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法论(共4篇)
1.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法论 篇一
内容提要:国际国内的实践证明,推进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实践经验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在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全面深化改革,非常重要的是把准改革方向、抓好改革落实。
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结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能够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国际国内的实践证明,推进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指导思想
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不能没有正确思想的指导。历史告诉我们,创业难,守成更难。一个政党执政后,如果偏离正确的指导思想,执政地位就不会稳固,甚至会亡党亡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变色,其原因固然非常复杂,但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特征。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作出系统阐述,形成了引领未来的改革方略,为我国改革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更完备的制度体系、思想资源、理论支撑。党的xx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的结果,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有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新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内在联系
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革除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充分显示了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关系,就是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指导新实践。这是新思想与新时代相互作用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进程,二者相生相成、共进同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也正是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学习领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体现在认识论上,就是坚持系统思维,强调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片面理解。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顾此失彼、断章取义。又如,既讲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讲如何做大“蛋糕”,又讲如何分好“蛋糕”。这些都是饱含实践养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学思想理论。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和灵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迫切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攻坚克难,迫切需要源于实践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正在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聚焦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思想的实践价值是作用于现实的,更是影响长远的,必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发展而更加充分地彰显出来。
用新思想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实践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当前,尤为重要的是把准改革方向、抓好改革落实。
牢牢坚守“三个不能变”。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提出的“三个不能变”,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只有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全国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才能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有计划有秩序推进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xx—20xx年)》对158项改革举措进行梳理,列明牵头单位、改革起止时间、改革目标路径、成果形式等要素,形成了未来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图”。我们必须以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保持工作力度和连续性,有计划有秩序推进落实。强化改革责任,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改革督查,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改革任务不落空。聆听基层声音,增强问题意识,奔着问题去、找准问题干、对着问题改,使各项改革有序有效推进。
【思想宣传范文】二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回答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六个方面的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各级党委尤其是民营企业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把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坚强保障。
1.民营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决定民企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xx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xx年的1家增加到20xx年的28家。”
可见,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2.民营企业党建在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xx年底,全国已有187.7万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30.3万个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如此多的党组织,是我们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是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性贡献,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各个民营企业党组织,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使企业经营发展更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开展党的活动,组织带领党员和职工群众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突出党建引领发展,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稳定。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光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推动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在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中,民营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围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志愿扶贫等脱贫攻坚重点领域,与贫困村党组织开展联系帮扶和结对共建活动,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在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上的政治引领作用,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得到了企业出资人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可。“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理念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得到了具体实践,抓党建促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出资人的共识。
3.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在看到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仍然存在许多短板,比如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两张皮”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与实现“两个覆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重建轻管、重量轻质的现象仍未消除,一些企业党组织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领导干部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
当前,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也对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矛盾越是突出,就越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越是要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进一步把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目标同向、工作同心、发展同步的要求,在服务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弘扬正气、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激励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支持和帮助党员在关键岗位、重大任务中展现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反映群众诉求,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凝聚起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努力使企业党组织成为民营企业应对挑战、共渡难关的主心骨。
进一步推动形成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领导干部要坚守清的底线,多在亲上下功夫,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支持引导服务民营企业的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切实把中央关心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关心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要求落到实处。
进一步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依托种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设立区域性党组织,依托行业协会、商会设立行业性党组织,依托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对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兜底管理,积极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思想宣传范文】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并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这一重要论述,深化了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指明了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既是对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和魂,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
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深化了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不断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党坚决维护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政治信仰,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正风肃纪、反腐除恶,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但也应当清醒看到,我们党是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尚未筑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些现象与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素质不过硬等因素直接相关。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常抓不懈。在新时代,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方法论
把准政治方向。历史和现实表明,政治方向始终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就是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就是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强战斗堡垒,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
夯实政治根基。人民群众是党的坚实执政基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夯实党的政治根基,就要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伟业。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要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涵养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必须长期净化和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强化对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深入考察,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一票否决”。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从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基本制度抓起,确保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要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渗入党组织一切活动中,渗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防范政治风险。增强忧患意识、注重防范风险,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xx大以来,反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指出,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如果这些风险因素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对风险的预判力和把控力,提高防范党的政治风险能力。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做好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各项准备,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防范各种风险,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永葆政治本色。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远服务人民、坚持务实进取、保持艰苦奋斗。永葆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毕生的不懈追求。为官先做人,从政先修德。要明大德,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要守公德,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严私德,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模范。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把正风肃纪、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扎紧制度的篱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政德促政风,以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在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起着领头、管总的作用。领导干部要通过艰苦的学习、长期的历练、反复的锤炼,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履行好职责使命。要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特别是要练就一双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要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中千锤百炼,在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不断锤炼党性、锻造自己。要在火热的基层一线反复淬炼,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各项风险防范工作,不断增长政治智慧、增强实践本领,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要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干在实处、破解难题、走在前列,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敢于负起责任、挑起重担,打头阵、啃“硬骨头”、涉险滩,用行动诠释忠诚、用担当彰显信仰。
【思想宣传范文】四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这一重要论述,讲明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所在、方向所在、力量所在,为推动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要牢牢把握政治建设这个“灵魂”和“根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坚决维护”,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位的标准,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把握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实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有机统一。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全面融入宣传思想各项工作,严格尊崇党章,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宣传思想战线各领域、各层级、各单位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一致,营造宣传思想战线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以责任担当为标尺。敢于担当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格,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职责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石。要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当前要着力抓好改革中宣传思想单位班子配备和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改革平稳有序开展。要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建工作责任制、党政领导班子及单位绩效考核中的重要地位,更好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发挥巡视利剑作用,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巡视巡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让制度发威、让责任见效。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事件亲自处置、落实情况亲自督察。进一步发挥好党委(党组)宣传部门牵头作用,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功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更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
以作风建设为保证。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加强宗旨教育、作风教育、政德教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学习领会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深刻认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精准把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实践要求和任务标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用好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做强主流舆论、做准对外宣传、依法管网治网、守好管住阵地。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先进典型示范引领,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着力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思想宣传范文】五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正本清源、举旗定向,回应社会重大关切,为新时代怎么看待民营企业、怎么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了根本遵循,既是新时代发展民营经济的“宣言书”,也是稳定民营企业的“定心丸”。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江苏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把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作为根本性举措,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更大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民营经济是江苏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认识
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并在民营经济的定位上提出了“四个重要”的新论断,在民营企业的属性上作出了“自己人”的新表述,态度鲜明、导向明确,向全社会传递了比黄金更重要更珍贵的信心。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始终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并深化拓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予以确立,写进了宪法和党章,不会变,也不能变。但要警惕的是,每当经济发展出现一些困难、经济形势出现一些变化之时,就会出现种种杂音噪音,夸大困难、传播谣言、混淆视听,扰乱市场信心和社会秩序,扰乱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预期。前一段时间所谓的“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更是怪论迭出、危言耸听。在这个关键时刻,发表重要讲话,明立场、驳谬论、增信心、开良方,为民营经济敲下了响亮的“定音锤”。学习重要讲话,我们深刻认识到,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同呼吸、共命运、相伴随,任何否定贬低民营经济的论调,都是对改革开放道路的否定贬低。
江苏民营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对江苏这样的民营经济大省而言,落实好重要讲话精神尤为重要。中央召开座谈会后,全省迅速学习落实,进一步树立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民营企业专题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召开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作出具体安排,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在把握规律中推动民营经济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强调指出,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现实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作为发展相对快的省份,江苏民营企业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遇到得更早、感受更深。深刻剖析,增强了我们直面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演进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既有企业本身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够、适应不够的原因,也有政府自身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把握不够、运用不够的原因。必须认识到,当前民营经济发展虽然面临不少困难,但仍然存在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特别是对江苏而言,改革开放40年全省民营经济不仅积累了雄厚的实力,而且铸就了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完全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信心,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有信心,对民营经济的未来有信心。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次市场变化和产业调整,都意味着新的更大发展机遇,孕育着下一个产业风口、市场高峰的到来。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敏锐捕捉变化中的需求和机遇,在转型期提前落子布局、抢占先机,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希望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推动民营经济率先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就是“发展探路”的重要体现。我们有信心沿着指明的方向,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技产业创新规律,进一步明大势、抓机遇,走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前列。
三、把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作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持
在强调必须高度重视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提出了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这些政策举措指向十分明确,就是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创造充足市场空间。
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在一切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中把所有企业都当成平等的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地对待。目前,江苏正在着手清理有违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我们将着力构建“四个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亲清和谐的营商环境、简明有效的政策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搭建“五类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产业链精准对接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专利交易平台、政府服务快速反应平台。通过这些举措,努力把“市场的冰山”化为“市场的海洋”,把“融资的高山”化为“融资的高地”,把“转型的火山”化为“转型的动能”,让民营企业在江苏放开手脚参与市场竞争,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当前十分紧要的是制定政商交往正负面“两张清单”,引导干部更有底气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家交往。要把民营企业家真正当作“自己人”,既要在一视同仁、靠前服务上体现“亲”,又要在守住底线、把好分寸上做到规矩“清”;既做到凡是民营企业希望得到政府支持的合理诉求都理直气壮,也做到凡是政府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行为也理直气壮。
四、着力建设一支勇立市场潮头、走在发展前列的新时代苏商队伍
非常关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殷切希望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民营企业家站在市场最前沿,对市场变化感知最敏锐,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社会群体之一。但同时,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确实有不少民营企业家经受不住杂音的干扰,一面对困难考验就徘徊不前。这也警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推动他们固本铸魂、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苏商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重要群体,在40年创业历程中形成了专注实业、坚韧执着的精神气质,在新时代要引导他们不断弘扬和丰富这些优良传统,努力做到:有立场,坚定“四个自信”,永远与党同心同向同行;有思想,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加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研究;有情怀,积极担负起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展现出新的格局和担当;有坚守,讲正气、走正道,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有匠心,专注品质、追求极致,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基业长青。
苏商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苏商一定能在新时代展现新风采、成就新辉煌,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坚守者、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社会责任的担当者,成为代表中国企业发展高度的一张名片。
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不折不扣抓落实 篇二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出发抓落实。抓改革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抓改革落实同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落实新发展理念结合起来,同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党的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既要通过抓改革来促发展,又要围绕谋发展来抓改革。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改革要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改革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时间表倒排最急迫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
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从任务、进度、成效等方面精准发力抓落实。改革举措落实不够到位是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改革方案出台后,相关配套措施出台不及时,有的甚至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改革,还有的选择性淡化弱化真正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不能在任务、进度、成效等关键问题上盯紧抓实。进一步抓改革落实,必须精准发力。一是抓任务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必须集中力量把主要改革举措推出来,明确任务方向,然后集中力量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二是抓进度落实。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更加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更加有针对性解决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矛盾和问题,强化基础支撑,注重系统集成,不断提高改革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三是抓成效落实。要把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看改革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获得感。
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法论 篇三
新华网上海7月20日电(记者姜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十届上海市委六次全会上表示,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把握发展形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破思想认识上的“四个不适应”,即对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科技快速变化挑战的不适应;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的不适应;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适应;对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不适应。他指出,以改革突破发展瓶颈,必须主动作为、自觉而为,抓重点、破瓶颈、重落实、求先行,以自我革新、敢于革自己命的精神状态,冲破利益藩篱,杜绝一切犹豫,不惧任何风险,义无反顾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上奋力前行。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带领全体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每向前推进一步,都会碰到复杂难题、触及深层次利益。如何坚持不懈地为改革攻难题、为发展破瓶颈,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责任和勇气智慧。突破思想认识上的“四个不适应”,对于我们深刻领会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过硬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方法实现改革新突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要注意避免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倾向,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那些思维定势。
思路决定出路。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认清发展形势,夯实深化改革的思想认识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抓改革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紧迫意识普遍增强,主动性、自觉性明显提高。也应该看到,有的地方部门和一些领导干部对三中全会精神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关联性、系统性估计不足;有的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抓改革作风不扎实、工作不到位。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越来越深,对此还缺乏足够思想准备。因此,在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的同时,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坚定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的信念,摒弃思想僵化、固步自封,防止等待观望、急功近利,主动作为、自觉而为地向改革谋动力。尤其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破瓶颈,在突破“四个不适应”上下功夫。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勃兴,一些领导干部对此知之不多、思之不深,对变化了的世界茫然无知、安之若素。比如,不少干部习惯用传统思维应对新情况、处理新问题,对互联网带来的迅猛变化认识不够、方法简单,颟顸而为;一些同志对新技术、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巨大冲击准备不足、束手无策,坐看市场和资源的流失。再如,当前国民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这既是增长路径变动期,也是结构调整关键期,但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固守旧思维、老办法,寄望延续高增长、大投入来解决企业问题、结构性问题和债务风险问题。还有些管理部门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仍不同程度依赖于行政审批、分钱分物手段,不太会加强政府管理,缺少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的事中事后监管;一些国有企业不擅长在市场经济中搏击,还是找政府、要政策、吃资源资产老本。此外,面对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新要求,一些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法治意识不强,依法办事能力不高。有的不熟悉法律法规,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几近“天狗吃月亮,不知何从下口”;有的片面强调按规则办事,甚至死抠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推诿扯皮“依法不作为”。
着眼于解决“四个不适应”,就必须以自我革新、敢革自己命的精神状态,冲破观念障碍和利益樊篱,向积存已久的顽瘴痼疾动刀,真正把改革落到实处。正如韩正同志所指出的,必须按中央的要求、全市的部署,自觉反省以变应变,顺势而为,迎接考验;改变过去以高投入、高增长来求回报的思维定势,转变资源推动、要素推动、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要切实转变观念和行为方式,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在深水区进行的改革,必须具备攻坚克难的信心、勇毅笃行的品格、志向高远的境界。毋庸置疑,当下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决定了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遭遇激流险滩,改革者必须以更加过硬的作风,敢闯敢干敢担当,敢抓敢管敢负责,“杜绝一切犹豫,不惧任何风险。”同时,我们的改革也是顺应时代大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历史选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以更开阔的视野、更高远的站位审势谋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加快改革创新,善于借鉴国际经验和智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尤其要立足国家战略、全局发展来观大势、谋大事,破难关、求先行。惟其如此,才能做到义无反顾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上奋力前行,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希望各地各部门切实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狠抓落实,破除思维定势,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在化解“不适应”中突破改革瓶颈,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化为生动丰富的伟大实践。
4.以科学的方法全面深化改革 篇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科學的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是對我國改革實踐的科學總結,是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對於我們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破立結合,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如果說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那麼解放思想就是這場革命的先聲。歷史已經並將進一步証明,實踐中的每一個重大發展,理論上的每一個重大突破,無不是堅持解放思想的結果。今天我們站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歷史起點上,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解放思想是首要的。”解放思想,必須立足於實事求是的基礎之上,按客觀規律辦事,按辯証法辦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敢於“破”,更要善於“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破”與“立”互為前提和條件,統一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經歷了35年的偉大變革,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攻堅期,打贏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戰,更要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結合好,更加尊重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更加講究戰略戰術,降低改革成本,努力使改革綜合效益最大化。
青島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集中克服和掃除個別部門和領導干部存在的“庸懶散慢拖瞞”,突出問題導向、列出問題清單、解決重點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
點面結合,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統一。改革是一場深刻全面的革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各個領域緊密聯系,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如果各領域改革不配套,甚至相互牽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難推進。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對各項改革關聯性的研判,更加注重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隻有統籌兼顧,從全局上謀劃,從整體上推進,從更高層次上協調和督促落實,改革才能攻堅克難。改
革要整體推進,但不是齊頭並進,而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重點領域的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子落而滿盤活”,對全面深化改革起著牽引和推動作用。當前,經濟體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我們要著力以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進展。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一年多來,青島市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在轉方式調結構中注重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以優化產業結構為重點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把提高海洋經濟發展水平作為重要戰略,打造藍色硅谷、西海岸新區、紅島經濟區三大海洋經濟戰略平台﹔推進新型工業“十條千億級產業鏈”、高端服務業“十個千萬平米工程”建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施“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開放戰略等,鳳凰涅槃步伐明顯加快。
上下結合,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統一。隨著改革的縱深推進,我們面對著這樣的現實:表面問題解決了,深層矛盾凸顯了﹔顯性危機化解了,隱性風險浮現了﹔發展水平提高了,訴求更多種多樣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復雜性、深刻性、艱巨性前所未有,需要頂層設計來為改革提供全方位指導。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整體謀劃和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是新形勢下中國推進改革的頂層設計。強化頂層設計,並不意味著削弱乃至否定基層創新。回顧波瀾壯闊的改革歷程,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漸進式的路徑——摸著石頭過河,重大改革舉措必須加強可行性研究,堅持試點先行,取得經驗后再逐步推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
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統一,就是要做到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的要求,我們要增強進取意識,勇探新路,發揚民主,搞好自己的頂層設計,確定好改革的重點、路徑、次序、方法。
智勇結合,堅持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統一。改革,從來就不是膽小怕事者的事業。沒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沒有一點闖的膽識,缺少攻克難關的魄力,全
面深化改革就可能淪為口號,止於形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切實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這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氣和責任擔當,實際上,對於一些難關,隻要方向明確、措施得當、齊心協力,一沖也就沖過去了。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改革自覺與自信。同時,推進改革也不能急於求成、盲目蠻干,步子一定要穩。習近平總書記說,步子要穩就是要統籌考慮、全面論証、科學決策。在改革的具體步驟上要循序漸進、謹慎從事,注意選擇恰當的方式和時機,及時總結經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避免犯大的錯誤。
把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統一起來,是對我國改革開放成功經驗的深刻總結。實踐中,基層探索可以大膽,頂層設計必須謹慎﹔重點突破膽子要大,整體推進步子要穩﹔看准了的事膽子要大,具體操作步子要穩。全面深化改革,仍然需要我們既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英雄膽量,又要有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穩坐釣魚船的大丈夫風范,在整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都要遵循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辯証統一。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法论】推荐阅读:
为什么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2-12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04-16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06-16
学习全面深化改革心得11-11
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06-12
浅谈全面深化改革意义10-05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毛概03-23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 考试03-30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考试答案08-18
公管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