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述

2024-12-06

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述(精选14篇)

1.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述 篇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科:理学

门类:电子信息科学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就是这样。。好好学吧你

2.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述 篇二

在国家倡导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黑龙江工程学院制定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和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发展战略。本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积极响应学校的战略规划,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沿性学科。本专业强调光机电结合,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近代物理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传统光学理论和现代光电子学理论为指导,以光电子器件、设备及系统相关的光电信号检测及光信号处理为训练平台,同时适时增添光电子学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光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掌握一些常用的光学技术信息化方法。同时,以光电应用技术实验室为平台,开展光电子器件研发、光电技术应用等方向的研究,提升就业竞争力。

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意义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是学习和巩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强化科学态度,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关系到学生学习态度、科学理念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战略指引下,通过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可以构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给学生营造应用性学习的实验环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能为黑龙江工程学院实现“卓越后备工程师人才培养”战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方法

3.1 建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

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建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与发明创新学习团队,使学生结合理论课程了解这些内容在新科技中的应用,如:开设光电新技术、发光器件与显示技术等选修课,还需开设一些与现代科学创新相关内容的新实验,使学生在实践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给学生建立起实践和创新思维。

3.2 开展适应“卓越后备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实验教学课程

在黑龙江工程学院“卓越后备工程师人才培养”战略的指导下,让学生能更加系统地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的近现代科技进步成果,使学生不但能使用新的实验仪器、工具以及新的实验手段来开展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实验,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及课题研究等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3 灵活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在每个学期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将专业知识和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项目结合起来,设计合适的题目,使实验课内容尽量贴近工程实际,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题,从实验题目的确定、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实现到最后的答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修正设计方法,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先进的思想、方法、技术带到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中。

3.4 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实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将理论与实验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让每个教师既承担本科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又承担“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既能保证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脱节,又进一步培养和锻炼了师资队伍,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从教室到实验室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实验考核过程中,让学生做出系统的设计。这种考核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学校应不断地通过开放实验及综合实验设计等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来提高学生实验素养,建立完备的实验课程成绩考核制度。

4 结语

本文根据黑龙江工程学院特色的发展要求,论述了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尤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笔者提倡在实验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了解每个实验的实际应用所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沟通协作能力。

摘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是培养本科生专业实践素养的重要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验基础理论和技术,以光电应用技术实验室为平台,开展光电子器件研发、光电技术应用等方向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根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做一些改进,为培养创新型工程师打下夯实的基础。通过建立完备的实验课程成绩考核制度,更好的开放实验以及综合实验设计等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实验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电子科学,实验改革,创新培养,实验考核

参考文献

[1]徐友龙,徐卓,刘纯亮,等.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z1).

[2]黄启俊,易凡,常胜,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z1).

[3]傅越千,苏树兵.应用型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6).

[4]胡杰,张文栋,李国才.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9).

3.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述 篇三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行业想要实现快速发展都已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目前,社会对于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要数量日益增长,因此我国的教育事业务必要做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然而,现今各大院校在专业建设及其发展方面仍旧是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着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深入发展。因此,各院校应不断改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增加师资方面投入力度,在实践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及方法。以下笔者将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进行阐述。

一、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各高校的教育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出掌握扎实理论及系统知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人才市场需要的、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获取、贮存、传送、检测、控制以及加工信息的技术科学,它也是一门技术密集且发展十分迅速的工程应用技术科学。本专业作为一类理工学科,主要是培养出一方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够熟练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与控制知识、信息系统、信号处理以及各类试验测试技能,深入了解微电子技术、光学工程、微波通信技术、波普物理、无线电电子学以及材料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可以在电子工程、信息科学和一些相关领域进行科研活动、科技开发的综合型人才。

二、构建多模式、层次化、多规格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规格的变化规律来看,社会需求对专业培养模式及规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务必要按照行业自身发展动态来不断调整专业规模与结构。当前我国IT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很多院校陆续设置了微电子、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因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一种理科类专业,要和以上各工科专业形成互补关系,但绝不能出现雷同情况。此外,本专业需适当地控制招生人数,还要在本科阶段实行宽口径的通才人才培育模式。

在大学阶段设立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可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3各层次的培养规格。通常情况下,本科教育以培养通用型人才作为目标,而研究生教育则以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作为目标。3各层次的人才培养需对应专业领域的不同层次社会需求。

此外,由于本专业属理科专业,因此需严格控制专科设置的学校。若是课程体系的设置较为合理,在研究生层次毕业生便有较宽的选择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攻读不同理科类研究生。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设置该专业的各大院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院校严重缺少师资力量,学术研究能力较差,对于这样的院校应严格控制该专业的发展规模。

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当前世界发展速度最快且最具发展前景的前沿领域便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纳米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他们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均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这正是前沿科技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融合,未来势必会激发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创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类理工科专业,适应学科专业较宽,同时本专业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强化理论知识,加强能力培养,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因此,需根据创新体系,并按照一定原则培养出社会和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虽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理科专业,但我国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雷同于工科专业。当前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俨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获得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优势,也已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热点。从战略角度来看,本专业体系应站在各学科融合的高度,在重视工程技术课程的同时,强化理科基础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选课。

四、坚持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无论是理工类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我们这里所说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物理实验、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自动控制等。出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虑,应不断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引入“设计性”等概念,减少验证性实验,扩大设计性实验。此外,在重视知识教育以外,还应重点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也应使学生具备敢于探索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也势必会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快的技术更新。这对于搞好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应紧抓机遇,迎接挑战,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成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徐国旺,闫旭东,谭保华,童亚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08).

[2]吴振森,李平舟,郭立新,车纯,张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教育体系建设[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3]仲伟峰,何小溪,崔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实践[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C].2009.

4.电子科学与技术专题报告 篇四

报告

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电科专题报告

在网上查到被长安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的时候,我真是一脸茫然啊!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以后是干什么的,总觉得自己是搞电的吧。当时同学聚会都互相问在哪个大学,学什么呀,我真是回答不上来呀。我是个没心的人,即使大学上了半年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是多多少少也对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又了一点了解。记得老师说过:我们这个专业如果不考研基本上从事不了本专业的工作。我想这好啊,反正我不喜欢这专业,也不想在西安这里多呆,赶紧会我们大东北多好!后来又知道电科专业在全国专业排行榜里还在前列,瞬间觉得本专业是“高大上”啊!对于电子专业中国目前并未处于全世界领先水平,像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都竞相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引入国家发展计划,所以中国肯定也想要发展自己的技术,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由此个人觉得电科专业还是很有发展的。电科专题课上老师讲过我们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宽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单片系统集成和光电子学、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和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还有我们要学的课程“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光电子集成技术、汽车电子系统设计,模拟电子技术等。”后来他还建议学校加入了我们刚考完的,也是让我们很头疼的《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还有一位老师讲了很多关于我们以后可以去哪些公司上班等问题,例如华为,爱立信,还有三星。。。个人觉得三星不错。听了这些课程以后觉得对我们专业的前景有了好多的了解,也不像原来那么无知了。

由于国家急需电子方面的人才,所以不同层次的大专院校开办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也应定位于不同的培养层次上。一般来讲,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用性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研究型专业人才。本来对与考验并不热衷的我也决定考研了,本来对这个专业就不是很喜欢的我也不得不趋于现实,如果毕业了又不从事本专业,还真不知道干嘛去。所以只能一条路走到黑,继续为电子事业奋斗。原来也想过能不能学点别的东西,这样就不用走电科这条路了,但是如果真的选择别的方向,但又不是专业的,就不知道能不能好就业了。所以原本没有考研计划的我,准备继续考研,读书,争取能在电科方面有所作为。还有一个头疼的问题,我国关于电子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所有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基本上都是英语编写的,对于英语不好的我还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这也是我不喜欢这个专业的原因之一。觉得与英语沾边的东西太多了,让我摸不透啊。

关于考研我查了一些资料,也去听过一些报告。像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考一些例如: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等。长安大学也有对应的研究生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也有博士点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中国的电子技术起步于1965年。但在之后30年间发展缓慢,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愈拉愈远。到了“九五”计划期间,国家加大投资,才拉开了新世纪中国内地加速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序幕。关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我觉得,国内在短时间内一定发展不起来,要追上发达国家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只能稳步前进,稳中求胜。即使我们这一代不能将国内电子技术发展的很好,也希望能给未来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接下来是我查到的关于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内个个方向的发展趋势。

微电子技术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微电子技术一般是指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代表,制造和使用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实现电子系统功能新型技术学科,主要涉及研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相关的技术与工艺。由于实现信息化的网络、计算机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基础是集成电路,因此微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石。

微电子技术相关行业主要是集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外、港澳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和内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光电子学和物理电子学领域、微电子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光电子材料、光器件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或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适应现代通信、信息科学和光电子等行业需要,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公司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设计、应用开发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微电子工业发展的主导国家是美国和日本,发达国家和地区有韩国和西欧。从技术层面上考虑,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经历了6个阶段:小规模集成电路(SSI)(1962年)、中规模集成电路(MSI)(1966年)、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196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1977年)、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1993年)和巨大规模集成电路(GSI)(1994年)。

光电子技术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光电子技术涉及以下内容:作为光子产生、控制的激光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技术;作为光子传输的波导技术;作为光子探测和分析的光子检测技术;光计算和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光子存储信息的光存储技术;光子显示技术;利用光子加工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子加工与光子生物技术。由以上技术形成的光电子行业的五大类产业格局:光电子材料与元件产业、光信息(资讯)产业、传统光学(光学器材)产业、光通信产业、激光器与激光应用(能量、医疗)产业。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光电子技术和产业,虽然2000—2002年光通信领域出现较大滑坡,但是根据美国光电子行业协会(OIDA)的统计,全世界光子技术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1.5万亿美元。国外光电子产业主要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美国和日本的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具有代表性。美国将光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分为民用和军用两大类:民用包括计算、通信、娱乐、教育、电子商务、公共卫生和交通运输;军用包括部队指挥和控制系统、照相、雷达、飞行传感器和光制导武器。光电子技术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激光器、光盘、成像传感器、光纤以及关键部位使用光电子元器件的所有仪器和系统。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有大约15万人从事光电子方面的工作,光电子技术产业创造的税收从1991年的40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超过200亿美元。看着国际发达国家的电子科技飞速发展我对我国的电子科技甚是感到担心,不知到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成为在大哥行列。

5.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论文 篇五

导论课论文

电子工程学院#班###

记得小时候家里经济很拮据,没有足够的金钱支持自己去摆弄电子产品。但是我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当高考结束的时候,我选择了北邮,选择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是我自己的意愿,这是我憧憬的专业。我相信这是一个无悔的选择!下面是我对这个专业的一些看法。

一:专业认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属于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以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侧重工程与实际应用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在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内具备较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电子系统、信息系统等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数字系统设计、可编程技术及应用、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息处理、DSP技术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检测与传感技术、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等。实践环节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路实验;高频实验;单片机应用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等等。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人才。通过学习,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三是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四是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五是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六是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七是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我们在北邮大一还是上基础课,到了大二的时候我们就要接触专业课。到那时我们能够更深的体会本专业的魅力。我们还可以努力学习去参加竞赛,去体会团队合作的感觉,去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挑战对手。只要我们在大学四年里认真学习,能够形成上面所说的那些能力。我相信我们就能在社会里很好的生存。我相信我们就能够无悔自己来到大学,就能够在社会里证明自己的价值!

二:目前状况

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的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

2012年1月,我国主导制定的TD-LTE-Advanced被正式确立为IMT-Advanced(俗称4G)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标准制定领域再次走到了世界前列,也为TD-LTE产业的后续发展及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基础。此外,2011年,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集成电路工艺水平突破65纳米,TFT-LCD、PDP面板大规模量产„„一系列电子信息核心技术的突破,正推动着整个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达136.4万件,占全部专利申请总量的35.8%。

此外,产业内部子行业间、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间也在融合渗透深化。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与服务、终端与网络、硬件与软件、应用与平台间的边界进一步交融。在融合模式下,价值链拓宽延伸,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拉动了整个产业的旺盛需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三网融合”、IPTV、手机电视和互联网

视频进入规模化发展;云计算、Saab(软件即服务)等新型产业形态逐步成熟;4C融合加快,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终端产品。

但是我们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有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业结构比例失调,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关键技术、专利和标准受制于人;低端产品供大于求,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生产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的利润率低;产品老化与新品开发滞后的矛盾加剧,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软件等高技术、基础产品仍然是制约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此外,大企业不强大,小企业缺乏专精特新,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现状依然没有根本性转变,缺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与同类跨国公司差距大。

所以未来我国该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我们的年轻人的努力,我们能够注入这个产业更多的新鲜力量。努力学习,为了祖国的复兴而奋斗!

三:前景发展

有人说北邮的电子通信的发展正在趋向饱和,我却不这么认为。

作为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行业领域,电子信息业有望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动下呈现长期需求旺盛局面。

对于我国而言,更是如此。

长期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业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并成为出口的中坚力量。在经历了2011年投资高峰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今年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1-8月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998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1至7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完成投资820亿元,同比增长3.1%。虽然是2012年因为世界经济发展放缓稍有回落,电子信息业仍然是我国的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态势的影响下,我国电子信息业整体增速也在逐步放缓,业界开始质疑电子信息业发展是否已经临近“天花板”。对此,在近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工作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表示,“电子信息产业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仍是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行业领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仍有广阔的前景。

对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日前表示,其发展重点是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与行业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与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字内容加工处理、服务外包、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和IC设计10大领域。此外,规划还重点部署了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基础软件提升工程等8个工程。

此前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整机价值链提升工程”、“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和“重点应用电子产品”三大突破方向。“《规划》提出,未来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增加值年均增长则要超过12%。从这两个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电子信息制造业将更重视增长质量的提升。”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说。

对于落实这两个规划,杨学山指出,关键在于明确其主线是要实现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高端需求到全面支撑国家信息化建设、满足信息安全需求的转变,逐步摆脱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具体来说,既要重视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需求的技术支撑能力,也要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对于国家的这些政策,极大的说明了我们电子工程学院是很有前景。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会有更好的发展。相信自己,努力学习才是我们的正确的道路。

四:就业状况

有了上述三四点的介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做为一个电子人的以后的就业问题。

我们北邮的就业率是很高的,研究生能达到百分之百,本科生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九。这无疑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还需要我们努力的学习,学好专业知识,才能保证自己的就业问题。

一般来说做为对口行业,电信公司是毕业生的首选,这些电信公司包括国内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摩托罗拉等越来越多的进入内地的跨国企业。由于这些行业的高成长性及高额利润,所以公司员工的薪金也十分优厚,因而这部分企业备受我们毕业生的青睐。除了公司以外,我们还有很多会到相关的银行、邮电等部门从事工作,这些行业有些虽不是以电子通信为主导的,但这些技术对其又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说我们的就业范围还是很大的,我们有很多的选择并且如果我们专业学的很扎实,我们的以后的薪水是很高的。

以上就是我对本专业的一些想法,我不会后悔自己来到北邮,来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必然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6.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参观心得 篇六

电科1101 3110209128 郭灿鸿

晶圆制造工艺流程

1、表面清洗

2、初次氧化

3、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沉积一层 Si3N4(Hot CVD 或 LPCVD)。

(1)常压 CVD(Normal Pressure CVD)(2)低压 CVD(Low Pressure CVD)(3)热 CVD(Hot CVD)/(thermal CVD)(4)电浆增强 CVD(Plasma Enhanced CVD)(5)MOCVD(Metal Organic CVD)& 分子磊晶成长(Molecular Beam Epitaxy)(6)外延生长法(LPE)

4、涂敷光刻胶(1)光刻胶的涂敷(2)预烘(pre bake)(3)曝光(4)显影

(5)后烘(post bake)(6)腐蚀(etching)(7)光刻胶的去除

5、此处用干法氧化法将氮化硅去除、离子布植将硼离子(B+3)透过 SiO2 膜注入衬底,形成 P 型阱

7、去除光刻胶,放高温炉中进行退火处理

8、用热磷酸去除氮化硅层,掺杂磷(P+5)离子,形成 N 型阱

9、退火处理,然后用 HF 去除 SiO2 层

10、干法氧化法生成一层 SiO2 层,然后 LPCVD 沉积一层氮化硅

11、利用光刻技术和离子刻蚀技术,保留下栅隔离层上面的氮化硅层

12、湿法氧化,生长未有氮化硅保护的 SiO2 层,形成 PN 之间的隔离区

13、热磷酸去除氮化硅,然后用 HF 溶液去除栅隔离层位置的 SiO2,并重新生成品质更好的 SiO2 薄膜 , 作为栅极氧化层。

14、LPCVD 沉积多晶硅层,然后涂敷光阻进行光刻,以及等离子蚀刻技术,栅极结构,并氧化生成 SiO2 保护层。

15、表面涂敷光阻,去除 P 阱区的光阻,注入砷(As)离子,形成 NMOS 的源漏极。用同样的方法,在 N 阱区,注入 B 离子形成 PMOS 的源漏极。

16、利用 PECVD 沉积一层无掺杂氧化层,保护元件,并进行退火处理。

17、沉积掺杂硼磷的氧化层

18、濺镀第一层金属(1)薄膜的沉积方法根据其用途的不同而不同,厚度通常小于 1um。(2)真空蒸发法(Evaporation Deposition)(3)溅镀(Sputtering Deposition)

19、光刻技术定出 VIA 孔洞,沉积第二层金属,并刻蚀出连线结构。然后,用 PECVD 法氧化层和氮化硅保护层。20、光刻和离子刻蚀,定出 PAD 位置

21、最后进行退火处理,以保证整个 Chip 的完整和连线的连接性

芯片的制造

芯片的制造过程可概分为晶圆处理工序(Wafer Fabrication)、晶圆针测工序(Wafer Probe)、构装工序(Packaging)、测试工序(Initial Test and Final Test)等几个步骤。其中晶圆处理工序和晶圆针测工序为前段(Front End)工序,而构装工序、测试工序为后段(Back End)工序。

1、晶圆处理工序:本工序的主要工作是在晶圆上制作电路及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容、逻辑开关等),其处理程序通常与产品种类和所使用的技术有关,但一般基本步骤是先将晶圆适当清洗,再在其表面进行氧化及化学气相沉积,然后进行涂膜、曝光、显影、蚀刻、离子植入、金属溅镀等反复步骤,最终在晶圆上完成数层电路及元件加工与制作。

2、晶圆针测工序:经过上道工序后,晶圆上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小格,即晶粒,一般情况下,为便于测试,提高效率,同一片晶圆上制作同一品种、规格的产品;但也可根据需要制作几种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在用针测(Probe)仪对每个晶粒检测其电气特性,并将不合格的晶粒标上记号后,将晶圆切开,分割成一颗颗单独的晶粒,再按其电气特性分类,装入不同的托盘中,不合格的晶粒则舍弃。

3、构装工序:就是将单个的晶粒固定在塑胶或陶瓷制的芯片基座上,并把晶粒上蚀刻出的一些引接线端与基座底部伸出的插脚连接,以作为与外界电路板连接之用,最后盖上塑胶盖板,用胶水封死。其目的是用以保护晶粒避免受到机械刮伤或高温破坏。到此才算制成了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即我们在电脑里可以看到的那些黑色或褐色,两边或四边带有许多插脚或引线的矩形小块)。

4、测试工序:芯片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为测试,其又可分为一般测试和特殊测试,前者是将封装后的芯片置于各种环境下测试其电气特性,如消耗功率、运行速度、耐压度等。经测试后的芯片,依其电气特性划分为不同等级。而特殊测试则是根据客户特殊需求的技术参数,从相近参数规格、品种中拿出部分芯片,做有针对性的专门测试,看是否能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以决定是否须为客户设计专用芯片。经一般测试合格的产品贴上规格、型号及出厂日期等标识的标签并加以包装后即可出厂。而未通过测试的芯片则视其达到的参数情况定作降级品或废品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工艺专题掌握了IC工艺的初步理论知识和制作细节。不同产品的制作工艺不同,但可将制作工艺分解为多个基本相同的小单元,再将不同的小单元按需要顺序排列组合来实现。

具体以一个芯片设计为例,首先将大自然中仅次于氧含量的硅做成硅棒,然后切片,再经过20到30步工艺步骤做成硅片然后再对做好的芯片进行测试,再经过封装成成品,完了再经过成品测试找出不符合标准的芯片,再包装到上市出售。

在掺杂的步骤中,包含了热扩散和离子注入两种方法。由于热扩散成本较低容易实现在以前的制作工艺中经常采用,而离子注入方法比热扩散更加精确,实现掺杂的效果比掺杂好,但是离子注入的一个最大劣势是成本高,就单个离子注入机比较昂贵,配合其他的设备整个成本比较高。

离子注入和热扩散的不同之处是,离子注入还需进行退火处理,因为进行了离子注入时可能将排列合理的原子给替换或是排挤的不在其原来的位置了,所以必须进行退火来进行恢复。在某一高温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杂质通过扩散进入替位,有电活性;并使晶体损伤区域“外延生长”为晶体,恢复或部分恢复硅的迁移率,少子寿命。

微电子芯片封装在满足器件的电、热、光、机械性能的基础上,主要应实现芯片与外电路的互连,并应对器件和系统的小型化、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也起到关键作用。微电子封装通常有五种作用,即电源分配、信号分配、散热通道、机械支撑和环境保护。器件封装在国际上已成为独立的封装产业,并与器件测试、器件设计和器件制造共同构成微电子产业的四大支柱。

对未来测试技术的展望:内外带宽差异;混合电路测试;系统级芯片测试;内嵌存储器与自我校正;芯片性能的提高与测试精度的矛盾;集成度的提高使得同样失效机理影响更严重;外部测试设备的高昂价格与IC成本降低的要求相冲突。

7.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述 篇七

一、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目前, 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庞大的微电子、光电子、光伏和新能源行业, 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分布不均, 分类较细, 且发展变化较快。另外, 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 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 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 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因此, 社会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还会继续存在。

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 熟练实验技能, 能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 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工程技术人才。并且结合我校“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特色, 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则, 培养适应微电子和新兴光电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三、本科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参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以及专业下设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培养方向的思路制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工程能力, 使毕业生能满足长三角地区微电子、光电子和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需求。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专注于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则偏向于光电信息、光电材料与光电器件方面。

四、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

要实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 并结合我校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 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 并对省内外几所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 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主要内容如下:

1. 培养方案的模块化设计。

在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时, 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和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下, 专业培养方案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三个模块, 下设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前两年学习相同的课程, 到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 选修各自方向的专业课。由于两个方向的不同培养要求, 因此在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设置限选模块, 每个专业方向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

2. 改革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因此, 在保留了原有电子信息类专业通常所开设的电子类课程外, 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 如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 删减了原先与物理类相关的一些课程, 如物理学史、原子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 并删减了一些计算机软件类课程, 如C++程序设计、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分方向限选模块, 两个专业方向对应有不同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3. 优化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整个专业教育中的主干部分, 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方向, 开设有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半导体测试技术、现代电子材料及元器件、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等课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围绕光电材料和光纤通信方向, 开设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传感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课程。另外专业课程里面还设置有专业实验, 通过加强实验环节, 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五、与省内外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别

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大高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 服务于不同的区域经济, 这就要求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区域化、差异化。我们分析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这五所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不仅使我们能学习到其他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 也可以发现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定位。

各个学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区域经济要求确定专业的发展定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人才培养定位于能从事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乃至电子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光通信、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在培养能够在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等领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南京理工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是突出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定位在培养能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而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于服务长三角地区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 培养能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 课程体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系统、电子集成系统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通信电子电路、EDA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现代DSP技术及应用等专业课程。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的能力, 开设了电路原理、模电数电、通信电子线路、集成电路设计、光纤通信原理、光网络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课程, 以及电子线路CAD实验、单片机综合实验、通信原理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微电子基础实验、半导体器件仿真大型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大型实验等实验类课程。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 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能力, 开设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子线路CAD、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基础等专业课程, 以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信号与电路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等实验类课程。南京理工大学培养学生从事光电子器件、光电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 开设了信号与系统、光学、光电信号处理、光辐射测量、光电子器件、光电成像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显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线路、电视原理等专业课程。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能力, 开设有信号与系统、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伏材料等专业课程, 以及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制备能力, 开设有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原理、MEMS技术、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薄膜材料及制备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 以及近代物理实验、专业实验等实验类课程。

3. 人才培养特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是注重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方面能力的培养。浙江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纤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苏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电路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南京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能力的培养。我校的人才培养注重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鹤鸣, 范红, 施伟华, 徐宁.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A]//电子高等教育年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7-20.

[2]罗胜钦, 王遵彤, 万国春, 张志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 (31) :89.

8.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述 篇八

关键词:指导思想;教学大纲;教学方法

我校通信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有十余年,从开始的理学专业到现在的工学专业,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但从学生的反馈以及老师的教学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去大量一、二流开设本专业的院校调研等手段,不断总结改进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近几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毕业生们普遍反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的专业特征不明显,缺乏竞争力。也有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虽然了解很多知识,但存在知识运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所以需要及时调整专业体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本着“改造、充实、发展、创新”的思路,调整专业和专业基础课,增加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逐步向培养具有复合型专门人才过渡。

二、完善的专业体系的构建

1.指导思想

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原有本科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造、调整和重组,删减用得较少的课程,增加有生命力的前沿课程和拓宽知识面的跨系选修课程,增强专业适应性,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平衡发展。从而制定出本科生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1)特色

为了保证学生高效率学习,在一、二年级可以将教学任务适当加强。将语言类课程提到一年级第一学期及第二学期与高数和工程数学课程同时上。这样在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中可直接对计算机语言加以应用。

(2)加强专业基础课

如电路分析基础及实验、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信号处理等课程必须具有坚实的基础,必须结合软硬件设计进行学习。

(3)开设课组体系

对电子线路类、信号处理类、通信原理等本院学生通学的课程可按照课程难度及开设学期设立课程组,在同一时间授课,学生可按照自己的程度及将来从事的专业方向进行选课。将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全年两学期均开设,提供学生在跟不上进度时,可在下一学期选择相同课程。

2.覆盖面宽的教学大纲

大力加强课程教学和训练主要环节的建设,课程大纲和实践环节的大纲要相辅相成;基础课程大纲和后续课程大纲要衔接自然,根据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更新大纲内容,更好地解决学科基础课程与新知识的关系。

3.高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的艺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适时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新技术,以动画、图表、计算机软件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讓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鼓励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辅助教学。

4.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课内实验教学

对待所有的实验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绝对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定要加强管理和考核环节。

(2)加强课外科技活动

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中心、专业课实验室为实践教学的基础,成立学生的创新实践基地。利用开放实验室的资源,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创新实践。

(3)改变实习走过程的状态

大学四年所有的实习环节必须在完善基础实验设施的基础上,广泛与企业和科研单位联系,建立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共同培养人才,开展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人才

学院现任的教师中30到40岁的老师占了大部分,这些教师正值成熟时期,精力充沛,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多媒体都很熟悉,学习理解新生事物能力比较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同样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需要为教师创造科研环境,制定一定的进修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这样教师的创新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将面临更大的发展和更快的知识技术更新。这对于建设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不断改革和探索,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许福永.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1999(12).

[2]电子信息科学基础教程研究组.电子信息科学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12.

9.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 篇九

硬件工程师要求熟悉计算机市场行情;制定计算机组装计划;能够选购组装需要的硬件设备,并能合理配置、安装计算机和外围设备;

Java软件工程师,是完成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修改bug等工作,包括业务需求的沟通,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业务功能实现与单元测试,系统维护的人员。

销售工程师是指能够独立管理和策划商品的区域销售,营销业务的高级销售人才。具有极高的市场经验和敏感的市场观察力,分析力。要求能够独立管理商品的销售业务。

软件工程师是一个认证考试,具体地说是从事软件职业的人员的一种职业潜力的认证,透过它说明具备了工程师的资格。软件工程师的技术要求是比较全面的,除了最基础的编程语言(C语言/C++/JAVA等)、数据库技术(SQL/ORACLE/DB2等)等,还有诸多如JAVASCRIPT、AJAX、HIBERNATE、SPRING等前沿技术。此外,关于网络工程和软件测试的其他技术也要有所涉猎。

工艺工程师主要有机械工艺工程师、化工工艺工程师、制造工艺工程师、电气工艺工程师等,需要对各类软件十分熟练。

10.关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探讨 篇十

成少冉

随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词的含义近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泛化。这在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市场构成的报告中有明显反映。该报告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市场由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构成。其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硬件市场由主机、外部设备、应用产品、网络产品和零配件及耗材市场五部分构成。

软件市场由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三部分构成。其中:

平台软件市场由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开发工具、系统及网络管理软件和其他平台软件四部分构成。

中间软件市场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软件和中间件产品。应用软件市场分为行业通用软件、行业专用软件和通用类软件三部分,又以行业专用软件市场为主流。

信息服务市场分为软件支持与服务、硬件支持与服务、专业服务和网络服务四部分。其中,专业服务市场又分为系统集成、IT教育培训服务、IT咨询服务和IT外包服务四部分。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电子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已有30多年历史,象征着美国高科技成就的“硅谷”,近年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短缺,程序设计、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计算机分析家满足不了众多公司需求,因而他们只好雇用外国人。据英国电子工业联盟调查,目前英国信息技术行业至少有5万个专业岗位空缺。德国信息产业界每年需要新增专业人才两万名左右,供求之比为l: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刚刚起步,方兴未艾,“人才饱和”、“走下坡路”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我国非常重视电子信息主业的发展,已将其列为国家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两年每年国家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超过1600亿元。各省和一些中心城市也都把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产业的发展以人为本。电子信息产业的长足发展,直接推动了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通常是一所大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是不少优秀考生的首选。同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等问题。

IT项目主管认为,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主管则认为,在实际工作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最欠缺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在IT企业里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们普遍反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的专业特征不明显,因而缺乏竞争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如果再有一次机会选择本科专业的话,他们不会选择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加强数据建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对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发挥自己在利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实现抽象模型和软件系统方面的实力。也有16.2%的毕业生认为软件学院的毕业生会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冲击。

在从事与行业相关的应用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中,除了需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更需要与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非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这一点上经常占有优势。

当然,在一些涉及较深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论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核心技术的工作岗位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受青睐。他们具备像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体系结构、编译原理等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核心相关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比较核心的系统开发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电子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工业,而其基础是电子元器件产业。电子元器件是一个品种众多、数量庞大的电子基础产品,任何一个电子装置、设备或系统都离不开它,它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而可以说,电子元器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目前,世界上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兴起。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出现新的变革:微电子技术向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向超高速、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向光纤化、数字化、综合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未来的网络技术将向超高速和多功能方向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输、处理和交换更加快捷、方便。而上述新技术的发展均需要新型电子元器件的支撑,没有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大量涌现,新技术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像集成电路、片式元器件、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等迅速发展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它们的技术进步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国际上普通认为,一个国家信息化的程度可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志,而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水平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由此可见,电子元器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11.测井技术与天然气开发概述 篇十一

【关键词】天然气; 技术; 手段

中图分类号:F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247-01

测井技术是勘探天然气的有效手段。测井找油与测井找气存在其同一性,又有特殊性。电法测井找油找气,是其同一性,但是不能有效地区分油气层。而非电法测井能从油气层中识别出气层,是其特殊性。所以,测井探测和解释评价气层的技术,是建立在与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关的测井异常响应基础上。由于低渗透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往往对气层的识别效果不好,因此首要的工作是要进行环境校正,以消除各种外围因素的干扰。前人在大量分析和统计测井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气层处测井异常响应特征,建立了能够定性识别天然气的多种方法,提高了直观识别气层的分辨率和解释精度,效果显著。

1 测井曲线特征解析

作为唯一连续记录的、反映地层物理性质的测井数据,在储集层评价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地层含气时会对多种测井值产生影响,测井曲线在气层的一般响应特征如下:

①气层的电阻率明显地高于围岩和水层的电阻率,并与相同储层条件下的油层电阻率相近,相对于油层,气层电阻率略高;

②由于天然气会导致声波幅度的衰减和传播速度的降低,因而气层在声波测井曲线上呈现出周波跳跃或时差增大的现象;

③密度测井响应于地层的电子密度(或体积密度),由于天然气的影响,气层的密度测井值比油层或水层的小;

④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于地层的含氢指数,由于天然气的含氢指数与体积密度比油或水小得多,另外挖掘效应的影响也增强了这种效果,因此中子测井在气层处呈现低值;

⑤中子伽玛测井是与地层含氢指数有关的核测井方法,气层与致密岩性地层的含氢指数都比较低,在中子伽玛曲线上为高异常显示;

⑥在相同岩性和孔隙度条件下,气饱和岩石的纵波速度小于水饱和岩石的纵波速度,而气饱和岩石的横波速度大于水饱和岩石的横波速度,即气层的纵波时差大于水层的纵波时差,而气层的横波时差小于水层的横波时差;

⑦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气饱和岩石的纵横波速度比小于水饱和岩石的纵横波速度比,且气层和水层岩石的纵横波速度比随孔隙度增高和围岩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⑧气饱和岩石的泊松比小于水饱和岩石的泊松比,即岩石孔隙中的天然气引起泊松比降低。

2 天然气层方法的识别

天然气藏的识别方法都是根据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测井曲线上的不同反映,具体如下特点:

2.1 采用组合、计算方法,放大了气层处的各测井响应,增强了气层的信噪比

2.2 应用多种判别方法、附加条件和限制条件,增强了气层识别的准确性

现对前人所研究的各种方法,如下:

2.2.1 中子—密度重叠法

中子测井测量的是地层的含氢指数,由于天然气的含氢量比油和水都低,因此在气层处中子测井的孔隙度比油层和水层都要低。密度测井测量的是地层体积密度,在气层处测量的密度值降低,相应的密度测井孔隙度增大。根据这一特征,将中子孔隙度测井曲线和密度孔隙度测井曲线以相同的刻度单位和比例尺叠加,在水层处两者重叠在一起,而在气层处,由于中子孔隙度小于密度孔隙度,叠加图上出现负差异,以此直观识别气层。孔隙度越大,负差异越明显。

2.2.2 交会图法

在测井学上最先使用交会图方法来确定岩性和孔隙度,主要包括有岩性-孔隙度交会图、岩性孔隙度交会三角形法、岩性交会图。为了突出地层的含气性,后来人们又发展了多种交会图法,具体介绍如下:

①密度测井相对值—中子孔隙度相对值交会图

测井探测范围内含气时,造成DEN减小,计算的密度测井相对值(DENR)也减小;中子测井孔隙度减小,计算的中子孔隙度相对值(CNRE)增大,把二者进行交会或重叠可识别区分出油、气层。

②中子伽玛相对值—声波纵波时差相对值交会图

地层中含有天然气,使含氢量减小,引起中子伽玛计数率增高,计算的中子伽玛相对值(NGRE)也增大;纵波能量的衰减,造成记录到的时差增大,使得计算的ACRE减小。利用两者差异进行交会重叠可区分出气层。

2.3 核磁共振测井解释致密含气砂岩

以往人们认为核磁共振仪器不能探测到气层,而最近的研究与应用表明,若能适当地选择脉冲序列,NMR测井仪器可探测天然气层。以梯度方法为原理的测井仪器可用来准确识别储层中的含气相。典型储层条件下气的NMR特征与水和油的NMR特性差异很大,据此可定量

识别出储层中的气相。

2.4 空间模量差比测井法

空间模量差比测井定义为目的层完全含水时岩石空间模量与目的层岩石空间模量差值除以目的层岩石空间模量。在储层中,当目的层完全含水的岩石空间模量大于目的层岩石空间模量时,空间模量差比值大于零,指示为气层。反之,当目的层完全含水岩石空间模量等于目的层空间模量时,空间模量差比值等于零,指示为非气层。使用纵波时差、中子测井孔隙度和密度测井孔隙度确定空间模量差比值。

2.5 井温法

当钻井钻开地层,岩石孔隙中的高压天然气流入井内泥浆时,由于气体热膨胀吸热作用,引起气层附近泥浆温度降低。

2.6泥浆侵入法

在淡水泥浆钻井条件下,利用泥浆侵入性质验证浅气层,具有明显的地质效果。因为气层是减阻侵入性质,而水层是增阻侵入性质。由于双侧向测井和微球形聚焦测井的径向探测深度不同,前者能够探测到一部分原状地层电阻率的变化,后者只能探测到冲洗带地层电阻率。由于浅气层水矿化度低,淡水泥浆侵入浅气层后,减阻侵入性质明显。因而,出现双侧向电阻率大于微球形聚焦电阻率(即RLLD>RMSFL和RLLS>RMSFL),验证是气层。

2.7双饱和度对比法

双饱和度是指在同一地层分别从电阻率测井和碳氧比测井信息中提取的含水饱和度。众所周之,石油与天然气都是绝缘体,它们的电阻率为无穷大。因此,电阻率测井能够发现油气层,但不能分开油层和气层。所以在油气藏共存的裸眼井内,使用电阻率测井找气,容易将气层误解释为油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套管井中进行碳氧比测井,因为气层的碳含量低和氧含量高,使测井的碳氧比减小。

3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针对目前利用测井资料来识别天然气层的方法所做的总结。由于石油与天然气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日新月异,本人只做了粗浅的归纳。希望读者对天然气的探测方法有所了解。

參考文献:

[2]龙胜祥,王果寿等,含油气盆地分析与资源评价,地质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

12.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述 篇十二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植根于物理和数学的基础, 研究通过电学形式表达信息的基本规律, 以及运用这些基本规律实现信息系统的方法。信息是能量/物质的时空结构,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 系统之间存在同构性, 因此信息可以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 从一种表达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表达形式, 这就保证了各类信息都可以用电学的形式表达并进行处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这一普适性, 使其具有非同一般的渗透性, 广泛应用于各类感知、处理、传输和控制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仅限于此, 比如, 电能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能量形式, 信息技术领域用于将信息从其它能量/物质形式转换为电能形式的“换能器”, 换一个角度看就是发电装置, 因此,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与新能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致力于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把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与国家和产业的重大需求结合起来, 把研究前沿技术与培养优秀学生结合起来, 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为达成这一目的, 我们正在努力建设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学术生态是处理学术信息的综合环境, 从领域来说, 不同领域的学者之间必须交流信息, 从而在学科交叉点上产生新的突破;从认识论的层次来说, 在从科学和工程实践、到概念和规律、到科学理论、到哲学, 再反过来促进科学和工程实践的认识论的循环中, 工作在不同层面的学者之间必须交流信息, 从而促进人类整体认识水平的提高;从社会生产的角度而言,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销售、产品使用等诸环节构成了一个链条, 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 学术信息的交换也在同时进行着, 因此, 最终用户、销售商、生产商、开发商、科研机构之间必须交流信息, 从而不断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13.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述 篇十三

2013年x月x日至x日,作为大四学生的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毕业实习。在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的为期十天的实习中,我们先后经历了讲座、培训、实地参观等实习项目。在老师和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有限责任公司实习负责人的精心组织安排下,让我们在这短短十天的实习生活中,学习到了很多、领悟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新事物、接受了很多新思想、掌握了很多新技术、领略了很多新观念。总之,十天的实习,让在校学习了将近四年的我们又有了一次质的飞跃,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今后的“舞台”或者说是“战场”,让我们实实在在的看到了自己所学专业的广阔前景。下面,我就把在此次实习中获得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了理论基础,获得了专业人士的宝贵实践经验。本次实习的第一个项目是两位从业十年以上的、经验非常丰富的工程师来给我们分别作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讲座培训。两位工程师结合自己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认真细致的从生产实践的角度给我们做了讲解。通过他们的讲解,让我们对数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又有了比之前在学校所学的更多、更新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了我们的理论基础,并且获得了两位工程师宝贵的多年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这对我们以后的进一步深造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知行合一,完成了从书本理论知识到具体生产实践过程的转换。除了讲座培训以外,所占此次实习安排比重最大的就是生产工厂和科研院所的参观学习。这样的参观活动意义重大。它让我们亲眼看到了的书本上所学所讲的东西;让我们从书本认识升华到了具体的生产实践认识;让我们脑海中的想象得到了现实的印证;让我们从“知”转化为了“行”,充分体现了我们xxxx学的“知行”校训。

三、走进科研院所,了解学术前沿。

在具体的参观学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不乏清华下一代互联网国家级实验室、泰斯特自动测试研究所、赛思公司测试实验室等拥有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科研院所。通过对这些掌握先进技术的科研院所的参观学习还有那里专业人士的悉心讲解,让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当前集成电路设计、测设、封装等相关技术的学术前沿,对这些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

四、走进生产工厂,了解整个集成电路产业。

在十天的实习中,我们还有幸走进中芯国际、华大集团等著名的生产厂商,进到他们的生产车间。在有了自己亲眼目睹集成电路生产线和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之后,让我对集成电路生产有了一个直观的、全面的认识

五、提振信心,继续前行。

14.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述 篇十四

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要求对前阶段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新的教学改革计划, 在新的教学改革中, 加强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的研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外, 尤其是美国与西欧发达国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非常成熟, 有一套先进的教学理论体系, 有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尤其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 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些理论与实际成果。

在国内, 不少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的研究非常普及, 已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如苏州大学邓洪涛等人[1]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有意的研究与探索, 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

湖南省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李加升[2]从应用电子专业培养方案入手, 研究了应用电子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 同时对应用电子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华东交通大学的严丽平等人[3]通过详细分析IEEE CC2001的软件工程学科教程和对比国际国内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 从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出发, 提出几种可行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模式。

海南大学的吴星等人[4]从必要性、可行性、宽口径等方面论述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设置, 并对该教学提出了一些较好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理论。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的研究

2.1 研究的意义

开办“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说是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从师范教育向非师范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湖南文理学院发展多科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专业涉及学科多, 理论教学难度大, 实践环节要求高, 是一场攻坚战。能否成功地办好本专业, 是对我们办学能力的一个挑战和考验。它的成功与否, 不仅关系到我院的发展、壮大, 而且也必将影响到学校发展多科性教学的战略部署能否顺利实现。因此, 办好该专业, 对于提升校、院的办学能力和声誉, 壮大学校的办学规模, 增强学校的社会竞争力, 创名牌、上档次, 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本专业的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革, 教学中一方面需较少的课堂理论课时;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探索适合本专业的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 以突出本专业的特色, 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理论、实践、实训具体项目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以便有效提高学生技能, 使学生学有所长, 学有所专, 才能使本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2.2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 研究内容。

主要是在部分专业重点课程中开展课程设置的教学形式;探索适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具体理论与实训项目;探索开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训的具体形式与内容。

(2) 研究目标。

首先,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通过对开展课程设置的探索, 寻求有利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的理论,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能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 将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实践。

其次, 通过对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的探讨, 以寻找适合本专业的科学的专业实训内容与形式。并通过这些理论与实训项目增加学生的理论分析、实际动手与创新能力, 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然后, 通过对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的研究, 可以使专业教师积累实践教学经验, 将理论用于实际, 为实训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2.3 具体实施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1) 实施方案分为四个阶段。

在前期准备阶段内, 通过向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调查等方式, 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通过网络调查和调研相关院校等形式, 学习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 初步完成适合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的实施计划。

在中期实施阶段, 主要在课程设计、专业实训等方面探讨具体的实践项目的形式及内容。

在过程控制阶段, 使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工作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在后期总结阶段, 总结本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 整理完善相关资料, 进一步巩固与提高教学改革的成果, 为今后的持续改进打下基础。

(2) 可行性分析。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我院新开办的本科专业, 在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逐步形成了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 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全体师生要求实施教学改革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同时, 国家与社会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这种发展趋势,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 突出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 学校还要求各教学单位大幅度消减理论教学时数, 增加实践、实训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 有必要对本专业前阶段的教学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革, 增加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以突破原来传统的师范教学模式, 探索适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在具备了丰富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 才能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优秀应用人才。因此, 在开展实践教学前, 就必须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制定适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摘要:在对国内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和可行性分析三个方面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邓洪涛, 赵彦.关于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电子商务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9) :82~86.

[2]李加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功 (教育) , 2007, 12 (12) :207~208.

[3]严丽平, 汤文亮.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与核心课程设置模式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6, 18 (9) :48~49.

上一篇:电磁铁的应用教学设计下一篇: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