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1篇)
1.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013-2018年中国汽车旅游行业市场发展战略分析及投资前
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章 全汽车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际汽车旅游行业发展轨迹综述
一、国际汽车旅游行业发展历程
二、国际汽车旅游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国际汽车旅游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世界汽车旅游行业市场情况
一、2012年世界汽车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二、2012年国际汽车旅游行业发展态势
三、2012年国际汽车旅游行业研发动态
四、2012年全汽车旅游 行业挑战与机会 第三节 部分国家地区汽车旅游行业发展状况
一、2009-2013年美国汽车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二、2009-2013年欧洲汽车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三、2009-2013年日本汽车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四、2009-2013年韩国汽车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第二章 我国汽车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汽车旅游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汽车旅游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汽车旅游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三、中国汽车旅游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我国汽车旅游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0年中国汽车旅游行业发展回顾
二、2010年汽车旅游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2年我国汽车旅游市场特点分析
四、2012年我国汽车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中国汽车旅游行业供需分析
一、2010年中国汽车旅游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二、2010年中国汽车旅游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三、2012年中国汽车旅游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四、2012年中国汽车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五、2012年中国汽车旅游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章 中国汽车旅游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12年汽车旅游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2年汽车旅游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二、2012年汽车旅游行业收入前三家企业 第二节 2012年汽车旅游行业产量分析
一、2012年我国汽车旅游产品产量分析
二、2013-2018年我国汽车旅游产品产量预测 第三节 2010-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2010-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进口总量及价格
二、2010-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出口总量及价格
三、2010-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
四、2013-2018年汽车旅游进出口态势展望
中国汽车旅游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
一、2009-2013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9-2013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 第三节 华东地区 第四节 华南地区 第五节 华中地区 第六节 西南地区 第七节 西北地区
第五章 汽车旅游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2年汽车旅游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2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2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2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2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2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 汽车旅游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汽车旅游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汽车旅游模式
三、2012年汽车旅游投资机会
四、2012年汽车旅游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 汽车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汽车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二、我国汽车旅游市场蕴藏的商机
三、新形势下汽车旅游市场发展前景
四、2012年汽车旅游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第二部分 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 第六章 汽车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汽车旅游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汽车旅游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汽车旅游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汽车旅游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汽车旅游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 汽车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2年汽车旅游行业竞争分析
二、2012年中外汽车旅游产品竞争分析
三、2009-2013年我国汽车旅游市场竞争分析
五、2013-2018年国内主要汽车旅游企业动向
第七章 2013-2018年中国汽车旅游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汽车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一、汽车旅游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汽车旅游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三、汽车旅游行业总产值分析
四、汽车旅游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09-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汽车旅游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二、汽车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汽车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09-2013年汽车旅游产销状况分析
一、汽车旅游产量分析
二、汽车旅游产能分析
三、汽车旅游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第四节 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
二、技术新动态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三、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部分 赢利水平与企业分析
第八章 中国汽车旅游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汽车旅游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汽车旅游行业产销分析
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
第三节 2012年年中国汽车旅游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九章 汽车旅游行业赢利水平分析 第一节 成本分析
一、2009-2013年汽车旅游原材料价格走势
二、2009-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人工成本分析 第二节 产销运存分析
一、2009-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产销情况
二、2009-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库存情况
三、2009-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资金周转情况 第三节 盈利水平分析
一、2009-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价格走势
二、2009-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三、2009-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毛利率情况
四、2009-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赢利能力
五、2009-2013年汽车旅游行业赢利水平
六、2013-2018年汽车旅游行业赢利预测
第十章 汽车旅游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汽车旅游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汽车旅游行业销售利润率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汽车旅游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一、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10-2013年中国汽车旅游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
一、产值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第十一章 汽车旅游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企业1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分析
三、产品特征及趋势分析
四、盈利能力以及利润率分析
五、生产布局与产能扩张
六、市场营销区域分析
七、主要客户分析
八、技术特征现状与革新能力分析
九、成长性分析
十、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
企业2 第三节
企业3 第四节
企业4 第五节
企业5 略……
第十二章 汽车旅游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发展特征
一、行业的周期性
二、行业的区域性
三、行业的上下游
四、行业经营模式
第二节 行业投资形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格局
二、行业进入壁垒
三、行业SWOT分析
四、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汽车旅游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12年汽车旅游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2年汽车旅游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汽车旅游行业投资方向
四、2013-2018年汽车旅游行业投资建议 第四节 汽车旅游行业投资策略研究
一、2012年汽车旅游行业投资策略
二、2013-2018年汽车旅游行业投资策略
第十三章 汽车旅游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影响汽车旅游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2年影响汽车旅游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
二、2012年影响汽车旅游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
三、2012年影响汽车旅游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
四、2012年我国汽车旅游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2012年我国汽车旅游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汽车旅游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2013-2018年汽车旅游行业市场风险预测
二、2013-2018年汽车旅游行业政策风险预测
三、2013-2018年汽车旅游行业经营风险预测
四、2013-2018年汽车旅游行业技术风险预测
五、2013-2018年汽车旅游行业竞争风险预测
六、2013-2018年汽车旅游行业其他风险预测
第五部分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及业内专家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四章 汽车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汽车旅游市场趋势分析
一、2009-2013年我国汽车旅游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我国汽车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13-2018年汽车旅游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汽车旅游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二、2013-2018年汽车旅游产品价格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汽车旅游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汽车旅游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汽车旅游需求预测 第四节 2013-2018年汽车旅游行业规划建议
一、汽车旅游行业“十一五”整体规划
二、汽车旅游行业“十二五”发展预测
三、2013-2018年汽车旅游行业规划建议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五章 汽车旅游企业管理策略建议 第一节 市场策略分析
一、汽车旅游价格策略分析
二、汽车旅游渠道策略分析 第二节 销售策略分析
一、媒介选择策略分析
二、产品定位策略分析
三、企业宣传策略分析
第三节 提高汽车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中国汽车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汽车旅游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三、影响汽车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四、提高汽车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第四节 对我国汽车旅游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汽车旅游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二、汽车旅游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汽车旅游企业的品牌战略
四、汽车旅游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五节 国统调查报告网建议
--------------------网 址:
2.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二
1. 保险市场已初具规模
在我国, 保险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自80年代初我国恢复商业保险业务以来, 保险业务收入连年递增且增势喜人, 并形成了相当的市场规模。据统计, 20世纪最后20年, 我国保险业务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2%。21世纪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态势依然强劲, 仍然保持了很好的很高的发展速度。
表1显示了从2000来以来我国保费的收入情况。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费持续增长。从2000年的1596亿元迅速增加到2010年的14528亿元。由于2011年的保费收入增长额达到了3391亿元, 2012年的保费收入出现了较小的下跌, 但是从21世纪这10多年来总的发展情况开始, 保险的增长发展速度还是非常惊人的。
表2显示了以2000年的保费收入为基准, 后续几年的同比保费增加额。虽然我国保费收入规模在迅速扩大, 但是增长速度呈现了一定了的波动性。就已知数据来说, 2008年和2010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两年, 在绝对额方面, 2008年和2010年分别同比增长2748亿元和3391亿元。在增速方面, 2008年和2010年保费分别同比增长了39.1%和30.45%。
2. 保险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看, 寿险业一般处于主导地位, 寿险业的发展速度大都快于非寿险业, 所占保险费收入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保险业务。过去, 由于职工的生、老、病、死都是由国家和企业统包统揽的, 因而寿险业的发展遇到了体制和保险意识较差的双重障碍, 所占市场份额始终低于产险的比重。随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对人身保障需求的增加, 我国寿险业保费收入占保险业的比重逐步从1982年的0.2%提高到2010年的73%。在1997年底, 我国寿险比重迅速上升到55.5%, 在我国保险史上首次出现寿险比重大于财险比重的状况, 形成了与国际保险业类似的发展格局, 保险结构趋于改善。
3. 保险实力大大提高
上个世纪90年代初, 我国仅有中保、平保、太保等4家保险公司, 尔后随着华泰、泰康、新华、华安、永安等一些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加盟和一些区域性寿险、非寿险公司的相继成立, 我国保险机构大幅度增加, 竞争性保险市场体系已具雏形。截止到2009年的统计数据, 人寿公司58家, 财险保险公司50家, 形成了产险、寿险、再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目前, 保险公司都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变成了混合所有制。保险从业人员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保险资本逐步扩大, 保险实力明显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保险资本逐步扩大, 保险实力明显提高。
4. 维持经济社会稳定的能力迅速增强
我国保险准备金、保险赔付金增长迅速, 保险准备金和保险赔付金的快速增长, 不仅增强了保险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而且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生产, 维护了居民生活安定, 很好体现了保险的保障作用。
二、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但是, 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水平相比, 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内在需要相比, 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仍显滞后, 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起步阶段, 保险市场仍具备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 决定未来我国保险市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将有利于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2011年年末, 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亿人, 占世界人口的1/5。并且对保险业发展更为有利的是, 在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 我国将逐步步入高龄化、老龄化社会。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则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步入老龄化的, 不得不面对“未富先老”的现实。到2000年, 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之比将为4.1:1, 1985年退休金额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为10.7%, 2000年达到15%。由于社会统筹保险只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剩余部分必须通过商业保险渠道来解决, 因此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商业人身保险在这方面任务十分艰巨, 加快发展, 势在必行。
2. 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都很低, 从而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展水平及保险市场潜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从保险深度来看, 1990年我国保险深度为0.56%, 2000年上升为1.84%, 截至2009年底, 我国的保险深度为3.4%, 位列全球44位, 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0%, 而中国台湾保险深度高达16.8%。这说明我国与国际水平相比, 差距仍十分明显。我国的保险密度也是相同的境况。如图4所示截至2009年底, 我国的保险密度121.2美元, 位列全球64位, 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95.1美元。与荷兰、瑞士相比, 差距甚大。无论是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 我国的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见表3、4)
3. 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90年代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一直呈高速增长之势, 到2010底,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大关, 并且25%为定期存款, 而储蓄存款特别是其中的定期存款本身就是人寿保险潜在的市场资源。同时消费者的储蓄方式逐步从现金转为储蓄及投资产品, 这已经成为推动寿险市场发展的动力。中国目前的家庭储蓄率达到15%, 而美国仅为4%, 而到2008年, 中国消费者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中现金的比例已经从2002年的84%降低到71%。将为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4.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将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来看,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 我国国民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态势。有关实证分析表明, 1985年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当稳定的关系, 保险需求弹性目标值范围一般在1.015~1.058之间。这意味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
随着企业、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 新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 再加上保险市场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将面临大好发展机会。
三、加快发展我国保险市场的对策建议
1. 尽快建立独立的保险监管体系
逐步建立独立的保险监管机构和保险评估机构, 加强保险行业自律。第一, 建立独立的保险监管机构, 代表国务院对保险业实施监督管理, 确保保险监管的质量。第二, 尽快建立起保险公司的评估机构, 以便定期对保险公司作出评估, 使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的时候能够理性地作出选择, 保护消费者权利。第三, 加强保险行业自律, 继续加强保险行业公会在管理保险市场方面的力量和责任, 促进保险业的协调发展。
2. 适度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
保险业的投资组合多元化是国际保险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共同做法。如美国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 保险公司就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投资机构之一, 在中长期贷款市场上, 保险公司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历史因素影响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保险投资渠道一直比较狭窄, 投资金额很低, 所以《保险法》对此缺点有具体措施。
3. 增强保险业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说, 尚属弱质产业在很多地方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加强风险防范已成为中国保险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要做到:第一, 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特别是核保核赔制度、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等。第二, 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加强对承保、理赔、资金运用等环节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保证公司偿付能力的充足性。第三, 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 抓紧培训和配备专业的稽核人员, 及时开展稽核检查, 包括对下属机构和代理机构的日常稽核,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第四, 在落实制度中, 严格奖惩, 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严肃处理, 毫不手软, 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四、小结
我国保险保险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保险业的高速发展, 保险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和居民保险意识的提高, 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会持续上涨。对于现在保险行业来说, 受到专业教育的保险专业毕业生在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力方面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只要充分认识到保险专业的发展前景, 同时要不断提升对保险业的认可度和热爱度, 从基础职位做起, 不断努力, 一定会打拼出自己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何培秀.我国居民保险消费市场探讨[J].消费经济, 2000 (1)
[2]我国保险产业目前问题及相关对策[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1999, (1)
[3]邱彬.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走势[J].财经科学, 2002, (6)
[4]王绪瑾, 费安玲.论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Insures/060324/15070579.html
[5]刘妍芳、张承惠.国际保险业的结构性调整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A].中国保险市场与保险改革高层研讨会论文集.2001.
[6]胡凌波.论中国人转变保险意识的必要性.大连翻译职业学院教务处http://www.dltcedu.or
[7]中国保监会官方网站资料.http://www.circ.gov.cn
3.分析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前景 篇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消费;政府政策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分析
当前,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探讨和实践如火如荼,关于未来汽车“烧”什么的问题,说法不一。就我国当前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产后发展主要集中在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上,而且,经过混合动力的尝试与过渡之后,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应该是纯电动的。(1)地域特征。就地域特征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范围仍以南方为主,2009年12月底,由南方电网投资建设的国内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深圳启用,首批投入使用了两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和134个充电桩。之后,南方电网又相继在杭州、上海等地建立充电站试点。2011年3月建立的杭州—金华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网是目前国内首个跨城际的充换电网络。(2)企业投资状况。就国产企业而言,目前着眼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主要有比亚迪、一汽、上汽、东风、长安五大汽车集团。这五大集团中,我认为发展最快的当数深圳比亚迪集团。去年11月,以“可持续动力革命”为主题的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在深圳举行。比亚迪集团展出了全球首款搭载铁电池的电动大巴K9、商业运营的纯电动车E6、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这三款车被誉为比亚迪“三剑客”,代表了中国电动车发展的最高水平。(3)政策导向。2010年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消息表示,取消当前正在执行的“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三大优惠政策,实行和推广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具体政策如下:纯电动轿车,国家将最高补贴6万元,北京最高再补贴6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国家将最高补贴5万元,北京最高再补贴5万元,同时北京的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车时,将享受“不摇号、不限行、不纳税(国家代付)”的特殊优惠政策,业内人士认为,北京的限号、限行政策给了电动汽车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二、新能源汽车消费制约因素的分析
2011年3月,我对新能源消费市场做了一项社会调查,反映出当前消费市场存在的某些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这次的调查数据,分析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制约因素。(1)制约因素一:居民收入水平是最根本因素。在我所做的关于石家庄市居民收入水平的调查(114户)中,将月收入以年计算,有大约60%的人年收入在6万左右,另有35%的人年收入为10万到20万。短期内月收入越高,所愿意购买的传统汽车价位就越高,对传统汽车的需求也就越多。而从长期看,对传统汽车的需求并没有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上升,反而下降了,这正说明了传统汽车是低档商品。而就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收入水平(以石家庄为例)来看,尚达不到大量消费新能源汽车的水准。在当前的收入水平下,大部分人所能接受的消费水平为20万元以下车型,而20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性能远不及传统内燃机车,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您会将手中的钱投向谁呢?所以,收入水平跟不上汽车市场的步伐是导致新能源汽车需求冷淡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想真正壮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2)制约因素二: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问题。在我做的调查研究中,有一个问题是问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忧虑何在,在114个被访家庭中,有62.28%的家庭选择了性能技术比不过传统汽车,其中58.77%的家庭选择了基础设施不健全和行驶里程过短。也就是说,大部分家庭认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不够成熟,而且半路没电又没有地方充电的尴尬场景让人很难相信它的前途。在汽车市场上,价格是作为显性因素存在的,所以,总是第一时间被消费者捕捉到,以价格来权衡消费品价值的行为屡见不鲜。大多数消费家庭会先筛选出符合自家消费水平的汽车,而传统车与新能源汽车相比,在价格上总是略胜一筹,根据消费者剩余理论,需求市场的倾向性自然倒向传统汽车。
三、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114个受访家庭中有89.5%的人看好其发展前景。根据调查数据,我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1)解决收入滞后的矛盾:先发展公共交通领域。调查显示,希望首先发展新能源公交车领域的消费群体占38.6%,出租车领域的推崇者占18.42%,另外,92.11%的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由此带来的涨价。说明大部分消费者愿意平摊创新造成的额外费用。试想一下,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距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转换点差距还很大,如果能在公共交通领域普及新能源汽车,则相当于将所增加的价格部分平摊了,个人支付不起的部分通过分割的方法由所有消费者一起支付,这相当于变相提高了个人收入,这在短期内是最有效的手段。(2)解决收入滞后的矛盾:再发展低速短途家庭型电动汽车。低速家庭型电动汽车主要是指价位在5万到10万之间,时速60公里左右,单次行驶100公里的小型电动汽车。在调查中,有33.91%的家庭乐于选择这种汽车,而支持高端电动汽车的人群只占8.7%。所以,这一领域是最符合当前我国家庭消费水平的,应该予以重视。(3)解决性价比过低问题: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进口关税。一是满足消费者利益。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国内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性价比远不如国外,技术更是不够成熟。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更加希望购买国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如果实行一段时期的关税优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深入人心。二是满足生产者利益。针对当前我国混合动力技术落后的现状,实行关税优惠,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进口,也有利于我们的国产品牌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混合动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早日建立起独立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供销体系。(4)解决外部性问题和规模不经济:对企业实行技术补贴。我国近年来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补贴越来越大,但是补贴环节侧重于销售环节,也就是说补贴注重价格却忽视了性能。试想,即使政府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到6万元,如果汽车性能不过关,那么作为理性消费者,也是不会选择的。消费者宁愿多花钱去买一辆耗油小行驶里程长的汽车也不愿选择电池支撑时间过短的新能源汽车,因为尾气排放量并不是消费者考虑的最首要因素。那么补贴应该投向哪里?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技术创新。政府应该鼓励企业的研发,适当补贴将引导汽车企业的投资流向。或者,在当前阶段,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新能源技术研究机构,争取新能源技术的突破;二是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规模。混合动力汽车的行业潜力是巨大的,政府资金的支持是行业规模扩大的保证。
以上就是我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现状和未来走势进行的预测和分析。面对国际社会的产业震荡局面和能源危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我国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的不二选择,我们应该努力突破技术瓶颈,争取在新一轮的汽车大战中走在前列,并以此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Su Lin.China’s Development and Policies of New Energy Auto Industry[J].ITEC Working Paper Series.2010:2~3
[2]邵毅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03-01:41~50
[3]刘邗,侯明月.新能源汽车大讲堂[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01-01:53~60
[4]平狄克.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9-01:286~309
4.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四
电动汽车市场及充电桩行业前景综合分析
一、充电桩政策深度解读
一、充电桩国标正式发布实施
2015年12月28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京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其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直流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与美国、欧洲、日本 并列为世界4大直流充电接口标准,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充换电领域的影响力。
新标准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为充电设施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确保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避免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充电“孤岛”,有利于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对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政策落地,增强购买使用电动汽车消费信心将起到 积极的促进作用。
截止至2015年年底,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2014年底增加1.8万个,同比增速58%。
二、《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促进新能源汽车应用,有利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
(一)加速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逐步推进。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2万辆。201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共生产76223辆,销售72711辆,同比分
网址:
别增长2.5倍和2.4倍。
随着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充电设施的相对缺乏更加凸显。截至2014年底,我国建成充换电站780座,交直流充电桩3.1万个。
总体来看,建设的速度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短板或瓶颈之一。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但仍存在认识不统一、配套政策不完善、协调推进难度大、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
针对充电难题,此次意见明确,坚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按照“桩站先行”的要求,分类有序推进建设,确保建设规模适度超前。
在建设目标方面,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建立较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
国家电网公司是充电桩建设的重点企业之一,截至2014年底,其已累计建成充换电站618座、充电桩2.4万个。下一步,国家电网将推进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及重点城市充电网络建设,加快“四纵四横”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及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间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建设。同时,加快重点城市公共快充网络建设和完善,并为电动公交、环卫、公务等电动汽车配套建设专用充电设施。
(二)统一充电标准
充电设施标准不统一,不仅会造成重复建设,更会影响用户体验。此次意见明确了“统一标准、通用开放”的原则,提出要加快制修订充换电关键技术标准,并促进不同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提高设施通用性和开放性。
就像原来手机充电设施一样,也都是五花八门的,大家有一堆充电器,一堆电池,现在逐步走向完善、走向统一、走向标准。
在标准建设方面将有多项工作陆续推进,一是尽快完成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等关键国家标准的修订稿发布;二是新版国标发布以后,要对存量的充电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尽快实现充电标准全国统一;三是制定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标准;四是计量、计费、结算等运营服务管理规范。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充电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标识体系。
(三)完善扶持政策
用户居住地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重要场所,也是当前充电设施建设的难点之一。居民小区建设充电桩遇到的主要困难一方面是车位不足,另一方面是安装充电桩涉及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等多方,实际操作中协调难度较大。
此次意见特别提出,鼓励充电服务、物业服务等企业参与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统一开展停车位改造。对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优先在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对没有固定停
网址:
车位的用户,鼓励通过在居民区配建公共充电车位,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为用户充电创造条件。在增量方面,意见提出,原则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
为电动汽车配建充电设施已被列入住建部印发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意味着充电网络建设步入加速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刘贺明表示,该导则旨在破解长期困扰城市交通的难停车、乱停车的问题,其中,要求停车场应按标准和要求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意见还明确了七大扶持政策:一要简化规划建设审批;二要加大补贴力度,加快制定“十三五”期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奖励办法;三要拓宽多元融资渠道,有效整合各类公共资源为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创造条件;四要加大用地支持力度;五要加大业主委员会协调力度,制定全国统一的私人用户居住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示范文本;六要支持关键技术研发;七要明确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有关制度和标准。
三、《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是2015年10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配套文件。
与《指导意见》重在指导具体工作开展有所区别,《发展指南》侧重于对未来对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提供指导,不仅提出了我国“十三五”阶段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目标,而且还提出了分区域和分场所建设的目标与路线图。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一)分区域建设
《发展指南》将全国分为加快发展区、示范推广区、积极促进地区三个区域,并提出了分区域建设目标。
首先,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海南等电动汽车发展基础良好、雾霾治理任务较重,应用条件优越的加快发展地区,新建充换电站7400座,充电桩250万个,满足266万辆电动汽车的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1:7;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其他城市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力争达到1:12,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力争小于2公里。
率先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雾霾防治重点区域的城际快充网络,各主要城市间实现互联互通。
网址:
其次,在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示范推广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4300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220万个,以满足超过233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1:8;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1公里;其他城市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力争达到1:15,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力争小于2.5公里。
加强与加快发展地区的互联互通,以高速公路为基础,逐步推进全国范围的城际快充网络建设。
再者,在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尚未被纳入国家新能源推广应用范围的积极促进地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400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10万个,以满足超过11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省会等主要城市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1:12,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2公里;按需开展城际快充网络建设。
(二)分场所建设
《发展指南》还提出了分场所的建设目标。
国家要求,结合公交、出租、环卫与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专用停车场所,适当补充独立占地的充换电站,新建超过3850座公交车充换电站,2500座出租车充换电站、2450座环卫与物流等专用车充电站。
在居民区,建成超过280万个用户专用充电桩,鼓励有条件的设施对社会公众开放;在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写字楼和工业园区等单位内部停车场,建成超过150万个用户专用充电桩。鼓励有条件的设施对社会公众开放。
在交通枢纽、大型文体设施、城市绿地、大型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路边停车位等城市公共停车场所,建成超过2400座城市公共充电站与50万个分散式公共充电桩,满足临时补电需要。
在城际高速公路服务区,2015年之前初步形成“四纵两横三环(四纵:京沪高速、京港澳高速、沈海高速、京台高速;两横:青银高速、沪蓉高速;三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城际快充网络,建成超过500座城市快充站。
2020年之前,形成“四纵四横”(四纵:沈海、京沪、京台、京港澳;四横:青银、连霍、沪蓉和沪昆)城际快充网络,建成超过1000座城市快充站。
(三)充电服务盈利模式尚未成熟
上述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因为现在充电服务还没有特别清晰的商业模式。
网址:
《发展指南》提出,充电服务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在部分城市的公交、出租等特定领域,通过实行燃油对价、峰谷电价、充电服务等措施,商业模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不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条件。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充电服务领域,商业模式探索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电动汽车数量少、设备利用率低、价格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充电服务企业普遍亏损。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能源局提出,首先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地方政府应有效整合公交、出租场站以及社会公共停车场等各类公共资源,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培育市场主体,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条件。目前社会资本对充电桩的建设还处于观望状态,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并不清楚。
其次,地方政府重点要尽早出台充电服务的分类指导价格、财政补贴实施细则、为企业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营造有利的投资环境。
第三,充电服务企业要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通过积极探索与商业设施、整车销售及售后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好融资租赁、特许经营权质押、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模式,引入众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互联网”的新兴业务模式,拓展智能充放电、电子商务和广告等增值服务的多种方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充电服务短期难以通过充电服务费用收费来实现盈利,企业可以考虑通过拉动集团内部产业上游的装备制造和下游的商贸流通来获取收益,这块业务现在还属于战略投资期。
充电服务本身无法盈利,投资回收周期太长。所以并不指望单独盈利,而是融入乐视的超级汽车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重获得回报。
(四)2016年3月底前地方发布充电基础设施规划
为了确保《指导意见》和《发展指南》落地,国家明确了组织实施体系。
首先,根据《发展指南》各地方政府要承担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主体责任,将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纳入政府专项管理,建立由发展改革(能源)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明确指责分工,完善配套政策。在2016年3月底前,发布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并抓好实施。
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目前已有10个省市出台了充电基础设施的相关政策;已有15个省市出了新能源推广方面的政策,希望其余16个省(市、区)要加快这方面的研究和政策力度。
由各地制定出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并不是一个最终选择,这容易导致部分地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地方保护现象,并造成市场的分割。
其次,《指导意见》提出,要在中央政府层面加强协调,依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有重大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网址:
具体而言,能源局从严格标准执行、理顺定价机制、加强供电监管、促进互联互通、引入社会资本等方面加快完善充电服务监管;住建部、国土资源部、公安部要从规划建设标准、设施用地、消防安全、交通标识等方面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创造有利条件;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要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强化金融服务与保障等方式,增强社会资本信心。国管局、国资委要分别指导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率先在内部停车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二、充电桩运营模式深度剖析
作为车联网、智能电网的“入口”,充电桩业务潜在价值巨大,在未来智慧城市、智能小区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资源优化配置等作用,充电桩业务已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商业模式创新空间。
一、“充电桩+商品零售+服务消费”模式
以电动汽车充电桩为中心,建立配套的商品零售与休闲服务商业圈,将成为未来大中型城市发展电动汽车及配套产业的新模式。
以德国、丹麦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利用电动汽车车主充换电时间,深入拓展零售、消费等业务,以充换电业务为中心,整合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德国的充电桩建设实施主体包括汽车厂商、供电企业、供电企业联盟、超市便利店、私人用户等,围绕电动汽车充电的2小时建立了健身、美容、购物中心,提高了充电服务的粘性与增值性。
当前国内仅有特斯拉与酒店、商铺合作共建充电站,计划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随着电动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未来在一线城市内部的商业区域布点建立“充电桩+商品零售+服务消费”的产业发展模式对市场的吸引力将逐渐提升。
二、“充电APP+云服务+远程智能管理”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与传感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车主与充电桩建立实时在线的联系已成趋势。美国ChargePoint公司以及国内电动汽车运营服务商“电桩”公司提供的实时网络信息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查询,以获取全国范围内可用的充电桩分布情况。
通过设计、应用功能集成度很强的APP,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充电站实时定位,实时掌控充电时间、充电电量,以及充电意外中断、充电预约提醒、故障报警等充电状态远程监控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提供各项便利,用户可以随时自由安排、取消、变更充电流程,同时提供灵活的支付方式,增强用户粘性。
充电桩运营可以为充电站经营业主提供灵活的管理工具、丰富的大数据分析、便捷的支付交易流程以及24*7*365的后台支撑。例如:
(一)可以提供充电定价多样化选择方案。经营业主可以根据充电时间、充电流程、充电电量或任何一种组合方式进行自由定价,或针对不同的驾驶者群体或每天峰谷时间定价进行收费。
网址:
(二)构建智能后端“云服务”运营平台,提供能源计量与管理系统,为充电站经营业主提供多种充电容量与速率选择,可通过提供灵活的充电容量以降低运营成本。
(三)为经营业主提供详细的大数据分析支撑,为改进提升服务提供依据。基于“云服务”为其提供每个充电站具体每天的有效利用小时数、高峰期利用率、充电需求人数、平均充电周期等内容。经营业主仅需登录账户,即可得到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有效识别各站点运营情况,将关注重点及时聚焦存在经营困难的充电站。其核心在于帮助充电站经营业主集中于充电站运营,而不是站点维护等琐碎内容。
此外,随着充电桩分布范围的不断扩大,无人值守充电站将成为市场主流。日本AEC公司对快速充电站均采用“无人值守、自助操作、远程监控”的管理模式,对于分布在各酒店、旅游景点等地的交流充电桩,由业主单位来管理,自主安排对外开放的时间和定价,并通过网络、运营商、汽车租赁公司公布站点及运营服务等相关信息。
三、“整车厂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用户”模式
在下一阶段,通过将整车厂商、设备制造商、用户、充电站经营业主、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有机融合在一起,共同创造富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型企业看到广阔的未来市场空间,深入参与到价值链创造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与充电桩市场的发展。
以国内“电桩”为例,与整车厂商开展合作,构建了国内首家电动汽车电商平台,提供在线一站式服务。包括与汽车金融、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启动电动汽车金融计划,提供多款金融产品,为源头购车提供便利;同时计划在城市中心兴建智能的电动汽车O2O体验中心,提供不同类型电动汽车试驾体验,促进用户体验,培育潜在的电动汽车用户。
ChargePoint则发挥价值链的主导者作用,不断拓展新的盈利点,推进与利益相关方的协作共赢。至2020年,美国预计将有230万电动汽车用户,其中有10%将会分布在公寓大楼。市场调研表明,大多数用户倾向于提前在家充好电,如果不能实现在家充电,购买电动车的意愿将显著降低。ChargePoint通过启动Multi-Family Home Service,于2015年4月推出公寓用电动车充电座,将充电服务延伸至公寓大楼。由其提供充电桩,安装费用完全由其承担,仅向用户收取每月39.99美元的费用,电费部分则由用户直接支付给公寓物业管理者。如果电动汽车用户搬离大楼,ChargePoint可以暂时关闭用户所属停车格的充电桩,直到下一位电动汽车用户入住再重新启动。
这种双赢的合作,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公寓物业管理者的风险,对于公寓大楼而言,电动汽车用户通常是收入较高、社会经济地位较好的优质客户,提供停车场充电桩设施,提升服务附加值,有利于吸引更多高价值住户。另一方面,进驻公寓大楼也将进一步延伸ChargePoint当前的充电网络,有力推进充电桩生态系统利益共享。
网址:
三、电动汽车市场前景
图表 电动汽车发展前景预测
网址: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四、充电桩行业前景分析
图表 充电桩行业需求预测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网址:
图表 2015-2020年分散式充电桩需求分析
资料来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网址:
图表 全国城际快充网络规划图
资料来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网址:
图表 到2020年各地区充电设施建设情况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网址:
图表 2015-2020充电基础设施分区域建设目标
资料来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网址:
图表 2020年充电基础设施分场所建设目标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网址:
图表 2020年充电基础设施分场所建设目标
5.小额贷款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五
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2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额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
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小额贷款工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农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从2004年开始,连续7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围绕“三农”问题,提出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业务和小额信贷组织。中央的政策性文件指明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为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小额信贷发展政策、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确立了指导思想,对小额信贷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发展小额贷款业务的机构有:小额贷款公司、NGO小额信贷组织、民间私人借贷、典当行/担保公司、村镇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等,其中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主。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成长为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截至2011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282家,贷款余额3915亿元,全年累计新增贷款1935亿元。
2011年以来,因为看好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前景,外资投资的小额贷款公司相继落户大连、重庆、武汉、沈阳等地,与本土小额贷款公司一起做大市场。小额贷款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不高,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坏账率甚至不到2%,而小额贷款的贷款利率几乎是银行贷款利率的数倍,是低风险、高收益的新兴金融机构。
作为发展中新兴经济大国,巨大的经济容量和地区间的发展落差为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城市化的进程,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层次性,我国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这为小额贷款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小额贷款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小额贷款的定义、分类等,然后分析了国外小额贷款行业、中国小额贷款的经济社会环境及行业现状,接着对小额贷款公司及银行系金融机构的小额贷款业务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接下来报告对小额贷款做了目标市场分析、区域市场分析、重点企业分析、政策背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分析,最后分析了小额贷款行业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防范建议。
6.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六
2012年我国经济仍将面临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外需放缓的局面,同时国内经济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指引下,增速也将适度放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钢铁消费强度,这对于钢铁工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钢铁工业将在“十二五”规划和市场对资源有效配置的共同作用下,逐步提升产品质量,调整结构,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提高钢铁工业整体竞争力,逐步改变中国钢铁业多年来“大而不强”的局面,向钢铁强国迈出坚实的步伐。
一、国内钢铁市场2011年回顾
2011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形势严峻。由于外围经济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再加上国内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在控通胀稳物价的主基调下,货币紧缩政策持续,对钢铁产业链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形成严重影响,企业融资困难,企业经营困难。国内钢铁生产高位释放,钢铁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国内钢铁市场在供大于求、金融属性凸显的整体形势下,呈现频繁波动特征。
1、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波动频率加快
2011年,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我国钢材市场波动频繁,大致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胀拉动上涨期(从年初至2月中旬)2011年伊始,国内钢铁市场在原燃料价格坚挺、通胀导致的物价上涨、厂商心态、库存下降等利好支撑下,承继2010年底的上涨态势,呈现了“开门红”的局面。春节后厂商拉涨意愿强烈,钢材市场价格小幅上涨,2月中旬达到阶段性高点。
第二阶段节后探底期(从2月中旬至3月中旬)春节过后市场经过短暂拉涨后,由于缺乏实体需求的支撑,国内钢铁市场在成交持续低迷、出货艰难、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社会库存快速走高,钢材价格持续下行。3月中旬由于日本地震对其国内钢铁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引发国内对钢材出口转好的看好心态,再加上气候转暖,进入建筑施工旺季,国内钢材需求逐渐启动,社会库存有所下降,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持续震荡上行。
第四阶段震荡调整期(从5月中旬至6月底)“五一节”后出现一波短暂拉涨行情后,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钢铁产量居高不下、下游行业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国内钢铁市场进入了震荡调整阶段,钢材社会库存下降速度趋缓。
第五阶段阶段性小幅反弹期(从7月初至8月初)受钢坯以及期货、电子盘触底回升影响,市场各方看涨心态明显,抄底资金进入和厂商集中拉涨带动国内钢铁市场阶段性反弹。
第六阶段弱势下行期(从8月上旬-10月底)8月上旬-9月中旬,国内钢铁市场受国际资本市场动荡和国内淡季需求的影响,呈窄幅弱势调整局面。随着欧美等国债务危机的升级和经济形势的动荡,引发全球大宗商品大幅下挫,对国内外资本市场形成较大冲击,钢材期货和电子盘顺势而落,市场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再加上由于长期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导致货币流动性匮乏,而人民币加速升值和欧债危机导致的外需不振,加之通胀预期引起的内需疲软,供需矛盾凸显等诸多市场利空因素集中发力,钢铁现货市场大幅下跌。9月中下旬起,市场价格回调幅度进一步拉大,市场呈现大幅下跌局面。
10月份国内钢铁生产企业检修减产规模的扩大对国内的供需矛盾将有一定缓解,近期铁道部融资规模的扩大,使市场对铁路建设用钢需求重拾信心,银行信贷也有适度放松趋势,对钢铁下游中小企业也无疑是重大利好;此外,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已经达到全年收入的91.12%,而支出比例仅69.32%。年底政府加大预算支出以及钢铁下游行业完成计划任务将对钢价形成利好支撑,年底或将有一波反弹行情出现。
钢铁行业、钢铁贸易公司最佳的推广渠道、包装方法有哪些呢?怎么做钢铁行业的企划和营销工作?
钢铁行业的推广及包装渠道包括新闻媒体宣传、权威机构认证、网络新媒体营销、口碑营销。优渡网是唯一一家专业为钢铁行业提供推广服务的机构,具体推广方案可在优渡网官方网站咨询相关工作人员,百度搜优渡网即可找到官方网站。
一、新闻宣传
通过优渡网可以让钢铁公司的宣传文章以新闻的形式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网站,如,如网易、新浪、央视、中国网、中华网、腾讯、搜狐、人民网等。
优渡网在媒体公关、政府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对钢铁行业市场全面、深入的了解使其成为钢铁行业营销的首选平台。优渡网的媒体渠道涵盖了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多种渠道。其中网络新闻营销效果尤为显著,国内各门户及行业权威网站等均与优渡网有着密切合作,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媒体准确而高效的为钢铁行业服务。
二、通过权威机构的认可
权威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些权威认证的市场认可度高?哪些认证影响力大呢?答案是:《百度百科》
我们直接看图,下面是“我的钢铁”的百度百科。通过优渡网,你也可以让自己公司的资料显示在百科中。
百度百科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
权威:百度权威认证、新闻记者撰写新闻的重要参考来源、广大网民信任度高。搜索排名靠前:通过优渡网制作的百度百科,可以保证排名在百度首页。内容丰富:可以将照片、文字、网站、微博等展现在百科中。长期稳定:百科制作成功后长期有效,不产生其他续费。
三、新媒体营销
优渡网提供的新媒体营销包括微博、微信营销,涉及微博和微信相关的推广均可咨询优渡网网站工作人员。
四、口碑营销
优渡网提供的口碑营销营销包括论坛营销、问答营销、知识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等。具体的可咨询优渡网网站工作人员。
2、钢铁产能高位释放粗钢月度日产创下近200万吨纪录
自2001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连续7年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出现大幅回落。随后两年受益于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国内钢铁需求,粗钢产量恢复到较高增长幅度,2010年粗钢产量增速9.3%。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1-10月,我国累计生产粗钢58078.7万吨,同比增长11.1%;生产钢材74017.5万吨,同比增长13.7%。10月份我国粗钢、钢材日产水平分别为176.4万吨和235.7万吨,若2011年后两个月按10月份生产水平来生产,则预计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将在6.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0%;钢材产量将在8.8亿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1%.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1-10月平均日产粗钢191.05万吨,其中前7个月粗钢日均产量均保持在190万吨之上,特别是在6月份创下历史高点,达199.8万吨。
3、基础设施、保障房建设拉动长材产量增速高于板带材
2011年1-10月,我国共生产钢材74017.5万吨,同比增长13.7%。就产品结构来说,受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需求拉动,长材需求旺盛,长材产量增速明显高于板带材。2011年1-10月,我国长材产量同比增长16.3%,比钢材总产量增速高出2.6个百分点;而受制造业需求不旺,特别是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力、轻工等行业对钢材需求萎缩影响,今年以来,国内钢铁市场对于板材类产品的需求增速放缓较为明显,1-10月板带材产量同比增长10.2%,比钢材总产量增速低3.5个百分点。(详见表1)。具体到分品种钢材来说,轻轨、特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和焊接钢管的产量增幅较大,在20%以上;但从1-10月的产量可以看出,今年以来由于铁路建设投资的大幅下滑(1-9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同比均下降19.3%),导致对铁路建设直接用钢--重轨需求的下降,重轨产量同比下降30.2%。
与2010年全年相比,2011年1-10月,长材产量占钢材产量比重上升,板带材、铁道用材比重下降,管材比重与去年持平。2011年1-10月,长材、板带材、铁道用材三类钢材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5.50%、44.59%和0.51%;长材比重比2010年上升0.62个百分点,板带材和铁道用材分别下降了0.76和0.18个百分点(详见图4)。
4、出口形势虽然严峻钢铁出口仍大幅增长
2011年,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外需放缓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我国钢材出口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据海关统计,2011年1-10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097万吨,同比增长11.3%;累计进口钢材1316万吨,同比下降3.5%。进口钢坯48万吨,同比下降2.2%。钢材、钢坯累计净出口折合粗钢2910万吨。
在钢材品种出口结构方面有所变化,长材、管材比重提高,板材比重下降。1-9月,我国累计出口长材686.8万吨,同比增长19.9%,占钢材出口总量的18.5%,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出口板带材2077.1万吨,同比增长2.4%,占总量的55.9%,比重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出口管材662.8万吨,同比增长23.1%,占总量的17.8%,比重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进口钢材仍以板带材为主,1-9月进口板带材1013.5万吨,同比下降4.4%,占钢材全部进口量的84.8%。
2011年其他国家对我国钢材产品贸易救济调查依然较多。监测显示,2011年1-10月,共有11个国家对我国出口的9种钢材产品和3种钢铁制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调查类型涉及反倾销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两种,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各有两起“双反”调查,其他均为反倾销调查。
自2011年3月份以来,我国钢材出口已连续6个月保持在400万吨以上,预计四季度我国钢材出口每月保持在300万吨以上的水平,预计2011年全年钢材出口在4800万吨左右,钢坯、钢材进出口相抵、折合粗钢实现净出口将超过3200万吨。
5、下游行业平稳增长钢铁需求较为旺盛
2011年我国政府坚持“控通胀、稳物价”作为首要任务,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总体较为平稳。从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这两大用钢主体考察指标来看,钢铁下游行业保持平稳增长,拉动钢铁需求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同比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1365亿元,同比增长24.9%。
2011年,由于我国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政策的收尾,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呈现较大幅度回落,监测数据显示,1-9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9.3%,预计2011年内基础设施投资全年增速在10%左右,较2010年17.9%的增速有较大幅度的回落。特别是铁路建设由于事故、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1-9月铁路基本建设投资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9.3%。
另一方面,制造业对于钢铁的需求也有放缓的趋势,就汽车工业来说,由于购置税鼓励政策退出、油价上涨、部分城市汽车限购、日本地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汽车工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0月,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500万辆,1503.41万辆和1516.06万辆,同比增长2.66%和3.15%,同比增幅有较大回落。钢铁行业、钢铁贸易公司最佳的推广渠道、包装方法有哪些呢?怎么做钢铁行业的企划和营销工作?
钢铁行业的推广及包装渠道包括新闻媒体宣传、权威机构认证、网络新媒体营销、口碑营销。优渡网是唯一一家专业为钢铁行业提供推广服务的机构,具体推广方案可在优渡网官方网站咨询相关工作人员,百度搜优渡网即可找到官方网站。
一、新闻宣传
通过优渡网可以让钢铁公司的宣传文章以新闻的形式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网站,如,如网易、新浪、央视、中国网、中华网、腾讯、搜狐、人民网等。
优渡网在媒体公关、政府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对钢铁行业市场全面、深入的了解使其成为钢铁行业营销的首选平台。优渡网的媒体渠道涵盖了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多种渠道。其中网络新闻营销效果尤为显著,国内各门户及行业权威网站等均与优渡网有着密切合作,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媒体准确而高效的为钢铁行业服务。
二、通过权威机构的认可
权威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些权威认证的市场认可度高?哪些认证影响力大呢?答案是:《百度百科》
我们直接看图,下面是“我的钢铁”的百度百科。通过优渡网,你也可以让自己公司的资料显示在百科中。
百度百科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
权威:百度权威认证、新闻记者撰写新闻的重要参考来源、广大网民信任度高。搜索排名靠前:通过优渡网制作的百度百科,可以保证排名在百度首页。内容丰富:可以将照片、文字、网站、微博等展现在百科中。长期稳定:百科制作成功后长期有效,不产生其他续费。
三、新媒体营销
优渡网提供的新媒体营销包括微博、微信营销,涉及微博和微信相关的推广均可咨询优渡网网站工作人员。
四、口碑营销
优渡网提供的口碑营销营销包括论坛营销、问答营销、知识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等。具体的可咨询优渡网网站工作人员。
2011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对于钢材需求的释放,特别是对于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的需求起到强力支撑,直接拉动了建筑用钢市场需求的回升。总体来讲,2011年钢铁下游行业平稳增长,国内钢铁市场整体表现出较为旺盛的钢铁需求。
二、2012年国内钢铁市场展望 近期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将以内需拉动为主,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势头,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十一五”期间将有所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减缓,消费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渐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减缓。2012年,将是我国政府的换届之年,也是我国各项规划集中启动实施的一年,“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将是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经济增长虽将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8.6-9%之间。
2012年,对于钢铁下游行业来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也将较2011年有所放缓,对钢铁需求的增长也将是减缓的趋势,我国粗钢产量预计在7.3亿吨左右,增速回落至6%左右。
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苏趋缓,发达经济体结构调整乏力,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财政刺激空间压缩,而私人部门需求迟迟不能接替公共需求,经济增长动力不足。2012年,虽然发达经济体仍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着眼于中长期整顿,即便不爆发深度危机,增长也将处于2%以下。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虽然好于发达国家,但由于国际市场动荡,出口条件恶化,资本流动的冲击正在加大,新兴经济体难以避免波及。因此在全球需求放缓、人民币升值和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盛行的前景下,2012年我国钢材出口量或许难以达到今年水平,预计全年钢材出口量保持在4000万吨左右。
7.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七
当前, 新一轮的数字化制造浪潮已在世界各国悄然兴起, 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持续下滑, “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将成为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经在2012年4月份发表了一个封面故事《第三次工业革命》, 这个故事在论述数字技术给我们的世界带来变革的同时, 特别的提到了3D打印技术会因为对传统工业制造规模效应的冲击将得到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第三场产业革命的标志之一, 3D打印技术已在全球制造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技术已经不是研究员、科学家的专用技术, 3D打印机甚至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应用也相当普遍。它已经从实验室和工厂逐渐走进学校和家庭。3D打印的服装已频频出现在全球各大时装展上, 3D打印的曲奇和糕点已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颇受欢迎的小点心, 就连3D打印的个性家具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在自行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中也日益呈现3D打印元素。从小朋友的定制玩具, 到父母的立体婚纱照, 再到爷爷奶奶的义齿, 3D打印能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感到惊喜并从中获益。3D打印技术逐渐从打印物体外包造型过渡到打印物体的内部构成, 最终发展到打印物体的高级功能和行为阶段。总而言之, 3D打印技术在世界上的发展速度已经开始加速。
2 3D打印技术的市场应用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 3D打印技术已初步形成了一套体系, 同时该技术可应用的领域也逐渐扩大, 已涵盖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工程、医学研究、文化艺术、建筑工程等各个领域, 前景远大。显然, 只有不断提高3D打印技术的应用水平, 才能持续推动3D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品设计领域
在新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 应用3D打印技术能快速、直接、准确地将设计者的思想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实物样件, 缩短了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和降低了开发成本。该技术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产品开发模式。
2.2 建筑设计领域
传统的建筑模型设计制作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高端设计要求, 借助打印技术强大的优势和无可比拟的逼真效果, 现今大多设计机构在大型设施或大型场馆设计中采用3D打印技术先期构建精准的建筑模型来进行效果测试。
2.3 模具制造领域
传统的玩具模具制造耗时长, 制作成本高, 3D打印技术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大大缩减了开发周期, 提高了生产效率。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方面采用直接制模和间接制模两种, 前者是指利用3D打印技术直接堆积模具, 后者是先制出快速成型零件, 再由零件复制得到所需要的模具。
2.4 机械制造和家电制造领域
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内主要用于单件制造和小批量金属零件的制造, 具有成本低和周期短的优势。在家电行业, 许多大型家电企业, 如江苏的春兰、小天鹅, 广东的美的、华宝、科龙, 青岛的海尔等, 在3D打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上都走在了国内前列, 这些企业率先采用3D打印技术开发新产品, 成效显著。
2.5 生物医学领域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应用研究的增多,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人体器官模型, 进行医疗模型和体外医疗器械制造, 个性化和永久化的组织工程植入等, 应用前景极为广泛。
此外, 在文化艺术、美学教育、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3D打印技术都展示了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3 3D打印技术的市场发展瓶颈
当前, 我国3D打印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市场发展缓慢, 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对这项技术显然还不够重视。一是由于尚无主导的技术标准、缺乏产学研一体化机构, 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二是由于当前3D打印的产业规模化程度低, 尚未形成有效产业链, 产业整合度低;三是有效的市场机制还未建立, 主要依赖国家项目资助进行技术研究, 企业的主体作用还未体现;四是缺乏社会的大力推广, 3D打印相关课程尚未列入机械制造、材料工程等学科的教学课程体系, 企业对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不到位导致整个产业需求不足。
无疑, 3D打印技术的出现, 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 对传统工业整体格局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将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然而, 不容乐观的是, 目前3D打印技术不得不面临打印材料、打印成本、规模经济等多方面的瓶颈, 并且在短期内较难解决。
首先, 关于打印材料, 由于耗材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应用于3D打印的耗材及其有限, 市场上常用的耗材包括PLA (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 、ABS树脂、橡胶、石膏、塑料、可粘结的粉末颗粒等, 以及少量价格高昂的进口材料。并且, 多数耗材主要应用于家电制造、玩具等轻工业民用产品领域, 在汽车、航空等领域应用还较少, 尽管有部分金属材料应用, 但是离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其次, 关于打印成本, 由于打印的设备成本偏高, 导致3D打印成本总体成本居高不下, 单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使用3D打印机制造产品, 缺乏规模经济, 使得单间产品的打印成本远远高出规模制造成本。一方面前期投资成本大, 另一方面资本回报率却并不乐观, 因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还未形成。此外, 3D打印速度偏慢, 对于一件较为复杂的产品, 花费时间可能是好几天甚至几个月。
而关于规模经济方面, 由于受传统格局的制约, 3D打印的推广进展缓慢。众所周知, 传统制造业之所以能实现规模化大生产得益于生产过程的可重复与标准化制造, 相比之下, 3D打印更倾向于个性化与定制化, 普通个人或企业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显然难以满足规模化要求。
此外, 3D打印技术还存在研发技术落后、产业的统筹规划不到位、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完善及消费者市场有待开拓等多方面的的限制。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 由于缺少大型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加之政府尚未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植措施, 3D打印的整体产业体量还处于较低层次, 离成熟的产业化运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4 3D打印技术的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3D打印机的普及, 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据预测, 2016年, 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3D打印也将促进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 3D打印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随着技术的成熟, 打印速度和打印效率将逐步提高;二是随着新材料的研发, 打印材料更加丰富, 成本更低;三是打印设备价格会越来越低;四是3D打印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可以预见, 3D打印前景广阔, 将对社会生活及生产方式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而作为主导作用的政府, 应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首先, 针对当前3D打印产业发展的热潮, 政府应明确提出产业的整体目标, 从战略的高度确定3D打印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 将3D打印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 对推进步骤、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都做详尽的规划。
其次, 相关部门应加强产研互动和统筹协作, 共同打造提升3D打印技术的研发水平。
最后, 政府必须逐步完善3D打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保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 坚决打击复制抄袭者的违法行为, 促进3D打印技术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3D打印技术如今被各国所认可, 并不断有业内人士、学者评论“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性、先导性非常强的新兴技术, 对传统制造业的工艺改造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和作用。”面对新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 我国应该高度重视3D打印这一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制造业革命, 深入分析全球3D打印技术的市场发展趋势, 研究建立3D打印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 加大人才培养、市场培育和应用推广力度,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3D打印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同时, 加快3D打印的试点示范, 选择诸如高端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积极探索和积累3D打印的市场运营和行业管理经验, 积极有效地应对3D打印技术并使之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服务。
摘要: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一项新兴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的走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3D打印技术的问世, 是一项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高新制造技术, 同时也代表了世界制业最新发展趋势。为此, 拟从3D打印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入手, 通过分析3D打印技术的市场应用及所存在的问题, 研究我国3D打印的发展前景, 为我国的3D打印产业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3D打印技术,市场应用,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晨.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化[J].今日科苑, 2013, (9) :104-106.
[2]江洪, 康学萍.3D打印技术的发展分析[J].新材料产业, 2013, (10) :30-35.
[3]张倩, 冯冬磊.3D打印技术在国内科普场馆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 2014, (3) :57-59.
[4]王文涛, 刘燕华.3D打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结构转型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 2014, (6) :22-30.
[5]陈雪.国外3D打印技术产业化发展能先进经验与启示[J].广东科技, 2013, (19) :22-25.
[6]沈荣琦, 贾龙飞, 王颖, 展学鹏, 高胜.浅谈3D打印技术[J].商情, 2014, (6) :218-218.
[7]成凯.浅析3D打印技术的发展[J].艺术科技, 2013, (11) :47-47.
8.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八
[关键词]印度报业;市场前景;传统媒体;增长;转型
[作者简介]张辰韬,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与网络等新媒体的挑战下,印度报业未受其影响反而在全球行业市场中逆势增长。在发行量位居全球前100名的日报中,亚洲有74家,中国、印度和日本占其中62家,报纸发行量增幅最大的为中国和印度。众所周知,中国、印度皆为人口大国,超10亿的人口为纸媒传播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印度是报业大国,全国报纸总数达6万种,166种的报纸发行量超过1亿份,每日报纸平均发行总数为9990万份,读者总数达到2亿。而且印度受制高文盲率的影响,这一数值还有很大增长趋势。不仅如此,印度报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28%,大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领先报纸的投资回报率甚至达45%。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印度传媒业连年以超过18%的速度增长,其中报纸、电视稳居行业前两名,报纸营收入占媒体总营收入的48%。在印度,网络的普及程度较低,目前也只有大约260万的家庭用户,而且成年人识字率也低于72%。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报业仍将可能持续10~20年的高速发展。
一、印度报业发展状况及特征分析
1. 财团垄断报业市场,控制舆论走势
在印度,由于种姓制度的存在,使得各种姓无法互相跨越,只能终生从事单一行业。在古代文化传统同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结合下,产生了独具印度特色的行业垄断,报业就是其中代表。印度独立后,本土资本逐渐收购大部分的英资企业,报业私人垄断开始形成,几个最大的金融和工商业巨头,不仅掌握着报业实际权力,而且控制着舆论走势。
在印度,三家全国性报社垄断行业资源并掌控市场走向,这三家全国性的报业集团分别是:达尔米亚家族(Dalmia)+贾殷家族(Jain),联合控制着印度历史最为悠久的印度时报系;戈恩卡家族(Goenka)控制的印度快报系;比尔拉家族(Birla)控制的印度斯坦时报系。此外,印度地方性家族财团也有着显著领先优势。其中高希家族(Ghosh)控制的甘露市场报系,萨卡尔家族(Sarkar)家族控制的喜欢市场报系,塔塔家族(Tata)控制的政治家报系,以及卡斯图里家族(Kasturi)控制的印度教徒报系。上述所提及的集团所掌握的报系均为印度报业市场巨头,如印度时报、印度快报以及印度斯坦时报旗下报纸种类均超过10种,发行总量超100万。地方主要报社虽不及全国性报纸实力雄厚,但在本地区也拥有大量固定读者,影响广泛。而且地方报社正与国外优秀报业集团进行行业联合,并试图向全国领先集团发起挑战。财阀对报业的整体垄断、主导舆论走向,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他国在印度民众中的形象,甚至印度政府本身都需要依靠报纸来进行宣传。
2. 印刷文字繁多,缺少全国统一通用字
历史久远的印度文明熏陶下所产生多民族、种族、宗教的交融,使现代印度形成多种文字并存的特殊局面。在古代,由于信息发展的不对称性以及传播的困难性,使得印度并未形成统一的官方通用语。据印度报刊统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市场上流通的印度报纸已使用近18种语言进行印刷。虽然在英国殖民期间,英语为印度的官方用语,但由于使用英语的均为中上层阶级,总人数不及印度人口的10%,因此英语未得到有效传播。由于存在语言文字沟通的障碍,严重阻碍了印度报业的发展。以“报纸城”闻名的孟买为例,居民400万人,使用语言222种,在如此复杂的语言背景下,文字的翻译、电讯的传送、排版等都是技术难题。此外,受制于印度的高文盲率与低识字率,文字在印度的传播一直步履维艰。另一方面,虽然面临大财阀垄断报业的局势,但由于语言传播障碍,使得小型报社日益兴起,成为狙击大型垄断的生力军。印度需要众多的小报刊以满足不同阅读人群的需求,分散全国众多的各种文字报刊,同全国性报纸与地方大报形成鲜明对立的局面,这不仅有利于市场进行自我调节,也能制衡大财阀的行业垄断。
3. 报纸媒体占印度广告业近半份额,报纸与广告相互依赖
据《环球时报》报道,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电视广告已经成为全球传媒市场的主要销售手段,并大量蚕食印刷品广告的市场份额。与许多国家不同的是,印度印刷业广告投资量却超过电视广告投入位居广告销售第一。目前,从广告整体总量来看,印度报业承载占整个传媒行业的50%,而全球电视媒体广告额的年均增长率是印刷媒体的三倍。由于报纸单体销售并不能作为报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报纸和广告必须相互依赖。一份报纸从印刷到出版,扣除成本和销售人员的抽成之后,利润几乎为零,加上印度大量的报纸发行量,仅靠销售将面临巨大亏损。在这样的背景下,报纸必须通过广告投放才能弥补如此巨大的逆差,因此一些小规模报社为了迎合广告商,甚至不惜出卖版面,并在政治上有所倾向以换取商业利益。
印度报业迎来广告投放的春天,很大程度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和企业对报业的广告投入正直接或间接推动着纸媒的发展。印度政府于2009年对外宣布将支付给报纸媒体的广告费用提升10%,并承诺放弃15%的佣金。而早在2008年,印度政府就已将广告支出费用提升24%,可以看出,印度政府相当重视在报纸上的广告投入。此后,由于政府广告投放费用的提升,印度报纸开始大量出现整版的政府宣传广告。以《印度时报》为代表,头条正版的大幅广告宣传方式成为主流,而这样的方式也受到许多广告商青睐。
4. 资本流动活跃,报业成国内外投资新热点
印度报业整体的逆势增长,赢得资本市场对其极大关注。如今印度报业的投资回报率已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成为市场的宠儿。近年来,印度国内以及国外资本热情高涨,纷纷加入瓜分印度报业的行列。2002年印度首次允许外资进入印刷媒体,最高投资比例为26%,到2005年又将非新闻报纸和杂志的比例提高100%,这些政策为外国资本进入印度市场提供了广大平台。不仅国外资本气势汹汹,国内资本也不甘示弱,印度几支公开上市的传媒股票,《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时报》上市之初均募集超过4000万美元。不仅如此,印度几大报业集团也纷纷同国外资本展开联合收购或并购。《印度时报》为进军广播业同路透社展开合作,《觉醒日报》与爱尔兰独立广播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合作共同开发电视市场,塔塔集团利用集团资源同福克斯新闻电视集团合作不断整合,《欢喜市场报》则购买星空报业集团新闻频道股份,成功合并之后也向顶端集团开始发起冲击。作为新兴经济体与金砖合作组织成员国,印度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报业更是其中代表。印度从1991年开始的经济改革到如今已显示出强大的推动力,国民经济正以8%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发展,这为资本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nlc202309031315
5. 受市场经济影响,印度报业出现小报化、娱乐化趋势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小报社的不断涌现,整个印度报业,尤其是大型集团,开始转换思路,对版面进行重新设计。各报纸不再死板的刊发政治类新闻,而出现包括娱乐、体育、美食、时装等娱乐版面,并增加照片数量,转变为色彩鲜艳、板块明显的城市风格。其新闻以短小、新奇为主,关注的焦点和文章的角度也不只停留在上层阶级而开始向印度中产阶级转变,甚至字体也从传统的“时报新罗马体”逐渐过渡为小报和杂志常见的圆体和黑体。虽然面临市场压力,报业转型不可避免,但由于主流英文报纸的受众一直由上层阶级组成,这样的转变成为传统读者以及资深行业人员难以接受的变化。报纸向小众化、娱乐化转变,逐渐失去了传统的道德高度,开始出现言论虚华等现象,甚至一些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都无法得到刊登,这似乎也给印度民众制造一种虚假的幻象,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纸媒应有的公正态度。
媒体承载着社会体系维护者与社会价值守卫者的二元角色,当前媒体向庸俗化、娱乐化发展的趋势不仅关系着行业兴衰,从宏观上来说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普及以及道德教育水准。媒体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如果过分追求商业利润和发行数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适得其反。
二、印度报业市场整体发展前景分析及预测
对印度报业的整体观察以及特征分析,为我们客观判断印度报业市场整体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宏观的视角。笔者认为,印度报业市场整体发展前景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随着印度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产阶级的扩大和公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必将产生新的商品需求,使低收入人群向中产阶级转变的过程中增加额外消费量。由于英语在印度社会文化中的传统地位以及印度人对英语的特殊情结,也将间接增加英文报纸的需求量。此外,随着文盲率的降低和信息化普及,将直接促进报业进一步增长。印度权威读者机构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过去3年间,印度报纸的读者数量已扩大5倍以上。
其次,印度极低的互联网覆盖率也为报业的持续增长提供客观环境。虽然伴随着印度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互联网和卫星电视将成为印度家庭的基本配置,但是在未来几年内,这样的局面尚不足以威胁印度报业的整体增长。
最后,印度政府持续放宽对媒体行业的限制并允许外国资本进入。一方面能促进报业市场的优胜劣汰,进一步刺激行业革新,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大集团垄断局面的恶化。在新技术冲击各传统行业的今天,印刷媒体也不例外,多元化发展刻不容缓。即使拥有如此平稳的市场,印度报业也必须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
三、印度传统报业的多样化转型新思路
1. 传统报纸行业须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在多媒体数字化充斥的时代,传统报业如何继续生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发行渠道与传播媒介的创新、拓展新媒体,以及面向网络的转型等。如今的印度传统报业从采访、传稿、排版、编辑已全程实现数字化,然而对数字化产品的增值方面仍是需要考量的问题。传统报纸的转型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拓展电子网络版,增加社交互动板块,使新闻的传播更具时效性、丰富性、互动性,从而促使传统媒介从单一逐步向与多种有效媒介结合传播方向转型。同时,微内容的有效经营也可以有效提升传统媒介的价值,实现传播新闻的数字化链接,合理运用多种平台,如微博、微信、手机报等都是有效的销售途径。
2. 进一步增强传统纸质媒介的社会效益
麦克卢汉有三个著名理论,其中“媒介即人的延伸”说的是报纸媒介即人类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类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人类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把人类视觉、听觉、触觉能力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社会化媒体不仅带动公众新生活方式的诞生,而且从宏观上也影响着社会方式,建构出不同于传统纸质媒介的网络公共领域。如果报纸能将新闻与独立实体挂钩,将实现更卓越的宣传效果。传统报纸的社会化普及,使得在新闻和信息的报道披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了公民的互动参与,促进了受众间的社会联系。这不仅能促进公众舆论的形成,也能间接影响政府的议程决策,最终推动政治经济层面的微观改革。传统报纸必须重视社会化在其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以增强客户黏性,通过报纸本身的号召力来扩大其在用户中的价值影响,进而对基本文化价值内涵及社会现象作出正确引导。
3. 专注经营模式,强化市场细分,重拾报纸内涵
报纸报道与网络传播不同,有着权威、深度、可信的特点,在面对新媒体竞争的同时,报纸必须认清自身价值。只有立足与报纸独特优势的挖掘,对报纸特性再认识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报纸是一种文化产品,兼具政治属性、信息属性、文化属性与商品属性,但从根本而言,报纸的文化及信息属性的重要性要大于政治和商品属性。政治属性和商品属性虽然长期作为行业信条与价值评判标准,但在传媒科技愈发达的今天,传统媒体形态的报纸更应坚持报纸的信息属性和文化属性。从报纸的本质属性出发,立足传统忠实用户,不断强化市场细分,专注经营模式,在信息处理和报道上下功夫,以报道真实贴近受众的文章为主,而不要为了商业利润放弃传统报纸应有的态度。
9.防腐涂料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篇九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仅因金属材料腐蚀造成的损失高达50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其中石油天然气系统约100亿元、煤炭工业约55亿元、电力系统约16亿元。而整个涂料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减去原料仅为其一半,由此可以看出,防腐涂料可做可为的空间之大。
当今的防腐涂料产品广泛以石油工业、练焦工业、有机合成化工工业等部门的产品为原料,品质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如何进一步加快防腐涂料领域的发展步伐,使其更好地位各行各业服务,这是摆在我们涂料人面前的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在防腐涂料广阔的市场环境中,涂料人只有勇敢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保护环境为己任,不断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才能不断地扩大防腐涂料的应用范围,为中国基础设施及海洋化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防腐涂料发展现状
防腐涂料是现代工业、交通、能源、海洋工程等部门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涂料。按其涂料膜层的耐腐蚀程度和使用要求,通常分为常规型和重防腐型两类。
常规防腐涂料是在一般条件下,对金属等起到防腐蚀的作用,保护有色金属使用的寿命;重防腐涂料是指相对常规防腐涂料而言,能在相对苛刻腐蚀环境里应用,并具有能达到比常规防腐涂料更长保护期的一类防腐涂料。
1、产品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我国防腐涂料品种有1000多种,传统的按树脂分类有环氧、环氧沥青、沥青、氯化橡胶、氯磺化聚乙烯、聚氯乙烯、过氯乙烯、漆酚树脂、硅酸乙酯、高氯化聚乙烯、聚氨酯、聚氨酯沥青、酚醛、醇酸漆等。
近些年来,还出现了不少性能优良的改性型树脂品种防腐涂料,如醇酸树脂改性聚硫橡胶改性环氧防水防腐涂料及用于铁路客车箱的丙烯酸改性醇酸磁漆等,同时结合我国自身特色的防腐涂料,如漆酚钛、漆酚环氧、漆酚硅重防腐涂料等。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一代防腐涂料体系逐步占据了市场研究和应用的主流,环保性防腐涂料如水性环氧、水性丙烯酸涂料等相继问世,丰富了防腐涂料的种类,并且逐步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2、市场需求及应用范围广阔
我国防腐涂料生产企业较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700来家,其中专门生产防腐蚀涂料的厂家就有近百家,但规模均不大,年产量在千吨以上的只有几十家。这些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沿海各省市与中南地区。由于各省市自然环境和发展特点的差异,其防腐蚀涂料的品种和用途也不尽相同的。
目前,我国的防腐涂料主要应用在化工和石油行业、铁路、公路桥梁、冶金行业、电力和能源工业、机械及纺织行业、工业产品领域、汽车、船舶及集装箱行业。其中,需求最大的行业为化工和石油行业,它包括油田设施、输油管道、海上平台、石油化工厂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腐;与此同时,铁路及公路桥梁的新建和维护也是防腐涂料应用的重点领域,此外,工业产品领域以及汽车、船舶等海洋防腐领域也是防腐涂料市场的最大需求点。
3、环保型防腐涂料备受关注
目前,我国防腐涂料正沿着高性能、高效率、低能耗和低污染的方向前进,且有一部分水性防腐涂料生产企业采用了低污染的原材料进行生产,防腐涂料企业已经淘汰了禁止使用的各种涂料原料,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环保的原料产品,以达到产品节能减排、环境友好之目的。
相信在未来几年里,船舶涂料、石油平台、集装箱涂料、化工用防腐涂料、铁路、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料、城市基础设施用涂料仍是市场热点,国内防腐涂料企业应不断加强专业水平,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从而为中国的防腐蚀市场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4、海洋防腐涂料增长迅速
现如今,海洋开发规模不断扩大,而作为海洋开发基础设施的跨海大桥将不断新建,这些海洋构造物都需要有较长的防腐年限,这将为海洋防腐涂料带来巨大市场。还有,随着海底油田的大量开发,输送油气的管道也会相继出现。近年来中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国家还在积极规划和建设海上风电,这些都为海洋防腐涂料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海洋防腐涂料生产企业正朝着开发绿色环保、节约资源、高性能防腐涂料的趋势发展。未来也将研发出具有高温防腐、抗静电、高弹性、无毒等多功能的防腐涂料。据业内人士推测,我国海洋防腐涂料市场在船舶和集装箱制造业以及跨海大桥、海上石油平台和沿海港口兴建等因素的推动下,将以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二、防腐涂料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个国家重防腐涂料发展水平如何,涂层性能怎样,是一个国家涂料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识。随着我国交通、能源、建筑等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防腐涂料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型船舶漆市场,几乎被国外厂家占有,大部分的集装箱漆市场也几乎被外企所占有,中国防腐涂料在技术个性及产品涂装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目前,我国防腐涂料生产企业较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700来家,其中专门生产防腐涂料的厂家就有近百家,但规模均不大,年产量在千吨以上的只有几十家。
2012年中国防腐涂料行业显示,仅有国际油漆有限公司、中远关西涂料化工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兰陵化工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而在工业涂料领域知名企业如长江涂料、杭州油漆、双虎涂料并没有在防腐涂料方面有突出表现。
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行业状态,导致防腐涂料产品价格低,质量不稳定,从而使行业的盈利能力减弱、发展后劲不足。
2、市场标准化有待加强
10.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篇十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吸尘器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吸尘器市场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曾经是奢侈品的吸尘器已经逐渐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千元内产品成为市场主体,国家大量保障房的建设及家装市场带动了中国吸尘器市场的升温。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国已成为世界家电产品的制造基地,尤其白电产品的制造和加工,在国际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吸尘器领域也不例外。国内吸尘器领域各大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非常雄厚的实力,能与国外品牌相抗衡。
中国吸尘器市场中主流品牌较少,竞争较为激烈。虽然本土品牌的数量远高于国外品牌,但为数不多的国外品牌凭借技术、品质优势保持领先地位。2011年1-12月,全国家用吸尘器的产量达8316.9万台,同比增长3.79%。2012年1-12月全国家用吸尘器累计总产量8066.5万台。2013年1-2月全国家用吸尘器累计产量988.66万台。
吸尘器市场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家环境改善的要求,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吸尘器的需求量必然会有一个新的突破。预计未来的5-10年内,我国吸尘器产业将步入黄金发展阶段,吸尘器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从出口市场上看,欧洲和美国这些发达国家仍然是吸尘器业的主要市场,但发展中国家如巴西这些新兴市场也不容忽视。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深陷经济难关,而我国制造业也从快速发展期进入一个产业调整期;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回暖,未来吸尘器的出口前景仍然是十分广阔的。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吸尘器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七章。首先介绍了吸尘器的分类、技术及功能等,接着解析了我国小家电行业的发展状况。随后对国内吸尘器行业的发展做了细致的分析,并剖析了产品品牌的发展、品牌零售量地区市场占有率和重点企业运营状况。最后,报告对吸尘器行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11.手机报的市场现状及前景探析 篇十一
【关键词】手机报 用户特点 商业模式
引 言
2004年7月,国内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诞生,2005年5月,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浙江移动创办的大陆首份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开通,2005年10月,中国移动自有业务《新闻早晚报》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中国手机报正式进入市场导入期。在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中国手机报取得了飞速发展,完成了市场培育期,并进入高速成长期。2006年7月,《凤凰聚集》《凤凰下午茶》手机报产品上线运营(2008年6月《央视手机报》上线运营),标志着电视传媒进入手机报产业。2007年6月,《手机报-瑞丽》上线运营,标志着杂志业进入手机报产业。2008年3月19日,《手机报-中广财经》的上线运营,标志着中央广播电台进入手机报产业。2008年8月,由安徽出版集团和安徽移动共同推出的《移动漫》彩信业务上线运营,从而标志着出版业也进入手机报产业。至2008年9月,中国移动10658000(彩信端口)平台上已有121份手机报产品,用户高达4500万。可以说手机媒体业务已成为传媒业数字化发展的“蓝海”。
手机报的特征
广义地说,手机报是电信(移动)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结合的产物,它利用最新的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网络将传统媒体上的新闻资讯提供到用户的手机上,用户每天定时或随时、被动或主动地通过手机接收、浏览最新的新闻资讯,俗称“第五媒体”。其表现形式有彩信类、短信类、WAP类、语音类(IVR)、新闻彩铃类等等。狭义地说手机报主要指彩信类的手机报。因为短信类和WAP类是彩信类的补充,而语音类、新闻彩铃类才刚刚起步。此外,目前国内开通服务的手机报大多是彩信类手机报, 90%以上的用户定制的都是彩信类手机报。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讲,手机报是数字化的电子传媒,其实质是多媒体。目前,彩信手机报支持文字、图片、声音(MIDI格式)、动画(GIF格式)等形式,随着3G技术的应用推广,手机报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业务。它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点:
1、时效性极强。从内容采编到用户接收到手机报的整个过程可在10分钟左右完成,这样就大大加强了新闻的时效性。例如,人民网在十七大上利用手机直接完成新闻采编,然后通过移动网络进行稿件送审。当然这对新闻资讯的编、审、发等各环节提出了更高效的要求。
2、覆盖范围广阔。手机报彻底摆脱了传统纸质媒体的时空限制,只要有电信运营商的信号,无论偏远的山区还是异国他乡,手机报都能及时收到。
3、良好的互动性。手机报可通过短信、彩信、WAP技术等各种形式与读者进行即时互动。
4、内容的多样性。一方面表现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游戏等多媒体内容。另一方面表现为个性化选择。目前手机报收费模式按月或次计,用户可随时更换手机报产品,还可以从彩信类换成WAP类、短信类等形式。另外,彩信手机报还可以从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实现菜单式个性产品,让读者自主选择内容、版式、色彩等传播要素。譬如,将手机报分成时政、娱乐、体育、养生等板块,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各板块的自由选择后,系统自动完成用户所需要板块内容的组合,生成用户个性定制的手机报。
5、极强的实用性、娱乐性和亲和力。目前,一条彩信手机报普遍在50K容量内,3-5幅图片、3000-5000汉字,十帧左右。容量有限,而用户又偏于了解一些资讯概要,因此这就决定手机报的内容编辑既要强调新闻真实、信息的实用性、更要强调其娱乐互动性,以增加其亲和力。
6、规模经济效应强。目前手机报主要还是靠内容赢利,这是由电信增值业务的发行边际成本“趋零”特点决定的,也迎合了读者的阅读需要和习惯。
手机报用户特点分析
一般认为手机报读者群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拥有彩信手机(开通GPRS功能);二是工作忙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没空看报上网。因此,认为手机报读者群主要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事实上,两年前情况可能如此,但现在已有所变化。刚开始移动运营商选择的是高端用户,如全球通品牌用户,这部分人群确实与上面两大特征吻合。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运营商不得不选择其他的目标群,如动感地带、校园卡、神州行等品牌用户进行推广。而且彩信手机和每月3-5元的订阅费早就不是门槛了。所以手机报大部分用户都是普通人群。
由图1可以看出,手机报用户比例最高的为学生,其次是企业和公司的普通工作人员。因此,普通学生和刚刚就业的年轻人,才是手机报的主流用户群体。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手机报读者具有下列几大特征:
1、年龄在18-45岁之间。这也是电信增值业务使用的主流人群。
2、性别上以男性居多。目前新闻类手机报占比在95%以上,而男性比女性更多的关心新闻。
3、职业上基本以学生、工薪阶层居多。这部分群体要么资讯相对匮乏,要么较忙,一般利用垃圾时间(车上、厕上、会上等)收看手机报。
4、越发达地区手机报订户越多。截止2008年8月份中国移动106588平台上手机报排名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北京。
5、用户退订率较高。
手机报的商业模式
手机报是移动运营商无线增值产品,其产业链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如下图所示①:
不难看出,手机报先是运营商的增值业务,然后才是所谓的新媒体。移动运营商在手机报上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市场推广上。因为手机报最有效的推广方式是“数据库营销”,而数据库掌握在运营商手上。
根据运营商是否在手机报业务上占主导作用(主要在推广上),手机报的商业模式可分为两类:
1、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手机报商业模式
在此类模式中,SP与运营商合而为一(SP是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控股)。根据媒体与运营商具体的合作关系可分成三类:一类以《新闻早晚报》为代表的资源买断型。中国移动分别从人民日报、新华社、北青传媒、中新社等传媒集团购买其数字化新闻资讯,然后组织自己的采编队伍再编制成手机报的内容。这类方式中,媒体只单纯的出售新闻资讯。另一类是运营商与各家主流新闻媒体合作分成,媒体包装产品并采编发送,中国移动集团按65%-75%不等的比例分成。这类方式中媒体不仅制作产品,还要配合移动运营商作些媒体宣传。第三类即介于前二类之间。如《新闻早晚报》为了提高用户的粘性,降低退订率,与各级地方省级主流媒体进行“纯内容”方式的合作。在山东,大众报业提供本地新闻资讯,《新闻早晚报》将其提供的山东新闻内容放入山东版的《新闻早晚报》中,以供山东移动用户使用。在这类合作中中国移动按年费支付或按本地用户收入分成支付,形式灵活。
2、以服务提供商(SP)、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手机报商业模式
这类模式主要将媒体运营的手机报业务放在SP的平台上,运营商只提供通道和代收费服务,由SP和运营商主导运营。此类手机报数量繁多,但用户量相对极少,主要原因是在手机报的推广上由SP和媒体主导,而广告和人员等传统推广方式目前还基本上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外,还有第一类和第二类相融合的情况。如省级移动公司“新业务营销平台”上的手机报业务。这类模式中运营商在推广上的支持力度要大些,因为中国移动“10658000业务平台”加强了手机报管理,提高了业务进入门槛,而省级移动为了发展本地手机报业务,只能通过“新业务营销平台”平台来运营。此类手机报业务还是有一定发展空间的。
促进手机报发展的因素分析
推出手机报可以说是移动运营商和传统媒体基于双方长远利益的考虑,这种“利益驱动”是手机报推广的根本动力,也是手机报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因素。利益分配上,移动运营商与传媒均沾,但从分成比例上来讲,移动运营商占大头(中国移动集团分到65%-75%)。在手机报的实际运营中移动运营商是主导,而身为企业的移动运营商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某种程度上受到各传媒集团的制约。
推动手机报业发展的间接因素主要来自于手机报生存发展的大环境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庞大的移动电话用户群,且继续保持用户增长的态势。据工信部“2008年8月电信业统计月报”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8月底,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移动电话为6.16亿户,比上年末新增6871.1万户。
2、电信增值业务发展态势良好。“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增值服务市场规模达308.8亿元,同比增长29.6%。”②从电信业总的态势来说,收入规模将会持续增长。
3、手机报是电信增值业务一个成功的、成熟的产品。目前绿色、成熟的增值业务产品不是很多,其中亮点包括音乐下载、彩铃、校讯通、流媒体、手机报等产品(手机电视被广电总局主导)。同时中国移动大力进军传媒领域,手机报用户占比目前只有15%左右,所以,手机报将会有较大发展空间。
4、中国宏观经济将持续看好,农村市场正在启动。虽然全球经济遭遇了金融危机,但中国发展势头依然良好。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手机报等数字传媒已成为各报业集团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各报业集团遇到两大挑战,一是新闻纸张成本飞涨,二是平面媒体广告收入受到很大冲击。而手机报经过4年多的飞速发展,已形成了一批忠实的读者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3G、4G技术的方兴未艾。3G目前正在商用,4G正在做技术试验。“由国家863计划通信领域专家组成员邢王京介绍,由上海构建的具有4G移动通信基本特征的现场试验系统已于近期通过验收”。不管3G还是4G,其核心都是解决“高速公路”问题。带宽问题解决了,多媒体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而手机报不管是彩信形式,还是WAP、流媒体等形式,都会在新的“高速公路”上得到“更宽更深”的应用。
手机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运营商希望通过手机报推广彩信业务,加强手机增值服务内容,培养用户的忠诚度,扩展手机的媒体功能,抢占新传媒的制高点。在手机报的产业链上,目前各传媒(报社、广电、出版、新闻网站等)只是内容提供方(CP),运营商控制内容终审(主要为广告)、发送频次、推广发行等各个环节。可以说各传媒的内容资源只是一种完全依赖网络运营商渠道的附属物。2006年6月8日,中国移动宣布与凤凰卫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收购凤凰卫视19.9%的股份,成为凤凰卫视第二大股东,标志着中国移动正式进入传媒领域。同时与各传统媒体合作,将其新闻资讯产品(手机报系列产品)引入中国移动主导的手机报平台进行统一管理,至此,手机报成为移动的自有业务。各媒体分别收取其手机报产品收入的25%-35%不等。移动完成了“华丽转身”,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传媒大亨”。仅《新闻早晚报》已有近3000万的发行量,传统媒体只能望其项背。如下表所示:
注:因移动运营商对此数据保密,根据作者掌握数据并推理,此数据有效误差在10%之内。
一、目前手机报最有效的推广手段还是“数据库营销”,传统媒体还没有找出其它更有效的推广手段(广告)。移动运营商执手机报市场之“牛耳”,传媒方只能利用其它手段在与运营商博弈中发展手机报业务。
二、在传媒与运营商的合作分工上,各手机报基本上只负责内容提供或产品制作,其它的如手机报最终审核、下发频次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移动运营商,所以手机报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媒体”。例如,奥运期间,移动制定“手机报特刊下发流程”来管理各个手机报的内容下发频次,并进行内容终审(主要为广告),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显然制约了手机报及时性优势的发挥。尤其是在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发生后,按照此流程,等协调工作做好,可以发“快报”时,已经错过了新闻的最佳发布时机。
三、手机报业中,传统媒体只能通过移动运营商来发展市场,实则是将用户与传媒隔离,并不直接掌控市场。目前所有的手机报用户资源(号码、订购情况、手机终端及使用等情况)都在移动运营商手里,不对合作的传媒方公开。媒体很难知道自己的读者的属性,又怎么谈得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呢?
四、在手机报具体的内容制作上,也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中国移动自己创办的《新闻早晚报》等系列手机报是自行组织人员采编的,而不是由专业的新闻从业单位制作,势必缺少专业传媒应有的经验和理念。第二,传媒集团掌控的手机报,其内容制作上还或多或少的受到不适应市场的办报理念的影响。第三,目前手机报内容直接来源于传统媒体,是传统媒体向手机终端的简单平移,缺少自己的新闻原创队伍。
五、当前,传媒集团拥有的手机报业务的直接运营单位基本上还是各新闻网站。而网站还处在“小妻小妾”的地位,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
我们不难看出,手机报目前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从表面上看,它是各传统媒体延伸出来的新媒体,但实质上,它是移动运营商的一个增值业务的资讯产品,属于移动运营商的自有的“第五媒体”。正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姚鹏谈到此问题时所说的,只有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它的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而不是像现在受制于人,那才是令人满意的手机媒体。手机媒体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结束语
手机媒体化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应用形式,而手机报作为手机媒体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还有手机电视、手机电台等),其未来发展的大众化、多媒体化、娱乐化等是一种必然趋势。应该说移动运营商与传媒集团共同创办了手机报,两者共存共荣,共同促进了传统媒体向数字化领域的融合与发展。这势必将打破传媒格局,引领传媒业向更加多极化方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注释
①张玉良、钟致明、杨广龙,《3G手机报业务发展前景研究》,《移动通信》2007年第10期第47页
②《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增值季度研究报告》2008年5月
参考文献
(1)张玉良、钟致明、杨广龙,《3G手机报业务发展前景研究》,《移动通信》2007年第10期
(2)《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增值季度研究报告》2008年5月
(3)庄传伟,《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广告经营策略》,《新闻战线》2008年第5期
(4)《新闻战线》2008年第5期
【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推荐阅读:
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09-10
中国汽车保险市场研究08-23
中国汽车发展前景08-20
保险行业发展前景10-29
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09-02
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08-04
国内汽车后市场分析06-16
汽车用品市场分析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