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式教学”理论的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有效性探究

2024-10-05

基于“互动式教学”理论的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有效性探究(共2篇)

1.基于“互动式教学”理论的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有效性探究 篇一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由于国际风云的变幻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冲击,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积极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路径,努力寻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对策。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一体化 对策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主要任务,这一任务的实现离不开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因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就是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由于国际风云的变幻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冲击,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积极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路径,努力寻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才能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引导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的作用。“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一、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

1、理论基础

理论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概括与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休系。科学的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则有阻碍作用;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不能任意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理论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变为物质力量。再好的理论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也是毫无意义的。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正确的结合,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2、现实依据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

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论述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一系列文件精神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即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主体与实践教学主体的一体化、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 活动的一体化、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的一体化,有效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内涵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就是指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学生主客体角色的统一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灌输和说教的教法进行,在教学关系中教师是主体,即知识的传授者,而大学生是客体,即受教育者。思政课引入实践教学以后,大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大学生主客体角色在教学环节中的分离,客观上把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也割裂开来。实现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必须首先将大学生的主客体角色统一起来,并且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明确和认可大学生在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内化为内心信念,从而避免教师无意义的强制性的理论灌输,使教学内容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创设属于学生自己的有特色、有品位的话语空间、活动空间和成长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处于一体化的状态,形成良性循环。

2、教学目标的统一

由于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长期的分离状态,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理论教学以理想人格的培养为目标,实践教学以实践人格的养成为目标,两者之间的转化是需要具备条件的。受多元文化形态的影响和冲击,当代大学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以较强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实践人格,这种实践人格在某种情况下与理想人格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只有协调好理想人格与实践人格之间的矛盾,把大学生现实的成长环境和客观的需要与教学的培养目标和理性要求有机结合,把对大学生要求的理想程度与其实际接受的现实程度有机结合,从而找到教与学之间的共性,形成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的科学标准,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落实到大

学生思想转化的实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理想人格为标杆,在实践养成中以因人施教为特征,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用科学理论进行武装,用社会实践加以锤炼,用浓郁的主流氛围给予熏陶,通过一般性的思想理论教育与学生个性化的实践结合,塑造学生健康的实践人格。因此,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中心内容和有效载体既不是理论教学,也不是实践教学,而是学生的实践人格教育。它通过设置特定专题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块,把理想人格教育与学生实践人格的养成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自我思考、思想转化和身体力行,推动学生由实践人格向理想人格迈进。

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统一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通常被称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统一,它是获取知识与积累经验的统一,也是学理认知与情感体验的统一。成为高校思政课同一教学环节中的两个不同方面。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与强化实践教学排斥理论教学的做法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因此要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自特点和作用。把两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案例分析、新闻播报、校园文化、社会调查、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进行整体安排,实施整体推动,引导学生一方面用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把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问题和困惑进行梳理,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激发他们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转化。

三、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对策

1、强化理论教学,切实发挥理论先行功能。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大学生系统的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学说、基本理论。强化和重视思政课理论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提高马克思主义素养,提升思想境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和理论对于实践具有导向作用: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为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时代,认识对实践的导向、预测、促进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削弱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便无法开展。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认清理论教学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丰富教材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富有成效的理论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大学生用科学的、辩证的、理性的思维分析、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倡导的理想目标和信念追求与现实中的功利取向和实用导向的巨大差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规范实践教学,切实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比理论教学更具优势,它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式多样、内容有趣、吸引力强,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

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但是,由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不同,它的复杂性导致操作中的不规范性。因此,我们必须把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首先,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其次,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要求等形成为完善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从而使实践教学具备制度上的保障。再次,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最后,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的实习实训中,与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正确处理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为一体,坚持实践育人原则,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3、化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和冲突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虽然属于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环节,但理论教学以系统的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则以运用知识和积累经验为主。两者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以积极的态度予以回应,化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首先,运用主流与支流相结合的分析法,阐明科学理论与错误行径的关系,科学理论作为社会的主流,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体现社会正能量,具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而错误行径作为社会的支流,与人民利益不符,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被淘汰,不会长期存在下去。主流与支流相结合的分析法可以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其次,运用发展分析的方法,阐明理论与现实之间转变的条件、动力、途径,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平衡性和长期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肩负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再次,运用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由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社会新问题,客观公正的肯定成就,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相信中国共产党,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把坚持理论自信和理论创新有机统一起来。

4、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性。

首先,协同理论学习与理论应用。在理论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通过典型案例和新闻事件,指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和百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运用基本理论认识、分析、解决各种现实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帮助和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升华经验,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正确的行为方式,提高理论修养,实现思想认识的升华,塑造完美人格。其次,协同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因此要调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判断,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实践自律,促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协调配合。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实践教学的环境和情

景,鼓励学生将实践素材带入课堂,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实践成果,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再次,协同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理论是实践的反映,实践发展又是无止境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理论的创新。教师在做好理论传承和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善于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用创新理论指导学生实践,并且根据实践变化,引导学生推动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加强与实际的结合,对于掌握并运用理论具有重要作用。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杜会的进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加强实践环节,己变得迫在眉睫。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在准确把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精神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3]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Z] [4] 王飞.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在意蕴 [J] 江苏教育(职业教

育版)2013(10)[5] 王飞.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整体优化的对策[J] 职业时空 2013,10(4)[6] 任鹏.周莉.论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3)

2.基于“互动式教学”理论的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有效性探究 篇二

合作性教学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创新型教育理念。合作教学将要求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合作性教学的研究与探索给大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经历了长期研究,已经形成了成熟而系统的实施方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近年来,为了转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国内很多高校也开启了合作性教学改革的热潮,教育部也出台文件鼓励教学改革。教育部高教司在教高[2007]1号、2号文件中也提出:深化教学改革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合作性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由于一些认识的偏差与教学资源的局限,我国高校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目前,国内高校采取的合作性教学的具体模式大多都以“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为主,它是在教学资源局限的条件下采取的折中式、创新型合作性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结合非常紧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非常多,对于“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有着内在的本质性的要求。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后面简称《概论》) 的教学中,“大班授课”可以重在理性分析 、“小班讨论”主要是解疑释惑,只有深入分析和充分交流相结合才能把一个真实的、科学的、最合乎中国国情的国家发展道路深植到学生的内心中去,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各有侧重又相互融通和相互促进,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一种易于接受并掌握的新型教学范式。

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目前我国高校中,“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是什么;其优势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种模式与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什么关系;如何进一步完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等等。“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中,主要包括教师团队的合作、大班理论授课、学生自主学习、小班分组讨论等四个主要环节,其核心在于“小班讨论”环节的设计。

( 一) 合理构建优势互补的教学队伍

合作性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与传统课堂讲授相比,“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更新教学理念、选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教师的工作量都在成倍增加,而且“小班讨论”环节的开展使得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尤其是开展了师生对话和学生提问,都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合作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的精力投入要有保障,而且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另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加强教师团队的合作,将担任相同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师团队,成员之间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科学设置讨论主题,系统设计讨论流程,合理安排分工等,在彼此协调和沟通的基础上形成联合行动,弥补教师群体的资源差异,实现优势互补,加速了新教师的成长。

( 二) 高度重视“ 大班授课 ”的统领作用

大班授课以讲授理论前沿为主,把握课程重点和教学难点,向学生传授理论。应当指出的是,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应用,不是要推翻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传统的理论讲授还是起着基础性作用。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资不足,二是因为思政课的政策理论性极强,如果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清理论渊源、理论体系和重点内容,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那么“小班讨论”的预期效果也是很难达到的。 以《概论》课为例 ,《概论》课的第一部分是课程的开篇问题 , 主要内容还是应该以大班讲授为主,帮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把握、了解各理论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二部分内容距离现在学生相对久远一些,大班讲授应该重点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等理论内容的艰难探索过程以及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第三部分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与现实联系最密切,学生也最感兴趣,大班讲授主要以讲授理论前沿为主,同时更多的是积累学生的兴趣点和产生的问题,为“小班讨论”环节做好充足的准备。

( 三) 精心设计“ 小班讨论 ”的研讨主题

研讨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的论题,要选取范围相对广一些的研讨主题供学生选择,要调查学生对于研讨课程时间安排的意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主要的研讨主题和课时安排。“小班讨论”的主题科学得当,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能使讨论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小班讨论”主题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以“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线,紧密围绕现实重大理论问题、理论界研究的前沿问题、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讨论题的设置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对讨论主题的要求,例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关心、困惑及所需要解决的思想、学习、生活等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整理,确定不同主题范围的论题,供学生参考选择,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对主题不感兴趣而降低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高讨论的针对性。总之,讨论主题应该与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关注的焦点、理论界的热点等有机契合,才能使讨论课充满活力,使大学生产生共鸣,这是搞好“小班讨论”的关键。

以《概论》课为例,我们经过探索与总结,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梳理出了若干个与“大班授课”专题教学内容相衔接、相匹配的“小班讨论”主题。例如《 概论》课的第一部分,可以安排的讨论主题有:“学习和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卓越贡献,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何影响和启示? ”“毛泽东思想是否已经过时?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学习毛泽东思想有何意义? 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的晚年错误? ”等等;第二部分可以设计关于新民主主义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联系和区别问题,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问题等方面展开充分的讨论;第三部分可以紧密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设置讨论主题,这一部分最结合当前中国实际,也是学生兴趣点和困惑点都最多的内容,可以设置的研讨议题也非常广泛,通过主题发言、集体讨论、总结提升等环节突出理论思维训练和正确价值引导,帮助学生澄清迷惑和不解,提高他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 认真做好讨论中的正确引导和讨论后的总结提升

小班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负责讨论的组织和引导,把握讨论主题的发展方向,把握讨论的进展程度,对整体讨论情况做恰当掌控。讨论课既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又要求他们能认真仔细地倾听别人的看法,力求使小班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讨论过程中,要将主题发言、点评和自由辩论等形式相结合,使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争鸣和碰撞,最后,通过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总结、答疑解惑,对偏激的观点进行全面分析和引导,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纠正,加深他们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澄清原有的模糊认识,促使大学生把党的执政方针、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课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学生的表现,评估讨论的目标是否达到,明确讨论主题是否适合其他班级继续研讨,在今后还应该做哪些调整和改进,对小班讨论的情况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便于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另外,在学生成绩评定时应该侧重的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而非讨论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讨论过程中的态度、思维过程、行为细节等进行相应的记录与评价,所以改革考试方式,设置立体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也十分重要。

三、提升“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 ”合作性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弥补了国内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坚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技巧和学习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在实践中,实施“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绝非易事 ,也面临很多的难题,它需要学校领导、教学管理者、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才能保障落实。

( 一) 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首先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按照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一是以学生为教育的价值主体 ,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二是以学生为教学的实践主体,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与“大班授课”相比 ,“小班讨论”中多角度的论题和相对开放的讨论环境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功驾驭小班讨论课,教师必须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全面提高自身素养。教师在讨论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学生的讨论有一定预见性;在讨论中要进行正确引导和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澄清思路,解答困惑;在讨论后要进行总结和提升,便于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 二) 进一步增加教学投入

由于“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是将人数一般都在100人以上的大的教学班拆分为多个小班,而且主要是利用上课时间同时进行讨论,因此,对教室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如果条件允许,小班人数越少越好,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展课堂讨论和相互监督,也便于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因此,“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硬件和人力资源投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务处或者相关院系要事先负责调配好全校教室资源,保障“小班讨论”的顺利开展;“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势必会大大增加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有必要为合作性授课的教师配备教学助手,帮助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作业收发、成绩考核、教学监督等事宜,这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资助。另外,“小班讨论”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计算以及酬金发放也都要妥善解决,进一步激励和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 三) 进一步改革考核方式

上一篇:人民网论文获奖名单下一篇:高中语文重点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