而在业务上。确切地说,是在业务的梳理上。管理其实很简单,就像松下幸之助所说,管理就像天下雨了,你要想着打伞,只要用心,没有人不会。但业务的梳理、业务模式的推敲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公司逐渐变大之后,业务复杂性的增加是难以想象的。例如原来只做一个产品,现在做3个产品线,每个产品线有3个不同的产品,这意味着业务的复杂程度增加了9倍;客户群从原来的一个变成3个,这意味着相应的管理也比原来复杂3倍;基于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产品,增加相应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所带来的复杂性,可能又比原来增加了3倍。如果把以上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一个公司总体复杂程度就增加了9×3×3=81倍!

但可惜的是,这些管理方面的加强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提高应对外部环境复杂性的能力,但却不可能彻底解决外部复杂性提高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甚至恰恰相反,当我们对管理提出高要求的时候,我们就在要求员工同时应付双重的复杂性:业务上的和管理上的。这样企业的复杂性就又有成倍的增长:业务的复杂性增加了81倍×管理的复杂性增加3倍,整体的难度就是原来的243倍!

当我们用管理的复杂性来回应业务的复杂性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要求我们的员工去完成超人才能够完成的任务,要求他们能够控制业务和管理上双重的复杂性,这其实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既然大家都做不到,老板期望的结果也就自然不会出现。这时,管理者和员工其实已在老板定下的管理形式中失去了对实质内容(业务)的追求。在追求管理上的某一个细节的时候,所有的人(包括老板)都忘掉了公司经营的整体和全貌,那就是客户和业务。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从战略的层面、从全局的层面考虑删减我们的客户,删减我们的产品,删减对管理的要求,删减绩效指标,删减我们一年内想要做到的事情;只留下最有助于我们最有能力做好的产品,只留下最有可能给我们带来超速发展的潜力客户,只留下实现我们整体大目标(即增长和利润)的管理手段。

只有我們从内部管理导向回到客户和业务导向,让大家把80%的时间花在关注客户和业务上,而不是关注内部管理的指标上,我们才有可能解决客户给我们提出的问题,例如质量和交货期。只有当我们大大地简化了经营复杂性和管理复杂性的时候,我们才能带领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常人和我们一起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如果我们做老板的都寄希望于招聘到几个超人并让他们来实现我们的目标,那注定是要失败的。一方面,这个世界上没有超人;另一方面,如果有超人,他们也会自己当老板的。

表面看似是管理的问题,其实80%的解决办法要在业务和业务模式上去寻找,而不是在内部管理上寻找。老板的一个本质任务就是不断地帮助公司梳理自己的客户、梳理自己的产品、总结自己的业务模式、从模式上降低管理对人的要求。只有当老板把这些其他管理者无从入手和不可能做的事情理顺的时候,对管理本身的关注和梳理才是有效的。因为,方向错,一切皆错。方向错了,别指望管理本身会产生奇迹。

更多内容详见《让管理回归简单》原著

[作者简介]

宋新宇

4.结算管理是什么 篇四

物业管理(property management),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物业管理的起源

业界一般认同的观点是,物业管理是一新兴行业,在我国仅有2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首先发端于沿海发达城市,逐步向内陆地区延伸,在国外,物业管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国外物业管理的起源来看,近代意义的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08年,由美国芝加哥大楼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乔治·A·霍尔特组织的芝加哥建筑物管理人员组织(CBMO——Chicago Building Managers Organization)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宣告了全世界第一个专门的物业管理行业组织的诞生。

从国内的物业管理的起源来看,从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20年代,是旧中国房地产业萌芽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建立了许多八九层高的建筑,在上海,出现了28座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在当时的房地产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代理租赁、清洁卫生,保安服务等专业性的经营公司,这些专业公司的管理方式正是我国物业管理的早期形式。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实施,市场经济的产物之——物业管理才由香港引入。深圳是公认的我国物业管理的发源地,在我国物业管理的进程中,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深圳物业人是我国物业管理的先行人和推动者,时至今日,深圳的物业管理在国内仍然是高水准的,其管理概念和实践经验仍然值得效仿和推广。标志性的事件有:

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第一家涉外商品房管理的专业公司——深圳物业管理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涉外商品房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这是我国国内物业管理迈出的第一步,标志着这一新兴行业的诞生。

1993年6月30日,深圳成立了国内首家物业管理协会;1994年深圳市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

1994年4月建设部颁布了33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住宅小区应当逐步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

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物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对规范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一、其基本内容按服务的性质和提供的方式可分为: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和委托性的特约服务三大类。

(一)是常规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房屋建筑主体的管理及住宅装修的日常监督;

②房屋设备、设施的管理;

③环境卫生的管理;

④绿化管理;

⑤配合公安和消防部门做好住宅区内公共秩序维护和安全防范工作;

⑥车辆道路管理;

⑦公众代办性质的服务;

(二)是针对性的专项服务:

①日常生活类;

②商业服务类;

③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类;

④金融服务类;

⑤经纪代理中介服务;

⑥社会福利类;

(三)是委托性的特约服务:

物业管理企业在实施物业管理时,第一大类是最基本的工作,是必须做好的。同时,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住用人的要求,确定第二、第三大类中的具体服务项目与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机制和服务方式,以人为核心做好物业管理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并不断拓展其广度和深度。

二、物业管理在我国

在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住宅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量住宅小区的投入使用,要求除了对房屋进行维修外,还必须对附属物、设备、场地、环卫、绿化、道路、治安等进行专业化管理,以保持新建小区的完好,发挥其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

(二)是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原有的房管体制已完全不能适应,而物业管理从体制上克服了房改后形成的多个产权单位多头、多家管理,各自为政、扯皮推诿等旧管理体制的弊端。

(三)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对住宅环境、社区服务直接负责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一个由业主自治与物业公司专业化管理结合,由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经营型管理和有偿服务,使管理得以以业养业、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新体制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

(四)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的更多的关注,使得物业管理的好坏已经成为居民选购住房考虑的重要因素,物业管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备受关注的程度和可能产生的体制上的矛盾及利益上的冲突。

物业管理师指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通过对房屋建筑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为业主、使用人提供服务的人员。

[编辑本段]资格等级

物业管理员

助理物业管理师

物业管理师

高级物业管理师

[编辑本段]职业背景

近年来,物业管理作为新兴服务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新建物业管理公司不断崛起。2003年6月19日国家颁发的《物业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第61条规定“物业管理企业聘用未取得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003年6月9日河北省《关于全省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企业职工住房管理机构应与生产经营主体分离,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物业管理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因此,从业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培训,通过职业鉴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编辑本段]培训对象

各地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单位房管部门、社区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或准备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编辑本段]申报条件

一、助理物业管理师:

1、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应、历届学生;

2、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3、中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二、物业管理师:

1、已通过助理物业管理师级资格认证或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四年以上者。

三、高级物业管理师:

1、已通过物业管理师资格认证或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四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六年以上者。

[编辑本段]项目概述

物业管理在中国发展迅速且前景广阔。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03年6月8明确规定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年9月1日,该条例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高效、法制、规范的高速发展新时期。

回答:2009-02-14 20:20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以下是特别推荐给您的相关问题

请问一下什么是物业管理

有没有关于物业管理方面常见的案例分析网站?

物业管理书籍

三位一体物业管理是什么?

新的《物业管理条例》适用写字楼物业管理吗?

学英语--居然这么简单哈佛独创,不用看,不用记,不用基础,像听歌一样简单!30天,一口流利英语不记单词,不扣语法,立竿见影,无效退款!奇!打鼾-睡眠不好速愈使用打鼾器不打呼噜,2个月轻松治愈.减低呼吸暂停次数和鼾声,提高睡眠质量

5分

其它回答 共3条回答

评论

慕容苍天 [学长]

物业管理(property management),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物业管理师指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通过对房屋建筑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为业主、使用人提供服务的人员。资格等级

物业管理员

助理物业管理师

物业管理师

高级物业管理师

回答:2009-02-14 20:23 评论

黑蚂蚁 [学者]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经营人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范,按照合同或契约行使管理权,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先进维修养护技术,以经济手段对物业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并为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使物业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体地讲,物业管理包括如下内容:

一.基本业务。

1.房屋建筑物的维护、修缮与改造

2.物业附属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与更新

3.相关场地的维护与管理

4.消防设备的维护、养护与更新

二、专项业务

1.治安保卫。通过值班、看守、巡逻所进行的防火、防盗、防事故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

2.清扫保洁。对管理区域内的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清运,以及对公共部位的清扫保洁

3.庭院绿化。对管理区域内的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的日常养护

4.车辆管理。对进入管理区域内的各种机动车辆的限制,除了必要的特许车辆外,其他车辆经过允许方能驶入,并按规定地点停放。

三.特约业务主:主要是接受业主或使用人的委托而提供的各种服务

1.代办各种公用事业费

2.代购车、船、机票

3.代订代送报刊杂志

4.代聘家教、保姆、护理、小时工等

5.代室内清洁

6.业主或使用人委托的其他服务 四.经营业务

1.室内装修

2.电器装修

3.商务中心

4.咨询、中介

5.代理经租

6.房屋交换

7.其他

物业管理师指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通过对房屋建筑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为业主、使用人提供服务的人员。

回答:2009-02-14 20:34 评论

冥王哈迪斯 [文曲星]

物业管理(property management),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物业管理的起源

业界一般认同的观点是,物业管理是一新兴行业,在我国仅有2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首先发端于沿海发达城市,逐步向内陆地区延伸,在国外,物业管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国外物业管理的起源来看,近代意义的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08年,由美国芝加哥大楼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乔治·A·霍尔特组织的芝加哥建筑物管理人员组织(CBMO——Chicago Building Managers Organization)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宣告了全世界第一个专门的物业管理行业组织的诞生。

从国内的物业管理的起源来看,从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20年代,是旧中国房地产业萌芽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建立了许多八九层高的建筑,在上海,出现了28座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在当时的房地产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代理租赁、清洁卫生,保安服务等专业性的经营公司,这些专业公司的管理方式正是我国物业管理的早期形式。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实施,市场经济的产物之——物业管理才由香港引入。深圳是公认的我国物业管理的发源地,在我国物业管理的进程中,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深圳物业人是我国物业管理的先行人和推动者,时至今日,深圳的物业管理在国内仍然是高水准的,其管理概念和实践经验仍然值得效仿和推广。标志性的事件有:

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第一家涉外商品房管理的专业公司——深圳物业管理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涉外商品房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这是我国国内物业管理迈出的第一步,标志着这一新兴行业的诞生。

1993年6月30日,深圳成立了国内首家物业管理协会;1994年深圳市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

1994年4月建设部颁布了33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住宅小区应当逐步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

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物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对规范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一、其基本内容按服务的性质和提供的方式可分为: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和委托性的特约服务三大类。

(一)是常规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房屋建筑主体的管理及住宅装修的日常监督;

②房屋设备、设施的管理;

③环境卫生的管理;

④绿化管理;

⑤配合公安和消防部门做好住宅区内公共秩序维护和安全防范工作;

⑥车辆道路管理;

⑦公众代办性质的服务;

(二)是针对性的专项服务:

①日常生活类;

②商业服务类;

③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类;

④金融服务类;

⑤经纪代理中介服务;

⑥社会福利类;

(三)是委托性的特约服务:

物业管理企业在实施物业管理时,第一大类是最基本的工作,是必须做好的。同时,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住用人的要求,确定第二、第三大类中的具体服务项目与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机制和服务方式,以人为核心做好物业管理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并不断拓展其广度和深度。

二、物业管理在我国

在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住宅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量住宅小区的投入使用,要求除了对房屋进行维修外,还必须对附属物、设备、场地、环卫、绿化、道路、治安等进行专业化管理,以保持新建小区的完好,发挥其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

(二)是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原有的房管体制已完全不能适应,而物业管理从体制上克服了房改后形成的多个产权单位多头、多家管理,各自为政、扯皮推诿等旧管理体制的弊端。

(三)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对住宅环境、社区服务直接负责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一个由业主自治与物业公司专业化管理结合,由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经营型管理和有偿服务,使管理得以以业养业、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新体制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

(四)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的更多的关注,使得物业管理的好坏已经成为居民选购住房考虑的重要因素,物业管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备受关注的程度和可能产生的体制上的矛盾及利益上的冲突。

物业管理师指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通过对房屋建筑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为业主、使用人提供服务的人员。

[编辑本段]资格等级

物业管理员

助理物业管理师

物业管理师

高级物业管理师

[编辑本段]职业背景

近年来,物业管理作为新兴服务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新建物业管理公司不断崛起。2003年6月19日国家颁发的《物业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第61条规定“物业管理企业聘用未取得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003年6月9日河北省《关于全省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企业职工住房管理机构应与生产经营主体分离,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物业管理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因此,从业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培训,通过职业鉴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编辑本段]培训对象

各地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单位房管部门、社区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或准备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编辑本段]申报条件

一、助理物业管理师:

1、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应、历届学生;

2、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3、中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二、物业管理师:

1、已通过助理物业管理师级资格认证或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四年以上者。

三、高级物业管理师:

1、已通过物业管理师资格认证或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四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六年以上者。

[编辑本段]项目概述

物业管理在中国发展迅速且前景广阔。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03年6月8明确规定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年9月1日,该条例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高效、法制、规范的高速发展新时期。

5.管理是什么 篇五

管理是社会、企业、学校等等单位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保证,是其生命力的源泉。也是人的一切基本权利的保证。没有管理,或者说没有科学的管理,人类社会就会一片混乱甚至瘫痪。

管理是人际之间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建立,是把一伙分散孤立的人组织成一个利益一致、价值观一致、信念一致、目标方向一致、行动一致的团队。甚至,最好的管理能使人们的。

管理是一种新型关系的建立。这种关系的实质,是被领导者对领导的信赖,是对领导者的追随。而这些源自于他们从领导者身上看到了希望,产生了信心。没有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这种信赖关系,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管理。

但是,如果只是这样看待管理,还是基于“技术”层面的管理观,仍然属于工具理性主义的管理,还不能算真正的人本主义的管理。真正的人本主义的管理观,是基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利益的一致,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工作共同体。在这个基础上,领导者先进而清晰的管理理念所支配的先进的管理艺术,就可以为被领导者理解和接受,就会进而形成情感的共同体。

6.结算管理是什么 篇六

疑问绝不止这一个。由于管理空间大、到访人流量大、业态复杂和注重访客体验等因素, 文化旅游地产项目的物业服务与普通商业地产项目大不相同。关于文旅项目的物业管理这个相对冷门的领域,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不同文旅项目的物业服务有何区别?文旅项目物业服务行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呢?

目前国内的文化旅游项目有三种主要的发展方向。第一种是主题乐园, 如迪士尼、海洋公园、珠海长隆乐园等;第二种是历史文化街区, 如成都的锦里和宽窄巷子、丽江古城区、乌镇等;第三种是现代文化街区, 如成都兰桂坊、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

有人说, 厦门的鼓浪屿不也是一个文化旅游项目吗?尽管鼓浪屿集中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购物等这些不同的元素在项目中, 但它并没有经营管理的概念, 它是一个因历史因素而发展起来的文化项目, 但没有人主导或是经营。

因此, 一个文化旅游项目不应该只是处于被动式的状态, 而应该是主动式的, 管理者需要主动思考怎么去经营好、管理好这个项目。文化旅游的核心是主动创造一种文化符号, 再推销该文化和文化符号。

管控成本和服务品质并不矛盾

对于文化旅游项目的管理者来说, 成本管控和服务品质是一个两难的博弈。国内游乐园与迪士尼的管理成本相差五倍, 从正面来说, 是节省了成本, 创造了更大的利润。但是, 辩证地去看的话, 节省了成本, 是否就能够提供跟迪士尼同样的服务水平?

以日本东京迪士尼为例, 有时候白天下了两三场阵雨, 但每当雨停之后, 一大帮迪士尼的清洁员工就会拿着抹布去逐个地擦干园区里的椅子, 所以每当游客玩累了想坐一下, 椅子总是干干净净可以随时坐下的。反观国内的文化旅游项目, 在物业管理服务上能做到这么仔细的还是寥寥。高品质的服务使得东京迪士尼赢得超高的回头率, 进而实现了高利润, 这说明成本管控甚至盈利和服务品质并不矛盾。

经营好一个文化旅游项目, 不仅仅意味着提供一个地方给游客去玩去消费, 最重要的是确保整个项目提供的服务体验能够符合旅游者或者是购物者的心理需求, 只有这样, 才能最终带来客流和利润。

文化旅游项目物业管理服务的主要挑战

说到文化旅游项目物业管理服务面对的主要挑战, 从下面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图”就2能够看出一些门道。其利益相关者包括开发者、营运者、租户和游客这四方, 各方都有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和不同的期望值:开发者希望获得高投资回报, 项目升值;营运者希望实现利润最大化, 拥有良好的口碑、形象等;租户希望项目客流和营业额足够多;而游客则希望整个环境、价格、档次、地理位置都能够带来最佳的旅游体验。

这四个不同关系方的利益诉求都有相互矛盾之处。比如开发者、营运者, 他们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但游客可能想要的是既便宜又好的服务, 他们的利益出发点就有了矛盾。因此经营管理文化旅游项目的最大挑战就是这四大板块所展现出来的矛盾, 具体可以分为四点:

第一, 开发者的预期。不少开发商在项目启动之初有着崇高的理想——“要建造一个全国最一流的项目!”——于是他们找国际一流的设计师去设计, 采用国外进口的硬件和材料, 找一流的施工单位去建造。但他们却往往轻视整个项目建设好以后的物业管理, 用二流的管理模式和团队来管理一流的项目。这样到最后, 无论前期设计、硬件多么先进, 项目也难以达到一流的水平。所幸, 经过仲量联行多年来对开发商的引导, 不少开发商已经开始注重这一点。

第二, 经营管理理念。关于整个文化旅游项目的经营管理, 开发商和营运者首先会想到要做一系列的推广活动, 吸引到人流后, 就可以通过卖门票、收租金、经营一些纪念小商品去增加收入。但问题是, 项目有了盈利以后, 开发商和营运者怎么处理这些盈利?是把盈利保留在公司账户还是把它重新放到这个项目进行投资呢?这就是关键。以前很多开发商往往会选择把盈利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不再进行二次、三次的推广和创新, 导致这个项目的人流逐渐减少, 营业额随之降低, 租户的租金也就流失了, 项目盈利于是大打折扣, 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第三, 游客的素质。游客素质的高低会给文化旅游项目的物业管理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物业管理人员需要对游客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东京迪士尼, 基本上看不到地面有垃圾, 有些国内的游客去了东京迪士尼之后, 也会主动地保持地面清洁, 这就是大环境对于游客起到的教育作用。

第四, 旅游旺季时管理资源 (人手及设备) 不足。例如, 长城每天只能接待几万人, 但国庆长假期间每天要接待十几万到二十万人, 这种短期剧增的人流量会对物业管理资源造成非常巨大的压力。

文化旅游项目物业管理实操关键点

如何克服文化旅游项目物业管理中的这些挑战?仲量联行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了三个主要的实操关键点:

第一, 还原管理 (Recovery Management) 。一个文化旅游项目如何在关门之后把整个项目还原成能够开门迎客的状态, 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例如, 香港迪士尼乐园在关门之后的还原, 就包括大量的设备维护管理和大型清洁。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 工作人员需要对使用一天后肮脏的洗手间进行清洁, 把所有的东西翻新, 对绿化进行维护, 更换消耗品。但最重要的关键点还是对以上各种工作的协调。

第二, 灵活组建管理团队。旺季时项目人流量可能比淡季时超出10倍、20倍, 这对管理资源造成的压力是巨大的。有一个处理方法就是在高峰期时, 吸纳一些当地的居民进行培训后让他们进入管理团队提供服务。仲量联行在三亚管理的一个文化旅游项目就采取了这种做法。

第三, 把管理隐藏起来。文化旅游项目想要突出的并不是物业管理, 而是这个项目的文化内涵。因此仲量联行在做文化旅游项目时的一个关键点, 就是把物业管理隐藏起来。譬如仲量联行在为一些文化旅游街区项目提供物业服务时, 找了专门的设计师去为这个项目进行配套设计, 包括街区服务员工的形象和街区设施的外观等, 使得他们跟整个项目的文化形象一致融合, 这样游客不容易察觉出周围有物业管理人员。

仲量联行深圳物业与资产管理部总监陈绮琪总结, 目前国内消费人群对于服务的要求有了“质”的转变, 在极短时间内就从过去的生存需求消费转变为体验式消费。因此, 专业的物业服务对于文化旅游项目来说十分有必要且作用巨大:它在运营阶段就能够体现出“市场定位”的功能, 而且优质的服务对项目的成功营运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结合, 会带来物业服务上的不断革新, 促使从业人员采取定制化的服务方式和开拓多层次多业态的市场。

7.人民币跨境结算意味着什么 篇七

自2009年7月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在上海、广东等四个城市开展试点以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增长较快。2010年6月,国家又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不仅包括了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等国内经济大省,而且覆盖了绝大多数边境省区:从北方的内蒙古,到东北的黑吉辽三省,再到西南边境与东南亚多国接壤的广西、云南,以及西北的西藏、新疆等。

人民币跨境结算贸易和业务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沿革

国内进出口企业对人民币跨境结算有较大需求。长期以来,我国进出口企业与欧美等国主要采用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在此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贸易超过九成采用第三方货币,主要的贸易银行必须通过中间行才能实现货款清算。单笔贸易款项需要涉及进出口方、双方银行以及双方外币清算行等多个环节才能完成。过多的中间环节不仅放缓资金周转速度,还使各环节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费用,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国的对外贸易,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来说,都具备了选择结算币种和定价的能力,因此这些企业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着强烈的需求。

较其他货币来说,人民币的汇率和通胀率稳定性具有相当的优势。自从汇率改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仍将维持。当国际通用的主流结算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时,以汇率相对稳定的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的结算方式,不仅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还能帮助企业锁定成本,降低第三方货币结算造成的兑换成本。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并日益开放。其他货币的波动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当前货币体系的思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成了未来一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主题。人民币是否能被贸易市场选择作为结算货币,取决于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币值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进出口量不断攀升,整体贸易在全球占比不断增加.都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了机会。

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方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首先,本次扩大后试点地区的进出口量占全国的90%,因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和范围无疑将空前扩大,试点从之前的示范意义逐渐发展到对经济贸易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其次,扩大后的试点地区覆盖了国内主要的经济省份,这些省份不仅经济规模大,而且外向性特征明显。试点对这些省份对外贸易规模提升和结构优化都将具有顯著的促进作用。

人民币跨境结算方式有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小范围试行人民币国际结算可以形成更全面更及时的币值参照标准,推动人民币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方式有助于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开放,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试点扩大后,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遇。境内外贸易企业客户规模将明显增加,人民币结算的范围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甚至是资本项下.人民币相关的投融资、理财产品不断开发,以及相关业务收入也会相应增加等等。

企业从人民币跨境结算中获得的利益

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和交易费用。如果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境内企业在办理进出口收付款时就无需进行货币兑换,节省了汇兑成本。另外,采用外币结算通常为规避汇率风险需要委托银行办理衍生品交易,大量的外币衍生品交易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

企业在使用第三方国际货币结算时,都存在购汇、结汇以及开办信用证等的时间和货币成本。一般外贸企业在银行开具信用证需要支付约1.5%的手续费,而结汇则需支出约1%的费用。估计外贸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约的成本,大致为交易额的3%~5%。这对我国普遍低附加值的出口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成本优势。

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可以降低企业的外汇风险。我国与欧美等国进行贸易往来主要采用美元或欧元等国际货币结算。汇兑风险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随着外币汇率的波动,企业实际利润也会发生巨大起伏。采用人民币计价,能有效地避免承受这类汇率风险,并且合同计价和企业运营采用的货币一致,企业能在签订合同前就切实掌握交易成本和收入,提高贸易决策性。同时,人民币结算还能规避采用第三方货币结算导致的汇率风险。对第三方国家企业而言,采用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存在结算前后两次本外币兑换;而采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对中国外贸企业而言可以减少货币错配、免去兑换外币的汇率风险,优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

由于人民币跨境结算贸易业务中包含了贸易融资和其他跨境融资业务,使企业又多了一种融资渠道,更好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今年,货币政策紧缩,企业即使在银行有授信额度,也未必能及时得到贷款,且成本偏高;目前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业务还未被列入外债额度指标,因此进口企业可利用当地银行额度开具人民币远期信用证,在香港等境外进行远期信用证贴现等业务。这样,不但能得到相应贸易融资,还能享受到境外市场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同时配合NDF业务,可实现人民币对支付外币的成本锁定,甚至还有无风险套利机会。

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可以加快结算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人民币清算由我国完成,因此采取人民币跨境结算时,与国内企业收付款没有时差,大大缩短了清算时间,使迅速收付款成为可能,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人民币的跨境结算能够享受出口退(免)税的优惠,以及海关报关等的便利。按照规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贸易.可以享受出口货物的退(免)税政策。从2009年9月开始,试点企业的出口退税开始得到妥善办理。且试点企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纳入外汇核销管理,办理报关和出口退(免)税时不需要提供外汇核销单。这简化了企业的业务流程,也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而言,必须经历从一个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到最后成为一个储备的货币的过程。从进出口企业的角度看,汇兑的成本下降,汇率风险得到了有效的规避,资金的运用效率更是得到了提高,因此,很多进出口企业将会从人民币逐步发展为一个国际结算货币的过程当中,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8.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基本特征 篇八

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事宜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3)管理采用的基本措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基本活动4)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5)管理需要有效地协调和配置组织资源6)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的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管理的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相伴而生的活动,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产物,同时也是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伴而生的。

管理的这种与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的相伴而生性称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是在特定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因此管理的社会历史性质无疑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管理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管理具有特定社会历史性质,具有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表明管理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协作生产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中,管理具有自身的一般规律,管理活动和方法具有可学习和借鉴性。管理的社会属性表明管理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一直。

4、高层管理者通过制定战略和控制资源确定总体方向(计划28%组织36%领导22%控制14%)中层管理者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在组织

中起承上启下作用(计划18%组织33%领导36%控制13%)基层管理者(计划15%组织24%领导51%控制10%)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而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领导多。

5、小企业管理者要花大量时间处理外部事务寻求新的生意机会,以促进变革;大企业管理者主要关心的是企业内部事务。与大企业的管

理者相比,小企业管理者更可能是一个多面手。他的工作综合了大公司总裁的活动和一线监工的日复一日的活动。大企业管理者从事的是结构化和正规化的工作。而小企业管理者从事的是非正规性的计划不大可能是一种仔细协调的过程,组织结构的设计也不那么复杂,控制更多地依靠直接巡视。

6、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1)技术技能2)概念和决策技能3)人际和沟通技能。

7、管理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4)伦理方法5)数学方法。

8、霍桑试验:第一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访谈调查;第四阶段接线工作室试验。霍桑试验使梅奥认

识到物质条件和生理因数会影响人们的生产效率,但人的心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对生产效率影响更大。他的主要学术思想1)工人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重在提高人们满足感的领导方式。

管理过程学派是以管理活动基本程序、职能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派,创始人是法约尔。

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类组织,他们认为组织是一种社会系统:人是社会关系的载体;社会系统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协作体系 创始人巴纳德。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决策的过程四个主要阶段1)收集情报资料2)分析、设计和制定可能的行动方案3)根据决策标准、当前情况对未来作出预测,从已制定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4)对已选择的方案及其实施进行评价 系统管理学派把所有事物视为系统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强调生产第一线和基层管理工作

经验主义学派该学派通过研究管理经验,总结成功的经验、方法,从而对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该管理学派认为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寻找仿效的模样

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科学在思想上和运筹学一致。在多数情况下研究的不是管理本身,而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经理角色学派 对经理人员实际工作的考察,是对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总结。

权变理论学派 主要研究领域是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

9、计划职能其一是指计划管理工作。其二是指以规划、预算等体现的计划形式。

10、计划的编制方法1)综合平衡法2)滚动计划法3)线性规划法4)网络技术发5)计量经济法

11、目标管理即以被管理的活动目标为中心,通过把组织的任务转化为具体目标以及目标的制定、实施和控制来实现组织最终目的的现代

9.什么是成本管理 篇九

2010-4-20 9:4 中国管理会计协会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成本管理的目的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

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成本管理的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成本管理过程

要搞好成本管理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要认真开展成本预测工作,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目标的各项方案,进行最有效的成本决策。然后应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加强日常的成本审核监督,随时发现并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情况,在平时要认真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各项基本工作,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安排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正确评价各部门的成本管理业绩,促进企业不断改善成本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要定期积极地开展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挖掘降低生产耗费和节约成本开支的潜力。

进行成本管理应该实行指标分解,将各项成本指标层层落实,分口分段地进行管理和考核,使成本降

低的任务能从组织上得以保证,并与企业和部门的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

成本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综合指标。因此,成本管理不能仅局限于生产耗费活动,应扩展到产品设计、工艺安排、设备利用、原材料采购、人力分配等产品生产、技术、销售、储备和经营等各个领域。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也不能仅仅是专职成本管理人员,应包括各部门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并要发动广大职工群众,调整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

10.青是什么 蓝是什么 篇十

这真是个深奥的问题。身边的同学,实习的、开淘宝的,已经落实好工作的,都有。我呢?不知道。2010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读完大二,我决定休学。

我叫易小曼,事实证明,这是我长到20岁,做得最勇敢也是最正确的决定。

休学并不是耍酷,而是我无法忍受不知目的的生活。我花了大概4个月时间挣钱,然后一个人背上包,去了昆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和成都。做过奶茶小妹,喝遍了市面上所有种类的奶茶;与流浪的手艺人扎过堆,胡扯天南地北的故事;也曾在小镇待上半个月,专门研究姜黄豆腐,每天拿着药杵捣姜黄。

漂泊了一年,口袋里的钱花得差不多了,我还是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

没找到答案的我,回到了学校。直到有一天为了毕业设计漫无目的地找资料,看见了植物染。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打小司空见惯的草木,不仅可以吃,还能将布料染色,留下沁人的清香。

青出于蓝。这个成语里,青是什么?蓝又是什么?

在中国,曾经出现在《诗经》里的紫色花草,被叫做“蓝草”。把它浸入水里发酵之后,会慢慢溶解出蓝甙水,混着空气,能神奇地氧化成另一种叫靛蓝的颜色,也就是“青”。

我听说贵州肇兴侗寨有一位做了几十年蓝染侗布的老阿姨,便想前去学习。答辩结束便寻了过去。我以为她一定是活在植物清香里的人,可是经过她染布用的大桶,闻到的却是化学染料发出的味道。做一匹亮布,需要几十次的浸染晾晒、反复刷色蒸熏、成百上千次捶捣,直到布面由皱变平、由厚变薄。一两个月后,布面才能光亮坚韧。花这么多力气,却只能拿到微薄的利润。化学染料染制速度快,成本也低,自然成了老阿姨的首选原料。我对此表示理解,但还是忍不住失望,也没有甘心,继续在西南山区寻找。于是到了贵州丹寨,这里有家国家级的染色技艺传习所。

木头桌子、塑料椅子,传习所很简陋,但苗族阿妈们恣意地运用花草与植物,造出了天地山川、飞禽走兽。纯植物染料,让这里弥漫着清香。

在丹寨的岁月里,我是客人,也是家人。阿妈们教我染布,有好吃的,也不会忘了我。家里没有桌子,便以地为桌,拿个矮矮的木头凳围着铁锅坐。在掌握了大致的染色技法后,我决定找个地方自己琢磨。2015年,我来到川西安仁古镇。

这个安静的镇子里,聚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手艺人。染布、刺绣、篆刻与酿酒,日子过得风轻云淡,纯粹得就像丹寨里的传习所。我决定停下来,开一间自己的工作室——青红染。这里有大院子,摆得下许许多多的染缸,晒得下染色后的布料,放得下从贵州采购回来的草木药材。

靛蓝的蓝要靠养,蓝草经过水浸、暴晒后,会慢慢腐烂、发酵。等到蓝草液从黄绿色变成蓝黑色时,再兑入适量的石灰水,就会生成深蓝色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就是靛蓝,这个过程叫造靛。靛蓝是活菌群,它们是有脾气的。大缸,就是它们的安乐窝。

每天,我都会掀开缸上保暖的被子看看,若是盛开着满满的靛蓝花,还散发着甜香,就说明染料们很开心。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我要给靛蓝们喂食——它们爱吃靛蓝膏,还得喝点小酒。若是它们心情不好,就会变灰,发出酸臭味。

若是想在布上染出花,就得给面料进行扎染。浅有浅的染法,深有深的技巧。用水洗掉多余的蓝,在阳光下晾晒,院子里就装下了层层叠叠的“远山”。

除了蓝染,我也在探索其他植物染的方法。天气好时,我会带上剪刀,提着篮子,采摘新鲜的草木。安仁的野外,院子的墙角,都有可用的植物。五月有艾草,六月有茶叶,七月煮过丝瓜叶。

但是要成为专业的植物染技师并不容易,因为染色有太多的偶然性。同一种植物,会因为水温、浓度、媒染剂、面料的不同而变化出几十种色彩。甚至植物采摘的地点和时间不同,也会有所影响。每天染色,就像打开阿甘的巧克力盒,永远也不知道最终的答案。

夏至,春天在自家后院种下的茄子、豆角、空心菜、辣椒、番茄等都成熟了,采摘时,有踏实的满足感。于是,我把蘑菇、笋、大米等日常熟悉的吃食画在了衣服上,用植物染色,做出“粮食与蔬菜”主题服装,带给人亲近感。

其实,植物染的衣服不仅色泽柔和、温润,还有很多功效:姜黄、茜草可以杀菌,抑制皮肤病;靛蓝染制的衣物可以防虫、消臭……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大自然的恩赐。很庆幸这些年的经历,让我在植物中找到自己,无论在哪里,都活在植物的清香里。

11.结算管理是什么 篇十一

没有人会嘲笑一个孩子对于未来的梦想, 因为每个人都自然的了解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生命, 怀有对生活、对世界、对明天的梦想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失败, 在我们最初追逐梦想的年月里并不是特别的重要, 因为尝试和体验本身比结果更加重要, 所以我们才能学会行走、跳跃甚至骑单车。皆因梦想让我们在生命的最初就满怀热情和动力, 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穷尽我们潜力的极限, 换句话说, 没有不切实际的梦想就没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也就不可能逐渐了解哪些是可能的, 哪些是必须学会放弃的, 这舍得之间我们渐渐了解了梦想与现实的界限, 从而在接受生命限制的同时, 怀抱更加现实的希望, 也让希望的实现成为可能。

伴随着成长, 梦想也慢慢的发生分化, 一部分梦想能够被坚持下来, 并被投入持续的努力, 成为我们人生的目标, 或称其为理想;而另外一部分则经过事实的检验以及我们的反思, 被判定为不切实际, 进而遭到放弃或从职业理想转为业余爱好。当然, 还一部分梦想, 虽然严重脱离现实, 却依然被死死的抱持着, 并最终沦为空想。梦想向两个方向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这里不妨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什么是你想做的?”“什么是你能做的?”, 理想往往是上述两者的交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有些事情你暂时做不到, 但是你依然有这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可待开发, 那么它也可以成为理想。而在这两个问题答案的交集之外, 那些我们有巨大热情却严重缺乏天赋、优势的领域, 就容易成为空想的温床。比如, 五音不全的你可以是KTV的麦霸, 但是成为红遍全球的歌星对你来说可能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然如果你不能为之持续的付出行动, 理想依然有可能沦为空想。因为理想与空想的另一巨大差别在于理想是人行动的指南, 而空想是人偷懒的幌子。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理想, 不是光听他对光明未来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演讲, 而更应该看看他到底为自己的梦想做了些什么。否则, 就如同口惠而实不至的政治家, 丝毫不会有任何的感召力和信服力。正因为, 理想不仅存乎于你的头脑中, 更建筑在你的双脚上, 所以追求理想的人应该是独立的。据说有一种海鸟, 它能飞跃太平洋, 靠的仅仅是一小段树枝。飞行时, 它把树枝衔在嘴里, 累时, 它把树枝放在水里, 然后站在上面休息一会儿;饿了, 就站在上面捕食;困了, 就站在上面睡觉。谁能想到小鸟飞跃太平洋依靠的仅仅是一小段树枝。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依赖自己创造条件。他们喜欢梦想未来的成就, 但也知道未来不是别人许给的, 靠得是自己磨出老茧的双手一砖一瓦的构建, 这个过程虽然辛苦, 他们依然享受其中, 因为为理想奋斗的过程本身就让追求者感到意义和活力, 这也是理想对追求者的重要褒奖。

而空想完全是头脑中的白日梦, 它没有事实的基础, 它没有行动的承载。沉溺于美丽可爱的白日梦, 必然让我们对并不完美的现实心生憎恶, 进而悲悯自己怀才不遇, 遇人不淑, 生不逢时。这样的自怨自艾只会瓦解我们的斗志和动机, 最终在自顾自的怅惘中, 让人生成为一场空谈。也因为空想者有着许多的抱怨, 所以他们对生活对自己往往是不愿意负责的。他们总在期待外在的改变, 而很少思考自己的责任。由此, 生命渐渐被托付给难以把握的环境和他人, 人生怎么不会变得更加虚而无所着落呢?他们从最开始的知道自己要什么, 变成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最终陷入空对空的怪圈中。所以有人说, 时间给空想者痛苦, 给创造者幸福。

坚持理想固然是可贵的, 也让我们对践行自己理想的人肃然起敬。但是坚持理想并不等于完全的无视事实反馈的一意孤行。前面已经提到, 追求理想的人是实践导向的, 所以他们不会忽略事实提醒也不会不顾环境的限制肆意妄为。理想可以坚持但是策略仍然可以调整, 所谓条条大陆通罗马。理想赋予人生一种意义, 让我们在追求它的每分每秒都感到此生没有辜负, 至于实践这种意义的方式绝非只有一种选择。“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是务实的, 他们能够根据前进道路上的情况, 随时调整自己的步伐.谢立华的执着让人感佩, 但是如果连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 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也许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坚持。看到一个大学毕业生因为暂时找不到工作而在市场卖菜, 被人问起时说道, “起初有些不好意思, 可是我要生存啊, 只有先生存, 才能谈发展。”从低处开始可能不那么舒服, 却可以让我们扎稳根基, 有时候高处无路的时候, 不妨把入口定得低一些, 谦卑的姿态不会矮化高远的理想, 其实压弯的弹簧势能更大。

至于什么样的理想应该坚持, 我们似乎应该回到刚开始提到的那两个问题, “什么是你想做的?”, “什么是你能做的?”, 并且再加上一个“做什么让你感到快乐和有意义?”, 对这三个问题的回应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积极心理学认为, 幸福=优势+快乐+意义, 即当你善用自身的天赋使其变为超越他人的优势, 并利用这些优势做那些让你感到快乐和有意义事情, 你就会收获一种长久的满足和愉悦感, 如果说有一种理想应该坚持, 那种理想应该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满足和幸福, 无论是在盘石的路上, 还是在山巅。有朋友告诉我, 对她来说, 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事情就是赚钱, 于是赚钱成为她的理想。也许出于这样动机而选择从商创造财富的人, 远比一个不虔诚的和尚更值得我们尊敬。理想本没有贵贱好坏之分, 重要的是它能否成为让你投入生活、痛快流泪、大声欢笑、默默承受、无怨无悔的理由。

12.什么是管理工作? 篇十二

管理科学家朱则荣对管理工作的定义:管理工作分为职业管理工作,以及临时管理工作,

职业管理工作:代表企业或组织,专门从事某一个管理过程的设计、组织、控制,并达到最佳结果。

临时管理工作:临时被授权,代表企业或组织,就某一个具体的活动过程进行管理操作。

如何理解:

1、注意“代表”的身份和角色定位,当一个人被安排或被授权实施管理时,他的身份,所代表的就是企业或组织,他必须对企业或组织的整体利益负全责,这绝不是个人行为,他所告诉人们的信号会是:我的企业在某一方面如何,任何一个潜在客户都会这样认为,他是这个企业的缩影,他在工作微小失误,往往会被未来客户视做是这家企业的整体失误。

2、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随时随地从事管理工作,职业化或者临时性地处理各种管理活动。例如一名电话营销员,需要对客户名单进行梳理,而梳理的这个过程,就是在对客户资源对行有效地管理;一位服装店负责人要进行开业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他同样在进行管理,

3、为了使组织能够有效的运作,必须注意管理过程的控制与持续改善,管理设计的作用是将使那些混乱的过程变得清晰、简洁、标准化,大幅减少无效劳动所浪费的成本,使管理能够自动化运转;管理组织的作用是进行协调与沟通,传递企业“干事业”的精神,使参与管理中的每一个人、每一种资源都能够达到最佳状态;管理控制是对管理设计进行检验和校正,使各环节紧密合拍、无缝连接,并监督、引导最佳结果的实现。

4、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并不一定是领导者,而是从事具体的管理作业,比如一名生产协调员,他的工作是协调生产中班组与班组、车间与车间的工作协作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援服务,这个过程将直接制约着生产节拍的前进,他肩负着这种特殊的管理角色。而一名客户服务人员,要对客户进行产品的解释、问题的答复、企业服务口碑的传递,以及收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一个重要的沟通环节,她尽管没有担任领导,但她的身份是代表着企业,对客户和未来客户实施沟通管理,因此她所从事的,也是管理工作,必须纳入如何更好地实施管理进行管理学习、管理意识培养。

13.刍议销售结算的财务管理 篇十三

关键词:财务制度,销售管理,控制程序

1 业务独立运行建立健全有关销售财务制度

随着市场发展, 销售财务所包含的业务内容越来越多, 内部分工也越来越细, 而且不同于生产、供应等财务部门的日常收付、月终核算, 是具有相对独立内容的针对产品销售的货款回收, 因此, 企业应当单独设立销售财务机构或专职销售会计, 以统一管理用户信用等级考评会同预收款、产品来、用、余款的结算、应收帐款核对、销售费用、清理欠款等会计业务, 并协调处理好同销售业务人员之间的关系, 以共同研究、开发市场, 同用户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彼此了解伙伴关系。

同时, 要在遵守《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前提下, 结合《合同法》等经济法规, 建立健全“销售财务人员职责和标准”、“专款专用管理制度”、“应收帐款管理办法”等内部管理和考核制度, 规范指导销售财务日常工作的开展。

2 规定财务会计业务控制程序

规定财务会计业务控制程序, 主要是收入控制程序这个基本控制程序防止内部舞弊。下面是制造企业收入控制程序的一般情况:三线两点。

企业的收入业务涉及钱、单、货三个方面。产品销售后或提供了劳务, 帐单 (发票) 就得开出去, 货币就会跟着收进来, 或者随之形成帐款的追索权。在钱、单、货三个方面, 产品是前提, 如果产品不销售, 其余都是空的;货币是中心, 因为所有的控制都是紧紧围绕帐款的收进而进行的, 保证货币正确无误地收进, 是控制程序的基本任务, 单据是关键, 产品是根据单据发出的, 帐款是根据单据计列和收取的, 失去了单据, 则控制就失去了依据。

因此, 收入业务控制程序的设计, 即要把握这三个方面的有机联系进行综合考虑, 又要将这三方面分开单独进行考察和控制。而“三线两点”, 就是从这一设计原则里概括出来的, 也是目前比较完善、比较完整的收入控制程序。

发票与货币的核对, 是保证帐款相符、揭露现金结算错弊的关键;产品与发票的核对, 是保证单单相符、帐实相符的重要环节。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缺少发票与货币的核对, 则应该收进的款项是否全部收人, 现金是否发生短缺或被截留等现象都很难发现并控制;如果缺少产品与发票的核对点, 则实际收入与产品的实际发生是否一致, 以及有无利用发票作弊, 开出大头小尾、上联与下联不一致的发票以及涂改发货数量等问题, 也很难被揭露和控制。

因此, 对于销售会计来说, 在销售收入记账前, 认真进行上述两项核对, 是极其重要的。发票与货币、产品与发票不核对清楚, 不能记账。

3 充实会计业务内容

销售业务人员在开发市场、承揽合同时, 遇到的用户千差万别, 各有各自的特点, 如有的用户信誉很好, 但合同需求量不大;有的用户信用不好, 但合同需求量很大, 有的用户前期信誉良好, 但后期信誉大大下降等等, 在对待各不同用户货款结算的政策上, 需采取不同的办法, 这些以前都是没有的。综合起来, 应充实的内容如下:

加强对用户信用等级和考察评定。建立用户档案, 针对用户的订货量、存欠款、存欠料等具体情况, 对用户进行信用等级测定, 可分为A、B、C、D、E五类等级。

对预收款比例的掌握控制。依据五个信用等级对用户采取不同的预收款比例, 按100%、80%、60%、40%、20%等订货合同金额收预收款。

规范对用户来料受托加工产品货款和来料的清算。用户来料加工的货款和来料必须按所签合同的执行情况随进掌握, 以避免以出欠款, 欠料情况。

加大对用户有老欠款又订新合同货款的控制。对历史形成的老欠款用户只要仍和企业有合同往来的, 采取新订合同货款不能拖欠, 老欠款慢慢归还的办法, 一方面企业有了合同有了市场, 另一方面, 也避免老欠款成为呆坏帐, 并可慢慢收回。

规范企业对有意垫资的新产品的货款管理。企业开发研制的新产品为了抢占市场、开发市场, 而垫资推销试用的产品, 销售财务必须有一套供需双方签订的正式合同文本, 以确保垫资的产品能最终收回货款或收回产品样本。

按“专款专用”原则进行货款结算。专款专用, 是指销售财务在按合同编号收到预收款后, 分合同号登记帐薄, 一款一用, 直到合同执行完毕后结算时, 按合同号结清预收款。这是企业财务结算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也是保障企业利益, 防止“死合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 企业应对此进行详细研究, 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出“专款专用”管理办法, 并检查督促, 认真执行。笔者所在企业连续几年来, 坚持“专款专用”原则, 基本上没有造成合同执行完毕后无人要的“死合同”的情况发生。

4 先审核, 后核算, 严格控制销售费用

根据销售财务的工作流程, 即:见到合同———收预收款———执行完毕———收齐货款———填制记帐凭证———开发票———审核———发票交用户提货或通知铁路发运———核算, 审核岗位是销售财务工作的“守门员”性质的岗位, 它关系到货款是否正确无误收到、记帐科目是否合乎规定。此岗位的设立, 很大程度上为销售收入的实现、降低应收帐款金额提供了保障, 要选择责任心强、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此岗位。另外, 对销售费用等销售产品发生的支出, 也要经过审核后方可支出, 从总体上保证销售财务在货款收入和销售费用支出上按规定、按制度执行, 杜绝或避免呆坏帐和不合理支出给企业造成损失的现象发生。

5 加大清欠力度, 减少呆坏帐损失

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大量应收帐款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或将要成为呆坏帐, 若不加大力度清理, 必将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笔者所在企业几年来坚持上门催要、磨帐、以物抵债、新订合同货款不欠, 老欠款慢慢还、运用法律等多种手段大力进行清欠, 应收帐款由原来的16亿元降到目前的8亿元左右, 为企业收回了大量资金。避免了损失。同时, 在新的销售业务往来中也不可避免地要形成呆帐, 这些需要加大清欠力度, 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6 重视其它业务收入管理

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 要相应地为用户提供辅助性劳务和垫付产品的铁路运费、汽车运费、保险费、包装费等费用, 还有对使用企业包装周转箱收周转使用款、对超过合同约定提货期的货物收取一定的仓储保管费等, 这些收入也是企业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企业总收入的补充, 也是对企业付出的部分补偿, 其他业务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l一3%, 数额相当可观, 如果稍有不注意, 将会造成应收的收入收不回来, 使企业蒙受损失。因此, 在销售财务实际工作中, 应改变过去只重视产品收入管理, 忽视其他业务收入的做法, 把其他业务收入提高到和产品收入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规范管理, 保证每一笔其他业务收入按时收回。

同时, 财务人员也要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关系, 做到优质高效地服务市场、服务用户。

销售财务做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其完善和发展同企业的管理水平、社会经济环境紧密相关, 应做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方面加以重视和研究,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效益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4.什么是制度化管理 篇十四

制度化管理是企业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是企业实现法治的具体表现。这种管理方式以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职工进入企业以后,先进行企业制度方面的教育,让你充分了解企业的要求,当你把制度学好之后,你就必须严格执行。在平时的工作中,企业处处以制度为准绳,企业管理者几乎相当于企业的执法人员,时不时地以制度来丈量你的一举一动,当你的一举一动违犯了企业制度后,对不起,企业将按照制度的约定对你进行处罚。

制度化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1.利于企业运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

“一切按制度办事”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的“低文本文化”向“高文本文化”过渡的具体表现。企业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更多的是依据其共同的契约即制度来处理各种事务,而不是以往的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使企业的运行逐步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这些处事原则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更加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的处事风格。在我国加入WTO后,有利于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使企业能够顺利地融人国际市场竞争。

2.利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

制度化管理意味着程序化、标准化、透明化。因此,实施制度化管理便于员工迅速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便于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使员工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失误。同时,实施制度化管理更加便于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和考核,从而促进员工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

3.制度健全而规范的企业更容易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一方面,规范的制度本身就意味着需要有良好的信任作为支撑。在当今社会信任普遍处于低谷之时,具有良好信任支撑的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很容易获得优势;另一方面,规范的制度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人们普遍愿意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参与竞争和工作;同时规范而诱人的激励制度是企业赢得人才争夺战的最为有力的武器。

4.制度化管理是我国企业现阶段防止腐败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权力失去监控和约束。制度使企业的各项工作程序化和透明化,任何时候任何人的工作都处于企业员工的监视之下,强化了对权力的监控和约束,产生腐败的可能性减小;同时,制度中对腐败行为的严厉制裁措施,也使腐败的风险和成本增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化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行为的产生。

5.制度化管理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制度化管理使企业的决策从根本上排斥一言堂,排斥没有科学依据的决策,企业的决策过程必须程序化、透明化,决策必须要有科学依据,决策的结果必须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市场的考验,决策人必须对决策结果承担责任,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6.制度化管理能强化企业的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制度化管理使企业管理工作包括市场调研、供应商及客户的管理和沟通等工作都得以规范化和程序化,在企业内部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使企业能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对策.也使整个供应链的市场应变能力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供应链和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制度化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每一个企业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但评价一个企业的文化如果不探讨这个企业的制度建设,只能是一种空洞的、不真实的主观臆想。制度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可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但是制度化管理要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的良好支撑工具,也不是无条件的、自然而成的。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企业制度众多,而有影响的企业文化却并不多的缘故。制度化管理在这里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得到员工认可”。任何人都千万不要将这个条件简单化,因为它正是从制度化管理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一步,而通向这一步的核心就是把握制度文化效力点所在的问题,也就是把握企业文化的“柔”与制度化管理的“刚”。如何把握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基本的人性和人情观的问题,因为制度的最终效力在于人的认

同,也就是“员工的认可”,制度文化的效力点不在别处,而在人的心灵,所以把握企业文化的“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刚”,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1.各种制度应从企业根本性需求出发与企业最本质目标相联系

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但制度又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反映企业对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约的。制度必须从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是对企业根本性需求的维护。如事关企业生存的各种问题,包括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方关系等,必须以制度加以明确规范。制度必须体现对人有高度的约束和规范,但又充分地信任人和尊重人,这就要求制度的产生必须是立足于需要之上的,立足于需要之上的制度即使再严格也是被人乐于接受的。

2.制度应使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 并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

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约束下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制度在其形式上是对人的利益的制约。既然是制约,相对人来说就有一定的心理承受限度,决定这种承受限度的是制度的公正、公平性。同时,制度制约下的每一个成员既是受约束者,又是监督者,如果制度的内容是不公正的,就不能得到全员的认可。

3.制度出台的程序应公正和规范

制度管理如果没有一个公正的出台程序就有可能陷入强权管理范畴。而强权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指鹿为马”的结果,这就提比了制度创设程序的重要意义。制度文化客观上排斥强权,主观上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倚重强权、彰显强权。在当代企业制度建设中渗入强权成份的情况屡见不鲜,试想,朝令夕改、出口成规的情况,在多少企业真正得到了彻底根除?而且管理越不规范,这种情况就越严重,就越是与企业文化建设背道而驰。

4.制度的执行要严格平等

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很难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往往会影响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积极参与和强有力的支持推动,定期组织制度落实督导检查,确保制度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落实。制度化管理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柔”和“刚”并不是对立的,关键是从制度的制定到执行整个过程是否真正体现出了公正的内涵,是否体现了企业的根本需求,如果达到了这个要求,那么制度化管理就奠定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制度化管理对企业的消极影响

1.制度僵化会扼杀员工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如果企业过于强调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会抑制员工的个性,尤其是知识型员工,他们较为崇尚个性发挥。呆板的、僵化的、过于强调工作程序化和标准化的制度会打击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久而久之,企业的整体运行就会陷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恶性怪圈。、2.制度化管理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由于制度化管理的本质就是文件化、程序化(电脑化)、信息透明化,使企业的决策,客户档案等内部资料及商业机密等等不再成为秘密,很容易被泄露或被恶意利用,使企业蒙受损失。

3.制度化管理初期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企业制度的制定必须经历拟定、讨论、审定等许多环节,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资源;

其二,为了使制度便于推行与实施,企业必须让员工参与讨论并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和培训;

其三,制度化管理的初期,在制度的理解与执行之间及制度与传统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加上制度本身不够完善造成操作性较差等都对企业有效推行制度化管理形成障碍。

4.制度泛滥很容易使其成为一纸空文而束之高阁

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并不缺少文件化的制度,而造成其管理不规范的根源之一正是因为制度太多太滥令人无所适从及制度内容滞后所致。有些企业事无巨细都形成了文件化的制度,但是制度制定完成后缺少宣贯和培训,增加了制度实施的难度。有些企业没有考虑制度的连贯性,造成制度多变或前后矛盾,使员工元所适从;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体制原因及长期受“人情文化”影响等原因,企业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缺乏相应的制裁措施,使违反制度的风险和成本极低,间接地鼓励了违反制度的行为。于是制度无法有效推行和实施,成为一纸空文,最后束之高阁。

企业如何进行制度化管理

1.建立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建立制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传统,必须保证制度能获得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便于制度的顺利推行与实施;另一方面,企业的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关键在于制度是否可行,是否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在建立制度时,还必须注意制度的量与度的问题。有些制度如果暂时推行不了,可先缓一缓,待制度本身具备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后再予以实施。

2.推行制度,必须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企业实施制度化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保证制度能够公正、公平、公开地实施,制度面前不能出现特殊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监督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受侵害。

3.增强创新意识,防止制度僵化

制度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员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企业在建立制度时,要为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及持续改进留有余地,为制度创新搭建好平台。在实施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一些制度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使企业的制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满足企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要,从而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正确处理制度化管理与情感管理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必须与情感管理和情感交流融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如制度化管理使企业承担着更大的经营风险,而恰到好处地渗透一些情感管理方式可以使这种风险降至最低,而制度化管理的渗透又可使情感管理难以解决的权力失控问题得以迎刃而解,等等。

5.妥善处理非正式组织的抵制行为

上一篇:图纸会审总监理发言稿下一篇:工程的质量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