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2024-06-10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共13篇)

1.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一

第五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单元内容结构,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意。

2、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热爱生命”,阅读其中感兴趣的文章,初步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感知性阅读,为精读课文做准备。

3、激发学生对本组课文以及对“热爱生命”主题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表现生命的图片(动物、植物、人物等等),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顽强与脆弱,并引导学生给喜欢的图片起个恰当的名字,如:破壳而出的小鸡、嬉戏的鱼儿、顽强的小苗、绽放的向日葵、沙漠中耐渴耐寒的仙人掌、枯木抽出的嫩芽、灾区帐篷露出的笑脸、废墟下伸出求生的手。

2、教师:这些图片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生命。是啊,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有了生命,向日葵才能拥抱太阳;有了生命,花儿才能绽放。

教师导语:就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最初理解,走进第五单元,一起去感受生命的意义!这节课我们上单元导读课。

二、揭示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自读课本81页的导语,提炼单元主题。

2、单元导语提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揭示了单元主题;二是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3、课件出示: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4)搜集有关“热爱生命”主题的图片、故事和名言警句。

三、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请你默读这一单元的全部内容,也可以默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果遇到印象深刻的句子请用“——”勾画出来,并写上自己的读后感受。

2、学生带着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预学单内容。

2、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同学们,读了这几篇有关生命的文章,我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够打动你们的心,不管是句子也好,片段也好,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3、读了这四篇课文,你有何感受?

《触摸春天》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永生的眼睛》体现了生命的延续; 《生命生命》体现了对生命的珍惜;《花的勇气》则体现了生命的勇气。

五、延学:

好书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总结:

同学们,热爱、延续、珍惜、勇气,这些都是生命不同的表现和我们面对生命不同的态度。希望大家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学习中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吧!

2.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二

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 单元导读课就着眼单元整体, 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单元概览, 使学生在情感、知识、方法上先行一步, 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学习准备, 打下感情基础,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诱发他们的阅读期待。上完单元导读课, 以往要2课时完成的讲读课文这时我们只要一课时就可以了, 至于自读课文我们1节课可以完成2篇, 语文园地的内容更是, 等到学习时不少同学已经会背了, 略作讲解即可, 这样为单元学习节省时间,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单元导读课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激发兴趣, 产生阅读期待

导读课应以情趣为主要手段, 用生动活泼的话语激起孩子的阅读期待, 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产生阅读热情。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主题下的《检阅》一课, 当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 可以用这样的话“当我们学习课文时, 你会走进伯莱克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再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 这节导读课通过一幅幅配乐的农家画面, 让孩子们感受田园的诗情和画意。让他们想读, 要读这组课文。通过《渔歌子》的吟唱激发他们读诗词的兴趣, 为他们轻松地理解, 背诵下来做铺垫, 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激活思维, 产生探究欲望

以质疑为单元导入主线, 带着提问题的想法读课文, 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激活了学生思维, 产生探究欲望。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为主题, 导读课上我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然后到文中去找答案;读文之后, 我适当引导孩子质疑, 如课文《牧场之国》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不是语言的重复, 学习课文的时候, 我们会重点研究, 把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引导文中。再如《乡下人家》一文在描绘鲜花时用到了“朴素”“华丽”这一对反义词, 有怎样的用意?学文时就会知道了, 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等到学习这篇课文时, 就可以直接从问题入手, 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这也是“高效课堂”的一种体现。

三、提升情趣, 产生情感共鸣

导读课, 根据儿童喜欢的游戏和活动的特点设计,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升阅读情趣, 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 关于生命四年级的孩子认识、理解很有限, 所以, 在导读课的时候, 我讲述了张海迪的故事, 使学生初步明白生命需要坚强, 勇敢, 孩子们被深深打动后, 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对于生命的理解会更深入。

四、介绍书籍, 指导课外阅读

单元刚刚开始时, 介绍一些书籍, 可以更好地指导本单元学生的课外阅读, 使课外阅读更好地服务课内阅读。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是“小故事, 大道理”, 在导读课上, 可以向学生介绍《伊索寓言》《中国寓言故事》等书籍。

“单元导读课”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充分的认同感, 当课堂教学开始后, 一些难点、疑点自然迎刃而解, 学生旁征博引, 发表许多令老师惊讶的见解, 使整个学习过程时时处在主动探究之中。

五、整体教学, 符合大语文观

单元导读课, 运用整体观念着眼整个单元进行单元整合教学, 可以把单元主题作为集结中心, 依此发散开去, 上挂下联, 举一反三, 实现教材的整合、知识能力的迁移, 集中解决语文学习的单项目标;相对于零打碎敲、各自为战、拉长战线的传统教学序列, 明显呈现出高效的优势。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 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我上了两个学年的单元导读课, 边摸索边上, 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 学生们很喜欢上。每到上单元导读课的时候, 他们的积极性很高。

1.读单元导语, 感知单元主题。他们读完后, 不少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单元主题是什么。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单元的所有内容, 包括语文园地的内容。感知一下要学的是什么?等他们汇报学习收获的时候, 因为他们都有收获, 所以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虽然他们回答的问题有深有浅, 但是每个人都能积极发言, 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3.他们能自觉地找出这单元需要查找的资料有哪些, 可以提前做好查找资料的准备了。孩子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感到困惑, 感到无从下手。在单元导读上引导孩子们读书, 搜集信息的方法, 那么孩子们就会善于从知识的海洋中取材写自己最想要的那朵浪花了。

4.他们知道了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习作内容, 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了。比如, 有个单元习作要求是写一个人的一件事, 他们知道了习作的内容后, 老师引导学生写日记时跟踪观察学生熟悉的人物, 然后记下他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衣着, 神态等, 为习作做准备, 结果, 加上老师平时对日记的内容的点拨, 到写习作的时候, 学生们都乐写, 会写, 还写得很好呢。

5.如果语文园地中有需要背的名人名言, 他们就在课下开始背了, 等到学习语文园地的时候, 已经背得很熟了。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是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 所以, 他们对新单元的学习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 通过整体感知后, 再学习的时候有的放矢, 这也是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行为品质。

6.单元导读课导法, 结合本单元教师提示学法;我们的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主题, 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方法, 结合本单元的特点, 给大家提示一些学习方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描写的是美景, 这就需要学生“边读边想象”, 只有这样, 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美。

(二) 可以促使老师钻研教材, 对单元有整体的把握。如果在下面的教学中操作得好的话, 真的可以做到省时高效。

(三) 做好单元导读教学, 可以使整个单元的教学时间缩短,

可以解决人教版教材内容容量大的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3.写景类课文单元导读课初探 篇三

一、单元整体解读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首要任务是对单元进行整体解读。教师在把握编者对这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的情况下解读每篇课文,做到居高临下、前后联系地解读每篇课文。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以“景秀中华”为专题编排教材。其中,《黄山奇松》和《黄果树瀑布》为自然景观,《莫高窟》为人文景观。三篇文章的辞藻很华丽,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联想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黄山奇松》和《莫高窟》写法上还有以下的相同之处:(1)文章为总分总的构段方式。(2)《黄山奇松》在介绍黄山松的时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莫高窟》在描写彩塑和壁画时也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这种写作方法和四年级时所学的《泉城》是一样的。而《黄果树瀑布》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和四年级所学的《九寨沟》的写法是一样的。

二、设计单元预习单

对于刚接触单元整体教学的学生来说,教师有必要给他们一个支撑,让他们清楚地知道预习时要做什么,怎么做。所以,单元预习单应运而生。

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时,我是这样设计预习单的:

(一)课文直通车

1.一读:浏览课文,说说每篇课文给你印象深刻的景物是什么?你最喜欢哪篇课文?

2.二读:扫除“拦路虎”。教师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罗列词语帮助学生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补充。

3.三读:根据教师的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描写重点。

(二)课外照明灯:提供与这三篇课文相关的内容、推荐相关的网站。

(三)质疑问难:写出自己在预习了这个单元后,心中的一些问题。

预习单是针对刚接触单元整体教学的学生而提供的一个扶手。在长期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会渐渐具备单元整体预习的能力,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个性的预习单。

三、单元导读课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教师以预习单为依托,展开单元导读课的教学。单元导读课的目标应有以下两点:1.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初步认识,撰写单元导语。2.质疑问难,导学导教。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导读课,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1.指名交流本单元由哪些课文组成。

出示一系列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个景点,说说看了这些图片以后的一些感受。

2.抓住重点,积累词语。

对预习单上的“三读”进行反馈。《黄山奇松》重点描写了三大名松;《黄果树瀑布》重点描写了瀑布的样子和声音;《莫高窟》重点描写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单,对词语進行分类。如《黄果树瀑布》中形容声音洪大的词语有哪些。

【设计意图:写景类课文通常运用大量的辞藻来形容景物。因此,引导学生按类别整理本单元词语,有助于学生对一类词语的积累,同时也为下面单元导语的撰写奠定基础。】

(二)提炼主题,撰写导语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小组拟定单元主题。

2.以刚刚积累的词语为依托,为这个单元写导语。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景秀壮丽!你瞧,黄山上的一棵棵松树形态奇特、生机勃勃;莫高窟的一尊尊彩塑惟妙惟肖、精妙绝伦,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宏伟瑰丽;你听,黄果树瀑布那轰鸣的水声,气势磅礴!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就请走进第五单元吧!

3.实物投影学生的单元导语,师生互动,提出修改意见。

【设计意图:人教版的教材在每一单元前都有一段导语,对即将展开学习的单元进行导航、目标定位等,而苏教版的教材没有。所以教师更应在单元导读课上让学生尝试来写单元导语,让学生学会站在单元的角度上看文本,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质疑归类,解决问题

1.投影出示课前根据学生预习单罗列出来的问题。

2.把这些问题分成三类:(1)关于整个单元的; (2)关于单篇课文的;(3)需要课外查资料的。

3.解决一些关于整个单元的问题。如学生提出问题“这个单元的课文在写法上和以前学的写景类课文《泉城》一致吗?”

【设计意图:导读课上学生提出的一些对于整个单元的问题,要适时地进行交流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时的单元意识。但不是所有的关于单元的问题都要放在导读课上解决。例如学生提出“本单元课文和四年级时学的写景类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类提升性的问题就要在单篇课文教学结束之后的单元总结课上来解决。】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并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和初级求知欲望,促使其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在“部分感悟”学习活动之后,再回到“整体”上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把握。长期如此,循环渐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和学习能力定会不断提高。

4.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导读课 篇四

课题:第八单元单元导读 课型:单元导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穷人》《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学会三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通过本组课文学习,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

4、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了美好情感。

5、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6、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篇幅都较长,虽然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但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这几篇文章,需要加强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和能力的训练。本单元中的《穷人》时代背景使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示范、探究法 教学准备:单元预习单、预习指导课件、学生准备字词典等工具书。

教学过程:

板块一:以感动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

1、走近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内容。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2、明确学习方法。

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了解单元主题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为了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教材为我们安排了哪几篇课文?学生齐读第八单元的课文题目《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穷人》、《梦想的力量》

板块二:课前预习,基础达标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

2、检测字词的掌握

(1)开火车读词语,如果同学读错了,其他同学一起纠正。(2)听写词语。

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情谊 侦察 大嫂 穷人 呼啸 抱怨 倾听 保佑 潮湿 魁梧 撕破 忧虑 绳索 靠近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板块三:找寻学习的“指南针”——归纳学法

1、这些人物的事迹真感人,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学懂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单元导读提示,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等,找出学习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

2、指名交流归纳

(1)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领悟表达方法,模仿说与写(3)搜集感人的故事,交流与习作

3、讨论: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感动人物的事迹(1)阅览书刊、报纸(2)网络查询

(3)访问、调查、观察身边感动的人物 板块四:当堂预习,自主学习当堂预习学习提示:

1、用快速阅读的方式阅读整组课文,在最能感动自己的地方做上批注。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力争做到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3、完成预习单上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最能感动你的句子,试着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板块五:交流展示,思维碰撞

1、学生自己的话概括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做到语言生动、简洁。

2、当堂预习学习汇报——师生补充评价。板块六:朗读体验

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文本,结合批注交流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用朗读的形式加以表现出,力争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块七:学贵有疑,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疑惑。

2、谈收获,回顾学习方法。板块八:课外拓展,推荐阅读

1、课后推荐学生阅读《绿山墙的安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展示名言,升华情感。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反思:

5.单元导读型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五

康川学校 沈尚娟

教学目标:学习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题;阅读第七单元安排的1个识字和四篇课文,能找出单元主题在各课中的体现。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教学重点:读文并找出文中的单元主题,即我们都有好品质。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出单元主题(方法:读一读,说一说)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中的内容你们还记得吗?《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中的兰兰 用她那小小的双手不仅为爸爸拿过拖鞋,给妈妈过洗手绢,还给姥姥挠过痒痒呢!《棉鞋里的阳光》中的小峰的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也给奶奶晒棉鞋,想让奶奶穿上棉鞋更暖和。《月亮的心愿》中的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连盼望已久的郊游都不想去。文中的兰兰、小峰、珍珍他们都尊敬长辈,关心和体贴父母、孝敬父母。他们都是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几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又是什么呢?

1、出示单元导读:你爱劳动,我爱集体,他很诚实。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都是好孩子。(全班读、男女生读、师引读。)

2、请同学们说说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师小结:本组课文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相信同学们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一定会对课文写得具有好品质的主人公有更深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二、导学,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1、快速翻翻第七单元,看看这一单元有哪些课文?

2、出示阅读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说的都是谁?你们喜欢谁?

二、引导逐篇读文,体会主题“好品质“ 1.《识字七》

学习目标:说说对子中都写了些什么?与什么有关?

学习要求:

1、学生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

2、读完后同桌说说对子中都写了写什么? 学习方法:自读---交流---展示 上台展示读,师播放课件理解这些对子中写得是有关品质的。全班齐读 男女生对读 2《小白兔和小灰兔》

学习目标:两人小组共同读课文,互相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谁?都做了什么?你喜欢故事中的谁?

学习要求:

1、两人小组共同读课文。

2、两人交流,完成填空。学习方法: 互读----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1)两人小组展示读课文。

(2)填空:

这篇课文讲的是老山羊请()和()来帮他收白菜,劳动结束后,()把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运回家,()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

()拿回家。到了后来,运回一大车白菜的()没有白菜吃,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却有吃不完的菜。说说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3.《两只小狮子》

学习目标:四人小组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你喜欢文中的哪只小狮子? 学习要求:

1、四人小组读课文

2、讨论:说说课文中的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从狮子妈妈说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学习方法:读文-----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说说这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你喜欢文中的哪只小狮子?说说从狮子妈妈说的话中你有什么感受?

4、《小伙伴》

学习目标: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和同桌说说文中都有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谁?

学习要求:

1、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完后交流文中都有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谁? 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交流----展示 展示交流:(1)、分角色朗读

(2)、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或体会。5.《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学习目标:自读课文,说一说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为什们国王选雄日当他的继承人?

学习要求:(1)、自读课文。

(2)、同桌交流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为什们国王选雄日当他的继承人?

学习方法:自读---同桌交流---展示

6、看看语文园地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1.师生小结:这节课我们读了《识字七》《小白兔和小灰兔》、《两只小狮子》、《小伙伴》、《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这几篇课文,知道了()。是啊,文中的小白兔、勤狮子、安东、雄日都有好品质,我们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好孩子。

2.再现主题 “我们都有好品质”。板书设计:

《识字七》: 是 长 虚心 热情 诚实 好品质

非 短 骄傲 冷淡 虚伪

《小白兔和小灰兔》小白兔 吃不完 爱劳动

小灰兔 要菜吃

《两只小狮子》 一只(勤劳)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 另一只(懒惰)《小伙伴》 玛莎丢了背包

6.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六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导读课教学设计

铁岭市银州区柴河西小学苏梦白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sumengbai@163.com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语文读书导读课,属于校本课程,本课以“爱”字为主线贯穿始终,将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小镇,使学生对《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一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感受到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乐于进行课外阅读并在读中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二.学情背景分析:

铁岭市银州区柴河西小学一直坚持以读书为学校的特色办学项目,孩子们个个喜读书,并且能乐在其中,但在读课外书方法这一方面仍有待提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使其更懂得欣赏书籍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情趣。

三.设计理念:

在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中,旨在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施,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品位作者的写作手法,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创新构想:

本课中教师在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添加各大文学协会和网络上对本书的好评,旨在借助互联网的搜索,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本书的关注程度和全方面的认识。

五.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应致力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本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了解《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一书的基本内容,认识本书的作者托比扬.埃格纳。

3.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品味书中的精妙之处,感受书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搜集书中的信息,体会童话给心灵带来的乐趣。

4.体会读书的乐趣,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5、师生、生生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学会倾听与欣赏。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所需资源,学习读书的方法,品味书中的精妙之处和惟妙惟肖的人物灵魂。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感受书中人物迥异的性格。

六.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导入法、情感体验法、朗读法、讲解法等。

七.教学过程:

课堂结构:导入——作者介绍——内容简介——人物简介——精彩导读——推荐书评——总结

(一).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孩子们来说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读书相关的名言。不但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够让他们在查找过程中感受与书籍的亲密。在无声无息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实现从课外到课内,再到课外的整合。

有人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书的名人名言吗?

学生自由背诵,教师适时进行评价。的确,读书已经成为我们的班同学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读一本好书就像沐浴阳光一样温暖;像春雨滋润大地;像光明照亮黑夜;像交到了一位知心的朋友,书籍对我们成长的帮助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

朋友,——《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二).作者介绍

托比扬.埃格纳(1912----1990),挪威著名儿童文学家。他的作品有《儿

歌十三首》、《新儿歌》、《黑比尔船长和其他儿歌》、动物故事《枞树林历险记》、《城里来了一帮吹鼓手》、《小鸭游大城》、《蛀洞与蛀虫》等多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枞树林历险记》1953年获得了国家教育奖。1955年,他又创作了世界名篇《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再次获得了国家教育奖。

(三).内容简介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听到的,只能记住很少的一部分。看到的,能记住一半。真正去参与的,才能记住绝大部分。在本段,我与学生随时互动,让孩子们全程参与,遨游于书海。

新课标要求学生逐渐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前,布置学生多渠道搜集《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一书的资料,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首先提出问题:“谁愿意先来和大家交流交流,在你的脑海里豆蔻镇是个怎样的小镇呢?镇上的居民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内容简介。

有个美丽可爱的小镇,它的名字叫豆蔻镇。豆蔻镇的人们善良淳朴,富于同情心,生活愉快而幸福。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里有三个强盗,好吃懒做,不守纪律,不讲卫生,最糟糕的是还偷东西。他们被警长捉住后,镇上的人像对待亲人那样关心他们,给予他们无私的爱,使他们受了感动。一次,镇上大楼失火,他们救火立了功。警长因此提前释放了他们,又为他们安排了职业,从此豆蔻镇的生活更加安乐了。

(四).人物简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精彩导读之前添加人物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为精彩导读埋下伏笔。

课件出示三个强盗及几位主要人物的介绍。

学生自由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精彩导读

初步读文:

课件出示第九章《苏菲姑姑管起家来》

学生开火车朗读本章内容。

引导学生读书,谁愿意谈谈你对苏菲姑姑和强盗的第一印象。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评价,师生交流。

是不是和我们想象的恰恰相反呀,原来苏菲姑姑这么厉害,强盗这么窝囊呀!

精读细品:

1.找出书中能够体现作者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写作视角和表达方式。

2.“谁住在这块骇人听闻的地方?”把这句换成“谁住在这块脏地方?”可以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骇人听闻”一词是不能换掉的,说明强盗们住的地方脏到了极点,去掉了程度差,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3.“哼!你们,对吗?”苏菲姑姑说,“我相信是你们。请过来,给我说声早安——说准确一点。”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强调敢和强盗这样讲话,说明苏菲姑姑非常勇敢也很厉害。

4.“咕哝着、鼓起勇气说、非常有礼貌的鞠了一躬、低声说”等词,体现了强盗们非常地害怕和畏惧苏菲姑姑,他们就像是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我们要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身上的光芒。

5.“好吧,无论如何,我们得逮捕这几个强盗,把他们带到警察局去。”巴士贤说。

“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苏菲姑姑说,“我来对付这几个强盗—你看我能不能!我将叫他们刨土、种蔬菜、种豆蔻子。我将要把他们变成善良、有用的公民。”

针对这一段落进行小组讨论,点拔。这部分体现了豆蔻镇上的居民是很团结的,他们是来接苏菲姑姑回去的。可是苏菲姑姑非常善良美好、有爱心,明明可以回去,可是她却没有这样做,想留在这里转化强盗,使他们变成“标准”的豆蔻居民。

本部分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从一个章节中学会方法,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最终能够学以致用,逐渐扩大视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学们,结局是不是很出乎我们的意料呀!我们要用心去体会和感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呀,也就是本书的精妙之处。

再读精彩段落:

1.找出你认为表达方式最独特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2.读读你认为最有趣的句子。

3.读读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指名读,老师和其他学生做适时评价。

(六).推荐书评

同学们真是很用心啊,老师感觉到了你们对豆蔻镇的向往。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别人是怎么认为的呀!课件出示全球儿童文学官方博客、新浪网友、纽约时报的相关书评。

(七).总结

听了这些后,同学们觉得《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这本书怎么样呀?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评价,生生互评。

那就立刻去读一读吧,去感受那份珍贵的爱心吧!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书中读出不同的精彩和属于自己的那份明亮、鲜艳、清澈和美好。因为我们坚信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不同的视角,都能发现独特的、钻石般的美丽风景和知识宝藏。

同学们,豆蔻镇的居民在欢迎你们呀!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旨在使学生体会读书的快乐,扩充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书籍的热爱之情。在施教过程中,学生对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在整理、安排和分享上还有待提高,以后要多多激发学生此方面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运用互联网搜集资料的方式方法,使学习方式方法多样化。

九.方案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7.名著导读课的层次设计初探 篇七

一、关注内容选择的层次性

名著导读课的内容非常广泛, 选择怎样的内容来“导”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初中生年龄小、阅历浅以及作品本身具有时代性等原因, 学生对很多名著的了解非常肤浅。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地“导”好名著阅读课。

如对《巴黎圣母院》的导读,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 加深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和认识。此外, 很多名著现在已经搬上了荧屏, 教师也可以选取电视剧片段或电影让学生欣赏, 可以安排学生观看电影 《巴黎圣母院》后写观后感。这样, 就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 在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 便于学生从整体出发, 了解作品。然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给每一章重新拟定小标题, 这是对作品内容的概括和提炼, 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再次, 设计话题讨论:一部优秀的名著具有哪些要素?结合《巴黎圣母院》的内容简述理由。这是对作品人物形象、情节、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主题探究等综合方面的评价, 需要学生经历由粗读到细读再到精读的过程。最后, 可以设计学生再读片段《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在此过程中细细地探究, 理解伽西莫多的眼泪的丰富内涵;通过对比手法的分析, 感受、理解人性的复杂,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种由整体认识到局部品味的阅读方式, 带动学生一步步向上走, 既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了名著的阅读方向, 同时又能借选文的品读具体直观地触摸到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作品主题, 应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二、活动推进的层次性

名著导读课课堂活动的形式有很多, 但是只有具有层次性的活动, 才能带着学生逐步走进名著, 一路撷取精华。

“精致语文”的首创者徐杰老师执教的《草房子》导读课, 得到了作品作者曹文轩的赞赏。他在课堂上是这样设计导读活动的:

在第一个环节“有一种成长, 让人回味悠长”中, 设置了三个层次:1.概述成长经历。要求选取文中的一位少年, 概述他的成长经历。2.重温成长细节。发现文中的细腻动人之处。3.感悟成长内涵。挖掘执着、担当、坚强、智慧、关爱等成长中的优秀品质。第二个环节:“有一份美丽, 让人心驰神迷”, “美丽”包括水乡景物的优美, 风土人情的纯美, 道义人性的恒美。在笼统的“美点寻踪”后, 徐杰老师还设计了“美段精析”。

“成长”和“美丽”是两个环节的关键词, 回味成长的活动侧重于文章内容, 探索美丽的活动侧重于语言特色。学生的阅读活动由浅层阅读到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再现人物生存的环境, 到感悟人性的光辉、品味美好的人生, 徐杰老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到人物、作品的精神深处。

学生在课堂上每经历一个活动, 就像跨上一个上升的台阶, 每一级台阶都是互相关联的, 存在着内在的逻辑。随着阅读活动的逐步推进, 学生的课堂生长呈螺旋形上升的态势。

三、方法习得的层次性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中, 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自觉走进名著的海洋。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 为了达成不同的阅读目标, 不同的作品、作品的不同部分、同一部分的不同内容, 采取的阅读方法都不尽相同。

如进行《走近<水浒>人物———鲁智深》名著导读, 导读目标是通过对鲁智深的人物分析, 教会学生一种认识作品人物的阅读方法。可以这样设计阅读活动:1.根据目录提示, 回忆相关情节, 概述鲁智深的人生经历, 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课堂活动之后, 归纳一种方法———通读、提要式读书。2.根据节选内容, 任选几处, 写好旁批;圈画好词、好句、好段落, 写好旁批, 并归纳读书方法———精读、圈点式读书。3.假如鲁智深没有圆寂, 当听到宋江被奸人毒死的消息, 接下来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要注意猜想的合情合理。归纳第三种读书方法———研读、猜想式读书。

以上课堂设计, 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全书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 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精髓。第二个活动, 旨在让学生对相关人物的主要章节吃透学深, 做到融会贯通, 使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加牢固。第三个活动, 是让学生在精读的的基础上进行质疑和创新。这是读书的高级阶段, 目的是引导学生提出高于原书内容的新思想、新观点。

四、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魏书生认为:“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 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 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可见, 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层次性思维训练尤为重要。

名著导读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是由浅入深的, 因为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呈现出由低往高的层次性。只有预先明确了这一点, 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拾级而上。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把握不住思维训练的尺度, 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教学缺乏清晰性和层次性。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成六个层次, 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学习过程, 这一理论为名著导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课堂活动思维训练也有由低向高发展的阶梯式层次, 即认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评价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如执教《绰号撷取话〈水浒〉》时, 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1.说绰号。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熟悉的水浒英雄的绰号。

2.猜绰号。 教师出示较常见的人物, 要求学生回答其绰号。

这两个教学活动主要训练学生的认知性思维, 此过程的思维主要是知识的记忆, 属于基础层次, 是表层思维。学生通过阅读, 只需要对客观材料进行梳理即可。这两个活动, 一个是依据最浅层的记忆和语言习惯, 直接表达自己的知识积累, 如:及时雨——— (宋江) 、黑旋风——— (李逵) ;一个是按要求, 依据人名说绰号, 如 (大刀) 关胜、 (打虎将) 李忠, 学生需要逆向思维才能顺利回答。同时, 学生最熟悉的人物绰号在第一环节已经提及, 第二个环节需在其次熟悉的人物中思考答案, 难度稍有提高。

3.对绰号。这个环节的设计, 源于《水浒传》工整的组成对偶的回目名称。教师出示上联:“毛头星独火星智多星星星闪耀”, 要求用人物绰号填空, 完成下联。分两个层次来完成: (1) “_龙龙腾飞”; (2) “_虎_虎_虎_”或者“_将_将_将_”。如果说前两个活动是思维的“知识”阶段, 那么这个活动则属于思维的领会、运用阶段, 是训练理解性思维。

这既是通过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熟悉作品中的人物及人物性格, 又是对学生所掌握的对联知识的考查。就这一环节的训练活动来看, 第一层次是考查学生对具有共同特点的人物名称 (带“星”字、带“龙”字、带“虎”字或“将”字的绰号) 的归纳, 第二层次要求填写和“星星闪耀”相对的四字叠词词语, 是对人物性格的归纳, 既要格式相对, 又要符合人物形象。

4.补绰号。 该活动训练学生的评价性思维, 要求学生会对已有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1) 根据以下两类分组, 揣摩分类规律。A.没羽箭张清、双枪将董平、金枪手徐宁、船火儿张横;B.急先锋索超、小旋风柴进、没遮拦穆弘、铁扇子宋清。通过分析, 学生将会发现, 这两组人物绰号分别是按照特长和性格分类的。 (2) 教师出示其他人物绰号分类:形象类、动物类、名人类、鬼神类等, 要求学生在相应的类别后补充一到两个人物绰号。这一活动不仅考查学生对人物绰号的了解, 更要求学生熟悉人物性格, 并且针对绰号来源, 分析多方信息, 辨别分类。这是对学生思维层次的又一次提升。

5.改绰号。 思维活动的最高层次即创造性思维。此环节活动要求学生: (1) 评价三位女性英雄的绰号是否符合当今的审美标准, 要求学生为其中一位女性英雄改一个不带性别歧视的、没有贬义色彩的绰号。 (2) 花容月貌、武艺高强的一丈青扈三娘嫁给矮脚虎王英, 是否般配?纵观水浒英雄, 请给她找一个般配的郎君。课堂在趣味中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次极佳的机会。通过改绰号活动拎起了整本书的人物和情节, 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更要关注人物性格、小说情节、社会背景、深刻主题等。课堂的外延不断拓展, 由文学知识拓展到历史知识、人文知识。

有层次地进行名著导读, 是教师教学智慧的表现, 一堂课如此, 一个教学环节也应如此。这样的“导”, 才能给学生一把向上攀爬的梯子, 学生向上走的同时, 可以走得更高、看得更远, 成为快乐的读书人!

摘要:名著导读, 关键在于“导”, 在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探究。关注教学的人本思想, 从关注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入手, 关注名著阅读内容选择的层次性, 关注活动推进的层次性, 关注方法习得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有利于实现名著导读课的有效推进。

8.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导读;教学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在两三分钟内就把学生们的情绪安定下来,学习情趣提高上来,使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单元要讲的是什么,它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从而使学生们的思想围绕着这个单元要讲什么转动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新单元的导读,利用导读新单元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成果。单元导读的教学法千变万化,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温旧故,讲新知

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大,温故知新,既能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又能让学生燃起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就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如在三年级第五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写的都是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在这个单元的导读课上我先让学生们说说曾经学过的关于祖国的景色的诗文。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东方明珠》《小河与青草》《江南》以及古诗《峨眉山月歌》……”然后我就很自然地以“导游”的身份向他们介绍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天门山,“绚丽壮观北国风景”的小兴安岭和“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这个导入设计自然连接,激发了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我还建议他们应该多读读关于祖国风光的书刊,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后来总能看见学生之间传阅着各种关于祖国风光的书。通过了这个单元导读,学生们就像进行了一场“虚拟旅行”,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高了。

二、讲故事,增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的课文讲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根据课文,用讲故事的办法进行导入,通过讲故事,增加趣味,激发学生们的阅读期待和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是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在这个单元导读课上,我没有开篇就说我们要上××课,而是问他们有没有听过《水浒传》,有一些学生举手说看过,然后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了一下。我也简单地说了一下《水浒传》的大概内容,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非常喜欢林冲这个大英雄。然后我又给学生讲了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及黄鹤楼送别的情景,同学们对李孟这种友情非常欣赏。学生们对这堂课非常感兴趣,然后他们继续看课文就更加明白故事发展的过程了。读完课文后,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表达对某篇文章的喜爱,或者是对某个主人公的喜爱。他们还能头头是道地罗列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三、借教具,助领悟

课堂上不能是教师一个人抱着课本在那里自说自话,教师应该借助教学录音、挂图、动画等不同的教具来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内容。如,在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课文是关于科学探索的主题,有《梦圆飞天》《奇妙的克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文章。可是现在的学生都很少了解克隆、火星等科学领域,我就通过动画和挂图分别向学生们介绍。我选择了一张火星的挂图,学生对这种星体感到非常奇怪,不停地问:“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长得和地球一样?”这个时候所有的学生都对这个星体充满了兴趣,而我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回答学生的提问。学生带着好奇心,我们又观看了关于“神舟七号”发射的动画视频。这是学生们第一次这么仔细地“近距离”观察飞船发射情况。学生们都静静地看着动画,关注着发射飞船的一举一动。结束后,学生们都不停地讨论这些奇怪的技术和星体。他们还发表了自己对星体的猜测。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些东西非常感兴趣,然后我又推荐他们看《科学与探索》这个节目,告诉他们《科学与探索》里面记录了更多的奇观,非常精彩。通过这些特殊教具,教学内容被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当学生充满了兴趣,就算没有教师的讲解,同学们也会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四、设情境,调情感

语文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给同学们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语文教师只有通过情感丰富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们的精神内涵,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的特殊魅力。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我在单元导读课上,先朗诵了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营造了一种大自然的氛围。然后我就把准备好的几篇关于‘大自然’的诗,分别找了不同的学生起来朗读。所有的学生都沉浸在那种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学生们纷纷表示喜欢上了大自然,并说明了理由。无论如何,这些学生们通过这个单元导读课开始“触摸”这个美丽的自然。我相信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一定会更喜爱大自然的。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单元导读并不是一件小事,而应该把它看为一门艺术。归根结底,单元导读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卢梭曾说过:“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经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这确实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严丽萍.不妨试试单元导读课[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6).

[2]张占国,李素环.漫谈单元整组主题教学[J].网络科技时代,2007(01).

[3]李素环.依据学段特点,上好单元导读课[J].新课程,2008(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9.《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九

1、提炼前三篇文章的核心观点与关键概念,梳理三篇文章间的内在关联,并总结文章梳理的基本方法。

2、理解乡土社会“生于斯、死于斯”形成原因以及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3、对比阅读,深入理解“文字下乡难”多层次原因,并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

学习准备

1、教师收集并分析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2、阅读陈心想《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和郑也夫《评<乡土中国>与费孝通》节选部分,简要评述三人相互对立的观点。(参见《助考论述类文本阅读1》)

3、教师要掌握以下几点学情:

(1)学生对什么是概念不清楚,会误解成一句话;

(2)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差异巨大,主要把握学生分歧的原因;

(3)学生阅读课外文章,思路可能完全被作者牵着走不能分辨是非。

学习评价

1、修订完成的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2、完成《助考?论述类文本阅读1》。

学习过程

一、导语

《乡土中国》里凝结着学术救国的热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处于深重危机中,当时的爱国人士提出过各种救国方略,有说实业救国的,有说教育兴邦的,有说文化兴国的。费孝通等人却认为学术也能救国。

在《乡土重建》一书中,费孝通饱含深情地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只能说在乡村里可以看到中国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一切问题都牵连到这些在乡村里住的人民。我也相信目前生活最苦的是住在乡村里的人民,所以对于他们的生活的认识应当是讨论中国改造和重建的重要前提。”(《乡土重建》118页)

二、联系背景,宏观把握

但是当时学术界对中国乡村特点的认识并不统一。

1929—1937年,因我们实际钻到乡间,钻到农民的生活里去研究,从研究实验中,我们体验出来,发现中国人民的四大问题——愚、穷、弱、私与改造方式的四大教育(艺术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晏阳初《由识字教育到乡村建设》)

今日中国问题在其千年相沿袭之社会组织结构既已崩溃,而新者未立;或说是文化失调,人非社会则不能生活,而社会生活则非有一定秩序不能进行;任何一时一地之社会必有其所为组织构造者,形著于外而成一种法制、礼俗,是即其社会秩序也。(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讨论与交流1:

读了前三篇,你认为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对中国基层社会的认识与哪位前辈(晏阳初、梁漱溟)的理论更相契合?

明确:费孝通先生曾经跟随梁漱溟到山东参与乡村建设,思想上受其影响较深;而对于晏阳初的观点,费孝通并不赞同,《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对此多有批驳。

三、梳理文本,理解主旨

1、师生答问,梳理前三篇的核心观点与关键概念。

(教师可从三位同学不同的表述中,顺势引导学生讨论第一部分各章的主旨。)

明确:第一章主要内容是乡土社会的性质,阐述乡土社会人口不流动、聚村而居、村与村之间孤立隔膜、村落内部是熟人等特点;第二章从空间格局角度,论述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第三章从时间格局角度,论述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

2、展示“学习任务单”示例。

阅读《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三章,完成下面两张表格。

3、梳理各章内在关联。

三章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提示:第一章提出的“熟悉”概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词。乡土社会为何人人熟悉?是因为全村聚村而居;为何聚村而居?是因为乡土社会人口不流动;为何不流动?是因为乡土社会是农业社会,是“直接取资与土地的”,因而只能黏着在土地上;这是承上。“熟悉”,也是启下。从空间角度讲,人们天天见面,是“面对面的社群”,表情、动作、声音等沟通语言比文字传情达意更完全,因而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从时间角度讲,乡土社会是定型的社会,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生活方式不变,甚至历经几代,生活方式也不变,“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个人没有“今昔之隔”,社会没有“世代之隔”,因而乡土社会也不需要文字来记载传递世代间的经验。

明确:第一章是二三两章的基石,第一章讨论了乡土社会的性质特点,是二三章的理论基础;二三两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二三两章分别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论证了“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的结论;三章内容整体上构成总分关系。

4、小结。

关注重要概念,分层次,概括层意,归纳主旨,貌似基础,实则重要,梳理能力是学术类阅读的基本功。同学们之前阅读的多数为文学作品,重视文学性鉴赏,不注重梳理;在高中阶段,应当多接触学术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掌握学术类文本阅读方法。

四、精读语段,品味语言

讨论与交流2:

郑也夫教授说过:“费(孝通)的文字的特长是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真佛只说家常话。”请精读以下两个文段,体悟《乡土中国》一书语言运用上的特色。

(1)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①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②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古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③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2)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

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

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

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

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明确这两段文字几乎没有让人生畏的学术概念术语,也没有欧化的长句,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人读明白,费孝通也正因为语言通俗晓畅而成为民国后期著名的专栏作家。但因为学术根基深厚,这两段文字的论证又是非常严密的,可谓要言不烦,滴水不漏。

五、兼听则明,合理决断

1、对于费孝通先生在《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篇中的论断,有不少同学提出质疑。老师也找出了两段质疑文字,让同学们对比着阅读,再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意见。

①参考文段一

阻碍文字的下乡,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村穷,上学认字大概是比较奢侈的。我小时候,还不时听到村民说自己的子女,上学的目的`就是认几个字,起码认识自己的名字,不是睁眼瞎,一旦有机会进了城,能认个男女厕所;离开家了,能给家里写个信。他们要求很低,目标要上大学的似乎不多,因为身边缺少榜样,孩子们学习也都不怎么好。即使在教育普及的时代,文字在转型社会的乡村里,村民还是只求一点基本的作用,但不是不需要。

另一方面是缺乏教授文字的人才,即使有些人家经济上可以支付得起,也找不到老师。经济学里有个供应学派,认为供应创造了需求。比如,我小时候,村里经常会有少林武术班,几个跑江湖的“武师”一召集,临时借个场地,办了个短期武术班,这样周遭几个村子的小孩子(我的印象都是男孩子)就报名缴费来学习了。现在就没有这种班了,因为在乡村,挣不到太多钱,没有人来办了。就是没有供应了,人们也想不到这个练武术的需求了。总之,并不能因为乡土社会里都是面对面的群体,就认为乡村人对文字没有需求了。

(选自陈心想《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75页—77页)

②参考文段二

清代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私塾遍布城乡。费孝通1936年在开弦弓村看到村民生产生活中没有文字的需求,是个事实。而宋元明清中国乡村私塾中分明弦歌不辍,是另一个事实。后一事实说明,那里曾经有教育,它不是帮助生产生活,而是服侍科举功名。19废除科举。1936年费孝通入吴江开弦弓村调查的时候,科举已经废除31年,很可能那是该村落历史上文字最衰微的时刻。26岁的费孝通看到了这一幕,且从自己十岁前乡村生活记忆中,调不出私塾时代的文字学习的印象。

讲吴江乡村的文字遭遇,不该忘记此地当年私塾的繁荣。其实费孝通赴英留学前写的《江村通讯之四:格格不入的学校教育制度》中,简略地说及开弦弓村的私塾时期。但这段简述未进入日后的论文《江村经济》。其后的《乡土中国》竟然以开弦弓村一个时点上的教育特征,即“文字难下乡”,定格无年代区分的乡土中国。(郑也夫《评<乡土中国>与费孝通》)

2、讨论与交流4:陈心想和郑也夫似乎都不赞同费孝通《文字下乡》中的观点,他们两个人反对的理由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文字下乡难的真正原因何在?

[明确]:陈心想认为文字下乡难是因为缺钱缺老师,而不是缺动力;郑也夫则联系历史提出文字下乡难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个别现象,并不普遍。

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读书无用论的兴起,既有经济贫穷的原因,也有需求不足的原因,还是上层社会有意控制的结果。

3、讨论与交流5:联系后面的篇章,说说《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在全书结构上的重要作用。

作者用如此大的篇幅来讨论文字下乡之难,不只是为了驳斥晏阳初等教育救国者的看法,也是为了更好地揭示中国基层社会的结构特点。正是因为中国基层社会不肯改变、不愿改变,中国社会才千年不变,礼治秩序和教化权力才得以普遍施行。

六、作业

10.《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十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三国演义》片段的阅读指导,来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以达到本学期完成《三国演义》的阅读目标。

3.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老师适时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杨洪基演唱。

全班齐诵《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同学们,从刚才大家的激情朗诵可以感受到大家对三国演义的喜爱。

下面咱们做一个小游戏,猜个谜语,谜底呢,都是三国演义的人物,看大家,能不能猜中啊!

阳关一区续日弹。谜底:曹操

事事齐全说汉高。谜底:刘备

凿壁偷光。谜底:孔明

嘴里进蚊子。谜底:张飞

鸟宿林间不再飞。谜底:关羽

二.《三国演义》重要性。师: 非常好,通过这个猜谜语的过程可以看出大家对《三国演义》还是很熟悉的。《三国演义》的人物和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很多的三国历史知识我们都用三国演义的知识给代替了,其实与真正的历史有着很大的不同的。

下面咱看这几张图片,这是京剧中三国人物的脸谱。大家猜猜看看你能猜出这是谁不?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呢,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它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他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流传广泛人们广泛传诵,不断的被搬上各种舞台。到了现代也不例外,各种戏剧,电视连续剧,电影,评书等等。《三国演义》的故事深入人心,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这是这部书的巨大魅力。

三.阅读原著的重要性

师:跟同学们交流的时候我理解到,很多同学,都能够讲几个《三国演义》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来自于电影有的来自于电视连续剧,有的来自于父母的讲述,有的来自于自己看儿童版的《三国演义》,当然了也有同学很厉害,来自于《三国演义》的原著阅读。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多的《三国演义》故事,还需不需要看《三国演义》的原著呢?我们能不能看得懂《三国演义》的原著呢!

(一)需要阅读原著

师:先来解决需不需要看原著。看原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看原著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就是文字阅读带给我们的巨大的想象空间。是文字阅读的巨大魅力之一。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通过阅读文字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像这样简单的文言文,阅读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的阅读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对于我们阅读其他的文章会有巨大的帮助。大大提高了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的感受能力。

另外《三国演义》文字的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成就,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无不闪耀着熠熠的光辉,会带给我们巨大的艺术享受。

由此可见,我们阅读原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有能力阅读原著

师:那么同学们具不具备阅读原著的能力呢?有的同学说嗯,可能已经具备了,为什么呢?因为其实我们已经在上个学期学过了《草船借箭》,当时我们就用的是原著的节选。当然,是无障碍版,课文给我们做了很详尽的注释。

下面我们就开始我们今天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我们带着两篇《三国演义》的节选,来检验一下我们对于这样文字的阅读能力。

从大家的表现可以看出,同学们,你们完全有能力来阅读《三国演义》原著,那么请大家,敞开心扉,张开怀抱,去拥抱精彩的《三国演义》原著吧,给大家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一个月之后咱们进行讲《三国演义》故事大赛。

三.积累并进行快速记忆训练

《三国演义》在中国影响之深广,从大量的《三国演义》成语、歇后语就能够看出来。

11.单元导读,让孩子扬帆远航 篇十一

一、巧用导语,激发兴趣

单元导读课围绕“整体感知,培养兴趣,激活阅读”三大教学目标,进行解读导语、通览课文、拓展阅读三大教学环节的教学。它以导语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方式,诱发孩子学习欲望;初步感受单元专题,追求语文学习整体效应;凭借课文语言训练的生长点,引导学生感悟发现语言的规律。

单元导语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的,它点明了主题,揭示了学习内容,并以优美而富有启迪的话语引导学生满怀激情地走进单元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巧妙地以“导语”为切入点,设计单元导读课,利用生动活泼的话语挑起孩子的阅读期待,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记得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时,我利用导语设计这样一环节:在黑板上写下“秋天”,让孩子们和“她”打招呼。结果孩子们把“秋天”称作了“秋姑娘”“秋姑姑”“秋伯伯”甚至“秋爸爸”“秋魔术师”,五花八门,有趣极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孩子们有了学课文的欲望,为后面的导读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典型导读,激活思维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教师就要带领学生浏览本单元的课文。这不同于平常的一篇一篇地学习课文,而是利用它为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起到导航作用。此时,教师要精心选择导读课文,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个单元有四、五篇课文,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教师要选择共性和个性较趋一致的课文作为典型导读课文。它可以是精读课文,也可以是略读课文。教师要根据单元特点,合理选择。

典型导读课文应发挥其导航作用,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更为课外的学习指明方向。典型导读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感知单元内容,产生探究欲望。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因此,在典型导读时,要以“问题”为引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世界文学宝库”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这些题目的想法。此时,学生说出了一个又一个疑问。提问引发学生想迅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冲动,唤起了强烈的好奇心。接着,我选取《鲁宾逊漂流记》作为典型导读课文。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却是一篇很好的导读课文。导读时,我设计如下问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鲁宾逊是个怎样的人?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喜欢哪篇课文?一系列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自然想去读读其他课文。此时,我采用齐读、默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引领孩子们通读本单元的课文。这样,孩子们的心因与文本的初次撞击而产生了新奇、喜悦之情。

三、注重导法,拓展阅读

单元导读课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方法,揭示规律,让教学事半功倍。导读时,教师要以资料为拓展点,教会孩子们读书及搜集信息的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导读课,我出示名人图,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猜对了,我就出示这位名人的名言进行赏析。猜完之后,又请学生说说是怎么了解这些名人的。此时,学生有了走进名人故事的兴趣。接着,我精选一个故事,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在学生还想听时,故事讲完了,我告诉学生这样的故事很多,并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积累名人故事。同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

大语文观指出: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在书本,关键是引导孩子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读更多的文章。因而,教师要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寻求课内外联结点,拓宽主题单元教学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语文。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这个单元,在学生浏览整组课文后,引出课后链接,告诉孩子们还有许多关于秋天的美文等着我们去读。这样既为以后单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激起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兴趣。

教改实践证明,单元导读课不但不会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反而使学生的学习轻松了许多。它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学生始终处在主动探究之中。教师有效的导读,能够让目标更明、过程更实、方法更当、效果更佳,真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教师要根据教材主题、内容的不同,精心设计单元导读课,引领孩子们畅游书海、扬帆远航。

12.英语绘本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绘本简介: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儿童绘本。绘本讲述了一只毛毛虫的故事。如果说有一条虫子能一路畅通无阻地从一个国家爬到另一个国家,那么就是它了!三十多年来,这条从艾瑞克•卡尔手里爬出来的红脑壳、绿身子、高高地弓起来走路的毛毛虫,已经“吞噬”了世界上二千多万个孩子的心。

主要内容是在月光下,叶子上躺着一颗小小的蛋。星期天早上,太阳升起来,“砰!”从蛋里爬出来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他开始去找吃的。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可还是好饿。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子,可还是好饿。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可还是好饿。星期四吃了四个草莓,可还是好饿。星期五吃了五个橘子,可还是好饿。星期六,他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一根黄瓜、一块乳酪、一条火腿、一根棒棒糖、一个樱桃派、一根香肠、一个杯子蛋糕和一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虫肚子痛了。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虫吃了绿叶子,肚子好多了。现在,他不饿了,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了。他造了一个小房子,叫茧,把自己包在了里面。他在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咬了一个小洞挤了出来。最后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蝴蝶生长过程,并且学会周一到周日的单词。2.了解各种食物的单词。

3.激发学生对英语绘本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蝴蝶生长过程,并且学会周一到周日的单词。教学难点:学会周一到周日的单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1、Greeting: What day is today? What date is today?

2、Sing a song: Seven days a week.Step 2 Presentation

1、故事导入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little egg lay on a leaf in the light of the moon.It’s a summer night.It’s hot and quiet.You can hear the sound of the wind, the owl and the leaf.(出示卵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最后卵会变成什么?)

2、讲解绘本

1)One Sunday morning, cock-a-doodle-do!The warm sun came up, and POP!A caterpillar came out of the egg.It’s very tiny.It climbed, climbed and climbed from morning till night.It didn’t eat anything.It’s so hungry.It’s very hungry.It started to look for some food the next day.(此处引入Sunday的单词,并重点教授,并且教师可扮演毛毛虫做爬行动作,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climb的意思。)

2)The next day is Monday.There were so many fruits in the forest.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an apple, a pear, a plum, a strawberry, and an orange.On Monday, the caterpillar ate through one apple from morning till night.POP!He came out of the apple.But he was still hungry, very hungry.(教授周一的单词,并板书,请学生用英语回答周一毛毛虫吃了多少食物。)Hi, kids!Where is the caterpillar!It’s gone!Everybody says, “Caterpillar, caterpillar, where are you?” “Caterpillar, caterpillar, here I am!“(教师和学生一起说Chant,一起呼唤毛毛虫,并引导学生们用他们的手指当做毛毛虫,挑选一位学生到台前讲手指放入书的洞中,咬一口,并且发出POP的一声)

3)From Tuesday to Friday, how much foods did the caterpillar eat? Let’s read.On Tuesday, the caterpillar ate through two pears.But he was still hungry.On Wednesday, the caterpillar ate through three plums.But he was still hungry.On Thursday, the caterpillar ate through four strawberries.But he was still hungry.On Friday, the caterpillar ate through five oranges.But he was still hungry.(引导学生说出各种水果的名字,并重点教授周二到周五的单词。)

4)On Saturday, the caterpillar started to eat some snacks.He ate through one piece of chocolate cake, one ice-cream cone, one pickle, one slice of Swiss cheese, one slice of salami.1, 2, 3, 4, 5, 6, 7, 8, 9, 10.But that night he had a stomachache!(教师引导学生用英语回答:毛毛虫在周六吃的跟前面几天不一样了,有什么不一样?都有哪些食物?并重点教授周六的单词。)

5)He built a small house, called a cocoon, around himself.He stayed inside for more than two weeks.Then he nibbled a hole in the cocoon, pushed his way out and….He was a butterfly, a beautiful butterfly!(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本中的图片猜出最后毛毛虫化茧成什么了?)

3.欣赏绘本。

教师在让学生们自我欣赏绘本的同时,夸张地跟着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说出本故事的单词,如7 days a week, fruits(apple, pear, plum, strawberry, orange, watermelon)and snacks(chocolate cake, ice-cream cone, pickle, cheese, salami, lollipop, cherry pie, sausage, cupcake)让学生们参与翻页并用他们的手指当做毛毛虫钻入绘本的洞中。

Step 3 Practice

1、引导学生使用句型回答.Sentence: 1)What day is today? Today is ______.2)How many ______ are there? There are two pears.3)What do you want to eat? I want to eat a slice of cheese.2、角色扮演。

1)请学生们用肢体扮演毛毛虫,例如:手指、手臂、身体等等。2)带领学生们分小组表演好饿的毛毛虫,在说出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同时,让孩子们体会从小变大的感觉。

Step 4 Production

1、引导全班的学生说出故事句型: Sentence:(1)What day is today? Today is ______.(2)How many ______ are there? There are two pears.(3)What do you want to eat? I want to eat a slice of cheese.2、引导学生们复习英语单词,如:7 days a week, fruits(apple, pear, plum, strawberry, orange, watermelon)and snacks(chocolate cake, ice-cream cone, pickle, cheese, salami, lollipop, cherry pie, sausage, cupcake)

3、延伸品格教育: 用真实照片, 让学生们体会从毛毛虫变成蛹及蝴蝶的生命历程。

Step 5 Summary

1、让学生们与黑板上所有单词和句型说Bye, bye,并擦掉所有的单词和句子。

13.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知道绘本是图画书的一种,但却不是普通的图画书,重点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并合理想象,认识绘本图画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2、结合重点画面和文字,教给学生用图文结合、边读边想的方法,进一步感悟绘本语言简洁但意蕴深刻的特点。

3、给学生留下一些阅读悬念,激发学生对绘本更浓厚的阅读兴趣,用学到的方法正确地解读绘本,发现绘本无穷的内涵和魅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读懂绘本图画和文字的重要方法——用心观察 合理想象 图文结合 边读边想。

教学过程:

一、介绍认识绘本,激发阅读兴趣。

师:同学们,我听咱班老师说大家都挺喜欢读课外书的,在你众多的课外书中,有绘本读物吗?(有——你知道绘本的哪些知识?)(没有)老师来告诉大家,绘本又叫图画故事书,但它却不是普通的图画书,因为它的图画内涵十分丰富,文字简洁而意蕴深刻。所以说,绘本不仅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也是适合大人们阅读的书。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本绘本,它讲述了一个女孩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一个故事,想和她见见面吗?

二、读封面、封底和扉页,猜想故事情节。

师:为了便于大家看得清楚,老师把书上的图画扫描到电脑里。请看,这是书的封面,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女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从她的表情中,你感受到什么?这位女孩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她的名字叫贝琳达(板书),我们把喜欢跳芭蕾舞的贝琳达也请到黑板上。

师:再读封面上的文字,大家一起来读这本书的题目。(板书:《大脚丫跳芭蕾》)师:翻过封面,出现的这一页叫蝴蝶页,听说过这个名字吗?“蝴蝶页”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请大家看这里:看,封皮里有一页,封底里也有一页,这两页完全一样,合在一起叫蝴蝶页。那你知道蝴蝶页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看了这本书的蝴蝶页,你有疑惑吗?

生:为什么蝴蝶页一个字也没有?为什么它是粉色的而不是其它颜色?为什么要有蝴蝶页?

师:这么多为什么我们暂时还不能解答,等故事读完之后,这些疑惑就会一一揭晓。

师:再往下看,这一页就是扉页了。老师把贝琳达这一部分放大,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

生:我看到贝琳达在舞台的幕布后面露出个小脑袋和一只脚,好像很害怕。我感受到贝琳达不敢走上舞台,她担心别人说她的脚大。

师:联系刚才看到的封面、封底、扉页上的画面,你能猜出《大脚丫跳芭蕾》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吗?

师:你真有想象力。这位同学猜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的故事就要开始了。在绘本的读法上,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误区:只靠读文字理解而忽视了图画。事实上,绘本的图画承载着许多丰富的信息和内涵,所以今天我们先来尝试通过读图来读这个故事。好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边看边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多策略导读,学习读图的方法。

(师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讲述故事,从头读到贝琳达决定放弃跳芭蕾舞。)师:故事讲到这里,你心中一定不平静,谁有话要说?

师:是呀,连试跳的机会都不给贝琳达,她多伤心啊!画家也用她细腻的画笔表现出了贝琳达的伤心,(出示图)请仔细观察图上的每一点每一滴,你从哪儿能感受到贝琳达很伤心?

生:上面的灰色好像乌云,代表贝琳达难过的心情。水龙头的滴水像一滴泪水,代表贝琳达伤心的眼泪。师:你关注到了细节,看似普通的一滴水,却蕴含着画家独具匠心的构思。你真是个色彩方面的小专家。绘本的每一种色彩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信息。师:通过大家的发现和交流,看似简单的一幅画,我们却读懂了这么多的含义。想想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读懂图意的?(板书:用心观察 合理想象)

师:用我们学会的方法继续往下读。既然不能跳舞,就得找别的事情做,说说贝琳达来到了哪里?这里有什么吸引贝琳达的?

生:这里有“室内乐团!即将登场!”的征人启事,有了乐团,贝琳达就可以继续跳舞了。

师:你真是贝琳达的知音,你和她想到一块了。师:看,贝琳达在餐厅是怎样工作的?

生:贝琳达工作时,脚步轻盈,客人喜欢。老板费莱迪也很喜欢她。师:工作之余贝琳达在干什么?看看贝琳达的眼神,她可能在想什么? 生:她正在看舞蹈杂志书,她还在想着跳舞。透过贝琳达的茫然的眼神,忧郁的表情,我感觉贝琳达还在担心自己的大脚跳不好舞蹈。

四、图文结合编故事,感悟读文的方法。

师:日子就在向往、茫然中飞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老师想加大难度考考你,我把后面的几幅图连起来播放,请你用心观察,合理想象,自己来编故事。敢接受挑战吗?(逐幅图播放并配音乐)

师:先给这一组图画编故事,同位俩先来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师:谁想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她的故事编的怎样?谁和她想的不一样?这两位同学谁观察得更用心?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看图想象的方法,编出了故事的大致内容。要想把故事读得更明白更深刻,我们还要借助语言文字。读读这幅图的文字内容。

(出示贝琳达跳舞,餐厅客人都在聚精会神观看图)

师:“他们也非常喜欢------”从文字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再仔细观察图上每个人的动作、表情,猜猜这位鼓掌的朋友会说什么?这位打电话的朋友,他要对别人说什么? 师:从你们的话语中,我已经感受到不仅是图上每位观众喜欢贝琳达跳舞,连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夜喜欢上了贝琳达跳舞。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们却从中体会到这么多丰富的情感,所以,绘本的语言真是“简洁而不简单”呀!

师:贝琳达的舞蹈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继续看图编故事。

师:是呀,贝琳达优美的舞姿赢得了观众的鲜花和掌声,她又可以像以前那样快乐地跳舞了(出示贝琳达快乐跳舞图)。读读这幅图的文字,你从这句话中感悟到什么?

生:我感悟到舞蹈就是贝琳达的快乐的源泉。我感悟到舞蹈就是贝琳达的生命,她太爱舞蹈了。只要能舞蹈,贝琳达就永远快乐。贝琳达终于实现了她跳舞的梦想。

师:从“一直跳舞”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把贝琳达的快乐读出来吧!把贝琳达带给我们的快乐读出来吧!把她实现梦想的喜悦读出来吧!

师:仍然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们却从文字中更深地感受到贝琳达对舞蹈的迷恋甚至是痴迷。那你想想,刚才我们又是用什么方法读懂文字所包含的意思?

师:是呀,我们把图文结合起来,边读边想,这样,我们对绘本的理解就更深了。(板书:图文结合 边读边想)

五、用学到的方法品读重点画面,点主题并解答疑惑。(出示贝琳达开始上舞台图和手捧鲜花在舞台图)

师:请你用学到的这些方法再来读这两幅图,从这两幅图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生:贝琳达一开始很胆小,怕评委说她的大脚不好看,跳不好舞蹈,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好了舞蹈,她变得勇敢了,她不在乎评委怎样说她了。

师:是呀,贝琳达在悄悄地改变,她由不自信到自信,由胆小到勇敢,由脆弱到坚强。她改变了这么多,那她始终没有改变的是什么?

生:是她对舞蹈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出示蝴蝶页)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蝴蝶页,还记得前面提出的疑惑吗?为什么蝴蝶页是粉色?为什么要有蝴蝶页?

生:贝琳达穿的舞蹈衣服都是粉红色,蝴蝶页也是粉红色,我想粉红色代表贝琳达心中的梦想,对舞蹈的热爱。

生:蝴蝶页和这本书的故事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每一本绘本都有蝴蝶页。

师:你们用学到的方法,自己已经把疑惑给解答出来了,为自己鼓掌吧。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本书的图文作者埃米.扬述说的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埃米.扬在以绘画为业前,曾做过不同的工作,求学时她曾当过餐厅服务生,在农场和建筑工地打过工,之后,她又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又从事法律事务7年。直到1995年,她才全心投入插画工作。她把自己的经历简化成《大脚丫跳芭蕾》,这也是她人生中出版的第一本书。

六、阅读延伸,期待精彩

虽然我们已经把这本书读完了一遍,但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读到,看(出示课件)贝琳达穿的三件不同色彩的衣服各代表什么含义?这几幅图都有大图和小图,大图和小图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画家埃米.扬画的贝琳达夸张的舞蹈动作要表达什么?大都会芭蕾舞乐团指挥的不同表情要诉说什么?------这些都有待同学们进一步去用心观察,合理想象,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课后,当你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用这些方法再去读绘本,你就会发现,绘本常读常新,常新常读,它有着无穷的内涵和魅力。(板书)

期待同学们课后阅读的精彩发现。板书设计:

《大脚丫跳芭蕾》绘本导读

图——用心观察

上一篇:国际法考研真题下一篇:一班防溺水安全教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