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实践“三个代表” 建设新时期企业文化(精选8篇)
1.积极实践“三个代表” 建设新时期企业文化 篇一
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思考与实
践
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思考与实践2007-12-12 14:18:4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思考与实践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思考与实践(2)“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烟草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根本宗旨,是做好烟草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保证,更是建设烟草行业先进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本文对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将其作为行业共同价值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力的推动作用,保持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时代背景与市场环境
从烟草行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看,正如国家局党组反复多次强调的,最近几年是关系中国烟草前景与命运的关键时期,保持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第一要务。从国内形势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大量国有企业正在或已经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国内烟草买方市场已基本形成,市场总量每年增幅有限,已趋于饱和,行业内部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与繁重;从国际看,我们正受到经济全球化、wto、who的三大挑战,我们将直接面对跨国烟草公司的强有力的竞争,随着全球性控烟运动的声势不断加大,烟草发展的外部环境正进一步受到制约。面对以上严峻的挑战与任务,迫切需要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自觉付诸行动。那么,我们靠什么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呢?当然要靠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来统一思想、协调步伐、规范行为、推动工作。从而保证行业“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基本方针的落实,不断提高中国烟草的总体实力。在这样的背景与形势下,国家局党组提出“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正当其时。
二、本质特征与重要作用
(一)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烟草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烟草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维护好国家利益,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这是行业各级党组织,每个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全行业正在进行“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把
烟草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局党组织提出的“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上来,是加强行业干部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烟草,促进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思想保证。烟草行业目前正处于重要调整时期,工商分开、联合重组、产权理顺、公司制改造,改革的步伐愈来愈快,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足够的思想准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这个关键阶段,往往也是人们思想最活跃、最复杂的时期。改革也好,调整也罢,都是对利益的再调整和资源的再整合,是深层次、全方位的调整,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此一些人思想会出现一些彷徨与困惑,这是既可以理解,又不能忽视的重要思想问
题。无视干部职工思想信号,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势必引发不稳定因素,阻碍改革顺利推进。因此,改革越深入,行业越发展,越要倍加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所以,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是烟草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更是当前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用“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教育引导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定性,自觉用“三个代表”统领我们的工作,推动我们的工作,评判我们的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国家实行烟草专卖的立法宗旨。烟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特殊行业,担负着为国家提供更多财政积累的任务。同时作为垄断行业,其生存、发展、兴衰、成败,比一般行业更要紧紧地依赖于国家,依赖于社会,依赖消费者。因此,对烟草行业来说,切实做
到提高效率,注重自律,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就显得更加迫切,更加必要。姜局长多次强调指出:“要牢牢记住,烟草实行专卖,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除此之外,没有烟草行业自身的特殊利益”。国家通过立法赋予了我们一个排他性的生产经营卷烟制品的权利,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这是作为权利享有者的烟草行业全体员工所对应的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实行国家专卖的烟草行业,首先应该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烟草制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高更多的品种和周到服务,才能满足更多的消费群体,也就更好地占有市场,就会使企业创造更
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思考与实践
2.积极实践“三个代表” 建设新时期企业文化 篇二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
1 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发展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文明的象征,它的作用就是指导企业发展的方向,为企业增加更多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在全球化的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走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之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可以分为“硬竞争力”与“软竞争力”。硬竞争力是指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质量,软竞争力即指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引导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基础,只有做好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使企业不断经营与发展。
2 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加深,我国企业的数量开始蓬勃发展,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变的非常的激烈,由此可见,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软实力”,其能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促使企业更加的团结。但现在有些企业虽然发展的很不错,却不够重视企业文化,甚至没有建设企业文化,这就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文化的建设就像是一个人没有灵魂,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建设,这个企业也必将没有发展潜力。
2.2 缺乏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的建设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并不是只要形式上拥有企业文化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把这种文化理念扩散与发展出去,使得企业的员工以及广大消费者都知道并了解企业文化的理念,更加快速有效的推广企业。目前,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后,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文化传播系统,导致企业的文化传播不到位,使得企业文化形同虚设,对企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3 企业文化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掌握时代的实效性是最重要的,不仅仅这样,时代的变迁对于企业也是具有选择性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走在时代的前列。但目前仍有很多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经济快速发展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没有及时改变与创新企业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使得这些企业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遭到市场的淘汰。
3 新时期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3.1 创造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
在现在的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出现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领导企业前进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创造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在诸多企业中独树一帜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凝聚力的作用,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基础以及动力的源泉。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与质量之间的差距了,而开始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要,尤其是拥有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领导者的象征,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所以创造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说势在必行。现代企业建设必须围绕企业战略制订一套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企业文化实施计划与实施步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在服务过程中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提升。
3.2 切实落实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其作用和意义
企业必须切实落实企业文化制度,用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企业实践、促进企业发展,确保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文化只有对企业的发展真正产生作用,才能实现其根本价值。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有专门机构,还要有专人负责,确定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建设与落实企业文化,促使其制度化、规范化,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3.3 创新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企业文化要随着时代的变迁来进行更新,使得我们的企业能有最好的企业文化来支撑企业发展。竞争实力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本,而企业文化的优劣与企业竞争实力的强弱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构建企业竞争实力,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必须不断创新自身企业文化,以创新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竞争实力的发展,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企业竞争实力的坚实基础,强化企业竞争实力的优势。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增强和巩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力,帮助企业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能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竞争实力的延伸与提升,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获得长远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日益全球化、一体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长久生存与发展,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意义,以指导企业更好地建设与创新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之源。
参考文献
[1]马萍.论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新时期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篇三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以文化力的提升推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一是要因时而动,适时调整发展理念,注入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文化內涵。任何一个成功企业,从创办到成长、壮大,其发展理念总是在不断适应市场、适应需求,处于调整、完善之中。其调整、完善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企业文化演绎、提升的过程。二是要因企制宜,不断完善发展理念,体现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文化品位。企业的产品、经营、管理结构不一,其发展的理念也不尽相同。只有因企制宜,不断挖掘企业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展示企业的品牌和个性,其体现出来的发展理念和文化品位才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大凡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好的企业,其发展理念和文化构成都有着独特之处。三是要因势利导,科学诠释发展理念,昭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文化指向。企业的发展理念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共识、外部得到认同,才能真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航标”作用。
在具象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实践中,积聚积极向上的精气神韵。
第一,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龙头,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市场经济某种程度上就是“知识经济”,这说明崇尚知识是新时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但其生命周期的长短往往在于企业的文化基点,或者说在于企业的学习力、企业人的整体素质。因此,必须要一手抓吸纳人才,一手抓人才培训,并将培训教育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每年年初制定严密的培训计划,造就大量各种类型人才使之成为企业大跨度、超常规发展的强力支撑。第二,以倡导企业精神为核心,铸造企业人文品牌。企业的精神风貌就是企业的品牌、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发展层次。任何一个企业,其发展的过程必然孕育、积淀着企业的精神内涵。在我市目前正在开展的“六项富民行动计划”和“三年大变样”活动中,作为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就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切“以民为本”,发挥“创业、创新、创优”的工作精神,突出“想民、为民、便民”的服务宗旨,不断拓宽社保工作领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经济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第三,以搭建“文化舞台”为载体,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企业“搭台”、职工“唱戏”,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这是调动职工积极因素的有效载体。这其中张扬的是职工的个性,激发的是发展的活力。企业定期或逢盛大节假日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使职工在轻松愉悦而又具有竞争色彩的氛围中激发出聪颖的智慧、充沛的精力、进取的激情。第四,以创设文化情境为途径,传递企业价值取向。企业的价值取向只有得到职工的普遍认同,才能进而转化为职工的自觉实践。而创设恰当的文化情境则是企业向职工传递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企业不论大小,只要重视文化建设,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透露的都是企业价值理念的信息,都是企业人文精神的亮点,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员工、教育员工、引领员工。
在规范化、制度化的文化机制创建中,构筑企业良性发展的运作平台。
一方面,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乃至于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日益成为广大企业人的共识。实现这种境界,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是根本。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前提是人力,基础是经费,关键在制度。而制度文化更应成为每一个企业倾注很大心血的“聚焦点”。
另一方面,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就文化建设抓文化建设往往容易陷入狭隘的文化圈。只有拓宽视野,把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的范畴,依托精神文明创建,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才能更具生命力、更具影响力。
此外,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整合资源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横向运作机制。企业的发展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而企业文化作为跨时空、跨区域、跨国界的通用语言,则是整合资源恰当的纽带。因此建立起企业文化整合资源的横向运作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它对提升企业形象、沟通企业的联系、实现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4.建设新时期企业文化的几点设想 篇四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
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现代经营理念,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塑造具有农行特色的企业精神,打造现代化银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和县域经济,是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在农行面临股改的新时期,我们如何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农行的市场推广,人员配置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心,相互促进;在农行内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使命感;在外部强调农行对社会的适应性,和社会对农行的认同度和信誉度,以最终达到农行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实现农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农行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想就以下六点谈谈如何建设新时期的县域农行企业文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划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往往与领导者的意识、经营管理思想、管理风格以及气量品质等有很大的关系。首先,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首席设计师,提高领导者素质,强化领导者作用,重视各级行领导班子的选配、教育、培训、评价和监督,做到说话办事言简意赅,清除垃圾发言谈话和会议,坚持以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标准,全力推进“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其次,要建立党委(支部)领导,行长负责,工会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第三,构造领导与职工交流的平台,广开言路,对于员工的进言,虚心倾听,细致分析和甄别,从而使广大员工也跟着来关注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使全行上下以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让农业银行参与有序竞争、有效开拓业务经营,促进全行业务经营的稳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突出以人为本,活化用人机制
在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是最能吸引人才的一条内容。银行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能力、水平和忠诚度的比拼和检验: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谁拥有忠诚的员工,谁就会赢得忠诚的客户。每位员工都渴望有一个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为之不懈的努力。在理念上,农行“伴你成长”本身具有在伴随客户成长的同时,也伴随员工成长的内涵,因此要求领导要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员工,了解员工的工作、生活及环境情况,解决好遇到的困难问题,把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为工作的着力点,真正让员工以行为家,安居乐业;让员工和领导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形成合力。同时加强员工的素质建设,围绕“打造学习型银行、培育知识型员工”,精心打造“三支队伍”,努力培育“五类人才”,确保“四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发展空间方面要制定相关措施,为员工搭建职业发展平台,把员工个人成长与农行发展结合起来,调动员工参与农行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使员工在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并切实完善用人机制和对人才的考核机制、培训机制,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变对管理人员“相马”式的委任制为“赛马”式的竞争聘任制,努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的用人环境,坚持“以业绩论英雄”,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做到人尽其材,各显所能,使他们主动投身到农业银行改革和发展大潮中,实现人才与农行和谐发展。
三、弘扬奉献精神,塑造服务文化
5.积极实践“三个代表” 建设新时期企业文化 篇五
摘 要: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纲领不断前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极力地推动企业党支部的发展。促进企业职工及其领导者的党性觉悟的提高。企业应科学规范的进行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分析企业党支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文化;党支部建设;探索以实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将党的建设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全面推进创新改革。同时,建设中国特色企业学习型党支部完全符合时代要求。企业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依照相关政策加强企业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扬民主主义政策。为党组织的发展团结力量。
一、企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发生许多变化。企业党支部的建设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实践不断地总结先进的经验,在继承中持续改革和发展。
(一)促进企业党支部工作效率的提高
建设科学管理机制,在工作过程中形成合理有效的管理控制体系。党支部不断进行标准化的建设,使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工作内容进一步清晰。充分地加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党支部要以企业的发展为中心,在实际的工作中真正地与企业生产充分结合。
(二)推进企业党支部干部体系建设
企业不断向生产目标发展,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团结合作、廉洁自律的干部体系。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党的实际需求为行动目标,带领全体企业职工团结一心的完成各项指定的工作任务。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培养科技人才和组建研究团队,为党组织团结工人力量。
(三)加强企业党支部制度化的管理
通过对党员政治素养的和综合水平的提升,不断完善企业党支部的制度,并加强日常的学习和管理。促使党支部的制度深入人心。不断强化党员的队伍素质,违反党规的党员第一时间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从而保持党员队伍的规范性和团结性。同时,通过对党风党纪的建设,使政治坚定和作风过硬的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二、如今企业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党支部组织能力较差,工作能力不够强
党支部是反映社会工作者和普通人民群众最根本的组织形式,是党的基层建设。企业的管理宣传不到位、开展学习等活动跟不上步伐从而导致企业党支部开展工作能力较弱。从而单位的生产经营和行政方面的管理工作就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这往往会导致企业党支部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改进。党的实质上的方针还没有深入企业职工心中。企业的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停滞不前。综上所述,企业党支部的政策建设还有待完善。
(二)企业职工党性意识缺乏
部分党员职工工作缺乏积极性,党性意识有待提高。从而影响了工作质量。党员的自身问题也很突出:
1.党员的思想意识复杂,少数的党员思想不够与时俱进。往往趋于个人主义、热衷物质追求。
2.党员工人组成结构复杂:下岗工人、农民、退伍工人、国家干部等。组成复杂,流动性大。
3.企业负责人党性意?R不强,由于非公有企业党组织的特殊性,私营业主的一味地追求企业效益,不够重视党建工作。
(三)党组织的政策不够完善
目前,企业党组织能有效的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但始终缺乏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管的指导措施。同时,党员的监督管理缺乏有效的学习的平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对党性的教育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党员的教育指导缺乏耐心和热情。在大多数的非公有制党组织中尚未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构筑企业文化、帮助困难职工、从事公益事业等活动未能在企业党组织的党文化建设中得到坚持和发展。
三、新时期加强企业党组织支部建设的措施
(一)弘扬企业党组织民主性,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作为企业党组织。切实维护党组织成员的民主权益和发展企业党支部内部的民主性是党支部建设中的根本落脚点。促使每一位党员都具有投票权和发言权。自由的发表适合党支部建设符合社会主义进程的合理言论。认真地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宝贵意见。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对各项事宜的制定和修改完全按照党支部委员会的章程进行。为企业职工办实事,扩大企业党支部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党员的个人素养和党性。营造一种扬正气、促和谐、脚踏实地的社会主义新风。定期对企业内部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宣传,定时定量地开展党课的学习活动。对党员的反馈意见进行思想汇报工作,对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党员坚定不摇的坚守社会主义理念,提升党员的政治文化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从而进一步地促进企业的工作效益。推动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的稳定协调发展。
(二)完善党支部制度建设,完成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求
健全资料完善体系。统一和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考核指标。加强能源企业实现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严肃规范党支部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依据党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党支部建设目标等制度性文件。将标准化的文件进行表格化、手册化处理。对党支部内的各项工作落实并进行具体书面记录。明确党组织的工作目标、组织制度、考评制度和生活制度。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定期梳理各项制度,动态改进工作原则。对与现实情况不符合的制度进行修订。利用培训等方式使让广大党员对各项政策和制度充分理解并严格实施。
四、结语:
党的建设是一个包含着思想、作风、组织和制度建设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其根本是思想建设,其基础是组织建设。在全新的形式下,党支部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加强企业支部的基础建设,提高企业党支部工作开展能力。强化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秦欣玲.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在能源企业中的实践与探索[D].党史博采,2017(05)
[2]赵风云.现阶段我国企业文化与党支部建设的契合探析[M].实践探索,2014(03)
[3]冯琦涛.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政法精英,2011(6)
6.新时期高校体育实践的三个层面 篇六
> 【内容提要】通过有关高校体育教育研究文献的查阅和分析,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实践提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在宏观思路上要立足转变观念,在中观策略上明确基本要求,在微观操作上要抓住课堂阵地等三个层面的观点,以期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摘 要 题】学校体育
【关 键 词】高校体育/宏观思路/中观策略/微观操作
二十一世纪,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全面发展的时期,其特点是:科技进步迅速,社会分工精细,产业结构优化,信息传递快捷。《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纪要中说:“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在高校体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对待高校体育,应该确立“为大学生终身受益奠基,为新世纪科技竞争育人”的理念来探索、实践高校体育。笔者认为,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探索的勇气,从高校体育的三个层面去实践去研究。
1 第一层面:宏观思路――立足转变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决定教育的质量。树立新的体育观念,可以推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促进高校体育评价机制的改革。
1.1 确立终身体育教育理念
高校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从学校体育走向社会体育的转折点。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阶段,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高校体育不仅仅是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手段,而且还应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不间断地独立地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主要生活内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余暇时间的逐渐增多,人们对生活的意识由工作第一,转变为工作、余暇生活并立。认识到享受运动文化是每一个人的权力,体育运动不仅是人生某一阶段的生活内容,是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努力中,持之以恒以至终身从事的运动。
1.2 明确新的体育教育目标
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以下四种素质:一是有新的观念;二是有创新精神;三是善于开拓进取;四是有团队精神,这是高校体育必须承担的目标。
我国高校体育的目标经历了从“技能”――“体质”――“健康”的演变过程。传统的大学体育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以提高竞技水平的手段来达到所谓“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种目标定位的结果是: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运动技术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
长期以来,大学体育目标定位仅仅停留在“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狭隘争论上,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体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体育教学的目标也由传授运动技能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向转换。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
1.3 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要确立新的教育对象观,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各自的教授和学习而开展的活动方式,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表现形式,同时,它还体现了一种教学思想,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会引起教学过程效果的相应变化。教学模式的优化,是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前提和关键,完善体育教学效果必须从这方面入手。
美国体育教育家穆斯卡・莫斯顿(Musks Mosston)在其专著《体育教学》一书中在总结了当时较流行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过渡的体育教学新模式。近年,我国学者借鉴国外注重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按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互惠式教学的新方式,其内涵为:按照人的学习规律,遵循教育学相关原则,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提供了可能,为学生社会交往提供机会,这种互助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体育教学的技术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互惠互利的两人或多人小组,使两人在技术技能、学习能力、体育情感等方面能互相帮助,互相提供反馈,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2 第二层面:中观策略――明确基本要求
21世纪,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将是高校体育的共同目的,其基本要求包括两个方面。
2.1 整体健康的要求
整体健康(Wellness)是指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即以主动、负责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身体精神和心灵的健康为特征的生活方式,美国国家健康中心的科学家制作了一个大学生整体健康示意图,阐述了一种包括身体的、情绪的、心灵的、社会的、智力的、环境的各方面的组成部分,并与所处的文化氛围保持一致的健康结构图(见下图1)。
附图
图1 整体健康构成
高校体育必须将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品质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作为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才是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
2.2 综合素质的要求
如何达到整体健康的目的?向体育索取健康,向体育索取生命的意识和活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是高校体育走向未来的象征。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必须从五方面强化高校体育的内涵(见图2)。
附图
图2 大学生在校体育教育的基本内涵
3 第三层面:微观操作――抓住课堂阵地
实施体育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只有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了,才能给学生腾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动活泼的发展。高校体育宏观、中观目标的实现必须抓住体育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3.1 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仍存在着内容狭窄、陈旧、脱离实际等问题。许多内容过于注重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的教育,而忽视了为终身体育服务的宗旨。因此,要实现宏观思路和中观策略,就必须对现行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3.1.1 理论教学内容
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时数,都无法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对于大学生而言,“知”很重要,知是激发行的动机,是情感和自觉性的重要基础。具体的说,就是要努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和针对性较强的理论课程,同时要重视理论教学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运动保健、运动处方、医务监督、体育养生、体育疗法、体育观赏,这些理论知识,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讲都是必要的内容。
3.1.2 必修内容
在安排高校体育教学的必修内容时,应该选择使大学为终身受益和可以提高生存能力的运动项目。它应以个体性项目为主,这样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长期锻炼。如:健身跑、武术(拳、剑术、太极拳)、健美操、体操(单双杠、垫上运动)、游泳(既健身又提高生存能力)、简易健身器的锻炼方法。
3.1.3 选修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选修内容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运动项目,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使其成为自己的运动专长,以满足今后参加健身活动,竞赛活动和社交活动的需要。选修内容应以各种球类项目为主,教学不必过于教条,学生只要了解该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法规,初步掌握了基本技术之后,就要鼓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竞赛中去,通过竞赛达到不断提高和完善的目的。
3.1.4 休闲和娱乐性体育内容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应适当增加一些休闲体育和娱乐体育的内容,努力为学生拓宽锻炼途径,丰富社会知识,增强对大自然的适应力。如:组织学生参加郊游、登山、海滨浴、自行车越野、各种棋类、体育舞蹈等活动。
3.2 改进教学方法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要彻底改变其划一性、被动性、机械性的教学状况,朝着兴趣性、自主性和丰富性的方面发展,依据现有条件可以逐步吸收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3.2.1 激励教学
为了很好的调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的动机。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应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中积极提倡激励教学方法。如目标激励法、特长激励法、平等激励法、竞赛激励法等。
3.2.2 主动教学
大学生是思想活跃,智力发达的群体。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十分重要,不断强化学生主动认识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意识,努力改变那种教条和死板的“说教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凭借个人兴趣和猎奇心理,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来完成这个教育过程。
3.2.3 差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素质结构上的差异,而实施的有区别对待的教学,其指导思想是对学生全面负责,促使其身心全面发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素质,实行差异分班,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不断丰富和完善教材内容,是搞好差异教学的必要条件。
3.2.4 高质轻负教学
高质轻负是指在体育过程中,以保证强身效果为前提,把生理和心理的负荷调节到适宜程度的运动方式。其运动负荷心率一般控制在130-150次/min,而强度一般为极限强度的60%。美国学者实验表明:小量多次的活动有可观的累积效应。它能使人获得足以健身的运动量,收到“零存整取”的健身价值。它的健身效应较剧烈运动毫不逊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高质轻负的方法,可以消除学生对运动量过大而产生的厌烦、畏惧、压抑的情绪,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3.3 改革考核评价
现在,相当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仍以分数作为衡量定性的标准,它削弱了“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的具体实施。笔者认为,作为体育评价体系的体育考核,如果能将体育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不仅有利于产生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形成良性循环,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健康奠基,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而且也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教改的进程。
3.3.1 高校体育考核的框架
体育考核评价应考虑到健康的各个方面,才能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在生理健康的评价方面,对于部分先天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和运动能力强,体育基础好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从他们的进步幅度来评价体育成绩。
在生理健康的评价方面,对于部分先天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和运动能力强,体育基础好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从他们的进步幅度来评价体育成绩。
在心理健康评价方面,应将学生在运动中是否获得成功与愉快的情感体验,课外社会体育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考评,使大学生通过不同项目,不同层次的运动在浓厚的运动氛围中,心理上产生感受体验,使精神得到升华。
在能力适应性方面的评价,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各方潜能通过体育运动是否得到挖掘,应成为高校体育考核的一个方面。
3.3.2 高校体育评价的手段与方法
以下框架是专家们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的。
项目 成绩比例% 内容提示
参与频率 30 记载学生体育的出勤情况
项目成绩 30 学生可选自己的强项进行测验
体育能力 20 包括体育的组织能力,竞技能力,协作能力等
体育文化 10 包括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专项知识等
健康状况 10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分解决
【参考文献】
[1] 贡和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J].人民教育,,(2).
[2] 钟振新.试论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新体系[J].西安体院学报,,(2).
[3] 郭华恬,金熙佳.高校体育的目标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2003,(1).
7.浅析如何加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 篇七
一当前基层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对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思想重视不够。
主要表现为有的基层单位认为文化建设可有可无, 导致文化工作被弱化、边缘化, 甚至流于形式。部分单位只重视业务、比赛及各种考核, 认为只有业务和考核成绩才是决定一个队伍优劣的重要因素。有的单纯把文体活动当成任务来完成, 只想着出花点子、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检查, 不考虑职工喜不喜欢、效果好不好。还有的虽然也明白抓文化建设很重要, 但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 认为基层单位人员少, 集体活动难开展, 从而达不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反而导致干部职工对活动的厌倦, 产生抵触心理。
(二) 文化骨干队伍建设不完善。
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因重视业务工作, 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 不大注重文体人才的培养。从部分基层单位来看, 干部职工中能识简普、懂乐理知识和会组织唱歌, 会组织文娱活动的人少而又少, 会演奏电子琴、手风琴、架子鼓等乐器的更是寥寥无几。由于缺乏专业人才, “吹拉弹唱”成了少数人甚至个别人的专利, 大多人则游离于文娱活动之外。有的单位也尝试过从地方请老师教职工学乐器, 但往往因为周期长、见效慢、困难多而半途而废。有的单位不把文化骨干列入人才计划, 不给条件, 不搭舞台。在这种环境下, 文化骨干要么素质单一难有长进, 要么渐渐对文化工作失去兴趣而改弦易辙, 使文化工作失去带头人、明白人、组织者。
(三) 石化企业文化活动内容单调。
近年来, 随着大众文化的迅猛普及, 除了打篮球、打乒乓球、打扑克, 就是看电影、看电视、看杂志, 而富有时代特色、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新项目比较少, 与多姿多彩的社会大众文化形成强烈的反差, 很难满足干部职工的精神需求。企业里音乐设备大部分利用不起来, 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有的基层单位的文体器材被锁在俱乐部里不让用, 有的单位文化活动中心、俱乐部、图书室不能按时开放, 有的俱乐部架子鼓、电子琴、手风琴、萨克斯等专业器材, 没人会使用, 成了摆设。
(四) 石化企业文化活动没有形成制度化、经常化。
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但是由于没有统筹安排, 不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 忙于业务学习、政治教育, 将石化企业文化活动当成软任务, 软指标, 可有可无的工作, 就是开展也是以篮球、唱歌等为主, 不能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装备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加强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有效途径和对策
(一) 加强意识全面提高石化企业建设文化工作水平。
石化企业文化活动使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科学文化知识, 也使石化企业成为凝聚干部职工的生活乐园和精神家园。将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工作的重要日程, 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倾斜, 保障石化企业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如组织读书活动, 注重多学一些革命领袖关于企业建设的论著;业余文艺演唱活动, 大唱革命歌曲;体育竞赛, 注重体现良好的石油职工气魂和作风;环境建设, 注重营造石化企业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环境等。
(二) 抓人才, 全面提高石化企业建设文化工作水平。
石化企业要加强文艺骨干的培养, 并充分发挥现有文艺骨干的作用, 根据干部职工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成立兴趣小组, 以点带面, 拉动单位文艺活动的开展。要像重视技能培训人才一样重视文化人才。各级领导要像对待业务人才那样, 关心、培养、照顾文化骨干, 为他们排忧解难。并要探索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无论文艺演出, 还是体育比赛, 都要采取自下而上组织程序, 发动干部职工广泛参与, 使干部职工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实现自身价值, 为有文艺特长的干部职工脱颖而出提供机会。
(三) 抓模式, 全面提高石化企业建设文化工作水平。
一是立足实际谋求发展。教育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立足现有器材装备和生活条件,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活动, 摒弃贪大求洋、盲目攀比之风, 努力营造进取、向上的文化氛围。二是结合渗透增强活力, 把文化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 使石化企业文化活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三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 走多元化路线, 要在企业的生活, 工作的细节中产生集体的心理“共振”。石化企业总结提炼了“企业政治文化、石化主题文化、地域特色文化、职工主体文化、俱乐部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人文熏陶体系。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在室内外设立“五廊、一箱”, 即石化历史长廊、名人思想长廊、标兵荣誉格言走廊、奥运知识走廊、石化廉政警句走廊、道德养成温馨提示灯箱, 使干部职工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接受启迪, 营造出石化企业处处和谐、干部职工人人向上的良好氛围。四是以点带面, 建立长效机制。石化企业文化演绎的应该是具有企业独特群体性特征的一种文化, 良好的石化企业文化活动能激发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营造团结、拼搏、积极、健康, 向上的氛围, 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促进各项石化工作任务的完成。因此, 石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必须常抓不懈,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 积极开发石化企业文化资源。
8.新时期下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篇八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核心竞争;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锡热电公司企业文化管理要想见成效,改变企业目前的经营状态,必然要将企业文化由松散、肤浅、简单的状态升华为系统性、深层次、人性化。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力量是企业文化。当今企业文化已成为以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相对优势为目标,以培养企业全员创新精神为内核,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行业、地域、民族文化积淀,由企业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等高度统一、有机整合的文化系统,它是企业作为存在形态的文化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实质是竞争文化,它是以现代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企业在竞争国际化的环境中取得优势为鲜明目标,改造、摈弃企业现存的文化,建设与新的客观环境相适应、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服务,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竞争文化。
企业市场竞争的主体,掌握文化竞争的主动权,就是掌握企业的生命之根,制胜之魂。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为此,应确立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能回避市场的企业,也不应当有不搞企业文化的企业。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竞争越是激烈,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就越是紧迫,那种把经济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的观念和做法,往往就是企业战略性的失误;越是困难的企业就越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困难企业不抓企业文化建设,无异于放弃生存的权利,那种认为没有钱就不能抓企业文化建设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企业文化诸要素中,观念、精神、道德、制度等文化的建设是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干起来的。而且,困难企业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目标、追求,会更加困难。只有抓好了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同心、精神振奋、目标明确,才可以走出困境,提升效益。
二是重在塑造才能形成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一种精神和经营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进而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短期、长期发展目标,给企业以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规避行业和市场风险。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没有创新的技术、管理、产品、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以本企业特有的表达、实践方式和实际效果表现出来,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成功之路。
三是努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化。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与转化,根据对企业文化功能的理解和实践中总结的主要经验,应特别重视和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中四个方面的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实现观念转轨,提升企业决策力;依托学习借鉴,提升创新力;强化团队精神,提高联动力;完成标准定位,提升凝聚。
二、创建企业学习型文化
学习型文化是在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实行企业文化再造的重要组织保证。它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目前,电力企业竞争激烈,锡热电公司处于这种竞争中的困难企业,本身竞争力不足,导致员工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事实上越是困难的企业也更应该注重学习,只有不断地自我加压、补充完善各方面的素质与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一席之地,伺机而发。因此,我们必须将学习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将企业的成长过程创建成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几乎企业的每一项进步都是通过学习实现的。开发一种新产品,引进一项新技术、新方法,或者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推行新的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忱,培养职工的敬业爱岗精神,都需要企业更新原有知识,吸收或创造出新知识,这都是一个个学习过程。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是那些善于学习、拥有学习型文化的企业。因而,我们应把学习型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三、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当前,各大电力集团之间竞争激烈,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而我们的企业还在一如既往的沿袭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形成的旧有管理模式和思维定势,因此,树立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理念,转换观念,摈弃霸主作风,建立企业主人翁责任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市场法则和具有竞争力的管理理念至关重要。
(一)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是凝聚力与竞争力的形成,而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取决于员工的心理尊重程度和务实性。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应弄清员工的需要层次和机构,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企业环境要形成尊重人、理解人、温暖人的气氛,员工才能形成爱企、爱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确保企业经营情况不断好转。企业领导者对构筑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不无道理。由此可见,企业领导人应重视企业文化,并多参加企业文化的高层培训,亲自抓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全体员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统一的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广大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安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安全是企业全部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文明的标志。安全没有保证,生产便失去意义。要生产必安全,不安全不生产。要以人为本首先是关爱员工安全,员工的生命、健康和把员工家庭幸福放在第一位。安全管理的主旨:防患于未然,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抓安全无捷径,唯有持之以恒。
【积极实践“三个代表” 建设新时期企业文化】推荐阅读:
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报告11-14
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06-21
积极投身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06-10
积极发挥工会作用促进医院文化建设08-10
积极推进质监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发展07-13
新时期推进基层依法行政的实践与思考09-09
县司法局积极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法律服务07-30
级部文化建设实践思考10-10
酒店企业文化与餐饮企业管理实践经验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