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的教案

2024-09-21

一氧化碳的教案(13篇)

1.一氧化碳的教案 篇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天津正华中学 孙波 300250

一、教材分析: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和氢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O、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二、学生情况:

通过自然课、生物课和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等,可是但对于二氧化碳的其它知识还不太了解。

初中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知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教学内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即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和运用,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对二氧化碳存在的辩证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应用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看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验证,归纳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教法手段与方法分析: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探究为基本策略,通过实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的方式方法。课上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其中,采取了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等。

七、学法指导:

要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探究。

八、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首先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二氧化碳能使人致死,汽水里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喝汽水为什么不会使人致死?教学过程中,围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设计教师演示实验和设计程度不同的探究实验,让每个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实验较多,尤其要注意借助于板书和教学课件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总结!成功的教学在于解决了问题,又引发学生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作业之外,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是不是无毒就一定无害?”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科学观念。

(一)趣味问答 引入新知 【导入】

谜语: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再请同学们深深呼一口气,它的成分中含有什么气体?

对于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它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现在先请同学们看一短片——《死狗洞》。

〖课件〗——《死狗洞》 〖提问〗你能揭开这个谜吗?

〖提问〗二氧化碳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课件〗

按体积计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占0.03%,如果超过1%时,就对人类有害处;达到4%~5%时,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人就会窒息(可以先不说)死亡。我们都知道,汽水里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喝汽水为什么不会使人致死?

现在我们就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奇妙的二氧化碳。【课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动脑动手 实验探究

〖提问〗

1、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

2、研究物理性质从几方面入手?

3、研究化学性质的重点在哪里? 首先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演示1〗

⑴向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加入适量的水,迅速盖上玻璃片,震荡,玻璃片被吸住。

(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P内

⑵再向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

(说明瓶内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状况下,1体积溶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演示3〗

⑶向一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口袋下沉。(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板书〗〖课件〗

一、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提问〗

参考氧气、氢气的收集方法,如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板书〗

干冰易升华

现在来进一步探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4〗 ⑴蜡烛熄灭

〖课件〗蜡烛熄灭

a)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b)熄灭顺序(下面先灭,上面后灭)——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登出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假设这两个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我们出去郊游所遇到的两个山洞中的气体样品,请你设计并确定哪个山洞可以进入。

〖学生实验1〗灯火试验 〖提问〗

若进入不熟悉的山洞,应选用“手电”或“火把”哪一种做照明工具更科学?为什么?

⑵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介绍一种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遇酸变成红色。〖演示5〗

a)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水、醋酸,向其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水 + 石蕊 → 紫

醋酸 +石蕊 → 红(说明溶液显酸性)

b)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演示1〗中的水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碳酸+石蕊 → 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板书〗 CO2 + H2O = H2CO3 c)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滴有石蕊试液的醋酸和碳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滴有石蕊试液的醋酸→ 红(不变色)

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 紫(由红变紫)(说明溶液不显酸性)〖板书〗 H2CO3 = H2O + CO2↑

〖课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及碳酸受热分解 〖课件〗小魔术——紫色小花变红

①2朵喷湿的紫色小花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小花变红,猜测谁把小花变红?

②把变红的小花放在吹风机下吹干后会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 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提问〗

①如何验证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2〗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课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板书〗 Ca(OH)2+CO2==CaCO3↓+H2O 〖课件〗

① 试设计家庭化学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存在。

将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到盛有石灰水的容器中,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②二氧化碳最显著的特点(区别于其他气体)就是能够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以下三个问题都要根据这一反应原理来解释: ①鉴定气体是二氧化碳

②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壁上会生成一层白膜。

③为了使石灰浆[Ca(OH)2]抹的墙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课件〗

一、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 + H2O = H2CO3 H2CO3 = H2O + CO2↑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性质决定用途。

〖课件〗二氧化碳的用途

〖课件〗探究实验——喷泉:

二氧化碳气体 极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将滴管里的氢氧化钠溶液按入烧瓶中时,烧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迅速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从而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此时移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外界的大气压大于烧瓶内的气压,于是将烧杯中的水压入 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酚酞溶液遇碱性变红,故喷泉呈红色。)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三)课堂反馈,巩固新知

〖幻灯片〗

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怎样鉴别?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没有变化,则该气体就是空气;若木条燃烧更旺,则该气体就是氧气;若木条熄灭,则该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家庭实验〗 自制汽水:

取一个洗刷干净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积的冷开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柠檬酸,并立即将瓶盖压紧,使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将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温。取出后,打开瓶盖就可以饮用。【作业】

1、教材97-98页,1-6。

2、探究作业:

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或上网,试写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小论文。

3.通过学习本节课,思考一个道理:是不是无毒就一定无害?

九、教学反思

1、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教学中,利用蕴含科学道理的谜语和动画短片,把学生的思维巧妙地引入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题,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问题意识。从他们已有的对二氧化碳的认识(经验性常识)出发,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科学知识,进而进一步思考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树立起科学观念,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2、从突出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在教学中选择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实验探究与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与动手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3、学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途径趋向多样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除了教师和教材外,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课件、实验等也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特别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思维方法的碰撞。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我想,相对于掌握知识而言,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形成更需要长期坚持的努力。

2.一氧化碳的教案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 其中男42例, 女25例;年龄16~76岁, 平均 (47.3±5.1) 岁。入院后碳氧血红蛋白定性阳性或强阳性, 重度患者23例, 中度患者29例, 轻度患者15例, 均符合国家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1.2 方法

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医用高压氧舱、药物及对症治疗。

1.3 疗效判定

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总后卫生部1997) 。治愈:主要症状和客观体征全部治愈, 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全部恢复;有效: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部分治愈或改善;无效:变化不显著。

2 结果

本组67例, 治愈61例, 显效5例, 无效1例, 有效率98.5%。

3 护理

3.1 急救现场护理

(1) 脱离中毒环境:迅速将病人安置在通风良好处, 松解衣服, 使之能自由呼吸, 并注意保暖。 (2) 吸氧:轻度或中度中毒病人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重度病人如已停止呼吸, 应进行口对口或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 同时使用呼吸兴奋剂及人工通气。 (3) 密切观察病情:如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呼吸道通畅情况、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等。 (4) 迅速转运病人至医院。

3.2 氧疗护理

迅速给予病人高流量吸氧, 有条件的尽快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对抢救CO中毒安全、快速、有效, 是治疗CO中毒的首选方案, 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高压氧治疗能迅速增加机体的血氧含量, 提高氧分压及氧的弥散度, 促进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和CO排出体外, 从而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还能使颅内血管收缩, 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阻断大脑缺氧与脑水肿的恶性循环, 从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入舱, 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情况, 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 对氧疗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确切的护理评估, 做好预见性护理。如各管道的妥善管理, 昏迷患者在氧疗中的清醒、躁动、病情加重等, 可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陪同高压氧疗、应用镇静剂或约束带约束等。对病情危重者, 还应准备好抢救药品随同, 以保治疗安全。出舱后, 接送患者回病房, 注意保暖, 防意外, 并向氧舱医护人员了解情况继续观察病情, 做好记录及交接班工作。

3.3 重症病人的护理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病人头偏向一侧, 使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容易流出, 黏稠的分泌物可雾化后用吸引器吸出,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 预防护理并发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加强翻身、按摩。昏迷病人常呈一种固定的卧位和姿势, 使着床部位长时间受压, 形成局部皮肤损伤, 所以应仔细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皮损, 并详细记录损害的大小及损害程度。皮肤出现水肿水疱者, 应抬高患肢, 减少受压, 用无菌注射器抽液后包扎, 预防皮肤感染。病房定时通风、消毒, 每1~2小时翻身, 拍背1次, 预防肺部感染。 (3)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是应用脱水剂和利尿剂时, 要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 并按医嘱补充电解质。补液时滴速应控制在40滴/min以内, 以免引起或加重缺氧引起脑水肿。 (4) 保证能量供应:昏迷病人3d后, 根据情况留置胃管, 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并做好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 (5) 其他:如高热时头部用冰帽进行物理降温, 以降低脑细胞代谢, 减少耗氧量。惊厥或抽搐者应专人护理, 并加上床栏, 防止坠床。

3.4 并发症的护理

3.4.1 脑水肿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般几小时后病人就可出现脑水肿, 24~48h达高峰, 故护理上除要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外, 还要观察其苏醒时间及有无抽搐等症状, 如出现抽搐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用药, 注意病人安全, 放压舌板或开口器于病人两臼齿之间, 防止咬伤, 头部放置冰袋。

3.4.2 肺水肿、肺部感染

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憋气、高热、咳嗽等症状, 如气管内分泌物多, 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定时翻身、叩背, 清醒者鼓励其咳嗽、做深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间歇高浓度吸氧, 并用20%~30%乙醇湿化。保持空气新鲜, 每天消毒1次, 预防交叉感染。

3.4.3 迟发性脑病

3.一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的改进 篇三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

铁架台(带铁夹)、小试管(15mm×100mm)、橡皮塞、导管、注射器、胶皮管、90度或120度的弯导管(6~7mm)、具支试管、酒精灯、火柴、滴管、烧杯、玻璃片;浓硫酸、88%的甲酸溶液、Fe2O3粉末(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一氧化碳的制取及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1.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固定。试管中加入一滴管(约1.2mL)的浓硫酸,注射器内吸入1.2mL的甲酸溶液,弯导管的管底装入少量的Fe2O3粉末(粉末上方留有气体通道),具支试管内装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因为石灰水要吸收挥发的甲酸蒸汽,如果石灰水的量少,石灰水便不会变浑浊)

3.将甲酸溶液全部推入试管中,然后用酒精灯微热试管(可以通过控制酒精灯的加热,来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溶液中便很快产生气泡,稍等CO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当产生气体的速率适中时,将点燃的酒精灯移至尖嘴导管处。

4.CO被点燃,尖嘴导管处出现蓝色火焰,证明装置内的空气已经排尽,此时将酒精灯移至Fe2O3处加热,片刻后观察到导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产生CO的反应速率变慢,可以将酒精灯移至试管处加热一会儿,再将酒精灯移至Fe2O3处加热。

5.当Fe2O3完全反应后,把酒精灯放到试管处加热,通入较大气流的CO,快速地冷却导管,同时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蓝色火焰上,引导学生观察没有水雾生成,然后烧杯口朝下移离火焰后迅速用一玻璃片盖住烧杯口,再倒转过来,将玻璃片移离一点,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好后震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热试管,直至尖嘴导管口蓝色火焰熄灭,此时甲酸完全分解,停止加热。(为了增强观赏性,可用一段较长的胶皮管连接尖嘴导管,继而可用燃烧的CO代替酒精灯加热浓硫酸和Fe2O3)

6.将弯导管内冷却的黑色粉末倒在滤纸上,并用磁铁去吸引。学生观察到黑色粉末被吸引。回收试管里的稀硫酸。(若将Fe2O3换成CuO,反应速度更快,会观察到导管内很快形成漂亮的铜镜,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此实验可以穿插安排在新授课中)

四、实验设计的优点

1.实验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反应迅速。气体发生装置选用小试管,盛放金属氧化物的大玻璃管换成90度或120度的弯导管(可用商品导管或自行弯制),酒精喷灯换成了酒精灯,使得材料简化及操作易行。这样整个装置内滞留空气的量大幅度减少,空气很快会被排尽,当导管口气体被点燃时,装置内空气已被排尽,无需验纯。另外,石灰水有封火作用,可避免发生意外。由于导管壁薄,温度升高快,酒精灯加热时固体很快变色,加热后2至3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整个实验。由于气温较高时,浓硫酸与甲酸一接触就会产生CO气体,注射器的使用,杜绝了CO气体的泄漏,并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药品用量少,防止了浪费。1滴管(约1.2mL)的浓硫酸、1.2mL的甲酸溶液、少量的Fe2O3和CuO、1.2mL(约1滴管)的甲酸溶液,理论上完全反应可生成约500mL的CO,足够本实验的需要,最后稀硫酸被回收。

3.实验现象鲜明,效果好。Fe2O3由红变黑(CuO由黑变红),CO气体燃烧产生纯净的蓝色火焰。较强的视觉冲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将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里,建议“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由于传统的一氧化碳的制备装置复杂(用到分液漏斗、烧瓶及加热装置),药品用量大,浪费和污染也大,且CO有毒,收集和储存有一定难度,故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纸上谈兵”。然而,钢铁工业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炼铁是钢铁工业的基础,炼铁的原理和实验便成为中考的热点。因此,笔者将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改进,使得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更简单易行。同时,CO是煤气等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是冶金工业的“天之骄子”,实施该实验,让学生目睹它的风采,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以下是笔者对该实验的改进,仅供大家参考。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

铁架台(带铁夹)、小试管(15mm×100mm)、橡皮塞、导管、注射器、胶皮管、90度或120度的弯导管(6~7mm)、具支试管、酒精灯、火柴、滴管、烧杯、玻璃片;浓硫酸、88%的甲酸溶液、Fe2O3粉末(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一氧化碳的制取及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1.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固定。试管中加入一滴管(约1.2mL)的浓硫酸,注射器内吸入1.2mL的甲酸溶液,弯导管的管底装入少量的Fe2O3粉末(粉末上方留有气体通道),具支试管内装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因为石灰水要吸收挥发的甲酸蒸汽,如果石灰水的量少,石灰水便不会变浑浊)

3.将甲酸溶液全部推入试管中,然后用酒精灯微热试管(可以通过控制酒精灯的加热,来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溶液中便很快产生气泡,稍等CO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当产生气体的速率适中时,将点燃的酒精灯移至尖嘴导管处。

4.CO被点燃,尖嘴导管处出现蓝色火焰,证明装置内的空气已经排尽,此时将酒精灯移至Fe2O3处加热,片刻后观察到导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产生CO的反应速率变慢,可以将酒精灯移至试管处加热一会儿,再将酒精灯移至Fe2O3处加热。

5.当Fe2O3完全反应后,把酒精灯放到试管处加热,通入较大气流的CO,快速地冷却导管,同时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蓝色火焰上,引导学生观察没有水雾生成,然后烧杯口朝下移离火焰后迅速用一玻璃片盖住烧杯口,再倒转过来,将玻璃片移离一点,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好后震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热试管,直至尖嘴导管口蓝色火焰熄灭,此时甲酸完全分解,停止加热。(为了增强观赏性,可用一段较长的胶皮管连接尖嘴导管,继而可用燃烧的CO代替酒精灯加热浓硫酸和Fe2O3)

6.将弯导管内冷却的黑色粉末倒在滤纸上,并用磁铁去吸引。学生观察到黑色粉末被吸引。回收试管里的稀硫酸。(若将Fe2O3换成CuO,反应速度更快,会观察到导管内很快形成漂亮的铜镜,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此实验可以穿插安排在新授课中)

四、实验设计的优点

1.实验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反应迅速。气体发生装置选用小试管,盛放金属氧化物的大玻璃管换成90度或120度的弯导管(可用商品导管或自行弯制),酒精喷灯换成了酒精灯,使得材料简化及操作易行。这样整个装置内滞留空气的量大幅度减少,空气很快会被排尽,当导管口气体被点燃时,装置内空气已被排尽,无需验纯。另外,石灰水有封火作用,可避免发生意外。由于导管壁薄,温度升高快,酒精灯加热时固体很快变色,加热后2至3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整个实验。由于气温较高时,浓硫酸与甲酸一接触就会产生CO气体,注射器的使用,杜绝了CO气体的泄漏,并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药品用量少,防止了浪费。1滴管(约1.2mL)的浓硫酸、1.2mL的甲酸溶液、少量的Fe2O3和CuO、1.2mL(约1滴管)的甲酸溶液,理论上完全反应可生成约500mL的CO,足够本实验的需要,最后稀硫酸被回收。

3.实验现象鲜明,效果好。Fe2O3由红变黑(CuO由黑变红),CO气体燃烧产生纯净的蓝色火焰。较强的视觉冲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将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里,建议“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由于传统的一氧化碳的制备装置复杂(用到分液漏斗、烧瓶及加热装置),药品用量大,浪费和污染也大,且CO有毒,收集和储存有一定难度,故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纸上谈兵”。然而,钢铁工业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炼铁是钢铁工业的基础,炼铁的原理和实验便成为中考的热点。因此,笔者将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改进,使得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更简单易行。同时,CO是煤气等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是冶金工业的“天之骄子”,实施该实验,让学生目睹它的风采,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以下是笔者对该实验的改进,仅供大家参考。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

铁架台(带铁夹)、小试管(15mm×100mm)、橡皮塞、导管、注射器、胶皮管、90度或120度的弯导管(6~7mm)、具支试管、酒精灯、火柴、滴管、烧杯、玻璃片;浓硫酸、88%的甲酸溶液、Fe2O3粉末(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一氧化碳的制取及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步骤

1.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固定。试管中加入一滴管(约1.2mL)的浓硫酸,注射器内吸入1.2mL的甲酸溶液,弯导管的管底装入少量的Fe2O3粉末(粉末上方留有气体通道),具支试管内装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因为石灰水要吸收挥发的甲酸蒸汽,如果石灰水的量少,石灰水便不会变浑浊)

3.将甲酸溶液全部推入试管中,然后用酒精灯微热试管(可以通过控制酒精灯的加热,来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溶液中便很快产生气泡,稍等CO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当产生气体的速率适中时,将点燃的酒精灯移至尖嘴导管处。

4.CO被点燃,尖嘴导管处出现蓝色火焰,证明装置内的空气已经排尽,此时将酒精灯移至Fe2O3处加热,片刻后观察到导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产生CO的反应速率变慢,可以将酒精灯移至试管处加热一会儿,再将酒精灯移至Fe2O3处加热。

5.当Fe2O3完全反应后,把酒精灯放到试管处加热,通入较大气流的CO,快速地冷却导管,同时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蓝色火焰上,引导学生观察没有水雾生成,然后烧杯口朝下移离火焰后迅速用一玻璃片盖住烧杯口,再倒转过来,将玻璃片移离一点,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好后震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热试管,直至尖嘴导管口蓝色火焰熄灭,此时甲酸完全分解,停止加热。(为了增强观赏性,可用一段较长的胶皮管连接尖嘴导管,继而可用燃烧的CO代替酒精灯加热浓硫酸和Fe2O3)

6.将弯导管内冷却的黑色粉末倒在滤纸上,并用磁铁去吸引。学生观察到黑色粉末被吸引。回收试管里的稀硫酸。(若将Fe2O3换成CuO,反应速度更快,会观察到导管内很快形成漂亮的铜镜,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此实验可以穿插安排在新授课中)

四、实验设计的优点

1.实验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反应迅速。气体发生装置选用小试管,盛放金属氧化物的大玻璃管换成90度或120度的弯导管(可用商品导管或自行弯制),酒精喷灯换成了酒精灯,使得材料简化及操作易行。这样整个装置内滞留空气的量大幅度减少,空气很快会被排尽,当导管口气体被点燃时,装置内空气已被排尽,无需验纯。另外,石灰水有封火作用,可避免发生意外。由于导管壁薄,温度升高快,酒精灯加热时固体很快变色,加热后2至3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整个实验。由于气温较高时,浓硫酸与甲酸一接触就会产生CO气体,注射器的使用,杜绝了CO气体的泄漏,并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药品用量少,防止了浪费。1滴管(约1.2mL)的浓硫酸、1.2mL的甲酸溶液、少量的Fe2O3和CuO、1.2mL(约1滴管)的甲酸溶液,理论上完全反应可生成约500mL的CO,足够本实验的需要,最后稀硫酸被回收。

3.实验现象鲜明,效果好。Fe2O3由红变黑(CuO由黑变红),CO气体燃烧产生纯净的蓝色火焰。较强的视觉冲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将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4.化学教案-一氧化碳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 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 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板书]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回忆并回答: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结合实际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化学议程式的能力

巩固CO2的检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

[讲述]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

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设问]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实验]CO还原CuO

(课本P.98实验5-11)

思考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投影] 实验装置图及讨论题讨论题:

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思考并完成讨论题结合H2的验纯,对比回答.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多余CO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中毒,应将它点燃.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CO的可燃性解决实际问题

[提问]CO燃烧时放出热量,可以利用它作为CO与CuO反应的热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投影]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领悟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结合CO的性质,渗透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不可绝对化的思想.

[提问] CO为什么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板书] 2.还原性

讨论并回答:

CO可以继续得氧变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还原成Cu。说明CO具有还原性。

完成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投影] 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结合CO化学性质完成练习二

[小结]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性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投影] 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一氧化碳是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CO和CO2(B)CO2T 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课堂练习二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 色火焰,同时 ,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 性,在该反应中做 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D)氢气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无 无 难 略小 2.B 3.C

4.蓝 放出热量 5.还原 还原 6.C 7.B

附4:随堂检测

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黄色(B)蓝色(C)紫色(D)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O2和CO2(B)H 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鉴别H2和CO的是根据它们的

5.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教案 篇五

《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认识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2.掌握以可燃性、还原性为主的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能力目标: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重点难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教学用品: 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

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已知碳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CO2或CO两种氧化物。对CO2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和认识一氧化碳这个重要的氧化物。

〔板书〕一氧化碳(CO)

一、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展示如下放置的瓶气体,判断哪瓶为CO2,哪瓶为CO。

〔提问〕通过上述观察,你认为CO具有或可能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应答出:无色气体,可能比空气轻)〔自学〕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一氧化碳物理性质部分。〔设问〕比较CO和CO2的分子组成,不难看到两者的组成元素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

〔讲解〕CO和CO2的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其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CO的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CO2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分子的构成不同,物质的性质也就不同。由此可见,“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这是一条普遍存在的自然规律。

〔引言〕大家看下面这篇报道(煤气中毒)二、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对空气的污染

〔自学〕课文有关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对空气的污染。

〔讲解〕CO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到300倍。因此,CO一经吸入就会造成机体急性缺氧。所以,要注意防止煤气中毒。并且,提醒大家不要吸烟。

〔讲解〕对空气有严重污染的CO来源是多方面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带来噪声污染,也造成空气污染。所以,要坚决贯彻执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防止和控制来自各方面的空气污染。

(引言)CO和CO2在物理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别,那么在化学性质上又如何呢?让我们对照CO2的性质来认识和了解CO的化学性质。

大家已知: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那么:CO如何呢。〔演示实验7-10〕

三、化学性质

1.可燃性

〔提问〕用煤炉烧水时,水开时常会溢出来,洒在通红的煤上,会发生什么现象?CO在空气中燃烧时有何现象?生成物是什么?(模拟实验)

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2CO+O22CO2

蓝色火焰,放热。

〔提问〕CO也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并指出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应验纯,以防危险)〔引言〕CO不仅具有可燃性,还有什么性质? 〔演示实验〕实验装置也可改进如下图:

引导学生写出这个实验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板书〕CO+CuO

Cu+CO2

〔讲解〕从以上反应看,CO和H2一样,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夺取CuO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板书〕2.还原性

〔讲解〕注意实验的顺序:(可引导学生回忆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顺序并说出为什么)CO不仅可以还原CuO,还能用来还原氧化铁等多种金属氧化物。因此,在工业上,常用做还原剂来冶炼金属。如:高炉炼铁中的主要反应是:

〔板书〕Fe2O3+3CO

2Fe+3CO2

〔讲述〕由上可见,CO和CO2在化学性质上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同样是由于CO和CO2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决定的。尽管它们的性质不同,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如:

2CO+O22CO2

CO2+C

2CO 〔引言〕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是很好的能源和还原剂,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CO有剧毒,对人类也有有害的一面。四、一氧化碳的用途

一氧化碳可作气体燃料和用来冶炼金属,请分别说明利用一氧化碳的哪些化

学性质。【板书】

1.作气体燃料(可燃性)

2.冶炼金属(还原性)

工业上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炼铁厂把铁矿石还原成铁。完成一氧化碳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一氧化碳的各种性质,它既可能危害人类,又能造福于人民。我们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才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作业】

1、可以用几种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习题4 教学说明

6.一氧化碳的教案 篇六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一、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二、知识讲解指导

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7.快速诊断肉鸡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例 篇七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由于生炉子烧煤时通风不良,燃烧不充分导致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鸡舍外造成的,舍内一氧化碳的含量超过0.1%时就会引起中毒。当一氧化碳被家禽吸入后,在血液中形成多量的碳氧血红蛋白,导致氧气运输受阻,造成全身组织缺氧而使鸡只死亡。下面介绍一例快速诊断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例。

1 发病情况

大连瓦房店市李店镇的养殖户孙某10月9日进雏8 700只,鸡雏入舍后一切正常。10月15日,5日龄雏鸡晚间突然全群趴在网上不动,死亡骤增,一夜死亡80只,而且还有加重的趋势。

2 临床症状

鸡群绝大多数都趴在网上不愿活动,哄赶后仍有一部分鸡呆在原地不动,瘫痪,昏睡。个别鸡只出现头颈后伸、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

3 剖检变化

剖检发现,鸡只肺脏淤血,挤压出淡黄色液体,血液凝固不良,颜色鲜红,其他无异常病变。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客户反映情况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中毒,鸡舍内闻不到氨气味儿,可以排除氨气中毒。通过问诊了解到,该客户在鸡群发病前用药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都很正确,并且是在停药1 d后的夜里才突然发病,所以可以排除药物中毒。观察客户鸡舍内的取暖设施是小煤炉,而鸡只又是在夜间门窗关闭较严时发病,根据剖检症状和临床症状判断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在网上挑选几只不能动的鸡只放到鸡舍外通风良好的地方,15 min后这几只鸡都能站立,喝水、啄食恢复正常。由此,可以确诊此病例为一氧化碳中毒。

5 治疗

5.1 将鸡舍内的门、窗全部打开,让新鲜空气能够流通到鸡舍内,给鸡只提供充足的氧气。将鸡舍内的煤炉充分燃烧,避免继续产生一氧化碳;同时,保持鸡舍内的温度,防止鸡群着凉感冒。

5.2 给鸡群投服维C葡萄糖,每50 kg水中加入1.5 kg维C葡萄糖,饮4~5 h,给予适量的维博(电解多维)、优倍康(主要成分为恩诺沙星),防止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的继发感染。

用药3 d后,鸡只完全恢复正常。

6 小结

8.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及药物应用 篇八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毒;急救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78-02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可燃的剧毒气体,它是由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如烧炭,汽车废气,工业生产过程中,冬季烤火取暖通风不良时,都可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而最常见的为生活中燃气的泄漏,煤炭燃烧不充分所致。

1 CO中毒的机制及临床症状

1.1 中毒机制 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极易与血红蛋白(Hb)结合,其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远大于氧,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不易解离,而其解离速度仅仅为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1/3000,当血中形成大量的HbCO不仅不能运载氧,而且严重影响HbO2的解离,从而影响氧的释放与交换。使机体组织缺氧,阻碍氧在细胞内弥散,HbCO与线粒体细胞色素a3结合,可以使线粒体灭活,引起细胞窒息,导致全身性的损害。而脑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可以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皮质和基底节为主的局灶性软化、坏死、点状出血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等。

1.2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一氧化碳的浓度及接触时间的长短相关。

轻度中毒:患者有头重及颞部搏动感,头痛、眩晕、眼花、乏力、心悸、恶心、呕吐及视力模糊。中度:除以上症状以外皮肤潮红。甲床。口唇可见樱桃红色,呼吸及心率加快,烦躁。昏睡。重度中毒:患者见深昏迷。瞳孔。腱反射改变,锥体束征阳性,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部分重症中毒患者经抢救舒醒后有9%-31%,数日,几周,甚至2-3个月时间后,可再度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发症,表现为痴呆,帕金森综合症,去大脑皮层综合症,部分病例可有中枢性面瘫及轻偏瘫,失语,癫痫样发作等。

长期吸入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可产生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衰弱综合症。

2 CO中毒的急救及药物治疗

2.1 现场急救 立即将患者搬离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放置于新鲜空气通风良好处,并将现场打开门窗通风,解开患者的衣扣,同时吸氧。对于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实行心肺复苏。救护人员应立即离开现场以免中毒。

2.2 吸氧 轻度中毒者可以给予鼻导管吸氧,中、重度中毒者给予面罩吸氧并尽早的进行高压氧治疗,以促进碳氧血红蛋白的分离。呼吸抑制时吸入含5%-7%二氧化碳的氧气,以兴奋呼吸中枢有利于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又可增加血氧分压,促进氧的扩散,改善组织缺氧,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及呼吸停止应及时的行气管切开,使用机械辅助呼吸或注射呼吸兴奋剂。

2.3 控制颅压,防治脑水肿 重症中毒患者伴有脑水肿,颅内压力增高者,应给予脑水肿治疗:①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常于30分钟静点完,也可给予半量(125毫升)6小时一次或间以甘油果糖250ml静点。另外糖皮质激素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可加入甘露醇中隔瓶静点。②呋塞米: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可以用速尿代替脱水剂,使用方法40mg每6-8小时推注1次。注意监测血离子,肾功,维持电解子平衡。

2.4 糖皮质激素 能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减轻肺水肿,脑水肿和心肌损伤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应早期使用,并且给予足量,短期使用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可用地塞米松20-60毫克静点,8-12小時可重复用药,也可加入甘露醇中静点,注意水电解子及酸碱平衡,还可以使用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以防发生应激性溃疡,而导致消化道出血。

2.5 扩充血容量 重度CO中毒患者常出现脱水,血容量减少,末梢循环障碍,对于伴有休克的患者应尽早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可用右旋糖酐500ml或白蛋白10-20g缓慢静点。用以扩充血容量,改善末梢循环,抗凝,预防栓子生成。也可同时使用活血药物以改善循环。对于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要控制液体的输入量及速度以免加重心衰。

2.6 氧自由基清除剂 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减少氧自由基对脑细胞及其它器官的损害,①维生素C:每日5-10g静脉滴注;②维生素E:100-200mg经胃管注入或用针剂每日一次。纳洛酮具有在缺氧脑组织中起增加氧化岐化酶含量的作用,它可以加速氧自由基的清除。可促使昏迷的患者尽早苏醒,降低迟发型脑病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2.7 钙离子拮抗剂 阻止钙离子进入到细胞内,使血管扩张,改善脑血流灌注及末梢循环障碍。尼莫地平:0.6-1.2mg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缓慢静点。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川芎嗪除以上作用外,还可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减少组织缺血缺氧。

2.8 维持酸碱平衡 可恢复细胞氧化能力,加速改善机体缺氧,严重的酸中毒患者可多次使用碳酸氢钠,小剂量给予。结合血气分析,间断进行静脉滴入。

2.9 镇静冬眠药物的使用 对于神经症状明显的患者如:抽搐,极度烦躁或高热不退可用地西泮或冬眠疗法;如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频繁抽搐患者也可静脉推注10毫克。鲁米那0.1-0.2g肌肉注射,氯丙嗪25-50mg肌肉注射,氯丙嗪也可同异丙嗪联合使用。

2.10 控制感染 根据病情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加强护理,防治褥疮肺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11 神经细胞兴奋剂 可以促进脑代谢,恢复脑细胞功能,使患者加速苏醒,如氯酯醒:250-500mg或胞二磷胆碱500-750mg加入葡萄糖或氯化钠中静点。另外还可使用辅酶A,ATP静点。

2.12 血管扩张剂 血管扩张剂可以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液循环,阿托品1.5毫克加入5%葡萄糖20毫升静推,(还包括654-2,烟酸)。在中毒急性期给予及时充分的治疗外,应延长神经细胞活化剂,血管扩张剂的疗程,一般以4周为宜。

2.13 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能加快HbCO的分解速度,加速CO清除,使血红蛋白恢复结合O2的能力,从而增加血氧含量,减低颅内血管的通透性,利于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加快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改善机体组织细胞缺氧的状态,减轻各器官的损害,对于其中毒的并发症如:肺水肿,脑水肿,休克及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方法:于3个标准大气压下吸100%纯氧45分钟,每日一次。中度、重度中毒的患者尽早的给与高压氧治疗,以改善预后。

9.其他教案-二氧化碳 篇九

学习目标:1.感受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体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知道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4.通过对实验的`探讨与研究,养成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水、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

学习指 导

活 动 内 容方法参考学法指导

1.(1)给你几瓶同一种气体,能通过实验判断是哪一种气体?

(2)通过什么方法能得到哪些物理性质?

若它无色、无味,由此可以排除什么气体?

(3)用燃烧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燃烧着的木条熄灭,哪这瓶气体可能是什么?

(4)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变浑浊,则可以知道此气体是什么?1.猜想可能是H2、N2、O2、Cl2、CO2、NO2、SO2等。

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哪些先从物理性质再化学性质

观色、闻气味

观察思考

性质特征

2.CO2还有什么物理性质?

(1)密度比空气大

想一想:有什么方法来判断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用下图的装置能称出相同体积的CO2气体与空气的质量大小吗?

倒入气体

空气

小纸袋2.阅读课本P43

由=m/v知

V相同,m越大,越大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大于空气平均分子量

28

(2)二氧化碳降温、加压后容易液化成无色液体,“容易”说明了什么?继续降温能凝固成“干冰”,它能直接变为气体,这一变化叫 ,是吸热还是放热? ,有何用途

(3)CO2微溶于水,可以制成汽水、啤酒等。

想一想:如何证明汽水(或雪碧等)中溶有CO2?容易否是指条件的高低

汽石

水水什么是液化、升华

CO2的检验方法

3.已知石蕊试液呈紫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色。

在二氧化碳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叫 ,其中CO3叫 。

红色的溶液加热后会变成紫色,这是为什么?

想一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吗?3.观察思考阅读书本

CO2水溶液使石蕊变红的本质能变红,有酸生成

红色褪去说明酸消失

4.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试一试: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水溶液,生成沉淀物叫碳酸钙,同时还生成水,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物质有无变化

变浑浊是形成悬浊液

5.在碳一节中有C+CO2====2CO反应,这反应中说明CO2具有

性。 高温5.分析思考

得失氧来判断氧化性还原性

知识结构: (1)与水反应

稳定性

物理性质 CO2 化学性质 (2)使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 方法

(1) (3)氧化性

10.曹帅的教案--氧化还原反应 篇十

曹帅的教案--氧化还原反应

曹帅的教案--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学时):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本次学时:学时1 学时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本质、判断; 学时2: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基本概念;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类型; 学时3: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程度的判断; 学时4: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配平; 教学目的要求(分知识、能力、情感、德育四个维度):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理清5对概念的关系(氧化剂和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及它们与化合价、电子得失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的培养: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2、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德育目标: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黑板+教材”,如果条件可以的话,可以准备多媒体课件对一些反应进行模拟演示 教学内容(注明:分为重难点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应的解决办法: (1)重、难点的解决方法 ①复习化合价概念,抓住化合价的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通过分析氢气跟氧化铜的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氧失氧、化合价的升降、电子转移一环扣一环地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从而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②正确理解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例如讲氧化剂和还原剂时,应着重说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夺得电子而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后的生成物叫做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让学生认识到氧化剂和还原剂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二者缺一不可。 ③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疑点的解决办法 ①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关系: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看具体的而定. 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只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取决于得失电子的多少。得失电子的难易往往可以通过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的程度加以判断,一般说来,反应条件越容易,反应的程度越剧烈,则得失电子越容易。例如:Na和盐酸反应比Al和盐酸反应剧烈。 ③元素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一般常见的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具有氧化性;而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通常以一种性质为主。如S、Cl2以氧化性为主。 教学程序: [板书]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引入]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  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学生] 请大家讨论下面这组反应,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哪些类型? (1) 2CuO + C 高  温  2Cu + CO2 (2) CaCO3+2HCl  CaCl2 + H2O + CO2 (3) Fe2O3 + 3CO 高 温 2Fe + 3CO2 (4) CaO + H2O  Ca(OH)2 (5) CaCO3  高温 CaO + CO2 [学生] 进行思考和讨论,运用初中所学知识 [小结] 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板书] 基本类型: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分解反应:AB+CD=AD+CB [思考] Fe2O3+3CO===2Fe+3CO2、CH4+2O2===CO2+2H2O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学生] 讨论,回答不可用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区分 [小结] 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应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简评] 这些类型是从形式上分的,既不能较深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类型。化学反应还有其他分类方法。例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类,我们还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  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引导] 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 [讨论] CuO  +  H2 ===  Cu  + H2O对于此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与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关系? [学生] 铜失去氧,氢得到氧,得到氧的数目与失去氧的数目相等。 [板书] 1. 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   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   △ CuO +  H2  ===  Cu  +  H2O   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 [引导] 然后我们分析一下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有变化?并且是如何变化的? [讨论] 反应后哪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学生] 铜的化合价升高,氢的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与降低的总价数相等。 [板书] 2. 从化合价角度分析 将上面的双线桥改写: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   +2  0  0  +1 CuO +  H2 === Cu  +  H2O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简评] 我们可以依据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为分类依据,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另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的反应。从化合价升降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小结] ①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和判断依据); ②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该物质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该物质作氧化剂.; ③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降低的总价数.; ④不仅能分析有得氧、失氧的反应,也能分析无得氧失氧但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  [引导]从电子得失(偏移)角度分析呢,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反应式。 [板书]3.从电子得失(偏移)角度分析 [学生] 请你总结出“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你是如何理解掌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你是用何种方式理解掌握这三者之间关系的? [小结]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为化合价的变化。 “升---失----氧” “降--- 得----还” [板书]   接着将上面的双线桥改写:  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反应)   CuO  + H2 ===  Cu +  H2O   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化反应) [过渡] 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呢?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板书]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引导]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氯化钠,氢气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氯化氢这两个反应有得氧,失氧吗?是氧化还原反应吗?为什么? 钠原子和氯原子是经过怎样的变化形成Na+和Cl-进而形成NaCl的呢?氯化氢又是如何形成的? [板书]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阅读教材] 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与降低是元素得失电子的结果。从而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板书]注意: 1)无电子转移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既对立又统一 [引导]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它的本质之后,那么怎么来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呢?有没有什么判断方法呢? [学生]认识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它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实质上来看,从外部特征上做判断比较容易。 [板书]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1.根据外部特征――化合价的变化来进行计算 2.一般情况下,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特例:2O3=3O2 时间 分配:                       3min                               6min                                                                                               3min                                 2min 板书设计: 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 A+B=AB 基本类型: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二、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 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   CuO  + H2 ===  Cu +  H2O   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 2.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外部特征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2 0 0 +1  CuO  + H2  ===  Cu +  H2O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3

 

11.一氧化碳的教案 篇十一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38-01

我院地理位置处在农村包围的煤矿区,冬季时很多人在蜂窝煤,热水器等取暖时,常有因煤气泄漏,、燃烧不充分、通风不畅使用不当等原因引发的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患者来院就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短时期内吸人过量的一氧化碳所造成的脑及全身组织缺氧性疾病。最终导致脑水肿和中毒性脑病。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死亡护理人员如何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做好护理是每个护士应掌握的护理技术。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头晕,呼吸深快,口唇、指甲黏膜呈樱桃红色,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迅速有效地判断煤气中毒的程度,有助于及时救治,其症状表现一般可分为轻、中、重度。

二急救处理

2.1.现场救治:立即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置于通风处,松开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对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的通风观察后即可缓解缺氧症状。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呼吸道通畅,对呼吸微弱或呼吸停止或者发生心跳停止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在昏迷或抽搐者的头部,放置冰袋,以减轻脑,对中、重度中毒者,一定要严密监测中毒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根据医嘱使用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迅速纠正缺氧:这是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关键。。轻度中毒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中重度中毒者给予高流量吸氧,早期使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或20%甘露醇静滴,同时可输入新鲜的光量子血,此有助于改善组织的缺氧。可应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可防治脑水肿。

三护理。

3.1迅速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其呼吸道畅通,摆放好体位,颈部放置枕头,头部向后仰,有分泌物的患者;侧卧,去除口腔内分泌物,保证给氧的有效,静脉通道是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有力保障。

3.2高压氧治疗时的护理: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时,护士应掌握病人的基本资料,对氧疗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作出确切的護理评估,应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或捏鼻鼓气以适应内环境,带好抢救物品随同,以备抢救之需。有导尿管的患者,一定要开放导尿管。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安,紧张与恐惧。

3.3急性尿潴留的护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尿潴留时,患者常常伴有躁动,叩诊膀胱呈浊音,此时须行导尿术,尽快缓解尿潴留。

3.4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在观察病情中,意识的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及早发现其它并发症。护理中应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颜色的变化等,早期发现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早期救治,提高治疗效果。如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观察记录尿量变化,可警惕急性肾衰的发生。对血压,脉搏进行监测,呼吸的观察,可警惕颅内压升高。重度中毒患者观察出凝血时间,警惕DIC的发生。要定时测量体温,有高热者行物理或药物降温,并防止虚脱发生。患者头部抬高15~30厘米,头部用冰槽进行冷疗,以减轻颅压,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1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十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 为我院急诊科抢救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根据国家CO中毒诊断标准临床诊断[1]:其中重度8例, 中度18例, 轻度36例。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纠正缺氧, 立即给予高浓度或纯氧吸入, 有条件者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 危重患者可考虑换血疗法。

1.2 结果

治愈39例, 显效8例, 无效1例。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 只要脱离有毒环境, 呼吸新鲜空气及吸氧, 可很快好转。中度及重度病人应按“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脑水肿, 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防止并发症及后遗症。严密观察病人生命征、神志、瞳孔变化, 每小时测记1次, 详细记录24 h出入液量。注意有无头痛、喷射性呕吐等脑水肿征象, 一旦发现瞳孔不等大、抽搐等, 可能为脑疝早期表现, 应及时报告医生, 并配合降颅压治疗。抽血查碳氧血红蛋白宜尽早进行。重度中毒患者常伴有脑水肿而出现惊厥或呼吸抑制, 还可发生休克和严重的心肌损害, 有时并发肺水肿、上消化道出血。注意神经系统表现及皮肤、肢体受压部位的损害情况, 如急性痴呆性木僵、癫痫、失语、肢体瘫痪、惊厥、皮肤水疱等, 观察有无ATP过敏等药物反应[2]。意识状态是反映CO中毒的程度和病情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若昏迷或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单侧瞳孔缩小 (≤2 mm) 随即散大 (>5 mm) 甚至涉及对侧, 是小脑幕切迹疝的早期表现。如双侧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示颅内压增高、脑疝晚期。CO中毒患者因缺氧可导致心肌损害, 可能出现心动过速, 期前收缩, 间歇脉, 血压下降等症状, 发现异常及时发现, 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改变, 若呼吸深大、急促, 应高度警惕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严密监测Hb CO浓度、肝功、肾功及电解质, 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

2.2 做好基础护理

昏迷或烦躁患者应加强保护措施, 以免发生坠床、骨折等。意识障碍出现尿失禁或不能自行排尿者, 需行留置尿管。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每天冲洗膀胱1~2次, 每周更换尿管1次, 同时注意会阴部清洁, 导尿及冲洗膀胱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泌尿系感染。并注意尿量观察, 定时监测血生化、肾功能, 保持电解质平衡[3]。中毒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易出现水泡和红肿, 应定时翻身, 加强受压处皮肤按摩, 若有大水疱出现, 可用5 m L无菌注射刺破水疱抽出水分, 并以0.15%碘伏棉球消毒后用无菌纱布敷盖包扎, 每日换药1次。

2.3 昏迷者护理

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参照中毒总论。迅速给病人吸高浓度 (>60%) 高流量氧 (8~10L/min) , 有条件可用高压氧舱治疗。呼吸停止者应做人工呼吸, 备好气管切开包及呼吸机。高热惊厥应遵医嘱给安定静脉或肌肉注射, 并给予物理降温, 头带冰帽, 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保持呼吸道通畅, 平卧头偏一侧, 随时吸取口咽分泌物及呕吐物。脑水肿者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 以达脱水目的, 并按医嘱静点ATP、细胞色素C等。病人清醒后仍要休息2周, 可加强肢体锻炼, 如被动运动、按摩、针灸, 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恢复期2个月内有可能发生迟发性脑病, 并解释原因, 使之及时发现来院治疗。

2.4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高压氧治疗能有效纠正缺氧状态, 防止和减少各种并发症, 病人要着纯棉衣服, 确保不携带火柴等易燃物品。应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昏迷病人需留置尿管。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分泌物, 有假牙者及时取出以免误入气管。同时准备好1次性吸痰器、开口器以备用。做耳咽鼓管通气动作, 如张口、吞咽等。指导病人做好调压动作, 如出现剧烈耳痛应通知操舱人员暂停加压。稳压吸氧时, 应指导病人安静、放松, 不做过深呼吸。昏迷病人应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减压前开放所有导管, 保持通畅, 并做好保暖工作。保持病房安静, 让病人充分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患者呼吸道通畅, 并持续高流量给氧 (4~6 min) , 病情好转后改为间歇给氧。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补充高压氧疗时的身体消耗。

2.5 对皮肤出现水泡与红肿的病人

应及时评估皮肤受损的部位、范围及程度,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 患处皮肤应避免搔抓, 并将肢体抬高, 内衣要柔软、宽大等。局部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液体, 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定期换药, 防止感染。昏迷病人须定时翻身, 防止局部长期受压后发生压迫性肌坏死, 四肢皮肤易磨损或受压部位可铺以棉垫或气垫, 预防压疮。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4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39例, 显效8例, 无效1例。结论 减少毒物的吸收, 促进毒物的排泄, 减轻中毒症状, 促进机体康复。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邵孝共.急诊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509-510.

[2]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2.

13.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篇十三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方法。

2、通过对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方法的讨论,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查阅、讨论、探究方法等学习过程,初步学会搜索、自学;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防治酸雨和环境污染的学习和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形成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通过与同学共同合作、探究学习,学会倾听、欣赏、分享,增强团队精神。

[自主学习] [知识准备] 复习有关概念:酸性氧化物、pH、酸性溶液,催化剂等。

[网络搜索] 有关环保网站:中国环境保护网(http:///),美国环保署少年环保(http://www.epa.gov/kids)。

[我的问题]

1、2、[探究学习] 问题1:什么是酸雨? 问题解决设想:

1、网上搜索。

2、实验:⑴向蒸馏水中不断吹入二氧化碳(人体呼出气),用pH试纸测定;

⑵在充有二氧化硫的针筒里吸入蒸馏水,用pH试纸测定;

结论:

问题2:硫酸型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问题解决设想:

1、阅读教材或资料查阅。

2、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SO2溶液,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再在其中一支中滴加0.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结论: 问题3:酸雨有哪些危害?

问题解决设想:

1、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或社会调查。

2、实验:⑴在SO2溶液中放入一片树叶;⑵在稀硫酸中放入一块混凝土或铁制品。结论:

问题4:酸雨如何防治? 问题解决设想:

1、网上搜索。

2、实验:⑴在SO2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⑵在SO2溶液中加入浓氨水,并分别测定加入前后溶液的pH;⑶在SO2溶液中加入氧化镁。结论:1、2、3、4、5、问题5:酸雨的检测:

问题解决设想:实验:⑴在SO2溶液中滴加品红溶液,振荡,然后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⑵测定SO2溶液的pH,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振荡后再测定溶液的pH。结论:

[合作学习] [知识整理] SO2的性质

一、SO2的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填写有关化学方程式)⑴与水反应: ;

⑵与氧化钙反应: ; ⑶与石灰水反应: ; ⑷与少量氨水反应:。

二、SO2的氧化还原性:(填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SO2主要以还原性为主,可还原卤素单质、强氧化性酸、某些氧化性强的金属阳离子。⑴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 ; ⑵与氯水反应: ;

⑶与过氧化氢溶液的反应: ;

类似亚硫酸及其盐在酸性条件下也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为什么?并举例说明)。SO2遇强还原剂才显示氧化性。

⑷与硫化氢反应:。

三、SO2的漂白性:

与 等有机色素会形成 而使之褪色,但 又会恢复颜色。

[自我检测](课堂练习)

A、B两种气体都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国家《环境保护法》严禁未经处理就把它们排放到空气中。A是一种单质,其水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B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⑴A用于工业上制取漂白精: ; ⑵B的水溶液露置在空气中酸性增强: ;⑶A、B都能分别使品红试液褪色,但两者水溶液混合后却不能使品红褪色且溶液酸性增强: ;

[课题研究](课后可分组选做)

课题1: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向有关部门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

课题2:最近有科学家提议:将报废的混凝土(即拆掉的旧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抛入酸化的湖中,来治理酸雨污染的湖水。这一治理方案你认为是否可行?

上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试题库【附答案】下一篇:263环境整治指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