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全文译文

2024-12-22

《孝经》全文译文(精选10篇)

1.《孝经》全文译文 篇一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品读】这一章首先从天子开始讲,换句话讲就是古代最高的领导人,古代的天子讲的是“以身作则”,教化百姓,引导百姓于无形。天子的一言一行不但要考虑当时的效果,而且要考虑长远的效果。这和现在有所区别,领导人以自己的聪明方法,调动下属干活。至于下属的想法,只有不影响管理者的思路,就不去管他。

【故事】亲尝汤药

公元前2,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2.孝经原文诵读及译文 篇二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与最重要的道德,以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与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与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着意考虑也不会越轨。于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续兴盛。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 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士章第五

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译文:

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与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与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庶人章第六

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译文:

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三才章第七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译文:

曾子说∶“太伟大了!孝道是多么博大高深呀!”

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须严肃施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能得以治理。从前的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他首先表现为博爱,人民因此没敢遗弃父母双亲的;向人民陈述道德、礼义,人民就起来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与谦让垂范于人民,于是人民就不争斗∶用礼仪与音乐引导他们,人民就和睦相处;告诉人民对值得喜好的美的东西与今人厌恶的丑的东西的区别,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中说∶‘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仰望着你。’”

孝治章第八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译文: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对极卑微的小国的臣属也不遗弃,更何况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了。所以会得到各诸侯国臣民的欢心,使他们奉祀先王。治理一个封国的诸侯,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与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况对他属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会得到老百姓的欢心,使他们帮助诸侯祭祀祖先。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对于臣仆婢妾也不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了,所以会得到众人的欢心,便他们乐意奉事其父母亲。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够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害不发生,人为的祸乱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诗经·大雅·仰之》篇中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会归顺他。’”

圣治章第九

原文: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译文:

曾子说∶“我很冒昧地请问,圣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吗?”

孔子说∶“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父亲,没有比在祭天时,将祖先配祀天帝更为重大的了,而只有周公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初,周公在郊外祭天时,把其始祖后稷配祀天帝;在明堂祭祀,又把父亲文王配祀天帝。因为他这样做,所以全国各地诸侯能够克尽职守,前来协助他的祭祀活动。可见圣人的德行,又有什么能超出孝道之上呢?因为子女对父母亲的敬爱,在年幼相依父母亲膝下的时候就产生了,待到逐渐长大成人,则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对父母亲尊严的爱敬。圣人就是依据这种子女对父母尊敬的天性,教导人们对父母孝敬;又因为子女对父母天生的亲情,教导他们爱的道理。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严厉的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为他们因循的是孝道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亲与儿子的亲恩之情,乃是出于人类天生的本性,也体现了君主与臣属之间的义理关系。父母生下儿女以传宗接代,没有比此更为重要的了;父亲对于子女又犹如尊严的君王,其施恩于子女,没有比这样的恩爱更厚重的了。所以那种不敬爱自己的父母却去爱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礼法。不是顺应人心天理地爱敬父母,偏偏要逆天理而行,人民就无从效法了。不是在身行爱敬的善道上下功夫,相反凭藉违背道德礼法的恶道施为,虽能一时得志,也是为君子所卑视的。君子的作为则不是这样,其言谈,必须考虑到要让人们所称道奉行;其作为,必须想到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其立德行义,能使人民为之尊敬;其行为举止,可使人民予以效法;其容貌行止,皆合规矩,使人们无可挑剔;其一进一退,不越礼违法,成为人民的楷模。君子以这样的作为来治理国家,统治黎民百姓,所以民众敬畏而爱戴他,并学习仿效其作为。所以君子能够成就其德治教化,顺利地推行其法规、命令。《诗经·曹风· 鸠》篇中说∶‘善人君子,其容貌举止丝毫不差。’”

纪孝行章第十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译文: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时,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的时候,要保持与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者势必要遭致灭亡,在下层而为非作乱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众中争斗则会引起相互残杀。这骄、乱、争三项恶事不戒除,即便对父母天天用牛羊猪三牲的肉食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之人啊。”

五刑章第十一

【原文】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五刑所属的犯罪条例有三千之多,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过更大的了。用武力胁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没有君主的存在;诽xx谤圣人的人,是眼中没有法纪;对行孝的人有非议、不恭敬,是眼中没有父母双亲的存在。这三种人的行径,乃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

广要道章第十二

【原文】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译文】

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所以尊敬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兴。敬爱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愉快。所尊敬的对象虽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礼敬作为要道的意义之所在啊。

广至德章第十三

【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译文】

孔子说∶“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推行,也不是天天当面去教导。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为弟之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为臣之道,是让天下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 酌》篇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其怎麽能使天下民众顺从而如此伟大呢!”

广扬名章第十四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於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於后世了。

谏诤章第十五

【原文】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

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甚麽话呢?这是甚麽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7个直言相谏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争的诤臣5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劝谏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於直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於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的时候,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所以对於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麽称得上是孝顺呢?”

感应章第十六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译文】

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很孝顺,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覆庇万物的道理;奉事母亲很孝顺,所以在社祭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理顺处理好长幼秩序,所以对上下各层也就能够治理好。能够明察天地覆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应其诚,就会彰明神灵、降临福瑞来保佑。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有父亲;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兄长。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於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想悦服的。

事君章第十七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

孔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为官时,要想看如何竭尽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时候,要想看如何补救君王的过失。对於君王的优点,要顺应发扬;对於君王的过失缺点,要匡正补救,所以君臣关系才能够相互亲敬。《诗经·小雅·隰桑》篇中说∶‘心中充溢著爱敬的情怀,无论多麽遥远,这片真诚的爱心永久藏在心中,从不会有忘记的那一天。

丧亲章第十八

【原文】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译文】

3.大学全文译文 篇三

注释

(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2)苟: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

(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4.大学全文译文 篇四

注释

(1)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克:能够。

(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4)顾: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禀性。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第三章

5.诗经绵全文译文 篇五

古公亶父,早晨赶着他的马,顺着西水岸,来到歧山下。和他的姜氏夫人,来找地方重安家。

周原土地真肥美,堇菜苦菜都像糖。大伙儿有了商量,神的主张刻在龟板上,说的是:“停下”、“立刻”,“就在这儿盖起房。”

住下来,心安稳,或左或右把地分,经营田亩划疆界,挖沟泄水修田塍。从西到东南到北,人人干活都有份。(塍:音成chéng)

叫来了司空,叫来了司徒,吩咐他们造房屋。拉紧绳子吊直线,帮上木板栽木桩。造一座庄严的大庙宇。

盛起土来满满装,填起土来轰轰响。登登登是捣土,凭凭凭是削墙。百堵墙同时筑起,擂大鼓听不见响。

立起王都的郭门,那是多么雄伟。立起王宫的正门,又是多么壮美。大社坛也建立起来,开出抗敌的军队。

对敌的愤怒不曾消除,民族的声望依然保住。拔去了柞树和棫树,打通了往来的道路。混夷望风奔逃,他们尝到了痛苦。

6.山海经全文译文 篇六

《山海经》山经·北山经

原文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逢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灌疏,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鵸余?,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中多鯈(tiao)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同习>々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鹿霝}羊,其鸟多蕃。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窝,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韭,多丹囗。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鴳,其鸣自呼。

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虒,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又北八百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行则衔其尾。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栎水出焉,在而南流注于杠水。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名曰那父。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楛,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有兽焉,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或曰旄牛。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柝鸠。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窥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市々之鱼。食之杀人。

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瀼泽之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巢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又北二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其名曰诸怀,基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水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又北五十里,曰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

又北百里,曰罴差之山,无草木,多马。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鲜之山,是多马,鲜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涂吾之水。

又北百七十里,曰堤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堤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为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其鸟多白翟白有?。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鮆鱼,其状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骄。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其中多?孛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又北三五十里,曰钅句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囗冒?,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曷。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囗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是山也,科夏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旦。有木器厂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是錞于北海。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囗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军,善还,其名自詨有鸟焉,其状台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囗,是善惊,其鸣自詨。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其名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尾,其颈[B142],其状如句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名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氵联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泰泽。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薁,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肃。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又东三百里,曰彭毗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A220],食之不灂。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流注于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

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具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浊漳之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芎藭。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囗、黾。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又北二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石。敞铁之水出焉,而北于大泽。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了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空桑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东々,其鸣自詨。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美玉姜阝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里,曰沂山般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其鸟多鹠。历虢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食之杀人。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鸣自詨。

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罴。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基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C152]。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壁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译文

(注:“囗”指写不出来的字)

北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座山

北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单狐山,有茂密的桤木树,也有茂盛的华草。漨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泑水,水中有很多紫石、文石。再往北二百五十里,是座求如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铜,山下有丰富的玉石,但没有花草树木。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诸■水。水中有很多滑鱼,形状像一般的鳝鱼,却是红色的脊背,发出的声音像人支支吾吾的话语,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人的疣赘病。水中还生长着很多水马,形状与一般的马相似,但前腿上长有花纹,并拖着一条牛尾巴,发出的声音像人呼喊。

再往北三百里,是座带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青石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长的一只角有如粗硬的磨石,名称是■疏,人饲养它可以辟火。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普通的乌鸦,但浑身是带着红色斑纹的五彩羽毛,名称是鵸■,这种鵸■鸟自身有雌雄二种性器官,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痈疽病。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芘湖水,水中有很多儵鱼,形状像一般的鸡却长着红色的羽毛,还长着三条尾巴、六只脚、四只眼睛,它的叫声与喜鹊的鸣叫相似,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无忧无虑。

再往北四百里,是座谯明山。谯明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很多何罗鱼,长着一个脑袋却有十个身子,发出的声音像狗叫,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愈痈肿病。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豪猪却长着柔软的红毛,叫声如同用辘轳抽水的响声,名称是孟槐,人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这座谯明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石青、雄黄。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涿光山。嚻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很多鳛鳛鱼,形状像一般的喜鹊却长有十只翅膀,鳞甲全长在羽翅的尖端,发出的声音与喜鹊的鸣叫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火,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人的黄疸病。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而山下到处是棕树和橿树,山中的野兽以羚羊居多,禽鸟以蕃鸟居多。

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是座虢山,山上是茂密的漆树,山下是茂密的梧桐树和椐树,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盛产铁。伊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山中的野兽以橐驼最多,而禽鸟大多是寓鸟,形状与一般的老鼠相似却长着鸟一样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羊叫,人饲养它可以辟兵器。

再往北四百里,便到了虢山的尾端,山上到处是美玉而没有石头。鱼水从这里发源,向西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花纹斑斓的贝。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丹熏山,山上有茂密的臭椿树和柏树,在众草中以野韭菜和野薤菜最多,还盛产丹雘。熏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棠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老鼠,却长着兔子的脑袋和麋鹿的耳朵,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嗥叫,用尾巴飞行,名称是耳鼠,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生膨胀病,还可以辟百毒之害。

再往北二百八十里,是座石者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到处是瑶、碧之类的美玉。泚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豹子,却长着花额头和白身子,名称是孟极,善于伏身隐藏,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再往北一百一十里,是座边春山,山上到处是野葱、葵菜、韭菜、野桃树、李树。杠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泑泽。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而身上满是花纹,喜欢嘻笑,一看见人就假装睡着,名称是幽鴳,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蔓联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鬣毛,还有牛一样的尾巴、长满花纹的双臂、马一样的蹄子,一看见人就呼叫,名称是足訾,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山中又有一种禽鸟,喜欢成群栖息而又结队飞行,尾巴与雌野鸡相似,名称是鵁。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风痹病。

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咤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座单张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豹子却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还长着人一样的脑袋和牛一样的耳朵,一只眼睛,名称是诸犍,喜欢吼叫,行走时就用嘴衔着尾巴,卧睡时就将尾巴盘蜷起来。山中又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普通的野鸡,却长着花纹脑袋、白色翅膀、黄色脚,名称是白■,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咽喉疼痛的病,还可以治愈疯癫病。栎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杠水。

再往北三百二十里,是座灌题山,山上是茂密的臭椿树和柘树,山下到处是流沙,还多出产磨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拖着一条白色的尾巴,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高声呼唤,名称是那父。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雌野鸡却长着人的面孔,一看见人就跳跃,名称是竦斯,它叫的声音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匠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泑泽,水中有很多磁铁石。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潘侯山,山上是茂密的松树和柏树,山下是茂密的榛树和楛树,山南阳面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山北阴面蕴藏着丰富的铁。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但四肢关节上都有长长的毛,名称是牦牛。边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栎泽。

再往北二百三十里,是座小咸山,没有花草树木,67冬天和夏天都有积雪。往北二百八十里,是座大咸山,没有花草树木,山下盛产玉石。这座大咸山,呈现四方形,人不能攀登上去。山中有一种蛇叫做长蛇,身上的毛与猪脖子上的硬毛相似,发出的声音像是人在敲击木梆子。

再往北三百二十里,是座敦薨山,山上是茂密的棕树和楠木树,山下是大片的紫草。敦薨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泑泽。这泑泽位于昆仑山的东北角,确实就是黄河的源头。水中有很多赤鲑。那里的野兽以兕、牦牛最多,而禽鸟大多是布谷鸟。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少咸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青石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长着红色的身子、人的面孔、马的蹄子,名称是窫窳,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敦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雁门水,水中生长着很多■■鱼,人吃了它的肉就会中毒而死。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狱法山。瀤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泰泽。水中生长着很多■鱼,形状像一般的鲤鱼却长着鸡爪子,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赘瘤病。山中还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狗却长着人的面孔,擅长投掷,一看见人就嘻笑,名称是山■,它走起来就像刮风,一出现天下就会起大风。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北岳山,山上到处是枳树酸枣树和檀、柘一类的树木。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却长着四只角、人的眼睛、猪的耳朵,名称是诸怀,发出的声音如同大雁鸣叫,是能吃人的。诸怀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嚻水,水中有很多鮨鱼,长着鱼的身子而狗的脑袋,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啼哭,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疯狂病。

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座浑夕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盛产铜和玉石。嚻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大海。这里有一种长着一个头两个身子的蛇,名称是肥遗,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就会发生大旱灾。再往北五十里,是座北单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却生长着茂盛的野葱和野韭菜。再往北一百里,是座罴差山,没有花草树木,却有很多小个头的野马。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座北鲜山,这里有很多小个头的野马。鲜水从这里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涂吾水。

再往北一百七十里,是座堤山,有许多小个头的野马。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豹子而脑袋上有花纹,名称是狕。堤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泰泽,水中有很多龙和龟。总计北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尾,自单狐山起到堤山止,一共二十五座山,途经五千四百九十里,诸山山神都是人的面孔蛇的身子。祭祀山神:把毛物中用作祭品的一只公鸡和一头猪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美好玉器中用一块玉珪,只是埋入地下而不需要用米来祭祀。住在诸山北面的人,都生吃未经火烤的食物。

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座山,坐落在黄河的东岸,山的首端枕着汾水,这座山叫管涔山。山上没有树木却到处是茂密的花草,山下盛产玉石。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黄河。

再往北二百五十里,是座少阳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赤银。酸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汾水,水中有很多优良赭石。

再往北五十里,是座县雍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山下蕴藏着丰富的铜,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山驴和麋鹿;而禽鸟以白色野鸡和白翰鸟居多。晋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汾水。水中生长着很多鱽鱼,形状像小儵鱼却长着红色的鳞甲,发出的声音如同人的斥责声,吃了它的肉就使人没有狐骚臭。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狐岐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青石碧玉。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汾水,水中有很多苍玉。73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W7i)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白沙山,方圆三百里大小,到处是沙子,没有花草树木和禽鸟野兽。鲔水从这座山的山顶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白玉。

再往北四百里,是座尔是山,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水。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是座狂山,没有花草树木。这座狂山,冬天和夏天都有雪。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浮水,水中有很多优良玉石。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是座诸余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铜和玉石,山下到处是茂密的松树和柏树。诸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旄水。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敦头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邛泽。山中有很多■马,长着牛一样的尾巴和白色身子,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呼唤。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钩吾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铜。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是羊的身子人的面孔。眼睛长在腋窝下,有着老虎一样的牙齿和人一样的指甲,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哭啼,名称是饕餮,食人,贪恋美食,在怪兽中担任厨师。往北三百里,是座北嚻山,没有石头,山南阳面多出产碧玉,山北阴面多出产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老虎,却长着白色身子狗脑袋,马的尾巴猪脖子上的硬毛,名称是独■。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人的面孔,名称是■■,在夜里飞行而在白天隐伏,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暑。涔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邛泽。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是座梁渠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雁门水。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居暨兽,形状像汇却浑身长着红色的毛,发出的声音如同小猪叫。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夸父,长着四只翅膀、一只眼睛、狗一样的尾巴,名称是嚻,它的叫声与喜鹊的鸣叫相似,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止住肚子痛,还可以治好腹泻病。

再往北四百里,是座姑灌山,没有花草树木。在这座姑灌山上,冬天夏天都有雪。

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是座湖灌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盛产碧玉,并有许多个头小的野马。湖灌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鳝鱼。山里生长着一种树木,叶子像柳树叶而有红色的纹理。

再往北行五百里水路,然后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洹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生长着一种三桑树,这种树都不长枝条,树干高达一百仞,还生长着各种果树。山下有很多怪蛇。再往北三百里,是座敦题山,这里不长花草树木,但蕴藏有丰富的金矿物和玉石。这座山座落在北海的岸边。总计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自管涔山起到敦题山止,一共十七座山,途经五千六百九十里。诸山山神都是蛇的身子人的面孔。祭祀山神:把毛物中用作祭品的一只公鸡、一头猪一起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和一块玉珪,一起投向山中而不用米祀神。

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太行山。太行山的首端叫归山,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出产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羚羊却有四只角,长着马一样的尾巴和鸡一样的爪子,名称是■,善于旋转起舞,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喜鹊,长着白身子、红尾巴、六只脚,名称是■,这种■鸟十分惊觉,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龙侯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人鱼,形状像一般的■鱼,长有四只脚,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哭啼,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得疯癫病。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马成山,山上多出产有纹理的美石,山北阴面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里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白狗却长着黑脑袋,一看见人就腾空飞起,名称是天马,它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山里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白色的脑袋和青色的身子、黄色的足爪,名称是鶌鶋,它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吃了它的肉使人不感觉饥饿,还可以医治老年健忘症。再往东北七十里,是座咸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铜,这里到处是松树和柏树,在所生长的草中以紫草最多。条菅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长泽。水中多出产器酸,这种器酸三年才能收成一次,吃了它就能治愈人的麻疯病。

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天池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带有花纹的美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兔子却长着老鼠的头,借助它背上的毛飞行,名称是飞鼠。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黄色垩土。

再往东三百里,是座阳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金铜。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而长着红尾巴,脖子上有肉瘤,像斗的形状,名称是领胡,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癫狂症。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雌性野鸡,而羽毛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这种鸟一身兼有雄雌二种性器官,名称是象蛇,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黄河。水中生长着■父鱼,形状像一般的鲫鱼,长着鱼的头而猪的身子,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呕吐。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是座贲闻山,山上盛产苍玉,山下盛产黄色垩土,也有许多涅石。再往北一百里,是座王屋山,这里到处是石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泰泽。

再往东北三百里,是座教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而没有石头。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这条河水到了冬季干枯而在夏季流水,确实可说是干河。教水的河道中有两座小山,方圆各三百步,名称是发丸山,小山上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景山,在山上向南可以望见盐贩泽,向北可以望见少泽。山上生长着茂密的丛草、薯■,这里的草以秦椒最多,山北阴面多出产赭石,山南阳面多出产玉石。山里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蛇,却长有四只翅膀、六只眼睛、三只脚,名称是酸与,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使人惊恐的事情。

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是座孟门山,山上蕴藏有丰富的苍玉,还盛产金属矿物,山下到处是黄色垩土,还有许多涅石。再往东南三百二十里,是座平山。平水从这座山的顶上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优良玉石。再往东二百里,是座京山,盛产美玉,到处有漆树,遍山是竹林,在这座山的阳面出产黄铜,山北阴面出产黑色磨石。高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再往东二百里,是座虫尾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竹丛,还有很多青石碧玉。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薄水也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黄泽。再往东三百里,是座彭■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流水。蚤林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黄河。肥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床水,水中有很多叫做肥遗的蛇。再往东一百八十里,是座小侯山。明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泽。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有白色斑纹,名称是鸪■,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的眼睛明亮而不昏花。

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是座泰头山。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虖池水。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到处是小竹丛。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轩辕山。山上多出产铜,山下到处是竹子。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是一般的猫头鹰却长着白脑袋,名称是黄鸟,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妒嫉心。再往北二百里,是座谒戾山,山上到处是松树和柏树,还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沁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在这座山的东面有一片树林,叫做丹林。丹林水便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黄河。婴侯水也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入氾水。往东三百里,是座沮洳山,不生长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石。濝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黄河。

再往北三百里,是座神囷山,山上是带有花纹的漂亮石头,山下有白蛇,还有飞虫。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洹水。滏水也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欧水。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名称是精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再往东北一百二十里,是座少山,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出产铜。清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浊漳水。

再往东北二百里,是座锡山,山上有丰富的玉石,山下出产磨石。牛首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滏水。再往北二百里,是座景山,山上出产优良玉石。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海泽。

再往北一百里,是座题首山,这里出产玉石,也有许多石头,但没有水。

再往北一百里,是座绣山,山上有玉石、青色碧玉,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栒树,而草以芍药、芎 最多。洧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鳠鱼和黾蛙。

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是座松山。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北流入黄河。再往北一百二十里,是座敦与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蕴藏有金属矿物和玉石。溹水从敦与山的南面山脚流出,然后向东流入泰陆水;泜水从敦与山的北面山脚流出,然后向东流入彭水;槐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泜泽。

再往北一百七十里,是座柘山,山南阳面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阴面出产铁。历聚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洧水。

再往北三百里,是座维龙山,山上出产碧玉,山南阳面有金,山北阴面有铁。肥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皋泽,水中有很多高耸的大石头。敞铁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大泽。再往北一百八十里,是座白马山,山南阳面有很多石头和玉石,山北阴面有丰富的铁,还多出产黄铜。木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虖沱水。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空桑山,没有花草树木,冬天夏天都有雪。空桑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虖沱水。再往北三百里,是座泰戏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有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羊,却长着一只角一只眼睛,眼睛在耳朵的背后,名称是■■,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虖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水。液女水发源于这座山的南面,向南流入沁水。

再往北三百里,是座石山,山中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濩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虖沱水;鲜于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沱水。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童戎山。皋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溇液水。再往北三百里,是座高是山。滋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虖沱水。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棕树,草大多是条草。滱水也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再往北三百里,是座陆山,有很多优良玉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再往北二百里,是座沂山。般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往北一百二十里,是座燕山,出产很多的婴石。燕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再往北走五百里山路,又走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饶山。这座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中的野兽大多是骆驼,而禽鸟大多是鸺鹠鸟。历虢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师鱼,人吃了它的肉就会中毒而死。再往北四百里,是座乾山,没有花草树木,山南阳面蕴藏着金属矿物和玉石,山北阴面蕴藏着铁,但没有水流。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长着三只脚,名称是豲,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再往北五百里,是座伦山。伦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麋鹿,肛门却长在尾巴上面,名称是罴九。再往北五百里,是座碣石山。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蒲夷鱼。这座山上出产玉石,山下还有很多青石碧玉。

再往北行五百里水路,便到了雁门山,这里没有花草树木。再往北行四百里水路,便到了泰泽。在泰泽中屹立着一座山,叫做帝都山,方圆一百里,不生长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石。再往北五百里,是座錞于毋逢山,从山上向北可以望见鸡号山,从那里吹出的风如强劲的■风。从錞于毋逢山向西可以望见幽都山,浴水从那里流出。这座幽都山中有一种大蛇,红色的脑袋白色的身子,发出的声音如同牛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大旱灾。

总计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自太行山起到无逢山止,一共四十六座山,途经一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中有二十座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马一样的身子而人一样的面孔。祭祀这些山神:都是把用作祭品的藻和茝之类的香草埋入地下。另外十四座山山神的形状是猪一样的身子却佩戴着玉制饰品。祭祀这些山神:都用祀神的玉器,不埋入地下。还有十座山山神的形状都是猪一样的身子却长着八只脚和蛇一样的尾巴,祭祀这些山神:用一块玉壁祭祀后埋入地下。总共四十四个山神,都要用精米来祭祀。参加这项祭祀活动的人都生吃未经火烤的食物。

7.闲居赋全文及译文 篇七

两学齐列,双宇如一,右延国胄(国胄:帝王或贵族的子弟),左纳良逸。祁祁生徒,济济儒术,或升之堂,或入之室。 教无常师,道在则是。胡髦士投绂(fú,官印),名王怀玺,训若风行,应犹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

爱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lí,山梨),游鳞瀺灂(chán zhuó,水声),菡萏(hàn dàn,荷花的花苞)敷披,竹木蓊蔼(wěng ǎi,形容草木茂郁),灵果参差。张公大谷之梨,溧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植。三桃表樱胡之别,二(nài,苹果的一种,通称“柰子” )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侧。梅杏郁棣(dì,落叶灌木)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

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堇荠(jīn jì,一种草本植物)甘旨,蓼荾(liǎo suī,一种草本植物)芬芳,蘘荷依阴,时藿向阳,绿葵含露,白薤(xiè,一种草本植物)负霜。

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舆(bǎn yú,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升轻轩,远览王畿(wáng jī,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疴(kē,病)有痊。

于是席长筵,列孙子,柳垂荫,车洁(同“接”,一辆接着一辆,形容声势浩大)轨,陆摘紫房,水挂赪(chēng,红色)鲤,或宴于林,或禊(xì,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于汜(sì,不流通的小沟渠)。昆弟斑白,儿童稚齿,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浮杯乐饮绿竹骈罗,顿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他。

退求已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几陋身之不保,而奚拟乎明哲,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

译文:

我漫步在充满古代典籍的园子里,紧紧追随先世贤人的步伐。虽然我的脸皮很厚,但在面对这些崇高思想的时候,内心仍然会产生愧疚。有加入仕途的机会但我不去,因此就算没有官爵也不会显得愚蠢。何况恰好我的.见识和才能不足,而做事显得笨拙呆板绰绰有余。于是在洛阳的伊水边,退隐而避人独居。向遁世的隐士们看齐。背向京城靠近伊水,面对郊外,背后是市区。不管有因宽广而著称的浮梁,高高耸立而出众的灵台存在。在此我得以窥测天文的奥妙,一睹人事的本末或原委。西边有禁军的盘营,有着黑色的帐幕和绿色的徽章,具有精良的装备但又不失谦让恭顺从不欺民,炮弹射出的声音像雷声一般骇人,疾飞的箭矢像虫虻一般密集。大军浩浩荡荡的行军,声势震天彰显我皇威。东边有带有环形水沟的明堂,清静休闲,周围有树林回环映带,回流的泉水在其中流淌,就像前人追行孝道,尊敬父亲一样。尊奉文考与天相比并,宣扬一些崇高的思想精神来实现顺治,培养三老五更来赡养老人,每年冬天刚过的初春时节,阴谢阳施,天子就会烧香祭天,以祭祖来宣示道义,演奏着优美雄壮的乐曲,安排众多的车马穿戴着黑色的衣冠装扮成传说中取人内脏的恶鬼,一路上管乐声啾啾,这礼制仪容盛大宏伟,君主治理天下的各种规章制度极其严密崇尚完美。国学和太学共同发展,相辅相成,朝廷一边引进帝王或贵族的子弟,一边广泛的招纳贤才。众多的学士,高深的儒术,有刚刚入门的,也有学问已经达到深奥境界的。

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所学的只要有道理就是有意义的。胡人中的有志之士弃去官爵,诸王中名位尊贵的人也隐藏自己的身份,注重用道德文教感化人,这就是为什么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而孟母三迁的原因。

我喜欢自己来确定居所,自己修筑房屋,挖掘池塘,连绵的杨柳与池沼交相辉映,四周绿树成荫,鱼儿在池中畅游,水声潺潺,含苞待放的荷花四处铺展开来,草木茂郁,珍奇美好的果实参差不齐。张圣公的大谷之梨,溧侯的青黑之柿,周文公的弱枝之枣,房陵公主的朱仲之李,全部一起种植。樱桃,冬桃,山桃成熟的时节不同,白萘与赤萘显现出红白的颜色,石榴和葡桃在它的旁边蔓延。梅杏馥郁,草木茂盛,花和果实一片繁华,这景象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

所种的蔬菜则有大葱,韭菜,大蒜,芋头,青笋,仔姜,清香缭绕。蘘荷喜欢依着山阴生长,时藿喜欢阳光。绿葵上还沾着露水,白薤上还带着霜。

或是寒冷的秋天到来,暑气渐渐消退;或是初春时节冬天的寒冷远去了,刚下过毛毛细雨,雨过天晴之后一片新意。在天空一片凉爽晴朗的一天,母亲大人乘坐着轻便坐车,远远眺望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四处周游。人的身体因出行而变得协调,药物用来疏导疲劳,再加上常常用膳,旧病已痊愈得差不多了。

因此布置了盛大的宴席,有众多的子孙后代参加,绿柳成荫,参加宴会的车辆一个接一个,场面声势浩大。嘉宾们在岸上采摘紫色的果实,在水中垂钓红色的鲤鱼。宴会有时也在树林中举办,有时在水边做禊事。头发已经斑白的兄弟们和还有着一口乳牙孩童,都道一声万寿无疆来给长辈们敬酒,长辈们都又惊又喜。举起祝寿的酒杯,慈祥的面容和蔼可亲,满上酒开怀畅饮,周围翠绿的竹子整齐的排列着,宾客们都翩翩起舞,引吭高歌,人生如这般的安乐,何必再去追求其他的东西。

8.《干旄》全文鉴赏及译文 篇八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干旄》注释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干旄(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旄,同“牦”,牦牛尾。

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素丝:白丝,一说束帛。纰(pí):连缀,束丝之法。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彼:那。姝(shū):美好。一说顺从貌。子:贤者。

畀(bì):给,予。

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组:编织,束丝之法。

予:给予。

旌(jīng):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一说厚积之状。

9.女诫的全文译文 篇九

丈夫没有妻子就没有人辅助祭祀,没有儿女继承家统,所以不得不再娶;

妇人的道义,应当是从一而终,所以丈夫去世后不应再嫁。

所以说:丈夫,是妻子的`天。

天是无法逃离的,丈夫也是不可以离开的。

人的德行有亏,上天就会降之殃罚;

妇人在礼义上有了过错,就会遭到丈夫的轻薄与遣辱。

所以《女宪》说:

妇人得意于丈夫,就能仰赖终生,幸福美满;

妇人若失意于丈夫,一生的幸福就断送了。

由此看来,作为妇人,不可不求得丈夫的心意。

但要获得丈夫的心,并不是要巧佞、媚悦,苟取欢爱。

只要专一其心、端正其色。

执守礼义,居止端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

叫做专心。

外出时不妖冶艳媚,在家时不蓬头垢面;

不和女伴聚会嬉游,不在户内窥视门外。

叫做正色。

如果举止轻率、心志不定,

回家就乱发坏形,出门就窈窕作态,

说不该说的,看不该看的,

这样就是不能专心正色。

曲从第六

【原文】

10.大学全文译文 篇十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

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

《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秦誓》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确的途径: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注释

(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者人看待。

(2)长长:尊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思是把长辈当作长辈看待。

(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

(4)倍:通“背”,背弃。⑤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6)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le),快乐,喜悦。只,语助词,

(7)“节彼南山……”: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节,高大。岩岩,险峻的样子。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尔,你。瞻,瞻仰,仰望。

(8)僇(lu):通“戮”,杀戮。

(9)“殷之未丧师……”:引自《诗经,大雅·文王》。师,民众。配,符合。仪,宜。监,鉴戒。,峻,大。不易,指不容易保有。

(10)此:乃,才。

(11)争民施夺:争民,与民争利。施夺,施行劫夺。

(12)悖:逆。

(13)“《楚书》”句:《楚书》,楚昭王时史书。楚昭王派王孙圉(yu)出使晋国。晋国赵简子问楚国珍宝美玉现在怎么样了。王孙圉答道:楚国从来没有把美玉当作珍宝,只是把善人如观射父(人名)这样的大臣看作珍宝。事见《国语·楚语》。汉代刘向的《新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14)“舅犯”句:舅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流亡的人,指重耳。晋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因受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重耳避难逃亡在外在狄国时,晋献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劝重耳归国掌政。重耳将此事告子犯,子犯以为不可,对重耳说了这几句话。事见《礼记·檀弓下》。

(15)《秦誓》:《尚书·周书》中的一篇。

(16)断断:真诚的样子。

(17)休休:宽宏大量。

(18)有容:能够容人。

(19)彦圣:指德才兼备。彦,美。圣,明。

(20)不啻(chi):不但。

(21)媢(mao)疾:妒嫉。

(22)违,阻抑。

(23)俾:使。

(24)放流:流放。

(25)迸,即“屏”,驱逐。四夷,四方之夷。夷指古代东方的部族。

(26)中国,全国中心地区。与现代意义的“中国”一同意义不一样。

(27)命:东汉郑玄认为应该是“慢”字之误。慢即轻慢。

(28)拂:逆,违背。

(29)逮:及、到。夫(fu):助词。

(30)骄泰:骄横放纵。

(31)发身:修身。发,发达,发起,

(32)府库: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

(33)孟献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蔑。

(34)畜,养。乘(Sheng):指用四匹马拉的车。畜马乘是士人初作大夫官的待遇。

(35)察,关注。

(36)伐冰之家:指丧祭时能用冰保存遗体的人家。是卿大夫类大官的待遇。

(37)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

(39)聚敛之臣:搜刮钱财的家臣。聚,聚集。敛,征收。④长(zbong)国家:成为国家之长,指君王。

上一篇:110kv变电站设计心得下一篇:如何更好的做好交通廉政建设