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策略

2024-09-26

幼儿园教育活动策略(11篇)

1.幼儿园教育活动策略 篇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

摘 要: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学校教研组为了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激发幼儿自身的学习动机,提升幼儿原有知识水平,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参与;引领;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幼儿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小学或幼儿园门口耐心等待孩子的家长,可见教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家庭也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国家也十分重视幼儿的教育问题。本文针对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述

(一)教师的参与

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还要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感染并提高身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渲染气氛,活跃场面,对生活和工作都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信心,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

(二)教师的引领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师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使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发展停滞不前,我们应尽量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向比自己学问渊博的教授或前辈学习和请教,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可以教授学生知识和经验。

(三)教学的形式

针对以往单一而乏味的教学形式,我们先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但还应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全班学生一同备课,边听课边对其进行评价,针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做与教学相关的试验等,这些都是对教学单一形式的延伸和拓展,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遇到的问题

1.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相关专业技能缺乏,自身基础知识不牢固,对专业认识和理解不充分。

2.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教师主讲,学生死记知识点,课堂氛围压抑,孩子缺乏积极主动性,教师态度过于严厉。

3.国家及政府扶持力度小,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缺乏,偏远山区长期缺乏教学设施和资源,导致学困生、辍学生、学龄期外出打工等问题。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

1.增强教师素质和技能

幼儿园教师招聘的主要方向为相关专业毕业生,这样可以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可以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包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加深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组织教师观摩学校优质的公开课,也可以是别的学校的,通过这样直接的观察,不仅可以让教师学到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加强教师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2.转变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要转变以往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采取有效而便捷的方式,让幼儿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选择可以加深幼儿记忆的书籍进行教授。

3.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幼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不能放任不管,国家更应大力支持,推动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保障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给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未来创造一片更美好的新天地。

(三)案例分析

某班幼儿园老师在操场上给孩子提供了一些球和沙包,让他们先进行跑的基本动作练习,但当老师观察孩子们的动作和速度时,总是觉得孩子们跑得不太积极。有一次,老师在课间意外发现孩子们喜欢上弦的玩具鼠。只要老鼠上足弦就会在地上乱跑,孩子会感到兴高采烈、开心无比。因此,老师就利用空闲时间做了一个外形逼真及色彩鲜艳的灰布老鼠。这只灰老鼠的出现,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眼球,当老师拉着老鼠跑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在后面边喊边追。不到一会儿,灰老鼠就被跑得快的孩子追上,他们揪下老鼠尾巴,好得意!但有些跑得慢的孩子,每次就只能见缝插针地摸到老鼠尾巴,到后来,他们就退出了游戏,站在旁边当“观众”。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老师又准备了另一只彩色的老鼠,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拖着五彩鼠跑的速度很快,跑的方向也是不断变化的;而拖着灰鼠的老师就跑得慢些,变化的方向也较少。这样一来,跑得快的孩子就可以去追五彩鼠,跑得慢的孩子就可以去追灰鼠,把全班孩子的积极性都带动起来,活跃气氛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教育,也是对教学活动的拓展与延伸。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不仅是对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检测,也是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开发,更体现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不仅要教育他人,更要对自身的素质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和加强,完善和升华自己,专心研究教学内容。幼儿教育是体现一个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创新和改革,也是奠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只有高水平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李军.浅议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科学时代,2013(20).

2.幼儿园教育活动策略 篇二

(一) 倾听方面。

语言是一种表达, 但这种表达却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的。只有准确理解了交流的对方, 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只有让幼儿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 才有助于幼儿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以及运用语言的方式, 并能更好地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在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中, 要注意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进而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二) 表述方面。

对于幼儿来说, 世界是未知的, 更是新奇的。而这份新奇恰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种动力。为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首先应引导幼儿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另外, 在大胆表达自己的基础上, 对于一些简单的事物或过程, 还要尝试引导幼儿对其进行说明和描述简单, 以发展其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 文学作品欣赏方面。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具体运用, 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语言的美的表达。这种美, 不仅表现在形式上, 更表现在语言所传达的内容上。初接触系统的语言学习, 要善于引导幼儿接在优秀的语言段落直观地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方面, 要善于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四) 早期阅读方面。

在语言的学习中, 阅读从来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阅读是有意的训练, 在阅读中, 可以调动幼儿的多个感官, 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会语言的运用。因此, 在早期阅读方面, 首先要重视阅读在发展孩子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其次, 要利用多种方面开发和发展其语言能力。

明确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 还需要将语言教育活动落到实处。要做好语言教育活动设计,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将一定的目标、内容以及活动方式转化成一个个具体方案。幼儿具有自己特殊的年龄和语言思维特点, 在进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时应遵循一些原则, 概括来说不外乎如下五个方面:

(一) 注重幼儿的获得经验, 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在进行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时, 要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 即要考虑本班幼儿已有的语言发展水平。如在针对小班幼儿所组织的“做客”的情境谈话中, 设计之前必须先了解本班幼儿是否已经掌握了在做客时一般应用的礼貌用语。如果忽视这个已有经验, 设计出的活动要么会被幼儿所“不屑”, 他们早就懂得了;要么会让他们很“懵懂”, 即不太好接受这个情境, 那就谈不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了。

第二, 在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时, 还要在幼儿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 如何建立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如在”做客“情境谈话活动的基础上, 可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进一步在其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发幼儿对于新的内容产生比较强烈的学习兴趣。对于参与活动的幼儿来说, 建立在其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内容此时就是“跳一跳, 够得着”的果实。面对这个挑战,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好的调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习得。

(二) 教师与幼儿是互相作用的正所谓“教学相长”,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都不是孤立的, 相反, 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在语言教育活动中, 这个关系会随着具体活动内容以及活动要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那么, 如何做到教师与幼儿的互相作用能发生适度的影响呢?

第一, 要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 并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比如面对有些故事人物多、对话多的情况, 教师不妨修改故事角色和对话, 更有利于幼儿理解, 他们就能克服记忆的困难了。第二, 要善于发现和找出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技能、新要求。根据这些新要求, 来确定教师在活动中参与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三) 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要相适应在任何一种语言教育活动中, 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关系。在选择活动方式时需要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例如表演一般时候很适合对于故事的学习, 但对于某一个班的幼儿来说, 表演可能有难度, 这时候就要果断放弃这个方式而改采用其它更合适的方式。比如改用朗读竞赛等。

(四) 在活动中要注意面向全体, 还要重视个别差异。所谓面向全体, 即教师要了解和照顾到全体参加活动儿童的需求, 进而把握活动设计的尺度。以组织谈话活动为例, 教师应了解本班幼儿已有的谈话经验, 要确定他们可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还要熟知他们的语音、语义、语法以及语用水平。

(五) 要做到不同领域的相互渗透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

但这些材料中又绝不仅仅是语音, 它同时还包含与语言有关的其它信息材料, 比如音乐、美术、动作等不同的发展领域。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 首先要把握好语言这个主要的发展领域, 坚持从语言角度进行设计和开展外, 还要注意和其它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

在渗透时, 要慎重考虑其他领域活动因素的参与度以及参与时机, 比如要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决定什么时候辅之以音乐或美术的活动手段更为恰当, 以实现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中, 经过其他方式、符号的共同参与后, 最后切记仍应回到语言上。在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 不可简单盲目地把活动搞成语言、音乐、美术等的大拼盘, 失去语言的本色, 即不能喧宾夺主, 忘记了将活动落实到语言教育的根本点上。

参考文献

[1]赵凤娟.幼儿园语言区活动组织初探[J].文教资料.2011.15期

3.幼儿园教育活动策略 篇三

一、明确目标和价值取向

美国学前教育著名学者鲍达克认为,幼儿科学活动是一个智力活动的连续和再建构过程,包括观察、描述、提问等,通过这个过程,达到创造或再造想象、行动、联系和理解有关儿童自己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因此,我们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要让儿童多看、多听、多想、多操作,与材料充分接触,通过亲身体验、探索获得关于科学的概念、知识技能和体验。科学教育要看重目标的达成,但是更加要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过程、专注的、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创设探究的环境

1. 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建立尊重平等的师幼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创设一个“爱”的环境,营造宽松、自由、平等、理解、合作的氛围,避免对生活细节或教育教学活动管得太严、管得太死,尽量减少对孩子不必要的干预,对幼儿的探索实践活动要给予更多的肯定、支持和鼓励,要善于运用启发的话语、善解的眼神、和蔼的表情感染幼儿,增强幼儿活动的自信心,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得到快乐的体验。

2. 创设丰富的探究物质环境

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幼儿园可充分利用所有的空间,创设有利于科学教育活动的环境,一是公共环境的利用,如走廊、墙壁、楼梯间等地布置关于科学发明、科学家故事、科学游戏展示、最新科学资讯等宣传壁画,摆设和吊挂科技小作品,营造浓厚的科学教育环境氛围,幼儿园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二是功能室的利用,建造大型科学宫,其中包括有:物理宫、化学宫、天文地理宫、生物园等功能室,每个功能室内配置了丰富的科学游戏材料,为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创设专业的系统的环境;三是班级环境的利用,每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科学区域,幼儿可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观察和操作实验,为幼儿开展自由探究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

1. 取材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为什么切了放久的苹果会变颜色?为什么头发摩擦后会带电?豆豆是怎么发芽的,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这些生活中孩子喜闻乐见的,蕴含着科学道理的生活经验,都可以成为科学教育的内容,经过教师的设计的科学游戏,把复杂的道理变成简单的科学游戏,激发幼儿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实现快乐游戏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科学游戏中,需要用到一些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收集和头发也应该实现生活化。如活动《气垫船》中,教师设计的游戏中,利用吹纸杯感受气压、利用纸碗、吸管、气球制作气垫船。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为实验材料,让幼儿感受气垫的作用,并亲自制作气垫船。

2. 过程生活化

习惯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日常生活中幼儿是自由的,不受各种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做、想。活动过程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联系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

一次户外活动后,幼儿玩得大汗淋,回到活动室的第一需要便是洗手、喝水,可是打开水龙头却一滴水也没有(因为修水管的需要,事先关了总闸)。这引起了孩子们的焦虑和思考:“水怎么会没有了?是不是给我们用完了?”他们互相猜测着。过了好一会儿,水来了。孩子洗了手,喝了水之后,老师抓住机会提出了讨论问题:没有水会怎么样?孩子们热烈地交流并暗示节约用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缺水的危害,我请孩子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没有水会怎么样,第二天,孩子们便把和爸爸妈妈一起画的画儿、做的画报拿来讲给大家听,这次活动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幼儿园教育活动策略 篇四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使用虽然十分广泛,但在提问的设计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提问的时机不当;提问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与思考的价值;提问不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深浅不适度;提问的创造思维较少;没有围绕教学目的或重点来进行;提问之间缺乏合理的关联与推进梯度等等。解决上述问题,很重要的是需要把握好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点”与“序”。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以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一、提问“点”的设计

学新知识之前,应通过设置问题诱导幼儿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发现知识的生长点;新课中应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幼儿的认知水平,把教材划分为若干个问题,引导幼儿主动去理解内容,迁移经验,当幼儿思维受阻时,要抓住关键处设问,给幼儿指出思维的方向,指点迷津,疏通障碍,使幼儿的思路畅通。同时要通过启发性提问,教给幼儿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另外,还要找准拓展点,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幼儿教师的提问设计,不仅应着眼于提高幼儿知识的“存量”,更应当促使他们能驾驭知识的“流 量”、“变量”,从而达到“增量”。1.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设点

幼儿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幼儿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更全而地理解新知识。如在《小猴卖+0;》中,教师先出示“0"形状,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这一问,马上就把幼儿的已有经验调动起来,他们有的说是鸡蛋,有的说是游泳圈,也有的说是数字o}}}„教师接着又提了一个问题:“小猴卖‘o0,谁会来买?买来干吗洲这就又引起幼儿对新知识的思考。

2.在关键处设点

所谓的关键点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本次语言教育活动的重点,二是指幼儿语言学习的难点。所谓重点,往往是那些孩子们学习作品内容、理解体验作品经验和迁移作品经验的环节。所谓难点,既包括新出现的知识难点,也包括虽已学过却又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如在《萝卜回来了》的故事中,教师提问:“故事中都有谁?萝卜到了哪些小动物的手上洲“为什么小兔子送给别人的萝卜又会回来了呢洲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属于在重点处设计问题。《秋天的树叶》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先让幼儿欣赏全文,然后提问:“听了散文,你想到了什么洲“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洲!2〕这样的问题属于幼儿思考的难点。

3.在幼儿的思维转折处设点

人的思维总要受到现实生活和个人经历的影响,所以常规思维大多是顺向思维。而事物本身又往往具有多而性,这对于涉世不深的幼儿来说,有时是不容易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思维转折时,给予点拨。在上《乌鸦喝水》时,用投石子的方法喝到水已经成为惟一的答案,但教师及时引导幼儿作思维转折,问幼儿:“假如是乌鸦生活在城市里,还会想到哪些好办法?”孩子回答:“把石头放到水里,水就弄脏了,喝了不卫生,它会找根吸管,这样轻轻松松就能喝到水了。”

4.在容易引起联想、想像处设点

如语言课上,教师给小朋友讲《鸡和小鸭》这个故事,当讲到小鸭不小心掉入一口枯井时,老师就让小朋友想个好办法救救小鸭子。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让小鸡去把小鸭的妈妈找来。”“打110电话让警察叔叔来帮忙。”“放条长绳子下去把小鸭子拉上来。”“在枯井里灌满水,小鸭子就会游上来。”}3〕小朋友想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些答案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教师具有启发性的提问,为幼儿设置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创造能力。5.在幼儿的疑问处设点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幼儿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幼儿的反应,在幼儿感到迷惑不解时,及时给予解答,或帮助幼儿对问题做一梳理,或补充相关的一些问题,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例如,《动物的伞》中,有个幼儿问:小鸟和蚂蚁都找到了伞,动物园的其他动物,怎么办?教师及时对这一问题进行确认和补充:“对呀!我们来帮助它们想想办法,找到自己的伞吧。”

二、提问“序”的设计

系统论有个重要原理:“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序”的设计,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其所提的前后问题之间相互关系的设计安排。提问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幼儿,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语言教育教学规律,设计出既适合幼儿实际情况又符合活动目的的有效的“序”,才能使提问针对性强,有效性强。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掘进式推进

这种类型的提问,就像一根锁链,每个问题都是锁链上的一个链环,它承前启后,前后勾连,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不断拧紧幼儿思维的发条,加深对于思维对象的认识。如小班语言教育活动《太阳感冒了》,教师连续问了三个问题:CD这两天太阳公公都没有出来,它怎么了?⑦太阳公公怎么会生病的?(3)太阳公公病好了以后还敢吃冰激凌吗?吃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这些步步深入的问题,不断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2.拱月式推进[4] 这种推进方式,是许多小问题环绕一个大问题,一个大问题统领许多小问题。小问题本身可以互不相关,相对独立,但却分别与大问题紧密扣合。如儿歌《粗心的小画家》是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堂语言教育课,在这堂课上,老师用直接导入开始了这堂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儿歌《粗心的小画家》。这首儿歌里有好多小动物,但是这些小动物与我们平时所看见的小动物们有些不一样。请小朋友们仔细听,等会儿老师有问题要问你们的。老师先给小朋友们读一遍。”教师绘声绘色地读,然后开始分析作品。(略)师幼对话的几个小问题是并列的关系,都是为了烘托后而的一个大问题:“丁丁把小动物们都画错了,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3.发散式推进

用这种提问推进的形式,主要是引起幼儿思路的多样变化,拓展其创造性思维。如在《小松鼠的尾巴》故事教学中,教师问:小松鼠真能干,能用它的大尾巴做好多事情,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幼儿作发散性思考涛天:遇小鸡尾巴挡雨;夏天:遇蜗牛尾巴扇风;秋天:遇小兔尾巴扫叶;冬天:遇小猫尾巴保瞪。教师再接着问:小朋友们想一想,小松鼠的尾巴还能干什么呢?又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5.农村幼儿园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策略 篇五

一、现状的分析:

近几年来,学前教育成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重视力度的加强,我们幼教工作者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上期开始,我们幼儿园就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得取材,克服资金的不足,开展了幼儿区域活动。

二、区域的设置

我们幼儿园开设了小、中、大和学前四个学段,由于年龄的关系,根据新编幼儿指南的要求,按照幼儿活动能力和活动量设置了钻爬去、平衡区、跳跃区、跑动去、垂钓区、和投掷区。钻爬去:适合小班幼儿。小班幼儿行动不够灵活,注意力差,区域设置应从培养幼儿相应的能力入手。

平衡区和跳跃区:适合中班幼儿。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腿部肌肉,跑动去和垂钓区:适合大班幼儿。身体机能进一步发展的同时逐步有意识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能认真专注的做完一件事。

投掷区和:适合学前班幼儿。身体发展双臂的肌肉的力量,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

三、区域的划分

根据幼儿园场地特点和面积大小进行合理的设置和科学的布局,整个区域活动的划分要便于幼儿灵活参与,便于教师适时指导,消除安全隐患。我园根据操场的具体特点进行了一下安排:舞台上和底楼地面铺有塑料草皮,作为钻爬区域;舞台右边操场30米跑道做跳跃区进校门出做平衡区;进校门做戏水池做垂钓区;舞台左边操场做投掷区;操场中间大面积做跑动区。

四、材料的投放

戏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只有注意材料的目的性、层次性、开放性,循序渐进的投放,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教育功能。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游戏材料的质量,关注合理利用和投放游戏材料对幼儿学习的意义。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和投放游戏材料,不仅能够给幼儿提供较多的动手动脑、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出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游戏材料投放的原则

假如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没有材料可摆弄,就等于封住了他们的嘴、绑住了他们的手,蒙住了他们的眼,那么无原则的投放游戏材料也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投放的游戏材料也不能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幼儿也不能得到任何发展。所以,投放游戏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给予幼儿的知识应是准确、科学的,同样,投放的游戏材料也应是科学的,绝不允许带有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色彩,要严格保证其科学性,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还应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感知觉的特点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再者,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每一件游戏材料,都应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做到根据阶段性的教育目标,科学合理的投放游戏材料。

2.丰富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性原则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幼儿在丰富的游戏材料中去探索、去发现,因为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游戏材料,可以给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争执等现象。另外在提供材料中也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游戏材料在难易程度上上体现出层次性。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

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游戏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4]。

3.合理性和安全性相结合原则

利用把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分类放在开放性的较矮的地方,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这样,既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取放材料,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另外,游戏材料在材质上应体现安全性原则,以保证幼儿的身心及身体健康。

4.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天生好奇,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上应该尊重和支持幼儿,促使其自发地对游戏材料产生兴趣,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钻爬区:桌子、圆环。

平衡区和跳跃区:条凳、口袋、楼梯。

跑动区和垂钓区:钓竿、自制塑料小鱼、废旧轮胎。

投掷区:幼儿篮筐、自制靶心、废旧报纸团、小皮球、竹筐。

五、材料的选择

六、幼儿游戏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

1.多样性

游戏材料材料的多样性是指提供的材料数量充足、种类多。同时材料的多样性还包括材料功能的多样性,一物多玩能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幼儿对周围世界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在使用玩具材料时,幼儿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少,正是他们发挥创造性优势之所在。

2.适宜性

适宜性是指游戏材料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游戏材料。适宜性的游戏材料能够给孩子带来成功感,使孩子产生自信,想玩儿,也喜欢玩儿。

3.替代性

替代性是指材料具有以物代物的功能。游戏活动中替代物的使用是幼儿进行创造性联想的结果。而替代性强的游戏材料为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积极活动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4.再造性

再造性是指材料具有再加工、制作的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不满足于对游戏材料的智力活动,而对加工材料制作新玩具更感兴趣。一些乡土材料、自然材料、废旧物品及半成品可以制成简易又便于操作、富于变化的游戏活动材料玩具。

我们地处农村乡镇,便于取材。钻爬区的桌子利用幼儿课桌,圆环就用竹子划成篾条弯成圆环,再用废布条或彩色不干胶缠绕光滑结实就行。平衡区的条凳和楼梯原来就有,口袋就到农村找来废旧的种子口袋和肥料口袋进行清洗和消毒在缝上两根布条就行。跑动区和垂钓区的钓竿,我们到幼儿园后的山坡上看来细小的木棍捆上毛线,在把毛线的另一端套上一个圈就行了;小鱼就用废旧的塑料拼接泡沫板切割成各种形状的小鱼,在在小鱼的嘴巴出用细铁丝圈一下弯一个小钩,这样,小鱼也做好了;废旧轮胎就用小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的废旧轮胎都行。投掷区需要准备的自制靶心就用KT板可以做,废旧报纸不要扔掉,这时就用手它了,把报纸团起来用胶带缠一缠就可以用来投筐了。

六、活动的开展

在进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到主题活动的育人环境和创设,让教师可以挖掘一切的教育资源,更有效的,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设置各个区域活动,让孩子们可进行合作交流,在探索生活的过程中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让孩子们在游戏和快乐中学到真正的东西,进行区域活动材料到投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材料的可行性,这样孩子们才可以真正的达到在活动中学习的目的。

6.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篇六

淮安市张码小学附属幼儿园郝凤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确保幼儿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和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组织随意,缺乏目标性。对户外体育活动组织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常常因其它活动组织拖拉而使户外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往往扮演“观望者”的角色,不清楚本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可以发展孩子什么能力心里不清楚,这种“放羊式”的户外活动大大降低了活动质量。

(2)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户外体育活动以整齐划一的集体运动形式为主,对于晨间活动等其它的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不够关注和重视,组织活动时内容单一,想到的活动场地往往就是操场或大型玩具。因此活动时很多班级都挤在一起,幼儿的活动空间小,跑步、投掷、游戏等等都受到场地小的影响,必然达不到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幼儿的体能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3)活动材料不够丰富,缺乏多样性。教师对户外体育活动材料认识不够,一方面活动材料不够充分,一般只有以沙包,皮球为主,有时也为了取放方便只拿几样就去活动,不能满足幼儿体育锻炼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与幼儿对器具的选择也出现 “喜新厌旧”的现象:新的器具抢着玩,旧的器具无人问, 同时材料制作、更新、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形成,大量的体育器材成了“库存物品”。

(4)活动指导策略简单,缺乏有效性。许多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幼儿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指导的度,或让幼儿完全放任自由地玩,或就是过多干扰孩子活动,指导策略简单,缺乏有效性,从而影响孩子户外活动的积极性。.优化户外活动的有效策略

(1)同伴互助、逐层分解,让目标“活”起来

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目标性规划应科学系统将学期、月、周计划逐层有机地联系起来。我们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以体育目标和关键经验为蓝本,逐层分解学期体育发展长线目标和各年段发展目标。

(2)同伴互助,突出重点

在开展幼儿户外活动时,发挥同伴互助作用,组建了中心骨干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如何分解落实好户外体育活动发展目标。先后制定了《户外体育活动目标审议制度》、《户外体育活动评价表》、《户外晨间锻炼(户外游戏)评价标准》、《户外运动性区域评价标准》等制度。并定期组织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观摩,关注运动的关键目标是否达成,大家对此进行评价、讨论,提出对策,再次实践。当碰到集体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便邀请园外专家来提升、答疑,使我们的理论、实践等在观念上有更新的提升与发展。

(3)逐层分解,明确目标

科学分解学期、主题关键目标。积极借助幼儿园外部力量,邀请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来园蹲点调研,和我们一起讨论、实践,将总目标按走、跑、跳、投掷、钻、爬、平衡、综合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各年段的关键目标细化分解,为教师制定学期户外活动目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参考目标,能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具体化和适当分解,保证了户外活动总目标的落实。

合理搭配周、月目标。为了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充分挖掘户外活动,我们开展目标审议。目标预设:以主题为单位,在一个主题开始时,有骨干教师根据学期起关键目标,结合当前主题内容,分解月、周中的大目标和小目标,大目标落实在集体体育中,而小目标则落实在早操、运动性区域、户外游戏中。当一个主题结束时,全体教师分年段对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作集体研讨,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及反思材料,并将修改意见充实到目标中,使预设目标更趋成熟。通过目标审议,户外活动的目标性及时效性更强了。

2.合理安排、有机结合,让内容“活”起来

内容是活动的载体,内容的选择往往影响着活动的效果。根据目标科学安排每周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创新优化新形式。

(1)合理安排,规范内容

环境暗示,音乐统领。针对活动时内容单一,班级一窝蜂集中玩的情况,研讨各年段户外活动安排表、合理安排每天户外活动玩什么、怎样玩等问题;并把安排表张贴在各处活动的场地进行环境暗示,也便于大家互相监督。同时为了确保每天户外活动开展的时间,我们在上、下午两个户外活动时段用30分钟的校园音乐提示,分别录制了热身音乐、运动音乐、小憩音乐、运动音乐、放松音乐,既创设了运动氛围,又能有效促使教师每天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好户外活动内容。

(2)班本园本,持续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天机械重复的连续动作幼儿容易产生疲劳,如果突然打破原有的形式,局部加入变化,能更好地激发兴趣。因此在户外活动时,我们除了每天以班级为单位的班本运动形式外,还每周尝试开展2-3次打破班级界线的园本户外混龄运动。全园一起开展活动,带班教师分散在场地各区域,负责所在区域内幼儿的安全和活动指导,这样的变化使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内容一下子又变活了,大家对找朋友做游戏的运动乐此不疲。

(3)有机结合,丰富内容

与民间游戏相结合。我们充分利用民间资源,丰富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充分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素材。组织开展“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展”、“爷爷奶奶座谈会”,收集大量的民间游戏,如:炒黄豆、丢手绢、跳皮筋、跳房子、斗鸡等。为了丰富户外活动,我们对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拓展和创新,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种玩法落实到平时的户外活动中,有的则配上童谣音乐改编成民间游戏特色早操,如“拉大锯”、“打荞麦”、“马兰花儿开”等早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我们开展了皮筋玩法研训:活动前分发皮筋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让孩子们尝试探索各种皮筋的玩法和跳法,然后大家交流研讨,整理出适合各年段的户外活动有效玩法、跳法,和“马兰花儿开”民间游戏特色早操。

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近几年,出现了游戏的新形式——区域活动。为此,我们从中受到启示,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划分,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设置了钻爬区、跑跳区、平衡区、攀爬区、投掷区、球类区、车类区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挑战的。在设置时,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较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也有练习综合身体素质的区域。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各区域活动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又进行适当的调整增添,以不断适应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深入挖掘、注重差异,让材料“活”起来

(1)深入挖掘,材料制作求合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条也曾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我们设立废旧材料收集站,向家长收集生活中的各类废旧材料,如可乐瓶、衣架、轮胎、布条、纸板、报纸等。发动教职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户外活动器械,并在幼儿园门厅面向家长、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向家长发出倡议,引领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制作。自制的各种小器械,大大弥补了幼儿户外活动材料的不足,满足了幼儿户外自由游戏的需要。如彩筐娃娃、水乡童年等系列自制运动性器械,它们节约、实用、有趣、灵活,有多种教育功能,特别适合幼儿游戏、玩耍,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运动器材资源库。

(2)注重差异,材料选择讲适宜

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同时也要考虑到幼儿年龄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这个事实。因此在材料选择时要注重幼儿的差异性,使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提高。

不同的材料,同一个目标。如“钻爬”,提供的材料有适合小年龄幼儿的“山洞”、米箩、毛毛虫钻洞、板凳等,有满足大年龄幼儿向高处钻爬的木梯、竹梯、网梯等。

同一种材料,不同的差异。有的是轻重差异,如米袋有5斤,9斤,13斤;有的是大小差异,如轮胎有大卡车轮胎、轿车轮胎、自行车轮胎;有的是难度差异,如在“过森林”的游戏中,提供3条不同难度的道路,一条是“平平路”(平衡木),一条是“圈圈路”(轮胎),一条是“摇摇路”(梯子)。

4.及时更新,材料管理成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证孩子们户外体育活动的务实开展,需要对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充足的数量和规定的质量。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运动材料的管理制度,如一学期一次定时制作制、材料验收分类制、材料保管使用制、材料报废更新制等,及时对破旧的材料进行维修和更换。同时我们把这些自制器械归类摆放,记录在册,有专人管理,并公布在幼儿园网上资源库内,使教师能够按需选择,保障孩子们户外运动的需求。

(1)互动引领、有的放矢,让指导“活”起来

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是需要老师的帮助,为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又要关注幼儿运动的情况,适时引导。

5.材料隐性指导策略

隐性指导策略主要体现在体育材料上作指示标记等,使该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用教师一一讲解、指导,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该怎么玩,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如我们用草席制作的“坦克”,供幼儿钻爬。一开始没有任何暗示标记,孩子们在钻爬的时候往往会偏失方向,后来,教师在“坦克”上进行了加工,划上了两条标记线以及两只“小手印”,暗示孩子爬行时,两只手要摁在线上不会偏失方向,小小的暗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幼儿自主挑战策略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在鼓励地发展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因而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激发幼儿内在驱动力,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提高其挑战能力。如我们在大班幼儿的投掷活动中,尝试让幼儿记录自己每一次的成绩,激发其挑战别人的内在动力,鼓励他一次又一次进行活动。

下面内容为赠送的工作总结范文,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工作总结怎么写:医院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院领导、科室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1、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医院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医学教,育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病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向各位局领导以及全体教职工进行述职,请予批评指正。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我校一年来,秉承“质量是生命,师德是灵魂,公平是民心,安全是保障”的教育理念,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以“让教育接地气,创建新学校”为学校发展目标,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大打翻身仗,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实现了“质”的飞越。

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们基本完成了《XX年目标管理责任状》中的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两基、师训、标准化学校建设、特色学校建设、艺体卫、财务管理、捐资助学、组织工作、信访监督、工会及团队、行风建设、安全、政务等xx项工作任务。

3、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刻苦严谨,视病人为上帝,始终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病历、病程录的书写,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的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亮点

1、确定和生成了“让教育接地气,创建新学校”的学校发展

目标。让教育接“地气”,创建“新”学校,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规律,脚踏实地,摒弃功利思想,拆掉空中楼阁,不折腾。努力让学校教育贴着“地面”,接受地中之气。更多的关注学校教育与师生愿望、诉求、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使教育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润土壤,根植于新中国教育的优秀经验,根植于中国的国情,根植于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全体师生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快乐成长、幸福成长、茁壮成长,创建一个全“新”的学校。

2、在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中,全校上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目前,已经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被评为市级先进,推荐省级先进。我们正在积极准备,迎接近期到来的省教育督导室的复检。在九月二十一日是的检查验收中,验收组的袁主任用感动、惊奇来形容他的心情,给予我校有内涵、有特色、有发展的高度评价,当场决定推荐我校为省级先进学校。

3、德育工作我们重点抓住“诵弟子规 孝行天下”德育主题

教育活动,开展“孝道”教育,传递“正能量”。“一周一行”已经成为我校的一个传统,一大特色。学生为父母长辈洗脚洗头、端茶倒水,做家务等,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感恩,并带动父母及全社会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学校收到家长反馈信息四百余件。我们编写了《诵弟子规 做小孝星》校本教材,已经投入使用。学校自编了“孝亲操”,得到市督导室领导的首肯。(述职报告)我们把感恩教育延伸到了校外,全校师生长期照顾无儿无女的抗美援朝老军人卢爷卢、卢奶奶,定期看望,送去生活用品,全体男教师为其捆玉米秸秆等,老人给学校送来了锦旗。主题读书活动成果显著,我校吴彥川同学被选为我县唯一一名优秀学生进京领奖。学校设立朵朵爱心基金,全体师生每年募捐一次,用于救助校内外的弱势群体。

4、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构建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改活动,一年来,举行了上下学期各两个月的教改展示课活动,天天展示,天天评课,使我们的教改取得了可喜欢的成果。曹红军的快乐课堂、王玉荣的自信课堂、周杰的高效课堂、宋永亮的激情课堂已经形成了鲜明教学风格。教学管理上,我们强化“规范”这一主旨,越是常规的工作,我们越是强制规范。学校实行查课制度,一年来,仅我参与的查课就进行了五次。

7.幼儿园教育活动策略 篇七

一、目前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多所幼儿园的调研和资料查阅我们发现,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 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一) 漫无目的。

有的教师提问设计目的性不强, 缺乏内在联系性或逻辑严密性;有的教师存在着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 简单地认为只要向幼儿抛出问题, 就是“对话教育”、“启发式教育”, 而没有思考问题是否存在意义。比如“你做的是什么?”“你看了吗?”这样的问题通常是教师随意说出的, 只会得到幼儿简单机械的回答, 达不到应有的引导启发作用。

(二) 提问过度。

提问过度包括提问的深度和频度两个方面。深度过度表现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水平显著高于或低于大多数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幼儿理解起来过难或过易;频度过度表现在教师提问次数偏多, 有时甚至出现同一问题多次重复的现象, 往往会打断幼儿的思路, 影响幼儿思考或操作进程。

(三) 表达不妥。

教师对问题的表述含糊不清, 往往引起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发生忮义。另外, 教师在问题陈述时流露出来不适宜的语调和表情, 比方说一个抬高的声调或是一个皱眉的神情, 也会成为某种主观暗示, 干扰幼儿正确思考、认识和理解问题。

(四) 缺乏启发性。

当前科学教育过程中, 有的教师的提问多为记忆性、判断性问题, 诸如:“是什么”, “怎么样”, “是不是”一类的封闭问题, 而真正能启发幼儿思考、发现关系、深入探究和创造性的问题却很少。

(五) 忽视理答。

理答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应和处理, 是提问的重要环节。我们往往看到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多作出简单粗略的评价——“你们真棒!”“真聪明!”;或是只注意结果的“对”与“不对”, 而忽视了对幼儿思考过程的评价;或是加以斥责、转移话题、不予理睬, 都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甚至催生了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由以上现象可以看到, 科学活动提问中的诸多问题

(一) 转变提问观念, 以问促思。

首先我们要重新审视提问的出发点。提问的目的不是追求简单的形式化, 也不是出于一时的热闹, 更不是恪守扼杀差异的标准化。提问的价值更多地在于或引起注意、强调巩固, 或激发探究欲望, 或引发思考, 是以一定教育目的为依据的。因此教师应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渗透有层次、有目的、有生成的提问, 培养幼儿持续的兴趣、专注力和投入情绪, 营造自主、好问、善思、巧为的科学探究氛围。同时使幼儿认同并接受“尊重事实”等科学精神和价值观。

为提高提问的质量, 教师要不断反思、交流与探讨, 增强有效提问意识。比如教师经常考虑“这样的提问好在哪里”, “提问中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有没有其他更多更好的提问方式”, “幼儿的反应是否达到了提问的目的”, “该怎样来改善自己的提问”等问题, 来敏锐地发现提问中的问题, 深刻挖掘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 及时调整提问策略。经过长期的强化和锻炼, 教师的提问目的性会得到较大提高。

(二) 改善提问技巧, 善问巧问。

首要的就是问题设计的适切性, 要善问巧问。一是问题选择应切合幼儿, 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阶段、知识经验背景、个别差异情形等。因材施“问”, 难度适当, 问题的中心应是幼儿认知冲突的焦点;二是问题的表述要具体、简洁、明了, 尽量用幼儿易懂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那些深奥的问题;三是保持问题类型多样化的同时, 尽量避免琐碎繁杂、简单浅显的问题, 多设计一些具有明确思维指向的开放性问题;四是预设的问题应留给幼儿更多思维的空间, 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侧向思维、逻辑思维、联想思维等多种思维, 如通过引导幼儿从问题的正面、反面、侧面等多角度进行探索, “抛砖引玉”, 启迪幼儿思考。

其次, 善于创设、捕捉和把握最佳发问时机。如“摩擦起电”科学实验中, 教师预设了一个用摩擦后带电的小棒去吸小纸片的小游戏, 当幼儿首次观察到带电的小棒吸起小纸片时, 产生了“怎么回事啊”的疑问。在此“心求通而未果”的状态下, 教师施问:“刚才有的小朋友问我这是怎么回事, 谁能帮助他找找答案?”由此引发幼儿积极地猜测、探究。

另外, 实施渐进式启发提问。问题由易到难, 由远及近, 逐渐靠近预设或生成的目标。比如在《磁铁》活动中教师就是通过巧妙地提出一系列渐进的问题, 引发幼儿的思考, 从做中学。如:“磁铁能吸起什么东西?”“条形磁铁红色的这头, 白色这头和黑线中间这里, 哪个地方吸的东西多?”“你怎么证明那个地方吸得多呢?”“你想怎么吸呢?”

(三) 有效理答, 善答巧答。

教师能否接住“幼儿抛来的球”, 能否对其做出及时、合适的处理, 会影响到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情感与态度如何。教师要做到平等、轻松、机智地理答, 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有效的候答。在活动中,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 应给予幼儿适当的时间去思考、猜想、反思, 对于一些推理性的或发现关系的、创造性的或开放性的问题尤为如此。

第二, 有效的倾听。教师首先平等对待幼儿, 通过诸如关注的目光、支持的点头等体态语言, 鼓励幼儿, 使幼儿在一种被尊重和信任的轻松氛围中畅所欲言。另一方面, 耐心地倾听幼儿回答, 有利于掌握幼儿回答的思路, 发现幼儿回答中的闪光点, 寻找幼儿回答中的不足。

第三, 恰当公正的反馈。教师应尊重全体幼儿的答案,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给予不同回答以具体的反馈。正确的可以肯定赞赏, 不成熟的可以引导鼓励, 与众不同的应究其所以然。灵活恰当地将称赞、追问、转问、探问、反问、讨论等多种方式融入到理答当中, 充分发挥幼儿运用分类、排序、比较、测量、空间关系的能力。例如, 在《动物朋友》中, 面对教师出示“老鹰”一图中是什么时, 幼儿多回答“乌鸦”、“老鹰”, 教师追问“为什么”, 有的幼儿尝试说出理由:“它是黑色的, 黑色的是乌鸦。”教师反问:“黑板是黑色的, 那它是乌鸦吗?”当回答湖中天鹅有几只时, 幼儿有了争议:“两只!”“一只!”对此教师并没有直接评价, 而是让幼儿继续讨论。最终有幼儿试图说服对方, 点数道:“一、二一共两只。”而有幼儿则提出:“是一只, 下面的是影子!”多数幼儿也表示认可。此案例中教师通过应用追问、反问和讨论等理答方法, 在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 间接地引导幼儿去比较分析, 进而深化对动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理解等方面收到了理想效果。

(四) 引导和鼓励幼儿提问。

教师还需关注提问过程中的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自主探究始于幼儿的独立提问。幼儿天生好奇好动, 思维活跃, 教师可通过巧妙地引导、积极地鼓励, 给幼儿创造更多的空间去主动观察、大胆质疑、自由想象。比如在“动物怎样过冬”活动实施之前, 教师启发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与感知:小动物在秋去冬来时, 在形体、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引起儿童对现象的思考, 并主动提出问题。再如“各种各样的车”活动中, 教师用抢答方式进行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思维的兴趣, 巩固幼儿对不同车辆的认识。可就在这时, 一个幼儿提议:“老师, 老师, 我也想发一个五角星给你, 可以吗?”教师及时回应道:“好啊!那我也来参加比赛, 谁给我出题?”整个活动由原先的教师考幼儿转变成了幼儿考教师, 教师恰当地鼓励, 既尊重了幼儿, 同时也激发了对幼儿自我挑战的热情。

如何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有效地提问是一门技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有待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去体会和探究, 来不断增强幼儿的科学素养, 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汪京丽.摩擦起电[J].幼儿教育, 2005, (4) :32.

[2]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 第二版:101.

8.幼儿园教育活动策略 篇八

一、教师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序还需要提高

幼儿园全体教职工要重视科学教育,注意自身学习,转变观念才是培养幼儿良好科学素质的基本条件。全体教职工应定期地学习科学教育理论、成果等,加强教师本身对科学的思考,对教育的渗透,养成边学习、边思考、边行动的习惯非常重要,这是确保科学教育健康稳妥的落实的条件。

策略一: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应抓住要点。

找出幼儿探索的兴趣点,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启发、帮助幼儿主动、积极的自己去了解、获取一切。

策略二:同伴的交往。

让能力强的幼儿和能力弱的幼儿搭配,交流,或以强带弱,让能力强的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的关系融洽了,告状和打人的现象也减少了。在这当中,应注意提供充足的材料、器械。

二、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方法要有待创新

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多种活动方法的创新,并能安排固定时间进行科学教育,长期坚持,这是科学教育顺利发展的保证,同时科学教育应与其他学科综合渗透,不能孤立,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幼儿园在硬件上由于条件的限制,未能提供一些适宜幼儿使用的科学器皿,未能充分的创设科技环境等。

策略:集体活动、角落活动、日常活动相结合

对于科学教育,过去我们较为重视集体活动,自从出现了区角活动中的探索区、数学益智区、语言角、艺术区、建构区的元素渗入,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倍增。通过每天充足的角落活动时间,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充分,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在宽松的氛围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有时教师发现过去没有注意的能力中等甚至偏下的幼儿,在角落活动中潜力得到了很大的挖掘,令教师也感到吃惊。日常活动中,教师观念得到转变,注意随机适时的教育幼儿,引导幼儿。这样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在宽松,主动的环境中得到了发展,效果较好。

三、家长对科学教育的关注程度需要加强

有的家长对科学教育较为重视,意识到是幼儿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面的;有的则认为孩子这么小,实施科学教育也没有多大用处,有的则对科学教育的方法不甚了解,不知怎样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兴趣。

策略: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教育

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注意与家长配合,交流,定期更换家园联系栏,注意有关科学教育的介绍及科学教育的常识性问题介绍,家长看了受到很大启发,教师注重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科学活动情况,或回家后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提问,并引导其自己解决简单的问题,或启发家长回家后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情况下了解有关此活动更多的知识。一方面,幼儿对科学的经验在兴趣、好奇心的指导下得到了丰富,一方面有更促进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对学的兴趣增加了。

四、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要具有科学性

我们关注了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在墙上,幼儿的红花角,幼儿园的各个角落,科学教育玩具,科学教育器械的准备,对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很有影响。缺乏材料,会影响幼儿体验、参与的兴趣。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解释,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受到其原有经验和思维水平的直接影响,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天真幼稚的理论”和“非科学性的知识经验”。

孩子们总是用原有经验解释事物。教师说小朋友喝开水身体好,幼儿就会用开水去浇花;懂得了种子泡在水里能发芽、长大,他就会把落在地上的小花瓣拾起来,泡在水里,让它长大。幼儿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解释只是根据具体感知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

策略: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

幼儿还总是用“儿童独特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及其关系,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解释具有“人为的”和“万物有灵论”的色彩,幼儿的这一特点是我们早已熟知的。幼儿在认知发展上的这些局限性,就决定了他们能理解的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科学性,决定了他们不能像中小学生那样学习真正的科学概念,而只能获得一些有关周围世界的浅显知识经验。

五、科学教育内容应更具生活化和生成性

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二期课改背景下,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只有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的意义,是自己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和解决的问题,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才能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9.幼儿园教育活动策略 篇九

朝阳二幼

问题二:游戏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且在相当一部分没较好地考虑到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需求和兴趣。

解决策略:(1)平行班互动,尝试合作游戏

平行班互动与合作游戏即相同年龄班的幼儿打破班级的空间约束,在平行班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的方式。这样做一方面小朋友认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增加了交往的频率与范围,增加了自由度,拓展了游戏空间,培养了自主性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对于老师而言,只需要充分准备一到两类游戏材料,而不需要面面俱到,有利于集中精力观察指导游戏及时发现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使游戏指导更有针对性。如从中班开始,每周三下午开展同龄班级游戏共享活动,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的地点,在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材料、时间、人际的开放,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幼儿性格活泼大方,热情、主动交往,探索发现的愿望比较强烈,整体素质明显比较高。(2)打破年龄界限的交往游戏。

这是一种打破年龄束缚与其他各个年龄混合游戏的方式。在平行班游戏的基础上,打破班级界限,使全园所有的空间都成为游戏的场所,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这样做能为孩子构建了更为立体的交往空间,他们能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形成相应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开展这样的游戏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温馨场面:大孩子牵着小弟弟妹妹的手,他们低声说着悄悄话,商量着某些事情,年长的孩子尽量放慢自己的脚步,而年幼的宝宝则急速地加快自己的步伐,期望赶上大孩子的节奏......大带小,小学大,这样的交往模式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交往伙伴的问题,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积极的情感。(3)以主题领衔的全园集体游戏。

这种游戏是在全园混龄游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题更加明确的游戏。游戏中儿童可以保持原有的自由,又可以通过玩同一主题下不同形式的游戏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一方面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激发和保持孩子游戏的强烈兴趣,另一

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达到游戏与教学活动的高度融合。

(4)以区角为主与主题结合的游戏:在班级相对固定的区域内放置游戏材料,结合近期开展的一些教学主题活动开展的一种游戏,这种形式一方面能发挥固定区角保持游戏联系性的作用,又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们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现问题,提高能力,获得发展。

问题三:一部分班级的区域活动大多为“老三篇”语言区――几张图片(或几本书),美工区(手工区)――笔、纸、剪刀,音乐区――一张节奏图、几件打击乐器……

解决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从以上这一问题可以看出,教师并没有按这一要求地去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不要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一些区域。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宽松、自由地进行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它在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因此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时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材料的层次性。

首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在同一区角中材料的投放中即也呈现其差异。如:数学区中,要求中班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形、时空等概念,并学会比较、分类、排序、测量等简易方法,所以在材料投放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图形与数字”(根据图谱上的图形与数字,找出相应数量的图形摆放在图谱上)、“有序的花”(将花按一定的颜色规律插到泡沫板上)等。而大班幼儿在已掌握简单数理概念的认知活动外,还应学会简单的运用,所以在区角中教师投放的材料也随之有了一定的深度,如“数字填空”(将纸板中缺少的数字按正确的顺序补充完整)、“毛毛虫”(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添加虫的身躯,目的在于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等。

其次,同一年龄段中幼儿各方面能力的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同一区角中应提供不同的材料,以便满足各类幼儿的操作需求。如:大班美工区以“有趣的复制”为主题投放了各类相关材料,根据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在材料摆放中遵循了由浅入深的规律,有现成的直接可复制的、有提供瓜果要进行雕刻后复制的、还有用糖纸搓成团后进行印染的等。幼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从中,我们还发现由于幼儿能力的差异,同一材料其操作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看家本领”。

二、材料的数量化。

区域投放的材料不能五花八门、但也不能过于单一,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密切结合,同时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这样就可满足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能力去选择和操作。按班内幼儿在每个活动区中人数计算,确定本班幼儿每个区角中材料投放的数量。比如,小班在创设区角时,设计了娱乐区、图书角、娃娃家、生活区、建构区,每个区角按4个人的比例进行材料分配。按照现成的及家长共同收集来的材料,在相应的区角中设置了多套操作活动。如娱乐区有活动3种(投篮、玩沙、钓鱼)、建构区有玩具5类、生活区有活动6种(喂食、娃娃家、折叠衣物等)。

三、材料的动态性。

区域的材料除了有一定的数量化外,也不能够一尘不变,而应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及主题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换、添加,使其呈现动态性。

我们在创设区域活动时,有一些是相对静态式区域,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目标进行有的放矢,例如:益智区、数学区等。而有些区域是处于动态的,它的内容经常性地与主题密切联系,随着主题活动不断更换、深入而不断变化、调整,如:美工区、科学区等。区域中我们可以将主题中一些操作性、探究性为主的内容投放其中,主题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物品、新累积的经验等也可放入其中,并授予其新的目标和要求。

此外,还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水平随时调整材料。当幼儿已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某区域里的任务或这一区域主题长时间的未被理睬,那么教师就应该考虑调整材料了。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持续时间短,老师就要利用新鲜的材料去刺激他们的兴趣,使之不产生厌烦、乏味感。

四、材料的低结构性

高结构的材料规范、精细,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中能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操作结果。但是区域活动中注重不是操作程序、结果,而是让幼儿通过对材料千变万化的摆弄,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低结构的材料正好符合此要求。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中,注意高低材料相结合。在区域投放的材料,既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应有自制的活动材料;既有成品,还应放置半成品。一些废弃的鞋盒、纽扣、毛线等都成了幼儿最喜欢操作的材料,于是我们特向家长收集各类废旧物品,将其摆放在相应的区角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些不引人注目的东西有的被孩子们制作成件件工艺品,有的被孩子们搭建成了座座高楼……

问题五:游戏评价相当多的如同虚设,要么面面俱到,要么简单了事。解决策略:

新纲要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从而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在以前的游戏中,老师经常是在游戏结束时先入为主、以点带面的对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语也很单一,其实,这种评价对孩子在游戏中的发展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更无法引起互动。如何在游戏中给孩子适宜的评价,我们老师在游戏中也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尝试。

游戏是幼儿个体经验的反映,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与讨论是一种相互交流、相互比较、相互启发的社会学习过程。为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就游戏情况展开讨论,让幼儿体验和回味游戏过程,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中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中,增添幼儿游戏的兴趣,为幼儿间互相交流、共同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10.幼儿园教育活动策略 篇十

内容摘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选择适合幼儿的分级分龄的有价值的读本、挖掘绘本的内涵与教育价值、把握绘本教学是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的关键,让幼儿在优秀绘本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 早期阅读 读本 教育价值 策略

学前儿童正处于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孩子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和他精神生活越能有机地发生联系,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利,早期阅读对幼儿一生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阅读不仅是一项国际性的重要研究课题门,也是我国幼教界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一项热门课题,是学前儿童语言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笔者认为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选择适合幼儿的分级分龄的有价值的读本、挖掘绘本的内涵与教育价值、把握绘本教学是关键。

一、创设多元的阅读环境,让幼儿享受阅读。

创设情趣怏然、材料丰富的阅读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长幼儿互动”的阅读关系,激发幼儿的幼儿阅读的兴趣。

一是创设了温馨舒适的阅读区。一排靠墙的矮书架、一整排流线型的软沙发、一个圆形的小桌放上一瓶彩色的鲜花,一本本有趣精彩的书本构成了阅读区。温馨、柔美的阅读氛围,孩子们进入其中,可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或四五结伴相拥而阅,形成了一个浓郁、舒适的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们爱上阅读。

二是建立了“师生互动”的阅读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我们与幼儿建立了“师生互动”的阅读关系。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读些书给幼儿听听,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阅读延伸活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交流。通过这些努力,发展了幼儿的阅读技能,使幼儿产生了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

三是建立了亲子互动的阅读关系。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在有空闲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常常会给自己的孩子朗读一两个小故事:能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读物。亲子阅读,培养家长及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幼儿体验老师、家人温情的陪伴中充分享受阅读的惬意和美妙。

二、投放多元的阅读材料,让幼儿喜欢阅读。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的,这就决定了幼儿读物应以图为主。因此,我们选择画面大,色彩艳丽,形象生动逼真,活泼可爱,图画内容简单、具体、生动有趣,与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所配的文字优美简练,以利于幼儿的理解的图书。

一是分龄分级选择图书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中、大幼儿分别选择侧重点不同的阅读材料。中班幼儿侧重于认知类、社会类阅读材料,如:动植物、季节变化、自然现象等,对动物、卡通类、可以操作的以及能理解的材料特别喜爱。大班幼儿侧重于社会类、生成性阅读材料,如标志、广告、小实验、周围变化、重大新闻等,喜爱有文字的阅读材料(广告、图书、图片等),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寻找相适应的各种阅读材料。

二是拓宽阅读渠道,丰富读本内容。幼儿阅读的图书涉及面广泛。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经典名著,以及《东方娃娃》等启智类读物,以及国内外优秀的绘本,如蒲蒲兰、海豚系列等等,同时在散步、参观、游玩时好看的风景,有趣的事件都可变成定格的画面,成为幼儿讲述的材料,都是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通过广泛的阅读,满足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发展的语言、智力,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勇敢坚强、文明礼貌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挖掘读本蕴涵的教育价值,让幼儿了解绘本。

在绘本的选择过程中,我们会根据所选的绘本蕴含装帧特点、图书内容、教育价值进行思考,尽可能将各个领域有机的结合到我们的绘本教学当中,让孩子们在绘本的学习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一是深入了解读本的价值。读本中的每一个画面细节、人物变化、表情、语言都蕴含着不同的教育价值。如:《鼠小弟去海边》从画面上感受鼠小弟和朋友们去海边玩,等待到一个个朋友们出现的惊喜,感受朋友间一起到海边游玩的快乐心情。细细阅读,可以看出读本中画面中小动物的出现,从小到大的顺序,适合小班幼儿学习排序的年龄特点;从等待慢吞吞的乌龟,到乌龟没有带朋友来时小动物们的不耐烦,最后乌龟的朋友鲸鱼给小动物们带来快乐后,小动物们对乌龟评价和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符合了小朋友们心里特点,也给小朋友们启发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之处,不能看不起人。在读本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读本价值,能让读本更深入幼儿的心里。

二是整合领域教学。教师依据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绘本中所蕴涵的情趣来进行选择绘本,根据绘本蕴含的教育价值,制定整合网络图,体现了五大领域的内容与阅读活动紧扣在一起,充分体现阅读活动的整合性。如:绘本《你好》,健康: 体育活动

1、《学小动物走路》

2、《火车过山洞》

绘本《你好》

语言:

1、绘本阅读《你

2、讲述活动《你好》

社会:

1、《我会讲礼貌》

2、《小动物的食物》 艺术:

1、歌唱活动《朋友,你好》

2、黏贴画《小动物的家》 科学:

1、常识活动《动物们住的地方》

2、数学活动《帮小动物找家》

四、把握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提高幼儿阅读水平

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开展早期阅读的核心,幼儿有了阅读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促进在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进幼儿自主阅读。

一是阅读技能指导上的激趣。教师根据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展开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大班幼儿,教师着重指导大班幼儿从人物的动作神态来理解心理的发展变化,学习归纳主题及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需要,有意识地阅读图书,阅读后鼓励幼儿大胆提出尚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质疑,并根据幼儿个体的不同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适度的指导,使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二是阅读提问上的激趣。首先,设计提问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使不同能力的幼儿经过努力“摘到果子”。其次,问题设计兼顾的“面”尽可能大些,使幼儿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回答。再次,提问要由浅入深,诱导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三是阅读重点问题或假设。根据阅读的重点设计一些提问,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地讲自己的想法,在集体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它们,好在哪里,什么地方还不足。阅读活动后,教师还可问幼儿:“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朋友和老师”?通过幼儿七嘴八舌的提问讲述,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空前高涨。教师对幼儿阅读现状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四是表达方式上的激趣。阅读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地通过整合的阅读活动为幼儿创设操作的条件,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百种语言”来表达表现。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口。在每一次集体阅读后,教师都可提供时间和条件让幼儿自由选择表达表现的“语言”,让幼儿将阅读中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活动中,例如鼓励幼儿将自己听到或创编的故事自制成一本小图书,供大家欣赏等等。

11.幼儿园教育活动策略 篇十一

在幼儿园的众多教学活动中,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园中,语言教育活动都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语言教育 语言活动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活动策略

对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而言,它不仅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同时还会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2-7岁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孩子养成的各项语言习惯会对其今后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一旦在这个时期中孩子的语言能力的不能较好的发展,那么不仅会对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甚至还可能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因此,本文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进行有效语言教学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目前幼儿园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语言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参与性

根据一段时间的调查可以发现,在我国许多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都存在活动流于形式并缺乏参与性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老师在制定语言教育活动时过于理想化并过于强调教学化,许多老师在准备活动内容时会将活动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给“规范”起来,试图让语言教育活动完全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这种情况就很容易让语言教育活动流域形式。比如,在语言教育活动《我是小小礼仪家》中,部分老师规定孩子必须按照自己所教授的内容进行语言锻炼,并且规定了在一节课的什么时间说什么“话”,什么时间做什么动作。这种形式化教学模式不仅使得语言教育活动的自由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还使得孩子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因为在这种活动下,孩子只是活动的“傀儡”而不是活动的参与者[1]。

(二)语言教育活动主体不明确

由于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参与人员是老师和孩子,但实际上在参与人员中,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目前,我国多数幼儿园中都存在老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说个不停”的现象,因为部分老师认为只有多“听”才能多“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存在一定误区的。因为语言活动这种实践类的活动往往只有当孩子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使得自身的语言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而活动主体不明确只能让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2]。

(三)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不分明缺乏针对性

在部分幼儿园中存在语言活动目标不明确且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许多老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锻炼,所以准备一些“胡子眉毛一把抓”类型的活动,以试图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实际上,这样的活动往往难度较大,因此只能使得孩子在参与时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从而降低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

(一)分清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活动主体

为了使得语言教育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老师在准备活动之前首先应该明确活动的主体——孩子。因此,在明确了主体之后,老师应该根据活动的主体来设计相应的参与性活动。比如说,在经典的语言活动《听我讲故事》中,如果老师不能明确活动的主体,那么在进行活动时,故事的讲述者很可能就是老师,即使部分老师让孩子来担任讲述者的角色,也很可能会在孩子讲述过程中频频打断。然而,如果老师能够切实的认识到语言活动的主体对象是孩子,那么老师很可能就能够将“大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不仅成为故事的讲述者,还成为故事的表演者、组织者等等。这样才能使得语言教育活动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

(二)丰富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提高可参与性

其次,老师在准备语言活动时,应该充分的提高活动的可参与性,因为孩子只有参与到活动中来,才可能从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比如,在语言活动《我是小导游》中,老师可以设置导游和游客等多种角色,并且让孩子自己组织“旅游”的路线,在这个活动中不仅担任导游的孩子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获得语言能力上的锻炼,担任游客的孩子也能在和“导游”的交谈中获得锻炼,从而就能使得活动的参与度大大提高。除此之外,建议老师在设计活动时能够尽量选择贴近生活的语言教育活动,使得孩子能够在语言活动中对基本生活常识有更好的认识。

【结 语】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孩子语言启蒙教育之一,它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会对孩子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建议老师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使得语言教育的活动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汤雅黎,邓李梅.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

【2】李令.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师幼互动所存在的问题——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5)

上一篇:家长会意见交流材料下一篇:颜色宝宝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