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朗读与鉴赏

2024-06-20

《陋室铭》朗读与鉴赏(11篇)

1.《陋室铭》朗读与鉴赏 篇一

《陋室铭》鉴赏及评析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鉴赏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分层评析

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以上是作者从三方面对于一个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又多姿。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已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说明了陋室不陋,又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从诸葛亮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扬雄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来看,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是否还有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呢?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何陋之有”回应上文。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也即铭文一开头所说“惟吾德馨”。这个结语引经据典,显得警策有力,把个“陋”字彻底翻过来了。铭文一般都压韵,并常用排比、对偶句。本文为骈体文,就用了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韵脚,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除末句外,全篇都是骈句,韵脚是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

一词多义

⒈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⒉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2.《陋室铭》朗读与鉴赏 篇二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作者为什么不从花鸟虫鱼写起, 而偏偏要从山水写起呢?——“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嘛。这, 含蓄地表明了作者既是“仁者”又是“智者”。“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是作者对“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的超常引用 (即活用) 而以其“山”“水”等来起兴的, 这种用法极其罕见。也就是说, 这也是引用《孔子》名言的一种方法, 与本文结尾明引孔子之言合为一个整体, 使全文结构之圆合达到极致。“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作者这一创新句式的运用, 既总领下文, 点明了主旨, 又将德高于智蕴涵于其中,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就是“君子”的深刻含义。如果将“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也用前边的句式写出来, 那就是“室不在华, 有吾则馨”。这样就淡化了主旨, 比其原句就乏味得多了。“仙”为至圣之尊, “龙”为帝王之象, 均无与伦比。“惟吾”岂不是凡人所罕有吗?由此可见作者是何等的清高不群!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这是客观描写, 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坚强的意志。地润而苔痕绿, 地润而草色青, 绿者青者皆因地上有水——作者只是遭到贬谪, 只相当于陋室之苔、草处在偏僻处, 也是地 (帝) 上有水 (薪水) 的。作者看到这绿苔、青草自有它们的生命力所在, 自然也就想到了自己不应消沉, 不应一蹶不振, 而在陋室里安安心心地“调素琴, 阅金经”, 一枝一叶总关情嘛。这, 印证了“斯是陋室”, 更隐寓了作者的恬淡之心, 并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与作者谈笑或往来的是品德高尚而又有渊博知识的人 (书籍中的诸葛亮、扬子云, 孔子等即是, 通过“阅金经”而与古代先贤们进行心灵的对话等) , 而没有蔡知州及其爪牙们。这表明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同时也表明了作者以实际行动印证了开篇所隐含的清高不群。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素琴”与“丝竹”两者内涵是大不同的。琴是中国最古老乐器之一, 是古代文人身份的象征。由此看来, 作者之“调素琴”, 隐去了自己是文人 (智者) 这一层意思;“阅金经”呢, 是文人们的事, 同样隐去了自己是文人 (智者) 这一层意思。“调素琴”也好, “阅金经”也罢, 同样含蓄地照应了开篇的“智者”, 又为后文表现作者是“智者”作了步步为营的铺垫。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作者表面上是鄙夷“丝竹之乱”, 实质上是表达对“灯红酒绿”官僚生活的鄙弃, 这也是含蓄的表现。这两句突出了一个“静”字, 既与“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之客观环境的清幽相吻合, 又表现了作者如山一般的沉稳, 安心于“调素琴, 阅金经”而观照了“仁者”, 实在是含蓄之至呀。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这是为表现“和州梦得室”服务的。在作者心里“和州梦得室”是必然之事, 可是并没有这样写。如果说“何陋之有”的引用暗含得深, 那么“和州梦得室”则暗含得深之又深了。因为“何陋之有”之前省略的“君子居之”是孔子之言, 是现成的, 凡读过《论语·子罕》的人, 都知晓这一点;而“和州梦得室”不是现成的, 需要我们走近作者, 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才能得到。

“孔子云:何陋之有?”以此作结又有很多妙处, 即作者要表达的就是自己是一个“君子”, 但又不以“君子”自我标榜。如果写成“孔子云: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的话, 那就乏味得多了。这一句出自圣人之言, 何其有力呀!这圣人之言又是一个特殊句式, 使作者就是“君子”这一意义的表达强度达到无以加复的程度!

古人云:“德才兼备是圣人, 有德无才是贤人, 无德无才是庸人, 有才无德是小人。”以此观之, 作者乃圣人也。可是作者并没有这样写呀。

3.《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篇三

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 了解“铭”这种文体及作者简介。

1、“铭”,本来是古代刻在金属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短小精悍,押韵,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如:座右铭、墓志铭

2、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当年刘禹锡被贬官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搬了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刘禹锡因此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用来明志。

二、自主学习,反复诵读,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

2.解释加点字词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惟: 吾: 馨: ........

(3)谈笑有鸿儒 ..

(4)可以调素琴 .

(5)无丝竹之乱耳 ..

(6)无案牍之劳形 ..

3.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何陋之.有 ( )

4.古今异义 古义古义

形丝竹今义今义

5、词类活用

(1)有龙则灵.

(2)无丝竹之乱.耳

(3)无案牍之劳.形

6、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何陋之有?

7、指出下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

(6)孔子云:何陋之有? ( )(

8、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 ) ))

【合作探究】

1、快速从文中找出能总领全文的句子(主旨句)。

2、文章开头写山、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呢?

3、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德馨”的?

4、文章题目为“陋室铭”,结尾却又说“何陋之有”,这样矛盾吗?

5、结尾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6、(归纳主题)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7、文章借陋室以言志,通过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作者不贪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这种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第三课时

【巩固提升】

课题:《短文两篇—陋室铭》

姓名: 班级: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9 主备人:李成华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4.《陋室铭》陋室简介 篇四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 在:在于,动词。

⑵ 名:出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⑶ 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⑷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此,这。是:表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

⑸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⑺ 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⑻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⑽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即《金刚经》。

⑾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⑿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⒀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⒁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⒃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5.《陋室铭》导学案 篇五

主备:刘文武 副备:于美娟 审核人: 备课时间:2017-5-2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掌握文言常用实词。(斯 唯 吾 馨 鸿儒 白丁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本文修辞方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客观看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现象,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重点与难点

掌握文言字词,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重点)客观看待诗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现象,树立自己正确的交友观。(难点)

一、自主预习

(一)释题并简介作者

(1)“陋室”,简陋的屋子。“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2)刘禹锡, _____代诗人、哲学家,字_____。洛阳人。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集》).请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在横线上。(3)创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陋室铭()鸿儒()

案牍()惟吾....德馨()()

3、自学课文,完成下列习题。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去尝试解释词语翻译课文。将自学中碰到的问题先在学习小组中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讨论解决。

A、理解加粗的词的词义(词类活用要指出)

(1)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B、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必须翻译出来,要直译勿意义)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C、倒装句还原: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何陋之有?

二、学案伴读

(一)朗读课文 解决字词与翻译

1、字词重点讲解。

(在 名 灵 斯 是 唯 吾 馨 上 鸿儒 白丁 调

素琴 金经 丝 竹 之 乱 案牍 劳 形 诸葛庐 子云亭)(包括词类活用讲解)

2、特殊句式与翻译(包括倒装句讲解)

(二)再读文章 把握内容与结构

1、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2、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3、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三)赛读文章 分析写法与人物

1、很显然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你是如何理解文章运用 “托物言志”的写法的?(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2、读过本文后,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小组合作 问题探究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交友情况。有人认为这种交友的习惯轻视劳动人民,是不足取的。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你的看法。

三、拓展训练:

1、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铭。请写下你的座右铭,并写写你为什么用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仿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有学生学了本课后仿写了《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哪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怎样看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初中毕业证)

四、当堂检测:

1、用文中原句填空。

(1)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

2、思考:

(1)《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 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颂

扬 “。”

(2)“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6.陋室铭拓展练习 篇六

雅舍

梁实秋

①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地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上了瓦,四面编了竹篱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强,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便对那房子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②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不大便处。……

③“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来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轰然一声而泥如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

……

④“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

(选自梁实秋《雅舍小品》有删改)

1、在文章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雅舍”的?

2、本文与刘禹锡“陋室铭”一文有何神似之处?

3、品读下面词句的特点。

(1)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地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上了瓦,四面编了竹篱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为什么作者觉得四川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

(2)、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4、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者为什么认为“雅舍”可爱?你认为雅舍可爱吗?谈谈你读完文章后的感受。

(供稿人:心如止水)

答案:

1、(1)记叙我住的“雅舍”最是经济(虽不能蔽风雨,却有它的个性)。

(2)记叙“雅舍”的地点荒凉。

(3)记叙“雅舍”的三景。(月夜幽绝、细雨有趣、大雨滂沱)

(4)抒写“雅舍”于我似家似寄之感。

2、①陋(第一段);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第二段);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五段)。

3、(1)房子简陋,单薄但又不能说不像是房子,这里包含作者不满的情绪。既不满却又对“好感油然而生”,可见其幽默。由此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了“经济”一词。

(2)作者用典雅隽永的语言描写了“月夜”优美景色的欣赏,表达出人们被美景陶醉的场景。

4、一是对物质需求不存奢望,也不追求十全十美;二是坚守独立的人格,不攀附权贵,不随意从俗。

7.陋室铭写作手法 篇七

1、以山水比兴,引出陋室的“馨”,(比兴:比就是比喻,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

事理,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对偶、拟人描环境(对偶:是一种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拟人: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对偶:对偶句特点:(1)上下句字数相等(2)结构相同(3)词性相同(4)意思密切相关。(作用)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2.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拟人:化静为动、更生动活泼的表现出环境的清幽。体现“陋室不陋”

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前长满了青草。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精神,有韵味。使人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恬静而雅致。上、入,这两个字把“苔痕”“草色”拟人化,“上”字生动地写出苔痕漫上台阶的状态,而“入”字生动地写“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同时与“绿”“青”色彩搭配,显得陋室环境生意盎然而又与世隔绝,衬托出主人情趣高雅而又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独特形象。

3、衬托、对仗夸朋友------雅

以手法。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4、虚实、对比化生活----静

8.陋室铭教案 篇八

知识目标:

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能力目标:

1、能够当堂成诵;

2、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并了解文中对偶等修辞。

德育目标:

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调素琴”和“丝竹乱耳”之间不矛盾的关系。

多媒体录音、课件的使用和重点内容的手写板书相互配合,以多媒体调节课堂气氛、加大课堂容量,以板书提醒学生重点知识。多有感情地诵读,在客堂上力求可以背诵。把课前的预习带入课堂的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一课时教学。

1、生字注音;

2、《评价手册》第一题找出本课的韵脚;

3、搜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

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座右铭。)大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用的呢?(用来激励自己的。)那可以看出“铭”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自己。(ppt课件展示“座右铭”的含义,提醒学生注意“铭”)

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一种文体。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一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铭的一大特点是要用韵。(ppt课件展示“铭”的文体知识,“用韵”二字加色标注,引起学生注意。)

1、铭是用韵的,韵脚是哪几个字?(学生说。)韵脚读的时候要清晰响亮。

2、放配图录音,学生跟读。

3、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加以评论,教师点评。

4、集体朗读。

1、文章写的是陋室,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陋室。(教师板书,画一屋子,引起学生好奇心。)

教师自语:我把孔子放在屋顶。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圣人,他的话就是真理。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最上面,屋子是陋或者还是不陋就用他的话给屋子定性。

孔子说了什么?(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么翻译?(宾语前置句,现代语序“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加强了反问的语气。)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简陋的还是不简陋的呢?我们来看看原文。(ppt展示《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师解释此段话。)

孔子认为陋还是不陋(不陋)。为什么不陋,用孔子的话来说?(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就不应该是疑问的语气,而是带有肯定语气的反问。(学生自由读)

2、用刘禹锡的话来说,屋子为什么不陋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主旨如此重要,我们要读得铿锵有力。(学生自由读)

那你们认为我应该把这句话画在这个屋子里的什么部位呢?(顶梁柱的部位,屋子的中心关键部位。)(板书)

3、在作者的眼中陋室缘何不陋呢,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优雅。

优雅的环境我们读得就要显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经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环境。(学生自由读)

你们认为此句话我应该放入房子的哪一部位?(台阶处,和室外相连。)(板书)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鸿儒”、“白丁”各做何解释?(博学之人和无学问的人)

此句话是在屋中的来往之人,我们把他放在屋子里面。(板书)。此句中“无”的一句要读得比“有”轻。(学生自由读)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之事雅致

丝竹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音乐,借代)案牍指什么?(官府的官文)。为什么作者不喜欢音乐呢?他自己不是也喜欢调琴吗?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得出答案。素琴之音时自己所弹奏的高雅音乐,而丝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豪们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所听的庸俗之音。)

此句的背后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呢?(对奢靡生活和官场的厌恶之情.)

这也是在屋内的生活,我们也把它画在屋子里面。(板书)。此句也和上句一样“无”的部分要读得轻一些。(学生自由读)

4、除了对陋室的描写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集体读一下。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这里,作者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龙又比作什么?(山水比作陋室,仙龙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教师讲解“比兴”:以比喻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所咏之物。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类比)

此处类比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古贤人居住的屋子来证明陋室不陋,同时作者也以古贤人自况,表明自己也追求他们那样的精神境界。)(教师板书)

5、集体朗读课文。

6、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前让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来谈,学生讨论明确: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向。教师板书)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7、此课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对偶)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运用到对偶的是什么地方,(对联)。课本翻倒183页练习三,学生自己读读画画,看看对偶有什么特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两个短语或句子)

找找文章中哪些句子是对偶。

1、即兴小对(学生练习对偶的修辞)

教师:雨、下雨、下小雨、窗外下小雨、坐看窗外下小雨

2、幻灯片展示网络搜集来讽刺某些学生的《教室铭》,要求学生也仿《陋室铭》写自己的卧室,注意“铭”的特点,立意要高。作为家庭作业。

9.《陋室铭》教学实录 篇九

生:(学生们边认真听边做标记)

师:好,我请同学们来读,检查大家刚才是否注意到字音和停顿问题。其他同学认真听。谁愿意试一试?

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的字音都很准,但是停顿的位置有两处出错,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生:“斯是/陋室”读成了“斯/是/陋室”,还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读成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师:对,就是这两处。很好,下面我们再来请一位同学来读,好吗?

生:读

师:停顿注意的很好,下面我们同学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

三、初读课文

1、关于文体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

生:(齐)简陋的房子。

师: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屏幕示:关于文体“铭”)

师:看来这位同学注意到书上的注释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记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同学们应该注意到,“铭”这种文体有一个特点是押韵,大家找一找文中押韵的字,以及押的是什么韵。(屏幕示:押韵的字及押的什么韵)

生:(用笔在书上圈画出来)

师:下面读押韵的字,体会诗歌朗朗上口的特点。

生:(齐读)

2、作家作品简介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课题,现在哪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及

写作背景。

生:(读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1: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这篇铭文是他在和州刺使任上写的。

生2:还有,“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州刺使。后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师:这两位同学介绍的很好,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屏幕。(屏幕示:作家作品简介)

生:(齐读)

3、字词名疏通

师:同学们,我们下面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准备提问。

生:(相互质疑)

生1:“苔痕上阶绿”这句中“上”是什么意思?

生2:这里“上”是动词,长到、蔓到的意思。

生3:“无案牍之形”这句中的“劳”是什么意思?

生4:这里是形容词用作使动词,即“使……劳累”的意思。

生5:“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是不是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生6:是的,这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

师:(质疑中适当引导)(屏幕示:生字注音,解释字词、宾语前置及词类活用)

四、研读课文

师:提问(学生回答、适当引导)(屏幕显示)

1、作者怎样引出陋室的?

(山、水)

2、第一、二与第三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

山——仙

类比 水——龙

陋室——德馨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陋室不陋。

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一般。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屏幕。

陋室不陋

景——自然环境 优美

人——交往人物 不俗

事——生活情趣 高雅

5、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用意?

生1:诸葛是指诸葛亮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子云指杨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子云是他的字。

生2:文中提到他们,是作者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由于自己品德的高尚,受人尊敬。

师:刚才两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看一下屏幕。

屏幕展示: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这里也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

6、“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前面直接用诸葛亮、杨子云自比为君子,所以接引用下句,反诘点题。

引导归纳:安贫乐道、高洁伟岸。

7、这种借他物来表明思想的手法在前面第一单元一篇课文中已经学过,同学们是否记得?那么这种手法叫什么?

生:(讨论交流)

生:这篇课文是《白杨礼赞》,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屏幕展示:《白杨礼赞》 托物言志

师:很好,我们为刚才所有回答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谢谢他们精彩的回答。

生:(鼓掌)

五、小结课文

师:我们小结刚才所有的问题,同学们一起来看屏幕。

展示:

六、背诵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看屏幕展示的文字和画面)

师:看屏幕读课文

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来读。

生1:读

生2:读

生3:读

师:自由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试背诵

生1:试背

生2:试背

生3:试背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背的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生:齐背诵。

师:很好,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我很高兴。

七、拓展训练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一下居住在家中的感受呢?

八、教学反思

《陋室铭》是一篇经典文言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作者不慕荣化、安贫乐道和高洁伟岸的生活态度;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和对比、引证等论证方法的运用;同时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丰富文言素养。

10.《陋室铭》说课稿 篇十

(3)结尾引入三位古人有什么作用?

(4)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6、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景,延伸迁移:我们现在如何看待“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能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培养他们注重自身修养的好品质。

六、说板书设计

11.陋室铭教案设计 篇十一

牟家镇初级中学

罗向平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朴实的情趣、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

2、深入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3、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

难点: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朴实的情趣、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教学方法】诵读 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假设有一座皇宫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的话,做若干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让你选,你要哪个呢?

(选后者)恭喜你!你的思想境界已经和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一样高了。刘禹锡就有这样一间简陋的屋子,并曾为这座屋子写下铭文。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刘禹锡并欣赏他的陋室铭。板书: 陋室铭 刘禹锡

1、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生读注释)

2、器物之铭是戒己述功的文字,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

3、这种方式叫做——板书:托物言志

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了解韵和韵脚

1、同学们先自由朗读,然后 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句读上的错误。(拼音练习见课件)

2、全班齐读

3、师: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请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把你认为最好的词句圈点批注,把你借助注释还不能解决的字词,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4、翻译过程中注意文言知识的积累。①虚词

之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结构助词,表倒装,不译)②词类活用

无丝竹之乱耳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受到劳累

5、看来大家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现在我们再次读起来。(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大声的朗读)

6、下面我来请一位同学单独读。

7、其他同学评价她读得怎么样?

8、好像理解了文章,但总觉得缺少了点韵味,怎样才能读出韵味呢? 提示:①本文是铭文,用韵的,要注意押韵。

请生读出押韵的字(韵脚)

再请一生读出文章,要求读得韵味悠长

②要读出韵味除了注意押韵之外,还需要注意什么?

大家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我以为还要结合一点,就是《陋室铭》的文体特点。魏晋时期的陆机说:“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博:内容广博,约:文辞简约。(内容和文笔上的)温:气质温和,润:语调柔顺。(语音和语调上的)

9、请大家尝试用温和的气质,柔顺的语调把这篇文章再背诵一下。

三、品读《陋室铭》,拜访刘禹锡

1、刚才我们大家背诵了这篇文章,背得很好,可见字面意思我们大体上弄清楚了,但老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是不是内容方面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啊?不妨提出来!

2、学生如果问不出问题,教师不妨变换问题: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这座陋室去参观参观。作为来访者,你最想拍摄下哪个镜头?说出你的理由来。

分解问题:①陋室环境如何?——“苔痕一句”——引出清新、跳跃的感觉 板书:对偶 描环境(读,体会)

②陋室热闹嘛?——“谈笑一句”——引出对朋友的夸赞,自己的自豪之感

板书:对仗 夸朋友(读,体会)

3、这样的引导后,再请学生质疑,主要质疑课文的后两层。教师提示:①文中有矛盾之处啊!——“可以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都是乐器嘛!为何素琴之声悦耳,丝竹之声就乱耳了呢? *调——调弄——漫不经心——优雅的情怀 *素——不加装饰——朴素的志趣

*丝竹——管弦之音,歌舞升平,世俗之乐

所以:可见,刘禹锡的生活志趣是超然物外的,世人皆爱“丝竹”,而“我”独爱“素琴”。②仅仅只是素琴和丝竹的不同体现了这种生活志趣吗?——“阅金经” ——“无案牍之劳形” 这两者也形成了什么?——对比

这样的对比向我们展现的是刘禹锡的什么——生活方式 板书:对比 话生活

朗读提示:可以调素琴,但绝不听丝竹;可以诵佛经,但绝不读官文。朗读时,要读出崇尚朴素、优雅;反对世俗之乐、官府之累的感觉。(读,体会)③文章结束了呀!又来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干巴巴的放在这里什么意思呢?(生会读注释)追问:这些人的房子和我有什么关系?作者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什么?能不能用文中语句来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美好的品德也会让陋室生辉,我也会像诸葛、子云一样受到后人的景仰。

*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反问“何陋之有?”我想补充一点知识,注释上说这句话语出《论语 子罕》,原文是:“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如何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再那么简陋了!”

——这是一种类比的方法,作者立下志向,要像古代名贤那样拥有高洁的志趣和远大的抱负!板书:类比 立志向

朗读提示:读出自豪之感(读,体会)

4、现在请同学们合上书,再次回想一下,我们刚才看到的景色,体会到的那些志趣,感受到的那些情感,用心地再背一遍课文,看看,会不会比刚才好一点?(配乐背)

四、研读《陋室铭》 我看刘禹锡 师:刚才大家对刘禹锡的评价非常高,好像意见很一致,那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问题提示:

1、刘禹锡有博学的朋友,有朴实的志趣,有高尚的情操,那他为什么要住在陋室?

2、刘禹锡是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吗?是真隐还是假隐?消极避世还是积极入世? ——生活状态几乎隐居,心态是向往要有一番作为

追问:何以见得?——开头:自喻:仙,龙。结尾:自比:诸葛,子云 本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全文都围绕着这句话来写,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清高自许,这像是一个隐居之人吗?

3、忍辱是为了负重,归隐不过是时运未济的权宜之计。大家知道吗?其实刘禹锡的这篇铭文是被气出来的。

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三次搬家的故事。他曾写下过这样的句子: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4、从这个故事来看,刘禹锡隐居了没有啊?

——如果说陶渊明的隐居是主动的放弃,那么刘禹锡的隐居就是无奈的选择。

5、刘禹锡其实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他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这样的一个刘禹锡,怎可能隐居避世、独善其身呢?

6、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刘禹锡,你才能真正读出《陋铭》的韵味来啊

7、——“山不在高,有龙则名;水不在深,有仙则灵”是何等的气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又包含了多少无奈何挣扎?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又充满了豪情,意气风发!

8、请合上书,体会这些种种情感。请一位同学背诵。

五、总结全文,请完成课件上的题目 师:送大家一首刘禹锡的诗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就是这样一个刘禹锡,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春意盎然,他又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进去的心?想想刘禹锡奋笔书写《陋室铭》时复杂的心情,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

全班再次齐声背诵,这次注意“何陋之有?”要读两遍。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课外阅读刘禹锡的《秋词》,谈阅读感受。3·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居室(无论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板书:

陋室铭 刘禹锡

托 对偶 描环境 陋 物 对仗 夸朋友 室 言 对比 话生活 不 志 类比 立志向 陋

上一篇:写作重在积累下一篇:题西林壁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