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活动总结,浓情端午粽叶飘香(精选11篇)
1.端午节活动总结,浓情端午粽叶飘香 篇一
《粽叶飘香话端午》成果展示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体验端午节的独特魅力,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做事,与人合作的能力。
4、通过活动培养孩子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孩子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师导入:
1、同学们,自从我们确立了以《粽叶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以来,又历经了方案策划课和信息整理课,如今我们已行囊满满,收获多多,这节课就让我们用特有的方式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汇报吧!
2、回顾展示汇报时需注意事项。
3、主持人登场。主持人甲:晴日暖风生麦气,乙:绿荫幽草胜花时。
甲:在这个美好的夏日里,我们五年三班全体同学行走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路上。
乙:一路上,我们感受着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所折射出来的浓郁的文化气息;
甲:一路上,我们感受着收获的幸福,今天就让我们在这里与大家共品硕果,共享快乐!
乙:五年三班《粽叶飘香话端午》成果展示课现在开始。
甲: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是:端午由来习俗组,端午诗词歌赋组、端午粽香情浓组。
乙:首先有请“端午由来习俗组”闪亮登场,大家欢迎!
一、端午由来习俗组。
组长甲: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端午由来习俗组。” 乙:我们组共有组员 21 人,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既有具体的分工,又有默契的合作。
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说不会下载视频,我们就去请教父母,父母也不会,再去电脑修理部请教专业人员;在排练《屈原投江》这一短剧时,我们的动作语言表演不到位,就去请教音乐老师指导„„
乙:历经风雨后,才会见彩虹。克服了重重困难(组员谈收获)。今天就让我们以短剧小品等多种形式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汇报吧!
1、介绍端午节名字由来;
2:短剧《屈原投江》;
3、相声《 端午 》;
4、展示写有爱国英雄人物名言的书签,并请组员来给大家念一念,希望英雄人物的精神能激励在座的同学们茁壮成长。
5、介绍宁城地区过端午的习俗。(吃粽子、吃鸡蛋、戴香包、系五彩线、挂葫芦、插柳条、悬艾叶)
6、其他组员提问:全国其它地方过端午节习俗有哪些呢?
7、分别介绍:①赛龙舟②饮雄黄酒(讲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原形传说)③水洒街)。
8、乙:展示端午节习俗的手抄报。
甲:《端午由来习俗组》展示到此结束,请大家对我们的活动多提宝贵意见。乙:老师对本组活动进行点评。
二、端午诗词歌赋组
主持人甲:《端午由来习俗组》荟萃的不仅是端午习俗,我看还荟萃了有咱们班的各路精英。
主持人乙:是啊,你看他们介绍的习俗由古代到现代,由本地到全国,真是面广范围大。
主持人甲:你说的没错。其实,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不仅仅体现在端午习俗上,相信大家看了《端午诗词歌赋组》的汇报展示后,更会为我国精湛的民族文化而大声喝彩,你瞧他们来了。组长甲:大家好!我们是《端午诗词歌赋组》。我们组共有组员20人,自从确立《粽叶飘香话端午》这一综合实践主题以后,我们这些喜欢诗词歌赋的同学就走到了一起,开始了综合实践活动之旅。一路上,我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收集了众多的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歌赋。又进行了分类、筛选等。现在就让我们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展示汇报吧。
1、歌曲《过端午》。
2、杨扬诵读自己用毛笔写的《已酉端午》。
3、端午节古诗大联诵。
4、组员诵读手机短信,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祝福。
5、三句半表演《端午乐》。
甲:《端午诗词歌赋组》展示完毕,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乙:请老师对本组活动进行点评。
三、端午粽香情浓组:
主持人甲:看完《端午诗词歌赋组》的汇报展示使我想起了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句话: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组的同学真是太多才多艺了。
乙:多才多艺的组员固然让人羡慕,但是如果看了《端午粽香情浓组》同学的汇报,相信你会更加敬佩这些爱心浓浓情意切切的组员们。
甲:真的吗?
乙:不信请看《端午粽香情浓组》为我们进行成果展示吧!
组员甲: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端午粽香情浓组》。我组共有组员 22名,我们的组员自从汇集到《端午粽香情浓组》以后,就开始研究通过哪些方式、如何体现“端午情浓”四个字。
组员乙: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定了否,否了定。最终达成了共识,准备了一组节目,大家想不想一睹为快?那就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1、毛宁学包粽子视频。
2、播放毕婕同学给贫困的邻居送粽子时留下的视频;
3、赵世博同学给空巢老人送粽子照片。
4、同学给父母远在外地打工的孩子送粽子的照片。
乙:组员们送去了何止是粽子,送去的是温暖和力量,送去的更是爱心和信心。
甲:俗话说的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正因为有了这些善良的组员们,这个端午节过的格外的温馨,格外的快乐。
乙:可是,我们的组员们并未完全沉浸在这温馨中快乐中,我们想起了老师提出的倡议:绿色端午,从我做起。你看,可爱的组员们在节后纷纷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为少先队员增光添彩。
1、播放袁宏伟等同学在清理街道的垃圾时留下的录像;
2、播放王欣妍同学在清理小区内的垃圾时留下的录像;
3、播放孙爽同学在清理草坪内的垃圾照片;
4、观看李新卉等同学在清理小区内的垃圾的照片。
5、快板《端午乐翻天》中结束本组的汇报展示吧。甲:《端午粽香情浓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乙:老师对本组活动进行点评。
主持人甲: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
乙:端午节蕴涵着中国人民深深的情感。
甲: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
乙:让端午的粽香飘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让端午的粽香飘荡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甲:五年三班《粽叶飘香话端午》成果展示课到此结束。
乙:请班主任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师总结: 同学们,看了这节成果展示课,老师特别高兴,因为大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可能有的同学对自己的表现不太满意,老师告诉你:没关系,其实参与的过程永远比结果都重要,这一次活动将成为你们人生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会在以后的活动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教后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但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只知道过端午节吃粽子和鸡蛋,至于端午节的来历以及相关文化习俗知之甚少,所以我展开了以《粽叶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我执教的《粽叶飘香话端午》成果展示课中,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学们在活动中既增长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炼。不禁使我想起了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看起来只要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就能创造奇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收获。
一、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到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及诗词歌赋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他们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的经验向家长请教,向图书馆等请教相关知识,锻炼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合作能力,并且养成了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品质;学生在汇报成果、交流收获过程中学会在分享他人的成果,同时学到知识,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学会关爱他人。通过给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送粽子和鸡蛋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要有一颗广博的爱心,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通过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调高了,并把诺言践行到自己的实际行动当中,从而去影响更多的人有一种“绿色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当然在本次活动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1、部分学生在展示活动中表现不够大方,比如声音小、语速快、动作不优美、表情僵硬等,甚至有的同学敬礼姿势都不正确。这些问题,老师应该在排练过程中加以指导,让学生先掌握技巧,然后才能大方自信的展示。
2、”端午由来习俗组”组过大。虽然所有的组员都参与了,但从同学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如果分成两组的话,内容再增加一些,就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有展示的机会,成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一次好的综合实践活动,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就要做一名合格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我会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2.粽叶飘香端午情 篇二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的民间传统节日中叫法是最多的,约有二十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节、天中节等。
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包粽子。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的竹叶,因为干竹叶包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包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很大,有重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了。
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开工”了。我们三人分工:奶奶负责包,妈妈负责系绳,我负责把包好的粽子放入盆里。
奶奶先把粽叶拿出两三片,之后一层又一层地排好放在手心里,再把一小把一小把米放在叶子上,左右均匀,然后再把剩余的叶子边重叠起来,保证能够把米全部包起来,不留缝隙。
我也好想包一个粽子啊!于是我央求奶奶,奶奶同意了,我真高兴!于是,我模仿奶奶的动作步骤,竟然也包出了一个漂亮的粽子!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哇——我竟然会包粽子了!……(李 慧)
今天是端午节,妈妈要包粽子,我就在一旁跟着学。首先,妈妈先把泡好的粽叶拿出来,一层一层地铺好,再放上糯米,接着放上花生、大豆、红枣等,最后再小心翼翼地包起来。记住,这粽子要把两个捆为一对,接着用一根细绳绑起来,这样就大功告成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来包,可是不知为什么,我怎么也包不好,不是米漏了,就是线开了……这让我从中有所感悟。原来,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是真不容易呀!( 张 艳)
妈妈包完粽子之后,我把我洗的蛋放进去,然后我和妈妈把包的粽子也放进去了。妈妈开始烧火,大约烧了一个小时的火。蛋熟了,粽子也熟了,我闻着那香喷喷的蛋和粽子,忍不住想要咬一口。想着,我急忙剥开一个粽子,尝了一大口,虽然有点儿烫,但味道好极了!妈妈也夸奖我,说是我的功劳。
晚上,爸爸回来了,我连忙给他剥开一个粽子,爸爸吃了很高兴,说我懂事了。(郑一祎)
(以上学生习作片段由山东省五莲县许孟镇院西小学提供)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战国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夏历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儿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盘扣成绳,做成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儿的耳朵、鼻子、脑门儿、手腕、脚腕等处点抹。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3.端午节活动总结,浓情端午粽叶飘香 篇三
祖国,是心中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心底永恒的烙印,亦是不可替代的诗与远方。战争时期的爱国,是在国家危难之时的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救民于水火之中;和平年代的爱国,是在国家利益面前,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情怀,是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更是一种溢于言表的自豪之情。端午节,吃着粽子,纪念屈原,更当擦亮这一抹红色底色。
擦亮“红色”底色需涵养“红色气质”。红色气质起源于内心,根植于内心,不管是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还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都来源于矢志不渝的忠贞与信仰。党员干部须在红色教育中陶冶爱国情操,学习革命先辈先人后己、舍身忘我的革命精神,在红色阵地中弘扬红色文化,通过党性体检检视初心,叩问初心;在红色家书中浸润道德品格,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重任在肩;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用养分浇灌自身,涤荡身心;在红色实践中锤炼党性,追忆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擦亮“红色”底色需厚植“红色情怀”。《我的中国心》里唱道:“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党员干部需饱含这样热忱的中国心,不为取悦,不为跟从,不为作秀,将这种红色底色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靶向施策,更好地问效于民,不断查漏补缺、改进工作、提升水平,向人民交出优异答卷。须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定政治立场,对党和国家绝对忠诚,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同心同力,做党和国家的好儿女、好公仆,以实际行动爱国爱家,休戚与共。
擦亮“红色”底色需砥砺“红色担当”。在疫情防控这场人民的战役中,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奔赴一线,挺身而出,用平凡人的举动书写时代英雄的 篇章,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14亿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包围在一起,用担当诠释初心使命,用责任筑起铜墙铁壁。这片“赤子之心”让人动容,党员干部须砥砺这样的担当,在国家危难之时,在国家利益之前把国家形象放在首位,以一言一行来彰显大国风范,自觉主动摒弃不文明行径,注重道德言行,开出永生之花。
4.端午节粽叶飘香的作文 篇四
这不,又快到端午节了。包粽子能手——奶奶已经迫不及待了,早早地包起了粽子。
奶奶包出的粽子不仅好吃而且个个都造型美观,邻居们都喜欢让奶奶帮他们包粽子。
看着奶奶包粽子的熟练手法,三两下就包出一个大粽子,我真的想找个时间自己也来包一个。
昨天下午上完课回到家,看到爸爸妈妈和奶奶围在一起包粽子。妈妈也在学包粽子,我真的是跃跃欲试。我赶紧放下书包,洗干净手,来到奶奶身边学学奶奶包粽子。
看了一会儿,我问奶奶:“奶奶,让我也包一个吧!”“好呀!大孙女也来包一个。”奶奶眯着眼睛笑呵呵地说。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取一片新鲜的粽叶(芦苇叶)。首先将粽叶折成漏斗状,再将泡好的白糯米和红豆放进‘漏斗’里,但我没像奶奶一样在中间放颗大红枣,再放些米盖住大红枣。我只是在里面塞了白糯米。
我又看了看奶奶包的过程,像奶奶一样将上面的一片长叶子向下一折。别看这个动作简单,很好做的样子,其实做起来很难。你要时刻小心叶子会被折坏,我就是好不容易才折好,可是下面又漏米了。我正想补救,叶子破了。但这并没有让我失去信心,我比葫芦画瓢又包了一个,终于我成功了。包出了一个小粽子。我不解地问奶奶:“我包的粽子为什么这么小?”奶奶说:“那是你放米时没有把米捣瓷实,所以放的米就少。米多了不就大了吗?”原来包粽子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蒸粽子了!”妈妈把粽子放入锅里可始上火了。一个小时后,锅里就飘出了粽子的清香。又过了半个小时,我是急不可耐了,缠着妈妈给我先夹了一个粽子。清新的芦苇叶和着黏黏的糯米真是香气扑鼻,粽子真香!
5.端午节活动总结,浓情端午粽叶飘香 篇五
活动时间:
6、11 活动目的 :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体验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活动流程 : 活动过程。
(一)走进端午。
主持人A: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呢?(生答)
主持人B:是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合:“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
(二)话说端午。
1、端午说由来。主A: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别名吗?关于端午节,你们又知道哪些传说故事呢?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
五、重午、午日、夏节。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生讲《曹娥救父的故事》、黄巢及伍子胥的故事)
2、端午话习俗。
主B: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
主B:那你们知道在我们安庆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吃粽子、吃咸鸭蛋、划龙舟、悬艾叶菖蒲、吃绿豆糕、撮五彩线等。)
主B:那大家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赛龙舟)
主B:谁能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
(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主A: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那你们知道粽子的由来吗?(屈原跳江后,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主B: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端午节哪些习俗的由来呢?(生结合屈原和黄巢的故事谈喝雄黄酒、悬艾草的由来)
主B:端午的时候,人们还要佩香囊、撮五彩线呢,你们知道五彩线由哪五种颜色组成呢?人们为什么撮五彩线呢?
(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这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
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3、端午赛诗会。
主A:我们知道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称作“诗人节”。现在谁来朗诵一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生可以选择其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
(1)七律《 端午》(老舍)(2)《浣溪沙》(宋·苏轼)
(3)《端午 》(文秀)
(4)《渔家傲》(宋·欧阳修)
……
主B: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4、端午习俗小游戏。
主A:今天,我们的许多活动也与端午节密切相连,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棱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请问是什么呢?(谜底:粽子)
合: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主B:“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队会到此结束。现在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6.端午节活动总结,浓情端午粽叶飘香 篇六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个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来临前夕,甘欣社区妇联办于6月7日开展了“粽叶飘香过端午,幸福和谐邻里情”包粽子主题活动。为了按计划顺利包好粽子,社区的妇联工作人员买好了糯米、肉、竹叶等包粽子的材料,并提前一天做好准备工作。6月7日上午,糯米、粽叶、肉等必备材料被整齐地摆上桌,社区妇联与共青团工作人员和辖区妇女一起,开始包粽子迎端午,整个活动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大家都包得不亦乐乎,很快三角形、喇叭形、牛角形、长条形……各式各样的漂亮粽子就这样一个个在居民们的手中诞生了。经过2个小时的辛勤劳作,大家亲手包好了300多只粽子。当日下午,社区妇联办将煮好的粽子送到社区老人、物业、社区低保家庭人员的手里,他们收到粽子后都很开心,表示过节能吃到社区志愿者亲手包的粽子,心里觉得十分温暖。
社区老党员吴英阿姨说:“包粽子、吃粽子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习俗。社区组织包粽子,使更多的居民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体现了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是一桩特别有意义的好事。”粽子香飘在甘欣社区的每一个家庭,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了到节日的温馨和社区妇联的浓浓关爱。
甘欣妇联办:李姗
7.端午节活动总结,浓情端午粽叶飘香 篇七
中一班
一、活动内容 快快乐乐过端午
二、活动意图
通过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与内涵,也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活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通过活动还能体会端午节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驱邪避毒、倡导健康的节日主题内涵,促使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树立健身心的意识,促进快乐成长。
三、活动目标
㈠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㈡简单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节日习俗。
四、活动准备
关于端午节的课件及图片,粽子实物。
五、活动过程
㈠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话题。㈡端午节的来历。㈢端午节的节日习俗。
㈣观看端午节课件,使幼儿进一步直观生动地了解端午节。㈤学说儿歌《端午节》。㈥活动延伸。
快乐的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
中一班
一、活动内容 快快乐乐过端午
二、活动目标
㈠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㈡简单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节日习俗。
三、活动准备
关于端午节的课件及图片,粽子实物。
四、活动过程
㈠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话题。
1.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呀?(粽子)你吃过粽子吗? 2.你们知道粽子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特有的食物吗? 3.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听了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㈡端午节的来历。
1.老师讲述《屈原的故事》。
2.老师根据故事内容针对端午节的来历进行提问。㈢端午节的节日习俗。
谁能说一说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做哪些事情?(插艾草、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包、绑花绳……)老师依次出示相应的实物教具,并简单介绍。
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英雄,插艾草、挂香
包是为了驱赶蚊虫辟邪,绑花绳是寄托了人们对长命百岁的美好祝福。
㈣观看端午节课件,使幼儿进一步直观生动地了解端午节。㈤学说儿歌《端午节》。
端午节
杏儿红,麦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龙船比赛喜洋洋。粽叶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挂香包,点雄黄,蚊虫不敢来打扰。
㈥活动延伸。
请幼儿一起观察、了解包粽子的材料、制作方法,并一起品尝粽子。
快乐的端午节主题活动总结
中一班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插艾草、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包、绑花绳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爱国英雄屈原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8.粽叶香里话家乡端午抒情散文 篇八
每当看到有粽子卖时,无论价格多少,我总会掏出平时积攒的钱,去买几个粽子。每次吃粽子时,我总喜欢闻淡淡的粽叶香,每当闻着闻着,便会想起家乡的端午节。
一、包粽子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一个星期,有粽叶和棕榈叶的人家,便会担着粽叶和棕榈叶到集市里卖,在此时很多的村民也纷纷到集市里买。买回粽叶跟棕榈叶后,便会上山挖黄荆和栀子树的根。(煮粽子时用的配料,可以降低粽子的热度。)
端午节这天,天刚蒙蒙亮,村民们便一一起床了。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把适量的糯米,放到一个大缸里浸泡,然后架锅生火,把粽叶跟棕榈叶一起放到锅子里煮。煮熟后,便用一个篮子或桶子提着到村前那条清澈见底的河中洗刷。馋嘴和懂事的孩子,也会在旁边帮忙,大家的脸上都露出甜美的笑容,比过年还正浓。
洗完粽叶和棕榈叶后,便回到家里,把黄栀子放到一个大碗里浸泡。(包粽子时用的配料,具有染色的作用。)然后把大缸里的糯米倒到一个干净的木桶里,提到水井里冲洗。冲洗完后用撮箕稍微晾干一下,便倒到另一个干净的桶子里,用浸泡好的栀子水撒在糯米上,用一个干净的大勺子把它们一弄,顿时全部糯米都变得金黄。一般的村民会在糯米上添加花生仁和红枣,富裕的村民不仅会在糯米上添加花生仁和红枣,而且还在上面添加鸡肉、猪肉。然后把粽叶放在一旁,知道包粽子的大人们会用一根干净的棕绳把棕榈叶硬的那头绑住,又把它绑在一个相应的地方,把两片粽叶合弯成一个漏斗形,把糯米适应地放到“漏斗”里,然后约两下粽叶,用一片小的棕榈叶把它紧紧地绑住,一个三角粽子就完成了。
有小孩的人家,小孩子看到包好了一个三角粽,会兴高采烈地到邻居家或向伙伴们炫耀:“我家包好一个粽子了,我家包好一个粽子了。”有的邻居或伙伴会笑笑地说:“我家也包好一个粽子了,我家也包好一个粽子了。”然后大家都嘻嘻哈哈的,村里都热闹了起来。村民们包的粽子各种各样,有三角粽、枕头粽、双脚粽等等。
二、煮粽子
包好粽子后,村民们便会用干净的稻草烧成灰,用一个干净的蛇皮袋装好,放到一个大木盆里浸泡十余分钟,把包好的粽子也放到水中浸泡十余分钟。为了一个小时内能吃到粽子,村民们都不用大黑锅煮粽子,而用大的高压锅煮粽子。亲爱的朋友,在这里不得不插几句,在我们这里如果有户人家在三年内有仙逝的人,是不能到自己家里煮粽子的,要三年后才能在家里煮粽子或把粽子弄到没有仙逝的人家里煮,为什么要这样,我问了许多白胡子老爷爷,他们也讲不清,据说这规定流传有近一千年了。在大高压锅里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黄荆、栀子树的根放下去,随后把粽子放到上面,盖好高压锅,添加柴火,这就开始煮粽子了。
此时的小孩们又会高兴得跳起来,因为要不了几十分钟,他们就可以吃到香甜的粽子。其实煮粽子也是有技巧的,根据不同的粽子,火的大小也不一样,像花生仁粽子,大多的时候,火不需要太大,慢煮即可。粽子煮着煮着,香气四溢,整个村庄都弥漫着粽叶的清香,那香味刺激人的心弦,让人不时地舔嘴唇、吞口水,忍不住马上掀开锅盖,用筷子夹一个粽子出来尝尝。尤其是小孩,闻到粽香味总赖着家人到锅子里夹粽子来吃。记得有一年端午,嘴馋的大弟弟在家,奶奶包粽子慢,别人家都煮出粽子来了,而奶奶的粽子正煮到一半,大弟弟哭着要奶奶用筷子夹个粽子出来尝尝。奶奶好无奈,最后用米饭包了个“粽子”给大弟弟。
三、吃粽子
一般的粽子,用高压锅煮了一个小时就会煮透。这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围在锅子边,当掀开高压锅盖的那一刻,全家人都高兴不已,且每户人家都如此。嘴馋的小孩每次都想先去拿一个粽子,大人们怕沸腾的水烫着孩子。每次都会让孩子们先猜谜。猜中了的.孩子就可以先吃一个鸡肉粽子或猪肉粽子,没猜中的孩子便后吃粽子。在我的印象中村民们给孩子猜得最多的一个谜就是:“田面上的女,大山里的郎,穿着衣服去洗澡,脱了衣服去拜堂(糖)。这谜对小孩子来说有点难,因为他们不知道田面上的女,指的是糯米;大山里的郎,指的是粽叶;穿着衣服去洗澡,指得是煮粽子;脱了衣服去拜糖,指的是吃粽子之前把粽子去粘糖;但稍微提示一下他们便懂了。
先猜出的孩子,用双筷子夹着热乎乎的粽子到冰冷的水中浸泡一下,然后夹出水中,用一根筷子缠着,到碗里粘点白砂糖,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没猜出的孩子,这时才去拿粽子。边吃粽子,大人们边会给小孩子讲包粽子的由来,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小孩子们每次都是全神贯注地听着,有时听着听着就忘了吃粽子了。当讲完故事和吃饱粽子后,小孩子们才会用筷子缠着向伙伴炫耀,这时伙伴也拿出家里包的粽子,相互比较,我家有花生仁粽子和鸡肉粽子,你家有猪肉粽子和红枣粽子,我们来换换怎样?大多数的小孩子都会进行交换,大人们也是如此,大家都乐呵呵的。
四、喝雄黄酒
吃完粽子后,大人们会把酒端到大厅里,然后把雄黄倒到酒中,用一个干净的勺子调拌均匀,一家人你喝一口,他喝一口。有的小孩不喝,大人便会把雄黄酒涂一点到小孩的嘴唇边,这时孩子们会要求大人在自己的额角上写字。像“王”、“雄”这些都是小孩子们常要求大人们写的。没有喝完的雄黄酒,大人们会把它们洒落在房子的四周。其实大家都知道,喝雄黄是为了辟邪,洒在房子的四周是为了杀百虫。
五、采药
村民们认为端午节这天是药母娘娘晒药的日子。如果是晴天,村民们会有所担忧,担忧这年生病的人会很多,因为在这天,五毒会大量地出来害人,药母娘娘会大量地晒药,去医治那些病人。如果是雨天,五毒很少出来害人,药母娘娘也不用晒药,这年生病的人会很少,人们不用太为病所担忧。但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村民们都会去采药,因为没有人是不生病的,而且村民们认为这天的药会受药母的熏陶,比平时的药药效好上十倍都不止。
喝完雄黄酒后,村民们纷纷扛着锄头,背着背篼,向大山或田埂地头走去。看到认识的药,就把它们采摘或挖掘。像车前草、鱼腥草、艾草、虎刺、淡竹叶、夏枯草、马蹄香、乌龙、阔叶十大功劳等家里用得着的药是必挖的,洗净后晒干或阴干,以便平时使用。
9.浓情端午作文 篇九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的节目,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吃鸡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学会了一样东西——包粽子。
“包错了,哎呀,又包错了。”“你包了多少?让我来数数。”“哈哈”一阵阵欢笑声。埋怨声。高兴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咿,是哪儿传来的声音?”哈哈!结果是五年级五班在包粽子呀。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亲手动手过,知道今天,我才算大看眼界。我乖乖的坐在老师旁边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在老师示范的过程中,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脸老师都包了“好几百个”才包好一个。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以前包粽子的样儿这出一个圆柱形来,再在折好的角里放上一点已侵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块腊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的完成一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老周替我解了围——割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追简单的步骤——扎粽子。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我拿出一个绳子,将绳子围绕了几圈,好了,开始扎,我用嘴咬住绳子的另一半,用手拿住一半,扎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只听“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看来包粽子真不是这么好包。
10.浓情端午作文 篇十
今天是端午节,奶奶早早的便起来忙活了。锅碗瓢盆的杂音从厨房里断断续续地传来。我被惊醒了,以为是进了贼,便偷偷跑来看看。发现奶奶竟然在做粽子!他像是有顺风耳一样,一下子就发现了我。
起床了?奶奶给你做了粽子,等一下,一会儿就好。奶奶的笑意挂在脸上,我对奶奶心疼的说:你别弄了,我帮你吧。他皱着眉头,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她轻轻地说,不行,你小孩都会做,我老了,也该动动手了!他推走了,我留下了一个忙碌的背影。我的心里也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的。
太阳就在不经意间悄悄爬了起来,像是在提醒人们端午到了。今天的天一改平时的哭丧,闪出了一个美丽的笑脸。这也让人心情明朗起来。
从早上的早餐开始,便要感受十足的节日气息。早餐从粽子开始。一向钟爱粽子的我见全家都吃了,便开始了狼吞虎咽。俗话说得好,人是铁,粽是刚。不吃粽子饿得慌。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吃粽子一定要吃多。要不是只是叉烧馅的容易饱,我就吃个精光!
吃完了早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所在。他妈喜欢我,犹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她笑笑道,咱们去看赛龙舟吧,听说今年的特热闹!从小到大都没有看过赛龙舟的我。抱着新奇的心情上了我妈这条贼船。贼船倒是又稳又快。没过多久就到了观海长廊。这场面那叫一个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啊!光是车就已经过了几条巷子了。我们下了船,稳稳的来到了海边。
海风拂着人们的脸,倒是多了几分惬意。龙舟慢慢的映入眼帘,像天边的新月一般。龙舟上的人叫喊着。一声高过一声,旁边的人也欢呼着,仿佛在为这个节日做着某些有意义的事。屈原可真幸福啊!
如果时光老人可以将时光留住,留住每个美好的回忆,美好的瞬间。仿佛音乐在跳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如果真的可以,那该多好啊!端午,我想对你说,来年再见
11.粽叶飘香情浓端午作文700字 篇十一
采粽叶是不易的事,不仅要爬山越岭,还要经受蚊叮虫咬,相当辛苦,但一想到那香喷喷的金黄色的粽子,我们就兴奋无比,唱着歌撒着欢,如小兔般跳跃在林间,寻找着粽叶。找到之后,小心翼翼地将这种纺锤形的粽叶摘下,一枚一枚叠放好。采完粽叶回来,我们往往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扛着一编织袋粽叶,小伙伴们都有一种收获的喜悦,虽然腰酸背痛,却依然叽叽喳喳个没完。
采完粽叶回来,奶奶就把又宽又长的青翠粽叶,一扎一扎捆好,泡在水里,用大锅煮透,此时,浓郁清香便弥漫满屋,把过节的意味熏浓。端午节头天下午,奶奶从米缸里舀出白白的、珠圆玉润的糯米,装在水桶里,清凉明澈的水细细地清洗糯米中的杂质,再掺上几把红枣,红的白的,格外醒目。包粽子时,我就迫不及待搬了小板凳,坐在盛满了糯米和粽叶的锅盆前,等着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说是“一起”,其实,用奶奶的话说,是“瞎掺和”。但奶奶却从不阻止我,哪怕我包得还未及开煮就脱线散架,或者样子奇形怪状四不像,都不会被指责半句。不一会儿,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一个个精神饱满,可爱极了,还没煮就有一股隐隐的清香。
吃完晚饭后,在灶里加些木棍杂柴,把粽子倒进锅里,翻腾几遍后,大人们便放心地休息,而我则闻着粽香,心里如翻滚的粽子,兴奋,难眠。煮了一晚上的粽子熟了,清香四溢,轻解开来,那嫩黄色彩的粽肉,升腾着蒸气,散发出一股特有的粽香。轻咬一口,过节的滋味就从舌尖弥漫到全身。
【端午节活动总结,浓情端午粽叶飘香】推荐阅读:
粽叶飘香端午节07-12
夏日粽飘香端午的作文10-16
端午粽飘香传承中国情的发言稿08-31
乡镇端午节活动总结08-28
关于医院端午节活动总结09-21
社区端午节活动的总结01-23
端午节主题活动总结202010-26
刘辛庄小学端午节活动总结12-15
端午的活动总结09-27
学校“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总结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