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发展思路

2024-11-01

森林公园发展思路(精选12篇)

1.森林公园发展思路 篇一

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旅游工作主要思路

森林公园建设事业,承担着保护国家珍贵的森林风景资源和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户外游憩空间,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任务。加快森林公园发展,加强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严格保护、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围绕“建绿色生态、办绿色产业、创绿色文明”的总任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保护、强化管理,把森林公园建设成为促进林业自然保护、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弘扬社会生态文化的坚强阵地,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森林公园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体系。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强化森林公园管理,促进森林风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森林风景资源是自然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难以再生的国家资源。加强各类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管理是森林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对一些具有国家重要意义的森林风景资源抢救性的保护,重点是在对森林风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和评估的基础上,尽快编制《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目录》,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强度,完善评估监测体系,确保国家珍贵森林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认真整顿无规划或不按规划进行开发建设的行为,取缔对森林风景资源造成破坏或严重环境污染的旅游开发项目,查处在森林公园内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以及擅自征、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

2.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户外游憩需求。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户外游憩正逐步成为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后人们扩大精神文化消费的热点,同时这种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要按照因地制宜原则,进一步把具备一定森林景观和规模的森林地域,尽可能划建为森林公园。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周围、天保工程区、自然保护区周边、黄金旅游线上多建一些森林公园。同时,对不同区位条件下森林主导功能和经营方向进行合理调整,有计划开展风景林营造和对现有森的景观改造,进一步提高我国以景观利用为主的森林比重,不断扩大对公众固定开放的森林空间,不断丰富和优化森林旅游产品,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和户外游憩的需求。

3.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调整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合理设置、整合森林公园。根据我国森林风景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状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反映特色。要把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发展与各地的城乡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对各类森林风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逐步由目前的按行政区划建立、设置森林公园转向按资源分布特点和规律建立森林公园,加强区域联合,由单个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旅游向跨县市、跨省区、跨区域开展森林旅游,实现森林旅游由点向线、面的转变。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

4.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深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与创新,增强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发展的活力。

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森林公园管理体制和森林旅游经营机制。要把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纳入国家公益事业单位管理,管理重点放在加强资源保护、风景林营造、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及强化森林风景资源资产管理方面,切实履行各项公共管理和建设的职能。要逐步把目前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拥有的各类经营性资产剥离出去,另行组建或有偿转让给企业实体经营。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将森林旅游开发项目、商业网点、旅游接待服务、休闲娱乐项目等全面推向市场,推进森林旅游行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广泛调动不同所有制经营主体投资发展森林旅游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森林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水平。

对于新时期永定河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思路是:

一是明确森林公园建设事业是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着保护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和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户外游憩空间的重要任务。另外,我公园坐落门头沟区、石景山区和丰台区的交界地带,额外承担着对外展示门头沟风貌的任务。因此需要加强绿化维护,向园林绿地精品化发展。

二是明确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将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的重点放在了森林风景资源保护、风景林营造、森林内生态多样性构建、森林林下空间利用、不断改善森林的景观功能、加强森林公园内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强化森林风景资源资产管理等方面。改变了过去将森林公园建设与一般的旅游产业发展混为一谈,重建设、轻管理、重旅游开发、轻资源保护的做法。

三是建立适应本区域情况的有利于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的森林公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公园内分若干主题园建设,增加亮点卖点,对公园内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具体细分,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把我森林公园森林旅游项目推向市场、推向社会,把森林公园旅游项目办成门头沟的亮点。

2.森林公园发展思路 篇二

1 森林公园植被规划及其原理

1.1 植被的分布选择与演替

不同的地域, 植被的种类和分布也不相同, 再加上气候、水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每个地方的植被类型会有很大差异, 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通常具有地带性, 这是长期生长中地理条件影响的结果, 比较稳定。在选择植被时, 应严格按照地带性进行, 依据地理环境选好骨干树种, 并从相似的气候带中选取适宜的树种, 起辅助补充作用。当一个植被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时, 此过程就是演替, 在最终形成的顶级群落中, 生物和非生物是相平衡的, 并且和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土壤、水分、气候都条件都相符, 所以具有稳定性。在植被规划中应考虑演替现象, 实行动态管理, 对当前的人工植被群落进行分析, 明确其在演替过程中的具体阶段, 进而对管理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与植被相适应, 从而对植被的群落结构进行优化。

1.2 生态位及群落结构

生态位是植被物种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反映, 指的是一种植被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规划时, 为避免出现生态位重叠的情况, 应遵循生态位的原理来分析植被的群落结构, 进而确定人工植被的种类组合等因素, 保证植被群落的稳定, 比如, 在考虑光与植被的关系时, 应将喜阴植被和喜阳植被进行适宜的搭配, 使其在生长中相互促进, 以形成良好的长势。就群落构建而言, 一般情况下, 建筑群占据着最主重要的位置, 起着决定性作用, 植被规划应以此为基础, 配以其它优势树种, 构建成结构稳定、类型多样的复合植被群落。

2 森林公园植被规划的思路

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五台县, 集宗教文化、革命文化及旅游文化于一体, 里面有大量的自然景观, 而且蕴藏着丰厚的佛教文化。园内种有100多种花卉, 300多种药材植物, 林木覆盖率达22%, 是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植被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造一处既美观, 又生态环保的森林资源环境, 五台山森林公园从整体布局来考虑, 将园内植被划分为以下几个区:

2.1 生态林

该区是公园的核心区域, 主要起保育作用, 保证公园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 景点和建筑物较少, 植被以落叶松和云杉、白桦等为主, 林下是各种各样的灌木。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应保持原来主要植被不变, 可根据周围环境, 选择一些观赏性树种, 同时还应符合演替规律, 在云杉和落叶松之间种植枫香或栾树等, 符合美观和生态的要求。

2.2 防护林

该区位于公园的边缘地带, 通过防护的作用来保护生态安全。乡土树种是防护林规划中经常选用的树种, 而且树种的生长速度要快, 还要具备较强的抗性, 一般可选择落叶阔叶混交林, 如枫杨、榉树配以棣棠、菊花脑等。

2.3 人工风景林

公园内部分有各个小单元, 如农家乐、运动活动区、度假村、会议中心及入口服务区等, 因各自功能不同, 相应的植被也有所差异。如运动活动区的规划应以香花树种和色叶为主, 可构建以海棠、木樨、马尼拉草、广玉兰等为主的植被群落;在农家乐需考虑为游客提供舒适的环境, 因此, 应多种植大乔木, 如以栀子、碧桃、全缘栾树、垂丝海棠、菲白竹等为主的植被群落;在入口处, 应考虑如何吸引游客的视线, 可选择贴梗海棠、金叶女贞、喷雪花、紫薇、及玉簪等植被为主的群落。

2.4 观光田园

五台山树种园, 占地面积133hm2, 地处观音洞对面的公布山, 园内引种有370多种乔、灌以及藤本植物, 因该处公园内有田园农庄, 形成另一番景色, 根据其特点, 应种植一些经济林, 如竹林、杏林等。百果园应保证种类丰富, 随时都有景可观, 可种植杨梅林或板栗林等。而在花田应充分利用农田用地, 栽种一些食用性的花卉, 除了满足游客视觉, 还能一饱口福, 如金针花等。

3 结语

森林公园对城市的作用是巨大的, 既能作为休闲旅游去处, 又能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度, 具有环保功能。关于其植被规划设计, 应严格按照各种植被的生长规律其各自特点进行种植, 并合理搭配, 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 汪辉, 吕康芝.以群落为单元的城市森林生态公园植被规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2)

3.森林公园发展思路 篇三

【关键词】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生态系统;森林经营

依兰县林业局森林经营区域分为三部分:一块是松花江北岸小兴安岭林区,一块是牡丹江西岸长白山系张广才岭林区,另一块是完达山林区。整个施业区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林分龄组结构比例是7.6幼∶22.6中∶22.8近∶15成∶1过。森林经营总面积为137769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33766hm2。森林总蓄积10508913m3,其中有林地蓄积10453255m3,散生木蓄积52978m3。天然林总面积为86776hm2,蓄积为8444672m3。人工林总面积19774hm2,总蓄积2008583m3。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强化森林资源生态管理、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森林资源分类经营是森林可持续经营核心工程。在增加森林植被和做好绿化造林工作的同时,科学地经营森林和保护森林,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是我们林业部门应做的重要工作。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就是要使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能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把森林看作是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体, 强调木质产品、非木质产品、环境资源多元化保护利用, 获取经营、生态、社会的整体最优效益,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不仅要满足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社会发展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多种不同需要,同时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支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目标是由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自然资源环境基础共同决定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实践,有赖于区域复合系统中相关部门的协调统一,有赖于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的协调统一。

1.森林资源生态系统管理

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是生态系统管理问题,生态系统管理是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来完善其管理。一是更新传统的调查理论、方法、技术与内容,在综合已有的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进行广泛细致的调查分析。特別注意以往所忽略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方面的信息采集。二是制定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战略,包括生态系统管理计划、政策设计以及组织和制度安排。在整个战略制定中,公众参与及与有关方面的合作决策是极为重要的。三是实施、监测和导向研究。行动的各个方面要形成共识,促进相互理解和支持;要建立监测项目和信息系统,对管理行动进行监测、评价和调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生态系统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术,结成研究与管理的伙伴关系;在实施中必须促进地方的广泛参与,加强组织间的合作,并增强组织的适应性,从而有效地导向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长远目标。四是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空间系统途径。按生态学原理必须考虑空间规模和时间尺度,这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2.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专业化;建立专门的企业或组织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通过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整治,使其成为旅游资源,并进而带动商贸业的发展,通过综合旅游业来解决公共环境资源的产权明晰化问题,达到生态、旅游、商贸三位一体,共同发展。二是加大对森林资源产业的投资;大力开展防治环境退化、维持生态平衡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使森林经营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逐步建立起“全社会治理、利用者付费、开发者保护、破坏者补偿、政府增加投资”的资金筹措机制,开辟稳定有效的森林经营保护投资渠道。三是产业化经营;根据市场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导,依托林副产品加工、销售以及森林生态旅游业等的发展,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森林培育、经营、保护、利用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和利益共同体。四是建立合理的森林资源产业结构;确定资源产业结构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森林资源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结构比例;二是森林资源产业内部各种用途森林之间的结构比例。

3.多种类型的森林资源分类经营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林地生产力、森林结构质量等一系列因素决定了森林经营必须根据现实或潜在森林资源所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现实或潜在的森林生态系统,按不同的经营目标进行分类和空间定位,并采取相应的技术、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分类经营是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手段和具体途径。要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依据所确定的经营森林主导目标,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经营形式、技术措施体系,建立相应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它的落实还要有配套科学、合理的符合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投入机制以及政府行为、公众行为、市场行为的规范化作保障。烟筒山林场、先锋林场森林类型为天然次生林,近、成熟林面积较多可规划为商品经营型林场对其经 营。四块石、东风、大顶山、红旗、二道河子林场森林类型也是天然次生林,幼、中令林面积较多可规划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对其经营。对青山、珠山林场是造林林场95%是人工林。对这两个林场可做为综合型林场规划经营。生态公益型林场其经营投入主要通过经营管理投入预算由国家投资解决。商品经营型林场由于存在两类资源,还必须对森林资源划类经营。对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场自主经营,国家或主管部门少干预;对于生态公益林应实行森林效益补偿制,解决其经营投入。实施时,可由主管部门向受益部门征收,林场则通过税费减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拥有生态公益林数量多少,根据经营管理投入大小确定林场应是补偿额。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综合型林场的森林资源是有产出的,其经营投入小于产业,通过森林生产经营完全可解决投入来源。

4.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转变森林管理人员及公众对森林经营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森林经营模式,注重生活在森林经营区内村民的参与。让村民了解到森林经营管理与他们自身关系的重要性,并作为森林经营管理的主体直接受益于经营管理活动,林业部门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森林经营管理的决策、规划、利益分配等的基础之上。此外,森林经营也离不开有关政府部门的参与。因此,基本的措施是从技术、经济乃至法律法规等方面建立市场运行机制以促进公众在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的参与。

4.森林公园发展思路 篇四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广东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2010-7-23

【实施时间】2010-9-1

【正文】

广东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风景资源,优化生态环境,规范森林公园的管理,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利用、管理和资源保护,以及在森林公园游览、休闲、科学考察和进行文化教育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按照法定程序批准设立,可供人们游览、休闲、科学考察和进行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地域。

第三条 森林公园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

5.学校发展管理思路 篇五

2012年5月25日上午,县教育局组织各乡镇中心校校长、定点初中校长先后到江左镇中、xx一中、xx二中进行了参观交流学习,并在我镇xx二中召开了“网友看学校评学校活动反馈会”。针对网友朋友代表“长工文杰、心灵美”等提出的反馈意见,以及王局长在反馈会上的讲话要求,我们结合本乡镇学校管理状况进行了认真反思和梳理。先是在中心校成员会议上传达了有关会议精神,并于5月28日上午召开中小学校长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明确学校发展规划、规范管理、发展特色,打造乡镇教育品牌学校。现就我镇学校发展管理思路汇报如下:

一、强化名校创建意识,打造乡镇教育品牌,提升学校管理品位,促进全镇教育和谐发展。

1、积极响应县教育局提出的名校创建活动,推动学校管理品位的提升,增强学校发展的内涵和厚重感。年前,xx一中被县教育局评为xx名校(和县实验中学、县直中学共3所中学。一直以来,xx一中的各项工作在全镇都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本学期,推荐xx二中和xx小学参加申报xx名校创建活动,以此打造乡镇教育品牌,提升学校管理品位,促进全镇教育和谐发展。

2、在名校创建中,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文化建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打造出一支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团结务实的校长队伍,并充分发挥中心校一班人深入基层学校“示范引领、过程指导、评价激励”的作用,促进学校规范管理、内涵发展。

二、加强学校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常规秩序,强力推进课改进程,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狠抓常规不动摇。各学校根据《xx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的要求,建立操作性强的教学常规制度,每月最后一周对教师执行教学常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总结和评估,考核结果教师签名、全校公示后上报中心校,作为教师评先、晋职量化依据。中心校每学期对各学校进行一至二次教学常规视导检查,核查学校落实教学常规情况,发现弄虚作假者,该校教学常规成绩集体下降一个等次。

2、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动摇。每学期各学校都要制定出详实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学校课改理念、课改模式、阶段性发展目标、具体措施、学习研讨及活动时间、评价机制等。充分发挥乡镇中小学课改联合体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定日期、定主题、集中组织参与活动,营造浓厚课改氛围,达到教师人人积极参与课改、钻研课改、实施课改的目的。

3、抓牢毕业班工作不放松。中心校成员要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毕业班工作情况,及时把握教师学生在各阶段思想及学习状况,搭建平台、定期组织毕业班教师交流研讨活动,督促学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三、以“凝聚人心、激发潜能”为目标,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及特色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性。

1、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在于美好育人氛围的营造,在于和谐人文环境的形成。从显性角度,学校要组织师生精心设计、美化自己的工作学习环境,感受亲身创造与劳动的愉悦;从隐性角度,要培养师生积极进取的心态、文明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构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在活动中达到“凝聚人心、激发潜能”的目标。最终使学校生活充满激情与活力,师生工作、学习永不倦怠。

6.水利发展新思路 篇六

统筹兼顾,互相促进

通过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

打造“工程水利”,加快推进关系当前、影响长远、体现科学发展的重点水利项目。

打造“资源水利”,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打造民生水利,着力实施反映民意、惠及民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

打造生态水利,逐步创建人水和谐、装扮秀美山川、体现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

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合理推进水利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7.森林公园发展思路 篇七

森林群落演化机理的研究多为定性的、宏观的与按功能分块的统计规律的研究, 在整体的、结合树木生理特征的、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面很少[1][2]。

森林群落演化模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模拟模型:个体及种群动态模型模拟:如林窗模型 (Gap mode1) ;群落与生态系统的模拟模型, 如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统计方法结合的Chikugo模型;景观生态系统模型。但它缺乏与生理生态学的结合。

森林群落演化的模拟软件主要有:美国森林植被模型 (FVS) , FVS被广泛地用于评价林分的现况, 预测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下林分未来的动态变化;LAN-DIS模型, 但它对短期进行森林经营的模拟实验不适合;VDDT非空间植被动态演化模拟模型, 它基于计算机视窗工具, 检验植被演化过程中各种变化因素、干扰因素、森林经营活动对森林成长的影响[3]。以上模拟软件基本上均基于统计规律的应用, 与树木的生理特征结合很少, 对各种生态因子与树木成长的生理之间互动产生的新环境表达较少。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复杂适应系统 (CAS) , 它主要研究具有适应能力的主体的行为。由于森林演化是通过大量树木个体的生长变化而涌现, CAS理论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它的定量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上, 它的回声模型可实现从个体的演化到系统的演化[4], 因此该理论可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演化的研究。

2 森林群落演化的回声模型的建模思路

针综述中发现的两个问题 (窗口空间模型, 由于其计算量大、存储困难, 难以应用到大面积的森林区域模拟中;统计、马氏链理论产生的非空间的用于大区域森林模拟的模型, 很少考虑到植物的生理学特征, 这对不断产生新环境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适应性差) 。应用统计分类与模式识别技术, 可减少计算机的计算量和存储量, 应用数值转化模型将模拟森林群落更新的空间窗口模型与大区域森林群落演化的模拟模型相结合, 通过联系植物生理学与树木更新、森林群落演替的回声仿真模型, 实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个体演化与群落演替的统一, 从而对森林群落演化进行整体上的定量描述。借鉴森林群落演化的三大模拟模型,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将确定性部分和控制行为用函数关系、模拟规则表示, 干扰因素用概率控制下随机生成的模拟数据表示, 主体的适应性、能动性体现在进化的适应度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上 (将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作为选择算子与修正环境参数的主要因素) 、用控制参数表示, 进化机理用遗传算法中的选择算子来体现, 通过刺激———反应规则模式和人工智能技术表达森林的生态生理规律, 通过涌现来实现系统的随机性与确定性的统一, 个体演化与群落演替的统一。通过建立森林群落主要树种的生物特性信息库A, 模拟林区水文环境、立地质量信息库B, 模拟林区植被分布初始状态信息库C, 回声模型的演化规则库D, 评价指标与输出信息库E, 采取综合集成的回声模型迭代算法, 建立仿真森林群落演化过程的回声模型:

回声模型迭代算法的思想为模拟进化算法:

第一步 (初始化) 复制植被分布初始状态信息库C和水文环境、立地质量信息库B作为初始值信息库C'和B', 令t=0 (C'中个体构成种群N (t) ) 。

第二步 (个体评价) 种群N (t) 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计算:

2.1 依信息库C'中每个个体的位置, 对各个体分配信息库B'的资源

2.2 依每个个体的生存环境, 用规则 (2) 计算个体受到虫害的程度。

2.3 调用信息库A、每个个体分配到的资源和个体受到虫害的程度, 用规则 (5) 计算每个个体的存活概率 (即适应度) 。

第三步 (种群进化) 3.1 (选择) 将选择算子作用于N (t) , 产生存活个体构成的群体为M (t) , 设当前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下, 用规则 (4) 产生的新个体构成的群体为X (t) 。

3.2 (繁殖) 用规则 (1) 计算模拟森林火灾发生概率, 并用随机数进行选择, 若火灾发生, 则转第五步;否则, 令N (t.1) .M (t) .X (t) , 用规则 (3) 更新信息库C'和B'。

第四步 (终止检验) 若满足终止准则, 转第五步;否则, 令t t 1, 转第二步。

第五步计算信息库E的有关量, 输出有关的表格与图形。

以上迭代过程依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土壤环境 (其个体树木改为班块) 分层迭代, 信息库C'和B'的不断更新, 分别显示了森林群落植被分布与水文环境、立地条件的演化过程。

3 结束语

通过多次模拟结果与时间断面的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来进行模型的精度检验, 且经过收敛性、稳定性和分岔性讨论进一步完善回声模型。通过建立不同环境、不同的建群树种及其时空分布对应的信息库, 将其应用到不同类型生态公益林的恢复演替研究中, 以适应各种林分类型和林分结构模拟的需要。通过在该模型上可进行生态林业建设和森林经营活动的各种虚拟仿真试验, 可为生态林业建设和森林经营活动提供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少麟等.生态系统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 2005, l3 (1) :85-94.

[2]王胜奎.水循环系统的网络模型及其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J], 2001, 10 (4) :343-346.

[3]刘平等.美国的森林植被模型.世界林业研究[J], Vol.19, No.563-66.

8.森林公园发展思路 篇八

关键词:森林公园;林场改革;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3-0059-05

1980年底,广东省建立了全省第一家森林公园——深圳沙头角海山森林公园。36年来已建成层次分明、类型多样、规划合理、重点突出的森林公园体系,以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森林公园数量、入园游客人数等方面位均居全国前列,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086处,规划总面积116.55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5%,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10.6%;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5个,面积20.62万hm2;省级森林公园76个,面积11.46万hm2;市县级515个,面积79.10万hm2;乡镇级森林公园471个,面积5.37万hm2。根据《广东省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规划(2013~2017年)》,计划总投资47.31亿元,到2017年,全省森林公园达到1493个。2015年,全省森林旅游收入达28.67亿元,创社会综合产值180多亿元,带动4000多个村脱贫致富,400多万林农受益,间接带动41547名林农就业。

1 森林公园建设现状

1.1 宝山森林公园及九洞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

宝山森林公园及九洞森林公园均位于广东省樟木头林场境内,樟木头林场则属广东省林业厅直属的十大林场(局)之一,为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其中宝山森林公园于1993年底经广东省林业厅批准建设,规划面积1480.1hm2,2008年根据建设需要对森林公园范围和面积进行调整,规划总面积为1424.3hm2,于2009年3月由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承担编制设计的《广东省宝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经专家评审通过,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广东省九洞森林公园,于2013年经广东省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批准设立,全部位于广东省樟木头林场筋竹排工区范围,规划面积1011.5hm2,外围保护地带223.4hm2。于2013年3日,由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编制设计的《广东九洞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获得专家评审通过和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1.2 两个森林公园的地理位置与资源特点

两个公园都是省级森林公园,分别位于东莞市的樟木头镇和谢岗镇。公园规划范围均属于2007年东莞市政府划定的生态绿线控制范围,是东莞东部地区绿地系统中具有重要生态保障意义的核心地块。公园交通十分方便,距离镇中心2km左右,地处深圳、广州、惠州的交通枢纽,具备融入珠三角旅游体系的便利条件。每个公园均以季相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为主,兼具地文、水文、生物及人文资源,属于典型的集体闲游憩、康体健身、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郊型森林公园。

1.3 省、市森林公园建设现状

(1)全省森林公园建设现状。分布广、差异大,水平参差不齐,且数量多,利用少。在各地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加大国家、集体、个人投入的情况下,已初步形成了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已形成一些省内知名的品牌,如流溪河、南昆山、万绿湖等森林公园,已基本具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形成一定接待能力,提高了经济收入,拉动就业尤其是有效保护了多样化的森林风景资源和自然文化遗产,促进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同步发展。但是大部分森林公园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不规范,机构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森林公园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水平低,服务能力差,开放能力不足,市场营销不到位,不被社会和公众所熟悉。

(2)东莞市森林公园建设现状。2000年12月市政府批准建立了16个市级森林公园,占地面积250.24km2,2001年成立东莞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2003年4月市政府提出“修路、建城、治水、整山”的工作部署,2009年4月对市属林场(与森林公园两个牌子一套人马)进行改制,取消林场,全员过渡到生态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大了生态保护的力度。根据东莞官方数据显示,10多年间累计投入23.83亿,平均每个公园投入1个多亿。由于市政府建设资金有保障,有政府公园管理部门为主体,东莞市森林公园已初步建成并全部免费对市民开放,已成为东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和美好的城市形象代言。在2015年11月24日,东莞市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汇报材料中显示,东莞的森林公园每年吸引游客逾1700万人次,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生态效益。

1.4 两个森林公园的建设现状和旅游现状

两个公园批准建立时间较早,且都有主管部门批复同意实施的总体规划,但是由于广东省樟木头林场作为建设主体,同时又作为自收自支兼企业经营行为的事业单位,林场经营积累主要用于职工工资福利及维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开支,缺乏富余资金对公园总规实行逐步实施,省林业厅作为主管部门也没有资金投入建设,所以目前两个公园基本处于待开发状态。公园内部具备简单的道路网络,园区内水、电、通讯设施建设缺乏,仅有宝山森林公园建设有停车场以及对芙蓉峡景区、道路硬化方面作过一些投入。但公园自然环境、森林植被、风景资源等保护良好,作为城郊型森林公园,每年还是吸引不少市民登山健身、徒步、骑行越野、垂钓、观光游览,约有10万人次。

1.5 体制改革对两个森林公园建设的影响

201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至今已有6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广东等22个省级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获得批复并陆续启动实施。按广东省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的要求,广东省樟木头林场作为省林业厅直属林场,必须在2016年12月底前完成改革任务。林场定性为生态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采取收支两条线,并参照当地同类事业单位标准。

改革前,公园建设以广东省樟木头林场为主体单位,资金来源于育林资金的返还部分及多年林场经营的积累,如广东省宝山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投入及林相改造,近二十年陆续投入接近四千万,虽然力度不够,但是还能逐年投入,如改为生态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后,省财政核拨人头经费与地方同类事业单位经费标准相比,尚有缺口,公园建设资金需专项申请难以保障。东莞市政府对森林公园建设投入资金力度大,资金也充裕,但是因为广东省樟木头林场隶属省林业厅管理,地方政府也不愿意将广东省樟木头林场内的两个森林公园纳入到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范围,造成省财政无钱投入,市财政无法投入的公园建设困境。

2 森林公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力度薄弱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森林公园是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国共有2500多个林场建立了森林公园,占全国森林公园总数的90%,公园与林场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组织机构上必然也是场园合一,所以林场兼具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双重身份。作为经营者在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时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难以避免与公园管理资源保护这一角色冲突,导致现实中的两级分化,如经营过度、无序、破坏资源现象或无所作为资源闲置与浪费现象。在公园建设过程中,水利、环保、国土、规划、发改委、宗教与文化等部门都对公园的其中某项资源拥有管理权,或对规划中的某项建设工程具有否定权,导致多头管理、互相牵制,增加了公园建设管理的难度,也阻碍了森林公园的发展。如广东省宝山森林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公路硬化受到市国土局土地稽查大队的干预。水库周边林相改造,受到市水利局和地方农村的干预,自投资金建设的收费停车场也被市发改、物价部门核查等。

国有林场改革后,根据新的功能定位“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功能形成高度的契合,如何在新形势下将二者有机融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2.2 法制建设有待完善

很多国家对森林公园专门立法,如英国1544年就有《公园保护法》、《绿化带保护法》,日本1957年制定并执行《自然公园法》,法国于1959年、1960年分别制定了《海滨景观法》和《国家公园法》,泰国于1960年颁布了《国家森林公园法》。但我国林业部门及各省也陆续制定了一些规章和标准,如1994年1月,原林业部颁布《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6年1月颁布《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1999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2000年9月实施《广东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2011年8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施行《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法律保障有所改善,但还是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高位阶、比较完整系统的法律,在立法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3 规划水平不高,品牌塑造不力

目前广东省森林公园均有总体规划,但规划水平普遍不高,设计思路简单,缺乏创意,缺乏总体性,缺乏超前意识,同质化现象严重,无特色、无主题、无灵魂,缺乏操作性。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景区品牌的统筹和促销上欠缺,政府作为主导部门,应在规划上严格把关,注意区域旅游功能的差异性,注意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惠州、中山、东莞旅游资源配合指数高于80,说明目前旅游的资源组合状况较差,配合很不协调。由此可见区域城市之间旅游资源的整合与统筹,部门之间广泛合作资源互补的重要性。

2.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大部分森林公园靠林业行业部门的财政经费,或林场经营资金投入,与公园建设、维护等庞大资金相比,仅仅是杯水车薪,故大部分森林公园批而不建,建而不配套、不完善、不开放的现象普遍存在。广东省的森林公园除了东莞等极少地市以外,相当部分森林公园建设未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公园的基础设施投入、森林资源的维护、公园管理的事业经费均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广东省樟木头林场下属森林公园在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后,经费投入面临着省内其它大多数森林公园一样的处境。

2.5 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森林公园管理人员主要为林场职工,知识结构单一,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淡薄,缺乏精通公园管理服务、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难以适应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影响森林公园的效益发挥和森林旅游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3 森林公园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

森林公园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新的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以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理顺森林公园管理体制,强化森林公园管理的行政地位。根据国有林场改革精神,原为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责的,继续按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管理;主要从事市场化经营的,要推进转企改制,暂不具备改制条件的,要剥离企业经营性业务,所以改革后保留的林场,将是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建设和修复生态为主的生态公益事业单位,科学核定事业编制,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这样就把森林公园经营职能剥离,主要从事公园保护管理职能。而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森林公园资源保护,在维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解决改革前森林公园管理与经营的矛盾,理顺管理体制,有利森林公园的健康发展。

2015年6月,成立了广东省森林公园协会,2016年4月,省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向省政府提交改革方案,报请设立广东省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局(副厅级)待批,通过强化森林公园管理的行政地位,加强各级政府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人员配备,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财政、行政政策引导,信息引导等多种手段,解决森林公园建设过程当中遇到的多种问题。

3.2 加大立法力度,提供政策保障,资金保障

森林公园的管理建设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部门及省的法规制度,但是部门规章对于公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复杂问题难以应对协调,有必要在不同层级不断完善或新定可操作性更强、更全面的法规和地方规章。广东省的森林公园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撑:(1)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将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及配套、林相改造等纳入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特别是结合国有林场改革,加大对供电、供水、通讯、路网的建设力度,优先安排资金与指标。(2)以《珠三角洲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为指导,建立类型齐全、分布合理、管理科学、综合效益良好的森林公园体系。(3)对《广东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修订完善,特别是与其它行业部门的规章相协调,加大对违反森林公园管理法规、破坏生态环境,扰乱森林公园正常的经营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3.3 坚持以资源保护为导向的首要原则

森林资源保护是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旅游发展的基础,在森林公园建设中保护与开发利用二者关系,保护永远排在首要位置,国外发达国家早已跨过以经济和美学价值为导向的旅游设施建设和视觉景观规划阶段转向以资源保护为导向的阶段。保护好完整的森林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以及历史人文景观资源所产生的巨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远不止于此,所以必须妥善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3.4 超前规划,把好审批关,提高规划设计质量

为保证森林公园建设的严肃性和规范化,国家林业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国家标准,但在实际当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公园总体规划比较笼统,不够科学合理,且在相邻区域定位雷同,功能相似,主题不清,旅游产品无特色现象时有发生。

规划设计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确定公园的定位差异、功能差异,八大类型的森林公园的服务对象不同,功能区别,旅游景点及产品必然随着游客需求不同而变化。(2)景观资源打造上,在保护植被、山体、水体、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加强营林技术措施与手段,保持多样化的乡土树种及草本、藤本和灌木类,兼顾观花、观叶、观色的观赏功能,兼顾森林体验与森林养生功能,兼顾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功能。(3)细节设计上注重以人为本,根据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发挥公园的多种功能。(4)充分考虑资源的脆弱性,环境的敏感性和空间的承载性,合理设置旅游规模与环境容量。并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游客数量与行为以及不同节假日的游客数量,实施分类管理,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发生。

3.5 扩大宣传及公众参与度

为提高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必须加大宣传的力度。广东省森林公园协会在宣传推广、区域整合、品牌塑造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与旅游部门联合推出森林公园旅游节或森林公园博览会等活动。对省内森林公园的旅游产品进行区域整合,突出不同公园的主题与特质,打造具备强竞争力和强吸引力的森林旅游精品。通过摄影、书画征文比赛或森林体验各种活动,以电视、报刊、网络等不同媒介为平台,宣传森林公园的生态建设功能,提高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公园内除了解说员的讲解,路边宣传栏以外,还可增加视频宣传、科普馆、动植物标本、风景明信片画册等游客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与学校的中小学生开展免费定期联动,从小普及自然知识、生物知识和环保意识。

提高公众在森林公园建设管理上的参与度。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到日常运行管理,都应引入公众参与及监督机制,让国民意识到不仅仅是森林公园的过客和体验者,更是森林公园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监督者。在园内环保卫生、大型推广活动等环节大力鼓励社会团体、志愿者积极参与,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对森林公园的认同感。

3.6 建立高素质的公园管理队伍

一方面引进大专院校森林旅游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懂市场营销的策划人才,管理人才;更迫切需要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专业技能、服务技能以及导游解说等方面的培训,实现知识结构转型、岗位转型,以满足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新的需求。

4 讨论

广东省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应以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政府主导支持,加大立法和投入力度,加大资源保护管理力度、科学规划,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加强科普宣传,建设具有岭南地域特点、景观特点、文化特点的森林公园体系。

9.乡农牧林业发展思路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共鄂托克前旗七届三次、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鄂托克前旗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二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技工作的安排部署,以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紧密结合,加速农牧业科技创新和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牧业科技产业化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农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农牧业经济贡献率和提高农牧业科技普及率为主要目标。依靠推广普及农牧业适用科学技术,促进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牧业经济增长,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供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

2011年全乡业经济发展目标:预计到2011年总产值达到5055.6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75.80元、其中:第一产业1887.74元、第二产业67.95元、第三产业72.59元、劳务输出147.53元。科技对农牧业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种植业方面:在2011年全乡水浇地总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其中产粮作物种植面积1.28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6994.7吨以上;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50亩;以巴西菇为主的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示范种植面积20亩;以草料基地苜蓿为主的优良牧草种植加大单产;自然改良草场为保持天然麻黄草、甘草等野药草和雪鸡、野鸡、野猪等野畜的保护,种植业良种化率实现全覆盖。坚持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业效益,走现代农牧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的路子。

养殖业方面:科学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庄园示范户、在原有两座养殖小区基础上新建养殖小区两座、在2011年养殖示范户达到45户。以加大家禽养殖存栏达到7万羽、出栏9万羽;2011年全乡牲畜饲养总量稳定在14.7万头只左右,出栏率达62%以上,深入实施牲畜种子工程,牲畜良种率达到60%;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政策,推广普及限时放牧、羔羊育肥出栏生产经营模式。

林业方面:继续实施好国家生态建设项目,动员社会多元参与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与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交通要道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林碱产业结合起来。引进和推广红柳树种植技术,推行戈壁种红柳树促庄园养殖,引进和

推广核桃、红枣、桃子、油桃、红柳、苁蓉等嫁接技术促造林,全面发展种养殖业;引进推广苗圃种植管护等技术创建以后造林工作基础。2011年完成1100亩造林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

水利建设方面:构建水资源供给、利用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用水保障体系。协调管理自流水和井水、坚持农牧民低价用水保障。修建谢依提水渠、解决阿奇布拉克耕地灌溉问题。在冬天冻坏的引水管地点维修好保证农牧民安全饮水。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方面:加快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在2011年全乡转移剩余劳动力达到2021人(其中农村人口达到1872人)、创收422万元(其中农村人口创收229万元、全乡人均收入147.53元)。

三、农牧业科技实施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性技术

根据现代农牧业发展对科学技术支撑的要求,“十二五”中,重点围绕全乡农牧业发展,加快现代农牧业建设,确定6个重点实施领域和24项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关键性技术进行安排部署。

(一)新能源利用方面

支持并配合我乡草场采矿的矿家、取得他们用本地职工的优惠增加当区牧民收入。

(二)种植业方面

1、推广普及农作物优良品种、配套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推广普及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技术。

3、推广普及高效、标准化与规模化栽培、管理技术。

4、推广普及区域化优势农作物节本增效和高产低耗栽培技术。

5、推广普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及防灾、减灾技术。

6、推广普及在戈壁红柳树栽培综合利用技术。

(三)养殖业方面

1、推广普及以草定畜、划区轮牧、限时放牧技术。

2、推广普及配种,羔羊育肥出栏的养殖技术。

3、推广普及奶牛改良育育肥技术。

4、推进牦牛、克尔克孜羊现有品种选育提质工程。

5推广普及家禽规模化养殖技术。

6、加快养殖小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四)生态建设方面

1、加快沙化区植被保护、治理、优化开发及走可持续发展路子的研究。

2、推广普及优质速生丰产林营造和节水造林技术。

3、建设大型培育种苗基地。

4、戈壁上试种红柳树。

(五)水利建设方面

1、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2、推广普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

3、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节水技术的研究。

4、加快水环境保护与无河流域生态建设。

(六)农畜产品加工方面

1、推广普及巴西菇种植、采割、加工技术。

2、推广普及蔬菜、水果贮藏、保鲜及深加工技术。

3、加快不同类型乳类产品生产关键性技术研究。

4、推广普及牲畜饲草料加工、配制技术。

四、支撑条件

(一)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与环境优化工程

1、充分利用我乡现有未就人才资源,加强农牧业科技人员的培训。通过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强对科技带头人和乡土人才的培养,在农牧业重点产业领域,选拔和培养行业技术人才。

2、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分配机制、保障机制。吸纳社会科技人员、乡土人才和退休科技人员组建农牧业科技服务中心,按乡村化运作,在全乡开展有偿科技服务。

3、加强科普宣传。加快农牧业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快科普设施和科普基地建设。实施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提高农牧民应用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创新工程

1、发挥科技人员,科技网络技术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对外科技合作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对外发布、邀请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科技讲座或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组织农牧民外出参观考察学习。

2、引导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吸纳高层科技创新人才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和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加快农牧业优化建设,建立农畜产品上市场服务网络,市、乡、村三级合作,实施企业进村工程。

3、积极扩大与周边地区的科技合作,广泛利用周边地区的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于我乡农牧业生产。

(三)实施农村牧区科技推广示范工程。

1、加强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完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牧户”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机制。

2、深化种子种苗优良品种培育工程,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品种,进一步提高良种供应率、普及率。

3、完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机制,选派科技特派员与原单位脱钩1-2年,待遇不变,深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推广普及农牧业生产技术。壮

大基层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加强对规模经营乡内农牧民的实用科技培训,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科学素质。

(四)完善农牧业科技八大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市、乡、村三级适用科技人才队伍,以技术、资金入股或承包的方式开展科技推广与服务,建设好八方面的科技服务体系: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饲草料深加工服务体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农牧业政策性安全保障体系。

(五)实施品牌战略工程

10.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 篇十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函件业务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1、函件业务是中国邮政的专营业务、主营业务,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邮政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各局要高度重视函件业务发展,真正把函件业务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真正把函件业务作为邮政发展的战略性业务和重点业务,深入研究分析函件业务市场,认真逐项落实函件业务发展的经营措施,坚决扭转目前函件业务发展缓慢的局面。

2、发展函件业务的市场空间广阔。一是商业信息传递市场需求大。从国内外广告市场的发展来看,广告销售额的增长要远远高于GDP的发展速度,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函件传递商业信息的市场潜力巨大;二是从商函广告占媒体广告市场的份额来看,美国邮政商函业务收入所占分额将近20%,而中国邮政商函收入所占份额仅3%;三是市场经济国家人均使用函件量远远超过我国,美国是650多件、欧洲国家是450多件,连印度也有近20件,而我国现在人均函件量还不足10件。以上三个方面,说明中国邮政的函件业务是极具潜力的业务,是大有作为的业务。

3、函件业务是高效业务。一是函件业务的可变成本低,效益高。特别商函业务中的账单、促销类商函、邮资封片,固定成本高但可变成本较低,对收支差额贡献率都在50%以上,规模效益十分明显。二是国外邮政函件业务收入比重和利润比重都是第一位的。如荷兰,函件业务收入占邮政收入比重近50%,利润所占比重达70%以上,德国邮政函件业务收入占邮政收入的比重为28.4%(2003年),利润所占比重达763%,而中国邮政函件业务收入的比重仅10%左右,而且是亏损业务,主要原因是网络规模大、固定成本高,业务规模没有做大。

二、创新函件业务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推进函件业务发展邮电分营以来,省局高度重视函件业务发展,各市县局也把函件业务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各局普遍反映难度很大,感觉发展后劲不足,函件业务可持续发展尚未破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发展思路和营销模式上延用分解目标,考核奖罚,关系营销等发展邮政业务的办法,对具有媒体性质的函件广告业务的市场特点、客户需求、发展规律缺少深入研究和分析。对此,我们要创新函件业务发展思路和营销模式,引入传媒业的理念,加快函件业务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努力打造邮政商函媒体品牌,让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认识并接受这一媒体;二是拥有足够数量的商函媒体受众,就是要做好名址数据库和投递工作;三是媒体经营和广告经营分开,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培育社会造信公司和发展中邮广告代理商;四是关注广告客户的投入回报,增强客户对使用邮政商函的信心,不断增加邮政商函业务的“回头客”,促进邮政函件业务持续发展。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重点工作

1、切实抓好业务宣传,打造商函业务的知名品牌宣传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可采取大众媒体广告、商函广告、报刊软文广告、召开用户座谈会和商函媒体和业务推介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省局将投入专项宣传费用,牵头组织商函品牌宣传,请各市县局密切配合,投入资金,共同做好商函品牌宣传。

2、切实抓好商函名址数据库建设工作今年商函名址库建设工作,省局已下达通信执行令,各局要认真按照省局通信执行令的要求做好名址库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同时,各局要根据业务需求,加大个性化名址库的建设力度,为商函客户提供足够数量的有效受众。国家局下半年将组织全国地址库的建设,这是一项名址库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今后所有名 址库建设,都以地址库为基准,实现地址的唯一性和信息的集合性。各局要按照省局的布署精心组织好这项工作,确保按国家局的要求实现10月份上线。

3、积极抓好投递改革和投递网优化工作

投递网络是邮政的优势之一,完善的投递网是邮政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当前邮政投递能力不足,质量不高对商函业务的发展制约较大,因此,各局要加大力度抓好投递网的改革和优化工作。改革和优化的目标是确保各类邮件、报刊按规定频次时限妥投到户,通过加强信报箱建设维护管理,大城市推进信报分投,试行普遍服务和商业服务分网运作,发展城市社区邮政代理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增强邮政投递能力,提高邮政提供有效受众的能力,以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吸引社会各方面乐于采用邮政渠道传递商业信息。

4、大力抓好账单业务的发展账单业务在发达国家邮政函件业务中占很大的比重,是发展函件业务的重点。各局要本着把账单由客户的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的思路,把账单业务变为相关账单客户宣传业务和企业形象的媒体,对客户的业务推介要从引导服务领先战略和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入手,开拓账单业务的新局面,下半年,全省账单业务要实现新的突破,其中沿海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等局在大力抓好电信、移动、联通、银行、保险、医保等行业账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开拓电力、煤气、自来水等公用事业类账单业务;山区的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等局要全面拓展通信和金融行业的账单业务。国家局已下文要求寄发邮储账单业务,省局将下文专门布署,各局要充分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按时完成邮储寄送对账单的工作。要力争全省账单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80%以上。各局要成立账单业务攻关领导小组,一把手要亲自抓好组织和公关工作,确保今年账单业务的发展有实质性的突破。

5、积极拓展促销广告商函业务〖CX〗促销广告商函是一项潜力很大的业务,发展广告商函业务,关键要提高客户对广告商函的认知度。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通过推广直效营销的理念,使客户充分了解商函广告在各项广告媒体中的差异化优势。发展促销广告商函的关键是要拥有足够数量和针对性强的名址库,各局要根据客户需求,充分重视为大客户建立个性化名址库,积极抓好促销商函业务的发展。各局应对促销广告商函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全面的分析,组织客户经理上门做好宣传工作,沿海局要实现协议客户比去年增长50%以上,山区局协议客户增长30%以上,确保今年全省促销广告商函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比去年增长36%以上。

6、进一步抓好企业邮资封、邮资广告明信片和企业拜年卡等业务的发展企业邮资封、片、卡是商函中收支差贡献率较高的业务品种,一是各局要充实重视抓好门票明信片的发展,特别是年客流量在30万人以上的旅游景点,如福州的鼓山和西湖、厦门的鼓浪屿、南平的武夷山、莆田的湄洲岛、宁德的太姥山、龙岩的冠豸山等。要做好门票明信片门禁系统的开发,使门票明信片成为一项长效业务。相关局要成立项目带动领导抓好落实;二是要进一步抓好200万专用邮资图项目,未开发项目的市局年内要实现突破,去年开发项目的局要在年底前完成项目的开发;三是要精心组织好2005年贺年有奖明信片和企业金卡业务的发展。今年有奖明信片品种多、做了很多方面的改进,各局一定要认真组织好销售工作,特别是重视做好代理销售,积极抓好邮政有奖明信片进超市、进书店、进百货,扩大销售网点。企业金卡业务要做到早策划、早安排,力争今年发展企业金卡业务打好翻身仗。各局要积极鼓励社会上广告公司代理企业金卡业务,充分用好国家局企业金卡的酬金政策,力争今年全省企业金卡揽收量比去年增长50%以上。

11.体育事业发展工作思路 篇十一

(一)全力抓好十二届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一是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

。紧紧围绕“争四保五”这一中心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层层分解落实指标,做到队队有指标、人人有目标。加强参赛备战工作管理和分类指导,按照十二届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整体计划部署,制定冬训、预赛、决赛分阶段工作方案,提高备战工作组织水平。加大金牌攻关力度,以提高组织程度和联合攻关效能为重点,强力推进训科医管一体化,做好对重点项目、重点人员的科研医疗和体能康复保障工作。二是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不松懈。始终坚持赛风赛纪“高压线”和反兴奋剂“零容忍”,严格遵守运动会各项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获得精神文明代表团荣誉,展现江苏体育的良好形象。三是推动转型升级不停步。认真贯彻全省竞技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提高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和优化结构等问题,改革管理体制、竞赛制度、训练方式,尽快出台《竞技体育优化项目结构工作方案》、《省市联办省优秀运动队实施意见》,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省校联办省优秀运动队实施意见》、《加强篮排足球项目工作意见》。扎实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维护运动员切身利益。

(二)加快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整体设计我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标准、责任主体和实施步聚,使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标准化、科学化。一是以大力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为抓手,构建面向城市社区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重点抓好新城区体育设施建设和老城区体育设施改造配套,主动融入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健身步道建设,加强体育公园广场长廊、全民健身户外营地以及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确保今年70%的城市社区完成建设任务。加强各类体育组织或机构建设,经常开展有组织的健身活动或竞赛并形成制度。增强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建成并开通电子地图,为群众提供体育场馆设施查询、健身咨询等服务。二是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更新换代、提档升级为抓手,努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根据“城镇化”发展要求,对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进行深入调研、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加强乡镇一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拓展健身活动功能和体育服务内容,确保公共体育设施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在充分听取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村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向较大自然村和集中居住区延伸。积极推进镇、村两级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加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积极发展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确保每个行政村或晨晚练健身点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万名体育教师培训工程要扩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送培训下乡。三是大力加强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发展。大力发展个人和团体会员,积极发展协会所属健身俱乐部。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和管理,发挥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切实做好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免费培训、发放服装和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四是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发展格局。省市县争取建立分管领导挂帅的多部门分工合作机制,推动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基层老年人体育设施、健身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健身活动。统筹安排好全年节假日体育活动,形成以晨晚练健身点为基础,以贯穿全年的节假日体育活动为平台,以各类体育社团为主体,充分展示体育在促进民生幸福、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地位和形象。办好全民健身网,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三)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发展方向扎实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消除公办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规划和经费“两纳入”死角,抓紧研究出台“名校办名队”相关政策,促进更多业余体校文化教育向教育部门转移,做好运动学校学生升学“直通车”招生工作。促成有条件学校体育场馆和省属基地对学生开放。继续推进万名体育教师培训工程,办好全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与省教育厅共同推进高中联赛试点,提高中学生足篮排球、田径等项目普及度。二是切实加强业余训练阵地建设。加强三级业余体校和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规范管理,促进创建标准与常规管理深度融合。研究出台“教练员进校园”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加快改进业余训练教练员

轮训模式,坚持集中培训与分项培训相结合,并向县市区业余体校教练和省级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延伸。三是扎实推动业余训练开展。认真研究十八届省运会竞赛规程总则,特别是参赛资格等改革措施,进一步调整业余训练项目布局。坚持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强化后备人才培养输送。高度重视省级竞赛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营造和谐的业训环境。

(四)努力提高体育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着眼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工作全局,立足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和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坚持整体谋划、重点培育,努力把体育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切实加强体育产业布局谋划和结构调整。重点扶助体育健身市场发展,鼓励以各类体育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竞赛表演市场发展。推动“三带两圈”产业空间布局,制定分片推进实施计划,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科技、传媒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制定体育产业集聚区(或功能区)指导意见,继续创评一批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并择优推荐国家级基地,有条件的市县都要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二是切实做好体育产业扶持引导。落实好我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意见》的相关政策,省级引导资金投入以健身服务业、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改革为重点,同时出台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绩效评估办法,跟踪了解项目执行、资金使用和实施效果等情况,力争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效应。进一步推进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体为本和公益属性,引入先进管理方式,整合优质资源,采取委托、连锁等多种经营方式,盘活现有本体产业这笔最大资产。三是体育彩票工作稳中求进。进一步完善体育彩票发行销售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体育彩票品牌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筹备虚拟足球、手机在线即开新玩法,争取早日先行先试,加强培训工作,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体育彩票持续健康发展,为体育和公益事业提供更大支持。

(五)扎实做好亚青会竞赛组织和青奥会竞赛筹备工作。一是全力做好亚青会竞赛组织和青奥会竞赛筹备工作。一方面加快体育场馆维修改造,确保按时保质完工。亚青会场馆核心团队在组建完成的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编制好场馆团队运行方案。另一方面加强竞赛组织工作,抓紧编制第二版单元竞赛训练日程,确定各项目亚青会技术官员,做好竞赛注册报名和竞赛器材采购等工作,精心组织好比赛,确保亚青会竞赛顺畅、精准、安全、精彩。二是扎实推进十八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抓紧成立省运会筹备工作协调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省有关部门及省体育局部门职责分工和工作推进重要时间节点,加强与承办地的联系沟通和业务指导。三是实施“竞赛品牌工程”。从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重点打造水平高、影响大、效益好的品牌赛事,组织好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

12.日化企业的发展思路 篇十二

在过去的日化行业,如果你占有销售渠道你就有机会占领市场份额,如今一样,如果你能把握住市场渠道,才能有利可获。问今日化行业的怪象异样众多,日化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竞争态势,各种企业耍法和花样繁多,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如何以差异化营销模式来取胜?这意味着新一轮的运作模式要启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以同样的思路和方法去做,要根据自身企业情况和行业现状来去实行。也许很多企业都在说,我们本土品牌很难以跟外资品牌作抗衡,确实是这样,但是,不要紧,我们更要在于的是市场终端的占领,同时需要一套系统化的运营模式,这套模式是差异化营销模式的运用。

一、企业定位的“起”点

在日化市场竞争激烈中,本土品牌的模仿跟风过重,没创新和自己的东西出来展现,大多数的本土品牌都是抄洋品牌的风格特色,在日化市场上很难以走到长久。在洋品牌的身上他们看到的是外面的东西而看不到内在的东西,有些东西是不可模仿和抄袭的,因为只有自身做出来的东西才有感觉和那个味道,而且也能让消费者认可。

本土企业如何做到有自己的特色化,从几点上来讲解;(1)包装特色的明显化;(2)产品概念诉求点的明确;(3)产品价格体系要符合大众需求;(4)文化特色的吸引力定位;

(5)创新的玩转促销方式。

二、品牌文化的“基”点

品牌文化特色的来源点也不缺消费者的认可,在任何的一个企业当中,他们都会有自己品牌文化特色的一点,这点最大的优势就是企业竞争综合优势中的一环,也是能让市场认可以及消费者信赖的地方。

在市场上不可缺品牌文化特色的一面,它是企业其中之一的拉动优势点,如何更好在市场表现出位,那必须根据自身企业情况来定点。在每个企业中,都会有根据自身定位和市场消费需求来做的。

三、产品质量的“重”点

你的产品要让消费者去认可,首先要把自身产品的质量要把关好,不然,你的产品直接就被市场淘汰,甚至毁坏你公司和品牌的声誉。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一个品牌要能在市场被消费者认可,是有各种因素的,当然质量是最重要的一环。还有就是包装特色、产品效果、口碑宣传、品牌知名度、服务到位等因素。

之所以,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注重自身产品的品质,他们也意识到这个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

四、教育培训的“强”点

再好的产品,再好的营销模式,得不到团队的支持与执行都是没用的。在日化行业中,许多企业玩什么“魔鬼训练”团队打造,其实就是强化自身团队的作战能力和加强综合性知识的运用,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给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出好的业绩。

企业如果不注重培训体系,不去强化人员的专业知识,你的企业就会进入“涡脏的泥潭”,有力无气的企业也会慢慢等待死亡的来临。之所以,企业要系统化的强化培训,加强成员的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加强成员的专业知识有效运用到自身岗位工作中去,才能更好体现出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出位表现。

五、精兵团队的“硬”点

在战场上,企业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作战,而且士气和作战能力要强的人,团队要霸气和勇气,跟着企业以命为亡的精神出位,不怕牺牲不怕艰苦的士兵。

企业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而且平兵易找,强蒋难寻。无论在任何一家企业也是这样,都需要塌实肯干的人,这样的人我们拉进企业团队中,作为精兵。这样的兵要经得起考验和磨练,以企业共同生存亡为则。

六、渠道建设的“面”点

市场竞争激烈的背后思考,就是给我们上了一堂重要课程,也敲响了行业竞争的“紧钟”。一个品牌如果要做得好,基于销售渠道的占领如何,如果没法占领销售根本实现不了销售额的来源。对于众多企业来说,他们注重的是终端渠道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只有占领销售渠道,只有把终端维护与管理好,稳扎力进才有机会抢占市场份额。

从市场渠道来看,无论在日化店、KA商超、百货店等渠道,外资品牌的高市场份额就市场就象论象的实际案例。本土品牌很难以有机会与外资品牌相抗,在与外资品牌对抗背后,本土品牌有力无气的漫游前进,根本很难以起到良效的作用。

本土品牌要能更好的“突围”市场,就以实际国情出发,做到以特色化,以差异化的模式进取,走出困境。

七、品牌形象的“亮”点

在过去的日化行业都是以流通产品形式在做起到了销量,根本不注意形象的打造,也不注意品牌的长远发展是怎么样的。如今行业的飞速发展已经演变为一场风雨过后见彩虹的健康产业。在许多日化企业当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注意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了,他们都做好了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目标。

一个企业如果不注重品牌的发展规划和形象建设打造的话,就不是品牌,品牌需要市场培育,需要时间去打造,做到有知名度和被市场认可才叫品牌。在长期背景下,还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信赖才行,而且要有发展历史和长期的沉淀,这个才是品牌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一个品牌的发展需要形象化建设,在创意上和统一形象规范化下必须做到专业标准化。品牌非常注重形象打造,有了形象专业化更突出品牌的韵味,还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也能成为市场的“亮”点。

八、营销策划的“画”点

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品牌都是需要策划出来的,你的策划没创意,没什么创新的话,你的东西永远满足不了消费者。在市场上,你的东西要做到与众不同,就是把你的东西做到更新特色化,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费群体,也能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无论策划什么东西,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和市场需求点出发,做到内外双收的效果。策划人的重任就是把自身使命投入到本企业品牌的策划工作上面,结合企业的情况来定位策划,抓住内与外的需求。

九、终端促销的“动”点

好的产品得不到促销人员的力推,同样也很起到销量,之所以,终端促销需要拉动。在市场上,品牌的销量能否提升,其实有几方面的因素决定;(1)商圈位置因素的决定;(2)消费水平能力的差别限制;(3)品牌知名度的低下;(4)促销人员不够专业化;(5)促销手段太落后;(6)产品质量不保障;(7)包装不吸引人;(8)服务态度太差。反过来,如果你的产品做到了这样,你的销量会提升上来。任何一个品牌都需要终端“动”销,才能起到拉动的作用,产品销量才会更快销售出去。

同时,这个需要团队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完成任务。

十、创新模式的“盈”点

在很多企业当中,他们缺少了一套完善的运作系统,这套系统就是“盈利”模式的方法,如果能根据实际状况来出发的话,就是拥有成功的一半了。

现阶段,日化行业出现的是竞争激烈的局面,不变革,不创新,不摸索,还以陈旧的运营模式去做的话,你的企业即将面临死亡。任何一个品牌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的去摸索才能找到新出路的“终点站”。品牌才能健康稳步的发展,在市场上才能日进月步,跨出困境。

上一篇:银行内控自查报告下一篇:仓管员年终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