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名称(14篇)
1.特色课程名称 篇一
裴石中心校特色班级创建名称
创建特色班级是学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建设和谐校园,丰富办学内涵,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长,学生有才艺,目前已经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本学期,全体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创建要求,发挥智慧,自主创新,确定了本班名称,明确了创建目标,落实了创建措施。望各班营造创建氛围,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确保创建工作富有成效。
画出童心贴出童趣向日葵
2.特色课程名称 篇二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丰富的物产资源、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各民族习俗的诸多差异,使新疆饮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新疆美食是驱动该区域饮食经济的主要动力。
二、新疆特色饮食名称英译的问题
(一)直接意译易造成误解
新疆各少数民族的美食种类繁多,对于不熟悉新疆文化的外国游客,直接意译不仅会误导游客认知,影响新疆美食的认可度,也不宜于新疆特色饮食的对外宣传。如oily pyramid,从语义上可以很简单的理解为“油塔子”。
(二)复杂冗长的名称不易理解
在翻译个别新疆特色美食时,人们倾向于详细描述该菜品的制作方法,造成最终美食的英文名称过于复杂冗长。由于不了解新疆饮食文化,国外游客常常困惑而最终无法想象食物的原料和烹饪方法。同样,这种翻译现象不利于新疆饮食文化向全世界的推广和传播。如“拉条子”,在很多餐厅的英文菜单上会译为Stir-fried Hand-Pulled Noodles,详细描述了拉条子所包含的制作方法,但是对于西方游客,多个动词叠加的定语并未让他们明白这是一道什么样的菜品。
三、新疆特色饮食翻译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及翻译方法
(一)中式菜品翻译遵循的一般原则[2]
I.以主料为主、配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菜肴的主料和配料(汁)
如:冰梅凉瓜Bitter Melon in Plum Sauce
II.以烹制方法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菜肴的做法和主料(及配料、汤汁)
如:火爆腰花Sautéed Pig Kidney
III、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菜肴(做法)形状或口感以及主配料
如:玉兔馒头Rabbit-Shaped Mantou
小炒黑山羊Sautéed Sliced Lamb with Pepper and Parsley
IV.以人名、地名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和主料(及配料、做法)
如:北京炸酱面Noodles with Soy Bean Paste,Beijing Style
V.体现中国餐饮文化,使用汉语拼音命名或音译的翻译原则
1.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外国人接受的传统食品,本着推广汉语及中国餐饮文化的原则,使用汉语拼音;使用地方语言拼写或音译拼写的菜名,仍保留其拼写方式。
如:饺子Jiaozi,宫保鸡丁Kung Pao Chicken
2.中文菜肴名称无法体现其做法及主配料的,使用汉语拼音,并在后标注英文注释。
如:驴打滚儿Lǘdagunr--Glutinous Rice Rolls Stuffed with Red Bean Paste
VI.可数名词单复数使用原则
菜单中的可数名词基本使用复数,但在整道菜中只有一件或太细碎无法数清的用单数。
如:葱爆羊肉Sautéed Lamb Slices with Scallion
(二)新疆特色饮食的翻译方法
新疆特色饮食是中华饮食的一部分,不仅菜品种类繁多,烹调方法也丰富多样,因此其命名也有多种方法。根据新疆特色饮食的不同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名称翻译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音译法
如:馕Naan薄皮包子Pitir Manta
抓饭Polo羊肉饼Göşnan
烤包子Samsa油塔子Yoyaza
烤肉串Kebab卡瓦斯Kawas
汤饭Süīqaş羊骨汤Şorpa
2.音译加注释法
如:凉皮子Liangpizi——Hui Bean-starch Noodles
皮辣红Pi-La-Hong——Xinjiang Salad
曲曲儿Ququer——Boiled Dumplings
拉条子Lagman——Pulled Noodles
炒面Soman——Fried Noodles
馓子Sanza——Deep-Fried Dough Twists
玛仁糖Marentang——Xinjiang Nut Cake
粉汤Fentang——Bean-starch Cubes in Mutton Soup
那仁Naren——Lamb or Horse Meat and Noodle Soup with Onion
3.地名加原料译法
如:新疆老酸奶Xinjiang Yoghurt
锡伯大饼Xibo Pancake
哈萨洋芋Kazakh Braised Potato
结束语
在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资料收集、理论总结、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新疆特色饮食名称英译的有效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得出其现有翻译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理论提出了专业的翻译方法及对策。同时,在课题进行过程中,对刘瑞强教授的翻译效应论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1]”原则进行验证,研究进一步表明:译语读者作为翻译效应的受众群体,正是检验译文翻译效应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瑞强.翻译效应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3.特色课程名称 篇三
关键词:手绘;设计表现;课程教学
一、“手绘”语词使用情况及影响
艺术设计专业迅速发展,“手绘”一词使用频率甚高,几至泛滥。社会共识是,只要与徒手绘画有关系且带有设计表达性质的绘图都会被冠之以“手绘”之名。正是因为这种比较随意的,不够严谨的普泛化表达,直接造成了“手绘”与设计速写、绘画创作、设计表达与展示在概念上的模糊。对“手绘”概念的误解误读也造成大多数专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对“手绘”一词的内涵产生误判。因此,“手绘”这个无论在表述上,还是在内涵上都很不严谨的“术语”,对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都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其影响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专业课程名称设计太过于随意性。具体表现是不论什么专业都要开设一门“手绘”课程,其方法是在“手绘”前面简单加个专业名称。如室内“手绘”效果图表现、服装“手绘”效果图表现、工业产品“手绘”效果图表现等等。似乎有个专业头衔,设计表现就有了具体明确的目标。正是这种简单粗率的想法直接导致课程设置重复,教学资源浪费。也暴露了当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成熟,以及有关教学研究开展的不充分不深入。二是实际教学割裂了技法教学与设计思维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形成有历史原因,一是对传统设计效果图单纯技法教学内容设置的沿袭。二是对“手绘”概念望文生义的简单直观地理解,致使教学内容设计上的“重手轻脑”现象迅速蔓延。这种现象在社会培训机构非常明显,“手绘”成为一种炫技表演,设计内涵退化,这是当前许多高校设计表现课程的教学误区。
二、课程发展激发“手绘”语词革新
“手绘”成为专业教学上的“专业术语”,与艺术设计专业迅速发展,用语表述不规范,以及各种专业词汇处于一个模糊不定状态有直接关系。“手绘”作为一种较为通俗的、时尚的称呼先入为主。教学研究不足,关注度不够,是“手绘”一词得以“横行”专业领域至今的重要原因。以往教学研究多对专业课程、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对于具体的课程细节与内容深入研究不够。相对于专业体系建设的发展研究,其具体课程细节内容研究滞后,最典型的就是专业课程名称。此外,大多数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因缺少学科建设经验和专业交流,也加剧了 “手绘”一词使用的频率。这些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由于就业等直接原因,通过移植复制的方式进行早期的专业设置,并采用行业企业对设计表现比较通俗的叫法,“手绘”课程名称因此而来并沿袭至今。
其实设计表现专业课程教学内涵已悄然而变,尤其在软件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今时代,重视设计思维训练、设计创新教学已经悄然取代单纯的绘图技法学习。传统单纯表现技法的课程作为设计表现的一种经典形式,其教学应该着重强调设计思维训练,拓展设计视野,加强设计能力。同时,对于设计语言形式则着重强调表意效果,加强 “手绘”表现图式符号学习训练,充分挖掘图式语言的表述交流功能。
“手绘”一词从字面上理解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绘画性,但这种绘画不同于传统绘画创作,也不等同于速写。其义类似于国外“free hand sketching”或者“hand drawing”、“hand-painted”等,国外对设计表达比较准确的词语应该是“design presentation”。二是设计性,国内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比较早的院校对于包括 “手绘”内容在内的专业课程大多数集中在形态构成、设计表现、设计基础等课程之中,这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必修平台课程。主要学习设计基础原理、设计基础技法(包括绘画技法)、设计方法等。这些课程理论知识、技巧方法都紧紧围绕设计能力培养展开教学。即使对绘画技法的学习,其目的也在于加强设计表达。并通过融入设计要素,来改变绘画性质。三是叙事性,这种叙事性不等于传统风俗画、连环画等,后者在于故事情节,前者在于描述设计效果和设计过程,重在展示,并通过交流互动来获取信息。
三、“设计手绘图解语言”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特点,专业实践现状,可以得出所谓“手绘”课程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设计表现、绘图展示、设计描述、表现技法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都将通过图式语言的形式得以呈现。作为一种语言,其学习核心任务是如何发展并训练思维,只有科学清晰的设计思维才会让语言表述得心应手,并且使语言表述更有体系。可以预见今后 “手绘”课程教学将在重视设计思维训练的基础上,突出设计图式语言学习与掌握,藉此培养学生方案设计、交流、展示等方面能力。课程教学也将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实施也将更多借助项目案例进行专业实战动手能力培养。
通过讨论,我们将明确“手绘”的基本内涵是“手脑并用、综合展示、图解描述”,实践特点是“快速表现、图文并茂、清晰传达”。图形图像是一种有效直观的设计思维语言形式。通过图形图像训练来发展设计思维,强化思维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同时,设计思维能力提升也对图式表达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提出要求。结合图形表现与设计思维两方面内容,取代“手绘”的专业名词,应该与设计行为有关,又与图形图像技法表现密切联系,同时还要涵盖设计描述的动作。设计行为更多的是指设计思考的过程与内容,这些内容和过程又要为具体的设计目标服务,并要靠一个直观的图式系统来描述。这种描述语言对于设计师来讲,更多的是借助图形图像等直观形式进行视觉思考与表达。当前“手绘”一词似乎只是关注了绘图技法,而对于系统复杂的设计过程描述缺少完整性和精准性。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尝试寻求专用词语来描述设计表达过程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设计手绘图解语言”一词作为专属词汇对当前设计过程描述似乎更为科学全面。此命名即涵盖了设计的特点,又包括了绘画的内容,也突出了课程的价值。其基本含义是:设计需要运用创意思维,设计思考结果需要通过图式进行描述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交流与展示,展示与交流再次反馈至思维层面,通过“再思考”提升设计的水平。期望通过此番探讨,让设计教育者、研究者对所谓“手绘”改口,采用更为准确的专业语言,无论对课程建设,还是对专业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崔笑声《设计手绘表达—思维与表现的互动》[M] 中国水利出版社 2005年3月 8—9,58页
[2]郑曙阳《室内设计程序》[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8月 63,77-78页
4.门课程名称翻译(五) 篇四
工业窑炉 Industrial Stoves
工艺过程自动化 Technics Process Automation
公差 Common Difference
公差技术测量 Technical Measurement with Common Difference
公差与配合 Common Difference & Cooperation
公共关系学 Public Relations
公文写作 Document Writing
古代汉语 Ancient Chinese
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固体激光 Solid State Laser
固体激光器件 Solid Laser Elements
固体激光与电源 Solid State Laser & Power Unit
固体物理 Solid State Physics
管理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管理经济学 Management Economics
管理数学 Management Mathematics
管理系统模拟 Management System Simulation
管理心理学 Management Psychology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光波导理论 Light Wave Guide Theory
光电技术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光电信号处理 Photoelectric Signal Processing
光电信号与系统分析 Photoelectric Signal & Systematic Analysis
光辐射探测技术 Ray Radi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光谱 Spectrum
光谱分析 Spectral Analysis
光谱学 Spectroscopy
光纤传感 Fibre Optical Sensors
光纤传感器 Fibre Optical Sensors
光纤传感器基础 Fundamentals of Fibre Optical Sensors
光纤传感器及应用 Fibre Optical Sensors & Applications
光纤光学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Fibre Optical
光纤技术实验 Experiments in Fibre Optical Technology
光纤通信基础 Basis of Fibre Optical Communication
光学 Optics
光学测量 Optical Measurement
光学分析法 Optical Analysis Method
光学计量仪器设计 Optical Instrument Gauge Designing
光学检测 Optical Detection
光学设计 Optical Design
光学信息导论 Introduction of Optical Infomation
光学仪器设计 Optical Instrument Designing
光学仪器与计量仪器设计 Optical Instrument & Gauge Instrument Designing
光学仪器装配与校正 Optical Instrument Installation & Adjustment
广播编辑学 Broadcast Editing
广播新闻 Broadcast Journalism
广播新闻采写 Broadcast Journalism Collection & Composition
广告学 Advertisement
锅炉燃烧理论 Theory of Boiler Combustion
锅炉热交换传热强化 Boiler Heat Exchange,Condction & Intensification
锅炉原理 Principles of Boiler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国际经济法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地理 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国际贸易实务 International Trade Affairs
国际市场学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国际市场营销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国民经济计划 National Economical Planning
国外社会学理论 Overseas Theories of Sociology
过程(控制)调节装置 Process(Control) Adjustment Device
过程调节系统 Process Adjustment System
过程控制 Process Control
5.课程名称:毕业设计(建学) 篇五
《毕业设计(建学)》
Graduation Project of Architecture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门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业主干课程,是对建筑设计课程的综合提高和全面考察阶段。本课程引导设计训练向综合性、实践性与全面化方向拓展,全面锻炼与考察学生独立、综合运用以往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建筑设计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基本内容为对某一实际(或模拟实际)建筑课题的综合解决方案,要求学生较为独立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考察到学生的:建筑策划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的设计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与协作精神,全面分析与阐述设计课题的能力。
2、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选题应遵循如下原则:
课题应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具有普遍代表性,并有可操作性;
课题范围可涉及建筑设计各领域,课题条件应接近实际工程条件;
成果应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前修课程: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其他相关专业课程。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和各篇章(节)学时分配
毕设分组及确定题目:
一般应在寒假前3~4周由学院有关教学机构安排毕设分组工作,然后由各毕设小组分别进行毕设准备工作并初步确定设计题目。此阶段不计入毕设课时内。
开题工作:
春季学期开始后的前4~5周为毕设开题阶段,应完成开题报告并分组进行开题答辩。中期检查:
第8~10周 为中期检查阶段,由各指导教师检查和认定学生的毕设进展和中期成果,学院有关教学机构可根据学院有关要求安排抽查答辩。
毕设答辩:
春季学期的第16~18周为毕设答辩时间,收取毕设成果,审查答辩资格并进行答辩,给出毕设成绩。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学生独立工作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要求进行较为充分的社会调研与场地调研。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学校、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规定; 有关建筑设计规范; 有关建筑设计资料集;
其他与设计课题有关的所有资料。
七、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标准
采用学生答辩的形式汇报毕业设计成果。
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成绩、评阅人成绩和毕业答辩成绩(由毕业答辩委员会根据程序给出)三部分组成。百分制。
八、其它问题的说明
毕业设计成果按照学校、学院有关文件执行。通常应包括毕业设计图纸文件、毕业论文、外文文献资料正文与译文以及上述所有成果的电子文件光盘等。其装订样式按学校统一规定执行。
6.简历写作之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 篇六
简历写作之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
(转自.cn/bbs)
工学 ENGINEERING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高等数理方法 Advanced Mathematical Method
弹塑性力学 Elastic-Plastic Mechanics
板壳理论 Theory of Plate and Shell
高等工程力学 Advanced Engineering Mechanics
板壳非线性力学 Nonlinear Mechanics of Plate and Shell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Structural 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
弹性元件的理论及设计 Theory and Design of Elastic Element
非线性振动 Nonlinear Vibration
高等土力学 Advanced Soil Mechanics
分析力学 Analytic Mechanics
随机振动 Random Vibration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基础工程计算与分析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Founda tion
Engineering
结构动力学 Structural Dynamics
实验力学 Laboratory Mechanics
损伤与断裂 Damage and Fracture
小波分析 Wavelet Analysis
有限元与边界元分析方法 Analytical Method of Finite Element and
Boundary Element
最优化设计方法 Optimal Design Method
弹性力学 Elastic Mechanics
高层建筑基础 Tall Building Foundation
动力学 Dynanics
土的本构关系 Soil Constitutive Relation
数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 Emerging Communications Theory and Technology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网络理论与多媒体技术 Multi-media and Network Technology
医用电子学 Electronics for Medicine
计算微电子学 Computational Microelectronics
集成电路材料和系统电子学 Material and System Electronics for In
tegrated Circuits
网络集成与大型数据库 Computer Network Integrating Technology and Large
scale Database
现代数字系统 Modern Digital System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Design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Moder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ies
网络信息系统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图像传输与处理 Image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图像编码理论 Theory of Image Coding
遥感技术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虚拟仪器系统设计 Design of Virtual Instrument System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技术 Signal Processing for Biology and Medicine
光纤光学 Fiber Optics
VLSI的EDA技术 EDA Techniques for VLSI
电子系统的.ASIC技术 ASIC Design Technologies
VLSI技术与检测方法 VLSI Techniques & Its Examination
专题阅读或专题研究 The Special Subject Study
信息论 Information Theory
半导体物理学 Semiconductor Physics
通信原理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现代数理逻辑 Modern Mathematical Logic
算法分析与设计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lgorithms
高级计算机网络 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s
高级软件工程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数字图像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知识工程原理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Formal Languages and Automata
人工智能程序设计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gramming
软件质量与测试 Software Quality and Testing
大型数据库原理与高级开发技术 Principles of Large-Scale Data-Bas e and
Advance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 Natural Intellig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nix操作系统分析 Analysis of Unix System
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
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 Internet and Intranet Technology
多媒体技术 Multimedia Technology
数据仓库技术与联机分析处理 Data Warehouse and OLAP
程序设计方法学 Methodology of Programming
计算机信息保密与安全 Secrecy and Security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
分布式系统与分布式处理 Distributed Systems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并行处理与并行程序设计 Parallel Processing and Parallel Programming
模糊信息处理技术 Fuzz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人工神经网络及应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
Unix编程环境 Unix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计算机视觉 Computer Vision
高级管理信息系统 Advanc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信息系统综成理论及方法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Information n
System
Integration
计算机科学研究新进展 Advances in Computer Science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
数据库原理 Principles of Database
编译原理 Principles of Compiler
程序设计语言 Programming Language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学 Logic in Computer Science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Object-Orient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高等数值分析 Advanced Numeric Analysis
人工智能技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软计算理论及应用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oft-Computing
逻辑程序设计与专家系统 Logic Programming and Expert Systems
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ition
软件测试技术 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高级计算机网络与集成技术 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gration
Technology
语音信号处理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
系统分析与软件工具 System Analysis and Software Tools
计算机仿真 Computer Simulation
计算机控制 Computer Control
图像通信技术 Imag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人工神经网络及应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
计算机技术研究新进展 Advances in Computer Technology
环境生物学 Environmental Biology
水环境生态学模型 Models of Water Quality
环境化学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环境生物技术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水域生态学 Aquatic Ecology
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 Study Methodolog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藻类生理生态学 Ecological Physiology in Algae
水生动物生理生态学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Aquatic Animal
专业文献综述 Review on Special Information
废水处理与回用 Sewage Disposal and Re-use
生物医学材料学及实验 Biomaterials and Experiments
现代测试分析 Modern Testing Technology and Methods
生物材料结构与性能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Biomaterials
计算机基础 Computer Basis
医学信息学 Medical Informatics
计算机汇编语言 Computer Assembly Language
学科前沿讲座 Lectures on Frontiers of the Discipline
组织工程学 Tissue Engineering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Introduction to Biomedical Engineering
高等生物化学 Advanced Biochemistry
光学与统计物理 Opt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图像分析 Image Treatment
数据处理分析与建模 Data Analysis and Constituting Model
高级数据库 Advanced Database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
多媒体技术 Technology of Multimedia
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药物化学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功能高分子 Functional Polymer
InternetIntranet(英) InternetIntranet
7.特色课程名称 篇七
一、为什么要统一课程名称
实验稿取名小学为体育课程, 中学为体育与健康课程, 考虑到2004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 因此, 正式稿的内容主要涉及义务教育阶段。正式稿将义务教育阶段统一取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 主要有四点考虑:第一, 更加充分体现“体育为健康”的思想, 也是为了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这是因为体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应该为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虽然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受多种因素 (如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营养过剩、睡眠不足、体育活动时间太少以及学校和家长重智轻体等) 影响, 体育课程不能独自或完全解决学生的健康问题, 但体育课程应该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承担应有的部分责任。第二, 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应从小抓起, 尽早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因此, 本门课程虽然强调以体育学习为主, 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融合了部分健康行为养成和健康教育的内容 (如饮食、用眼、口腔卫生等个人卫生常识, 食品卫生和安全,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等等) , 这样, 可使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更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 并促进他们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 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课程名称情况来看, 基本上都是统一课程名称的, 要么从小学到高中都取名为体育课程, 要么都取名为健康与体育课程。第四, 听取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 包括政府、学术团体、专家、一线体育教师等, 大多认为应统一课程名称, 取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好。
二、课程性质部分的主要变化
首先, 根据教育部和课程组专家的意见, 所有课程的正式稿将实验稿中对本门“课程价值”部分的内容删除, 而重点放在较为详细地描述本门课程的性质方面, 以便教师理解所教课程的性质。
其次, 为了防止个别专家或体育教师的误解、误导以及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存在淡化运动技术教学的倾向, 正式稿在实验稿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当中, 加进了一句话:“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因此, 正式稿更加明确地将本门课程的性质定义为:“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这更加有助于体育教师理解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必须要教的。当然, 这句话强调的另一层意思是, 体育教师不仅必须要教运动知识和技能, 还要重视教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方法, 促进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力, 从重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向重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力的培养转变。实际上, “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这样一句话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对课程性质的描述时就已补充了进去。
第三, 除用上述的一段话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外, 为了使读者更加明确本门课程的性质, 正式稿还提出了本门课程的四个特性, 即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基础性主要强调学生要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 这里强调的“必要”不等于“所有”的含义, “必要”意指要精选适合学生学习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有作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而不是“所有”的知识点, 即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都要学, 更不是每个项目中的内容都要学, 这是因为运动项目很多, 每个运动项目中的内容更多, 而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时间有限, 同时更没有必要将普通学生当成运动全才来培养, 否则, 就会像过去那样, 教师样样都教, “蜻蜓点水”, 其结果是学生样样都学, 但样样都学不会。这也是我们常常容易责怪学生技术技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体育教师要摒弃教学内容的“繁、难、偏、旧”现象, 精选一些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内容, 使学生学会一些运动项目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为学生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性主要强调“身体练习”, 这也是本门课程区别于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同时, 也区别于一般性的身体活动 (如做家务事、田间劳动等) 。本门课程强调的“身体练习”, 主要指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体能的练习和体育游戏活动。通过身体练习,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方法, 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健身性主要强调“适宜的运动负荷”, 在体育与健康课上, 只有学生获得了适宜的运动负荷, 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 都无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负荷过大, 既有损于学生的健康, 也会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运动负荷过小, 既达不到健身的效果, 也掌握不好运动技能, 更感受不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综合性主要强调两点:一是注重健身育人功能, 即本门课程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 又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规范意识、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二是强调本门课程以体育学习为主, 同时融合部分健康教育的内容, 如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总之, 综合性关注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 不但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而且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真正体现体育的教育价值。
三、课程基本理念部分的主要变化
在得到广泛认同的基础上, 正式稿坚持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的主要思想。由于2001年研制《课程标准》时是将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合在一起考虑的, 并且, 教育部于2002年又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研制并于2003年颁布。因此, 在广泛听取了一些积极性建议的基础上, 正式稿在每个理念的表述方面做了一些修改, 使其更加完善。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这一理念的标题正式稿与实验稿完全相同, 但内容的表述在总体思想不变的基础上, 强调: (1) “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本课程要通过教学, 使学生既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愉快过程, 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方法, 也形成对体育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 重视三维课程目标的构建以及课程结构体现三维课程目标的思想, 更是为了充分体现体育的育人功能, 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协调、健康发展。有观点认为, 三维健康观主要是针对成年人的, 对于少年儿童, 身体健康是重点。同时, 认为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过分强调三维健康观, 忽略儿童、青少年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这个特点, 丢掉了重点。笔者认为, 实验稿中是有明确的“身体健康”学习领域的。身心本身就是统一体, 人的身体与心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体育活动既是身体的活动, 也是心理和社会的活动, 因此, 体育活动不仅对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活动对三维健康的影响, 不仅仅体现在成人方面, 同样也体现在儿童、青少年方面, 而且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应该从小培养, 俗话说:三岁看小, 七岁看老。此外, 把身心割裂开来看体育, 实际上还是一种典型的生物体育观, 忽视了体育的人文性、社会性和教育价值, 把鲜活的学校体育看成“行尸走肉”式的体育, 更是把体育的手段与体育的目的混为一谈。 (2) 高度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 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本课程要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和体能的练习,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但仅仅靠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还需要辅助于营养、保健、疾病预防、安全避险等健康教育的教学, 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生活方式,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实验稿中的第二个理念是“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改变为正式稿中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这是因为, 2001年研制《课程标准》时包括高中在内, 期望学生通过接受12年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 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正式稿完全是针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育教育,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提出更注重学生的现实情况以及课程对学生的现实要求。在对这一理念的表述方面, 正式稿在保持实验稿基本精神的基础上, 强调: (1) 目标、内容和方法都要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学习经验主要指学生体育学习的基础和状况, 具体来讲, 学生以往学习过哪些运动知识和技能, 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如何等;生活经验主要指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如学生在校外经常练习篮球, 并对篮球运动有一定的认知、感受和体验等。特别是, 教学内容的选择越是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 就会越受到学生的喜爱, 学生也会学得更好, 并体验到学习这种教学内容的乐趣和成功, 从而有助于培养运动兴趣以及基本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 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促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处理好尊重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精神之间的关系。当然, 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这一理念的误解、误导, 如有观点认为, 重视运动兴趣就是提倡放羊式教学?实际上, 《课程标准》强调这一理念, 旨在鼓励体育教师要采用生动有趣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内心真正喜欢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绝不是提倡放羊式教学, 因为放羊式教学实际上是个别教师不负责任的教学, 是没有组织、放任自流的教学, 这种教学不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产物, 课程改革前早就存在这样的现象, 课程改革中也有此现象, 将来还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但应杜绝这种现象。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这一理念的标题由实验稿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为正式稿中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后面一句话的改变, 主要为了与其他三条理念在表述上一致, 即最后要落实到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方面。在具体内容的表述方面, 正式稿基本上保持实验稿的精神, 都强调在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都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的培养, 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以及健康发展。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的误解、误导, 有观点认为,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要忽视体育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际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不但没有忽视体育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而且对教师的作用和要求更高了, 因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特别重视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知识面更宽、能力更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学生会随时提出各种问题需要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还有观点认为,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一切围绕学生转, 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实际上,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体育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要求,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教学, 使教学既能深受学生的喜爱, 又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学生合理的、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反之, 体育教师应该加以引导。
4. 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 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这一理念的标题由实验稿的“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改变为正式稿中的“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 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可见, 正式稿更加关注地区差异的问题, 这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 各地各校经济、文化、教育差异很大, 体育与健康教学受师资力量、学生基础、场地设施等影响较大, 实际上, 即使一个省的地区差异也很大。这就需要高度关注地区差异的问题。同时提示我们不能走老路,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用“大一统”体育教学模式是解决不了地区差异的问题的, 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做法。因此, 无论是具体的学习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等应该允许和鼓励地方和学校, 在《课程标准》总体精神的指导下,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自行确定, 这符合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 有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形成教学特色, 提高教学质量, 因为切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四、课程设计思路的主要变化
首先,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 将实验稿中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改成“课程设计思路”, 即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构架等有宏观和整体的思考。同时, 整个的课程设计思路的落脚点都应放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面。
其次, 对实验稿中五点设计思路的标题、内容和文字都做了以下一些修改和完善。
第一, 将实验稿中第一点设计思路“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改成正式稿中的“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 这是为了更加突出本门课程要挖潜多种功能和价值, 充分发挥本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 体现本门课程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 换言之, 本门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正式稿与实验稿一样, 都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 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
第二, 正式稿与实验稿的第二点设计思路一样, 即“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即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考虑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已另外研制并于2003年颁布, 正式稿就删除了有关对高中内容方面的表述, 同时, 也删除了实验稿中关于“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或学生是不太会阅读高中《课程标准》的, 因此, 正式稿改成“为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第三, 将实验稿中第三点设计思路“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调整为正式稿中的“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察的学习目标”, 因为无论是《课程标准》层面, 还是教学实践层面;不管是采用定量的方法还是定性的方法, 设置的学习目标都能够“被评价”, “被评价”就需要设置的学习目标是可操作的和可观察的, 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一部分在文字的表述上也做了一些调整、精简和完善。
第四, 将实验稿中第四点设计思路“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调整为正式稿中的“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这一标题只改了两个字, 即“加大”改为“保证”, “加大”一词比较模糊, 不能充分体现让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内容的权利和责任以及“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保证”是强调学校在《课程标准》确立的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框架的基础上, 学校有权根据师资队伍、学生体育基础、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此外, 正式稿充分关注农村的体育教学, 鼓励农村学校要特别注意开发和利用各种有用的课程资源, 具体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编或创造, 真正能够因地制宜, 确保本课程的正常实施, 并形成教学特色。
8.学校特色的核心是课程特色 篇八
在调查其他学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后,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的盲目跟风,目的不明确;有的重表演形式轻精神内涵,具有形式主义倾向;有的不注重系统性,显得比较随意;有的重“读”轻“导”,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实效性差。经过广泛论证,竹园小学选择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的角度切入,就是为了克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实效性。经过近十年的实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实现了一系列预设目标。
让学生认识、了解和吸收祖国灿烂的文化,从小培养热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了国家的历史,了解了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了中华民族的根。
让学生从小练好童子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打下语文的底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与积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发展了学生的右脑,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做诵读训练,可以使儿童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脑力得到舒解,平衡身心发展,提升自制力和自觉性。背书,如练字、习武,熟能生巧。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便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陶冶学生的性情,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其人文素养。少年儿童学习经典文化,重在开通达天地人之博大智慧,养平和且威猛之浩然正气。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从小培养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
促进了学生的精神发育。学生中,知书达理的多了,文明守纪的多了,热爱劳动的多了,乐于助人的多了,还出现了以身残志坚的学生张琪慧为代表的先进典型。教师和家长惊喜地发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让越来越多的孩子逐渐远离了不良行为习惯。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精神普遍得到提升,教育视野普遍得到拓宽,文化底蕴普遍得到增强。近几年来参与探索和实践的语文教师撰写的论文和案例公开发表或获奖近300篇,执教的优质课在全国、省、市获奖25节,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9.特色课程名称 篇九
内容提要: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科段)“外国文学(欧、俄苏部分)”课程名称变更为“外国文学(欧美部分)”,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外国文学(亚、非、拉、美部分)”课程名称变更为“外国文学(亚非部分)”。 内蒙古高教自考部分课程名称进行更改,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科段)“外国文学(欧、俄苏部分)”课程名称变更为“外国文学(欧美部分)”,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外国文学(亚、非、拉、美部分)”课程名称变更为“外国文学(亚非部分)”。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专业名称
1
0560
外国文学
(欧美部分)
8
蒙古语言文学(基础科段)
2
0563
外国文学
(亚非部分)
6
10.篮球特色课程方案 篇十
一、开设理由
1、个人爱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人酷爱篮球这一体育运动项目,在师范学校读书时,我用了一年的时间选修了篮球课程,虽然自己没有经过较为正规的系统学习,但是我凭借自己对篮球的爱好和执着精神,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关于篮球运动的资料,并力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相信凭借目前自己的篮球理论和实践水平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是绰绰有余的。
2、锻炼价值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跑、跳、投等综合运动的团体性项目,能够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通过篮球运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机智、果断的良好心理品质。
3、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众所知之,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各种球类运动,特别是小篮球。因为小篮球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展示自己的本领。因此,他们很愿意主动地去进行学习。
二、如何开展
1、开课形式
利用每周六上午和周三、五下午两节课后
2、分班教学
三、达成目标
1、一年级学生知道并初步掌握各种方式的熟悉球性练习和原地拍球
2、二年级学生较为熟练掌握各种方式的熟悉球性练习和原地拍球以及行进间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3、三四年级时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各种方式的运球技术和传球技术
4、五六年级时能进行简单的教学比赛和战术配合
四、教学过程
1、自己备课→自己上课→教学反思→找出不足,以待改进→多去相关篮球学校进行学习取经→与同行探讨→改进教学→系统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区、市、国家级比赛
五、个人发展规划
1、初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训练模式
2、不断学习和参加相关的培训,进一步改进教学训练模式
11.特色课程名称 篇十一
课程基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开发一系列特色校本课程,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课程资源开发,满足师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优良品质。
为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一些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很多学校建立了课程基地,旨在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内涵发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这些课程基地就包含不少以生物学科课程建设为目标的课程基地。为让这些课程基地更好地发挥其主要功能,在课程基地建设之初就要着手开发和开展特色生物校本课程,为“新型课堂”服务。
为了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展更加切合课程基地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地方的特色、学校的特点,生物校本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一、确定课程总体目标
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就提出课程开发的三个目标:一是依托课程基地,为课程基地建设服务;二是依托地方和学校实际,为学校课程多样化服务;三是依托学生发展需要,为学生素质发展服务。
所谓依托课程基地,就是我们开发和开展的校本课程要围绕课程基地进行,为课程基地建设服务。如我校的课程基地主题是“植物利用体验”,因此,我们开发、开设的校本课程都要围绕植物利用来开发和组织实施。依托地方和学校实际,就是要根据学校和地方实际情况和地区特色,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我校历史悠久,植物种类繁多,有依托植物景观,特色鲜明的校园“十大景观”;各个教学班历来有设立“班花”的传统等,这些都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立足点和素材。同时,我县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花木种类繁多,有大型的植物组织培养基地和名贵花木繁育基地,有南、北花木的驯化基地等,这些也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通过与这些特色资源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既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又弘扬了学校和地方的特色文化。依托学生发展需要就是无论是开发还是开展校本课程,其主体目标是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服务,要符合本校学生实际,不盲目跟从,更不盲目拓展。
二、确定具体开发方向
明确课程开发的主体目标后,就要着手调查可以用来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是要培养学生能力,二是要易于开展。本着这两点出发,我们要围绕以下几点做好工作。
首先是依托课程基地。就是要紧紧围绕课程基地的建设目标去考虑校本课程的开发;此外从立足校园考虑,就是要从校园内已有条件出发,充分挖掘校内可用于开发与课程基地相关的校本课程资源,目标要明确、清晰。如围绕我校“植物利用体验”课程基地,我们通过调查后拟开发“校园木本植物分布及用途调查”、“校园药用植物”、“校园食用植物”等校本课程。
其次是依托地方和学校特色。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乡土特色,都有与课程基地切合的课程素材,学校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中要充分体现和展示出这些特色,以便通过课程的开展,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这些特色,将这些特色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由于这些资源就在我们身边,也便于我们开设课程。如我们依托县“花木之乡”、花木繁育基地(包括大型组织培养室)的资源优势,拟开发“花卉的繁殖技术”校本课程;依据学校教学班设立“班花”的传统,为让学校的“班花”文化更加完善,拟开发“班花与励志”的校本课程;依托校“撷英园”(其中栽培的花木都是由各个地区校友捐赠的各地的“市花、市树”),为让“撷英园”能够更大地发挥其功效,拟开发“市花、市树欣赏”的校本课程等。
三、课程开发资源调查
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方向和目标后,就要组织老师和学生对预想的开发目标进行资源调查。调查分为不同小组进行,在调查之前,要针对不同调查对象,明确需要调查什么,如何调查,小组如何分工,还要设计不同的调查表格,如“校园木本植物分布及用途调查”,首先有校内调查小组调查校园内有哪些木本植物,都分布在哪些地方?目前生长状况如何?是人工栽培的,还是天然杂生的?调查小组还要配备照相机,把调查植物的典型照片拍摄下来,对于暂时不太清楚的一些植物也要拍摄下来,回来后上网去查,或者查阅其他资料等。资料收集小组成员要负责查阅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用途调查小组调查这些植物基本用途可以通过网络、自己了解、走访等形式调查。对于调查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要进行分类统计,输入电脑,以电子信息形式储存,以便及时调用。
四、组织校本课程开发
在调查的资源分类完成后,就需要组织课程的开发了。课程开发需要关注几个问题:一是服务对象。我们校本课程学习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开发的校本课程专业性不能太强,文字要简洁易懂,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够清楚。二是要尽可能结合教材。校本课程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是为国家、地方课程服务的,因此,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必须始终牢记这一点,尽可能多联系教材知识,最好是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三是要贴近学生生活。校本课程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更需要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有机会去实践和观察,这样对他们更有帮助。四是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学生感兴趣,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才有用武之地,否则,我们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东西,没有学生感兴趣,也没有学生愿意选学,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吸纳一部分学生参与,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课程开发过程就是要将收集来的资料和数据分类整理,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基本框架进行重新整理、分类、排序。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内容要舍去,对不足的部分要加以补充。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校本教材的编写,生物校本教材要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便于学生阅读和自学,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对照学习或实践。
五、课程实施和完善
校本教材编写完成后,要付诸实施还需要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这也是作为一门课程所必须的。各种准备条件完善后,课程就需要在学生中组织实施了。由于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因此不同的校本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实施方式:有的可采用兴趣小组的方式,成为一些同学的选修课程或研究型学习课程,如我校编写的“校园木本植物分布调查及用途调查”、“校园的药用植物”等;还有些校本课程不宜作为选修课程,但很多知识可以作为同学们了解的内容,因此可以作为班级读物,供给学生课外阅读,如“班花与励志”(选班花时作为参考)、“市花、市树赏析”(参观“撷英园”时除了标牌介绍内容外,该校本教材可以作为拓展和补充)等。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征求使用的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逐渐加以修订和完善。此外,还需将校本教材的内容上传到校园网课程基地网站(或网页),便于同学们在浏览课程基地网站的同时也能在网上学习到这些课程。
六、校本课程的体系性
无论是哪一所学校,要让自己的校本课程更具特色,显然不是一两门校本课程就能够体现出来的,而是要体现出其系统性,即具备一定的体系。由于我们的校本课程是围绕具有鲜明主题的课程基地来开发和开设的,因此不难形成体系。但是在开发和开展过程中,还是要关注特色性和服务性这两个方面。服务性要体现出为学校课程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为课程基地服务的基本理念。要立足于本土特色,尤其是校园特色,并且要易于开展。
12.学校“特色课程”浅谈 篇十二
一、何谓特色课程
我认为特色课程应至少具有如下几方面的属性。第一,特色课程之“特色”,是相对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类型中的其他课程而言,是相对于其他区域课程、本校其他课程、他校校本课程来说的,在教育性、科学性、发展性等方面它具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独特品质。第二,特色课程必须能够有效融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之中,而非独立特行的课程,即特色课程必须符合学校的课程理念,服从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学校的特色(或传统优势)教育,并能够与其他课程形成一定的关系,促进学校课程体系整体价值的体现和作用的发挥。第三,特色课程可以是一门课程,也可以是一个课程群,可能非学校课程的全部,也可能非学校的核心课程。如果是一个课程群,课程群内所有的课程风格需具有一致性。第四,特色课程建设之初可以不是地区或学校的最好课程或最优课程,但在继续保持和发展其特质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实践应该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并能够在一定区域内发挥辐射作用。特色课程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的课程水平,其最高特质是成为能达到一定教育目的并彰显学校课程思想的校本课程。
二、如何创建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的创建可以遵循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学校管理者在规划学校课程时通过协商后将其定位为校本课程重点建设对象;二是在课程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发展和形成特殊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没有固定的模式,学校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就能建设或体验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特色课程。
学校应在综合利用多类资源中提升课程发展速度。目前有三类资源可为学校所用:一是专家资源,即聘请专家为学校把脉,请专家们提供思路或建议,帮助学校确立重点、形成特色,甚至全程参与具体实践;二是自然或社区资源,即在学校内部或附近寻找、开发能够为学校所用的独特资源,并且与相关课程的开发思想和校本课程目标有一定关联性;三是学校积累的优质教育资源,即把过去课程改革或教育传统中一些较好的教育实践经验转化为分类课程,集聚学校优质资源进行重点建设。
三、如何保持特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特色课程本体来说,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关注两个关系,一是细化和明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关系,努力实现四者之间的互动发展;二是课程思想和学校办学思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炼和总结特色课程实践的思想,并将之与学校办学思想进行比对,在理论考证和实践研究中逐渐形成学校的特色定位。
学校课程是一个大课程(体系),它由若干不同类型、不同科目、不同功能的小课程组成,通过众多小课程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关系的连接,使其显现课程合力,发挥大课程体系的整体价值,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教育目标。因此,学校众多课程相互之间应该是统整性关系而非单调的集合性关系,即不同类型、不同科目的课程之间有分工,也有合作。
13.语文特色课程教案 篇十三
——课堂再现红楼梦中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早期接触名著,品读名著,并透过名著阅读鉴赏发现语文精髓;(2)让学生亲身体验名著场景的同时思考其中人物的情感历程及历史背景;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同时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并学会思考的方法;(2)让学生有能力鉴赏文学名著中的经典所在,人物,历史,作者情感等。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课堂上品读名著鉴赏名著的同时爱上名著并阅读更多的名著;(2)借此课堂,让学生们都有机会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增强学生的自信。
二、教学信息
1,教学模式:
以高调的文学介绍引入课堂,以浅显的趣味讲解介绍名著,以名家的多样解读拓展学生的思维;以精彩的学生表演让名著知识丰满立体,以学生的独特视觉让名著知识拓展深入,以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名著场景深入人心。2,课时安排:(两课时,可单独分开)
第一课时:5分钟名著介绍,10分钟经典讲解,20分钟现场表演(5分钟给学生选角并讲解剧本,15分钟学生表演,同时教室摄影并指导),10分钟现场点评。
第二课时:5分钟课堂回顾,20分钟学生发言(对所饰演的人物,剧中历史背景等发表自己的看法),15分钟名家解读,5分钟作业布置。3,教学重点:
《红楼梦》经典解读,学生现场表演,学生名著视角,教师客观引导 4,教学难点:
(1)很多学生对文学名著比较陌生,看过《红楼梦》的同学少之又少;
(2)很多学生性格腼腆,实战表演部分要想办法鼓动学生积极参与,尽量多设置角色。5,教学准备
1,《红楼梦》有关书籍准备(图书馆借)2,《红楼梦》剧本准备(网上搜索并打印)。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表演
1、名著介绍:
板书内容:1,《红楼梦》解读……; 2,名著讲解:
包括《红楼梦》作者,历史,人物,情景,事情发展等。3,学生现场表演:
(1),学生选角:贾宝玉,林黛玉,各色丫鬟等;(2),剧本讲解:参照87版《红楼梦》剧作者实录;
(3),实战表演:让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表演时其他组观摩。4,剧本(例):
黛玉葬花(地点:大观园内)
伴 唱:看不尽满眼春色富贵花,说不完满嘴献媚奉承话。伴 唱:谁知园中另有人,偷洒珠泪葬落花。
林黛玉: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曰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贾宝玉:(哭)
林黛玉:人说我痴,难道还有个痴的不成吗?我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
贾宝玉:妹妹慢走,我知道你不理我,看见我就避开,今天我只要和你说一句话,从今之后
就撂开手吧?
林黛玉:你说吧。
贾宝玉:说两句你听不听?唉,既有今曰,何必当初? 林黛玉:今曰怎么样?当初又怎么样? 贾宝玉: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宝玉是终曰相伴共欢笑。我把那心上的话儿对你讲,心爱的东西凭你挑。还怕那丫鬟服侍不周到,我亲自桩桩件件来照料。你若烦恼我耽忧,你若露齿我先笑。
我和你同桌吃饭同床睡,象一母所生的亲同胞。实指望亲亲热热直到底,总见得我俩情谊比人好。谁知道妹妹人大你心也大,如今是你斜着眼睛把我瞧。三朝四夕不理我,使宝玉失魂落魄担烦恼。我有错你打也是骂也好,为什么远而避之将我抛。你有愁诉也是说也好,为什么背人独自你常悲嚎。你叫我不明不白鼓里蒙,我就是为你死了,也是个屈死的鬼魂冤难告。
林黛玉:(哭)
贾宝玉:怎么,你哭了? 林黛玉:我何曾哭了呢?
贾宝玉:看,珠泪孩滚着呢? 林黛玉:你要死了,动手动脚的。
贾宝玉:说话忘了情,不觉动了手,也就顾不得死活了。
林黛玉:好,你荚烩么说,那我来问你,那天我到怡红院去,你为什么不叫丫头开门呢? 贾宝玉:此话从哪里说起阿? 林黛玉:那一天啊
(唱)我不顾苍苔滑天色昏,来访你秉烛共谈心。
谁知道受了你丫头言欺凌,尝了你怡红院里闭门羹。撇下我满目凄凉对院门,遍体生寒立花径。
那一曰你蒙着耳朵不理人,今曰又何必指着鼻子把誓盟。
贾宝玉:哦,怪不得你不理我,我要是这样对待妹妹,就让我立刻去死好了!林黛玉:啐!谁叫你赌咒发誓的。
贾宝玉:好妹妹,我实在不知道你来过阿!那天,那天只有宝姐姐来坐过一会儿。恩,定是
丫头们干出来的好事!等我回去问出是谁,我定要教训教训她们呢!
林黛玉:是要教训教训才好,得罪了我倒是小事,要是以后什么宝姑娘来了贝姑娘来了,把
她们也得罪了,事情可就大了!
贾宝玉:啊呀,你还说这些话,你到底是气我呢还是咒我啊!林黛玉:这有什么要紧呢?看,筋都暴起来了,还急得一脸汗呢!贾宝玉:好妹妹,你放心。
林黛玉: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真不明白你的意思,你到说说看,什么放心不放心的? 贾宝玉:你果然不明白这话吗?难道我平时在你身上用的心都用错了吗?连你的意思也体贴
不着,那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林黛玉:我真不明白。
贾宝玉:好妹妹,你不要骗我,你若真的不明白此话,不但我平曰白费了心,就连你对我的
心也都辜负了,你总是因为不放心的缘故才多了心,才弄了这一身的病,好妹妹你 若能宽慰些,病也就会好呢。妹妹慢走!你再让我讲一句话再走好不好?
林黛玉:还有什么可以说的,你的话我都明白了。贾宝玉:都明白了? 林黛玉:嗯
贾宝玉:好妹妹,我这颗心从来也不敢说,今天我大胆的说出来,我就是死了也是情愿的。
我为你也弄了这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挨着,只怕等你的病好了,我的病
才会好呢?我睡里梦里也望不了你好妹妹……
林黛玉:(脸红)这个……我知道!宝玉,时候不早了,我还要回去吃药呢,就先回潇湘馆了,886!O(∩_∩)O~ 贾宝玉:嗯,林妹妹,88!O(∩_∩)O~ 5,教室现场摄录并点评
第二课时:学生视角
1,课堂回顾:结合名著知识点评学生表演
2,学生发言:对剧中的人物,历史,背景,等等作深层次的探讨 3,课后作业:1,有读本的阅读下一章节名著知识并上交预习报告;
14.课程特色与改革(共) 篇十四
课程特色
1.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新颖 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产学结合,校企结合的新型教学模
式,建立 “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实用性和职业性的有机统一。
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利用“项目教学”,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角色,带着实际生产
中的问题学习,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做到
规格与特色的结合。
2.教学手段先进,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 本课程建立了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化教学
体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除主教材外,还配有电子教案、助学课件、试
题库、实验指导等内容,形成了立体化教学包,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根据
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
中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紧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内容,积极整
合优秀教学成果,始终保持先进性。
3.实践教学规范 本课程实践教学规范,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操作考核标准、技能训练
与实习指导,使学生准确规范地掌握各种制备技术的操作要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
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注重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严
抓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课程改革措施
首先,在教学中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努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变:(1)
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
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其次,大胆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动讲授式、讨论式、启发式、计划内自
学与授课结合、围绕制剂实际问题开放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开展。例如在课堂上增加了
学生自学自讲、讨论药学热点事件等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形式多样,学生主动性强,课堂
气氛生动活泼。
此外,加强与科研单位、药厂、医院的合作,组织学生到本校药学综合实训中心、药厂、医院制剂室等进行现场教学、观摩,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互印证的深刻印象。
通过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改革,本课程教学效果获得较高评价,学生们的综合应用水平得
【特色课程名称】推荐阅读:
学校特色文化特色课程10-08
名师课程特色10-31
特色校本课程汇报07-28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10-10
校本课程之特色化建设06-25
樟树市幼儿园剪纸特色课程实施方案07-21
论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及课程设置09-17
课程名称 新编会计模拟实习07-16
海南特色饮食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