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实践报告研究方法作业

2024-12-10

翻译硕士实践报告研究方法作业(共6篇)(共6篇)

1.翻译硕士实践报告研究方法作业 篇一

翻译是一种思维运动, 是译者根据自身所学知识, 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转换。汉译英是一项细致而又谨慎的工作, 绝不是简单的字对字的翻译。首先, 它要求极高的英语能力, 在读写方面要有扎实的功底, 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要有较深的了解;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汉语写作基础, 能够顺畅而又地道地运用汉语表达原文的内容, 译文能够被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所接受。

二、翻译原文内容介绍

《兄弟情谊》原文讲述了男人也需要拥有男人之间的友谊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外表刚强和勇敢的男人, 在很多时候为兄弟之情感到骄傲, 跟我们想象的很不同, 男人之间的友谊并不是无声的, 其实他们也有着对友谊的渴求。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与自己的朋友之间兄弟般的深刻情感, 用了“阳刚神话”“重拾旧宜”两个小标题来阐述文章内容, 文字隽永、寓意深刻。

《背影》这篇文章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 主要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事, 如作者离家去求学, 父亲对茶房百般嘱托好好照顾;父亲虽然自己动作不灵活, 还是要爬越栏杆给儿子买水果, 描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刻的爱。这篇文章犹如一阵春风, 吹动着读者内心最深处的温柔之情, 每每读到此处, 大多都会想到自己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 潸然泪下。

三、翻译策略及技巧

“忠实、通顺”是现在广泛能被接受的检验一篇译文合格与否的标准。汉译英就是在尽量保证“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根据英文的语法和表达习惯, 运用多种翻译技巧, 使译文能够通顺流畅, 且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在《兄弟情谊》《背影》这两篇文章的英译文中, 笔者也同样使用了一些翻译技巧。

(一) 直译法和意译法的结合

直译基本上就是一对一的翻译, 原文中的语序和词语是什么样的, 译文也进行同样的表述。意译就是在意思上跟原文基本相似。大多数译者会选择在译文中结合使用直译和意译。

(1) 很难说清……开始渐渐疏远的。男人间的隔阂总是产生于无声无息之间, …… (选自《兄弟情谊》)

I can’t tell clearly that from what time we have boundaries between us. Men tend to build walls quietly, without warning.

本例句开始的“很难说清从什么时候开始”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而接下来的“我们之间开始渐渐疏远的”和“男人间的隔阂总是产生于无声无息之间”这两句通过词性转换的技巧分别意译成“we have boundaries between us”和“Men tend to build walls quietly”。

(2) 后来两家又都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向北迁移到了底特律, 大家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已经是几代世交。 (选自《兄弟情谊》)

Both our families migrated north to Detroit for better-paid jobs, and remained close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本例句中前半部分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后面的两个分句“大家仍然保持密切的联系, 已经是几代世交”则是通过省译的方法译成了“remained close through the generations”这个动词短语。

(3) 他再三嘱咐茶房, 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 怕茶房不妥帖, 颇踌躇了一会。 (选自《背影》)

He urged the waiter again and again to take care of me, but still did not quite trust him.

本例句中前一部分用的是直译, 后一部分就是意译了, “不放心、怕不妥帖、踌躇”三个动词合用了一个表达方式“did not quite trust”。

(二) 增译和省译的结合

增词法就是使译文的语法结构、表达习惯、修辞、语气以及文化思想和思维方式既保持原文风貌, 又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增加原文虽无其词但有其义的词、词组或句子。省译就是省略掉原文的一些词或句子, 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习惯。

(1) ……成为所谓的“男儿”, ……, 为球赛呐喊助威, …… (选自《兄弟情谊》)

As we grew older, we became what we called true boys — real aces, spending most of our time together wandering along the streets, hanging at bars and clubs, watching games and chasing women.

本例句中, “男儿”译成“true boys”, 并且增译“real aces”, 让其在本句中的意思变得更加明确;“为球赛呐喊助威”则省译为“watching games”。

(2) 要超越阳刚神话绝非易事, 对那些蒙主恩惠, 凭借自己的强健体魄和坚定意志赢取胜利的英雄, 我们很难把他们想象成平常又孤独的凡人。 (选自《兄弟情谊》)

It’s tough to transcend the powerful mythology of masculinity, to imagine our heroes as anything less than solitary dudes who depended only on God and their own wits and brawn to triumph.

本例句中, 增加了代词“it”做整个句子的主语, 后面的三个分句调整了句子结构, 把“我们很难把他们想象成平常又孤独的凡人”作为主要成分, “对那些蒙主恩惠, 凭借自己的强健体魄和坚定意志赢取胜利的英雄”处理成了一个定语从句, 从句中省略了“强健的, 坚定的”这两个形容词和“赢取”这个动词, 使译文的整个句子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3) ……, 一半是为了丧事, 一半是为了父亲的赋闲。 (选自《背影》)

Between grandma’s funeral and father’s unemployment, our family was then in reduced circumstances.

本例句中“丧事”译成“grandma’s funeral”, 增加了“grandma’s”这个词, 让读者更明白是谁去世了;而“一半是, 一半是”则在英文中省略了。

(三) 词性转换

汉语中多动词, 英语中多名词, 汉译英中词性转换也是经常用到的方法, 如动词转名词, 名词转动词等。以下选取了《兄弟情谊》中的几个例子:

(1) 疏远得有些形同陌路了。

Somehow we had become like strangers. (形同陌路——strangers:动词转为名词)

(2) 有谁会帮他渡过难关。

Who was helping him through this crisis. (渡过——through :动词转为介词)

(3) 我们的友谊仿佛与生俱来。

Our friendship came so easily. (与生俱来的——easily:形容词转为副词)

(四) 语序调整

英语的句子特点一般是主句在前, 从句在后, 汉译英时, 通常要改变语序才能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1) ……心头的堡垒才会逐渐拆除。 (选自《兄弟情谊》)

Brick by brick we must deconstruct the fortress that has kept our pain, insecurities and even our dreams locked away for fear of scorn or ridicule.

在本例句中, 把汉语中位于句末的“拆除堡垒”放到英语中的主句部分, 且给“堡垒”加一个定语从句, 更符合英语的语法和表达习惯。

(2) 像许多男人一样, ……, 会让我觉得很难为情……, 会让我感到尴尬和牵强。 (选自《兄弟情谊》)

Like so many men, I have always been clumsy talking openly to other men about matters beyond games, such stuff as women or jobs.It just made me feel awkward and unnatural to express my most personal thoughts to another man, no matter how close we are.

本例句中, 在汉语中位于句末的“我觉得难为情”和“我感到尴尬和牵强”分别提前到译文的句首, 构成跟汉语语序完全不同的两个分句, 但更切合英语的实际使用方法。

(3) 到南京时, 有朋友约去游逛, 勾留了一日。 (选自《背影》)

I spent the first day in Nanjing strolling about with some friends at their invitation.

本例句中用到了“spend one’s time in doing” (花费时间做某事) 这个短语, 使位于句末的“勾留一日”成为句首, 而原句中“约去”这个动词翻译成了相应的名词。

(五) 成语及四字词语的处理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成语及四字词语, 要翻译成英文着实不易。如何选择适当的词汇对这些词语进行翻译很能考验译者的文学功底。汉语成语在汉语中的特色很难全部在英语译文中得以再现, 需要根据情景语境的不同, 在遣词用句上下一些工夫。

以《兄弟情谊》中的“重拾旧谊”为例, 分别译为“be close again”“ Bridging Distance”“rebuild our old one (relationship) ”。力求避免重复并试图将原文的意思清晰简单地表达出来。

(1) 我们能不能重拾旧谊呢?我不由自主地问自己。

And I wondered whether he and I could ever be close again.

(2) 重拾旧谊 (小标题) “Bridging Distance”。

(3) 眼见我们两家的新一代开始建立关系, 我和朋友走出露台, 盼望能重拾旧谊。

With yet another generation of our families starting a new relationship, my friend and I stepped outside, hoping to rebuild our old one.

成语的翻译也有不同的方法, 比如《背影》中的两个词:祸不单行——“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直译) 。触目伤怀——“The sad state of affairs of the family drove him to utter despair” (意译) 。

(六) 口语化句子处理

《兄弟情谊》中有较多比较随意的口语化的句子。应该按照不同的情景和上下文, 给予恰当的变化。

(1) “伙计, 我有个奇怪的感觉, 我希望温妮没有骗我。”

“Man, I’ve got this weird feeling. I hope Winnie ain’tcheatin’on me.”

(2) “他妈的, 这次, 真的……太难了。”

“Damn, man, ”he said, his jaw tightening.

如例 (1) 中所示的口语化句子是有关非洲裔黑人的简短对话, 翻译时应遵循相关文化和语言特点, 不能一味地只是简单地字对字地使用书面语的翻译方法。在例 (2) 中, 考虑到情景语境, 加入了描述动作表情的词语。

四、结语

笔者在此次翻译实践过程中有颇深的感触:为了降低错误率, 必须大量地收录并记忆一些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 要多学多看难度大的译文。做好笔译, 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踏步走, 即通读原文、了解背景, 边走边思考;第二步是齐步走, 即精选词汇、正确表达, 走路时掷地有声;第三步是跑步走, 即回读译文, 认真审校, 跑步时速度要快, 但要稳, 当心摔倒。具体来说就是翻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通读中文文本, 必要时翻阅相关资料, 查询背景, 了解翻译文本的特点。其次, 好的翻译要求译者具有高度负责、善于查询的精神。翻译不仅仅是字对字的转换, 选词、成句都要力求准确, 要尽量做到神似。译者必须善用维基百科和Google, 能够借助各种翻译工具, 如词条、在线词典、翻译网站或论坛等, 把译文做得更好。最后, 初步翻译完成后, 要反复检查译文, 从多角度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多做修改, 避免出现低层次的错误, 如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漏译等。

摘要:本文以“忠实、通顺”为指导原则, 对《兄弟情谊》《背影》的英语译文进行了分析, 旨在探讨直译、意译、增译、省译等翻译技巧的使用。

关键词:忠实,通顺,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冯燕屏, 赵濂直.英译汉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 (修订本)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7.

2.翻译硕士实践报告研究方法作业 篇二

发布时间:2014-10-15 浏览次数:

为督促研究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并为课程学习评价提供相关依据,根据《合肥学院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考核管理办法》,现将本学期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平时作业及课程论文选题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平时作业由主讲教师分别提出选题供同学们选择。每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1个选题,作为平时作业。

2.各位同学在选择平时作业时,开始思考课程论文的选题。课程论文选题既可以自主选题,也可以从提供的参考题中进行选择。但不能与平时作业选题重复。

3.作业字数不少于2500字,作业用A4纸打印,作业须独立思考,在结合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不能在网上复制他人的文章或资料,否则成绩计零分。

4.所有同学的作业最迟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时间内,必须全部上交,并附上电子文挡。

一、经济建设研究

1.合肥“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定位、内涵与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的实施路径研究

2.合肥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分工合作研究

3.合肥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创新合作机制研究

4.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合肥经济圈发展研究

5.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发园区转型提升研究 6.合肥中小企业创新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 7.合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8.合肥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研究

9.合肥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与新型消费形态建设研究 10.合肥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对经济拉动状况研究(或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特色旅游、农家乐等调查)

11.安徽某地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

12.中国农村包产到户改革发源地——安徽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调查

二、政治建设研究

1.安徽某地农村基层党建情况调查

2.合肥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以合肥学院为例 3.以垂直领导破解同级监督困境——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研究 4.合肥市制度反腐建设研究 5.合肥市全面推进依法执政研究 6.合肥非公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研究 7.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研究

8.合肥市公民道德状况调查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研究 9.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10.城市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状况研究 11.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研究

12.新时期人民群众合理利益诉求的解决机制建设研究

三、文化建设研究

1.塑造“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城市形象与提升合肥城市影响力研究

2.合肥市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功能研究——以合肥科技馆、省博物馆、图书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为例

3.合肥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研究

3.合肥市文化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4.合肥地区历史文献搜集整理研究

5.巢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与传承、利用研究 6.合肥市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研究 7.合肥市新媒体信息传播和影响研究 8.合肥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9.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状况调查 10.合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

11.网络文化对合肥学院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12.合肥学院对外合作办学状况的调查

四、社会建设研究

1.合肥市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2.合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合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合肥市殡葬改革或社会养老状况调查

3.合肥城市精细化管理研究

4.合肥或安徽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均衡化研究——农民工子弟上学情况调查 5.合肥城乡居民医疗状况研究——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社会调查 6.合肥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7.合肥市人口流动、迁移趋势和户籍政策研究

8.合肥市产业转移、结构调整与促进劳动力就业研究 9.农民收入状况调查——以合肥市或家乡为例

10.对高校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以合肥某高校为例 11.公务员与企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并轨可能性研究 12.合肥美好乡村建设研究

五、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1.合肥市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2.合肥市大湖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

3.合肥南淝河治理状况或巢湖水资源状况调查 4.合肥市气候状况与大气污染状况调查

5.合肥市四大国家级公园(紫蓬山、冶父山、大蜀山和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对生态的修复功能研究

6.新农村建设中迁村并点对合理利用土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用调查 7.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状况调查 8.合肥市民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的调查

9.构建节约型社会——合肥市一次性用品使用状况调查

10.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的意义——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协调互动研究 11.合肥学院学生节能意识状况的调查

12.合肥学院研究生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意义及研究生就业前景调查

3.翻译硕士实践报告研究方法作业 篇三

MTI考研剩下3张卷,

分别是

① 外语(一般是日语,不考二外,少数学校除外)

② 日汉翻译基础 (一般情况30分单词互译+60分日译中+60分中译日)

③ 百科知识与汉语写作(一般情况 50分百科知识/单选or名解+40分应用文写作+60分命题/半命题作文)

我拆开卷子,按性价比来说,注意,我说的是性价比(时间和产出),没说让你放弃。

什么是性价比,就是做事要有大局观。

备考犹如“行军打仗”,有时无法完全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

譬如二战史,之前看过一篇历史学论文,日军除太平洋战争后期外,在二战中的大多数战斗都取得了胜利,然而日本人很重视微观,大局观却相对欠缺,“战斗的胜利无法弥补其在大局观中的失败”。

战争,有时候一两场会战就能决定胜败(会战=双方主力决战)。

考试也是如此,性价比高、分又高的部分,就是我们要打的“会战”,譬如120分的翻译,100分的写作!

这两个部分占到220分,接近笔试总分的一半!不管你单词互译玩得多牛、百科弄得多牛(比如25个名词解释你会24个!),这些都是小小的战斗,如果你在“会战”的部分失利了,那么你在大局上的颓势,将很难扭转!

今天先说性价比稍低的2个部分,因为看到很多同学纠结!而且用一些效率很低的方式去准备百科!

性价比稍低的2个部分为:

30分的单词互译和50分的百科知识

(注意,我说的是相对低,不是绝对,也涉及到具体的学校)

50分的百科知识怎么准备?

首先必须分清你欲报考学校的出题形式,若是选择题则相对简单,你可以少花一些力气,但这都是相对的,你觉得简单,别人也觉得简单,所以大家都简单,拉不开分数,也是性价比相对低。但如果大家都会的话,你要保证你的丢分要少,选择题的话,按学校的出题倾向,读熟喜欢出的领域即可。

如果是名词解释,一定要判断你欲报考学校的出题倾向。

比如有的学校喜欢出文史哲、有的学校喜欢出“自己学校的相关内容”(比如南农)、有的学校喜欢出翻译理论,大多数学校都有真题,备考之前必须认真分析所有能搞到的真题,别再说“没有参考答案”了,恕我直言,你有网络,你搞不定百科部分的答案,只能说太懒或者能力不足。

百科涉及到过去的知识面,如果你知识面还ok,那就占优。

我不推荐拿“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去投入大量时间背诵,理由很简单!

即便出历史类名词解释,一般也是2-3个,6分。如果你历史的功底不强,你看完中国通史,你能否都记住也是问题,你就是都记住,也就6分,然而你在翻译和作文题,很容易得到6分或是被扣6分。

你把“世界哲学史”花大量时间记下了,即便出的话,可能就考1个,2分。但你大作文跑题的话,可能直接40分以下了。

所以,无需投入大量时间专攻这个部分,而是利用零碎时间去准备,有些专门整理好的书籍,很不错,可以利用。这不是考汉语言文学、也不是专门的历史考试,不会要求你解释地特别精准。

答题时推荐先要“正面答题”,就是上来先写“结论”,背的时候就要注意。

有些同学这个问题很严重,一上来没有理清思路,写了一堆东西,但需要老师给你去找分。

比如让你解释“唐传奇”,不要上来写“唐传奇记录了大量的神灵鬼怪、人间世态”,上来直接先写“唐传奇,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第一步正面回答),之后再补别的内容。

“中国神话”,不要上来扯一堆,“什么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低下,人们无法解释xxxxx”,上来正面答题“中国神话,一般指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之后再进行补充。

所以,在背诵的时候,重要的是先记忆结论,之后后面的吧啦吧啦一堆东西,读熟即可,投入大量时间死记,得不偿失。

总结:

名词解释答题步骤

① 正面答题(先写结论)

② 补充内容(记不清的不写,可以模糊着写。比如北大有一年考“海牙”,海牙位于荷兰,是荷兰中央政府所在地,也是国际法院所在地。如果你记不清位于某国,可以不写,但怕字数太少的话,写一些不会错的内容)

例:

海牙:国际法院所在地(只要你记得这个就问题不大),欧洲重要城市之一(凑字,都是国际法院所在地了,你写是重要城市之一不会有错)、举办过多次重要国际会议(即便你没有背过,按国际法院所在地推理,你也能推出来)。

如果你再记得位于荷兰,也是荷兰中央政府所在地(虽然不是荷兰首都),那么2分你肯定到手。

30分单词互译

单词互译很看学校出题难度,有些学校这个部分出的有些难度,比如北大的单词互译,据说“出柜”都出来过。我考的那一年也有点难,30分我有把握的只有10分。

所以这个部分不要死磕,比如有同学砸大量时间背惯用句,背字典!然而惯用句即便出题,可能1-2个,共计2分左右。

这部分根据学校的出题倾向,还是零碎时间看,考试时候碰到太偏的,也不要怕,你不会,可能很多人不会,而且毕竟1个就1分,考试时候不要因为几个不会就慌!

考试是设计出来的,你肯定会有不会的,切忌别慌。

另外,有些同学看惯用句的书籍,基于翻译行业的角度,从长远来说,

我建议第一遍看“双语解释”的,即看日语解释,也要看日语例句。

因为有些书籍是用中文解释的,其实和日语原意还是有些差别。

比如

【一寸の虫にも五分の魂】

不能因为对方是个弱,你就看不起人家,人家也有志气

一寸の虫(一寸は約3.03センチ、五分はその半分)にもその体の半分にも相当するような魂があるように、どんなに小さく力が弱い者にもそれなりの意地や思いというものがあり、それらを軽視したり無視したりしてはならない、という戒め。

但很多中文写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是“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说的是“虽然小,但是功能很全”。

【絵に描いた餅】 很多书写的是 【画饼充饥】

两者语感不完全一样。

前者在实际运用时,往往侧重的是 “不现实”,而画饼充饥,则有“安慰自己”的语感。

隐藏的比较深的是【自暴自棄】

中国和日本的用法也不太一样,这个我和教日语的(会中文)日本人说了对方也第一次发现。是我看小说时候发现的。

新明解:

じぼうじき 【自暴自棄】

―な 〔自分の思う通りにならないので〕もうどうでもいいという気持になって、なげやりな行動をする様子。

意思是因为事态没像自己设想的那样,所以开始乱干、蛮干、胡干。

而中文的【自暴自弃】,往往有“此人超级不上进”的语感。

(前略)それを全満州の半数に近い師団を動かすとは。うちつづく敗北にすでに常軌を逸らしたか。その上に、冬営、来春は対ソ全面戦争をも準備せよ、とは自暴自棄も極まれりというほかない。世界情勢の激変をよそに、関東軍の連中はなにを考えているのか。

(前略)难以想象动用满洲近一半的师团将会发生什么。难道说,屡战屡败已经使关东军丧失了理智?更有甚者,关东军还计划在此过冬,准备在来年春天发动对苏全面作战,他们真是草

率鲁莽、不计后果。关东军这帮人根本不考虑动荡的世界局势,真是岂有此理!

文中的「自暴自棄」的部分,关东军并不是“不上进”,而是“太上进”了,他们因为战斗的失利,为了报复,开始胡乱地制定计划,所以这里侧重的是“草率、鲁莽”(なげやりな行動をする様子)。

当然为了应试的话,暂时不要扣的这么细,但还是建议第一遍看双语解释和例句,掌握其中一些细微的差别。

不过,要时刻注意性价比这个问题。百科知识和单词互译(一共80分),不是备考的主攻方向,要善用零碎时间去突破,如果你把大量时间砸在这个上面,而没有好好准备翻译和作文,我觉得要么是偷懒,要么是想不开。

4.翻译硕士实践报告研究方法作业 篇四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1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分析

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新课程标准》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课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领和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但综观目前作业现状:传统作业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对大量课前内外的作业进行调查、反思、分析、归类和思考,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弊端:

作业设计 现 状 弊 端

形式上 1.单一性,为应付考试而训练;

2.要求单独完成,强调独立思考,缺少合作性;

3.作业由教师或教材提供,缺乏自主性。

内容上 1.机械重复地抄写生字、语语等;

2.课后练习,配套习题一律写在作业本上。

方式上 1.面对不同学生实行无差异的作业设计。

2.排斥学科以外的作业,人为地造成学科间的隔阂。

答案上 作业答案绝对化,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评价上 作业评价片面性、单调化。

目标上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虽然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课题在对目前作业的设计进行调查之后,吸取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形成合理的作业机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前研究的目的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三)研究基础

1.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处处留心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在切实了解初中语文作业现状,掌握一定的小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水平,善于反思,潜心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教研能力。

2.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充足,教师精力均有保证。

3.本人所在的学校为株洲市田心中学,教学设施完备,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软硬件。

4.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重要的契机。学校、家庭、社会已为优化作业

设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将为此创造更佳的条件。

二、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步骤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们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09年9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2、成立课题专家指导小组、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3、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师资队伍培训,开展初中阶段语文作业的现状的调查活动。成立学生个性化作业兴趣研讨小组,成立对比研究小组。

4、确立个性化作业的实验方案及对比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1、加强课题研究的意义的宣传,争取得到学生和家长、年级师生的大力支持,让个性化作业的特色和实效深入人心,受到欢迎。

2、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个性化作业的研究,学生兴趣小组,家校联系小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对过有效性的信息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和成果。

3、个性化作业研究的具体试验操作程序是:

(1)通过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自主选择作业,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不同程度地开发了学生地潜能。

(2)通过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

(3)通过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内容,能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集中专制走向自由民主,从统一走向多元,作业的评改将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通过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个性化作业的评价,在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思想下,以学生本位和发展思想为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打破统一标准,改变拔尖要求,实现每一个学生真正健康快乐的成才。

(三)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定期举办阶段性优秀课题研究成果评选活动,阶段性成果将作为课题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根据实施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学论文等。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实际情况出发,与研究人员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综合调查法: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案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进一步调整研究方案。

4.比较法和观察法:通过对传统作业形式与新的具有个性化的作业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及完成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对学生作业设计方案不断调整,以最优化的作业形式呈现给学生。

三、研究成果

(一)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1.兴趣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中发现只有学生对所布置的作业感兴趣,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灵活多样,多增加语文实践性作业。

2.作业的设计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关键

(1)作业内容突出趣味性

课题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达作业内容的趣味性。

①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即设计绘画代作业。

②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设计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寻求家长的配合,检察督促。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在课外玩。

(2)作业要求突出层次性

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①作业量的分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的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在实验中,我们对于那些学习态度认真、能力强的学生,基础性的作业可以减少,对于那些学习懒散、态度不认真、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就适当增加作业量,并加大对这些学生的检查力度。

②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我们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创造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

(3)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①布置与学生所学有关联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将教材与各种补充阅读配合起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即学中求广型作业设计。

②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触类旁通地解决相关作业。即学后迁移式作业设计。

③在解决学生的疑问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即学后设疑式作业设计。

(4)作业设计加强综合性

①加强作业设计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如教《傅雷家书》布置学生给父亲说一段话心理话等作业。

②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提倡合作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更出色地完成作业。

(二)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一方面作为一种情感的激励工具,它的交互性和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诱发学生奋发进取,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超文本、重基础的特性,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情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满足个人需要,也可以依据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满足个人的发展。

事实证明,虽然实验的时间不长,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差距在语文阅读能力、阅读理

解上及写作方面已经有所反映。

(三)培养和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在实验中通过理论学习,作业形式的探讨,优秀作业展、交流设计方案、集中座谈和分别访谈等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学习,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基本掌握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通过研究力求让作业设计突出个性化,适合不同学生的口味,使学生们愿意做、乐于做,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三、结论与反思

(一)此课题的研究表明,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使学生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作业完成效率高。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特别是对于成绩落后生。

2.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中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

3.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量身定做的,因此,适合每个学生。

(二)我们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1.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都个别对待,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的作业。

2.学无止境,关于个性化作业设计方面的理论,本人还需进一步加强。

5.翻译硕士实践报告研究方法作业 篇五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 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 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 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 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 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 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 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参考总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 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 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 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 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 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 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 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 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 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 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 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生个性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

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突出介绍行动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 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 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 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

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 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和问题。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如课题组活动时间;

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 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

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 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四、注意三点:

1、要学会搜集和获取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

2、要多学习,多借鉴。集思广益开眼界(学习与借鉴)。

6.翻译硕士实践报告研究方法作业 篇六

[1]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类阅读书目

Carl James,Contrastive Analysis, 青岛出版社,2005。许余龙,《英汉语对比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潘文国,《汉英与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杨自俭、李瑞华,《英汉语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周志培,《英汉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朱永生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英汉语对比与翻译(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5)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翻译理论与实践类阅读书目: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刘士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赏析》,译林出版社,2002。乔萍、瞿淑蓉、宋洪玮,《散文佳作108篇》,译林出版社,2002。

杨平编,名作精译——《中国翻译》汉译英选萃,青岛出版社,2005。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毛荣贵,《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毛荣贵,《翻译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居组纯,《高级汉译英语篇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居组纯,《汉译英翻译强化训练》,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黄新渠,《译海浪花——黄新渠译文译诗选集》,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陈文伯,《译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陈文伯,《教你如何提高汉译英技巧》,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John Pinkham, 《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方梦之主编,《实用文本汉译英》,青岛出版社,2003。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青岛出版社,2002。方梦之,毛忠明,《应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许建忠,《工商企业翻译实务》,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陈仕彬,《金融翻译技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张 今,《文学翻译原理》(修订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英语世界》(中英对照)系列 《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

[3] 翻译理论类阅读书目: 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Wolfram Wilss,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Eugene 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 Susan Bassnett,Translation Studies Edwin Gentzler,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Gideon Youry,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Jenny Williams & Andrew Chesterman,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 Hermans, Translation in Systems

Ernst-August 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Jeremy Munda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asil Hatim & Jeremy Munday, Translation: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 Katharina Reiss,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

(以上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国外翻译研究丛书)Mona Baker,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译林出版社,2000。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谭载喜著,《西方翻译简史》(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陈福康著,《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张光明,《英汉修辞思维比较与翻译》,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 语言学类阅读书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学丛书): 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A.K.Halliday,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Thomopson,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Jon I.Saeed, Semantics Fasold, The Socialinguisitics of Language E.Ungerer &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杰弗里 N 利奇, 李瑞华等译,《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期刊类翻译研究参考文献

莫娜 贝克,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与方法,《外与研究》2005(3)刘文华,李红霞,汉英翻译中再范畴化的认知特征,《外与研究》2005(4)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外与研究》2005(4)肖维青,自建语料库于翻译批评,《外与研究》2005(4)司显柱,言语行为框架理论与译文质量评估,《外与研究》2005(5)张 云,系统论观照下的“翻译单位”概念范畴,《外与研究》2005(6)翁义明,王金平,从英汉句法对比论汉译英的翻译单位,《外与研究》2005(6)丁国旗,姜淑萱,也谈“对等”与“相当”,《外与研究》2005(6)马 霞,口译:选择、协商与顺应——顺应论的语境关系在口译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 2006(3)李占喜,何自然,从关联域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易 经,诗歌翻译活动的本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

徐伟彬,翻译与SV提契句的语用特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张蓊荟,翻译的认知隐喻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徐 涛,语篇与语篇的对话——语篇互文性的理论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魏望东,思维风格的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

陈 琳,张春柏,译者主体地位:分析哲学的解释,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胡 牧,翻译研究:一个社会学视角,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蔡 华,陶渊明诗歌叠词的翻译策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

张景华,崔永禄,解释性运用:关联翻译理论的实践哲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1)陈 寒,从混沌的“眼”到晶莹的“境”——唐诗意境重构与“优势竞赛论”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

肖坤学,论词汇层面翻译的认知取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穆诗雄,诗歌鉴赏的差异性与诗歌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2)娄 奇,语篇互文性与外语教学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2)

胡开宝,论异化与《新世纪汉英大辞典》中文化限定词的翻译[J],外语教学.2006(1){其中谈到异化与归化的概念发展与承传} 王洪涛,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的散文英译研究[J],外语教学.2006(1)

曹山柯,黄霏嫣,试论中国古诗词的模糊性和可译性障碍[J].,外语教学2006(1)陈正发,也谈“异化”与“归化”[J],外语教学.2006(1)汤 莙[??] 译本批评的方法[J],外语教学.2006(1)

司显柱,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标准再论[J],外语教学.2006(2),姚雪椿,论语言象似性翻译观[J],外语教学.2006(2)

(作者主要讨论文字语用象似性成因及其表现,从象似性视框、视点属性与功能等分析出发,指出研究特殊象似性语际转换对翻译指领的意义。)黎士旺,翻译的理解与表达——“第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简评[J].外语教学.2006(2)

李 屹,新批评与诗歌解读[J].外语教学.2006(2)杨 蒙,语境顺应与文化翻译[J].外语教学.2006(3)陈琳霞,广告语言中的模因[J].外语教学.2006(4)

马可云,罗思明,“解构„忠实‟”之解构[J].外语教学.2006(4)李炯英,从语义基元视角比较Wierzbicka 与Jackendoff的语义学理论[J],外语教学.2006(5)赵 亮,语言象似性的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2006(5)

刘世英,曹华,英汉词序象似性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6(6)范祥涛,奈达“读者反映论”的源流及其评价[J].外语教学.2006(6)宋晓春,论翻译中的主体间性[J].外语学刊,2006(1)陶有兰,从接受理论角度看古诗英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外语学刊,2006(1)郑海凌,吕萍,等值观念与对等理论[J].外语学刊,2006(6)

陈 刚,翻译观与翻译实践应是统一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文中总结了翻译的20项功能)霍跃红,典籍英译:意义、主体和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9)

李 弘,王 寅,语义理论与翻译研究——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解释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

许渊冲,中国学派的古典诗词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杨俊峰,语境顺应与语用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熊学亮,对关联理论中逻辑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熊学亮,话语的宏观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1)

朱玉梅,张永玲,基于语篇宏观结构理论的英语语篇解构与生成的思维模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

王 军,论翻译中语篇解构与重构的思维模式[J].外国语,2001(6)侯国金,双关的认知语用解释与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陈新良,论“忠实”作为翻译标准及其意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吕 俊,何为建构主义翻译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

期刊类翻译研究参考文献

屠国元,廖晶,翻译等值概念述评,《中国科技翻译》2001(2)杨全红,警察(官)英文表达知多少,《中国科技翻译》2001(3)毛显辉,电影片名及相关术语的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1(3)刘卫东,文化层次翻译观,《中国科技翻译》2001(4)

陈葵阳,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中国翻译,2005(3)

林克难,从语境宏观把握 于词意微观入手[讲评],中国翻译,2003(1)尹富林,英汉称谓的语用功能比较与翻译,中国翻译,2003(3)李运兴,论语篇翻译教学,中国翻译,2003(4)

陈淑萍,语用等效与归化翻译策略,中国翻译,2003(5)马 萧,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与翻译,中国翻译,2003(5)杨雪燕,“语篇”概念与翻译教学,中国翻译,2003(5)

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中国翻译,2004(2)仝一

王慧莉,译入语中信息量的调控和源语会话含义的再现——论商品宣传材料汉英中言外之力的对等,中国翻译,2004(2)罗益民,等效天平上的“内在语法”结构——接受美学理论与诗歌翻译的归化问题兼评汉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国翻译,2004(3)

杨坚定 钟莉莉,动态翻译单位探讨,中国翻译,2004(5)徐莉娜,认知与翻译单位,中国翻译,2004(6)

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外国语,2005(1)

侯国金,语用标记价值假说与语用标记等效翻译假说,外语学刊,20005(2)王建平,汉诗英译中的格式塔艺术空白处理,外语学刊,20005(4)孟 瑾,冯 斗,古诗格式塔意象和意境的传递,外语学刊,20005(4)王振平,论翻译之道 说《尤利西斯》——金 教授访谈录,中国翻译,2000(1)杨自俭,对译学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新认识,中国翻译,2000(5)

蔡新乐,从德理达的翻译思想看理性主义的翻译理论建构,中国翻译,2001(4)李常拴,《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中国翻译,2001(5)戈玲玲,预设及翻译技巧,中国翻译,2002(3)

肖辉,英汉语用差异视阈下习语文化可译性探究,上海翻译,2004(1)马清海,试论科技翻译的标准和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中国翻译,1997(1)李运兴,句群分析,中国翻译,1997(1)

陈奎阳,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中国翻译,2005(3)宋德生,认知的体验性对等值翻译的诠释,中国翻译,2005(5)

(指出,翻译中“等值”只不过是经验结构的相似性,体验性(embodied mind))曹敏祥,谈等值翻译,中国翻译,1998(2)张德让,重构 体验 融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张保红,意象与汉诗英译——译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其一)英译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谭业升,葛锦荣,隐喻翻译的认知限定条件——兼论翻译的认知空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认知映射:从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入手,通过探讨认知限定条件与隐喻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认知层面的多样化的映射、转换和连接受制于认知运作的共性,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翻译可译性空间的拓展,但语际转换翻译的可拓性空间是有限的,从三维的现实世界,到有逻辑和隐喻作用的认知,再到单位线性的语言,思想和艺术的自由空间受到了限制。)郑诗鼎、潘维新,评《翻译学的辩证逻辑学派》外国语,1994(3)pp65-70 黄杲

英诗格律演化与翻译问题,外国语,1994(3)pp55-64 杨自俭,学术研究六条建议,外国语,1994(5)pp77-78 乾桂元,论翻译等值,外国语,1991(3)pp47-52 伍铁平,再论词义向其反面转化和一词兼有相反的两个意义,外国语,1991(4)pp13-18 杨金华,静态义素与动态义素,外国语,1991(4)pp19-22 王立非,关于标记理论,外国语,1991(4)pp30-34 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外国语,1998(2)pp12-18 吕俊,翻译:从文本出发——对等效翻译论的反思,外国语,1998(3)pp34-39 苗兴伟,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外国语,1998(4)pp44-49 刘超先,音译的缘起,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梁志坚,等效、视点转换与揭示语的英译,外语教学,2002(4)PP89-93 王东风,翻译中“雅”的美学思辨,现代外语,1996(1)刘重德,论译诗,现代外语,1996(2)pp26-30 赵彦春,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上),现代外语,1996(2)pp31-36 刘重德,论译诗(下),现代外语,1996(3)pp30-32 杨自俭,谈谈翻译科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外语学刊,1996(3)pp25-29 马会娟,对奈达的等效理论的再思考,外语学刊,1996(3)pp74-79 陈志杰,动态的读者反应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2)PP89-92 段俊晖,庞德汉诗英译个案,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4)PP117-121 任淑坤、赵琳,《归园田居》四个英译本比较,2004(4)PP122-126 肖辉、陶玉康,等效原则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与文化联想,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PP51-52 谭业升,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刍议,山东外语教学,2001(4)pp9-12 陆钦红,声韵传神绘浮世——试评译林版《尤利西斯》的拟声词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pp46-49 苗菊,翻译准则——图瑞翻译理论的核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1)pp29-32 傅似逸,试论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以语篇为中心”的原则,2001(11)pp37-39 王小凤,文化语境顺应与文学翻译批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pp41-44 将顺应论与文化语境结合起来,作为翻译批评的依据。

魏望东,试析庞德英译中国古诗的忠实性与等效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pp54-57 但汉源,英汉翻译中的语义铺垫,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3)pp45-46 王克非,关于翻译的本质,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8)pp47-49 张南峰,走出死胡同,建立翻译学,外国语,1995(3)pp1-3 吕俊,翻译学应从解构主义那里学些什么,外国语,1995(5)pp48-54 吕俊,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标准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pp41-45 王芳,翻译标准的双向系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pp46-48 刘云虹,解释的合理性:文学翻译批评的基础,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pp55-57

期刊类翻译研究参考文献

彭长江,翻译标准何其多,何以断是非,外国语,2000(5)PP.62-69 彭长江,也谈翻译单位,外与研究,2000(1)PP.36-41 陆永昌,论文学翻译标准中的“动态”内涵,外国语,2000(5)PP.70-74 杨晓荣,翻译标准的依据:条件,外国语,2001(4)PP.70-76 蒋洪新,庞德的翻译理论研究,外国语,2001(4)PP.77-80 许 均,翻译价值简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pp35-39 白爱宏,超越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pp39-41 孙迎春,“翻译标准多元标互补论”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pp43-45 汪榕培,传神达意译《诗经》,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4)罗选民,论翻译的转换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张荣根,关于翻译标准的哲学思考,外语教学,2002(2)pp55-57 黄国文,《清明》一诗的人际功能探讨,外语教学,2002(3)pp34-38 吕航,关于建立翻译心理学的构想,外与研究,2000(3)pp29-31 刘军平,解构主义翻译观,外国语,1997(2)PP.51-54 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外国语,1997(6)PP.55-60 蔡新乐,“含意本体论”关照下的“译意”与“意译”,福建外语,2000(1)pp40-50 司显柱,翻译单位命题研究述评,外语学刊,2001(1)pp96-101 侯向群,“理解”的重释——建构主义的翻译学之理解观,外语学刊,2003(4)PP94-98 高玉,翻译本质“二层次”论,外语学刊,2002(2)PP81-84 刘肖岩,试论戏剧对白的翻译单位,外语学刊,2002(2)PP104-106 王振国、李燕林,古诗英译比较—谈模糊语境的等值翻译,外语教学,2001(4)PP68-71习华林,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外语教学,2001(6)PP36-39 方开瑞,动态对等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外语教学,1998(4)PP43-47 朱达秋,翻译中的语用因素,外语教学,1998(4)PP48-51 穆诗雄,翻译标准与翻译目的、对象和语篇类型——重温严复的译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PP51-53 语言学

沈家煊,句法象似性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曲卫国,也评关联理论,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

严辰松,略论从语篇层次研究语言,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5)熊学亮,单向语境推导初探,现代外语,1996(2)pp1-4 徐盛桓,信息状态研究,现代外语,1996(2)pp5-12 王寅,滤减象似性与语言符号象似性,外语学刊,1999(2)pp14-19 熊学亮,语篇研究中的“块构”现象,1991(4)PP3-9 袁野、李丹,语言理解的体验性及行动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PP47-51 孟建钢,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与语篇连贯类型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01(1)pp21-24 孟建钢,关联性与会话语篇连贯研究,外语学刊,2001(2)pp54-59 张韧弦,语篇连贯的认知图式方案,外国语,2002(2)PP.15-22 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外国语,2002(3)PP.25-30 汪榕培译,关于语义三角,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2)

上一篇:开挖电缆沟施工方案下一篇:语文月考学生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