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解析(精选7篇)
1.广播电视概论解析 篇一
2010年在职艺术硕士艺术概论真题及解析
艺术硕士,今年的考题中有关艺术概论的部分,有四道题。
第一题,简述艺术创作和表演中抵制三俗,对弘扬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
第二题,简述艺术的客观表现与主观创造。
第三题,简述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四题,简述艺术趣味的多样性。
就我自己的理解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题,简述艺术创作和表演中抵制三俗,对弘扬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我想这个题,应该有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三俗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什么叫三俗。第二个要点,三俗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第三个要点,三俗在艺术作品中形成的原因。最后讲讲三俗的危害性以及我们对它的态度。
先讲第一个要点。三俗是怎样提出的,并且讲三俗的内容。我们国家的艺术发展,从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但是局部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是三俗。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提出来,他说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引导文化工作者,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抵制文化上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所谓三俗,就是在艺术作品和表演中的庸俗、低俗和媚俗,我们简称三俗。
第二个要点,三俗的表现。三俗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艺术作品的娱乐价值,看作艺术作品的唯一功能。我们说艺术作品确实有娱乐价值。但是娱乐并不是艺术作品的唯一价值。用艺术作品的价值还有教育功能,还有认识功能,还有审美功能等等许多功能。但是三俗把娱乐功能看成艺术作品的唯一功能。比如他们在表演中,他们经常所说的,反复强调,我把你逗乐了。
第二个方面,把商业价值作为判断艺术作品高下的唯一标准。什么艺术作品好,什么艺术作品不好,就是看票房价值如何,赚了多少钱。
第三个方面,把通俗误认为低俗,否认崇高的道德,高尚的理想在艺术作品的作用。
第三个要点,我们分析一下三俗形成的原因。
第一点,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商品经济社会当中,有一些人把艺术作品的票房价值,把收视率,把发行量,把销售额看作追求的唯一标准,唯一目的,也就是说简单说,追求付出最少的东西,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三俗形成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法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所以在艺术作品中出现了三俗的倾向,在表演中有即兴表演,有这样的说法,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但是真正的二人转,零点以后看。实际上二人转是低俗的东西,但是就有人追求这种东西,这是在管理上有缺失。
第三个原因,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由西方发展的潮流来说,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严肃艺术向娱乐艺术的转变。这股潮流涌向了我们,使我们有些人把经济效益,看作唯一追求的目标。
最后一点,艺术批评流于形式。在我们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把文艺批评看成整人的工具,在许多人印象中,艺术批评很不好,但是现在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没有人批评。
第四个要点,三俗的危害性。
简单的说,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应该弘扬先进的文化,我们应该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学革命建设,来抵制三俗的作品。
第二个问题,简述艺术的客观表现与主要创作。
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什么叫艺术的客观表现。第二个要点,什么叫艺术的主要创造,第三个要点,艺术的客观表现和主观创造的关系。
第一个要点,什么叫艺术的客观表现。所谓艺术的客观表示,就是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怎样的,艺术就是怎样的。怎么证明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呢?怎么证明呢?我们说对艺术作品来说,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我们叫在线性的艺术作品。第二类我们叫表现性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分别证实这两类艺术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都是生活的客观表现。作为在线性的作品,比如现实主义的小说等等,就是艺术家解除了社会生活,产生了思想感情,把这思想感情还原为社会生活反映出来,这样的作品就叫做在线性的艺术作品。我们所看到的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就隐藏在真实物下的后面。这样的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就不可能有再现性的艺术作品。
什么是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呢?比如抒情音乐,抒情诗等等,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呢?我们说也是。因为人的思想感情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人的思想感情归根到底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说表现了思想感情,也就反映了社会生活。这是一回事。所谓表现性的艺术作品是这样的,艺术家接触了社会生活,产生了思想感情,不再把思想感情还原为社会生活,而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距离来说拉菲尔,是一个画家,他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了一个少女,产生了爱慕情感,他还原为美丽的少女,还原出来,这就是再现性的艺术作品。什么是表现性的呢,如果他是一个诗人,他把自己的情感直接表现出来,人们通过音乐,通过诗句,联想到生活中有一个美丽的少女。总而言之,无论是再现性的作品还是表现性的作品,都是艺术作品的客观表现。这样我们就证明了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就叫做艺术的客观表现。
第二个要点,艺术作品的主要创造。
任何的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艺术作品是思想感情的表现,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画如其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你是怎样的人,你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你就创造出什么样的作品。你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你会创造出高尚的艺术作品。如果是低劣的道德情操,艺术作品也是低劣的。看透不要真,只要主义真,只能是烈士的心声,不可能是叛徒的心声。
艺术作品的客观表现,或者主观创造的关系,我们说一切艺术作品,可是客观表现与主观创造的统一。只有客观表现,没有主观创造,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的,同样只有主观创造,没有客观表现,这样的艺术作品也是没有的。
第三个问题,简述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优秀的艺术作品,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我们有许多的艺术作品,无论过去和现在,都在推动着社会生活的前进。第二,低劣的艺术作品会阻碍社会生活的发展。从历史上来说,托尔斯泰曾经对莫泊桑的作品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因为他的作品用了低劣的情欲。对于今天来说,能够阻碍社会生活前进的,就是三俗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再次从艺术在社会生活的作用来说,反对三俗的艺术作品。
这个问题大概两个方面回答就可以了,优秀的作品怎么样,低劣的作品怎么样,如果想再深入一点,就是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怎样发挥的。因为哲学、道德、科学都对社会生活有作用。先进的哲学、道德、科学也都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艺术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说艺术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它的特点,第一条间接性。不是直接的,因为艺术首先打动人的感情,然后人们付出行动,然后才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第二条,持久性。艺术对人的影响,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可以长期的起作用。
第四个问题,简述艺术趣味多样性。
谈到趣味一定得是多样的。西方有一句话,谈到趣味无争辩,这个趣味是不用争辩,也不会统一的。有人喜欢糖,有人不喜欢糖,谁对呢?都是对的,没有办法达到统一。艺术趣味是多样的。艺术趣味的多样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
第一个方面来说,从欣赏者来说,艺术趣味是多样的。第二个方面从艺术门类上来说,是多样的,第三个方面,从艺术风格上来说艺术趣味是多样的。我们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不同年龄,不同的文化修养的欣赏者都有不同的艺术趣味。
这里大家可以随便举例子,我自己就可以举例子。在我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看的是《水浒传》最喜欢的人物是公孙胜,最不喜欢看的是《红楼梦》,到今天我社会经验比较多了,岁数比较大了,我的艺术趣味发生了变化,最喜欢看的是《红楼梦》,不喜欢看的《水浒传》,最不喜欢的人物是公孙胜。
第二个方面,从艺术的门类来看,艺术趣味多样性。艺术门类有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文学等等,每一个人的艺术门类兴趣不会一致的。比如说我喜欢绘画,我对音乐和舞蹈就比较生疏,对戏剧就比较生疏,看的就比较少。相反,可能另外一个欣赏者,对音乐、舞蹈、戏剧更喜欢一些,对绘画了解就少一些。
第三个从艺术分割来说,艺术趣味有多言性,到底是传统还是现代,到底是写虚还是写实,有现实主义的作品,有浪漫主义的作品,有古典主义的作品,每个人有不同的喜好,表现出来艺术趣味的多样性。
2010年在职艺术硕士戏剧与戏曲真题及解析
关于戏曲的论述题有两道题,第一是论述戏剧的教育功能。这个题在我们的教材里,在戏曲板块里,是没有现成答案。必须参考戏剧板块的内容进行简单。在戏剧篇里讲了戏剧有四个方面的审美意义,包括审美价值、娱乐价值、教育功能和交流功能。这四个基本功能用到戏曲里是同样适用的。虽然在戏曲篇里没有明确向大家指出来,但是实际上我们借助戏剧篇相应的内容是可以理解戏曲的功能的。
首先你要阐述什么是戏曲的教育功能。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泛,一方面教育功能包含了正面、主流的价值观念。另外,还有净化人类心灵的,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的功能。这是戏剧戏曲共同的功能。接下来对戏曲的教育功能进行细分,看到底有哪些功能是教育功能的,把每个细分的功能进行细分以后,再举例说明,我想可以非常好的把这个问题进行解答。
我们知道戏曲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宣传正面、主流的价值观,同时在审美情趣上偏重于提升人的素质,净化人的心灵这样的作品。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到,戏曲的教育功能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说很多的内容,特别是传统戏曲,有相当当的内容,讲述的是爱国主义的内容,这样的内容构成了戏曲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知道,经常在舞台上上演的《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这样的作品,宣扬的是爱国主义,毫无疑问具有教育功能。还有一部分内容宣扬的是忠孝节义的内容,甚至有一部分在封建主义宣传封建的道德观,当时来看是很主流的道德价值观念,比如说《王宝钏》这样的一类作品,都是充分的表现了封建的道德观念,这样的戏今天更多欣赏的是表演的价值,而不是它的这些内容了,但是不可否认,即使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戏曲作品,相当多的一部分内容,今天仍然还是非常接受的,而且今天作为我们主流价值的构建有积极的意义。
还有一些作品宣传反对暴力,反对黑暗的,比如《窦娥冤》,这样的作品看了以后,再过几百年看这样的作品,还是觉得它有一种正气在里面,激励你奋发,这样的作品功能还是明显的。还有英雄主义的情怀,还有宣扬忠于爱情的,比如《西厢记》,还有一些作品直接告诉你,人要去做善事,像这样的作品,就算在今天,我觉得仍然是具有主流价值的作品。还有不是直接的道德说教,但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讲述,希望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的。这样的一些作品,比如说有一些清官戏,比如包公,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渴望,这样的作品教育功能也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在答这样题的时候,我想分成两部分进行解答就可以把它解答的很清楚。第一,先阐释什么是教育功能,戏曲的教育功能是什么东西,说清楚。第二,我们说的戏曲的教育功能分成几个方面,因为这里可以无限的往下划分,你可以选择几个大的方面来进行阐述,比如说有专门讲爱国的,有宣扬忠于爱情的,样重阳英雄主观主义情操的,有劝善的,有表彰清官的戏,我们从几个大的分类来看,就可以看到戏曲就有教育人的功能,既有纯粹的说教戏,同时它也有用另外的方式,就是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来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的功能。这种功能我们可以统称为戏曲的教育功能。所以从这两个步骤来解答的话,戏曲的教育功能基本上包含在这里了。
当然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如果用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的话,这道题的效果会更好。
接下来看看戏剧板块的题。今天的题是戏剧性,这个题实际上有一定难度的。难度在于,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教材里,第三章戏剧的审美特征里,专门有一节是谈戏剧性的,但是如果把那些内容原封不动答在这里的话,我觉得可能不能得高分。如果想答好的话,我们还需要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才能够答好这样的题。
答好这样的题,我们说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整合的前提是,我们要知道,什么叫戏剧性。其实戏剧性到底是什么?这可能是戏剧界长期以来在探索的问题。我们的教材,简单的说,它认为戏剧性就是各种诱导和促使观众产生种种情感反应和观剧效果的戏剧效果的技巧和手段。我们经常说这个戏真有戏,或者说真没戏,我们评价有戏或者没戏的标准,某种意义上包含着是否与戏剧性包含在里面。戏剧性到底指的是什么?戏剧性我们简单归纳一下,应该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戏剧性有特别吸引我们的,就是我们看一个戏能够吸引我们看下去的,除了很多的因素,还有一个非常决定性的意义,就是这个戏,它有没有悬念,它有没有冲突,有了悬念,有了冲突,这个戏就能够让大家看下去,而且不段的在激发观众的兴趣点,我们都知道,美国有一个《》,这个戏就是非常紧张得,导演在获得诺贝尔导演降以后,回家以后,碰到了两个联欢杀手,把在场所有的人都扣为人质,而且威胁说达不到目的就杀人,谁会是下一个受害者,这是非常让观众紧张得,也是特别吸引观众往下看的戏。像英国一个女的侦探小说家克里斯蒂,写了一个久演不摔的剧本,《捕鼠器》,上座率一直非常好,这个戏同样是具有这种悬念和冲突的效果。突然在这个地方,一个封闭的场所里发生了谋案,而且在场的人一个个死去,下一个被杀的人是谁,给观众很大的悬念,这个悬念使观众怀着紧张的心情看戏,最后水落石出,最后这个凶手是谁也想不到的人。这个戏剧性是首先它有没有悬念,能不能吸引观众看吸取。
光有悬念还是不够的,除了悬念,有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有了强烈的戏剧冲突,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很重要的原因。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我们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在社会生活可以构建和谐社会,在舞台上绝对不可以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如果舞台上表现的都是一团和气,这个戏是没有戏可言的,一定要存在激烈的冲突。比如像《雷雨》,由众多的激烈戏剧冲突组成的,没有这些戏剧冲突,人物和人物之间不可能发生冲突,也就不能吸引观众了。
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设置戏剧情境,要设置产生充满冲突的戏剧情境,这样这个戏剧才能在一个合理的环境下展开,比如说话剧《原野》,属于情境设置非常的好,使得这个戏剧冲突能够在一个情境中顺利的展开,他前面交代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杀人犯仇虎在监狱里逃出来,逃出来的唯一目的是向害他家破人亡的焦阎王复仇,但是令他绝望的是他逃出来后发现焦阎王已经死了,他到底还复仇不复仇?这是一个点,接下来他本能的要转移到焦阎王的儿子焦大星的身上,但是问题是他的儿子又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人,那他到底还报仇不报仇,他不是直接的和敌人进行面对面进行,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使故事顺理成章的展开。
还有一个情节的安排。怎么组织情节,情节越能够展现出具有紧张的戏剧性,可能这个戏就越能够吸引观众。我们看到情节的安排里,很多作品戏剧情节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唯一目的就是使得这个情节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这里涉及到一个结构的问题,怎么安排的巧妙吸引观众。还有《玩偶之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采用倒叙式的方法使情节很好的展开。在大幕没有拉开之前,这个故事已经展开了。就是八年前她冒名顶替借了一笔钱,造成了他和老公之间的危机,最终危机爆发,同时也让他认清了真实面目,最后离家出走。
一般说来就是这三个环节,如果把这三个问题都讲清楚了,而且举例说明白的话,能够答的比较顺利。
剩下的时间讲一讲,今年戏剧和戏曲的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先看第五题,婺剧是我国哪个省的,答案是浙江省的。
第七题,《伽利略传》作者是德国的布莱希特。
第八题,被誉为启蒙主义最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的有四个选择,A,哥尔多尼,B,歌德,C,盖伊,D伏尔泰,这里只有A哥尔多尼是符合答案的。
第九题,下列哪个作品是德国戏剧家席勒的作品?备选答案四个,这里只有C,《阴谋与爱情》是符合这个答案的。
第十题,下列哪个作品是老舍先生的,只有《茶馆》。这个题是非常简单的,因为老舍先生的《茶馆》是知名度非常高的作品。
第11题,107年欧阳予倩在日本成立名为什么的剧团?A春柳社,B,春阳社,C,民众戏剧社,D,辛酉社。这里应该选择A,这涉及到中国话剧起源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第12题,欧洲十七世纪末时古典主义戏剧运动缘起于哪个国家?英国、德国、法国,还是意大利,应该是法国。我们都知道法国的古典主义戏剧在十七世纪影响非常大。
第13题,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目是?这个应该选择C,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14题,《大面》《钵头》《踏摇娘》是南北朝、隋唐以来民间歌舞中著名的歌舞戏,这部分内容在戏剧起源于什么?这里很明确的答案应该是歌舞戏。
第15题,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体系的专称是什么,有四个答案,戏剧,中国戏剧,戏曲还是传奇,应该毫无疑问的选择戏曲,这是王国维提出来的。
第16题,宋代的苏轼有“诗云”扮演古人的出入鬼门道,鬼门道是指?A,上下场口。
第17题,清代的李斗在《清代画舫录》中技术了当时昆剧的行当,分别为“副来、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老旦,小旦,贴旦,杂”等通常被称为什么?这个通常被称为叫江湖十二角色。
第18题,下面那个演员属于老生三杰的,答案是B,程长庚。A,谭鑫培,B,程长庚,C,王桂芬,D,刘鸿声,老生三杰应该是京剧形成以后,最早涌现出来的杰出的演员,在这四个备选答案里程长庚属于出道最早的。这是单项选择题。
我们再看看多项选择题。
第47题。戏曲的特性有什么?我们都知道多项选择题指的是备选答案为5个,符合答案的应该是属于2个以上,47题问的是戏曲的特性有哪些?戏曲的特性在书上有非常明确的表述,这里的答案是戏剧情境、戏剧冲突、动作本质论,BCD。
48题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题,可能这个题在我们的教材里找不到的,说下列剧目中,取材于红楼梦的戏曲作品有哪些?因为数量非常庞大,所以要非常熟悉戏曲的名目才能回答,A《俊袭人》,B《黛玉葬花》,C《双下山》,D《贵妃醉酒》,E《花田错》。这里《俊袭人》和《黛玉葬花》都是跟《红楼梦》有关的,答案是AB。
2010年在职艺术硕士舞蹈真题及解析
论述题部分,简述空间运用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这道题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能没有具体的讲到,空间这个概念,实际上我们一直贯穿在舞蹈整个体系中,包括舞蹈的本性,舞蹈的性质本体等等贯穿一系列,就说明空间在舞蹈创作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比如说一开始看到的舞蹈的本题和舞蹈性质的时候,舞蹈实际上是一门时空合一的艺术,时间和空间就是构成舞蹈的项目和元素。
说时间是因为舞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说空间,舞蹈本身有一定的空间。舞蹈又称为流动的雕塑,顾名思义,有时间和空间来组成,因此空间在舞蹈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舞蹈的定义上也说,舞蹈的本质是身体的本质表达内在的情感,身体的语言如何发挥出来,如何在舞台展现出来,提到舞台,就不得不提到空间的概念。
先从舞种来想想,不同的舞种,空间占用也不一样。最早想一下西方的芭蕾舞,在舞台的空间中,特别的不一样,我们知道,芭蕾舞整体的感觉是向上的,空间是追求向上的空间,所以不管从动作发力,还是从演员占酉空间的使用中,都是往上寻求,因此我们的空间,舞蹈的空间就不仅仅在舞蹈的表面上,而不断的向空中,向舞台的平面往上寻求,一个向上的空间,因此芭蕾舞更多的在于一个向上的趋势。
再看现代舞,同是西方的舞蹈艺术,但是现代舞的空间和芭蕾舞有很大的区别,现代舞的发力点本身和芭蕾舞不一样,他的形式,他的诉求,都是低空寻求的,如果芭蕾舞往天堂寻求的话,现代舞是向人的本质,人性的本质,甚至是死亡、灵魂这样的方面拷问,因此它的舞台寻求空间就是往下的,甚至下到地狱去的感觉。你看一个上一个下,对舞蹈空间的占据,已经是非常明晰的了。
我们中国的舞蹈,在没有引进芭蕾舞和现代无这些西方的舞蹈之前,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舞蹈注定了我们中国的舞蹈是在一个平面上发展的,既没有下,也没有上,换句话说我们既不是找上帝,也不是找地狱,也是在人间。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入世的文化,在世上如何运用我们的道德体系和规范,追求和谐的境界。我们中国的舞蹈传统,传统文化也是在这样的人世间,在世上寻求这样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舞台,就是在一个平面上寻求的,没有过上也没有过下。
我们现在看得到的一些戏曲,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具有一定舞蹈的一些元素的形式,基本上都是在平面的空间进行的,不像西方的芭蕾舞有一些托举的动作,一旦有托举,往上寻求,往上占有空间,所以说从空间上有高空、平面和低空的。
从舞台来看,既然提到舞台了,本身有这样空间的存在,舞台分为好几面,有的舞台是单向面对空中的,有的舞台是两面的,有的舞台是三面的,都可以呈现,更多的有四面的,特别是在民间舞,包括古希腊的一些艺术形式的,比如说不上戏剧方面的,都是一个环形的,古希腊的戏剧场就是环形的,360度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舞台空间,就注定了演员面向的并不仅仅是前面这一面的观众,而是360度四面的观众。所以从舞台本身来说,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面向前面的空间面向舞蹈的话,肯定不会照顾到其他的方面,比如说后面,都是舞台是360度,比如中国的民间舞,在跑场的时候,在大型逢年过节的时候一些秧歌表演的时候,不仅仅是面向一面观众,而是360度,因此要跟每一个观众,360度这个圈里的观众都要达成一定的关系,因此从舞台的方面来说,空间也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舞台空间最重要的就是关于舞蹈阐述的,如何用舞蹈的空间来表现舞蹈,实际上归根到底,舞蹈空间就是为了表现和辅助,或者说促进,共同的去表达舞蹈所要传达出来的内容和情感,是为这个人物的关系和剧情整体发展需要而构成的。
我们知道有了舞台的空间,就会有舞台的调度,有了调度才会有空间的展现,调度靠谁实现呢?往往独舞很难实现空间,独舞在于自身造成空间造型变化而阐述舞蹈的主题,通过群舞进行舞台的调度,或者说通过双人舞,三人舞,多人舞,进行舞台关系处理的话,舞台的空间就非常重要。比如说我们群舞里,有很多舞台空间的调度来展现舞蹈的内容。比如说斜线、竖线、横线,还有圆线。如果用斜线,给人非常积极的,非常乐观的,一个有力的推进。竖线给人一种往前推进的,一有向前进的力量,比如说红色娘子军这样的舞蹈,一些革命性的舞蹈,他们特别喜欢竖线的层深感,这种推进感给人力量的前进感觉。横线相对来说稳妥一些,比较稳固一点,也比较和谐。圆线,我们说圆线有圆弧线的组成,给人和谐、稳固,有热河性,延绵不断的感觉,曲线有弯度的感觉,流动的感觉。
接下来还有一个舞台的形状,群舞形状的组成也是舞台空间特别有力的表现舞蹈的方式,比如说我们经常看有群舞的造型,有方形,还有三角形,这种空间的造型感,也是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比如说方形,是代表一种非常的稳定的感觉。他把这种舞蹈的阐述的情绪是阐述稳定的方式,那么原形,我们知道舞蹈最古老的形式就叫圈舞,在一些古的陶盆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图形,就是围圈而舞,一方面是古老的形式,圈带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向心力,一定有核心的存在,圈舞往往表示凝聚的力量,表示民族,或者说种族,有一种凝聚的力量,共同敬拜他们精神的追求,他们的民族意识,领导的核心力量,圆圈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形式之一。
有的时候三人舞、双人舞,由人物组成的空间感,也有很大的作用。舞台总有一个轴心在那里,如果是三人舞,这种对抗的形式,或者是三个点,空间的站位,发散或者集中的时候,是有力度的阐述人物关系的方式。因此舞台的空间在舞蹈的创作和表现里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王亚彬的《扇舞丹青》就是用一种流动的空间动作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她用舞蹈把书法在空间当中展现了出来,并且不是用笔,而是用身体。这就是一种非常恰当的时空合一的表现手法。
杨丽萍,我们看到她的舞蹈的时候并没有流动性,也没有空间的调度,为什么她带给人的生命的感觉,这种生命的意向非常强烈呢?杨丽萍恰恰运用了舞台空间的作用,采更好的阐述生命的意义,因为杨丽萍对空间造型的展示,她非常形象的展示孔雀和树。为什么舞蹈跟其他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因为舞蹈需要人体。我们说音乐,可以通过音符,可以通过旋律表达人的理想,或者说情感,美术可以通过线条,通过色彩,雕塑可以通过人物的造型,通过空间的造型、线条来表达艺术家本身对这个事情的看法。舞蹈为什么在建国之后,我们国家才有这样的手段,把它给系统的发扬保护下来?就是因为舞蹈实际上在我们中国,除了民间舞,其他的舞蹈没有任何像现在的摄像或者拍照的设计,我们不知道古代的人跳舞是什么样的。因此舞蹈在很长的时间里是我们所看不到的,现在通过这样的努力,通过对文物上面的造型,经过复修,经过对身体的阐述,身体连接上面的审美,文化核心意义的把握,从而把它复制出来。就是因为我们古代,我们那个时候,并没有完善的记录措施,所以舞蹈是属于身体的,身体是属于生命的,我们人的生命和身体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舞蹈是完全属于生命的状态,没有了身体,也就没有生命,而没有了身体也就没有舞蹈。舞蹈是靠身体的,舞蹈同样是靠生命来延续下来的。
以前传播手段是口传身授式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流传下来,但是一旦这个生命停止的,身体和生命都没有的时候,舞蹈就皮之不存毛之焉覆。杨丽萍当初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身体,一个简单的空间造型的转换,把生命的意义展示了出来。
我们说舞台虽然很丰富,比如现在我们的舞台有很多多媒体的表示,有吊维亚,下面有流动的造型,或者说水,或者说喷泉,各方面恨不得360度加上各种各样的造型,是扩充了舞蹈的表现力,但是往往又限制了舞蹈的表现力,舞蹈的情感是属于空间的,但是舞蹈的想象又是超越空间的,舞蹈的孔加载舞蹈的创作和表演中起到的作用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舞蹈也不完全局限在空间,舞蹈是靠想象而形成在我们的脑海中,精神中,流传在精神这个层次,艺术总是高于生活,但是它是来源于生活的。舞蹈的空间在这样的时空合一的舞蹈艺术中起到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这是对这个简述题大概的思想和概括,总归我们知道,这样一个简述题,现在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不像前几年我们知道,不管出什么题,都是一二三可以列出来,但是舞蹈这方面的题目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列举这样简单的意义了。舞蹈充分利用了综合性和灵活性,就是你对整个舞蹈知识的理解,对舞蹈本体的理解,来扩充你思维的泛度,才能答好这道题,并不是说只有正确答案的题目我们才能把它答的很好。
我们看刚才答题的过程中,牵扯到很多舞蹈的性质,这就是我们未名动力一直强调的,舞蹈是一个时空合一的艺术,从这点发散开来,更多的综合的答好这道题才有可能。
下面讲讲客观题的单选部分。
25,参加未明动力的同学一定很开心看到这道题,一定会答对的,“身轻若飞燕,能做掌上舞”描述的是古代舞蹈家谁的舞蹈功力和神姿势。分别由有西施,杨贵妃,赵飞燕,李群玉。答案是赵飞燕。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是木屐舞,杨贵妃是霓裳羽衣舞,李群玉写的是绿腰舞的诗词。
26,台湾林怀民云门舞蹈团之“云门”取自我国哪个时代的礼乐中的乐舞之名。答案为周代。如果你不知道前面的林怀民和云门,你看这道题的后半部分,“礼乐”是周代的。
27,什么舞是我国汉代民间舞蹈形式。我们先看手鼓舞,维吾尔族,圈舞藏族的,答案是龙舞
28,现代舞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强调了什么原理?他一直强调的是身体的自然动作,因此我们选择C,自然动作。
29,芭蕾舞在20世纪传入中国,主要接受了哪个国家的舞蹈学派的影响与熏陶。答案是俄罗斯。北京舞蹈学院是前苏联舞蹈专家建立的,毋庸置疑我们采用的教学形式和学派肯俄罗斯学派。2010年在职艺术硕士电影电视真题及解析
电影的题目是从第30题到35题,这是单选题。从影视来讲,跟往年比多了一点。但是如果大家经过认真的准备可以拿到比较高的分数。30题讲到了特写的问题。在影像世界中,“特写”主要是指什么?A,整个人的全部身体,B,人的整体和周围全貌,C,肩部以上头像和被摄体局部,D,膝盖以上或场景布局。答案是C,它符合特写的定义。因为这属于电影构图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的概念,所以强调大家一定要把远景、近景、中景、特写、全景都要掌握好他们的定义和区别,如果认真的看这些定义的话,就很好选了。第四个膝盖上属于中景的范畴,所以这比较容易选择出来,难度应该讲不大。
31,电影的物质基础包括三个层面:透视成像、视觉暂留和什么?A,色彩多样,B,视听融合,C,多重声效,D,画框限定。这是出现在电影学第一部分就讲到了,答案是B,视听融合。如果这个记忆大家没有太牢的话,可以采取排除的方式来选择,比如说色彩多样,我们知道电影早期是没有颜色的。多重声效,早期的电影是没有声音的。画框的设定不单单是电影概念里的,美术也有画框,所以视听融合是最代表电影方面的特点。
32,电影中的“拉镜头”是指,答案是A,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后移拍摄。这个难题也比较低,是送分的题。光轴是指镜头朝向的方向,虚拟假想当中的轴线。只要是能够理解“拉”字的意思,这个题是没有问题的。第二个选项是“移”的定义。C,是升降镜头。D,是跟“拉镜头”相对的“推镜头”。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电影里的术语。
33,在电影中,“声画对位”指镜头种声音所负载的信息与画面呈现的信息之间在什么上相互关系?A,内容与情绪上的一致,B,声音与画面协调。C,内容与情绪上不一致,D,声音消失画面突出。根据声画对位直接的定义来讲,肯定是C,内容与情绪上不一致。内容和情绪上一致,就不再是对位了,而应该是声画合一。为什么选B有问题呢?我们多次讲,“对”应该是对立的感觉,所以不对。至于说声音消失,画面突出,就不存在声音的信息了,没有声音信息,你跟什么对位呢?这也是明显不对的,这个选项是凑选项的意思。
34,20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的“新浪潮”主要代表人物是,A,格里菲思,B,爱森斯坦,C,梅里爱,D,巴赞。答案是D,巴赞。这里只有两个法国人梅里爱和巴赞,但是梅里爱是草创时期的,所以是巴赞。
35,在电影中平行蒙太奇是指,答案是A,两条或两条以上不同时间空间的情节线索并列出现、分别叙述。主力重点是看A和B,先看分别叙述,就是先讲这条线索,再讲另外一条线索。如果是顺序序列的话,这个顺序你怎么界定呢?如果有顺序,讲是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空间的感觉,符合交叉的定义,当然这个有点难度,因为在平行和交叉的问题上,理论界在使用的时候并不是很严谨,但是在这,如果我们仔细看,B选项里的交叉出现,如果我们来出题,肯定不会再蒙太奇里定义,因为这样容易出现混淆。C表达的意思是线性蒙太奇的感觉。
36,根据四大名著的电视剧,最现于1985年播出的是,答案是《西游记》。《红楼梦》87年,《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这个题考的是电视史发展的问题。
37,数字化电视始于什么年代?答案是C,20世纪90年代。在这四个选项里,我们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人生的经验回忆一下,我们身边什么时候出现了数字化的设备,直接想到的是VCD,是上世纪90年代,也是那个时候,我们的电视播出信号,包括设备,慢慢转向了数字化,只是刚刚开始没有感觉到,大家只要对VCD有印象,很容易选出是上世纪90年代。
38,影视画面中的“低调”摄影指什么?C,画面深色暗调。这个题注意是影视画面,如果这个题目只谈电影,题目里只出现电影字样的话,这个题是考察电影的单元,如果是影视是考察电影和电视的。“低调”是指画面比较暗,色调比较深,根据这样的定义我们来看只有C。
39,3D电视主要是指什么?A,高清晰深度电视。B,三维例题图新电视,C,宽屏幕电视,D,手机电视。这个题目应该说是送分题,高清电视一般是高清晰的数字电视,至于宽频和手机明显不可能,只要大家对3D的观影有印象和经验是没有难度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多选题,电视和电影各有一道。
5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前期工作主要是什么?五个选项分别是策划、编辑、剪辑,采录和合成。既然是前期工作,也就是说在前期要做各种准备,以帮助作品出现,显然策划是在制作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所以策划是一个选项。B,编辑,指的是文字编辑,而剪辑是影像师的工作,文字编辑也是前期要做的,包括文案、台词等等都是前期要完成的,所以也属于前期工作。C剪辑,是指录完以后到机房做后期的。采录,我们知道它有新闻类的节目,也有纪录片性质的节目,肯定采录是前期的工作,因为要广泛的采集素材。合成肯定也是后期的。所以答案是ABD,策划、编辑、采录。
52,一般认为电影的功能包含A,在线共凝,B,表现共凝,C,图解共凝,D,审美功能,E,传播功能。答案是ABDE。在这几个选项里在线、表现、审美、传播都是,只有C图解不是。
这些题难度都不是很大,多选题的前期工作难度大了一点,但是我跟大家说了,一旦碰到这样的题要静下,在推断的基础上,得到一个答题的思路,这个思路跟整个电视行业规律是相关联的,掌握这个应该是有可能答出来的。
前面讲出来的是客观题部分,相对于客观题,今年的难度不高而言,今年主观题影视板块应该不算低。
我们先看电影板块,论述题是这样的,简述类型电影的基本元素,不是电影的基本元素,而是类型电影的基本元素,所以对这个题的简单应该是电影类型题材上看待,大纲里也是把它专章拿出来讲述的。
类型电影的基本元素最主要的三点,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和图解式的视觉影像。
我们曾经在课堂上强调说,当前中国电影的主题是一,产业化,二是类型化。这个题应该讲说完全没有超纲,在大纲的范围之内,而且写的很清楚。如果大家把这三点放在,基本的分数就可以拿到。因为是论述题要结合具体的现象分析。
类型化,大家在举例的时候,希望大家举到一个系列的类型片,而不是这个类型片的某一部,如果举一部,还要说一些跟它类似的提一下。
如果是公式化,如果你讲到灾难片,或者是恐怖片,应该说一下,在恐怖片里的情节大概会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个人生活的一开始很平静,然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放置在一个可怕的环境中,总而言之,一定要有危险行性,然后讲到人和危险之间的关系,这是很公式化的东西,讲人物定型化,比如说吴宇森枪战片与周润发的形象是很相似的,包括他的枪械、服装、发型都很相似,会用固定的视觉形象表征危险,或者在爱情片里表征浪漫,或者在恐怖片里有慌乱。
举完这些基本元素以后,不知道有没有同志多谈一点类型片基本元素和应用中的特点,就说它有变的地方,类型讲的是高度一致化的,但是这还不够,还要有变化,这里要讲透的话,你可以在大家都得到基本分以外还多一点分。很多人讲了《阿凡达》的例子,这是一个典型的类型片。《阿凡达》的情节是借鉴美国传统西部片,尤其是90年代西部片的模式,那就是暴力和自然的关系,就是高度文明化了的人,然后去打压在文明程度上并不高的部族,干的是很野蛮的事情,这样的片子在西部片是很多,只不过是放到了科幻片了,所以说把西部片类型里变到了科幻片里,进行了一个交糅,这样你在分析《阿凡达》例子的时候,你会分析的更精致,更到位。
然后你说在《阿凡达》也有定型化的人物,特别是男主人公一定是来自地球上的人物,但是他反叛了,帮助外星人。同样跟他相对的是爱人,来自所谓的蛮荒部落的少女,这个少女一定是美丽的,如果不美丽,这个种族之间跨越爱情就解释不了,这就是定型化,你看不可饶恕,你总能看到处于弱势群体美丽的女性,这是高定型化的人物。
西部片里没有这些外星人的,怎么办?这就讲《阿凡达》在情节上学习西部片,在视觉影像上学科幻片,如果大家把这个意思带出来,再讲杂糅,就是对现在的类型分析当中,决定大家的分数是80%,还是95%以上。更理想的例子可能出现在中国的电影的现状里,如果大家选择这个论述题答案的话,大多数同学以电影为主业的,肯定对中国的类型发展有一个了解,有一个判断,如果举中国在类型片的努力来讲也很好。
近几年中国所谓的古装动作片,这也是改革类型的杂糅,从《卧虎藏龙》开始,到现在《通天帝国》,如果按这个来讲分数也很高,这就表现了你作为这个行业的参与者,你对中国电影的现状有一个一直以来的关注、理解、认识,并且和类型电影的理论有一个很好结合,这对导师眼中是非常可贵重要的素质。
但是总的来说,类型电影的元素,难度只能说适中,第一,没有超纲,第二,每个人都有讲的余地,第三,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的题目是比较好的题目,也比较扎实,有它在学科上的价值。
第六题,关于电视的。这个题目应该讲说比较难把握,因为它说简述电视的艺术元素。
它讲到电视是声音、画面,是电影电视共有的艺术元素,然后说视听融合的方式是电影电视共有的艺术手段,这两句简单的话构成了这个题必须答的几点,就说电视艺术元素肯定是视觉和听觉的两种。然后讲到电视视觉元素的时候,大纲里的点也要讲到,包括构图、运用镜头、色彩,光影都应该有。还要讲两者的融合。这个地方难在什么呢?听觉视觉里都有术语,这里的术语解释可能占据一定的篇幅,这是比较难把握的点。还有视听融合这部分的补充,也比较难讲,因为这个是在电影当中也会同样有的,所以讲完视觉、听觉、视听融合,这三个小的分论点以后,应该讲说,电影和电视的区分。从一个严密的论述角度来讲,第四个部分,应该单谈电视的艺术元素,或者说电视元素的艺术特性。这里表现在一个是电视的制作上栏目的特性,很多艺术特性跟栏目的特性来走的,包括说我根据栏目确定视听语言的东西,这是一点。再有,考虑到电视传播的特性,包括我们在两个单元中,都讲到说他们的区别,他们传播上的区别,电视的记实性。如果讲了这些就是一个严密的论述的逻辑。
所以我的感觉是,这个题难点最大的就是在于说我们要说的术语,或者说原理性的东西太多,但是字数上会不会失控,这是一个麻烦事,而且讲完这么多的东西,是不是加一些例子阐述,这都是难处。所以说这个题目不是特别容易拿到特别高的分数。题面的难以把握,在评卷的时候不会有特别标准的答案,不会苛求一些细节,要的是你能不能在答这个题的时候,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对电视的关注,并且把对电视现象的分析放到里面。这是一点,也就说判卷人根据考生的特点来说给这个考生一个适当的分数,可能这个考生答的不全面,但是某一方面是突出的,这种情况下,评卷人应该判断出说这个考生电视行业的素质,或者说广播传媒界的素质有没有,如果非常突出的把优点发挥出来,这个分数应该是有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个题拿高分不是很容易的,如果整体的考卷都不是以求全来做答的话,这可能是考察大家实践、理解、体验能力的一道题,也就是说大家可相对自由的对这个题的解答有一个发挥,然后由判卷人判断说这个题答的是不是好。
所以说综合来讲,如果大家准备的比较充分,类型电影这个题目,如果大家准备到的话,这个得分情况基本分应该是在70、75分以上,而电视这个题目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基本分60这个样子,如果答高分的话,还要看你储备和发挥的问题。2010年在职艺术硕士音乐真题及解析
音乐类的考试,就单项选择题而言,在念完了专业院校以后,学过西方音乐史的同学都应该比较顺序的答出来。
1,柏辽兹是欧洲音乐什么时期的代表作家?A,古典主义,B,文艺复兴,C,巴洛克时期,D,浪漫主义。答案是D。显然大家知道柏辽兹创作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标题交响曲,这是标题交响曲的开创者,产生在浪漫主义时期,所以答案是D浪漫主义。他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重要特征。再强调一点,这个答案应该是浪漫主义。
2,交响诗的创作者是作曲家是谁?A,贝多芬,B,布拉姆斯,C,肖邦,D,李斯特。答案是D,李斯特。李斯特也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造者,他创创造了一种单乐章的交响乐题材。
3,管弦乐《台湾舞曲》是我国作曲家谁的代表作?A,江文也,B,聂耳,C,贺绿汀,D,谭盾。答案是A,江文也的代表组。江文也本身是台湾出生的作曲家,《台湾舞曲》是他在日本求学期间创作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具有比较大的国际性的影响,曾经在欧洲演出受到好评。
4,《乐记》是我国古代哪一家的音乐思想之集大成?A,道,B,儒,C,法,D,墨。答案是B。《乐记》是我国古代儒家音乐思想集大成。关于《乐记》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公孙尼子所编,另一个是到了汉代儒生们集体编造的。不管怎么样,它都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
5,婺剧是我国哪个省的戏曲曲种。是我国者浙江省的戏曲曲种,答案是C。如果说的更准确一点,可能还包括江西的北部。因为江西也有这个剧种,但是主要在浙江。
6,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词曲作者是谁,A,张寒晖,B,李焕之,C,孟波,D,冼星海。答案是A,张寒晖。其他的几位也都是我们中国很著名的作曲家,但是张寒晖是这首歌曲的作者,他本身是河北人,但是他描写的是“918”之后流亡到关内的这些东北的学生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这就是单项选择题。关于多项选择题,其中只有一个是关于音乐的题目。
45,下列作品中,哪个作品是作曲家马思聪创作的作品。A,小提琴曲《思乡曲》,B,歌剧《热碧亚》,C,歌曲《大刀进行曲》D,歌剧《白毛女》E,歌曲《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首先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思乡曲》,其中的歌剧《热碧亚》也是,也是他离开祖国到了美国以后创作的一部歌剧,是带有新疆风格的歌剧。《大刀进行曲》是麦新的作品,在建国初期创作的。《白毛女》是以马可为代表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作曲家们集体创作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这首歌是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它一直到文革之前,它都是中国的少先队队歌。这个显然答案是ABE。
论述题是简述印象派音乐的特征。这个是以乐派作为出题点,关于这个题大家可以稍微谈谈“印象派”这个词的来源,它是从19世纪末这个印象主义,特别是法国的印象主义的绘画演变过来的,印象主义的绘画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当时法国著名的划价莫奈画了一幅《日出·印象》,印象主义的画派放弃了绘画中宏大的戏剧性的主题,绘画的主角是光线,往往表现出一种新的自然主义的特征,强调了光线和色彩,避免鲜明的轮廓。这是印象派音乐史是从绘画印象派演变过来的。但是又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印象派的这些作曲家的声乐作品,他们更多的是以当时的象征主义的诗歌相联系的。比如说《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兰等,他们借助于暗示、含蓄的词汇用来抒发个人内心的隐秘。似乎有些若明若暗语言的表达,使得作者自己去体会作品里面的意思。印象主义的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彪西,还有拉威尔这两位都是法国人。
讲起德彪西,他显然是反对德国的音乐传统,对法兰西的音乐也有抵制,他认为法兰西的音乐是清澈、雅致、简朴、自然的流露,目的是让人感到愉快。他们更能体现法国艺术强调感性,强调享乐的特征。肖邦的乐曲和勒斯特的钢琴曲都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同时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面印尼甘美兰的音乐,也对德彪西产生过影响。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有《版画集》、两集《前奏曲》和两集《意象集》。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月光》、《雨中花园》、《水中倒影》等等,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三首》、三首交响素描《海》。这些作品的特点是没有戏剧或情节性,没有深刻的情感,取而代之的是情绪、气氛,就是对自然现象景物的感觉和印象,这是他的作品的风格。特别是器乐作品的风格。我刚才讲了,歌剧作为声乐作品,更多的体现出来象征主义的特征,其中代表性的歌剧就是《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德彪西具体使用的音乐技法,可以说他创作出一种新的和声手法,不重视功能性,重视和声的色彩效果,由于大量使用了全音阶、五声音阶,以及中古调式,所以调性往往是模糊的,管弦乐特别注重色彩效果,这是最重要的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
另外一个人物也是法国人,拉威尔,同样也是追求感官的美,喜欢一些异国情调的音乐,所以有这样的共性,同样为印象派。但是拉威尔的创作风格和德彪西的创作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他们大部分音乐都有比较明亮的光彩,节奏比较尖锐、鲜明,旋律比较广阔。他比较尊重古典的形式,特别是他的配器法,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当代学习的一个典范。
他主要的作品有《为一个死去的公主而作的帕凡舞曲》,《水之游戏》,《镜》。管弦乐作品有《西班牙狂想曲》、《鹅妈妈》,《波莱罗》等,其中《波莱罗》大家比较熟悉的。
我讲的比较多,但是我觉得作为答题点的话,能够基本上讲出印象主义音乐与印象主义的绘画和象征主义深刻的关系,能够讲出德彪西代表性的作品,刚才列举的那些,以及他的音乐创作的主要手法,以及他的技法上的特色,同时也兼顾提一下拉威尔和德彪西两者在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和区别的地方,然后一两部声乐作品,以及管弦乐作品的一两部,我觉得基本上这个题就可以答对了。
2.广播电视概论解析 篇二
1 注重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以具体的案例分析来阐释理论,通过解剖麻雀,以点带面,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最核心的部分是对案例的选择和准备。好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1.1 典型性
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关系比较全面,涵盖的新闻传播学知识较多,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从中得出正确结论。另外,案例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教学环节的需要,对案例的讨论能够充分体现所需理论与技能的使用价值。比如对“电视谈话类节目”中“谈话节目的本质是人际传播还是大众传播”这一问题的讨论,我使用了以下四个案例,分别是《鲁豫有约》中鲁豫采访于丹,《面对面》中王志采访于丹,《杨澜访谈录》中杨澜采访易中天和《面对面》中王志采访易中天。通过不同主持人对相同采访对象访谈的不同效果,使学生不仅能够找出“谈话类节目的本质”这一问题的答案,还能够了解主持人的访问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
1.2 相关性
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当然案例除了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的兴趣相关,要能够引起学生对这一案例的足够关注才能引发真正的讨论。比如在讲述“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类型“深度报道类电视节目”的过程中,笔者选取了《焦点访谈》较早的一期节目《网瘾之戒》,之所以选择这个案例进行讨论,除了因为这期节目的脉络非常清晰且结局设置巧妙外,另一项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互联网成瘾症是目前学生族群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1.3 时效性
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及时捕捉最鲜活的素材资源。同时考虑到广播电视概论这门课程的特点,应该多使用视听型案例,通过对这些视听型案例的剪辑和编排,一方面增加课堂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极大的保证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1.4 争议性
案例要能够引人深思,有争论的余地。好的案例应该只有情况没有结果,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处理办法和结论。后面未完成的部分,应该由学生去决策、去处理,而且不同的办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假设一眼便可望穿,或只有一好一坏两种结局。这样的案例就不会引起争论,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的结果越复杂,越多样性,越有价值。如对“广播电视工作原则与职业素养”这一问题的讲述,可以综合使用以下三个案例:凯文卡特及其作品《饥饿的苏丹》,记者柳涛及其作品《雨中骑车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曹爱文。这三个案例在学界和业界一直有着广泛的争议,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通过学生对这三个颇有争议性的案例的讨论,能使其真正理解“集‘职业人’‘社会人’于一身的广播电视从业者,这两种文化角色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除以上几点外,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好难易适度的原则,案例太难或太简单,都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采取多种手段增强教学互动性
要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需要教师做足准备工作并掌握一定的组织讨论的技巧。
2.1 要为学生布置任务,为互动讨论做准备
就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老师首先要根据即将讲述的内容确定一个中心议题,并提前一周布置预习任务,比如提供参考书目,出思考题等,为课堂交流建立基础,通知学生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2.2 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情境,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当引导员的角色,防止学生的讨论漫无边际或冷场。对于心中有想法却不敢表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积极的鼓励但不要强迫,并且在这类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对于敢于发言却回答错误的同学要给与适当的提醒和引导。但是注意教师不要轻易参与讨论和评价,以免自己的观点左右学生,应该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在别人的构想上衍生新的构想,以致引发群体思维。无论学生回答的内容好坏优劣都应该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讨论氛围,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讨论的热情。
2.3 讨论结束后及时评价
对学生提出的看法或解决方案等进行筛选评估,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等多个标准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其中相对较好的答案,同时对学生答案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此类课堂讨论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教师对每一次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修正,做好过程性和总结性的客观评价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 结论
《广播电视概论》这门课程虽然是基础理论课,相对较为枯燥,但只要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就能取得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对于刚开始接受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大一新生来说,这一领域的一切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奇特的,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用新鲜的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桂渝芳.加强新闻理论课教学互动性的思考[J].新闻教育,2014(2).
3.解析电视“盒战争” 篇三
先来说说“盒子”,电视机顶盒其实是个“老玩意”,作为与内容服务休戚相关的电视外界设备,早已为人所熟知。但智能电视机顶盒已不单单是一个外界内容的转换输出设备,智能化赋予了其更多意义,其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半独立的、可以进行系统操作内容合成和应用设置的智能终端。
国内“早起吃”智能机顶盒“螃蟹”的企业有一家耳熟能详的游戏公司——盛大,当年盛大携网络游戏之势,意气风发地开发研制“盒子”产品打算实现其客厅娱乐战略的布局,但结果很明显,现在鲜少有人知道盛大“盒子”。在2003年—2008年这段时间里,无论是游戏“盒子”还是智能电视“盒子”都不得不面对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带宽跟不上。除去这个最主要的问题之外,系统问题、用户习惯还没有养成、各方利益分配问题等都是限制其发展的因素。做“盒子”,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受环境因素影响太多。
“盒战争”爆发的驱动因素
2013年“盒战争”的爆发,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是在客观环境成熟情况下的一场在情理之中的“战役”。
首先,用户在使用其他智能产品(以智能手机为主)的过程中,对智能产品的概念更为清晰;其次,客厅霸主电视的地位受到冲击,积极谋求内容突破,电视产业加速智能化进程;再次,个人电脑、移动端等入口资源格局已经趋于稳固,新的入口突破需要导致各方将目光投向了客厅,即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市场;最后,没有电视更换需求但拥有智能电视使用需求的用户,其市场容量超过了现有智能电视市场容量。这四点可以说是“盒战争”之所以能在2013年爆发的主要驱动因素。
国内电视行业的稳定与电视产品自身的特殊属性,也导致单纯通过智能电视去“孵化”客厅市场的进入成本较高,外部厂商切入机会也较小。而“盒子”则是一种易于快速切入市场且成本较低的产品,通过智能电视机顶盒快速覆盖用户市场,再通过基于“盒子”提供的厂商内容服务产生并提升用户黏性,从而“统治”客厅市场。
“盒战争”的本质
“盒战争”背后其实是智能电视市场与客厅入口的争夺,这场战争的核心并不集中在产品本身,而在于如何玩转背后的商业模式与内容集成。
就现有的产品来说,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各家在服务与内容的差异化、交互模式的创新上并没有本质的突破,现阶段只是处在梳理各自发展思路,抢占市场扩大影响,获取进入资格的阶段。
拿乐视超级电视与乐视电视机顶盒来说,其试图构建的乐视生态系统现阶段也只停留在概念范畴;其提供的内容端也只是让其成为性价比较高的、整合了IPTV与DVB资源的新一代有线电视,除此之外的其他附加内容并没有对用户产生影响。另外,由于其市场覆盖量有限,也导致其通过外设配件对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通路并没有完全打开。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乐视虽然打通了传统电视行业上游的面板资源,但最重要的渠道资源并没有完全打通,而其本身对于国内稳固的产业格局来说,更像一个“破坏者”,遭受到传统品牌厂商的抵制。
作为传统电视巨头的创维,也面临着同样尴尬的问题,虽然积极地转变自身的产品运营思维,推出针对线上市场的品牌,但是也只不过是抵挡了“入侵者”对市场的侵蚀攻势,在交互与内容上并没有真正地实现跨越式变革。所以,2013年创维最主要的产品不是酷开TV,而是其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一系列基于其自主系统与阿里云OS系统下的“盒子”类产品。酷开对创维的市场巩固意义大过了其对客厅入口争夺的意义,真正为其实现客厅入口战略的是其“盒子”产品。创维在中国电视用户心目中的品牌地位及终端覆盖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而对于乐视来说最困顿的一个难题,即其生态系统中的客厅用户基数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去谈后续的生态系统构建及变现问题。
同理,对于其他的传统电视厂商,其目前的品牌价值与实际终端覆盖用户是其争夺客厅入口的最大优势,所欠缺的只不过是如何变革传统的市场思维,使其与互联网思维并轨,并找到适合自身企业资源且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商业模式。
发展“盒子”产品面临的问题
“盒子”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客厅视听娱乐产品,现阶段除了在集成和丰富内容资源方面所体现的产品核心价值外,在应用端的内容发展并不顺利。一方面,是内容开发者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则是各家的系统之间还存在打通的问题。
内容开发者的积极性不高很容易理解,在现阶段用户规模还没有成型、系统平台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变现空间太小,开发成本不经济,各厂商虽然也做出了努力但效果甚微。其实这种不开放的局面也是中国国内电视产业松散寡头的局面所造成的,各家的规模体量差异不大,谁都想在未来占据客厅入口的产品端的主导地位。各家都全力开发自身的系统,但是合作一说过于寥寥,并且各厂商所采购的屏制式与技术参数都存在细微差异,这种差异集中到内容应用的匹配上就成为了技术攻坚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现阶段的“盒战争”跟当初电商起步阶段的“圈地运动”其实大同小异,虽然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变革产品,但如果现在不让用户知道自己,不谋取市场中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皮,那么日后想进入客厅入口更是难上加难。
但有些企业很聪明地选择了做“军火商”,如阿里巴巴,把他们最擅长做的“平台模式”做到了智能电视上,利用其系统与资源优势去为厂商提供一个内容服务的集成平台,在平台中搭载进自身的电商体系。
还有一类如百度旗下的爱奇艺,就将自己定位成彻彻底底的内容提供商。爱奇艺不谋求在终端上的控制权,利用自身优势去弥补传统电视厂商的短板,利用其内容对用户与厂商产生双重黏性,抓住用户和厂商。这一招的妙处在于,传统电视厂商对类似小米、乐视这样的企业存在抵触情绪;尤其是电视行业封闭性高,这些企业很容易被电视厂商围堵、封闭硬件与渠道资源。做内容提供商,可以快速地打消电视厂商的顾虑。国内的大型电视品牌厂商,在过去两年中也认知了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做智能电视是一件缓慢且风险值过高的事情,与外部力量合作是势在必行,但是他们也担心被“鲶鱼”搅乱现有市场的平静。像乐视、小米这样低价铺货,彻底打乱了原本电视厂商的价格体系,破坏了电视厂商的既得利益。而像爱奇艺这样,说好利益分成、谈好合作模式后把自己定位成单纯的内容供应商,通过电视厂商的渠道可以快速地将内容传递给用户,建立一个广泛的用户群体。只有有了用户才能真正去谈变现与发展。
“盒战争”的未来
在争夺客厅入口的大背景下,做“盒子”和智能电视等客厅入口设备的企业大都怀有以下两类目的。
第一类,传统电视厂商期望通过智能电视等客厅入口产品,打破现在传统电视逐渐在客厅娱乐视听生活中被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寻找到新的行业增长点。
第二类,内容提供商在寻求更多入口覆盖的前提下,逐渐寻求在入口上的话语权,加强未来自身商业模式中变现的资源基础。
这次“盒战争”,传统的电视厂商受到了最直接的挑战,除此之外受到最大影响的是一些原本属于客厅娱乐生态圈的行业。例如,数字有线电视运营商、电视购物行业、小型“盒子”厂商等都在这次战役中陷入了没落的局面,而OTT TV的运营方也在这场博弈中显露出内部的竞争矛盾。“盒子”作为一个大杂烩产品,几方博弈却都不能掌握核心资源,未来的变革充满变数,但合纵连横已经成为定数。
从发展的角度看,只有等到“入口门票”的选择权,这场“盒战争”才算打完,整个基于客厅入口的内容提供市场才能真正进入一个沉淀变革的阶段。“盒子”和智能电视厂商只有努力从客厅场景、用户需求、终端特点等出发,将自身与其它智能终端形成差异化,在视听、游戏、购物等方面真正区别于其他智能终端上的体验,才能真正变客厅为入口,“家庭互联网”这个词汇才能成为与移动互联网并驾齐驱的关键词。
4.广播电视概论论文 篇四
电视是伴随着现代科技出现的现代化大众传媒。电视新闻是电视宣传中的主打节目,新闻立台、质量兴台,又是电视繁荣的基本途径。其中,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之间的竞争表现的尤其突出,一方面是因为新闻专题节目的对象观众群较为集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闻焦点比较集中的缘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才能树立新闻节目的品牌形象,保持市场占有率和收视率,是一个值得所有电视新闻从业人员思考的问题。
在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媒体间的竞争已呈现出一种白热化的趋势。而电视新闻节目在未来又会呈现出怎样一种趋势发展下去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评论员和嘉宾队伍更加专业。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评论占整个节目的比重较大,是丰富新闻节目,帮助观众分析新闻内容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闻内容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往往不是凭主持人一己之力就能够完成解说工作的,需要多个人的配合。因此,在很多新闻评论性节目中都有邀请到各种专家来解说某种现象,但是往往都是由主持人下某个定论,专家再来加以阐述,这种评论往往会过于单调、乏味。真理只有在交锋中才能体现出来,比方说央视的《今日关注》节目,每次都会请到两三个嘉宾来点评时事,仅仅限于主持人来提问或者询问,专家在解答或者分析。再比如说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就会邀请到双方观点的嘉宾,以驳论的形式将新闻时政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两者一对比,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后者的激烈交锋更胜一筹。
2、评论更加独特,富有个性。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不一定非要按照死板的评论方式,循规蹈矩、照搬硬套的模式化节目在当代生活中已经失去了关注性。更多的应该是采取独特的评论方式,来吸引眼球,以调侃风趣的说话风格,来引发观众更深一层的思考。这种独特性一是来自主体本身认识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二是叙述和评论方式的独特。同样是新闻节目,凤凰卫视的专业评论员在独特性上就起了带头作用,还有一个是《海峡两岸》里台湾连线的时事评论员,他们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来阐述新闻观点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些都起源于评论员自身不同的经历、学历和日常积累来形成的风格,评论员的独特性纷纷彰显是电视新闻评论发展成熟的标志,具有独特性的评论员能与评论栏目融为一体,他们本身就是栏目的形象代言人,能够吸引一批认同他们的忠诚受众。
3、高端评论和本土民生评论两极分化严重
像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海峡两岸》、《今日关注》等等一些电视新闻节目,都是一些处于高端的新闻节目,关注的全是各个省市所发生的大事件,而像湖北电视台的《百姓连线》、山东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等各地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都处于本土民生评论阶段,更接近于老百姓的生活,更贴近民心,相对于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走的是亲近平民路线,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中央电视台是天高皇帝远,好多民生问题的曝光率比不过当地电视台,从而也导致了两种方式的新闻节目两极分化严重,各自拥有各自的观众和关注度。
5.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篇五
一、选择
1.中国电视诞生于1958年。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播出;
2.1906年圣诞节,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试验电台首次作试验性广播,广播从此诞生;为了推销收音机而建立的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1925年英国人贝德尔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1926年1月28日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的电视公开表演,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电视进行无线传输;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
3.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传播新闻、舆论监督、传授知识、提供服务、愉悦身心、宣传动能、社会教育功能
4.按节目内容划分节目类型:①四分法:新闻性、文艺性、教育性、公共服务性 ②六分法:新闻类、文艺类、服务类、教育类、知识类、言论类
5.广播电视节目形式:中央台模式、珠江台模式、东广模式(上海东方广播模式)6.我国电视广告最早出现在上海(“参桂补酒”,1979年1月28日),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1979年3月15日)
7.广播语言系统的诸种构成模式:纯有声语言的构成模式(口播新闻、广播讲话、清谈节目即脱口秀、知识性节目、教育服务性节目等)、语言+音响类的构成模式(实况广播和录音报道)、有声语言+音乐的构成模式(娱乐性、综艺性、广播文学性节目)、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广播剧和少数专题性新闻报道)
8.广播电视管理: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
9.广播电视改革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接轨;产业化趋势 10.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11.文化对广播电视传播的影响,源自文化本身的维模与适应原理、优势扩散原理、传播圈层原理。12.1985年7月1日,城市电视台节目交流中心在广州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内电视节目市场的出现。13.电视综艺的观念日益走向多元化、娱乐化和综合化。14.语言的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思维的脉络
15.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
1、广播电视记者
2、广播电视播音员
3、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二、问答
1、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
影响体制的因素:政治和意识形态。地理面积、地形地貌、人口、经济、语言、文化传统等。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存在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 A、国营制度型(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国营制度型电视传播,一般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舆论机构。我国的各级电台、电视台都属于“国营制度型”,分别由中央或地方的广播电影电视管理部门直接领导,我国各级电台、电视台都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俄罗斯、朝鲜、古巴、越南、法国、新加坡、印度、土耳其、西班牙、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等近50个国家)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没有广告或广告比例较小。
B、公共制度型:这一现象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而是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理。广播电视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受国家法律保护。经费主要或全部为受众缴纳的收视收听费,有的还从少量的广告中取得部分费用。(代表国家:英国、荷兰、瑞典、比利时等)
实行原因:实行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便是基于广播电视频谱资源的公共性和稀有性这样的传统信条,通过国家特许和委托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媒介,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特点:广播电视台(公司)由国家委托特许公共机构经营
公共机构经营型电视节目主要特点:新闻节目强调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以公众代言人自居,对政府的方针、政策采取独立立场,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干净、重视受众调查,重视传播的社会效益。(BBC世界最早的公共广播机构;日本NHK)
局限性:首先,由于其不播或较少播广告,全部或大部分费用依靠收听收视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众的经济负担;其次,“正统权威”的节目内容和单调死板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收视兴趣。再次,在全部实行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的国家,由于没有商业电视的竞争压力,广播电视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决策迟缓,弱于应变。
C、商业制度型:按市场原则组建的。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为主要收入(其财政收入来源于商业广告、节目销售和其他经营性收入),以赢利为重要经营目的。国家只是通过一定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管理。(这一模式最早在美国建立,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香港、台湾、葡萄牙、卢森堡、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都采用这一模式。)
商业台节目内容的基本特点: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新闻、教育节目,品位不同的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趣味高雅的娱乐性节目;电台业务受制于商业广告及某些财团,为取悦某些需要播出的内容往往夹杂着格调低下的东西;广告达到法规所容许的最高限度,无孔不入地插到各档节目当中(商业台对市场价值的追求压倒对社会影响的考虑);新闻节目力争报道迅速,消息来源多样,报道面开阔;对政府的方针政策持独立态度,在新闻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或赞成、或反对,甚至进行激烈的抨击;极为重视收视(听)率的调查。
激烈的商业竞争往往导致广播电视事业的兼并和垄断。垄断的方式有:(1)在兼并的基础上成立大型媒介联合企业;(2)通过其政治势力对公营传播媒介进行干预;(3)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费间接影响和控制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2、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
在中国广播电视史上,从1940年春季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设立广播委员会筹建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继承性的中国广播(电视)制度就形成了。
我国广播电视大发展分为这几个时期:(1)、雏形期(1940-1949年)战争年代形成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体制的雏形。(2)、成形期(1950-1981年)广播电视形成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事业体制。(3)、发展探索期(1982-1990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广播电视纵向管理的体制转变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即广播电影电视部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的广播电视事业,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视宣传。(4)、创新期(199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也得到确认,广播电视体制的变迁呈现出集团化的趋势。
3、四级办台
提出: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召开,制定了“四级办电视”的方针;我国政府在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提出由中央和省级、地级市、县级四级一起办电视,实行混合覆盖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用:彻底改变原来中央和省(区、市)两级办电视的事业格局,使中国电视事业结构向多级办台转变 成熟:我国广播电视制度发展最为成熟的时期,是从80年代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四级办”广播电视体制的形成开始的。除了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外,凡是条件具备的省辖市、县,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和可能开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除了转播中央和省的广播、电视节目外,还可以播出自办的节目,覆盖该市、县。随之,还建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较完善的广播电视管理机构体系
体制:我国四级电视台基本上为国营体制:①国家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②省、直辖市所属电视台③市级所属电视台
④县级电视台和企业自办电视台
问题:①建台多,重复建设、重复投资
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不平衡(总体覆盖率增长速度慢)③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不平衡 ④在节目转播中的广告收入问题
4、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中国大陆的广播电视事业
(一)广播事业:从20世纪20年代我国广播新闻的初创,到今天广播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以新中国成立为发展界限。(1).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事业:
最早的公共广播电台成立于上海,由美国人奥斯邦创办于1923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1926年10月1日,由我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瀚主持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内容主要为新闻、音乐、演讲和物价报告。
(2)国民党统治下的广播事业:
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规模及影响力: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创办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主要播送唱片并转播南方戏曲。从1928年到1946年,国民党政府在国内成立的电台达41座,形成了大规模的广播网络;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广播电台具有很强的正面意义。(3)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民广播事业:
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于1940年。这是我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1947年3月更名为陕北新闻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曾在淮海战役中撰写了三篇广播稿,包括《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等,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4)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
广播事业以对内广播为主。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对内无线广播系统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级地方广播电台共同组成的。1949年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hina National Radio),简称CNR。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的受众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的核心受众群正在由乡村转向城市;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加,受众由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由收听调幅广播转向收听调频广播甚至数字音频广播;受众的收听习惯也由以往的“固定收听”转向“移动中的清晰收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先后建立诸如文艺频率、新闻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等专业化频率,我国广播开始进入“窄播”和频道专业化的探索实践。
(二)电视事业:我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到2003年,全国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4.4%,观众超过11.15亿人,全面进入到空前大发展的时期。
(1)初创期:中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广播,这是我国一座电视台(央视前身),这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诞生。9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分别成为我国第二座、第三座电视台。中国电视事业是在大跃进中开始起步的。
1958年6月1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自己拍摄的第一条电视新闻片(指图像报道)——报道《红旗》杂志创刊。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58年6月19日,第一次现场直播体育比赛实况:“八一”男女篮球队的比赛;1960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试验成功。
我国早期电视特点:a.节目形式简单,新闻以口播和纪录片为主。b.电影和戏剧转播在电视节目中占很大比重。c.节目的重播量非常大。d.特别重视宣传性和政治性。e.受众面非常小
(2)停滞期 文革十年,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挫折,进入停滞阶段。
(3)发展期(三次革命)从1977年开始,中国电视事业逐渐恢复,并进入迅猛的发展期,文革中停办的专栏节目得到恢复,同时又创办了一些新栏目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试播彩色电视;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办《全国电视台
新闻联播》节目,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电视广播网的初步形成。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定名为“中央电视台”,成为我国的国家电视台。(CCTV——China Central Television)*“台”时代----“栏目”时代----“频道”时代(三次革命):
第一次:中央电视台CCTV东方时空,记者身份播新闻,老百姓的事,制片人制和聘用制。第二次:湖南省湖南台《快乐大本营》,综艺节目 第三次:地面频道《南京零距离》,老百姓的事,民生新闻的出现。*电视新闻各项改革如火如荼:新闻业务的改进(电视同期声的增加,加强直播、与新媒体的互动合作等); 新闻观念的更新(时效性,监督功能);新闻体制的改造(产业属性); *名牌栏目相继开播:《观察与思考》1980年7月12日;《东方时空》1993年5月1日;《焦点访谈》 1994年4月;
(3)现状(特点)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 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三)香港、澳门、台湾的广播电视事业(1)香港的广播电视
香港广播事业始于1928年6月30日香港电台的正式播音。香港电视事业始于1958年丽的呼声有限公司首次播出。
目前,香港共拥有三家广播电台和六家电视台,即香港电台(唯一政府所有)、商业电台(收听率最高)、新城电台,以及无线电视(最大、观众最多/翡翠台和明珠台)、亚洲电视(本港台和国际台)、有线电视、传讯电视(24小时)、华娱电视(无色情、无暴力、无新闻)和卫星电视(香港卫视中文台,凤凰的前身)。特点:国际性与开放性(播出语言:粤语、英语、普通话;时事新闻类节目); 社会性与服务性;(详尽、立体、多层面、连续展示)
节目来源:自制、购买(中国内地、英美、台湾、日本等)视听费:有的免费,有的收费;(2)澳门的广播电视事业
1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TDM)、澳门广播电台(澳门最早的广播电台1933)和澳门电视台; 2澳门卫星电视台
语言:中文、葡文、粤语、英语;(3)台湾的广播电视事业
1、最有影响的两个广播机构: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公司(最大民营);
2、“三大台”:“台视(1962)”、“中视”、“华视”
3、“第四台”:利用录放像设备播放录相带节目,由电线将信号输入邻近订户家庭,供订户收看并收取费用的组织,称为“第四台”(娱乐节目、成人节目等)。
5.地球村
“地球村”这一概念事由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间之间可以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村民”即指人类互相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极为方便,人们虽距离遥远而联系日益紧密,几乎成为“四海一家”“天涯若比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再与世隔绝,游离于地球村之外。地球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人们与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人类相互间变得更加了解了。地球村现象的产生改变人们的新闻观念和宣传观念,迫使新闻传播媒介更多地关注受传者的兴趣和需要,更加注重时效性和内容上的客观性、真实性。地球村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电视传播的全球化,为人们开阔视野,丰富世界知识,迅速获知天下最新大事提供了有力条件,但同时也衍生出诸多问题。例如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麻醉现象、混沌社会风气等。
6、文化创意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1)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
A文化: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时也特指精神文化,即所有的价值结构、规范结构、信仰结构等。有时,我们所指的文化,乃是个人或群体具备和体现出来的所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知识素养和层次、文学艺术修养。
B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利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企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①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主要有:
a.文化创意产业以深厚的文化做基础,具有高知识性特征。b.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c.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
a.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 b.创意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 c.传媒产业,包括出版、电影及录像带,电视与广播等; d.软件及计算机服务。
(2)强调文化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广播电视传播工具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广播电视所传播的信息的产生过程,但它不是信息本身,而只是一种促进。信息的产生必然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一言以蔽之,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制约下产生的。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也取决于作为信息携带者的人,而人是不能脱离其社会文化环境的。所以,广播电视的发展绝不能忽视人文因素,缺乏人文关怀;广播电视传播的资讯绝不可能脱离脚下的文化土壤。至于广播电视相关科技发展的实现需有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在当代广播电视传播状况下的一个显著表现,即一些现代科技无法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广播电视相结合而实现现代化。
广播电视的实现价值实现最终要落实到人身上,落实到文化层面上。
科技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础,但是绝不可盲目神化它的作用;在许多人倾向技术崇拜的现状下,不能不强调文化创意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影响。(3)狭义文化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A.公众文化素质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的关系
a.居民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成为广播电视稳定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携带的信息越多,文化程度越高,也就越会增强对信息的需求度,具体表现是成为大众传播工具的稳定受众。
b.受众的文化程度取向和品位影响节目的编排制作。B.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传播者
a.传播者的文化修养是在“把关”过程和节目制作中的影响。
文化修养决定了人的知识面、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创意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又体现在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处理、把关的过程中。
b.广播电视呼唤文化底蕴丰厚的界面人物。(4)广义文化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A.文化本身对原有的文化模式的维护,使广播电视不得不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以适应广播电视传播指向的文化圈的需要。B.文化传播的优势扩散原理告诉我们,优势文化有利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C.文化的圈层性使广播电视产生“窄播”和非群体化的发展态势。
7、受众(受众是印刷媒介的读者和电子媒介的听众、观众的集合和总称。)(1)受众在广播电视视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a.受众是广播电视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使用者,广播电视最终在受众那里实现节目价值,从而实现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b.受众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服务对象,是传播的目的地和归宿,是一个完整传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信宿
c.受众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参与者和行为主体之一 d.受众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反馈者
受众作为构成广播电视过程的两极中的一级,作为从传播行为双主体中的一方面,是传播的重心,其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以致构成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支点(2)受众大致具有下述七个特征:
①人数众多,不计其数(广泛性)②差异显著,层次丰富(复杂性)③没有组织,没有纪律
④分布散乱,个别接收(稳定中的流动性)⑤接收自愿,选择自由(自主性)⑥目的多,动机复杂
⑦时空分离,无缘见面(隐匿性)
(3)受众心理:A需求构成动机:认识外部世界;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寻求娱乐消遣和刺激 B心理效应:微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晕轮效应、从众效应
C心理倾向:求新重快、求知重趣、求真重美、求富重乐、求深重活、求实重尊 D影响因素:气质、年龄、地域、职业、文化程度
8、广播传播的语言符合系统、特性及其构成(1)广播的语言、音响及音乐
①语言作用:播报信息;营造节目内容的过渡;提供艺术情境;营造作品情节 ②音响
A.效果——写实的,唤起情景想象的效果;象征性的,唤起情绪的效果;习惯性效果;印象性效果;音乐性效果
B.作用:a.原汁原味的音响能增强内容的真实感 b.特定音响能表现时间和空间 c.音响能渲染、烘托环境气氛
d.音响能表现新闻人物、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言谈举止,从而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e.音响有时具有蒙太奇式的功能
③音乐功能:A.以独立的音乐节目形式存在,充实广播的文艺版块 B.作为一种有效的编辑手段,使广播节目系统连贯有序
C.音乐的美感效应能够渲染环境,使节目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2)广播语言系统的诸种构成模式
A.纯有声语言的构成模式B.语言+音响类的构成模式C.有声语言+音乐的构成模式D.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
(3)广播传播对语言的要求
A.广播的语言必须是口语化的语言B.广播语言应力求形象化C.广播语言应该规范化D.广播语言应该具有清晰的感知性E.广播语言应简洁明快F.广播语言应是质朴的语言
9、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1)电视语言的视觉性子系统
A.造型语言:形体语言;表情语言;着饰语言;色彩语言;空间语言;图表语言;特技语言
B.文字语言:画面文字;屏幕文字(加强节目的记忆深度;保持节目的完整性;易于受众理解和接受
(2)电视语言的听觉性子系统:A.形象性的音响语言:音响;音乐 B.抽象性的新闻语言:画内语言;画外语言
10、声画合一
(1)电视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形式。它的特点是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性。
(2)声画合一是一种“高保真”的传播方式,也是最基本的电视大众文化的组合方式,真实可信,易于为受众所接受。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讲话、同期声音响、电视实况转播等,都是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声画合一、统一的结构方式,符合一般观众的观赏收听水平,比较明白畅销,通俗易懂。(3)分类:画内声画合一(同期声讲话和同期声音响);画外声画合一(播音语言与画面的统一)
11、声画对位
(1)定义: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对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又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
声画对位中的声音和画面不是同步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声音和画面形像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各自独立发展,即在形式上不同步、不合一,但两者又彼此对列、彼此配合、彼此策应,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事物的涵义。这种声画结构形式,称为声画对位。它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技巧,能产生声音和画面形像各自原来不具备的新的寓意,包括对比、象征、比喻等效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2)形式:声画对位有声画分立和声画对立两种形式。
①声画分立:声音和画面不同步,不对应,形式上互不相关,内容上统一于同一主题。
②声画对立: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在形式上是对立关系,声音与画面在相互反衬的特殊情景中表现同一主题。
12、广播电视模式
(1)中央台模式:节目以录播为主,审查严格,制作精良,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同时穿插一些直播板块式节目。这种模式具有权威性高、分类清晰、制作严谨等优势;但也存在风格单
一、单向传播、缺少必要的反馈等缺点。
(2)珠江台模式:主持人中心制和直播大板块节目为代表。节目以直播为主,强调双向交流,具有风格生活化、节目容量大、操作手法灵活等长处;同时也存在节目分类不明确、粗放制作、内容随意性大等短处。
(3)东广模式:广播节目板块化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东方广播电台的节目设置是较完整意义上的板块式节目,采用主持人串联直播,基本实现主持人全天候直播。
13、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按节目内容划分)
(1)六分法: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知识类节目;教育类节目;文艺类节目;服务类节目(2)四分法: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知识类节目;教育类节目
(3)不同:一是四分法把六分法中的新闻与言论两类节目归为新闻性节目;二是四分法把六分法中的知识、教育两类节目统归为教育性节目。比较起来,四分法显得更直观实用,国际上也以四分法为主。
14、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任务和编排特点)
(1)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设计策划阶段、实际制作阶段 具体流程为:构想、制作策划书、审查、形成脚本、制作、播出(2)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方式:
1、传统个体式节目编排: 即多个节目以简单线性顺序排列,而节目个体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联结标志。
2、传统及板块混合式编排:即基本保持传统个体式节目编排方式,同时划出部分时段用以开办板块节目。
3、亚板块式节目编排:所播出时间划分若干比较小的时间单位,再设置针对不同受众及不同内容的节目。
4、大板块节目编排方式:按受众的收听(收视)习惯划分为若干个大的时间段。(3)*重点:文艺节目的编排
1、文艺节目的编排原则
1)协调一致的原则 2)服务听众的原则 3)繁荣文艺的原则 4)严格把关的原则
2、文艺节目的编排方法:同一法、对比法、拼盘法
(3)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 按结合方式分类:
1、一体化采访(ENG):指记者将幕后采访与录音、镜前采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同一时段内既完成幕后采访任务,又完成录音、镜前采访的任务
2、分期式采访:是指将记者前期采访和录音采访、镜前采访分阶段进行,先进行前期采访,在掌握了新闻的基本情况后,再拟定报道计划和录音、拍摄提纲,进行录音、镜前采访。按采访手段分类:
1、问答式: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用得最多。
2、座谈式采访:同时对多个采访对象进行采访。特点:节省时间、易于营造气氛 注意:选准采访对象、善于控制场面、引导话题
3、明察式采访:不能独立存在,是一种与访问相配合的辅助手段。
4、暗访式采访:正常渠道难以发挥作用时,记者采取的隐匿真实身份,深入现场采访的方式。西方称为“侦探式”。
5、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经过亲身体验,获得感受和体会,在新闻中进行陈述的方式。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1、现场性强
2、协同性强
3、受客观环境条件制约性大
4、对采访者的要求高
5、既是一种采访手段,又是一种表现手法。
(4)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任务
1、对前期采访进行参谋和组织;
2、把好新闻流程的最后一关;
3、对广播电视新闻前期创作再加工(处理单条、组成单元、串编);
4、表明电台、电视台的立场和态度(5)电视新闻的画面编辑——蒙太奇的运用
1、蒙太奇的概念:(Montage)法语音译词,愿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之意,借用 到影视领域则是形式与内容的组合、构成的总称。蒙太奇最早是指在电影中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2、蒙太奇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功能和类别 地位:体现摄制人员的蒙太奇思维
功能: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联想;创作独特的画面时间和空间;形成不同的节奏;组织、综合各种语言符号;表达意思、创作意境 类别:
叙事蒙太奇(叙述性蒙太奇)是按照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它用以交待情节,展示主旨。
表现蒙太奇(对列蒙太奇)是以两个镜头的并列为基础,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一种单独镜头本身不具有或更为丰富的含义。它以加强内涵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
3、蒙太奇在新闻画面编辑中的运用 1)熟悉素材、寻找感受、把握总体 2)控制节奏,按内容需要进行组接
4、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特有规律
1)不拘泥于镜头组接的现有规律,努力形成新闻画面组接特有节奏
2)强化“细节”意识
(6)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新闻组合、新闻排列、编写标题和新闻提要
1、新闻组合 同题集中 非同题集中(简讯集纳、关系组合、矛盾组合)配发言论和资料
2、新闻排列 精选头条、控制节奏和区分层次(峰谷技巧原理)
3、编写标题和提要 作用:提示新闻内容、区分不同的新闻特点:必须用实题、一般只有主题,没有副题和引题
15、杂志型新闻节目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具有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型节目”。(1)特点
A板块式节目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基本固定;传统节目编排结构分散,时间长度随意性较大。B板块式节目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而传统结构中节目内容基本独立,缺少联系。
C板块式节目内容具有多元化、多向性的特点;二传统结构的节目内容界定明确,指向单(2)板块式节目内容的组合模式
A内容集约模式: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朝闻天下》、《第一时间》)
B对象集约模式: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节目内容的模式。
C混合模式: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
(3)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传播优势:A板块式节目具有连贯性强的特点;B比较明确的选择性;C受众的接受兴趣集中,有助于收听(收视)率的提高(4)板块式、杂志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前景展望:
①新闻、信息类节目的比例将继续逐步增大;②服务类节目比例应继续增长;③教育类节目保持稳定发展;④文娱、体育类节目的专业频率频道会继续发展,而综合频率频道中的文娱节目稳中有降。
16、电视娱乐节目
(1)定义:电视综艺节目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运用各种电视化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以及相关可提供娱乐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与创作,并以晚会、栏目或活动的方式予以屏幕化表现的节目形态。(2)分类:按播出样式分,可将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分为栏目与晚会两类。
(3)特点: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具有明确的主题思想、综合的艺术式样、广泛的参与性等特点。
A.作为综合艺术的综合性 B.作为传播媒介的媒介性 C.由直播性带来的现场感与参与性 D.作为亚艺术品种的艺术性
(4)存在的问题:1)形式、结构雷同,“克隆”问题 ;2)奢糜豪华、铺张浪费的问题 ;3)电视手段“过 剩”问题
4)媚俗和庸俗化的问题(5)基本样式
①按照播出样式分: A电视综艺栏目。B电视综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
②按照节目要素分:A娱乐资讯类 B娱乐谈话类 C综艺表演类 D游戏娱乐类E益智竞技类 F“真人秀”娱乐类
17、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第一语言(1)媒介地位
①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先导 ②新闻节目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
③新闻节目在节目系统播出流程中占有主体地位 ④广播电视媒介竞争主要体现为新闻节目的竞争(2)优势和弱点
优势:时效性强、群众性强(传播范围广)、易受性强、信息量大
弱点:难以形成深度报道;有些声像无法再现;广播电视声音、图像稍纵即逝,诸多短时突发事件难
以获取第一时间的事态;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采取顺序播出、选择性差;广播新闻在语言表达上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如通俗易懂、口语化、不倒序插叙等。(3)功能:宣传功能、传播功能、引导舆论、传播知识(4)子系统构成
A.新闻:现场直播;记录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追踪报道。
B.评论(广播电视评论是评论者、评论集体代表广播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意见和态度的一类新闻节目。)
18、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半壁江山”
(1)定义:以音像形式传播其他文艺样式的作品,或以音像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播电视节目称之为文艺类节目。(2)媒介地位——半壁江山
娱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娱乐服务是各大传媒不可推卸的任务。因广播电视具有声、画优势,收听收看它们的文艺节目已成为人们寻求娱乐的主要方式。
(3)特性:兼容性;渗透力;受众的广泛性;节目播出的连续性(4)功能:提供娱乐(出发点);社会教育功能;普及文艺知识,提高受众文艺欣赏水平(5)子系统构成
A.按节目功能分:欣赏性;知识性;服务性;评价性
B.按节目来源分:广播电视独有的艺术品种;对社会文艺进行加工;对社会文艺直接播出 C.按艺术种类分:音乐节目;文学广播;戏曲节目;曲艺节目
19、有关记录片
(1)电视纪录片的定义
电视纪录片,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是运用现代电子、数字技术手段,真实地记录人类社会生活,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经过创作者的选择、重组、集中、强化,结构而成一种完整的电视节目形态。)
(2)纪录片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①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②纪录片是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物,具有艺术感染力.③纪录片在拍摄和布局安排上,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观众能够按一定的思路来思考、认识和想象。
(3)电视纪录片的特征A.真实性 B.纪实性
(4)电视纪录片的其他特性:A.它的主题是人。B.纪录片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和动态过程,重感受和体验的共时性。
C.纪录片要求自身有独立的严谨的结构和个性化的风格样式。D.纪录片需要较大的精力和资金的投入,较长的创作周期和个性化的操作方式。因此,难以在日常播出的栏目化生产流水线上操作。(5)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手法
A.利用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完整的场环境和心理氛围。B.利用现代电视特技和摄像技术,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镜头,拓展观众的视野。
C.纪实情节化。也就是把拍摄对象有意识地安排在某个事件中,用现在进行时作为表现载体,使作品具有情节性,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故事叙述。
D.务必保有思想性。思想性依然是纪录片等纪实作品的重要要求,但在表现手段上须尽量隐蔽。解说词在纪录片中往往不再担任主角,而仅仅作为从属部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画面不能说明问题时起连接、延续的功能。(6)电视纪录片的题材
A.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B.按照表现对象又可分为人物纪录片、历史纪录片和风光纪录片三大类
(7)纪录片的基本记录方式:参与式记录;旁观式记录
20、中国广播电视管理模式——条块结合(1)条块结合
条块结合,是指综合性地开展纵向和横向的工作。
条,是指垂直管理部门。比如省CDC(疾病控制中心)指导市CDC的工作。块,是指平行管理区域。比如,某市的CDC在该市的卫生行政部门管辖之下。
那么,对某市CDC而言,条块结合开展工作,就是指即充分发挥省CDC在业务指导方面的作用,又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具体开展工作。(2)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各部门对政务或事物进行管理的总和,或指国家各部门行政管理系统的结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包括行政领导、机关管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企业行政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广播电视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自律管理,并在国务院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21、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
在我国,广播电视采用“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所谓“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
所谓“企业化管理”,即借鉴企业方式进行经济核算和开展多种经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媒介产业化程度在加深。
22、广播电视的立法管理
我国广播电视立法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的规范和调节,虽然有法规和条例,但主要还是采用行政调节的方法。
1997年8月1日,国务院第61次会议通过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并于1997年9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广播电视工作已初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虽然制定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条例,但我国广播电视立法缺乏系统性。为了保证广播电视能够实现传播的目的,应健全法制。各省市也应结合《条例》制定符合本省市的有关条例,使广播电视走上法制化轨道。
23、栏目制片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新机制
一、电视新闻栏目制片人的内涵和产生的基本动因
从我国电视新闻的实际来看,栏目的制片人是电视新闻栏目化节目的负责人。制片人不仅要对完成节目负责,而且要对栏目政治影响、经济收入和支出负责;制片人是整个栏目的总策划和管理者。
动因:1从宏观上说,新闻栏目制片人制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只有建立较灵活、完善的电视新闻管理机制,才能加快电视新闻宣传的步伐,满足受众日益需求信息的时代特征。制片人管理的实施,使人才、新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电视新闻栏目发挥最佳效益找到了立足点;2从管理科学上看,栏目制片人制则是电视新闻组织结构、分级管理、统一目标和职权一致的现代管理科学的体现;3电视新闻激烈的竞争和电视新闻质量效率的要求推动栏目制片人制的实行。
二、电视新闻栏目制片人的的主要几种模式
(1)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栏目制片人制模式
特征:栏目设立总制片人制和子栏目制片人制。
突出表现在:
1.用人上除核心成员是台内业务骨干之外,记者编辑绝大部分向社会公开招聘;
2.经费上,采用承包制,“以栏目养栏目”。
3.制片人在人才的选用、选题的确立和经费支配中有一定的实权;
4.栏目内部竞争和约束机制较强;
5.栏目影响大、知名度高。
(2)广东电视台的“周末版”栏目制片人制模式
特征:栏目以内部承包制为主的制片人制。
主要表现在:1.用人上以台内现有人员为主,很少聘用外面的社会人员;
2.经费上一部分由台里下拨,由制片人支配,一部分从栏目广告获得;
3.制片人与工作人员实行双向选择,制片人没有解聘正式员工的权力;
4.栏目质量提高明显,但还不够稳定。
(3)上海电视台十四频道和八频道的栏目制片人制模式
特征:栏目实行频道总监负责下的栏目制片人制。
具体反映在:
1.栏目的责权管理层次清楚,效率较高;
2.用人上,制片人由总监直接聘任,栏目制片人有一定用人权,同时向社会少量招聘栏目工作人员;
3.经费来源采取全额下拨方式,实施切块承包、节约提成,栏目不必为经费操心;
4.制片人直接参与栏目中每档节目的选题审定;
5.栏目制片人制实施范围最广,制片人制已为电视台工作人员所广泛接受。(4)吉林电视台的新闻中心下的栏目制片人制模式
特征:栏目为强化同步式的一体化栏目制片人制。
主要特点有:
1.强调以新闻生产为中心,形成以新闻为中心,配套管理、经营的运行机制;
2.制片人成为新闻栏目的核心,所有栏目内的采编制作人员在制片人下共同参与制作;
3.用人上制片人自主权较小;
4.在经费来源及财务管理上,栏目从广告部手中接受栏目广告经费,而广告部只负责栏目广告的管理。
三、实施栏目制片人制的关键因素
第一,制度保证;第二,栏目制片人的能力素质
24、中国的娱乐节目如何提高自身品味?如何看待中国的限娱令? 如何提高自身品味
(1)首先,要弘扬主流价值观念,提高节目的社会效益。一档好的电视娱乐节目既要能让人释放个性,宣泄情绪,同时又要能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否则,娱乐节目就会陷入低俗化的泥潭,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甚至宣扬错误的价值观念,成为一种精神污染。为此,娱乐节目要娱乐有度,节目制片人在节目策划之初,就应该有一种“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运作理念,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格调高尚的娱乐节目,才可能走得更远。(2)其次,要避免一味“克隆”,积极创新思维。电视娱乐节目要发展,必须致力于实现本土化传播,让百姓大众参与其中。如果不顾中国国情和老百姓的收视心理,生搬硬套、一味“克隆”国外的做法,到头来,只会将电视娱乐节目带入死胡同。因此,加快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本土化进程,应成为当务之急。比如,东方卫视制作的一档大型真人秀娱乐节目《中国达人秀》,其节目宗旨就是:国民的盛典,草根的狂欢,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梦想!这档节目虽然来源于英国的《英国达人》节目创意,但节目本身则通过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与民间文化资源,使表演内容充分显示出本土色彩,从而取得了不俗的收视表现。
如何看待中国的限娱令
(1)“限娱令”的初衷是限制娱乐节目中无聊、低俗、有害的内容,目前娱乐节目太多太滥,以媚俗、无聊、搞笑等来争抢观众眼球和提高收视。从这点来说,限娱令也是一种无奈,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2)“限娱令”让观众失去观看更多娱乐节目的权利,这种单方面的做法有失妥当。“限娱令”的意义和价值应是基于满足广大观众需求和真正净化电视荧屏,应当考虑作为电视台的消费主体的观众的意见。(3)我们不排斥“限娱令”,只希望发布“限娱令”时多听听观众的声音,不要过于武断,如何促使省级卫视转型升级、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积极向上的精神作品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5、广播电视社教节目面临发展
专题化、对象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社教节目发展、成熟的必由之路。
一、电视社教节目传播内容的专题化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在节目形式层面上的专题片化和内容的专题化。电视社教节目由于其内容本身的规定性,在节目形式上较其他节目样式而言,更适合以电视专题片的形式进行表现;专题化要求社教节目有非常明确的报道领域和选题范围。在主题、立意上相对集中统一,节目内容要专门化、专一化。从传播的过程看,专题化的社教节目因其内容的专业性,传播目的更为明确,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满足观众某一方面的信息需求;从观众的收视看,专题化减少了观众收视的盲目性,使观众的收视行为更加明确有序,因而更契合观众的收视心理。
二、电视社教节目传播目标的对象化
1、我国电视传播的非群体化发展趋势与电视节目的对象化
从电视传播中受传者在传播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电视传播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群体化传播阶段,非群体化传播阶段,乃至个体化、个性化的传播阶段。在群体化的传播阶段,电视节目播出的数量有限,观众选择的余地小,因而形成了传播的群体化特征,受众接收的信息基本上是由传播者决定的;在非群体化传播阶段,电视节目的数量剧增,观众的选择性越来越大,电视节目开始面向部分观众,于是受众不断被分化为越来越小的收视群,形成了电视传播的非群体化特征,受众选择性的增强使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提高;在第三阶段,即个体化、个性化传播阶段,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媒体时代,电视传播将发生根本变化,即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受众不仅可以在任意时间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电视节目,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节目制作的整个过程中,越来越成为传播行为的主导因素。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业明显地呈现出非群体化的发展趋向。卫星广播和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使电视非群体化传播成为可能。电视传播的这种发展趋向要求电视节目不断加强节目的对象性。电视节目朝着对象化的方向发展。这在电视社教节目的领域申表现得最为明显。2.非群体化带来社教节目的对象化
实际上,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性别定位、社会定位、职业定位、家庭定位等等,相应地就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关注重点、不同的收视心理和不同的信息需求。90年代以来,当我国电视传播逐渐向非群体化阶段过渡的时候,电视受众群体的分化和细化成为现实,电视面向不同的观众群体,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收视需求成为可能,这时候,讲求对象化、注重针对性的电视社教节目大量涌现出来。
6.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答案汇总 篇六
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出现无线电广播。
中国人自己筹办广播电台开始于1923年。1923年,奉系军阀在原来军用无线电台的基础上成立了东三省无线电台。我国国民兴办的第一座民间性质的广播电台,新新公司无线电台。
1958年5月1日晚,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
2、电视制式分类
目前由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的红绿蓝三基色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形成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1)NTSC制,优点,解码线路简单,设备成本较低。缺点,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等。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国家,日,韩,菲律宾等以及我国台湾地区。(2)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但是相应的PAL制的编码与解码技术要比NTSC制来得复杂,接收机的造价也相应较高。德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我国内地和港澳地区。(3)SECAM制,抗干扰性好,彩色效果出色,但是兼容性较差。法国,苏联(俄罗斯),非洲大部分国家以及原苏东集团的主要国家。
3,、广播电视的特点:(1)传播对象的广泛性;(2)传播速度迅速及时;(3)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4)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5)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式”的视听感受;(6)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4、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特征: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受众层次丰富分布面广,传播接受方便,传播容量大,传播的搭车效果好。
5、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别:(1)新闻类:消息类新闻节目,新闻专题节目,新闻评论节目,电视新闻类纪录片,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杂志,广播电视新闻类谈话节目。(2)文艺娱乐类节目:广播文艺,电视文艺,DJ主导的广播流行音乐节目和听众点播,广播电视游戏节目,电视真人秀,广播电视娱乐类谈话节目。(3)教育服务类节目:教学节目,社会教育节目,对象性节目,服务类节目,电视纪录片。
6、谈话类节目:(1)种类:a、新闻时政,公共事务,社会生活类谈话节目。b、社会名流,文体明星访谈节目。c、情感,人际关系,心理自助类谈话节目。d、其他专门类谈话节目。(2)特点:a、大量传统的私人谈话的内容,通过广播电视传播扩展到公共的谈话领域,是其首要特征。b、在谈话节目中,无论广播还是电视,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受众的深入参与。c、谈话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不确定性,d、在谈话节目中,节目主持人具有多种角色身份,既是提问者,也是谈话的倾听者和参与者,有时还是解决谈话所涉及的问题的专家。e、节目的播出时间大多在非黄金时间。
7、滚动播出:所谓滚动播出,指的是广播电视首播之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的时事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信息,淘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
8、新闻直播:广播电视直播,是节目“直接播出”的简称,是指不经过预先录音或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演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直播是在一个完整时空同步展现事件的发生过程。
7.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精神解析 篇七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剧《士兵突击》展示了那种与新时期军人核心价值观有关的精神力量,通过许三多和成才两个不同人物的成长过程表现出来。他们两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缺点,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都是新一代士兵身心特点的显著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还折射出社会对军营以及军人思想的影响。主题无疑讴歌了传统的民族精神和美好人性的回归,包括朋友感情、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等。在国家综合国力持续增长,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让我们感动的东西,正是我们所缺失、所疏离的那些宝贵的品质。透过许三多的成长经历,从他身上折射出的人性光芒不仅深深打动了身边的战友,同时又温暖、感动了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
“士兵突击”还有突出某种重围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过于迷信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技能,道德理想方面的“突围”,为我们指明了奋进的方向。要知道,在军事活动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该片的编剧用“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贯穿全片始终,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寓意深刻。不仅是一个连队的精髓,而且是我军的精髓,这六个字也可以看作是对我军军魂意识的生动表述。“士兵突击”,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新军事变革的今天。我军不仅要在技术装备、战略战术方面实现飞跃,而且要在新的历史阶段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内核。无论世界军事思想和战术装备如何变革,人始终是关键因素。任何高精武器和战术技能都不能替代的正是这“不抛弃,不放弃”的高贵品质。
在战术手段、武器装备不断更新的今天,该片在充分展示了我军在新军事变革大潮中的巨大成就外,将叙述的焦点对准了一个普通士兵的成长经历。该剧没有一个女性出场,没有男女感情纠葛,跳出了“无情不成戏”的影视模式,抒写了一名战士勇敢、顽强、坚韧、忠诚、友爱的“大勇”和“大爱”。这正是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逐渐淡漠了的原本属于我们古老民族一脉相承的优秀品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久违了的优秀品质被完整地继承在了一个看起来有点傻和呆的许三多身上,更有戏剧性。电视剧的最后显出光亮,就是许三多终于得到了战友们的认可,从而使其他的军人也受到了教育。
【广播电视概论解析】推荐阅读:
自考广播电视概论09-20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答案汇总10-21
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08-04
广播电视编导07-10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06-09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09-01
常州广播电视大学09-04
广播电视网络法纪09-12
广播电视文稿写作09-19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