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

2024-07-04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精选5篇)

1.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 篇一

关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奖惩办法的通知

各临床科室: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顺利推进临床路径工作开展,医院决定对于已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科室自2013年4月开始,根据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开展情况实施该奖惩办法,具体如下。

一、临床路径实施要求及检查流程:

1、各实施小组(含各科医护人员)必须对本科实施病种有充分的了解,熟悉实施流程,对所有符合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诊疗的病人进入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并认真完成相关记录工作;科主任担任实施小组组长,为完成本科临床路径实施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个案管理员监督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病人的准入,收集路径与单病种管理的登记资料,参与变异病例的讨论分析,检查本科病历表单的完成情况。

2、各临床科室确定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病种,原则上凡符合进入条件的病例,必须进入。顺利完成或变异未退出的病例,在病历后必须附有已执行的临床路径或单病种表单。

3、变异、退出路径病例在病程记录中要有原因分析,变异情况记录表和退出路径记录单每月与临床路径单病种每月工作量统计表等表单同时报送质控部。

4、各临床科室每月26日至28日由个案管理员上报临床路径单病种每月工作量统计表等表单,质控部根据报表抽调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病历进行检查。

5、质控部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检查临床路径单病种表单执行情况是否与病程记录内容相一致,确定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的正确性与真实性;质控部每月根据各科室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情况,对第一诊断为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病例进行统计,计算入组率,并在院周会上进行点评与通报。

二、奖惩办法:

1、各临床科室每顺利完成一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病例,经质控部组织审查合格后,每份奖励50元。

2、无正当理由,符合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进入标准而未纳入管理的病例,经质控部查明,每例扣罚科室奖金50元;无正当理由退出临床路径的病例,每例扣罚科室奖金50元;经核实,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表单与病程记录中执行内容不一致的病例,每例扣罚科室奖金50元;病程记录内容混乱,不按照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相关文件要求执行的病例,每例扣罚科室奖金50元;个案管理员未及时完成相关登记及报送工作的,每例扣罚科室奖金50元。

3、科室每月领取的劳务费按总额的20%发予个案管理员,余下的80%由科主任发予该月参与上报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工作的相关医务人员;每月领取的劳务费总额超过500元(包括500元)的科室,医务人员领取并签字后要把相关单据上交质控部备案。

本奖惩办法自2013年4月1日开始执行。

质控部 二零一三年六月七日

2.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 篇二

1 单病种付费制度内涵及其与临床路径关系

1.1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CP)

“临床路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是在美国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政府医疗部门和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的背景下产生的。1990年, 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医院首家实施临床路径,目前,临床路径不仅在美国得到普及,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应用临床路径的医院也越来越多。关于临床路径的概念有多种,其基本定义是“临床医师、护士及支持临床医疗服务的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进行质量控制所做的最适宜、有顺序性和时限要求的医疗照顾计划”[2]。说到底,临床路径是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减少病人看病费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它是处置某一些治疗的一套最佳的、标准的管理模式。

我国正在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理论界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理论探索,同时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推动临床路径的实践应用。2009年7月,卫生部正式印发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瘤、乳腺癌、股骨干骨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子宫平滑肌瘤、计划性剖宫产和老年性白内障8个病种临床路径[3],并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参照执行,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名义将临床路径这一先进管理理念引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2009年底,我国已启动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遴选50家试点医院,用两年时间,承担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从试点的实践来看,医疗机构需要建立针对临床路径的管理办法,规范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以期保证高水平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的保证始终是临床路径实施的前提,因为不能为了追求临床路径的标准化,忽视医疗活动的不确定性,带来安全隐患,危及病人生命安全,这样就背离了临床路径实施的初衷。

1.2 单病种付费

1981年,美国对实行医疗保险的住院患者实施以疾病诊断相关组为付款基础的预付款制度(DRGs-PPS),改传统的回顾性支付为前瞻性支付。简言之,即同一病种的住院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均由保险公司按同一标准向医院结付医疗费用,保险公司不再按实际医疗费用发生额支付。DRGs是一种支付方式,其作用是控制每个病例的医疗费用总额,达到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所谓单病种收费是指按照疾病分类方法,将住院病人的疾病按照诊断分成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并发症等分为若干个级别,对每一组不同级别的病种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按照该价格向医院支付费用。它也称为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进行了结合我国国情的DRGs探索性研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单病种付费逐步在国内成为研究和推广的热点。所谓单病种付费,就是在临床诊疗收费中,对单一病种的病人,从确诊入院经检查、治疗到康复出院,制定标准临床路径,限定最高支付费用的做法。单病种付费支付方式逐步成为控制我国卫生总费用不断增长趋势的有效方法。

1.3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付费之关系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实施单病种付费策略的前提是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针对特定病种按照循证医学的原理制定符合诊疗规范的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没有标准化的临床路径,就已实行限价的特定单病种而言,其医疗服务质量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

患者(卫生服务消费者)在消费卫生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对医疗卫生专业信息的缺乏和医疗消费成本信息的缺乏,从而导致了患者与卫生服务提供者(医生、护士)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一部分是专业不对称,一部分是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可以通过实施单病种收费制度,进行有效的弥补,改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费用不明确,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不放心的现状。这样的制度实施需要临床路径的有效推动,保证某些疾病的治疗按项目付费,同时医疗服务的质量又有所保证,减少医疗活动的随意性。可以说这是医疗机构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权衡中,对社会效益的偏重。

2 临床路径推广在单病种付费中的积极意义

2.1 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

我国的医改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走市场化之路,将医疗卫生产品的供给交由市场来实现。卫生体制变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如:导致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5],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实施单病种付费制度则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无论是富裕社会成员还是贫困阶层,均按同一标准支付特定病种的医疗服务费用,在这种费用支付方式下,贫困人员的医疗卫生需求也同样能够得到满足。

2.2 促进医院变革组织行为

在医院这个复杂的知识型组织中,医院管理与伦理学之所以具有相通性,在于其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而人本主义的核心在于强调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付费策略的实施,对于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道德理念、主动变革组织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实施单病种付费的过程就是对医务人员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德教育过程。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是着眼于维护患者利益的一种医疗道德行为,它促使医务人员设身处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合理有效地实行诊断和治疗,因病施治,切实维护患者利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的道德要求。实行单病种付费既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又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卫生行业形象。

其次,实施单病种付费的过程也是医院“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持续的质量管理的过程。单病种付费是医院在有效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为医疗服务接受方降低费用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单病种付费策略能否实施往往取决于病种的选择以及诊治相应病种的临床路径的制定,质量与质量管理是临床路径的核心内涵。医院临床路径项目诊疗小组必须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及各项核心制度,以人为本,制定科学、合理、适宜的医疗和护理方案,在保证治疗有效性的前提下,实施单病种付费,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疗品质。

2.3 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实施单病种付费,能促使医院积极主动地开展成本核算与控制。在单病种付费制度下,医院需要以低于支付标准的成本来提供医疗服务才能实现有所结余,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医院必须努力降低医疗成本,消除管理上的弊端,才能获得生存空间。这就需要医院主动改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开展对病种成本、项目成本、床日成本、门诊人次成本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核算工作;需要采取系列成本控制措施,规范药品、设备、耗材的招标采购,降低整个供应链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以病种为单位的标准成本,不断改革并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2.4 改善医院内部运行环境

单病种付费制度有助于在医院组织内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引导医务人员共同恪守道德规范,自觉提高执业技能,不断规范医疗行为。

2.4.1 恪守道德规范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研究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在医改市场化的潮流中,部分医院和医务人员未能处理好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关系,病人满意度出现下降趋势。在医院倡导诚信服务,对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行单病种付费,不仅要求医院组织本身以诚信的服务态度对待患者,更要求组织的成员-医务人员不断增强道德感和责任心。

2.4.2 提高执业技能

临床路径的基本内涵是遵循“过程方法原则”实施医疗服务的程序和流程,临床路径在实施中会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起到极强的规范作用,这种医疗技术的规范化对医务人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及救治能力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同时,单病种付费水平是根据单病种标准临床路径制定出来的,医务人员治疗特定单病种所消耗的医疗资源必须控制在标准定额范围内,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掌握娴熟的执业技能。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履行救死扶伤美德的基本能力,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付费将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形成终身学习、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的理念。

2.4.3 规范医疗行为

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由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具有决定接受方需求水平的能力。在医院重视经济效益的管理体制下,不排除部分医务人员向患者提供过度医疗行为,过度医疗更容易成为导致医疗费用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医疗行为管理成为医疗服务收费管理的重要环节。实施单病种限价管理,需要制定符合诊疗规范的临床路径,需要制定符合“三合理”要求的用药、检查及治疗方案,从而有利于在源头上规范医疗行为,能有效抑制过度医疗的蔓延。

2.5 优化医院外部运行环境

单病种付费实现了医疗费用的前瞻性支付,有助于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增加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因而钝化医患矛盾并缓解医患关系。目前,医疗纠纷频发,部分已演变成群体事件,医疗纠纷现象在损害患者利益诉求的同时,也打乱了部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引发医疗纠纷的缘由很多,其中收费不尽合理、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是重要原因之一。单病种付费管理是医院对特定单一病种所提供医疗服务的明码标价,这种明码标价的承诺一旦形成,患者即知晓所需支付的相应费用,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中因所处信息劣势而导致的不信任感则随之消除,真正实现医疗服务收费的公开、透明。据国内绝大多数文献报道[6],实施单病种付费政策可以明显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增强医患理解。

单病种付费这种支付方式的改革,还有助于由医保中心、商业保险公司等组成的第三方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收费管理监管机制的建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保基金的有限性决定了医保部门和商业保险机构需要建立针对医、患双方的费用制约机制,既要求医疗机构合理施治,同时也要求患方承担一定额度的自费负担比例。目前医保部门在结付各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时,倾向于采用人均定额这种比较粗糙的费用控制方法,既不利于医院发展,也不能消除患者对费用的不可预见性。而单病种付费这种定额付费制度可以促进医院主动寻求改进质量、控制费用的路径,同时也能够使患者对费用的知情权成为现实,符合医保制度对医患双方的客观要求。随着单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化,由医保中心、商业保险公司等组成的第三方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监督作用将越来越显著。

3 医疗机构推行单病种付费制度的困难

考量我国单病种付费的实践后,不难发现在我国推行单病种付费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首先,单病种收费难以克服的先天普适性欠缺之难。单病种付费只适用于极少数特定病种。临床路径的目的是确保医疗质量、缩短临床医疗服务流程、降低医疗资源消耗,使病人获得最佳医疗照顾。能够实行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付费的病种通常只是那些在技术可靠、质量可控、无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单一病种。现有文献提示[7],临床路径在我国的应用,主要以外科手术疾病为主,且多为择期手术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手术(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而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有30000余种,符合实施临床路径的单病种与人体和医学的复杂性相比较而言,则少得多。2003年12月,我国《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正式出版发行,旨在对我国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行为提出具体要求,使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工作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相信这将有助于促进临床路径在我国的大力推广。

其次,单病种收费难以逾越的遴选成本核算之难。遴选单病种成本难以测算,其限价水平易于偏离医疗服务成本开支实际情况。由于疾病病种自身固有的复杂性,即使是同一种疾病,由于受医院等级、规模、人力资源结构、设备配备水平、所处地区物价指数等因素影响,不同级别、规模的医院对同一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成本也往往会因设备条件和技术成本的不同而有较大差距,甚至地区经济状况、患者个体的一些特别需求均会造成对同一疾病诊疗成本的差异。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重物耗轻人力成本的现象,医护人员及药剂师的劳动价值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医务人员参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付费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患者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的认同感。适宜的限价水平,应该既能使医院资源消耗得到合理补偿,又能有效抑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临床路径的实施和单病种付费的开展需要通过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物价、医保、保险等相关部门在制定单病种限价水平时,应进行深入细致的成本测算和调研工作,使制定的限价水平符合成本开支的客观实际情况,从而推进单病种付费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第三,单病种收费难以克服的额外成本的支付之难。在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建立在临床路径基础上的单病种收费是一个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它对某些疾病的收费是严格控制的,是限定的。那意味着单病种收费项目和金额是一定的。但是医疗活动又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一旦发生并发症以及其他特殊医疗意外,这部分的费用的追加收取将是一个难题。包含向病人以及家属的解释、包含相应的制度的完善等等,所以解决单病种收费按照一个含并发症,相对综合的疾病进行诊疗全过程的独立核算的做法,是医疗机构在日常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从更科学、更实际、更可行的角度,实现单病种收费制度降低医疗费用,保障医疗公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2]马骏.临床路径备要[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4]武广华、郑红、刘国祥等,论临床路径在医院实施“单病种限价”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21-22.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概要与重点)[Z].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5.

[6]王藩.我国单病种付费制度研究与实践效果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9,26(6):37.

3.单病种管理制度 篇三

一、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单病种开展质量监控。

二、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学部、信息中心、病案科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三、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

四、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

五、临床科室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六、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一)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二)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

(三)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四)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七、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八、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对每个纳入单病种管理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季度汇总分析,上报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实施单病种管理的相关卫生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合实施小组上报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实。

九、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定期对患者进行单病种管理依从性检查,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实施单病种管理的依从性检查,每个季度分析评价依从性检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十、奖罚

4.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 篇四

主任医师职责

1、负责指导下级医师的工作,保证临床路径有效、顺利实施。

2、检查病人治疗情况与路径要求的符合情况,并对路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对实施中发生有争议的变异进行判断,并决定解决方案。

4、对路径提出修改意见。主治医师职责

1、进行病人健康评估,判断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2、检查临床路径表内有关项目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负责下级医生使用临床路径的指导工作。住院医师职责

1、在病人入院时及时为其提供按病种付费告知书,并详细进行解释和说明,使病人了解路径的意义和变异发生的可能。

2、及时进行病人健康评估,判断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发现不符情况,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是否继续按路径规定实施治疗。

3、发生与路径不符的情况时,应在下达医嘱后通知责任(值班)护士并说明原因,同时应及时向病人进行解释说明。

护士长职责

1、检查护理人员对路径规定的护理项目完成情况,并对护理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点评。

2、发生变异时进行判断,并决定解决方案。

3、组织病区护士关于临床路径的学习和掌握。

4、每月对变异情况进行汇总,形成变异分析报告上交按病种付费管理领导小组。

责任护士职责

1、按时完成路径表单中与护理有关的项目,包括基础护理和卫生教育等。

2、核对医生的医嘱和病历记录,监督并标记临床路径表规定项目的实施情况。

3、在医生的医疗计划和医疗行为与路径规定不符时,及时提醒有关医生,并与其共同商讨加以处理和纠正,将处理不了的变异告知护士长处理。

4、协助值班护士,对路径实施中发生的变异进行及时、详细的记录,同时与医生一起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解释,避免病人的误解。

5.从个列病种的临床路径谈病种收费 篇五

一、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 它是在美国的医疗费用急速上涨, 政府的医疗系统和国家财政面临相当大压力、负担过重的背景下产生的[3]。近20年来, 临床路径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的医疗和家庭保健机构中。我国在1996年第一次引入临床路径的概念[4]。

临床路径[5]是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 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 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它是一种很好的医疗经营管理方法, 其管理内容包括规划、过程、结果及改善四个动作, 在缩短住院天数, 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减少资源浪费, 提高服务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已展现出它卓越的优点[6]。

二、痔病不同临床路径对住院费用影响

痔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多发的外科疾病。我国1975-1977年普查了155个单位, 受检总人数为76692人, 其中可供分析者共有57292人, 患有肛门直肠疾病者33837人, 总发病率为59.1%, 其中痔病患者26503人, 占肛门直肠疾病患者的87.25%, 在痔的发病人数中, 混合痔占24.13%[7]。近年来有资料显示痔患者中混合痔患者约占65.9%[8]。可见混合痔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 混合痔的手术方式也不断多样化。消痔灵注射术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作为传统术式代表, PPH术与切闭术为新开展术式。

近年来, 国内对各术式比较报道如下:张永刚[9]等应用消痔灵注射术与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各100例, 其中消痔灵注射术组中Ⅲ度痔42例, Ⅳ度痔58例, 手术时间为 (35.5±20.0) 分钟, 住院时间 (7.2±1.9) 天, 住院费用为 (1800±300) 元, 术后恢复工作时间 (10.3±2.4) 天;PPH术组Ⅲ度痔38例, Ⅳ度痔62例, 手术时间为 (30.1±8.1) 分钟, 住院时间 (4.1±1.2) 天, 住院费用为 (6005±300) 元, 术后恢复工作时间 (8.9±0.2) 天。结果显示:与消痔灵注射组相比, PPH组住院时间短, 但费用昂贵。两者在痔分期上手术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上无差异。王晓豪[10]等运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与PPH术治疗痔疮分别91例与123例, 其中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组Ⅰ度痔36例, Ⅱ度痔44例, Ⅲ度痔35例, Ⅳ度痔7例, 环状痔1例, 总住院时间 (10.10±4.20) 天, 术前住院时间 (2.66±1.64) 天, 术后住院时间 (7.45±1.35) 天, 总住院费用为 (2829±726) 元, 除吻合器外费用 (2829±726) 元;PPH术组Ⅰ度痔31例, Ⅱ度痔23例, Ⅲ度痔19例, Ⅳ度痔10例, 环状痔8例, 总住院时间 (9.56±3.31) 天, 术前住院时间 (3.48±1.85) 天, 术后住院时间 (6.08±2.89) 天, 总住院费用为 (7036±1115) 元, 除吻合器外费用 (3189±939) 元。结果显示: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组相比, PPH组术后住院时间短, 但费用昂贵。两组在总住院时间、除吻合器外费用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柯玮[11]等运用痔切闭术治疗34例Ⅲ-Ⅳ度痔, 其中环形痔19例, 融合痔13例, 单发痔2例, 平均手术时间12分钟 (8-20分钟) , 平均住院时间5.21天 (1-14天) , 平均住院费用约3500元左右, 最低2500元, 最高4600元。

三、建议

(一) 从临床路径理论看, 混合痔最佳手术方式是消痔灵注射术

痔病在我国具有相当高的发病率, 规范痔病的临床路径, 制订一套最佳的、标准的服务与管理模式, 理顺医疗护理程序、规范诊疗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为痔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目的, 参考目前国内痔病手术收费标准, 消痔灵注射术注射单个痔核费用在80元左右, 一般注射3个痔核。在术后用药上, 它较其它术式少用止血药物, 甚至可以不用, 降低了住院药品费用。综观混合痔手术方式, 消痔灵注射术简单易行并且住院时间并不明显高于近年新开展术式。结合国内的临床报道, 消痔灵注射术治疗混合痔费用低廉, 可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 消痔灵注射术是确定痔病临床路径所应选择的最佳手术方式, 有效地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 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 规范医疗行为, 制订完善诊疗规范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织一批专家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涉及病种的的临床指征、人群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 依病人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是否手术、手术技术难度、住院天数等因素进行同一病种分级, 然后在规范临床诊疗路径的基础上对所有病种不同级别的成本进行测算, 从按单一的项目定价过渡到按病种与项目相结合的收费方式, 同时加快单病种定价相关要素的研究, 以逐步转变医疗服务定价和收费方式。并以全国医院对该类疾病治疗的平均成本 (总括了入院时的管理费、检查费和给药费等) 为依据, 制定全国范围内相应病种不同层次的参考价;督促医疗机构依照临床路径, 制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诊疗的制度;加强对医生用药的培训、监督与检查, 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对科室、医生用药情况进行监测、监督, 定期公布各科室和医生检查、用药情况;建立诊疗规范评价制度, 科室和医生合理用药、合理诊疗要作为考评医生职称晋级的重要条件和依据。

(三) 培养专业医疗价格管理人员

政府应组织医疗专家、物价、工商等部门编纂医疗服务价格规范, 配合规范临床诊疗路径实施, 逐渐实施病种收费, 培训物价、工商、保险、医院等专兼职收费管理员, 实施资格考试制度和再教育制度, 确保医疗价格政策得以正确的执行, 形成有效的监督,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云岭对单病种限价收费的伦理学讨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 18 (3) :61-63

【2】田国栋程晓明卫生总费用与国民经济和职工收入增长规律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06, 9 (3) :122-124

【3】徐德志学习国外医院管理加速我国医院现代化建设 (一) [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 19 (5) :319

【4】鱼敏关键路径在美国的应用[M]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6, 13 (12) :61-63

【5】吴袁剑云等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6】吴袁剑云李庆功临床路径:医院的生存现发展策略[J]中国卫生政策2002, 8:13-17

【7】石焕芝任宝印肛门直肠疾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 20 (3) :10-12

【8】顾强肛门直肠疾病3002例分析[J]甘肃中医, 2000, 13 (5) :41-42

【9】张永刚谷云飞消痔灵注射术与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化手术学杂志2007, 11 (4) :296-298

【10】王晓豪崔俊辉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和Milligan-Morgan术治疗痔疮的结果比较 (附214例临床病例分析) [M]浙江大学医学院2007

上一篇:邮储银行支行长竞聘报告下一篇:湖北省第七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