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18篇)
1.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 篇一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改革 江苏省通州市职业高级中学 陆 静
【摘 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我认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还应采取一些得力的教学措施,中等职业学校是有发展前途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观念 教学措施
随着普通中学新课程的改革热潮,我们职业中学也在积极地推行教学改革,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分层教学”“学分制改革”等多种教学改革方案,近几年各个中等职业学校以不同途径添加了现代化设备,但就整个中等职校的教学改革来说,尽管喊了多少年,但见效不大。我们学校前年开始在部分高一年级部分学科试行“分层教学”,在部分高二年级对专业课的教学试行“项目教学”;今年学校领导提出要全面实施“分层教学”和“项目教学”,但我感觉大家很茫然,到底什么学科实施“分层教学”,什么学科实施“项目教学”;什么年级实施“分层教学”,什么年级实施“项目教学”;上面是“雷声大雨点小”,下面是“你喊你的我做我的”。我认为要真正实现全体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而且教学改革比实施传统教学要困难得多,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还不一定成功。但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唯有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生存才能求发展。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因为不管是科学的教学方法还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要教师去实施。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转变以下一些观念:
第一要对职业教学充满信心。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课堂、热爱自己的学生。现状点评每年我国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而目前在生产一线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又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左右,急需加强职业教育。现在的形势要求教育观念要改变,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而且也要培养技术工人。要改变那种精英化的人才观,建立大众化的人才观,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
第二要改变45分钟满堂灌的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有的教师至今还认为上课我从头讲到尾是对学生负责、是认真的表现。要知道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25分钟到30分钟左右,你一节课教师一直在讲,学生是接受不了的。特别是一些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要从企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教学项目,引用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方法与体系,探索综合性教学评价方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行为引导为过程,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习顾问、咨询者、教练。
第三要改变先做后学的观点,以前我一直坚持先学后做,我认为只有先学会了理论基础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技能操作,但通过学习,使我知道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都贯穿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以能力为本位,在评价中学习。我们的陶行之先生也说过“先行而后知”;说明先做后学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所以我们职业中学的教师一定要改变先学后做的观念。
第四要改变教学改革与我无关的想法。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改革是领导的事,你喊你的,我做我的,把自己置身事外。认为教改是不可能的,思想上不重视也不接受新观念,也不去努力尝试。当然教学改革是要付出比常规教学更多的辛劳,而且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是中等职 业教学一线上的人员,都要积极投身于这一教学改革中去,而且我坚信,只要大家的努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一定能取得成功。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过程当中,除了教师转变以上这些观念外,还应采取以下一些教学措施:
第一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线操作工人即“蓝领”,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不是学术类人才,不是所谓的“社会栋梁”,而是技术工人。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具有差异性,培养目标有差异,要求职高学生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实践能力大于理论水平。职业类人才与学术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途径有区别,前者更强调实用、实际、实效,在实践中领悟理论,从做中学,先会后懂。
第二要调整教学内容。我们教师一定要明确职业学校的教育不是学生的终结性教育,而是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中的一个基础阶段。我们有的教师现在仍然抱有想把自己所有知识教给学生,想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一生够用的知识。拿到教科书只愿增加内容,一点儿也舍不得删除内容。这些想法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想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够用一辈子的知识,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围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一宗旨,科学地、有计划地扎实搞好学生的文化基础教学、专业“双基”教学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围绕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着力点培养高素质人才。把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加大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比例,引进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尤其是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终身发展能力和观念的教育培养。我们的专业理论课难度偏深内容偏多,而一些发达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看上去都非常简洁和浅显,所以我们不要舍不得,根据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合理删除专业理论课内容。我们的工艺课还内容偏旧,我国机电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几年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四新”内容补充不到位,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不够(如 高精密级的单位、英寸制标准、机械制图的第三角画法等),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形成差距。我们教师千万不要抱着原来的教本不放,要大胆调整教学内容。
第三要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的比例。有的学校至今仍然重视专业理论轻视专业技能,有的专业教师的观念也没有改变过来。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为目标,调整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验实习课的比例,加大技能培训的比例,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多层次、多类型、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理论实践一体化,机制工艺与机加工一体化,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一体化;这些已是必然趋势,锐不可当。
第四要加强学习,要想成为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称职的教师,就要自觉地学习,不断地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求老师也要有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具备。但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个人认为要多学习,“见多才能识广”。从古至今,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杯水”与“一桶水”、“一条河”,到现在的“一条流动的河(即活水)”。教师如果只抱着自己大学所学知识,已远远不够了。教师从书本上学习新工艺、新知识外,还要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指示,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高新设备的操作、工艺分析、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等知识和技能,使教师构建实实在在的 “四新”能力结构;从而确保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近处距离接轨,确保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先进性。
2008年,我在数控两个班《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试行了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学有所成;同时我们机械教研组在数控一个班中,试行了《印章制作》项目教学,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加工职业一线所必需知识与技能。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知识技能 ﹑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这些都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中等职业教育还是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许多方面还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这就迫使职业教育必须大力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尽快达到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的近距离接轨。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转变以上一些教学观念,领导和教师齐心协力,脚踏实地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中,唯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才有希望,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才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
2.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 篇二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护理是一门综合性质的实践性学科,教学必须以“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化的综合教学形式”[1]为主导教学、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注重能力为本位”[2]为原则,但多年以来,外科护理学偏重理论灌输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知识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进入临床以后因德育礼仪的匮乏而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障碍;因知识的运用不当、动手能力差而延长工作的适应期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改变这一现状,在总结了已经毕业生和在读实习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2006级、2007级学生的外科护理教学进行了调整,注重职业道德素质、自学能力、操作技能等素质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方法
1.1 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并将其融入教学当中。
1.1.1 礼仪培训结合礼仪专业教师指导
礼仪教师以身作则,以“机、敏、快、稳、准、细”这六个字来要求护生[3],从衣着、举止、语言、分析、沟通等方面重点培训和指导。让学生养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文化和道德修养,处处体现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1.1.2 树立心理干预观念
外科患者多有创伤、意外等痛苦经历;多有渗出、疼痛、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多需引流、换药、生活照料。所以,经常加强心理干预和《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指导和实例分析,让学生能从患者的角度、患者的心态来从事护理工作,把传统的医患关系转变为“亲情式治疗”。
1.1.3 加强医患语言沟通训练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减轻患者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4],所以在外科护理的学习中,让学生相互模拟不同医患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体会感知患者的疾苦与需要,充分体现医务工作者的耐心、细心、关心和爱心,树立良好的人性化服务观念。
1.2 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1.2.1 以往的教学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基本没有思考的空间和对学习的热情。对2004级、2005级学生采用病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实际操作、医院观摩、情景演示、换位讲授(学生讲,老师听)等多种教学手段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学热情和自学能力。
1.2.2 以专业教师担当班主任工作。通过对比(表1)得出以下结论:不要为了管理而管理,应该为了学习技能而管理。
1.3 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1.3.1 调整课时结构
压缩理论学时,用于增加临床观摩、操作练习、心理教育、语言培训、礼仪培训(表2)。
1.3.2 先进带头结合班主任辅导
对于责任心强、掌握技能快、操作稳健的学生采取重点培养,课间辅导,晚自习专业班主任辅导等手段,让一部学生先会起来,然后让这些学生去带动、指导其他学生也会起来。
1.3.3 改进操作教学手段,分解操作与小组竞赛
教师先正常演示操作,然后减慢速度按步骤分解每一个细节操作,逐一指导突破难点瓶颈。最后划分组次,进行小组竞赛,通过竞赛让每人甄别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汲取别人的优点。
1.3.4 增加临床观摩和实习前强化培训
在1.3.3基础上增加临床观摩,实地考查医院环境和正式医务人员操作,目的是区分教学操作与临床操作的区别,能更灵活的掌握操作和变通的运用于临床。而强化训练则是利用一周时间,弥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为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1.3.5 加强技能考试项目和难度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设施、仪器进行操作考核并按100分制进行审核,不合格者理论考试不予考核。
2 效果
2.1 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学生考核成绩优良
2.1.1 理论教学和技能养成基本形成了1:1,达到了从“单纯性理论型培养”到“理论与技能并行发展,以技能养成为重点”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2.1.2 技能训练的加强及技能考核难度的加大,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依赖于课本的学习思维,而且更加明确了技能的掌握恰恰是为了更好的巩固理论。同时,学生主体突出,为了更好的验证自我的掌握情况,在课间、晚自习、校内实习、校外观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2、2理论成绩显著提高
通过对比2004年级和2005年级的的理论考核成绩,2005年级明显高于2004年级,两个学年两种教学思维差异显著,从结果上说明,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3 职业素质的显著提高
笔者于2008年对2005级学生所在的12所实习医院和78位带教老师和100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带教老师对学生技能掌握、语言沟通、医患关系、应急能力的满意度达96.47%。患者对学生的满意度高达98.21%。在实习结束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加强技能训练、加强语言训练、加强心理干预教学感受颇深,认为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有一种自我工作能很好的被社会认可的优越感。
通过上述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竞争力,说明我们的教学改进措施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很好的缩短了学生的适应期,为医院节省了不必要的再培训开支。
参考文献
[1]潘凤兰,曾令娥.张国境,等.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内涵研究[J].职业卫生教育,2008,7(4):5.
[2]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8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胡晓斐.护士素质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1996,14(2):83.
3.浅谈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篇三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有企业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相对应各企业对各类技能人才数量及质量的需求也在急速上升,所以许多地区许多企业已出现了高级技能工人短缺的严重局面,而培养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了各中职院校的肩上。那么,如何适应目前形势的要求,使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发展能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呢?这是每个中等职业学校新时期都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作者主要从教学方面浅谈关于中等职业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中等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中等职业教育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并且不容乐观。在这种大形势下,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给中职院校带来了很大的思考,如何将现在的中职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经济和企业快速发展的技能人才?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否还适应现在的中职教育?经过几年的印证,事实证明,以前固有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也早已告别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时代,目前企业需要的是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技能型人才,企业的岗位要求决定了中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结合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各所中职院校中针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进行必要的各具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必要的。
二、中等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加大实践课比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现代中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定位是,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到企业工作以及企业文化中,并能在实际工作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因此,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特别强调实践课的比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年龄偏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教学够用、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原则即可。没有必要长篇大论的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而是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将理论用一种直观、易于理解的形式给他们呈现出来,更多的是教他们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理论中所蕴含的技能。
2.立足学生实际,采取分层次教学
中职学生个体存在很大差异,参差不齐。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照顾成绩稍好的学生,而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会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感到无所适从,在企业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决定的,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能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再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最大的受益者是学习成绩和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通过分层次教学,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提高,也重新找回了学习的自信心,有助于每个学生成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师资的整体水平,除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之外,首先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各职业院校应把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做为首要任务来抓。要加强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从业行为。此外,也要注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特别是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开展各种性质的师资培训工作,从而提高中职教师资的整体素质。经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的数量相对比较充足,但是细观其专业结构,却不是那么协调。所以,立足于实情,提升现有教师的素质和改变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是当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具体可以进行如下操作,一是可以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二是可以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企业挂职锻炼,也就是真正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长期以来固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职业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把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具有不拘一格的特点,它可以将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和视听强化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手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启发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目的。此外,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电子课件辅助学习,还有助于一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点尤其适用一些比较抽象的学科和知识的讲解,通过多媒体电子课件的视频、音频、动画等内容,使学生将抽象转化为具体,益于学生的思维。
5.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探索实践教学
通过实训教学来培养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目前中职教学的重点,进行实训教学的最好场所就是校内外实训基地。各中职院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建立校内外基地上下文章。在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校外实训基地,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能力,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有重要的作用。
三、小结
总之,针对目前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进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过程,切实改变以前固有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合目前企业水平的中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叶卫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2007(10):141-142+117
[2]王世训,王富华.浅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建设教育,2006(11):44-45
[3]李炜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刍议[J].2013(5):105
[4]赵宗淑.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背景下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99-101
【作者简介】
王玉珠(1967年—),吉林镇赉人,镇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教一级.专科学历,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4.谈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四
枣强职教中心 李卫民
摘要: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状况不佳,面临重重困难,急需改革。文章认为中职英语教学改革要从教材、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多方面进行。
关键词:英语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考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与国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全球一体化趋势正在加强。英语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越来越显得重要了。这对中国各层次的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外语教学状况,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呢?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教材
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有一套相对稳定,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中国目前的中职英语教材一直未定型,各地对教材的选用比较混乱,存在许多盲目性。我校从2008年以来就选用过几种教材,如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英语》,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英语》等。由于教材不统一、不固定,有的内容不完整、不系统,深度不一,给教师带来很大困难,结果是教师疲于应付备课,熟悉教材,教学效果不佳。因此笔者认为,在相对同类专业中,要有一套既具有专业性,又有实用性的配套教材。这种教材应该是:(1)内容适度,要有科学性、系统性、逻揖性、实用性,由浅入深,不应是跳跃式的,不应过深、过难或过易,生词密度也要适当。(2)增加基础和专业结合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辅加过渡式基础与专业结合的英语教学内容,把通俗易懂的专业内容渗透于教材中。学生在校既要学一技之长,又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基础与专业结合的部分,让学生学习专业术语、单词、简短专业性文章等,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3)增加口语实训内容,加强口语交际,将听说课引入正常的课堂教学。听说课课程设计以听为辅助手段,以说为主要目的。学生通过大量地听说练习,逐步树立说英语的自信心,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鉴于此,我校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为了更符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先后组织老师自编两本教材:《英语》和《实用英语口语实训教程》。目前,这两本教材处于试用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改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突破口。要提高中等职业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改进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语言学家毛鲁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 „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因此,要将过去以讲授语法为主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流式、自学式相结合的教学;将过去单调的读、写模式转变为“听、说、读、写、译”训练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将过去静静、沉闷的课堂,转变为积极、活跃的课堂,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者,力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维和自学的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从“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即从被动变成主动,在讲清有关概念的同时,适当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活动,把“模拟情景”引入课堂,也就是把书本上的东西引入生活,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东西。如以“Making a telephone”为例,教师教授完句型后可以让同学们把手中的钢笔、铅笔、文具盒都当作“电话”,进行会话。当学生们表现出那股打电话的认真劲儿时,教师就可以知道他们找到了用英语打电话的感觉。这种模拟情景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又如教授“seeing a doctor”时,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和病人。学生通过自身的表演既掌握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又锻炼了听说能力。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例如借书、参观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可以让那些“死”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变成“活”的语言,使课本上的文字、符号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形象的东西。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三、改考试形式,提高学生英语交际水平
目前,中职英语的考试方式单一,多趋向于形式化,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需要。考试形式基本上是笔试,笔试的题型也很单调,就是填空、选择、翻译。听力和口语测试几乎没有。这样,学生无形之中就认为听说不重要,只要笔试成绩好就行了。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说过:如果你不会 “说”,光知道那个空该填什么,那个题该选择哪个是没有用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雅思考试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重视语言应用,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多多借鉴。我们的考核应当是交际性、实用性和多样化的。考试不一定非限在期末的一张试卷上,可根据所学的内容和需要,阶段式地对听力、口语、阅读等考核,使学生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的知识。也可通过开展分组讨论、辩论、演讲、竞赛等非测式活动,把活动成绩及平时表现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并计入总分,经过多方面测试,从而检验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真实的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成绩,应当包括口试、笔试两方面,这样既检测了学习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口试既能考察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又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给学生评分更加客观、公正、公平。学生的英语成绩可用积分制,平时可以随时进行口试或笔试,考一次给一次分,考分不断积累,最后算总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广大英语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改革,勇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地探索,总会找出一条能面向全体学生、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具有自己风格的英语教学之路。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和英语教师应在服从全局改革的要求下,在实践中继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多更好地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⒈曹美平,谈中专英语教学改革,[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Vol.19 No.6 Dec.2003
⒉宋方琴,《转轨中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2期,第25~27页。
5.中等职业教育中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篇五
1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验教学是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教材、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的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上停滞不前,跟不上发展的需要,需要不断加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与演练。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改革做了初步探索,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2开展小班实验教学
现在有些中职学校每个班的人数较多,一个班级有四十到五十人,实验室的仪器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验要求。以至于不能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做完做会每一个实验。即使实验课上,每个学生都能有仪器去做实验,但是由于学生做实验人数较多,一个老师不可能指导到每一个学生,也不可能解答所有学生的问题,这就导致有的学生滥竽充数,不做实验,蒙混过关,到最后,学完这门课,什么也不会。根据这样的现状,我们开展了小班实验教学。每次实验人数最多十人,老师既能让每个人都做实验,又能及时指导学生的实验情况,使学生及时更正在实验中的不足,达到要求的实验效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3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步进行
传统的实验一般是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课堂所学知识无法理解,做实验时也是照搬书本,做完实验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过后也就忘得一干二净,实验效果不明显。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将理论教学搬到了实验室,也就是说,我们在实验室上理论课,边讲课,边做实验。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再将实验和理论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明显有所提高。
4将实验内容和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实验教材内容复杂繁多,大多数是沿用以前的老教材,实验内容滞后,跟不上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和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脱节,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觉得学不学都一样,只是为了那一张文凭。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主观能动性不强,就导致毕业之后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不会,还抱怨学校没有教好。针对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第一,应该派年轻老师去企业学习,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实验仪器。让老师和员工一样,员工做什么,老师就做什么。这样老师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见多识广,老师再把他在企业中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教学中来,学生也会更感兴趣。老师也会看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把学校教学和企业联系起来,加强校企合作,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效果显而易见。第二,针对企业的要求,我们应该去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适合企业的教材,这样学生毕业后直接就能上岗,减少了他们对工作的恐惧感。学生也会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去学习。第三,应适当减少理论验证型实验,加强基本功和理论基础的训练,加强动手动脑的能力训练。对于每一步操作都要作严格规范,以养成细心、谨慎、敏捷的实验作风,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适当增加创新型实验
创新型实验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所使用的实验教材往往验证性实验较多,而创新型实验较少。因此,我们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尝试开设了创新设计实验,即在教师提出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设计好后,老师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同时指出方案中的不足和缺憾。这样做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全面提升了,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从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哪部分的知识相对薄弱,使得老师掌握以后的教学重点。这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验技能,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水平、创新能力与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6信息化教学引入课堂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学资源和素材更丰富。尤其是MOOC的兴起,使得网络资源利用达到一个新的高潮。传统的职业教学的方式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制约职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网络多媒体的发展进程中,资源选择多样,可以全方位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网络教学资料,作为实验教学的辅助材料。网络辅助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是重要的方式和手段。通过有效的网络资源利用和仿真实验的开展,辅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实习的认知,促进职业教学质量提升。实践中,我们把一些重要的实验、与企业项目合作的重要实践实习等重要内容环节录像,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供给学生课外学习,或作为老师课内的重要教学资源素材,这种做法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中等职业院校主要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实验实践教学显得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实验教学通过以上改革的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我们还需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发展,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6.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 篇六
我校全面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申报工作
我校是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为了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发挥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示范龙头作用,按照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11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要求,学校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我校全面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申报工作。学校各部门迅速行动,安排有关工作人员在暑假期间加班加点,准备创办申报材料。8月8日,经市、县教育局审核同意,我校向中、省上报了争创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申请、自查自评报告、项目建设规划方案、项目申报书等系列申报材料。这标志着我校将全面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
本次示范学校申报,是对我校的管理水平、办学实力、改革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一次考核和检验,也是促使我校做大做强、争创全国品牌职业学校的一次难得机遇。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学校管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7.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改革实践 篇七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
1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改革趋势
近年来,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外, 强调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相应的, 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也要进行全面改革, 以满足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 由于社会需求的改变、培养目标的调整、招生对象的变化, 使得长期以来按学科性知识体系构建的教材体系已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目前,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主要在以下方面有了一系列的变化。
课程的开发者发生了变化。过去, 课程的开发主要是由学校教学专家根据学科体系逻辑设置课程结构, 根据市场调查、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内容, 然后到企业调研、行业和企业现场专家确认。现在, 课程开发是由学校教学专家与行业、企业现场专家共同建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开发, 尤其重视企业一线岗位现场专家的意见。现场专家的参与地位和参与深度和过去相比, 不可同日而语。
课程体系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学科性知识体系的构建, 建立起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即根据工作岗位进行分析, 获得相应典型工作任务, 将其整理归纳, 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转换成相应的学习领域即我们所熟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工作过程体系, 而非学科体系。课程设计核心是工作情境设计, 要体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和内化。
课程设计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课程名称往往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 非常明确地表明本课程的内涵和学习的目的。课程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以产品或作品为成果进行评价的教学模式。教材中, 单元课程的标题常用某某的使用、制作、加工、安装、修理、计算、改造、测量、管理、推销、设计、布置等动词来定义该单元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材建设的研究与编写人员发生了变化。由于职业学校教学专家本身的局限性, 进行教材开发研究时, 要设计好体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和内化的课程工作情境是困难的和难以实现的。当然, 由现场专家进行设计又难以达到规律的要求, 所以, 职业教育的教材开发与研究由过去单一由职业学校教学专家完成发展由职业学校教学专家、行业和企业现场专家多方参与、共同研究开发完成。
2 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改革趋势
由于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 课程开发模式的变化, 信息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的教材出版也在不断改革发展中, 既有作品表现形式上的变化, 也有编写出版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出版内涵的变化。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成熟, 教材建设的内涵将迅速延伸, 教材将由平面教材向立体化教材过渡, 并逐步形成由平面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生产录相、仿真软件、网络课程等组成的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库。
组稿方式的变化。过去, 教材出版与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行政机关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有很大关系。一纲一本或一纲多本, 但都是统编教材或规划教材。组稿主要是由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教师申报、出版社立项……。目前, 在新的职业教育理论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 各个学校都在探索职业教育模式和课程开发模式, 编写了大量的校本教材, 通过教学实践, 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材。出版社的组稿方式也相应地变为:调研、确定指导思想、找到优秀的作者、确定大纲和样章、教材审稿会、编辑出版和宣传营销。
编写方式的变化。由“作者-编审-印校-出版”相对独立的编写流程逐步过渡到作者、编辑、审稿人员、版面设计和封面设计人员等协同工作的创作团队。
3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实践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 是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的脚本, 所以, 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在策划编辑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焊接检验》时, 为了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 反映现时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术水平, 并落实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的原则, 使学生通过后能上岗操作, 并能解决生产工艺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在组稿策划时, 既邀请了学校教师 (教育专家) , 又邀请了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紧密协作, 由教师任主编, 企业专家任主审。
具体地说, 主要是按下列程序进行开发:邀请企业专家与主参编教师座谈, 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研讨教材编写思路;主编教师按教育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对知识、技能排序, 设计学习情境, 提出编写大纲, 经企业专家与主参编教师、主审讨论后确定;主参编教师和主审到企业调研、搜集资料;主参编教师执笔写作, 对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实践检验;编写完工后, 请企业专家试听汇报课, 并对教材审查定稿。
由于有企业技术人员实质性的参与, 既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反映出企业生产岗位最新技术, 又避免了闭门造车, 照抄照搬, 改头换面等问题出现, 提高了教材编写质量和编写效率, 也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
《焊接检验》的主编为高职院校教师、参编为中职教师、主审为研究员级高工。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教材中的标题术语能明确表达学习目标。如项目三:超声波检测, 任务一:超声波检测原理与设备性能调试, 任务二:直接接触法超声波检测, 任务三:超声波检测实训。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任务的标题能直接解读其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教师和学生能准确测评每一项任务完成的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材内容是根据工作过程应完成的任务编排的实践性教学内容, 适当阐述技术原理和依据。主要介绍操作和维护的方法, 超声波检测设备性能调试部分就把设备说明书的内容直接融入教材。在教学情境设计中, 直接应用企业的管理规范, 使学生能自然而有效地掌握经验性的工作过程知识。
教材内容兼顾稳定性与超前性。除介绍成熟稳定的、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和国家标准外, 同时, 在编辑时, 用相关知识或知识拓展的栏目方式介绍新技术、新设备及科技发展的趋势, 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技术进步的需要。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融通。“双证制”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 组稿时要求编者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融合, 即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高新技术和基本技能, 满足劳动部门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的要求。
教材内容应用大量图表、示例、案例等, 一目了然。
结语:
8.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发展改革 篇八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课程;现状;提高办法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现状
1.教材过于重视课程的理论性与体系性,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通过对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程的调查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更易于接受更具形象性、直观性的教学内容,而对纯粹性的理论课程内容易失去兴趣,甚至普遍存在抵触性情绪。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修改,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压力。
2.德育课教师素质不高
德育课是将政治、历史、经济等多学科贯通起来的综合性学科,注重的是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体。这就要求教师对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时事变化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对此有自己深刻的认识与见解,由此也才能就学生关心的时事事件所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予适当的分析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对这门课程就失去了兴趣,使得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的办法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被带动起来,就会挖掘出无限的能量,这也是教学要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手段。德育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来,以更直观的视觉、触觉来体验德育学习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教学内容向深层次渗透,而且通过这种形式,也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德育知识。
2.分任专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中职院校要对德育这门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分任专任教师。德育教师自身首先就要熟练掌握德育教学大纲内容,从而明确教学方向;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等,对于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重视挖掘,进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二是教师要避免演讲式的模式进行教学,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就某一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某个眼神、动作也都在向学生传递着德育课的人文理念。
综上所诉,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的要求下,中职院校要不断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探寻新方法、新途径使德育教育的工作有一个全新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市技师学院)
9.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 篇九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的是即将走入社会的一批生理和心理都处于特殊时期的群体。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对学习大都没有一个正确清晰的态度和概念。如何使这些学生在入世之前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怎样帮助他们提高道德素养,应成为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德育 重要性 中职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这一时期已经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又面临着走入社会、择业就业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对于这一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本人粗浅的归
纳为以下几点: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参差不齐,但人数不低。
选择中职校的学生往往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学生初中成绩不理想,中考没能达到普高线;另一部分学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过早地放弃了学习,没能被普高录取的情况下,带着一大堆坏习惯走入了中职学校。这些学生大都自主学习能力差,自卑、自负心理强而且有着不容忽视的叛逆倾向。每年的中考结束后,除了一部分学生普高就读,剩下的大部分则涌入了职业中学。对于考不上普高是否就读于中职学校,如果说过去有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现在基本上不存在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的人均收入也在逐步提高,再加上国家每年对中职生的补贴,基本不存在上职业中学的经济负担。这就使得原本可能流落到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也加入进来。并且随着我国政策大力倾斜中职学校师资力量的完善、办学水平的提高、加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职学校有着不断壮大的趋势。
二、学生生源复杂,后续问题严重。
中职学生大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形色各异的不良行为习惯,既没有初中、小学生那样严格、规范纪律的约束,也没有考学升学的压力,致使他们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没有动力。这个年龄段又属于青春期,心理叛逆现象严重,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又不能明辨是非。例如本人所见这样一名学生:王某,平时课堂上吊儿郎当,桌子上一本书也没有,老师说几句就恶语相向,一度成为老师们头疼的对象。正当老师们绞尽脑汁想出办法欲改变其习惯之时,听到一个消息,礼拜天由于他与其结交的一些社会不良青年发生纠纷,在厮打的过程中被捅成重伤,最后不得不辍学。这些学生如果道德上不加以正确引导,后果不堪设想。
三、青少年犯罪日益凸显。
当前,青少年的成长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良好的。但是,不容回避的是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这里面不乏有中职校的学生或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其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犯罪情节恶劣,犯罪手段升级。当前,在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中,重、特大案件比例逐年上升,居高不下。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杀人、强奸、抢劫、盗窃四类重大刑事案件中,每1000件此类案件至少有30件是青少年所为。而且,从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看,其作案手段往往凶狠残忍,犯罪的暴力化倾向十分明显,一些青少年在犯罪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态,实施犯罪行为极少顾及后果。
(二)犯罪年龄提前,低龄化严重。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年龄有所提前,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年龄较以前平均提前了2--3岁。
(三)团伙犯罪增多,集团化趋势明显。据有关资料统计,团伙犯罪在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例中占据大约60%以上的比例,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青少年的犯罪团伙中,其成员有的是同学,有的是同一区域的邻居,有的是不良少年,他们经常在一起消遣、玩乐,相互纠合,相互利用,逐步结成犯罪团伙。团伙犯罪的增多是青少年犯罪向组织化、集团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四)犯罪诱因简单,盲目性突出。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和诱因来看,其犯罪的随机性和盲目性有所增大。一些青少年犯罪的目的十分简单,如在许多侵财性案件中,青少年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非法攫取财物。而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犯罪常常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或因琐事吵嘴,或因小事纠纷,或是单单看不惯别人的行为就实施加害行为,从而导致犯罪。犯罪诱因的简单化使青少年犯罪的盲目性、突发性加大,这给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增加了实际困难。(五)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犯罪凸显。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利用高科技或以高科技产品为对象的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增多。有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将虚拟世界里的打打杀杀拉帮结派带到现实生活中。
中职学校的学生心理和生理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候应该加强德育渗透、防止其违法甚至误入犯罪歧途。
四、家庭和社会遗留问题不容小视。
近年来,中职学校学生误入犯罪歧途、以身试法的例子屡见不鲜。这给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对于这些家庭而言,不仅希望落空,而且以后面临的一系列照看、养老问题也亟待解决。而留给社会的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他们本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承托着社会和家人的寄托,却在成长的道路上过早夭折。
10.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 篇十
2010年12月2日当天,财职校全体老师共同观看了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会议”的直播视频。观后我们纷纷围绕会议主导思想进行了讨论。
观看此次视屏,让我想起2010年11月26日我校全体教师观摩“内地学习考察汇报”。两次会议中都重点提出了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使我们每位老师也感同身受。
自2005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体现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也应当深深思考。我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应从“教”与“育”两方面去思考:
一、教,即教学,教受文化知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其实质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实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并不能准确把握这一实质,更无法在课改过程中去实践它,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前进步伐,也妨碍了教师自身业务素养的提升。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认清形势,赶上时代的步伐,以“与时俱进”的心态,采取积极措施,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的教师,我们应毫不犹豫地走出“误区”,抓住课改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二、育,即德育,育人、育德。除了教学改革创新,德育改革创新也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甚至是首要部分。正如会议中江苏南京市中专总校德育教师胡卫芳所提出的“创实效德育课堂,育高素质劳动者”。我们也应该提倡礼仪教学,德育教学。
总之,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将改革创新的思想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始终。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添砖加瓦。
卢小庆
11.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 篇十一
关键词:职业教学 改革 创新
不断扩大的劳动力缺口反映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等深层次矛盾,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我国专业技能教育没能与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同步,造成专业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广阔的市场需求要求职业教育提供足够多的专业技能人才。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困局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推进,没有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发展的困局,目前职业学校面临较多问题。
1.生源不足
由于大学连年扩招,普高升学率连创新高,2012年普高升学率达75%,北京、上海等地基本达到百分之百,使普高热大为盛行。部分初中毕业生不顾自身条件,争先恐后地挤进普高。部分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无法保证孩子学有所成,不能实现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一些经济条件稍差的农村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也无法继续在校学习。诸多原因造成了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困难的现象。
2.生源整体质量下降
从近年录取分数线就能明显反映出生源质量问题,由于大学和普高的扩招,普高的分数线一再下降,职教分数线只能更低。学生的知识水平起点低,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兴趣较差,同时,大部分学生缺乏合理的人生规划,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主要是来拿毕业证。这种宽进宽出的管理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也没有到达专业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质疑。
3.办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的职业教育还是以填鸭式的课堂书本讲授为主,忽视了职业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仍然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专业”“技术”的特点。教职队伍也因为机制的僵化而缺乏信心和进取心,干劲不足、消极观望成了教职队伍的主流精神状态。职业学校虽然乘着改革的大好春风,却不能扬帆高歌。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突破与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技术教育为根本,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1.创新办学体制
中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密切关联性使其市场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职业教育的教研方向和学科设置只有与市场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人才需求密切结合,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有“市”可依。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要有深度的沟通与合作。在国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针指导下,在政府管理机构的主导下实现校企联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体制是中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采用定向培养的模式,保障学生就业机会,有了就业的保障,就会顺利解决生源问题,也就会解决中职教育的一大危机。另外还要加强企业的岗前培训和职工的定期技能培训。
2.创新教育机制
部分职业教育管理者对事业发展的成就和前景认同感不强,对事业缺乏自豪感和热情。教职发展和教职激励是机制创新的核心。由于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紧密结合性,单纯的职称评定的激励机制已满足不了实际需要,这就要引入更多的企业模式,加强绩效管理。首先对招生及企事业培训进行必要的物质激励,对创新教学方法、取得科研成果的贡献者给予物质或公费进修的机会等,以物质激励和个人发展激励的方式改变激励模式,提高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3.创新教育方法
中职生源的知识及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学成一技之长,能有效保障就业,是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中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要有自身的特点,结束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以熟练掌握专业技术为方向的实践、体验教育模式。在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有利条件下,把企业的车间作为第一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使中职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有更强的技术优势。
4.建设校园文化
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差,没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再加上青春期的萌动,问题学生较多。加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追求更高的理想。校园运动会、校园歌咏比赛等活动,校园诗歌、书法、围棋等文化团体都可以使学生找到归属感,找到自信心。
相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广大教职人员的辛勤努力,只要中职教育内强素质、外接市场、转变观念,就一定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优秀、合格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
12.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改革初探 篇十二
长期以来, 职业教育的文化课教学都被定位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水平上, 甚至教材采用普通教育高中教材。而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中考后没有被录取的学生, 文化课基础差,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很多职业学校实际上已经办成普通高中, 片面地追求单招考试升学率, 因而在文化课的设置上缺乏与专业结合, 导致文化专业两头耽误的现状, 最终没能体现出文化课对专业的促进作用。
2004年在《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中专门对文化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 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积极开发面向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组织中, 要尊重学习者意愿, 允许学习者根据学业进展情况对文化课程进行多次选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学习者顺利完成所选定的课程目标。”
综上所述,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所学的文化课的目的应该是更多地学会运用, 达到学为我用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加大向专业的倾斜力度, 使文化课知识对专业课学习和掌握起到催化作用。
二、职业教育基础文化课课程设置的原则
结合教育部的文件精神,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必须满足“两个需要”, 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的任务虽然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同类科目一样具有“基础性”, 但必须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经专业定向、不同行业对文化课有不同要求, 以及学时有限和目前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低、离散度高的实际, 因此在设置文化课课程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相宜、实用的原则
能用、适用、实用、好用、会用。
2.遵照专业差异的原则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差异, 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课。
3.够用的原则
指的是能满足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的文化知识应用。
三、把适应职业生涯需要作为设置文化课的依据
根据不同专业对学生文化课的不同要求, 适当提高处理通用教材的灵活度, 研发本校不同专业所需的校本辅助文化课教材, 并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 以达到相宜、实用、够用的目的。
(一) 语文:
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听说读写”放到职业教育的范畴中时, 语文能力的作用就必须服务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从职业教育育人目标出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将语文能力培养纳入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框架之中, 凸现语文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基础语文能力培养为本, 巩固和整体提高语文素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侧重培养专业所需的职业语文能力。
1. 基础语文能力
(1) 会写会用2000个常用汉字, 500个常用成语, 2000个常用词, 会背100首常用古诗词并知道大意, 知道200个常用中国文化知识和典故、100个世界文化知识、100个中外名人, 通读50本中外名著, 会写4种文体的文章, 为以后就业过程中需要的语言运用能力奠定最起码的基础。
(2) 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脉络清楚地组织语言, 能够清晰、准确、简洁、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学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最有效地消化理解文章,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使知识向能力迁移转化。
(4) 提倡学生多读书,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阅读是学生扩充知识、感受文本、理解生活、拓展思维、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读书看报获取知识、信息和提高鉴赏力、审美感受力及拓展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 为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夯实基础。
2. 职业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专业需求, 向专业特色倾斜。要依据专业 (未来职业) 对语文能力提出的针对性要求,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满足专业发展需求的语文能力培养, 而不是进行无专业特色的大统一教学。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具备有输入信息的听、读能力, 又要有输出信息的说、写能力, 缺一不可。因而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必须突出学生乐于倾听、善于表达的能力培养, 使学生学会礼貌地倾听对方讲话;学会分析对方话语的中心或重点, 准确把握对方的意图并礼貌地做出回应;学会使用普通话;训练学生即席发言、采访、演讲、辩论、应聘等的方法和技巧。教会学生面试时如何大方得体、灵活应答, 是学生成功踏上职业道路的第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基层、适应用人单位。要突出与学生就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实用文体的教学, 如产品说明书、广告、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记录、简报、新闻、通讯、书信等, 突出训练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
(二) 英语:
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 结合学生英语水平差、离散度很高、学习缺乏兴趣的实际,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可以先从讲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饮食、景点、作品、故事和大事件的讲述, 刺激学生想了解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愿望, 进一步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其次, 从学生知道的最简单最常见的英语口语, 如cool, high, Oh my God, in, 你out了, Long time no see, 网络达人聊天100句时尚流行英语等的采集和整理激发学生的兴趣。打破应试教育中英语教育的常规, 而应该以增强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 以听和说为主, 大力推进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 简化英语教材内容, 要求学生会读、会用、会说常用的2000个单词和短语、近100个常用句型和日常对话、礼貌用语。在校本教材中, 结合本专业会话需要的常见工作语言和情景, 收集、归纳、整理单词、短语、对话等, 要求学生会读、会说、会答、会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师生共设置语境, 逐步使学生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提高学生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 最终达到中职学校英语的教学目标。
(三) 数学:
数学在人类理性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模式单一化、方法教条化、内容理论化, 使数学课堂丧失了其应有的魅力, 学生也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和勇气, 这种现象在中职学校更加突出。如何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成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现实生活数学化;将数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相连, 让数学以专业为依托, 让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在教学中, 更要体现“三讲三不讲”, 只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 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 篇十三
这次会议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交流五年来职业教育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分析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部署2008年的职业教育工作。这是一次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员大会,对促进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年,也是职业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先后召开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和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实现了重大转变。职业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四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组织实施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年培训城乡劳动者达1.5亿人次。
五是建立健全了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秋季学期,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经费达到90多亿元,高职学生也享受到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高职学生受资助面达到20%以上,中职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以上。
14.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 篇十四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 级 指 标 1-1-1 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 1-1 办学方向 1 1-1-2 发展规划与组织实施 学 1-2-1 政策与法规执行 1-2 办学行为 1-2-2 纪律与行为规范 校 1-3-1 领导结构与素质 管 1-3 领导班子 1-3-2 战略思维与管理体系 理 1-4-1 制度建设与落实 1-4 规范管理 1-4-2 质量管理与监控 2-1-1 占地面积与使用 2-1 校园建设 2-1-2 建筑面积与使用 2-2-1 实训设备与总值 2 2-2-2 校内外实训基地 2-2 设备与实训 基 2-2-3 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 2-2-4 实训管理及实训开出率 础 2-3-1 教师数与生师比 条 2-3 教师队伍 2-3-2 企业兼职与双师型 件 2-3-3 学历与职称 2-4-1 校园网 2-4 数字化校园 2-4-2 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 2-4-3 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平台 3-1-1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3-1 合作机制 3-1-2 订单培养 3 3-1-3 集团化办学 校 3-2-1 实习制度与管理机制 3-2 顶岗实习3-2-2 责任保险与实习报酬 企 3-3-1 能工巧匠任教 合 3-3 社会参与 3-3-2 企业专家参与 作 3-3-3 社会组织评价 3-4-1 职业培训 3-4 服务企业 3-4-2 技术服务 4 4-1-1 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 教 4-1 德育工作 4-1-2 德育内容与方法创新 育 4-1-3 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 教 4-2-1 专业建设机制 4-2 专业建设 4-2-2 示范专业建设 学 4-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3 模式创新 4-3-2 教学模式改革 4-3-3 毕业生质量及“双证书” 4-4-1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4-4 课程改革 4-4-2 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 4-5 教师队伍建设 4-5-1 教师培养培训 4-5-2 专业带头人培养 5 5-1 办学规模与学生 5-1-1 学历教育人数 就业情况 5-1-2 就业情况办学 5-2-1 贡献与骨干示范作用效益 5-2 社会贡献与声誉 5-2-2 综合性表彰与技能大赛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评估指标体系分解 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1-1-1 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 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作的成效;内涵 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在服务于当地经济标准 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的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说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明必备材料 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1-1-2 发展规划与组织实施内涵 ①学校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情况,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标准 ②学校组织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及完成规划中的既定目标和任务的情况,取得的成效。学校应积极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办学规模、质量与效益协 说 调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科学 明 可行。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有关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学生必备 就业情况及服务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反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办材料 学方向及发展战略等有关资料;学校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情况的有关资料。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1-2-1 政策与法规执行内涵 学校遵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的措施保障、责任落实、监督调控及成标准 效等有关情况。说 遵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规定。明必备 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保障措施、实施效果等资料;材料 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1-2-2 纪律与行为规范内涵近年来,学校在建立严格规范的纪律约束机制及各项管理和活动特别是财务管理、学生资标准 助和校企合作等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在当地职业学校中起到的表率作用。说 办学行为规范,近年来在各项办学活动特别是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工作中未 明 发生违规违纪现象。必备 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有关的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相关资料及上级考核、奖材料 励、检查、审计和评价结果等相关资料。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1-3-1 领导结构与素质 ①校级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人配备、结构等有关情况;内涵 ②校长、教学副校长学历、职称情况;标准 ③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的素质、领导能力、凝聚力和业绩的有关部情况。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结构是 说 指,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工作阅历等方面;领导能力是指,决策能力、组织管理 明 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校人事档案或经学校主管部门盖章的学校领导综合情况介绍(包括自然状况、教育背景、必备,上级组织部门考核材料,学校中层干部测评及考核材料,工作经历、业务实绩和奖惩情况等)材料 有关业绩的说明、证明材料等。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1-3-2 战略思维与管理体系 ①学校已形成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战略思维和发展方略,统领驾驭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内涵 的突出成效;标准 ②学校办学的组织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战略思维和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战略思维主要指,校 说 长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定位、发展思路、治校方略、教育与市场规律的把握、特色品牌战略 明 及改革创新举措等。必备 校长近三年述职报告、学校改革创新的有关方案、计划和典型案例、反映学校办学理念、材料 治校方略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反映突出成效的资料。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1-4-1 制度建设与落实内涵 学校在健全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落实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标准 风险管理等制度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说 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校园师生食物中毒、实习伤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意外伤害、校园 明 治安和学校发展改革、管理运行等方面的风险与危机。必备 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应对风险的各种预案、预警、办法和管理制度及规定;教学管理、预材料 算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实施情况的有关材料及反映成效的相关材料。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1-4-2 质量管理与监控 ①学校在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方面的突出成效;内涵 ②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教学质量考核、教学督导机制、教学秩序及标准 管理手段等情况。说 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以育人为中心,建立了教育、管理和 明 服务等运行管理规程,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健全,各项管理责任明确、落实有效。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执行情况的说明材料;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必备 学期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教学督导监控记录;教材管理使用情况;教师工作量考核、记录;材料近2 年的教学进程表,课程表、教师日志、教学管理资料及各种用表、教学质量检查、分析的 有关资料。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2-1-1 占地面积与使用 学校占地应符合国家建设用地标准和相关管理规定。内涵 ①学校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校园占地面积一般不少于 100 亩。(一校多址的,注明主校区标准 自有占地面积); ②校园布局结构、土地利用率、使用效果等。学校占地面积不包括教工住宅区等非教学用地;对一校多址,合并计算;租用土地的,要 说 根据租赁协议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认定。一般租用已满三年的且用于学校办学的,可以统计在 明 内;校园布局包括各类房舍、场地、绿地的分布情况及安全情况。必备 土地证、租赁合同、新征地批文、校园平面图等。材料 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2-1-2 建筑面积与使用 学校各种建筑和设施应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①学校实际使用的建筑面积,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 7 万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生均 20平方内涵 米(一校多址的,注明主校区自有产权的建筑面积);标准 ②各类用房搭配比例、利用率、效果等。③各种建筑、场地和设施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满足学校办学需要.学校建筑面积不包括教工住宅等非教学用房;已开工的在建项目,有批准文件,有资金来 源的,可计入总面积;一校多址,合并计算;租用校舍的,要根据租赁协议和实际使用情况进 说 行认定。一般租用已满三年的且用于学校办学的,可以统计在内;各类用房搭配比例,是指理 明 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图书、活动、就餐、办公、宿舍等用房搭配比例。计算生均建筑面积时,可不统计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学生数。必备 建筑物权属证、租赁合同、平面图、各类用房建筑面积统计表。材料 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2-2-1 实训设备与总值 各专业“教学必须的”校内实训场所建设及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配备等满足教学需要情内涵 况,先进程度,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情况;校内设备总值及生均值:各专业均具有教标准 学必须的校内实训场所和设备设施,设备总值不低于 1500 万元(生均 5000 元)“教学必须的”是指按相应专业设置标准要求,配置各专业主要实习实训项目需要的设施 说 设备,相近、相关专业可共用某些仪器设备和设施;校内设备总值含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计算 明 设备生均值时,可不统计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学生数。必备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计划、实习大纲、有关设备帐册、管理运行记录等。材料 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2-2-2 校内外实训基地 ①各类专业对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包括场地面积、设备设施、数量和种类配备、内涵 与专业规模和教学需要适应等情况;标准 ②各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或实习场所建设情况,骨干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数量和稳 定性)。实训基地是指,对应一类专业或专业群的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一般应具备 接纳一个班级以上学生同时训练的能力和规模。其基本功能是,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具有一定的生产或技术研发能力。说 骨干专业是指,开办时间早(一般应有 3 届以上毕业生),学生数量多(一般每届 80 人以 明 上),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体现学校性质、办学特色、建设水平较高的专业,且在相关专 业群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稳定性是指,实训基地设立均在 3 年以上,有协议,且每年都接纳学生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名称、场地面积、实训工位数和设备等统计表;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实训必备 基地名称,设立时间、接纳专业(工种)及人数、效果等)、学校与实训基地原定的协议书、近材料 三年校外实训计划、记录、总结及实训基地运行使用的有关资料、相关说明材料等。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2-2-3 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内涵 省级以上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概况及利用率、效益、引领示范作用等情况。标准 本条目是指近几年经国家(中央财政)、省(省级财政)正式批准的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 地; 说 利用率、效益是指,在满足校内实习实训的同时,利用实训基地设备资源面向其它职业院 明 校同类专业和社会培训提供实训服务,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成果 显著,为其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经验。必备 有关省级以上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的文件或复印件、原申报材料、使用情况和反材料 映引领示范作用的相关资料等。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2-2-4 实训管理及实训开出率内涵。实训课开出率达 95 学校实习(实训)制度、管理、考核情况;实习(实训)开出率(K)标准 以上 实习(实训)开出率以专业为个体统计,再群体组合平均计算,即 说 各专业实习开出率之和 K= ────────────。明 专业个数 实习(实训)指导书、实习(实训)考核制度、考核规范及标准、实习(实训)开出项目必备 统计汇总表、实习(实训)教学进程表、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绩单、校外实习的有关证明、材料 有关设备帐册等。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2-3-1 教师数与生师比 ①学校教师队伍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情况及生师比: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生内涵 师比为 16:1~20:1;标准 ②专任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之和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教师由专任教师(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由生产(管理)一线 聘请的兼职教师组成; 专任教师:本校编制(含签定正式劳动合同三年以上)的主要从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 说 人员; 在计算生师比时,专任教师总数可含聘用满 2 年的从事专任教师工作的非本校在编人员,明 但此类统计数不得超过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 25,且此类统计数只适应本条目; 校内兼课教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的兼课人员; 生师比,是指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与专任教师总数之比。必备 教师花名册、人事档案、劳动合、业务档案、教师分类型统计资料,在校生三年分班统计材料 表。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2-3-2 企业兼职与双师型 ①学校任课教师中,聘请生产(管理)一线的从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以下内涵 称“企业兼职”)的比例:从行业企业聘任的教师占专任教师 10~25,;标准 ②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 80以上。“双师型”,只统计专任专业课教师。教师具有和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 说 高级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或具备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并具有一年以上在企业生产一线的 专业技术或生产经历的,或主持本专业实践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并有可供推广的研究成果的可 明 按“双师型”教师统计。必备 “企业兼职”和“双师型”教师分类统计资料;有关证书、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花名册、材料 证明及相关统计、说明等资料。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2-3-3 学历与职称 ①学校专任教师中,理论课教师中(不含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占专任教师 总数的比例:专任教师(除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 90以上;内涵 ②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标准 5以上; ③学校正式聘任高级职称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正式聘任高级职称的占 25以上。理论课教师,是指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既从事理论课教学又从事实习指导的教师,说 不能重复统计;学历以国家承认其学历的院校所颁发的毕业证书为准;研究生需有毕业证书或 学位证书。明 专任教师具有其他系列的与所任课程相关的专业技术系列高级职称的也可统计在内,双职 称的只统计一次,有资格未聘的不计在内。必备 专任理论课教师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聘书(或批文),专任教师花名册;上级批材料 准职称的文件,教师业务档案及相关统计资料。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2-4-1 校园网 ①校园网配置、功能、覆盖面及运行情况;内涵 ②学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及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要求的情况,信息化、现代化管标准 理的成效。说 覆盖面是指,覆盖学校主要教学场所及全部管理和业务部门情况; 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要求是指,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标准,建成了学校管理信息 明 系统,并在办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必备 有关帐册、设备统计表、相关制度和条例;校园网域名;学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记录材料 和作用发挥、取得效果的有关说明和材料。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2-4-2 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 ①学校拥有计算机数量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情况及配置和先进程度,生均拥有计算内涵 机台数;标准 ②主要教学场所多媒体设备配置情况。说、学术报告厅等; 主要教学场所是指,多媒体教室、专业教室、实训室(场)明 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计算机,视频展台、多媒体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必备 有关帐册,多媒体教学设备名称、型号、配置、分布情况统计表,使用记录等。材料 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2-4-3 数字化教学资源内涵 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情况;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研制和引进,骨干标准 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主要实训项目)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利用及成效。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平台是指,以校园网为依托,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服务平台,说 建立信息资源中心、教学平台和试题库平台,提供较完善的网络与支撑环境,实现全校互连互 通、资源共享。明 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等。必备 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试题库平台的相关资料;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施材料 方案,相关成果、成效的有关资料,软件资源的展示,有关管理使用的规定办法,帐册等。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3-1-1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内涵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骨干专业校企合作机制、运行情况及成效。标准 合作机制是指,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或机构,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设专人负责,说 “校企合作”有协议、有计划、有考核、有总结及有经费保障。成效主要指,校企合作组织经常开展活动,在制定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专业建设、实习实训、明 订单培养.所有文档>>管理文献>>公共管理>> 示范性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
15.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 篇十五
本人从事德育教学任务多年, 长期处于德育教学一线, 对于现在的德育教学状况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德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 很多时候德育教学浮于形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授课内容理解和消化得不好。基于这种情况, 德育学科也应紧随时代潮流, 适时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 以实现其最佳的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目的。
下面我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 谈一下我对德育课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一、以专业为导向
打破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 将德育课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认识到, 德育课程其实也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与选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认识到德育课程不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 而是一门关系到自己将来就业和发展的重要课程。
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能力及其改变”为例。不同的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从事通讯客服专业的人员需要沟通的能力, 从事计算机编程的人员则需要缜密的计算能力, 等等。由于不同专业要求不同的职业能力, 所以我们在进行德育课教学的时候可以紧紧围绕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课堂教学的改变和调整。在给通讯客服专业的学生授课的时候, 我们以沟通能力为主要讲解点, 将德育大纲中的知识点与通讯客服专业结合起来, 这样下来, 学生在德育课学习的时候, 就有了更加明确的学习目的, 也理解和认识到德育课程对自己未来能力提升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信息化手段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 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理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是其主要的特点。
传统的德育授课方式无论从教学过程中还是教学效果上来看, 都无法让教师满意。究其原因是, 学习内容的素材选择上比较片面, 过于古板, 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式上比较简单, 互动较少, 课程讲授过于依靠教师的讲解,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在现代信息化大潮的影响下, 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信息化手段, 进行合理的德育课教学工作。
还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个知识点“能力及其提高”为例, 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找到学生所学专业所对应的从业者能力要求的一些资料, 比如视频、动画等素材来帮助学习。还可以利用网络去连接一些主流的招聘网站, 直接了解当前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具体能力是什么。同时还利用信息化技术虚拟一些实际的能力应用情景, 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这样一来, 德育教学活动就丰富起来, 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德育课教学之中, 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 信息化教学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课堂教学打开了一扇天窗, 合理地利用好信息化手段, 会让德育课教学更好地进行, 诚如鲁昕部长所言, “现代信息技术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不二选择”。
三、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课堂教学如果沿袭中学传统的德育课授课模式, 停留在让学生记忆、背诵的层面, 照本宣科地从“量”上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每一个德育教师来说, 都驾轻就熟、轻松自如。然而, 如果想把德育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从内心接受, 不抵触德育课程, 进而提高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 那就需要德育课教师在今后的德育课课堂教学中, 不停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以专业为导向, 以信息化为手段, 势必会成为今后德育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02) .
16.素质教育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 篇十六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75-2156(2009)04-0129-01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教育,即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身心文化素质、培养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中等卫校培养的卫生技术人才必须由技能型转向素质型,在中等卫生学校领域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但是,由于中等卫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入学后没有升学压力,这给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当前就业压力和人才竞争形势下,必须认清实施素质教育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关系,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增加必要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1 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稳妥地优化专业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提高了,社会对卫生人力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正在进行的卫生体制改革,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面对同样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适应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每所卫校面前的重要议题。所以,卫生主管部门和中等卫校要适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力及当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现状调查,确定近期及较远一段时间招生的长线和短线专业,满足社会需要。每所学校应立足市场,立足自身条件,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积极对人才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准确把握市场,积极稳妥地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办学职能,培养“实用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狠抓师资队伍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学校应鼓励教师提高学历,进行医学及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落实学术交流资金,公平合理地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公平合理地开展职称晋升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使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整体结构日趋合理。通过以上措施,使广大教师安心乐道,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为了弥补教师队伍的不足,增强短线专业课的师资力量,应从各医疗卫生单位聘请临床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保证教学质量。在道德素质方面,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合作的集体观、高度的责任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诙谐的幽默感。在教育能力素质方面,要有预见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指导能力、应变能力、科研能力和控制教育的能力。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厚的医学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面向结果的教学和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一般能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培养并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3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实践基地建设
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3个方面,一是道德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竞争、如何发展;二是心理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耐挫力,有效把握自己的方向;三是专业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以上3个方面为基本范畴。心理素质教育应开设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人际沟通、公共关系等课程,专业素质教育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因为娴熟的专业技能是进入工作岗位的资本。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各学校必须增加实验课的开出率,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认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有较强师资力量、相应教学条件和领导管理机构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各医院与学校、实习学生应共同组建实习管理机构,负责日常教学工作,负责组织带教教师按实习目标进行出科考核,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技能。
4 加强教学方法及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17.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 篇十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是粗暴简单,包容教育这一课题越来越被重视。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包容教育逐渐被中职教师所接受,在包容性思维的引导下,教师尝试包容“问题学生”,用爱感化学生,真正促进学生内在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中职学生在包容的氛围下,健康成长,愉快成才。
一、观过知仁,激励肯定,透过“问题”看“优点”
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制度下,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应考的“失意者”,其中不乏“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在长期被忽视和漠视的前提下进入被边缘化的职业学校,必然会给职业教育带来一定困难。,我国开始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的政策,鼓励学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地位,扭转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看法,缓解我国技术稀缺的局面。雨果曾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所监狱。”对学生的包容教育本质上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平台,其核心是关注,包容人性的弱点和缺陷。包容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中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错,甚至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但是中职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关心,在学生的错误中找到根源,并且挖掘学生人性中的闪光点,加以合理引导和利用,这就是“观过知仁”的意思。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激励,赋予学生一定的责任,多赞美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包容教育要求中职教师以仁爱之心对待问题学生;因材施教,透过“问题”看到“优点”;因势利导,改变问题学生的问题和不良习惯,让学生发挥优势,提高个人素养。
二、因材施教,持之以恒,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职业院校的学生,多为应试教育的失意者。在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而且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以批评、处罚为主,就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引发负面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加以鼓励,同时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灌输,或者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点,如音乐、绘画等,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对于行为上有障碍的学生,要挖掘其创新潜能,赋予其一定的职责,慢慢改变其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素养;对于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要加强对他的关爱和理解,关注且尊重他,不能以教师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待他们,要转变思维方式,包容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没有忽视他们,而且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优势,建立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同,鼓励他们加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养成健康的性格。当然,这种包容式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一个人的习惯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因为学生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复发,所以要循序渐进,保持教育的连续性,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打好一场“包容教育”的持久战,悄无声息地使学生慢慢成熟长大。
三、注重疏导,包容有度,为学生提供良性发展的机会
在中职学生的包容教育中,要将传统的堵截式教育变为疏导式教育。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叛逆期,有旺盛的精力和自我的意识,如果一味地采取管制、压制的教育态度,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心理。不仅达不到堵截的目的,还有可能引发更大的不可控行为的出现。包容教育则讲究疏导,通过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精力转化和消耗到有意义的事情上,为学生制造更多的良性发展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宣泄空间,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包容教育并不是无限制的绝对包容,对于违法犯罪的学生,学校要交由相关法律部门处理,绝不姑息学生的恶性行为。但是对于逃课、早恋、吸烟等不良行为,可以通过包容教育给予妥善处理,给学生更多改正的机会。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首先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然后再加以引导和疏通,要注意在教育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走进学生心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信服和尊敬的教师。
18.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 篇十八
(一)一、中职示范学校的定义
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较高、办学成绩突出并在改革、发展和建设中起骨干示范作用,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
二、创建中职示范学校的指导思想
1、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
4、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5、坚持中央引导、地方为主、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学校具体实施的原则。
三、中职示范学校创建动因
(一)宏观动因
1、重大举措——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
2、重要途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3、有效措施——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
4、战略选择——是优化教育结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选择。
(二)微观动因
1、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特别是优质办学资源短缺。
2、管理体制、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建设一批在改革、发展和建设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努力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中职示范校创建目标
(一)形成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造就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典型示范
(三)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经济社会贡献水平
(四)增强中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辐射能力
五、创建中职示范学校的具体目标
1、建设1000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2、建设2000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3、以建设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示范学校的办学实力、改革能力和发展水平,通过发挥示范学校的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带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办出特色。
六、创建中职示范学校的基本任务
(一)一条特色道路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二)两个重点加强
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突出三大成果
1.学生形成两种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2.学生获得两类证书
使学生获得学校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学校做出两大贡献
促进职业学校为国家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做出贡献
(四)改革四大模式
1.改革办学模式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模式。
2.改革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有效地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
3.改革教学模式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变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模式,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实践教学,按照生产服务实际设计实施教育教学过程,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模式。
4.改革评价模式
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转变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内部评价方式,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五)建成五个载体
1.加强部门协调
2.密切行业联系
3.健全决策机构
4.开展科学研究
5.推进校企一体
(六)创新六大环节
1.创新教学环境
2.创新专业设置
3.创新教材应用
4.创新教学方式
5.创新队伍建设
6.创新管理制度
七、中职示范校在建设、改革、发展方面
(一)在建设方面
1、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示范学校的办学实力。
2、支持示范学校建设3个以上人才需求量大、技术含量较高、就业前景较好的重点专业。
3、支持示范学校开发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
4、加强示范学校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的聘用和培养制度建设。
(二)在改革方面
1、推动示范学校深入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深化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
3、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行“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等办学模式。
4、建立根据市场与社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课程和教材的机制。
5、不断革新教育教学方法;建立和实施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评价标准。
6、完善学分制,开展订单培养,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7、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8、通过计划的实施,使示范学校成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改革的鲜活典型。
(三)在发展方面
1、提高示范学校服务社会的水平和吸引力,从而扩大招生规模。
2、推动示范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发挥龙头作用。
3、增强示范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农村开展各种培训的能力。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推荐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11-20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06-25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10-04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09-10
瑞安职业中等教育集团11-28
中等职业教育三年规划11-24
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深入思考09-16
安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11-27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