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关注教师的工作成长

2024-07-11

校长如何关注教师的工作成长(精选9篇)

1.校长如何关注教师的工作成长 篇一

校长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校长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同学生朝夕相处,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同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已成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工作,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但是一直以来,学校的校长,却很少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在管理过程中,总喜欢用“管”的手段,把教师的外在行为“修理”得规规矩矩,从不过问教师心灵深处的感受。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显得不合情理,“为人师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教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过高的社会期望值,把教师列入了完善化的程度。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被埋得很深,很少被提及。其实,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有人对教师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中有较大比例的教师有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烦燥不安,性情急燥,记忆力不好,入睡困难或易醒等8个项目。这些症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产生消极的影响。美国的鲍德温在研究373位教师与1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

贝克斯特的研究发现,在一个能体谅别人的教师影响下,学生也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在一个不为常规和个人偏见所约束的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会富于创造性。一个厌倦而失望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往往是没有生气和无精打彩的。大量的实践证明,甚至教师的心境也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心境如何,似乎是小事,而教师的心境却会影响教育的环境气氛。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都躲不过学生的眼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觉察,作出相应的反应。假如教师的情绪反应烦乱,遇事处处不顺眼,事事不如意,整天愁眉苦脸或者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那么学生则处在唯恐被“无名火”烧及的恐慌之中,他们就不会乐意同教师交往。反之假如教师精神振作,和蔼可亲,学生也就会心情舒畅,友好相处。有了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和情绪,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变得积极活跃。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位校长都应十分关注这个问题。对症才能下药,了解了教师心理疾患的成因,才能较好地对教师心理进行保健。我们认为教师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往往对自己的岗位,对学生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一旦遇到工作分配不如意,或者学生不听话,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老年教师肩挑重担,工作相当辛苦,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和信任,一旦不能称心如意,也会造成心理失衡。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2.工作上的不断磨难困扰

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工作量过大,会使有的教师在体力和精神上感到不堪重压,过快的生活节奏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遇到难以调教的学生,会使有的教师失去自我控制,进而导致违反教育原则,采用不妥当的教学方法,使师生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造成教师的`自卑和自负心理。

3.不良人际关系的刺激

有的教师同领导的关系紧张,有的教师同同事的关系极不和谐。其客观原因,可能是由于领导用人不当,管理不力,或由于同事间性格不合,看法不一。长期处于这种不良人际关系中的教师,往往会产生对立、消沉等不良情绪,并引发出自卑、妒忌、埋怨、畏怯等心理,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形成人格障碍。

4.过重的外界压力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行中的竞争越演越烈;在个人生活方面,爱情生活,家庭关系,经济状况等等也会产生压力、对这种压力处理不当,就会使人对工作失去信心和自信,使人感到沮丧和失望,乃至于出现颓丧、消极和沉闷。许多事实告诉我们,一些心理疾病,正是由于不堪承受过重的压力造成的。现实生活中,工作的压力不会减轻,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绝不会降低,教师之间的竞争也永远存在,我们不可能改变客观存在,更不可能用降低教育教学要求来换取教师心理的平和。

因此,作为学校的校长就要立足于现实,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根据我们的经验,校长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注重引导,让磨难变成乐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作家采访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后,写成了一篇他自认为精彩的报告文学,成稿后兴致勃勃地拿给这位数学家审阅,满以为会博得数学家的一片赞赏,因为他用了精妙的词藻把数学家刻苦奋斗的事写得淋漓尽致。没料到数学家一看,把稿子一扔,满脸的不高兴,说:你歪曲事实了,你根本不了解我,我研究数学是一种享受,不像你写的那样痛苦。作家只了解外表,没有看到数学家那颗青春永驻的心。是的,人就是这样,当你把工作当作乐趣来做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当你觉得工作乏味时,你每天的上班都变成了痛苦。人生的苦和乐是由自己的心理来把握的,好像大山中的回音,你喊快乐,它也回你快乐,你喊痛苦,它就应你痛苦。

我们还用理情治疗技术“ABC”理论来引导教师,A是指存在的一件事实,可以是一件事,亦可以是某个人的一个行动或态度;B是指个人对A的看法和信念;C是指个人情绪反应,这个反应可能是适当的,也可能是不适当的。一个人被情绪所困惑,不是由A决定的,而完全是由B决定的。例如,一个学生没有考取大学,这是一个事件,用A来表示;于是该学生认为自己太没出息了,前途也完了,这个信念用B表示;这个学生情绪极端低落,要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结果用C表示。看起来这个学生想自杀是由于考不上大学的事情所造成的,实际上是自己的不适当信念造成的。理情治疗就是改变他的不适当信念,而不是改变事件A,这个事件是不可改变的。关于帮助教师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校长可以利用开会,平时和教师的交谈等多种形式,逐步地让教师能建立起强大的心理防御系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2.创造环境,给教师一份温馨

环境能改造人,环境能陶冶人,什么样的环境培育出什么样的人。首先,校长要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要真诚地面对教师,让教师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和你的管理思想溶为一体。其次,要创造物质环境。当了教师就预示着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将生活在校园这个环境中,校园是他们工作生活的主要场地。试想如果校园破破烂烂,坑坑洼洼地,东倒西歪墙,教师还会有好心情吗?相反,如果把校园打扮得像花园,给教师安排一定的锻炼或娱乐场地,他们走进校园就有一种愉悦感,踏上社会有自豪感,这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帮助。此外,校内人际环境也很重要,特别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引导得好教师就会心情舒畅。因此,校长在重视学生学习环境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教育教学环境的营造,通过营造环境,给教师带来一份温馨。

3.给予机会,在工作中找乐趣

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具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曾说过: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心理的成长和健康的潜能是生来就有的,我们的潜能能否实现,决定于个体和社会力量,这些力量促使或阻止自我实现。作为校长,要设法创造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获得自信。比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竞赛,让他们在获奖中产生自信;组织校内各种评优活动,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帮助教师提炼自己的教学特色,让每位教师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都能抬起头来。各校的情况不同,提供的机会也不同。评优时要多考虑“中间层”,让中间层多出头。教师这个职业大多没有什么名利可图,教师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在成功中感受到他人的尊重,他人的尊重是教师最大的满足。多提供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大多数教师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把繁重的任务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来做。

4.树立形象,用言行感化教师

校长是教师的直接上司,和教师接触时间长,教师受其影响很大。当校长的应树立的意识是:我是教师的坚强后盾,我是可以信任的。切不能树立威严、严肃的形象。前者带给教师的是安全,是亲切,后者带给教师的是恐惧,是压抑。因此,校长要给教师以笑脸,要关心教师疾患,要言而有信。这样的做法绝不会影响校长的威信,相反还能提高管理的质量,更能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另外,从教师心理健康的角度考虑,校长切不可以经常用诸如“下岗”之类的高压来管理教师,这样会使部分教师惶惶不可终日,加重心理疾患。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项内容是校长管理的死角,放弃这项工作,学校的繁荣是表面现象,可持续性发展不可能实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无从谈起。

2.新师德关注教师心里成长教案 篇二

第四章

共情:维持师生关系的“心理氧气”

在班主任工作中,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脾气很倔,你越是运用教师的权威进行批评,他的叛逆性就越强,就像一个皮球一样,你拍得越重,他就弹得越高。这样的学生有时候虽然表面上虚心接受,但行动上却坚决不改。长此以往,教师的威信下降,班级管理也不好。然而,如果班主任这时候调整一下战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仔细观察,认真倾听,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共情”效应。教师应该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既能听“话”,又能听“声”。这样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对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教育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感悟力强的教师无不具有“共情”的心理品质。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地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把他理解为,能像体验自身精神世界一样体验到别人得精神世界的

能力。对教师的“共情”,也有中国心理学家把它形象的描述为“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思想意识,深刻体验到学生的内心感受,客观地理解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从而构建起尊师爱生,师生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正是通过语言、文字这些媒介手段给学生以共情、疏导和帮助,从而来实现对学生的影响的。一个真正的教书育人者,无论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其自觉和不自觉的举手投足间、言语谈吐中,都会给人以心灵滋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教师而言,学会“共情”很重要,这样就能很快地进入和学生相同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需要什么,从而产生共鸣。

作业:什么是师生间的共鸣?

时 间:2014、4、4 地 点:办公室 参 加 人:全体教师 培训教师:龙定江 培训内容:

第四章 共情:维持师生关系的“心理氧气”

共情是师生沟通的基础,教师只有有效地掌握积极聆听的技巧,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所以,一个好的共情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聆听者,那么,怎样进行积极的聆听呢?

1、全神贯注地听。

倾听者应该聚精会神地注意对方,用自己的各种表现使对方感到自己备受重视,从而愿意说出心底的想法,但无论怎样全神贯注,其中还有一个适度的问题。

(1)视线(2)身体姿势(3)体态语

2、察言观色地听。

(1)对对方的主要观点加以深层次的理解,并把它们简要地概括出来,有可能的话,还可以把对方的几种观点总结为一种主要的观点。

(2)如果对方的观点和自己有所不同,要把他们和自己的观点作慎重仔细的比较。

(3)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预先考虑让对方怎样接受自己的正确观点,到有把握以后再表露自己的想法。

3、有来有往地听。

(1)适当提问

(2)容忍沉默

(3)引发交流

(4)及时认同和鼓励

(5)提供建设性意见

作业:倾听是进行共情的基础,那么怎样把握这种倾听的技巧呢?

时 间:2014、4、18 地 点:办公室 参 加 人:全体教师 培训教师:龙定江 培训内容:

第四章 共情:维持师生关系的“心理氧气”

爱是教育之本,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观念。参加教学以来,我无时无刻不深深实践和体味着这句话,用我的热情,用我无私的一颗爱心,用我的全部身心去实践这一真理。首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的我们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构建21世纪新型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实现民主的教学必须将“平等”放在第一位。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尤其是那些所谓“差生”。其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提高教师道德业务、心理和行为素质。“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和接纳老师往往是从佩服老师开始的,敬佩老师的学识、人格修养、人生理想与风格特点……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做老师的在学生面前没有个人行为,而要以高尚的道德使学生高尚,以渊博的知

识使学生聪明,以自己的健康的心理去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光明磊落地行动说话。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是我们永远追求的境界。再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经常与学生有心灵互动,与学生寻找共同语言,与学生共情,产生心灵共鸣。我们要与学生真正做到心心相印,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拥有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

作业:作为教师,怎样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时 间:2014、5、10 地 点:办公室 参 加 人:全体教师 培训教师:龙定江 培训内容:

第四章

共情:维持师生关系的“心理氧气”

孩子的心灵,如春天的嫩绿,透着清新的气息,生发着活力与灵气,闪现着希望之光。但他又是那样的稚嫩、脆弱。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关爱、呵护与尊重,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一、爱孩子,就要学会宽以待人。严是爱,宽也是爱。作为教师,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应设身处地地替他们想想,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失态,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教师用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学生的心去唤醒,去呵护。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压制他们,用纪律制度去逼他们就范,用“冬风剥棉衣”的办法来严惩不贷。作为教师,在学生犯错时,应该认真听取他们的申诉,尊重他们的意愿,想方设法化解他们的抵触情绪,解开他们的心结,在心与心得交流中,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果。

二、爱孩子,就要给他们以鼓励。一位教师,如果想把工作做好,光靠自己仅有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学会鼓励、体谅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带着这样一份心情,给学生留出主动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余地,并相信他们今后一定能做得更好,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地继续努力学习。

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呼呼学生的真情。班上的学生常常会自觉地以成绩的好坏“分集团”。这时教师就应该公平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爱心,和学生一起营造一个和谐、平等、互爱的集体。用自己的爱心去唤学生的真情。

四、爱孩子,教孩子学会感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平等地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尊重每一份普通的劳动。经常怀着感恩的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在工作中,我们要以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寻找爱,回报爱,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搞得心。

3.农村校长如何成长 篇三

校长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教育能否办好,首先取决于校长的创新意识。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领导地位和决策地位,校长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校运转的组织者。校长创新意识的高低,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

一、创新型校长必须注重领导艺术

所谓领导艺术,是指在长期领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领导技巧,策略和特殊方法的总称,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技能的结晶。领导艺术不同于领导技术和领导方法,它是两者的升华。领导艺术包括以下方面:决策艺术、用人艺术、理财艺术、协调艺术、管理全局艺术、处理艺术、运时艺术、开会艺术、授权艺术、谈判艺术、提高效率艺术、思想教育艺术等等。对校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必须精通用人艺术和处事艺术。

1、用人艺术。古人说过“政以德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邓小平指出:“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这说明如何用人是领导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校长要掌握用人艺术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克服任人唯全、任人唯顺、任人唯资、任人唯亲的错误观念。其次要确立选用人才的基本准则,要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另外,要注意使用人才的方式方法,要做到用人所长避其所短。

2、处事艺术。处理各类事情是领导者的本质工作。领导者应该能力提高处事艺术,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究领导艺术,在于职岗明确,领导者就做领导的事情,做重要的事情,做明天的事情。而对他人的工作,次要的工作,过去的工作则不必干涉,要注意主次秩序,讲究方法简便。在校长领导艺术的实施方面,必须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成为具有领导艺术的行家。

二、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目前,成人写字水平不高就是因为小时基础没打好。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针对学校学生浮躁等情况,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重视德育,强化的功能。近年来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不正之风刮进校园,对学生长生了许多不良影响。针对此情况,我校提出了以德立校,德智相济的办学思路,争取近期实现特色化。

三、实现管理艺术真正再现

1、主动学习要注重“理”的创新性。若校长善于主动学习就能带动起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重要的是,校长在学习教育专著中掌握先进的理论,在学习教育学杂志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更为重要的是,校长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这样校长讲话就不再是陈词滥调,而是新鲜活泼、富有启迪的智慧之音。

2、总体论证要注重“理”的科学性。校长有为而“理”的“理”,意为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因此,校长应该是一个思想进步,处事科学的学者。校长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方能使“理”准确无误。一是把自己的“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二是把“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三是把“理”置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验证,看这“理”是否符合自己的风格,是否能令人眼前一亮,心灵一震。

3、常规谈心要讲究“理”的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校长一项基础性工作。校长要经常性找各岗位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谈心的面要广。尽可能每年每人谈一次,让每一位教工都感受到校长心中有我。谈心的内容面要广,(谈生活、谈工作、谈理想、谈业务、谈兴趣等),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谈心的过程中,校长应与对方置于同等的位置,双方平等交流。谈心的方式要灵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作深入交谈。常规谈心是一种情感投资,得到的将是情感与智慧双重回报。

四、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作为农村小学的校长,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走出一条适应农村学校特点的发展之路,从而让当地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呢?现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和自己在做校长时的几点感悟发表以下意见,观点。

1、端正思想,有强烈的使命感。我认为作为一所农村普通小学的校长,面对着的是最基层的农民朋友,我们的办学理念、工作思路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我们教育实施水平的客观反映。我们的工作作风将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不能因为学校规模小,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学生家长文化层次不高等客观原因而降低工作的标准和对自己的要求,老百姓的孩子也是孩子,要尽最大努力、立足实际开展好工作,做到不舍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学校管理,以感情引领为主。在学校管理方面我认为,学校制度的制定要立足发展教师,而不是限制教师,既要靠制度去规范,还需要用感情去引领。作为校长要根据学校实际,更多的去关心、关注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学校规模小的学校,要少讲大道理,多投入感情。学校有十多个、二十多个教师,如果校长凡事搬制度、讲原则,有些时候是根本行不通的,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大的老教师,弄不好还会影响干群关系。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上,要讲究方法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死搬硬套。比如在请假问题上,作为农村风俗习惯是非常多的,原来有些老教师因农忙或是亲戚、街坊、朋友家里红白喜事需要请假是非常多的。我记得曾和有些老师针对这些问题谈过,作为学校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在没有特殊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批准教师们请假。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是农民我们的首要工作是教书育人。老师们非常理解和支持的我的观点。一学年来,因为上述原因请假的老师非常少,教师们变得越来越自觉,我认为要比对他们说“你请一天假,我扣你考核积分”等等的话效果要好。

3、关心教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对待教师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尊重;少一点限制,多一份人性。在工作上做到,对待老教师要爱中又严,对待年轻教师要严中有爱,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少,年龄大的老教师占比例比较大,要经常走到教师们中去,多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上的问题。比如在教师仪表方面,因为学校大部分是年龄大的民转公教师家又在农村,所以在仪表上不是很注重。经常见男教师头发蓬乱、满鞋污渍就赶到学校、进入课堂、既影响了教师形象,又降低了课堂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方式:一是在教师会上不断地讲教师仪表的重要性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二是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每个办公室购买了整容镜、梳子、鞋刷和鞋油,并和老师们开玩笑让他们限期将鞋油用完。到了夏天为老师们每人买一个口杯喝水,冬季就为老师们购买护手霜。以后再从办公室里走出的教师,个个容光焕发、精神抖擞。

4、宣传报道,架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因为是农村小学位置偏僻,也许上级领导来的少,学校教师出去的少,信息相对闭塞。那么怎样通过一种途径,让社会更多的了解学校、关注学校发展呢?宣传报道。通过宣传来让领导关注、了解学校,为学校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作为农村小学的校长更要重视学校的宣传报道工作,既要做到扎扎实实的干工作,还要做到大大方方的搞宣传。

4.美国校长如何观察新教师 篇四

美国校长在观察新教师时,教师最重要的性格特点是以下最有代表性的十五个特征。1.适应性。2.组织性。

3.给班级带来成功的能力。4.清晰的沟通能力。

5.创建一个愉悦的气氛的能力。6.能够分层教学。

7.能够建立起成功的班级管理机制。8.热情。

9.很高的期待。10.知识的程度。

11.好的人事沟通技巧(同学生,职工,家长)。12.教育能力。

13.提问有效问题的能力。14.好的态度。15.教学能力。

哪一项才是校长们最看重的?

爱字当头

上面所列的内容对一个新教师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但美国校长最关心的内容不在里面,新教师的最重要的特质是对学生的爱,如果一个教师有爱,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对孩子的爱”也许是许多校长最关心的问题。然而其次的两个关心的问题相差无几,这就是“有一个很高的期待”和“建立成功的班级管理”。

校长便把“有一个很高的期待”放在他选择的首位。他认为,有一个很高的期待统领其他的内容,他观察很多新教师,教师把自己的志向放得很低,以至于经常与学生、家长甚至同伴争吵不休。

班级管理最重要

很多校长把“有很高的志向”放在最重要的前五名,但2/3的校长把“班级管理能力”放在他们想要的教师能力的前列。

没有一个好的班级管理能力,教师会碰到很大的困难。那不仅仅是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也是这样。

如果一个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很强,那个教师也是能够变通,组织能力强,教学能力强,好的班级管理能力是这一切的基础。

班级管理能力是一切内容的总和。当一个新教师步入教室时,学生们立即就会评价他。好的管理能力意味着学生们知道他们所期待的教师是什么样的。

一个教师也许在他的学科领域很强,但如果班级管理不到位,学科内容不可能很好地教下去。

成功的班级管理意味着纪律得到控制,纪律包括教师或者学校,直接的纪律或者自我控制,这对于教学是必须的。

如果班级管理能力不到位,其他的内容都不可能有太大的超越。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改善班级管理能力,这些技巧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态度决定一切

尽管真正的态度并没有出现在以上的选择中,好的态度是校长选择的最重要的内容,如果教师有一个正确的角色意识,班级的气氛也会受影响,多种多样的学习风格也会形成,学生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态度决定了学生的高度,老师的态度和人生观,对学生以及教学来讲,与学生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

一个好的态度可以感染学生,如果一个教师带着很糟的情绪走进教室,这不可能对学生有正面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有好的心态,他会有很多别的性格特征。如果新教师的教态好,有学习正确方法的意愿,他们可以找到方法的,会巧妙地应付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或者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建议,在改变课程方法时可以做到不动声色。

一个教室的气氛与教师的态度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老师没有控制好学生和那些发生在校外的事情,或者其他因素,但老师可以让这些事情不要重演。教师保持正面教态的重要性,这总不会有错。

也需要热情

对于校长来讲,雇一个新员工时他特别注意这个员工有没有热情,如果有热情,那热情可以蔓延到学生身上。一个热情的人往往生活态度很积极,希望把事情做好。如果一个老师对于他所做的一切保有一颗纯真的热情之心,所有的事情会井井有条。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学好,而他们必须弄明白所学的对他们是多么重要才行,在一个有热情的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会用同等的热情对待功课,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

教学的艺术是一个混合的产物,它包括人际关系,教学技巧,专业水平,以及课程设置。但如果没有一个对于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深刻的认识,教学只是一份工作而己。

仅有这些还不够

一个老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背景,懂得对于学生要有多种方法,这也包括那些无论在体力或者在精力上有缺陷的学生。

在观察中,要看新教师可接受程度、忍耐力和真诚度,以及对学生的理解力,还要看教师能否给班级的学生带来成功的感觉。

5.校长如何关注教师的工作成长 篇五

参加人:全镇小学教师主讲人:于校长

新时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总结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做好一名教师,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现代精神和奉献精神。

教师必须有未来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思想上更新观念,行动上勇于创新,学习上力争上游。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应该有着更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拥有的知识和育人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还需要认真履行包括为人师表在内的法律和道德所规定的义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坚定献身教育信念,做到以人为本,以教为乐,以教为荣,展示当代教师的崇高形象。

要当一个好老师,还要有一颗奉献心,一种乐在教坛献青春的阳光精神。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先人喻教师为蜡烛,未免太悲凉。我称之为阳光,则有了生命的动感。教学是一种精神产品,精神产品有时是无法以金钱衡量的。古有武训行乞办学,今有无数教师默默无闻育新人。为此,我觉得每天应该以阳光心情进入教室,送给学生快乐,送给学生光明。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二、教师要有育人能力与敬业精神。

教师必须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科学的预见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实践与交流能力、捕捉和使用现代信息的能力。未来教师应博学多识,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有长流水”。学习现代最新的科学理论,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以教学为已任,努力钻研业务,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讲究授课方法,掌握教学规律,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赢得广大学生的赞誉。

三、教师要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

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的作用。”所谓“以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拥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形成人格魅力。古人云: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我们是孩子们道德借鉴的镜子。余漪老师常常用“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鞭策自己,她认为做人师不是做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可见老师的教育力量更多的是从人格当中来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当井喷发生时,重庆开县的优秀教师们用他们的人格和生命谱写的赞歌。“长大我也要当这样的老师”多么质朴的话语,它深深震撼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的心灵,让我们看到孩子已真正从灵魂深处读懂了老师。这些普通的老师行为也再次告诉了我们,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是一种来自人格的魅力!

四、教师要用“三心”开启学生心灵。

用真心做一名人民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那么就要用真心去对待它。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只有真心对待,才能获得相应的收获。而真心对待又具体体现在敬业与勤业。默默地付出换来的是桃李满天下,获得的是无数学生的敬重和爱戴。

用爱心做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爱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新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根独有的琴弦,倘若你自己能与他对准,他就会奏出最美妙的音乐。”是的,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我们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真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要用人性化的方式来指导、矫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关爱每一位学生,这是我们教学生涯中永恒的主旋律。课堂内外,总是以微笑面对学生,在学生们的心目中,老师是永远那么乐观和充满自信,那么朝气蓬勃,那么和蔼可亲。

用耐心做一名人民教师。老师与其它职业不同,并不是一天工作8小时之后就能放下的工作。老师会面对一些纷繁琐碎的事情要处理,而面对这些的时候就需要有一颗耐心。切实找到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到细而不琐,有条不紊。这些话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老师的耐心还需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之时,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都不同,老师不可能要求每位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会所教的内容,这时,作为老师就需要耐心地辅导暂时没有跟上的学生,使之跟上前进的步伐。

五、教师要积极进取重视在教中学。

教师有一颗不息的求知心,知也无涯学海泛舟的进取心。对待学问要做到“三学”——博学、深学、长学。我们以前学的那点东西,如升斗之于海洋,停止学习是无法有效施教的。况且信息社会知识波诡云谲,不会学习无异自闭于围城。为此,要抓紧专业知识的跟进学习,给学生一滴水,个人要有一桶水,跟进学习如同自来水。更要研究教学艺术,向课堂要成绩,向高科技教学手段要成绩。在教学的同时,重视教育教学研究,要研究人的思维规律,以思维科学指导教学实践。要真出好成绩,不能施行题海战术,非科学施教则不能奏效,要学生的高成绩,也要个人的高水平。

六、教师要树立民主科学的教育观念。

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今天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与学生生活场域的不同和变化,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学习和生活,从节奏到质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现在的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和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内容多、视角多变、形态复杂。迫使我们老师不能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必须想办法适应学生,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首位,形成民主、科学的教育方法。我深深记住了魏书生老师所提倡的班级和教学管理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建立互助的人际关系,形成师生互动,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发现和发展学生人性中最美的部分,让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七、教师要有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6.校长,教师岗位交流工作案例 篇六

------新乐市XX学区教师校长交流改革工作优秀案例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是保障所有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括起来有三层含义:一是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将直接影响某一所学校、某一学生群体的教育效果,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进一步建立干部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不断均衡协调本学区学校发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人民满意教育,根据上级关于教师校长交流改革工作的指示精神,我学区先后对部分教师校长进行了轮岗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举例汇报如下: 1、2015年2月,学区调XXX老师到XXX小学轮岗交流学习,他到校后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他挥汗泼墨,辛勤付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早上班,晚下班,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每天7:30进教室,管理学生的晨间活动,5:10完 成当天的作业批改或班主任工作才下班。无论是学科的教研活动,还是其他学科的听课、学习活动他都会积极主动参加。在活动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本校老师的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抱着学习的态度与执教老师、听课老师一起交流学习。

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他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广泛汲取营养,转变教育观念,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课堂中,根据儿童年龄特征,遵循教育原则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把学生“要我学”思想转变为“我要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一遍清教学法”。即适当放慢教学速度,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习题训练保证质量,力求少而精,突出能力培养。

班级管理中,XXX老师注重用规范管理,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道德的优秀品质。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他大胆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严格训练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路队常规等,并设立“卫生星”、“守纪星”、“文明星”、“安全星”、“创新星”等方式激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既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呈现“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又具有“个性张扬、百花竞放”的个性特长,同时结合不同的节日,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知荣明耻我能行”、“争创书香好班级”等主题班会,并通过小品、儿歌等形式,使学生思想和灵魂得到了一 次次深刻的洗礼,不但再次矫正了他们的不良行为,而且使班级活动开展有序,学生个体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示,形成了“收放自如,张驰有度”的治班方略,把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学生管理和课改理念下的治学之道有机统一起来,为造就适应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做出了贡献。

XXX老师的工作和表现,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得到学校的肯定,带动了校风班风的好转。在教师轮岗交流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2、2015年9月,学区把XX从回头岗调到XX小学担任校长工作。刚接手时的学校有6个教学班,205人,学生外流严重,外欠也很多,可以说,连日常工作都难以正常开展。常校长到校后,根据学校现状提出了学校的现阶段管理目标:加强管理,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以“管理﹒质量”年为契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学校管理朝着精细化、制度化发展,提升学校名气,以留住本村学生,争取不让一个学生外流。

我们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常校长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年轻校长,交流任职以来,工作上,她雷厉风行,真抓实干,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为了和老师打成一片她将办公桌从校长室搬到了大办公室和全体教师一起办公。这无形中拉近了和老师们的距离,使教师消除了老师和校长之间的隔阂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之间团结了,工作打开了局面,她马上着手制定《XX小学考勤制度》、《XX小学考核制度》、《XX小学教师上课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全体教师会上宣布并且通过。另外她还对班子成员做了细致的分工,使大家明确责任和职责,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几年前,XX小学还是一副破旧不堪的模样,围墙门窗老旧,水泥墙面死气沉沉,校园内缺乏生机,大门口年久失修,教室内墙皮斑驳、污浊。为了让全体师生能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常校长利用各个假期制定装修计划并全力实施。2016年的十一假期间,将教室更换铝合金门窗,整改线路,安装空调,使全体师生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2017年的暑假进行室内粉刷装修,翻修大门口,进行校园外部粉刷及喷绘。教室里安装多媒体设备,校园每个角落安装监控设备。另外常校长还带领教职工牺牲掉全部节假日,对学校的少科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各功能室整理一新。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不凝聚了全体教职工的人心,使学校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师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学校管理者,既要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统筹规划好整体工作,同时又要俯下身子,从细致入微着手,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有效的检查、制度的落实等工作,从“管”、“理”两个层面开展工作。为了抓好教学工作, 常校长坚持在一线岗位任教,担任两个班的英语课程,在每学期学校开展“四课”活动(即随堂课、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极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教学成绩突飞猛进,期末总教学成绩也由学区第20名提升至第九名。她本人也在年终测评中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学校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认可。以前外借的学生大都回到了本校就读,学生人数大增。

在常校长来XX小学交流任职前,因孩子的年龄特点,学校经常性的发生一些小事故、小摩擦,校园卫生的保持也不太长久。就这一问题,常校长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集思广益,最后制定了学生值周制度,在高年级学 生中选调一批优秀学生轮流值周,学校每到开门、课间、统一集会、做操时,每到上午或下午的放学时,值周学生均坚守在校园各个方位,监督着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杜绝了很多安全隐患,校园内外都是井然有序,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村民和家长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奖励优秀道德行为 打破传统德育工作中以“禁止”、“防堵”、“限制”为主的方法,通过正面鼓励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解放个性。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所表现的优秀道德行为公布在学校和各班的宣传栏上,并以优秀积分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给不同档次得分的同学以不同的奖励: 10分可当一次出(护)旗手,20分可参与大中队干部竞选,25分可参与“希望之星”评选。这样,通过正面鼓励的形式宣扬了优秀道德行为,帮助学生找到了身边鲜活的学习榜样,让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之处得到肯定,让抽象的德育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激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崇尚真、善、美。目前,我校的“优秀道德行为公示栏”已成为每位学生跨入校园首先关注的焦点。

“校长是一校之魂”。一位校长的品德、学识、才能,对办好一所学校的关系极大。一个没有任何责任心的校长是根本不可能办好一所好学校的。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师生,而且还必须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去指导教育实践,真正成为师生之友、师生之师。

7.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 篇七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篇一

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改革内容,已经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实践。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20_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出台指导意见,促进校长、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应该说,这是继硬件均衡、招生均衡(“均衡生”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对“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充分调研,科学决策;积极实施,稳步推进;趋利避害,务求实效”,把好事办好。下面我就如何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思想发动,舆论前行

这样说,好像空了一点,但确是必

须的。“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这项工作有序推进,一些地方实施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思想认识的问题。所

以,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比如,组织校长、教师深入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内心产生触动,等等,从而提高认识,增强思想上的自觉。

好学校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远学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晏阳初,他们都是放弃城市生活、毕生献身平民教育事业的典范;近学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帮弱扶困”。不要画地为牢,“独善其身”,要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充分调研,科学决策

这项工作政策性很强,影响面很大,涉及到很多具体问题,比如,校长可能要花大量时间来决定谁交流,且容易因为教师的不理解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教师会想方设法寻求权力支持和保护,希望能够去一个好点的学校;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过客,从而减少了对于学校的忠诚;一些教师抵触情绪严重,到了新学校后消极怠工。还有,校长交流轮岗的服务期怎么定?定3年一定会出现一个“短期效应”的问题;交流轮岗期间,人事关系是不是随迁?如何从制度层面保证名优校长和骨干教师不被“雪藏”?等等。

因此,要开展对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专题调研,哪怕这个过程长一点,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广泛、深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交流轮岗工作的原则、对象、范围、形式、程序、考核评估等,作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规定,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个制度的有利因素,将不利因素控制在最低程度,并最终形成校长教师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以及交流轮岗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三、先行先试,逐步推开

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凡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一定年限的校长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这是原则要求,我们要遵照执行。

但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建议分步走,第一步,安排需要晋级晋职的校长教师先行交流,待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任何改革都不能以“_运动”的形式进行,那样会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比如,校长们很可能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培养上,因为他们会觉得,既然都要轮换,我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培养教师?

在程序上,谁先交流,看在现学校连续任职时间,谁连续任职在岗时间长谁先交流。而且,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真正选拔一些有高尚师德、有精湛业务能力、有示范力的校长教师,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管理,如果起不到示范引领作用,仅仅是派入学校多了一个人手,这个作用是很有限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理解为将“富余人员”下派。有调查表明,一些优质学校的校长没有将真正的骨干教师交流出去,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挑大梁”的班主任或学科教师留下,而将教学水平一般或者富余的学科教师交流出去。如果只是针对“富余人员”,被交流者灰溜溜的,带着负面情绪下去;接受的学校也“心知肚明”来的是什么人,也未必会把交流来的老师当回事。

四、创新形式,形成长效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一般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名优学校与薄弱学校、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之间进行。我们建议,在操作上,要创新形式,形成长效的“结对帮扶”机制。比如,通过学区化管理改革、建立校际联盟,形成学校之间长期、稳定的双向交流关系。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有条件的话,可以“一长执两校”---“一个校长(书记),两套班子,整体设计,组团发展”,便于统筹教育资源,协调各种教育因素。

五、创新机制,县管校用

目前的“校管校用”制度易导致各校画地为牢。“流水不腐”,动起来,更精彩。可以先行先试,开展“县管校用”管理制度的改革试点,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打破名校对教师资源的垄断,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六、有效激励,强化保障

对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要切实解决好他们在交流轮岗期间的食宿等基本生活条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薪酬待遇、评优评先、子女入学等方面对他们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真正发挥作用,达到效果。对在校长、教师交流方面做出成绩和贡献的学校,建立财政补助制度,安排财政专项,对派出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对交流轮岗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加大宣传力度。一句话,不要让好人吃亏。

七、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建议省教育厅将该项工作纳入对市、县(区)教育局业绩考核、义务教育均衡县(市、区)评估等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管理学里面有一个很朴素的原理,“你想要什么,就检查什么”,不检查就等于没布置。尤其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对“一把手”的考核范围,虽然不能什么都来个“一票否决”制,但应该在考核的指标体系中占有合适的权重比例。俗话说,“老大难”,其实很多时候,“老大”一抓就不难了。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篇二

一、对轮岗范围、期限、形式的看法及其影响交流轮岗工作的主要因素

对校长和教师实行交流制度轮岗制度,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老师,让学校感受不同的校长,能更好的发现、总结和形成更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体制、办学理念,甚至教育思想;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造就和产生更多的名师名校,进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但在具体实施中,必须科学把握交流轮岗的范围、期限和形式:

(1)并非人人必须交流轮岗。优秀的教师团队,优良的办学传统,独特的办学风格,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实践、探索、磨合和不断的积淀、总结、创新才能形成。因此,交流轮岗只能是部分的合理流动。

(2)应防农村“只出不进”。政府要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条件待遇保障措施,解决下不来、上不去、流不动的矛盾,解决流动教师生活实际困难,确保阳光,操作人性化流动。要防止偏远学校教师流得出、流不进,学校成为空壳子。

(3)校长的任期要科学适宜。学校教育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一个校长、一所学校,从有针对性的设计、提出办学理念,到建设与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班子、实施理念及至验证理念,需要很长的时间。校长任期过短,办学理念难成熟,学校教育就得不到很好的延续,就会影响未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因此,有能力的校长应适度延长。

可以这样说,对校长和教师实行交流轮岗制度,大多数人是支持的,但是也存在不少令人担心。我们人为,影响交流轮岗顺利实施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会不会因此增加开支,从而造成教师生活不便,甚至影响家庭稳定;二是机遇不公平、没有归属感、流动变相成为领导对下属的打击报复。

二、如何在教育改革中保护和激发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教育质量,实现有质量、有水平的教育均衡

1.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从根本上保护积极性

(1)满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衣、食、住、行,依法保障教师的工资、住房和其他社会福利的落实,建立健全医疗、退休保险等保障体系;

(2)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不断加强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志向;不断完善教师聘任制度,用人所长,委以“重”任。

2.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从思想上调动积极性

(1)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要调动教师“民主治校”,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3)要关心教师,自觉为教师服务;确保工作的公平性。

3.为教职工树立恰当的目标,在工作中激发积极性

(1)目标要正确、合理、恰当,确保能产生较大的期望值。

(2)组织目标、个人目标要协调一致,设法增大目标效价。

(3)要考虑教职工个人目标的差异性。

4.及时补充足够数量的年轻教师,确保整个队伍充满活力

由于多年未补充新分配师范生,现阶段各地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全校191名在职教职工,平均年龄44.8岁,整个队伍缺少活力。

(2)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严重缺员,其中音乐缺4人(现有的6人中,3人为临时聘请教师),体育缺5人(现有7人),美术缺6人(现均为兼职),信息技术缺2人(现有2人,其中1人为临时聘请教师)。

(3)性别结构严重不合理。现阶段,全校女性教师比率达89.8%。

(4)急需补充安排校医。学校原仅有校医1人,20_年5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现已正式退休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篇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更好更公平教育的强烈呼声和要求,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立足中国国情探寻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新思路

我国已全面完成“普九”,进入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目标任务承载着亿万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比实现“普九”更为复杂、难度更大。近年来,国家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办了一系列大事实事好事。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中央和地方投入3000多亿元实施的校舍安全工程,让学校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营养改善计划从最贫困地区起步,已经惠及3000多万名学生。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等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周转房建设、职称制度改革等措施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这些政策举措有效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为什么有的地方治理择校乱收费、推行就近入学,阻力那么大?根本原因还是学校差距大。而学校差距大,最大的差距是师资。在基本完成了学校建设任务的地方更是这样。因此,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均衡发展,就必须解决师资均衡配置问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均衡配置师资,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也是件难事。因为交流轮岗直接关系到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学校等方面的诸多利益,处理不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影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甚至形成社会稳定压力。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形成符合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新思路。

一是要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不能走日、韩等国整齐划一、“削峰填谷”的老路,也不能走英、美等国任由市场配置教师资源的弯路,而是要“保峰填谷”,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赢”,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办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二是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实行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相结合,政策兜底与激励引导相

衔接,探索流动层次、流动范围、流动类型和流动方式的多元互动。统筹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等硬举措,形成整体推进工作的合力,标本兼治推进均衡发展和择校问题的解决。

三是要制度创新,项目引领。从体制机制层面逐一破除阻碍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全新的校长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寻求校长教师流动的源动力和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的红利。针对困难地区、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示范项目,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引领和带动这些地区和学校(国外称为“教育优先区”)的教育发展。

四是要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正视区域教育发展的显著差距,不求改革一步到位。可从县(区)域范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做起,率先在县(区)域内将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起来,逐步将这项制度拓展到市域、省域乃至全国。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大的思路,不断探索和完善校长教师交流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力求科学合理,既达到交流轮岗的目的,又充分调动广大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交流工作取得实效。

二、全面总结提炼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好经验好做法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少地方已经开展了先期探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根据统计,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并开展了改革试点。上海市、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汉市、辽宁省大连市、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晋中市、陕西省宝鸡市、浙江省嘉善县等,从省、市、县各个层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8月,浙江省出台专门政策文件,提出20_年在全省全面实施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

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7个方面,值得学习借鉴。一是实行定期流动。辽宁等15个省份实行了定期流动制度。对于校长流动,一般要求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任两届后必须流动。对于教师交流,一般要求在同一所学校工作6年或9年就需要轮岗到其他学校。二是普遍开展支教。各省基本都建立了支教制度。如河北省规定,城市市区每年应安排5%左右的教师下乡支教;对到该省62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教,按照年均2万元的标准给予支教教师生活和交通补助。三是组织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制定专门办法,鼓励和引导办学水平高的学校与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支援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建立教育联盟。北京市东城区、四川省成都市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教育联盟,联盟内部实现人员流动,使更多薄弱学校受惠。五是探索走教制度。一些地方打破教师的学校限制,一名教师同时承担几所学校(转载于在点 网: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总结)的教学任务。如湖南省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只聘任到乡镇,不定点到校,对村小、教学点的音、体、美教学实行走教制。六是开展送教下乡。一些省市组织城镇骨干教师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培训教师或讲授公开课。如安徽省建立城镇骨干教师讲师团,定期送教下乡。七是优质资源辐射。北京市、上海市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导师团、师徒结对等形式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辐射。这些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受到了欢迎。

三、牢牢抓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关键环节

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虽然取得了有益经验和积极进展,但从全国面上看,工作推进还很不平衡。一些地区校长教师交流的覆盖面不够广、交流的力度不够大、激励保障措施不够完善,个别地区的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效。为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育部正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并广泛征求了校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国家将从5个方面的关键环节入手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努力修建一条推进校长教师流动的“生态路”。

一是加大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力度。明确加快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责任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着重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施“名师名校长交流特聘岗计划”,定期选聘中小学特级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以及优秀校长到中西部艰苦边远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任教3年。依托“名师名校长交流特聘岗”建设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支持交流特聘岗名师名校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本土化培养,形成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自身造血的长效机制。鼓励各地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

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从调动校长教师内在积极性出发,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让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经济上受到优待、精神上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彰显、事业上得到发展。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总结地方成功经验,突破校长教师交流的人事制度障碍,大力推广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的管理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交流轮岗工作取得实效

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一项关系义务教育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改革涉及面广,利益相关性强,备受社会关注。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这项改革的组织领导,确保交流轮岗工作在平稳顺利推进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要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各地各学校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把校长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摸清楚,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透,把工作思路和措施想明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主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订相关实施办法,构建起实施校长教师交流的有力的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和物质保障体系。

要注重规划引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校长教师交流的中长期规划,统筹各类学校和校长教师的不同需求,统筹交流与培养以及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要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要合理制定分年度的具体交流计划,覆盖到需要交流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的交流上,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去任职,加快优化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注重政策宣传。深入宣传解读交流政策,把重大意义讲清楚,把改革方向讲清楚,把相关要求讲清楚,把鼓励政策讲清楚。答疑释惑,切实增进广大校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对交流制度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积极总结推广各地各校行之有效的做法,发现和宣传交流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努力用先进的典型推动交流工作。多给校长教师一些人文关怀,多做一些暖人心的工作,尽量使交流轮岗安排得更合理些、更合情些,使他们内心真正愿意流动、主动参与流动。

要注重工作督导。不断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级分解工作责任、领导责任。要将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体系,并作为认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的重要指标。对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推进不力、范围不广、成效不大的,不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认定申请。

8.《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读书笔记 篇八

罗老师的这本书没有空洞的大道理,更像是一篇篇随笔汇编而成,他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来教我们教师如何快速成长,心贴心的告诉我们该干什么?怎么干?让我们这些不放弃成长的教师少走弯路,帮助我们摆脱成长困境,所以深受感触,收获满满。

感悟之一:富有诗书气自华。老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现在的我们已经意识到一桶水已不够,我们需要的是一池水,或者是那源源不断流动的活水,可活水从哪来?罗老师在书中指出了教师向上生长的力量,来自学习力,而阅读是学习力的一部分。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何况我们年轻教师,所以读书应该是日常,而不是感觉应该读书时或者知识贫乏时才读书,不要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读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执行能力,而且还可以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行。我一直记得一句话,你希望你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就要努力成为那样的老师。

9.校长如何关注教师的工作成长 篇九

作为一个从教时间并不算长的青年语文教师。我以往上课,关注最多的是这节课的教学进程和学生是否配合教师回答问题(即传统的一问一答式))、还有这节课的重难点。而对学生如何最有效的去学习,在学习进程中,学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还有哪些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心中不是十分清楚,为此,经过多次反思与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常常在课堂上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仍有一些“淘气包”、“鬼精灵”,在做着许多与课堂上无关的事情,或者两眼发呆,“身在教室”,心却不知在哪里“神游”。

如果讲课的老师没有关注到这种情况,这些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想而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会设置一些调动情绪,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如学习《珍珠鸟》利用图片导入、《慈母情深》采用《母亲》歌词导入,教授《狼牙上五壮士》时运用了电影视频导入,如此之外还针对具体课文采取情景导入,谈话导入,谜语导入等等。

二、关注学生是否愿听,想听,会听

我们知道“善于倾听”对于学生的学习的重要性。

关注学生的听不只要看他们是否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也要倾听同伴的发言,养成倾听习惯,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为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课堂上不同的声音,恰恰反映出孩子们不同的内心世界,但往往由于发言的同学声音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或者每个同学都争着表现自己而出现秩序混乱、学习效果差的情况。关注到这点后,作为老师,“身教胜于言传”。老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学生发言时,老师要全神贯注地听学生发言,不做任何与活动无关的事,并善于用眼神、手势等暗示其他学生一起听。其次,我们还可以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或故意“找茬”,促使学生愿意去听发言的同学说的是否有理。继而在学生愿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小老师,会尊重、欣赏、夸奖别人,并能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达到会听。

三、关注表达能力的训练

人们常说“有才的人,不一定口才好”,但“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个有才的人。”我们暂且不去探讨“有才”的标准。但毋庸置疑的是一个“口才好”的人必定能说明其思维的缜密与灵活,且富有逻辑性。

关注到五年级的学生许多同学欠缺表达方面自信,语言的组织与概括能力较弱这些“严峻”的问题后,我在语文课前设置了“三分钟”展示:学生可以朗读优秀短文、作文、诗歌等,可以推荐优秀诗文、篇章、书籍,可以背诵优秀诗、词、文;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日记、作文,摘抄、观后感,读后感等等。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分享自己的收获,另一方面煅炼了表达的勇气和自信。

其次,为了提高课上学习效率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查书、查资料、认识生字词、概括课文大意等、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作业以导学案形式前置,发放给学生,学生有了初步的准备后,表达的欲望和自信也提高了。

再次,将批注作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扶手,结合案例教会学生批注的方法,先让同学查阅资料、自主批注,再逐渐放手提高批注速度与能力。课上交流批注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提高自学的手段,更是煅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总结,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积累与运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欣赏一篇篇教材中的佳作的同时,也要告诫学生“监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利用生活情境即兴创作。学会方法迁移体会文字的魅力。可以是片断写,也可以是完整的小作文。所以不拘泥于形式,意在激发学生创作性写作的思维。

其次,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大量的积累素材,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学生养成摘抄、写日记、积累的习惯。但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能力的差异,对于张学斌、张顺哲写作能力弱的同学,侧重仿写、照抄、背诵优秀篇目。

再次,必要时教师要写“下水作文”。如教授留言条时《一个留言条》、《二十年后……》等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五、关注语文学习中综合实际能力

开展及时有效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主题思想,无论是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提升,还是预期效果,都是相继开展了“浓浓思乡情”、“我是小小推销员”、“我爱朗诵”等活动。

例、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以“思乡”为单元主题。学完课文后,同学们根据个人爱好,搜集了有关思乡的古今中外的诗词文和歌曲,进行了精心的排练,并运用了约两节课的时间举办了“浓浓思乡情”活动,在活动中杨洋、陶思涵等同学们相继朗诵了《长相思》、《秋思》、《乡愁》,《故乡》等古今诗词,武杞轩独唱了《红豆》,全班同学合唱了《我的中国心》等经典曲目,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搜集资料的能力、拓展了课外知识,还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情感,兴趣浓厚。

上一篇:形容心情郁闷的句子下一篇:小学语文复习课内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