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工作总结

2024-06-20

报刊工作总结(精选8篇)

1.报刊工作总结 篇一

首届公交报刊理事会工作汇报

各位理事、与会代表:

按照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章程,首届理事会自2008年至2011年四年届满。值此会议之际,我受理事会委托,向大家作首届理事会工作汇报。

作为公交业界报刊媒体,学会会刊《城市公共交通》四年来在学会关心指导和全国公交支持下,与全国各城市公交报刊联谊互动,初步实现了公交信息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目标,较好地完成了理事会主要工作任务。

一. 初步实现了会刊与全国公交报刊媒体互动交流活动

学会会刊《城市公共交通》四年来与全国各城市公交报刊交流互动,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公共交通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舆论向导作用。

作为国家正式期刊的学会会刊,公开发行的资质优势使其读者遍及全国各地,不仅包括数百家城市公交企事业单位,而且还有市府主管部门及全国诸多高等院校,规划院所的读者。会刊通过各城市公交信息的专版专页和信息互动交流,不但沟通了各城市公交之间的信息往来,而且使公交信息传播到了公交领域多个层面,助推了公交科技、管理、服务水平的现代化发展。会刊从2008年5期至2011年12期,信息直通栏目刊发信息659条,涉及到113个城市公交。也就是说,百余个城市的公交优先动态和公交优秀举措以及公交职工为了城市动脉畅通和市民出行便捷所付出的辛劳被展现在全国广大读者面前,并得以广泛认知,起到让全社会了解公交、理解公交,增进社会与公交的和谐,与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决策的支持,为城市公交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大环境。同时,各城市公交报刊媒体之间的联谊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作为内部交流的各城市公交报刊,发源于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需求。公交报能够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践,将企业精神、理念、发扬光大,引导和鼓舞职工敬业爱岗,为企业兴旺发展,去努力践行尽职,是我们报刊媒体的重要工作职能。目前已知的50多个城市公交报刊,在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推动和本单位领导的重视下,无论是公交报自身的建设,还是信息互动交流都有了不同程度地加强和改进。不少公交报刊栏目安排更为醒目规整,内容更加贴近公交企业职工。还有的公交报已从黑白改为彩印,图文并茂凸显亮点,让职工更加喜闻乐见。大大改观公交报刊媒体互动之前,信息难以交流,资源不能共享,信息时效滞后的局面。

按照学会关于“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工作意见,会刊从2010年1期起开设公交报刊专版专页。现已由初始11个扩展到目前的20个公交单位。共刊发全国公交报刊单位文字信息913条,图片691副,较为详尽的反映了城市公交企业为城市建设、市民出行、构筑和谐文明所付出的努力,展示了公交职工辛勤工作的精神风貌。

在四年来的信息互动交流中,我们还利用媒体的多视角,畅响热爱祖国的主旋律,对国家大事和城市大事进行了报道。例如,汶川大地震公交献爱心的报道,迎保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广州亚运会、洛阳牡丹花会、深圳大运会、太原中博会、贵阳民运会、乌鲁木齐亚博会的报道,同时还报道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建党90周年和温总理对公交的重要指示。公交报刊的互动交流,彰显了公交企业的社会窗口作用和体现了全国公交报刊理事会生存与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二.舆论导向主题鲜明,传播职能得到提升

开展报刊学术业务研讨交流是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重要议题之一,因此,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不断开展多方面业务学术交流活动,是各公交报刊媒体的永恒主题。

2009年8月在呼和浩特召开的理事会二次会议上,有13篇论文对公交报刊的行业特色、桥梁纽带作用和助推公交发展进行了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研讨突出了公交报刊固有特点和功能,更加明确了公交报刊的定位和工作方向。

2010年10月在洛阳召开的理事会三次会议上,有20篇论文围绕公交事业发展办好公交报刊,对推进公交优先、践行承诺等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介绍。使之更加明确了公交报刊的工作重心和编发要点。

本次会议将对公交报刊副刊版的编发进行专题研讨,除有16篇论文外,还有常见于副刊版的书画作品90余件上会展示交流。这对于弘扬公交企业文化,丰富公交职工文化生活,增强公交报刊可读性,将有明显启示作用。同时,这也是对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的积极呼应。

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四年来,有近50篇论文对办报办刊工作、编辑业务作了研讨和沟通,为进一步办好公交报刊,发挥公交报刊的舆论功能和开创公交报刊新局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年来,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秘书处,按照工作职能较好地协调了公交报与会刊的互动交流,密切了理事会员之间的联系。各理事单位也认真履行了应尽义务,积极参加理事会会议和活动,呼和浩特公交总公司、洛阳公交集团尽其东道主之宜,热诚为理事会工作会议的召开提供了服务。在大家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保证了理事会四年来的工作顺利开展。

三.共同开创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新局面

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聚集业界媒体,形成交流互动平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热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理事会是会刊与公交报联谊互动的群体组织,完全是靠理事会成员的自觉自律行动。对于办好公交报刊,服务好公交事业,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还有待大家共同开创新局面。

总之,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成立四年来,开展工作卓有成效,但也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1)有一些公交报刊单位未能按期赠送公交报,有的将数期公交报积累在一起赠送。

(2)对理事会召开的会议和组织活动,有的公交报刊单位不够积极,个别的甚至一次会议都不参加。使报刊失去了互动交流意义,同时也失去了参加理事会的意义。

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会议制度是保证理事会持续有效开展活动的制度,也是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式,因此,要维系理事会工作运作,积极参加理事会会议和活动,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开创理事会新局面的基础。希望对理事会工作和会议参加支持力度不佳的单位,能积极践行承诺,严于自律为公交报刊理事会的发展奉献爱心和力量。

(3)在报刊编发业务方面,还需要从组稿、审稿上加强,不断提高编校质量和改进版面设计,以适应公交事业发展新形势和公交企业经营管理新变化,增强报刊工作活力和创新发展。

总之,公交报刊媒体作为公交业界不可缺少的舆论群体,伴随公交优先发展历史机遇,公交报刊工作同仁要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学会,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平台、研讨切磋、扩展视野、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让公交报刊与时俱进,更好发挥应有功能和作用,在建设人民群众满意公交行动中,体现出媒体的强大生命力和号召力而携手共进。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理事与代表指正。谢谢大家!

2.报刊工作总结 篇二

1 新闻采编工作的概述

说到新闻采编工作,首先要说的便是新闻的概念,所谓的新闻并不是大街上随便找一些新鲜事就呈现给观众那么简单,而是要经过认真的选题、策划并仔细斟酌才会采纳并加以报道。因此,新闻采编工作之于新闻报道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新闻采编工作是对新闻信息进行认定、采集、加工、制作的过程,主要由采访和编辑两部分组成。其工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新闻采访活动,一种是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活动的目的在于传播,迅速地了解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从某种意义来说,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采编工作是由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两部分组成的,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编辑的主要职责是把关,包括政治关、事实关、知识关、技术关四个方面,唯有有效的把好这四关,才能保证新闻编辑工作的有效开展。

2 报刊新闻采编工作的内容

伴随着报业的市场化发展以及日趋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编辑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具体表现在编辑工作已不再满足于对现有资料或现成产品的整理、加工,转而追求更高的内涵。所谓更高的内涵是指,编辑工作要懂得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运筹和创意,使编辑的工作具有发明创造的性质。同时编辑的策划也不仅仅表现在对于版面内容及其形式的谋划上,还在于反应报纸及版面栏目规划的价值取向和观念定位上,体现了在宏观文化背景下编辑对策划对象的思想引导。编辑所要策划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对所要编辑栏目版面的策划。在栏目的设置上由于对每个版面定位的不同、特色的不同,使得报纸看起来充满了个性和特色。第二,是对所要编辑的材料所进行选题策划。编辑要根据版面的定位,有针对性的为读者,做一些选题策划。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时,要注意以大局为重,在观察和分析事物时,要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孤立的现象中总结出事物的普遍规律,并发挥媒体特有的舆论导向的作用。第三,是对组版进行策划。所谓的组稿是指编辑将各类不同的稿件,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特有的版面。组稿策划则是编辑的组稿方法要予以创新,编辑进行组稿策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稿件的精心组合,达到部分大于整体的效果。

3 新时期报刊的新闻采编工作

伴随着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在这种形势下,报刊作为传统的新闻媒体之一,唯有通过变革,才能保证自身在传媒界屹立不倒,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新闻工作的主体在于新闻工作者,为此,要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报刊新闻采编工作,需要从新闻工作者自身抓起,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第一,是要加强报刊新闻工作者的创新能动性。第二,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编辑手段,使本就有限的新闻资源能够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光发热。而要加强报刊新闻工作者的创新能动性,就要充分发挥报刊新闻采编人员的主导作用。第三,要不断提高报刊新闻采编人员的策划意识。第四,要不断提高报刊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素养。伴随着当代传媒环境的不断变化,当代新闻采编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一个新闻采编人员来说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能够根据每天掌握的动态消息,以敏锐超前的思维与判断,科学准确地确定当日新闻节目的报道主题和整体结构,并以此为依据对新闻进行选择与取舍,对稿件进行删改与提炼,从而有效地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此外,编辑还需要对新闻实施策划选题,并进行采访报道,为此,策划者编辑需要做好三类报道:第一,是配合政府的政策、方针做好宣传报道。第二,是对突发事件所做的报道。第三,是对重大题材所进行的报道。而要策划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就要求策划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策划意识,在对新闻进行选择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立体思维,将新闻事实放在一个大背景中,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新闻进行报道,从而使受众从多方面、多角度更为全面地认识到新闻事件的价值和内涵。除此之外,编辑可以通过对原稿进行挖掘,来发现记者未发现的重要信息,从而有效地延伸新闻事件的深度和广度,使得新闻事件能够较为全面、立体的展示在世人面前。而这一切,都和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新闻采编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当代新闻采编工作的需要。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思想以及新事物,出色地完成新闻编辑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采编人员。

参考文献

[1]张晓伟.浅议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角度与创新[J].民营科技,2011,(06).

3.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篇三

关键词:列宁;报刊工作;党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6.0012

列宁是卓越的报刊理论家和活动者,在他革命的一生中,他视报刊为重要武器,宣传马克思主义,教育各阶层人民开展同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十月革命前,列宁把报刊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鼓风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民主理念,教育群众奋起抗争来推翻沙皇专制政权。十月革命后,列宁创办了各种类型的报刊,用来宣传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激发俄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列宁也是报刊的创始人、组织者和实践者。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者,列宁在不断创办各种报刊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报刊工作的新观点、新论断,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列宁的一生是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报刊是他从事革命活动的斗争武器,报刊活动是他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报刊要坚持严格的党性原则

在列宁创办报刊之前,俄国的一切出版物、一切报刊,都受到沙皇专制政府的控制。没有政府官员的许可,这些报刊不能自由登载任何东西。为了改变报刊由政府控制的局面,列宁创办报刊的基本要求是要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刚刚成立之初,列宁就在《火星报》上发表声明,鲜明地指出了报刊的党性原则:“我们不打算把我们的机关报变成一个形形色色的观点简单堆砌的场所。相反,我们将严格按照一定的方针办报。一言以蔽之,这个方针就是马克思主义。”[1] 316列宁的主张遭到了“经济派”和马尔托夫集团的反对,为了坚持党性原则,列宁同他们进行了激烈的论战。“经济派”是俄国的一种机会主义派别,坚持无原则的妥协思想,认为工人阶级只能进行经济斗争。马尔托夫是编辑部内部的机会主义者,无原则性、无组织性。列宁撰写了抗议书,揭露“经济派”无党性的叫嚣行为,指出《工人事业》杂志所谓的“批评自由”的虚伪性。列宁认为,报刊代表本阶级的利益,党报应该具有反批评的自由。因为马尔托夫无原则性的叫嚣,导致《火星报》编辑部内部发生了分裂,列宁不仅通过撰写党纲来反对这一行为,还毅然退出了编辑部。

在俄国革命初期,随着列宁创办的各种合法报刊的不断增加,针对这些报到的各种反动的思想言论也不断出现,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更加激烈。各种机会主义派别坚持报刊的“无党性”原则,对布尔什维克报刊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反击这些反动的思想言论,列宁从多个角度阐述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党性原则。

首先,列宁在报刊上发表文献阐述报刊的党性原则。为了反击机会主义者的“无党性”大合唱,列宁以报刊党性的最强音反对“无党性”的叫嚣。列宁及时撰写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这是一篇论述新闻出版物党性原则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论著中,列宁结合俄国报刊创办的实际情况,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出版物的党性原则:“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写作事业应当成为社会民主党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报纸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2]93-94。这是无产阶级报刊党性原则的新要求,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党性原则、怎样改造破坏党性原则的写作人员等都具有指导意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报刊党性原则理论。

其次,列宁在坚持报刊组织性的基础上实现报刊的党性原则。列宁认为,党要充分发挥对报刊的领导作用,各级组织的协调统一是重要条件。在沙皇时代,报刊受沙皇政府控制,缺乏一定的组织性。列宁认为,报刊要发挥重要的组织作用,把各地从事革命工作的人组织起来,并详细地阐述:“必须把创办一个能正常出版而且同各地方小组有密切联系的党的机关报作为我们的当前目标。”[1] 168“没有统一的领导中心,没有统一的中央机关报,党的真正统一是不可能的。”[3]156“出版社和发行所、书店和阅览室、图书馆和各种书报营业所,都应当成为党的机构,向党汇报工作情况。”[2]94这些要求的提出,为实现党对报刊的领导、坚持报刊的组织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最后,列宁在反击资产阶级反动言论的基础上捍卫报刊的党性原则。资产阶级总是叫嚣绝对的言论自由、绝对的出版物自由。列宁指出,在以金钱的追逐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中,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资产阶级所标榜的“出版自由”是彻头彻尾的欺骗行为,布尔什维克要不断地揭露和批判这些行为,坚决捍卫出版物的党性原则。同时,列宁还认为无产阶级报刊要加强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具有组织性的无产阶级的监督,这是加强出版物党性原则的生动体现。

在斯托雷平反动年代,列宁继续捍卫报刊党性原则,同反对报刊党性原则的各种行为作斗争。在这一时期,孟什维克转向资产阶级报刊营垒,发动一系列反对报刊党性原则的宣传。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党对资产阶级报刊的态度,是检验其党性的重要标志。在1906年召开的彼得格勒市党代表会议上,列宁就此问题发表演说,反对社会民主党人在政治上参加资产阶级报刊,坚决反对那些用无党派的名义进行反动宣传的出版物,这些都是对报刊党性原则的破坏。列宁还认为,右翼立宪民主党在彼得格勒出版的《同志报》,以“无党派的机关报”自居,污蔑社会民主党,对无产阶级报刊的危害更大,要坚决反击。1907年1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赫尔辛福斯举行,大会通过了《关于参加资产阶级报刊》的决议,这一决议是列宁报刊理论的发展。孟什维克政论家们,特别是格·瓦·普列汉诺夫在立宪民主党人《同志报》上批评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会议的决议。因此,在这次会议上,列宁提出了不容许社会民主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报刊的要求,坚决捍卫了报刊的党性原则。

列宁还组织和领导地下报刊捍卫报刊党性原则。1905年4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伦敦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根据大会的决议,决定出版党的中央机关报《无产者报》。1914年11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列宁在日内瓦紧张地进行报刊的复刊工作,秘密出版了党中央机关报《无产者报》和《社会民主党人报》。然而,波格丹诺夫却在《无产者报》上发表反党言论,马尔托夫、唐恩利用职权篡改《社会民主党人报》的性质。对这些反动行为,列宁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捍卫了报刊的党性原则,促进了报刊工作者队伍的纯洁。

列宁特别关注报刊的思想动向,认为这是加强报刊党性原则的重要条件。列宁十分关注《真理报》的政治倾向,关注它对取消主义的斗争情况,并这样阐述道:“我们认为《真理报》如果放弃同取消主义的斗争,放弃反对‘地下组织、反对政治罢工等等以前同《光线报》合并,那就是背叛无产阶级事业”[4]22。为了更好地贯彻党性原则,列宁要求《真理报》在出刊之前,不要盲目反对取消派的言论,而是要向读者阐明情况,使《真理报》成为一个正面的、有斗争力的刊物。

二、报刊发挥着“集体组织者”的职能

报刊在工人运动中发挥着集体组织者的职能,列宁对报刊的这种认识是随着俄国革命的发展而逐步深化的。1899年,列宁在《工人报》上发表《我们的当前任务》一文,这样阐述:“德、法等国的工人除了出版报纸以外,还有许多公开活动的形式和组织运动的方法。在我们取得政治自由以前,必须用革命报纸来代替这一切,没有革命报纸,我们决不可能广泛地组织整个工人运动。”[1]169在另一篇文章《迫切的问题》中,又这样写道:“只有彻底贯彻政治斗争原则和高举民主旗帜的全党机关报,才能把一切战斗的民主分子吸引到自己方面来,才能利用俄国一切进步力量来争取政治自由。”[1]174这是列宁对报刊组织作用的第一次论述,实际上已经蕴含着“报纸是集体的组织者”的思想,只是论述得比较粗略、不甚充分。在《从何着手?》和《怎么办?》这两篇文献中,列宁详细地阐述了报刊的组织作用: “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就后一点来说,报纸可以比作脚手架,它搭在正在建造的建筑物周围,显示出建筑物的轮廓,便于各个建筑工人之间进行联络,帮助他们分配工作和观察有组织的劳动所获得的总成绩。”[5]8在这里,报刊是“集体的组织者”的思想已经非常鲜明。列宁把报刊比作“脚手架”、“引线”,而且必须要有这样的组织协调作用,才能促进革命需要的建筑物——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报纸是集体的组织者”是列宁关于报刊组织职能的详细论述和集中概括,指明了创办全俄政治报刊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步骤,阐明了报刊发挥的两个方面的组织功能:一方面,报刊要加强宣传,阐明革命的形势任务、工作方针和方式方法,指出革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唤醒每个工人的责任意识,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职责,并在工作中发挥组织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各地报刊代办员,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组织职能。地方代办员要代表地方,联系分散的地方组织,建立新的组织机构。由于当时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没有中央机关报,《火星报》成为实际的组织者,完成了党的思想中心和组织中心的任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报刊的组织职能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由于布尔什维克的宣传,报刊的组织作用在每一时期都得以充分展现。

十月革命前,报刊在组织工人运动、促进社会民主党的建立以及组织工农群众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列宁认为,报刊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工人运动并逐步争取政治上的自由,使无产阶级逐渐取得政治权利。列宁在《迫切的问题》、《从何着手?》和《怎么办?》等论著中阐述了报刊的这种组织作用:一方面,通过报刊可以形成革命的组织,这个组织既可以教育工人阶级关注政治性事件,也可以制定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报刊可以锻炼出有能力的组织者和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以便带领工农群众去反对沙皇专制制度。1900年12月,全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报刊《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火星报》在反对经济派和筹备召开党的代表大会的斗争实践中,发挥了报刊的思想组织作用,是实现“集体组织者”职能的第一个范例。《火星报》的组织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用无产阶级的纲领和政策去动员工人阶级投入建党斗争中来;另一方面通过各地代办员的实际工作,把各地分散的组织团结统一起来。由于《火星报》进行的实际组织工作,各地分散的组织逐渐改变了对无产阶级政党报刊的态度,纷纷转向《火星报》。随后,列宁领导的《前进》、《无产者》等报刊也都陆续进行了广泛的组织活动。《真理报》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在它的宣传教育下,无数工人阶级走上了革命道路。

十月革命胜利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开展,报刊的组织作用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即报刊变成组织各个企业、各个公社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工具。通过报刊,苏维埃政权报道了各个企业、各个村社的劳动组织,向全体居民广泛地介绍模范劳动公社。这些组织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社会建设的重要机构,社会主义的报刊有必要在人民中间广泛地宣传。为了充分展现劳动者的组织才能和创新精神,列宁认为报刊在社会主义竞赛中理应发挥重要的组织作用。在《怎样组织竞赛?》一文中,列宁指出了社会主义第一次造成真正大规模地运用竞赛的可能。在这里,列宁不仅发出在全国组织社会主义竞赛的号召,还提出了报刊发挥组织作用的基本条件:公开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绩,介绍成功的原因、可资借鉴的经营方法,以及把非社会主义的东西登上“黑榜”等。

列宁在参加创设报刊的实践中,提出了丰富的报刊组织理论。他认为报刊在组织工人阶级运动、组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动员社会各阶层人民参加革命斗争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不断变换报刊宣传的新课题

报刊是列宁进行宣传鼓动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喉舌。在革命的一生中,列宁始终把报刊作为武器,根据俄国各个时期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变换报刊宣传的新课题,从总体上看:“合法存在的、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针的俄国报纸,目前已经成为向俄国社会民主党工人群众进行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公开喉舌。”[6]453

在俄国革命早期,报刊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教育和组织更多的阶层投身革命斗争。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起初,工人阶级的运动也只限于捣毁机器和厂房,争取自己的经济权益,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工人阶级的政治自由和政治权利。为了指导工人运动,在列宁的指示下,开始创建工人阶级的报刊。为了解决出版工人报刊的经费问题,社会民主党在工人中间进行了宣传工作。在社会民主党的宣传鼓动下,工人阶级对本阶级的报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陆续向《明星报》、《真理报》等捐款500多次。同时,工人阶级还不断撰写稿件,积极向报刊投稿,从而促进了工人阶级报刊的发展。在列宁的英明领导和工人阶级的支持下,工人阶级的报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人阶级通过阅读报刊,学到了更多的政治知识,培养了参政议政的意识,也认识到参加选举活动的重要意义,“报纸是选举运动的主要工具,是在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工作的主要手段。”[6]448正因为报刊对科学社会主义和革命民主理念的宣传,俄国工农群众才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运动,最终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后,报刊开始变为宣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工具。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党的任务转变为“管理俄国”。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同时,报刊的宣传主题也得到改变,要“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7]91。“少谈些政治”就是减少政治空谈和政治喧嚣,减少谎言和吹牛。“多谈些经济”就是多深入群众的现实生活,调查、收集各种事实,少些书生式和学究式的空论。为了扩大社会主义生产宣传,列宁创办了《经济生活报》、《贫农报》等报刊。这些经济类的报刊在收集苏维埃政权经济建设真实材料的基础上,宣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情况,总结了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从而使生产性的报刊成为千万人需求的报刊。为了完成苏维埃工农业建设任务,这类生产性报刊还成立刊登经济生活中重大事件的专刊。这一时期的报刊宣传方针,适应了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形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918年,苏维埃政权缔结了布列斯特和约,赢得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好时机。列宁认为,这一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报刊应该多谈些经济建设情况,多报道经济建设生活中的具体事实。

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列宁规定了报刊宣传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新的宣传方针。报刊应该成为宣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工具,减少政治新闻的报道,从而实现报刊宣传方式的历史性改变。报刊宣传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典型事例,深入工厂、部队和农村,宣传典型事物、新鲜事物,号召人民学习好人好事。资本主义压制了人民的热情,只有社会主义才为人民赢得了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列宁要求报刊:“多深入生活。多注意工农群众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地创造新事物。多检查检查,看这些新事物中有多少共产主义成分。”[7]93社会主义是新生的事物,在诞生的初期总是比较弱小,必须热情地支持和宣扬它,使之健康成长。列宁要求人们关心共产主义的幼芽,竭尽全力把一些组织变成模范组织。列宁认为报刊要深入现实生活,抓住典型、表扬模范和推广成功经验是报刊的主要报道形式,同时也不能忽略批评的报道形式。

适应各个时期历史任务的需要,列宁不断改变报刊宣传的主要任务、方式方法。通过报刊,列宁有效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民主主义理念,成功地教育了俄国各阶层人民。

四、自始至终投身创办报刊的实践

19世纪9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工人运动也蓬勃发展。在工人运动影响俄国政治生活之际,列宁也开始了革命活动。在列宁革命的一生中,报刊始终是他的斗争武器。列宁创办报刊的实践活动,既有效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也有力地回击了反动势力,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

列宁创办报刊的实践是同他的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列宁革命的一生中,无论身在国内还是侨居国外,列宁都会指导报刊的创建工作,并根据革命形势的客观需要不断改变报刊宣传的内容。列宁强调报刊要及时反映俄国现实生活和革命斗争状况,使报刊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有效作用。报刊工作者要具备高度的激情,坚持原则,掌握对敌斗争的策略,并要考虑广大工农群众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十月革命前,为了号召更多的阶层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列宁利用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策略,使党报成为指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旗帜。十月革命后,列宁积极发展报刊出版事业,创建苏维埃报刊,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参与制定报刊宣传的法令、决议。1917年10月28日,列宁签署了《人民委员会关于禁止资产阶级报纸出版》的法令。11月4日,他起草了《关于出版自由的决议草案》,并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就出版问题作专题发言。第二,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讨论报刊发展问题。在党的第八次、第九次、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都讨论了报刊工作问题,为党报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三,通过各种方式亲自指导报刊工作。为了推进报刊工作,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之中,列宁抽出时间视察报刊编辑部,接见编辑、记者和报刊工作人员,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同他们建立业务上和感情上的联系。同时,列宁还通过谈话、电话、便条和信件等方式来指导报刊工作,亲自领导《贫农报》、《经济生活报》的出版。

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是列宁创办报刊的实践中的常用方法。列宁在革命早期写的革命性的传单和小册子,就是在深入实际,细心收集和不断核实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列宁在为报刊撰写稿件时,总是深入实际生活,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并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一方面,列宁从群众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收集和占有大量的相关材料。另一方面,列宁深入工厂内部,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撰写调查提纲。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仍然重视现实材料收集和研究。他要求报刊避免一般的空谈议论和政治喧嚣,反映社会主义新生活建设的事实,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并加以宣扬。

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同劳动人民的联系是报刊实践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列宁认为,报刊要想成为俄国革命运动的机关报,必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此,列宁作出了以下努力:第一,密切联系群众,培育和教育通讯员和作者。列宁认为,与广大通讯员和作者保持密切联系是办好报刊的重要条件。列宁还认为,编辑部要同广大人民群众增强联系,千方百计地扩大工人通讯,寻找信件的来源。正是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过程中,列宁发现了很多适合撰写稿件的撰稿人。第二,热心培养工人通讯员和青年作者。列宁鼓励青年作者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来表达思想,要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工人通讯员也应该用工人的语言说话,保持工人通讯的精神和风貌。第三,重视群众来信来稿,尊重群众意见。列宁重视读者的来信来稿,要求编辑部工作人员对每封来信都要作出答复,并在报刊编辑部的接待室里放有专供读者投递信件的信箱。同时,列宁还在各地推选通讯员,以便和报刊保持联系。列宁还认为报刊工作必须采取集体方式,要尊重群众意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

在列宁革命、战斗的一生中,他都献身社会主义、献身党的报刊事业。无论是在流亡国外期间,还是在俄国境内,列宁都始终领导、关注和支持报刊工作。通过创办报刊的实践,列宁不仅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报刊理论。研究列宁丰富的报刊理论和办报实践,是对列宁思想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 王婷婷)

Abstract:Lenin is a prominent newspaper theorists and activists, in his revolutionary life, adapting to the needs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he set up all kinds of newspapers and has formed rich press theory: press must stick to the party principle strictly, newspapers plays a "collective organizer functions", to solve the new subject of propaganda. Lenin always took the press as a weapon, devoted himself to practice in th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stressed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contacted with the masses closely.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on the richness of hi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ewspaper.

4.邮件 报刊 杂志收发工作流程 篇四

一、邮件,报刊,杂志,快件,信函由保安室前台工作人员负责签收,联系,发放。

二、邮政送来的报刊 杂志 信函,直接通知会服人员领取不论公司及个人邮件随到随清,及时分发,不得丢失,损坏,如没有及时领取的,转天继续联系收件人领取。

三、前台没有信件登记表,所有邮件,信函,快递一律经前台签收分发,可本人签字式代领人签字,确认后方可领取。

四、总经理订阅的报刊私人信件,快递直接通知会服领取,派送。

五、公司各部门需外发邮件。快递提前送到保安室前台,登记,填写,单据,由前台人员联系邮政和快递公司寄发

六、前台在签收挂号信。包裹及邮单后,应立即通知收件人。收件人应及时到邮局取款。取件。过期罚款,责任自负

5.报刊工作总结 篇五

一、营销活动整体概述。

为拓展报刊发行市场,转变营销方式,推动报刊发行数据库营销工作,北京局由商函局、报刊发行局、投递局共同协作,严格按照集团公司项目要求及时限,于11月初就制定了北京局报刊数据库营销项目执行方案,并在同月完成了邮寄数据筛选、直邮设计、内件及信封的印制工作。12月初,共寄递直邮15万件。直邮寄出一周内陆续从短信平台、11185平台收到客户的反馈信息,截止目前共收到反馈信息1866条。反馈率1.24%;最终订阅25份,成功率为0.016%;项目运行成本共计98000元,实现收入4190元。

二、营销活动实施方法

在北京局报刊营销项目实施中,我们按照集团公司的指导意见,结合北京局的地域文化特点,确定了刊品分类,即:时尚类、财政类、财经类、家庭类和文摘五大类,报刊套餐组合主要以对应目标人群特点、同类报刊推荐为原则。根据兴趣爱好、家庭结构、消费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数据筛选15万条,其中利用分析历年报刊订阅信息,选定数据9.5万余条。

在各专业分工协作上,主要以报刊发行局、商函局为牵头单位,投递局为运行支撑单位。具体分工及流程如附图。在各渠道获得用户的回馈信息后,由商函局统一将回馈数据与邮寄数据进行匹配,并将匹配数据交由报刊发行局,按申请样刊种类统一进行处理、分发,最后由投递局上门投递、征订,并反馈征订情况。

截止目前,各类型数据库受众的反馈率最高为报刊数据库数据,响应率为1.25%;最低为白领数据库,响应率为0.13%。报刊数据响应率较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该类受众曾有订阅报刊的行为,具有订阅报刊的习惯;二是推荐刊品类型均与目标受众的兴趣爱好特点相符。白领数据响应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此部分人群生活节奏快、易于从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三、营销活动中存在发现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实施此次营销活动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项目实施时间较晚。如在北京局该项目运行中,客户订阅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受众已经订阅;

二是没有统一的业务信息传递平台,各专业、环节运行中冗余工作量较大,延长了业务处理时限。

四、营销活动改进建议

基于以上在营销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对此次活动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不断完善报刊数据库营销活动,将项目纳入年度重点营销项目,年初制定好运行方案,提前部署、细心设计,完善各专业对接标准,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使各环节运行顺畅。

二是建立统一的项目运行平台,提高各专业、环节的处理效率,提升数据准确率,给受众更好的用邮体验。

6.报刊工作总结 篇六

第195期

河北省邮政公司办公室 签发:张立彬

——————————————★——————————————

刘世平副总经理对报刊大收订工作提出要求

近日,河北公司召开全省报刊大收订工作调度会,刘世平副总经理对报刊大收订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搞好进度督导工作。一是一把手和主管局长要盯紧宣传部,配合宣传部门做好工作,力争提前完成公费收订任务。二是领导干部要责任到人,分片包干,深入县市区局,特别对那些完成计划不足10%,下滑50%以上的县局一定要看一看,帮他们分析原因,找出不足,提出举措,尽快扭转不利局面。

二、加大激励政策力度。面对增长两位数的艰巨发展任务,各单位要筹措资金加大政策激励考核力度。既要调动县区局领导班子的积极性,也要调动一线收订人员和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对收投工作的支撑力度,今年市区投递实现了电动车作业,明年要力争实现乡邮投递摩托化,同时适当提高投递员的工资待遇。投递员超额收订,一定要有足够的提成,让投递员尝到多收订、多付出的甜头。要向投递人员讲清楚道理,对大客户、订阅单位,也要考虑奖励提成问题,激励他们多订报刊。

三、找准增长点,挖掘各版块潜力。各地在收订中要围绕十大版块拓展增量,分析本地哪些版块能够带来增量,增量能够达到多少,做到底数清晰、目标明确,从而找出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如石家庄局经过市场调研,确定了在市区着力发展第三方市场、形象期刊和教育报刊,在农村重点抓好农家书屋、私费报刊的增长。保定局发现党报版块能增长185万元,就积极配合党委把党报发行作为重要增长点。投递人员要抓好道段收订,发展私费订阅。教育报刊、形象期刊、行业报刊是我们的大客户,营销人员要重点抓这些大客户,各局在排兵布阵上要认真研究一下,把营销人员投入到报刊收订上来。各市、县局加强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启迪思路,做到经验复制,遍地开花,共同促进提高。

四、突出抓好教育报刊和畅销报刊的发展。发展河北教育报刊是我省邮政拓展校园市场的重要营销方案,这个领域市场潜力很大,目前邮政代收代订的流转额只有500万元,仅是其总量的八分之一,各局要下定决心抓,抓出效果。发展畅销报刊,重点加强营销培训,把《畅销报刊营销手册》作为短平快的速成教材,每天讲解一些报刊的特点、卖点、读者对象和宣传介绍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素养,增强收订效果。对集团公司部署的九大项目,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取得满意成绩。

五、要关心职工生活,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收订即将进入高潮,各级领导要关心职工生活,让发投人员吃上热饭喝上热水,既要部署督导发行工作,抓好大收订战役,同时又要从细节上关爱奋战在一线的收订人员,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增强大家的干劲。

(办公室、省报刊发行局)

信息员:封建波

7.报刊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美术编辑,工作思路,相互沟通,人情味

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已进入多媒介、多元化、多渠道、高速发展的视形时代, 作为传统报刊的美术编辑, 其职责已与过去大不相同。一般来说, 现代读者都习惯于“以貌取人”, 报刊给读者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它直接决定是否能激起读者的购买欲望, 经有关专家调查显示, 在这第一时间, 报刊整体设计水平的高低将起主导作用。因而, 凡是经营成功的报刊, 对美术编辑的工作职责和不可替代作用都格外重视, 在一些知名大报如《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等都专为美编设置版式总监职位, 并在编排设计上掌握相当大的话语权。

那么报刊美术编辑应抓住哪几个核心要点才能得心应手呢?笔者根据长期的美术编辑工作经验, 认为有如下三个基本核心要点。

一、工作思路要清晰

一位合格的现代报刊美术编辑, 除了对自己的职责要有清醒的认识外, 工作思路一定要清晰、明确。具体来说, 有以下三个基本点:

(一) 现代报刊整体设计定位要准确。

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 现代报刊的整体设计也应很好地体现出办报办刊的宗旨和理念, 在形式风格上应与所刊登的内容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这是必须认真强调的。如学生报刊在整体设计上就应体现青春活泼、活力四射的青春风格 (如《中国少年报》、《中学生百科》等) , 都市时尚报刊就应多加入流行时尚的新潮设计元素, 因为它的主要读者群一般都是年轻的都市白领 (如《瑞丽》、《缤纷》等) , 而针对老年人的报刊 (如《老同志之友》) 在整体设计上就应朴素大方、舒缓沉静, 符合老年读者的阅读心理特点。有些报刊内容倒也不错, 可“外包装”实在是不敢恭维, 表里不一、花里胡哨不说, 个别报刊甚至是面目可憎。试想, 读者第一眼看见你的报刊就从视觉上感到不舒服, 怎能引起阅读的欲望?自然更不会自掏腰包去购买。

(二) 重视版式整体结构, 使其形成独特风格。

近几年我国的报刊虽然在整体设计思想观念上有了长足进步, 但版式设计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尤其是不少报刊的内文版式设计还处于功利性划版阶段, 也就是说在版面内以把文字排满为目的, 版式整体结构缺乏系统规划, 文章标题的设计、内文字体的编排及走向、图片的排列和处理、分隔线的型号及运用、版面黑白灰层次关系等版面设计元素缺乏必要的逻辑性和统一的基本设计元素, 致使版面设计仿佛游离于内容之外, 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面目不清, 在视觉上缺乏必要的和谐感和愉悦感。

这种状况的出现, 虽与美术编辑自身的素质有关, 但规划版式整体结构, 使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独特风格, 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因为版式风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是集体合作的智慧, 在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比较、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后逐渐形成的, 总的来说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1. 借鉴。

大凡新的事物要想发展壮大都有个学习借鉴的过程, 报刊的版式设计也是如此, 除了向兄弟报刊学习外, 还应学习众多艺术, 如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摄影、舞台美术等, 在这些艺术中有许多相通的设计规律、许多好的处理手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到报刊的版式设计中, 但借鉴只是学习的最初阶段, 广泛借鉴对报刊的版式设计好处虽然很多, 但一味借鉴模仿也很容易造成拼凑之感, 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

2. 吸收。

这是报刊版式设计的第二阶段, 也是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 必须要对借鉴来的东西进行一次扬弃。吸收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化的过程, 这里说的简化并不是数量上的减少或是形式上的简单, 而是指对版式整体结构形式上的提炼, 找出符合自己报刊要求的最基本的设计元素, 这就需要美术编辑具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 能熟练运用抽象形式进行设计, 对版式设计中经常运用的点、线、面基本设计元素的抽象内涵有较为到位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 善于总结归纳规律性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出新。

报刊版式的整体结构统一和谐了, 内在的风格特色自然就会有所流露, 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功, 因为报刊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读者审美观的不断变化而逐渐演变的, 在设计中除了需要不断主动强调报刊版式风格特色的体现, 还要与时俱进, 不断调整版式风格, 使其能够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需要强调指出的是, 已经得到广大读者普遍认可, 已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成熟的品牌报刊版式设计, 不可轻易进行大的改变, 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心理, 在设计手法上只能适当地微调, 如世界知名期刊美国的《时代周刊》, 几十年如一日, 整体设计框架结构基本都没改变过。

(三) 整体设计协调统一, 局部设计灵活多变。

在不违背报刊既定设计的原则下, 应对报刊局部设计采取灵活多变的设计手法, 使报刊的整体设计看起来既统一和谐、又不断有新颖感, 不呆板僵化,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读者的阅读要求。以《北京青年报》 (以下简称北青报) 为例:北青报的主要读者群是城市青年人, 因此在整体设计上追求一种较强烈的秩序感, 颇有点重金属摇滚乐“酷”的感觉, 版面的分割都是大小不同的矩形组合, 文章之间的分隔线多是3至4磅的黑色竖直线。在康定斯基所著的《点、线、面》一书里, 竖直线是“最简的无尽暖性运动之形式”, 在视觉上具有一种方向性的动态的暖性张力, 符合青年报刊的特点要求。其标题文字也基本上是大黑、小标宋两种具有金属质感的字体交替使用, 标题多采用不同深度的灰色底纹, 为了加强视觉冲击力, 每版还将较为重要的短文章 (如重要新闻、言论、编者按等) , 采用小面积的黑底反白字或红底、蓝底反白字处理, 在众多报刊的整体设计中可谓标新立异、令人耳目一新。

在整体设计总的基调确定了的同时, 为避免重复和雷同、保持长期的新颖感, 北青报不同栏目在各自的版面设计上都做了不少灵活多变的处理, 如对新闻版面中标题文字的处理, 因使用的字体样式较少, 美编就在标题字体变化上下功夫, 如不同的标题使用同样的大黑体字, 而有的标题做了空心勾黑边处理, 并加上长方形的中灰底纹;有的标题则将大黑体字特意拉长, 让原本有些沉重的大黑体字产生一种向上的挺拔的美感;还有的标题做成一种深灰的立体效果。纵观整个版面, 虽然大多数标题使用了同一类型的字体, 却没有沉闷感, 相反还产生了较为和谐的黑、白、灰层次感, 在视觉上有一种灵动的秩序感, 一眼看去非常醒目, 易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

二、相互沟通要及时

美编作为报刊形象的总设计师, 为了尽可能地在设计上体现出报刊的内容特色、办报办刊的宗旨和理念, 应经常及时地与负责报刊其他编务的同志做深入的沟通、交流。这样做一是可以互相学习, 对文字编辑来讲增强了设计意识和版面意识, 对编辑的各类文章在版面上如何安排、处理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 对美编来讲提高了自身的新闻工作素养和文化修养, 对所要设计的报刊的定位、内容、主要读者群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二是文编和美编各自的工作思路可以融会贯通, 便于统一认识, 并在工作中形成默契。如此, 美术编辑在报刊的整个设计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1.与报刊主编及时沟通。作为一个合格的报刊主编, 应该是这个报刊的灵魂, 他的编辑思想、工作思路会在报刊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作为美术编辑应经常及时地与主编做深入的沟通, 听取他的意见, 使自己的设计更加符合报刊要求。

2.与各栏目责编及时沟通。在总的办报办刊思想指导原则下, 各栏目因要求不同内容有所不同, 相应地, 在不违背既定设计的原则下, 每个栏目的版面设计也会有所不同, 如新闻版应庄重严肃些, 而副刊娱乐版则轻松活泼些。如果美编不了解各栏目之间的内在关系, 不了解各栏目的内容、性质, 恐怕很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 与各栏目的责编经常及时地沟通、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他们是直接的编稿者, 对各自负责的栏目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对美编设计好的每个栏目都会提供极大的帮助。

3.与读者多沟通。对这一点恐怕大多数报刊美编都未引起足够重视, 其实读者才是最后的仲裁者, 如果你的报刊整体设计得不到大多数读者的认可, 那就是失败的设计, 需要认真反思, 对过去的设计思路必须当机立断立即放弃, 并鼓足勇气从头再来。

三、设计要有人情味

现代设计提倡“以人为本”, 意指在设计中要体现出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 注重人情味的体现, 美术编辑在进行报刊整体设计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现代社会早已进入信息爆炸时期, 现代人越来越习惯于快节奏的浅阅读, 使得报刊内容定位分类呈细化发展趋势, 因而有不同的读者群分类。针对不同读者群的特点和阅读需求, 美术编辑应多从实际情况出发, 在设计形式上多考虑读者的阅读需求, 最大程度地为读者提供阅读方便。如对低幼学生报刊的设计原则应是, 开本宁“小”勿“大”, 内文字体宁“大”勿“小”。因为低幼学生的个头较小, 课桌一般也较小, 过大开本的报刊会给他们的阅读带来很大不便, 也不便于随身携带, 如果把针对小学低年级的报纸设计成像成人报纸样式的四开大报, 当打开报纸阅读时恐怕大多数小学生都会被报纸所淹没, 从他的平视角出发, 大约也只能看清这张大报五分之二的内容, 而且受双臂展开度所限, 大多数低年级的小学生根本无法将这张大报完全展开。另外低幼学生正处在发育期, 为保护他们的视力, 不适合用过小的字体编排文章内容。

在这方面, 日本的报刊设计者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东京, 工作节奏非常快, 上班族阅读报刊的时间非常少, 可日本人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看报、注重不断学习的民族, 针对这种情况, 日本报刊界及时推出了一系列的地铁报刊。这种报刊被设计成只有手掌大小, 用一只手就可以操作阅读, 每天的各类信息标题都用醒目的较大字号排列, 还经常采用更直观的图片形式传递信息, 很适合在空间狭小的车厢里阅读。他们在各大地铁站还设有专门的销售点, 为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的大量上班族在较短时间里了解大量最新消息提供了极大的阅读便利。因此, 在日本大城市报刊的订数不断增长。

由此可见, 美术编辑作为现代报刊整体形象的总设计师, 在进行整体设计时如果多从读者需要出发, 多带点人情味, 不但为读者提供了阅读便利, 还为报刊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益民.略论行业报美编的专业设置和发展[J].东南传播, 2010, (2) .

8.报刊工作总结 篇八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学习文字,文法和文本,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去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以及人文修养——文学、文化和文明的浸润。英文报刊阅读是比较适合目前高中生的一种阅读读物,也符合《英语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中:学生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要求。英文报刊具有语言原汁原味,体裁多样,题材广泛等特点,具有新闻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探索性等特点。报刊上的国内国外天南海角之事,在帮助学生了解外界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巩固扩大词汇量方面的效果是较为顯著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许多英语教学研究的专家提倡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阅读原版英文报刊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而教学任务教学压力等又相当繁重要展开英文报刊教学还是要面临几大问题,主要如下:

一:阅读时间的分配与授课方式

日常教学进度的繁重往往会让教师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间上如何平配课本内容与报刊教学是教室门头疼的问题之一,葛文山原点英语的博客中列有下表

教学工作中每周安排一节报刊教学课时大多数学校可以做到的,集中授课可采用助读或选读的模式,也可完全开放式泛读给学生更多自我选择的空间,课前输入,课堂聚焦,课后输出,精泛结合,让学生学有所获。

问题二:如何助力学生突破读报难点

报刊的时效性、新闻性等特点,决定了报刊内容多且广,词汇量大且新词多,句式结构复杂,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报刊阅读的时候让其了解报刊特点从而减少阅读障碍是当务之急,总的来说英文报刊的特点有以下3点:

(一)标题的特点:精、短、准

(1)标题常用一般现在时:Rivals meet again

Beijing wins 2022 Winter Games bid

(2)用动词不定式(to do)替代将来时:

Potatoes to be a Chinese staple food.

Two new device to play with.

(3)用分词来报道事件:Pupils recovering from milk poisoning

(4)引用或套用名言、典故、谚语和文学著作之手

Knowledge is power

A Tale of two Hearts

(二)报刊文章的特点:倒立金字塔

写作模式相对固定化报刊是报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在指导学生阅读中意义重大,能帮助学生更快准确定位和提取重要信息。

(三)词汇量大,词语鲜活,旧词多新意是报刊文章的第三大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授够词汇,跟进词汇的发展

(2)让学生掌握猜测词义的技能,在阅读中积累词汇

(3)引导培养学生忽略无关紧要的生词,抓住主要的信息的阅读能力

(4)熟练使用字典等工具书:明确生词未必要查,熟词未必不查

(5) 通过图片和标题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四)教学模式的设计与选题也是报刊阅读教学的一大难题,本人采用的是以下五种教学方法

(1)句子填词(用于复习词汇),即要求学生根据括号内单词提示,上下文语境,首字母等在阅读完报刊之后句子填写

(2)语篇型语法填空,即将报刊中篇文章进行缩写或改写,挑出关键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填空

(3)好词好句赏析,文章报刊中突出语境,具有正能量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好词好句,可与学生共同欣赏,反复诵读,摘抄,做到识记。

(4)汉译英或英译汉或完成句子(融合课本教材与报刊内容)

这三种方法,本人也经常使用

(5)让学生模仿使用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美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可采用缩写,改写,复述,读后感等形式,把语音输入通过写作训练达到语言的内化。

上一篇:应用文真题解读老师下一篇:认识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