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

2024-09-03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精选11篇)

1.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 篇一

如何分组才能让小组学习更有效能

在提倡生本教育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合理分组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呢?这里简单的谈谈自己在小组建设中摸索到的一些经验。

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做优秀生,B类学生称做待优生,C类学生称做潜力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小组内设行政正、副组长各一名,行政组长主抓全面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人人都是组内科代表,称为学科组长,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每人负责1-2科的作业收交和导学案的部分批改工作。

这样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就少了捣乱的时间。同时,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对学困生也能起到鼓励的作用。

2.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 篇二

[关键词]化学; 实验课;小组合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实验的探究功能及其教育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探究性实验在新课程和教科书中大量地出现。在探究性实验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以此为突破口,不失为一种方法。本文对在化学实验课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一、新课程理念要求为学生发展提供机会

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和核心。究竟让学生往什么方向发展,决定着我们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

1.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实践。传统的教学,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死知识,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这种填鸭式地喂饱学生虽说也是一种发展,但是一种低层次的发展,因为它忽略了学生的因素。而真正符合当今教育新理念的教学应该是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励学生主动地从事各种实践探索,因此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课中应尽可能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主动和自主发展。

2.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人的能力中最关键的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等,这种能力获得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参与各种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而化学实验课正是这些最佳途径中的一种。

3.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使学生得到最优化发展的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最优化是指学习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建构、整合最佳的学习方案,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学习。学习者面对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时,在依靠个人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就需要借助学生的集体智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善于发现,有的善于言词,有的善于管理。教师应在实验课中因势利导,既可解决重共性轻个性的“行为失调”病症,又可防止学生个性潜能的片面发展,使化学实验课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总之,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

二、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实验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思维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的过程。化学实验课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能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离此便谈不上学生的真正发展。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最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它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最终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合作实验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有指导型、过程型、结构型、探究型等,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型方法和策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课前指导。每做一个实验,都必须做课前指导。如从网上搜索,查阅有关实验项目的相关信息资料,温故知新等。例如,在乙烯的教学过程中,在验证乙烯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将其设计成如下过程:向学生提出质疑:在制取乙烯的同时,还生成什么物质,如何检验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烯,而不是其他物质?教师将小组分好之后,可指定各组组长,再由组长去组织相应活动。组长可以先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小组内讨论,将所有可能的情况罗列出来,并且分析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再由小组长对本组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各人该做什么,如何设计,记录相应的现象,并且做出相应的解释。实验结束后,组长将本组情况汇总,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集体智慧比教师硬性决定一个实验方案所带来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步:分工合作。实验方案确定后,在实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分工合作,如实验中遇到障碍,应当有的负责查资料,有的负责请教师指导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进入角色。遇到意见分歧,心平气和地分析、提炼,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然后带着一系列新问题再查阅、再思考、再组织,如此反复,使学生扩大阅读面、知识面,最后达到实验的学习目标,形成小组的实验总结报告。整个过程,生生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

第三步:成果展示。步骤一是对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选。教师先让各组代表对自己的总结报告自评,然后各组互评,最后由教师作出综合评价,并作书面鉴定。评判以“实验方案是否科学,装置是否合理,效果是否达到目的,是否具有合作精神,报告语言是否流畅”等五个方面作为标准。按“好、较好、一般”三档评分。步骤二是将好、较好的总结报告张贴在教室学习栏上,进行展示。让学生享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第四步:讨论反思。展示之后,教师应让出一定时间给各实验小组讨论,总结每次实验的经验,成功在哪里,失误在哪里,并提出弥补的方法。这样,让每个参与者在课前查阅时扩大知识面;在实验中充分展示自我,得到发展,在课后增进团结合作。这种具体反思使学生能总结得失,认识协作精神在实验中的重要性,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每次实验过程虽然都由学生自主决断,教师起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但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的规模不宜太大; 2.克服不均等的参与机会; 3.掌握适时介入的时机和火候; 4.教师要善于反思。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反馈

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及时的反馈,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设计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展示等。在化学课堂中,无论是在学生分组实验时还是设计装置图时,作为教师都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学生们的发现,和他们一起想办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在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分享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化学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研究性合作学习的好场所、好机会,它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在平时实验课中应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孔凡哲.上好课有效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02):963-964.

[2]柳晓萍.中学课堂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0(185):142-143.

[3]李宏伟,李志方.提升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4).

[4]张丽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558-559.

[5]王文文.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323-324.

3.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 篇三

二、制定规则,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化而制定的规则,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充分发挥。

1.合理做好组员分工,明确组员职责

确保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一名组长、一名汇报员和一名记录员。其中组长主要负责组员的分工和组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通常都会让组织能力、合作意识相对较强的学生来担任;汇报员主要是将组内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班级的交流活动当中做好汇报;记录员主要是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一般汇报员和记录员都是由组员共同推选的。

2.建立合作规则

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对各组成员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分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各项任务做好及时的指导,保证各个组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实现与他人的良好合作,使每个学生的自我价值都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来制定相应的合作规则,并鼓励学生自觉遵守、乐于执行。3.建立交流规则由于每个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都不相同,在小组当中难免会有一些学生不善言谈或羞于表达,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在合作学习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教师可以先对学生不善言谈的具体原因进行了解,而后综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消除学生的种种顾虑,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从而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在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后,教师还需建立起相应的交流规则,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科学评价,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效果

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中,普遍存在着评价过于关注学生个体而忽略小组集体与学习过程、过多关注科学知识而忽略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问题。评价的不全面,使得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已经不再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作为主要依据,而应当对学生的科学知识、探索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给予重视,确保评价涵盖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不只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更包含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树立等内容,从而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评,并根据各项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评价的侧重点,在评价中使得学生的学习、发展得到促进。

四、结束语

4.地理课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四

河南省宜阳县柳泉镇第三初级中学张灿安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一种既能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又能达到全员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理念。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过程。因而,在组织过程中如何分组,如何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如何调控探究过程,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一,需要提高学生参与度。适宜的、科学的分组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现有教室的学生位置大多数是一排排、一列列的,如果设置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可按前后座位相邻的四个人合作讨论问题,组员可以促膝相对,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亲近感,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容易组成紧密的合作学习团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课堂秩序便于老师调控。如果是活动型题目可选择6——10名学生一组,如在学习《中国行政区域》一节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中国政区拼图,在学完本节内容剩余时间里,用一定时间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和方位后,一起研究进行拼图。如果是合作完成一项共同目标问题时,可2~3人一组,如:在学“世界时区”时,全球24个时区可分24个小组,环绕教室均分23等份,24个点上各站一个小组,由其中1组提出一个事件的时间,其他23个小组分别回答当地时间。

第二,小组分工要明确,要安排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当组长。同时,组长要做好组内其他同学的任务安排,如发言人、记录人、补充发言人、总结人等。

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课堂意识和学生的认知意识的全面调控,教师要及时给予干预、纠正,学生才能少走弯路,课堂效果才能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参与加强指导,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情感、学习习惯,遇到学生合作中的问题加以引导和点拨,特别是对于不够积极的学生要给予激励,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要选择适当的探讨课题。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层次是多样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探讨的问题,不能离学生的实际太远,要在学生的认知区域之内。当学生探讨的范围超出要求时要加以收缩,当学生的讨论知识已成学来界争议的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其返航,当学生讨论问题偏离主航道时注意改变探究方向,当学生讨论问题受阻时老师应引导使问题得以不断深入和拓展。

5.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 篇五

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学生学习英语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国儿童学英语,由于受到已经学得的汉语规则的干扰,难免出现错误,让教师一个一个去纠正,时间不允许,因此合作学习就起到一定的作用。无论教师教授一个单词一个句子,还是语音语调的训练,教师说一两次,也许这个学生不会,那个学生会,通过他们的相互交流,相互切磋,获得自己不会的知识,从而促进语言的形成。

1、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根据相关资料的介绍,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2.开展自主活动

在我们班,课堂上你常常会看到五个合作小组在老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开展讨论、交流等自主学习活动。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性学习的英语课堂新局面。小组长还负责检查课后学习任务的落实,较好的弥补了有些学生自觉性不强这一缺陷。3.加强监督指导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这并不是说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我非常关注合作小组的工作。对不足之处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对优秀做法提出表扬并在班内推广。在我班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组织的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精诚合作,增进了同学友谊和团队合作意识。4.形成合理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能促使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团结,使每个同学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加减分机制,定期总分评选学习优胜组、学习进步组、争创特色合作小组,以此三种评价方式来保证小组合作能持续有效的进行。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是否为我班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收获呢?

1、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

在整个学习合作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6.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 篇六

三桥街小学

石璀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在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双向交流来开展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常常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这实际是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事实上,课堂上的一切学习行为,几乎都发生在学生群体相互作用的情景之中。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同时对于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每小组由一般由4人组成,成员的各方面水平相对平均,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二、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现就语文教学中几种类型来说明。

1、字词合作。当预习完某一课的生字后,我常常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认读生字”、“区分平翘舌”、“找找多音字”、“记字方法”等环节中,让学生们自主掌握字词,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比较省力的完成生字的学习任务,而且印象也很深刻。

2、朗读合作。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一向是十分重要的训练。学生只有通过深入地读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在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在指导课文朗读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面对含有对话的课文,比如《爬天都峰》一课中就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其中老爷爷和“我”之间互相鼓励的话语坚定勇敢,处处充满着力量。为了让学生体会对话中蕴含的感情,我让学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要求他们只读对话,删去中间的提示语不读,以加快语言的节奏,突出朗读内容的重要性,让学生尽快进入语言情境。再选出读得好的学生在全班示范朗读,然后师生评议,共同提高。

3、问题合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根据学习内容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回答,有的问题却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问题的提出,是在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后,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出来的。要使合作赋有成效,引起合作的问题就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才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文中重点句。例如《灰雀》一文中,列宁的一句话是:“你好,灰雀,昨天你去哪儿了?”一方面表现出列宁见到灰雀的惊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男孩的爱护,给孩子留面子。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找到答案,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2)发挥想象。例如《小摄影师》一课中,让学生小组内合作讨论孩子还会回来吗?回来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借鉴,发挥想象。最后留作写作作业来个人完成。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7.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 篇七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课堂上,教师的绝对权给罢免了,学生的主体性给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一定的张扬,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现象:在这看似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事实上这样的自主学习的背后正折射出的一种浮躁与放任,并没有达到预计中的效果。所以,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科学分组,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以优生为主体,以点带面,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能在引导小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组建英语合作小组时,依据我们班级的学情,我遵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长“大胆自荐”、组员“双向选择”的原则,让学生组成6人合作学习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以组间竞争来促进组内合作,达到“大家为一人,人人为大家“的境界,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提倡体验、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做好引路人,引导学生明确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主动参与小合作学习活动,且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应重实效,而不能流于形式,形成一种“假合作“的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先进行估测:提出的问题是不是为有效问题?有没有必要讨论?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大约需要讨论多少时间?预设学生在讨论后可能会出现哪能些情况?教师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大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这三种教学形式最有效地结合起来?比如:在新授8AUnit4 Wild animals 的语法部分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在新课导入环节安排了回忆课文“The story of Xi Wang”,然后进行抢答“What problems are the giant pandas facing now?”在学生回答之后,笔者板书了文中的三句话:If people cut down the forests, giant pandas will have nowhere to live.If people find baby pandas alone, they will take them away.If hunters find a giant panda, they will kill them for their fur.然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这三句话的规律。在得出规律之后,我引导学生用“if”造句,然后教师给小组分配任务,看哪一组造的句子最多?看哪一组的学生最积极?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我注意到鼓励组内的弱势群体,给他们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猜测“If your English teacher doesn’t work hard, what will happen?”在不断地猜测之中,既能充分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大胆思考的习惯。接下来笔者乘热打铁“If you can’t pass an exam, what will happen?”继续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让班级更多的人有发言的机会。最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句子接龙的任务:教师给每组一个“if”的开始话题,每个组内的后面一个学生必须接着前面一个学生的情节往下说:“ If I am fat enough ,I will eat a lot of food.If I eat a lot of food, I will become fatter.If I become fatter ,I will eat much more food.If I eat much more food ,I will use more money„”整堂课中,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轻松愉快,在不断地个人思考、小组合作中,学生们轻松地掌握了本堂课的重点。由此更加可见,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成为一个课堂“闲人”,应该把自己融入学生中、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讨论的进程与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地做好管理和调控课堂的工作,减少盲目性,从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运行

要想合作学习有效发展,教师就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笔者在新授8AUnit6 Natural disasters课文时,以小组合作讨论“When an earthquake happens, what will take place?”(比一比,哪一组说的多,想法新颖?)导入本堂课,这个话题充分推开了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学生各自思考此问题,然后组内各自谈谈的想法,组内及时交流补充,最后进行小组汇报。在小组汇报时,小组间的观点又在相互的补充,就这样在不断的思考与补充中,学生慢慢地梳理出文章的思路、解决了文中的生词、词组及知识要点。在学完本课之后,我又乘热打铁地提出一个问题“If an earthquake happens in our hometown, what will you do?”紧扣地震的话题,既能让学生再次积极思考,又能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英语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这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发言、点评的机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挥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有效。这堂课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并且能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都努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四、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以评价优化合作学习的后续性 教师应该及时且恰当地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让每位组员都能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教师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小组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教师除要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的评价,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加入合作学习中。当小组内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以学生同等身份的人参与小组学习与讨论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当小组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时候,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当遇到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时候,教师应尽量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此外,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还可以充分使用互动性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己。这样的评价与调控最终使学生的热情洋溢到最高程度,使合作学习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8.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收获 篇八

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张侯小学路国宏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 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9.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 篇九

一、要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我认为教师不应拘泥于座位前后的四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而可以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可以根据男女性别、兴趣爱好来分组,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固定座位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二、合作学习中分工职责要明确

在课堂中,很多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要求是“小组里每个人按顺序说一说,等一会儿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发言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对于小组内的分工并不明确:要派代表?怎么派?派谁?这些问题所反映的其实就是学生还没有形成职责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分工的习惯。

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四人小组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还可以进行轮换,一旦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我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在案例中,我在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求的分工非常明确,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因而每一个学生也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客观评价,使得这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从中,我们还能发现明确的组内分工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德育论文

三、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立即“嗡”声一片,热闹非凡,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组。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组演变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少数同学往往一言不发,等待小组中的领袖侃侃而谈,大家在热闹中草草结束所谓的“合作学习”;要么,走向另一极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致合作学习结束后,整个小组尚不能拿出一个或两个代表小组总体意见的观点。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呢?

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

其次要培养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我也会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以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四、采用恰当的小组合作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常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很多时候,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常常停留在对个别交流学生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这些学生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老师很少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我觉得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教学中,我经常性的进行最佳小组的评比,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何使思品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成功(德育论文)]

★ 思品备课组工作总结

★ 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 九年级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 思品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 思品说课稿模版

★ 思品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 党校小组评价

★ 小组成员评价范文

★ 课堂评价

10.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写写帮推荐) 篇十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 赵旭辉

摘 要 当今社会,只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赢得最好的发展机遇。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意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合作学习。亚里士多德得出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命题表明只有当各部分按照合理的结构组合成一个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科学地建立固定的学习小组,使组内各成员的优势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合作学习就要发挥集体优势,让每个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能使成员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学生间合作兴趣,激发合作积极性,提高合作实效性。

关键词 小组 合作 学习评价

《新课标》积极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最有影响力的课堂教改成果之一。合作学习是让异质的学生在小组内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彼此间通过相互讨论、质疑、探究、评价,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千千万万个课堂上被广泛应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围绕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维果斯基曾所过:“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具有社会性,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学生所处的班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当学生走入班集体时,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特定的社会当中,成为社会的一员,就要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适应并融入社会,他就必须发挥自己在主观能动性,积极为集体做贡献,同时他也从社会交往中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为将来融入大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它锻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小组合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学习活动。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各成员就要分工明确,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小团体。在合作小组里边,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背景、学习风格与众不同,难免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一些小摩擦,小分歧,这时同学们之间只有以集体利益为重,相互谅解,虚心接受批评,努力改正错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和睦相处,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基础是独学,自主性是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特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有自主性,在合作探讨问题前都要经过自己的主动思考,自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主动和其他同学合作去解决问题,共同完成本组学习任务。另外,在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仅要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要考虑如何与其他组员进行有效交流。因此,合作学习也是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表情达意的主要媒介,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离不开语言的交流。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有同样的话语权,都有被人理解和尊重的渴望。善于倾听别人的表达既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又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在合作学习中,用心倾听彼此的心得体会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而且对自己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倾听学优生表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到别人的长处。学困生的表达有时候可能会很模糊甚至很幼稚,但毕竟是他们真情的流露,这些单纯的观念和看法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听者应该站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耐心地倾听,以诚待人,使对方能够感到自己思维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合作学习就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优生一方面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共同进步,学优生在帮助别人进步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快乐。学困生会由于受到别人的帮助而感到集体的温暖,也有机会敢于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由原来的消极自卑逐渐变得积极自信。个别强势的学生,也会为了集体利益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主动去帮助弱者。

二、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差异互补”原理,个体之间在民主、平等的集体氛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与交流,往往会达到一种默契和共识,形成互补合力,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科学地建立固定的学习小组。

1.精心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合作学习中最好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构建学习小组。科学构建学习小组要考虑如下几点:(1)小组人数

小组人数的确定没有标准答案。小组规模过小,成员间交流不充分,获得信息量必然要少。规模过大,成员的参与度必然受到限制,一些成员可能会成为“收音机”具体的小组规模可以根据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根据教学实际,合作小组的规模在4~6人为宜。

(2)角色搭配

①性别。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合作小组的组间要考虑性别平衡,以男女各半为宜,不能“清一色”。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能在异性的面前将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给异性留下好印象,都不想丢脸。如果男女搭配分组,无形中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不好的学生也会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②能力。根据学生的成绩和综合能力编组,力争使组内优差互补,不出现能力强的过分集中或者能力弱的过分集中的现象。

③性格。要考虑小组成员的不同性格特点,避免同一组内性格相似的学生过于集中。可以将“健谈”又“好动”的学生同性格内向的学生安排在一起,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科学分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通过建立科学、民主、和谐的学习小组,使每个成员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内其他成员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个人的学习关系到其他成员学习,个人应该对小组负责,这样能够极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没有了心理负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科学分组能够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2.合作小组的分工要合理,职责要明确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如果一个小组不进行合理分工,任由组内几个成员自由发挥,很可能会导致爱说的学生使劲说,霸占话语权,不爱说的学生根本不参与讨论,甘愿做旁听者,或者一些学生趁机捣乱,扰乱别人学习,整个合作过程一盘散沙,表面看热闹非凡,实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进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要进行合作学习,那么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避免分工不明确,产生推诿扯皮现象。根据合作学习的需要,明确小组角色和分工是必需的。以6人小组为例介绍成员分工:

主持者:小组内的自然领导者,负责引导小组活动,组织小组讨论,明确指定作业都能全部按时完成。

汇报者:负责归纳总结小组观点,并在班级交流中进行汇报。记录者:负责记录每位成员发言要点以及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检查者:负责督促组内每位成员积极参与活动。

鼓励者:负责鼓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能够激励大家积极发言。专 家:负责为本组提供智力和技能支持,专门为组员答疑解惑。

以上角色对于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是必不可少的,每个成员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小组的整体目标就能顺利达到。需要指出的是各小组成员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小组内的纪律需要大家共同来遵守,但成员间的职责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轮换一部分角色。

3.选择内容,适时合作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新课标》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是否适合于所有课堂、适合于所有教学内容呢?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合作学习不能解决学习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考虑是否进行合作学习。首先要考虑进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合作学习就是要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把问题解决,那么进行合作学习就会出现假合作,假探究的情况,只能是画蛇添足,浪费时间。其次是考虑进行合作学习的可能性。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学生们力所能及的,是学生们“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让学生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如果拿超出学生们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的抽象问题让他们讨论,会使他们失去讨论的兴趣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1)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①开放性内容

我们主张学习内容问题化,尤其是开放性的内容。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是开放性的内容,例如《How to keep healthy》、《How to make friends》、《How to obey the traffic rules》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唯一,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一个学生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因此经过独立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可能是片面的。只有通过合作学习,彼此能够从对方那里发现长处,才能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

②探究性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杜威曾说: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中国有一句话叫“打破砂锅问到底。”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经历提出假设、收集材料、分析评价、总结概括、整理结论的过程。探究性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对问题的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问题对科学研究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英语教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为什么我们要锻炼身体?学生为什么不能带手机?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为什么越来越严重?等等。这些探究性的任务只靠一个学生的能力去解决是无法完成的,需要进行共同讨论才能获得满意的答案。如果需要,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合作学习向更深层次发展。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合作意识、社交能力都会得到极大提高。

③活动性内容 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之间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表演,英语中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来完成的。英语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有活动性内容,这些活动性内容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如对话练习,每一组对话至少有两个角色,让学生之间开展对话练习,就要让不同的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因此这些活动性内容十分有必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来完成。(2)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

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性,避免表面热闹,实则无效,浪费时间,流于形式的假合作。

①准备时间要充分。

师生合作前的准备工作与合作效果息息相关。没有合作前的充分准备,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因此教师要制定好合作的程序,对合作内容和目标要精心设计,合作道具要充分准备,合作指导和评价方法要心中有数,学生也应该提前熟悉合作内容,并事先做好自主学习的准备。如果合作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教师要提前布臵,并教给学生收集的范围和方法等。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凡事都需要精心准备,好的准备就是成功的开始。

②讨论时间要充分。

课堂上小组讨论时间的安排,教师应大致估算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教师怕学生讨论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敢给学生留下充足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刚开始合作学习几分钟,或有

一、两个小组先完成了,就开始草草收场,让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然后转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致使问题的讨论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进去,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组里面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老师的观点,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合作流于形式,长期以往,学生对合作学习就很容易失去兴趣。合作学习的时间多长为宜呢?有专家认为,一次没有5分钟以上时间保证的合作是一种虚假的合作,而在这样“虚假”的合作中,学生又何谈合作意识的提高和合作技能的培养呢?

三、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决定合作学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合理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不合理的评价能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即: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

(一)评价主体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传统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片面,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学生、合作小组、教师等。

1.学生自评

在以往是学习活动中,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和权威,学生处于被评价的地位,缺少自我评价意识和机会,显然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的独立存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成了评价的主体,能够对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的,如谈谈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学习表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合作的感受等,也可以是书面的的形式,如填写一张小组合作学习自评表。

2.小组评价

小组作为学习评价的主体,无论是评价组内其他成员、小组本身,还是评价其它小组,都能提供一种同伴的学习反馈信息,从而使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组内评价、组间评价都能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在小组自评时,组员就小组讨论状况、组员的参与度、努力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如何进行改进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在评价过程中,组内应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组员有一种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坦诚布公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进行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参与评价,避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如个别学生在评价好朋友时往往夸大其优点,隐藏其缺点;在评价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夸大缺点,隐藏优点,或者害怕得罪同学,只说优点,不说缺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尤其是更多地表扬和鼓励那些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较差的学困生,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3.教师评价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和学生一起构成“学习共同体”,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评价将对合作学习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评语要注意艺术性,不可千篇一律。如果教师每次都用“Very good”之类的话,时间一长,味如白开水一般,学生就没有新鲜感了,教师的评价就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如对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用“Your oral English is impressive!”对书写漂亮的学生可以用“Your handwriting is beautiful!”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用“You’re really something!” 对于学困生只需要几句激励的话,如“Don’t give up!You’re the best!I believe you!”就能使他们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评价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小组成员是否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是否有积极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否有个人责任感;是否能耐性倾听并积极踊跃发言;是否能主动思考并广泛交流;是否有能力的提高。

2.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是对合作小组的总体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首先看是否达到老师的基本要求,包括学习任务是否按时完成、是否积极主动完成、是否独立完成、是否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完成等;其次要看是否有创意,有亮点,如对英语中的合作对话表演结果进行评价,就要看小组是否能够脱离课本,根据现实生活实际,另设情景,进行更加真实的交流。

(三)评价方式

以往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常采用考试的形式,即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只重视分数,只能对部分教学目标进行检测,有些目标是检测不出来的,比如检测学习兴趣、动机、爱好、情感等等。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评价者根据评价对象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表达方式和情感等做出定性结论的评价。定性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模式,是对定量评价的反思和革新。定性评价更加接近教育的实际。如评价者根据学习实际可以用“好、较好、一般、较差”等评语,就是定性评价。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学生身都有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应从正面加以引导,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语。

2.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评价者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评价,如:考试、笔纸测验等单纯进行量化的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容易操作,资料多,随手就能在电脑上复制、下载,无需动脑,所以备受广大教师欢迎。根据当前的教育现状,定量评价必不可少,它仍然具备甄别、选拔、筛选的功能。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进行学习评价时,评价者应当尽可能地将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统一,从质和量两个侧面把握被评价者的本质特性,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判断,使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反馈、激励的作用。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进入课堂,极大地改变了课堂面貌。合作学习解决了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极大地解放了学生,为学生提供了促进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和途径。合作学习解决了教师“怎样教”的问题,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使教师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教师要从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真正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1.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 篇十一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 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本文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及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组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策略:(1)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分组;(2)明确责任分工,积极参与合作;(3)确定研讨问题,感受合作作用;(4)适时分组研讨,给足研讨时间;(5)教师参与合作,及时解决问题;(6)全班交流评价,提高合作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了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只有小学数学教师付出努力精心组织,才能使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精心组织;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良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因此,如何精心组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包括同学之间学习参与度、共同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互帮的学习氛围等。因此,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小组合作学习现象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

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因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数学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但是目前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学生坐成“U”字形或围成一圈;当老师号令一下“现在开始合作”,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学生连合作干什么还没有搞明白,老师又说“停止”,学生马上恢复原状,过一会当听到老师的号令又再来一次“合作”;当老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是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当老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只是陪客、旁观者;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有的班级学生人数有五十多甚至六七十,教室里分成了十几组,老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几乎不可能。

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笔者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因此,我们必须精心组织小学合作学习以改变这种形式化的合作学习现象。

三、精心组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组合作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的人数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来决定,如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新奇好动,自控能力差,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较弱,一般以同桌2人为一组,进行一些简单的互相数数、口算等合作;

二、三年级学生一般以4人为宜,前后桌合并,及时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交流合作;四、五、六年级则可以视合作任务情况以4~6人为一组,开展各种探索、研讨等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为方便组织,在安排座位时就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

同时数学教师还应积极地对分组的形式加以尝试与优化,而不局限于固定不变的分组模式,比如有时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尝试按男女生进行分组,有时为了合作的密切按兴趣进行分组,也有时为了合作的便捷按座位实施组际合作形成大组等多种做法。

(二)明确责任分工,积极参与合作

合作小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比如二年级数学教学,这些小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以40个学生的一个班为例,可以将班上的同学分成了10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一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还有一名汇报员。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如两个月),可以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分圆片活动。每一组中,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操作员,负责动手分圆片;记录员动笔记录;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小组成员各司其责,经过多次操作、观察、讨论得出:10个小圆片按1个、2个„„10个一组分,有时能分尽,有时不能分尽。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大家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悦,即使是困难生也有机会在成功的集体中得到积极的鼓励。

(三)确定研讨问题,感受合作作用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该尽可能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既要把握学生能够达到,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而又不能轻易达到。还要含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觉得研讨这样的问题有劲、有趣、有意义,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独立思考方面,由于本来每个学生均是相对独立的,甚至可以说是“孤立”的。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来说并不存在问题,但对于思维能力相对差的孩子而言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他们迫切需要一定的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中你说出一,我受启发说出二,他受到启示说出三,看似七嘴八舌,其实越议越明。

比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由说什么是规律,教师不加工、不修饰,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对规律有了自己的初步了解。在学生用语言无法清楚表达的情况下,教师指出用图形把规律摆出来。教师课前准备了每组不同的各种各样的图形。有了具体的事物,明确的问题,再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在四人相互的合作中摆出一组组

不同的有规律的图形。随后,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从形状、颜色及图案的个数几方面找出了各组图形的规律,自然地理解了可以从不同角度找到规律,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自己的一份发现、感受着同学合作的相互作用。

又如在教《年月日》一课中,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看一看,数一数,找出一年里有多少天?一个月各有几日?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将原来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就消灭了,最后面对老师的同一情况,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保持了自己完善的人格和尊严。课堂上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

(四)适时分组研讨,给足合作时间

分组研讨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这里的研讨时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小组研讨前必须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即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之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第二阶段进行合作研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并整理准备汇报。

合作学习是需要花时间的,但是这个时间应该花,而且非常值得花,因为那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合作探究的时间。

如二年级学生学了表内乘法后,计算:“8+8+8+4”,先让学生各自计算,出现了各种算法,如:

8+8+8+4=83+4 8+8+8+4=84-4 8+8+8+4=47 „„

接着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说说这样算的理由,然后再小组评议哪种算法比较好。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积极思维,交流了多种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

又如一年级分类教学中,在整理书包时,让小组合作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拿。结果,一个小组中,有的组员拿数学书和数学作业本,有的拿语文书和语文作业本,其余拿非语、数书和作业本;还有的小组,有的拿大本的书、大本的作业本,有的拿小本的书、小本的作业本„„教师给足时间,让孩子们根据不同的标准一次次整理。就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地进行;在题目的答案多样时进行合作交流,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新教材中有很多开放性的题,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五)教师参与合作,及时解决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教师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教师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教师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呀,那个墨水盒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教师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墨水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教师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六)全班交流评价,提高合作质量

全班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有效进行这一环节可使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通过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可以互相启发,开拓思维,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可有效地纠正在学生中带有共性的错误认识。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使每个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这样可从若干个横向纵向的比较,让生生、组组意识到相互之间的差距,而达到使每个学生共同进步。

比如在一次练习中,按规律填数:2、3、5、()、()时,请四人一小组讨论。学生们在充分讨论、有效合作的基础上跃跃欲试,出示了多种答案:① 2、3、5均为质数,故下面两个数依次为7和11;② 因为3=2×2-

1、5=3×2-1,(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的两倍少一)所以后两个数应该是5×2-1=9、9×2-1=17;③ 因为2+3=5,(第三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所以后面两个数3+5=8、5+8=13。这些想法,学生们不但说出了其然,更说出了其所以然,正当教师为学生在小组中的成功体验而高兴时,一只小手不经意间举了起来,“因为3-2=1、5-3=2,所以后面两个数应是:8-5=3、12-8=4中的8和12”“1、2、3、4,真有意思!”教师还没来及评价其他的学生已经由衷的感叹到了。教师不能不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所折服,而且是出自一个中等偏下的学生。当即教师就提议全班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解法:“某某解法”,他们小组也因此加了一面鲜艳的小红旗。看到他殷红的小脸和环顾小组其他成员时的自豪之情,教师知道这种成功的体验所带来的自信是不可替代的,而他的这种成功又是在民主和谐的小组氛围中,在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看似无序的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了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只有小学数学教师付出努力,掌握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精心组织教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上一篇: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学校党员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