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共12篇)
1.小学数学错误资源 篇一
小学数学学生“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研究
研究方案
一、选题的意义(含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目标)
(一)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帕克赫斯特说过:“经验对儿童的价值如同对成人的价值一样,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经验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或者说是一种经历。如果老师采用“预防”或“扼杀”的方法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只是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错误,有了错误的经历后,再寻找“灵丹妙药”根治错误,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中也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教育专家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而更多的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中产生的。这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教学资源。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重新确立教育资源观: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学生的“错误”中亦蕴含着宝贵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机智地抓住契机,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可以把本不该出现的错误转化成一种积极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的价值在于:
首先,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作为教师,不应该对个别的“异端”进行草率的处理,而是及时地抓住机会,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索氛围,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次,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
最后,学生受到了一次潜移默化的人生观的教育。给不同意见的人一些说出他们理由的机会,暗示学生“科学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来不得少数服从多数,探求真理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二)研究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对学生课堂资源的研究比较少,对课堂的错误资源研究的更少。许多研究注重学生课堂的生成资源的研究,而这个研究中往往是研究生成资源的正确资源进行研究。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存在着许多不如意的地方,学生的课外知识缺乏,见识不多,受家庭环境等影响严重,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不够,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当前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避之不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总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且都是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教学时,或是文过讲解不够突出,重点不够明确,难点不够重视。而问题总是事后发现,又因时间不够等等原因置之不理,如果能把学生的通病集中起来,加以分析,作为资料档案,给下任老师作参考,让接手老师提前意识学生将会产生的问题,作出恰当的引导,既可以减少学生的错误,也提高教学的效率。
2、本研究小组教师研究能力现状分析:
本研究小组教师为全体数学科组成员。科组内现有数学教师8名,小学高级高级教师4名,一级教师 3名,其中1名担任学校教导处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教师总体素质较好,但个体发展不平衡。我们科组教师年轻教师占半,需要多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近年有所提高,但教师原有基础比较薄弱,起步较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常常左右着教师。受我校处于沙田片地理位置等影响,接收新鲜事物较慢,教学思路不新,在教研和科研上不够平衡,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尚有一定的距离,要花大力气抓。从学校科组原有发展的基础上看,我们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期待在全体数学教师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们能积极参与实践研究,让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会更上一层楼.(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反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原因,以案例、反思、论文等的形式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理论和文本材料,提高教师自我思辩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含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主要观点、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和完成时间)
(一)研究的内容:
1、研究学生产生错误资源的原因、确定错误的类型。
2、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地位的研究。
3、通过研究形成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4、错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研究(对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关材料学习活动 科组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典型错误资源集 资源小册子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手抄报展示 手抄报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典型错误资源的研究 论文
口算比赛 全校性分年段比赛
小学数学课堂典型错误资源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主题课例展示(集体备课)课例展示
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经验交流会 经验交流会
对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处理的反思 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 论文
三、研究过程设计(含研究思路、策略、方法、步骤)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采用“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的办法,从数学学科课堂入手,逐步探求在课堂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确确实实地展开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根据实验情况采取如下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个案研究法以及文献研究法等。通过讨论、说课、听研究课等手段,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和分析错误资源的产生原因、课堂错误资源的捕捉以及课堂错误资源的利用,形成一定的模式,并对本次实验成果进行论证,编写课题研究的资料集,以指导日后的教学。
(二)研究策略:
滴水不漏、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只能仰视,感受更多的无奈。课改的今天,我们不妨以一颗平常之心来重新审视课堂,把它视作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使课堂中的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1、善待‘错误“,让”错误“放出光彩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存在许多缺点。如果每时每刻老师能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那么精彩的想法我想老师也会为他们喝彩的。作为老师应该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为他提供获取成功的平台。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案外和常规课堂内突然出现的教育资源,尤其需要我们积极对待,及进抓取,细心呵护,用心挖掘。最终,让“错误”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敢于纠错,让”错误“有效利用。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可能来自于学生,也可能来自于老师。对于来自学生的意外,我们常能从容应付,但对于老师自己的失误,我们有时却会觉得不知所措。这里有个所谓的“面子”问题,特别是大型公开课时,有些人被所谓的“师道尊严”所困,采用掩饰或回避的方式,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其实,是否能妥善处理失误,恰恰是检验老师素质的大好机会。
而错误之所以是宝贝其价值有时并不终于错误本身,而是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这不但需要我们有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更需要熟树立相对牢固的错误意识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可能找到避免刻板公式的方法,才能估量此时此地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这对老师来说简直是一种机遇,在课堂中利用好错误资源,不仅使一些尴尬局面得以挽回,更能解决教学中疏与堵的矛盾。、对比“错误”,让知识拓展延伸。
面对学生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可以不急于立即指出错误,而是顺势诱导学生将错题解答,得出答案不一致的矛盾,又让学生通过争论,自己从正反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发生错误的原因,这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做既帮助学生纠正了错误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知识形成纵横向联系,让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延伸,印象则更加深刻。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和分析错误资源的产生原因、课堂错误资源的捕捉以及课堂错误资源的利用,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3、总结提升阶段:
这阶段主要总结研究,完成整个研究在各学科。征集有关论文、实验课、汇报课的录象等,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领导、教师,对本次实验成果进行论证,形成研究进行总结、编写课题研究的资料集。
四、完成研究工作的保障条件
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前锋小学校长高瞻远瞩,树立办学的宏伟目标,因此在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大力的支持与到位。人力方面,凌惠波主任、梁满水老师、罗桂枝老师、许慧
灵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业务提升能力,科研能力,积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财力物力方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本研究得到了高度重视,场室设备、媒体的配备、软件的配置完善,文献资料充足。因此在财力物力方面有切实的保证。时间上,有计划地开展,科学合理地调配。研究项目设负责人,研究项目负责人制定计划,每个环节各个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每个环节进行检查,资料积存,建立档案。每个阶段项目负责人汇报工作情况,总结优势及存在因难,脚踏实地做好每个研究步骤,定期汇报研究进度,并进行反思,总结下阶段努力的方向。
2.小学数学错误资源 篇二
一、就地治错———引导数学反思
对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小学生往往容易走进死胡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不过弯儿来。并且,由于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对问题的看法通常只在表象,难以深入。这时候,教师必须采用“就地治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分析改正错误,引导他们进行数学反思。
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对于“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分别为2厘米和5厘米,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是5+2+2=9(厘米),一种是5+5+2=12(厘米)。这时,我并没有马上公布答案,而是问到:大家还能想起来构成三角形的三边需满足怎样的条件吗?很快有同学答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那你们再来看一下这个题目,同学们马上思考起来,最后得出如果将2看成等腰三角形的腰,2+2=4会小于5,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腰只能是5,因此答案只有一个,就是5+5+2=12。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学生更正错误,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对错误展开分析和交流,用自己的大脑、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出错误的根源,实现错误的资源化教学。
二、引导思辨———组织数学批判
批判性思维是指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思维方式。数学教育的一个很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小学生对数学错误进行思辨,并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小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数学批判。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通过学习,很多小学生会产生这样的错误理解:“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反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对于小学生出现的这一学习错误,课堂上,笔者拿出一个圆柱和圆锥(底面积不同),用圆锥用水装满圆柱,按照同学们的思维,应该三次将圆柱装满,但实验结果却是装了5次。此时,笔者引导小学生质疑“:怎么回事呢?难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五分之一?”这样,小学生就能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辨,他们会意识到如果缺少了“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这个条件,结果就不成立了。最后,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得出了只有当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时,我们才能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的正确结论。
三、深入挖掘———拓展数学思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是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获取知识的。学生的思维方法不同,出现错误的点也会不同。面对某些错误,教师不能视若无睹,而应善于观察和发现错误背后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错误”中举一反三,实现高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有一道习题是这样的:王大爷有一块梯形的果园,果园上底为6米,下底为5米,高为2米,那王大爷的果园有多少平方米呢?因为同学们都以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快得出答案为:(6+5)×2÷2=11平方米。但是,为了检验是否有人偷懒,笔者还是决定抽几个学生到黑板上进行列式运算。当被抽到同学写好后,马上听到同学们的爆笑,我才发现,有个同学的计算算式是:6+5=11。于是,笔者问:你为什么会这样算呢?生:我觉得梯形地的高是2,后面又除2,这样太麻烦了,不如直接用6+5也能得到答案。而且,我认为梯形的面积公式写成这样样会更简单。听完这个同学的回,很多同学也纷纷点头认可。这时,我顺势提出,若将该题中的高改成4、5米呢?还可以这样计算吗?孩子们立马思考起来,最后得出:只有当梯形地高为2的时候,才适用这样的计算方法。
四、组织“辩论”———修正数学错误
对于学生的“群体错误”,如果仅仅由教师讲解更正,学生很容易再次犯错。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牢记“群体错误”并举一反三,绝不再犯呢?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就“错误”进行辩论,在辩论中牢记错误并修正错误。
例如,在学习比的应用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一道习题:有甲乙两杯奶茶,甲中的奶:茶为2:3,乙中的奶:茶为4:5,如果将两杯奶茶混合,那得到的新奶茶中的奶茶比为多少?学生通过思考运算,得到了两组不同的答案,分别是3:4和19:26。对于得到前一个答案的同学,他们认为将甲乙混合后,总的奶为2+4=6,而总的茶为3+5=8。而对于得到后一个答案的同学,则认为应该分别算出两者中奶和茶是多少,再相加做比。对此,我让同学们展开辩论,这样既能让错了的同学知道错在哪儿,还能培养学生的有效探究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实现小学数学的目的。
3.小学数学错误资源 篇三
一、教师面对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状
(1)视而不见。很多教师自身犯了一种错误:那就是认为学生的学习错误是自身教学缺失的原因造成的,课堂上他们对非预设的“错误”不知该如何解决。因此,他们或对不符合标准答案的观点视为错误,采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做法。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刻意掩盖“错误”的现象更为突出。教师在课堂上了为了流畅地完成自己的教学预设,不在自己同行面前“出洋相”,不愿“节外生枝”,打造了一个个精彩的“无错课堂”。课堂上,学生表演式的一猜就中、一说就对、一讲就准,使思维过程全部被掩盖。
(2)全盘否定。我们往往把错误简单地判定为打乱教学预设、影响课堂流畅的“罪魁祸首”。对于学生出现的课堂错误,教师往往缺乏耐心,怕耽误教学进程,表现出闻错色变。一旦学生课堂上回答错误或出现偏差或不流畅,就简单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语阻止学生的发言,严厉地批评学生,甚至斥责挖苦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战战兢兢,生怕出错。
(3)照单全收。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挑战。教师处理不得当就会使局面很尴尬,对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新课程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日常评价中注重激励性评价。教师就不管学生说的有无道理,轻易鼓励。这种不负责任地一味赏识“错误”,对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也造成了学生知识上的模糊,理解上的偏差,模糊了学生的认知和视听,甚至会成为其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二、解决策略
(1)出现错误,理解万岁。学生的学习过程避免不了出现错误,我们总是从错误走向正确,走向成熟,错误是一个人探求真理的标志。学生犯错更是不可避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作为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在课堂上尊重、理解出错的学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和谐发展;在课堂上要用自己智慧的眼睛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东西,运用转化角度的方法评价学生,悦纳善用学生的错误,呵护他们、激励他们,不断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朦胧走向清晰,从错误走向正确,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获得许多新启迪。
(2)先知先觉,充分预设。我们对学生是了解的,对他们的学情了如指掌,所以在备课时,注意预设:学习这个内容,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被忽略?采用什么方法诱导学生的“错误”资源?我们应有足够的预见性。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事先预测出学生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可能发生的错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质疑、辨析、发现,找出致误原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最终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3)冷静分析,沉着处理。学生的错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有的是由教师造成的,有的是由学生造成的,学生的知识、思维等都可以造成学习错误。对于学生造成的错误,如果完全把错误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解决,或教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这些教与学的单边活动,不利于主体性教学的发挥,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面对学生錯误的回答,即时增补环节,“放大”错误,并把它拓宽深化,就能使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不期而至。正因为有学生的出错,才会有教师的点拨、引导,才会有师生间的研究、创新。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错误,促使学生善学。
(4)依托错误,意外收获。教学时,教师如果从学生出现的错误做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还可以“将错就错”,拓宽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学生一错再错的现象,学生的错误有时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能创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引导学生凭借已掌握的原有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逐步形成主动审视、评价数学课堂中第一成员见解的习惯,那么对学生的发展将会十分有益。让学生走进“陷阱”,又从“陷阱”里走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小学数学错误资源 篇四
荆列
【摘要】课堂是欢迎错误的,错误孕育着真理温床;不畏惧错误,善于利用错误,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会因错误而美丽,因错误而精彩,让错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教师应予以宽容,并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若处理方法得当,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机智处理
每节数学课堂上学生都有可能出错。课堂是欢迎错误的,错误孕育着真理温床;不畏惧错误,善于利用错误,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会因错误而美丽,因错误而精彩,让错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教师应予以宽容,并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若处理方法得当,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资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我们教师应该宽容学生出错,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智,恰当的地处理好“错误”资源,变废为宝,那才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机智的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呢?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那么如何机智的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呢?
一、巧用错误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由于教师按预设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对待学生错误观点或意思表达不完整的见解时,往往没有听学生说完就作出否定,这不仅仅使孩子失去一个完整表达的机会,而且它带来的或许是人格自尊的失落和对信念追求的丧失。因此在课堂上倾听并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不同意见,往往会有好的收获。
如我在进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片断: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从个位算起和从高位算起。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方法,笔者没有草率地进行评价,又写了几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不用争了,我们再来算算这几道题吧,最好用这两种方法都去试试,看看是从个位算起方便,还是从高位算起方便。”于是,教室里暂时安静了下来。
三、四分钟后,课堂上又热闹起来了。“从十位上算起不行的,个位满10,十位上的数字还要擦了重写的。”有人开始嘟哝了。“好,接下去,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到底怎么算比较方便呢?”接着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暴露自己的算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创新灵感的培养。当学生个体进行独立探索后,对计算方法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也有与同伴交流的欲望。这时通过尝试探索,讨论交流后学生得到了新的认识,达成了笔算从个位算起比较合理的共识。
原本以为这节课应该可以大功告成了,可没想到坐在最前面的一个小男孩嘴里念念有词,“我觉得从十位算起也方便的呀。”声音虽然不大,但没有
得到肯定似乎显得很委曲。“哦,那你来说说怎么个方便法?”他一脸不服的样子,振振有词地说:“喏,我先看个位有没有满10,满10的话我在十位就多加1,也不用擦掉重写的,不是一样的吗?” 这时候,我再一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你们说呢?”刚达成的共识又一次被破坏了。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先判断个位是否满10后从十位算起也是可行的。“好,那就用你认为方便、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吧。”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我觉得尊重学生的算法是最明智的也是最高明的评价。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允许学生以他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真正地做到了充分发扬学生的学习主人翁精神。
二、及时捕捉“错误”,获得“宝贵”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有些教师可能会一笔带过,从而丢失了课堂中许多“亮点”,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教学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这种突发性错误我们教师是经常碰到的,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突发性错误的问题,我们教师不应看作坏事,而应看作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抓住时机利用这一“错误财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
1.不轻易否定。
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对事物有各不相同的理解方式,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思考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当一些学生的发言与众不同、富有独特见解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并给于适度的评价。
如我在执教《美丽的对称图形》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我先出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有把握的图形,说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了长方形、正方形等说是轴对称图形,其中有一个学生却说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全班的学生都大声的否定了他的观点,甚至有的取笑他,但我没有立即否定和解释,而是让学生接着说说他的道理。这位学生说“因为当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时,我把它沿对角线折叠就能完全重合,因此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行是轴对称图形。”他作了这个解释后,不少学生都表示了疑虑,既没同意也无法否认了。这时我趁机问全班同学“他刚才说的话中有一个词用的特别好,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吗?”部分已经对平面图形有更多认识的同学马上说“是‘特殊’,因为当平形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时,它就是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经过这个例子,接下去的回答就变得更精彩:“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所有的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2.不一味的肯定
尊重学生并不是要一味的肯定,对错误的回答不作答,让错误擦肩而过,甚至对于不恰当的的回答加以肯定,就会导致学生重复犯错。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当学生初步认识1/2后,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我们身边有1/2吗?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学生立即积极地在教室里找了起来。汇报时,孩子们发言非常踊跃,只是有些大同小异。这时教师又问:“有没有同学找到和刚才不同的1/2呢?”马上又有一位同学抢着回答:“教室里的电视机从中间平均分成两半,每份就是它的1/2。”而我为了体现尊重学生,期待“多样”,没有对这个荒诞的说法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而是加以肯定,忽视了数学本身作为一门学科所具有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紧接着又出现了好几个类似的说法,教室里的桌子、椅子、讲台“无一幸免”地被分割。
三、精心预设错误,激活学生思维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 所以我们教师应在易错的环节上设置“陷阱”,诱使学生陷入歧途,制造思维冲突,诱发灵感,产生真知,同时也可
培养学生的试错能力。这样既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又能使学生深刻地有突破性地认识到错误所在,有利于自诊自治,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
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社会心理学家曾也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教学中,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凡是学生能进行探究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要留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学生一些“错误”的做法里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适时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或创设数学活动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这一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错误的价值》薛法根
5.小学数学错误资源 篇五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其出现的原因,形式,性质,层次是不一样的。但教师往往出于对教学流程及任务的实现,总是极力回避学生错误,把学生的出错现象简单理解成由于知识掌握而引发的能力、技术障碍。不光是在“公开”、“示范”课上,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常常也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当某个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及时”提问其它同学,直至得到教师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为止;
(2)当大部分学生出错时,教师总是用示范的方式给出正确答案或再讲一遍,而很少去分析学生为何错,如何错。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问题分得很小,很碎,让学生在教师用碎石似的“问题”组成的跑道上小步走,以求步步不出轨,尽量不出错。
教师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主观上认为答案是唯一的;其二教师认为客观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不容许对每个学生的错误答案作出解释。
教师回避学生在课堂上出错,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行为和认识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背离的,它带来的最大后果是教学丢失了其最重要的价值:在学习中,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学会找出原因,改正错误,真正把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个人的发展。另外,教师因为有了预设的答案,有了规定的思维行进路线,还可能把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一些创见当作错误而抛弃。
6.小学数学错误资源 篇六
一、正视“错误”,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个充满互相攀比、敌意和疏远氛围的课堂只会引起学生的焦虑和苦恼, 绝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的和谐课堂空间里, 学生可以建立自尊, 增强学习的动力, 并且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课堂上学生的“封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害怕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教师的否定。师生只有正确了解学生出错的必然性和错误在学习和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 接纳对方。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老师应经常以合作者、学习伙伴的角色出现, 才能使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 说出自己的疑惑和错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认可、互相关爱、互相支持, 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安全感。创建一个互相支持的和谐课堂空间, 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 相互了解、相互促进。
例如, 课堂上, 我实施用开“绿灯”的措施来对待学生的错误, 答错了允许坐下再思考;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等。这盏“绿灯”, 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 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样, 学生没有因答错题而被老师斥责的忧虑, 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 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 思维活跃, 敢说、敢做、敢问, 敢于大胆创新, 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二、关注“错误”,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 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后, 出示填空题:0.57÷0.13=4…… ( ) , 大部分学生填的是“5”。我并不急于评判, 而让学生展开讨论, 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并进一步追问, 是怎样发现错误的。生1:余数5与除数0.13比, 余数比除数大, 说明填5是错误的。生2:余数5与被除数0.57比, 余数比被除数大, 说明填5是错误的。生3:验算:0.13×4+5≠0.57, 说明填5是错误的。于是, 我与学生一起步入思维的正确轨道:计算时,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商不变。而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 因此, 余数应缩小100倍为0.05。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 出现偏差和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 机智、灵活地加以引导, 让学生在互相争辩、讨论中逐渐认识到错误的根源, 发现问题的本质,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预设“错误”, 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错误资源对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方面, 错误资源可以补充和超越教材的狭隘, 增强课堂吸引力, 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 错误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让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 让单纯知识的传授变成自主能力的发展。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智慧, 巧妙预设, 让学生自己跳入错误的“陷阱”, 并通过“自救”爬出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圆的周长》一课后, 我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题: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半圆, 求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一看题目, 觉得非常轻松, 埋下头快速的计算起来, 不一会儿就有同学做出答案。在展示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3.14× (5×2) ÷2=15.7 (厘米) ;第二种:3.14× (5×2) ÷2+5×2=25.7 (厘米) 。我看着同学们纷纷跳入了“陷阱”, 心中十分高兴, 但是脸上没有表现出来, 装作诧异地问同学们:“怎么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大家还是分组讨论一下吧!”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讨论中, 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争论持续了几分钟, 课堂终于安静了下来, 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从他们坚定的表情可以看出, 他们一定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了错误, 并找到正确的方向。
由此可见, 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没有价值的, 合理而科学的运用错误资源, 能引导学生的正确方向, 在“错”与对的较量中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四、捕捉“错误”,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 不允许学生犯错误, 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数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 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不怕学生的“出错”与“多耗时间”, 善于捕捉学生的“意外”与“生成”, 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错误”这一“财富”, 化弊为利, 将错就错,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7.小学数学错误资源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合理利用
错误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正常且普遍的现象,错误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教学资源。“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师生互动,在集体互动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课堂错误资源的利用是指课堂学习错误向教学资源转换的过程,课堂学习错误成为促进课堂教学开展并且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有利因素,即达到了资源化。
一、尊重学生、接纳错误
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是往往我们的教学却在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想尽各种办法避免学生犯错,把错误扼杀在“摇篮”中。我们的教育往往“帮”学生做的太多了,就像过分溺爱孩子的父母,我们总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引着学生,学生也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牵引之下,看似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但是一旦离开了我们教师,遇到了新问题,学生就像离开了父母的孩子,无助、惊恐。俗话说:“在呛水中学会游泳,在跌倒中学会走路”。因此,尊重学生从“错误”开始,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氛围,允许学生犯错。
二、预设错误、心中有数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课堂上的很多错误我们在课前要进行充分地预设,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专研教材重难点,尽量能预设到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错误,这是利用错误资源的基础。学生出现错误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那么对于教师来说要思考如何把学生的错误变为课堂的“错误资源”。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充分预设到学生的可能出现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这些错误正是学生思维的真实暴露,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将错就错、顺势点拨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是由于孩子自身的认识局限造成的,其中包含着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因此,它是一种教学资源。这些错误是美丽的,它是学生思维最真实的暴露,所以应该给予包容、接纳。面对错误时,我不会直接否定学生的错误答案,而要利用错误,巧妙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展示思维过程,探求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自主发现错误的根源。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笔者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一课时,有这样一题:“45÷11”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是( ),余数是( )。很多学生都脱口而出:商是4余数是1。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将错就错,让其中一个孩子说说理由,他自信满满地说: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同一个数,商不变,余数也不变。我故意问道:哦?商不变的规律中余数也不变吗?这时就有一些孩子表示质疑:商不变的规律中只是说商不变,没有说余数也不变,你怎么知道余数也不变的?于是我就说: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结论对不对呢?有孩子说可以算一算来验证一下,于是大家一起用竖式计算来验证,发现:4500÷1100=4……100。于是很自然地否定了认为余数也不变的答案。还有学生说我还可以用乘法验证余数1是错的,于是她给出了他的理由1100×4+1≠4500。到此还没有结束,此时:我继续追问:那么你觉得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0倍,余数的变化到底有没有规律呢?这样又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有人大胆猜想给出了答案,其他同学立马说需要举例子来验证一下,于是每个人自己举例验证,发现了余数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相长,鼓励质疑
数学是一门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更需要有提问和质疑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孩子大胆质疑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是课堂教学中最好的资源,当学生与别人的见解不同时,教师要给予最大的鼓励,鼓励学生求异,求新,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展示独特情感体验,因为学生的不同体验就是创新的有利因素,教师和学生通过这种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补充。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除法》这一单元后,发现学生作业中有一题错误非常多,这是一道选择题□26÷42=1□……□,被除数里的□可以填的数有( )种情况,选项有:A.3 B.4 C.5 D.6。课前我进行了初步统计,从统计情况分析:52%的人选择了C选项,36%的人选择了D选项,8%的人选择了B选项,还有1人没写。课上在我的引导之下,很多人看出还需要考虑商的十位必须是1,所以排除9,有5种。正当我决定结束时,小张说:“老师,我觉得题目不对!”此时,所有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转向了他。我也有点疑惑问道:有什么问题吗?小张回答道:“余数中只有一个□,说明余数只能是一位数!”我也恍然大悟:“真厉害!你真是一个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你发现了我们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通过计算,发现了只有426÷42=10……6符合题目要求,确实题目出错了。所有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此时的小张同学开心的笑了……顿时,我觉得这些孩子说的多好!是啊!老师和书本都会犯错,何况是年幼的孩子们呢!
【参考文献】
[1]苗礼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应用》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
8.在错误中寻找教学资源 篇八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之二
错误即资源,很多人都那么认为,因为错误能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错误能转化成学生学习的起点,错误能让教师自身发现教学设计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利用错误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智慧。
教学片段:“读错了,但是里面有秘密。”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分小节请学生读,在学生的朗读中我明显听到有学生把“挂牵”读成了“牵挂”。这是很正常的读错,因为平常口语习惯说“牵挂”。本来是把这一语言现象的教学设计在内容理解后的一个环节中的。既然在朗读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调整设计,把体会诗韵提到了初读阶段。
师:我听到有几个小朋友把“牵挂”读成了“挂牵”。(并板书)你猜这两个词意思一样吗?
生互相看,不敢下结论。
师:一样的,但为什么课文中用“挂牵”而不用我们非常熟悉的“牵挂”呢?想知道秘密就请你给每一节的最后一个字标上拼音。
生:我发现秘密了,最后的韵母都是“an”。师:我一读你们就会知道都用“an”的好处了。生:好听。
师:是的,好听多了,在诗歌中叫押韵,押韵就是让最后一个字的韵母一样。我估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经过这样的教学他们对于押韵应该有了基本的了解,起码知道了诗歌需要押韵,押韵了读起来更好听。对于学生的错误,放宽心,慢慢处理,有时会达到我们本来预设的目标,只是达到目标的路径不一样而已。
课后我想到了两年前教《柳树绿了》,看了《小学语文教师》中王崧舟老师对一组课文的解读,其中一篇是《柳树绿了》,我感觉学生不能体悟,但是既然名师设计了这个环节我就在课堂中试一下,也许学生真能感觉到音韵的美。
9.小学-数学-课件资源计划表 篇九
古楼小学
吴进发
知识点 1复习导入 资源名称
导入长方形周长
素材类型
动画+图形
水平
了解
来源
自制
使用时间
5分钟
应用方式和作用 教师演示,引入新课
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和正方形的 +文本
2探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展示长方形周长各种计算方法 4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5展示正方形周长的各种计算方法 6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应用 长方形的周长
图形+文字 理解 自制 5分钟
长方形周长的算法
文本+声音 分析比较
自制 5分钟
教师演示,师生共同探索,归纳优化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理解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图形+文字 理解 自制 5分钟
正方形周长的算法
文本
分析比较
自制 3分钟
教师演示,师生共同探索,归纳优化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习题练习文本 应用 现有
演示5分钟
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请详细说明资源):(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动画+图形+文本
Ppt格式,通过演示动画小猫小狗的争吵,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图形+文字
图形自制,文本说明长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长的总和。
3、文本+声音
通过展示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比较简便的算法。
4、图形+文字
图形自制,文本说明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长的总和。
5、文本
通过展示正方形周长的各种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比较简便的算法。
6、文本
出示练习,学生可以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说明:
1)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 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方法的优化。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1)听龟兔赛跑的故事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小猴正在宣布比赛路线。
小猴:请运动员小兔沿长方形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正方方形草坪跑一圈。小兔: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程比乌龟的长!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小猴不清楚。
(2)讨论:同学们,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你们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揭题:你们脑袋瓜转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只要知道了两个图形的周长就可以比出谁跑的路线长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设计意图:播发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既创设了乐学的情境,有提出了探究问题,更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自主探究
1、学习长方形的周长:
1)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你能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师板书:
可能有这三种:
(1)3+4+3+4=14(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3×2=6(米),4×2=8(米),6+8=14(米)(3)3+4=7(米)7×2=14(米)。
3).小结并提问: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发现了这么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那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先必须知道什么呢?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你会说说它是算的吗?
4).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2、学习正方形的周长
小雪人沿着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走了一圈,它一工走了多少厘米? 方法1)5+5+5+5=20(厘米)这种方法把四条边加起来
方法2)5×4=20(厘米)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就有4个5等于20 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10、探究联系与区别:我刚才听同学在汇报正方形计算方法的时候,下面有同学在说“啊,计算方法与长方形一样?”,老师不明白了,长方形与正方行的周长计算方法哪里一样,谁能告诉我呢?
那它们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计算.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1、量一量,算一算
1)你们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了吗,老师画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先量一量,帮我算出他们的周长是多少吗?
听要求:你能自己独立的计算完后,与同桌交换作业,帮老师检查一下,你的同桌做对了吗?并小声的交流一下为什么?交流好了请坐直。学生汇报。
2)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你觉得第一步应先解决什么问题呢,给大家提个醒可以吗? 学生汇报。
3、计算小兔家篱笆:说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小兔记起了一件事,他们家围了一个正方形的小花园漂亮极了想去参观吗? 谁能计算出他的周长呢?
4、扩展延伸;拼组图形
1)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 和周长各是多少?
2)用6 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方法教育:从这一题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看来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不仅要看清问题的条件还要看清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及时反馈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的开心吗?为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10.小学数学错误资源 篇十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小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常见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推动教学反思的进程,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思考错误和探究解决方法。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想要将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就应该将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并不会熟练的运用技巧和方法,更多的是对相关概念和公示死记硬背,这就导致了小学生表面上记住了数学相关概念,但实际上并没有掌握这些概念的真实含义,进而导致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运用。例如对题目稍微产生变化,学生就会解题失败;
二是存在生活经验性的错误。所谓生活经验性错误,就是小学生因受到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而犯下的错误,又叫做常识性错误。例如,在判断题中,题目给出一系列数据,最终算出小树的高度为一米,本来这个结果是正确的,但小学生会因为平常看见的大树都不是一米,而将题目做错;
三是存在知识混淆性错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讲解加法时,就会说在一个数字上多加一个数字,结果是多少,而部分小学生会产生固化思维,见到“多”字就认为是加法,如果题目出现“数字23比另一个数字多3,则另一个数字是多少?”时,部分小学生就会按照加法来计算,得出错误答案26;
四是存在词语理解错误。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相似或者相接近的词语,例如“平均数”和“中位数”,“同比”和“环比”等,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粗心大意或者记忆不清而出现错误计算。
二、探讨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进行教学的对策
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可以耐心解决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还可以通过寻求这些错误背后的原因,采取各种方式有效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整体教学进行不断地延伸与改进,笔者认为,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进行教学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善待错误,并鼓励学生正视错误
在当前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由于自尊心和虚荣心相对较强,因此非常害怕犯错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错误会导致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所以大部分小学生在犯下错误后都是极力的去掩盖错误,不让别人发现,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对犯错误产生畏惧心理,而这种心理反而会导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犯下更多的错误。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一定要心平气和,既不能乱发脾气,也不能严肃批评,而是应当善待错误,并且努力的去引导小学生敢于正视错误,帮助小学生去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和应当如何避免错误的再次出现,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鼓励小学生敢于将自己的错误主动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犯错并不可怕,知错能改就是好事。
(二)巧设“陷阱”,帮助学生发现错误
对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犯到的错误,教师可以将这些错误进行汇总和反思,然后通过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将这些错误故意设计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错误。例如,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将数字算错,然后让小学生学习计算过程,这时如果有学生发现计算过程的错误,就会提出来,教师应当对提出错误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明白发现错误,避免错误是有奖励的,如果没有学生发现计算过程错误,教师应当耐心的讲解给学生,通过点拨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学习过程中避免错误,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错误,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主动发问,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错误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教师最避讳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严肃批评,另一种是直接指出错误的原因。第一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第二种做法不能让学生对错误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小学生出现数学错误时,教师应当主动发问,例如“这个真的错了吗?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错呢?”通过这种主动发问的形式,让小学生主动地去检查错误,反思错误,从而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避免同类错误的重复出现。
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就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各项错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只要教师能够正视错误,并且有效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均将有利于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为小学数学课程今后的教学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内容。
参考文献:
[1]魏敏.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教学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5,17:59-60.
[2]潘登,梁宇,张丽.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9,24:27-28.
[3]朱桂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的利用策略[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5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會:,2016:1.
[4]姚爱云,罗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7,01:50-52.
11.小学数学错误资源 篇十一
一、善待错误, 生成课堂精彩
在教学中, 对于错误, 很多教师往往难以接受, 总认为学生很笨。实际上, 课堂中学生的错误产生过程, 就是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
例如, 我在教学“十几减9”前, 我问小明同学:“你会做16-9吗?”小明站了起来, 扳扳手指头说等于8, 我微笑着问:“你肯定吗?”小明又重复做了一遍, 说等于7。我示意他坐下, 告诉同学们这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独立思考。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用粉笔摆, 先摆16支, 再一支一支地减去9支, 得出16-9=7;把16分成10和6, 10-9=1, 1+6=7;把9分成6和3, 16-6=10, 10-3=7。具有思考价值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 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课前铺垫错误
很多人说老教师不用备课, 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备课既是钻研教材的过程, 又是钻研学生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过程。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 在认真备课时, 可以预设课堂上的“错误”, 也可以在课前有意搜集或编制学生容易出错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列出形形色色的“错误”, 结合具体事例,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辨析、发现并找出错误的根源, 能唤醒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欲望。
三、化弊为利, 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苏格拉底开展教育活动时, 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堂, 他从不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 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既有规律可循, 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如果学生的学习仅仅依靠教师来评价, 来修正, 仅仅教给学生各种检验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也不符合教学目的, 还需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加强自我体验,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如, 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时, 先让学生将两个无安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学生发现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所以学生就有这样的认识, 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我们也说这句话是正确的。但在一道判断题里, 是将这句话倒着过来说的, 就是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不假思索地打了对号。针对这一错误认识, 教师给学生分发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的两个三角形, 动手拼一拼。问学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让学生在错误的认识里找出正确的答案, 及让学生明白问题所在, 又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关系的理解, 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四、自己纠错,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接受和应用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的错误。教学过程包括分析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时, 有这样一道题:75-30, 有部分学生得出72这样的答案。我并没有去批评他们, 而是问:“30里面有几个什么?”“3个十。”学生马上知道了应该从十位上去减。应该是45。我又出了56-3的题目, 他们也很快地完成了。在了解学生的“错理”后, 就可以因势利导,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纠错, 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
让理解学生的错误成为教师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起点, 让学生喜欢课堂, 喜欢数学!
五、保存错误, 体会成功,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 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为了使日常课堂教与学中产生的错误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师生可以建立纠错本。教师建立纠错本为的是尽可能提高以后的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者独立建立纠错本, 学生的纠错本记载的不仅是自己学习中出现的不足, 记载的更是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经常翻看自己的纠错本, 不仅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中也能体会到对某知识点学习的成功感和愉快感, 更能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12.小学数学错误资源 篇十二
【摘 要】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研究课题。对此,本文试图立足教材资源、生活资源、文化资源、现场资源四大视界维度,依循研读文本结构、变换呈现方式、重现生活场景、激活生活经验、链接社会文化、引入历史典故、智对课堂意外、善待错误生成八条实践策略来构建有效度、有信度、有深度和有厚度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数学教学
在理想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从教师主体的智慧引领、学生主体的亲历体验等方式维度展开思考和研究。而事实上,正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想课堂的构筑过程如果缺少了蕴涵活力的内容资源,那么一切方式层面的教学行为便会因失去赖以依托的原始肢体而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课程资源在理想课堂的构筑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动摇。那么,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纳入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视界又有哪些元素呢?数学教师又应该如何进行资源创生的实践行为?对此,笔者试图通过本篇论文进行如下几点的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性思考。
一、精用教材资源,构建有效度的数学课堂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而对于需要经过艰难曲折的思维过程才能获得的结论,教材往往以很简单的过程予以呈现,或以“容易看出”等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教材是静态的,而课堂是流动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作为教材的开发者,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思维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精用教材,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怎样精用教材资源,才能实现其最优化的价值功能,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研读文本意图,体现数学学科的严密性 的严密性。走进教材,我们发现编者非常注意从相关的数学问题中,揭示丰富的数学知识,进而归纳完善的数学规律,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尝试练习来解释数学规律、完善知识体系。这样的编排体系,符合了数学教学循序渐进、逐渐累积、逐步抽象的原则性理念。作为课程资源的创生者,数学教师应深入研读数学教材的“文本结构”,并在教学实践中尽力重现其“问题——事实——规律——应用”的编写意图,以真正彰显数学教学的严密本色。
《植树问题》教材是这样编排的:首先,出示例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数学事实;然后,图示揭露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得出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雏形;最后,尝试练习,完善形成“两端都种时,棵树比间隔数多1”的数学规律,整个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呈现事实——尝试验证——应用规律”这一知识形成的“严密逻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力求凸显教材编写的“严密逻辑”性,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与教材内容相呼应的是,先呈现“数学事实”,且数学事实在操作活动中产生、在联想延伸中丰富;接着归纳“数学模型”,且数学模型在独立探究中得出、在合作交流中概括;最后形成“数学规律”,且数学规律在质疑验证中肯定、在字眼补充中完善……可以说,教材资源固有的严密特性,在课堂现场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实践体现。
(二)变换呈现方式,增强数学学科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教学中信息的呈现重在提供给学生适量的信息,而不一定是完整的题目,促使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分析,建构联系,得出某种结论或提出某些问题,信息的呈现不一定是教师一步到位的呈现,可分步呈现,或让学生自主呈现,应该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提供信息的主体,变以往学生坐等信息为主动地提供、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小数加减法》时,教师提供给学生材料,请你任写几个小数,如1.4,2.37,4.89,15.3,21.325,并把他们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可以组成1.4+2.37,4.89-1.4,15.3+2.37,21.325-4.89,然后试着研究一下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这些材料由于条件的不确定,学生自主选择、获取自己喜欢的信息,进行相关组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灵活,所得结论也灵活多样,培养了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可以说,教材资源的价值功能在这里得到了最为深层的发掘体现。
二、提炼生活资源,构建有信度的数学课堂
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数学教学也可以采用“借代”手法,借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用这些真实生动的材料取代原有例题或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亲切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学会用具体的生活经验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问题,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提炼生活资源,丰富课堂资讯,可以有效增添数学学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一)重现生活场景,突出数学学科的现实性
“生活场景”是数学知识客观存在的原始温床。在课堂教学的恰当时机,巧妙介入“生活场景”,能有效建立起“抽象知识”与“数学原型”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主体与知识客体之间的原有距离缩短,促进知识客体的认知建构和情感被学生主体所接纳,同时也能通过侧面闪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也应注意,进入课堂的“生活场景”必须紧扣知识本身,借此展开的教学活动也必须围绕数学本质,保证在“生活化对话”中能突出“数学化思考”,不能牵强和虚假。
在教学《有趣的搭配》时,教师由“今天课堂上,一共有48位小朋友,如果老师想和我们班的每一位小朋友都握一下手,为了保证和每一位小朋友都握一次手,你觉得我们握手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引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不能漏掉
”、“不能重复握”“要一排一排地握”。师生很自然地得出本节课的关键,握手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才能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本节课让学生在握手、衣服搭配和早餐搭配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交流,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认识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对搭配问题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场景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也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现实性。
(二)激活生活经验,彰显数学学科的体验性
数学学习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积极作用而逐步走向深入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比较关注“知识基础”对新知建构的支撑性作用,而恰恰容易忽略“生活经验”对知识意义领悟的促进性作用。笔者认为,对于身处纷繁复杂世界的学生主体而言,其逐步积累起的“生活经验”毋庸置疑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学习空间,创设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具体现实的学习情境中自然发挥生活经验、自觉启动主体思维,对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作出个性化的有效回应。
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时,例题“一共有21人要坐船,每辆船限坐4人,需要租几辆船?”学习之后,知道至少要租6条船。然后进行了拓展,教师问学生:你们会怎么分配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说“前面5条船每条坐4人,最后一条船1人”,此学生一说完就有学生有意见了:“我觉得不好,最后一条船只有一个人,游玩时一个人也太孤单了”。其他学生听了都表示有同感。“那怎么办呢?”教师追问到,学生说:“我觉得应该尽量分布均匀一点,这样大家都有伴!”这时有个学生却说道“还不如再租一条船,全部三人一船,这样更公平。”这个学生一说完,引起“公愤”了,“那也太浪费了,一条船可以坐4人,为什么才坐三人,题目
“至少”,也就是说只要人能全部坐下就可以了,再租一条船就有很多空位了,太浪费。”……
本环节是这节课中学生最投入的环节,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本节课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已学的数学知识,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这里的“合理解决问题”即余数的合理应用,学生设计方案后反思自己的方案,得出更好的方案,可以说在互相辩论中每个孩子都心服口服,真正地做到了“合理应用”,而且学得非常开心。很明显,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正是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体验过程。
三、接纳文化资源,构建有厚度的数学课堂
多少年来,数学课堂一直都是“定理”、“法则”、“运算”的代名词。这种现象的逐步形成,与数学教学一味注重知识传递、技能训练,而无情漠视“数学”依托的丰厚社会背景、“数学”蕴涵的鲜活文化背景、“数学”发展变革过程中人类探索发现的精神力量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是分不开的。因此,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努力挖掘关联数学知识的厚重文化资源,实现数学教学“科学求真”与“人文熏陶”的视界融合。
(一)链接社会文化,浓郁数学学科的时代性
用数学思想来解读社会现象,这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作为立足新理念精神、依附新时期背景的数学教学,理应带着博大包容的人文姿态,去全心眷注时代特质下的社会现实,并精心选择那些蕴涵数学意义、富有思辨价值的社会现象以恰如其分的合理方式呈现于课堂现场,以便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适度透析社会现实,从中既增长知识、锤炼思维,还能感悟数学的文化内涵,体味现象的社会根源。《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结尾,教师出示了一则信息 “小学生的近视率是2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及其折射的社会背景中描述百分数的意义、说说自己的感想。学生说道“这里的“22%”应该是把小学生总人数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约22份的小学生患了近视眼,而不是说每100人中一定有22人患近视眼。”教师给予了大
“我们现在的同学平时看电视或是玩电脑的时间太长了”,有学生说“还有可能是现在同学们的作业负担比较重,让同学们忙于学习,使眼睛过于疲劳”,还有学生说“我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做好眼保健操,并随时注意用眼卫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护视力,从现在做起”!
此时,“百分数”赋予了社会生命!它已不仅仅是一种数学知识,数学文化,它更成为了一扇透视社会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学生准确领悟了百分数的情境意义,还以此为起点理性分析了造成小学生视力下降的多维根源,促使学生对今后的社会生活现象产生了更为深层的内心启发和自我约束。而这些显性和隐性教学目标的协同达成,都应归功于教师独智慧的资源创生!
(二)引入历史典故,诠释数学学科的人文性
数学的科学内涵无疑是严谨刚性的,但其间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却是浪漫柔性的。如果数学教师能够更多关注数学知识历史背景的挖掘追索,那么,定然能为数学教学“脱去僵硬外衣、显露蓬勃生机”提供更为丰富的可能性。鉴于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理应把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化传闻”或“科学趣事”等一并纳入资源组合的广阔视野,力求以丰厚深邃的课堂信息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教学《鸡兔同笼》时,教师改变了教材的呈现顺序,直接出示例题教学。课堂上在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例题之后,教师进行了背景资料介绍: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一类重要数学问题,也是历史有名的数学趣题,在中国古代1500多年以前,数学书《孙子算经》里,就记载着:“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就是最早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师介绍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感叹:“我们的古人真是聪明极了,能在1500年以前就想出解决问题的巧妙办法!”,“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钻研探究的精神!”
“鸡兔同笼问题”的课堂探究仿佛已经进入了科学再创造。不难想象,当学生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学习内容竟然是“历史名题”时、自己的“探究方法”曾与诸多知名数学家的“发明历程”如此接近时,学生数学学习的“文化滋养”该是怎样地“昭然若揭”但又“润物无声”呀?
四、捕捉现场资源,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的互动本质,决定了课堂现场定然是即时资源频繁生成的重要平台。无论是独立学习,还是师生对话,或是生生合作,意外因素干扰的可能性和主体个性思维的独特性都决定了现场资源是“旁逸斜出”且“不可预约”的。对此,数学教师应凭借自身的教学智慧,从容应对即时资源,巧妙调整教学进程,以诱发认知主体的深层思维,促进知识本质的核心凸显。
(一)智对课堂意外,正视数学学科的生成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作用的过程。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经常产生许多预想不到的意外。教师要善于从这些意外中学会分析,并加以利用,以促进学生的不同发展。《角的度量》教学时,本人讲解完角的度量方法后,便让学生开始练习量角。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量角正确率很高,基本上人人都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有学生说“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我还有一个角没量呢,怎么办? ” 这时我迟疑了一下“大家看,×××同学的量角器断成了两半,它还能量角吗? ”很快就有学生说“那小半块肯定不行了,因为已经没有了中心点了”另外有个学生说“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坏了量角器的学生说“可是我还没量的是个钝角,那大半块的量角器也不够用呀!”我说“那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请同学们合作商量一下,帮×××同学想想办法。”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议论开了,组1说“先用三角板在角内画出一个直角,然后量余下角的度数。再把量得的度数加上90°,就是原
”组2说“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分别量出两个锐角的度数后相加。”组3说“可先把这个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上角的度数,再用180°相减就行了。” 量角器断了,在意料之外,这种突如其来的课堂尴尬往往会使数学教师手足无措、或草率处理。而巧妙的采用“求助学生”的谦和方式,却引发了其余学生充满创新意味的策略观点。因此,工具虽断,但思维敞亮;学习暂停,但个性张扬,教学现场荡漾着一种浓郁的生命张力!
(二)善待错误生成,强化数学学科的建构性
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错误”在所难免。由于“错误”折射了认知主体丰富的观念信息,所以纠正错误对于转变数学认识、促进知识建构意义深远。因此,“错误”资源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面对“错误”,教师应以“错”为媒,慧眼捕捉,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反驳评价、补充完善等学习途径来发掘错误根源、生成新意思维,使数学学习在“曲折”中走向“深刻”!
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道题:在五年级学生献爱心捐款活动中,我班24名女生平均每人捐款48元,30名男生平均每人捐款54元,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当教师正在就(48×24+54×30)÷(24+30)这种方法讨论解题思路时,一名学生急着补充他的简便方法:(48+54)÷2=51(元),并且振振有词说:“全班学生分成男生、女生两部分,我就把一名男生捐的钱加上一名女生捐的钱,再除以2。”这时,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否定该生的方法,而是及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辩论,有学生继续说到“这样非常简便,能很容易算出男女生的平均数”,但等这一学生一说完,就有很多学生表示不赞成,因为男女生的人数是不相同的,不能直接相加除以二,如果男女生相同则可以这样。经过激烈的辩论,学生对平均数本质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教师机智地把握住这一教学时机,让学生的偶发错误成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透彻,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数学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只要我们教师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积极地从教和学的实际出发,开发和利用好课内外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的课堂必将会是一个风采迷人、朝气蓬勃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长春出版社.2009(5)
[2] 林良富主编.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宁波出版社.2008(6)
[3] 庞维国著.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6)[4] 陈惠芳著.触摸教育的风景.长春出版社.2006(8)[5] 郑金洲主编.课改新课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
【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小专题研究报告06-09
数学生成性错误资源07-12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总结08-07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07-08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资源的开发及利用12-17
合理运用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12-14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08-31
浅析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2-03
数学课堂中的美丽错误07-25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工作计划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