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十二五规划(精选13篇)
1.吉林市十二五规划 篇一
关于开展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17)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课题组:
根据《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精神,吉林省教育学会(以下简称“省学会”)研究决定,开展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17立项(滚动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结题工作
按照要求,为加强立项课题的管理,保证立项课题按期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做好课题结题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结题范围:2014、2015年立项的部分课题(附件1)。
(二)提交课题成果材料:
1.《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鉴定•审批书》一式三份(样式见附件2)。
2.立项通知书、申报表复印件1份。
3.研究报告(结题报告)一份。主要内容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与主要过程,研究成果与效果,研究的未尽事宜(没有解决或者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本身的缺陷或问题)。
4.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调研报告、论文、著作、教材、音像作品、典型经验、成果应用及转化的佐证材料及其他能佐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材料一份。
5.除纸质材料外,还需提供电子版。
6.课题变更材料。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由课题主持人提出书面申请(附件3),经所在单位同意、盖章,报省教育学会审批。变更课题主持人及主要参与者。改变课题名称或课题学科分类。改变成果形式。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变更课题管理单位。对未经批准而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三)请各部门初审结题材料,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结题材料格式要规范,内容要充实。对不符合要求和质量较差的课题,将不予受理。
(四)课题结题材料以部门为单位统一在2016年1月9日上报所在校区科研处。同时,把填好的本通知所有附件的电子稿发送到下面指定的电子邮箱。
(五)收费标准
每项课题收取300元结题费,由省学会出具发票。
附件1: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立项名单(2014年立项;2015年部分)
附件2: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鉴定•审批书 附件3: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变更申请表 附件4: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结题材料清单
二、立项申报
(一)选题和申报
1.凡在我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均可申报课题立项。课题负责人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综合研究能力,有能力把握和统筹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2.申请人可依据《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指南》(附件4)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向,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选题,也可以不受《指南》内容的限制,自拟选题。提倡中小学校教师申报应用性小课题,选题时应结合实际,切忌题目空泛、过大,脱离教育教学实践或简单重复。
3.课题负责人只能限报一项课题,课题结题后方可申报下一项课题,“十三五”规划周期内最多可申报两项课题。每项课题只能确定一位负责人。
4.“十二五”课题未能按时结题者,暂不申报“十三五”课题。应继续做好原课题的后续研究和结题工作。
5.课题研究周期最短为一年,最长不超过4年。
(二)材料与要求
1.申报者需填写省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表(附件5),并提供纸质材料一式2份和电子版材料。申报表格等材料可从省学会网站科研课题栏目中下载。
2.申报者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凡在课题申报中弄虚作假者,经发现取消其三年申报资格,获准立项的无效。
(三)组织实施
1.课题申报主要由各单位会员、各分支机构负责组织。各单位应按照通知要求宣传、动员并组织好课题论证与申报工作,要对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和严格筛选,择优推荐。
2.各部门将电子版材料和申报汇总表(附件6)发至指定邮箱。3.申报时间:2016年12月15日-2017年1月10日。
(四)收费标准
每项课题收取300元咨询费,由省学会出具发票。
附件4:《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参考目录》
附件5:《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表》 附件6:《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汇总表》 联系人:张海燕、刘艳滨、康建国
联系电话:0431—85116807;89246215;89287365 电子邮箱:1581180950@qq.com(南湖);175949083@qq.com(高新);1819678318@qq.com(远洋)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远洋)学校
科研处
2016年12月15日
2.吉林市十二五规划 篇二
1.1 柞蚕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中国柞蚕原产自山东半岛, 历经数千年传播, 在国内外形成若干适应不同区域生态的柞蚕种群。目前, 我国共保存有120多个柞蚕品种, 从化性上分有一化性和二化性;从体色上分有青黄蚕、黄蚕、蓝蚕和白蚕系列。柞蚕的体色与地区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呈明显的地域性, 例如黄蚕幼虫在低纬度的高温环境能保持正常体温, 因此黄蚕系统的柞蚕多生活在低纬度的亚热带至暖温带气候区。青黄蚕体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小, 不耐高温, 多分布在高纬度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以往各地柞蚕育种多侧重对本地区的适应性选择, 而忽略了综合生态型的选择。而吉林省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柞林资源, 可同时进行二化、二化一和一化性柞蚕品种选育、扩繁, 近年已发展壮大成全国最大的柞蚕育种繁种基地, 肩负着柞蚕新品种选育扩繁的历史重任。
柞蚕育种实践证明, 柞蚕品种具有其生态适应性和遗传特殊性, 一个新品种育成至少12代以上, 在生产上的有效应用期仅5-8年, 所以搜集、整理、保育、利用已有的柞蚕种质资源, 发挥区域优势, 选育适宜不同地域和不同饲养形式的柞蚕新品种, 尤其是创制特色专用新品种, 提高柞蚕附加值, 并开展品种鉴定与评价研究, 挖掘种质资源潜能, 是推进我国柞蚕特色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永恒课题。
1.2 二化一放柞蚕繁制种技术
柞蚕二化一放是将二化性柞蚕种通过人为控制的方法, 达到年发生 (放养) 一代的目的, 是解决无霜期短的蚕区避免早、晚霜危害的最佳途径。二化一放柞蚕一般在6月中旬种茧出库制种, 7月初上山收蚁, 9月中旬前摘完茧下山, 正是大田作物挂锄后至收割前, 充分利用雨热条件, 又不误农时, “种地带放蚕, 一年 (收入) 顶两年”。这一源自长白山蚕区的柞蚕生产技术, 不仅适于无霜期短的高山冷凉蚕区, 近年也被无霜期较长的二化蚕区接受。生产二化一放柞蚕不用放春蚕节约蚕场, 也因此增大了冬季备种量, 延长保种期, 增加了保种制种难度。二化一放柞蚕始终存在制种羽化不集中 (甚至不羽化) 、优蛾率低、交配力弱、成熟卵少、不受精卵多, 甚至有的年份摘茧后出现自然再羽化的现象, 生产中急需对二化一放技术进行再创新研究, 确保年放一次柞蚕高产、稳产、高效。
1.3 省力化养蚕及蚕场综合利用技术
在山多地少的吉林农村, 柞蚕养殖是快速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然而, 柞蚕生产在信息、交通、作业不便的大山中, 生活艰苦, 移蚕、摘茧时间集中, 劳动强度大;山区人口密度又在下降, 青壮年劳力外出进城务工多, 养蚕雇工困难, 工资支出费用高;受林业“天保工程”的限制, 要扩大现有蚕场面积十分困难, 蚕场承包费成倍增长。蚕民为赚回多支出的蚕场费, 就多投种搞掠夺经营, 树叶不被吃光不移蚕, 严重影响了树势生长和蚕场持续利用。因此, 研究推广省工省力化养蚕技术, 开发蚕场综合利用技术, 努力提高单位面积蚕场产能, 建立严格的蚕场管理制度, 创建资源节约型柞蚕养殖技术体系, 对提高柞林利用率和林副业产值, 增加蚕民和林场职工收入, 促进柞蚕发展并解决林蚕矛盾, 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 蚕民急需省力化养蚕及蚕场综合利用技术。
1.4 病虫害防治技术
由于吉林繁种规模不断扩大, 蚕场利用率提高, 有的蚕区春、夏、秋交叉放养春、秋及二化一放柞蚕, 甚至同一蚕场内连续重茬放养春、秋蚕, 曾在相邻的辽宁省爆发的寄生蝇、步行甲、螽斯、天幕毛虫、天牛等柞蚕、柞树害虫, 近年也逐渐在吉林扩散, 危害程度不断加大。如春柞蚕蚕寄蝇寄生率已达5%~10%, 局部蚕场达到30%~60%, 因过去很少见, 基本不防, 蚕民对其防治技术也不熟练, 使用“灭蚕蝇”药杀, 不仅常发生药害, 其防治效果也有所下降。软化病、脓病给蚕农造成的损失也在加重, 蚕卵、蚕室 (春小蚕室内育多利用居室) 消毒用药主要依赖甲醛, 给作业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对人体也造成了直接的伤害。“卵蚁镜检法”的发明、“集团研磨机”的引进推广, 虽然控制了吉林柞蚕微粒子病的胚种传染, 誉满北方柞蚕产区, 对我国柞蚕种生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私繁乱制、引进劣质种交叉投放现象的加重, 吉林柞蚕微粒子病疫情还是出现了抬头迹象, 来吉林购种的用户们痛心疾呼:吉林一定要保住一块“净土”, 不然中国将无合格蚕种可用。创新柞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是吉林柞蚕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5 柞蚕综合利用与技术咨询信息服务
柞蚕富含脂肪酸、多糖、氨基酸、蛋白质、酶类、激素、抗菌肽、甲壳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的成分。脂肪酸含量较高,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8.6%, 必须脂肪酸为43%, 超过了《食物成分表》中的任何一种动物的脂肪酸含量。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提高免疫力、保肝和降血糖等食药用功效。柞蚕蛹在食用方面已被我国北方广泛接受, 利用柞蚕蛹、蛾、卵, 培育北冬虫夏草、开发蛾酒、繁殖卵 (蛹) 寄生蜂也很成功, 但产业化水平较低, 许多研发成果尚处实验室阶段, 若要工厂化规模生产, 还需中试熟化, 尤其需要对幼虫和丝展开食药用及保健开发研究。
柞蚕生产与综合利用, 涉及生物、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加工业, 涉及农工商贸多部门, 需要多学科、跨行业的大协作才能完成。因此, 对柞蚕每一变态期、每一发育阶段、每一产品的开发, 都离不开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基础性工作的支持。
2 吉林柞蚕“十二五”科技发展设想
2.1 总体思路
依据吉林省园艺特产千亿元发展规划, 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引领下, 依托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组建综合试验站团队, 依靠永吉县、蛟河市、敦化市、东辽县、柳河县蚕业站建立示范县基地, 努力寻求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与国家相关产业体系密切合作, 与地方创新团队及技术推广组织紧密联系, 建立起吉林柞蚕科技技术支撑网络;并以省内外主推柞蚕品种为核心, 以大范围的增产增收为目标, 以提高单产和总产、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 开展柞蚕种质资源保护与特色 (专用) 新品种选育及综合利用研究, 创制柞蚕超级杂交种, 集成创新示范柞蚕高产优质良种繁育配套技术、柞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年放一次柞蚕和省力化养蚕新技术, 突破当前制约柞蚕产业化的瓶颈;充分发挥综合试验站在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搭建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平台, 收集、分析和整理本区域生产实际问题, 加强区域产业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 辐射带动县级技术培训和基层蚕业技术推广, 加速品种更新与扩繁, 满足我国柞蚕特色养殖业对吉林优质蚕种的迫切需求, 为相关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料茧, 进一步加大柞蚕综合利用研发力度, 显著提升蚕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蚕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持续增加蚕民收入, 提高蚕业经济效益, 改善蚕区生态环境, 促进柞蚕产业化发展。
2.2 积极推广新技术, 扩大“十一五”研发成果
“十二五”期间, 重点在永吉、蛟河、磐石、舒兰、敦化、柳河、东辽等示范基地, 开展柞蚕高产优质新品种快繁与超级杂交种创制技术集成中试示范, 每年集中培训蚕业技术推广人员30名、科技示范户300户, 开展10项相关技术服务, 选育推广10个适于不同地域生产的柞蚕新品种, 加速品种更新, 辐射带动周边地区3000户农民靠养蚕致富脱贫, 保障柞蚕母原种安全生产。种茧微粒子病率控制在6‰以下, 年产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柞蚕母原种70万kg, 满足全国80%的春蚕及年放一次柞蚕生产用种需求, 促进蛹虫草、赤眼蜂、柞蚕蛹蛾食品、丝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其中:10个新品种包括已鉴定品种“选大2号”、“L7698H”、“高新1号”、“辽882”、“抗大”及待鉴定品种“吉柞889”、“选大4号”、“永青 (新青六) ”、“吉黄1号”、“吉青1号”;10项新技术为“春小蚕室内饲育技术”、“杂交种综合配制技术”、“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柞蚕超级杂交种快速扩繁技术”、“柞蚕嫩蛹黄蛹优质高效培育技术”、“优质生物茧配套繁育技术”、“蚕寄蝇综合防治技术”、“二化一放柞蚕保种制种技术”、“柞蚕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柞蚕蛹卵寄生蜂工厂化生产技术”。
2.3 立足当前勇于创新, 再创“十二五”科研佳绩
在“十一五”蚕业科技发展基础上, 针对制约吉林蚕业发展的瓶颈, 结合当前科研、生产实际, “十二五”期间, 吉林省应着重开展柞蚕特殊专用品种选育及评价研究, 年放一次柞蚕及省工省力化养蚕技术创新研究, 自然柞林养蚕高效综合技术开发研究, 柞蚕幼虫和蛾的食用评价, 柞蚕蛹、蛾、卵、丝系列功能食品研究、蛹虫草新品种选育及现代化栽培技术与系列产品开发研究。
2.3.1 柞蚕种质资源保护评价与创新利用研究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柞蚕资源 (包括柞林、柞蚕场、柞蚕品种) 普查和第二次蚕业区划;搜集国内外野蚕研究信息和柞蚕种质资源, 进行柞蚕、柞林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开展柞蚕种质资源数据采集和评价方法研究, 逐步建立柞蚕品种DNA指纹图谱库;探索高油、富含抗冻蛋白的特色柞蚕新品种选育研究。
通过杂交创制不同生态型的育种材料;经抗病性、抗逆性、茧丝质、杂交配合力测试及DNA的标记分析, 正确处理全茧量、茧层率、产卵量、抗病力的平衡关系, 选择固定目的性状;并进行母原种生产鉴定和农村生产区域性试验, 同时育成2~3个不同生态型的高丝、多抗、大型新品种, 茧层率12.5%, 比选大二号增产10%、抗病力提高3倍以上。完善品种保育圃建设, 重点搜集保育品种资源材料30个以上, 品种保育成绩3年均值与原指标差异小于5%, 不断满足相关行业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2.3.2 柞蚕超级杂交种创制及快繁技术研究
同时育成不同化性和生态型的柞蚕蛹丝兼用新品种5个以上, 与现行主推品种创制超级杂交种6个以上;研究出“同一生境混卵饲育法”和 “累代高温发蛾制种技术”, 提高母原种扩繁速度2倍;研制柞蚕选茧机, 实现商品茧生产使用6-8元杂交种, 且一次综合配制, 连续 3代发挥杂种优势, 增产增丝10%以上;加快我省柞蚕品种更新, 新品种新技术稳定满足国内80%以上的市场需求。
2.3.3 柞蚕人工饲料及适应种群选育的研究
开展人工饲料配方筛选及生产工艺研究, 进行适宜人工饲料育的柞蚕种群选育和人工饲料使用方法研究, 在常温下人工饲料保质期10天、低温下冷藏3个月, 小蚕取食率达到90%以上, 种茧产量、质量与对照相近。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适宜人工饲料育的柞蚕种群。人工饲料可批量生产, 相适应的品种可大量繁育, 满足生产需求。
2.3.4 高虫草素蛹虫草菌种选育及工厂化栽培新技术研究
通过对特异蛹虫草菌株系统分离选育、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育成具有标志性特征的高产优质蛹虫草新品种, 从蛹虫草栽培工艺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入手, 研究蛹虫草菌种稳定的培养条件和保藏方法, 制定原料茧的标准, 开展机械化接种、仿生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 集成蛹虫草现代工厂化生产技术工艺, 形成高产优质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实现新品种连续多代生物学特性的稳定, 大幅度提高产草量及品质。投产后虫草素含量在0.3%以上, 投入产出比提高20%, 保藏6代栽培特性改变不超过5%。从而促进蛹虫草产业化生产, 提高农民栽培户及深加工企业经济效益, 缓解冬虫夏草资源日益枯竭给医药保健市场造成的供求矛盾, 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保护生态资源做出贡献。
2.3.5 蛹虫草活性成分的提取和纯化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虫草素、腺苷、虫草多糖、虫草酸的提取、纯化技术工艺, 提取率达理论含量的80%以上, 纯度可达99.99%以上;研究酶法制备蛹虫草多肽工艺, 研发技术达到实用化, 产品适销对路走向市场。
2.3.6 柞蚕蛹功能食品综合开发研究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 综合开发柞蚕蛹的保健价值, 依据柞蚕蛹油降血脂、柞蚕蛹蛋白质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研发功效成分明确、安全无毒的产品;加大柞蚕黄蛹、嫩蛹加工保鲜技术的熟化转化力度, 拓展销售地域, 扩大消费群体。
2.3.7 柞蚕雌蛾保健食品的研究
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 以柞蚕雌蛾为主, 配伍药食同源的中药原料, 经现代物理方法研制保健食品, 产品中柞蚕雌蛾及药用植物的萃取精华物大于20%, 其标志性成分雌二醇、孕酮等含量明确。具有对更年期及非更年期发生的雌性激素不足所至症状, 具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达到功效明显。
2.3.8 柞蚕蛾、幼虫的食用评价及利用研究
柞蚕蛾、幼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质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等营养, 开展柞蚕蛾、幼虫的营养学 (蛋白质、脂肪含量分析, 黄酮、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检测) 评价, 食品卫生学评价、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为柞蚕蛾、幼虫列入新资源食品目录, 开发食品、药品, 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 促进柞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2.3.9 柞蚕丝胶、丝素及产品开发
通过柞蚕丝素纳米粉制备和中草药配方研究及卫生、毒理学等试验, 开发丝素保健产品。研制出柞蚕丝素纳米粉制备工艺及1-2个护肝、护肤等功效明显的柞蚕丝素、丝胶产品。
2.3.10 柞树自然林生态蚕场建设及综合利用研究
3.吉林市十二五规划 篇三
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结构有较大改善。全省农业机械保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至2014年底农机总动力达3000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114.2万台,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39.86%和26.10%。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农机装备结构有较大改善,至2015年,全省大中型拖拉机达到48.08万台,比“十二五”期末增加18.72万台,增长63.76%,5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到9.21万台,比“十二五”期末增加4.61万台,增长100.22%。小型拖拉机66.13万台,比“十二五”期末增加了4.85万台,增长7.91%。配套农机具达到了270.73万部,其中大中型农机具81.1万部、小型农机具189.63万部,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36.95%和6.67%。農机装备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
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到2015年末,全省机械播种、机械耕整地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6.6%、92.3%和50.2%,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0%,农业运输、场上作业和后勤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农村用工总量的70%由机械完成。农业机械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作业向畜牧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大面积推广,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快速提高。“十二五”期间,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到引进、推广和应用,一些领域农机化技术研发、生产和应用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性进步。全省除在机械深松、旋耕、深施化肥与精(少)量播种、苗带重镇压等一大批传统作业环节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范围和数量得到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旱作节水、保护性耕作、机械收获、温室与保护地栽培、水稻移栽、经济和特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与环节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研制与引进应用,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以及从小到大跨越式发展。
4.浅谈“十二五”规划 篇四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成 绩:
浅谈“十二五”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
现当代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水平总体还不高,所以,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又不能盲目地去发展,我国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全面推进各项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成长。
现代经济比的就是科技和创新,追求的就是高端和低碳,仍坚持传统的经济思想,就会与世界脱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远远地落下。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那种靠高投入、高能耗取得的增长,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是我们广大人民意愿,才能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发展方式既有以往建设理念的一脉相承,又与以往的转型不同,具有鲜明的创新性。这种创新体现在此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多领域转变、多层次叠加等特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它顺应了国际形势新变化,顺应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题和主线,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主要目标
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法律体制,保障人民生活的稳定。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性气体的排放量。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国内河的修理整治工作。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2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现象。
2、主要任务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之我见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把解决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更加重
要的位置,使各个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领导干部最大的政绩是造福一方百姓,干任何事情都要想着为老百姓带来好处,从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顺群众的情绪,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加快转变。因此,我们要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用制度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把人民得到的好处落到实处,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样才能使各级政府真正做到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要努力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民生水平随生产发展水平上升,保障社会多数人民的生活有稳步改善。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等事业,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保障救助;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扶持老区、库区及贫困地区,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增收致富的本领,从而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我认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十二五”规划给我国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明确了方向,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坚定走构建创新型国家之路,必将有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十二五”规划纲要》 4
2、中国新闻报《“十二五”规划深谈》
5.十二五规划 篇五
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十二五规划: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第一节 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
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延长国内增值链条。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和功能,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鼓励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提高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第二节 提升进口综合效应
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优化贸易收支结构。发挥我国巨大市场规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完善重要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第三节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6.“十二五”规划汇报材料 篇六
尊敬的事业部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供热公司欢迎事业部各位领导的光临指导,下面我就事业部一届四次员工代表大会落实情况、“十二五”规划编制等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事业部一届四次员工代表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一)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召开公司班子、中层干部、基层员工三个层面的专题会议,采取多种形式,传达贯彻落实事业部员工代表大会精神,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事业部坚持企业化经营、内涵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矿区服务业务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为吉林石化公司实现第五发展阶段目标提供坚强保障的目标;深刻理解了事业部“十二五”开局年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的内涵。综合办公室将工作报告上传至供热公司门户,为各单位全面学习和落实会议精神提供方便条件。党群部门制定了形势任务教育学习材料以及党课教育材料,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员工代表大会精神。截至目前,学习覆盖率100%。
(二)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1、深入开展调研活动。为确保“十二五”开局年,起好步,开好头,公司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工作部署,组织机关科室主要负责人按照生产、经营、技术、党建、企业文化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多次分组讨论。利用10天时间深入13个基层单位开展调研活动,掌握各单位对事业部一届四次员工代表大会的落实情况,听取基础单位意见与建议。
2、分解落实全年 经营指标。利用一周时间对全年工作指标进行了逐项分解,共计分解指标66项。召开了2011年经营指标落实大会,与基层单位签订了业绩考核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为全年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3、积极配合事业部结构调整工作。对全体干部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持续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使全员正确认识经营系统调整的重要意义。同时,相关部门提前准备,认真进行数据整理,确保调整工作顺利进行。事业部客服中心自3月份投入运行以来,班子成员多次深入派工点调研,对派工和维修情况进行了解,确保“一站式”服务双轨运行有序推进。
4、节能降耗多创效益。从今年2月份开始,结合全区供热系统投放药剂时期,供热监察队伍加大了打击窃热、私自放水力度,重点对投药区域公用户进行检查,进一步降低失水率。积极开展能源分析活动,每周例会对供热运行情况进行细致分析,随时调整能源分配指标,坚持做到日对量、周分析、月总结,确保能源总量受控。
5、克服困难做好稳定工作。国家“两会”期间,加强领导干部值班制度,采取双重包保升级管理的办法,掌握不稳定人员行踪。全部包保人员采取轮流拦防的办法对上访人员进行拦截。确保了不稳定人员思想和行为受控,实现了“两会”期间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献至诚服务、建设和谐矿区”为宗旨,突出抓好优质服务和经济运行两项主要工作,努力解决生产运行当中 的瓶颈问题,通过内涵式发展,强化科学管理、完善服务机制、提高员工素质,站在高标准、高质量一流供热企业起点上,在吉化百姓和驻矿单位心中,实现服务由“暖身”向“暖心”延伸,提升和叫响 “暖万家”吉化供热品牌。
(二)企业自然状况
主营业务:一是吉化宅区热能转供运行;二是供暖设备及设施的改造和检维修。
兼营业务:一是街区下水设施的维护及疏通;二是民宅电气设备及设施的改造和检维修;三是民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设施的检维修及运行;四是总医院供水、排水、空调等十个系统设备设施的检维修及运行。(资产管理及房费收缴业务暂未列入,待事业部裁定)
组织机构:机关科室8个,基层单位13个。资产情况:现有转供热业务固定资产31,904万元。
人员情况:截止到2011年3月份,在册员工560人,其中:厂处级6人(二线2人),中层干部60人(二线5人),一般管理干部109人,操作服务人员385人(不在岗6人)。长期劳务用工141人,短期劳务用工(季节性泵工)135人。
生产情况:根据热源分布情况自然划分为7大供热系统,各系统共有热力站48座,管网总量272千米,主干网长度47千米,网上供热面积687万平方米,7大供热系统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企业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的供热事业仍处在高能耗的初级发展阶段,节能潜力还很大,热计量收费改革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并将在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从中油矿区系统看,吉化供热从规模、技术、能源控制等方面走在前列。从供热资产上看,吉化供热系统通过“十一五”期间的投资改造,资产状况较好,技术、设备领先于国内同行业,现与长春热力等同。从热源上看,我公司为单一热源,与拥有多热源的其他热力公司相比,运行调节还存在差距。从热用户层面看,供热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吉化供热品牌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吉林百姓所接受。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资源优势:供热设备、设施等有型资源相对完备;技术水平、社会认同感和管理经验等无形资源逐年提高。
企业资源劣势:人力资源配备上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企业能力优势:历经30余年供热运行,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运行管理方法,供热运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企业能力劣势:尚未破解供热运行过程中的部分瓶颈问题。
(三)企业定位
对外:通过对全国供热行业对标分析,在运行、成本、技术、服务、自控等方面,吉化供热已跻身于一流供热企业行列。在规模、热源、调峰、效益等方面尚有差距。
对内:通过矿区事业部近几年的结构调整,供热公司已打造成供热运行、供热服务的专业化公司,供热服务系统保障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发展原则 做专主营业务;做精经济运行;做实基础管理;做优服务品牌。
(五)规划目标
抓住事业部“十二五”大发展的机遇风,供热公司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实现下列目标:
1、五大控制中心全部实现运行目标。2、48座热力站全部实现智能控制。
3、创造条件建立调峰热源。
4、建立热计量改造试点工程。
5、供热面积达800万平方米。
6、街区回水率提高0.5个百分点。
7、安全生产实现零事故、零危害、稳态运行。
8、供热服务满意度达96%以上。
(六)重点项目及投资安排
到2015年,完成规划项目48项,计划投资58,732万元,预计节能1.5万吨标煤,节热水23万吨。供热运行系统得到全面优化,在热源单位水温达标的情况下,具备提升转供100万平方米的能力(780万平方米),48座泵房全部达到远程传输、自动控制、适时调节的先进水平。重点项目及分年投资安排如下:
1、节能降耗项目33 项,投资44,028万元。
其中,2011年投资12,886万元; 2012年投资10,358万元;2013年投资7,448万元;2014年投资7,508万元,2015年投资5,828万元。
2、安全隐患治理项目10 项,投资7,940 万元。其中,2011年投资2,192万元; 2012年投资1,532万元;2013年投资1,422万元;2014年投资1,422万元,2015年投资1,372万元。
3、水暖电基础设施改造及其它配套设施改造项目5 项,投资7,264 万元。
其中,2011年投资1,950万元; 2012年投资1,778万元;2013年投资1,232万元;2014年投资1,160万元,2015年投资1,144万元。
(七)保障措施
1、全面实现供热控制自动化。
一是巩固“十一五”时期稳态改造成果,查找稳态运行不足,改造和完善供热系统的设备设施,对现有运行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升级,实现热力站的全自动控制。二是积极探索三级热量管理方式。积累运行数据,优化分解供热运行曲线,形成多条有针对性的曲线,提高控制指令的准确性,科学性。三是充分发挥调度指挥中心、区域控制中心、热力站三个层面的自控设备作用,确保热量管理水平全面升级,7大体系全部形成由调度、控制中心、热力站组成的三级热量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供热运行。
2、加大供热系统改造力度。
一是对非吉化住宅供热系统进行改造,解决非吉化住宅失水量大,严重影响供热系统整体运行质量的问题。二是对腐蚀严重的、能耗高的供热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确保系统高效、长周期运行。三是对部分楼房室内钢管更换为耐腐蚀、阻力小的塑料管,部分室外钢管更换为新型玻璃钢管材,降低系统阻力,解决堵塞问题。四是改变热力 站配电室屋面防水形式,平屋面改成坡屋面,确保用电安全,降低系统风险。
3、建立吉化供热调峰热源。
一是积极向市供热办及有关单位反映情况,督促电厂对供热机组进行改造,提高热源输出能力,满足供热需求;协调吉化动力一厂恢复锅炉供热系统并与现有热源联网,作为调峰热源,在严寒天气启用,缓解热源不足的矛盾。二是协调电厂允许吉化在一次网首端建成相对独立的集、分水系统,增强自主调节能力;同时使采暖药剂作用在相对独立的吉化区域内循环,减少药剂浪费,降低运行成本。
4、稳妥推进热计量改革进程。
2011年1月20日,国家财政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财建[2011]1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进一步扩大改造规模,到2020年前基本完成对北方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为了稳步推进吉化矿区热计量改革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公司计划对现有民宅供热系统进行热计量改造试点,今年将选择几座楼做热计量改造实验,为今后改造的顺利进行积累经验。在安装智能预付费计量表的同时,配套安装温控设施、远程抄表和远程测温设备,实现抄表、按热量收费、欠费停热的远程操作,提高用户节能意识,减少热源损失。
5、深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体制。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理顺管理 流程,组织好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落实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和质量规范,实现各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运行。通过抓基层强基础,抓规范强管理,抓素质强能力,抓督导强服务,全面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二是完善热力站星级达标考核制度。到“十二五”末期,建成“五星级”泵房10个,“四星级”泵房30个,“星级变配电厅所”“星级仪表控制室”各5个,以此全面推进热力站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进程和运行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三是继续开展供热运行对标活动。扩大对标范围,不断在国内、中油系统内部同行业对标,树立本单位学习和赶超的标杆。通过对标,查找自身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努力提高供热业务服务系统保障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6、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目前我公司以管工、焊工为例人均维护面积达3.7万平方米,基本满足日常维修需要。至“十二五”末期管工、焊工由现有的166人减至134人,人均维护面积达4.5万平方米,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为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将合理地调整人员,不超定员配备。一是通过内部积极挖潜。二是根据事业部总体要求,逐步引进社会用工,保持用工总量满足工作需求。对公司新增工作业务的变化情况,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做好人员配备,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不断完善公司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机制,充分体现按效益、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培训,计 划每年开展培训30项,组织竞赛8至10项,每年培训约1000人次,参培率100%。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和员工队伍。
7、全面提升、叫响吉化供热品牌。
提升和叫响吉化品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吉化供热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推进“暖万家”工程建设。强化服务手段和服务质量的考核,加强对事业部宗旨和工作理念的贯彻,强化“服务产生效益、服务创造价值、服务促进发展、服务确保稳定”的思想教育,转变被动服务观念。二是实行服务承诺制和违诺追究制。从着装到维修规范,从服务时限到服务行为,从服务态度到职业道德,从服务工具到文明施工标准,向社会提出郑重承诺,全方位提高维修服务质量。三是全力配合“一站式”服务的开展。定期对“一站式”派工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专业队伍,为事业部“一站式”服务的改革工作贡献力量。
8、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
一是努力提高班子整体功能。要以“五个建设”为班子建设的抓手。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突出学习重点,改进学习方法,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班子议会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设和谐型领导班子。更新工作理念,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建设创新型领导班子。推行领导分线负责制,领导带头服务一线,结对帮扶,建设务实型领导班子。按照平易近人、务实清廉的要求,建设清廉领导班子。使两级班子都能达到“四好班 子”标准,公司班子连年争创石化公司优秀领导班子。
二是不断凝炼“热文化”内涵。要以“四个丰富”为企业文化建设重点。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与时俱进的注入“热文化”新的内容,明确员工的言行标准和规范。丰富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巩固企业文化成熟发展阶段建设成果,积极创作反映企业精神的有说服力、感染力的作品,确定2个企业文化教育基地,力争年年创成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平台。以召开座谈会、征集企业文化格言等形式,将“暖万家”的共同目标固化于每名供热员工心中,使“热文化”理念转化为每名供热员工的自觉行动。丰富文化传播渠道。通过各种媒体,广开文化传播渠道,对内统一思想,对外展示形象,不断推进吉化供热服务品牌建设。
三是全面推广“一化三优”活动经验。以“三个发挥”为党群工作主线。发挥带动作用。全面推广电气仪表维修站党支部“一化三优”活动成功经验,强化“三基”建设,通过学习交流,自主创新,使其先进做法在公司各站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典型群体的引领作用。以吉化“四种精神”典型为榜样,以供热公司历史积淀为依托,选树具有供热公司特点的能够吃苦耐劳讲奉献的一线工人,充分挖掘不同层面的典型集体和个人,举办事迹报告会,印刷成典型教育书籍,予以大力宣传和推荐,力争培树出省级、中油级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心作用。加强党员理想信念 10 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建立“一个核心、三条主线、四个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营造思想和谐、干群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是尽职尽责确保一方平安。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局面。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严格督查催办。积极推行首办负责制,认真处理好群众的初次来信、来访,努力把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职责。努力解决困难群体生活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三、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热源存在风险问题。
“十一五”期间,吉化热源始终来源于吉林市热电厂一家单位,且电厂自身已满负荷运行多年,热源供应不足与采暖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
1、持续低温和极端天气情况下,热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就目前供热公司实际情况,热源明显供应不足,造成区域水温不达标,供热质量受到影响,用户存在不满情绪。
2、单一热源存在安全风险,我公司无备用和调峰热源,一旦热源供应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2010年,一些城市热源就出现过此类问题,结果造成大面积停热,部分系统冻堵,影响居民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我们公司供热系统也存在同样的风险。
建议恢复动力厂630供热系统,作为调峰热源使用,缓解热源不足问题,同时降低运行风险,提高供热系统应急能力。
(二)非吉化小区供热设施陈旧问题 我们公司辖区内非吉化楼190余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供热系统形式不合理,立管在用户室内,无法有效控制用户私接行为,存在窃热现象。
2、地下管网和室内管线锈蚀穿孔、跑冒滴漏严重,资源浪费,影响供热质量。
3、部分室内管线为钢管,堵塞严重,普遍存在私自放水现象。
目前急需改造的有140余栋。按照《吉林省城市供热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供热企业应该维修到用户终端前阀门外(即锁闭阀)。建议对非吉化小区根据管线腐蚀情况逐年安排维修改造;对有产权单位,也有能力进行维修改造的用户,由其产权单位维护和改造,解决以上问题。
(三)热力站、配电厅所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我公司所属各热力站及民宅变电厅所共计74座,防水总面积为1.7万平方米。其中50座热力站及变电厅所存在漏雨和外墙破损严重的情况,占设施总数的67.5%,防水面积共计1.4万平方米。存在问题如下:一是配电设备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下,使用年限降低。二是受潮后或雨水滴落在配电设施上,容易造成短路跳闸,系统停运,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不利于安全平稳运行。建议“平改坡”。
(四)个别维修站生产环境与居民生活相互影响问题。目前我公司基层单位员工食堂及班组休息室环境差,设施老旧不齐全。特别是松江供热维修站由于棚户区改造占地迁移,至今无合适办公场所,百姓生活与站队生产相互影响,且曾发生过摩擦。建议事业部能够给予关心,解决基层维修站的实际困难,改善员工食堂和基 层班组休息室环境,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为正常的工作开展创造条件。
供热业务是确保矿区建设持续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在“十二五”这一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事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发奋图强,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建设更专、更精、更实、更优的供热公司而努力奋斗!
供热公司
7.吉林市十二五规划 篇七
发展清洁、安全、低能耗、高纯度、规模化的多晶硅生产技术, 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缩小与国际先进生产水平的差距。实现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 鼓励规模化生产, 提高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密切关注清洁、环保的新型光伏电池及材料技术进展, 加强技术研发。
(二) 提高国产设备和集成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水平。
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光电转换效率, 降低生产能耗为目标, 支持多晶硅、硅锭/硅片、电池片及组件、薄膜电池用关键生产设备以及发电应用设备研发与产业化, 加强本地化设备的应用。推动设备企业与光伏产品企业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
(三) 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大力支持低成本、高转换效率和长寿命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及产业化, 降低电池产品成本和最终发电成本, 力争尽快实现平价上网。推动硅基薄膜、铜铟镓锡薄膜等电池的技术进步及产业化进程, 提高薄膜电池的转率效率。
(四) 促进光伏产品应用, 扩大光伏发电市场。
积极推动上网电价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并在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加强光伏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支持建立一批分布式光伏电站、离网应用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 系统、小型光伏系统及以光伏为主的多能互补系统, 鼓励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与应用, 推动完善适应光伏发电特点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五) 完善光伏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8.智能装备“十二五”规划解读 篇八
到2015年,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将超过一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本土化智能制造装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超过30%;力争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重点,除了上述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外,还包括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重点应用示范推广等。
而智能制造装备是国务院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作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规划》编制组对30类制造业按照加工对象进行分析,《规划》重点选择了其中对国民经济重要性强、带动范围广、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八类重大智能制造装备。
这八类重大智能制造装备所涉及和涵盖的行业领域有哪些?是否代表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重点方向?
八类智能制造装备主要是成套装备,突出制造业所需装备,针对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印刷等制造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化的需要,通过集成创新,开发八类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十二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重点,除了上述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外,还包括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重点应用示范推广等。
在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方面,围绕感知、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重点突破新型传感技术、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等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
在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方面,围绕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研发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八个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
在重点应用示范推广领域方面,将重点选择在电力、节能环保、农业、资源开采、国防军工、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推广应用。
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规划》提出实施创新发展工程、调整产业组织结构、突出品牌质量建设、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五大任务。
围绕上述重点领域,未来5~10年,我国智能装备的发展要实现哪些突破?具体目标是什么?
总体目标是:经过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需求。
点评:有关部门似乎最为关注的就是所谓规划了,乐于提出与设计若干年后的目标。但那些目标的兑现往往是经不起推敲与检验的。同时,也看不到为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在系列的改革方面。
与此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四个具体目标: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销售收入超过一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本土化智能制造装备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求,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点评:这种数字的提出如果没有任何依据就是毫无意义的。
二是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
三是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企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区。
点评:搞不好就成了“培育”产能扩张的温床。
四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完善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培养一大批知识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点评:事实上,在现行体制下,企业极少有创新的动力,做做表面文章到是可能的,目的是为了赢得能创新的名义,以获得边际收益。
这些目标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的,又是如何测算的?从目前的行业情况看,要实现这个目标是否存在一定难度?
2010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是在此基础上经过科学分析与测算的。
“十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年均增长率超过2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中主要领域年均增长率接近30%。如果“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增长率实现1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按年均增长率25%计算。到2015年,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
点评:这完全是一种静态不变的猜测法,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价值。
从重点领域看,目前智能制造装备两个重点行业——智能化的基础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基本在30%左右,智能化的矿物加工设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10%,而智能化的食品饮料、造纸及印刷机械国内基本为空白。因此,《规划》提出到2015年,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整体上达到30%的目标。
从研发水平看,国外相当数量的智能制造装备跨国公司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超过了10%,在国内只有少数智能制造装备龙头企业如和利时公司、沈阳机床等在5%以上,其他大部分企业在2%左右。基于此,提出了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的目标。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资金的支持,同样需要项目的支撑。然而作为未来发展重点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其展现出的市场潜力是可以看到的。
9.十二五规划解读 篇九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讨论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问题。会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在18日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目标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三、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四、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10.十二五规划纲要 篇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规划纲要分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等16篇。作用和意义
11.十二五规划投资亮点解读 篇十一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本文通过采访权威人士对文件中未来投资走向解密,挖掘探寻投资机遇。
新能源如何冷静前行
《公报》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析:低碳经济热潮还要继续热下去,但投资者或许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低碳经济投资之路上,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权威采访:
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邵秉仁:
新能源需解决六大问题
在《小康•财智》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经过自己一年来的调研,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邵秉仁认为,中国目前发展新能源经济必须要面临解决六大问题,谈新能源仍需冷静分析。
邵秉仁阐述了中国发展新能源过程中所遇到的六个问题:第一,战略思想问题,是搞大规模集中建设,长距离输送,还是应该小规模就地消化。
他以内蒙风电项目为例,指出新能源投资项目盲目,浪费现象已经出现,大量风电投资,但送不出去电。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分散就地消化,还是建立大规模的长期规划。
第二,新能源应用的经济性问题。他表示,新能源的效率并不高,经济性不够强,长期价外补贴,恐怕很难持续发展。
第三,新能源的支持政策。目前的情况是电价附加全电网分摊,是否可持续值得深思。他表示,可以通过增收资源税、环境税、环境基金等方法筹集资金。
第四,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问题。如果关键技术国内掌握不了,中国发展新能源就谈不上。
第五,如何处理新型能源与改造传统能源的关系。邵秉仁认为,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短期内得到转变,能源消耗依旧高增长,传统能源仍旧是主要的发展路径,除非有重大的技术突破或者传统能源完全耗尽,因此,不能不计成本地发展新能源。
第六,电力体制改革和发展新能源的关系。邵秉仁表示,没有经济利益,通过长期接入电网的方法发展新能源不可行,电力公司没有动力,当务之急需要尽快对电力体制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邵秉仁称,“十二五”期间具体的产业发展框架尚在制定中,政府应该统筹规划,提供便于新能源发展的良好机制。
农业的机会
《公报》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解析:作为“十二五”规划背景下十大任务之一的“农业现代化”,将会在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上有所作为。
权威采访:
杜邦全球副总裁、先锋中国区总经理倪博:
“十二五”规划是鼓励也是契机
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的专访中,杜邦全球副总裁、先锋中国区总经理倪博认为,“十二五”规划对中国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十二五’规划中,农业作为十大任务之一的一个重点,对我们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发展契机。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信心与中国的政府、科研院所、合作伙伴一起去创造新的机会。”
今年中旬刚到任中国的他透露,自己的第一件任务就是制定杜邦先锋在中国的一个五年计划,这和“十二五”规划是不谋而合的。对于杜邦中国、杜邦先锋来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参与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部分的进程中,让未来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成为全球的一个领头者。
倪博认为,杜邦先锋的这个五年计划能够现实地支持到中国农业方面的五年计划的地方就是投资计划。在杂交育种、提升产量、生物技术研究等方面,杜邦先锋会加强与政府部门、中国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从业者的广泛合作。
倪博称,国内行业里比较领先的公司,经常会找到杜邦先锋,表达合作的意向。接下来,杜邦先锋将在这些同行里选择合作的伙伴,通过合资企业、合作项目等不同方式的合作,求得共同的发展。
通过上述合作,倪博透露,在未来的五年内,杜邦先锋的员工数将是现在的三倍。计划到2013年将在中国不同的省份建立8个研发中心。在二三线城市得到发展。
倪博还告诉记者一个小细节,今年5月份之前,先锋中国还隶属杜邦先锋的亚太区(杜邦先锋全球原本有四大区:北美、拉美及非洲、欧洲、亚太)管理,5月份开始,总部派杜邦先锋副总裁身份,有着科学家背景的倪博来中国后,中国公司也提升为杜邦全球第五大区,与亚太等其他四个区平行,这也就获得更多与总部直接联系的机会,因此,也能引过来更多新的资源。同时也充分说明,杜邦对在中国农业区域充分发展的重视和信心。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
《公报》中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解析:“十二五”规划首次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这个新提法下,文化产业投资将成为新的的热点。
权威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荣丰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征:
文化产业投资应以民间为主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改变目前以政府为主体的发展现状,民间资本应该成为主导。中国需要对现有的文化进行重新包装。中国并不缺乏对文化产业发展有兴趣的资金。”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今年年初用25亿元买下香港亚洲电视52%股份的全国政协委员、荣丰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征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投资充满信心。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荣丰控股(00066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征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已经走远了。他甚至对《小康•财智》记者引用了一句古诗来证明他的观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王征称,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欧美和日本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从全世界的文化产业总量来看,中国文化产业总值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几。而全球最大的文化产业大国美国,则占据了其中的百分之四十多;欧洲排名第二,占据了其中的百分之二十多;而整个亚洲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十几,而其中百分之九又来自于日本。可想而知,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分量还是非常小的。”
也是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2010年3月11日,王征在北京宣布,以20亿元的价格转持50%以上的亚视股权。同时邀请中国人寿、招商银行等五家重量级国企与亚视签署合作协议。作为内地投资者,王征成为香港仅有两家免费电视台之一的新主。
他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总量是不相称的。“中国并不缺乏对文化产业发展有兴趣的资金。但是,中国文化产业应该以民间为主体,另外还需要好好包装。”
12.吉林市十二五规划 篇十二
《专项规划》明确提出:
1、将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到2015年, 北方严寒及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全面执行新颁布的节能设计标准, 执行比例达到95%以上, 城镇新建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与“十一五”期末相比, 提高30%以上。
2、将进一步扩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模。实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 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 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并同步实施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启动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5000万平方米。
3、将建立健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实施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达到6000万平方米。争取在“十二五”期间, 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 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
4、将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 进一步丰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式, 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省级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和以县为单位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 拓展应用领域, “十二五”期末, 力争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亿平方米, 形成常规能源替代能力3000万吨标准煤。
5、将实施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新建绿色建筑8亿平方米。规划期末, 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6、将大力推进新型墙体材料革新, 开发推广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体系。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例达到65%以上, 建筑应用比例达到75%以上。
13.十二五规划感想 篇十三
摘要: “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作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成为全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经济,能源。环境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2011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前期工作非常重要,今年国际局势动荡,国内物价持续攀升,食品危机再次出现,通胀相当严重。所以十二五在开局相比于十一五困难的更严重。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小小的力量为“十二五”规划的实现付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我就简单从环境和资源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对能源依赖日趋严重。当然,造成的后果大家也有目共睹。如今,环境恶化,气候异常。十二五规划正是为这一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方案。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还提到:“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
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3)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形成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土壤污染治理,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
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5)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草原和湿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防洪能力。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加强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物资保障水平。推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安排危险区域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合理避让。”
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做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好公民。建设节约型社会,普通百姓能做些什么?在西方发达国家,节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但在我国,尤其是在城市里,相当一部分家庭还处在“干打雷不下雨”的阶段。家用桑拿浴房、电采暖、用大理石或花岗岩装饰墙面„„炫耀性消费像病菌一样蔓延。专家指出,这些奢华消费方式,代表着某些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误读。“节约的生活一样是有质量的生活,而且节约下来的生活成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社会观念:你有花钱的自由,但是任何人没有随意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权利,因为资源不是属于个人的,不是钱能够买来的。浪费的行为,应该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和鄙视,并被相关的法律法规所禁止。要使大家认识到,整个世界都面临着资源全面短缺的严峻现实,只有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唾弃浪费的行为,才能建成文明节约的
【吉林市十二五规划】推荐阅读:
吉林市商业地产情况07-11
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12-07
2018—2019吉林省吉林市一调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09-15
吉林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网站01-16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06-30
吉林大学12-28
吉林版家乡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