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

2024-11-18

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共16篇)

1.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 篇一

高三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一、注重学习策略

学生一定要学会自学考纲,即注重课前复习,看考纲数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不断巩固,适当重复,举一反三。此外,做题后的反思也很重要,学生要有意识地反思题目考察的知识点,考察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以及易错的点是什么。切忌钻难、怪、偏题,花无谓的时间,切忌题海战,要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三基”

高考数学学科的考试既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人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因此,既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又强调能力立意,以数学的基础知识为载体,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注意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三基”。首先,是基础知识。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将基础知识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其次,是基本方法,也就是“通法”,最基本的解题方法,以及书本和考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方法。最后,就是基本能力。数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高三生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思维缜密、有理有据,步骤完整。在立体几何部分,解题时要多运用数理结合、数的运算,要有耐心。

三、梳理基础知识

以前学过的知识要全面掌握和理解,在心中建立知识网络。打好基础,首先须重视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法则)的复习,在理解上下功夫,整体把握数学知识。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要做到不打开课本,能选择适当途径将它们回忆出,它们之间的脉络框图,能在自己大脑中勾画出来。如函数可以利用框图的形式由粗到细进行回忆。概念要抓住关键及注意点,公式及法则要理解它们的来源,要理解公式法则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即它们分别表示什么,这样才能正确使用公式。

提高高考数学成绩三大妙招

一、思路思想提炼法:催生解题灵感“没有解题思想,就没有解题灵感。有了解题思想,解题思如泉涌。”但“解题思想”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教师每天挂在嘴边,陌生就是说不请它究竟是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典型的数学题目,可以快速掌握。

二、典型题型精熟法:抓准重点考点管理学的“二八法则”说:20%的重要工作产生80%的效果,而80%的琐碎工作只产生20%的效果。数学学习上也有同样现象:20%的题目(重点、考点集中的题目)对于考试成绩起到了80%的贡献。因此,提高数学成绩,必须优先抓住那20%的题目。针对许多学生“题目解答多,研究得不透”的现象,“当通过科学用脑,达到每个章节的典型题型都胸有成竹时,解起题来就得心应手。”

三、逐步深入纠错法:巩固薄弱环节管理学上的“木桶理论”说:一只水桶盛水多少由最短板决定,而不是由最长板决定。

高中数学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精选题目,避免题海战术

只有解决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辨别、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选择复习的练习题,以了解高考题的形式、难度。

2.认真分析题目

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

3.做好题目总结

解题不是目的,我们是通过解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总结:

1)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

2)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

3)能否归纳出题目的类型,进而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2.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 篇二

一、在教学设计上, “以点串线”整合知识

高三数学复习面广量大, 不少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更何况是基础班学生基础较差, 思维能力较单一这种情况, 这就更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能帮他们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相互联系, 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同时又鲜明地展示了知识的获取过程.这样, 避免了本质属性相近的数学知识孤立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知识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再者, 高考命题都是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 如果不把知识形成网络是难以应对高考的.

案例1 南安市水头镇新营中学高三年文宪老师的校级公开课.

教学片段

由一道模拟卷的试题引入:

试卷原题:已知函数undefined

(1) 求f (x) 的最小值, 并求取得最小值时x的值;

(2) 将f (x) 的图像向右平移ϕ (0<ϕ<π) 个单位后得到函数g (x) 的图像, 使得g (x) 在区间undefined上单调递增, 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函数g (x) 的解析式.

当他与学生共同分析完这道题后, 并归纳出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后.他以提问的方式引入, 三角函数题型一般情况下还有什么样的考题出现 (即函数的性质) :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

2.求f (x) 的单调区间;

3.若undefined的最小值是-3, 求m的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x的值;

4.求f (x) 在undefine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函数y=f (x) 可看成是函数y=sinx如何变换而来?

通过这样的归纳, 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考法以“线段”形式出现, 只要这些会了, 无论题目在怎么变学生都不会被卡住了.

反思 对于基础班学生而言, 他们只会单纯的背概念、公式、定理等.虽然他们也很认真的想读好数学, 但就是比较缺乏知识联系、沟通的能力.所以, 高三复习课就应该多像这样, 把一章节的内容集中到典型的例题, 再由这道例题出发引出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点.通过这一堂复习课不仅可以帮助基础班的学生巩固知识, 串联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读数学的良好习惯 (多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 帮他们搭建一个小双基平台.学生可以以此为例, 归纳其他“线段”式的复习结构, 比如:数列, 圆锥曲线等.

二、在教学设计上, “形象”地突出难点

高三复习首先必须立足“双基”教学,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这过程中不乏很多难点.基础知识很多学生都过不了了, 更不用说难点.那么如何形象、简单地化解难点, 使之理解、掌握.我觉得在教学设计上, 可以采取先回顾复习所制约难点的知识;将概念、公式、原理理解到位;利用教具、多媒体动画等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生动, 易于理解和接受;最终将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培养成习惯.

案例2 本人开的校级公开课

教学片段

由一道高考题引入: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福建卷) 数学 (理工农医类) ) 如图1, 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为2, D为CC1中点. (一个放倒的正三棱柱)

(1) 求证:AB1⊥面A1BD;

(2) 求二面角A-A1D-B的余弦值;

(3) 求点C到平面A1BD的距离.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二面角的大小, 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 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显然, 最简单的思路就是用向量法.而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的难点就是空间坐标系的建立.我采取让学生自由发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利用先前制作的课件, 和几何画板演示.

以上三种都是学生所建立的成功的坐标系.通过多媒体把“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的难点 (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具体化、形象化,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也突破难点.还用多媒体把 (图2) 解答过程详细的放映出来.并通过这堂课, 我们也解决了另一个难点: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后, 关键就是点坐标的确定.

反思:基础班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薄弱,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缺乏, 在这样容量较大的高三复习课很有必要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 一方面可以形象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给出规范的数学语言供学生模仿、参考.

三、在教学设计上, 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重在变式训练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 学生往往熟练地掌握以往的考题形式, 但今年高考题相对去年和平时练习卷的题型凸显灵活性.这应该是导致今年高考学生成绩比平时练习差一些的主要原因.所以, 在平时复习课上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变通性至关重要.讲解习题时, 恰当的变化, 如变化习题的非本质特征或本质特征中的一种, 便可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使学生活学活用, 把书读薄.基础班学生原本反应可能比较慢, 而且对题目变化的适应性不强, 再加上基础又不扎实, 所以对这种训练更必不可少了.虽然高考数学试题不会考查课本或平时练习卷的原题, 但是不少高考题都是对课本原题或平时练习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所以, 在高三复习课上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基础班更应该多注重变式训练.

案例3 (2009年高考数学安慰卷理科第16题) 在△ABC中, undefined

(1) 求sinA的值;

(2) 设undefined, 求△ABC的面积.

变式1 (200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文科第17题) 在△ABC中, 已知undefined

(1) 求sinC的值; (2) 略.

变式2 在△ABC中, undefined, 求sinC的值.

变式3 (2009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理科第15题) 在△ABC中, 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undefined

(1) 求sinC的值; (2) 略.

变式4 (2009年高考数学四川卷文科第17题) 在△ABC中, A, B为锐角, 解A, B, C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undefined

(1) 求A+B的值; (2) 略.

反思 变式训练是我国传统数学解题教学有效的训练手段, 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发散思维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用高考题作为针对性训练题, 可充分发挥高考题的示范性和导向性.所以在引导基础班学生冲向高考之路上, 绝不能少了这样有效的复习手段.同时要注意的是所采用或设计的变式训练不能求难, 求深, 应该简单点以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即把握一个“度”.

四、在教学设计上, 对“形同质异”的试题对比分析

在高考题上很多题目很面熟, 往往学生不是不会做, 而是因为太熟悉了, 直接把原答案或原方法套用, 没有去挖掘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也是导致学生丢分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基础班学生原本做题就比较少 (因为做题速度慢, 所以做题量就少) , 一看到是曾经做过的题, 就更加兴奋.理所当然他面临的就是往陷阱上跳.所以, 在教学设计上, 我们对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应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与思考, 可以专门设置“形同质异”的题目在复习课上.通过这样“形同质异”的一堂课不仅给学生打了预防针, 还可以训练他们的思考和做题习惯.

案例4 在等腰直角△ABC中, 在斜边AB上任取一点M, 求AM

解 记“AM

所以, undefined

将案例4改为:如图6, 在等腰直角△ABC中, 过直角顶点C在∠ACB内部任作一条射线CM, 与线段AB交于点M, 求AM

解 记“AM

反思 有了这样的例子, 确实会给我们带来成功的喜悦.通过这样两道看上去且思考上去似乎一样的题目的对比讲解, 我相信学生肯定会留下深刻的映像, 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导致结果大相径庭.同时, 也告诉他们“越在熟悉的地方就越容易跌倒”.

总之, 对于基础薄弱, 学习主动性差的基础班, 我们的高三复习课不能没有自已的思路, 一味跟着复习资料走.一定要在课堂上设计好适合的教学内容, 不能随意性太大, 浪费时间, 像翻烧饼式的折腾.当然, 以上所提只是高三复习课的一些个人不成熟的思考而已, 对于提高基础班高考数学成绩的有效课堂方式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和完善.

摘要:高三数学复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引导学生完成的, 可见复习课是学生通往高考城堡的必经之路.因此, 在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必须讲究复习课的最大效率.我主要从教学设计上, 通过四点思考来提高基础班的课堂复习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成绩.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上, 可以注入“以点串线”整合知识, “形象”地突出难点, 重在变式训练, 对“形同质异”的题目对比分析.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基础班

参考文献

[1]张海君.利用类比迁移法提高高三复习课效益[J].现代教学, 2007 (12) :45-46.

[2]王惠清.摭谈提高高三数学复习实效性的策略[J].福建中学数学, 2009 (1) :29-31.

[3]董海涛.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求值问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9 (11) :51-52, 55.

[4]张彬.教师应当注重对教材的使用与挖掘——几何概型中测度的理解与辨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0 (1-2) :35-36.

3.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 篇三

一、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六七十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游戏活动发展应用能力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

三、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当前人脑的功能只有10%左右被利用了,还有90%的潜力有待发挥。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态的部位进入工作状态。竞赛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竞赛中,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甚为强烈。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 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四、生活之中发现数学作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我们应当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去发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可以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让学生说说“我们所在的年级一共有几个班级?你在第几个班?”“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枝铅笔?”等等。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体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吗?”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举出书本、抽屉、鱼缸、冰箱等数不胜数的例子。通过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五、和谐师生关系保持学习兴趣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感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你”和“我”界线分明的关系转变为“我们”的和谐状态。实现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和失败挫折的烦恼。事实证明,“亲师性”较强是小孩子典型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值得信任的,跟老师无话不说、无话不谈,那么也就会产生学生“爱屋及乌”的良好效果,这便是师生关系之间最佳的状态。反之,则会由于不喜欢老师进而不喜欢这门学科,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学习的兴趣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在小学生眼中,老师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知心朋友。只有在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任重而道远。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 篇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只拿到结业文凭。初中一年级,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初二时,我认识到我的资质差些,就应该多用时间来学习,别人学一小时,我就学二小时。以勤补拙,这样我的数学成绩不断得到提高。华罗庚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努力,随着对学习内容的深入了解,没有兴趣的内容会变得有兴趣,小兴趣会变得大兴趣,便进而成为你的志趣。如何培养学习的兴趣呢?

一、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六七十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游戏活动发展应用能力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

三、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当前人脑的功能只有10%左右被利用了,还有90%的潜力有待发挥。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紧张,使处于“休息”状态的部位进入工作状态。竞赛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竞赛中,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甚为强烈。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四、生活之中发现数学作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我们应当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去发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可以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让学生说说“我们所在的年级一共有几个班级?你在第几个班?”“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枝铅笔?”等等。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体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吗?”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举出书本、抽屉、鱼缸、冰箱等数不胜数的例子。通过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五、和谐师生关系保持学习兴趣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感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你”和“我”界线分明的关系转变为“我们”的和谐状态。实现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和失败挫折的烦恼。事实证明,“亲师性”较强是小孩子典型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值得信任的,跟老师无话不说、无话不谈,那么也就会产生学生“爱屋及乌”的良好效果,这便是师生关系之间最佳的状态。反之,则会由于不喜欢老师进而不喜欢这门学科,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学习的兴趣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在小学生眼中,老师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知心朋友。只有在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任重而道远。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 篇五

----------个人课题实验总结

玉州区大北小学

梁玉梅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交流实践体会,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撰写阶段性小结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就我个人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收获。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经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其次,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 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要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合作的技能包括:学会倾听;愿意并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又能够适度宽容别人的不足等。合作学习的技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它需要长期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善于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从一年级起,就应把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作为一项特殊的教学内容常抓不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表现欲特强,倾向于“我要说”而不是“我要听”,很难坚持在四人或更多人的小组内坚持听完每个人的述说。因此,一年级上学期,他们一般是让同位两个说想法,互听对方的观点。教学时,教师首先跟学生交代明白:当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地听,眼睛看着对方,不东张西望,先听别人说完后自己再说,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这样,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已基本能静静的听完其他同学的述说,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再重新组建四人小组,这样培养他们善于倾听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技能,就可以进行小组学习了。首先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的原则进行分组,为了在小组学习中避免“学优生一言堂”的组内成员间的不平衡现象,首先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职责,进行一定的分工,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分10个苹果形图片,放手让学生先把10个苹果形图片分成两堆,再根据分的情况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比一比哪组分的方法最多。写的算式最多。角色分工是:1号为组织者、2号同学分图片,进行操作活动、3号同学负责记录、4号汇报。由于已经有前面1--9的加减法基础,又有色彩鲜明的学具,学生的积极性高,小组也会分工协作,有的分、有的说、有的写。再根据学生记录的情况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有的按顺序分,有的没按顺序分。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比较,哪种分法更好,为什么?学生不仅自主探索学会10的加减法,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学习的热情高,2 不但体现了集体共性,而且也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自我价值,有利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合作意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组内分工还必须进行角色轮流交换,一定时期内互换一次角色,使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角色位置上得到体验,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创设了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的策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应该学习他们“自己的数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们要认真开展数学生活化学习,构建更开放的数学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一位教师课前安排学生到附近超市帮助家长购物活动,并让同学们把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同伴介绍购买的商品,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合作解决。如“一枝钢笔和一个笔记本共用多少钱?”,“一支牙膏比一块香皂少多少钱?” 还有的同学提出请同学们帮忙验证一下售货员阿姨所找的钱数是否正确。这些问题来自生活中,又都涉及到了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数学法则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身边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孩子们在亲身经历的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2、)贴近学生实际,探索数学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会学习数学,我们要把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地基础上,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促使 3 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当中去。例如:学习“按比例分配”时,课前我让学生去调查生活中某些物体各组成部分的比,其中我让每个同学都去茶馆调查一下奶茶中奶和茶的比。课始,当学生汇报了奶和茶的比是2:9之后,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奶和茶的比是2:9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接着,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同学们喜欢喝奶茶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杯红茶、一杯牛奶。假定我们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奶取多少毫升?茶取多少毫升?”同学们听说要配制奶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一会儿,令人惊喜的不同答案出现在老师面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最后,我还请两名学生当场配制奶茶,师生共同品尝了奶茶。从上述例子可看出,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数学、用数学,在探索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聪明才智,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4、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除以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 4 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5.提高了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在实践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我在执教五年级数学第十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6.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 篇六

实 验 方 案

一、课题名称: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著名学者林格伦曾说:在文明世界中的人们,真正需要学会的本领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领。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纪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现阶段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如,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由此,为走出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中的误区,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事物的 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就能相互取长补短,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求得共同发展与提高。

2、新课程理论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3、合作教育理论

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学习型组织理论

在学习型组织中建立“共同远景”,促进“团体学习”,不断增强组织活力。使个体成员成长的速度加快,更能产生强大的团体智慧。“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借鉴和支持。

四、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载体,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融新课程理念和组织学习为一体,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整合学习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即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精心开发、设计互助性学习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设积极的氛围,提高合作技能,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对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控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组织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及学生间的合作技能等具体行为的一种整体性的设想与运筹。

五、课题假设

1、合作技能与合作意识是合作成功的前提,通过合作技能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2、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能加快教学理念的更新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3、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性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的方式。

六、课题研究的变量

自变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及途径

因变量: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干扰变量的控制:

1、小组编排: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考虑,合理分组。

2、实验教师:严格按实验方案执行。

3、突发事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分析、总结、改进。

七、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发展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科学文化、情感、态度等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整合。

4、构建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个体学习为合作发展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合作学习首先要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任知、情感、自信心、同伴间的关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2、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多优越性,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互 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使课堂教学有新的起色,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老看着学生的背后,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

4、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社会化等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八、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他们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均存在着差异,教师充分利用这种差异组织教师,实行优势互补。并选出小组长,教师指导小组长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组内实行组员轮流发言制。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二)合作时机的选择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 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九、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

该课题的研究对象为2005—2006学年度六(1)班的全体学生,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修改、分析、再实践,以不断完善,达到预期的目的。

2、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资料,针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并撰写成论文和课题实验报告。

(二)实验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2005年7月—2006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年7月~2005年9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完成跟踪记录表册等实验前期准备工作,为实验的全面展开奠定基础。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做好前测。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6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实验教师在认真领会方案实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好每一节实验课,并及时做好实验随记,积累典型课例。选择有效的检测工具,设计对验证假设最有利的检测内容,积累检测数据。

2、完成中测,撰些实验论文及课堂教学案例,完成阶段性总结。

3、请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6年7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健全资料。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十、效果检测 检测项目

(1)合作意识(合作的态度、情感、积极性)(2)合作技能(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技能)

检测工具及运用

(1)观察:对各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做好观察记录。主要包括:合作的态度、积极性,提出见解、问题的次数及深度,倾听习惯的养成及评价技能,合作学习中的组织能力。

(2)问卷:调查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满意度及活动中的心理体验。(3)检测:检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能力。

检测次数和插入点 观察:日常课堂教学 问卷:每月一次

检测:每学期两次(学期中、学期末各一次)数据处理分析

(1)建立实验研究档案,搜集整理实验资料。(2)统计分析数据资料。

(3)搜集整理课堂教学案例,撰写实验论文。

十一、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的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实验课案例。

2、实验资料及个案材料。

3、制作能反映课题研究成果的影像光盘资料。

十二、课题研究人员及条件保障

1、研究人员:

* * * 女 36 大本 小学高级 * * *小学 校长 主持人 * * * 女 38 大本 小学高级 * * *小学 教师 实验教师 * * * 女 45 大本 中学高级 * * *小学 教师 实验教师 * * * 男 38 大本 小学高级 * * *教研室 主任 实验指导

2、研究条件:

我校在该课题的研究中具备以下有利条件: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早已成共识。

2、队伍精良。参研人员中有小学特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并且曾参加国家级、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3、经验丰富。我校已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多项,具有丰富的教科研研究能力及管理水平。

4、环境良好。我校是省级科研先导型学校、市课程改革试验基地校,教育科研信息方面具有先导优势。深受当地领导、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具有该课题实验研究的群众基础。

5、信息畅通。我校有教师专用的教师电子备课室,能用于本课题资料的收集、下载和网上咨询交流;同时还购买了合作学习理论书籍500多套(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6、经费保障。我校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开支,保证实验研究的必须经费,力求为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 * * 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组

7.如何有效进行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篇七

由于教材的知识面较大, 一轮复习的时间较长, 学生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在复习过程中, 如果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得不恰当, 那么课堂复习对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就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 使学生做了很多无用功, 而且逐渐地许多学生可能会丧失对数学的兴趣, 使数学学科成为一门他们害怕学的科目。

如何使自己的复习课堂安排得合理有效, 让学生学得轻松自信。笔者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些观点。

一 把握复习方向, 有针对性地复习

对于数学复习课不仅要明确复习的内容,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哪些知识该重点复习。因此面对数学科的每一章节的复习, 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一章节知识在高考中对学生的要求, 明确哪些知识要求学生了解, 哪些要求理解, 哪些要求掌握;通过本章节复习要知道学生应掌握哪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培养学生哪些相应的数学能力。实际上高考中要求的重点知识、方法、能力就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考试说明》, 立足于课本, 通过研究课本上的内容包括课本的例题、习题以及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等方式去把握高考中的重点。高考试题虽然年年不同, 但从考查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上看都是课本和考纲中强调的重点, 因此一轮复习不能脱离课本和《考试说明》,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复习的方向, 有针对性地复习。

二 整合复习资料, 选取典型例题

现在的复习资料每一节都设有一定量的习题和例题, 有的教师在一轮复习中完全依赖复习资料, 认为按部就班地把复习资料上的习题和例题给学生讲明白就可以了, 把如何讲解这些题目看成是自己上课最重要的事, 这种做法显然不合理。现在任何一套复习资料在编排上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生来说都不是十分完美的, 这就需要老师对复习资料上的题目进行整合。资料上有的题目涉及的知识可能不考, 不需讲解;有的题目难度太大, 讲了学生也不一定懂, 可以不讲;另外, 有些考点知识资料上没有涉及, 作为教师反而要补充相应的题型。复习资料只是教学的一个参考, 因此在一轮复习时要对复习资料进行整合, 选取适合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三 积极启发引导, 注重变式总结

现在课堂教学提倡高效课堂, 复习课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 要积极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去领悟知识和方法。强化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自己去讲解, 搞“填鸭式”的教学, 这样教师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 自己感觉一节课很充实, 但学生在数学能力的提高上是低微的。

同时教师讲解一些题目时, 不能简单地就题论题, 而应将题目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化, 可以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或补充相近或相反的题型让学生去认识, 进行变式教学, 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总结。总结一类题所涉及的知识、所采用的思想和方法;或者同一题中所采用的不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解决相关问题的数学模型, 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四 提倡滚动复习, 及时交流辅导

一轮复习的时间长, 任务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的学生以前接受的一些知识和方法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 就会遗忘。遗忘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很正常的,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记忆都是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持续的时间很短, 如果不及时巩固很容易遗忘。如何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这就要通过不断的复习。作为教师要强调学生自己课下要有计划地去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布置作业、补充练习、定期测试等手段去检验学生以前复习过的知识。因此教师一轮复习中应采用滚动式的复习方式, 在复习新的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更要兼顾到以前复习过的知识和方法。

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内容教给学生, 完成教学任务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时刻要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指导和教会学生学习的, 我们要清楚他们的掌握情况, 所以课下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来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数学的心理, 了解他们对数学课的建议以便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的改变, 从而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8.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 篇八

关键词:小学;中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有效方法

应用题是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在做填空题、计算题时正确率很高,但做应用题的正确率却比较低。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提高学生做应用题的能力和水平是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在下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列出一些提高中低年级学生应用题水平的方法。

一、教给学生一些解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所学习的应用题多为一些基本的应用题,一般只涉及基本加减乘除法,这样的应用题大多有一定的解题规律,题干中常会出现一些关键性的字眼,比如“每”“一共”“还剩”“平均”等。在讲解应用题的计算方法时,应将这些基本的解题规律教给学生,比如当问题中出现“一共”的字眼时,一般会涉及加法;当问题中出现“还剩”的字眼时,一般会涉及减法;当题干中同时出现“每”和“一共”时,一般会用到乘法和加法等。

二、引导学生将运用题替换为自己可以理解的生活实例

小学生做事喜欢凭借自己的兴趣,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所接触到的应用题中,有些题目是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比如“食堂里原有80个冬瓜,用去56个,又买来39个,现在有多少个冬瓜?”这道题,也许有些小学生会不喜欢“冬瓜”这一物体,也有些学生可能看到数字比较大就望而却步。像这样的情况,可引导学生将题干变成他们自己所能够理解的意思,比如把“冬瓜”换成其他另外一个他们自己喜欢的事物,把数字换小一点,先思考解题方法,思考出解题方法后,再将这道题的数据带进去计算。

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有些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对的,但遗憾的是在等式的计算环节上出现了错误,导致最终结果出现错误。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也很关键,在平常一定要让学生加强计算练习,比如每天做一页计算题卡的作业,通过扎实的计算水平为应用题的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9.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篇九

(二)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阅读教材与做题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6。其实,学会解一道题仅是学习的低级层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题的规律,增强解题的技巧性,才能升华到学习的高级层面。化学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很多。应该每天拿出10分钟看做过、错过的知识点,体会知识的重点。每周把出错题涉及的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随时看,提高自己甄别知识的能力。好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也能听懂,课下也会做题,考试就得不了高分”。我认为这是因为除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见题太少。那么,做什么样的题算是好题呢?

习题的选用以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为主。高考题是经过专家认真研究过的题目,这些题最能体现高考的命题精神,试题严谨,不偏不怪,有利于培养解题能力,有利于把握高考的方向。其次,挑选一些质量较高、有新意难度适中的模拟题。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新课标区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归纳技巧,把握高考命题脉搏。

(三)高三复习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无论平时练习还是正规考试,一定按照高考的要求,像有人监考一样,在规定时间内答卷,切忌拖拖拉拉,应付了事。考试时,要在审题方面下功夫。首先要认真准确地读题,在这里提醒大家考试中的细节问题:如化学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有的同学化学符号与英文字母混淆;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注明反应条件,生成沉淀和气体也不写相应的符号。请大家时刻牢记一句话: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取悦于高考评卷老师。你不认真,高考是要扣分的。

10.高三年级数学复习技巧 篇十

首先构建知识网络

具体的方法是,先看公式,理解、记住,然后看课后习题,用题来思考怎么解,不要计算,只要思考就好,然后再翻课本看公式定理是怎么推导的,尤其是过程和应用案例。

特别注意这些知识点为什么产生的。如集合、映射的数学意义是为了阐述两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而函数就是立足于集合。并由此产生的充要条件等知识点。

通过这么去理解,你会发现,数学基础很快就能掌握。但记住,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对于容易犯的错误,要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不能盲目做题,必须在搞清楚概念的基础上做才是有效的,因为盲目大量做题,有时候错误或者误解也会得到巩固,纠正起来更加困难。

对于课本中的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学会解题后反思:反思题意,防止误解;反思过程,防止谬误;反思方法,精益求精;反思变化,高屋建瓴。

这样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还有利于扩大解题收益,跳出题海!

这是一轮复习的重点任务,也就是到寒假期间,你就做这些,务必记住:公式、定理以及老师讲的例题一定要理解,记住,并能会自己不借助任何外力,写出来!这是最重要的!练习题吗,估计你没时间做了,那就放掉吧!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整理

一、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重视预习,提高复习效率

数学的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分析与数学方法的运用,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实实,对每个知识点都要理解透彻,明确它们要求以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课的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要做到“两先两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而预习了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复习效率。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勤动手,多动脑。

高三的课一般有两种形式:复习课和评讲课,到高三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复习,学生要能检测出知道什么,哪些还不知道,哪些还不会,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弄清那些已懂那些还不懂,增强听课的主动性。现在学生手中都会有一种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三建好错题档案,做好查漏补缺。

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高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更多。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找不到解题着手点。

2、概念不清、似懂非懂。

3、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

4、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

5、情景设计看不懂。

6、不熟练,时间不够。

7、粗心,或算错。

以上方法经过一个阶段自查,建立一份个人补差档案。通过边查边改,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同时,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考试时增强自信心。

高三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

学数学离不开做题,高三学习更要做题,不做一定量习题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但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难度适当.现在复习资料多,题多,复习时应按老师的要求.且不能一味做难题、综合题,好高骛远,不但会耗费大量时间,而且遇到不会做题多了就会降低你的自信心,养成容易忽略一些看似简单的基础问题和细节问题,在考试时丢了不丢的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练习时应从自已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应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适当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以提高能力和思维品质

2.题贵在精.在可能的情况下多练习一些是好的,但贵在精.首先选题应结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和近几年高考题的考查的方向去选,重点体现“三基”,体现“通性、通法”.其次做题时的思考和总结非常重要,每做一道题都要回想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看看能不能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并注意合理运算,优化解题过程.第三对重点问题要舍得划费时间,多做一些题.第四在复习过程中也要不断做一些应用题,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之一.

3.重视改错.有的同学只重视解题的数量而轻视质量,表现在做题后不问对错,尤其老师已经批阅过的也视而不见,这怎么能进步呢?错了不仅要改,还要记下来,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和启示,尤其是考试试卷更要注意.只有经过不断的改正错误,日积月累,才能提高.

4.注意总结.不仅包括题型、方法、规律的总结,还要掌握一些基本题.如立体几何中有这样一道:AC和平面所成的角是,AC平面内AC和AB的射影AB成角,设∠BAC=,求证:coscos=cos.这个等式为立体几何中某此题的计算带来了方便.

11.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 篇十一

一、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

教师要努力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提供合作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教学时教师引导同桌的学生互相数数,你数给我听,我数给你听,看谁数得好,并随之对学生说:“哪对同桌愿意在数完后向大家说说你们是怎样数的?老师要奖励数得最完整、最棒的同桌一颗合作星。”于是,孩子们数得非常认真,你数气球,我数蝴蝶,你帮我检查,我帮你改错,在互帮互助中,学生第一次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二、教给合作方法,积累合作经验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虽然几个围在一起,但事实上各人做各人的,一点看不到合作的迹象。因而,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i-步骤做什么,目的是什么。此外,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教就会、一讲就透,也不是一次就能获得成功。因此,一定要给学生尝试合作的时间,教师要仔细观察、及时反馈、适时总结,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合作经验再进行合作。这样做虽然看起来好像浪费时间了,但是学生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以后再做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在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的机会还应给予充分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运用合作最恰当;哪个教学环节用合作的方式最合适;在备课时都要考虑周到。这样,合作探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1.独立思考有困难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这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加以适当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刨设的合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2.独立思考不全面时

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在教学“数的分与合”时,有的数字比较大分的方法比较多的时候,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水平的局限性,仅靠一个人的思考是不全面的,或很难将问题回答全面。有的学生就容易漏掉了,这时可以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从而使得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12.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 篇十二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考纲》与《考试说明》, 并通过备课组活动交流学习心得与认识, 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每位教师都要心中有数, 只有这样, 才能讲深、讲透, 讲得到位。鉴于此, 复习安排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选专题, 强化“双基”

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 应就本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 去寻找所需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因此, 专题的选取要注重以下几点:1.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弱点;2.教材体系中的重点;3.近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4.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介绍;5.解题应试技巧;6.综合专题, 联系实际数学问题的对策, 综合题的破解战术等。

数学的第一教学目的就是加强双基教学。高考命题时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在立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又加进能力考查的因素, 而每年高考造成失分的祸首总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因此, 我们在选专题的过程中一定还要注重“双基”。

二、加强综合训练, 强化思维, 规范答题过程

第二轮复习中要精选出多套综合试卷, 在做题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每一次测试, 通过严格训练让学生做题过程中避免出现“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的现象, 要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做到卷面规范、清楚。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审好题, 审题要慢, 答题要快, 要逐句逐字看题, 找出关键句, 发掘隐含条件, 寻找突破口;二要注意运算, 争取既快又准;三要注意书写格式, 要一步一步答题培养学生条理清楚、步步有据、规范简洁、优美整齐的答题习惯。

三、注意知识点的交汇

近年来的考题, 由于知识点的增加, 如何尽可能地在一张试卷上反映出更多的知识点, 命题者往往都会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做文章, 如代数与几何联系的考查明显加强了, 在复习过程中代数、几何“各自为战”的现象必须根治,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考虑它们的有机结合。

四、注重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技巧

高考的宗旨是考查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因此, 高三学生在复习时要特别注重基础, 充分体会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 系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要加强对各章节知识点的梳理, 系统全面地对主要知识点进行复习, 灵活运用, 熟练掌握通性通法, 舍弃偏、难、怪习题, 淡化特殊技巧。

13.数学公式总结高三 篇十三

log.a(MN)=logaM+logN

loga(M/N)=logaM-logaN

logaM^n=nlogaM(n=R)

logbN=logaN/logab(a>0,b>0,N>0 a、b均不等于1)

二、简单几何体的面积与体积

S直棱柱侧=c*h(底面周长乘以高)

S正棱椎侧=1/2*c*h′(底面的周长和斜高的一半)

设正棱台上、下底面的周长分别为c′,c,斜高为h′,S=1/2*(c+c′)*h

S圆柱侧=c*l

S圆台侧=1/2*(c+c′)*l=兀*(r+r′)*l

S圆锥侧=1/2*c*l=兀*r*l

S球=4*兀*R^3

V柱体=S*h

V锥体=(1/3)*S*h

V球=(4/3)*兀*R^3

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公式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x2-x1|

(2)平面上两点A(x1,y1),(x2,y2)间的.距离公式

|AB|=sqr[(x2-x1)^2+(y2-y1)^2]

(3) 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公式 d=|Ax0+By0+C|/sqr

(A^2+B^2)

(4) 两平行直线l1:=Ax+By+C=0,l2=Ax+By+C2=0之间的距离d=|C1-

C2|/sqr(A^2+B^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sin(2*k*兀+a)=sin(a)

cos(2*k*兀+a)=cosa

tan(2*兀+a)=tana

sin(-a)=-sina,cos(-a)=cosa,tan(-a)=-tana

sin(2*兀-a)=-sina,cos(2*兀-a)=cosa,tan(2*兀-a)=-tana

sin(兀+a)=-sina

sin(兀-a)=sina

cos(兀+a)=-cosa

cos(兀-a)=-cosa

tan(兀+a)=tana

四、二倍角公式及其变形使用

1、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tan2a=(2*tana)/[1-(tana)^2]

2、二倍角公式的变形

(cosa)^2=(1+cos2a)/2

(sina)^2=(1-cos2a)/2

tan(a/2)=sina/(1+cosa)=(1-cosa)/sina

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

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cosA=(b^2+c^2-a^2)/2bc

cosB=(a^2+c^2-b^2)/2ac

cosC=(a^2+b^2-c^2)/2ab

tan(兀-a)=-tana

sin(兀/2+a)=cosa

sin(兀/2-a)=cosa

cos(兀/2+a)=-sina

cos(兀/2-a)=sina

tan(兀/2+a)=-cota

tan(兀/2-a)=cota

(sina)^2+(cosa)^2=1

sina/cosa=tana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拓展阅读:高三如何恶补数学?这三个学霸的答案有上万人点赞!

还有一个月高考了,数学成绩只有四五十分,其他科都还行,如果数学成绩能达到120,一本应该没问题了,数学一直不知道该怎样学,数学公式背完之后该怎样去复习,能提高到120吗?该怎样复习?希望大家给个建议或者制定个计划。

要学会放弃

作为大二数学系的学长,我想告诉你。

第一,学会放弃。

我当时高考是150分,10道选择,5道填空,6个大题。

要明白大多数人是不需要做完所有的题,只要把简单题做对,中档题做好,难题可狂草,分一般不低,前8个选择,前3个填空,前4个大题做全对就已经能拿到大概100分了,再加最后两个选择可能猜对1个吧,填空能蒙对一个吧,最后两个大题动1.2个问吧,110+是妥妥的。

不要再做那些难题,偏题,怪题了,没用。回归教材,抓住基础才是王道。

第二,摆正心态。

如果你不是追求清华北大上交复旦这样的国内顶尖大学,或许现在的学校排名参照往年没有达到那类学校的高度,那么还是静下心来钻基础吧,答主高考之前一直面对我只是普通一本的成绩妄想考人大,大把时间做难题,结果高考卷子下来题目爆简单,同考室还有提前半小时交卷的~~

一不小心做得对的题粗心做错结果优势科目的数学只有120多,就加上惨不忍睹的英语,来到了现在这个学校,数学单科还没有我们班上那些我平时甩几十分的人高,所以说还是回归基础吧!

第三,善于总结。

前面的同志们都总结了许多方法了,我也不再赘述。对于基础题一定要“会一道题,会一类题”。

第四,合理安排。

各科还是都要学一学,不能偏科啊!答主就输在了英语在高中几乎完全不学,眼看着高二和我同在60分徘徊的同桌,在高三一年达到了120,而我还在60,这在数学简单的那年简直就是噩耗!!!最后别人上了某985,,说多了都是泪。所以说不要自己那科差就不学,前车之鉴。

最后,肚里有货,心中不慌,认真学习才是王道,在老师的指引下(必须的!)做好该做的学习任务,成绩提高时一定的,考试毕竟是考试,还得靠些运气不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有目标才可能实现。认真你可能输,但是你不认真,连输的机会都没有。祝你高考成功。

不推荐刷题

首先,做题是必须的,但不推荐刷题,高考是全面性的考试,花大量时间刷数学题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当然你其他学科都非常牛逼的当我没说。

至于数学,首先要看书,书上的公式,例题,习题都会不会,这是一切的基础,书上的公式都不记得,做题肯定没办法啊。

然后,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高三应该会有很多次考试,每一次考完都要认真分析试卷,哪一题是不会的,哪一题是马虎而错的,做好记号,上课讲试卷时认真听,记下每个题的知识点,但是不要记答案,下课了找个本子,自己再重新改错,如果还是不会就去问,一定要所有题的改错都是自己思考后一步一步写下来的。

至于分析试卷,其实不必找什么网上的人,把自己考试的卷子全部拿出来,如果上面的你都做了,看着记号,很快就能整理出自己的弱点,然后还是看书,找出不清楚的,再看改错本,每一步的思路要在脑中分析,重要的要记下来,思维的过程要慢慢养成。

至于压轴题,我不清楚大家那边的卷子是什么情况,但是每次考试都

一定要做!

一定要做!

一定要做!

不是要让你一定做对,而是要把压轴题的时间算在考试中。一般选择填空各一道比较难的,大题最后两道比较难。选择填空的难题要控制时间,时间内能写就写,写不出来先蒙一个。倒数第二道大题,如果题主从现在开始坚持改错,再附加一些练习,应该问题不大,最后一道题,能写多少写多少,一般第一问都是送分的。记住,没办法写完整,但是过程也是分啊!

总之,难度不是很大的大概100到110分左右(我是湖北的,大概是这么多,但是能保证全拿到的每次考试都不会很多),压轴题是能写多少写多少。

准备改错本,分析错题知识点,课后自己改错,每一段时间把这段时间的试卷拿出来看看,再稍加一点课外练习(主要是高考真题),不要在偏题怪题上钻牛角尖,大概就是这样,要坚持下来!

还有,不要检查,要的是一次做对,高考不会有什么时间检查的!

写的比较凌乱,希望有帮助,重要的是坚持,多和老师交流,不要害怕老师,老师教那么多年书,肯定比我们有经验的!

14.高三数学组工作总结 篇十四

回顾这半学期的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目标意识,精心制定教学计划

认真研究、总结往届高三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研究大纲、考纲、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断搜集高考信息,把握考试动向和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然后根据高考标准、教学内容、总课时数及学生学习实际,合理科学制定学科教学计划、进度计划、目标及措施。

二、强化群体意识,抓实集体备课工作

我们把集体目标的达成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优化学科教学。切实加强集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每周按学校的要求做好集体备课。

具体做法

1、资源共享。不管是课件、卷子还是作业等所有资料,全组所有成员资源共享。集体的智慧远胜于单个人的力量,发挥集体智慧优势明显,教师集体受益。

2、群策群力。“每周一测”“限时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多种形式,教师各自展示自己最拿手的资源,数学组的每一个人散开是一颗星,聚在一起就是一团火,就会形成燎原之势。

3、分工合作。根据数学试卷的考查内容,我们将考点知识分成四个板块,定人定点定量,找题、做题、选题,每个专项保质保量顺利过关。

4、听、评、备、讲,四位一体。齐心协力,共同研究学情,研究考纲,研究教学,研究考试,研究讲课,研究效率,制定好一轮复习计划,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效果很好。

5、人际和谐。“快快乐乐生活,高高兴兴工作”是高三数学组的生活写照。人情气氛浓,教研气氛厚,集体观念重,团队精神极强,工作效率很高。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三阶段的教学以复习、练习为主,加之学生学习负担相对较重,我们废除“满堂灌”,用科学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及知识特征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使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的高效课堂教学原则,实施高三复习课教学。课堂上该讲的要讲到位,该让学生自主构建、自主探究的要充分地让学生自主构建、探究,使学生对每一个考点能“记得住、说得清、写得出、用得上”。实现课堂教学生动化、形象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课堂教学要注意“三不讲”,即不考的不讲,讲不懂的不讲,懂的不讲。注意把握复习的高度、深度和效度。体现高度:充分备课,复习课的内容既要抓住每一个考点、知识点,又必须作归纳而有高度的概括,处理好“知识细节”与“整体把握”的关系,不将复习课演变成高中课本内容的教授。体现深度:认真研究考试大纲,高考考点了然于胸,教学内容始终把握高考脉搏;选题既注重基础性,又具有综合性,力求由浅入深,触类旁通。体现效度:把知识点的回顾与足量的巩固练习结合起来,做到讲练结合。教学中力求做到防止一轮复习偏深、偏难,坚决杜绝一轮松、二轮泛、三轮空的现象,要面向全体,注重基础,循序渐进,教学中要提倡学生积极思维、深刻理解、大胆探索。

四、注重学法指导,优化习题、试题的质量

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及今年高考对学科知识、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渗透学科思想,学法指导,力求事半功倍;另一方面,我们数学备课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精选练习,严格控制题目的数量。

五、注重教学反馈,强化教学的有效性

高三教学任务重、难度大,教学中我们重视学情,一切从从学生实情出发,及时批改作业不拖拉,每次考试集中批阅,批改不过夜,评讲不隔天,集体补差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并不断调整教学的思路和方式,不同类型班级的课型、模式不搞一刀切,教学符合各班级实际实况。

六、注重培优补差,做好希望生帮扶工作

15.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 篇十五

一题多解策略, 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 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 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它属于解题的策略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复习巩固多项数学基础知识, 加深理解记忆多条数学规律, 熟练掌握多项解题技能.掌握了一题多解的思路, 就是找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的简便解法, 就不需要做那么多题目, 实际上就跳出了题海,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1.已知x、y≥0且x+y=1, 求Z=x2+y2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 (函数思想) :

解法二 (三角换元思想) :

由于x+y=1, x、y≥0, 则可设x=cos2θ, y=sin2θ, 其中

于是, 当sin2θ=1时, Z取最小值;当sin2θ=0时, Z取最大值1.

解法三 (运用基本不等式) :

于是, Z= (x+y) 2-2xy=1-2xy

所以, 当xy=0时, Z取最大值1;当时, Z取最小值

解法四 (解析几何思想) :

设, 则d为动点C (x, y) 到原点 (0, 0) 的距离, 于是只需求线段上的点到原点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即可.

一题多变策略是在一道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部分条件或数字,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数学问题, 通过一题多变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与本题相关或相似的一系列数学问题, 能很好地以一道题为载体解决多个或多类数学问题, 并且有利于学生发现各种类似问题的联系和差异, 从而掌握和消化多个数学问题.既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使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多方面得到训练、培养与提高.

例2.一只蚂蚁在三边长分别为3, 4, 5的三角形的边上爬行, 某时刻该蚂蚁距离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均超过1的概率为________. (长度比)

变式1:一只蚂蚁在三边长分别为3, 4, 5的三角形的里面爬行, 某时刻该蚂蚁距离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均超过1的概率为________. (面积比)

变式2:一只蚊子在长、宽、高分别为5, 4, 3的长方体盒子的里面飞行, 某时刻该蚊子距离长方体的8个顶点的距离均超过1的概率为________. (体积比)

变式3:在三边长分别为3, 4, 5的三角形ABC, 过直角顶点C作射线CM交线段AB于M, 则使|AM|>|AC|的概率为. (角度比)

一题多问策略, 就是课堂复习时精心构造一个比较经典的问题平台, 在此基础上,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 精心设置一系列问题分支, 把各种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题型、方法、思想融入其中, 将其由易到难排列, 形成例题和习题, 借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步步推进, 达到节约时间、高效复习和人人都有收获的目的.

例3.直线l过点P (2, 1) , 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1) 若直线l夹在两坐标轴间的线段被点P平分, 求直线l的方程.

(2) 直线l倾斜角的正弦值是, 求直线l的方程.

(3) 直线l倾斜角是直线x-3y+4=0的倾斜角的两倍, 求直线l的方程.

(4) 直线l倾斜角是直线的倾斜角的一半, 求直线l的方程.

(变式:直线l的倾斜角为非特殊角, 如方程改为:

(5) 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 求直线l的方程.

(6) 直线l与直线3x-2y+5=0平行, 求直线l的方程.

(7) 直线l与直线3x-2y+5=0垂直, 求直线l的方程.

(8) 若直线x在y轴、l轴上的截距相等 (互为相反数) , 求直线的方程.

(9) 直线l与原点的距离为2, 求直线l的方程.

(10) 直线l与原点的距离最大, 求直线l的方程.

(11) 已知A (-2, 0) , B (4, -2) ,

(1) 若A, B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 求直线l的方程;

(2) 若直线l与线段AB有交点, 求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12) 设直线l与x轴、y轴的正半轴交M、N两点,

(1) 若, 求直线l的方程;

(2) 当S△MON取最小值, 求直线l的方程;

(3) OM+ON取到最小值时, 求直线l的方程;

(4) 当|PM|·|PN||取最小值时, 求直线l的方程.

总之, 高三数学复习的任务量大, 需要掌握和做的题也比较多, 在教学中不可盲目地让学生投入到无穷的题海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同时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整合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方法, 从而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三多”有效复习策略.

关键词:有效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

参考文献

[1]戴再平.数学习题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01.

[2]郭首东.关于高中数学一题多解.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11) .

[3]马忠林, 胡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12.

16.关于高三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三数学;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一、序言

高三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阶段,数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科目,在该阶段必须得到有效教学,然而这最后的冲刺往往时间流逝较快,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老师要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效利用最后短暂的学习时间。

二、提升高三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1.强调数学问题解答的规范

规范的答题往往能让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在平时数学授课时就必须引导学生注重解题的规范性,从而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和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慢慢养成规范的思维习惯。数学中规范的答题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规范进行审题,组织数学语言,撰写答案。规范的审题要求学生仔细分析题干,思索解题的过程,从而指导后面数学表达所需的语言,最后形成规范的答案。高考数学老师阅卷时是分步骤给分的,因此学生要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审题和解答。高三是一个注重大量练习的阶段,此时老师忙于为学生答疑解惑,很容易忽略对问题进行规范的讲解以及规范步骤的演示,这无疑会让学生淡化规范答题的习惯,不利于帮助学生在高考数学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为此,教师在给学生解惑时最好在黑板上详细地板书题目的规范解题步骤,让学生不断在审题、数学语言组织以及答案书写上规范自己,从而在高考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2.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练习题

高三作为最后冲刺的阶段,在复习规划中一般强调通过第一轮的复习让学生对高中阶段的所有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从而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而练习题正是帮助学生系统认识所有知识模块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师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习题,帮助学生科学把握核心知识。在数学复习教学中老师同样需要选取合适的习题让学生逐步摸清高中数学的知识网络。最具代表性的习题并不是那些难题、偏题以及拓展题,而是那些最能反映核心数学知识的题目,这些题目由于具有代表性,因此会比较典型,可能常常出现在数学模拟考试中,为此老师要重点讲解这些典型的题型,由点至面地发散讲解,让学生对这类题目有更好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触类旁通,相互借鉴。高考数学题大都是由典型的题目通过细微的改编形成的,因此教师要仔细选择最能反映数学知识模块的典型习题,帮助学生系统认识高中数学知识。

3.注重通性解法和特殊解法的区分和讲解

所谓的通性解法指的是解题的一般方法,是大多数题目解答可以引用的方法,但是仍然有一些题目不适合使用通性的解法。若是学生答题时全部采取通性解题方式进行答题,有时会出现费时多、结果错误的效果。因此,对于有些题目学生要根据情况进行变通,采取特殊的解题方法进行答题,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殊的解题方式一般要借助特殊的数字和图形进行解答,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是题目最后的答案,还可以先分析某一数学问题的特殊情况,然后以此类推,得出一般问题的解题结果。特殊法由于借助特殊图形、数据以及特定的分析解答,往往花费时间少,结果准确,因此比一般通性的解法来得更容易、更直观。因此,老师在针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讲解时,既要重点地演示一般的解题方式,也要有选择地选取特殊的情形进行特殊方式讲解,让学生在答题时有更多的选择。

4.充分关注一题多解,指导学生多角度答题

高三复习时间紧迫,如何高效利用短暂的时间是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为此,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会注重题目拓展性的延伸,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变通。在具体使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模式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中造成多解现象的原因,然后帮助学生发散思考,多角度考慮问题,从而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层的把握,进而掌握涉及数学知识点的外延和内涵,从而慢慢地学会融会贯通。一题多解的多角度解题模式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问题,发掘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潜能的激发。老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答题,让学生形成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答题的效率。

5.仔细分析学生数学解题的错误

有很多学生对于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有着共同的错误,老师若是单纯地把这些共同错题的答案抛给学生,而不注重对这些易犯错误的题目进行细致的讲解与分析,学生很容易在更多的练习中慢慢遗忘这些错题的答案,从而导致老师的心血付之东流。因此,对于这些学生容易有共同错误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自我发现错误,然后老师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易犯错误点的印象。比如,学生容易在二次函数的解题中忽略二次项系数、等比例函数求和中忽略公比是1的特殊情况等,学生大都容易在有着特殊情况的数学题目中忽略某些特殊因素,从而导致结果不全面或出现错误。为此,老师可以重点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错误点板书在黑板上由学生共同发现,自我反省,然后老师详细地讲解和剖析,帮助学生对这些易错点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谨慎思考,仔细答题,进而取得更好的

成效。

6.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是加深对某一数学问题认知最有效的办法,为此,数学教师在高三复习指导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探知数学问题,并不断地自我提升和反省,这样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和训练,进而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更好的成效。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指路人的角色,帮助学生发掘问题,从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发掘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7.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答题后的自我反省

反思是高效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更深刻地记忆答案和答题思路,从而在下次类似的题目中做出更好的解答。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答题后的自我反思,既要针对错误的题目进行犯错原因的反省,又要针对易错而没错的题目进行深刻的思考,争取下次遇到相似的题目能够尽量避免犯错。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解题的方法、答题的规范、答题的思虑,也可以是答题的准确性。教师要不断督促学生进行答题反思。

8.详细分析高考数学大纲

数学教师在高三复习第一阶段还可以针对高考数学大纲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对考题的类型和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从而在后期的复习中有选择地进行高效的学习和针对性的记忆,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高三阶段的最后冲刺是短暂而又至关重要的,数学教师要在这个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抓住高考数学的重点,不断地自我学习、自主领悟、有效总结,从而对数学解题有更深刻、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在高考的舞台上表现优异。

参考文献:

[1]温建红.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11(06).

[2]杨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唐孝菊.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4]王介花.高中数学差异教学下同题异构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马场乡召开作风建设征求意见会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