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2024-07-06

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精选6篇)

1.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篇一

长亭送别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第一部分:赴长亭路上

第一部分:赴长亭路上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筳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正宫】【端正好】碧兰的天空飘着白云,地上满是零落的黄菊,萧瑟的秋风劲吹,避寒的大雁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树叶染得像喝醉一样红啊?总是离别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道?

【滚绣球】恨与张生相见得迟,怨情郎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玉马,恨不能使斜阳一直挂在疏林上。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我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地跟随。刚刚告别了相思之苦,夫妻关系刚开始,这么快又开始分离。听得张生说一声“要走了”,自己愁得立刻手腕消瘦镯子松落;远远望见离别的长亭,肌肤也立刻瘦损了。这种悲恨的心情有谁能理解呢!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啊!(旦唱)

(丫环红娘说)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那知我的心里啊!(莺莺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叼叨令】看见送行的车儿、马儿准备好了,禁不住心急火燎般的气;还有什么心情挑选花儿、饰物,打扮得那样娇娇滴地媚人;(不要说打扮,以后连床也懒得起了)准备好被子、枕头,只好昏昏沉沉地睡;从今往后,衫儿、袖儿,将谐拭(抹干)层层泪水。这怎么不闷死人了,这怎么不闷死人了啊?久别后书信,一定要赶紧给寄来,以慰我惊慌不安的样子。

第二部分:在长亭的筵席上。

第二部分:在长亭的筵席上。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到达长亭,拜见夫人)(夫人说)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边坐,红娘拿酒来。张生,你也上前来,都是自家的亲眷,不要回避。我今日将莺莺许配给了你,到了京师后不要辱没了我孩儿,努力争取一个状元回来者。(男主角张珙说)小生我托夫人洪福,凭着胸中的才气,把考个功名看得就像在地上捡小草一样轻而易举。(和尚说)夫人见识不会错,张生不是个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女主角莺莺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冰,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脱布衫】秋风把亭外枯黄的树叶纷纷吹落,衰草在寒烟笼罩下一片迷茫。在酒席上,张生斜着身子坐着,愁眉紧蹙,发呆的样子。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小梁州】我看见他强忍住汪汪的眼泪而不敢流出来,恐怕被人发现知道。我偷看了一眼张生,又赶紧把头低下,长长地叹气,假装着是在整理自己的衣服。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幺篇】虽然以后结成好配偶,无奈眼前这种时候,怎不令人伤心?我此时心里面呆,脑儿昏,从昨晚到今天,腰围消瘦了一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夫人说)小姐斟酒!(丫环红娘递酒壶,莺莺端着酒长长地叹气,说)请喝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上小楼】成亲的欢乐还没有实现,离别的愁苦又接着来了。想着我和情郎前晚幽会,昨晚成亲,今天就要分离。我深深地尝够了这几天的相思滋味,却原来这种离别情意比相思更苦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幺篇】年轻啊轻易远别,情薄啊容易抛弃。完全不想想两人腿儿相互挨着,脸儿相互依偎,手儿相互协携。你与我父亲崔宰相做女婿,妻子荣华丈夫可以显贵,但求咱们做一枝并头莲花,远胜于考上状元。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夫人说)丫环红娘斟酒!(丫环红娘斟酒)(莺莺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满庭芳】摆酒席太急,两人对面相看一会,立刻就要别离。(想在张生高举酒食敬他,以尽为妻之礼)如果不是酒席间母亲在座,子女应当忌避不得亲近,我有心想要和他相爱相敬。虽然是相聚相守一时半刻,也算是夫妻俩共桌饮食。只能眼底留意,白传情,想起其中,真的离别后又当如何呢?差点自己真要化成望夫石了。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丫环红娘说)姐姐没有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吧。(莺莺说)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呢?!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饭菜,我吃着,感觉就好象土和泥一样。假如真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的滋味(泥土都不如啊)。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声。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白清清凉凉如水的味道,喝着感觉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饭难道不想吃?愁恨已塞满了肠胃。像贪图蜗角般微不足道的名誉,追逐像蝇头舔沾肉汁那小点微利,却把夫妻拆开在两地。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一声接着一声地长叹气(你一声我一声交替)。

第三部分:席终人散之后。

第三部分:席终人散之后。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下)(旦唱)

(夫人说)套上车儿,我先回去,小姐随后和丫环红娘回来。(夫人下场)(张珙辞别和尚)(和尚说)你这一走我没有别的话要说,贫僧准备买科举考试后发表的录取名册看,你成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当心,一路上多保重!从今往后我无心诵经拜佛,专心听取考中状元的捷报。(长老下场)(莺莺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四边静】倾刻间杯盘纵横散乱,自己就要坐车向东归去,张生要骑马向西离去,两人情意回旋不止,太阳已落下了横躺着的青翠山岭。不知道他今晚睡在哪里呢?即使作梦也难以找到。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莺莺说)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尽快便回来。(张珙说)小生我这一去一定不费力地考一个状元。正是:“青云有路一定要上去,金榜无名发誓不回来。”(莺莺说)夫君离开没有东西可以相送,随口做成一首绝句诗,为夫君送行:“抛弃我的人现在何处?想当初对我是那么亲热。现在又用原来对我的情意,去爱怜眼前的新人。”(张珙说)小姐之意差矣,张珙又岂敢怜爱其他人呢?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经常地远别离,与谁最亲爱关心呢?不遇见知音的人,谁可怜长叹的人?”(莺莺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耍孩儿】我哭得泪水淋漓打湿了衣襟袖子,自己落的泪比白居易听琵琶声时落的泪水(更多)所打湿的青衣更湿。伯劳鸟东去燕子西飞,还没有出发先问回来的日期。虽然眼前的人将到千里的远方去,暂且喝干眼前的这一杯酒。没有喝酒心已经先醉,泪流如血,心里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五煞】你到京城一路上均要适应水土,在赶路途中要节制饮食,根据气候变化,保重自己的身体。遇到荒僻的村子、下雨降露应早睡,遇到山野的店铺、刮风打霜要起迟些!骑马在秋风中远行,最难调养护理,最要当心,留意身子。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四煞】这忧愁向谁诉说?相思之苦只有自己明白,老天爷是不管人消瘦衰弱的。眼泪添到九曲黄河里涨起了大水,愁恨之重把华山的三峰都要压低了。到天晚时心头烦闷靠在西楼上,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三煞】笑嘻嘻地一起来,哭啼啼地独自回。回到家后,如果上床睡到绸帐里,就会想起昨夜的锦绣被子里还充满温暖如春天般的情意,今晚的绣被子里是孤单寒冷,只有梦里和你相会。留恋你的那份一往情深之意,见你攀鞍上马,忍不住流眼泪愁眉头。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张珙说)有什么说话要嘱咐我的呢?(莺莺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二煞】你不要担忧“有文才,却考不中”,我只怕你“休妻,再娶妻”。别要“一个春天没有书信消息”!我这里一定会经常给你寄信,你却不要“金榜无名,就真的不回来”。还有一件事,请你要牢牢记住:如果在别处又看见美女,可不要象这里一样再去迷恋。

第四部分:张生启程以后。

第四部分:张生启程以后。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张珙说)还会有谁会好似小姐这么漂亮呢?张珙独自在想。(莺莺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一煞】青山隔断了送行的双方,长林不成人之美,傍晚淡淡的烟雾云气遮住了远行的亲人。夕阳下古道上没有人说话,秋风吹拂着庄稼,送来张生那里马嘶的鸣声。我为什么懒得上车子,来时很急,他离开后,我却迟迟不愿回去呢?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丫头红娘说)夫人,先生离开已经很久了,姐姐,咱们回家去吧!(莺莺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收尾】在四面山色中,夕阳映照着张生下扬鞭赶车马的影子。(莺莺仍伫立凝望)人间一切烦恼填在胸中,愁重千斤,料想这么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所以不愿归去)?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莺莺、红娘下)(张珙说)仆童赶早行一程儿,尽早找个住宿的地方。泪随流水急落,愁跟野云飞翔。(下)

2.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篇二

“西风 (秋风) ”、“疏林 (霜林) ”、“黄叶 (黄花) ”的意象构成了画面悲凉的主体色彩。秋天到来之时, 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当是在树木上面,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诗》) , 人未觉而阶前桐叶已发出秋天到来的萧萧之声, 时光飞逝, 人生易老;“榈庭多落叶, 慨然知已秋” (陶渊明《酬刘柴桑》) 聆听黄叶坠地, 一阵心悸, 秋天来了。加之一阵风来, 曾经娇嫩美丽的“无边落木”如断翅的蝶簌簌而下, 寂寞沧桑, 更添一份无名的伤感。“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 因为秋风, “万叶千声皆是恨” (欧阳修《玉楼春》) , 峭厉的秋风, 摇曳得树木叶叶凄惨, 更多了几许彷徨几许愁苦几许寒意。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莺莺和张生, 事情才有了转机, 又被迫分离, 这一别, 不知何时再聚,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于是, 莺莺唱到:“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这里的“黄花地”, 正是语出范仲淹《苏幕遮》词“黄叶地”。之所以“黄叶”变“黄花”, 笔者认为, “黄花”更符合一位大家闺秀的形象, 从美学的意义上说, 更具有女性柔美的特征, 更凸显了秋意, 突出了凄惨、孤独的气氛, 让读者联想到“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如梦令》) , 使得悲凉的环境又增添了凄美的色彩。显而易见, 与唱词中的表达思念之情的“北雁”, “柳丝长玉骢难系”中表达离别的“柳丝”意象, 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惜别之情, 可感可触, 衬托出莺莺凄苦哀婉的心情。让读者自然联想到莺莺送别前一夜流泪到天明的情景,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是情是景?已无从分别。

与“西风”、“黄叶”等意象相对应, 表现离愁的还有“衰草”、“夕阳”等。前者重点表现深秋苍凉环境中莺莺“合欢未已, 离愁相继”的伤感烦闷痛苦, 后者则更多表现了“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的“相思滋味”。

唐宋诗人们面对着茵茵绿草, 往往有说不尽的愁和诉不完的怨。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隐喻着离别的愁绪,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而轮回不已的草荣草枯, 更让人生出年年岁岁“草”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喟叹。尤其是它枯竭的秋色更易引发令人意兴阑珊、悲不能抑的联想。以之入诗词, 萋萋芳草堆积成无数的憾恨, “恨如春草多, 事与孤鸿去” (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 , 黯淡萧瑟之情味, 令人神伤。而古典诗歌中的古典诗歌中的“夕阳、残阳、残照、落日、黄昏”常常给人孤独、感伤、悲愁之感, 所以有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之意。“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纱·秋思》) ,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柳永《蝶恋花》) 。因此, 面对离别, 她埋怨张生道:“年少呵轻远别, 情薄呵易弃掷……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 妻荣夫贵, 但得一个并头莲, 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深知, 红颜易老, 韶华易逝, 那些“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怎比得你我的“举案齐眉”, 对爱情的珍惜与担忧涌上心头, “眼底空留意, 寻思起就里, 险化做望夫石”爱得义无反顾, 如此珍视自由爱情的她特意嘱咐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 疾便回来。”更是强忍痛苦, 细细嘱咐即将远行的丈夫注意冷暖、节制饮食、保重身体, 将女子柔肠表现得情真意切, 催人泪下。如此美好的人、美好的情感怎不令人珍惜留恋?可是她仍然不放心。到最后终于道出了自己最担心的:“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若见了那异乡花草, 再休似此处栖迟。”最后说表明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她最关切的, 出身名门的莺莺依然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依然害怕抓不住爱情, 独倚西楼, 怅望“夕阳”“古道”“衰柳”, 怎不令人想起古时的弃妇闺怨?怀着满腔的惆怅与担忧, 她的眼前是“青山隔送行, 疏林不做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禾黍秋风听马嘶”的画面, “青山”意象的出现, 更暗示了人物浓烈的情感。“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林逋《长相思》) 青山的绵延不绝, “青”是最抒情、最富于诗意的颜色之一, 被用来暗示一种缠绵哀婉的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和想象空间。爱人的身影已渐行渐远, 青山依旧伫立眼前, 仿佛提醒着眼前的分离。又有茫茫“淡烟暮霭”隔断望眼, 却更添深沉的离情愁绪。

刘常虹, 江苏沛县第二中学教师。

摘要:《长亭送别》剧写莺莺、红娘等人在十里长亭送别张生“上朝取应”的情景。这折戏或直抒胸臆, 收纵自如;或触景感伤, 化情入景, 生动细腻刻画了莺莺在送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曲词文雅, 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宛如“花间美人”的“文采派”的风格特征。本文就其意象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3.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 篇三

【关键词】《西厢记·长亭送别》;元杂剧;艺术特色

元杂剧是我国元代特有的一种文学剧本形式,是一种散文与韵文的结合体,在搬上舞台后,可以将宾白、舞蹈、曲词、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因此,受到了广泛的传颂。与西欧话语和古希腊悲喜剧不同,元杂剧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现阶段的很多戏剧中,还依稀可以看到元杂剧的缩影,元杂剧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的唱腔

唱腔是元杂剧的核心,不同唱腔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能够刻画人物,有的则用来直抒胸臆,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共有19支唱曲,在这些唱曲中有大量古诗词精华,同时,还添加了一些名言警句,这些唱词成为了绝妙的诗词。其作用也是多样化的,有的用来衬托环境,有的用来交代时间、地点以及节令。

例如,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第一支唱曲[端正好]就这样描述到:“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句优美的诗词并未涉及到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而是描绘出了这样一幅景象:“在碧蓝的天空中漂浮着白云,菊花洒满大地,大雁南飞,枫叶遍地。”在这句唱曲中,为读者呈现出了白云、蓝天、菊花、大地、大雁、枫叶几种景象,构成了绚烂的背景,这种背景是不会受到舞台因素的限制的,只要听戏人通过想象就可以很好的与这些景物融为一体。

二、绚烂的布景

布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效用,在元杂剧中,大量的描写不仅可以描绘主人翁的思绪,还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如“总是离人泪”就很生动的描述出暮秋景色与恋人的分离情绪,并将两者很好的交织在一起,从一开始就为整剧埋下了伤感的基调。

这种方式在现代京剧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以京戏为例,其戏文章都十分的精炼,但是都蕴含着浓厚的诗意,在布景方面,常常只应用简单的桌椅,甚至什么都没有。但是在角色出场后,往往能够通过简单的唱词将时间、节令、环境交代清楚,这就可以帮助观众很好的了解当时的环境气氛与时代背景。

三、民族典故的应用

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应用了大量的民族典故,让简洁的唱腔迸发出了深刻的内涵,例如“淋漓尽休提红袖,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就借借鉴了王嘉的《拾遗漏》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利用劳燕分飞的典故来表达出了莺莺不忍离散的心情。将这种民族典故应用在唱词中即可用精妙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情感。

除此之外,《西厢记·长亭送别》中还采用了大量的民间口语,真正的实现了雅俗共赏,同时还应用了大量的叠词,让这些唱段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

例如,[叨叨令]中,“见安排这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在这一场词中,应用了车儿、马儿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就很容易让听者产生思想共鸣,而词语的重叠又可以很好的提升语言的易懂性,让语言变得更加形象。

四、突出的写实性

元杂剧十分重视戏剧的写实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人物对话的写实性,舞台角色的对话并不一定是说给对方听的,而是为了向舞台的观众来直抒胸臆。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共有19支曲子,都是由莺莺独唱的,并不需要他人对唱与问答,这就是为了抒发出她内心深处的情绪。

例如,[云篇]:“年少啊轻远别,轻薄啊易弃掷,全部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实际上,这并非都是莺莺对其他角色所所的话,莺莺是一个相国小姐,从小就受到封建思想的熏陶,作为一名千金大小姐,她是决计不会说出这种话的,这不仅不符合人物设定,也不符合我国古代社会民族思想的表达方式。因此,这种唱词实质上是莺莺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是莺莺对爱人的深刻情感,唱词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表达出恋人之间的离愁。

此外,在角色表演上,也有着写实性的特征,虽然元杂剧的道路与背景简单,但是对于表演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需要通过唱词来抒发情绪,也需要使用写实性的表演来描述场景,抒情达意。

例如,莺莺坐车来送张生,舞台上并没有马车,但是通过莺莺的动作就可以看出她坐在马车上;张生为了表达出骑马动作,就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只要用马鞭就能够很好的表达出这一情景。

总而言之,元杂剧作为我国戏剧文学的代表,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与创作风格,这种艺术特色与创作风格对于后世的作品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是民族的骄傲。在未来,应该深刻的挖掘出元杂剧中的闪光点,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陈晓丽.从《西厢记·长亭送别》看元杂剧的离别——兼与诗词、小说、外国戏剧比较[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06)

[2]胡健生.元杂剧中的“预示”与“延宕”艺术管窥——兼与西方戏剧比较[J].中国戏剧,2007(05)

[3]孙隽莹子.为情而歌——解析元代爱情题材杂剧中的景物描写[J].大众商务,2009(22)

4.长亭送别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2.分析人物的典型意义。

3.欣赏《长亭送别》个性化,动作化,诗化的戏曲语言。教学设想:

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配乐加强课堂气氛。【作家以及写作背景】

1.作家作品: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大德年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伎艺为伍,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编撰杂剧13种,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2.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可以说就是这种风格的一个杰出的代表。3.“天下夺魁”的《西厢记》。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传中有莺莺的诗《明月三五夜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故事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西厢记》就由此加工创造而成。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圆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第一课时

【知识指要】

1、字词正音:

筵(yán)席

余荫(yìn)

蹙(cù)愁眉

经忏(chàn)

杯盘狼藉(jí)

保揣(chǎi)身体

憔悴(qiáocuì)暮霭(ǎi)

胸臆(xiōngyì)

2.字形比较:

倩疏林

萋迷

今宵

婧才

凄凉

云霄

靓丽

挣揣

罗帏

靖边

惴栗

思维

菁华

遮蔽

维护

腈纶

敝衣

狼藉

眼睛

舞弊

书籍

3.词语补注:

① 筵席:宴饮的酒席。

② 蹙愁眉:皱着眉头。蹙:皱、收缩。

③ 杯盘狼藉:指饮宴后乱七八糟的样子。藉:践踏,凌辱。

④ 金榜:古代科举殿试录取时,发榜公布的文告。

⑤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容不好看,精神不振。

⑥ 胸臆:文中指胸膛,亦可指心里的话或想法。

一、导入:

自古以来,提到别离,人们总有无限的感慨。出示课件:(齐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苏《蝶恋花》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李商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柳永

从古至今,多少离愁别恨!人生自古多离别,人间自古伤离别。朋友之间,感伤中有着一份浓浓的牵挂;亲人之间,关爱中有着一份深深的期盼;情人之间,本想长相厮守却又不得不别离,更是难舍难分。又是一年秋风起,又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儿要别离。这节课,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十里长亭,去感受一下莺莺和张生的离情别意。让我们一起走进“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者王实甫的《长亭送别》。

二、熟悉剧情,梳理课文情节 1.请学生读书下注释①。2.《长亭送别》被称为写离情别意的绝唱,是《西厢记》最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大胆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订终身。老夫人知道后,以相国之门三辈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威逼张生“上朝取应”,并气势汹汹地扬 2

言:“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无奈,张生只好启程赶考。课文就从这里开始。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词,由莺莺主唱。四个场面,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了莺莺送行时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3.自读全文,请同学们概括和归纳,时间:秋季 地点:长亭 人物:夫人,长老(即下文的洁),旦,末,红娘 情节:“四个场面”(根据时空转换和事情发展)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三、有感情朗读,感受曲词魅力。自由读。老师范读。

四、请谈谈哪支曲子最能拨动你的心弦? 分曲牌赏析:(学生任意谈,教师适当点拨)

1.赏析【端正好】: 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 : 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2)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 : 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3)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 :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柳永的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亦有人说这段曲词句句是景,只一“泪”字是情。但一个“泪”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这是多么精湛的语言技巧!

作者如椽之笔,由头顶之天至脚下之地,从耳边之风到眼中之归雁、经霜的红叶,大块设色,融情于景,只捕捉几样形象,稍加点染,就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先有这样的情,才有那样的景,还是先有这样的景,才有那样的情,此时达到了难分难辨的境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离人眼里,霜林之所以醉,是由惜别的血泪染红的。使人很难说清何者是景,何者是情,情与景融为一体,合二为一了。一曲【端正好】,诗意浓郁,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互统一,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

2.赏析【滚绣球】: 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这支曲子运用了

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把它作为描写艺术的典范篇章,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交融”的高度。[滚绣球]一曲正是情景交融的典例。

(1)离情难舍,寸阴可贵,恨柳丝难系马,望疏林“挂住”残阳不落,分明是写情,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柳丝飘垂、斜阳挂树、暮色苍然的景色。这是情中见景。(2)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并且一笔双至,莺莺的依恋,张生的难舍,同样传神。

莺莺眼中的枫林红叶是离人的泪,垂柳长条是拴征马的缰绳,碧云、黄花、西风、归雁、车儿、马儿,凡途中景物,无一不是传情寄恨的标记。这是特定的途中之境与莺莺之情的合一,不可挪移他处。

(3)“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在感情的折磨下的莺莺身心交瘁。3.赏析【叨叨令】: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 [叨叨令]一曲,用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

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写上与前面[端正好]和[滚绣球]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不一样,整段曲词无遮无拦,直抒胸臆,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总结:给人的感受就是:痛

五、尝试背诵【端正好】【滚绣球】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根据学生研讨情况调整,可以多谈些,也可以在每课时安排时间让学生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学生谈到哪就背到哪)选择你喜欢的曲词加以鉴赏 4.赏析【脱布衫】,本曲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5.【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长亭离筵,环境一变,情随境转。酒席间最使她关情的当然是张生。离筵上的张生,不同于西厢之境,内心难受,但又要矜持,作者用细腻传神之笔,从莺莺的眼睛里写出张生的委曲难言之情:“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这种细腻隐微的情绪,正是离筵特定之境与张生之情的合一,也是不可挪移他处的。6.【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

小腰围。

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7.【幺篇】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8.【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9.【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 提示: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 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

10.曲终人散,只剩他俩和红娘,境又一变。只有在四顾无人之境,她才可以向张生倾诉私情。

“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说得多么一往情深!有此境方有此情,作者一刻也没忘记情与境的关系。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11.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12.【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13.【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14.【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此曲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15.【收尾】《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

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第三课时

五、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

《长亭送别》语言华美典雅,以富于文采为特色:(1)善于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情、景交融,情、境合一,富于意境美,语言委婉隽永;(2)较多地借用或化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善于将古代诗词中典雅凝炼的语句与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语言更具有诗化的特点;(3)修辞方法多种多样。

1、意象的精心选用(见前【端正好】)

2、情景的密切交融

3、诗词的巧妙化用

作者善于化用名句中的优美成句,也擅长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白描俊语。曲词或秀丽典雅,含蓄悠长;或质朴自然,活泼爽利。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例如,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是咏秋名句。王实甫易“叶”为“花”,移入【端正好】一曲,与飞雁、霜林一起,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图,完全切合剧中的情景和离人的心绪。【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句,是对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境的再创造,极其形象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所承受着的感情重压。【叨叨令】【快活三】两支曲子,出语当行,极富生活气息。【脱布衫】前两句是诗词的格调,写莺莺眼中的秋景;后两句是生动的口语,写莺莺眼中的张生。正是这萧瑟的秋色,映衬着愁苦的张生。既抒写了莺莺的情绪,也描写了张生的神态。在《长亭送别》中,这两幅笔墨,交替并用,得心应手,炉火纯青,为多侧面、多色彩地再现人物的情感节律,提供了成功的艺术手段。

4、修辞的广泛使用

5、典故的适当运用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憔悴;“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六、总结本课整体感知

本折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明确)——自由的爱情与功名利禄的矛盾

本折戏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明确)——重爱情,轻功名

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莺莺“重爱情、轻功名”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明确)【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 两下里。”(科白):“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七、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

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钟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写了莺莺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莺莺重情轻利的思想。她为离别而悲啼愁苦,痛极之际,竟埋怨张生忘旧情而轻远别。这种埋怨正是爱极痛极的一种变态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莺莺既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愁、无限幽思。又流露出怕被遗弃的痛苦心理。此时此刻,莺莺该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说,然而她对“怜取眼前人”的临别赠言,其实正是她内心隐忧的曲折吐露,也是当时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的悲剧在莺莺心灵上的阴影的反映。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实上张生应试是被逼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莺莺还进一步把怨愤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却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

八、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歌颂真诚的爱情,表现反封建、轻名利的思想。附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元)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愁苦,怨恨)(依恋,无奈)(担心,害怕)(眷恋,失意)崔莺莺:轻功名 重爱情 叛逆 倔强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霜林染醉

交 融(烘托气氛 诗情画意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促人想象)情:痛(愁苦,怨恨)

【课后练习答案】

《长亭送别》

一、1.B(A.恓恓惶惶xī;C.玉醅pēi;D.揾做wân。)

2.A(B.冷冷—泠泠;C.雁—燕;D.霄—宵。)

3.D(也合着:也算是。)

4.C(“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5.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6.D(留恋美景显然不当。)

二、7.(1)落日山横翠(2)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4)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8.(1)元稹 《莺莺传》 董解元 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

(2)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

(3)汉 梁鸿

(4)《庄子•则阳》

(5)白居易 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长亭送别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了解剧情,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性格特征。

(二)体会课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体会课文修辞方法多种多样,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长亭送别》是如何完成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的?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莺莺珍重爱情而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分析:《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折鸳鸯在两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的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美。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

一、天长地久的幸福爱情,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因此,临别时,她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总之,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作品撼人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不仅写出了人物心灵中颤动着的爱情旋律,而且写出了激荡着巨大感情潮汐的人物心灵。

课文中有四处表现了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折鸳鸯在两下里。” 科白:“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二)如何体会剧中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分析:《长亭送别》这一折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一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的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染”、“醉”二字,下得极有分量。前者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至此,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是写耳闻,进一层表现她的惆怅和眷恋。“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是写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夕阳古道,原来还有切切私语,现在却归于一片寂静。这情景本来就够冷清凄凉了,偏偏这时候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本来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的叫声而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莺莺的心情可想而知。“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更加衬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一煞】与【端正好】两相辉映,并与【滚绣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阳”互相照应;【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三)如何理解《长亭送别》中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的和谐统一?

分析: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尤为突出。

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憔悴;“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作者善于化用名句中的优美成句,也擅长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白描俊语。曲词或秀丽典雅,含蓄悠长;或质朴自然,活泼爽利。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例如,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是咏秋名句。王实甫易“叶”为“花”,移入【端正好】一曲,与飞雁、霜林一起,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图,完全切合剧中的情景和离人的心绪。【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句,是对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境的再创造,极其形象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所承受着的感情重压。【叨叨令】【快活三】两支曲子,出语当行,极富生活气息。【脱布衫】前两句是诗词的格调,写莺莺眼中的秋景;后两句是生动的口语,写莺莺眼中的张生。正是这萧瑟的秋色,映衬着愁苦的张生。既抒写了莺莺的情绪,也描写了张生的神态。在《长亭送别》中,这两幅笔墨,交替并用,得心应手,炉火纯青,为多侧面、多色彩地再现人物的情感节律,提供了成功的艺术手段。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者简介。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二)主题、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1.主题。

《长亭送别》一折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一种心灵上的契合。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本文的主题及《西相记》的思想内容,可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了解剧情的基础上作准确的把握。

2.情节结构。全折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科白和【端正好】等三曲),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至“专听春雷第一声”)是长亭饯别的场面,主要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边静】至“小生又生此念”),是临别叮嘱的场面,主要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第四部分(【二煞】至结尾),是分手后的场面,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3.人物形象。

《长亭送别》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她也有深深的忧虑,明确的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停妻再娶妻”,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有现实基础的。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著。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限于“儿女情长”。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

莺莺这一形象的把握,要跟剧情紧密地联系起来,要重视她感情所经历的起伏变化。

(三)曲词的鉴赏。

要引导学生根据鉴赏重点有选择地鉴赏曲词。

例如,【叨叨令】一曲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耍孩儿】一曲有多处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可着重从语言特色的角度来鉴赏。

【叨叨令】一曲,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街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耍孩儿】中“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近》词中“未饮心如醉”之句,一字之易,更近紧张,语意更加沉重,表现了莺莺饯别时的极端愁苦。再如,【朝天子】【二煞】两曲,可着重从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方面鉴赏。

【朝天子】中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形象地表现了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显示了她的反抗精神。

【二煞】一曲将莺莺与离愁别恨纠结在一起的深深忧虑和盘托出,进一步袒露了她的内心世界。

又如,【端正好】【一煞】两曲,则可着重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端正好】寓情于景,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她内心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煞】中“夕阳”一句,看似平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凄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发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画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使“长亭送别”留下了境界深远、意味无穷的余韵。

鉴赏曲词时,教师应注意在学生不易觉察之处适时进行点拨。

(四)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的鉴赏。

要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修辞方法多种多样、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注意鉴赏时,不要搞成修辞方法的辨析或语句出处的考察,而要结合课文的语境,揣摩语义、情味,体会修辞方法和古代诗词的表达效果。还可引导学生将课文与关汉卿的《窦娥冤》进行比较,体会两位大师的不同语言特色。

《长亭送别》语言华美典雅,以富于文采为特色:(1)善于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情、景交融,情、境合一,富于意境美,语言委婉隽永;(2)较多地借用或化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善于将古代诗词中典雅凝炼的语句,与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语言更具有诗化的特点;(3)修辞方法多种多样。《窦娥冤》语言朴实无华,以“本色”见长:(1)直抒胸臆,感情浓烈,语言直白;(2)多用白话,多用方言词语,语言通俗,更具有口语化的特点;(3)较少使用修辞方法。

(五)诵读课文。

注意引导学生在把握作品哀怨抒情基调的前提下,读出人物感情的起伏变化,选择自己喜欢的几支曲子(如开头三曲、结尾两曲)背下来。

(六)积累词语。

1.余荫: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这里有长辈保佑的意思。

2.萋迷:同“凄迷”,(景物)凄凉而模糊。3.厮守:相守,相聚。

4.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也作狼籍。5.罗帏:床前罗帐。

6.青鸾:古代传说中能报信的鸟。据说汉武帝时,西王母降临,青鸾先来报信。

7.残照:落日的光辉。8.胸臆:指心里的话或想法。

9.举案齐眉: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高举至眉前以示恭敬(见于《后汉书·梁鸿传》)。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10.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语出苏拭《满庭芳》词的头两句。“蜗角”和“蝇头”,都是形容极小。

11.淡烟暮霭:傍晚的云气。

(七)板书设计:

别离图

背景:倍增烦恼的暮秋天气 人物:崔莺莺、张珙、红娘等 画面:

一、赴长亭途中

二、长亭别宴

三、长亭分别

四、目送离去 意境:离愁别恨的绝唱 【小资料】

(一)“天下夺魁”的《西厢记》。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西厢记》就由此加工创造而成。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圆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二)“秋思之祖”。

清代梁廷楠《曲话》卷五云:“世传实甫作《西厢记》,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谒扑地,遂死。”曲坛上这一逸闻,正好说明作者呕心沥血之苦,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真是无雨无以丽其姿,无严霜无以煊其色!可以说是剧曲中一首“秋思之祖”。

(冯琪 章甫友 设计)

6.长亭送别教案 篇六

感情变化:痛

赏析[朝天子]和[二煞]

了解莺莺在“长亭饯别:与“临别叮嘱:的情感起伏变化,把握任务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赏析[朝天子](投影:画面二:“长亭饯别”)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讨论要求:

认真阅读注释文字,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上讨论回答。

时间3分钟,分组讨论。

在[朝天子]这一曲中我们可以找到那一个字来概括莺莺“长亭饯别”时不得不别的心理?明确:恨(整体结构板书:恨)

这一曲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她的这种心理?明确:用了夸张、比喻、对比的手法。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恨什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刻画了她什么性格特征?明确:恨蜗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这支曲子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课堂整体板书:崔莺莺轻功名、重爱情。)

赏析[二煞](投影画面三:“临别叮嘱”)

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同学们能否从[二煞]中找出一个词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课堂整体板书:怕)

“怕”什么?明确: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为什么“怕”?明确:莺莺的担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推荐阅读:

高中读《西厢记》有感07-19

上一篇:保安服务礼仪培训下一篇:企业节能降耗管理制度规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