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2024-07-27

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精选17篇)

1.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一

学习理论对职高学生的英语学习会有所启示, 甚至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1.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

美国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斯金纳的白鼠取食的实验。这个实验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反应—刺激—强化刺激—习得。英语教学法中可利用斯金纳这一理论来实施英语程序教学法。

2. 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

美国学者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论点有二: (1) 任何学科的基本知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学生; (2) 学科知识在本质上并无差异, 只在理论上有差异, 探索发现法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

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 能更好地解释许多天才少年的成就, 为培养天才少年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培养普通学生, 开发各种学习方法提供方法指导。

二、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 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对影响英语学习因素的个体的分析, 无疑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所在。

1. 英语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内部动因和外部诱因结合而成的心理状态, 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的主观原因。由诱因而动因的动机叫外部动机, 由动因而动因的动机叫内部动机。内部动机能量强而持久, 是学习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动机, 而且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间存在着互动转化的辩证关系。

在英语学习中, 职高学生希望学好英语, 对英语的兴趣是内部动因;认识到学习英语能对社会有用, 可以争取深造, 可以作为求知的强有力的工具, 这是外部动因。两者的有机结合, 则成为英语学习的整合动机, 整合动机是目标实现的强有力的支柱。

2. 英语学习的记忆与遗忘

记忆是一种心理能力, 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再认、再现或回忆。记忆的消退, 被称为遗忘。记忆和遗忘是影响英语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遗忘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头疼的事。

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 这三个阶段构成英语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动态结构。

要加强记忆效果, 就必须克服遗忘。遗忘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经常不用引起, 二是由干扰所致。这种干扰被心理学家称为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这就要求在英语学习中, 要经常复习, 把前后学习材料进行比较分析, 综合其相同点、不同点, 以期准确记住所学材料。

3. 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探究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积极倾向。由于兴趣与快乐紧密联系, 所以英语学习的兴趣能消除学习的疲劳感, 使学习行为得以持久进行。

习惯是重复训练而巩固下来并成为需要的行为方式, 是通过条件反射而形成的动力定型, 属第二信号系统。习惯像兴趣一样是可以培养的。英语学习需要日积月累, 坚持不懈, 所以习惯对英语学习来说有如影随形、滴水穿石的作用。

据统计, 取得成好成绩的各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他占21%。由此可见, 学习习惯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大因素。

三、英语学习的对策

1. 明确目标, 引发动机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 愿望、意向、兴趣产生动因, 目标产生诱因, 两者结合形成动机, 所以目标在确定很大程度上决定英语学习的动机。

从时间上来看, 目标可以分成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即当前目标, 它能激发职高学生学习的现时动机;而中长期目标能长久维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与意志关系更密切。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 更应让职高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中长期目标, 让他们认识到通晓英语可以为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学好英语可以使自己成为有较高文化修养和技术水平的人才。这样, 就能引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发挥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家境等, 有的放矢地为学生确立目标, 以此来引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2. 增强记忆, 克服遗忘

没有记忆, 就谈不上英语学习, 而记忆力是可以培养训练的, 这里面有一定的方法可循。

形成记忆的过程是识记—保持—再认—再现。从这个过程来看识记阶段要做到清晰、准确, 保持阶段要反复训练, 这样, 再认和再现才会顺畅。记忆方法多种多样, 每个人在学习中应不断探索, 才能不断掌握、发现新方法。

加强记忆还需要克服遗忘。遗忘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只要掌握遗忘规律, 采取有效的措施, 就会防止遗忘的出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对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的关系、学习材料的分量和朗读次数的关系、重复学习和分配学习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 发现遗忘先快后慢, 制定出了遗忘曲线, 这对我们如何安排学习新材料, 合理配置复习时间, 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3. 培育兴趣, 养成习惯

兴趣和习惯是造成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约占59%) , 所以培育兴趣、养成习惯对英语学习十分重要。

如何培育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 英语学习材料要有趣味性, 要适合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审美习惯, 要力求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共鸣。其次, 英语教育手段要多样性, 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如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自导自演小品, 演讲、竞赛等活动, 避免教学活动枯燥乏味。

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学会英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关键, 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当堂巩固、及时复习、重点句型的记忆等习惯的养成。另外, 要清除英语学习的不良习惯, 如拖拉、粗心等。

当然, 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还有很多, 如家庭因素、个别差异、智力等, 这里不详述了。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袁昌寰.中学英语微格教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二

【关键词】汉语 文化因素 英语 词义学习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130-02

一门语言首要的组成部分是词汇,词义学习是语言学习和运用中最基本的,在英语学习中,对英语词义的准确理解和全面掌握十分重要。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受宗教、民族、价值观、地理环境影响,本土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文化传统在词义基本概念以外又被赋予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涵。因此,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固有的本土文化意识难以与外国语言文化产生共鸣,在学习英语词汇时,除了基本发音、拼写以及搭配组合外,更重要的是对词义深层次文化内涵加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尽量减少学习英语词义过程中理解和使用的偏差。

一、汉语文化因素对英语词义学习的影响

(一)文化语境与词义学习。语境即语言发生的环境,文化语境的概念是动态的,随着时代变迁,词义缩小、扩大或者改变,文化气息也不断更新,某些词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文化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时代变革留下的印记;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民族发展的产物,在历史长河中由特定的人群发明并壮大,地域特色鲜明是最直接的表现;文化语境体现着文化传统,集体意识被嵌含其中,对语言的使用者具有隐性的强制约束作用,民族或宗教思想已成为其难以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词义”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同时包含了词面概念、内潜含义以及情感色彩等诸多方面。词汇是语言的载体,社会进步带动了词义产生明显或微妙的变化,词义在社会环境以及群体意识的作用下会朝着与原来截然相反的方向衍变。

(二)文化语境对学习英语词义的影响。语言发展承载着文化变迁,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而语言产生与发展也都依附于文化以及对应的群体,换言之,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跨文化的语言学习中,中国学生惯常于将母语学习和使用中形成的表达及思维方式套入英语的学习和表达中,不仅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在实际交流中甚至会引起误会或者闹笑话。

由于中西方历史发张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差异以及现实存在的地理隔阂,汉英两种语言在宗教、历史以及风俗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即使是在某一词汇所指代客体一致的情况下,其词义也会存在较大出入。比如,dog在英国人的情感世界中通常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在英语中的词义是中性偏褒义的,“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clever dog”(聪明人)等均是对人带有褒义感情色彩的称呼,当某人买彩票得了大奖,称其为“heisa lucky dog”,情感意义是中性偏褒的,相当于“他运气真好”;此外,dog有时也含有怜悯之意,如“dog-tired”(非常疲惫)等;当然偶尔也有表达厌恶之意的时候,“yellow dog”就是“无赖”的意思。然而,在中国人的思维中,狗的形象是负面、丑陋的,常含有强烈的贬义,“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等,厌恶、谩骂的感情色彩十分突出。所以,如果不能对中西文化差异有足够的了解,很容易按照固有的母语概念对目的语言的词义产生误解和误用。

(三)文化背景差异对英语词义学习的影响。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地理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

1.价值观念差异。中西价值最显著的差异体现在,西方强调个人价值,而汉语环境中则提倡集体为重。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的价值观念在西方社会中被普遍接受,换言之,在西方文化中,个人至上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中个人主义是对立于神权主义的,曾在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积极影响,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集中代表是初期移民的拓荒者,具有浓重的开拓奋进精神,是民族文化起源和精髓,所以,西方注重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主义是积极褒义的概念。而在汉语文化背景下,由于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的含蓄、内敛的中庸思想以及群体取向的影响,张扬个性即意味着标新立异,在中国人普遍的观念中是排斥这类思想倾向的,“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雁”等俗语是最好的例证,而“大公无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集体利益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熏陶,使得人们更倾向于拥护和表现出顾全大局的集体意识。思想意识中固有的民族传统观念对英语词义学习的干扰作用不能忽视。

2.宗教信仰差异。宗教信仰是各项文化因素中影响最为深远一项,赋予词义特定含义。中西方自古以来宗教信仰存在着巨大差异,文化内涵特色各异。基督教在西方宗教信仰的形成和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语言在反映人的意识、表达人的情感中,势必被注入进浓厚、强烈的宗教色彩。西方文化中,将人们理想中的极致乐园表述为“Eden”(伊甸园),如果我们对基督教或者圣经没有接触或者必要的基础了解,就很难真正领会其所蕴含的整体意味。在英语中要准确理解my rib(我的妻子)的词义,就要对圣经中所描写的世界上的首位女性Eve(夏娃)的由来有所了解——她是由亚当的肋骨创造而来的。而在汉语文化背景中,“女娲造人”是对人的由来的唯一解说,是女性最原始的形象,这就是中西方宗教文化不同对词义的影响。

3.地理环境以及风土人情差异。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在历史的演变进程中会逐步形成独特的风土人情,而社会习俗对词义的发展和演化也会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并在英语学习中对词义的把握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要全面领悟。比如,在英国东风是从欧洲北部而来,意味着寒冷,令人不悦,相反,西风自大西洋而来,带给人舒适、美好的体验,所以在英国有着西风报春的说法,west wind 受英国人欢迎的程度在其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大量体现。而在汉语文化中,东风是具有美好的象征意味,“紫气东来”、“借着……的东风”等,因为中国处于亚欧大陆最东部,西部内陆多山而东部沿海,东部海域而来的风使人感觉舒适,而“西风”使人产生的最直接感觉就是寒冷、没有生机的消极的心理反应,“喝西北风”就是形容生活十分凄苦,在中国人的情感中是不受欢迎的。类似的,许多对于指代的客观物体相同的词汇在英语语境和汉语语境中所携带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英语学习者要加强区分。

(四)汉语言文化的负迁移对学习英语词义的影响。负迁移就是因一项学习而对另外一项学习产生了干扰或者是抑制作用。汉语言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是汉语(母语)对于英语(目的语)的学习干扰,通俗点讲,就是指因英语学习者受母语——汉语的知识储备和使用惯性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中国式英语的现象。进行跨文化的语言学习时,母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和表达定式在英语词义学习的干扰是不可否认的。

一方面,汉语言文化的负迁移对英语词汇语法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以动词为例,英语动词在时态上区分为将来时、现在时和过去时,而现在时又可以细分成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过去时也可以分为一般过去时、过去将来时和过去进行时等,其所涉及的动词也要在形式上发生相应的变化,相对汉语的表达形式就显得非常复杂,汉语表达中使用词汇时没有时态的区分,仅是以“了、着、过”等辅助性词语对动作的执行和完成程度加以区分。所以,英语学习者对各个时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以细致区分和准确把握是词义学习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词义包含概念意思、内涵意思以及搭配意思等多方面,其中概念意思是词汇最基础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一般很少混淆或者误用,汉语言文化的负迁移对词义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内涵意思和搭配意思的干扰上。内涵意思是在词汇基本意思上延伸和丰富起来的,是与其所在的社会和文化紧密相连的,如果不能对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有所了解,仅凭借字面对其理解是不够的,甚至会产生极大偏差。

二、对策

第一,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能停留于机械式的词汇量积累,要跨过文化的隔阂,将语言思维从固有的母语束缚中挣脱出来,以空白式的语言学习定位,积极扩展至对西方地理环境、民族宗教、风土人情以及思维习惯等文化角度加强对词义的准确、全面把握,为词汇和语言的合理、正确使用打下良好基础。英语学习者应在学习英语词汇时提高对汉语负迁移现象的主动避免,在思想意识上提高警惕,以全新、正确的角度去理解、记忆词汇。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中有意识地对母语文化进行回避,才能使英语学习思维更加纯粹,减少汉语对其的干扰。

第二,善于对比和分析。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由于母语在语言学习中对学习思维所形成的先入为主的影响,势必会对目的语言的学习带来干扰,这就要求学习者在进行词义学习的同时对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以及其中嵌含的民族、宗教等深层次内容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尽量避免使用母语的思维和表达习惯来学习目的语言的词义,避免词义误推和误用。学习和运用英语词汇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汉语文化的干扰而出现许多错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分局自身英语学习中常见错误的特点加以梳理和总结,明常犯错误的类型,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第三,汉语在英语词义学习中的迁移现象是毋庸置疑的,把母语作为英语学习的参照就要尽量发挥正迁移的作用,英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两种语言之间的区别和相通之处,参照母语体系通过对词汇、用法以及喻意等方面的深层次把握准确建立起跨语言的英语学习体系。比如在汉语中有部首和偏旁的概念,相同偏旁的字多在词义上可划归于同一个范畴,在英语词汇中,词根以及词缀的作用也可以按照这个层面来理解,通过对词汇规律的探寻和准确把握提高词汇记忆的效率和准确度。

第四,借助英文原声歌曲、电视剧以及电影等非教学手段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在可观可感的情境中感受英语文化,可以将词汇的用法做详尽的分析,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对词汇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而不仅仅停留在“就词论词”上。例如《阿甘正传》中,阿甘在表达自己极爱吃巧克力时说,自己可以吃下一百五十万块巧克力(I could eat a bout a million and a half of these)。“million”一词在本句中是大量的意思,而并非说阿甘有过人之处。通过对"million"用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美国人的日常用语中用夸张的语气表示数量多的用法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贾冬梅.Water与水的认知词义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

[2]高辰鹏,徐瑞华,曹霄燕.汉语文化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2010(1)

3.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三

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摘要:环境监测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在环境监测过程当中存在很多容易被人忽视地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环境监测的结果.本文从这些因素出发,讨论其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从理论上联系实际为环境监测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和有用的信息.作 者:刘学军 作者单位:凤阳县环保局,安徽,凤阳,233100期 刊:中国科技博览 Journal: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9)分类号:X830关键词:环境监测 影响因素 采样 试剂 基本效应

4.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四

试论英语学习者动机的主要来源及特点

我国对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多以西方的.经典或扩展模式为思路,但西方模式未必完全适应我国实际,尤其是我国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英语学习群体.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形式,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作了因子分析,试图探讨该群体英语学习动机来源及其动态特征.因子分析将动机来源分六类:求知欲、教学环境、特定文化背景、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自我认识.初步结果表明,教学环境的影响占有较大比重并与求知欲及短期目标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作 者:郑洁 甘世安 ZHENG Jie GAN Shi-an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 刊 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年,卷(期): 21(1) 分类号:H31 关键词:英语学习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动机来源   动机特点  

5.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五

1. 家庭氛围。家庭环境氛围对小学生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发现, 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家庭英语学习的氛围, 家庭英语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特别是听读训练任务在家庭学习中无法落到实处, 学生对英语的好奇感、新鲜感、自豪感、成功感和愉悦感会随难度的增加而逐渐消失殆尽, 最终形成负面的英语学习心理。

2. 学校评价。小学阶段正处在心理不成熟的典型期, 教师和同伴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课堂上, 同学之间不能和谐的合作、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要求不够合理、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关注度不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都会潜意识地削弱学生的自信心, 致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从而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甚至产生厌恶情绪, 最终使学习效果与应有能力不符。

3. 社会环境。当前, 小学英语学习被太多的功利因素“侵蚀”, 网络、媒体、辅导班等各种机构无孔不入, 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课堂学习以外的层次差异。面对这种现状, 教师和家长各显神功, 或重金聘请家教, 或搞题海战术, 但这些都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形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二、小学英语学习常见的心理特点

1. 自卑心理。调查发现, 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中约有80%不愿或害怕参与课堂活动, 他们性格内向、孤僻, 不愿参加活动, 也回避与他人交往;特别是存在朗读表达障碍的学生, 他们害怕当众显露自己的缺点, 往往选择躲避来掩饰自己, 最终导致自我放弃, 自卑不已。

2. 焦虑心理。专家认为, 学生上课不愿主动发言, 主要是怕在课堂上的表达会受到各种限制, 既受教师和标准答案的限制, 又受到诸如声音、站立姿势、表情等方面的限制, 甚至可能会受到指责、挖苦。因此, 随着年龄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学生一遇到提问就变得焦虑不安。

3. 环境心理。当前, 小学英语教学最缺乏的依然是语言环境, 英语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 但实践在课外。虽然教师也努力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似的、生动的语言情境, 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始终难以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得到自然的再现、自然的复习巩固和自然的交流运用, 英语水平始终无法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运用心理策略, 提升小学生英语学习成效

1. 注重信心培养。自信心是一种比好奇心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 一定要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努力将人文关怀和知识传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克服英语学习的中的困难。当孩子有进步时用欣赏的目光说上一句“I love you”, 当学生出错时多给一次机会肯定他能行, 当学生遇到困惑时俯身和他们一起探讨, 批阅作业时不吝啬画一个笑脸……这些细微的举措都会给孩子以无比的温暖和自信。

2. 注重兴趣培养。一是将游戏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专注力最多能保持20 分钟左右, 而游戏活动则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调节思维, 集中精力。如, What’s missing?Bingo!Brain storm! 此类的游戏能将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活动,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二是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素材, 满足学生感官需求。到了高年级, 学生的学习兴趣呈逐年级下降趋势, 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更多灵活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前我们不妨精心准备一些教具、实物、背景资料或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拉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学生的感官受到强烈的刺激后对学习的印象自然会很深刻, 学习就会更加轻松。

3. 引入竞争机制。小学生好胜心强, 课堂上不妨设计一些男女生小组、大组之间的有竞争性的游戏或活动并给予奖励, 让他们在竞争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以满足他们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比如PEP四年级unit3 At the farm B学习动物单词时, 结合A部分蔬菜类单词, 教师可以设计大组之间的比赛, 对于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奖励他们蔬菜和动物的小卡片来装扮自己的农场, 比比哪组的农场最漂亮, 这样的竞争活动就能将学生的爱好、学习、生活融合在一起, 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了学生的生活中。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就并不仅仅局限在五个单词的教学上, 而是同时还教给了学生一种生活的情趣。

6.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六

一、焦虑的几种类型

按心理学定义,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或不能克服有威胁的障碍,使得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语言学家使用“焦虑”来形容人们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常有的紧张担忧害怕等情绪体验和忧虑的状态。针对英语课堂环境下的学生而言,常见的焦虑可分为三个方面:交流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焦虑。

交流畏惧具体表现是尽量避免用英语表达一些较难的信息,即使表达,也是勉强,或吐字不清,表意含糊;或发音不准,语法结构混乱,课堂上不敢回答教师的提问,避免与教师眼光接触,把自己置身不为人注意的位置。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困难就更大。

考试焦虑是学生在经历了很多失败,而过度回忆自己失败的经历使焦虑程度上升,以至于在考试中产生负面不相关的影响。学生考试结果远低于事先预期值,使学生无法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自我尊严受到威胁而产生考试焦虑。

负评价焦虑指对他人评价的担忧,对评价场合的逃避以及对可能面临的负面评价的心理期望。较低的期望可能会伤害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个体为即将发生的行为不良后果而担忧。如英语发音不准口语差的同学易在课堂上暴露自己的缺点,对自我形象构成了威胁,导致学习者严重焦虑,本能地崛起了心理屏障,以沉默来应对课堂练习,严重者甚至对整个外语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阻止外语的输入,造成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和信心减退,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相比之下,口语好的同学会引起同学的羡慕和教师的赞美,产生成功的自豪感,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会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信心,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注意对学习者的心理情感因素的培养,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调整和满足学生的情感因素的需要。只有学习者减少了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才能接受更多的语言信息的输入,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焦虑产生的原因入手,想方设法探视避免、减轻、消除学生学习焦虑的方法和策略。

二、启示与建议

1.改变语言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正教学态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课堂交际离不开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不带威胁的语言学习环境,融洽的情感能创造一个轻松自在的思想交流氛围,融洽的情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根本。教师不仅要成为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指导者和语言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要成为学习者心理恐惧和情感焦虑的消除者。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集中精力,思维敏捷,记忆增强,心理能力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2.使用情感策略和教学策略有效改善课堂气氛,有效地降低英语课堂焦虑程度

教师的课堂行为态度而直接影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教师良好精神状态、爱心、微笑的面孔、柔和的话语、鼓励和欣赏的眼光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交际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让他们放松,更有自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容忍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犯错误,因材施教,对学生提出更现实的要求。对缺乏自信而引起的课堂焦虑的学生,教师应对症下药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当他们发言时,教师要以微笑欣赏的表情去倾听,当他们答对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对他们的进步加以肯定。即使他们出错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要看到回答中积极的部分,抓住亮点给予鼓励。当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困难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顺学生的思维给予提示或“递词”或“递话”,让学生能较完整顺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享受到成功。

课堂焦虑与学习内容的难度关系很大,教师要了解高一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态度和认知能力。了解高一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词汇的掌握.、语音的标准程度、语法的规范以及对英美等英语国家基本文化常识的掌握),教师应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控制难度,做好新旧知识的过度,及时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做好正确的评价,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准备每节课。既要满足学生的探索心理,又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教师可很好地利用全班活动、师生活动、小组活动、同伴活动、个人活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形式有利于减少焦虑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思想、学习体会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增加了听说的机会,尤其是害羞和内向型的学生能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7.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探讨。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比较。

1.从数学语言层面来看。在这一层面上来讲,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数学语言是从易到难,逐渐增加。就笔者个人而言,初中数学语言所涉及的无非就是几何证明、坐标轴、解方程等,这些数学语言学起来简单、通俗、明了、易懂;而高中数学语言抽象程度明显增加,刚步入高中我们就要学习高中数学的抽象集合和一些函数语言、图形语言,刚开始学习高中数学就将难度大大增加了。初中数学语言和高中数学语言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也是很多高中学生从一开始就很难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原因之一。

2.从数学思维层面来看。从这一层面上来讲,从初中数学教育的单一、机械化到高中数学教育上的开放,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模式。由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比较少,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们都将解题的方法建立统一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去学习,这样会让学生学起来比较单调,也很机械化,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模式,理论性也不是很强。

8.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八

——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

摘 要

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行使着管理国家的权力,是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最广的政府人员,在群众眼中,他们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他们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立足于民族基层地区和工作效率这两个点,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调查分析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工作效率影响因素及提出相应建议。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基层政府

工作效率

1.前言

民族地区即是指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近年来,民族地区公务员的队伍建设在总体上有明显成效,素质不断提高,人才专业构成趋于齐全,尤其是1998年机构改革后表现更为突出,一支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正逐步形成并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基层民族地区位于偏远地区,条件比较艰苦,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落后,所以要想西部开发战略得到具体的落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保证和提高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

2.影响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

2.1 基层政府人力资源建设不够完善

(1)人才培养模式较传统,培养干部着眼点片面

为了适应民族地区政权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需要,民族地区在培养人才方面,尤其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方面,着眼点往往以培养行政干部为主。这种重行政轻业务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使得民族地区的公务员队伍中党政型人才多,而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型干部比较短缺。[1]政府中精通法律、审计、市场营销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专业化的公务员十分短缺。(2)干部择优机制未能跟上发达地区的发展

由于干部择优机制的落后,评价机制的不科学,干部的选任没有发挥出竞争动力和压力,干部退出机制没有形成制度化,加之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民族地区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开拓意识淡化,平均主义,大锅饭意识仍然禁锢着其思想,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3)青年人才断层,后续力量不足

我国公务员编制设置多年没有经过大调整,人事不匹配问题突出,不少地区在编人员出现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现象。随机对60位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的调研中,年龄45岁以上达60%,35岁至44岁占13.1%,35岁以下仅占26.9%。过高的年龄分布导致基层政府缺少活力,观念保守,他们保持按部就班的工作思路,缺乏创新,不易接受时代的先进产物。调研发现,基层工作虽较繁杂,但大部分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办公提高效率,如部分乡镇试行的OA办公软件和视频会议,能在政府组织之间建立能突破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的联系通道和工作平台,极大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据调查了解,90%以上的基层政府年均信息化培训低于2次,加上对信息化办公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足,他们甚至觉得参加各种计算机和软件培训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减少他们的休息时间,因此产生“越全能,越多做”逃避责任心理。

2.2 地区经济落后,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少数民族所在地多为深山地区,位置偏僻,经济不发达[2],如都安瑶族自治县以及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乡镇地区普遍较贫困,每一年都会评上贫困县。此外,贫困地区的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环境亦是极其简陋,几张桌子与椅子拼凑起来的办公桌以及仅有的一两台旧电脑和打印机。基层政府的办公硬件设施仍未得到进一步完善。

按照六部委的要求,全国各地要执行统一的工资标准,但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层科员的工资收入不足两千元,仅能解决一家温饱,由此导致一些民族基层公务员违规从事一些副业,一心两用,没有把心思全部放到政府工作上。2.3 基层公务员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相较于汉族地区而言普遍相对落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造成了教育的落后和人才的流失。所以,在人才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来进行公务员队伍建设,往往会使民族地区公务员素质在总体上偏低。此外,由于地域、历史、文化、教育等原因,使少数民族群体产生了先进和后进的差别,形成了公务员素质高低的差异。2.4民族语言多样化

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是精湛而耐人寻味的,且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日常交流中仍使用方言,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语、瑶语、壮语等,甚至有些基层公务员来到融安后听不懂而强加的蔑称——“土拐”,这导致一些官民的矛盾冲突,给非本地户籍的基层公务员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下乡时,不熟识多样化的民族语言,难免会遇到交流上的隔阂,即使有翻译也很大程度上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

3.提高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工作效率的对策

3.1鼓励少数民族人才回到基层工作

少数民族基层政府工作难度主要集中在语言交流障碍、工作环境陌生和风俗不习惯等方面,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回家乡工作则有利于基层工作的展开。目前,众多省份的高校每年安排一部分指标面向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实行定向招录的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原来所在地的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就业。由此民族地区省部级政府可以参照这个模式,借助大学生村官选任机制的天然条件,鼓励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参与基层工作,不断丰富基层经验。同时市县机构编制部门抓住机遇,报经省机构编制部门同意后,采取核定过渡编制的形式先调入,待单位自然减员时,采取过渡编制,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则给予高度的鼓励和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回家乡工作,避免少数民族人才流失。3.2促进基层公务员结构比例合理化

调研发现,在基层政府中少数民族公务员人数少,汉族公务员人数多。少数民族的公务员能够清除语言交流的障碍,更是清楚各种民俗,有利于各种群众工作的开展,基层政府应该有所侧重的增加少数民族公务员的人数比例。民族基层政府中,青壮年公务员所占的比例较少,中老年公务员所占比例较大,中老年人一般反应迟缓,工作效率不高。因此,针对新编入轻公务员、选调生因为工作环境不熟悉、群众工作难以开展的情况,基层政府除了增加本地高校毕业生的选聘之外,应该建立一种小组合作机制,老少搭配,互相学习,既不会消磨年轻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又使老公务员的工作经验得到传承。3.3增加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持

中央政府在关注民族地区群众贫富问题时,也应关注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及公务员的贫富状况,增加经济支持,创造一个更良好的工作环境。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应该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解决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硬件和软件建设,实现多样化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企业规模群,进而使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另一方面,自食其力,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经济,如融水瑶族自治县的毛竹资源,可以适当发展编织产业。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做到自力更生,减少对中央财政的依赖。3.4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

在基层公务员“进出口”准入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基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公务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制定一套适合民族地区公务员的工作培训计划,有目的提高公务员职业技能。根据调查了解,目前诸多乡镇政府每年的集体培训次数每年仅仅为2~3次,平均每次仅为20人/次,而且培训内容多数局限于思想修养,而类似于计算机技能、公文写作技能等专题培训少之又少,所以本文认为基层政府应该在技能培训上加强力度,适时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和能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高素质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去学习充实,提升自己的素养,培养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历练自己,才有可能在一个竞争的环境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4.结语

民族地区有其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情况,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措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民族地区发展各项事业的关键,也是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研究希望提出的参考建议能为促进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9.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九

关键词:学情调查;学法指导;教法改革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9-0023-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9.010

高一是化学学习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化学成绩明显下降,甚至有部分初中化学成绩佼佼者到了高中却经常不及格,致使许多学生认为高中化学难学,失去学习信心,教师和家长也常为这一问题所困扰。为此,我们对我校2010级高一6个班的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和教学实际,就影响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因素及对策作了分析、探讨,使高一化学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们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一、影响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因素

1.教材因素方面

调查显示,有90.1%的学生普遍认为高中化学难度增大,学习负担重。初中化学重在客观上认识化学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现象比较单一、简单,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而高中化学则要从本质上(电子转移、离子参与、能量变化等)认识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要求以理解、掌握为主,知识难度增加从而导致成绩下降,55.3%的学生高一化学成绩与初中相比有明显退步。

2.心理因素方面

有65.7%的学生认为高中化学学习心理压力较大。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内容加深(68.9%)和与周围同学存在竞争(57.4%)两个方面,特别是优等生之间的竞争是造成学生压力增加的主要因素。

3.学习方法方面

学习方法不适应,惰性心理严重。有68.8%的学生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系统小结等;有62.8%的学生依旧照搬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应对高中化学学习,表现出严重的惰性心理。

4.思维能力方面

初中化学知识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物质和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知识关系复杂,化学概念、术语抽象,特别是化学物质特殊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常常需要用对立统一思想、矛盾主次思想等分析、解决问题。高一学生逻辑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使他们感到化学难学,产生畏难情绪,学习信心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5.教学因素方面

相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高中化学内容多,加之课时受限,这就使得高一的教学进度大大加快,教师的讲授侧重于要点与思路的分析,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相对减少,高一新生还不能较快适应这种转变。有5.9%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听懂讲授的内容,36.2%的学生即使上课能听懂,课后也会很快遗忘。另外,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不强,考试题目难度过大,部分学生考试经常不及格,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也是造成高一学生化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

6.学习习惯方面

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18.6%的学生能通过课外书籍和互联网等途径积极获取化学知识;有74.5%的学生只是通过课堂这一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获取化学知识,课后只是为完成作业而做题,死记课本知识,缺乏自主探索精神。意志品质薄弱、学习习惯差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的巩固和提高。

二、教学对策及建议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初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所以,在高一新学期开始,教师就要说明情况,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积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开学初要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平时要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适时小结整理等环节的指导;遇到问题要独立思考,细心钻研,在此基础上与同学展开讨论,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教师要把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并贯穿始终,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2.认真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1)放缓梯度,抓好衔接。首先,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使高一新生从学习方法、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能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的节奏。其次,要降低难度,减缓坡度,以“旧”引“新”,循序渐进。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实例讲起,然后引入新知识进而进行抽象、概括,建立起有关的化学概念、理论和规律,这样可以减小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困难。例如,用电子转移的观点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时,可先让学生搞清“升失氧、降得还”对应关系,明确反应中什么元素得电子,什么元素失电子,然后再让学生探讨得失电子的具体数目,得出电子守恒的结论,最后在习题课中设计一些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找出其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不同点,进而引入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的概念。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举一反三,学生易于接受,使新知识同化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第三,突出重点,加强辅导。教师要对初、高中教材内容融会贯通,在抓好相关知识点衔接的同时,要特别对高一化学中易分化的地方重点讲解,加强辅导,有时可将出现的错误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思辨,也可用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形式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以提高学习能力,防止成绩分化。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思源于疑。针对高一新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针对问题去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与补充,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描述、教材阅读、思考辩论、表达交流等情境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化学的有趣,领略化学的神奇,了解化学的作用,回顾化学的历史,展望化学的未来,体验化学的学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同时,要让学生在不断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3)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①课堂上教师应控制正面讲授的时间,多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余地,教师的讲解应重在诱导、启发,分析知识和方法的来龙去脉。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引领自学、对比分析、导学结合等方法,把教材上那些抽象深奥的概念、原理、知识规律熟化成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知识,让学生积极体验思考的过程,主动尝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如在讲“离子”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在黑板上展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看图找规律,看谁找的多、找得准。找到规律后,引导学生关注最外层电子数,将不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比较,再用卡通动画或比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由此形成离子的概念。通过比喻、找规律、比较等手段,使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这也为学生学习化合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③练习题和考试题的设计和选择,既要有难易的梯度,又要有选做的自由,特别是化学用语的训练、化学符号、方程式的书写一定要做到严谨、规范,这样以练促思,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作用,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收益。总之,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讲、练应符合学生实际,力求讲到点子上,练在关键处,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由于高中生面对着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学校各种考试和高考中家长望子成龙的巨大压力,因此,教师应主动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采取家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教育,不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这种良师益友式的教学,师生感情融洽,学生会将教师重视、关心、信任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中去,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学习愿望。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1)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先进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益。如将传统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教具、教学模型、参观等)与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投影、幻灯及多媒体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之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利用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医药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课外学习。如利用当地条件,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看臭氧空洞的形成以及它对人类带来灾害的图片或录像等,丰富教学实践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课外学习生活,而且把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更好地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而树立起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增强教学效果。

5.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要求,使学生在高一阶段就打牢化学基础,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特点,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电解质、强电解质、电离平衡等概念时,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比较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氯化钠的导电能力强弱,通过实验现象——灯泡的暗亮程度思考、分析影响溶液导电的微观因素,最后从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上揭示上述三种物质的微观涵义。这样,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等,能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针对中学生好思、好奇、好动的特点,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多开展一些富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家庭实验活动,以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辩论、乐于分享、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对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也是大有裨益的。

10.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十

一、反思学习法和词语隐喻语境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反思学习法是目前我国教育行业中进行教育改革时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其运用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针对自身的教学状态和学习情况, 在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 找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进而及时弥补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就目前反思学习法在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中所呈现的基本状况来看, 笔者特意从自己所在的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抽选了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按照他们的期末英语考试成绩, 笔者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分级标准为一级 (成绩在70分以下者) , 二级 (成绩在70分到80分之间) , 三级 (成绩在80分以上者) 。经过成绩梳理, 每个档次学生分别为57人、160人, 83人。在问卷调查中, 表示在日常词汇学习中运用过反思学习法的占63%, 其中一级水平的学生占63名, 二级水平的学生占79名, 三级水平的学生占37名, 表示在学习中运用过。在词语隐喻语境应用的调查中, 笔者将应用分为普通词汇和专业词汇分别进行调研, 结果显示:

在普通词汇的记忆中, 表示使用过词语隐喻语境的学生中, 成绩为一级的学生95%表示不曾使用, 成绩为二级的学生56%表示不曾使用, 成绩为三级的学生74%表示不曾使用, 而在自然语境的选择中, 成绩为一级的学生100%表示不使用, 成绩为二级的学生中82%的学生表示不使用, 成绩为三级的学生中71%的学生表示不曾使用。在专业词汇的记忆中, 表示使用过词语隐喻语境的学生中, 成绩为一级的学生100%表示不曾使用, 成绩为二级的学生86%表示不曾使用, 成绩为三级的学生76%表示不曾使用, 而在自然语境的选择中, 成绩为一级的学生100%表示不使用, 成绩为二级的学生中91%的学生表示不使用, 成绩为三级的学生中83%的学生表示不曾使用。

由此可见, 目前在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词汇学习时, 无论是专业性词汇还普通词汇的运用, 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均不常用反思学习法和词语隐喻语境。相比较自然语境, 词语隐喻语境在成绩为二级和三级的学生中应用比例较大, 与其已经取得的成绩相比, 可以看出词语隐喻语境对其英语词汇积累的辅助性作用。但是从以上数据中同样也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反思学习法和词语隐喻语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而引发此类问题的原因, 则主要有学校在反思学习法和词语隐喻语境方面的教学要求不明晰、教师在反思学习法和词语隐喻语境方面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引导意识不足、学生对词汇背诵技巧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对反思学习法和词语隐喻语境的错误认知或理解度不足以及传统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死记硬背习惯等。

二、反思学习法和词语隐喻语境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的影响

1、反思学习法对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的影响

英语作为一门拼音文字, 其词汇主要由不同的字母组合而成, 并因为拼写和读音的差异性, 而使得每个词汇在应用时具有不同的含义。绝大多数的单词在拼写时音标与字母会有一定的对应性, 但是由于中国母语汉字并不存在这一典型特征, 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容易出现记忆不清, 分辨不明的情况。尤其是非英语语言专业的学生, 因其对英语语言的专业性要求不高, 在没有打好音标基础的前提下, 并不会为了学习词汇而再次夯实英语学习的基础如音标识记, 而其对词汇丰富性要求的相对较弱, 又导致在英语词汇的识记过程中, 对词汇的学习关注度不高。然而正因为词汇是非英语语言专业和英语语言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基础, 因此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除应用必要的多样化词汇教育策略外, 还可以在课上引入反思学习法, 来培养学生温故知新、强化词汇学习的意识。反思学习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作为课上小结, 帮助教师进行本堂课程知识点的再次回顾, 以达成查漏补缺、强化学生记忆和思考的作用, 还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就词汇学习进行互动交流的基础及切入点。如学生通过使用反思学习法对比自己在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技巧不足, 识记熟练程度有限, 对词汇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不高并存在一定的误区之后, 学生必然会积极主动的自行改变学习方式和探索词汇学习的技巧。

2、词语隐喻语境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的影响

在日常英语的学习中很多成语惯性借助某些或者某一具体的形象来进行词义的表达, 此种释义方式很容易构成特殊语境下词汇的不同含义的凝聚和转换。按照当前英语习语的学习和表达特征来看, 作为英语独特的意蕴表达方式, 大部分的英语词汇、专业名词、习语等惯性使用比喻性, 来进行内容形象的诠释, 而此种比喻在运用中, 又按照实际情况被分为明喻、提喻、隐喻和转喻等。著名的语言研究专家汪榕培教授曾提出, 在词语隐喻语境下对固定词组进行解析才是英语词汇学习的核心及“正宗”的学习方法。如一些专业词汇借助其比喻义和引申义, 可从字面含义中推敲出其内在的含义如“hit the nail on the head”, 按照其字面意义来进行理解时, 就可以引申出“正中要害, 说到点子上”。

词语隐喻语境的存在, 可以帮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日常阅读的过程中, 充分了解专业词汇在不同语境下所具有的含义, 此种学习方式却是在课堂教学之外,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自行吸纳并增加自身专业词汇量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国际经贸类专业的学生, 其词汇的积累主要以在工作中确保与客户交流时不出现理解误差为基本目标, 这就要求此专业的学生除必要的专业词汇外, 还需要学习谚语、成语、俚语、俗语、时尚流行词等, 并了解、理解和掌握不同语言环境下谚语、成语、俚语、俗语、时尚流行词等与专业词汇共同融合运用造句的技巧和基本要求, 相对而言的词语隐喻语境的设置, 自然可以辅助国际经贸类专业的学生在自然的语境下, 充分了解和认知专业词汇及谚语、成语、俚语、俗语、时尚流行词等的融合方式和规则。

三、词语隐喻语境下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反思式学习优化策略

1、重视融合规则, 引导学生自行发掘词汇学习技巧

词语隐喻环境与反思式学习方式的融合必须遵从学生记忆的阶段性规则, 正如我国所倡导的“温故知新”, 英语词汇由不同字母按照规律组合并具有不同含义的特征, 对其进行对应性识别和记忆, 显然对于惯性使用汉字学习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极具有困难性。对此, 按照人类的记忆规律, 在课上教师可以在刚开始上课环节使用单词听写法、设置词语隐喻环境引导学生对上堂课所学的词汇进行造句和情境对话的方式等进行“温故”。考虑到词语隐喻环境不仅可以帮助教学双方提升对词汇文化内涵的了解, 在针对词汇含义进行课上分析并造句示范的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将一些较为难懂的词汇及难以理解的语言现象, 使用词语隐喻环境来为学生释义。

比如句子“drunk as a skunk in the trunk”中, “skunk”表示臭鼬, 为什么使用这个此来形容醉鬼, 是否可以用其他词, “skunk”是否能表示其他的意思, 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词语隐喻环境中来进行词汇含义和运用方式的理解时, 相对于单纯就词汇和句子进行死记硬背, 其效果往往更为良好。在互动环节中, 教师可以使用反思的方式, 请学生就自己已经学到的词汇尝试替换“skunk”, 来对比其他词汇与“skunk”应用的差异性, 在尝试应用中, 学生还会发现如bat、rat、tick、cootie、fly等词汇同样可以被用在对醉汉的形容中。通过词汇的运用对比和反思, 学生对词汇的引申含义及应用将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反思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在课上学习的不同环节中加以体现, 同样还可以作为课堂小结, 在教师或者学生自身所设计的词语隐喻环境下对本课内容进行知识点的重点提炼和重点识记。如果教师在课上可以充分利用词语隐喻环境来辅导学生借助认知特性来对生僻词进行研究, 找出词汇识别、记忆的规则, 并在词语隐喻环境中探求出生僻词和脑海中已经记忆的熟悉词汇之间的关联度, 进而找出词汇记忆的规律, 那么在此种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必然会提升对词汇记忆技巧研究的积极性。

2、重视以旧词融新词, 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温故知新

正如上文中的分析, 反思式学习方式可以推动词语隐喻环境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意识的改变。相比较自然学习环境, 词语隐喻环境的设置可以更为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词汇多种含义的了解、理解、运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 词语隐喻环境对人类对事物尤其是概念性事物的认识、具象化意识的形成、意识向词汇的转化当具有良好的推动意义, 作为词汇变化的先导, 词语隐喻环境同样也是语言学习的辅助, 可引导学生切实了解跨文化、词汇多含义的重要工具。反思式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和学生针对词汇的学习情况、进度、效果等方面的重要检验方式, 其与词语隐喻环境的融合可从词语搭配的角度及寻找词汇记忆规律的角度来进行延展。

词语的配搭主要是不同词汇之间按照句子需要进行对应性组合, 此种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则性, 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词汇量必然与英语专业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那么在日常听、说、读、写和翻译的过程中,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会下意识的使用一些较为熟悉的词汇。由此, 在教师进行新词讲解时, 除了必要的词语隐喻环境设置以外, 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将新词与已经学过的同类词汇及经常使用此新词的句子进行归纳。比如在学习单词“clothing”时, 教师可以将与之相关的其他词汇如gament、clithes、shirt、jacket等放在一起, 为学生仍创设情境进行教学。通过教师对新词分析和讲解的课上示例, 学生可以自行反思自己已经学到的词汇中还有哪些与“clothing”相关, 比如颜色、材质等类别中的单词, 通过学生的反复思考和归纳总结, 学生对新词的熟悉程度必然会快速提升。当然,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下, 教师还可以将此项内容交由学生在课下自行探索。

摘要:英语作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唯一贯穿小学到大学始终的外语学习科目, 其专业词汇的学习一直被作为英语学科教育的基础。然正如英语语言在具体运用中, 同样包含谚语、成语、俚语、俗语、时尚流行词等, 因此在日常英语学习中, 学习者和教育者均需要重视词语隐喻语境下专业词汇的变化。本文立足当前我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在英语学习时侧重点的差异性, 借助反思学习法的实际应用, 重点围绕词语隐喻语境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词汇学习展开分析。

关键词:反思学习法,词语隐喻,非英语专业,词汇

参考文献

[1]陈晨.多模态大学非英语专业词汇教学模式的构建[J].学园.2014 (07) .

11.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十一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因素及矫正策略深化研究

濮阳外国语学校 晋红波

关键词:学习数学困难的因素 矫正策略 改变习惯

生本课堂 改变习惯 增强成功体验

针对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因素,我们进行了长期的思考、研究与探讨,并围绕工作实际,在常规中教学展开改革实践,对针对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因素,进行矫正,所应该采取的策略做了逐步完善、探索,并逐步深化研究问题中的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理论。

在广大教师学生中广泛征询意见的同时,我们积极提供开展研究的教学、指导条件,如何进行改革实施,这是核心问题。在现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熏陶下,数学课堂上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让学生学习更有效,消除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等一系列问题,是解决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重要因素。对教改展开思考的同时并做了一些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应该采取一系列新方法新措施来引领与支撑,基础较差学生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主要因素,学习效果不能落到实处,致使他们没有学习成功的体验,总是处于消极的一种状态,内心总是在不自信的阴影的笼罩下,改变这种心理,就需要在常规教学中,多关注他们,多提问,给这样的学生分层次的布臵作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逐渐增强学生自信力,在成功的体验下,恢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战胜困难的能力;另外多采取互助学习为基础的学习形式,课题简述论文

打破各自为政的孤立学习模式,让组内成员互相监督,以好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为原则,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讲解、老师进行点评为支撑点,打造“生本课堂”以学生自主为核心,让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多多进行参与,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落实学习的目标,逐步让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养成心的学习习惯,通过探索,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实施模式----即在我的论文《“新知形成课的实施过程”----谈课堂教学改革》、《多角度,多层次冲击学生的认知感官---实现课程目标的落实》中提到的学习,教学方法,这些都是能够大面积提高那些学习数学困难学生的数学成绩的,而且都有时间数据。课堂上能让他们由“观众”,甚至是“睡客、捣乱者”的角色,转变成“演员"、甚至是“导演”的角色,可以剔除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习效果的落实,他们也成为课堂的主人,水涨自然船高。意识到的问题多了,数学学习的智力也会相应的提高,不仅仅培养了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趣,做到了学习目标的落实,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长时间的实践与摸索,课后做好总结工作量更大,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在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学习兴趣更浓厚,我们老师的工作也就能更好地开展,还要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用教师的强烈的责任心、耐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一定会让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得到矫正,达到缩小两极分化的目的,大面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12.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十二

你好!我们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小组的成员,为了完成《管理心理学》关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特展开此次调查。本调查不用填写姓名,你的认真如实的回答是对我们极大地支持与鼓励。

学习小组全体成员 基本信息填写:学院:专业:年级:

性别:

1.你是否有过逃课经历:

A.从不逃课B.偶尔C.经常

2.你会主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吗?

A.从来不B.偶尔C.经常D.每次都有

3.你通常是怎么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A.自己认认真真做,获取第一手资料B.网上摘抄别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再加工一下

C.临时把同学的作业修改一下D.其他

4.你会主动学习专业课以外的知识吗?

A.会B.不会

5.你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吗?

A.很感兴趣B.比较感兴趣C.一般D.没兴趣

6.当初你选择该专业是因为

A.自己感兴趣B.就业前景好C.被调剂D.其他

7.你觉得学校教师教学水平怎么样?

A.优秀B.良好C.一般D.差E.不清楚

8.请你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评价:

A.优秀B.良好C.一般D.差E.不清楚

9.你如何评价学校的奖励制度?

A.极大程度地激励学生B.基本上还能激励学生

C.起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D.不好评价

10.你觉得学校的学习氛围怎么样?

A.优秀B.良好C.一般D.差E.不清楚

11.你认为班级的学习氛围怎么样?

A.优秀B.良好C.一般D.差E.不好评价

12.你认为学习氛围(包括学校,班级,宿舍)对你学习积极性的影响程度:

A.极大程度地激励学习B.基本上还能激励学习

C.起不到激励的作用D.不但不激励,反而降低学习热情E.不好评价

13.你是否认为社会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

A.是B.不是C.不清楚

14.如果社会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降低,你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会因此而降低?

A.是B.不是C.视情况而定

15.你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A.很好B.较好C.一般D.差

16.你认为就业前景对你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A.很大B.较大C.一般D.无所谓

17.你认为当前教育制度对你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A.很大B.较大C.一般D.没影响

18.父母对你的学习的关注度:

A.很高B.较高C.一般D.不关注

19.你认为父母关注度对你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A.很大B.较大C.一般D.不关注

20你认为家庭经济水平对你的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A.很大B.较大C.一般D.没影响

21.你认为感情生活对你的学习生活的影响程度:

A.非常重要B.重要C.一般,学习生活的调剂品

D.无所谓E.反对,耽误学习

22.你是否有明确的人生规划?

A.明确规划人生B.有规划,但很模糊C.规划成一纸空文D.基本没有规划

23.促使你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多选题)

A.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B.将来找一份好工作C.拿奖学金

D.与同学竞争E.考研或出国F.考取证书G.其它

24.总的来说,你认为你的学习积极性水平如何?

A.很高B.较高C.一般D.低

13.影响护生学习的因素及对策 篇十三

1 影响护生学习的因素

1.1 社会因素

中国社会历来重医疗、轻护理, 认为护理不过是执行医嘱、输液、打针而已。护生认为护理工作不重要, 又被人瞧不起, 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环境因素

护生从学校走入医院, 对医院的工作性质不了解, 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 不知所措, 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1.3 心理因素

①护生很多为独生女, 在家千娇百宠, 到了医院却要为各种各样的病人服务, 心理落差大, 影响工作积极性。②一些护生每天接触病人, 担心会传染疾病。

1.4 教师因素

有的教师学历低、经验少、知识老化或者虽然工作能力强却缺乏讲授能力。

2 对策

2.1 给护生讲解护理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理工作范畴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医嘱, 而是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可举例说明, 例如, 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病人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 如不及时叩背、吸痰, 只几分钟就能造成病人窒息死亡。

2.2 让护生尽快适应环境

护生入科时, 带教老师热情迎接每一批护生, 消除紧张和陌生感,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此外, 带教老师应主动介绍病区环境, 如治疗室物品的放置要求、污物处理方法、垃圾分类、病床安排、各种班次工作时间及交接班时间, 使护生尽快熟悉环境。

2.3 调动护生的积极性, 做好心理护理

有的护生娇气, 怕脏怕累, 作为带教老师应该有很强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专业思想, 言谈举止充分体现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以身作则, 以行动带动护生的工作积极性。给护生讲解院感知识、消毒隔离制度、个人防护知识, 使其明白只要遵守各项制度, 做好个人防护就不会被传染上疾病。

2.4 提高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

护生往往以带教老师为自己的榜样, 老师的言行对护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 直接影响到带教质量。所以, 应加强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 提高带教水平[1]。带教老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 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医德水平,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护生在课堂上是被动学习知识, 而到临床上则需要主动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这时往往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带教老师应针对护生学习被动的现象,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①互动教学方式, 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下班前提问,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 下一班回答;鼓励学生及时提问, 老师认真回答;②目标教学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 与护生一起定出学习目标, 并认真执行。③可通过护理病例讨论法、访谈法、反思日记法、项目学习法等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

参考文献

[1]李惠娥, 鄂文化.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带教需求情况调查与对策[J].护理研究, 2005, 19 (1A) :33-34.

14.影响高中物理学习因素分析及对策 篇十四

一、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分析

(一)存在学习心理障碍

第一,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对高中课程充满神秘感,心理就有一些胆怯阴影的存在;家长、亲人对学生期望很高,变为学生的负担与压力,成为心理发展的阻力。第二,物理课本身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若不及时变换教学方式,不研究学情,而一味的讲、练、考,再有趣的课程也会使学生兴趣慢慢变淡。第三,青少年的心理可塑性极强,因空间想象不到位,因数学推理、计算不熟练或因其他原因,都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热情。第四,现有评价制度问题。一次次的考试、测验,分数成为左右学生情绪变化、行为变化的指挥棒,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失意。第五,少数学生吃苦拼博精神差。诸如个性强、学科倾向性重等原因,直接影响学生物理课学习的活动状态、活动方式、活动进程、活动效率与效果。

(二)存在学习的思维障碍

1.用错误的生活经验分析具体的物理现象。高中生已从生活中和初中物理课中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些生活经验是正确的,是我们建立物理概念的基础,有些生活经验是错误的,往往导致学生的思维障碍。如:生活经验告诉学生“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会使学生产生滑动摩擦力和运动方向始终相反的错误结论。

2.以数学关系式代替物理概念。学生在思考物理问题时带有一种“数学惯性”,将物理问题数学化,忽视事物的物理事实和物理意义,以数学关系代替物理概念。如: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可用公式E=F/q来表示,若问当q增大、减小或不存在时,该点电场强度如何变化?很多同学会简单地从E=F/q 出发,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忽视其表达的物理含义,从而造成错误,形成思维障碍。

3.只重结果,忽视思考过程,不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只要得出正确的结果,不愿多想其他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很难展开联想,影响思维的流畅性。如:在电场这章的学习中,问学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动能的变化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会回答和重力做功有关。由于没能真正理解物体做功和功能变化的关系,没有考虑到电场力做功的作用。

二、克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几点措施和尝试

(一)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思想工作,引入物理学史内容,多鼓励,多引导。比如讲“牛顿运动定律”时讲牛顿的生平;讲“万有引力”时引入“苹果落到地面,而地球没有落到苹果上”的轶闻趣事;学习“力与运动”时阐述“日心说”的提出过程;讲“单摆”时谈伽利略研制计时仪等等。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认识到物理就在生活中,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要有艰辛的劳动与努力。

(二)教师应该做好五个面对。①面对教材、大纲。要以课改精神为指导,转变自身的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挖掘课堂教学为途径,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努力探索中获取知识,获取技能。②面对教学过程。要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媒体设置各种情景,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启发,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较大限度的利用。③面对学生学习方法。要利用物理课本身的特点进行指导,揭示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④面对学生检测的成绩。要客观评价,注重试题的内容分析,及时找学生座谈,了解存在问题,解决问题,对成绩低的学生绝对不能打击、讽刺、挖苦,而要寻找他们在物理学习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安慰。⑤面对课外辅导。注重题型的归纳,注重一题多解的变换,注重语言、书面的表达,使学生感到师生如同朋友,能畅谈观点、想法。要善于听取学生浮浅或错误的看法,并进行矫正。

(三)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①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解的解题训练方法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地回顾和运用,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就能真正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②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对习题的条件进行变化,让物理情境发生变化,让学生获得一题多思、一题多练的机会,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激励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③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根据同一条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零碎知识融汇起来,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L1、L2分别为“220v,40w”,“220v,100w”的白炽灯泡。问1:正常发光时,哪一盏灯的电阻大,哪一盏灯通过的电流大?问2:正常发光时,哪一盏灯亮,相同时间哪一盏灯消耗的电能多?问3:将它们并联在220v的电源两端,哪一盏灯亮?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有多大?问4:将它们串联在220v的电源两端,哪一盏灯亮?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有多大?问5:若将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时,其中有一盏灯正常发光,是哪一盏灯?此时电源电压是多少?上述一题五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把电流、电压,及串、并联电路等知识都灵活地运用到了。故而印象深刻、不易忘却,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十分有益。

15.如何学习英语词汇 篇十五

2.科学记忆,突出主次,循序渐进教师可以把课后的单词根据重点程度进行标注划分:标注黑体的是课标词汇,即重点单词,学生不仅要会读、会写,还需知道其意思并学会运用;打“△”的是行文需要的词汇,大都为地名或人名,学生不需记忆;剩下的为话题拓展词汇,学生需要知道其音、形和义,但不要求运用。明确了主次之后,再把课后单词拆分为几个小版块,要求学生每天大约记10 个左右的单词,先记课标词汇,再记话题拓展词汇。另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定律,输入大脑的信息如果要在大脑中保持长久的记忆,必须不断地加以重复、再现。因此,为了帮助学生长效地巩固所学的单词,必须加强对所学单词的温习、复习,以巩固记忆的效果。

3.传授方法,训练策略

(1)翻译法翻译法就是把英语单词用中文或简单的英文翻译出来,最好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英文翻译单词,这种方法比较直接,也能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的词汇。

(2)构词法英语中许多词汇是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教师应传授学生基本的构词法知识,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常用的构词法有:复合词,是由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词根组成的单词,如earthquake,bathroom,housework, footprint, arm⁃chair等。派生词,分为词根加后缀和词根加前缀。后缀一般是改变词性,词义基本保持不变,如:careful—careful⁃ness,hope—hopeful, educate—educa⁃tion, home—homeless 等;而前缀一般是改变词义,不改变词性,如:advan⁃tage—disadvantage,possible—impossi⁃ble, marry—remarry,happy—unhappy等。词性转换,有部分单词不需要添加任何前后缀本身就具有不同的词性,如seat(n.)座位—seat (v.)使就座,smoke(n.) 烟—smoke (v.) 抽烟,desert(n.)沙漠—desert(v.)舍弃, 遗弃。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词性变化的同时发音的变化。

(3)猜词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课文没有而自己又不会的单词。这时,可让学生根据构词法以及上下文语境进行猜测,即猜词法。猜词法是一项必须掌握的阅读技能,也是拓展词汇的较好的方法之一。

(4)词典法查字典是高中生必须会的一项技能。学生在遇到生词时,如果猜测不出,这时可考虑查字典。另外,对于一些重点词汇,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了解其具体用法。

(5)游戏法单词学习本身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如何让学生对单词学习感兴趣呢?我认为可以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活动,比如猜词、拼词的游戏等,这些活动应便于学生课后自己操作,这样可以寓教于乐,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16.影响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篇十六

摘要: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焦虑、自尊心及学习动机等情感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依据给出对策,便于师生在英语教学情感因素方面改进。

关键词: 英语学习情感因素 影响对策

1.前言

20世纪60年代,以马斯洛(Maslow)、罗杰斯(Rogers)等人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是学习者内部生理、心理的一种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系统[1]。20世纪80年代,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开始转向学习者如何学,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参与和知识发展为重点。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西方一些语言学家如Jane Arnold,Douglas

Brown,Rebecca Oxford和Earl W.Stevick等对情感问题作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2]。Arnold和Brown认为,广义的情感包括制约行为的感情、感觉、心情、态度等方面。影响学习的各种情感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难以将某一个因素的作用单独分离出来。常见的几种因素如下:(1)焦虑(2)抑制(3)外向型和内向型(4)自尊(5)动机(6)其他包括移情、(对歧义的)忍耐心等。一般认为,核心的情感因素有动机、自尊和焦虑等[3]。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情感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认知与情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4]。因此,研究情感因素对学习者英语学习影响的对策是非常有意义的。

2.对策

长期以来很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受到焦虑、自尊心及学习动机等情感因素的影响,笔者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依据给出如下对策,以便师生在英语教学情感因素方面改进。

2.1冲破“语言自我”的束缚,增强自我效能感。

“语言自我”(language-ego)是指通过语言表达交流而被人理解。这样,语言就成了理解自我、形成自我、表达自我的最重要手段。当价值观念与其他情感发生冲突时,我们学会了本能的保护“自我”。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系统已经成熟,有很强的荣辱感。他们的英语水平不高,但“语言自我”意识很强,这样就形成了矛盾冲突。如果他们过分注重保护“自我”,就会阻碍自己英语学习的进步。[5]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冲破“语言自我”的束缚,增强自我效能感。学生则不要过分害怕出错,不要在乎别人的嘲笑,要树立能把英语学好的信心,学会充分利用英语学习的机会,做到能大胆地在所有场合练习英语,如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多去英语角、在宿舍跟同学说英语练习口语、用英语自言自语、积极参加英语演讲

和英语表演等校园活动。

2.2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方面是通过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让学习者有好奇心和新鲜感,有持续学习的热情,能用积极的情感明确追求成就的目标。教师通过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图像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内外知识的拓展与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设计英语教学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调整学习任务的难度,让学生经过努力后能成功完成任务,并使之能感受到英语学习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向新任务进行挑战的动力。然后,教师再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任务的难度,鼓励其不要害怕和气馁,适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来共同成功地完成教学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克服困难后的那份喜悦和成就,从而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3培养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

拥有较高的自我监控能力是语言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包括在学习中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它是一种自发的意识形态,但需要教师给予教学唤醒,进而自然过渡到学习者的自觉水平。学习中的毅力是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的表现之一。自控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语言的毅力就强,而外语学习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毅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锻炼出来的。学生不要给自己订不现实的过高的学习计划,一旦制订了计划就要下决心坚持下来,要克服惰性,排出干扰,不要找任何借口中断。例如,每天记背10个英语单词,一旦下了决心,就一定要完成。当然毅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的,学生刚开始可以把自己的决心告诉老师和同学,让他们来监督自己。久而久之坚持下来了,学生的自控能力就会有所加强,在英语学习上慢慢地就能约束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当遇到了失败或困难时,学生要做好自我调控,学会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给予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大的学习困难也能理智地面对和克服它。当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后,感到自己进步了时,可以“慰问”一下自己,好好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带着满足感和成就感鼓励自己要继续坚持不断地努力,向着目标继续奋斗。

2.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Williams & Burden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最佳学习气氛的基本要素。建立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很重要。而师生之间存在的心理距离会阻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要缩短这种心理距离感,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如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志向、需要、潜力、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智能水平、学习现状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从生源结构上看,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前他们学习英语的条件有限,受到英语方面的培训也少。在进入大学前,他们当中有些学生就存在对英语学习的焦虑和不自信等情况。教师了解和分析情况后,应多关心这些学生,可以从语音矫正方面开始指导,使其循序渐进地恢复信心,更好地融入英语学习中来。其次,尊重和鼓励学生。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经常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认可,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动机。就算是指出学生不足之处时,也不要挖苦讽刺,严厉责备,应该注意用词,不要有否定和消极的评价,要正确引导,这样便于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自卑焦虑感。最后,教师对学生要民主、公平和公正,消除学生的不

安全感和戒备心。教师对学生要一碗水端平,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及时反馈教学情况。遇到教学困难时,师生应共同反思多交流,做到换位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共创一种民族、和谐、合作的英语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快乐无忧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2.5正确引导竞争与合作意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竞争环节会促使学生充满活力,激发其学习动机,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敏捷,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显著。然而,有竞争就会出现胜利与失败。进步的学生会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学习英语的信心大增。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如果过分强调个体间竞争,暂时胜利的学生就会因为怕被别的同学赶超而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经常失败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感或自我拒绝感,有的学生为了胜利甚至会不择手段和损坏正常的人际关系。

在英语教学中推行合作学习可以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这种良好的氛围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实现,也可以是小组中同学之间的合作来促成。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通过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合作达到共同的目标,增加了成功的几率,降低了焦虑感,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但也使一些学生滋生了依赖思想和小团体主义。

凡事都有其利弊,教师应该学会取长补短,让竞争与合作在英语教学中互补,提倡以组内合作的方式完成组际间的竞争,促成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的良性循环模式。

3.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克服消极的情感因素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该意识到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都应该充分考虑到情感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俊阁.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23):228.[2]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

学,2003,(3).[3]陈靓,李江霞.大学生情感因素与英语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J].College English,2006,(3):384-388.[4]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出版社,1996.一、自尊研究

1.自尊及其形成自尊(self-esteem)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特质的评价、感受和态度,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自我态度和情感,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在许多情况下,研究者对自尊的理解与界定是不一致的。有的研究者把自尊与自我概念理解为类似的概念,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自尊与自我概念是不同的。颇珀

(A.W.Pope)等认为自尊与自我概念的不同在于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各个方面特质的知觉与判断,而自尊是对自我概念中所包含的信息做出的评价[2]。也就是说,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具有的种种特质,诸如能力、成就、外貌、身体、人际关系、道德等方面的认知判断,而自尊是个体在自我特质判断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我情感或自我体验。前者主要体现了一种事实判断,而后者主要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因此,自我概念是自我的认知部分,自尊是自我的情感部分。

自尊的形成与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对自尊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尊重、支持和帮助等,对孩子自尊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是直接的、显著的[2-3]。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关爱、尊重、帮助的孩子,在家庭气氛比较和谐和民主的家庭生活的孩子,容易形成积极的自尊,懂得尊重他人,也懂得自尊。而知觉到亲子关系疏远、冷淡、紧张,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的孩子,其自尊会受到损害,自尊水平较低。

在学校里,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方式、师生关系等对学生自尊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行为表现的评价,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自尊的发展。老师能够关爱和支持学生,尤其是关爱和支持那些学业成绩落后和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保护和促进他们自尊心的发展,而老师对学生的批评、管理,如果方法武断、粗暴,会损害学生的自尊。

同伴关系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有巨大的影响力。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高峰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尤其会依据同伴的看法和反应反观自己,重新定义自己,评价自己。如果他们有适当的友伴,并为团体所接纳,那么他的自尊就会提升。相反,如果在这段时期,他总是被团体拒斥,他会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评价,降低自尊。

2.自尊与学业成就动机的关系

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在各种学习动机理论中都有讨论,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都认为自尊是影响学生成就行为的重要力量。

克莱米斯(Clemes)等曾研究指出,自尊心低的学生对困难较容易放弃,在面对任务时多半会抱有失望和害怕的态度,而这种“我什么都做不好”、“我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的心态很容易变成“失败并发症”(failure syndrome),亦即这种儿童在面对问题时,不是一开始就放弃就是半途而废,除非个体对自我能够有正确的评价。而高自尊心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坚持性高,他们对任务的坚持时间远长于低自尊者[3]。布罗克(J.Block)[2-4]等曾研究了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与高自尊受试者比较起来,低自尊者在遇到困难时比较容易退缩的,即回避失败的倾向比较明显。吴怡欣等研究指出,积极的自尊的发展会使学生富有创造力,会有较高的成就追求。大量的研究都显示个体的自尊与其成就动机有高度相关,自尊较高的个体相对于低自尊的个体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且不论男女皆是如此;而对低自尊的个体而言,他们倾向于选择较为容易的工作以避免失败。

3.自尊和学业成就的关系

学业成就与自尊之间的关系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研究指出,青少年学生自尊的高

低、自我印象的好坏对其在校的表现和学习能力有相当大的影响。

丹乃尔(L.G.Daniel)等研究了学生的自尊与其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性,试图找出各成分自尊,如家庭自尊、学业自尊、社会自尊等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尊与学业成就之间有中等的显著正相关,尤其是学生的学业方面的自尊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最显著。许多的研究都表明,自尊和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显著正相关。低学业成就者其自尊也偏低,而高成就者的特征之一就是拥有积极的自尊(positive self-esteem)。另外,维根斯(J.D.Wiggins)[5](P239-244)等人研究认为以自尊量表上的得分来预测学业表现,比用标准化测验分数来预测学业表现更有预测力。维沃(M.D.Weaver)等以70名被评定为学业成就落后且行为表现不佳(双差生)的九年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他们将这70名学生随机分派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学生参与研究者所设计的“自尊训练课程”,而控制组学生则不进行任何处理。结果发现在为期14周、每周两次的自尊训练之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业成绩(包括英语、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超越控制组,进一步支持了个体的自尊是影响其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17.中学生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篇十七

关键词:学习拖延,影响因素,对策

学习拖延是一种在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笔者对1972名中学生所做的调查发现, 有39.5%的学生在作业上出现过拖延, 其中经常拖延的占10.1%;在自己安排的学习任务上, 则有高达69.83%的学生出现拖延, 其中经常拖延的有32.45%。同时, 调查发现, 无论学生拖延的程度如何, 他们减少拖延的愿望都非常强烈。

在学习心理研究中, 无论是皮亚杰还是维果斯基, 都强调学习的主动性。随着自我调节学习的兴起, 让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提出要“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学生开始经历繁杂的学习任务, 中学时期是人生中学习的黄金时间, 但是学习拖延却是他们进步和学业成就的绊脚石。那么导致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减少学习拖延呢?

一、学习拖延的定义

自从Solom on和R othblum在1984年首开对拖延的研究之后, 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学习拖延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一般来说, 学习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没有充分合理的理由而将一件必须完成的工作推迟延后的行为倾向。根据定义, 学习拖延的内涵包括三点:首先, 拖延者延后的行为是有意的;其次, 拖延者知道这项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再次, 这种延迟会带来拖延者情绪上的不适。学习拖延并非一种看似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教育现象, 它是包含认知、情绪、行为的多维理论结构, 表现为拖延者由于自身认知的差异降低了对任务的重视度, 对于想做或该做的事缺乏执行力, 从而带来拖延者情绪的不适。长期的学业拖延会妨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导致低学业表现, 增加学生压力, 产生焦虑情绪。而且随着学习年限增长, 这种拖延习惯可能成为学习心理障碍, 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 学习拖延不仅事关学习, 而且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也有重要影响, 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

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 与学习拖延关系密切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人口统计学因素

在中小学生群体中, 拖延的性别差异明显, 男生比女生有更多拖延行为。日常教学观察也会看到, 经常拖延作业的男生远多于女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 女生倾向于不折不扣地完成, 而男生则容易出现拖延等情况。尤其进入青春期以后, 男生比女生的叛逆心理表现更为突出, 在中学男生中有更多拖延现象。此外, 学习拖延与年级显著相关, 呈现出年级越高, 拖延越严重的趋势, 高中生的拖延重于初中生, 初中生又重于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升高, 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而教师的控制力在逐渐下降, 学习的难度逐渐增加, 一些自觉性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会更多的出现拖延。

(二) 学习动机因素

学习成绩与拖延行为有显著的相关, 学习成绩越差, 拖延行为出现的越频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等动机因素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差是由于对学习没兴趣、不愿意学习导致的。没有兴趣就不愿意投入时间到学习任务中去, 不投入导致成绩差, 成绩差又让学生对学习更没有兴趣, 如此恶性循环, 导致学生出现越来越多的拖延行为。自我效能感也称学习能力感, 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活动或作业的信念。当学生经过对学习任务的自我评估后, 认为学习任务难度过高, 超过了个人的能力, 缺乏完成任务的效能感, 就可能出现要么抄袭他人, 要么拖延的情况。没有强烈的兴趣和效能感, 学习行为难以发起和维持, 必然导致不断出现拖延行为。

(三) 自我调节因素

当学生有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也有想考出好成绩的意愿时, 为什么还会出现拖延呢?研究表明, 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是影响拖延的重要因素。学习过程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计划, 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并通过反馈进行学习目标、行为、环境等的调节。有的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恰当的监控和调节。教师也会观察到, 有的学生“很想学习好, 就是不行动”。这种思想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 表明了学生在自我调节方面的缺陷, 体现在学习中就是意志力薄弱, 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导致注意力分散, 学习行为不能持久维持下去。也有些学生自我调节的缺陷表现在时间管理上, 对任务所需时间的估计不够精确, 不能按照轻重缓急来安排学习任务的先后, 从而出现学习的拖延。

(四) 情境影响因素

学习拖延也受到外部情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在一个班级环境比较差、学习风气不浓的班级中, 学生发生拖延的概率就会更大, 而且中等成绩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班级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拖延。教师的管理、授课方式也会影响学习拖延。假如教师课堂授课艺术较高, 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沉浸其中, 并且对待学生和蔼可亲, 关心学生, 那么学生就更愿意完成该教师所教课程的任务。相反, 如果教师课堂缺乏吸引力, 对学生比较严厉, 经常责备学生而不是了解、辅导学生, 或者是疏于管理督导, 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不愿意完成与该任课教师相关的学习任务, 出现拖延。

三、减少学习拖延的对策

根据上述学习拖延的原因,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善学生的拖延状况。

(一) 提高自身教学和管理水平

一个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在批评学生学习拖延的时候, 教师也应该进行反思:是否可以从自身着手提高课堂授课水平, 增加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让学生对自己所教课程更有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 都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 不能因为自己的懒散而让学生养成侥幸心理, 尤其对高年级学生, 不要认为他们有更好的学习自主性而放松管理。同时,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有更多的关爱和了解, 让学生在遇到学习障碍时敢于、乐于与教师交流, 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减少拖延的发生。

(二) 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教师应注重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培养勤奋好学的学习风气, 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良性竞争, 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融入到班级中, 感受到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重视, 当学习遇到障碍时, 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学习帮助, 使得他们能够对学习抱以热情和信心。在班级中, 教师应对中等生也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我们的教育策略是“抓两头, 促中间”, 但实际上往往变成了“抓两头, 忽视中间”。教师对中等生的学习状况也要多关心、多过问, 给予他们更多动力, 使他们向优秀生方向发展。

(三) 注重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执行力是减少拖延的根本。教师应该尝试各种办法来锻炼学生的意志, 提高学生对学习行为的控制能力 (尤其是男生) 。比如:辅导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 在一小段时间内, 让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学习任务上, 然后逐渐增加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取得家长的配合, 对学生在校外主动完成作业情况进行评估, 定期与家长沟通, 进行反馈;加强对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技巧的指导, 让学生能够精确估计任务完成时间, 有条不紊安排各科学习任务, 做到各项任务分配时间合理, 达到最高效率的学习效果。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者如果不能在学校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那么走上工作岗位也必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 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摆脱拖延习惯, 做一个高效的学习者:行动, 从现在开始!

参考文献

[1]姚梅林, 等, 译.自我调节学习——实现自我效能的超越[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2]Rothblum, E, Solomon, L.&Murakami, J.Affective, cognitive-andbehavioral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and low procrastinator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86, (33) :387-394.

[3]樊琪, 程佳莉.学习惰性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 2008, 31 (6) :1458-1460.

[4]齐丹.中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与特点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 (3) :57-59.

[5]王灵芝.中学生学业拖延现状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 2007, (6) :178-180.

上一篇:关于急救站的提案下一篇:大兴小学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