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精选16篇)
1.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篇一
宝供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P.G.LOGISTICS GROUP CO., LTD)创建于1994年,总部设在广州,是国内第一家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以物流名称注册的企业集团,是我国最早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方法为客户提供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的专业公司,也是目前我国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最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一。宝供集团是国内第一家将工业化管理标准应用于物流服务系统的企业,并全面推行GMP质量保证体系和SOP标准操作程序,宝供集团的整个物流运作自始至终处于严密的质量跟踪及控制之下,确保了物流服务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准确性。2004年,宝供集团的货物运作可靠性达到99%,运输残损率为万分之一,远远优于国家有关货物运输标准。宝供集团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长期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从1997年起,宝供集团在国家经贸委等部门支持下,每年独资组织召开一次“中国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邀请中外物流界的专家、学者、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及物流企业的管理者交流、研讨、传播现代物流知识及理念,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研讨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999年,捐资兴建了汕头市塘西学校运光礼堂,之后几年,在教育方面的捐资合计近400万;2000年,发起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公益性的“宝供物流奖励基金”,每年斥资100万元人民币表彰奖励在物流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士;鉴于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短缺的现象,宝供物流企业集团还和清华大学珠海科技园合作,共同创办了物流管理培训中心,为社会培养并输送优秀的物流人才。
供物流企业集团正朝着“成为中国领先的供应链服务商”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矢志成为亚洲区域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物流运营商。供物流企业集团正朝着“成为中国领先的供应链服务商”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矢志成为亚洲区域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物流运营商。
2.1信息化建设对于宝供的重要性:
商流和物流的分离是流通活动高效、合理组织的基本原则,而信息沟通则是两者分离的前提条件。在市场多变,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只有实现信息化的物流配送才能满足商流与物流分离运作、有效协同的要求。信息化建设对宝供物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有助于新型顾客关系的建立。信息技术使宝供通过与它的顾客和供应商之间构筑信息流和知识流来建立新型的顾客关系。例如,宝供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在线互联网络TPN(Trading Process Network),用来招标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对于广大的供应商来说,通过宝供开放式的在线互联网络,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宝供的招标电子市场,了解宝供的需要,参加投标。
2.1.2有利于改进渠道的效率,便利流通。宝供公司利用互联网与它的营销商协作建立零售商的定货和库存系统,通过这样的信息系统可以获得有关零售商的商品销售信息,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连续库存补充和销售指导,从而与零售商一起改进营销渠道的效率,提高顾客满意度。产品和服务的实用趋势正在改变他们的流通和使用方式。
2.1.3有利于构筑企业间的价值链,改变传统的供应链构成。通过利用每个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行业共有的做法,信息技术开始用来构筑企业间的价值链。并且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供应链的构成并模糊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区别。因此宝供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核心是,综合运用现代物流设施设备,以信息网络系统为纽带,从供应链的优化角度,为客户提供集商品的储存、分拣、配送、加工、包装、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分销覆盖、交叉作业、国际集装箱集散、信息处理等综合一体化服务。宝供目前已规划建设的物流基地达15个,分布在宝供业务的主要地区,这些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借鉴国际先进的物流理念及网络信息系统,可以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集于一地,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物流效率,使一体化物流服务得以实现,同时,这些软硬件设施也可以打造出宝供发展新的竞争优势。2.3宝供物流信息化发展方向:
2.3.1加速物流关系管理信息化 组建企业物流模式
链型“物流”又称“供应链”物流,是近年中新发展起来的新型物流经营方式,它是由多企业、多行业根据自身的发展与需要,相互间结成的供应链体系,是现代企业适应市场竞争与合作需要,形成的战略联盟体,更能充分发挥物流市场效益。链型物流一直是宝供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链型“物流”是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物流快速、便捷与效益为出发点,建立物流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对客户需求、企业与消费者、上游企业、配套协作伙伴等不断变化的情况随时进行监测,指导企业提高物流关系管理水平。宝供物流已经深刻认识到,时下企业的命运掌握在客户手中,市场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企业物流协作联盟管理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
2.3.2 加速物流配送信息化 建立企业物流支撑体系
物流配送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信息系统与电子化手段,加强对企业物流链管理,形成企业物流的支撑体系,进而实现物流配送的高效率与高效益。实行企业物流配送信息化,可以将生产制造、原料供应、商品销售与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流向与流速等情况,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化、快速化收集和处理,更加有效地进行物流配送过程组织及物流配送部门协调。在现代企业电子商务、虚拟经营业务大量增长的情况下,做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宝供更要发展物流配送及其信息化。在电子商务中,信息、物流与支付是运行系统的三大基础支持,缺一不可,而宝供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还没有涉及到物流配送系统,电子商务订货不能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使得不少用户由此重新选择传统的物流形式。对此,宝供物流公司应加快建立起由多企业、多方面参与的物流配送信息共享平台,夯实物流配送信息化基础,实现物流资源最佳配置与最快流动,更好地服务于市场。
2.4 宝供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2.4.1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认识物流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现代物流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物流服务,而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则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三驾马车”。在现代物流中,信息已成为提高企业营运效率、降低成本、增进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现代物流发展必须依靠于物流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手段的变革,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平台,突破原有的发展平台局限,整合公司资源,规范业务流程:有效实现跨区域业务管理,实现信息流、货物流和资金流的畅通,快速提高公司整体效率,节省公司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公司的美誉度,为公司的财务统计,业务查询,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传统仓储、货运氽业由蛾蛹化蝶的一个必经过程。2.4.2立足现实,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通过对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物流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物流共享信息,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
宝供物流公司通过构建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平台上的物流相关企业可以实现异构数据格式的转换,按统一的数据标准流转,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节约社会资源:还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发布、查询,缩短物流信息流转环节,降低运营费用;实现与信息化程度高的大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能以较低成本共享物流业内信息资源,拓宽其业务范围。
2.4.3突出重点,推动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目前,物流信息标准的多样化、不统一、不规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首先是要统一标准,虽然我国已经成立了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委员会,但是在统一标准方面还有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在产品编码的方面,既要国内统一,还要遵循国外的标准,真正能够做到全世界范围内一品一码的话,不是很简单的事,不仅技术上有很大的难度,在实际操作上也有很大的难度,还使得物流企业啊发展中面临重大的问题。
其次,加快一些急需标准,如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等的研究制定,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企业问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包括企业间流程信息标准、企业间物流流程信息交互的实现框架,如消息构成、消息交换模式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包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如接口标准、开发框架、数据传输标准、用户协议等等。
最后,加强物流信息标准的宣贯。标准的研究、制订与发布并非最终目的,而在于宣贯、推广和应用。提到物流标准推广,许多人会觉得困难重重。其实,物流标准化不是一种行政命令,它的推行动力就是企业的逐利本能,政府只要找出激发的方法,企业就会自动良性去推动标准化进程。市场经济的原动力就是以让企业能以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利润,物流标准化的宣贯离不开这个原则,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2.4.4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信息化人才不足是制约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采用的系统模式都是人机系统模式,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流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而在我国物流企业这种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奇缺,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企业对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成为改变物流信息化落后的关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加强高校培养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力度,加强现代物流学科建设,完善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出高质量的物流信息化人才.二是拓宽教育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以满足企业信息化对物流信息化人才的需要.3.对宝供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宝供公司的物流信息系统,使宝供总部六大分公司40多个运作点实现内部办公室网络化外部业务运作信息化,并实现仓储运输等关键物流信息的网上实时跟踪.在1998年完成关键客户与宝供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后,客户可以通过宝供信息系统实时管理和控制不同领域不同仓库不同类型不同产品的库存,制定最佳营销策略.同时,实现了“客户电子订单一体化运作”的电子商务初步目标,极大的简化了商务流程,提高了业务运作效率,其效果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3.1信息共享方面.通过丰富的运作信息,公司各个部门和广大的客户进行信息分享来提高经营的透明度,增强团结协作精神,改善客户关系,增强客户的信任,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内部客户联盟”策略.32客户服务方面.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物流服务信息,帮助客户优化供应链管理,合理选择物流服务方案,增加客户价值,贯穿客户进销存等整个ERP,有力整合客户资源与需求,保障业务运作高效有序地进行.3.3营销支持方面,以“全程物流信息服务”作为公司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买点,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为公司争取了更多的客户,从原有的十几个客户发展到现在的近60个,增长约4倍.3.4 决策支持方面.目前,宝供信息系统每日新增物流运作记录8万多条,5年累计记录达6000万条,数据库存储容量约48G,通过在系统中的运作分析数据,为企业有效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可以说,宝供公司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十分成功的.该信息系统也被IntelIBMMicrosoft等信息技术的巨头们称为“B2B的电子商务典范”,并在亚洲地区进行经验推广,成为许多大型国际信息技术研讨会研究讨论的重要内容.随着物流日益成为供应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宝供新的发展战略也逐渐浮出水面:提供集成的网络化的供应链全过程服务成为宝供新的追求目标,同时宝供瞄准了配送这块大蛋糕.宝供认为物流要做得深入,必须从基本的简单仓储和运输服务过渡到成为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桥梁,帮助制造业打通零售环节,实现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以前宝供只需把货物送到各方的仓库就可以了,这个过程仅仅降低了物流上的成本,但实现的价值还是很有限,如果能够把物品从制造商的生产线出来到送至全国各地的零售商的整个过程都管起来,那么价值就更高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4.总结
物流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运用现代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才能实现.21世纪的物流,不仅仅是各企业所倡导的“电子物流”,而且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全球化的“网络物流”.现代物流必将突破国与国之间的界线, 将整个世界大市场紧密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我国物流企 业必须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大力培育物流人才.实现物流信息化和 现代化,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
2.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篇二
物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具有了一定的专业水准,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带动着物流业的信息化, 企业如果不能在这一波浪潮中准确的定位自己, 那么势必会对将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了物流业的发展重心, 同时提出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理念, 所以物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1]。
1 物流业信息化理论依据
1.1 物流业与信息化的关系
1.1.1 信息化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
物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快速反应和快速处理, 面对数量繁多的业务, 只有依靠信息化的处理方式才能快速应对, 所以信息化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2]。
1.1.2 物流业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方向
在物流业以及物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 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信息产业提供发展方向, 并且扩大信息产业的影响, 提高信息产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进而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1.1.3 物流业与信息产业互相促进
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依托信息产业的支撑, 另一方面又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实现物流业和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物流业信息化的目标
总结物流业的工作流程可知物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以下几点
1.2.1 操作
通过操作信息化可以有效降低人工失误造成的差错。
1.2.2 管理
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数字化的管理。
1.2.3 协同作业
通过与客户和合作公司实现信息化协同从而保证合同的履行。
1.2.4 电子商务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全方位、快速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1.2.5 售后
通过信息平台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通过对以上目标的总结, 物流业自动化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整合资源进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1.3 物流业信息化的意义
1.3.1 管理经营的需要
在物流作业过程中, 需要经历众多的部门同时有数量巨大的人员参与, 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计划的协调各个部门良好协作,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准确处理这些行为。
1.3.2 满足客户需要
信息化的物流业可以满足客户在各个环节的快速要求, 这样无形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1.3.3 资产整合需要
在管理上, 通过信息化可以减少内部资源的浪费, 为企业提高利润。
2 物流业信息化的实现
物流业信息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其中包括门户网站、外部业务处理以及核心功能。
2.1 门户网站
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的门户网站规格, 企业间的差异在门户网站上也有所不同。通过门户网站可以实现快速下订单、快速查询以及服务跟踪等, 并且在与合作企业的交流上也更加便利。
2.2 业务受理
业务受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订单的受理, 另一个是车辆、船舶的调度和追踪。通过这两个服务可以让快速定位订单的执行情况, 提高客户满意度。
2.3 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分别是:
2.3.1 仓储
针对各个地区的物流基地进行协调管理, 实现运营成本的最低化。
2.3.2 运输
实现合理的规划, 包括运输、中转等, 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和人性化的服务。
2.3.3 财务
对收款以及付款进行合理的管理安排,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3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芯片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网络平台的搭建更加容易了, 但是问题也出现了, 针对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3.1 成本降低
计算机芯片技术的发展导致计算机成本逐年降低, 并且性能提升非常快。这在物流业的影响也是相应的降低了运营成本, 同时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 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 有利于物流业的发展。
3.2 人才供应
信息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相关的人才, 所以在物流业对人才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 无论是在系统搭建上还是后期维护上, 都可以满足物流业的需求, 从而节省人工成本。
3.3 网络安全防护
之前的影响都是好的影响, 但是在网络安全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黑客这一行列, 这就造成了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更多隐患。一旦黑客突破管理服务器的防御, 那么对物流企业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可以说信息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受到的影响就越大, 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都是很难估量的。所以在网络安全方面, 必将有更大的挑战。这就需要企业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
3.4 网络购物为物流业带来的巨大商机
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更多的人选择网络购物这种快捷的生活方式, 所以就产生了大量零散的客户需求, 这些需求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商机。物流企业在面对这个巨大的商机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决定了将来的发展方向。由于网络购物的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 所以这些客户也更倾向与网上下订单。这就导致网上订单量的增加, 企业的服务器会经受更加艰巨的考验。
综上所述,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物流行业面对的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 只有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才能在信息社会站稳脚步, 为行业带来巨大的利润。
4 总结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可以带动所有行业的快速发展, 为所有行业都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物流业中, 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为物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所以说计算机行业与物流业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和互相依存的关系。只有正确面对这种依存关系才能够让计算机业与物流业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带来的高效性并规避互联网带来的风险性, 才能为物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摘要:随着物流行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 物流业正逐步以网络化和专业化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但是同时我国的物流信息化还远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面对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与物流业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物流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邹天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信息化的建设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0年.
[2]李静.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2年.
3.对我国发展物流信息化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一、物流与物流信息化
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现代物流主要指第三方物流,而在第三方物流中,物流信息化极其重要。物流信息化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信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一种载体的功能。首先,信息成为物流业务中商流、物流、资金流的载体;其次,通过信息交换实现物流业务,反映物流资源的信息成为信息资源,并且信息资源己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一种财富,物流信息是伴随物流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对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1.对物流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的准确性差。由于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所需的财力、物力、人力的认识不足,所以导致对信息化的投入不足,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各单位、各企业都是通过经营者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的条条框框来制定采购计划、销售计划、存储计划等各种决策计划,往往不重视客户不断动态变化的需求,造成信息准确性差,市场竞争力很小。
2.物流信息资源之间不能共享。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对各种数据的采集还停留在原始阶段,造成数据不能通用,不准确,因此影响了各物流企业的相互联系与合作。由于供货单位与需求单位地域性的差异,人们对物资采购和消耗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地掌握,再加上人员素质问题,在物流活动中不能做到资源共享,进而产生盲目的采购和存储消耗。
当前,因为供应链成员在制度、技术、组织等各方面的差别以及所存在的利益冲突、信息失真和延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物流供应链存在信息不能充分共享、需求不能准确传递、反应不能及时等问题,最终导致物流运作不能够达到高度的统一与协调,从而减弱了物流服务效果。
3.物流集成度低导致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我国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小、范围窄、管理差,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分散、单一的功能严重的阻碍了物流一体化需求,使得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很低。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阻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症结就是没有实现充分有效地物流信息之间共享与处理,缺少对采购、运输、储存、保管、配送、服务等物流各个环节进行信息标准化采集和交换的手段,缺少将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配送方、储存方进行实时沟通与联合作业的信息交流平台,缺少能够提炼各种信息实现宏微观决策支持的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等,用一句话说就是信息化的成熟与否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只有加快对我国物流的信息化改造,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才是当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对我国发展物流信息化的政策建议
1.发挥行业协会在物流信息化中的作用。依靠物流业行业协会的行业规定来规范物流的经营行为。物流业行业协会必须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协调物流各个企业之间的利益。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关键是物流信息化,在物流信息化过程中,各个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只能选择最利于本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策略,只追求个体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这有可能会影响到行业中其他物流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物流行业协会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协调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各企业与行业发展的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使物流信息化在给各企业带来短期效益的同时,朝着有利于行业长远的方向发展。由于物流业行业协会所代表的是该行业内最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因此可以由它制定一个物流业的行业标准来规范物流企业的行为。
2.政府应该加大在物流信息化发展上的作用。首先,政府应该抓紧制定符合现代物流信息化要求的发展规划,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全国性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协调国家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物流信息方面的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建立统一的政策法规体系,打破地方部门封锁;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同时,努力创造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避免和减少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其次,促进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主要包括物流信息基础设施、装备的通用性标准,环境和物流安全的强制性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行业的标准,物流信息用语标准以及从事物流方面人员资格标准等,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为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要实现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的有效结合。企业必须要建立自己的ECR和JIT系统。ECR,即有效客户信息反馈,是指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高利益,以提高商品供应效率为目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沟通工具,在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相互协作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流通体制。有没有它,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它,企业就可做到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出东西等顾客来买。JIT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结合条形码技术把商品贴上对应的条形码标签,利用扫描设备,将条形码读入计算机,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可以动态的查询各商品的销售情况,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出现在那个环节,并作出相应的决策。通过JIT系统,企业可从零售商店很快地得到销售反馈信息。配送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
4.建立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立足于一个区域整体的物流建设,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通用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各行业可以通过通用的信息指导互相沟通,从而得到低价而优质的服务,也可以加速企业物流活动能够与政府的信息进行交换,从而降低成本。由于它不需要太多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优先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我国目前发展物流信息化比较现实的选择。
作者单位:袁振权,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陈秀梅,山东交通学院
参考文献:
[1]宋承嗣,龙子泉.论企业开展物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物流研究,2001, 6:23-30.
4.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篇四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许多企业的业务都愿意选择将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分散到世界各国完成,现代物流不是简单的搬运过程,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许多程序来完善和外界因素的配合,对此,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品的生产成本低是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贸易中的优势之一。产品的成本不仅仅表现在原材料、人工费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方面,运输途中产生的费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一件产品的生产成本是6元,而产品在出售时的最终成本则是8元,运费则占产品最终产品的25%。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下,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改进,缩短了产品的运输时间,降低了产品的运输,加大了产品的流通量,减少了存货和管理费用。
3.2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物流最显著的特点是加快产品的销售速度,提高了产品的生产量。许多国家选择各国贸易合作,一种产品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零部件组装完成,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实现了使资源得到了合理运用。各国贸易联系密切,贸易合作关系紧密,使各国产品的设计和理念相互借鉴和学习。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享。在国际市场上,各国和消费者都非常重视产品的速度和质量。现代物流的运输速度和运输质量,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存储时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3.3 促进国际贸易多元化发展
现代物流的运输模式主要有航空运输、水陆运输,陆地运输又分为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运输模式多元化发展。物流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的主要决定因素则是运输模式的效率和品质。全球联运和分段式运输是现代物流运输的主要模式。全球联运模式的开启为国际贸易的持续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段式运输使现代物流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输品质。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对现代物流业来说是高效可行的必须模式。对国际贸易来说,产品的运输一般都是采用容量大、安全可靠的集装箱为主,这样能更快更好的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大型物件采用专门的汽车配送,小型物件则可采用方便灵活的电动车配送。不同的运输方式满足不同的贸易需求,使国际贸易向多元化愈来愈明显,有利于满足国际贸易多元化需求。
3.4 加强了国际贸易联系
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世界各个国家间相互配合与融入,国际贸易要迈向新台阶,走向新征途,现代物流也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跟上国际贸易的步伐。国际贸易不断加大的交易量离不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在国际市场传递着创新、时尚、潮流的理念,国际贸易信息给国际市场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给国际市场的时效性提供了动力。世界各国都在与时尚潮流接轨,因此,在此过程中少不了各国的联系,吸取他国文化精华,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各国的现代物流操作体系更趋完整,合理化,科学化,从根本上加大了国际贸易的交易量,也是各国关系和睦友好。加强了国际贸易联系,为融入经济全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存在的必要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结果。对此,为了让现代物流更好的为国际贸易服务,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现代物流。一是要将我国的现代物流融入到国际物流中去,与国际物流接轨,更要加大变革现代物流业,不断完善升级,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发展。二是单靠企业来完善现代物流也是不可能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做好现代物流业有力的“保护伞”。三是培育高端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业要不断升级变革,需要高端的物流管理人才,所以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环节。成立物流人才培训学校,培育物流高端人才。建立一套更加符合现代国际贸易发展需求的物流操作体系。
发展现代物流,是考验我国能否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考验,因此加大现代物流业发展,缩短与国际物流的差距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有利于我国能更好的融入到国际贸易这个良好的大环境中,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宁.浅析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市场周刊(伦理研究),,(1).
[2] 张帅.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0,(28).
5.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篇五
第一章 物流信息技术概论
名词解释
1、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生成的信息,随着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而产生,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装卸、储存、包装等各种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整个物流活动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物流信息通过物流信息技术不仅对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保障的功能,而且还起到整合整个供应链的作用。
2、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指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下的数据库技术、面向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技术。
填空题:
1、一般信息系统都具有输入、(输出)、存储、加工和(传输)等功能。
2、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信息源)、信息接收者、(信息处理器)、信息传输通道和信息管理者。
论述题:
一、说明信息与决策的关系。
信息与决策的关系表现为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形成决策,决策执行的结果又成为新的信息,如此往复循环。
每一种决策都与对决策方案的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有关,对有关因素的信息掌握越充分,对实施的结果越有把握,因而越容易做出决策。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但本身不能决定决策。决策最终依靠于决策者的判断。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决策者面前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信息与决策的关系还表现在不同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也不同。
二、说明物流信息的特点、作用和分类。
物流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表现出以下特点:
1、信息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信息的产生加工传播和应用在时间、空间上也不一至,方式也不相同。
2、物流信息动态性强,实施性高,信息价值衰减速度快,时效性强。
3、物流信息趋于标准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要求物流信息标准化。作用:
1、物流信息在物流管理活动过程中起着协调各环节,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2、物流信息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协调与控制,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3、物流信息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分类:
1、按物流信息载体,分为单据、台账、报表、计划、文件等多种类型。
2、按信息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3、按信息稳定程度,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
4、按管理层次,分为操作管理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战术管理信息、战略管理信息。
三、说明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1、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加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2、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系统极为罕见。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趋势:
当前我国物流信息市场化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将呈现一个二元化结构。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少数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的高端市场,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的普通市场。
1、国内企业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
2、信息化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3、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大型物流企业将继续深化信息系统的应用,尤其是全套供应链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6.物流信息技术的名词解释 篇六
专家分析认为,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可大幅提高物流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另外,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随着RFID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RFID技术有望成为推动现代物流加速发展的新品润滑剂。
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
7.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篇七
关键词:传统物流,现代物流,网络信息化,计算机网络
1 物流的定义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1.1 物流的两种定义
物流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过程。在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给出了传统意义上物流的定义: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中的物质资料与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人们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狭义的物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资流动,即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也是传统物流的英语名词。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现代物流 (Logistics) 的概念。它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转变,它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的定义扩大到生产领域,将物流,商业活动与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Logistics一词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物流业正在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一个国家的市场开放与发展必将要求物流的开放与发展。随着世界商品市场的形成,从各个市场到最终市场的物流日趋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使信息系统得以贯穿于不同的企业之间,使物流的功能发生了质变,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同时也为物流一体化创造了条件;一体化意味着需求、配送和库存管理的一体化。所有这些已成为国际物流业发展方向。
1.2 我国物流的发展问题
我国国标物流术语 (GB/T 18354-2006) 指出:“物流是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这个定义是具有现代物流色彩的。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物流行业在规模上不断扩张,行业竞争加剧使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环境与技术条件也不断提高。到2008年底,我国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人民币,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3%左右,行业内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率14%。据统计,到2008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由此可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物流行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但KPMG最新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的运输成本占中国GDP的18%,比发达国家普遍高出10个百分点。对厂家来说,物流成本可以高达生产成本的30%~40%。中国物流成本过高的现状并没有改观,全社会的物流总费用依然在大幅增长。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11年1月到10月,全社会物流费用总计6.4万亿元,同比增速达18.7%。过高的物流成本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可见,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成为我国物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2 物流信息化
2.1 物流信息化的概念
物流信息化是指在物流活动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流调控和主导物流,有效配置物流资源,创新物流管理方法,使物流活动具有更好的业务处理能力、客户反应能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
2.2 信息化在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 单一职能的信息化应用阶段。这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阶段,如各项财务处理与商务订单处理; (2) 单层次跨环节信息化局部集成阶段。这也是我国目前信息化的主要推进过程,如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等; (3) 跨层次全环节信息化的综合集成阶段。如管理控制一体化的物流系统; (4) 多主体跨领域的信息化融合发展阶段。这也是在物流行业内刚刚尝试的极端,如供应链的管理、公用平台与物联网等。
2.2.1 信息化在我国物流发展中的重要性
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的核心特征和时代特征。它在我国物流发展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需求的全球化使现代物流服务日趋复杂,通过信息化提升物流产业效率,是物流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道路。
(2) 通过提高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我国物流行业面对临行业分割,专业水平与规模效率低下和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3)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有助于促进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业与制造业间的协同联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是应对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选择。
2.2.2 目前我国信息化取得的成果与不足
在当前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具备物流监管与服务的电子政务系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物流信息资源,形成了较强的监管能力和一定的服务能力,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应用上也蓬勃发展。部分大中型物流企业普遍实现了运营管理等领域的单向信息化,少数物流企业初步实现了综合集成。大部分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开展了物流环节的信息化工作。
但在信息化物流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显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电子政务系统中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重点物流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采集和交换的水平低下;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制约着物流协同运作水平和多式联运水平的提高;物流企业和切物流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能有效地支持供应管理,难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物流信息平台的商业模式仍不成熟。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水平较低,自主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在我国仍是一个重要且困难的课题。建立良好的物流信息化平台需要诸多方面的努力,如国家政策的正确导向,行业内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先进技术的运用。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前文描述过物流信息化的核心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一大特点为信息量的巨大。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为当今信息科技经济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客户提供最大的增值服务。世界最大零售巨头Wal-mart公司每年需要对全球4000家连锁超市进行超过8万种以上货物的配送,年运输总量超过78亿箱,总里程高达6.5亿公里。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信息化的物流系统,难以想象如此庞大物流活动如何展开。
从目前来看,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之上的跨行业全区域性融合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之间的无缝连接,实时进行信息共享与业务数据传输,最大限度提高二者之间的系统性,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有效降低目前物流的高成本问题。
3.1 计算机网络对物流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1) 计算机网络提高物流行业服务的集中性与便利性。消费者通过计算机网络购买商品以此产生的物流配送更加便捷,所享受的服务更加集中。网络信息化下的物流服务提供集中完整操作管理规程,通过现代化的设备与网络实时电子跟踪系统,可以保证物流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在获得某种物流服务时比以往更加便利,更加周到,操作更为简单,这是对商品服务的无形的增值。因为在网络环境下,物流的服务将提供完备的操作管理、现代化的设备和电子跟踪等体系,这样的物流在产品信息,配送过程与反馈上具有及时性,可以有效的降低整个消费流程的环节,无形中降低了商品的附加成本,同时也使消费者享受了更加便捷与快速的消费体验。
(2) 计算机网络实现了物流的发散式控制。传统物流的过程是与商品的运动过程相关的。商品经过生产——运输——消费——运输这个过程,是一个线性化的一维过程,这导致物流的运动方式也是线性化的,必须在完成一个物流环节后才能进行下一个物流环节。但基于网络信息化的现代物流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它是以在整个物流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为中心,信息多方向运动来实现的。因此,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与实时的控制。能够把物流的每个环节通过信息的流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连接,各环节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这样有效地降低了物流过程的时间成本,并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各环节的联动,而不是单项环节的运动。从宏观上来看,网络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物流需求有机结合,这在本质上即为信息网络的网状拓扑。
(3) 计算机网络促进了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提高。要实现上述物流过程的发散控制,除了相应的理论研究之外,更重要的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与基础硬件设施的支持。对于基于网络的现代信息化的物流,高效性、全球性与快速性是一个主要的特征,这也是对交通运输环境、运输工具的技术水平与网络技术的可靠性与流畅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形象地描述为“交通高速公路与信息高速公路的并行发展”。
4 结语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指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现代化物流体系相适应和协调的物流信息化体系,为信息化带动物流发展奠定基础。”对于物流行业来说,这既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挑战期。在未来物流行业的发展中,行业整合是一个趋势,目前数量众多的物流企业将面临被淘汰或生存的问题。因此,对于网络的有效利用,建设高效的信息化的物流平台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参考文献
[1]宋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 2007 (7) .
[2]佟宁, 安然然.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物流[J].物流工程, 2007 (5) .
[3]黄磊.计算机技术应用对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发展影响[J].管理研究.
[4]张洪涛.物流信息系统对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J].科技信息, 2006 (11) .
8.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供应链;物流
1.引言
物流现代化是一个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多功能综合性物流服务的过程,它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织和方法为准绳,以信息技术在企业物流活动各组成环节间有效利用为手段,从物流的起点至终点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流动过程进行全程协调与控制,将物流活动各个组成环节(包括运输、加工、配送等)以信息为纽带进行无缝连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通过对供应链的科学管理可以解决现代物流活动因精密和繁杂而带来的困难。因此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可以合理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现代物流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多式联运的产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有力支撑条件。
2.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差异比较
传统物流由于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其供应链常常会因为某个部位或者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出现短路现象。而且在传统物流系统中因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使各组成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不能很好的相互配合,导致了物流反应速度慢,物流成本控制不理想等不良结果。传统物流缺少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考虑,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物流运输与仓储两个环节上。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不同表现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服务功能差异。现代物流强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整个物流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相对独立则是传统物流在服务功能上普遍具有的特点,所以传统物流不具备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功能。
2)客户关系差异。现代物流谋求与客户建立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体做法就是降低运作成本并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和定制服务;而传统物流则通过价格竞争和标准服务的方式赢得客户,与客户建立的是一种短期合约关系。
3)信息系统建设差异。现代物流活动广泛借助信息技术,如互联网技术、EDI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GIS技术、ITS技术等。传统物流无外部整合系统,只有有限的或根本没有EDI、GPS、GIS等技术支持。
4)物流企业管理的差异。现代物流企业采用的是现代化、信息化、全面质量管理的系统管理方式;传统物流企业则通常采用单一分散的、人工管理方式。
3.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可以及时捕捉到自身发展所需的全部市场需求信息,并借助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和处理,获取到诸如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者偏好、购买数量以及商品的需求变化趋势等有用的商业情报和资讯,从而帮助企业制定科学高效的营运管理制度、加快新商品的开发及制定并落实新的产品销售策略。
一般来说,物流管理的功能就是通过协调和沟通使物流活动各组成环节形成有机整体,实现物流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物流管理就成了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其运作好坏,决定了企业物流效率甚至整个企业运作效率的高低。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力手段就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组成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因为有了信息技术支持可以更好地共享信息资源,从而给物流企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运营成本的降低、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的提升等好处。
信息技术系统是现代物流活动中实现信息共享的有效载体,人们借助它可以及时获得商品的物流信息。一项商业交易活动,除了订货用户要自己亲自操作外,其余的工作则可以完全交给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的信息技术系统完成。同时,作为一种数字形式存在的商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其获得的方式更为简单快捷,如互联网上的电影、音乐、游戏、图片、计算机软件、电子图书教学课件等商品都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要提供最佳的服务,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以一体化的现代配送中心为例,由于其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不仅可以提供科学合理的仓储服务和运输服务,实现配送服务达到最优化;同时还可以按客户的要求提供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实现配送受益最大化。
4.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特点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总结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趋于完善。由于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尤其是Internet技术的普及很好的解决了信息在传输与共享方面的所要遵循的统一标准与成本控制问题,也就让信息成为控制和决策的不可或缺的有力依据,因此,只有解决好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信息基础设施的基本任务就是为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提供条件。
2)流程改造的信息化需求日益突出。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企业不断追求成本的降低和资金快速周转,将信息技术系统理论用于指导物流的业务流程设计和改造。其主要作用有两种:一是对现有的流程进行优化;二是对新的流程和管理制度的进行固化。因此,物流信息化建设所涉及流程,都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3)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不断上升。供应链管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具体是通过及时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反馈的做法来协调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以便提高其整体经济效益。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是供应链的基础,这种利益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作保障,而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提供有力手段。
以上所谈的三个方面是由浅入深的,它们在物流行业中的发展也是逐渐展开的,即目前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是流程改造与过程优化的起点,而流程改造与过程优化又是供应链形成和管理的基础。这种情况也就决定了循序渐进是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实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是比较普遍和成熟的,信息密集型企业是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呈现出十分不平衡的特点。
5.小结
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信息化。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企业拓展了物流服务范围,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各种服务要求,为物流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丁剑岚.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12).
[2]互联网文档资源[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578ede313968011ca30091c6.html,2012-10-01.
[3]王伯恩.港口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6):26-29.
[4]豆丁网.加快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EB/OL].http://www.docin.com/p-49675564.html,2012-09-30.
9.物流信息技术 篇九
职业技能实训一
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技术》练习题答案
1、条码的最后一位数字的作用是()
答:防止扫描仪阅读时误判
2、()是使用公共仓库的最大优点。
答: 节省资金投入
3、MRPⅡ的管理要素范围在()。
答:企业之内
4、条码扫描笔头装有发光元件的是()
答:笔式扫描器
5、ITF条码属于()
答:储运单元条码
6、条码是商品身份的()
答:统一编码
7、库存管理系统的库位设定模块采用库存(),使操作简便化
答:三维立体图与二维平面图自动交换
8、某配送中心每年为一大型医院配送816箱液体清洁剂,订货成本12元,库存成本每箱每年4元,则经济批量为(答:70箱
9、()是物流管理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这种工作正在摆脱人工收集的种种弊端,逐渐走向自动化采集 答:信息采集
10、POS系统将前台的销售收入与票据打印,并与后台()系统结合,通过网络传输,是零售商业与物流领域的实用工具.答:MIS11、用于医院病案管理,身份验证,考勤的是()
答:激光扫描器
12、企业资源计划的英文缩写是()
答:ERP13、储运条码的独特使用条件是()。)
答:商品不同包装或同一包装中有不同商品组合14、贸易单128码用于()条件下
答:通用条码与储运条码不足以表达商品见容
15、物流系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之间通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答:计算机网络
16、物流作业信息系统是按照()形成的信息管理与软件控制
答:业务功能模块
17、应用于流动环境的扫描仪是()
答:便携式扫描仪
18、()是一种光电扫描识读设备自动识读并实现自动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图形标记符号, 是由一组有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传记.答:条码
19、POS又称(),它主要负责销售点的销售,同时又是所有销售数据的采集点.答:售点系统
20、射频标志技术的终端是手持式便携数据扫描仪,具有()功能
答:暂时存储
21、定量储运单元的条码可用()交插二五条码标示定量储运单元
答:14位
22、POS的统计功能表现为()
答:将销售与库存信息自动分类打印
23、反映货垛、货架摆放科学程度,值越大,仓库存放商品的能力越高的指标是()。
答:仓库面积利用率定额
24、POS系统在物品入库管理中的运用必须依靠()
答:MIS25、GPS系统在物流作业中最普遍的应用是()
答:汽车自动定位,货物跟踪
26、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称为()
答:制造资源计划系统
27、层架、层格式货架、橱柜式货架、抽屉式货架等是按()分类。
答: 货架的结构特点
28、从打印报表等单项电子数据处理上升为企业数据库的是()
答:MIS29、要连续搬运装卸小颗粒物资时,可使用()输送机。
答:皮带式
30、MRP系统最主要的目标是确定(),为进行生产库提供必要的信息
答:每项物料在每个时区的需求量
31、在MIS系统中,实现收款机,收款员编码,口令管理,并具有系统所涉及的各类数据进行备份的是()
答:数据维护管理
32、ERP与MRPII的根本区别在于()
答: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管理
33、POS系统包含前台POS系统和()两大基本部分
答:后台MIS系统
34、为了防止扫描产生的误差,交插二五条码的符号经常采用()
答:保护条
35、MRPII的管理要素范围在()
答:企业之内
36、在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通常会有一个叫白卡管理的模块,该模块包括基本资料输入,白卡使用记录,白卡最新流向查询.白卡是()管理的凭证.答:海关对监管车辆
37、WMS的首要功能是(),通过模拟位置查询相应库存物品及状态.答:库位设定
38、在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通常会有一个叫()的模块,该模块,该模块包括车辆的一些基本属性,如车辆标记吨位,使用年限,随车人员要求以及是否属于监管车辆等.该模块主要是让管理人员了解车况,以便在有运输任务时有车可供调配.答:车辆信息
39、TMS的核心任务是合理(),以优化运输服务质量
答:安排车辆,司机与货运之间关系
40、()是实现E
答:条码技术
41、海空运输进口信息系统的功能程序是()
答:业务委托-作业调度-单证处理-查询统计
42、WMS出库管理包括出库计划,出库指示内容,其中出库指示表现为输出各种出库()
答:单证与票据
43、FMS费用管理系统的模块特点是()
答:自动生成各种资料表
44、每个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层次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需要业务操作型,有的需要业务管理型,有的需要决策支持型,其中决策支持系统支持()
答: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决策
45、海空运输出口信息系统的模块功能程序为()
答:订舱委托-操作调度-单证处理-查询统计
46、国际货代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特点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当输入实际的装箱资料后,可自动生成()
答:出运表
47、车辆综合管理系统采用()技术及计算机管理技术建立车辆动态管理系统
答:IS,GSM
48各种车辆营运情况,派车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及月度计报表的处理,这是企业()中所必须的功能
答:运营分析
49、WMS模块功能使其成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代用系统
答:物流中心
50、运输任务列表制作功能是对()的分解,形成一笔一笔的具体运输作业任务
答:运输计划
51、运输费用结算系统可以通过特殊接口产生凭证的方式与()进行接入
答:财务软件
52、通过()可以完成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等功能
答:CIS53、在运输管理系统中,根据客户运输订单进行成本核算,并生成报价,是运输业务单中的()
答:报价/成本
54、FMS决策支持系统模块功能集中在对()的分析上
答:客户资源与信用等级
55、国际货代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特点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当输入费用手,可自动打印发票,生成()
答:未达账报表和未付账报表
56、每个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层次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需要业务操作型,有的需要业务管理型,有的需要决策支持型,其中决策支持型系统是由()
答:模型驱动的57、国际货代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特点是()
答:具有强大的资料复制能力
58、客户关系管理模块是()系统的特有功能模块
答:销售管理
59、物流信息系统的()是将搜集,加工的物流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加以存储
答:数据处理层
60、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答:评估未来策略上的可选方案
61、在制定仓库积载计划时,首先要确定()。
答:储存物流量
62、商品到达仓库后,仓库人员首先应检验()。
答:货单
63、装卸搬运标准化原则不包括()。
答:包装重量标准化
64、仓储流通加工产生的基本原因是()。
答:生产加工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65、一般抽验比例为(),抽验中发现问题应扩大抽验的比例,直至全验。答:5%~15%
66、物流信息系统的()是将搜集、加工的物流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加以存储。答:数据处理层
67、储运单元条码分为()
答:定量储运单元条码(ITF14),变量储运单元条码,交插二五条码
68、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可归纳为()
答:物流信息的储存,物流信息的处理,物流信息的传输与输出
69、目前常用的扫描器()等
答:笔式,卡式,激光式
70、GPS车辆定位系统一般包括()。
答:信息服务中心,车辆,车载终端
71、ERP在国内企业中的实施效果远不如MRP,其原因是()
答:企业与外部传输的信息不准确,企业内部流程需要改造
72、后台MIS系统的功能包括()
答:商品入库管理,商品管理,系统分析,数据维护管理
73、在商业POS-MIS信息系统中的网络系统包括()
答:网络与硬件系统层,系统软件层,应用软件层
74、地理信息系统按内容,功能和作用可分为()
答: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
75、物流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方法有()
答:线分类法,面分类法
76、通用商品条码的特点包括()
答:唯一性,无含义,全数字
77、CPS系统包括()
答: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78、地理信息系统按内容、功能和作用可分为()。
答: 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
79、以下是运输管理系统功能的是()
答:运输业务接单,任务计划及调度,运输过程管理,运输费用管理
80、ERP软件可以提供的扩展功能模块是()
答:CRM,SFA,OMMERCE,SCM81、国际货运代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分为()诸种
答:海空运输出口与进口系统,费用管理与销售管理系统,公公司业务系统
82、TMS中的白卡管理是针对海关监管车辆的,它具有()功能 答:基本资料输入,使用记录,流向查询.83、海空运输出口系统操作调度模块功能有()
答:整箱与拼箱操作及装箱单,安排运输计划,根据客户要求,安排仓储计划
84、一套成功的国际货代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达到()目标
答:全面优化整体作业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物流同步模式
85、按物流管理的要求来分,可把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分为()
答:进货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
86、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层次有()
答:业务操作型,业务管理型,决策支持型
87、CPS车辆定位系统一般包括()
答:车载终端,信息服务中心,车辆调度系统
10.物流信息技术概论教案 篇十
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概论;本章重点:数据、信息、物流信息、信息技术、物流技;本章难点:现代物流的信息的特点及其物流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了解:物流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数据、信息、物流信息、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特点、现代物流的信息的特点及其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章数据库管理与网络应用;本章重点:常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数据库组织;
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概论
本章重点:数据、信息、物流信息、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概念、物流信息的特点
本章难点:现代物流的信息的特点及其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物流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掌握:数据、信息、物流信息、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概念、物流信息的 特点、现代物流的信息的特点及其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数据库管理与网络应用
本章重点:常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数据库组织 本章难点:常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教学要求: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管理技术、计算机局域网技术、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数据仓库
掌握:常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数据库组织 导入案例: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一个用VFP开发的软件)第一节数据库基础知识
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和使用的一门软件科学,是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的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如下四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可概括为
(1)数据不能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中。
(2)数据作为程序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即数据和程序完全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数据由程序员设计的应用程序进行管理,无专门的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4)数据面向应用,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之间相互独立、彼此无关,即使两个不同应用程序涉及到相同的数据,也
必须各自定义,无法互相参照和引用。文件系统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
(1)数据以文件形式可以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中并由操作系统来管理,文件组织方式由顺序文件逐步发展到随机文件
(2)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系统提供了对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操作接口,即提供数据存取方法。(3)一个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多个文件,一个文件可被多个应用程序使用,数据可以共享。
(4)数据仍然是面向应用的,文件之间彼此孤立,不能反映数据之间的联系,因而仍存在数据大量冗余和不一致性
数据库系统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可概括为:
(1)采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来组织数据,数据不再面向单一的应用,而是面向整个应用系统。
(2)应用程序独立于数据,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3)数据的冗余度明显减少,从而减少了数据的不一致性。(4)为用户的数据操作提供了方便的接口,实现了数据共享。
(5)提供了下列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完整性控制、数据安全性控制、数据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恢复。
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
具有代表性的是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
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的产物,由一组物理上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结点上数据构成,既面向本地的局部应用,又参与涉及多个结点的全局应用,即这些分布的数据在逻辑上属于同—个整体。
分布式数据库 面向对象数据库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程序设计语言领域中引入了面向对象的概念。通过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来解决程序中的重要问题,将面向对象的概念引入数据库领域,产生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
数据库(Data Base,简称DB)是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以一种合理的方法组织起来的、与公司或组织的业务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对应的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该集合中的数据可以为公司或组织的各级经过授权的人员或应用程序以不同的权限所共享。
二、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
(一)数据库的特点
(1)以一定的数据模型来组织数据,数据尽可能不重复(最少的冗余度)。(2)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程序或用户、服务(应用程序或用户对数据资源共享)。
(3)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数据独立性)。
(4)对数据的定义、操纵和控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数据库的分类 层次型数据库 网状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 面向对象型数据库
(一)概念数据模型
最常用的是实体联系模型(Entity Relationship Model)
(二)结构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2)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3)关系模型(Relation Model)
(1)关系模型概念单一,数据结构简单,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二维表)表示的。而在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中实体间的联系是由记录和记录之间所构成的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来表示,数据结构复杂。
(2)关系模型是数学化的模型,可把表格看成一个集合,数据操作是集合的操作,即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关系
关系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3)关系数据库语言是非过程化的。用户或应用程序只要告诉系统“做什么”,而不需要知道“怎么做”,这样大大降低了用户编程的难度。
(4)关系模型以关系代数为基础,形式化基础强。(5)有功能强大的关系数据库语言SQL的支持。
在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对象(Object)和类(Class)。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比网状、层次、关系数据模型具有更加丰富的表达能力。
(三)面向对象模型(Object—Oriented Model)
三、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系统(DBS)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是可运行的、以数据库方式存储、维护和向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或信息支持的系统。
数据库需要有包括CPU、内存、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在内的硬件设备支持。
(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DBMS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能:(1)数据库定义(2)数据存取(3)数据库运行管理(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6)其他功能
(三)操作系统
主要负责计算机系统的进程管理、作业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以及文件管理等,因此可以给DBMS的数据组织、管理和存取提供支持。
DBA的主要职责包括:
(1)根据数据库设计的结果,建立整个数据库的模式(2)定义数据库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即内模式(3)定义外模式
11.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大连旅顺学校;菜鸟驿站;物流配送服务
一、我国物流当前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和仓储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兴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团体。目前我国物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企业内部物流,另一类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为企业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在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建立了属于企业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利用建立内部的物流系统,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将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健全产品追踪网络,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专业化服务。目前我国物流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仓储设施老化,仓储能力分配不合理,装卸搬运设施自动化程度低,仓储功能单一;物流管理分散化、行政化。我国物流企业缺少自我发展能力,物流行业普遍处于低效率状态。
二、配送模式
物流配送模式是指构成配送活动的诸要素的组合形态以及其运动的标准形式,它是根据物流经济发展需要并根据配送对象的性质、特点、工艺流程而相对固定的配送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国间的贸易壁垒不断消除,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活动愈加活跃,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趋于高效率和快节奏,大量的商品、信函、资料需要快速传递,在此背景下,企业针对该现象建立了专业的运输方案,解决这些业务活动,快递公司应运而生。快递服务(Express Service ),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各阶层和客户的普遍欢迎,快递业简化和加速了运输过程,使得寄件人能够全过程了解运送情况,并提供送达证明。它具有服务性、网络性,在此基础并得到蓬勃发展。这些企业将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会网络性服务)与快递业充分的结合起来,形成了极具专业规模的物流形式。快递产品以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随着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的飞速发展,快递企业合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加速释放企业运输能力。快递配送是对快递货物进行分拣、包装、分类、组配等作业,并以最短时间内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同时,托运人对快递的配送时间要求高,配送路径经常需要门对门服务,并强调以最短的时间完成配送任务,因此配送成本较大,服务对象分散,地域分布广,需要完善的配送网络系统。现代企业首先专注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益;配送以总量较低的“集中库存”取代总量较高的“分散库存”,不但降低了企业的总成本,而且优化了生产领域的资金结构。促进了生产快速发展的作用。其次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和零库存,同时解放大量储备资金,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服务实限以最快的速度,在客户指定的时间内送达制定地点,是快递服务的本质要求。但该配送形式在配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送货速度偏低,送货路线缺乏模型优化,只凭主观感觉难以保证货物在最短时间送达,配送员的自身素质及对路线的掌握程度都影响配送速度;拿错货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现代化设备不完善,调度员没有及时进行分拣,很容易发生拿错货的情况,给快递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现实操作中,到货处理之前都未进行票、货核对,使配送员到仓库找不到货物,延误了送货时间;送货时间难以精确,一般情况下,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配送员也并不能给予客户准确到达时间,往往造成了收货人漫步目的的等待。在以上问题中,送货速度偏低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配送缺乏技术优化,客户的急件只能客户自行取货,给收货人带来极大的不便,给快递公司的信誉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此,又迎来一种新的配送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配送存在的问题。
三、菜鸟驿站
在配送服务模式下,对于收货不便和有保护隐私需求的客户,普通的配送服务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由此背景下,2013年5月28日,菜鸟网络成立,专注于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将通过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种模式,在全中国范围内形成一套开放的社会化仓储设施网络。同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透明、共享的数据应用平台,为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公司、仓储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等各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支持物流行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和升级。最终促使建立社会化资源高效协同机制,提升中国社会化物流的服务品质,实现信息的高速流转。其通过社会化协同,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末端公共服务网络,是一张遍布全国的最后一公里物流快递网络。而菜鸟驿站就是菜鸟网络主要的战略方向,在客户选择使用菜鸟驿站服务后,即可享受保护隐私和免费代收包裹服务。菜鸟驿站通过整合零散用户需求,减少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优化时效,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行业服务能力,安全、快捷的缓解了物流服务的压力。在旅顺周边的大学校园里,都可看见菜鸟驿站的身影。就我校来说,菜鸟驿站已聚集了中通、申通、顺丰、全峰、国通、宅急送、优速七家快递公司,其管理模式也采取了分类管理的配送模式。每一个快递公司都有该公司的代码,快递到达之后,系统自动将取货码通知到收货人,在收货人方便的情况下,收货人自主选择取货时间。这极大的解决了收货不便的问题。
四、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虽然起步早,但发展却并没有特别理想,尤其在一些大中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传统储运向服务转化的问题上进展迟缓,运输网络不健全,除部分物流企业有所加强外,大部分还基本停留在处理传统的储存和运输服务的水平上,跟不上客观形势的需要,适应不了现代物流信息网络,极大的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物流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对物流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進程。②物流企业设施不配套,自动化网络化程度低,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服务。在物流过程中,多数企业难以做到在预定时间送货,对客户的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从而造成物流组织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配送成本高。②物流企业规模小,整体物流规划不理想。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管理又比较分散,综合性物流公司稀缺,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等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物流环节的浪费。④物流发展专业程度不高,影响物流效益。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還不高,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比较缓慢,专业化流程操作较低。很难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⑤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在物流人才上的培养较慢,市场上符合要求的人才缺乏,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人很少,制约了物流的发展。
五、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及展望
一:加强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步形成,企业应优化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二:政府加大对中国物流发展的投资;提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把企业内部物流做好。在企业的飞速发展背景下,合理的配送模式是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整合及优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革新物流管理工作、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是适应物流市场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物流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12.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篇十二
关键词:菜鸟网络,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1 菜鸟网络的成因
1. 1 快递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 快递物流行业从无到有获得了迅速发展, 在促进经济增长、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尤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资料显示, 近年来, 我国快递物流行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从国家邮政局网站上获得的数据来看 (见图1 ~图2) :
自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 除2009年业务比率小幅下降外, 快递物流行业业绩一直呈直线上升的发展态势。至2013年达到了最高峰, 快递业务量达91. 9亿件。
以2013年为例, 从业务量的全国城市排名来看: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五大城市, 无论是从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来看, 都占据了行业的前5位。从前10位来看, 以沿海城市或内陆区位因素重要的城市为主 (见图3、图4) 。
申诉情况呈下降趋势, 申诉最多的是快件的服务问题, 违规收费问题下降比率最大, 见下表。
通过以上三个图表, 可以把我国目前快递物流行业的现状及问题总结为以下四点:
(1) 从行业业务总量来看: 整体呈上升阶段。即使是2009年, 业务总量也是增加的。
(2) 从行业法规来看: 逐步得到完善, 切实维护了各方利益。从违规收费申诉比率的下降看出, 行业法规的逐步出台, 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3) 从业务量分布地区来看: 以经济发达的地区为主, 偏远地区业务量不足。这反映了行业地区分布不均衡, 覆盖网络有待完善。
(4) 从行业业务的时效性来看: 配送时间较长。延误申诉数量逐年增多, 配送效率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配送能力有待提高。
1. 2 针对现状的改善措施
(1) 要更加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扫除法律盲点, 为更多的行业活动提供法律依据。
(2) 企业资源共享。随着快递业务量的增多, 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此时需要企业之间通过资源共享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重复维护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 使企业间实现优势互补。
(3) 建立第三方配送服务。由第三方在配送的末端提供送货上门或客户自提等服务, 来降低行业的运营成本及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1], 同时还利于防止客户的隐私泄露。
(4) 力求物美价廉。决定快递物流企业发展的本质是价格和服务质量[2]。作为服务行业, 提高服务质量是必然的。另外, 企业只有降低运营成本, 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
(5) 改变商业模式。现有快递物流企业总在想如何做快递物流, 要想使行业持久的发展, 就要改变现有模式为怎样做好服务[3]。做好服务是指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服务成本, 真正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而现有商业模式是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的。
1. 3 菜鸟网络的发起
菜鸟公司正是结合以上改善措施成立的。菜鸟一出现立刻在行业里引起了一阵轰动。菜鸟把国内目前比较成熟的快递物流公司联合起来, 通过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 在行业里形成开放、科学的现代物流网络。预计用10年时间实现24小时网购送达的用户体验。
2 菜鸟网络的发展趋势
2. 1 形成物流地产
菜鸟自成立起, 在全国大范围的圈地建仓, 通过统一的地产建设, 使各个快递物流公司不再自营物流基建, 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 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通过第三方的设施建设, 使企业的营运范围增大, 同时也加强了企业间的沟通, 有利于优势互补。
2. 2 进行仓储物流
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仓储资源, 使仓储管理做到机械化、自动化, 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浪费, 降低商品损害度。加强与供应链的联系, 做到物尽所用, 减少多余的中间环节。
2. 3 打造智能物流
根据客户的需求, 采取灵活的生产方式进行定制服务, 满足客户至上的要求。促进企业内外部物流数据的传输与校验, 使供应链层面得到整合, 有助于提高物流数据的自主性, 使其能够自主上传到公共平台, 进行分析与记录,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主动性。
2. 4 形成专业化、标准化物流
加强与第三方快递物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集中资源、利用优势, 实现行业的专业化、标准化, 以利于为客户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空间, 便于企业找到自身的不足, 以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还利于形成企业间的独特性, 增强吸引力, 增加企业的利润。
2. 5 赢在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往往是配送环节中最耗费时间的一环。菜鸟有志于联合第三方配送方或建立自提物点, 使客户通过所在地附近的通告平台获知提货信息, 减少了客户与快递方诸多不对称问题的发生, 降低了客户隐私泄露的概率, 提高了配送的规模和优势。
从菜鸟网络的发展趋势来看, 菜鸟势必能整合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的资源, 改变行业现有的商业模式, 以开放、透明、科学、专业的服务平台迎接快递物流行业的明天。
3 结 论
电子商务时代给快递物流行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但行业自身的弊端又阻碍自己的发展。以菜鸟网络为代表的中国智能骨干网通过整合行业资源, 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弥补了这一弊端。在菜鸟的影响下, 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力求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快递物流行业。菜鸟所绘制的宏大蓝图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随着中国智能骨干网的拓展, 中小快递企业或许将迎来被“洗牌”的结局。因此, 菜鸟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不仅能改善行业的现状, 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服务价格,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给快递物流企业一个警醒的机会, 让它们去探寻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廖丰.快递最后一公里馅饼还是陷阱?[N].京华时报, 2013-11-21 (048) .
[2]刘伟.菜鸟或加速快递业洗牌[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3 (12) .
13.物流法规存在的问题对电商的影响 篇十三
1.电子商务物流缺乏系统而专门的法律规定。目前,我国执行的有关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从内容和行业管理上分散于海陆空运输、消费者保护、企业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各部委分别制定的有关规程和管理办法,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部门针对不同问题制定的,形成多头而分散的局面,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缺乏物流行业系统专门的法律规定,导致市场机制不健全,秩序混乱,价格无序。
2.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规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大。我国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规多由中央各部委、地方制定颁布,规范性不强,缺乏法律责任的制约作用,大多是一些条例、办法、规定和通知等,其中不少内容还有悖国际惯例,在具体运用中缺乏操作性,难以产生法律效力,多数只适合作为法庭审判的参照性依据,不利于调整各物流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对物流主体行为的制约作用。
3.物流法律法规滞后。我国目前执行的有些物流法律法规还是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延续而来的。物流法律体系从技术上普遍缺乏对物流实践的具体指导和调整作用,宏观调控能力和微观约束能力不足。
4.物流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物流立法上涉及交通、铁路、航空、商业、供销等多个部门,由于各部门协调沟通不够,存在法律法规“打架”现象,难以整合物流各环节和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形成行业优势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例如食品运输物流安全方面:
《食品卫生法》作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其农产品产后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只制定了市场准入准则、标签条例、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取样检测方法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却没有规定食品在运输流通中的安全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虽然各有关机构对食品运输安全也做了一些规定,但各类标准和体系较为分散,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食品物流安全这个较为现实而急迫的问题。
14.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学什么 篇十四
1、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货物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
2、EDI技术。EDI 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
3、射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4、GIS技术。GIS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15.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篇十五
(一) 物流信息化的概念。
物流信息化是一种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物流发展模式, 电子商务活跃在全球各种的商业贸易活动中, 基于因特网的开放, 以浏览器的应用形式, 双方不谋面而进行的商贸活动, 网上交易与在线电子支付等等相关的综合服务加以辅助。这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商业活动。
(二)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化特点。
第一, 覆盖面之广, 让人惊叹。物流实现信息话化后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的力量涉及全球化商品贸易, 因为互联网几乎遍及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 电子商务像是长满了触角的怪物, 威力无处不在。第二, 交易成本低。数字化的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网上直接完成, 减少运输以及运输中的损坏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第三, 使用灵活, 交易便易。电子商务实行网上支付, 减少了实际金钱的交易, 大大节省了钞票交接中的时间, 交易更方便快捷。
二、国内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一) 企业对物流信息系统重视程度不足。
在信息技术一统天下的网络时代, 国内很多企业都搭载数字信息化的平台, 纷纷购买物流信息系统, 但是这些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情况却不尽人意。企业领导层没有充分重视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包括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和私人家族企业在内的很多国内企业的核心领导层都是年过半百之之人, 他们经历过中国的动荡和变革, 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 但是也带有上世纪遗留的传统领导手法。对于物流信息化这一依托网络技术的新型商业运行模式, 企业的核心领导层并没有完全接纳, 这种在网络中运营类似虚拟的商业模式在短时期内难以取得从上世纪摸爬滚打而来的企业核心领导人的青睐。
(二) 企业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对接。
企业购买物流信息系统是一种自发的商业行为, 而且目前国内市场上每一种统一权威的供企业使用的物流信息系统, 因此企业在购买时使用时缺乏统一的标准, 企业之间自行自发购买系统, 不同企业之间使用不同的物流信息化系统造成市场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的现状。不同的物流信息化系统的物流流程和操作流程都不尽相同, 这就造成企业之间在使用信息系统进行商业交易时双方处于不同的网络状态, 难以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商业网络对接。
(三) 市场需求单一。
国内少数大型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物流信息化经营体制, 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化, 为自身物流信息系统提供技术优化和流程再造支持, 但是这部分企业只是市场中的少数。目前国内市场中的大多数企业还是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化系统的中小型企业, 这部分企业对物流信息的主要需求是作业控制, 借助于物流信息化的平台实现信息传输、共享和决策。
(四) 专业管理人才不足。
物流信息化必须依靠网络技术的支持, 具有流程复杂、工作量繁多的特点, 在具体的物流信息工作中, 工作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和统筹管理的能力, 因此企业物流信息化一项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的人才密集型产业。但是目前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存在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的现象, 现有的物流信息从业人员满意满足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人才缺乏成为制约物流信息化的瓶颈。
三、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一) 政府指导推动规范社会大环境。
解决目前市场上企业之间物流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的现状需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 规范市场运营环境。首先, 政府应该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发展相关硬件设施和专业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 而这种资金投入的资金需求量庞大、收益时间长, 单靠社会资本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资金筹集和信息系统的健全建立。因此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 由政府出资指导相关系统设施的健全建立。其次, 市场经济的高效健康发展需要有序稳定的市场环境, 而在现代社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发展下, 市场一方面可以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调控, 但是另一方面在经济驻足于利益的基础上, 难免出现违和因素。这时候市场环境需要依靠政府的强制力来保障运转。因此, 政府应当注重培育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清除行业和地区壁垒, 并且制定有利于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法律法规, 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宣传促进等方面的作用, 促进物流信息安全的的认证体系的建设。
(二) 物流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在物流信息化这一商业模式锐不可当的发展势头下, 提高企业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置。首先, 鉴于我国缺乏统一的信息基础标准, 不同的信息系统成为了制约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阻碍, 我们应当在条形码、信息交换接口等方面建立比较实用的标准, 这样能够减轻不同企业在交流合作中的信息障碍。其次, 信息化建设是物流信息化实现发展的技术。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帮助企业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这种将信息化融入到事务中的做法也能够提高企业效率, 满足客户需求。
四、结束语
我国物流信息化作为一个年轻事物, 在我国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 物流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不足, 无法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我国应当在政府等相关部门指导推动下, 规范社会大环境, 并建设高效率的公务服务信息平台, 推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从而提高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艳.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并驾齐驱[J].物流科技, 2004 (02) .
16.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篇十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产业,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极为恶劣,交通不发达,城市化率偏低,再加上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薄弱,这一切都成为了制约当地国际经贸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从而有效拉动西部地区国际经贸的发展,这个问题很值得关注。
一、中国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物流总量偏小,物流管理混乱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4万亿元,西部地区物流总额虽然相对前几年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中部和东部来讲,无论是对外贸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社会商品库存总量,还是全社会货物周转量都无法相提并论。诚然,中国西部地区历年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较低,但是从其占56%的国土面积和全国23%的人口的视角来看,物流总量偏小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另外,西部地区物流管理相对混乱,与物流相关的普适性的法律法规、明确的物流主管部门以及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科学的分工体系有待完善,以致于各部门各自为政,职能交叉,重复建设严重。
(二)生态环境恶劣,交通运输不畅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沿海,缺少低成本的海洋运输业务,部分地区甚至是戈壁荒滩,荒无人烟,生态环境非常恶劣,交通极不发达,根本没有公路或铁路相连,使得大量矿产资源、农产品无法顺畅运输。虽然单纯从运输线路总里程来看,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似乎差距不是很明显,但是从单位面积线路密度来看,西部地区每平方公里运输线路只有0.123公里,仅仅相当于中部地区的二分之一,东部地区的四分之一。再加上中国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薄弱,城市化率较低,至今仍然存在大片贫穷落后地区,缺乏物流产业发展的硬件基础。
(三)物流技术落后,物流服务质量较差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的、地理的以及经济等原因,无论是物流管理技术、信息技术、装备技术、作业技术等都无法同中国其他地区相提并论,更不用说媲美世界先进物流技术,在物流运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纸笔工具较多,严重缺乏对通信、电脑、扫描、EDI(电子数据交换)以及条形码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中国西部地区除成都、重庆、西安等省会大都市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勉强维持外,绝大多数地市、县原有的物流设施要么挪做它用,要么荒废,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技术的水平较低,导致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较差,因此中国西部地区大量的商贸企业把物流业务外包给东部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短缺,市场竞争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和“物流无国界”的严峻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各种各样且一直在不断变化,单个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追上市场的变化节奏。而由于历史、地理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西部地区许多工商企业经营组织方式传统落后,商品流通过程中一切物流活动基本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样不仅影响了企业主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无法使得物流产业获得充分的竞争而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导致西部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较少,而且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少。
(五)信息基础薄弱,缺乏统筹的公共信息平台
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西部地区信息化较差,其计算机络、自动化等技术普及率很低,距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有较大差距。中国西部地区部分城市虽然都建有各自的公共信息平台,但缺乏一个由各方政府统一调控的的公共信息平台,尤其缺乏一个专门向物流行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对协调统筹该地区物流的发展十分不利,并制约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六)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较差,高精尖物流人才急缺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高精尖专业物流人才严重短缺。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西部地区各类物流企业收入的90%以上基本来自于基础性服务,而物流信息服务、支持型财务服务以及增值服务等收入连10%也不到。造成这种局面的主因就是缺少高素质的专业物流人才。中国西部地区在物流发展方面严重滞后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上发展缓慢,物流知识培训机构少,物流从业人员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不到20%,高中及中专职校学历则占了60%以上,受过专业培训的管理人员也比较少。而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在从业人员中,美国物流企业约有51%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学士学历的占35%,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只占14%,物流企业中的很大一部分员工包括中高层的管理经营者。由于很多物流从业人员对增值服务、全程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理论等知识知之甚少,导致大部分物流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二、物流产业发展滞后给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经贸带来的影响
(一)因物流成本较高,大量矿物资源性产业出口失去竞争优势
虽然中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物性资源,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生态环境恶劣,交通和通讯不便,以致于西部地区企业规模较小、物流成本偏高。以物流运输成本来看,运输业从业人员人均年运输量仅为中国东部地区的1/2,物流运输成本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远高于东部地区,更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以矿产品云母片出口为例,从成都运输一个集装箱的云母片经上海或江苏连云港,运抵美国西海岸需要1200美元以上,而从江苏连云港直接发往发运至美国西海岸,运费仅需500多美元。同时,成都的货物在途时间比江苏的货物要长15天左右。中国西部部分省份许多企业,迫于高昂的运输成本压力,不得不将出口生产基地往东部迁移,以降低出口产品物流成本,缩短交货期。小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运输的高成本之间的不对称,以及对远距离的大市场信息掌握的滞后性和不完全性,使得西部丰富矿产的资源优势很容易被过高的物流成本所抵销,从而失去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也难以从中获得取得持续的比较利益。
(二)因物流技术落后,大量特色农产品出口缺乏市场竞争力
除了矿产资源之外,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尤其是特色农产品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由于西部地区物流硬件设施落后且分布不平衡,特色农产品运输缺乏必备的冷藏保护,从而造成农产品的损耗严重,丧失出口市场竞争力。仅以蔬菜和水果为例,由于缺乏必备的冷藏保护,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就高达30%左右,因腐烂变质而损耗的蔬果可满足上亿人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惊人。而反观世界发达国家,蔬果损耗率基本都被控制在5%以下。巨量的损耗不仅严重影响西部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也严重打击了农民出口特色农产品的积极性。此外,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缺失,农产品仓储、运输条件和工具相对落后,也是造成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较低的原因之一。
(三)因物流交通不畅,初级产品加工兴旺而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中国西部地区交通落后,海运缺乏,造成西部大量资源性产品难以输出,从而导致大量资源性初加工企业只有在本地区聚集,而急需的深加工企业极度匮乏。一方面,初级产品加工兴旺无法给中国西部地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初级加工企业大多是“高污染”和“高耗能”大户,以致于西部大部分地区环境污严重,排放强度严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2010年西部地区废气排放量平均占全国废气排放总量的27.1%,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2000—2010年西部地区废水排放总量平均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22.2%,呈现出波动性增长趋势。2000—201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一样,固废排放量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但西部地区平均占全国固废排放量的56.4%。从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比例来看,西部经济落后于东中部地区,但是排放强度却明显高于这些地区,而由于大多污染企业是地区利税大户,经济发展的带动者,治理环境污染自然也成了老大难问题。
(四)因物流产业发展滞后,技术型、服务型的外资企业难以引进
实践经验表明,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农产品,一旦经过深度加工转化,价值都可以实现倍增。然而,由于中国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整体落后,又缺乏辐射力强、功能齐全的国际矿产和农产品专业市场,本地区的龙头企业短期内无法培育,技术性、服务性深度加工企业因为忌惮西部地区落后的物流产业也难以引进。与我国东部地区开放便利的物流条件相比,西部地区处于内陆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地广人稀、远离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最主要的交通方面,东部的交通通信基本建设占全国的比例至少在50%,占全国国土面积85%以上的中西部合计不到50%,其中西部仅占10%左右。西部这些自然和非自然因素极大限度的限制了西部地区的发展,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但难以引来外资,无法形成生产力。因为物流整体落后,尤其是缺少港口或海洋运输条件,难以像东部沿海地区那样建立免税物流区、科技开发区,因此只能把相应的外资和外资企业挡在门外。
三、促进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重视科学规划与宏观管理,实现“大物流”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西部地区政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重新梳理现行物流管理规定,加快研究和制订更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体系。按照“大物流”思路,制定现代物流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样才能防止和避免物流产业发展中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早日实现“大物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
(二)加大物流基础投入,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中国西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投入,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西部地区的出口。除了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大扶持外,西部地区要积极吸纳国内外各种形式的资金。打造本地区龙头物流企业,在龙头的带领下实现西部物流产业的整体进步。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推进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物流信息的高效交流创造条件。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和运作模式。通过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
(三)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鼓励和支持综合实力强的物流企业优先发展,并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一方面,政府要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仓储、运输等服务业务分离出来,交给专业性强、社会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另一方面,政府应废除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由部门和地方制定的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市场分割的有关规定,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政府要加大力度通过市场资源配置手段,建立物流基地企业和物流示范企业,鼓励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壮大龙头现代物流企业。
(四)培养和引进国际物流专业人才,打造优秀物流骨干队伍
【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推荐阅读:
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11-28
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介绍06-10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分析报告12-22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报告12-04
物流法规存在的问题对电商的影响06-23
物流信息系统作业11-24
物流信息化与信息系统07-10
物流信息化系统07-15
物流信息系统实验报告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