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的五个坑

2024-10-16

高三语文复习的五个坑(共2篇)(共2篇)

1.高三语文复习的五个坑 篇一

误区一,不肯动笔。

有的考生看着题目觉得已经明白了,但一动笔就出错。实际上,只有通过写字才能完成试卷。只有写才能把问题暴露出来,才能把考生的思维结果变成文字,传达给评卷老师。答题,要动笔;看书要动笔,在旁边做标记;整理错误,要动笔;听老师讲课,也要记笔记。

切记:试卷时用笔写出来的,不是用眼睛看出来的。

误区二,以强补弱。

一般来说,考生各个学科之间有强有弱,这很正常。某考生认为,他数学强,外语弱,争取数学多考几分,把外语补回来。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战略安排。正确的战略安排是强科更强,弱科变强。比如,该考生数学原来能考120分,满分150分,提升空间只有30分,而且提升起来有困难;外语原来只能考80分,还有70分的提升空间,提高起来也相对容易。

切记:一条腿再好,走起路来还是两条腿更舒服轻松些。

误区三,陷入题海。

有的考生,几乎把全国各地的模拟题都做了,几乎每天都在不停的做题、做题,几乎没有思考和提升思维的时间。考生们要从题海里走出来,做对一道题,就掌握一道题。做题时,更重要的是反思一下“为什么做对了,为什么做错了”。这比大量重复做题要有用。

切记:一道题做三遍的效果远好于三道题做一边的效果。

误区四,乱买资料。

一些家长病急乱投医,孩子有的科目不行,就买一大堆资料。其实,考生的负担已经很重了。教科书和《考试说明》,再加上本区的复习资料就够用了,建议家长不要再另外购买复习资料。

切记:当所列问题太多的时候,就不知道什么是问题了。

误区五,信心下降。

很多同学经历了几次模拟考试后,觉得自己成绩不够理想,顿时就灰心了,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考大学的料,自己很努力了,却得不到与之匹配的结果。但你知道:不放弃还有希望,放弃的话就没有希望了。现在距高考还有一段时间,只要考生静下心来复习,提高成绩是完全有可能的。千万不要丧失信心,放弃努力。

切记:信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加油,胜利就在前方!

<<<返回目录

高考前如何复习知识

每日做题。考前要养精蓄锐,并不是说整天休息。相反,我以为每日还是要做些题的,不要让自己手生,要让自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形成模式识别能力。当然,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能大。

一次成功。面对一道题(最好选陌生的中档题),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就理出思路,一做就成功。一份试卷,若没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就往往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造成“隐性失分”。

讲求规范。每年高考,都会有不少考生因答题不规范而丢分,非常可惜。考生要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整,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是否答题严密、规范、恰到好处。

回到基础。一般说来,考前不宜攻难题,既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必要。要回到基础,把基础夯得扎扎实实的,这样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基础分尽量不丢。

<<<返回目录

高考前复习的注意事项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是身体不好,学习不在状态,哪里来的效率呢。无论学习有多紧张,都要规定自己,按时睡觉,下午一定要抽空去跑跑步,多摄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一日三单,要有规律。当然,我不建议去吃什么保健品来增进学习。

可别一股脑的只知道学习,忘了休息的重要性。通常来说,人的注意力集中最长也就半个小时左右,之后再怎么学习效率都是非常低的。何不短暂的休息呢,出去活动活动,进行远眺,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这样的学习效率反而更好。

<<<返回目录

2.高三语文复习的五个坑 篇二

改变观念, 放手合作

复习课就是对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和知识体系进行整合, 帮学生建立“知识树”。复习目标的整理, 并不是只有教师才能完成, 试着放手让学生先讨论列出, 教师进行规整、补充, 一起列出复习目标, 然后,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单元整理。小组内分工进行知识梳理后,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 小组进行整合, 形成单元的知识体系和重难点的整理。这样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 又让学生自主复习,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所以, 复习课中的教师观念应该改变, 变教师讲为学生讲, 变教师整理为学生整理, 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充分相信学生。因为复习的很多知识都是学生已经熟识的, 已经学过的, 只是要形成知识体系而已。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就没事做了, 教师的工作在于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梳理和补充学生在合作汇总中的缺漏, 以及扩展的设计。这对于教师来说其知识深度要求更高了。

教师示范, 合作梳理

教师在小组分工整合前的一个必须做的工作, 就是要教会学生梳理知识的范围和方法, 以某个知识点为例, 进行“知识树”的教学, 包括生字词、课文内容、体裁、重点段落、背诵的梳理等, 让学生懂得怎样复习比较有效。这样, 学生才会知道怎样梳理知识、怎样分工合作才会有效, 让每个学生在他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 多下功夫。例如, 复习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时, 教师先抓住整个单元的主题了解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和要掌握的写作方法, 然后再进行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梳理, 分到每个小组。此时的教师就是小组长, 以一组为例, 根据本组成员的差异, 进行现场示范, 然后, 其他小组也一起复习这个单元, 由小组长依样“画葫芦”, 训练分工整理复习, 逐渐掌握分工和复习的方法。

基础入手, 理清层次

1.关于字词, 小组听写监督, 教师抽查。提前一天告诉学生第二天抽查的内容, 学生先自我复习, 上课时在小组中互相督促, 互相听写, 当天的复习任务当天完成。由于学生有差异, 掌握较差的, 没有能够按要求过关的, 由小组长督促到位, 形成生生互动, 最后教师听写抽查巩固。

2.关于词语的理解, 小组讨论, 教师补充。词语理解的复习, 放到课文复习中去。教师一样先告知复习的范围和目标, 学生也是先自我复习, 自己查找和复习词语的理解, 然后在小组内商议、讨论, 直至弄懂。教师的作用在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让学生分析理解。这样, 既增长了学生的能力, 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3.关于语法知识, 小组合作分类, 教师讲解。小学的各种语法知识, 只要求学生理解,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如关联词语的使用以及比喻、排比、拟人、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先在课堂上将课本上的相关例句引导学生分析, 使他们掌握方法。小组内再利用手头的复习资料查找相关的题目, 并进行分类整理。课堂上, 让小组汇报, 由小组唱主角, 展示并提问其他小组同学。而教师则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 以及学生的质疑, 适时地引导, 并有重点地点拨, 再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练习巩固。这样, 复习渐渐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 逐步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地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和复习效率。

深化合作, 归纳整理

阅读写作可以采用专项复习的形式, 就是把各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的要素进行组合, 融合在专项指导中进行复习。阅读复习课可以这样上:小组尝试—共同归纳—训练巩固—运用内化。

小组在单元整理复习时, 可以自己先设计能体现阅读能力训练点的典型题目, 让组内成员先动手练习, 在实践中总结方法, 寻找规律, 悟出道理。

教师在小组尝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地梳理、综合, 把握要领, 精讲善导, 师生合作, 可运用表格式或提纲式, 把有关的方法和规律板书出来。然后选择难度稍大些的典型文章并设计相应题目给学生练习, 目的是学以致用, 深化能力培养。训练的量要充分, 训练的面要广, 训练方式要灵活。例如,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可进行限时阅读训练;为了全面训练, 照顾差异, 可提供多篇程度不同的文章给学生选做。最后, 把本节课复习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并把方法内化, 综合运用。

写作复习专项课也同样可以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并且深化提高。

单元整合, 提效合作

课文的复习可以采用单元块状的形式, 分单元分主题复习, 因为每个单元的内容相对独立却也相互联系。比如, 复习人教版第十二册语文的时候, 共有六个单元的知识, 每一个单元围绕着一个主题和几篇要求掌握的课文重点进行安排, 所以复习时, 就按单元分到每个小组, 一个单元两个小组进行自己组内的梳理。组长就本单元中每篇课文的内容主线和要掌握的重难点以及本单元重点的写作方法进行分工, 根据各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和擅长点来梳理:3号、4号组员完成课文内容主线的梳理;2号组员完成整组课文的重难点的梳理;1号组员梳理体裁、写作方法和课文重点段落的整理。分工有序, 归纳整理。

接下来就是课堂上进行交流。第一单元的梳理就由第一、二组进行展示, 两组之间进行补充, 既能把第一单元进行整体复习, 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有人会问, 那其他组没有进行的知识梳理, 是否会造成他们的复习缺漏呢?不会的, 这是复习, 是在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和整理。所以, 在小组展示知识体系、重难点梳理时, 就等于带着所有的同学把第一单元复习了一遍。也因为是复习, 所以当第一、二小组进行展示时, 其他组总会有同学补充自己掌握的知识点, 形成体系。还会有人问, 为什么不让所有的小组一起梳理六个单元, 巩固更牢固, 不是很好吗?但是这样就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作业量太大, 而且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样的分组分工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 我们何苦让学生多做作业呢?

上一篇:大黄蛰虫丸说明书下一篇:通用新版早安心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