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的作文素材

2024-09-14

积累的作文素材(精选16篇)

1.积累的作文素材 篇一

一、紧握时代脉搏。

就是指选取当下社会中的热点材料入文。结合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 不难发现, 许多命题都与当下热点息息相关。譬如, 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考题“世乒赛中国包揽全部金牌”;2010年高考作文考题中的“浅阅读”, 它与“快餐文化”的流行相关;“绿色生活”, 它与“环保”这一热点大命题相关等等。紧握时代的脉搏积累素材, 就是要精心选取热点时事, 以及包含“新文化元素”的历史经典人物故事等等。热点素材与历史哲理相融合, 就好比为作文上了双保险。这些作文素材的广泛积累, 必将为你的作文增光添彩。所以, 学生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 让自己的文章与时代的脉搏同时跳动, 面对社会大舞台, 大变革, 面对环保与居住环境, 面对市场经济, 面对腐败现象, 面对许多的社会矛盾, 紧握时代脉搏借助作文写出来。

二、化腐朽为神奇。

就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材料或运用别人写过的材料进行创作, 不照搬抄袭, 而能从中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提笔写作, 许多学生苦于没有素材, 眼睛只木然地注视文题, 把自己写过的或读过的好文章都忘了, 一味的求新求奇。当然, 材料能够与众不同固然很好, 但巧妙利用旧材料、俗材料也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比如, 用自己或自己周围发生的某些事情为素材, 适当加工, 同样是好例子, 但要避免蜻蜓点水, 泛泛而谈。而是让作文接地气, 也就是写生活, 要让作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感而发, 抒真情, 能够让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为此, 我们的素材运用就要有现场性, 能够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根基, 才会充满个性色彩, 才会以情动人, 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再是选材应求新, 一是材料鲜活新颖, 二是从平常的材料中翻出新意。这样的事例用好了, 可以体现出作者运用知识、灵活变通的能力。有些内涵丰厚的材料, “横看成岭侧成峰”, 即使不是新的, 但能从新的角度点化、引申, 用来表现新的主题, 也能出奇制胜, 让人耳目一新。

三、一枝独秀香满园。

就是选取最为典型的一个事例来证明主旨。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广泛积累素材的同时, 还要做到积累素材要典型。有许多学生认为, 为了证明主旨, 选择的材料越多越好, 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比较新鲜生动的材料, 不去考虑是否有助于表现主题, 统统塞进文章, 结果导致了庞杂堆砌的毛病。其实选材贵在特色而不在多少, 即使手头有大量丰富的材料, 也要选用其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例, 以一当十, 以少胜多。比如, 一位学生在写《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引用的就是经典人物艾佰蒂娜的材料, 紧紧围绕“人性的光辉—责任, 忠诚”来写。有效的活用妙用所积累的经典素材, 此法就是要求学生会去粗取精, 惊心选取精当的材料。材料典型, 才有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选材需要慧眼识金, 好中选优, 好中选新, 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学生若能以百里挑一, 精益求精的态度选材, 就一定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四、近水楼台先得月。

就是利用教材中所学过的历代名人名家的精彩故事作为写作素材, 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或故事情节, 也可以是作家的生平经历或逸闻趣事, 只要能对文章主题有用就可以运用到文章中。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涵盖古今中外, 贯通上下五千年, 可以说是琳琅满目, 可以从中筛选出表现各种各样主旨的材料。在平时的写作中, 很多学生苦于无材料可用, 这种认识其实是一种误区。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之所以在写作时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是因为很多学生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 不善于一材多用, 不善于多角度挖掘。事物大都是丰富多彩的, 一则好的材料往往是立体型的, 具有多原的属性,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当然, 一材可以多用, 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 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同时, 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 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 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 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 那么一则材料就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 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 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 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五、抚今追昔展华彩。

历史是一面镜子, 是生动的教科书, 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抚今追昔”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他以史作证, 谈古论今, 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 能显示出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因而比一般的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 有很多学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岳飞与风波亭, 屈原与汨罗江, 谭嗣同的“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苏武牧羊守汉节,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项羽的“不肯过江东”, 昭君的出塞, 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 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等。

2.谈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二

正如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提高作文能力,最终要从阅读教学中找突破口,打通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通道,才能解决阅读教学为什么、干什么的问题和作文教学的活水源头问题。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浅谈如何将阅读教学引入作文教学。

一、搜集课本素材,拿来为我所用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也说,作文即生活。可是,中学生的作文现状是:90%的学生正在为写作没有原料而苦恼。所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必要的。语文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外,还有中外名著、影视节目、报纸杂志等等,而教科书是众多专家学者心血的结晶,内容涵盖广,思想层次高,理应成为中学生写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因此,立足课本,用好课本,是新课改中每个教师首先要做好的。

我们可以在课本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熟记课文内容,积累作文素材。如学到初一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它与“如何对待困难”这类话题作文联系在一起;学到流沙河的《理想》这首诗歌,可引导学生将它与“理想”这类话题相结合。还可以与学生一道把属于同类话题的课文归纳在一起,便于写作时选择性地使用。对于那些摘选的名著,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原著,了解原著,并撰写读后感,进行专题讨论。如果是有一定解读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研究性阅读,通过确定专题、查阅资料、撰写论文、讨论交流等途径将阅读推向深入,锻炼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积累文化底蕴。胸中藏有锦绣,文笔自然生花。

从初一到高三共12套教材中,蕴涵着成千上万个写作素材(包括行文思路),再加上老师在教学中提供的素材,足以建立一个资料库,满足中学生上的创作需要。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本阅读中搜集作文素材,“拿来”为我所用。

二、积累优美词句,夯实作文基础

优美词句的灵活运用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典故见多了或重复多了,便会形成语感,令你在表达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写作时形象生动、语藏丰富,妙语连珠。好词句的应用,能使我们的文章骤然增色,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初中语文教材选录的阅读文章中,大多词汇量丰富,语句优美,如周国平的《人生寓言》一文中,就用了“皎洁、得失之患、忧心忡忡、慷慨、多愁善感”等词语,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并尝试着造句。词语造句表面看起来简单,但要造出一个好句子,就必须先弄清词语的含义。同时,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优美词句,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状态。笔者认为,在每次的作文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呈现大量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词语,让他们自由选用。学生自己选用的词语超过了教师所呈现的范围的,则给予大力表扬和鼓励。通过课外—课内—课外几次反复练习,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熟练运用词语了。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逐渐彻底克服了习作时觉得无话可说的困难,而且对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产生会浓厚的兴趣。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而积累和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只有引导学生天天积累,学生才会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练就深厚的语文底气,才会厚积而薄发,在写作的时候,他们的语言才不会苍白,思维才会持续闪光。

三、加强作文仿写,感受写作轻松

实际上,很多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就是最初借助模仿的方法慢慢地摸着门道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这一优势,在结合课文传授写作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仿写,使理解转化为运用,吸收转化为倾吐,达到既巩固知识又锻炼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在仿写中感受写作的轻松。仿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仿其意。意,即文章的立意、中心。如学了七年级(上)“至爱亲情”这个单元中的《风筝》《散步》《散文诗两首》《羚羊木雕》等课文后,可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长辈,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真实、独立、客观地表达“我爱我家,我爱亲人”的感情,力求达到“我手写我心”的要求。

二是仿其格。格,即文章的思路、结构。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通过学习七年级(上)《春》、《济南的冬天》、《夏感》这些文章,学生学会了使用“总——分——总”的写法;通过学习《山市》,学生明白了要想突出文章中心,就必须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那些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细地写,與中心关系不大的就应略写。经过日积月累的仿写训练,学生作文就显得思路清晰,详略得当,而不只是一味地罗列材料。

三是仿其法。法,即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在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等课文运用了象征、联想、托物言志的手法,是学生学习该写作手法的典范之文。实践表明,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了基本的写作知识之后,经过有目的地仿写练习,摸着了门道,再进一步经过“心营意造”,工而后巧,是能够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来的。

3.如何积累积累高考作文素材 篇三

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多学习多做笔记。哪怕只是浅浅翻阅相关杂志报刊等。

因为如果你为了积累素材而去看书,恐怕就算手抄得万分艰辛也未入心里几分。如果你刻意想分门别类去整理,恐怕时刻都在担忧和犹豫这个素材怎么用。

而经过我亲身体验,你看完书后记得最牢的,是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也是你考场上能信手拈来的那部分。

还有切忌只看好词好句!积累素材主要是人物+事例+意义,应试作文不需要你多华丽的辞藻!

我个人喜欢阅读经济类杂志或诸如Vista、人物周刊这种很方便买到,内容比较精悍的杂志,非常有意思,材料也鲜活。

若是文科生,也推荐中国自然地理这种,不过比较厚可能难阅读。若是理科生,也可关注科技类杂志。

为什么主要推荐杂志呢,因为读起来省时间,内容也浓缩呀今后有时间了万万不可轻视名著阅读哦!

再举一个我堂弟的例子。他语文不好,可是作文还行而且从来不愁素材,为什么?因为他爱篮球!球星及其成长故事等都记忆深刻信手拈来!他和我说过,他可以天天不重样地用这些素材。

可见兴趣的力量!

另外,我的老师经常印发一些哲理文章或者时政热评,也让我们订了《中华活页文选》。说实在的,后面那本杂志开始我实在看不上,现在倒觉得挺有趣,也有很多好素材。

议论文过渡的6种技巧,学会立马加十分!

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常常发现,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

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

6种议论文的过渡技巧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例7】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四、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例8】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五、层与层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1、无独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例9】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例10】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六、辩证过渡

(一)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例11】

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

【例12】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3、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其它如:诚然、固然、毋庸置疑

(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当然;不是而是;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1、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守,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坚守早就认定了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4.知识改变命运的作文素材积累 篇四

清华一厨师化身学霸托福考630分

张立勇,因家庭贫困高二辍学南下打工,他擦过皮鞋,当过建筑工人。为了大学梦,他离开广州到清华大学当厨师,努力自学,背会了5本英语教材,过了4、6级;托福考了630分,并拿到北大成教文凭,被网友誉为“英语厨神”。

学神!64岁大学保安每天泡图书馆

西北大学图书馆64岁保安王会金,每天下班后都拿四五个小时到报刊阅览室和社科阅览室看书读报。“放着大学图书馆这么好的环境,不学习太可惜!”老人说年轻时读书没条件,现在想补回来。学生们尊称他为“学神”,说没理由不向他学习。

九旬“学霸奶奶”坚持听讲座十余载

长春市图书馆的文化讲堂上,总会有一个老人,静静地坐在第一排。老人叫钱宝琴,马上就90岁了。奶奶退休后,就穿梭于各个讲堂,每天都排的满满的,一听就是十多年。“我一学习就开心,开心了身体自然就好了。”

北漂小伙从传菜员变身公司老总

免费办班为让“农二代”逆袭

李哲亚,27岁,初中文化。北漂,在清华大学食堂“端盘子”。后听说学生宿舍的“楼长”能多挣些钱,他立马跑去应聘,发现楼长要求的最低学历是大专。沮丧之际,一位校团委老师指点他:“你为什么不去参加成人高考,考上大学,实现当楼长的梦想?”

李哲亚买了一沓成人高考教材,工作之余除了看书还是看书,但他连教材都看不懂,更别提做题了。后来,他向校团委老师提议:能不能开一个面向清华后勤职工的免费培训班?

第一期培训班招收了17名学员,有清华的厨师、保安、保洁员、传菜员、洗碗工。给学员们上课的,是清华的“学霸”们。20xx年的成人高考,全班17名学员有16人被大学录取。李哲亚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

学成拿到文凭后,李哲亚进了一家网络公司,后凭业绩当上副总裁,年薪从端盘子时的1万多元翻番至20多万元。

挣了钱的李哲亚开始想办法帮助更多打工仔改变命运。在团北京市委、清华大学团委的帮助下,他辞职创办了成人高考补习班,对服务员、建筑工、保安等免费开放,为更多“农二代”创造“逆袭”的机会,过上好日子。目前已培训学员20xx多名。

5.名人名言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五

2.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 高尔基

3. 用思想去战斗,而不应受思想的束缚而裹足不前。每人都有其 独特的思维方式。——菲德鲁斯

4. 构成生命的主要成分,并非事实和事件,它主要的成分是思想的 风暴,它—生—世都在人的脑中吹袭。——马克吐温

5.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王阳明

6. 生活就是战斗。 —— 柯罗连科

7. —个人的思想不会停滞,当他清醒时,他的头脑不停地工作,就像不断跳动的脉博,他无法止住任何—种思想。 ——马可奥勒利乌斯

8. 我们的生活就象施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歌德

9. 思想的伟大不在于能否容纳琐碎小事,而在于能否用自己的影 响使小事变成大事。对小事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对大事真正感兴趣。——罗斯金

10.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 马在思

11. 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12.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13. 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14. 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6.初中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六

关键词:读,记,积累,作文,素材

初中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其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 是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

然而,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初中生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 作文中常常出现“假”、“大”、“空”、“抄”的现象。当务之急就是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作文素材, 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一.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作文素材来源于实际, 来源于生活。而初中生的经历少, 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 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观察是写作的门径, 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 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 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1.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做什么事情就有了内驱力。观察兴趣是慢慢培养的。在日常生活中, 我注意观察, 写观察日记, 把一些观察日记拿出来与我的学生分享, 让他们在分享到一些趣闻趣事时激发起观察的兴趣, 希望自己也能把看到的一些新奇事物记下来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学生邀请我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观察日记时, 我总是很高兴地听, 及时表扬他们无私奉献———愿意把自己仔细观察得到的原始写作素材拿来与大家共享。如果有可能, 我希望他们带我和大家一起去共观察同分享, 然后我针对学生观察得到的记录提出一些观察及记录的修改建议。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 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事物时, 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 使学生观察能有的放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的方法和顺序, 进行有条理地观察。同时注意有重点地观察, 观察要细致。观察过后要写下观察记录。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 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进行积极的思维, 展开丰富的联想, 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生对观察产生一定的兴趣, 掌握一些观察的方法之后, 我们要经常督促学生细心观察, 写观察记录, 并且在书写观察记录时最好结合自己的思考, 努力在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时, 能看透事物的本质。长此以往, 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了。

二.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刊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 大量读书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学中, 要让学生大量读书, 增加阅读面, 提高阅读水平。精心选择好的文章向学生推荐, 可以是新闻、科普、故事, 可以是小说、散文、杂文, 只要有益于学生成长都可以读。

读书时, 要求学生进行摘录和写读书笔记。摘录下书中的精华, 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以及对书上内容的思考。只有动了笔, 做了摘录, 写下读书笔记, 才能把学生的思维融入进去, 也只有真正地思考, 读书才能消化。

摘录片段, 书写读书笔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极好的方法。

三.加强背诵, 培养语感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这样写道:“古今中外, 善于写作的人, 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 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 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由此可见写作文需要积累的大量素材, 除了观察与阅读, 还需要背诵。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 才可能文思如涌, 笔下生花。否则, 纵有思绪万千, 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教学中, 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日记可以记下我们看到的东西, 天长日久可以培养我们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日记可以记下我们读书读到的东西, 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日记可以记下我们读书想到的东西, 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日记本身, 就锻炼了我们写作的能力。

7.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探究 篇七

关键词: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96-1

一、在课本中寻找

在学校,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本,而语文课本也是丰富的写作资源。很多学生一边在感叹素材的缺乏,一边对身边的“宝藏”(课本)却视而不见,这是很多学生常犯的毛病。教材选编的课文,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名人名言等无所不有,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有帮助。成天忙碌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涉猎和加工浩如烟海的作文材料,那么,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的丰富资源。

我梳理了高中语文课本(以苏教版为例),发现了丰富写作素材。

1.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2.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3.热爱祖国。

(1)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2)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她们英勇牺牲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5.胸怀豁达。

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反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以上是我简单的对语文课本中蕴含的写作素材的梳理,还不够全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文课本大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一位位各具特色的作家……多年来他们正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我们何不从中选取写作素材呢?

二、在课外阅读中寻找

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名人名言。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一辈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上这些话,包含了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写作经验,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课本上的知识是毕竟是有限的,要拓展知识,课外进行阅读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老师在教授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后,向学生推荐同类文体的文章,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对于高中生,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品味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古诗词、歇后语、格言等等,领略不同的朝代、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三、在生活中寻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中学生要随时随地地汲取生活中的给养,用眼、用心、用耳去感知生活的美、自然的美,看花开花落,日圆月亏,听自然万籁,秋风落雪……把世界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把罪恶与丑陋批驳得无地自容,把一个鲜活的年轻的心灵描绘得绚丽多彩。

8.高中生的暑假作文素材积累 篇八

他信:泰国千金去麦当劳打工

泰国他信是第四代泰国华裔,也是东南亚著名的“电信大亨”,家里十分富裕。但是,现年55岁的他信对自己的一子二女要求相当严格,甚至主动要求孩子出去“受苦”,长经验、长见识。

3月,他信的小女儿贝东丹高考结束后,他信把女儿送到曼谷一家麦当劳餐厅里打零工,贝东丹一时间成为泰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其间,他信还专程光顾这家餐厅为女儿捧场。

9.以规律为话题的作文素材积累 篇九

人象冲突

1994年,在勐醒农场曾发生野象袭击人并使一橡胶场女工致死的事情。据当地人说,这一带原本是“象窝子”,把它开垦成橡胶林后,象便开始攻击人。在此之前已有许多次“发泄”,如把树上的胶碗拿下来踩入土中,把架碗的铁丝扯掉,把较小的橡胶树拔倒,并见人就追,似乎是要夺回它们的家园。

野象的味觉记忆特别好。曾有3个傣族人去打猎,打伤了一头野象。野象逃掉了,夜间一群象来到寨子里,将这3人的竹楼踩成平地,并摔死一人,另两个逃到外地。过了几个月,他们认为危险已过去,其中一人回到寨子,当天晚上象就来了,并将这个人弄死,第三个人从此再不敢回来。

10.高考作文:如何积累真正的素材 篇十

让学生淹没在这些作文“葵花宝典”中,机械地记忆、复制,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究竟有多少作用?一些人吹嘘的“万能”素材真的“万能”吗?表面看它们好像使学生作文内容充实了,其实违背了阅读、写作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走上了一条作文提高的不归路,反而增加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倡导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其实,无论是写作还是积累素材,都应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而那些所谓的“万能”素材都远离个人特长与兴趣,为写而用,为用而用,在写作的过程中难以做到有感而发。那么,哪些素材是适合自己的“万能”素材,如何源源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素材库,如何使用自己积累的素材呢?

一、做好书本素材的积累,适当拓展延伸

高考语文与课本脱节,这恐怕是绝大多数教师与学生的看法,所以多学一篇少学一篇,没有多大的区别。教师马马虎虎地教,学生昏昏沉沉地学。殊不知课本本身就是—座巨大的素材库。课本中除了有孔子、孟子、庄子、屈原、李白、杜甫之外,还有曹雪芹、施耐庵,还有汪曾祺、沈从文、徐志摩、闻一多,还有海子、舒婷,还有川端康成、罗曼·罗兰……我们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课本接触这些伟大作家作品的,如果教师用心指导学生就地取材,进行点面素材积累,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作家或作品拓展延伸,学生就能跟随教师的指导,用心选择,用心研读,用心写作,就不用费尽心思捧着“金饭碗”去行乞。2009年湖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是《站在项脊轩的门口》,全文不动声色地化用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语句,融入自己的情感、思想,文章的最后一节这样写道:“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j”读完不禁为小作者对课文的熟悉、化用的巧妙而惊叹。显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已经进驻作者的心田,绽放出另一番美丽。

再如笔者一名学生,因在语文课本上接触了海子,从而痴迷于海子,找了很多关于海子的介绍和海子的诗集,认真投入地阅读、写作,平时的作文训练,只要可以用上海子这个材料,她就全力运用,对她而言,海子就是一个“万能”素材,是她投入了时间和情感,用心去体会和积累的素材。当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目为“好奇心”,所有同学都认为“好奇”这个很具体很现实的命题,怎么也不会与浪漫感性的诗歌和愤怒与苦难的海子联系起来,可是这名同学仍旧巧妙地使用海子这个素材演绎了这个话题,作文赢得了满分,被刊载在《扬子晚报》上,作文开头两段是这样的:

所有的孩子都拥有一颗好奇心,而所有的诗人都像一个孩子,在那些分行的句子中,他们纯粹地奉献着自己的快乐与忧伤,还有那一颗充满幻想与想象的好奇心。

2n多年,累倦的海子停止了在灵魂世界里的沉溺与跋涉,让铁轨带他去了远方。当时人之骚动亦不知晓,人们惊讶于诗人这种极端的灵感,我想,海子只是好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是否盛开在天堂,于是,追逐着好奇心,他的灵魂伴着伸向远方的铁勒。通向了天堂。

二、做好课外个性化素材的积累,进行钻探式研究

笔者多年参加江苏高考阅卷的作文总复查,在高分作文尤其是满分作文的甄别和遴选过程中发现,不管作文命题形式如何,总有一类佳作特别引人注目,笔者姑且将之称为“文化作文”。所谓“文化作文”,根植于文化的土壤,在经典的文学作品、经典的文化、经典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在考场急就的作文中,”文化作文”显得卓尔不群。仔细研究,“文化作文”的核心是“经典”二字,小作者正是拥有了一些独到的个性化材料,才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熠熠生辉。这些“经典”材料主要源自三方面:经典名著、经典文化艺术、经典人物。

经典名著是写作样式、技巧,行文展开的思路、结构,描写的方法等等的肥沃土壤,甚至为文的风格、创作的灵感都可以在经典名著中获得。经典文化艺术,例如书法、国画、古典音乐、建筑、坊间工艺等,如在作文时加以引用,将会让考场作文另具一格。伟人、名人等经典人物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他们的研读,不仅给你的作文提供经久不衰的素材,而且还会给人思想与情感上的洗礼。江苏2004年以“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为话题的佳作,有用周恩来总理阐述话题的,总理灵动又沉稳的性格非常契合话题。2005年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的文艺短评《不看续集》,对时下文化快餐、文化垃圾进行批判,表现出小作者强烈的民族文化的责任感。2008年以“好奇心”为题的一篇满分记叙文选材于“青花瓷的形成”:一个小男孩由于好奇,打开了未到时间未到火候的瓷炉,从而窥探到了一种横绝古今的“碎瓷”的诞生。2011年是“拒绝平庸”命题作文,成功与伟大的人总与“平凡、平庸”无缘,他们的一生就是拒绝平庸的一生。以上虽仅以江苏历年高考作文为例,但已经充分说明了对于经典素材的积累,能让考生在平时或考场的写作过程中游刃有余。

三、做好时事新闻素材的积累,进行评论式练笔

在新课改的今天,作文教学必须紧贴生活,关心生命,关心时事新闻。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反映了紧贴时事的趋势:2008年全国I卷是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2009年江西卷是以圆明园兽首拍卖为话题的作文;2010年全国I卷是“有鱼吃还捉鼠”的讽刺现实的漫画作文;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如何看待世乒赛中国夺冠,全国新课标卷是有关中国崛起的特点的材料作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在作文训练特别是作文素材积累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贴生活,关心新闻,感受社会。

2011年,一些经典的时事素材在高分作文中频频亮相,给考场作文带来时代气息,也反映了小作者“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比如:重庆一考生在《摒弃我们情有独钟的“偷”》一文中,针对国人喜欢的“偷菜”网络游戏,进行剖析,指出游戏的危害。天津一考生在《“药案”众生相》一文中,围绕药家鑫案,列举该案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分析其思想根源与危害,指出“药案就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了世间各色人等的扭曲、变形的各式嘴脸”,并希望人们“能把药家鑫作为一面镜子,一面能照出自己内心,令自己警醒的反光镜”。吉林一考生在《冷眼看“崛起”》中,分析中国崛起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引出何为真正的崛起的思考,提出中国社会存在的信用问题,比如“三聚氰胺””牛肉膏”“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立意高远,现实性强。

这些时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我们老师整天只知道教几个字音,做几篇阅读文章,印几则所谓“万能”素材让学生背,而不懂教导学生胸怀天下,引导学生放眼世界,那么,学生始终都不会有关注时事新闻、评论天下大事的习惯。而一旦学生有了自觉读书读报,自觉关注评论的习惯后,时事素材就会在脑海中生根发芽,动笔写作不用苦思冥想,笔下自然汨汨而出。

11.作文素材巧积累 篇十一

怎样让干巴巴的作文鲜活灵动起来呢?“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丽令人向往,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又从哪里来?俗话说得好:“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积累素材以丰富作文内容。

一、作文素材来自学习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 包括听课、完成作业、做实验、思考问题、请教老师等。学习是个艰苦而充满乐趣的过程, 所以, 教师很有必要提示学生只要多加思考、总结, 学习生活是“有米”为炊的。比如, 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提醒他们:你是怎样爱上英语的?你的长跑成绩是怎样提高的?你从课堂讨论中感悟到了哪些人生哲理?你喜欢哪个老师的课, 为什么?你还记得昨天语文课上发生的那个小插曲吗?课间班中闹的小笑话有意义吗?某某今天上课的发言怎么样, 他当时表情是什么样的?在学习生活中,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 善于思考, 展开想象的翅膀, 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分析, 定能从中领悟出许多道理。正是这领悟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作文素材, 也正是这领悟使人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从而创作出优美的文章。总之, 启发学生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小事, 将这些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写出来, 这就是很好的文章了。

二、作文素材来自例文模仿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例子。例文模仿是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方面, 例文能把文章作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 例文又能帮助学生习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维、丰富想象, 促进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生阅读例文, 当受到了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写作技巧的启示时, 就会产生尝试写作的冲动, 此时作文兴趣很高。

例如, 《孔乙己》中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迂腐、懒惰、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形象, 尤其是外貌描写, 那蓬乱的头发、那又脏又破的长衫, 抓住了人物的特征, 非常传神。我引导学生想想自己身边有哪些熟悉的人, 他们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然后写一段话。有学生写道:老师的嘴角似乎总是不知疲倦地上扬着, 她说话是爱带上柔柔的儿化音……还没读完, 学生就异口同声说“是语文老师”。还有一个写道:“他戴着眼镜, 圆形镜片后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常常盛满笑意。上课时, 他举起的手是班上不倒的旗帜……”说到这里, 已有人指出这是“书呆子”吴凡。这些片段, 后来都被学生运用到作文之中了。

又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景美文美, 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秀丽景色。教学中我让学生听配乐朗诵, 看冬日济南城的美丽图片, 激发学生对冬天济南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 在读中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想象济南的美景, 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 理解作者热爱济南的思想感情。我趁机启发他们, 问道:“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桂林、南宁、桂平西山……”“它们美在哪里呢?”学生七嘴八舌, 答案异彩纷呈, 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说南宁半城绿树半城楼;说桂平西山林秀佛圣泉香……有了这种种感受和印象, 学生的作文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

三、作文素材来自摘抄

语言材料积累目的是将学生的习作直接和书本知识、社会生活挂起钩来, 为习作做好铺垫。实践证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学生大量感性的语言积累和反复的实践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巴金曾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 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 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的话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新课标中对学生的阅读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强调积累。

“得之在俄顷, 积之在平时”。因此, 我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 (如感悟语言文字的特色, 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 熟读背诵优美语段等) 进行语言积累以外, 还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 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经过分类, 摘抄在本子或卡片上。鲁迅说:“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因而我们称这类本子或卡片为“采花本”或“采花卡”, 其中有词语的积累, 成语、谚语、歇后语、日常用语、描写词语等都是摘抄的对象。日常用语还可分为:文具名称、蔬菜名称、家具名称……描写词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态的, 如表示“看”的词、“走”的词、“笑”的词……二是形容性的, 如表示“快”的词、“热”的词、“好”的词……第二方面是好句的积累, 重点摘录的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写得好的描写句、哲理句、名人名言。细的分类还可分出各小类, 如景物描写句可按季节分为春天描写句、夏天描写句……第三方面是片断的摘录, 可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第四方面的要求较高, 适用于高年级, 主要是做提纲笔记和写心得体会, 例如, 列小标题、列提纲、摘要点、写读后感等。第五方面是生活语言的积累, 逐步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做生活的有心人, 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 便会使语言富有灵性。

通过积累, 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 为日后的加工、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作文素材来自活动

学生每天除了上课外, 还有一些活动。如综合性活动课中有目的地了解民风民俗, 像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还有一些社会活动, 如逢年过节探亲访友、出门旅游;再就是家庭活动, 包括尊敬长辈,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等。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去提示学生留意寻找素材。记得去年母亲节,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积累生活素材, 我曾布置一篇作文, 题目是《我给妈妈——》作为节日的礼物献给妈妈。要求必须亲自去做, 再写出来。结果大多数学生作文写得较为生动感人, 连平日一写作文就头疼的学生也不觉得无话可说了。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们不但受到教育, 认识到自己对父母关心太少, 而且作文也受到启发, 原来生活中可写的事情很多。通过这些训练, 他们不再对身边的事熟视无睹, 能做到目中有人、眼中有物, 明白只要做个有心人, 多参与社会活动就会有些写不完的题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 又为作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素材, 可谓一举两得。

五、作文素材来自交际

学生除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外, 还有很多时间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 与人交往。交往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听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写好作文所必备的基本功。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谈话可以包括同学、朋友之间的讨论, 师生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谈心, 还包括在街头巷尾中的议论、新闻、故事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沟通交流, 挖掘其中隐含的深层次的东西, 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素材。如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开头:“今天, 我听说三年级班一个学生家里很困难, 他们全班同学都给他捐了钱呢!……”由此引发出“人人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的主题, 很有说服力。这些无不是从交往见闻中得来, 经过积累、提炼而成为他们写作的极好材料。因此, 在交往见闻中注意锻炼自己, 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 将为我们的作文获得宝贵的素材。

六、作文素材来自观察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事事都在作文, 时时都有作文, 四季变化都可入景,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 在校就是读书作业, 两点一线, 视野狭窄。事实上, 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 丰富多彩, 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即使每天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路上, 只要留心观察, 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 破旧的房屋改成了气派的高楼, 还有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场游戏、一次改选……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的素材。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决定了写作材料的丰富性, 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 这就要求学生用一双慧眼去细心观察、善于发现。

例如, 景物的特征, 往往不是单一的, 我们可以从立意的需要出发, 选择一些特征进行描写。写风, 四季的风各不相同:春风柔、暖, 轻拂面;夏风狂、劲, 夹暴雨;秋风凉、冷, 扫落叶;冬风刁、寒, 刺入骨。写雨, 春雨绵绵、蒙蒙, “春雨贵如油”, “润物细无声”, 它轻轻地滋润着大地;夏雨滂沱倾盆如注, 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 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 像老天爷在哭泣;并且雨前、雨中、雨后天空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写雪, 从颜色看, 它白皑皑的, 粉妆玉砌;从动作看, 它飘飘洒洒、铺天盖地;从形态看, 它初如柳絮, 渐似鹅毛;从功用看, 瑞雪兆丰年;至于雪装扮出的美丽雪景, 形态各异, 更是好看。描写阳光, 晨光绚丽、霞光灿烂的景色, 能使人联想到年轻人生机勃勃的朝气;描写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能使人产生炽热的情感;播种太阳能表达出让世界充满爱的美好愿望;日落西山、残阳如画照样能写出最美莫过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的情境。写月亮, 抓住月亮的圆、明、柔的特点来写, 满月如镜, 残月似弓;新月如眉, 月上柳梢, 皎洁的月光, 月色如水;朦胧的月色, 神秘又迷人……无论是“举头望明月”, 还是“明月松间照”, “月涌大江流”都能引发人们无限的情思。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如果学生善于从生活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中观察体会, 思想将迸射出耀眼的火花, 感情将插上翱翔的翅膀。

12.鲁迅的故事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篇十二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鲁迅与红辣椒的故事:

鲁迅先生从小就非常爱读书。有一次,他考试成绩非常优秀,学校奖励了他一枚金质奖章。他不是把奖章收藏起来,而是把奖章卖了。他用卖来的钱,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和一串红辣椒。他把红辣椒挂在自己的房间里,有时晚上看书很冷或想睡的时候,就吃一个红辣椒。辣椒把他辣得全身冒汗,这样身体就不冷了,也不想睡了。他用这样的办法坚持读书。由于他刻苦努力,鲁迅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现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应红辣椒来驱寒提神。但鲁迅与红辣椒的故事鼓舞着我们:只有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13.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篇十三

1、现代勇士梁启超等维新变法人士,他们走出去,看到外面世界的民主与进步,我们国家还是深受封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的国家的发展。导致中国长期落后。于是他们接受了新的思想,帮助我们国家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唤醒了沉睡的中国,许多人因此而醒悟,积极参与反帝反封的活动,争取民主自由。中华面貌焕然一新。如果没有他们这些勇士们勇敢的走出去的尝试,我们国家可能还处于半殖半封的状态。没有什么人权和自由可言。我们国家也不可能成为一大强国。

2、在新航路开辟时期,哥伦布因为走出去,才发现美洲大陆,证明了地圆学说,正因为哥伦布走出去,带给他国家许多利益,他们的国家也因此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正因为我国的手工业品和陶瓷、茶叶等从丝绸之路走出去,给我国带来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国家也因走出去而繁荣兴旺。国家走出去,发展了自己的经济,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3、姚明,想必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吧?他是一个出色的球运动员,他是中国人,可他却是美国的篮球选手,想当初,姚明以身高的优势和出色的打篮球技巧获得了美国NBA的青睐,盛情的邀请姚明出国为美国打球赛,从此他走出的国门,到了美国去发展。他依靠自己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再加上美国的栽培,他成功了。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球员。他创造的许多奇迹。深受世界球迷的喜爱。姚明,如果不尝试走出去,他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吗?是的,只有走出去,才能拓展自己的视野,成就辉煌的人生。

4、由此,我联想到了被众人戏称为“傻根”的王宝强。住在大山里的农民,多数都没有什么梦想,只希望庄家能有好的收成,家里人都平平安安的,就这样安分守己的在大山里度过一生。但王宝强却不是这样想,他喜欢演戏,他热爱演戏,不顾家人的反对,他怀着对演艺事业的梦想,义无反顾的走出住了二十几年的大山,去追逐他的梦想。尽管演艺的道路不太顺畅,但他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他的梦想。最终他以朴实憨厚的性格而被导演看中,导演让他一部关于士兵题材的电视剧中充当演员,从此一炮打红。假如他没有义无反顾的走出大山,而是一辈子在大山里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演艺圈中走红吗?

14.注重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篇十四

关键词:高中作文,素材缺乏,原因,素材积累方法

1. 前言

高中作文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加大, 作文要求升高, 从侧面反映出作文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在实际教学中, 作文教学成效甚微。为什么作文越来越难写呢?症结到底在哪儿?许多教师把作文的弊病归于“假话、空话、大话”, 在作文教学中极力倡导“求真”。但是“真”又从何来?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文素材匮乏, 就如同无源之水, 即使拓展再大的空间, 提供再多的自由, 其结果依然是无从下笔, 而只能照搬照垒, 堆砌成文。

2. 作文素材缺乏的原因

2.1 生活空间狭小, 缺乏有效引导。

视野狭窄、生活单调导致学生对生活缺少情趣, 缺少感悟和发现, 表现在作文上则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缺少激情。俗语说:写作源于生活。充实的生活是写作成功的首要条件。然而, 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空间被禁锢在学校至家庭的两点一线, 封闭在狭小的课堂之内, 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 在这种生活环境中, 学生如何能写出逼真、生动、有情趣的作文呢?教师缺少有效的引导, 也会错失原本可以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时机, 造成作文进步缓慢。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 问题不仅仅是缺少发现, 更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发现, 去发现什么。

2.2 知识储备少, 表达能力弱。

阅读量小, 知识面窄, 使学生的作文词汇单一, 表述不清。许多作文情节简单, 缺少细致的描写, 该说明的说不清, 该描述的不知道怎样说, 该想象的又胡乱拼凑, 缺少科学根据。事实上, 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都有一个空间, 隐藏着巨大的潜力, 只是缺少正确的挖掘和引导, 却往往把孩子们引入狭窄的死胡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学校和家长对孩子们的分数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却没有人告诉我们的学生该怎样去发现, 怎样去感悟, 该体验生活的哪些方面。因此, 大多数学生并非不够努力而是不知从何下手, 不知该怎样表述。

3. 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

3.1 善于观察, 开阔视野。

进入高中后,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成了“三点一式” (教室、宿舍、食堂) , 枯躁无味, 没什么可观察可欣赏的了。其实不然, 只要你用心留意, 高中生活仍是多姿多彩的。可留心身边的同学,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面容、鲜明的个性, 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留心校园, 一草一木、亭台楼阁、励志铭刻、校园时志等, 这些都可以摄取为鲜活的素材。所以高一开始学生就有必要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把校园的趣事记录下来, 这样既可以提高练笔能力, 又可以培养写作兴趣。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仅强调“善于观察”是不够的,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指点其所要观察的事物、观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对于那些尚未养成观察习惯的学生,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 让他们从小处着眼, 逐步学会观察。

孩子的眼睛有时比成年人更加敏锐, 更加独特, 一旦打开了视野, 他们所包容的东西就会越来越真实, 贴近生活的原汁原味, 读起来自然就真切而生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小练笔”活动并适当给予点拨, 就能顺其自然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3.2 充分阅读, 简单摘录。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高中生活虽然紧张, 但学生仍然要抽出时间涉猎课外知识, 拓展知识面, 丰富自己的生活, 从而也可以给自己的大脑一个放松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充分阅读, 记读书笔记。在作文中, 不仅要有好的材料, 还要有好的表述方式。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 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丰富表达的方式。学生读书的特点往往是看的时候兴致高, 捕捉信息的能力却很弱, 当时记得快, 转眼也忘得快。因此, 培养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尤为重要。当然,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高, 但要看什么书, 该记录哪些内容, 怎样归类, 这些都需要教师详细地布置。一般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归为这样几类: (1) 词汇积累。如美丽、美不胜收、景色迷人、风景如画……如果能摘抄相应的段落或背诵相应的文章则更好。 (2) 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 描写人的放在一类。 (3) 名言警句。 (4) 诗歌摘抄。 (5) 常识积累。这一项主要通过读报或听新闻来做记录。 (6) 书籍记录。记录阅读过的书籍和简单的感想。那么在读报的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进行素材积累呢?首先, 就积累的内容而言, 我们要多关注先进人物事迹、新闻热点、时事趣闻等。比如2007年、2008年所报道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 2008年的中国奥运、“神七”升天, 以及汶川震灾、不合格奶粉事件等,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积累的素材, 写作文时适当联系引用, 不仅可以丰富行文, 还可以增强作文的新颖性、可读性。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摘录, 这主要是针对篇幅短小的材料或者文中优美的句段而言的。至于篇幅较长的材料, 尤其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我们要进行概括提炼, 比如关于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洪战辉的故事, 要是具体写起来篇幅很长, 但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可谁能想到一个才13岁的孩子, 就得承受这样的压力。似乎一夜间, 洪战辉长大了, 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抚养尚不会走路的妹妹, 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 照顾年幼的弟弟, 年近13岁的他学会了忍耐, 学会了承担责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笔记式的点评, 如就洪战辉的事迹, 我们可以点评为:“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那份责任, 这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责任心是促进个人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也使这个社会井然有序地运转着。”点评的内容多了, 我们可以分门别类, 这样我们写作文时就可以快捷有效地运用。

3.3 创设情境, 积累素材。

文学是自我情感的独特表现, 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倾吐和宣泄。《毛诗序》中这样写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可见, 当学生处于某种情境或氛围中, 往往更容易有所感悟、有所触动, 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潮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 教师要善于营造作文的情境。多数情况下, 作文素材不是随手可及的, 而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布局、步步为营创设出来的。教师要引领走出课堂, 打开自然空间。作文要从生活中汲取养

应用文写作语言的正确运用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摘要:一切文化都包含在语言之中并借助语言来表达, 语言全面地储存着文化的整体信息。应用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其语言有着深广的文化内涵。应用文语言的实用性特征及规范化的要求, 促进了社会有序而和谐的发展并折射出时代文化精神。本文试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应用文语言的正确运用。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语言运用

“文章之始, 多缘实用”, 应用文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文体, 而语言应是应用文的第一要素, 亦即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直接服务于工作和生活的文章的内容必须用实用性的语言来表达, 而特定的文章体式是具有可变性的 (现代应用文与古代应用文的体式就不完全一样, 现代应用文的体式也在发展、变化之中) , 唯有实用性的语言能够体现应用文的本质特征。由此可见应用文语言的研究是很重要的。而要使应用文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 我们需在起决定作用的语言上下一番狠功夫。下面笔者就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运用来谈谈一些粗略认识。

一、应用文语言表述要准确

准确是写作时首要的和基本的要求, 应用文的写作尤其如此。而词语选用的精确与否, 直接影响到应用文语言表达是否具有准确性。古人曾说过“一字入公文, 九牛拔不出”, 的确, 有时候一词之差, 一个疏忽, 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准确是应用文的生命。所谓准确性, 就是指应用文的语言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应用文的内容, 使人一看就知道应用文的中心思想和基本精神。要注意应用文语言涵义的单意性, 绝对不能模棱两可。应用文写作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和交际的需要所产生的, 有明确具体的目的。应用文写作中所涉及的人与事, 一定要确有其人其事, 情节、细节、数字都不能虚构。应用文的语言表达要求清楚明白、准确无误, 做到不晦涩, 不含混;用词造句应妥贴稳当, 行文要舒展流畅, 表意要准确周密。如“与会者请于10月7日前来报到”, 这是语言产生歧义的表现。

二、应用文语言运用要规范

应用文语言规范是应用文拟写和处理工作规范化的基

分, 要让学生尝试着走出课堂, 在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 走进社会, 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素材。如我曾开展了一次有计划地采访本校教师的活动, 事先让学生找好采访的目标, 预约采访时间, 接着准备所要采访的问题, 然后带好录音机、笔和本子开始采访。学生对这样的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许多问题设置得直率、活泼。而通过这样的形式, 师生间有了真诚的沟通和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采访过后, 师生间的感情更融洽了, 学生们仿佛忽然间长大了许多, 很多学生发自内心地感慨道:老师们原来都很辛苦, 他们是真心为我们好的。于是, 大家自愿写了采访作文。在作文中, 我深深感受到的是那一份平实与坦诚、真诚和感动, 跟过去那种编排故事、捏造情感的“假话”作文有了很大的不同。有些学生把采访的感受写成诗歌, 语言朴实、贴切, 配上一曲舒缓的音乐, 达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3.4 融会其他学科, 寻找资源。

语文的学习不能是孤立的, 作文素材的积累也不应只局限于文学本身。作文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书面语言, 因此, 它必然同各个学科产生交叉和融会。在高中阶段, 各学科的知识都是相互交融、紧密相连的。比如, 制作一张新年贺卡, 在上面写

础。长期以来, 为适应处理各种事务和交际交流的需要, 形成了各种应用文文种。由于文种不同, 语言要求也不同。同种文种中, 一些同类型的语言, 用得多了, 用得久了, 便逐渐形成了相对规范化的应用文语言。例如开端用语:“根据、遵照、为了”等;表态用语:“请遵照执行、参照办理、拟、准予”等;期请用语, 表示发文者某种期望, 要求用“请求、盼、恳请、希望”等;结尾用语:“特此函告、特此通知、当否、请批示、特此报告”等。这些规范化用语言简意赅, 便于表达具体事务活动中的有关事宜, 易为人们理解领会, 使用位置也相对固定, 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 则能妙笔生辉, 增强语言效果。

然而, 很多人就以为应用文的内文结构甚至语句都要“规范化”。总结的一般结构是“标题———引言 (概要说明取得的成绩) ———正文 (成绩和经验, 问题和教训, 今后打算或措施) ———落款、时间”;语言表述上, 第一段会如此表述:在什么什么的指导下, 在谁谁的正确领导下, 在全体谁谁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了如何优异的成绩。结尾会蜻蜓点水地提一下所谓的不足, 然后又在“不足”上提出今后的希望。这样写我们并不能说它有错, 而是说在这样的结构下靠那样的套话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的, 为什么不用详实的事例, 深入地分析问题、教训的症结所在呢?一个单位每年的总结都是如此, 又能有什么实效呢?

三、应用文语言运用合程式

所谓程式性, 就是指应用文语言要遵守规范。要想应用文语言符合规范, 就得用“语法、修辞、逻辑”三把尺子逐一衡量。应用文语言的程式性, 有一套固定的专门用语, 有相对稳定的句式, 有比较固定的结构形式。这种程式性是在应用文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有些是经过法规确立的, 比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13种行政公文作出的规定, 使每一种公文的表达都有固定的格式, 包括公文的构成要素、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书写位置、书写要求、用纸规格等, 这些要严格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国家机关公文格式》中的有关规定行文, 不得标新立异、自行其是。另外, 应用文有

一段祝福的话, 或是写一篇环保话题的作文, 亦或是科学幻想习作等就需要借助美术和科学两个学科的知识。而像音乐和数学的书写符号也常给语文教师以启发, 被借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展开作文教学。劳动课更不必说, 各种剪纸、小制作向来是学生的最爱, 而这种动手实践恰恰是作文的最好素材。

只要有素材, 就能书写文章。如果我们能从高中阶段就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 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推广和实施, 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 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当然, 学生还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阅读一些经典名著, 以增加人生的阅历, 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从前人的创作中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2]叶昂龙主编.小学作文“自主式”教学设计.宁波出版社, 2003.

15.培养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篇十五

关键词:积累素材 习惯 养成

作文指导中,学生经常会遇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无话可说的现象。这类问题的产生其实源于学生平时缺乏素材的积累,而不是完全没有材料。因此,教会学生在平时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意生活中的细节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学生很少去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因此写作时往往没有来自生活实际的生动材料。然而细节恰恰是写作的基础,甚至生命。细节是文章的细胞,也是人认识世界的根基。我们通过课外随笔练习和课堂细节描述等方式,培养学生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例如描写病人行为的细节、描写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家长神态等等,只要是留心细节的同学都会绘声绘色地进入情境。我们给学生一个长期记载自己观察到的生动细节的本子,过一个阶段进行一次交流和展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水平均可得到体现,并在交流中得到拓展和提升。

细节的练习不仅要长期坚持,而且要归类整理。在归类整理时,学生会重温观察过的细节,还会对细节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得学生对细节的意向有明确的认知。归类时必须使用比较,使学生对细节的认识更加深刻。这种练习,使学生大脑中储藏了大量随时可用的真实材料,一旦动笔写作,材料就会应时而至,准确到位。

2.阅读中摘录

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专门做读书摘录,把读过的书中名言警句、历史典故、典型事例等,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时常翻阅,并定期在同学中交换参阅。由于都是自己读书所摘,因此存储在大脑中比较持久,而经常翻阅更会历久弥新;交流中会开拓视野,对阅读面和领悟性都有启示。这种方法,使学生读书的效率提高了,大脑储备了大量感性材料,在提笔作文时,论证材料汹涌而至。材料的来源广泛,论证的力度自然增强。以往对题枯思无话的现象消失了。

3.向文学大师学习

中学的作文教学并不是培养作家,但是向作家学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所必需的。许多文学大师都有很好的提高写作能力的经验和实例可供学习,我们在教学一些大师的名篇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供有关写作缘起、大师写作中的趣事等,让学生体会讨论其中提高写作能力的经验和规律。特别是有些作家平时注意积累素材,记录生活中观察到的片段,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惊世名篇的经验可以使学生理解积累素材的重要性,也可以从中认识从素材到文章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积累中思考和提炼,将生活素材的质量提高到内涵丰富深刻的地步。

向大师学习是多方面的,而积累素材无疑是起步性的活动。在学习大师优美作品时,让学生明白其素材来源,其实很能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学到积累材料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其积累效率。

4.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与思考

积累素材的要义在于观察生活和对生活现象的思考。因此我们在要求学生积累素材时,启发学生如何观察生活现象。通过点评学生的素材记录,总结其中的观察成功之处;通过介绍作家积累素材经验,归纳其观察方法和技巧;通过同学交流,各自小结观察心得。多种途径多管齐下,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技巧。

素材本身只是材料而已,停留在材料阶段是难以成为优秀作品的好材料的。我们通过作家的素材与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到其中提炼的痕迹。所以我们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得观察到的“现象”就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这样,学生积累的素材质量大为提高,在进入写作时也运用自如。

总之,教会学生积累素材,养成观察思考生活现象的意义是巨大的,不仅解决了写作中缺乏生动材料的问题,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很有帮助。

16.音乐素材作文积累 篇十六

一、人与自然

1、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动力火车《我是一只小小鸟》)话题:环保、珍爱自然

二、人与社会

2、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被,我不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归大雁归。(祖海《为了谁》)话题:付出、奉献

3、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八千里山川河岳像是一首歌,不论你来自何方将去向何处。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刘德华《中国人》)话题:爱国

4、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我用手臂拉开这整个土地的重,蒙古高原南下的风写些什么内容,汉字到底懂不懂一样肤色和面孔,跨越黄河东登上泰山顶峰,我向西引北风晒成一身古铜,渴望著血脉相通无限个千万弟兄。(周杰伦《龙拳》)话题:爱国

三、人与人 与他人:

1、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把我养大。(《父亲》)话题感恩父亲、父爱

2、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美丽的白发,幸福中发芽,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周杰伦《听妈妈的话》)话题:珍爱母亲

3、朋友别哭,我依然是你心中的归宿,朋友别哭,要相信自己的路,红尘中的有太多罔然痴心的追逐,你的苦我也有感触。(吕方《朋友别哭》)话题:珍重朋友

与自己:

1、我独自走在寂寞的长街,加忆一幕幕重演,我告诉自己要勇敢去面对,就算心碎也完美。(韩雪《想起》)话题:勇敢面对生活

2、艳阳暴雨,不要客气,请一直澎湃我热切的血液,我活着的目的就是活得鲜明。(S。H。E《痛快》)话题:生命的价值

3、既然不是毛毛虫就要壮烈的扑火,短暂青春要像烟火。(梁静茹《燕尾蝶》)话题:生命的价值

4、我静静地望着天空,试着寻找失落的感动,只能期待着雨过天晴的感动。(蔡依林《天空》)话题:面对挫折

5、把我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付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龙《真心英雄》)话题:经历挫折

6、漫天飞舞一片荒芜满眼风雪和眼泪都化作尘埃,再多的苦于事无补,忘掉所有才能够重来。(王冰洋《飞舞》)话题:学会忘记

7、应该学习婴儿,再宽容一点,哭过就忘了,别再记着昨天还有什么悲伤。(S。H。E《美丽新世界》)话题:宽容、学会忘记

8、想唱就唱,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只要我还能够勇敢的自我欣赏。(张含韵《想唱就唱》)话题:相信自己、欣赏自己

9、那就不要留,时光一过不再有,你远眺的天空,挂更多的彩虹。(樊桐周《突然的自我》)话题:珍惜时光、快乐

10、我的梦想,在每次付出汗水,创造生命绽放,告诉世界我们这一代自信的力量。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请你为我骄傲鼓掌。今天我终于我站在这年轻的战场,我要让世界为我激荡。(张杰《年轻的战场》)话题:梦想、自信、挑战

11、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失望是偶尔拨不通的电话号码,多试几次,总会回答。心里有好多的梦想,未来正要开始闪闪发亮,就算天再高那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许下我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总会听我的话,不怕要多少时间多少代价,青春是我的筹码,我只有这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总会在我手上,每一颗心都有一双翅膀,要勇往直前的飞翔,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一千零一个愿望》)话题:梦想、勇敢、执着

12、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无怨无悔从容面对,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再多忧伤再多痛苦自己去背,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纵横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后退。思绪飘飞带着梦想去追,我行我素做人要敢做敢为,人生苦短哪能半途而废,不弃不馁无惧无畏,桃李争辉飒爽英姿斗艳,成功失败总是欢乐伤悲,红颜娇美承受雨打风吹。(田震《铿锵玫瑰》)话题:寻梦、坚强

13、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挂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周杰伦《蜗牛》)话题:寻梦、自信

14、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闽南民歌《爱拼才会赢》)【篇二:初中人物故事作文素材:音乐神童莫扎特】

如果说贝多芬通过不懈的奋斗而努力接近上帝的话,那么莫扎特就是天使在人间。莫扎特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被誉为“神童”。1773年任萨尔兹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学起音乐来就如同别的婴儿学说话一样发自天然。他有一个姐姐叫玛丽安娜(marianne)。当沃尔夫冈刚会走路时,在父亲给小玛丽安娜上音乐课的时侯,他就听着。然后他蹒跚着走到拨弦古钢琴那里把教材从头到尾弹得一点不差。到他四岁时,他不仅能弹拨弦古钢琴,而且开始写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为乐队写一部协奏曲。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并且学着拉它。有一天,当他的父亲和三个朋友正在花园的凉亭里弹奏一部弦乐四重奏时,小沃尔夫冈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点不错地拉了出来!他们都大为惊讶,他又同样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他是出色的钢琴家,可视谱演奏协奏曲,能即兴演奏。从六岁开始作曲:八岁时写下第一首交响曲,十一岁写下第一首清唱剧,十二岁写下第一部歌剧,十四岁指挥了该歌剧的十二场演出。他在1773年听了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后,同年首次写出自己的六首四重奏,时年十七岁。

起初,莫扎特的父亲把两个孩子带到德国的音乐城市慕尼黑。在那里,他们使所有的人都高兴得发狂。他们在德国和奥地利的每一个市镇停下来,在贵族们的宫殿里开音乐会。在一个寺院里,孩子们在管风琴上以娴熟的技能使那些善良的修道士们大惊失色,因为他们过去从来也没有试过这样演奏这个乐器。不久他们就常被邀请到公爵和王子们的家里演奏。后来,他们渴望已久的时刻来到了:他们接到邀请,到皇帝的宫殿里去演出。孩子们在皇帝和皇后以及他们的整个宫廷面前演奏。小沃尔夫冈被要求作各种不同的测验:他视奏了宫廷作曲家一首难弹的协奏曲,那作曲家为他翻着乐谱,看着他在主题上出色的即兴演奏;他用一个手指弹琴,又在蒙着一块布的键盘上弹奏。最后,皇帝称他是一个小魔术家。皇后送给每个孩子一个钻石指环,给玛丽安娜一件白色丝绸服装,给沃尔夫冈一件镶着宽金边的淡紫色的丝绸服装。

莫扎特全家乘坐公共马车在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旅行了三年。每到有公爵或王子掌管宫廷的地方,他们都停下来开音乐会。那些贵族夫人们对这个小男孩宠爱得这样厉害,以致父亲给一位朋友写信说:他真希望她们给这孩子的金币象她们给他的亲吻一样多。一位英国评论家写道:“这个孩子出于本能懂得的音乐比许多大教堂教师钻研了一辈子所学的还多。”当莫扎特全家回到萨尔兹堡的时候,他们带的许多有装饰图案的精细纺织品、披巾、绸缎、鼻烟盒、戒指和其它礼物足够开一个铺子,但却没有多少钱,他们在音乐会上挣来的钱都在旅途中花光了。他的父亲意识到:假如让这孩子在萨尔兹堡呆得太长,他很快会被世人忘记。于是他又计划了一次旅行演出,这次是去意大利,一个当时在音乐上非常重要的国家。那时,意大利每个城市都有歌剧院,它的歌剧作曲家和歌唱家到全世界都很吃香,往往挤占了当地音乐家们的工作。父亲认为假如沃尔夫冈能够在意大利赢得名誉的话,他在世上的道路就容易走了。父子二人开始了在意大利各城市的旅行演出,自始至终都是一项胜利凯旋。富有的夫人们把各种礼物倾泻到他身上,人们委托他为米兰的大歌剧院写歌剧。在拿波里,他的演奏使单纯的老百姓吃惊得以为他的钻石戒指一定有魔术,要求把它脱下来看看。在罗马,他们在复活节的前一周到西斯廷大教堂去听一个圣乐作品。合唱班对乐谱戒备森严,从来都不准许别人把它抄下来。沃尔夫冈回到自己房间里,仅凭记忆就把它写出来了!

【篇三:意大利音乐家帕格尼尼作文】

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于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热那亚。他幼年时曾受学于塞尔威托和科斯塔,9岁的时候就登台演奏自己编写的《变奏曲》,13岁时开始旅行演奏。后来,他曾担任过卢卡宫廷乐师。

1828年3月,帕格尼尼第一次访问维也纳,演出时盛况空前。在那里,他赢得了著名诗人海涅、作曲家舒曼、钢琴家李斯特等人的高度赞赏,并成为维也纳人崇拜的艺术大师。海涅曾在他的小说《佛罗伦萨之夜》中,对帕格尼尼的形象作过精彩的描绘。1831年3月,帕格尼尼在法国巴黎演出,接着又访问英国,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两年以后他重访巴黎时,应邀作了一次中提琴独奏,帕格尼尼把中提琴的性能和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特意创作了著名的中提琴与管弦乐协奏曲《哈罗德在意大利》,献给帕格尼尼。从1835年以后,由于健康原因,帕格尼尼的演出越来越少。到1838年他的嗓音完全消失,1840年5月27日,帕格尼尼因喉癌病逝,终年58岁。

作为演奏家,帕格尼尼以许多超越常规的手法来吸引听众,有些技巧以前从未有人用过,属于他的独创。他的小提琴演奏音调优美动听,音色温和,纯净无瑕,双音和泛音的运用发展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帕格尼尼还经常使用左手拨弦与右手运弓同时进行的演奏方法以及许多其他独特的指法和弓法。他常常在音乐会上作精彩的即兴演奏,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帕格尼尼还是第一个在公开场合凭记忆演奏大型作品的小提琴家。他运用多种新颖的方法,扩大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为现代小提琴演奏艺术奠定了宽广的基础。

帕格尼尼也是一位卓越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旋律优美灵活而著称于世。在帕格尼尼生活的时代,技巧是保密的,因此他生前只出版过极少数的作品,大部分作品是在他去世以后由别人整理出版的。帕格尼尼流传最广的作品有:《24首小提琴独奏随想曲》、《b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支曲子后人经常用D调演奏)、《女巫之舞》、《威尼斯狂欢节》、《钟曲》等。他的很多作品被著名音乐家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改编为钢琴曲而流传后世。

帕格尼尼一生为人们留下了很多不朽的作品,有些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他在去世之前将自己终身喜爱的一把瓜纳里小提琴赠送给故乡热那亚市。这把小提琴被保存在一家博物馆里,只有在一年一度的音乐节期间才取出来,由当时最优秀的小提琴家用它演奏,以示对帕格尼尼的怀念。【篇四:贝多芬作文素材】 【素材展示1】

不要向挫折轻易言败。这是快乐人生克服痛苦的第一步。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丧失了听力,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但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了失去听力给他带来的重重阻碍,从痛苦的坚岩中发掘出无尽的灵感,导引出快乐的甘泉,他抗击挫折的决心在旋律中跃动,他沉迷音乐的快乐在音符间流淌。

于是,贝多芬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2004年全国卷2高考满分作文《快乐人生》)【所用话题】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04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素材点拨】

这两段文字通过贝多芬这个典型的例子,水到渠成、层次清晰地点明了“把握住欢乐的双桨,勇于面对挫折的漩涡”你才能“发现全新的人类”。文章引述事例恰到好处,点中了观点的关键之处。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听力是何等的重要,而贝多芬却失去了听力,这的确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但是,贝多芬却能够从中“发掘出无尽的灵感,导引出快乐的甘泉”,沉迷音乐之中,演绎了一个快乐的人生。例子精当,观点鲜明,显示了这位考生较强的驾驭文字的功力。

【素材展示2】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开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2005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轻松起跑》)【所用话题】

跑的体验(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素材点拨】

这一小段作者扣住“跑的体验”这一话题,用贝多芬等名人的例子,概括地阐释了在人生路上“轻松起跑”的主题。特别紧紧抓住了“轻松”二字,虽然贝多芬失去了听力,但是他仍然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显得是何等的轻松!这样,使得文章不枝不蔓,虽惜墨如金,但是又能突出主旨。这样写,既紧扣了标题,又深入地阐述了主旨,同时还做到了行文的简练。真是一举而多得。

【素材展示3】

我问贝多芬,他好像伸出手指,在钢琴上拨弄,琴声悠扬,飘进我的耳鼓。我的心随着音乐飞向远方。突然,琴声的节奏好似发疯了,冲上山巅,我的心也随之上升,直入云霄;猛地,琴声似乎低沉起来,我的心也随之跌入低谷,掉进浩瀚的大海水。最后,琴声又恢复了温暖与和谐,让我顿时觉得心情舒畅,全身舒展。我向他深深鞠了一躬,微笑着走开。

我问贝多芬,音乐使我心灵陶醉,情操高尚,生命灿烂。(2006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用话题】

问(2006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素材点拨】

这两段,小作者从一个侧面和角度展示了“我”“问伟人,寻找生命的答案”的执著与坚韧,表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重大主题。作者在对伟人的虚心询问中,终于寻找到了人生的真谛、生命的答案。当然,作者问贝多芬,是通过聆听贝多芬的音乐实现的。对于相关的情节,作者充分运用想像的手法,进行细腻的描写。足见小作者想像的功力。另外,这两段,作者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问”的感受,展示了“问”的收获。

【素材展示4】

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数不清的寂寞之苦。原本五彩的世界瞬间悄然无声,那跳动的音符似乎在瞬间变得沉寂。他,一个把音乐看作生命胜似生命的人,如何去面对失聪之苦?然而,他做到了,虽是无声,却仿佛拉近了与心的距离,让人们感到的是执著于音乐的心在呼吸。

就是这样,勇于经历磨炼,煅造出了一位乐坛骄子——贝多芬!(2006年江西满分作文《磨炼出与成功的默契》)【所用话题】 雨燕

减肥(2006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素材点拨】

两段文字以贝多芬甘于寂寞、勇于磨炼,终于成为一位乐坛骄子,进而走向了成功的事例,明晰地阐述了“磨炼出与成功的默契”这一论题。在行文中,这位考生善于运用长短句结合的形式,使得文章富于变化,仿佛是一段跳动的音符。读来朗朗上口,生动而形象!

【篇一:音乐】 音乐,是一种艺术。我认为它是所有艺术中最绚丽的,因为她可以触动我们的灵魂。当高涨的情绪得不到宣泄的时候,听听音乐,一切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而生活又变得美妙起来。

在学习上,常常因为作业太多,感到疲劳,加上考试,也会带来压力。有时,因为烦躁,忍不住破口大骂,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一听音乐,就会让人的心又慢慢地平静下来。音乐就是让我们恢复心情最好的药品。

不知道是音乐如心情,还是心情如音乐!也或许音乐与心情融为了一体!人与自然也融为了一体!音乐本身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音乐。

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沉浸于音乐世界的人心胸往往比较开阔,感情比较细腻,情绪比较平稳,更能体会别人的心情,因此比较容易与人相处。同时,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

音乐是一位好老师。它会将你的心灵从喧嚣和冗杂之中带出,带到一片静土,使你那烦躁的心平静下来。音乐是你开心时的朋友,音乐也是你失意时的伙伴。

音乐可以充当太多真善美的角色,在生活中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类陶冶情操的良方,是文明传播的阶梯。让音乐走进每个人的心灵,去领悟那最美的真谛,感受人间真情的律动!

【篇二:品味钢琴音乐】

不要想着玩游戏,不要想着聊天,不要想着考试,不要想着成绩,只要心平气和的静静的坐在那里,很静很静……

无论睁着眼睛或是闭着,当你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的时候,你的眼睛是什么都看不见的,没有颜色,没有光亮,什么都没有。

心情随着音乐的变化,渐渐悲伤,痛苦,坚强……

身体不再属于自己,大脑不再受自己控制,像飞起来,很轻很轻……手指不由自主在空中滑动,像是在弹钢琴,每个音符都是在自己的指缝里流出来,一丝一丝的,很滑……

脑海逐渐浮现出弹奏曲子的人当时的身影,心情,是痛苦……悲伤……还是坚强……

这种感觉只有亲身去感受,才能算是品味过钢琴音乐,品味音乐的精髓,蕴涵的最深刻的道理。钢琴曲没有歌词,可是却仍然让人清楚的体会到她得内涵,她得心情。能够体会到的,只有做到两个字,品味…… 【篇三:音乐作文】

音乐多么美妙的符号,很单纯的声音,但听后让人舒服,音乐五彩缤纷花花绿绿,呈现自然微妙的旋律,宛如孩子的古灵精怪。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喜欢一首歌,是因为歌里有她的故事,有她想要铭记却又怕遗忘的记忆。音乐就是这样让人回味无穷,音乐,记下了我心中的倔强的伤和微微的笑,我的眼泪、我的幸福、我的沉默、我的梦想、我的思念、一切的一切,它好像都明白。失恋时曾经试着做一个永远听不懂情歌的傻瓜,想让自己好过一些,课结果,我依然在谈谈、悠扬、寂寞甚至轻快的旋律的中嗅到孤单的味道,留下悲伤的泪水。

静静的夜晚,听着哪有自己故事的歌曲,心碎了、落泪了,回忆着哪事。哪梦幻般的音乐世界,到底蕴藏了什么道理,节奏动感,悦耳动听,蓝调情歌,深情浓郁的唱腔,节奏动感的旋律,每一个音符都是如此饱含感情与悦耳动听,如丝绸般的。音,独具品位的触动你心。

戴下耳机,这世界与我无关。【篇四:谈音乐】

我总是以为很了解自己,可是我只要一听见音乐,我就会不由自主有一种失去自我的感受。音乐会那么神么? 我在心里问自己。

很想吃上一口米麒麟的蛋炒饭,尝一口冷冽的鬼面。可是,我更想听到的是小舒的钢琴曲。

忽然提到《翻滚吧,蛋炒饭》,这关系到我的最新偶像——唐禹哲。1年前,我买来唐禹哲与飞轮海、S。H。E主演的《花样少年少女》,我一眼看到唐禹哲,就断言他一定会红。结果今天,他果然很红。而且在后来,我听到了他的歌——回马枪、冬季恋曲……

唐禹哲深邃的眼神和优秀的演艺,还有他动听的音乐告诉了我,唐禹哲会红。

如果你仔细的去听一首悲伤的歌曲,你会又一种要哭的感觉吗?如果你没有那样的感觉,这只能说明两点:

一、歌曲不够煽情;

二、你没有用心去听这首歌。我认为第二点更能说明你为什么没有悲伤的感觉。

唐禹哲是新红不久的人。我喜欢他的音乐。我也还喜欢音乐才子周杰伦的歌,他永远都是在用音乐诠释着自己的心情。当他开心的时候,他会哼哼《牛仔很忙》,在他思念妈妈的时候,他会唱唱《听妈妈的话》。他的音乐,就是他的心情写照。

林俊杰是一个完美的音乐人。从17岁出道时的《江南》到现在的《醉赤壁》,他在渐渐长大,仔细听他的音乐,他的音乐其实也在渐渐成熟。他的音乐,是他的成长。

【篇五:丰富的音乐世界】 走进四季,那里不但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而且还是一首美妙的歌。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了人间。顿时,花儿笑了,小草伸了伸个懒腰;一只只蝴蝶飞来了;于是,寂静的树林变得热闹起来。一群小鸟在枝头上“吱吱”地叫着。在那芬芳的花草中,小蜜蜂“嗡嗡”作叫,仔细一看,噢,原来它正在采花蜜呢!飞流的瀑布像一只凶恶的猛兽,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啪打着石头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哇,春天的声音,太美妙了!

春姑娘带着微笑离开了人间,迎面跑来了那调皮的夏弟弟。只见它吹了一口气,大地顿时炎热起来。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小狗一边“汪汪”地叫着,一边伸出长长的舌头,好像在说:“呀:怎么那么热啊?”池塘里,小朋友们不时发出“叭叭”的玩水声,“咕咚”一声,不知哪个调皮鬼把石头扔进水里,沾得水花四溅,回荡着一圈圈波纹!

秋阿姨来了,她把丰收之乐带来了人间。深绿色的树叶经过秋阿姨的梳洗,霎时变成金黄色,飘落在地上发出“咔咔”的声音。喜鹊正在“喳喳”地叫着,好像是演奏着一首美妙的歌。农民伯伯看到那又大又圆的果实,笑着说:“啊,真的结果了!”

冬爷爷的到来给大地铺上了白色的地毯。剌骨的北风“呼呼”作响,吹到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人们踏在那积满皑皑白雪的公路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其实,大自然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音乐,只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就一定会更加悦耳。【篇六:音乐,我的最爱】

泰戈尔说过一句话:“不要试图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在那空白的深处。”音乐,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旋律,它能带来悲伤与忧愁,也能带来快乐与希望。而那一次的“音乐之旅”,可真让我受益无穷呀!

那一次,学校进行了一次英语单词竞赛。其实所谓的英语单词竞赛也不过是考一下整个学期所学的英语单词,但是这看似容易,却又很困难,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平时的记忆,在竞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却异常的紧张。或许就是这么一种情绪,使得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不久,妈妈走到我房里,对我说:“诶!别那么紧张,不就是一次英语竞赛,有什么大不了的嘛。要不这样,我给你放一段抒情点的旋律听听,怎么样?”我睁大眼睛看着她:“紧张听一下歌就能放松啊?妈,你也太天真了。要是这样,那再听几遍,岂不人人都得一百分?”“这你就不懂了,音乐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听一下音乐能使你的心情平静下来,这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办法。”虽然,我对于妈妈的话并不是很相信,但我也不想辜负她的一番好意,也就欣然答应了。果不其然,不到一会,我就甜甜地睡着了,同时,也让我见识到了音乐的“神奇魔力”。

到了第二天,英语竞赛开始了,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又开始紧张了。我努力地让自己镇定,细细地看了一下题目,原来不少题目我都会,这可让我喜出望外。很快,我就把试卷答得满满实实的,自然而然地,我也就是第一个交卷。过了几天,试卷终于发下来了,我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但那个成绩却并不如我意,一心的期待却变成了满满的失落。

回到家后,我无力地躺在床上。妈妈一看到我,就说:“怎么,考试不如意吗?是不是那一次的竞赛?”我没有理会她,转了个身,因为我不想被妈妈看到我失落的样子。“哼!看来我是猜对了,不要这么灰心丧气的,来吧,我让你再听一下音乐,保证你立刻精神百倍。”“音乐能治疗紧张,难不成还能治疗忧伤?”妈妈没有继续回答我,她打开音乐,原来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听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贝多芬的执着和他的不放弃。我的心也忽地涌现出一种想法,贝多芬就是因为不放弃,才创作出《命运交响曲》,而我呢,只因一次小小的失败,就这么难过,也未免太容易放弃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发现,原来音乐的内涵不只只是给人的一种娱乐,它还是一段熔铸了感情的旋律…… 【篇七:音乐人生】

音乐,是一种快乐;音乐,是一种享受;音乐,是我们童年的好朋友;音乐,也是我的人生。幼稚的童谣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录音机中放出一声声幼稚的歌声。想想小时侯,忽然觉得,我很无知,但很有趣。在幼儿园里,我哭着闹着要回家。看见外婆从眼前走过,却无法跟上。突然间,一声音乐飘进我的耳朵,是《数鸭子》,我听了后破涕而笑,也跟着唱了起来,还一边唱一边跳舞。从那以后,录音机里的童谣,歌声就成了制止我闹着回家,哭时的法宝。每当在学校里学了新的歌,就会回到家向父母炫耀自己比他们唱得多。其实小时候的歌还有很多,如《打电话》,《买报歌》,《捡到一分钱》,《生日快乐》……

欢快的儿歌

幼儿园的音乐幼稚,而小学的音乐和谐,快乐。小学时,有许多的好朋友,许多的老师,也有一些烦恼。在家时,我有时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每天换一种水果,不许做炖菜,烧菜。为了这些事,我时常会和妈妈产生口角,弄得气氛很不好,谁也不愿意理谁。在饭桌上用餐时,妈妈也会喋喋不休地说出我从小到大的一切罪行,还给我讲了不少大道理,让我听得心烦,便放下碗筷,甩门而去。烦恼时,我喜欢坐在草坪上听听音乐,唱唱歌。当我拿起mp3时,耳机里响起了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美丽的白发幸福中发芽,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突然间觉得自己很无知,妈妈生我养我和时不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而我却让她伤心,认为自己不配做妈妈的女儿。想到妈妈黑发间的一根根白发,额头上的一条条皱纹,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回到家,我真诚地向妈妈道歉,并保证自己以后不再犯了。

成熟少年曲

离开了小学,离开了小学的朋友和老师,离开了幼稚,心里不是很好受。在初中,我却迎来了新的朋友,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音乐,我也渐渐成熟长大。每当同桌再听《中国话》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拿下耳机,放在自己的耳边听:“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是呀!现在连外国的人都在学习我们中国的语言,他们念起来真的很有趣。再学校的操场上徘徊时,我有时会吟上几句《花木兰》:穿盔甲手拿青龙剑,八卦阵中间花舞花满天,三更天胭脂放床边,虽有俊俏脸从不露真颜……”每当唱起这首歌,就会联想到花木兰的英资飒爽,心中也会有一点敬佩。当我在面对困难时,我会想想花木兰在面对困难时的沉着冷静,仔细回想事情的问题出在何处,在问题上加以解决,问题就迎难而解。还有花木兰战胜困难时的机智勇敢,毫不退缩,也会有一点崇拜。我敬佩花木兰的英姿飒爽,敬佩她的机智勇敢,敬佩她替父从军,屡战胜功。

音乐,可以体现出“乐以教和”的作用;音乐,也可以为我们解除生活中的疲劳;音乐,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生活远远离不开它。

【篇八:音乐使人陶醉】

流动的音符圆滑动听,伴随美妙的歌声悠扬宛转,一盘“月亮光光”,使人陶醉其中。我正和亲人们挥手泪别,我要去哪里呢?我自己也不知道……

等我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一张柔软舒适的沙发上,我回忆刚才发生的事,不过已经模糊不清了。可我很快清醒过来,这才发现,我被关在一间小巧别致的房间里。房间里的陈设虽然简单,布置却非常幽雅,一张小巧的书桌上,放着一只式样不凡的雕花纯水晶花瓶,里面插着几枝鲜艳的玫瑰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墙壁上挂着几幅不知名的画。我非常喜欢画画,为了看清那几幅画,我从沙发上站起来。忽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觉得两条腿轻飘飘的,好像睬在空中,用不上力气。我一着急,手脚并用地向前走动,不料,双脚离开地板,身体腾空,失去了平衡,在空中浮荡不定……

失重,这是失重现象!

我肯定自己的判断。显然我知道自己正处于一个飞行物体的状态中,已经脱离了地球的引力,正在浩瀚无际的宇宙空间飞行。我浮荡在空中,想用手抓住一个东西固定下来,使身体落地。我用力划动着双手,努力寻找目标,但是,无论如何也抓不到什么东西。不一会儿,就弄得我满头大汗,累得筋疲力尽了,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正在这个时候,忽然墙壁上出现一个圆形小门,走进来一个人,这个人一把抓住我,把我拉了下来,然后交给我一双像芭蕾舞蹈员穿的舞鞋,打了个手势,示意我穿上。我并不怀疑,马上穿上它,立刻就像在地球上走路一样,啊!这是一双魔鞋!

然后,那个人很友善地打量了我一番,接着用纯熟的普通话对我说:“欢迎你,请你跟我去见我们这里的主人——美丽的女神!” 我跟着他走进了一条很窄的走廊上,只能容一个人走,并排两个人走是不行的。

我想:美丽的女神一定是从别的星球上来的,她的长相是什么样儿的呢?是我们神话中的仙女,还是像传说中的怪物?是生了三头六臂,还是圆滚滚的像螃蟹似的身体?

我想着,想着,我们已经到了走廊的拐弯处,那人用手在墙壁上敲了几下,立即在我们出现了一个圆门,在门口迎接我们的不是三头六臂的怪物,也不是螃蟹的身体,却是和地球人长得很相似的美丽姑娘。她比我们地球的成年人大约高出一个头,穿一件样式别致的淡蓝色的裙子,长裙拖地,遮掩了她的腿脚。我努力地想从她身上寻找与地球人不同的地方。我发现除了她的个子高以外,她的手臂也是挺长的,垂下来是竟超过膝盖。虽然看不到她的腿脚,但从她那条裙子束得比较高,可以想象她的脚也较长。由此可以推断,她居住的那个星球上的人类善于奔跑、攀登、跳跃。用地球人的年龄衡量,她大约有十八九岁,脸皮微微发红,有一双明亮传神的大眼睛。她风度翩翩,轻盈文雅,端庄大方。

她叫巴蓉小姐,她很热情地招待我,并告诉我她们这飞船叫“玫瑰户猎号”……

上一篇:高中英语重点句型下一篇:自信的作文1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